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榕江鬥牛哪裡最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榕江鬥牛哪裡最好吃

發布時間: 2022-05-11 00:06:35

『壹』 侗族村寨飼養的「 水牛王」,是用來做什麼的

四月八"鬥牛節",未婚女子在農歷四月初八日,相好的女友們要湊些米、油鹽、菜餚到野外去"打平伙",帶著"女書"去吟唱,暢談美麗人生。因這一天,男人都趕著牛牯到野外去鬥牛,因此,女子習慣也把她們的活動叫"鬥牛節"。

每年農歷二月與八月的亥日是侗族的鬥牛節。節前年青人吹著蘆笙到其他村寨去「送約」,邀請對手。「送約」之後,便來到「牛宮」前吹奏蘆笙,敬祭三日,謂之替牛「養心」。鬥牛場地多選在四面環山,可容納萬人以上的山谷或坪壩中,也有的在專用「打牛塘」(水塘)中進行。到了節期,鬥牛場周圍,人山人海,彩旗招展,鑼鼓喧天,熱鬧非凡。

正式比賽前,參賽的「牛王」在歡聲笑語和蘆笙樂曲的伴奏下,開始「踩場」。「牛王」犄角上鑲佩錚亮的鐵套,頭披紅緞,背「雙龍搶寶」牛王塔,塔上插有4面令旗和兩根長長的野雞翎,象古代的將軍一樣威風凜凜,神聖不可侵犯。牛脖上還掛著一串銅鈴,叮當作響。「踩場」結束後,牛王退場。三聲鐵炮驟響,笙鼓齊鳴,鬥牛正式開始,牛倌將燃著的火扔到「牛王」前邊,放開手中韁繩,兩牛便打鬥到一起,觀眾齊聲吶喊,為之加油助威。到了預定時間,兩牛仍打得難解難分時,雙方即用繩索套住牛後腿拉開,是為「平局」。此活動不為輸贏,只為慶賀風調雨順,人畜興旺。

『貳』 年初一石林那裡有鬥牛

概述

中國最大的侗寨、最大的苗寨都在黔東南。每年有上百個民族節日,州府凱里因此又被稱作「百節之鄉」。節日的黔東南是絢爛耀眼的,特異的民俗風情令人沉醉。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於雲貴高原東南邊緣的苗嶺山脈向湘桂丘陵盆地過渡的地段,東鄰湖南,南接廣西,總面積30300多平方千米,居貴州全省9個地(州)市的第二位。自治州境內山地縱橫,峰巒連綿,溝壑遍布,地形地貌奇異復雜,最高海拔2179米,最低海拔137米,一般海拔在600~1000米之間。主要幹流陽河、清水江和都柳江可以四季通航。氣候多變濕潤,總的來說冬暖夏涼。不過在某些偏遠山區,即便在夏夜也略略有些寒意,最好帶上能防雨防寒的夾衣。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於貴州省東南部,州府所在地凱里市,全州轄凱里、雷山、劍河、台江、丹寨、麻江、黃平、施秉、鎮遠、岑鞏、三穗、天柱、錦屏、黎平、榕江、從江等16個縣市。

侗族鼓樓是侗族特有的建築藝術,既是侗族人民的智慧結晶,也是侗寨的一個重要標志,所以有「見到鼓樓,必是侗寨」之說。侗族建鼓樓是吉祥如意的象徵,興旺的標志,也是眾人齊心的表現……

蘆笙古稱盧沙,音色明亮渾厚,極富民族特色。是苗、侗、瑤、水、仡佬、傣等少數民族廣泛流行的吹奏樂器。演奏時,兩手拇指、食指、中指分別按左右兩排管孔,口含吹嘴,吹吸均可發音。運用氣息和舌尖動作變化,奏出各種顫音和震音……

如有貴客進寨,得按苗家禮俗喝攔路酒。從寨腳公路開始,一直到寨頭的進寨門樓,通常設有12道迎客攔路酒卡。每道酒卡在路中間放一張方桌,兩邊站著幾個身著盛裝的苗族男女青年,提壺端杯,向客人敬酒……

區號:0855

郵編:556000

位置:貴州東南部

民族:苗、漢、侗、土家、布依等38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全市總人口71%,其中苗族占總人口61%。

區劃:凱里市、施秉縣、從江縣、錦屏縣、鎮遠縣、麻江縣、台江縣、天柱縣、黃平縣、榕江縣、劍河縣、三穗縣、雷山縣、黎平縣、岑鞏縣、丹寨縣。

『叄』 杭州的牛排哪裡好吃,!!

