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保山火塘哪裡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保山火塘哪裡好吃

發布時間: 2022-05-11 00:53:05

A. 保山火塘牛肉桌廠家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B. 什麼季節去雲南最好

夏天的時候去最合適~
麗江境內多山,主要有玉龍雪山和老君山兩大山脈。有金沙江和瀾滄江兩大水系。海拔最高是玉龍雪山的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最低點是七河區江邊坡腳金沙江出境處,海拔1219米,形成了寒、溫、熱兼有的立體氣候這里大多數的城鎮均坐落與雲南人稱之壩的一種小山間盆地中,麗江古城則位於麗江壩中部的獅子山南麓.
4、5月到麗江,不僅可以將常規的美景掃盪一遍,也是到老君山和寶山石城的最佳季節,真是盡興得很。秋天是麗江最美的季節,秋高氣爽的天空、色彩繽紛的樹木和花朵,映襯著遠處的玉龍雪山令人心曠神怡。當然,這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雨季最好不要去~
可以選擇航空或者公路到達~旅遊地區內主要是客車做為交通工具~~~

而餐飲就有以下方面
三疊水

納西人的滿漢全席。因使用三套大小不同的餐具,即六個大碗、六個小碗和六個盤子,共十八道菜餚,所以又稱作三疊水。
在有貴客來訪的時候,納西人的最高禮儀就是三疊水。按所上菜佳的口味分三次上席,第一疊是以甜點類為主的,如米糕、蜜餞、果脯、時鮮的果類食品;第二疊是冷盤類,其中包括麗江特產,如吹肝、涼粉,還有火煺、豆腐乾等;第三疊是熟食類,主要以蒸菜為主,根據季節出產的物產不同菜品,有所不同。這三疊水中包括了山珍海味,納西族地方風味和特產小吃,可以說是納西人的滿漢全席。
琵琶肉

是納西人家的又一道特色菜餚。取一頭完整的豬,去其內臟和骨頭,加入佐料後用線縫合。然後用石塊壓平風干,再掛在火塘上方經煙熏3、4個月,因為形狀頗似琵琶而得名,又稱豬膘肉。肉存放的時間越長,肉味越加清香,吃起來肥而不膩,十分可口。
麗江粑粑
是麗江街頭最容易找到的食品之一。
麗江粑粑分為甜、咸兩種口味,香脆可口,而且不容易發霉變質,只需吃時再蒸或煎一下,照樣是香酥的。就是因為這個特點,麗江粑粑曾經是馬幫商隊必備的干糧,它的名聲也就不脛而走。
酥油茶
麗江粑粑與酥油茶一起吃更有一番風味。
與麗江粑粑一樣,酥油茶也分為甜、咸兩種口味。將酥油、雞蛋、鹽、麻籽、花生、核桃等混合,再加入煨好的茶葉水,盛在一種木製的細長筒內,用一根木棍反復地攪拌。當地人又叫它為打酥油茶。是麗江地區很多民族的主要飲茶方式,也是他們一天開始必需的食品。
對於第一次喝酥油茶的人來說,第一口會覺得味道很怪,但如果你堅持再喝一口,那麼,你就能體會到其中的醇香,當然不用別人請,你會主動喝下去。甜味的酥油茶腥味較重,初嘗者最好從嘗試鹹味開始。

永勝油茶
是麗江地區永勝縣獨有的一種飲料。

「麗江粑粑鶴慶酒,永勝油茶家家有。」這是在滇西北非常有名的說法。油茶的做法與酥油茶不同,但也分為甜、咸兩種口味。在麗江街頭幾乎找不到,但如果有機會到永勝,這是一定要品嘗的一種獨特飲料。

雞豆涼粉

麗江古城裡的招牌食品。
雞豆是麗江特有的一種豆類,用雞豆做成的涼粉就稱作雞豆涼粉。雞豆涼粉在麗江古城裡分為涼吃和熱吃兩種吃法。夏季多涼吃,把涼粉切成片,然後加入五顏六色的佐料,色香味俱全,而且消暑開胃。冬天,用平底鍋將涼粉片煎得兩面金黃,再依不同的口味配以不同的佐料,同樣色香味俱全。是價廉物美的佳餚。
米灌腸
在納西語里稱作「麻補」。是把大米或糯米蒸熟後,拌在新鮮豬血、蛋清及各種香料里,然後灌到洗凈的豬大腸內,封好蒸熟而成。吃的時候,切成片可煎可蒸,也是麗江地區的特有吃法。麗江古城的小飯館里大都有這道菜。
麗江古城裡各種小飯館很多,特別是大石橋附近,每家都有自己的看家菜,走進去先問清楚然後再點菜。如果是雨季到麗江,那時候正是出菌的時候,麗江的松茸很有名,還有一些好吃的菌類,千萬別忘了品嘗。

而「媽媽傅」和「九七」這樣的大飯館都有自己的回頭客,如果是一個人到麗江旅行,在新義街要份小吃,比如麗江粑粑、酥油茶,不僅味道好,而且有足夠的熱量。
酒吧
麗江的酒吧主要集中在古城密士巷一帶,入夜,這里是古城最熱、最繁華的地方。這里不僅能喝酒聊天,很多酒吧還可以上網。
櫻花屋
很多到麗江的人是慕名找到這家酒吧的,可能與酒吧老闆那段跨國婚戀有關。其實,櫻花屋裡的西餐味道真的不錯,經常有老外在這里食宿,也有在這里打工的。價格嘛,不算貴,這可能也是能招徠回頭客的原因。泡一壺麗江特有的雪茶,坐在小河邊看來來往往的遊人,與在城裡泡酒吧滋味可不一樣。
駱駝酒吧
昆明白塔路延長線上駱駝酒吧的分店。獨特的裝飾風格和音樂氛圍讓這里幾乎每天客滿,如果有徒步線路方面的問題,可以向老闆討教一番。

關於住宿問題~
在麗江地區旅行住宿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到已開發或正在開發的地區旅行,住宿條件基本都有保證,比如麗江古城、虎跳峽、寶山石城;另一種情況是到未開發地區,夜裡只能投宿當地人家,基本上談不上什麼條件了,比如黎明、黎光。
高檔
麗江官房大酒店
標准間680元/間 香格里大道 0888-5188888
推薦理由:麗江官房大酒店是麗江縣內惟一的一家五星級大酒店。進入麗江縣城除了玉龍雪山,第一幢映入眼簾的建築物就是這家酒店。在頂層的旋轉餐廳里,一邊吃著可口的自助餐,一邊欣賞四方街和麗江縣城的全貌。
麗江森龍大酒店
標准間380元/間 民主路南段
0888-5120666
推薦理由:這是一家三星級酒店,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酒店位於古城南邊,依城區內風景優美的白龍潭而建,與白龍潭交相輝映,離客運中心也不過幾米百。
古城客棧
標准間320元/間麗江新義街積善巷 0888-5189000
推薦理由:古城裡一幢納西建築風格的院落,有著現代化的住宿環境和三星級的服務,但內部的餐飲和待客禮儀又都是納西風格的。
中檔
麗江第一灣酒店
標准間120元/間古城新義街密士巷44號 0888-5181688
推薦理由:位於古城中心位置,是較早的一家旅遊定點單位。環境和衛生都很不錯。
麗江地區廣播電視招待所
標准間120元/間 縣城獅子山
推薦理由:獅子山是麗江縣城內的一個小山包,四方街東面就靠著這座小山,從山上有小路到達四方街。如果愛好攝影,遇到晴天起個大早,在招待所的屋頂上遠眺玉龍雪山,能拍出很不錯的作品。
雪花山莊
標准間280元/間 甘海子 0888-5131666
推薦理由:雪花山莊位於甘海子,通往雲杉坪的公路從這里經過。喜歡滑雪的人在麗江可以到中國海拔最高的滑雪場里一試身手,住在雪花山莊是最合適的,這里離大索道非常近,到滑雪場也很方便。如果是春天可以看草甸子上繁星般的綠草鮮花和氂牛。
摩梭山莊
標准間168元(風情園)148元(民族園)/間
瀘沽湖邊 0888-5881179
推薦理由:位於瀘沽湖邊,風景如畫,山莊里的服務員都是當地的摩梭人,與當地人開辦的旅店相比,有著更方便的設施。
低檔
香格里客棧
新義街積善巷10號
推薦理由:雖然衛生間和洗澡間是公用的,但熱水有保障,每個房間都有電視機,又是在古城的較中心地帶,20元/晚不貴吧。但是睡眠不好的人建議不要住在這里,因為是由老宅改建的,木板樓面和牆壁隔音效果極差。
到麗江旅遊,當然住古城,而且是古城裡的老宅。像這樣的客棧古城裡很多,而且條件和價格都不相上下。我個人認為,這里對一個自助旅遊者來說是非常經濟實惠的。
青年旅館
麗江古城青年旅館

C. 雲南冬季有什麼特產

1 雲子(雲南)
古稱永子。始於唐宋,盛於明清。《徐霞客游記》中有「棋子出雲南,以永昌者為上」的記載。特點是堅而不脆,永不褪色,折光柔和,不刺眼目。白子晶瑩似玉,且呈翠綠;黑子烏中有藍,藍里透綠。雲子沉重扁圓,著盤聲堅,冬暖夏涼。由雲南圍棋廠批量生產,出口日本等國家。

2 羊肚菌(雲南)
羊肚菌又名竹蓀,是雲南特有的一種名貴食用菌,雲南的羊肚菌主產於滇西北麗江、迪慶等地,多長在海拔2000多米的針闊林地或林緣草叢中。它有深綠色的菌帽,雪白色的菌柄,粉紅色的菌托,在菌柄頂端生著一圈細致潔白的網狀裙,因形似羊肚而得名。

據測定,羊肚菌含粗蛋白20%、粗脂肪26%、碳水化合物38.1%,還含有多種氨基酸,特別是谷氨酸含量高達1.76 %,是營養豐富的儀器和調味品。它不僅是高級筵上的名貴菜餚,對高血壓、膽固醇過高及腹壁脂肪過厚等疾病都有較好的療效。羊肚菌是雲南眾多食用菌中最先生長的,春末夏初即可採收。近年來,麗江山區人民積極採收羊肚菌供應出口,使之成為一條增收創匯的新門路。

3 程海魚(雲南)

程海魚,種類多,主要有大鯉魚、白鰷魚、壓鰷魚、紅翅魚、丁鉤魚,以及近來引進的銀魚。

大鯉魚體大膘肥,頭部油脂特別豐盈,肉質細嫩,在海邊舀來程海之水,待鍋內水沸時,放入鮮魚,再加蔥、姜、辣椒花椒等佐料食之,其味異常鮮美可口。

白鰷魚雙眼猶如紅珠瑪瑙,魚體圓長,鱗甲柔嫩,營養豐富,對久病初愈者有很好的滋補強身功用。每當雨季,白鰷魚喜迎山溪洪水逆游而上,人們便在溝里挖塘設卡捕捉,得到的魚稱為「水口白鰷」。

近年來壓鰷魚幾乎絕種,紅翅魚竟然繁衍昌盛起來,它吃了程海養殖的銀魚、海藻,一條條長得體頭碩大,膘氣十足。這種魚無論烹煮油煎,味道都佳。

程海銀魚,原為太湖短吻銀魚種,1990年引入,肉質細嫩,乳白無刺,蛋白質高脂肪低,還含多種微量元素和鈣質,是營養價值較高的魚種。

程海魚因水質純凈無污染,各種魚均是招待賓客的上等佳餚,不但在永勝各地市場成了搶手貨,還遠銷到麗江、寧蒗、華坪、渡口等地。程海銀魚年產900噸左右,成為當地出口創匯的一大特產。

4 扎染布(雲南)

扎染布是大理周城鎮白族人民生產的傳統染織品。它以當地土靛為染料,把原色白色,經過人工紮成「八卦圖」、「蝴碟」、「三塔倒影」、「梅花」等各種花樣,放到染液中冷染十一次一展開即得藍底白花圖案。其特色是花色樸素大方,不易變色。制用服裝、室內窗、門簾、檯布、壁掛等裝飾用料、還可製作紀念袋、紀念巾等多種旅遊紀念品,深受國內外歡迎。

5 蘇理瑪酒(雲南)

