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沈陽盛京好吃的地方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沈陽盛京好吃的地方

發布時間: 2022-05-26 23:00:56

⑴ 沈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個人推薦沈陽值得去的景點有:沈陽故宮、張氏帥府、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北陵公園、沈陽怪坡

1、沈陽故宮

說到沈陽,就不得不提清朝歷史。清朝入關前,皇宮就建在沈陽,清代名副其實的第一代帝王—皇太極就是在沈陽故宮中宣布改國號為清。後來,順治帝遷都北京,沈陽這座皇宮就被稱作為「陪都宮殿」、「留都宮殿」。

4、北陵公園

北陵公園是沈陽市最大的公園,佔地面積足足有330萬平方米。北陵即昭陵,因為在沈陽的北部,因此沈陽人都稱其為北陵,它是清太宗皇太極和孝端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的陵墓。昭陵建築恢弘,極具特色,是沈陽著名的名勝古跡之一。

5、沈陽怪坡

沈陽官坡位於沈陽市沈北新區清水台鎮境內的帽山西麓,全長80米,寬約15米,於1990年發現。之所以稱之為怪坡,是因為如果開車或是騎自行車前來,會發現,明明是上坡卻絲毫不費力氣,可以自動往「上」滑行,反而下坡時需要用力才能「下去」。

去沈陽不能錯過的美食

1、鍋包肉

鍋包肉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道很多人都知道的經典東北菜,傳統的做法用的豬裡脊肉,將裡脊肉腌制一下,然後裹上面衣下鍋炸,成菜色澤金黃,沈陽鍋包肉和一般用糖醋汁醬料做的鍋包肉比起來更加的香酥可口,也更地道。

2、李連貴熏肉大餅

李連貴熏肉大餅用料講究,熏肉是用10多種中葯熬煮成的,煮成的熏肉很入味,香而不膩,大餅是用豬肉的湯加上麵粉做的,所以他家的肉餅不管是熏肉和大餅都很好吃,外酥里嫩,成為了沈陽特色小吃之一。

3、馬家燒麥

馬家燒麥是沈陽老字型大小,也是傳統回民小吃之一,馬家燒麥採用的餡料主要是牛肉,主要用到了腰窩、紫蓋、三叉三個部分的牛肉,加入調味料,製作成的馬家燒麥皮薄餡多,口感筋道,餡料松香,比起一般的燒麥,馬家燒麥在味道上更有特色。

⑵ 沈陽美食介紹

1、老邊餃子

歷史悠久,據說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已經成為沈陽當地的老字型大小美食之一。沈陽的老邊餃子館在全國都非常有名,來到這里一定要好好嘗嘗,它用料好,餡料是用特製的湯煸做的,吃起來口味醇香,鮮美可口。

2、殺豬菜

在東北地區,很普遍的一種特色菜餚,殺豬菜源於東北農村,從前,農村人殺豬之後把豬肉切成大塊放進鍋里,加水,然後放上酸菜、血腸一起燉。殺豬菜是地道的傳統風味,現在的殺豬菜在口味上有了很多的創新,更受歡迎了。

3、鍋包肉

作為一道經典東北菜,傳統的做法用的豬裡脊肉,將裡脊肉腌制一下,然後裹上面衣下鍋炸,成菜色澤金黃,沈陽鍋包肉和一般用糖醋汁醬料做的鍋包肉比起來更加的香酥可口,也更地道。

4、李連貴熏肉大餅

在沈陽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也是當地的特產小吃。李連貴熏肉大餅用料講究,熏肉用10多種中葯熬煮成,煮成的熏肉很入味,香而不膩,大餅是用豬肉的湯加上麵粉做的,所以他家的肉餅不管熏肉和大餅都很好吃,外酥里嫩,成為了沈陽特色小吃之一。

5、沈陽回頭

一種清真小吃,一般在沈陽街頭銷售,歷史悠久,在當地是不得不吃的一種美味。將上等的麵粉做成面團,然後將劑子按扁、擀平、抽薄、上餡,把包了餡兒的面卷折成長方形,色澤金黃,口味酥香。

⑶ 沈陽有什麼好玩好吃的地方

沈陽小吃

1.艷粉街西的一間小鐵皮車,每天晚上准時出現,出手烤串。夏天有時候城管下來查的時候可能見不到。老闆叫黃毛,一臉笑容。據說原來是艷粉街的蠱惑仔,後來洗手不做化劍為梨了。

2.育才中學前的那個早市街頭上的小紅傘,每天早上排滿了從各處到這里來嘜鹹菜的長隊.這里出售據說整個沈陽地區最棒的朝鮮鹹菜.據早市的管理員說這個鹹菜攤每年的營業額在30萬元以上.

3.重工街十馬路一家小店出售的頓肉米飯,10元一份.每天來這里吃肉的人踏破了門檻.

4.洗城中花園西門一家小鐵皮房子,每天上午開門,過了中午就關門,出售家常炒菜.沒招牌沒執照,黑店一個.人同樣十絡繹不絕,經常可以看到周圍幾家大飯店的老闆來這個鐵皮房子里來吃午飯.

5.遼寧大廈南邊的楊家盒飯,5元1份,主要給計程車司機吃.不過味道很好,是沈陽最好的計程車盒飯.有時候專門坐車去那裡吃盒飯,來回的車費可比盒飯貴多了。

6.五里河市場馬家雞架.十多年的店了,親眼看著從街邊的小攤變成現在的大排擋.想當年馬家的雞架好了之後整個市場的雞架都賣不出去了

7.於洪城郊馬貝二飯店.那裡有一排飯店,從馬貝一,馬貝二,一直到馬貝六.但是只有馬貝二人來人往,其他的飯店的生意冷淡多了.馬貝二的酸菜白肉質與量絕對一流,三個人只一盆就夠了。

8.中山廣場,快樂迪附近,」烀餅」,絕對的火!就是一大口鍋,裡面頓菜,上面烀張餅!然後有幾個特色菜:五香扒皮魚,孜然雞脖子什麼的,味道不錯!飯口肯定沒坐,響kfc似的,你在那吃,旁邊有兩個站著等著的。

9.土豆泥,印度飛餅,北行的紅櫻桃家的土豆泥好吃的不得了.

10.一進沈陽中街有一條胡同,那有好多家小吃店味道都不錯.一家叫千日紅的專門賣麻辣燙的小店,連湯帶菜在一個小盆里端上來,一起在雞架掉的滿是辣椒的湯里煮熟撒上芝麻,孜然,來一勺密制的豆瓣醬.也不知道為什麼,他家的那麼好吃,可是撒地方又是在太小,總共能坐十多個人吧.總是能看見一些西裝革履的白領人士在門口站著等位置.