最好吃的當然是鬥牛士,湖濱路上有。不過價格較高。
豪客來也不錯,斷橋邊。價格還行
豪上豪還行,環城西路那兒有一家,臨著武林路時尚女裝街。價格還行
最便宜的是羅麥斯,湖濱往南一點有兩家,味道也還可以。
其他一些咖啡店,如兩岸、星巴克、名典等也都有牛排的。

『肆』 牛王擎天柱之墓在哪裡

牛王擎天柱之墓貴州省榕江縣樂里鬥牛小鎮。牛王擎天柱享年24歲,約相當於人年齡的90歲。

擎天柱,於1995年在雲南保山新街出生,體重900公斤 ,胸圍230-235 ,技術大碰、摳腮,主要特徵是一對寬厚無比的牛角。首戰小密枝春節鬥牛比賽,獲得乙級組的第二名,被相牛師石有平相中並購買飼養,從此走上牛王爭霸之路。

2008年,參加石林風景區大跤場石林國際火把節牛王爭霸賽,榮獲第一名,取名擎天柱,雲南衛視進行直播,從此擎天柱開始引起全國牛迷的注意,後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無數次牛王爭霸賽,少有敗績,逐步得到全國牛迷的認可,被授予中國鬥牛界第一牛王榮譽稱號,身價百萬級。

擎天柱一生征戰無數,前後服役9年,據不完全統計:總獲得冠軍30多次,每次出戰幾乎都是一招制敵、戰無不勝。曾經當場碰死四頭牛王,被對手扣傷雙眼,依然頑強抗戰,豪情奪冠,是牛迷心中不敗的神話。

2016年退役後也經常在鬥牛界活動,即使走走過場,也能吸引來無數牛迷捧場,並要求合影留念。2019年7月3號一代牛王在貴州榕江樂里七十二寨鬥牛場因年老體力不支加上重感冒與世長辭。

『伍』 中國牛王擎天柱是怎麼死的

擎天柱是被天殺星黑旋風李逵用石板砸碎了腦袋而亡。

任原,《水滸傳》中的人物,任原自稱擎天柱在泰安州東岳廟擺擂台,兩年未遇敵手,卻被善於相撲的天巧星浪子燕青打敗。

燕青除了頭巾,光光的梳著兩個角兒,脫下草鞋,赤了雙腳,蹲在獻台一邊,解了腿綳護膝,跳將起來,把布衫脫將下來,吐個架子,則見廟里的看官如攪海翻江相似,迭頭價喝彩,眾人都呆了。


(5)榕江鬥牛哪裡最好吃擴展閱讀:

人物經歷

任原看了他這花綉,急健身材,心裡倒有五分怯他。殿門外月台上本州太守坐在那裡彈壓,前後皂衣公吏環立七八十對,隨即使人來叫燕青下獻台,來到面前。

再上獻台來,要與任原定對。部署問他先要了文書,懷中取出相撲社條,讀了一遍, 對燕青道:「你省得么?不許暗算。」燕青冷笑道:「他身上都有準備,我單單只這個水貨兒,暗算他甚麼?」

知州又叫部署來分付道:「這般一個漢子,俊俏後生,可惜了!你去與他分了這撲。」部署隨即上獻台,又對燕青道:「漢子,你留了性命還鄉去罷,我與你分了這撲。」

燕青道:「你好不曉事,知是我贏我輸!」眾人都和起來。只見分開了數萬香官,兩邊排得似魚鱗一般,廊廡屋脊上也都坐滿,只怕遮著了這對相撲。

任原見燕青不動彈,看看逼過右邊來,燕青只瞅他下三面。任原暗忖道:「這人必來算我下三面。你看我不消動手,只一腳踢這廝下獻台去。

『陸』 蘇州哪裡牛排最好吃

台塑牛排,在湖濱新天地。裡面的服務很好。餐點也很有特色

『柒』 牛王擎天柱死了嗎

牛王擎天柱沒有死。

牛王擎天柱是雲南石林的,也就是牛王的成名之地;

2016年5月1日,在石林第一村鬥牛場,它的退役之戰中,連過幾關,在最後的決賽中由於體力不支,惜敗「黑貓警長」,獲得第二名,至此擎天柱正式退役。

牛王,即牛神,乃農家敬奉的保護耕牛神。祭祀牛王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代。

傳說

  1. 很多地方稱牛神為"牛神冉真人",這源於牛神的另一個傳說。傳說牛王是孔子的學生冉耕。冉耕,春秋末魯國人,字伯牛。

  2. 他為人端正正派,善於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與顏淵、閔子騫並稱。因惡疾早逝。