這是一種度數低、味道清香酸甜的飲料,寧蒗摩梭人和普米族稱其為「蘇理瑪酒」。其酒精度為10度左右,色淺黃,內含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維他命等多種營養物質。

它的製作工藝簡單,先把青稞或高梁放入一個大鐵鍋內用微火煮熟,就倒進一個大簸箕里散熱冷卻,然後拌上用本地中草葯配製的酒粬,再倒進一個草編大囤子里發酵兩三天後,放進一個土製大陶罐內封存起來,擺在離火塘較近有適當溫度的地方,到十天半月左右,便在罐口封存處鑿洞,摻進涼開水,過幾天後用管子將壇內涼水吸出,就成了香醇可口的蘇理瑪酒。

這種水酒,既可提神健胃,增進食慾,又有生津解熱之功效,是普米、摩梭人民最愛喝的飲料。

6 青刺果油(雲南特產)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美籍奧地利著名植物學家約瑟夫·洛克博士在麗江蟄居的27年間,向西方世界介紹「世外桃園」——香格里拉和東巴文化的同時,驚喜地發現在麗江玉龍雪山和瀘沽湖畔的深山峽谷中,在寒冷的冬季萬物凋謝時,唯有一種奇特的植物——青刺果(Prinsepia utilis Royle),綻放出美麗的花朵,向世人展示出「萬物皆眠,唯我獨醒」的非凡生命特徵,是世界木本油料中的一朵奇葩。

青刺果油是麗江地區糧油貿易公司採用生長在寧蒗縣海拔2000至3000米山坡地帶的野生青刺果榨取而成,色澤金黃,味道清香,是一種良好的天然營養植物油。

當地少數民族凡長期食用青刺果油的都能夠長壽,八十歲以上還能參加勞動或狩獵,並把青刺果視為神物加以崇拜。純天然青刺果高級食用油進入人們的生活,在國內外尚屬首次。現代科學研究證實,青刺果油不含對人體有害的芥酸,而含豐富的維生素E、維生素A和對人體健康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其組成與人體脂類非常接近,營養學家譽之為「可以吃的化妝品」和「人類補充必需脂肪酸的新來源」。長期食用對治療高血脂、降低膽固醇、防止心血管疾病有重要作用,能使用健康長壽。

此外,盛夏蚊蟲叮咬引起皮膚潰爛發炎,用青刺果油擦抹,有較好的消炎作用;冬季用青刺果油塗抹能使皮膚潤澤嫩滑,並能有效地防止凍瘡產生。

7 烏木春茶(雲南特產)

烏木春綠茶,是華坪縣永興僳僳族鄉茶廠生產的各茶。它採用植於高山雲霧中的烏木河畔的大葉種茶精製面成。經雲南省茶葉研究部門抽樣鑒定,其各種成份含量為:水份5.87%,水浸出物44.42%, 兒茶素133.21mg%,茶金酚32.01%,氨基酸3052.96mg%,加啡鹼4.01%,所含氨酚量比同類產品高。

華坪烏木河畔地勢較高,氣候溫暖濕潤,「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加上又有富含有機質的肥沃土壤,特別適於茶樹生長,並且能提高茶葉中的各種有效成分的含量,因而其品質臻於上乘。「烏木春」茶具有色澤綠潤、條索肥實、回味甘甜、飲後回味悠長的特點,曾獲省級銀纓獎。

8 東巴掛毯(雲南特產)

東巴掛毯,系麗江毛紡廠的工藝產品,它採用當地優質的細羊毛,精編細織而成,大多採用黃白色羊毛為底色,圖案為黑色羊毛繪制,以納西古老的東巴字畫和富有吉祥美好寓意的圖案構成,此項產品獲得外觀設計專利。

除掛毯外,該廠還有地毯、粗紡呢絨、格花毛毯、高級防蟲蛀純羊毛被等優質產品,精緻耐用,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深愛中外客商青睞,該廠現已具有年產10萬米粗紡呢絨生產線,並有年產3至5千平方米純羊毛東巴文組畫手工地毯的生產能力。

9 酥油茶(雲南)

酥油茶是麗江納西族、摩梭人、普米族主要的飲茶方式,每早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燒開水,打酥油茶,這已成了他們飲食之一大特色。

酥油是從牛奶中提煉出來的,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酥油茶即是以酥油為主要原料的飲品。其製作工序是,首先家庭主婦將早晨從姐牛身上擠來鮮奶集中在一個木桶內,然後分幾次倒入高約1米左右的細長木桶內,再用木製的拌和器使勁攪拌,直至奶脂脫離奶渣浮於表層,再將奶脂撈出來,放入另一個盛有清水的木盆內使勁搓揉,待將奶脂搓揉凝結成餅,就按一斤一餅的份量包裝起來。食用時,先用茶罐煨煮茶葉,然後將酥油切一小索放入一個長約1米、直徑約10厘米的木質桶內,加上食鹽、麻籽、花生、核桃、雞蛋等佐料,倒入煨好的茶水,用一根頂端裝有帶孔木塞片的棍子一提一壓反復沖擊,待到茶水、酥油和香料溶合在一起時,便可以倒入茶碗內喝了。

酥油茶色澤乳白,香味濃郁,清晨三碗下肚,精神頓爽,寒氣即消。初學喝者,第一口異味難忍,第二口醇香可口,第三口終生難忘。

10 白族三道茶(雲南)

白族三道茶,白族稱它為「紹道兆」。這是一種賓主抒發感情,祝願美好,並富於戲劇色彩的飲茶方式。喝三道茶,當初只是白族用來作為求學、學藝、經商、婚嫁時,長輩對晚輩的一種祝願。如今,應用范圍已日益擴大,成了白族人民喜慶迎賓時的飲茶習俗。

白族三道茶,以前,一般由家中或族中長輩親自司茶。現今,也有小輩向長輩敬茶的。製作三道茶時,每道茶的製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是不一樣的。

第一道茶,稱之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業,先要吃苦」。

第二道茶,稱之為「甜茶」。當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後,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與此同時,還得在茶盅內放入少許紅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湯傾入八分滿為止。

第三道茶,稱之不「回味茶」。其煮茶方法雖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換成適量蜂蜜,少許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為六七分滿。飲第三道茶時,一般是一邊晃動茶盅,使茶湯和佐料均勻混合;一邊口中「呼呼」作響,趁熱飲下。這杯茶,喝起來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無窮。它告誡人們,凡事要多「回味」,切記「先苦後甜」的哲理。

11 過橋米線(雲南)

米線,廣東叫米粉,廣西叫線粉、粉干。米線,是選用優質大米經過發酵、磨漿、澄濾、蒸粉、擠壓、煮制等工序而成的線狀。米線細長,潔白,柔韌,吃法多樣。

「過橋米線」,是雲南風味小吃之一。滋味鮮美,吃法獨特,素負盛名。

雲南米線可分兩大類,一類是大米經過發酵後磨粉製成的,俗稱「酸漿米線」,工藝復雜,生產周期長。特點:米線筋骨好,滑爽回甜,有大米的清香味,是傳統的製作方法。另一類是大米磨粉後直接放到機器中擠壓成型,靠摩擦的熱度使大米糊化成型,稱為「干漿米線」。干漿米線曬干後即為「干米線」,方便攜帶和貯藏。食用時,再蒸煮漲發。干漿米線筋骨硬,咬口,線長,但缺乏大米的清香味。

過橋米線,以其制湯考究,吃法特異,滋味鮮甜清香,鹹淡相宜而成為雲南特有風味小吃。過橋米線主要以湯、肉片、米線再加佐料做成。湯用肥雞、豬筒子骨等熬制,以清澈透亮為佳;將雞脯、豬裡脊、肝、腰花、鮮魚等切成薄片,擺入小碟;米線則以細白、有韌性者為好;同時備有豌豆尖、黃芽韭菜、嫩菠菜等。吃時,以大「海碗」盛湯,加味精、胡椒、熟雞油,湯滾油厚,碗中不冒一絲熱氣。湯上桌後,將鴿蛋搕入碗內,繼將肉片氽入湯中,輕輕一攪,霎時變得玉蘭片似的雪白、細嫩。然後放入鮮菜、米線,配上辣椒油、芝麻油等,便可食用。碗中紅白黃綠相交輝映,奇香沁人,使人胃口大開。

過橋米線之名,一說是吃米線時,米線在兩碗之間搭成一座不斷線的「橋」,因而得名;一主則是個饒有風趣的傳說:古時有位秀才在蒙自南湖中的小島上攻讀,他賢惠的妻子為他送飯,路遠,常涼了。一天,她提了一罐雞湯去,到那裡還熱乎乎的。原來厚厚的雞油把熱氣保護住了。她由此受到啟發,常用雞湯燙米線給丈夫吃。她送飯時進入湖心要過橋,因而有人就稱為「過橋米線」,一時傳為美談。

D. 想去麗江旅遊,聽說那裡的火塘土雞很好吃,是不是啊知道的說下,先謝謝啦

你好,這個我不太清楚。不過我在論壇和貼吧查看了一下,火塘土雞這個評價還是很高的。
另外再給你推薦一些麗江的特色美食: 麗江特色美食主要有黑山羊、臘排骨、土雞、野生菌、三文魚,還有麗江蒲筍等,其中黑山羊主要集中在金凱廣場黑山羊一條街;臘排骨在金凱廣場也有較多分布,在象山市場賣的也比較好有個叫玉潔臘排骨的貌似不錯;土雞基本散落在麗江各處,金凱廣場這邊也有幾家,大點的店在七星街有幾處;野生菌最好的是滇菌王大酒店吧,不過隨便吃吃就到花馬街,或者金凱;三文魚,以及其他魚火鍋,在花馬街有許多;

E. 雲南都有哪些名勝和有名的特產

昆明市
石林 九鄉 翠湖 東川紅土地 轎子雪山 世博園 雲南民族村

大理市 洱海 蝴蝶泉 大理古城 大理三塔 大理蒼山 雞足山 南詔風情島 南詔文化城 大理喜洲 大理感通寺 沙溪古鎮

麗江 麗江古城 玉龍雪山 束河古鎮 黑龍潭 雲杉坪 玉龍雪山冰川公園 玉龍雪山氂牛坪 玉水寨 虎跳峽 東巴萬神園 拉市海 長江第一灣 木府 萬古樓 黑白水河 東巴文化博物館 白沙壁畫 甘海子 老君山 玉峰寺 觀音峽 麗江酒吧 瀘沽湖 麗江高爾夫 麗江花園

香格里拉 納帕海 屬都湖 碧塔海 松贊林寺 依拉草原 藍月山谷 白水台 千湖山 茶馬古道十二欄桿 碧壤峽谷 碧沽天池 哈巴雪山 渣日 木勝 土岩畫 大寶寺 五鳳山 梅里雪山 雨崩村 白茫雪山 奔子欄 明永冰川 天生橋公園 瀾滄江峽谷 東竹林寺 歸化寺 茨中天主教堂 太子廟 打洛森林公園 香格里拉滑雪場 香巴拉

西雙版納 潑水節狂歡 傣族村寨 民族風情園 橄欖壩 原始森林公園 孔雀湖 版納熱帶花卉園 曼典瀑布 曼聽公園 曼斗旅遊村 曼景蘭傣寨 版納勐養象樹 瀾滄江風情 野象谷 基諾族山寨 翠屏峰公園 三岔河 勐侖植物園 獨木成林 景真八角亭 緬甸大金塔 曼飛龍佛塔 大勐龍

騰沖市 和順古鎮 火山熱海 大滾鍋 國殤園 北海濕地 疊水河瀑布

怒江市 高黎貢山 聽命湖

保山市 高黎貢山

德宏市 允燕佛塔 姐勒佛塔 瑞麗邊貿街 瑞麗江大盈江風景區

楚雄市 哀牢山 元謀人遺址 黑井古鎮 獅子山 土林 紫溪山國家森林公園 彝族十月太陽歷公園

紅河市 元陽梯田 屏邊大圍山 建水古城 石屏 紅河衷牢山

玉溪市 撫仙湖 磨盤山森林公園 星雲湖

文山市 普者黑 捨得草原 壩美

思茅市 娜允古鎮 阿佤山雲海 茶馬古道 瀾滄江 無量山自然保護區

臨滄市 古崖畫群 南滾河自然保護區

昭通市 西部大峽谷溫泉 大關黃連河

曲靖市 羅平油菜花 珠江源 多依河 九龍河瀑布 馬過河 陸良彩色沙林

雲南特產
騰沖宣紙
騰宣始產於清代,曾被稱為"觀音塘大白紙"(後又稱"余宣")。建國後經過工藝改良,採用高黎貢山一帶特有的構樹(瑞香樹)皮以及高稈白谷稻草、麻、竹等原料研製出了新一代產品,廣受書畫界的青睞。繪畫大師徐悲鴻曾稱,這種紙不僅有"正宗"宣紙的種種優點,還有一大長處:作畫後別人無法偷揭。