11.大東副食後身是一個市場,裡面有一個攤位賣這沈陽很著名的張久禮燒雞.離攤子很遠就能聞到燒雞的濃香.那個地方又是218車站的始發站,好多人在那買了燒雞後就上車回家,總始弄的燒雞香味在車里飄啊飄,我的哈喇子快流出來了。

12.岐山路又家紫竹子母火鍋很又特色——不是中間隔開的始大圈套小圈,味道也不錯,特別始大廳離的特價羊肉,2元一盤,物美價廉。

13.八經街有一家店叫」甫亭閣」,王甫亭的家人開的,裡面有很多老女排的合影(郎平啊什麼的,很懷舊),他家的大個丸子很好吃.王府亭魯菜一絕,在沈陽廚界備份很高,廚師長是王府亭的孫子,叫王浩,以前是百富源的廚師長.他們家旁邊的碗碗香,小世界也很好吃,小世界的酒杯很爽一杯一瓶京八,就剩一口.

14.岩明的火燒沒吃過遺憾死了!5毛一個,肉的,豆的,糖的,麻醬的,大餛飩,現在好像漲價了,3塊一碗,同澤中學,老遼寧經濟日報社,皇姑的留鳥茶藝館附近都有店.

15.大二環東北方的那家全羊湯,分5元十元一大碗,小燒免費。

16.遼大門口的小紅帽燒烤連城管的人都常去吃你說牛x不。

17.在三好街數碼時代廣場對過的小胡同里有個賣盒飯的老太太,賣的醬菜特好吃,買的人多.三好街經典美食.

18.展覽館西門有家牛肉店,原汁牛肉好吃的不得了,但是限量發行,賣了了就關門,有個別時候12:00就關門了,飯店開成這樣我以前沒見過.

19.五一商店附近華夏家鄉風味殺豬菜味道不錯.估計比牛小偉的達達殺豬菜好吃多了.

20.出了中街向西走600米左右到小西門,在胡同門口有一家叫」小毛頭」暴米花,很值得一嘗,他家的暴米花分白糖,巧克力,荔枝味,橘子味,哈密瓜味品種齊全,又香又脆.每天下班時間去買都要排隊1個多小時。

21.五愛市場西區老字型大小的」關東長樂包」,特別軟,還不幹,每次路過我都想吃,從中午一直到下午都要排隊買,一塊一個,豬肉餡,茴香餡,牛肉芹菜,蘿卜餡,好吃,一般我吃2個就走不動樂,207五愛街那站一過,整個車里都是大包子香.

22.大西路和奉天街交匯處開樂家」papa』s文化餐廳」是從長春過來的,韓式西餐,菜很又特色,環境適合情人,富有小資情調.

23.商業城東口,挨著地下過街通道往南邊的胡同里,有好幾家五元店,式同一個老闆開的,特火,經濟實惠,在當地挺有號的,老有人酒足飯飽後出來就說什麼在沈陽我有號,其實就是一個騎倒騎驢的.那片治安不是很好

24.和平區101中學門口老兩口做粥,特別好吃,各種粥,熬的時間長有味道.

25.以前在中山廣場挨著招行一家好像叫」重慶烏江魚」好吃,據說現在搬到五一商店附近樂,具體地點得區打聽,到那問(地球人全知道).

26.新華廣場西路口50米有個:新華園骨頭館」開樂3,5年樂吧,方圓幾百里都知道,60元一鍋,一個半洗臉盆那麼高得沙鍋,骨頭堆得象小山,點火現燉,然後還可以喝湯涮菜,5,6個男得吃不成問題,特別經濟實惠!好吃不膩!.

27.泰山路附近有一家四方園麻辣燙非常好吃.最有名得是蝦丸麻辣燙,別人家沒有,分3元和5元.

28.原來在沃爾瑪北邊有一家新疆人開得小飯店,正宗的新疆烤全羊和囊,做的湯美極樂,烤羊肉一元一大串,現搬到南面的胡同里區樂。

29.在萬豪和喜來登中間的路口進來,小背簍就不用說樂,在往裡有家叫黃金豆的,做大排擋海鮮,好多人特意跑來吃,在往裡有一家川菜館,叫蜀香園,他們家開業的時候菜很好吃,現在差樂好多,不過也還可以.淋香酥鯽魚不錯.在電台旁邊有一家叫阿叉燉品,也不錯,旁邊有一家一脈香川菜館水煮魚不錯,夫妻肺片,筋到~!!!在往南,有一家國華烤肉,冷麵好吃。

30.老順口酒家.在南塔街上距離文萃路口約30米.酒店有幾分文化內涵(玻璃板的餐桌下常壓有勵志小品和抒情短文),菌菜不錯.酒店有外賣,對南塔地區不收服務費.。

31.西塔朝鮮族醫院斜對面的百帝園.以前經營高檔韓餐為主.強力推薦紅燒牛尾.此外烤牛排和生魚片也不錯.生魚片有點貴(中分鴉片魚要480元),如果公款消費不妨一吃.生拌牛肉也不錯,很嫩.。

32.沈陽小土豆絕對好吃,招牌小土豆,醬脊骨,大花捲(絕對大,幾個人夠吃一個)家燉黃魚,好吃實惠。

33.西塔」景福宮」的生吃八爪魚,讓人覺得好玩兒又有點殘忍.盤子端上來後,八爪魚的爪子仍然不停的動著,而且八爪魚的吸盤經常會吸在筷子上或嘴唇上..烤野生鰻魚,生魚片都不錯,哦,對了,還有牛肚火鍋…。

34.還是西塔的張師傅參雞湯,專業,地道,不能不吃!!!!

35.方形廣場的奚記麻辣涮肚和麻辣燙相信很多人吃過,雖然現在不如從前了,但仍然不是為沈城的一個較有名氣的小吃.

36.西關回族聚居地,金色時代樓下,一個非常不顯眼的小店」西關燉菜館:」純正的回民風味,據說穆綏新,馬向東生前常去!!

哦,對了,俺再加一個,體育學院對面的奧凱雞架大排檔~~

另,再補充一個,沈陽往撫順去的路上,有家農家菜,名字忘了,反正是離「拓展訓練」那個基地不遠的地方。有好吃的豬蹄和玉米。

再補充,西關那個燉肉館不遠,有個市場,就是回民商店往裡走的那個市場,裡面有一家賣小燒餅和豆腐腦的,巨好吃。俺是上大學的時候跟著班裡的回民同學去的。後來路過那裡又吃了一次,味道還是那麼令人懷念。

太原街那兒不是把南街那邊建成萬達商業廣場了么,結果人氣巨差,沒有幾個人,那裡面藏著不少好吃的小店,有個一吉快餐,是日式料理,烤肉非常好吃;最好的就是,那邊沒幾個人,整間店的人都為我們幾個服務,哈哈~

李連貴,中街有一家,北行有一家,南站有一家

對了對了,提起南站,有想起來了,站北那裡,有個成都酒家,有巨好吃巨地道的水煮魚,味道比沸騰魚鄉要強多了,用俺們外教的話,如果考試,沸騰魚鄉是P,成都酒家是E,哈哈,考過四六級的人應該知道這兩者的差距吧?