  3. 孔子哀嘆其"亡之,命矣夫!"傳說冉耕因喜好農耕,所以死後被玉帝封為牛神牛王,專司人間飼牛、耕作事宜。

  4. 其實,冉耕之所以被奉為牛王,或有兩種可能:其一,因冉伯牛的名字中有牛、耕兩字,與農耕用牛相合;

  5. 其二,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01回道:"唐宋間農民賽牛神,例畫百牛於壁,名百牛廟,後來訛起來,便成冉伯牛廟。

  6. "這就是明馮應京在《月令廣義·歲令一》所說的:"牛有牛王之祀,而越俗有謬圖冉伯牛之像以祭者。

『捌』 揭陽市有沒有鬥牛比賽

揭陽市沒有鬥牛比賽。
揭陽當地沒有鬥牛文化,因此目前沒有鬥牛比賽。貴州樂里七十二寨有牛斗人和、牛斗人樂、牛斗人奮的眾牛文化。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建有一堪稱亞洲第一大的鬥牛場——樂里七十二寨鬥牛場。

『玖』 貴州春節最具民族氣息的節日

黔東南名族節日簡介
苗年節
在收穀子進倉以後,即分別為農歷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龍)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舉行。過苗年的頭幾天,家家戶戶都要把房子打掃干凈,積極准備年貨,如:打糯米粑、釀米酒、打豆腐、發豆芽,一般還要殺豬或買豬肉等等。富裕的人家,還要做香腸和血豆腐,為家人縫做新衣服等等。在苗年三十的晚上,全家都要在家吃年飯,守歲到午夜才打開大門放鞭炮,表示迎接龍進家。在天剛拂曉時,每家都由長輩在家主持祭祖。早餐後,中青年男子便上鄰居家拜年,苗語稱為「對仰」(donfniangx),表示祝賀新年快樂。在新年的頭兩天,家裡有若干禁忌,如:不出外挑水,不上山砍柴、割草;不掃地;婦女不做針線活;有的地區,婦女不做飯,由男人代替;男人不外出拾糞等等。苗鄉的男婚女嫁,一般都選在過苗年的時間。從第四天開始。一些老年男女也紛紛挑著酒、肉、糯米粑等等走親訪友,或者在家忙於接待來賓;一些年輕男女或在各自的村子裡吹笙跳舞,或跳銅鼓舞、鬥牛;或者小夥子去別的村子遊方場「遊方」,男女丁互對歌,傾吐愛慕之情。前後活動,歷時9天左右才能結束。這是苗族民間最隆重的節日。
黔東南以雷山縣的苗年節最為隆重,多年來,雷山苗年變成了雷山一張燙金的名片,在貴州乃至全國形成了文化品牌,節日期間,雷山縣16萬人民身著節日盛裝,載歌載舞,無比熱鬧與歡騰。苗年主要集中在每年農歷十月上旬,遊客可以在凱里客運站乘坐客車抵達,時長40分鍾,可選擇在雷山縣城吃住,也可以回到凱里吃住。
春節
這是以農歷正月初一為歲首的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共同歡度的傳統節日。在黔東南的苗族,把春節叫做「漢年 」(niangx diel)與傳統的「苗年」(niangx hmub)並存,和其他民族一共同歡度,尤其是那些不過苗年的苗族地區,主要是過春節,但不及苗族過苗年隆重,識漢字的苗族也貼些對聯、門神之類,其餘與過苗年相同,即增加了鬥牛、賽馬、走親訪友以及男女青年「遊方」、對歌等民族特色的內容。有的人家的男婚女嫁也選在春節舉行。