騰沖玉器
騰沖素有"翡翠之鄉"、"玉石城"之盛名,玉石加工約有500年歷史,是我國歷史上發展最早、規模最大、延續最久的玉石集散地,緬玉經過騰沖藝人的精雕細琢,形色俱佳。

藤編
騰沖是聞名遐爾的"藤編之鄉",此地盛產藤條,其質地堅韌、色澤光潤,手感平滑,彈性極佳,是一種上好的天然編織材料。騰沖人用此編制的藤椅、藤箱等日常用具工藝精巧,品種多樣,置於寒室不覺其奢,布於華堂不覺其陋,古往今來銷路旺暢。

小粒咖啡

產於保山市潞江壩的小粒咖啡是世界最好的咖啡品種之一。中外專家給予其高度評價:"品質優良,香味醇和,味道很好,可與世界優良品種媲美。"歐美、阿拉伯國家視其為飲料上品,產品供不應求。

永昌雲子

保山(古稱永昌)出產的圍棋子--永昌雲子自古聞名,其配料考究,工藝精妙,號稱"色明而不炫"、"體堅而意柔",是馳名中外的弈棋佳品,曾多次被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貴賓。

真絲製品

楚雄栽桑養蠶的歷史悠久,這里出產的蠶繭出絲率高、繭絲長,能織成色澤光潔、質地良好的絲綢。以此製作的手絹、被面、挎包等絲織品都十分美觀、耐用,而且圖案設計精巧,頗具地方特色。

白族「三道茶」

馳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獨特的「頭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時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種禮儀。
第一道茶叫「苦茶」,是由主人在白族人堂屋裡一年四季不滅的火塘上用小陶罐燒烤大理特產沱茶到黃而不焦,香氣彌漫時再沖入滾燙開水製成。此道茶以濃釅為佳,香味宜人。因白族人講究「酒滿敬人,茶滿欺人」,所以這道茶只有小半杯,不以沖喝為目的,以小口品飲,在舌尖上回味茶的苦涼清香為趣。
第二道茶叫「甜茶」,是用大理特產乳扇、核桃仁和紅糖為佐料,沖入清淡的用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的茶水製作而成。此道茶甜而不膩,所用茶杯大若小碗,客人可以痛快地喝個夠。
第三道茶叫「回味茶」是用蜂蜜加少許花椒、姜、桂皮為作料,沖「蒼山雪綠茶」煎制而成。此道茶甜蜜中帶有麻辣味,喝後回味無窮。因桂皮性辣,辣在白族中與「親」諧音,而姜在白語中讀「菒」,有富貴之意,所以此道茶表達了賓主之間親密無比和主人對客人的祝福(如恭喜發財,大富大貴)。
現今,經過民族文化工作者的發掘、整理、規范和倡導,「三道茶」已被廣泛的引用到大理的旅遊業及外事活動中,形成了有組織的「三道茶晚會」,來賓在晚會上除了能喝到地道的「三道茶」外,還可以邊飲邊看民族歌舞、服飾表演,欣賞白族的茶文化。

蠟染
蠟染是流行於雲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民間手工染印工藝品,歷史悠久。
昆明蠟染面料融合雲南少數民族的文化藝術,有動物、花卉、風景名勝等各種圖案,獨特新穎,古樸大方。產品有服裝、各式掛包、壁掛等。用蠟染布製作的服裝多次榮獲輕工部全國優秀旅遊產品獎、中國文化時裝優秀獎和省優秀民族產品獎。

特產梁河回龍茶

有色澤墨綠、湯色清亮、香氣濃郁、回味耐泡等特點。有"梁河回龍茶"和"回龍綠玉"兩種精品。
特產遮放米
產於德宏潞西縣,色澤白潤如玉,煮飯香軟適口,煮粥粘而不膩,營養價值極高,堪稱色香味俱佳的米中珍品,遠在清代就曾被列為向清朝廷進貢的"貢米"。
貝母
貝母在迪慶產量大,純天然,人無法仿造,用於肺疾病,如肺炎,急慢性支氣管炎,咯血等。可生吃,磨成粉蒸蜂蜜,效果最佳。

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又叫蟲草,與人參、鹿茸齊名,產於海拔三千米以上的高寒地帶。
蟲草的形成十分奇妙,冬天變成蟲,夏天變成草。當它形成夏草時,是採集的最好季節。除了葯用外,平常食用也大有裨益。可與雞、肉同燉,其湯汁大補。還有的蟲草比藏紅花和雪蓮都貴得多,幾十元才夠買一小盒。

耗牛肉
氂牛全身都是寶,肉可食,皮可縫製成衣、靴、袋等,牛頭可加工成工藝品,牛尾可製作成掃帚,牛鞭則是一道壯陽葯。迪慶氂牛因其常年生活在海拔3500米以上地區,這些地方生長著許多野生葯種如貝母,蟲草等,氂牛常食這些葯材,其肉鮮美無比,殺後可炒紅燒、清燉或涼曬成乾巴等,味道獨特,在迪慶吃氂牛肉實在是一種享受

奶渣
奶渣與酥油相伴而生,從牛奶中提制而成。奶渣白色,味酸,具有極強的助消作用,外出藏民常帶奶渣以防水土不適。
如今在迪慶藏區各家食店餐館均有煎奶渣的菜譜,其製作過程已經非常精細。

青稞酒
青稞酒藏語稱「納然」。中甸縣是雲南省青稞酒主要產地之一,是藏族人待客的最佳飲料。藏族人民釀制青稞酒已有悠久的歷史,以高原主產糧青稞為主要原料釀制而成。尤以龜山泉水釀造的中心鎮青稞酒最為上乘。1984年全省名酒品評中青稞酒名列第三。1991年中甸青稞酒廠生產的青稞酒又榮獲國際詩酒節金爵榮譽獎。中甸青稞酒廠現已開發出青稞窖酒,青稞禮品酒,青稞蟲草酒,青稞紅景天酒,青稞低度酒等一系列產品。

麝香

麝香藏語稱「臘資」。中甸縣是雲南省麝香主要產縣之一,全縣各鄉鎮均有分布。主要有馬麝和喜馬拉雅麝,馬麝棲於海拔3000-4000米高山頂草甸,杜鵑灌叢,裸岩,可爬峭壁,晨昏時到高山頂草坡,林苑覓食,體型較大,毛色沙黃淡褐色。喜馬拉雅麝多棲於針闊混交林和針葉林帶,體型較馬麝稍小,毛色深褐。麝香為雄麝的肚臍和生殖器之間的腺囊的分泌物,乾燥後呈顆粒狀或塊狀,有特殊的香氣。麝肉和麝香號稱上等葯物,麝肉主治腹中症病,麝香為中樞神經興奮劑,外用能鎮痛,消鍾。主治腎病,肝病,炎症,腸蟲,跌打,毒蛇咬傷,麻風等。
雪蓮花

雪蓮花藏語稱「崗拉梅朵」,為菊科鳳毛菊屬植物,呈棉花狀,花期6-9月,主要生長在海拔4200-5600米高山流石灘間。
中甸境內有棉頭雪蓮花、水母雪蓮花、三指雪蓮花,能清熱解毒,止熱痛,能補腎壯陽,調經止血。雪蓮花假冒的很多,如果你輕易還價到10元以內的話,很有可能買到的是假貨。<br

F. 傈僳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1、闊時節

傈僳族群眾稱一年一度的年節為「闊時」。怒江地區的傈僳族在新中國成立以前主要以對物候的觀察來決定過年的時間,因此沒有統一、確定的日期,但多數均在夏歷十二月初五至次年正月初十這段時期內,即櫻桃花開季節。

2、刀桿節

德宏、騰沖的傈僳族族群眾每年農歷二月十七日過「刀桿節」。分兩天活動,第一天「下火海」,用栗柴燒成一大堆火炭,表演開始,五個人赤腳圍著火炭跳出跳進,然後「打火滾」,即在火炭上翻滾;「洗火臉」,即捧起火炭洗臉;最後把在火炭里燒燙了的鐵鏈子拿在手裡傳來傳去,叫「拉火鏈」,表演完畢群眾一起跳舞。

3、收獲節

收獲節是傈僳族的一個重要節日。每年農歷九至十月,當新谷、玉米開始收獲時,家家戶戶煮酒嘗新。男女老少聚集在村寨廣場,高燒篝火,老人彈琵琶、月琴,邊唱邊跳,講述遠古的歷史;青年男女則圍成圓圈跳集體舞,邊跳邊飲水酒,歌舞達旦,盡歡而散。

(6)保山火塘哪裡好吃擴展閱讀

傈僳族的風俗習慣:

1、圖騰:

雲南傈僳族的氏族圖騰,有虎、熊、猴、羊、蛇、鳥、魚、蜜蜂、蕎、麻、茶、竹、柚木、霜、火等20多種。傈僳族還把火、霜作為圖騰加以崇拜。有的氏族雖以動植物命名,但並不把它們作為崇拜對象。

2、宗教:

傈僳族群眾普遍信奉原始宗教,它以自然崇拜和靈魂觀念為基本內容,以遇疾病災害時殺牲祭祀活動為其主要形式存在於傈僳族地區。近代以來,基督教和天主教傳入怒江地區,部分傈僳族群眾轉而信仰基督教,也有少部分信奉天主教。