美領旁邊的東京,日式料理,很好。就是地方巨小,坐裡面吃飯感覺憋得慌,充分展示了小日本的小氣。

育才和聯營夾縫的那條街上有個日本快餐館叫橫濱快餐,現在搬到東北電影院那條街上了,開了10年了。

南市那邊的紅蜻蜓,環境好,東西也不錯!就是服務員有些呆頭呆腦!

電台那邊的國華烤肉家,不僅冷麵好吃,涼面也不錯,絲絲麻醬香,別有風味。沃爾瑪那邊的那家新疆人開的店原來搬到那裡去了啊,我還找了很久呢。吉祥市場那邊有一家串店,味道不錯,還是連鎖的。三好街里有一家申氏雞架不錯,本人特別喜歡那裡的麻辣燙。北海街老瓜堡那裡有一個小店,叫鳳雲麻辣燙,炒雞架味道很好,烤的也可以,不過店很小,不起眼的。

喜歡吃海鮮的強烈推薦順通胖仔麻辣燙,超級好吃,哥們在外地三年想吃了三年:)還有北行雲龍的熏豬蹄,都是人間美味呀

老邊餃子
024-24843956,22721819
(一部)中街路206號
(二部)北市一街57號
老邊餃子之所以久負盛名,主要是選料講究,製作精細,造型別致,口味鮮醇,它的獨到之處是調餡和制皮。 調餡: 先將肉餡煸炒,後用雞湯或骨湯慢喂,使湯汁浸入餡體,使其膨脹、散落、水靈,增加鮮味。同時,按季節變化和人們口味愛好,配入應時蔬菜製成的菜餡。劑皮和制: 用精粉摻入適量熟豬油開水燙拌和制。這樣能使劑皮柔軟、筋道、透明。老邊餃子除蒸煮外,還可烘烤、煎炸。
營業時間 A10:00-P10:00

李連貴熏肉大餅
24119407 正陽街二段4號
李連貴熏肉大餅特點是熏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色澤紅潤,熏味濃香;烙制的大餅餅而金黃,外焦里嫩,松酥起層,滋味清香。 A10:00-P10:00

那家館白肉血腸
24844274 沈陽路90號
那家館白肉血腸的風味特點是:選料考究,製作精細,調 料味美。白肉肥而不膩,肉爛醇香,血腸明亮,鮮美細嫩。再 配以精美作料,—如韭菜花、腐乳、辣椒油、蒜泥等,更加醇香 鮮嫩,膾炙人口。 A10:00-P10:00

馬家燒麥
24845218 正陽街24號
馬家燒麥是沈陽地區特殊風味的回民小吃。早在清嘉慶元年(1796)年,由馬春開創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當時沒有門市,只是以手推獨輪車來往於熱鬧街市,邊做邊賣。由於馬家燒麥選料嚴格,製作精細,口味好,造型美觀,所以深受群眾歡迎。 A10:00-P10:00

沈陽市慈懷齋素菜飯庄
24133644 瀋河區大南街287號
水晶肘子 15元 主含大豆蛋白 促進體循環、降低脂肪
珍味三文魚 40元 主含大豆蛋白 無膽固醇、健身養顏
香菇燒麵筋 15元 主含麵筋 降血質、高蛋白、養血益氣
十八羅漢齋 13元 主含各種菌類 補充人體鈣、鐵、磷、氨基酸
鐵板煎荷包 18元 主含蛋白質胡蘿卜素 搞抗壞血酸、益消化
魚香素肥腸 14元 主含麵筋 高蛋白、低脂肪、低糖、補鐵補血 A10:00-P10:00

原味齋吊爐餅烤鴨店
24854872 瀋河區朝陽街127號(撫近門內)
原味齋吊爐餅烤鴨店源於清朝乾隆年間,北京普雲樓烤鴨店,一九三零年王登萊、原進奎等師兄弟九人到奉天開設分號,仍名[普雲樓烤鴨店]。一九五六年更名為[新味齋烤鴨店]。原味齋烤鴨店由原進奎之子,王登萊大徙弟,國家特一級烤鴨師,原林始創……
A9:00-P10:00

大清花餃子
22838599
22838967
23868749 (一部)二經街十一緯路128號
(二部)大西路(美麗城對面)
(三部)三經街十一緯路(七寶山賓館旁邊)
大清花餃子由沙河胡家先人(正黃旗滿州)始創於清朝乾隆三十八年。歷史悠久、淵遠流長。在著名的『滿漢全席』菜單中出現的三鮮餃子、雞餡餃子、滿州蒸餃等筵席點心,使胡家先人所創滿族餃子由一般民間食品進入宮廷延席登入『大雅之堂』經歷代秘傳仍保持料重、味濃、油潤鮮香的滿族特色。朴實無華、具有濃重的民族特點和鄉土氣息。
A10:00-P10:0 0

北陵東門有一家熏雞店味道很純正.

原來在沃爾瑪北邊有一家新疆人開的小飯店,正宗的新疆烤全羊和囊,做的湯美極了,烤羊肉一元錢一大串,現搬到南面的一個胡同里去了.

沃爾瑪旁邊的新疆館子搬到太原面街了,烤肉串的和那館子原本就是搭夥的,並不是一家,所以烤串的留下來了,他的烤串很好吃,方形廣場有家串吧,烤串也好吃,還有麻辣涮肚,也好吃

聯營對過的"姐妹麻辣燙"啊「中山姐妹麻辣燙」早已搬遷至「南市」附近。最近店面還擴大了,多少年了,還是很好吃,愛吃裡面的擔擔面從小鐵房成長成了"大店面"

寧雯,說的是新疆館子嗎,在太原南街的小胡同里,找不到的話我可以帶你去

山旅南有個小店,叫富順串店,不錯喲

鐵西的燉肉米飯我去過,真的很好吃。

大廈邊上的盒飯我也吃過,也很不錯。

於洪區翟家的驢肉很好吃,特別是就驢肉餃子。

瀋河順通市場里有家胖哥倆家的麻辣燙特別好吃,每天都特別的火。
韶山沖的醬板鴨,味道很好。

在和平集賢市場有家山西刀削麵,他們那裡的蛋炒麵居然是把雞蛋圓圓的攤在面條上,味道也絕了,還有一家鐵亭子的熏肉大餅,那個餅居然做成和批薩一樣,是市場里西數第一家,最大的亭子.