黔東南春節活動時間從初一至十五,丹寨、雷山舉辦活動的時間、地點和活動內容都有所不同,雷山舉辦是時間是初一至初三,地點為永樂、公統、桃江、開屯,期間會有踩銅鼓、吹蘆笙、賽馬、鬥牛、遊方等活動內容,而丹寨舉辦的時間是初一至十七,活動舉辦地點為排調、五里鋪、長青、興仁,期間活動內容有跳蘆笙、踩銅鼓、鬥牛、耍龍燈、唱山歌、賽馬、舞獅子等。黎平的玩故事、台江的噓龍活動等都具有特色,遊客都可以從凱里客車站坐客車抵達相應縣後轉車抵達,期間所花時間為40分鍾。遊客都可以選擇在農家吃特色農家菜,住農家木房,也可以返回縣城吃住,在縣城可以品嘗苗族酸湯系列(酸湯魚、酸湯牛肉、酸湯豬腳等)、辛辣系列、農家系列等特色菜餚。
吃新節
每年農歷六七月間,當田裡稻穀抽穗的時候,苗族村寨家家戶戶在卯日(有的在午日或辰日)歡度「吃新節」。到時,每家都煮好糯米飯、一碗魚,一碗肉等,都擺在地上(也有的擺在桌上),並在自己的稻田裡採摘7—9根稻苞來放在糯米飯碗邊上,然後燒香、紙,由長者掐一丁點魚肉和糯米飯拋在地上,並滴幾滴酒,以表示敬祭和祈禱豐收,然後把摘來的稻苞撕開,掛兩根在神龕上,其餘給小孩撕開來吃,全家人就高高興興地共進美餐。第二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幼者紛紛穿著新衣來觀看蘆笙會,參加跳蘆笙會,參加跳蘆笙舞;有的拉馬來跑馬場賽馬,有的牽水牯牛來鬥牛場鬥牛,節期一般2天。
吃新節主要集中在凱里、雷山、施秉、台江、劍河等縣市,凱里地區舉辦時間從二卯後開始,舉辦地點為凱里九寨、地午、灣水、翁項、開懷、旁海等地,期間有吹蘆笙、鬥牛、賽馬、遊方等活動。雷山舉辦時間為上旬卯日,地點為雷山連花、橋港、高岩,期間有跳銅鼓、跳蘆笙、鬥牛、遊方等活動。施秉舉辦時間為中已(三天),舉辦地點為平新、新城,活動有鬥牛、賽馬、吹笙、賽歌、遊方等。遊客都可以從凱里轉車,乘相應縣市客車抵達即可,期間所花時間為凱里40分鍾、雷山1.5個小時、施秉2個小時,遊客都可以選擇在農家吃特色農家菜,住農家木房,也可以返回縣城吃住,在縣城可以品嘗苗族酸湯系列(酸湯魚、酸湯牛肉、酸湯豬腳等)、辛辣系列、農家系列等特色菜餚。
蘆笙節
流行於貴州的凱里、麻江、丹寨各縣交界的舟溪一帶。各地的節期不統一,一般在農歷的正、二或三月;個別地區選在七月舉行。主要是祭祀祖先,慶祝豐收。一般在節日之前要舉行儀式,先由某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與此同時,各家各戶都在自家自行祭祖,隨後各村各寨的姑娘穿著盛裝,佩戴銀花銀飾,小夥子們都各自帶著蘆笙,從四方八面向蘆笙場地涌來,各村的男子青年都各自圍成圓圈,吹笙跳舞,持續四五天,氣氛十分熱烈,是一種融歌、舞、樂於一體的群眾性的文藝活動。
黔東南地區蘆笙節大致可分為苗族蘆笙節和侗族蘆笙節,其中苗族蘆笙節幾舉辦的地點有凱里、麻江、雷山、黃平,侗族蘆笙節以從江和黎平為代表,舉辦時間貫穿全年,苗族主要集中在正月,侗族為八月十五,活動內容苗族有跳蘆笙、鬥牛、賽馬、踩銅鼓、吹蘆笙,侗族有對歌、蘆笙、格鬥、賽蘆笙、唱侗戲。凱里、麻江、雷山、黃平都可以在凱里轉車即可抵達,時間分別為0.5小時、40分鍾、1小時、1.5小時,黃平還可從黃平機場進行轉車,遊客都可以選擇在農家吃特色農家菜,住農家木房,也可以返回縣城吃住,在縣城可以品嘗苗族酸湯系列(酸湯魚、酸湯牛肉、酸湯豬腳等)、辛辣系列、農家系列等特色菜餚。