G. 雲南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首推麗江景點: 介紹 玉龍雪山是納西族及麗江各民族心目中一座神聖的山,納西族的保護神「三朵」就是玉龍雪山的化身, 至今麗江還舉行每年一度盛大的「三朵節」。元代初年,元世祖忽必烈到麗江時,曾封玉龍雪山為「大聖雪石北嶽安邦景帝」。玉龍雪山以險、秀、奇著稱,其內主要有「雲杉坪、白水河、甘海子、冰塔林等景點,是一個集觀光、登山、探險、科考、度假、郊遊為一體的具有多功能的旅遊勝地。 雲杉坪景點 雲杉坪是玉龍山東麓的約一平方多公里的一片草甸,雪山屏立一側,周圍以千年的雲杉林所懷抱,坪內芳草萋萋,牧歌悠揚。雲杉坪還是傳說中進入玉龍第三國的窗口。 白水河景點 白水河景點為一條幽深的山谷,谷內林木蒼蒼,清泉長流,有的成潭,有的成瀑,靜動有別,情趣獨特。現在白水河邊台上 建有停車場、餐廳、購物店、還有進雲杉坪的索道站。 甘海子 是玉龍山東麓的一個開闊的草甸,是個天然的大牧場,每年 春夏之交,百花齊放,組成巨大的花苑,整個草甸充滿生機活力。目前甘海子建有雪度假山莊和直上玉龍雪山冰川附近的大型索道,遊客可乘纜車到雪原去觀賞萬年古雪、冰塔林奇觀和滑雪。虎跳峽 金沙江劈開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形成世界最深的大峽谷——虎跳峽。虎跳峽全長17千米,上下落差 200米,兩岸雪峰高出江面3000多米,其勢驚險奇絕,懾人魂魄,在虎跳峽上游的金沙江入口處,有一巨石橫卧江心,激流從僅有30米寬的巨石兩側穿流而過,濤聲震天,白浪翻滾,傳說猛虎常靠江心巨石躍上對岸,故名虎跳峽。登上望峽台,全峽歷歷在目。迤邐下到江邊石灘上,兩岸高崖把高天擠成一縫,大江被擠壓得僅有30多米寬,江中雄踞5米見方的虎跳石,水急似箭,這就是下虎跳。東側大岩洞口,有古崖畫,多為動物形象。 從上峽口看玉龍山巔,酷肖天國城垛。江面平緩,像柔靜少女,但一入峽口便激浪滔天,變成暴戾的怒漢了。先到上虎跳,一道跌瀑高坎是為惹目。坎兩側,絕壁擎天,構成兩扇巨型石門,當中屹立著三角狀的虎跳石,金沙江巨流從此奪路而出,躍過高坎,以雷霆萬鈞之勢摔砸下來,高坎下,千波萬濤沸沸揚揚,迴旋翻滾。看那場面,令人心驚膽戰。往前,不久見到滿天星灘,灘長半里,暗礁棋布,掀起滿江銀浪,濤聲震天,看似銀河繁星,故而得名。全峽有這樣的險灘18個,平均不到一里便有一灘。到大峽中段阿昌谷,核桃園村有簡易旅舍供食宿。 數十戶人家的房屋都用青石板砌蓋,山地像一幅幅地圖掛在牆上。離村往江邊走,就到特險特奇的中虎跳了。只見獠礁林立,危崖四聳,遮天摩雲,嵯峨的虎跳石如鬼怪戲浪。激流撞礁,晶花騰空,驚濤轟鳴,如雷貫耳。 蓋江崖頭亂泉涌流,攔腰有一條半里磴道,人行當中,泉水從頭頂噴瀉而,織成一掛掛奇麗的珠簾,別有洞天。此外在虎跳峽沿江的岩壁上,發現了12個珍貴的古岩畫魚,使這條世界大峽谷又添奇觀。 許多慕名而來的探險家曾試圖征服這座險絕的峽谷。據稱,30年代美國地理學家洛克曾游此地。金沙江漂流的開拓者是我國的堯茂書,他1985年隻身一人首漂長江河源及沱沱河,不幸漂至直門達下游不遠處遇難。1986年中國洛陽長江漂流隊無動力首次漂流虎跳峽成功,但也有兩名隊員殉難。迄今為止,全世界成功漂流這座峽谷的探險家不超過150人 麗江古城位於中國雲南省西北部麗江縣境內,海拔2400米.面積3.8平方公里。目前共有25379人,其中66.7%是 納西族, 30%的居民從事民族傳統手工 業。古城始建於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南 征雲南大理時,用革囊渡金沙江到麗江, 就在麗江古城一帶駐扎軍營,大石橋北 面一帶街巷名稱納西語叫「阿營",「阿營」指蒙古部隊.「暢」就是村寨。 麗江古城在南宋時期就初具規模,已有 八、九百年的歷史。自明朝時,麗江古城稱「大研廂」,因其居麗江壩中心,四面青山環繞,一 片碧野之間綠水縈回,形似一塊碧玉大硯,故而得名。 瀘沽湖 瀘沽湖,位於雲南省寧蒗縣永寧鄉與四川省鹽源縣左所鄉之間,距寧蒗縣城76公里。當地摩梭人稱為謝納米,意為母海,因湖的形狀如曲頸葫蘆,故名瀘沽湖。 瀘沽湖是由斷層陷落而形成的高原湖泊,水面海拔為2685米,是雲南海拔最高的湖泊,湖水平均深度40餘米,最深處達73.2米,僅次於撫仙湖,位居全省第二位。整個湖泊狀如馬蹄,南北長而東西窄。這里地處偏僻,交通不便,自然環境破壞較小,水質潔凈。湖東,有條山樑婉蜒而下,下插湖心,似條蒼龍俯卧湖中汲飲甘泉,形成瀘沽湖上一個美麗的半島,它幾乎將廣闊的湖面一分為二,半島尖端與對岸相距僅2公里,成為湖面最狹窄的地方。 瀘沽湖內,有5個海島,屬雲南境內的3個,屬四川境內的2個。它們像一隻只綠色的船,飄浮在湖面,一般高出水面15~30米,大小各不相同。最小的里格島,位於獅子山下,靠湖的北岸。島北面坡下土地平坦,居住著8戶摩梭人,全是木楞房,木房沿島而築,大門面對湖水,景色迷人。土司島地處湖心,頂端高出水面36米,島周長約700米,東西窄而南北寬,為狹長形。土司島的得名,是因為它過去專為永寧土司消閑游樂之用,現在島上所有建築物盪然無存,只留下殘磚斷瓦。里無比島,又名大堡島,距土司島 3公里,處在一直線上。島高43.4米,長450米,寬200米。里無比島西南坡緩,藤樹密布;東北方向山坡成台,下至海邊,有小沙灘。 交通:風景不錯,但交通很不方便,沒有機場,公路有一半是石子路,且總共得八個小時左右,中間路段經常會出現塌方,要去建議參加戶外團,在麗江有馬鍋頭戶外和阿拉丁及三江並流戶外不錯,在麗江古城有他們門市。建議在網路上在多搜索一下麗江的客棧住宿及戶外等,比較好提前預訂是最好的選擇。 黑龍潭 瀘沽湖水美,瀘沽湖岸山也秀,群山之中尤以格姆山(獅於山)為人們所喜愛。這座山雄偉高大,狀如雄獅在湖邊蹲伏靜息,獅頭面湖,傾斜的橫嶺似腳,要是細心觀察,還指得出口耳鼻眼,使人越看越覺得惟妙惟肖。人們常呼它為獅子山。傳說山上有一位名格姆的女神,她保護著山下各族人民的平安幸福,讓百姓多子多孫,讓姑娘健壯美麗,讓莊稼茂盛,牛羊興旺。獅子山在環湖摩梭人心中,是座美麗的山,也是座神聖的山。他們在山腳為它建立神龕,將格姆女神視為眾神之首,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五日,都要舉行一次盛大的祭祀活動。屆時,附近村寨的男女老少,特別是青年們,穿上節日的盛裝,帶著食品,有的還騎著駿馬,到獅子山朝拜。除了祭祖格姆女神外,還要舉行盛大的野餐、賽馬、對歌等節慶活動。 滬沽湖畔村落棋布,當地居民以摩梭人(納西族支系)為主。摩梭人民居建築為方木垛成的井千式木楞子房,以木板當瓦,每塊長約0.8米,寬0.2~0.4米不等。內部以火塘為全家的中心,旁有老人及未成年孩子住的地方;另一幢二層樓房為客房,上為青壯年婦女與她們的阿注(朋友)的居室。由於歷史的原因,在摩梭人中還保留著具有早期對偶婚特點的阿注婚姻形態,保留著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一些特點,這種婚姻,在時間上,可長達數十年,也可短到一二夭;在數量上,可與一二人結為阿注,也可以與更多的人偶居。結合自願,解除容易,雙方不來往即算解除阿注關系。與此相適應,家庭是由血緣為紐帶的母系親屬組成,家中財產均由母系血統的成員繼承,子女均留母家,隨母姓。男子的身份是舅父或舅祖父。婦女在家庭生活中和生產管理上是主持人,享有崇高的地位。玉泉公園位於麗江城北象山腳下,俗稱黑龍潭。泉水清澈,玉龍雪峰和象山倒影其間,景色十分迷人。周圍翠柳垂簾、芳草如席,古木蔥郁,樓閣亭台掩映在綠樹紅花之中,被譽為滇西北高原上的一塊美玉。 玉泉公園分為玉河、龍潭、清溪、山林等4 個景區。主要有石牌坊、玉泉勝境、碧海玉龍、玉水龍潭、象山靈泉、曲橋羨魚、蘭圃、牡丹園、梅園、見雪亭等10多個景點。古建築有光碧樓、五鳳樓、得月樓.、龍神閣、戲堂、一文亭等。玉泉公園內薈萃了古代納西族建築群,有省級重點保護的明代五鳳樓、解脫林等,還有眾多的清代建築物。分為三層樓閣的「得月樓」四面臨水,雕梁畫棟,一代文豪郭沫若曾為此揮筆題寫了「得月樓」和兩副對聯,其中一副是「春風楊柳萬千條風景這邊獨好,飛起玉龍三百萬江山如此多嬌」(上下聯均引用毛澤東詩詞)。生動地描繪了公園奇麗的湖光山色。 信息來源: http://www.jiala.com/lijiangaiqinghai DONNELL為您回答

H. 關於雲南保山衣、食、住、行、吃的特色

保山古稱永昌,位於雲南省西部,市府所在地距省會昆明498公里,外與緬甸山水相連,內與大理、臨滄、怒江、德宏四州市毗鄰。民間風俗,節日特有一番風味,地方特色更是獨具一色。

永昌鈸舞
保山彝族,分布於瓦房、瓦馬、瓦窯、楊柳及蒲縹、上江、丙麻等鄉寨。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擦大鈸屬彝族傳統舞蹈且帶有武術性質。彝語叫「大鈸聚自得」。流布於瓦房的徐掌、四棵樹、白龍井、梅蘭山、楊柳壩等地方。逢婚喪嫁聚時舉行。參舞者4、6、8、10人不等,女人諱跳,表演者全系男人,器樂有嗩吶、大鈸、小鈸、鐃子、芒、鑼、大鼓、小鼓。演跳時常戴面具或化裝成孫悟空、唐僧、八戒、沙僧,或彝家仙女,或其它形象。大鈸扮演者即領舞者居中主跳,伴奏伴演者環繞周圍,因領者舞姿極為活躍多變,且節奏鮮明,氛圍磅礴,故稱擦大鈸。多採用對跳、串花、蹬腳、蹉腳等藝術套路。代表保山地區參加了昆明舉行的第三屆中國藝術節開幕式的行進節目表演並獲得表演一等獎、組織一等獎。
德昂族水鼓舞

德昂族在保山市有人口近千人,聚居於潞江壩大溝邊、白寨、芒彥。具有豐富絢麗的傳統文化。水鼓舞是保山德昂族獨有的民族舞蹈。德昂語叫「嗄格楞當」,多系喜慶時舉行。領舞者打著水鼓、大鈸、大芒率眾起舞,水鼓是主要道具,敲打前在鼓身中間一小孔加進約一斤重的清水或水酒,使鼓面濕潤而以鼓皮潮濕而得名,濕潤的水鼓能發出更有特色的音響。水鼓通常重三、四十斤,表演者將水鼓挎於脖頸,身體微彎,以手擊鼓,左手拍打小頭鼓面,右手錘出大頭鼓面。芒鈸配合,舞姿變化,節奏感強。
民間文藝
A、打歌
打歌原來是布朗族、彝族性的民間舞蹈,境內因其佔80%以上漢族同與布朗族、彝族雜居,受之影響,打歌已不僅限於布朗族和彝族,廣大的漢族及其小數民族都已興起打歌,形成各民族統一打歌的歷史習俗。
打歌以蘆笙、三弦、蔑弦(口弦)、笛子為樂器,奏響樂器,打歌開始,特點是粗獷大方、熱情奔放、節奏明快、人數多,少不限,男女老少集體圍場踏跳,步調整齊。打歌我即彝步種類有小平歌、小伴翻、串花歌,心合心想會背(大翻身)小翻身、蒼蠅搓腳,跺腳歌、伴淹歌、母豬吃食、共鼠狼哨蜂子等。打歌中有的表現勞動及生活,有的表現愛情。動作以腳部為多,腳的變化為主,有擰腰、拐膝、擺臂、甩手、送胯、跺腳等。
每場打歌,一圈園場或幾層園場均可,男女各站一排可對插右或混雜,吹蘆笙、笛子、彈三弦者為領頭,邊吹邊彈邊舞,其餘男女徒手隨舞;形式多樣。打歌中,打歌歡跳與男女打歌調對唱同時進行。不會唱調者狂歡舞跳,會唱調男女選准對方成對後進行打歌對唱。唱調時不跳舞,只隨打歌隊伍行走。打歌調一般分盤歌與自由對唱兩類。盤歌是問答式歌詞相對固定,對唱時測驗有問能不能回答如男唱(問):「天有幾寶從何亂,地有幾寶時分明?」女唱(答):「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金。」這類打歌調主要有盤《十二花明》、《二十四花明》、《相桂花名》、《六十甲子》、《盤古分天地》、《湘子盤天河》、《造大船》、《十要名花》等。自由對唱俗稱花花山歌,也叫唱拉愛類打歌調沒有固定歌詞,現唱現編,隨問隨唱,多採用擬人、比喻、誇張手法唱出對方好處,訴說自己的謙虛,如果唱:「你娘生你生在金銀財帛地,我娘生我生在爛地頭草芭蕉林」。
女唱:「金銀財帛朗家有,爛地頭草妹家門」。
打歌多見於農家嫁娶之夜,嫁女(男)家打棚天當晚,娶女學正客天晚上,打歌程序為辦客家晚上撤席後在棚下擺三、四張桌子擺三牲豬頭一套和茶水果品,桌下罩公雞一隻,凡打歌唱調者能堅持到雞鳴時分,主人便宰殺公雞以待打歌人。