還有友愛市場里的八寶粥和雞架!我都吃了6、7年了!

北行的成都風味小吃依然巨喜歡

太原街挨著步行街天橋附近,有一家滄浪亭面館,裡面的生煎包很道地,價格也很實惠!

還有北行的滿庭芳更有好多好吃的小菜呢!蒓菜湯為必選菜!還有糯米藕應該很受女同胞的喜歡,還有好多好多!

中山姐妹麻辣燙家的椒鹽雞脆骨也很好吃。

中山鮮魚館是不錯,還有在它前面最近的一條胡同中有一家的鍋貼好吃,老斃了

五一商店附近有家日本料理,據說絕對的正宗啊!省政府旁邊的正興園也不錯啊。省政府游泳館旁邊的凱奧做的熏味也很好吃啊。

萬豪的胡同里,哎喲家附近有一家飯館不錯126傳呼交費處附近有一家「甫亭閣」,王甫亭的家人開的,裡面有很多老女排的合影(郎平呀什麼的,懷舊呀),它家的大個丸子是我吃過最好的

甫亭閣是順著孔雀花園東門往北走大約二百米,王甫亭魯菜一絕,在沈陽廚界輩份極高,廚師長是王甫亭的孫子,叫王皓,以前是百富源的廚師長,他們家的大丸子叫砂鍋獨元,他們家旁邊的碗碗香,小世界也很好,我尤其喜歡小世界的杯子,一個杯裝一瓶京八,只剩一口。嘻嘻............

大民族的那個路口的西北角有個什麼烤鴨店,非常火,中午都爆滿,我去吃過一次,附近單位都去那吃,不錯。

還有五里河體育場周邊!!

還有以前中山廣場挨著招行一家好象叫「重慶烏江魚」,巨好吃,現在據說搬到五一商店附近了,具體地點到那打聽,(地球人)都知道!

東濱河路上的「老房子」新派川菜味道不錯,環境好,價格也還合理。「沸騰魚鄉」的水煮魚一般,香辣蝦好吃。小西路與奉天街交匯處有一家「西關特味樓」,做的是開口餡餅,回族菜。「新洪記海鮮餃子」的一品排很解饞,白菜腐竹煲清淡爽口。

五一商店附近有華夏家鄉村風味殺豬菜味道不錯。估計比牛小偉的達達殺豬菜好吃多了!!!

榮格的清湯白菜。

西塔胡同里,有家韓式料理,它做的橡子凍,辣拌的。別的地方沒見過。

第二家新世紀東方燒烤大西路148號(原小背簍)。他家的烤肥牛很好吃,烤好了沾醬包生菜吃,味道好極了,就是有些貴,人均消費50元左右,還有羊排也不錯,但是要讓他們幫你先烤好喲!再有就是烤棒魚干很好,最好吃的要算烤玉米了!

老順口酒家。位於南塔街上距文翠路口約30米路西。酒店有幾分文化內涵(玻璃板的餐桌下常有壓有勵志小品和抒情短文),菌類菜餚較多,我愛點的是紅蘑燒土豆片。老順口有外賣窗口,肉餡酥餅和蘿卜絲餅都是我和LP的至愛。因為離我家極近,不愛做飯或家裡來客時就在那裡叫餐,老順口可對南塔附近的吃客提供送餐服務,而且不加服務費.

