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恩施豬蹄哪裡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恩施豬蹄哪裡好吃

發布時間: 2022-05-22 00:44:01

❶ 哪裡豬蹄好吃

材料
豬蹄、老薑、大蒜、干辣椒、花椒、大料
香辣豬蹄做法
豬蹄洗凈,老薑、大蒜切片。
鍋中燒水,加蔥、薑片,倒入少許料酒,水開,放豬蹄焯水,撈出浮沫。
鍋中放油,加干辣椒、花椒、大料、老薑、大蒜炒香。
入豬蹄繼續翻炒,加老抽、陳醋、適量鹽調味,添水沒過豬蹄。
大火燒開,轉小火至豬蹄熟爛,大火收汁即可

❷ 求告知哪兒的豬蹄子好吃

三個店 讓你全說准了十五里讓聽龍城豬蹄店 松江小區的是他的分店馬路街八食堂東邊那條南北路上 那個豬蹄店出是文化宮那的老讓 ;;

滿意

❸ 湖北恩施特色美食小吃

恩施名吃:土家臘肉

土家人家家都興喂年豬,主要是圖過年時有肉吃,過年吃不完的,土家人便把它製作成臘肉,不僅便於保存,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臘肉放在鍋里烹煮,香飄十里,勾人食慾,是土家人平時招待客人擺在席上的主菜。

土家臘肉的製作方法是:

(1)將豬肉分成三至五斤(或更大)的塊,便於入味和加工儲藏;

(2)把鹽炒黃,加花椒炒出香味出鍋;

(3)把肉用溫鹽抹勻,放入盆中,將盆底的肉皮朝下肉朝上,面上層的肉皮朝上肉朝下排放整齊,每3~5天翻一次,10天後瀝干水分掛到熏房中;

(4)用松柏枝加核桃殼、花生殼、桔子皮等柴草料進行煙熏烘烤,月余後待肉變棕紅時即可。

熏好的肉應該放在通風處,可保存兩至三年不變質,名曰「臘肉」,也稱「土家臘肉」、「恩施熏肉」。土家臘肉色澤焦黃、肉質堅實、熏香濃郁、風味獨特。

食用時,取肉在火上將肉皮燒焦黃,放在溫水中將皮泡軟,刮洗干凈備用。

臘肉的烹調方法比較多,不同部位不同,排骨、豬蹄一般用來燉,製作火鍋;其它部位一般用來與鮓廣椒、蒜苗、山野菜、小米一起炒、蒸而食。比較有名的臘肉菜品有:小米蒸年肉、鮓廣椒炒臘肉、糖年肉、蕨粑炒臘肉、臘蹄子火鍋等。

美味的恩施炕土豆

「好玩不過鶴峰州,包穀洋芋是對頭」,這首膾炙人口的當地民謠,可謂恩施土家人喜食土豆的真實寫照。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豆又名馬鈴薯和洋芋,因為在泥土中生長成熟,所以多被稱為「土豆」。恩施山高林密,地廣人稀,耕地多為酸性土壤,富含硒性元素,特別適宜土豆種植,故當地多種土豆。土豆產量很大,是恩施土家人最喜愛的主食之一,就像北方人喜愛麵食一樣。除了炕土豆,土家人還能做出干煸土豆片、酸辣土豆絲、土豆粑粑、土豆粉、土豆燉臘肉、土豆糯米飯等多種土豆系列美食。

恩施炕土豆一般選用新鮮的小土豆,直徑大小在2~3 cm左右,洗凈去皮,在冷水中煮至五成熟時撈起,待水分瀝干後倒入碩大的平底鐵鍋,用菜籽油或漆油翻來覆去地煎炸,直至焦黃,撈起瀝油。然後在熱油鍋里放入蒜泥、干辣椒爆香,倒入瀝油後的土豆翻炒,適時倒入醬油,撒上椒鹽、薑末、白芝麻、辣椒粉、胡椒粉和剁椒醬、花椒,最後撒上香菜和香蔥段即可盛盤上桌了,看著青黃相間焦脆粉滑,吃到嘴裡外脆內嫩糯性爽口,色、香、味俱佳,真是香辣開胃,充飢止餓。