龍船節
這是苗族的一種水面劃船比賽的傳統節日,流行於貴州的台江、施秉兩縣交界處的清水江兩岸,和注入這段河的台江巴拉河兩岸,黔東苗語稱為「哈仰勇」(qab niangx vongx)。在這里的平寨、廖洞等六七十個苗族村寨,每家都有一至兩條劃船比賽用的龍船。每年的農歷五月五日,或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這五天,居住在河兩岸的苗族群眾輪流舉行盛大而隆重的龍舟競賽。在湖南湘西的鳳凰、瀘溪、吉首、保靖、花垣等地,也流行劃龍船,而且分男隊、女隊、男女混合隊比賽,場面非常熱鬧。苗族的龍船節,雖是以賽龍船為主要內容的節日,但同時也是民族文化娛樂和青年男女進行社交活動,中老年人探親訪友、交談年景和生產經驗的節日,遊客可以選擇在凱里轉車,台江30分鍾,施秉1.5小時即可到達,可以參與和觀看賽龍船、搶鴨子、射擊、踩鼓、賽馬、遊方等活動,之後便可在當地品嘗特色美食,住特色酒店。
四月八
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是貴州省的貴陽、黃平、松桃和湖南湘西等地的苗族的傳統節日。每逢節期,苗族同胞要蒸制花糍米飯,聚集到固定的地方吹笙,跳舞或對唱情歌。
四月八在黔東南的黃平縣、天柱縣、三穗縣、榕江縣尤為盛行,農歷初八這天他們會舉辦各種活動,例如黃平賽馬、吹蘆笙、斗雀、祭祖,天柱集會對歌,三穗敬牛王菩薩,榕江做黑米飯等。便利的交通條件也為遊客提供了良好的出行環境,目前從州府所在地凱里出發,至黃平1.5小時(余凱高速2015年6月底開通,開通後20分鍾即可到達黃平)、天柱2小時、三穗1小時、榕江3個小時,晚上遊客可以在縣城吃住,可以品嘗苗族酸湯系列(酸湯魚、酸湯牛肉、酸湯豬腳等)、辛辣系列、農家系列等特色菜餚,享住民族精品酒店。
踩鼓節
流傳於貴州的凱里、丹寨、雷山等縣的苗族地區。在每年農歷二月的第一個豬場天,苗族青年男女自動聚集於當地規定的歌場上踩鼓。這種鼓是用實心楠木挖空、兩端綳以牛皮作成的。屆時,由一個有威望的老人,將放在他家的楠木鼓和鼓架一齊搬進鼓場,並用力敲鼓,人們都聞聲前來翩翩起舞,年輕人趁機擇偶;老年人也穿著新衣,圍著楠木鼓唱古歌。舞畢,姑娘們便拿出親手編織的花帶,敬獻在楠木鼓上,表示對楠木鼓的感恩。人們盡情歡唱,直到天黑才離開鼓場。最後,由鼓主把楠木鼓抬回家,端放於樓上。每逢節日還要用魚肉敬祭楠木鼓。
劍河舉辦的時間為正月初六,凱里舉辦時間為農歷二月首亥,丹寨舉辦時間為農歷二月第一個豬場起工三天,期間會有敲木鼓、踩銅鼓、吹蘆笙、踩木鼓、鬧沖、鬥牛、遊方等活動,場面熱鬧非凡,從凱里出發,走滬昆高速40分鍾時間可抵達劍河,走凱羊高速40分鍾時間可抵達丹寨,活動結束,遊客可以吃住農家,也可以返回凱里,或者在丹寨可以去丹寨丹寨石橋古法造紙文化旅遊景區、丹寨龍泉蚩尤文化園旅遊,在劍河可以去泡劍河溫泉。