⑷ 沈陽美食簡介

老邊餃子

老邊餃子是全國最負盛名的風味名牌食品,至今已有170年的悠久歷史,生產的老邊餃子素以皮薄餡大、鮮香味美、濃郁不膩、松軟易嚼而馳名中外。老邊餃子經過幾代名師的精心研製,現已發展成為海鮮類、肉類、素餡類等不同做法製成的老邊餃子100多種,並研製成型各種不同檔次的餃子宴。老邊餃子之所以久負盛名,主要是選料講究,製作精細,造型別致,口味鮮醇,它的獨到之處是調餡和制皮。
「老邊餃子,天下第一」這是著名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於1981年來沈陽演出時親臨品嘗後,揮毫寫下的條幅。老邊餃子那叫名不虛傳,歷史悠久,風味獨特,素以皮薄餡大、造形別致、口味醇正在沈陽城餃子類食品中拔尖。
老邊餃子的創始人叫邊福,1829年從河北遷居來沈,剛開始時,只在小津橋附近搭了一個非常簡易的俗稱「馬架子」的小攤床,邊做邊賣,店號為「邊家餃子館」。到了1870年,邊福的兒子邊得貴子承父業將「老邊餃子」進行了「技術提升」,經過一翻專研,邊德貴將普通的煸餡改為湯煸餡,使之鬆散易嚼,味道鮮美,形成了獨具一格的特有風味。從此「老邊餃子」一炮打響,成了眾人皆知的美食。1940年,老邊餃子第三代傳人邊霖將老邊餃子遷到了當時沈陽最熱鬧的北市場,一下子就讓「老邊餃子」揚名全東北。老邊餃子不但飲譽全國,而且馳名海外。來到沈陽一定要品嘗老邊餃子。老邊餃子館在沈陽
沈陽李連貴熏肉大餅,始創於1842年,距今已有160多年的歷史。當時開設在吉林省梨樹縣,立號興盛厚,主要經營醬肉、大餅和酒類。由於李家的醬肉乾凈、爛乎、濃香,大餅柔軟、層清、酥香,因此在梨樹鎮常是座上客滿,門庭若市,深受群眾歡迎。1937年,李連貴之子李堯到吉林省四平市開
設分號。解放後,1950年,李堯子李春生繼承祖業,背著一壇老湯,把李連貴熏肉大餅遷到東北重鎮沈陽,生意紅火。從此,李連貴熏肉大餅就在沈陽紮根,成為沈陽地區馳名的獨特風味。為了保持李家熏肉大餅的傳統特色,李春生在製作和選料上一絲不苟。他選豬肉時,不用血脖、小肚,專用前槽到肋間不肥、不瘦,肥瘦相間帶皮的新鮮豬肉,然後用溫水加鹼涮洗干凈,並放入清水中浸泡6,10小時,以清除血污腥臊,然後切成方塊放入鍋中燉煮。夏秋季節,還加放茴香,以使醬肉更加鮮美味濃,同時將延續老湯倒入,用旺火燒開以微火熳燉,使肉塊上下翻動,及時撇出浮沫,待肉塊熟透時撈出,瀝凈油份,晾於熏鍋中加紅糖熏制而成。大餅用肉湯食鹽和調料加入麵粉中和成酥軟面團,醒面時間較長,擀片抹油,重復擀幾次,烙製成餅。其特點是熏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熏香濃,香澤紅;大餅色黃清香,里軟外酥層次多。現繼任中國烹飪大師、沈陽市勞動模範、優秀共產黨員、沈陽李連貴熏肉大餅餐飲中心李富洲總經理,繼續發揚傳統工藝將熏肉葯料發展為12種,根據現代口味將甜面醬重新配製,並以蓮子蛋花湯調劑口感,味道更佳。「沈陽李連貴,熏香又美味」;「大餅卷熏肉,越吃越沒夠」成了老百姓的順口溜。
1913年由河北人楊玉田到吉林洮南創制,當時立號為楊餅。由於楊家大餅店生意興隆,經營不斷擴大,於解放後1950年來沈。為了改進單一的經營品種又增添了帶雞絲花帽的雞蛋糕。從此楊家吊爐餅、雞蛋糕揚名於東北各地。楊家吊爐餅,用溫水和面,水的溫度和用鹽量隨著季節變化而增減。餅片擀好後,上炭爐烤制,上烤下烙,全透出爐。成品形圓面平,呈虎皮色,層次分明,外焦里嫩,清香可口。雞蛋糕,用肉末、鮮蘑、木耳、海米烹制,添湯勾芡,澆於雞蛋糕上,呈花帽形,然後將雞肉撕成細絲置於上端,吃餅佐之,別有風味。鹵鮮糕嫩,清香醇厚,再佐以辣椒油、蒜泥食用,更是錦上添花,風味獨特。
沈陽回頭
相傳在清朝光緒年間,有姓金的一家人在沈陽北門里開設燒餅鋪謀生。因為經營不善,生意一直不好。一日正值中秋節,生意更加蕭條,時至中午尚不見食客上門,店主茫然,遂將鐵匣內幾枚銅錢取出,買了些牛肉回家剁成肉餡,將燒餅面擀成薄皮,一折一疊地包攏起來,准備自家過節食用。這時,從外面忽然進來一位差人,進店見鍋中所烙食品造型新奇,一經品嘗,品味甚佳。這位差人當即告訴店主,再烙一盒送往館驛,眾人食後齊聲叫絕。此後,這種食品一時名聲大振,官民爭相購買,生意日趨興隆,故而取名「回頭「。
百年老店協順園,以其特色招牌菜回頭而聞名,歷經幾代傳承發展,協順園回頭館已經成為沈陽美食的象徵之一。
壇肉文化,一直是東北美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清朝,清太宗改沈陽為「盛京」,將滿族的壇肉文化帶入,盛京壇肉就開始在沈陽盛行,其也成為宮廷節日必備美食。
盛京美食佳壇肉館傳承人,熱衷於中國美食文化的保護,其傳承中國傳統廚藝,完完全全的保留滿族的壇肉的做法,「瘦肉不柴、肥肉不膩,口味上乘,富含營養」,是最地地道道的東北壇肉。90年代初期,第一家盛京美食佳壇肉館在和平區八一公園南門小吃一條街里的鐵亭子。就極其紅火,幾十個人排隊只為吃一份壇肉米飯。吃後都紛紛翹手稱贊!為了傳承盛京壇肉,盛京美食佳傳人,近年來深度調查走訪東北壇肉的各大名家,學習研發,終於讓失傳百餘年之久的「中華第一壇」,經典壇肉做法再度走入民間,讓御用壇肉成為百姓人人都能享用。如今增添了很多有特色的菜系:盛京壇肉,燉酸菜,麻辣干豆腐,蒸豬血,四喜丸子,秘制青魚,自灌血腸,紅燒肥腸頭,各種炒菜燉菜,大米小豆飯等多種菜品,堪稱一絕。

1634年,清太宗皇太極改稱沈陽為「盛京」。皇宮中的御膳房精選五花三層肉和瘦肉,切成六分見方的肉塊,均勻整齊。煸炒後加青蔥、老薑、腐乳汁等各種調味,並放入御膳房殿前的專用大壇用文火細燉。皇上甚愛之,原汁原味的盛京壇肉由此得名。
據說皇上吃慣宮中盛京壇肉的做法,讓御膳房研究新口味壇肉做法,這讓御膳房廚頭頭疼不已,後聞民間有一年輕人,壇肉做的是一絕,民間稱他為盛京第一壇。廚頭親自重邀,請來為皇上做壇肉。
皇上吃過他做的壇肉,連連叫及絕,稱為 天下第一美食,召見年輕人賜為皇室御廚,特賜天下第一壇的美名。後人續記,後來,製作該壇肉的御膳房廚師因老家母親病故,欲回鄉守孝三年,特向皇上請辭,皇帝甚是難舍,有感而發道:百行孝為先,而汝之壇肉亦為天下一絕,爾甚孝,特賜汝為天下第一孝。汝肉壇為孝壇。後人對此故事多為傳頌,後來,民間又興起了忠壇和禮壇兩種壇肉之說。
簡而言之,天下第一壇是盛京壇肉最富盛名的一種做法,是盛京壇肉的代表。