恩施炕土豆是土家族地道風味的傳統小吃,一般人家都會做,當有客人來家裡時,主人會給客人盛上一碗,加上一碗香噴噴的油茶湯,作為飯前壓肚充飢之食。炕土豆的做法特別注重一個「炕」字,「炕」為恩施土家方言,即煎炒燜炸的意思,是當地的一種做菜方式。炕土豆一定要注意火候,不能使用猛火。炕的過程中,還要將上中下三層的土豆要不時地翻炒,否則上面的熟不了,下面的出現焦糊。而且翻炒的動作一定要輕緩,鍋鏟要一步到位,不然容易弄傷土豆,一者外觀不美,二者味道也會打折扣。「刮皮洋芋(土豆)煮均勻,文火慢煎翻復勤。漆籽油香酥爽口,巴鄉以外哪鄉尋?」恩施為春秋時古巴子國地,巴文化的發祥地,素有巴鄉之稱,這首流傳於恩施土家族一帶的竹枝詞,對恩施炕土豆的做法和特色進行了形象的描述,洋溢著一股濃濃的鄉土自豪感。

土家披薩——醬香餅

土家醬香餅有個洋氣的名字——「土家披薩」。此餅以香、甜、辣、脆為主要特點,它香中有香,甜中帶綿,辣而不燥,外脆里軟。它是湖北恩施土家族一種特有的小吃,後來被北京譚師傅(譚震)引進推廣,改進成大眾口味,火遍全國。

在遠古時,每逢豐收過節早才能吃得上,據當地人說:「此餅是清朝康熙年間,一位武當山的齋法號為德福僧人,他用多年自製的齋菜及多種葯材和香料秘制而成」,凡上武當山的香客品嘗後都回味無窮,贊不絕口,後來此技術不慎流傳,幾百年來以他獨特的口感與風味傳承於土鄉人間,今天它掀開了面紗走出了大山,走進了都市,已成為都市生活不可多得的集色、香、味於一體的獨特的香醬餅大眾口味食品,剛推出市場的時候,相當火爆,數十人排隊等後已成為一道城市的風景線。

❹ 哪裡的豬蹄好吃

鄭州做豬蹄最好吃的就是須水鄧記和邵東家,鄧記是幾十年的老牌子了,豬蹄的特點就是硬,年輕人牙好的愛吃,老年人就算了,把牙累掉也啃不動。邵東家園田路那個總店豬蹄都是燜在瓦罐里熱氣騰騰的賣,特別爛,他家服務態度不怎麼好,豬蹄又不便宜,能天天排著長隊,說明豬蹄是真好吃

❺ 哪裡有好吃的豬蹄

花山大菜場,就是花鳥市場對面那個大菜場,那邊有一家溫州人開的白天鵝鹵菜小店,豬蹄,捆蹄都很好還有大潤發(廣告牌)對面(報亭邊)有一個長發鹵菜攤,老闆又瘦頭發又長又少,他家的豬蹄也不錯就是有些貴

❻ 川湘鄂美食店的臘豬蹄好吃嗎

地方特色,好吃。

❼ 豬蹄的話哪家店的比較好吃

每個地方可能不一樣吧。
豬蹄,是指豬的腳部和小腿,在中國又叫元蹄。在華人世界中,豬蹄是經常被人食用的部位之一,有多種不同的烹調作法。豬蹄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質,脂肪含量也比肥肉低。它能防治皮膚干癟起皺、增強皮膚彈性和韌性,對延緩衰老和促進兒童生長發育都具有特殊意義。為此,人們把豬蹄稱為「美容食品」 和「類似於熊掌的美味佳餚」。挑選豬蹄需注意,顏色發白,個頭過大,腳趾處分開並有脫落痕跡的是雙氧水浸泡的化學豬蹄。

❽ 恩施土家族十大名吃,都是哪十大名吃

土家油茶湯

土家油茶湯是一種似茶飲湯質類的點心小吃,香、脆、滑、鮮,味美適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傳統的非常鍾愛的風味食品,故有民諺曰:「不喝油茶湯,心裡就發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來硬邦邦」。同時,喝油茶湯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種傳統禮儀,凡是貴客臨門,土家人都要奉上一碗香噴噴的油茶湯款待。

據傳,油茶湯是土家放牛娃在茶山裡擺「家家」而發明。他們在山上拾得一捧油茶籽,放在瓦罐中炒出了茶油,再摘來茶葉放油中一炸,兌上山泉水,加入隨身帶來的炒苞谷,吃得津津有味,久而久之,喝油茶湯便成了土家人的習慣。