打歌的歷史悠久,多流行於建國後至1996年的10年間,「文革「時期被稱為「黃色」而禁止,黨的十三屆三中全後得以恢復,80年代廣為流行,90年後,因其錄相、電視、VCD的普及,打歌有所蕭條。2000年後,新一代年人出來後,打歌熱又有所回升。

B、山歌

山歌在全鄉均為流行,尤以熱帶沿江、河谷地區多而廣。建國初期的許多年輕人,就曾因山歌而私定終身。山歌種類繁多、形式多樣。獨唱屬在山野間自我消遣,是最為普遍的山歌形式;對唱慰以謀情說愛,互敘甘苦;群唱慰以共同取樂,合聲對唱情緒旺盛。山歌不拘格調,沒有固定格式,大都以觸景生情,遇事而感而現編現唱,唱詞多以抬愛為主,如「不到茶山就知茶有價,不到妹學就知妹有名」。對唱與打歌調中的花花對歌大體相同。山歌清脆悅耳、聲音高昂,拖音過長,傳聲較遠,唱腔圓潤委婉、明亮清晰、有特殊的顫音和滑音,女聲表現更為明快。
C、民歌

民歌俗稱「小曲」是以七字四句為1首,歌詞相對固定的一種民間文藝形式,在全鄉從古至今廣為流傳,既適用於男女青年談情說愛時用白話對說,也可配以歌譜對唱,還可用於山歌和打歌調中。民歌體裁不變,但種類較多,有訴說男女在戀愛,婚姻方面苦衷的婦女歌;有自由戀愛的情歌;有訴說生活艱難困苦的的苦歌;有歌贊共產黨領導下,新生活,新氣象的歡歌;還有失去親人,遭遇禍難的悲歌等。分別例舉一首。頌歌─毛主席,大恩人,一心救我出大坑,領導我們鬧革命,恩情更比海洋深。
婦女歌─桅子開花杷杷長,爹媽嫁我不商量,活人丟進死人坑,還說我的命不強。情歌─臘月甘蔗甜又甜,天天想妹好人情,今天得見妹一眼,不吃茶飯過三天。抬愛─大河水漲河浪沙,挖開河沙種西瓜,西瓜本是紅壤子,小妹卻是粉團花。苦情歌─桃子紅來李子青,解開鈕子難見心,夫妻脾氣合不攏,口吃黃蓮苦在心。
民歌除四句為一首之外,還有多首為一路的系統民歌如《十二月採茶調》、《十二手巾》、《十二月綉香袋》。

D、吹嗩吶
吹嗩吶俗稱吹打。嗩吶一大一小,均為銅制,俗指避邪,大為號,小為打。號分粗細兩節製成,細管可插入粗管內,全長1.6米,掌號(發號)時細管從粗管內拉出。號管無氣孔,音量有高低,通過喇叭口發出音響。打、咀管為木製,喇叭口和打咀均為銅制。木管有音階氣孔,多用稻草或蘆葦做咀哨子。吹打時音色清晰、明快、高昴圓潤。吹奏時能長時期不停斷。
稱之為有內換氣功能。音色不變,氣勢不減,主要是有特殊的換氣技巧。吹打的調名 ,內容豐富,婚嫁喜事有迎客調,候客調,歡樂調調、催人調、過山調、出席調、壓棚調、採茶調、叫客調、磕頭調、隔娘調等。喪事有掩蓋調、懸白調、哭娘調、出殯調、下葬調等。

E、舞獅

獅子分金獅和麻布獅子,舞獅俗稱耍獅子。獅子由頭、身、尾三部分組成。獅頭以膠泥做頭型,用多層紙裱糊,干後脫下紙殼。以做骨架,以顏料彩畫而成,獅身由白布縫制,獅毛獅尾用不 麻或劍麻做成,並染上各種顏色。
獅子常在喪事或慶祝節日要用。舞獅時3至4人舞一架,1人戴喜頭面具,俗稱彌樂佛頭或笑和尚,身穿翻毛皮衣,手持文帚,在獅頭前逗獅子,1個「孫行者」手持蚊帚在獅後獅子。表演程序由掄堂開始,變稱開場,喜頭即誦頌詞,到獅子上場院,表演各種打鬥和戲耍動作,如上板凳、上桌子、綉球等,喜頭和行者表演各種拳術和刀、槍、劍、戟等。

民俗風情
節日有現代節和民間傳統節日兩類。現代節日有1月1日元旦節、3月8日國際婦女節、5月1日國際勞動節、5月4日青年節、6月1日兒童節、7月1日建黨節、8月1日建軍節、10月1日國慶節。現代節都是世界革命和中國革命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大都在機關、學校流行慶祝,農村則以民間傳統節日為主。民間節日教多,但在境內隆重的習慣性節日只有12個。
春季節日

A、春節。
春節俗稱過年,是上一年年終與下一年年始的交替,時間農歷臘月月小29日,月大30,次年正月初一、初二,俗稱大年初一、大年初二。過年習俗是,在年三十需將服裝,初褥等全部清洗完畢,打掃家庭衛生,過年的前一街上街買辦糯米面,紅糖、對聯、年畫、火炮、香錢紙火等年貨。年三十白天宰雞、煮魚、栽香樁、年松、貼對聯、門神、喜神等。下年備一托盤茶、酒、飯、肉等。到山神廟燃放鞭炮、供祭山神(俗稱供山),回來後點燃青香,燒紙火、祭供天井、門神、灶君、家堂等,日落前全家入席吃上一段豐盛的「團圓飯」,吃上全家人聚攏閑談。熬至子時來臨方可入睡。1990年後由於電視普及,大都夜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大年初一,是新一年的開始,人們大清早起來煮湯圓,先進行用湯圓供獻山神七主及家園天地、門道、家堂、祖宗、灶君後電吃湯圓。
大上初二,清晨煮,粑粑絲,(90年代後多為餌絲)先供獻山神,天地家堂,祖宗門道和灶君後吃粑粑絲。有部分居民常用大年初二開財門,退火神,獻龍、以求新年財源,火神避求安全,求水井常年進水。
過年特製糧食主要有用飯米製作的粑粑即可燒食,也可切成絲煮食,有用糯米面製作的湯圓。
新年之際,還有拜年的習俗,如結拜子女給乾爹干媽,新爹親媽拜年,有新婚男女到岳父家族間拜年,國家機關單位還有給退休,職工拜年等。

「拉乾爹」
保山地區許多地方民間流行的一種原始的交誼結友方式,從民俗學的角度看,這種風俗的形成,與社會生產落後以及人們在遇到困難之時渴望能夠得到親情以外的幫助這種「求助心理」有關,故在地廣人息缺醫少葯、民風古樸的山鄉最為多見。 在保山市的瓦窯、瓦馬、瓦房等山鄉,「乾爹」通常有兩種「拉」法,一種是認准目標,協商結親。即山裡娃娃能大跑大走之時,父母便向自家看中的鄰村別寨的相識之人表明心願,若對方同意,便擇一吉日,殺雞煮肉,邀親喚友,磕頭、取名,完成一應「寄名」手續。據說,娃娃「過繼」給乾爹後,一改姓換名,便不是自家兒子了,即便「命」里帶點小災小難什麼的,也就化解開了。
有趣的是另外一種「拉」法——「聽天由命,強拉硬逼」。採用這種法子結親,只能在大年初二至元宵節這段時間進行。想「拉乾爹」的人家往往選個雙日子,由男人帶上公雞、臘肉等食物,天不亮就到村外小橋狹道這樣的行人必經之處橫拉一根細細的白線,然後在其附近埋伏起來:不論是誰,只要經過此地並絆斷了白線,即被認定為是親家了,埋伏者便飛奔而出,拱手作揖,叫一聲「親家」。「天意」難違,通常情況下,來者只能應允,否則是要背罵名的。於是埋鍋造飯,就地野炊。吃飽喝足之後再進村「認門」並舉行拜寄儀式。來者倘是婦女,那她當然是「干媽」;若是未婚男女,那就是「乾哥」、「干姐」、「乾弟」、「乾妹」;倘不巧碰上的是牛呀馬呀羊呀狗呀什麼的家畜,那也「拉」——由其主人代替,履行一切手續和義務,只是取名時必須按絆線動物的稱謂來定,如馬兒、狗兒什麼的。 無論是人有意選擇還是「天命」所定,干親一旦形成,雙方便親如一家,互相照應,年頭節下,亦應時造訪,以手足之情互待,相處好的,甚至情連幾代,傳為佳話。
更為奇妙的是,在騰沖縣的一些山鄉,還有一種「拉」大樹當「乾爹」的習俗,並有許多人自小便拜了某株奇樹古木為「乾爹」的,因為他們的父母相信,古樹參天,根深葉茂,福蔭極廣,一旦拜作「乾爹」,就能保佑娃娃無病無災,長命百歲。特別虔誠者還要請神職人員幫算一算大樹「願不願」收,若「願」,則選一黃道吉日上供焚香,三拜九叩地行過大禮,才算結上了「人樹干親」。末了,還得給孩子取個有枝有葉的名字。由於此俗相沿甚久,故騰沖境內不少知名的古樹——如小西的雷打樹、打苴的大橡樹、和順的「雙杉」、馬站的鵝毛樹、界頭的「銀杏王」等,無不「膝下」攘攘,擁有許許多多在世的或早已離世的「干兒子」、「乾女兒」,而他們當中不少人就叫樹茂、樹榮、樹壽、樹生以及樹美、樹秀、樹芳、樹英這類「萬古常青」的名字。

B、立春節。立春節俗稱打春,是全年24節氣的第一節氣,是新一年春季開始。不論是春節前立春,還是春節後立春,只是立春當天早上,人們習慣與大年初一一樣,煮湯圓,燒煮火供山神,家堂,天地、門道、灶君求各諸神保佑一年平安。
C、元宵節。
無宵節是新年的第一個月圓日,該節在本鄉很少興過,即時興過也並不隆重,僅是在元宵晚上煮湯圓吃而外,並無其它活動
唐以後,由於佛教的傳入和盛行,保山壩緣的山明水秀之處相繼修建了大批禪院佛堂。這些宗教場所,除太保山「寺宇連雲」、蔚為壯觀之外,其餘規模均不甚大,但香火卻都興旺。尤其是各寺院一年一度的廟會,更吸引了眾多信佛的和不信佛的各色人群。保山的廟會有約定俗成的時間規定,也許是因為正月為農閑季節,庄戶人家有空閑且樂於參與的緣故,各寺廟會大多集中在人們需要「逛過」的這些日子舉行。這些廟會雖名目繁多,但總起來看都有個共同的主題:求神拜佛、禳災祈福。這些事情在封建根子較深的舊保山是很有些市場的——即使到了今天,虔誠的善男信女亦大有人在,信仰自由嘛。
當然,有信的,就有不信的和半信不信的,絕大多數趕會者其實更主要的是來逛風景、趕熱鬧的。相傳,正月初一至十五為如來佛執掌天下,人間不分貧富一律平等,因此過年的時候保山人是不興討債要賬的,這對那些家計艱難的人來說無疑是一項很好的「優惠政策」:他們可以暫時拋開債主登門的隱憂,同所有人一樣扶老偕幼悠哉游哉逛廟會。如今,人們生活質量有所提高,逛廟會,也就成了城鄉民眾消閑度假的一種郊遊活動。
保山的廟會五花八門,別有情趣。最盛大的廟會是太保山上玉皇閣、斗姆閣、報恩寺等三十多座寺觀庵館興旺時的西山「聯席會」,一連兩日,香火鼎盛,人潮不息,熱鬧非凡。而今雖廟稀會散,但大年初一、初二登太保山卻成了城鄉居民的一種新俗,算是廟會之「余緒」吧。
民居特色