爬坡節
農歷三月子、午日,主要活動在雷山、台江、丹寨、凱里等縣市,活動地點分別於凱里沖板溪寨、雷山新聯、牛角坡、五岔路、送扁寨、滿天星、東山平郎德舉行。農歷四月初八至初十在麻江隆昌雷打坡舉行,農歷六月底,香爐山爬坡節,更為熱鬧。登高一呼,四而呼應。期間會舉辦爬坡、對歌、鬥牛、賽馬、跳蘆笙、遊方、玩山、賽馬等活動。從凱里出發1個小時可抵達板溪寨,40分鍾抵達雷山,30分鍾抵達麻江,遊客參加完活動可以游凱里民族風情園、雲谷田園生態農業旅遊綜合體、凱里鬥牛城旅遊綜合體、下司古鎮旅遊景區、雷山西江千戶苗寨、雷公山原生態苗族文化旅遊區、麻將藍莓生態旅遊區,吃住農家,或者選擇縣城特色酒店及菜餚。
遊方節
「遊方」又稱「友方」,是凱里、雷山、台江、劍河等縣市境內苗族青年男女進行社交和娛樂的一種形式。苗族小夥子和姑娘們往往通過這種活動結識朋友、物色對象或傾吐愛情。為了選擇一個稱心如意的終身伴侶,有的小夥子往往要爬山涉水到十幾里、幾十里甚至上百里的村寨去遊方。遊方一般是在農閑季節(如:從秋收結束到第二年插秧前等)、傳統節日(如:苗年、吃新節、蘆笙節、鬥牛節、爬坡節、翻鼓節、鬧春節、對歌節等)和趕場天進行。在苗寨遊方,一般都有固定的「遊方場」、「遊方坡」或「遊方評」。這些場所,或在寨子前後的橋邊樹下,或在村莊左右的平緩的草坡上。為了參加遊方,姑娘們穿著盛裝,頭戴銀飾,插上幾朵鮮花,頸上套著銀項圈,手上戴著銀手圈。她們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富有和才藝,表現自己美麗的容貌和身姿,以吸引小夥子的愛慕。遊客參加完活動,可以在游凱里民族風情園、雲谷田園生態農業旅遊綜合體、凱里鬥牛城旅遊綜合體、下司古鎮旅遊景區,晚上遊客可以在市區吃住,可以品嘗苗族酸湯系列(酸湯魚、酸湯牛肉、酸湯豬腳等)、辛辣系列、農家系列等特色菜餚,享住民族特色酒店。
姊妹節
苗族傳統節日「姊妹節」又稱「姐妹節」,是清水江中游沿岸苗族青年特有的社交性節日集會,有的村寨在農歷的二月十五日過,有的村寨在農歷三月十五過,以台江施洞地區最有特色。過節的時節,家家都要准備不少由紅、黃、白、黑、綠五色糯米飯攪拌在一起的「姊妹飯」以餉賓朋。白天,江邊、路邊、沙灘上、草地上人山人海,入夜,江邊的沙灘上、草地上,高亢的飛歌聲、渾厚古樸的大歌聲和情歌聲交織在一起,在寧靜的夜裡傳到很遠很遠。每年春天,那裡的苗族婦女要過一次「姊妹節」,吃上一餐「姊妹飯」。節日的早上,寨子里的姑娘們便去田裡捉魚,准備「姊妹飯」、不管她們到哪家田裡捕撈,都會受到歡迎。婦女們吃完「姊妹飯」後,便各自帶上事先准備好的彩色糯米飯,到遊方場找小夥子對歌。小夥子想要吃到糯米飯,必須在對歌中取勝。除對歌以外,婦女們可以隨意參加各種娛樂活動.出嫁的姑娘也要回娘家過「姊妹節」。從凱里出發30分鍾可抵達台江。
鼓藏節
系苗族重要的祭祖活動,13年殺牛祭祀一次。每屆歷時三年。「牯藏節」是最具特色、最能體現苗族民族文化的節日,具有鮮明的民族傳統文化內涵,是苗族人生價值觀的展現,懷念祖先、尊老愛幼、和睦相處、勤勞儉朴、富裕安康等是鼓藏節的禱告主題。苗族鼓藏節是研究苗族歷史與文化的網路全書,具有重要的價值。在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雷山鼓藏節已吸引了很多國內外遊客,節日期間雷山縣城熱鬧非凡,便利的交通和優美的環境,無不讓遊客流連忘返,從凱里出發40分鍾即可抵達,遊客可以選擇在農家體驗農家菜、品農家米酒、住農家小旅館、體驗農家生活,也可以在縣城感受苗族特色菜餚,民族特色酒店。
龍燈會