土家油茶湯製作方法,是先用食用油炸適量茶葉至蠟黃後,加水於鍋中,並放上姜、蔥、蒜、胡椒粉等天然佐料,水一沸便舀入碗中,加上事先炒好(或炸好)的炒米花、玉米花、豆腐果、核桃仁、花生米、黃豆等「泡貨」即可食用。油茶湯的製作關鍵是茶葉質量和炸茶葉的火候,佐料和「泡貨」的選用可隨客人口味。

土家油茶湯是恩施州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飲食文化現象之一,堪稱中國茶文化一絕,源遠流長。至今在全州,特別是在咸豐、來鳳等地盛行。1992年,「來鳳縣土家族油茶湯茶藝團」參加了在杭州舉辦的中國首屆茶文化節,博得「來鳳名茶傳千里,土家油茶香九州」的贊譽。韓國代表團稱贊土家族油茶湯「是中國茶文化一絕。」後來有關部門將土家族油茶湯提煉、整理成「四道茶」(即白鶴茶、泡兒茶、油茶湯、雞蛋茶)、油茶道表演等形式,使之成為一種規范化的程式茶道。在2005年中國茶葉協會主辦的中國富硒茶文化節上,幽雅卓絕的「四道茶」茶道茶藝表演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使得油茶湯這一土家茶文化精髓得以發揚光大。(鍾聲等)

●張關合渣

合渣,又名懶豆腐。恩施土家人對合渣有著深厚的感情,特別是在兵荒馬亂之年,由於糧食奇缺,合渣救下了不少人的性命,流傳有「辣椒當鹽,合渣過年」的民諺。如今,恩施人吃合渣已不是逢年過節才能吃的「奢侈品」了,平時在家裡都能吃上合渣,許多餐館更是把它當成一道特色菜上桌供應,深受顧客的青睞。

合渣的製作比較簡單,只是在開頭「推」的階段稍辛苦些,因此人們稱製作合渣為推合渣,其製作程序是:將黃豆洗凈用水泡脹後,連豆帶水在石磨上一轉一轉地磨成漿,架火煮開,然後放入切好的新鮮蘿卜菜葉,再煮開,就製成了一鍋乳白帶綠的合渣。由此可見,「推合渣」比起製作豆腐要簡單得多,不用過濾,不用壓榨,一般也不用點鹵,難怪土家人又稱合渣為「懶豆腐」。合渣的營養搭配也很科學,黃豆中的蛋白質與蘿卜菜中的維生素、無機鹽配在一起,達到了合理膳食的效果。

在恩施,合渣的吃法很多。有的吃得較稀,不加任何調料,常稱為淡合渣,突出「喝」,時而還加洋芋一起煮食;有吃酸合渣的,是將合渣放置變酸,再食,既解渴又消暑;有的還製作成合渣火鍋,張關合渣就是製作合渣火鍋的典型。

張關合渣是將合渣煮好後點鹵變得稍干,加鮮湯配豬肉、仔雞、雞蛋等做成鮮肉合渣、仔雞合渣、雞蛋合渣等系列合渣火鍋。

張關合渣因宣恩一小集鎮「張關」而得名,以合渣火鍋為典型特徵,尤以鎮上一位黃姓老太婆製作的最有名、最為地道。張關合渣口味純正,營養豐富,人們戲稱「全價食料」。無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無論是本地人還是中外遊客都特別喜歡吃,受到極高評價。(王克金、鍾聲)

●土家臘肉(系列)

土家人家家都興喂年豬,主要是圖過年時有肉吃,過年吃不完的,土家人便把它製作成臘肉,不僅便於保存,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臘肉放在鍋里烹煮,香飄十里,勾人食慾,是土家人平時招待客人擺在席上的主菜。

土家臘肉的製作方法是:

(1)將豬肉分成三至五斤(或更大)的塊,便於入味和加工儲藏;

(2)把鹽炒黃,加花椒炒出香味出鍋;

(3)把肉用溫鹽抹勻,放入盆中,將盆底的肉皮朝下肉朝上,面上層的肉皮朝上肉朝下排放整齊,每3~5天翻一次,10天後瀝干水分掛到熏房中;