村寨彝族是農牧兼營的民族,村寨的分布與座落有其獨特的傳承。彝族的村寨多坐落在海拔2000~3000米的山區、半山區,相沿聚族而居,一般選擇向陽山麓,順山修建,以山腰、山樑處居多,山腳、河谷地帶較少。《元陽縣志》載:「彝族多居住在山川壯麗、資源豐富的山區,村寨依山傍水,四周梯田層層,村後有山可供放牧,村前有田可供耕種,多數村寨都有一條水溝從中流過。」
民居在我國西南地區,彝族分布范圍較廣。因此,其民居類型為適應不同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或受其他民族的影響,而顯得比較復雜,不過彝族民居在各民族中卻有廣泛的代表性。一般說來,彝族民居類型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瓦房、土掌房、閃片房、垛木房、茅草房等。
居住習俗彝族實行一夫五妻制的小家庭,兒女婚後另建住房,自立門戶,僅幼子與父母同祝彝家院落寬敞,以供生產和生活之便,尤其是在置辦紅白喜事時,可以廣納賓客。居室內,正房堂屋靠牆處供奉著天地祖宗處於牌位,供桌上擺設著香爐及虎、獅雕像;正中安放八仙桌,用於接待客人;左側有常年不熄的火塘,由三塊石頭支成,俗稱「鍋庄」,用以取暖禦寒,熱水烤茶,火塘周圍是家人圍坐議事的地方。正房兩側房間為當家兒子媳婦的卧室,兼存放貴重物品。一般長子居左,次子居右。老人、小孩及客房設在側廂房。大門後做磨房,正房樓上是糧倉,樓下為畜廄。
秋季節日

A、「七月半」送老祖。
每年農歷七月初一至十四、十五為「鬼節」,意為亡故的列祖回家與後人「團聚」,每家每戶於七月初一用一席飯菜和香錢紙火將其從大門外接回到供桌祖宗靈位上進行待供,在每飩吃飯前都要先用菜飯到供桌祖宗信前祭低一番,家人才可以用不著餐。一直堅持到七月半,即七月十四、十五。到七月半亡人老祖又要回陰,各家各戶做粑粑,殺雞煮肉做一飩豐盛的午飯,先隆重地祭獻一番後,將其老祖送出大門外「回家」。
B、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是民間傳統的中秋節,中秋,即為每一年仲秋八月的中間。中秋之夜,月亮最亮,最圓,月色也最美好,人們望著玉盤般的明月,自然會聯想到家人的團聚,獨在異鄉為異客,也期望藉助明鏡般的皓月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因而人們把中秋節叫做「團圓節」。
本鄉境過中秋的形式主要有供月亮、吃月餅。八月十五頭一街。人們紛紛上街購買以月餅為主的糖食果品,八月十五晚上,先將月餅等糖食果品擺回堂屋或者客廳,全家人團聚敘情,分享供品。

C、九九重陽節。
農歷九月初九為傳統的重陽節,「重陽」原於《易經》「以陽爻為九」,將九定為陽數,兩九相重為「重九」,日月並陽,兩陽相重,故名重陽。因為「九九」與「久久」同音,所以古人認為這是個特別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重陽節在本鄉境有紀念意義,但無具體活動內容,在民間僅有「重陽祭谷」之習慣,即到重陽節這天,種糧農家備茶飯,錢紙火,茶酒二氣到莊稼地邊搭一 供桌,擺上供品祭供田公地母二神,以謝二神保護莊稼之意,以求金秋十月順利收谷,此外,人們還將重陽節有雨無雨來預測未來冬季之氣候,「有雨無雨看重陽(九月初九)」,「有雨無雨看重陽,十三(九月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干」。
冬季節日

A、十月嘗新節。
進入農歷十月,本鄉境莊稼人糧谷已收獲完畢,歷史上有在十月初十前後嘗新米的風俗,即將新收獲的稻穀曬干碾成米,凈煮一鍋白米飯,有的還將新米舂成白生生的粑粑供獻天地、祖宗、灶君,以慶賀新糧收獲和求望來年再五穀豐登。這一節日多見於改革開放前,如今,調整了種植業結構,煙、蔗主產區稻穀較少,嘗新節也逐漸淡化。
B、殺年豬。
殺年豬在本鄉境並非傳統節日,但是一種較為普遍,且十分隆重的一種生活習俗。
每年每戶人家都要喂催專用自食的2-3頭肥豬,在秋收結束後入冬季節(大都在冬至節前後)進行宰殺,肉食經各種特殊處理後進行儲藏,以備次年全年食用,在殺豬當天除鄰居互請相幫忙外,客人高興捧場,熱鬧非凡。從一睥一次的熱鬧場面上講,這似乎又是一個非常隆重的傳統節日。

施甸「年豬飯」邀你天天過大年進入冬季以來,施甸縣家家戶戶便開始為傳統的「年宰」而忙碌,殺年豬在施甸經過幾百年的延續,已慢慢形成了一種風俗,殺年豬的頭數和親戚朋友的多少成了這里的農民群眾好收成的象徵。
衣、食、住、行生活習慣。

布料和著裝
在本鄉雖有部分少數民族,但因漢族影響較大,長期以來,沒有各民族服裝之分,著裝基本統一一致。

A、布料。
舊進以自織土布和進口洋布為主,建國後隨著國家輕工業的發展,開始使用用棉花製作的棉製品,以大白棉布為主,如需要顏色,再進行染色,把棉放入染缸進里煮染,多分為青、蘭、黑、紅色。60年代,布料有了很大發展,市場上開始售賣高質量的卡幾布,北京蘭布等草絨布等。70年代由棉製品開始進化為化學纖維製品,如滌良、滌卡、滌倫等料子布。改革開放後,布料又發展到毛料製品,皮料製品,化學布料幾乎成了「一統天下」。
B、著裝。
著裝出隨著時代的進步而變化異常,各個時期有各個時期的服飾特點。70年代,男性以中山裝為主,女性以姐妹裝為主。80年代後,服裝變化較大,經歷了「大披領」、「小披領」、「大西裝」、「小西裝」、「夾克」、「喇叭褲」、「毛線衣」、「新式中山裝」、「活尚領」、「皮夾克」、「羊毛衫」、「風衣」、「蓮衣裙」、「直桶褲」等現代新型服裝。衣服分上衣(外衣)、棉衣、毛線衣、襯衣、內衣;女性還有胸衣;褲子分外褲、絨褲、內褲。
鞋類的進化更為突出,舊時多以草鞋為主,50-60年代以自做布鞋為主,七十年代流行「噴線底」布鞋。國家塑料工業的發展,八十年代初,流行各種式樣的膠鞋,塑料鞋以及由人造革,豬牛皮製作的皮鞋。90年代後又新產生了底為塑料,用毛線自行用勾針編織的毛線拖鞋,國家生產的塑料拖鞋,涼皮鞋,新型白膠鞋,球鞋等等。
食品及飲飲食習慣

A、食品。
人們食用食品大致分為主食,副食和零食三類。主食又分飯、菜、肉、油、腸、蛋、鹽等,飲以米為主。80年代前稻田較少地區用玉米面製作成面果兒參與大米蒸熟為飯。90年代後開放糧食市場。缺米地區都可買到大米,從歷史食用至今的面果兒告別了它的歷史,食用菜種類繁多,按來源有自種蔬菜、商品菜、自富肉菜、野生菜;按製作成菜有蘿卜干、水豆豉、骨頭 、腌菜等鹹菜,煎菜、炒菜、拌菜、水煮菜、泡菜等。肉以豬肉為主,牲畜及家禽肉為輔,野生動物肉為「山珍」。豬肉分主、兼用油菜籽,核桃等植物油。腸子僅有用豬腸子洗凈後,用豆腐拌豬血、瘦肉加以佑料揣入。涼干後食用,有豆腐腸、香腸兩種以豆腐腸較為普遍。蛋有雞鴨鵝禽,以雞蛋最多,食用有燉、煮、煎、侵等多種方法。
主食日分、晚兩飩正餐,早餐10:00至11:00,晚餐就餐時間為17:00至18:00時,家庭建設用工或農忙時可食3餐。副食原有粑粑、面條、稀飯、涼粉等,後增加了餌絲、方便麵、包子、油條、糖糕等,一般作早點、響午、晚點食用。

零食有松籽、核桃、葵花籽、花生、南瓜籽等堅果也有糖果、水果等。一般在閑談、過節、來客、婚喪、建設等重大事件中食用。
B、煙、酒、茶食用。
本鄉自古就有抽煙習慣。改革開放前煙多為自種土煙,俗稱草煙,取成熟煙葉用 簾子夾緊日光曬干後切成絲,既可將煙裝入土罐燃火吸食,也可用紙將煙絲捲成大小頭點火吸食,還可將煙加上些油切成絨煙絲用水煙果兒和煙筒吸食。1993年後廣泛種植烤煙,土煙終止。70年代末流行「天平」、「紅櫻」、「無咀春城」等;80年代「碧雞」、「重九」、「田七」、「山茶」等;從90年代起「紅河」、「咀春城」、「紅梅」成為大眾化。2005年「咀春城」停產後,改為「紅山茶」、「大豐收」等,高檔香煙「紅塔山」、「紫方雲煙」、「雲煙」、「遠征」精製「紅河」、「熊貓」等。吸煙多為男性,女性零星有之。
飲酒歷史悠久,種類有用甘蔗渣釀制而成的蔗渣酒和用苞谷、大米、小麥等糧食農作物配製的糧食酒;1990年後,蔗渣酒停產,以糧食制酒為主。酒多在用餐時飲用,辦客、會友、喜慶時暢飲。

飲茶習慣源遠流長,既採摘茶樹嫩葉經鍋炒手揉日光曬乾和機器殺青烘乾沸水沖泡既為茶水飲之。傳統泡飲曬青茶,1990年後以飲用烤青茶為主,品牌有「萬興筆毫」、「黑山銀峰」、「叫花茶」、「馨鑫」等。
三、住房習慣
A、房式建築。
本鄉居民居住是典型的單村獨戶,除擺田村大部分,酒房村一部有一院多戶外,全鄉大部分地區為一戶一院,居民房屋分居民住房和生產用房兩個部分。住房包括人住,裝放糧食及各種財產庫房,堂屋、廚房等;生產用房指畜廄農副產品加工,烤房等。多數村寨每戶每院建有房屋4棟,即正房、左廂房和天房、附設房屋有廚房,家富家禽廄舍、烤爐、廁所等。
房式大部為有廈4柱落地,無廈三柱落地木樓瓦蓋,中梁高前後言梁矮,兩面出水的瓦樓房,每棟多為左中右三格,樓上樓下共6間。正房為主房,進順面積大,高於其它房,正房前面為院場。院場左右兩邊為廂房(也稱耳房),與正房對應(院場)下邊為天房。規格為明樓出廈和走京出廈。

B、建房步驟。
建房是每一戶人家耗費人、財、物力最大的一件事,稱為「大興土木」。一棟房子從平基到入宅要經歷三大階段。首先是准備階段,即開山挖地基,取石料砌基石,采木料等。其次是造屋階段,即木料備好後,先選定起工架馬吉日,請木工製作屋架,請鄰居眾產立標、上樑、接著築牆,釘椽蓋瓦等。第三是裝修階段,請木工用方板就新房格心,門面進行細致裝修,造門。最後選一吉日入宅。
保山方言

雲南方言,總體上屬於北方方言。明代的屯田,對雲南漢語方言的形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歷史文化知識逐漸豐富,終於明白,雲南方言的形成,與漢民族的遷徙以及今天民族格局的形成有密切關系,雲南方言其實就是歷史上的中原漢語方言,研究這些方言詞語,可以解釋許多歷史文化的問題。可惜記錄的一些資料,在歷次政治運動中大部分喪失,只能將現存的零星記錄,略作整理、解釋,形成本文。
方言中忌諱語的替更語
在方言中,還有一些不願意直接說出來,如尿、屎、死人等。包括直接忌諱的詞語如「虎」、「狼」等。變換一種就法,說得委婉、含蓄些。既不令人恐懼、討厭、難聽又顯得文雅含蓄。如:男女老少在一起,忌說帶生殖器官的粗話。
「懷孕」說成「身子不閑」或者「身不光」,女性「衛生期」說成「月頭月尾」。生第一個孩子去岳母家通信稱「報喜」。「老人死了」說成「老成福」。中青年「死」說成「不在了」。孩子「死」說成「看不大」。兒童「死」說成「夭折」。問那兒有病,說「那裡難在」。「病危」說成「不得啦!」。上廁所大小便,說「走外」。去埋葬人家做客說「燒紙」。外祖去世為外孫除邪說「沖喜」。女兒出嫁時逢衛生期,稱「撞門喜」。搬弄是非、嚼舌頭,愛說別人閑話稱「嘴話多」。女性老人稱兒媳為「姑娘」。「多出禍事」稱「進運不佳」。「火燒房子」稱「走水」。求福除病稱「打保福」。不注意說出忌諱語,稱「說漏(走)嘴」。出門趕馬忌說「豺狼虎豹」。立房子時忌說「倒」。

I. 雲南怒江州最新交通情況

下面是從「螞蜂窩」上COPY下來的,我哥剛剛完全走了一遍,美得不可思議,就是要這種放下和捨得勇氣來融入自然!