農歷正月晚上,客樓鄉街上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熱鬧非凡,紅紅的燈籠與舞龍燈隊伍交相輝映,處處洋溢著節日的歡樂與祥和,數千村民參與、觀看民間傳統習俗舞龍燈活動,共享蛇年新春第一道「民族文化大餐」。「舞龍隊」走過大街小巷,一路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每家每戶都精心准備好了鞭炮、糖果等迎接舞龍隊的到來,預示著迎接新一年的幸福吉祥。岑鞏水尾、天馬、龍田的龍燈會別具一格,正月初四至十五晚上吸引著眾多遊客,期間遊客可以看到舞龍燈、迎新春等活動內容,從凱里出發1.2個小時可以抵達,岑鞏山清水秀,民族風情濃郁,文物古跡多如雲錦,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被譽為「人間天上」的省級風景名勝區的龍鰲河景區,有風光旖旎,民風濃郁的落箭塘土家族風情旅遊村,有著名的平庄萬佛長廊溶洞。還有龍田楊泗廟、徐家灣朱木林風光,大有中木召古庄園遺址,縣城關的觀音閣、禹王宮,注溪衙院田氏古建築等眾多著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蘆笙會
蘆笙節是苗族地區最普遍、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是以蘆笙踩堂、賽蘆笙為主要活動的節日。蘆笙節一般以坡會的名稱命名的多(如十三坡、古龍坡)。各地蘆笙節的時間不盡相同,原因是有的來源於古理古規的吉日,有的來源於慶豐收,有的來源於神話傳說。一般在節日之前要舉行儀式,先由某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與此同時,各家各戶都在自家自行祭祖,隨後各村各寨的姑娘穿著盛裝,佩戴銀花銀飾,小夥子和蘆笙手們都各自帶著蘆笙,從四方八面向蘆笙場地涌來,各村的男子青年都各自圍成圓圈,吹笙跳舞,持續四五天,氣氛十分熱烈,是一種融歌、舞、樂於一體的群眾性的文藝活動。正月期間,凱里、鎮遠、麻江、雷山的鄉鎮地區都會舉辦蘆笙會,期間會有跳蘆笙、踩銅鼓、賽馬、鬥牛、對歌、賽馬等活動,從凱里出發1.2小時可抵達鎮遠,30分鍾抵達麻江,40分鍾抵達雷山,活動結束遊客可以吃住農家,體驗農家生活,也可以游西江千戶苗寨、凱里民族風情園、雲谷田園生態農業旅遊綜合體、凱里鬥牛城旅遊綜合體、下司古鎮旅遊景區。
玩龍燈
主要流行於施秉縣境內的各鄉鎮,是施秉縣春節期間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文化活動之一。正月初九,是出龍燈日。所有的龍燈都統一在這一天出動,上街遊行,以示街道上人們所有的龍。到了正月十三、十四這兩天,最為隆重場面,整個縣城熱鬧非凡,人來人往川流不息,全城火炮齊鳴,鑼鼓喧天,火樹銀花,並有炸龍的習俗。除玩龍燈外,有高蹺隊、花環隊、彩旗隊、腰鼓隊、蘆笙隊、秧歌隊、歌舞隊,還有踩龍船、玩蚌殼、耍獅子、扎故事、抬牌坊、抬花魚等。施秉縣旅遊資源豐富,有國家級舞陽河風景名勝區十大景區之一杉木河景區、世界自然遺雲台山、黑沖景區,有太子參和苦丁茶等特產。從凱里出發1.5小時可抵達施秉。
千三歡聚節
地捫是個好地方,只要勤勞,不愁吃穿,生活在這里的侗族 地捫侗寨先民,伐木建房,開荒種地,安居樂業,人丁興旺,不久就發展到1300戶人家。人多寨大,幹活要到很遠的地方,諸多不便。寨老們經過商議,決定分寨而居。這樣,分到茅貢去700戶,到臘洞200戶,到羅大100戶,地捫留住300戶。分出去的各支思念故土,常回地捫祭祀祖先,但時間不統一,只能和地捫的人見面團聚,很難遇到其它村寨的人,經商議又決定每年農歷正月十一至十五,為各寨回地捫團聚的日子。天長日久,就形成了這個節日。從凱里出發3個小時可抵達黎平縣城,從縣城轉車1.5小時可抵達地捫村,千三歡聚節期間還會舉辦祭薩、踩歌堂、鬥牛等活動,遊客可選擇在農家吃住,第二天可返回縣城,游黎平肇興侗寨、黎平會議會址、天生橋等景區。
元宵節