(4)用松柏枝加核桃殼、花生殼、桔子皮等柴草料進行煙熏烘烤,月余後待肉變棕紅時即可。

熏好的肉應該放在通風處,可保存兩至三年不變質,名曰「臘肉」,也稱「土家臘肉」、「恩施熏肉」。土家臘肉色澤焦黃、肉質堅實、熏香濃郁、風味獨特。

食用時,取肉在火上將肉皮燒焦黃,放在溫水中將皮泡軟,刮洗干凈備用。

臘肉的烹調方法比較多,不同部位不同,排骨、豬蹄一般用來燉,製作火鍋;其它部位一般用來與鮓廣椒、蒜苗、山野菜、小米一起炒、蒸而食。比較有名的臘肉菜品有:小米蒸年肉、鮓廣椒炒臘肉、糖年肉、蕨粑炒臘肉、臘蹄子火鍋等。(鄧德文、蔣代倫)

●柏楊豆乾

柏楊豆乾因產於利川市柏楊壩鎮柏楊村而得名。

明清以來,在利川柏楊集鎮一帶就大量生產豆乾,其中尤以沈記好吃婆豆乾作坊生產的豆乾最為有名,並被當地官員列為朝廷貢品,深受朝廷皇族們的喜愛,康熙皇帝還給沈記好吃婆豆乾作坊親筆御賜「深山奇食」金匾,從此沈記好吃婆豆乾就改稱為深山奇食好吃婆豆乾,並以皇恩御賜為榮,使豆乾製作傳統工藝沿襲幾百年傳承至今,成為人們喜愛的地方風味小吃。

柏楊豆乾主要以優質地產大豆、龍洞灣泉水和若干種天然香料為原料,經過水洗、浸泡、碾磨、過濾、滾漿、燒煮、包紮、壓榨、烘烤、鹵制、密封等十幾道獨特工序加工而成。

柏楊豆乾在整個製作過程中,其特殊性就是不用石膏及其他任何化學品,奧妙就在於當地泉水和傳統工藝中。是制豆腐業中的一絕。

柏楊豆乾色澤金黃,美味幽長,綿醇厚道,質地細膩,無論生食還是熱炒,五香還是麻辣,均有沁人心脾回味無窮之感。經質量技術監督、衛生防疫等部門檢驗,產品符合國家標准,內含豐富蛋白質、多種維他命及鈣、鋅、鈉、硒等多種微量元素,保質期可達8個月以上,有「固體豆漿」之美稱。(潘蘭芝、蔣代倫等)

●社飯

社飯自古有之,是中國土家、苗、侗族等少數民族祭祀社稷的一種食品。吃社飯,主要在社日(即立春後第五個戊日)進行,民間習慣稱為「過社」、「攔社」等。戊日屬土,所以這天是祭祀土地菩薩的日子,人們以祈年景順利,五穀豐登,家運祥和。

土家人十分看重「過社」,家家戶戶樂此不疲,過社時,都興做香噴噴的社飯。唐《社日》「鵝湖山下稻糧肥,豚柵雞棲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及清《潭陽竹枝詞》「五戊經過春日長,治聾酒好漫沽長。萬家年後炊煙起,白米青蒿社飯香。」等詩詞就是對土家人「過社」的真實寫照。

社飯的製作方法是:將田園、溪邊、山坡上的鮮嫩社蒿(香蒿、青蒿)采擷回家,洗凈剁碎,揉盡苦水,焙乾,與野蒜(胡蔥)、地米菜、臘豆乾、臘肉乾等輔料摻合糯米(可摻部分粘米,但需先將粘米煮成半熟後合入糯米)蒸或燜制而成。其味鮮美,芳香撲鼻,松軟可口,老少皆宜。

土家人做社飯不光是自家人吃,還把它作為饋贈親友的佳品,故有民諺說,「送完了自家的,吃不完別家的」,充分顯示出土家人淳樸、親和的民風。

由於社蒿(香蒿)具有很好的葯理作用,其性苦寒,能治療和預防「傷、腫痛、癆、瘧、痢、痔」等多種疾病,所以社飯是土家人傳統葯膳中的一個常用品種。(鍾聲)

●鮓廣椒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的土家人特別酷愛酸辣。有「三日不吃酸和辣,心裡就象貓兒抓」的民諺,鮓廣椒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明的,並在恩施這塊土地上長盛不衰。