這次愉快順利的出行,得益於之前眾多網友無私的攻略。愛是圓的,所以去的時候我就特地留心記下了一堆對大家很有用的信息,回來第一件事就把最新的詳細攻略寫出來,希望能對要去的朋友們有所幫助。
DAY1:昆明——六庫(觀看澡塘會)——福貢
2013年2月10,早上7點正從昆明出發,沿昆楚高速、楚大高速、大保高速走,可能由於出發比較早又是大年初一的緣故,一路上車很少特別順利。在大保路上,過了黃連樹以後,大家注意從瀾滄江出口下去,先到瓦窯鎮,然後沿S228國道途經漕澗鎮,轉入S230,經過上江鎮,到達六庫。聽起來好像有點復雜,其實路標非常清晰,可以說是沿著路一直走就到了。這里提醒童鞋們一下,以前到六庫需要途經老窩,但現在修了新路,就不會經過了。
到了六庫是下午2點,我們在保山飯店吃了中午飯,這個飯店我們3年前就去過,那裡有賣老窩火腿,很不錯,沒想到一直都開著。具體的地址是在怒江大橋下(不過怒江大橋)左轉300左右的江邊。招牌是紅色的,進店前有一段較高的石台階。
吃完飯過怒江大橋後沿著去福貢的路走(路標很清晰,如果沒看見可以問問當地的老鄉),大概30分鍾的時間就到達了著名的澡堂會。澡堂會是傈僳族的傳統習俗,每年的到之間,傈僳族的老鄉們從遠處聚集在這里,洗掉一身的污垢,並開展豐富的活動,有上刀山、歌後歌王比賽、射弩比賽等等。由於我們之前已經來過幾次,這次丙中洛才是我們旅行的重點,所以時間上安排正月初一到達,眾多的比賽還沒有開始。只是參觀了老鄉們沐浴和搭起的各式各樣的帳篷。要來澡塘會的童鞋們要注意活動的時間,按照經驗正月初二早上會有很多活動,但是也是人最多的時候,車根本沒法開進來,只能停在遙遠的路邊,靠雙腿走很長的一段,但還是值得的。你可以看到真正的爬刀山,這種刀山是貨真價實的,我親自檢驗了一下,刀口非常鋒利。還有歌後歌王比賽,這里可不像城裡搞得像選美比賽,能評為歌後歌王的不在乎年齡和長相,完全是靠歌聲。和老鄉們一起,席地而坐,聽著此起彼伏、旋律優美的歌聲,內心會變的很快樂。在這里,童鞋們還可以買到弩,弩的顏色越深、時間越老,越是珍貴,4年前我們買的價格是200,現在恐怕要到4、500了。
看完澡塘會是下午5點,大家一致表示不餓,不想折頭回六庫了,於是我們就一直前行,後來證明我們的這個決策非常的明智。途經稱桿、洛本卓、匹河、子里甲幾個較大的鄉鎮後,8點正我們來到了福貢縣。天色已經黑下來了,我們就沒有進到縣城裡,而是住在了縣城邊上。找了一家旅店叫做「鴻福賓館」,房間干凈,全天熱水,可以打免費電話和上網,價格不要發票是60元一標間,物美價廉啊,所以推薦給大家,電話是0886-3414889、18608865252。賓館旁邊就是一家毛驢肉火鍋店,越往北走越冷,所以吃毛驢是很好的選擇。火鍋上來,香味四溢,湯色乳白,味道鮮美,我們立即狼吞虎咽,4人吃了2斤驢肉(這里都是講市斤哦),3、4個小菜,一共170左右。從住的賓館出來一小段左手邊的岔路口就有一家小飯館可以吃早飯。

圖中那些五顏六色的帳篷就是澡塘會所在地
DAY2:福貢——貢山——丙中洛
早上7點半從福貢出發,感覺到路越來越難走。急彎很多,看不到對面,視線很不好。因此這里要強調一下以前網友們強調的,進彎一定要減速、鳴笛,不能佔道。本地車這方面做的很好,昆明和廣東車要看司機了,四川車普遍做的很差(這里純屬客觀評價哦)。出來玩安全是頭等大事,希望各位童鞋們能遵守當地的交通秩序。這里有一個小經驗,找一輛本地車跟著他走,會好開很多,本地車以麵包和皮卡居多,車牌是雲Q開頭的。
8點半到達石月亮,石月亮有著動人的愛情故事,有專門的觀景台,停車也很方便。看完石月亮途經馬吉、普拉底,就到達了貢山(建議在福貢和貢山兩地加油,有規范的中石化加油站,有的還可以用油卡呢)。沿途會經過一些觀景的地方,大家只要看見觀景台和停車坪,都可以下車來觀賞。

從貢山再到丙中洛鄉只有40多公里,但是要走1個小時的時間,在丙中洛鄉前面設有關卡,每人需要購買100的門票,淡季能夠便宜一些,老年證和教師證可以免半票哦。過了關卡不遠處就是怒江第一灣,藍綠色的江水在這里形成了一個灣,灣的那邊有幾戶人家,確有山水如畫的感覺。

上面是在第一灣看到的線路路,大家可以照此規劃。
第一灣過去不遠處就是桃花島,風景和第一灣相似,只是多了一個吊橋,灣的那邊種滿了桃樹,聽說等桃花開的時候,粉紅的桃花映著藍綠的江水,宛如世外仙境。

島上綠的的樹全是桃樹哦

在桃花島觀景台可以看到雪山。

過了桃花島就到了丙中洛鄉。縣里主要的街道就是一條,我們街道靠裡面的在「三江源」吃了中午飯,「三江源」是當地最大的飯館,院子很寬,能停很多車,在院子里可以看到嘎娃嘎普雪山的山峰。我們點了當地的特色皮巴肉,黃燜雞、炒百花等幾個小菜,一共140多元,當時價格還可以,但是第二天遊客來的很多以後,這家飯館漲價得比較離譜。等著上菜前,我們去打聽了幾家旅館,要價都是300多一標間,所以立即預定了著名的丁大媽家(她們家是200一間,一間里一共4張床,當時我還竊喜,後來證明是我們旅程最失敗的一處)。

三江源」的院子里也可看到雪山
吃完飯已經下午2點多了,我們折頭去游覽了桃花島(之前錯過了,哈哈)。然後返回縣城從主街標有「石門關」標示的岔路進去左右的來到了重丁村,順路在丁大媽家再次確認的住宿,再往前走,就來到了石門關。石門關兩旁高山直立,天然形成了高聳的兩道石門,可惜我的相機不夠好,無法取下全景。

看完石門關才4點多,大家一致表示很飽不用擔心晚飯問題,於是我們原路折返,回到鄉里的主街,一直往裡走就達到了西線旅遊點——香巴拉宮遺址(也叫普化寺),普化寺是喇嘛教寺廟,在東風村裡,那裡還有一個基督教堂,可惜當時沒有開門。普化寺里能夠看到嘎娃嘎普雪山的風景,天空藍的好像洗過,寺里沒有一點商業氣息,很祥和,當然也不大。大家紛紛虔誠的跪下,許下自己的新年願望。

回到丙中洛鄉里,無意中看到一家「德勒客棧」,上去打聽了一下,是2月8號才開業的,標間只要100一間,但是因為已經和丁大媽家說好了,所以我只是記下了電話備用。和老闆聊了一下吃飯的地方,她推薦了「三江源」和重丁村的農家樂。我們選擇了去重丁村,先去看了重丁村的教堂。這是個天主教堂,法國的任安守神父1898年來到這里,1937年長眠於此。教堂每個星期天禮拜,唱詩班的歌聲被眾網友稱為天使在唱歌,可惜我們時間不對,沒能聽到。找晚飯時發現農家樂只接待住在他們家的旅客,最後只能在丁大媽家隨便吃了點炒餌塊就睡了。丁大媽家­——怎麼說呢?可能是做生意已經做油了,沒有絲毫的淳樸感,很是計較,什麼東西都是立即或是提前結賬,也沒有什麼服務。廁所離的比較遠,半夜起來整個院子居然沒有一盞燈,自己沒帶手電筒根本無法去,養著4、5條狗,被眾狗圍著狂吠,嚇得我幾乎要哭了,他們家也沒有人管。總之一句話——狗惡人冷淡!打死我也再不會去住。預定第二天的早餐,丁大媽說7點半太早了,起不來做。。。⊙﹏⊙b汗,最後我們只能吃帶的糕點。
DAY3:重丁村——四季桶——霧里村——秋那桶
8點左右出發,路過頭一天玩過的石門關,走了3公里就到了四季桶,四季桶再往前一點就是霧里村(丙中洛鄉、重丁村、四季桶、秋那桶各距5公里,從重丁村出來路越來越難走)。霧里村本名是叫五里村,在怒江的對岸,只有幾十戶人家,房子前面種著綠油油的小麥,早上經常薄霧圍繞,在對岸看,就像是人間仙境,美得不真實,又被稱為中國的瑞士哦。在對岸拍完照後往前開一點就看到了兩座橋,一座的新修的鋼板橋,一座是原來的木橋已經廢棄,過了橋有停車坪,右手邊有一條茶馬古道,長約1.5公里,走路半個小時就可以進到霧里村裡面。村裡都是當地特有的石板頂的木頭房。現在村裡已經通電,我還看到了洗衣機呢,呵呵,但是村裡的景色就是原始的農村景色,不像在對面看到的那麼美。

早晨的霧里村,在對岸拍的。

下午的霧里村,回來時候拍的。

已經走完茶馬古道,來到了江對岸。

霧里村裡面的風景
從霧里村出來3、4公里就到了秋那桶,這里還不是真正意義的秋那桶村。由於早飯只是胡亂吃了點,才10點半大家的肚子就開始餓了。於是我們找了一家農家樂吃午飯。農家樂的主人姓和,是白族人,做了秋那桶怒族人的女婿,一家人非常的好客和淳樸,和丁大媽家形成鮮明的對比。老師帶著我們去現抓了土雞,去菜地里現拔了蔬菜。煮雞的時候,老師還特地問我們會不會漆油過敏,漆油煮出來會更好吃,但同去的朋友身體不太好所以沒有嘗試,童鞋們如果可以一定要試試,回來告訴我哦。老師做飯的時候,我們有的在院子里曬太陽,有的圍著地火烤火,非常非常的舒服。老師家的院子弄得很乾凈整潔,沒有養惡狗,我去參觀了住宿的房間,很乾凈,床單用的和標間里一樣是白白的,廁所在樓上就有,樓下還有兩個淋浴間,收費也便宜。等老師叫我們吃飯的時候,我掀開鍋蓋,濃烈的香味讓我瞬間口水失控,急忙盛了一碗,喝的第一口,我整個人瞬間融化,怎麼會有這么好喝的雞湯,這種香濃滑潤的感覺在整個口腔里慢慢飽和開來,我幾乎感動的想哭,我找的真正的人間美味(這個時候覺得自己很詞窮,不能把當時的感受准確的描寫出來,這是我目前為止喝過最最好喝的雞湯。。。。寫到這又在咽口水了(*^__^*) 嘻嘻)。每個菜都很好吃,蔬菜特別的甜,老師還贈送了我們一碗他們自己吃的竹筍燉臘排骨(嘻嘻,我們圍著烤地火的時候發現的,我厚著臉皮的問老師是什麼,好不好吃之類的話。。。汗)。後來我總結了一下,為什麼這里的雞湯這么好喝,一是雞是每天在外跑的純土雞,二是用的水是山上甘甜的泉水,三是用地火煮(科普一下:地火就是在老鄉家廚房裡地上的一個火塘,現在農村裡也比較少見了,要深山老林里才有,把鍋架在火塘上煮,鍋的外表煮得黑漆漆的),三者為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估計我以後吃到的各式土雞是很難超越了。現在重磅推出和老師家的電話:18724828873,各位童鞋請認真記錄哦。