盛京壇肉擁有百餘年歷史,是最富特色的東北美食。作為盛京壇肉的傳人,盛京美食佳嚴格遵循傳統滿族工藝,本著「傳承文化,以人為本」的品牌理念,打造成為最正宗的東北壇肉,為廣大顧客帶來最健康,最美味,最內涵的東北美食。
盛京美食佳將「開拓創新,自強不息」作為品牌發展的核心精神,不斷的學習和豐富自身的美食文化和內容,為客戶帶來多樣化的美食體驗。
盛京美食佳注重品牌發展,積極推行「健康環保,關愛環境」的品牌原則,關注中國發展,並致力於中國發展企業改革的大潮流中,以「成為與中國新時代共進步的新型美食品牌」作為自身品牌的信仰。
近幾年來,盛京美食佳積極收集客戶反饋信息,隨著時代而進步,不斷的創新,營造最適合消費者的產品。正是盛京美食佳這樣人性化,科學化,傳統經典化的文化內涵,給品牌發展源源不斷的注入能量,促使品牌快速發展,成為美食行業的佼佼者。
馬家燒麥,是沈陽地區特殊風味的回民小吃。早在清嘉慶元年(1796年),由馬春開創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當時沒有門市,只是以手推獨輪車來往於熱鬧街市,邊做邊賣。由於馬家燒麥選料嚴格,製作精細,口味好,造型美觀,所以深受群眾歡迎。清道光八年(1828年),由馬春之子馬廣元在小西門攔馬牆外開設了兩間簡陋的門市,立號馬家燒麥館,此後營業繁忙,遠近聞名。後幾經變遷,1961年才最後坐落在小北門里,即現在的馬家燒麥館,由馬氏後裔第五代的馬繼廷擔任技術指導。馬家燒麥的獨到之處:用開水燙面,柔軟筋道,用大米粉做補面,鬆散不粘,選用牛的三叉、紫蓋、腰窩油等三個部位做餡,鮮嫩醇香。制餡要求嚴格,須將牛肉剔凈筋膜然後剁碎;用清水浸喂,加調料拌勻不攪,呈稀疏狀的「傷水餡「,攏包時不留大纓,形如木魚,成熟後皮面亮晶,柔軟筋道,餡心鬆散,醇香味好。其外形猶如朵朵含苞待放的牡丹,令人望而生涎。
改革開放以來馬家燒麥在總經理、國家高級技師、國家級評委、丁福昌先生帶領下,連續榮獲沈陽市十佳「最佳風味」食品獎、遼寧省清真大獎賽「優質風味金獎」。同時享有「中華名小吃」、「沈陽市風味名品」和「風味名店」等眾多稱號。
朝鮮族西塔大冷麵採用現吃現壓的製作工藝,口感柔韌、筋道、鮮辣爽口。西塔大冷麵店跟去的大食堂似的在窗口自己換票自己端面,講話得扯開嗓子,不然肯定聽不見。「西塔大冷麵」是沈陽最好吃的冷麵了。西塔大冷麵屬朝鮮族特色風味,是現壓冷麵,用料為麵粉加澱粉和成,現擠現壓在沸水中,撈起配上特殊熬制的冷麵湯,由個人口味,灑上特製的辣椒粉。冷麵剛中有柔,冷麵剛中有柔,冷麵湯冰涼爽口,冬令時節吃上一碗,涼到心底,暖在心頭;夏季來上一碗,除暑解渴。再加上點辣白菜,更是與眾不同。西塔大冷麵店每天門庭若市,想享受一碗恐怕要派上一會兒隊才能吃上,口味確實不同,非常值得一去。在市府大路西塔最正宗。
在西塔赫赫有名的大冷麵,無論春夏秋冬,人都非常多。吃的時候要放上一大勺辣椒面,味道才出來。再有就是朝鮮的拌菜了,各種小菜,都是下酒的。大部分人都喜歡將現煮出來的冷麵,配上泡菜,一大匙辣椒面,白醋,一拌開然後開吃。尤其是和狗肉搭配起來一級棒。辣椒面和各種拌菜也很好吃,完全是口味取勝的菜館。
老山記海城餡餅是沈陽市傳統風味小吃,由毛青山於1920年創始於遼寧海城縣城火神廟街。毛氏名山,取其山字,立號老山記餡餅店,於1939年遷到沈陽。海城餡餅,溫水和面,選豬、牛肉為鴛鴦餡。取香料十餘種煮制,取汁喟餡培其味。蔬菜餡,隨季節變化,選豆牙、韭菜、黃瓜、青椒、南瓜、芹菜、白菜等配製,使餅餡葷素相配,濃淡相宜,高檔品還以魚翅、海叄、大蝦、干貝、雞肉調餡,其味道更是鮮美無比。餡餅成品形圓色黃,皮面脆韌,餡心嫩爽,鮮香四溢。配以蒜泥、辣椒油、芥茉糊等蘸食,更加味美適口。備有八寶粥佐之,清爽可口,風味別樣。
坐落在沈陽故宮西側的那家館,以經營滿族菜餚白肉血腸聞名於白山黑水廣大地區。它的前身是原小河沿魁星樓附近的吉興飯店,主要經營東北地方菜餚,後來由於增添了白肉血腸,使這家飯店名聲大振。1872年,該店滿族廚師那吉有在大東門里開設了一家專門經營白肉血腸的餐館,立號那家館。由於他選料精,製作細,一絲不苟,聲譽越來越高。他的白肉,須用新宰殺的肥豬五花硬肋,以白水加調料,用急火煮沸,移小火氽透,膘肥不膩。他的血腸,須用新宰殺的豬血,加入適量清水和調料用新豬腸灌成,味道鮮濃。白肉血腸蘸以蒜泥、韭菜花醬或辣椒油等調料食用,味留齒頰,經久不散。特別是嚴冬季節,如配以酸菜絲在一起氽制,湯鮮菜脆,大有驅寒生暖之效。 1914年,那氏後裔繼祖業,將那宛館門庭重新修整,成為當時奉天風靡一時的著名餐館,達官顯宦經常出入。1931年日寇侵佔沈陽,那家館營業日漸蕭條,趨於倒閉。那氏兄弟為保持祖業,將那家館遷到北京,解放後,政府為恢復東北這一獨特風味,於1957年又將年邁的那文貴邀回沈陽,使那家館重新開張。
宋家餛飩最早在和平區八一公園南門曾經極其紅火,幾十個人排長隊只為吃一碗餛飩,飯店夠風光了。宋家餛飩品種少而精,魚肉餡、海鮮餡味道獨特,餛飩都是現包現煮的。現在宋家餛飩在大南街另有分店了。
烤牛肉:將新鮮牛肉去筋膜、脂油,切成肉片,加醋、醬油、蒜末、白糖、胡椒粉、味精、香油拌勻,另備醬油、辣椒末、白糖、白醋、香菜末、大蒜調味品分裝於小碗,炭火爐放於桌心,上放鐵箅子,用筷子夾肉片放在箅子上燒,蘸調料後食用,外焦里嫩、酥香咸辣。 打糕:打糕是用浸泡蒸熟的糯米,放在案板上用木槌打成年糕狀,中間夾豆沙餡,加上白糖製成,香甜可口。
張久禮老人,原籍山東萊州。年少時家境貧寒,吃百家飯長大。十六歲那年,隻身來到青島,跟人學徒。憑借那股韌勁和細心,早早地就練就了一套製作燒雞的本事。後來,隨著大批人流闖關東,在沈陽安了家,並找到了工作。1982年,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已過花甲之年的張久禮老人坐不住了。天生要強的他,為了讓家人日子過得更好些,就重新操起年輕時的行當---加工燒雞。剛起步時,張久禮老人只能帶著老家的幾名親屬在一塊廢棄的空地上,搭建起三間簡易房,就這樣一個臨時的小作坊就誕生了。雖然是小作坊,但張久禮老人卻絲毫也不放鬆對每一道工序的管理。從活雞到成品雞,嚴格按照七道工序逐一實施。配料足、雞煮得爛、香味直透雞骨。從燒雞的外形看,雞色金黃,雞身完整美觀,肉爛而形不散。把雞煮爛。重量就要降低,而且費工、費成本,對此,張久禮老人卻說:「做生意就是要講信譽,不能財迷心竅當奸商。」多年來,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大東門市場,那個最初用手推車當貨架,上面罩個玻璃櫃的燒雞鋪,漸漸地吸引了眾多的消費者。產品銷量也逐步上升,從最初的每天十幾只,到後來的每天幾十隻,而今每天的銷量約在兩千隻左右。一個個統一標識的張久禮燒雞專賣店印入了廣大消費者的視線。
大舞台麻花原稱「張麻花」,是1926年張興德在台安縣黃沙坨子村創始的。1941年張興德帶領全家來到沈陽,在小東門里開了個麻花作坊。不久其子張含余主持營業,1948年遷到大舞台劇場附近,因其麻花別有風味,久而久之大家就稱其為大舞台麻花了。 在老人們的記憶中,酥脆的大舞台麻花是如今的美食無可匹敵的。最初,大舞台麻花的售賣點擺在大舞台西側的胡同口,後來隨著生意的紅火,大舞台麻花開始有了自己的店鋪,不再擺攤售賣。附近的老人回憶說:「那會兒大家都是排隊買麻花,這麻花酥脆到什麼程度?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一根麻花拿起來不到半米掉到地上就碎了。」
與大舞台麻花齊名的便是大舞台油炸糕。它是由趙殿峰弟兄三人於1945年創制,外酥里軟、色正甜香,是深受顧客歡迎的一種名牌風味食品,因其在大舞台附近出售而得名。