鮓廣椒,也稱為鮓辣椒,它是以恩施本地鮮紅辣椒和苞谷面(玉米面)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具體製作是:將鮮紅辣椒去蒂洗凈,瀝干水分,用鍘刀剁成細沫,加入食鹽拌勻,再加入苞谷面拌勻(也有的還拌入花椒、桔皮等調料的)。盛入干凈的壇子里,上面蓋上菜葉,然後用竹片將其卡緊,再倒置於盆中,加入水(稱為倒腹水)。優點是重力壓住壇口,密封效果好,吸水有度,為無氧發酵提供了保障,使成品口味更醇更香。製作少量的鮓廣椒也可用正腹水壇子,即有沿可放水的,正放,在沿內槽中放水,蓋上蓋,但這種壇子製作的鮓廣椒不可存放太久,因為壇子內氣壓有可能將壇蓋沖開進入空氣,也可能吸水過多變稀走味。拌好的鮓廣椒裝壇後讓其充分發酵,大約3周後就可取出烹制。一般是在鍋中焙熟後與土家臘肉一起炒食或作扣碗底料蒸食,成品色澤微紅,酸辣味十分特別。還有用鮓廣椒做蒸肉、扣肉底料、伴料,這樣做出來的蒸肉不油膩、爽口,易消化吸收。甚至用它與苞谷面做成苞谷糊喝的,叫鮓廣椒糊。

在選用辣椒時,最好用農歷白露以後的辣椒,做出的味才好,否則就會太酸。苞谷面最好用恩施的小子黃苞谷。除了用苞谷面外,也有少數用糯米粉的。鮓廣椒裝入壇中後,一定要保證盆中有水,密封性好的可保存幾年不變質。

現在生產鮓廣椒已不局限於家庭,有專門的食品企業生產,採用現代科技真空包裝,方便運輸,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可享用。(王克金)

●葛仙米

葛仙米俗稱天仙米、天仙菜、水木耳、田木耳。為水生藻類植物,屬藍綠藻的一種,單細胞,無根無葉,墨綠色珠狀,純野生,是名副其實的純天然綠色食品。相傳東晉時期,煉丹術家、醫學家、道教理論家葛洪在隱居南土時,災荒之年采以為食,偶獲健體之功能。後來葛洪入朝以此獻給皇上,體弱太子食後病除體壯,皇上為感謝葛洪之功,隨將「天仙米」賜名「葛仙米」,沿稱至今。

葛仙米營養豐富,是宴席佳品,含有15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和其它自然食品不及而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Mn、Ca、Zn、Fe、P等礦物質成份。

食用時干鮮宜烹,糖鹽可調,蒸、炒、湯不拘,其味鮮美。《本草綱目》贊葛仙米為「肥絕佳食」。

此外,葛仙米還有葯用保健功能,據《全國中草葯匯編》介紹,葛仙米「性寒、味淡,可以消熱、收斂、益氣、明目,主治夜盲症、脫肛;外用可治燒傷、燙傷及護膚美容等。」

恩施州鶴峰縣走馬鎮是世界上最大的葛仙米產區,這里適宜葛仙米生長的水田、池沼達670餘公頃,因葛仙米生長對其自然條件(如氣候、土壤、陽光、經緯度、海拔等)要求極高,當今世界上僅非洲有極少量發現。葛仙米不愧是世界上真正罕見的神品。(鍾聲)

●鳳頭姜

因其形似鳳頭而得名,又名「來鳳姜」,是來鳳縣民間經過長期選育穩定下來的地方優良生薑品種。其姜柄如指,尖端鮮紅,略帶紫色,塊莖雪白。

鳳頭姜無筋脆嫩、富硒多汁、辛辣適中、味美可口、開胃生津、風味獨特、醇香濃郁持久,為姜中獨具特色之佳品,在全國生薑品種中獨樹一幟,因而早已是東南亞市場青睞的暢銷品。1998年獲得農業部「綠色食品」證書,成為全國綠色食品第一姜。

鳳頭姜富含多種維生素、氨基酸、蛋白質、脂肪、胡蘿卜素、糖、姜油酮、酚、醇以及人體必須的鐵、鋅、鈣、硒等微量元素。

鳳頭姜除是佐餐必備佳品外,更具有健脾開胃、祛寒御濕、加速血液循環、延緩衰老、防癌之功效,還可提取姜油酮、姜油、香精等醫葯化工用品。姜油酮治療關節炎具有顯著療效。

以鳳頭姜為主要原料,可製作成糟姜,糟姜是土家族人人喜愛的鹹菜。製作方法是:將生薑去皮,用水洗凈,瀝干水分,然後切成小而均勻的姜塊,放入盆內,加入白酒、酒糟、鹽、花椒和切碎的紅辣椒一起拌勻,置入壇內,上面撒上砂糖,蓋嚴壇口,糟腌約一星期即可開壇食用。