酒足飯飽後一直往前走,路越來越難走,有一段可以看見高黎貢山脈中的雪山離得很近很近。走了20分鍾左右,經過兩座水泥橋來到了一個有兩條路的岔路口。右手邊上去是水泥路,坡很陡,通往秋那桶村。左手邊的彈石路通往卡洽洛大峽谷,可以直接到達藏區,一共23公里,我們試著開了一下,路面很不好,一般小車進不去,被擦到底盤,就只能又折返水泥橋,把車停在那裡,徒步走進去。中午的怒江非常熱,我已經穿短袖了還覺得熱,越往卡洽洛峽谷方向走,山勢越險峻,怒江越在下面。我們走了1個 多小時,同行的朋友有些吃不消了,我們又折返回來,開車上另一條水泥路,前往秋那桶村。秋那桶村是一個怒族村落,一共只有40多戶人家,過著與世隔絕般的生活。村裡的房子也是石片頂,木頭身子,樑上掛著各式臘肉,村裡最漂亮的建築是一座天主教堂,村裡有一家吃飯的地方,我去看了看感覺還不錯。

高黎貢山脈中的雪山

秋那桶村

掛著各式臘肉的木頭房子

從秋那桶村出來是下午4點了,我們之前已經預定好德勒客棧的房間,所以原路折返回到丙中洛鄉,把房間開好。來到鄉里才發現,遊客一下子變得好多,是頭一天的2、3倍,德勒客棧的老闆漲了價格,預定的時候是100一間,實際check in的時候漲成了150一間,但比起周圍380一間的價格,還是很實惠了。德勒客棧的電話是18908869655。

丙中洛鄉那條主要的街道

開完房天色還很早,我們打算去桃花島對面的沙灘玩,把車開到桃花島的觀景台才發現錯了,那裡下不去,還是得往去石門關那條路走,走到了一個寫著「XX拖拉機駕駛培訓學校」地方右轉,沿著水泥路一直走可以把車停到拖拉機培訓學校的操場,當然要先徵求那裡老鄉的同意。老鄉很淳樸,得知我們要去的地方,還親自帶我們走了條近路,翻過鐵絲網,才目送我們離開。雖然他們的漢話不是很好,只能聽懂一些簡單的詞,但是絲毫不影響他們好客的熱情。沿著唯一一條小土路徒步進去(路比較陡峭,有老人和孩子的要照顧好),大概15分鍾就來到了桃花島對面一片廣闊的沙灘上。
怒江邊的沙灘遠看是白色的,走近了才發現,更像是火山灰的顏色,裡面還有很多閃亮的礦物質。我們把鞋脫了,沙灘非常柔軟,很細膩,沒有小石子,還留有日照的余溫,非常舒服。我們在沙灘上打滾、拍照,玩的很盡興。我還嘗試把腳伸到清澈見底的江水裡,水溫冰冷刺骨,聽說這個季節怒江的水全是雪山上雪水融化下來的,所以非常純凈,也非常冷哦。

樓主和她的守護神的背影,呵呵自己都覺得怪肉麻呢

在沙灘上玩了1個多小時我們返回丙中洛鄉,去之前吃過的「三江源」吃飯,發現價格上漲離譜,冰凍的怒江魚180一市斤、氂牛乾巴180一盤,而且人很多,至少要等1個小時。所以我們換了地方,找了一家叫「怒江第一灣飯店」,是來自保山的夫婦倆開的,點了3葷菜、2素菜,菜量很足,味道也不錯,特別是小白菜非常甜。吃晚飯出來發現賣煙花的攤位收了,嗚嗚,就只能回德勒客棧。客棧是新開的,房間不大,但非常干凈,被單都是新的,那個白呀,看著就想睡。美中不足的是,熱水是太陽能,人多了就供應不足了,要提前把澡洗好。
DAY4:丙中洛——福貢——廢城知子羅——六庫
早上去怒江第一灣飯店吃了早飯,4人休閑的8點半了才從丙中洛出發,過了石月亮後前行一小段,就有溜索的地方。我們下去玩了下,溜了了索。這里溜索便宜,20元一個來回,招呼客人的傈僳族小夥子很帥氣,有點像何潤東,皮膚小麥色,身材也很好。。。呵呵,只是沒有保險,在澡堂會的溜索今年已經漲到了50元一個來回,據說有保險。但溜過的童鞋都知道,看著危險,溜起來很安全,一點不怕,所以個人不覺得需要什麼保險。
溜完索一直向前走,一路上都可以看到碧羅雪山(去的路上是在車後面所以看不到)。下午2點到的福貢,在縣里找了來時吃早飯那家小館子吃午飯,味道很不錯,特別是涼拌大燒很好吃(用炸好的脆皮肉和青筍涼拌)。吃完接著趕路,過了子甲里,快到匹河的地方,左手邊有一條岔路,像小提琴一樣的路牌上寫著「歡迎來到記憶之城——知子羅」,拐到岔路上走10多公里,先來到老姆登村,緊接著就是廢城知子羅。
知子羅西漢武帝的時候就已經存在,1954年成為怒江州的州府,1974年,怒江州政府搬至六庫,知子羅變為廢城,保持了70至80年代的風貌。去了以後才發現,也不是完全的廢城,部分房子裡面還是住著一些人家,只是建築都是70、80年代的樣子,還有一個學校,能看到一些當年的宣傳標語和畫。學校旁有一個廢棄的圖書館,一共三層可以爬上去,上面可以看到整個知子羅都被雪山包圍著,非常壯觀和神奇。我想再過30年,知子羅如果還能保持著這樣的風貌,一定會非常的震感。

學校牆上的標語很有時代感。

知子羅被雪山包圍著

學校旁的圖書館,上去風景很好
從知子羅原路返回,途經一個觀景台,在那裡傳說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到怒江100里外的風景。我們那天天氣不夠晴朗,雲很多,沒能看到這么遠。遠處感覺霧蒙蒙的,怒江變成了像群山谷里的小溪一樣細小。

到達老姆登時,我們停車下來,去參觀了老姆登的教堂。路上巧遇了一位去教堂的老鄉,他一路帶著我們,和我們說著教堂的歷史。這里是信基督教,192?年美國的一對傳教士夫婦來到這里傳教,1949解放時丈夫回到了美國,妻子去世埋在了老姆登。老鄉說,這些傳教士做了很多犧牲,當時交通很不好,只能靠走路和騎馬,山上經常塌方,一些傳教士就這樣死在了路上。另一些傳教士來到村子以後,當時的村民不接受,用火葯槍打死了好幾個,剩下來的很不容易,通過多年的時間才感化了當地人。解放以後遭遇各種運動,當時信教的村民被抓了起來,還判刑20多年。現在終於好了,ZF容許多種宗教並存,一些執著老鄉們又逐漸信了回來。老姆登村現在有1000多人,信教的有600多人,他們每個星期天禮拜,用怒族話和傈僳族文字來傳教。黑板上那些拉丁字母一樣的文字就是傈僳文,又叫僳文。教堂是十幾年前才修好的,以前傳教都是在茅草屋裡。
這次旅行中,沿途看到了各式教堂,也讓我被信仰的力量深深震撼,信仰的偉大值得每個人尊重,我甚至覺得,有信仰的人,很幸福。

傳教的僳文

老姆登教堂

教堂裡面的樣子

下午7點半左右才到達澡塘會,這時的澡塘會已經散去,江邊上已經沒有了老鄉的帳篷,只是在公路邊,還有幾家買柑橘和飲料的小販在收攤。過了澡塘會往前走200米左右,有一家飯館,叫做「和順居」,看著比較大,有好幾間包間,飯館前的大片空地還仿怒江江邊的感覺,鋪了很多小碎石。我們就停下來吃晚飯,這家飯店的招牌菜是怒江魚和烤豬肉。怒江魚很少,長得很特別,形狀細長,屬於冷水魚,不好養,平時是靠老鄉們用鐵鉤子釣上來,所以要看緣分,可遇而不可求。我們這次不夠走運,只能吃到冰凍的,100元1市斤,比丙中洛的「三江源」已經便宜了不少,於是我們點了兩條怒江魚、兩斤烤豬肉和一些小菜,一共250多元。怒江魚吃起來味道比較甜,肉質細膩,但是小刺非常多,而且小刺長得也很有特點,有點彎彎的。魚湯顏色發白,喝起來比較鮮美。這里的烤豬肉也很特別,大塊大塊的,連皮去烤,感覺肥美多汁哦。

怒江魚長得還真是特別呢

見過這么大塊的烤肉嗎?
晚上我們在六庫縣的城邊住下,住的地方叫「江南賓館」,老闆是麗江人,房間比較干凈,有熱水可以洗澡,有停車的地方,我們住的房間背向街道,晚上很安靜。價格是60元/標間,50元/單間。
DAY5:六庫——昆明。
一早先到六庫的農貿市場買了正宗老窩火腿,老窩火腿實際上比著名的宣威火腿還好吃,是由老窩鄉村民們用苞谷喂的小黑毛豬腌制的,香而不咸,是火腿中的上上品,只是產量不大,所以也不是很多人知道,頂級的老窩火腿在當地買也就32元一市斤,是必帶的特產。磨蹭到8點40才正式出發,回來的時候是大年初五,返程的車非常多,在楚大路上,看見了車禍,堵車3次,下午7點多才到達昆明。

老闆20平米的鋪子里密密麻麻掛滿了幾百隻火腿,買了以後現場給你燒皮、清洗和修整。
旅遊小貼士:
1.春節去丙中洛旅遊,天氣比較晴朗,雨水少塌方就少,比較安全,怒江水是藍的,夏天去水就變成黃色的了。當地天亮的比昆明晚,這個時期要7點半以後才開始亮,8點全亮,晚上7點20以後天開始黑,7點45以後全黑。童鞋們可以以此規劃好出遊時間。怒江溫差很大,早晚穿棉衣,中午穿短袖,一點都不誇張。
2.從六庫到秋那桶,路越來越難走,一定要謹慎駕駛,禮讓友好。特別是出了重丁村,路面僅夠一輛車行駛,但每10幾米處就有一處較寬的地方可以會車。所以要提前看好來車,做好准備。上秋那桶村的路坡比較陡,小排量的車可能不上去,但可以選擇徒步(約3.5公里)。通往卡洽洛峽谷,也就是進藏的路,僅有23公里,但非常難走,時常有塌方,越野車才能進去。據進去的玩友介紹,越往裡風景越美,還有瀑布等等(這也是我們此行唯一的遺憾)。
3.整條線路遇到的老鄉們絕大部分非常朴實,所以如果童鞋們電話預定了房間,請一定遵守承諾。否則如果換個角度,你預定好了房間,結果到那裡對方沒給你留,你會是什麼感受。所以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這里主要是聽到老鄉們抱怨一些外來的遊客預定了房間又不來住,讓他們很受傷)
4.丙中洛的門票旺季100元/人,我當時也覺得貴,但是進到秋那桶以後,覺得真的不容易,能把這么難走的路修到最裡面。所以盡管有所謂的逃票辦法,但是請不要逃票了,能來也是一種緣分,這么偏遠的山村需要您出的一份力。
5.細心的童鞋已經發現,由於地勢不熟悉,我們在丙中洛的旅行路線設計的不是很順。比較順暢的路線是:第一天去怒江第一灣——桃花島觀景台——普化寺,再返回丙中洛鄉——重丁村——四季桶——霧里村——秋那桶(晚上住在和老師家)。第二天去卡洽洛峽谷(越野車)——秋那桶村——桃花島對岸的沙灘(晚上住丙中洛鄉)。
寫了整整一天,感覺好累,第一次良心發現寫攻略,也不知道怎麼把格式調成一致的,所以有點亂,請童鞋們多包涵。最後說一下費用:由於是春節去的,沒有過路費,油費大概1000左右,每人的食宿費750,所以4個人5天除了重丁村那晚外每頓大吃大喝的、連帶買了一支老窩火腿(450),一共花費了4000元,天啊,真是太劃算了!!!
雲南真是背包客和自駕游的天堂,歡迎各路童鞋來雲南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