1989年,沈陽市燃料公司24歲的裝卸工劉新「不幸」下崗了。由於劉新是「烹飪能手」,為了維持生計,劉新夫婦傾盡所有,在太原街開了家冷麵館。這家取名為林苑小冷麵店的小店一開張,便以實惠、干凈、熱情吸引了八方來客。有一天,劉新在太原街上走時,聽到走在他前面的兩個人說:「到林苑吃小土豆去。」劉新開的是冷麵店,他們卻說吃小土豆,這給了劉新很大啟發。他知道了他的「小土豆」很受歡迎。第二天,劉新就把林苑冷麵店改名為「小土豆」醬菜館。
小土豆是東北地區的一種特產,它個頭比一般土豆小得多,而土豆的清香和營養價值卻比大土豆高得多。由於這個品種產量多,有很多人種植,細心的劉新慧眼識珠,立即瞄準了它。劉新四處走訪考察,收集民間烹調小土豆技術,去粗取精,細心琢磨,便利用多種葯材自行研究配製出了燉小土豆汁,並加進醬油、五花肉、香菜等進行燉制。「小土豆」這道菜既有東北大碗菜的特色,口感又絕對鮮美於東北大碗菜。這道菜剛一問世就一炮打響,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常常出現客人站在店外等桌就餐的情景。後來,劉新以小土豆醬菜為龍頭,選用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的蔬菜為主料,突出色美味濃,鹽香適口的特點,利用醬、燉、拌、炒等烹調方法,生產出了五大類150個品種小土豆醬菜系列的品種菜。「小土豆」迷住了所有顧客,出現了這樣一句口頭禪:「好吃吃不夠,沈陽小土豆。」一時間,小土豆美食風靡沈城,生意火爆。
在沈陽,雞味抻面和雞架很受食客喜歡的美食小吃。
沈陽的雞味抻面一直非常受歡迎,究其原因,一是味道好,二是價格便宜。在沈陽,有三家雞味抻麵店名頭最響亮:民宜家、老四季、許家。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在鐵西區和瀋河區分別出場了許家雞味抻面和老四季抻面館。這兩家面館都以雞架和抻面為主要經營品種。這兩家面館一面世,便受到各自的愛好者歡迎。發展如雨後春筍。當時給人的感覺是:一般點碗面條配點鹵菜就能很好地吃一頓飯。面條油水大,一碗面就能吃的飽飽的。而雞架、老湯干豆腐味道非常大眾,非常地入味,再來瓶啤酒,那將非常愜意。而價格也較經濟實惠,適合當年在飲食上要求不高的低收入工薪群體。所以當時食客很多。
後來鐵西區又出來一家「民宜家」,聲譽鵲起,後來居上。「民宜家」最早的名號為「人人雞味抻面」,據說本是由許家衍生而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從最早的「人人雞味抻面」到如今的「民宜家」,這個味道整整流行了近20年,這家面館可謂是有口皆碑。當時鐵西區有很多人愛吃這種小吃,好評如潮。它家的雞架、老湯干豆腐就是好吃。人雲該家諸物味道「地道」,老湯「厚重」、面條「爽滑、筋道」。
鐵板雞架是沈陽的特色小吃,雞架就是去掉雞肉的雞骨架,將洗干凈的雞架用鹽等調料奄好,放在兩個大鐵板之間一夾吱啦吱啦一響,香味撲鼻,將雞骨頭都炸香後放入孜鹽、辣椒,就可以吃了。在夏天許多東北大漢,一個雞架一瓶雪花啤酒就是一頓飯了。讓你看起來吃的很香,很饞人。
老高太太糖葫蘆由其創始人老延智於1993年創立,之所以叫「老高太太」是為了表達老延智先生的孝心,「老是我父親的姓,高是我母親的姓,之所以叫『老高太太』糖葫蘆,其實是我盡孝的一種方式。」老延智直言,在「老高太太」投入市場的前三年,如果有誰想買50支以上的老高太太糖葫蘆是不可能的。「當時擔心別人把牌子搞砸,所以如果誰想大批量進貨,我都是親自送貨。」由於老延智的冰糖葫蘆採用了現代化的技術,用無切口法去核、去果頭,並灌進了各種餡心,還用糯米紙與塑料密封袋雙層包裝,不沾塵染菌,再加上規模生產、品牌經營,因此迅速佔領了東北和華北市場。1997年,北京人做夢也不會想到,在家門口風行多少載並被譜了曲、編了劇的冰糖葫蘆,如今竟受到一個「老太太」的強烈沖擊。這個「老太太」就是大名鼎鼎的沈陽「老高太太」。
沈陽中街冰點城是一家古老而又年輕的企業。它的前身是四十年代末出現在沈陽中街的一個冷飲店,那裡製做的冰淇淋製品很受歡迎。八、九十年代,來沈陽商業街—中街的人不吃一吃冰點城的冷飲已是一種遺憾。一種投科考究、奶味醇香、口感極佳並且個頭很大的雪糕,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中街大果」。「中街大果」以其優良的品質,獲得了沈陽人極好的口碑,一時間「大果」甚至成了雪糕製品的代名詞。1997年,中街冰點城領導班子提出了冰點城新的發展戰略,結束前店後廠的生產經營方式,使中街大果走出中街,走出沈陽,暢銷遼寧、東三省以至全國各地。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冰點城已發展成為一個大型專業化的冷飲食品企業。具有先進的生產工藝、現代化的機械設備及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企業現由夏日冷飲食品廠,房大嫂食品廠及遍布省內外的中街冰點城連鎖店等幾部分組成。多年的生產經營實踐積累成了獨特的冰淇淋文化、享譽沈城內外。
沈陽大北關有座修得十分有氣派的寺院,名叫八王寺,又稱大法寺,寺門前有一口井,井水清澈甘冽,味道甜美,這就是馳名東三省的「東北第一甘泉」。據說乾隆皇帝非常喜歡用八王寺的井水煮茗,他常命人千里迢迢把井水送到紫禁城,以供他飲用。1920年,北京雙合盛啤酒廠老闆朱壽臣,專程從北京來到沈陽,租用了「八王寺」清泉井以西的3畝多「香火地」,建立了「奉天八王寺汽水廠」。1922年,張惠霖、金哲忱、高榮久等人,租用了「八王寺」前面的52畝「香火地」,建立起「奉天八王寺汽水、啤酒、醬油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建築面積約7000平方米,投資32萬元大洋,年生產能力為汽水10萬余箱、每箱48瓶,啤酒10萬箱、每箱18瓶,醬油500萬公斤。作為是新興的民族工業,該公司以優良的產品質量,受到人們的青睞,極大抵制了日本飲料瘋狂湧入中國的經濟掠奪。為喚醒民眾抵制日貨、提倡國貨,發展中國民族工業,該公司還廣泛徵集商標圖案,最終採用了「金鐸」品牌,為汽水、啤酒商標,作為沈陽民族工業中飲料品牌的代表,與日本經濟侵略抗爭。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八王寺公司被日本昭和商會吉野曉一郎霸佔,改為「奉天八王寺釀造工業株式會社」。日本侵略者霸佔該公司後,繼續生產汽水、醬油,但將啤酒改為生產清酒。1945年,原股東金哲忱等人,組成統一接收委員會,以時價將八王寺汽水廠收回。沈陽解放後,國家依據對民族工商業實行的贖買政策,將八王寺汽水廠贖買。從此,八王寺汽水廠終於回到政府和人民手中。
非常受歡迎的糖果,沈陽特產,九十年代初曾經風靡大江南北,通常都是春節的必備糖果。包裝為帶有彩條的塑料紙,正面印有發明者林瑞豐的頭像。不老林糖是由"北方製糖大師"林瑞豐基於畢生所學的精湛製糖技術和經驗而獨家創制的糖果,是不老林系列糖果中的主打產品。本品自1988年誕生以來已有二十年的歷史。其選料質優精細,工藝上乘考究、口感香醇細滑、回味甘美馨,二十年來風靡全國並榮獲大量獎項,是沈陽人引以為傲的家鄉特產之一。
沈陽著名的小吃還有很多,比如高樓香雞、翟家驢肉、潘家肘子、岩明火勺、西關開口餡餅、四季面條、甘露餃子,大清花餃子、寶發園四絕菜、原味齋烤鴨、三合盛包子、馨香包子等等等,以及近些年興起的網路烤肉。
由於沈陽是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故這里也匯集了周邊各地的美食小吃,甚至味道更勝一籌。比較常見的就有鐵嶺牛肉火燒、撫順麻辣拌、錦州肉串、遼西烀餅、台安燉鵝等