如今,鳳頭姜已作為系列產品被專門開發經營,凸顯出了其應有的社會經濟價值。(蔣代倫等)

●福寶山蒓菜

福寶山蒓菜又稱馬蹄草、蕁草、水葵。是一種高等多年水生植物,葉片呈橢圓形,正面綠色,背面暗紅色,葉柄細長。

福寶山蒓菜相傳為古代神山所賜,是水中一珍,自晉代以來為歷朝皇宮御案之貢品,皇室宮宴之佳餚。它可煮、可炒、可涼拌,尤其是與魚肉、熟雞、火腿、香腸等配在一起做湯,鮮嫩可口,味粘甘滑,色、香、味、形俱佳。

經檢測,福寶山蒓菜含蛋白質24.7~36.5%,糖類含量39%,鋅穩定含量高達153~288ppm,鍺含量0.11mg/g,硒含量0.1~0.54ppm,並富含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果膠豐富,風味獨特,鮮脆、滑嫩如魚髓、瓊脂,不僅可廣泛用於炒、涼拌、做湯,而且是一種天然的降溫、解暑佳品及幼兒增智食品。同時,據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蒓菜除對抑制消化系統癌症有食療效果外,還對抑制動脈粥樣硬化、抗腦血栓、利水、消腫、健胃、美容護膚等均有良好效果,是難得的綠色保健食品,深為消費者青睞。

《詩經》、《本草綱目》中記載,食用蒓菜可以消渴熟痹,又可補下氣,還可治痛腫等症,具有延年益壽、健胃強身、美容潤膚的作用。

福寶山蒓菜主產於海拔1400米左右的福寶山沿線荒灘沼澤地上。這里山泉清澈,林木蔥郁,土壤有機層含量高,且無任何污染,這種優質生態環境為優質蒓菜的生產奠定了首要條件。如今,福寶山蒓菜在宣恩、恩施等縣市引種成功,為擴大規模經營創造了條件。

福寶山蒓菜先後獲得「首屆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金獎」,是同類產品唯一取得國家「綠色產品」標志的產品。(鍾聲、蔣代倫等)

●年肉

相傳,年肉濫觴於一場戰亂。有一年除夕前,土家山寨突遭軍隊攻入,土家人正在熱火朝天地做團年飯,做夢也沒有想到在這樣的日子會罹此大難,紛紛拋家舍業,拖兒帶女四散奔逃。部分逃進深山石洞的人雖然僥幸脫離了虎口,但飽受凍餒之苦。幸好有一長者於倉促中帶出了一大塊熟豬肉,於是大家每人都分得了一小片肉,這才和著眼淚熬過了這個凄惶的年關。戰亂平息後,為了記取這次血的教訓,土家人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應蒸幾大塊熟肉,以防再次遭受類似的禍患。以後相沿成習,年肉便進入了土家人春節菜譜。

年肉的傳統製作方法是:取適量豬脊肉,以肥肉為主,切成長方形,每塊約三寸來長、二兩至半斤來重,加入食鹽、花椒等佐料,同糯米或粟米一起蒸得熟透後,然後將肥肉象條石一樣橫豎有致地排列在一隻只大碗里,琥珀色的肉質同雪白的糯米(或金黃色的粟米)飯相映成趣,是土家人春節期間筵席上的主菜。

隨著土家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膳食結構的變化要求,而今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基礎上,採取了一些降膩烹飪法,創造出了《葵花年肉》、《巴人扣肉》、《糖年肉》等新品,深受國內外客人青睞。

年肉的特點是色澤純美,晶瑩滑軟;肥瘦適當,油而不膩;男女均適,童叟皆宜;客人既飽口福,又能體察民俗。

❾ 恩施特產有哪些土特產

一、來鳳臘豬腳

來鳳臘豬腳的主要原料是豬腳,經過多道工序精製而成。它的吃法多種多樣,如燉著吃,吃起來味道醇香、肥而不膩、瘦不塞牙;保留了土家臘肉色、香、味等特點,還有具有開胃、驅寒等功效。

❿ 恩施土家菜臘蹄子鍋怎麼做

准備材料:臘豬蹄1500g、胡蘿卜1個、土豆4個、大蔥一根、姜適量、青椒3個、蒜、花椒


製作步驟:

1、臘蹄子洗凈,剁成小塊,溫水漂洗,除去油沫、骨頭渣,灕水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