⑸ 沈陽市 盛京醫院附近的 回民飯店多嗎

大點的叫回民館子叫水上漁港,在三好加油站邊上,小飯館有2家

⑹ 沈陽三好街盛京醫院附近的餐廳

那附近啥玩意都有

⑺ 沈陽有什麼好吃

鐵西區保工街和盛京翅酷(別的地方也有連鎖)BT烤翅很有特色
還有韓帝園也很好吃
太原街的帕帕斯,適合情侶聊天的地方
滑翔有一家美麗漢斯,是自助餐33元一位,不錯。和東北大學門前的金漢斯差不多
沸騰魚香的水煮魚也很好。
如果愛吃狗肉的話,強烈推薦沙嶺前面的集賢村狗肉城,太棒了!!

⑻ 沈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必去的好玩的好吃的

  1. 沈陽方特歡樂世界位於沈陽市沈北新區盛京大街,由深圳華強集團精心打造,是東北地區規模最大的第四代主題公園之一。方特歡樂世界以科幻和互動體驗為最大特色,採用國際一流的理念和技術精心打造,可與西方最先進的主題公園相媲美,被譽為「東方夢幻樂園」、「亞洲科幻神奇」。

  2. 大佛寺位於遼寧省沈陽市瀋河區大南街三段慈恩寺巷14號,古名「保安寺」,始建於唐朝,因年久失修,逐漸荒廢。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重修大佛寺,發現了唐朝遺碑,清乾隆十二年(1649年)、五十六年(1693年)、宣統二年(1910年)多次重修,民國五年(1916年)住持比丘尼常慧法師弟常智法師再次主持重修。該寺為比丘尼修行道場,佔地543平方米。現存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東西配殿等,地藏殿的東、西山牆內各有碑銘,記載著建寺經過和重建地藏殿的概況。原有乾隆所書匾額和大銅佛,現已不存。

  3. 西塔韓國風情街:西塔名為「延壽寺」。位於沈陽市和平區西北部,西塔建於崇德五年(1640年),順治二年完工。乾隆皇帝曾為四寺題寫匾額,懸掛在四寺的大殿之上。延壽寺為「金粟祥光」。西塔距離沈陽火車站還是挺近的,中午從火車站下車,做上262公交車前往那,不到十分種就到達。街上洋溢著濃厚的韓國風味,廣告牌,店名等等,都是韓文,讓人感覺好象來到了韓國一樣。在當地的小飯館品嘗韓國料理,與韓國姑娘聊了起來,挺熱情的姑娘。西塔街上很多KTV,酒吧,很有韓國味道。可以閑逛韓國超市,很多商品都挺有意思的。

  4. 沈陽紫煙薰衣草庄園位於沈陽市沈北新區馬剛鄉馬泉村,沈陽國家森林公園西南側(距沈哈高速公路清水台出口10分鍾車程),佔地面積5000餘畝,核心區域1600畝。庄園以「愛情、浪漫、最美之地」為主題,是集薰衣草及其他香草景區觀光、影視攝影拍攝基地、禮儀慶典、薰衣草產品開發、會員制五星級度假酒店(規劃中)、劇場、森林氧吧健身中心,特色餐飲娛樂服務於一身的現代化休閑度假勝地。

⑼ 我是沈陽市的!今天大連朋友來我這做客,想帶他們嘗一嘗遼寧最好吃的魚火鍋,火鍋店叫:盛京.貝勒府!在

沈陽市渾南區盛京貝勒府魚火鍋店

地址:渾南中路東亞銀行北側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