元宵節是苗族的傳統節日,但這個節日不是一個獨立的節日,而是和除夕節一樣,屬於傳統苗年節的重要組成部分。 每年的正月十五,融水山區苗族村寨都要歡度元宵節,當地苗族群眾把這個節日稱為「努舊主追」,「努」的吃、過節的意思,「舊」是糍粑,「主追」是專指五月十五,合起來就是苗家人在一起吃正月十五糍粑。每年苗年節,苗族群眾要吃兩次糍粑,一次是除夕之夜,稱為「努舊拜主」,「拜主」專指大年三十。大年三十吃糍粑,象徵團團圓圓和和美美;而正月十五吃糍粑,卻是象徵一年開工之始,是全家人在一起歡度苗年節以後,即將分手奔赴新的征程。如果說,「努舊拜主」是團圓糍粑,那麼,「努舊主追」卻是離別糍粑,它是苗家人對新一年的寄託和期盼。苗族地區台江、劍河元宵節尤為龍隆重,活動期間還會舉辦玩龍燈、鬥牛、跳蘆笙等活動,從凱里出發30分鍾可抵達台江,40分鍾可抵達劍河,遊客可以在台江游施洞苗文化旅遊綜合體,劍河泡溫泉,吃住都可以選擇當地特色酒店和餐館。
祭「祖母」
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古州鎮寨頭村和口寨村聯合舉行儀式,祭奠侗族共同的祖先神靈「薩瑪」,歡度侗族傳統「薩瑪節」。「薩瑪節」是侗族現存古老的傳統節日。「薩瑪」是侗語的音譯,「薩」是祖母,「瑪」為大,「薩瑪」即大祖母。相傳在母系氏族社會,侗族一位英勇善戰的女首領在抵禦外敵的入侵中,屢立戰功,卻不幸在一次與數倍於自己的敵人戰斗中壯烈犧牲。侗族人民對她無比崇敬,將她視為能帶來平安吉祥的神靈,尊稱她為「薩瑪」。
侗族村寨每年農歷正月至二月或秋後擇吉日祭祀薩瑪,有的一個村寨單獨祭祀,有的幾個村寨聯合祭祀。今年,口寨村邀約寨頭村一起祭薩,當天,兩村侗族同胞身著盛裝,頭插預示萬古長青的艾草,到薩瑪祠給薩瑪敬香敬茶,並在開路寨老和象徵薩瑪的手持半開黑傘的老人的帶領下繞寨串寨,然後在耶坪手牽手圍成圓圈,唱耶歌,贊頌薩瑪,祈求薩瑪保佑村寨平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活動期間還舉辦祭祀、吹蘆笙、唱「耶歌」、贊頌「祖母」等活動,遊客從凱里出發2.5小時可抵達榕江,感受完侗族節日習俗,遊客還可以游榕江三寶侗寨、矛人河景區。
鬥牛節
苗族鬥牛節:苗族人民愛鬥牛,以水牛相鬥,並不是戲牛取樂,而是以鬥牛的方式,展示苗家敬牛愛牛拜牛的特性。苗家在對壯碩、威武、雄悍的鬥牛的喜愛中,體驗優勝的美感,而且在這種情感作用下,苗家崇拜的牛在不斷的飼養中,得以實現優選的鬥牛的優養進化。基本上每個集會節日都有鬥牛活動,每年秋收後,還有特有的鬥牛節。鬥牛有幾種,一種是耕牛兼鬥牛,這種牛比較雄健、耕作時節耕田犁地,節日拉去鬥打;一種是專業鬥牛,這種牛是根據各種條件精選出來的,平常不耕作,為一個寨子或一個家族共有,由一個選定的具有豐富養牛經驗的能手飼養,節日期間拉去參賽。苗族地區鬥牛以凱里、劍河、天柱尤為盛行,凱里舉辦時間為農歷七月十四至十六,凱棠、凱哨為二十三,天柱水洞和石洞舉辦時間分別為農歷九月初十和十月初十,劍河為農歷二月初二。鬥牛期間還會舉辦鬥牛、賽歌等活動,遊客從凱里出發1.5個小時可抵達天柱,40分鍾抵達劍河,活動結束都可以感受當地苗族文化和餐飲。
侗族鬥牛節:侗族人喜歡鬥牛為樂,多在春秋之季進行。雖然同是兩牛相鬥,但南北侗鄉禮儀各異,這些不同的儀式都留下了古代征戰的遺跡。侗族鬥牛節是侗族同胞的傳統節日。侗家喜歡鬥牛,村村寨寨都飼養著善斗的「水牛王」。「鬥牛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二月或八月里逢「亥」的日子裡舉行。節前,各自約好對手,作好鬥牛的准備。節日這天清晨,鐵炮三響,「牛王」在鑼鼓和蘆笙的樂器聲中進入鬥牛場。這時一支支隊伍,手持金瓜、月斧,舉著各種旗幟,前呼後擁,繞場三周,算是「入場式」,也叫「踩場」。接著,各隊牽著自己的「牛王」,舉著火把,嚴陣以待。鐵炮一響,他們便將火把往前一拋,參斗的兩頭牛從兩端四蹄騰空,沖了上去,斗作一團,難解難分。場外人群吶喊助威,氣氛緊張熱烈,十分壯觀。侗族鬥牛節已從江和黎平尤為盛行,時間為每年九月至臘月亥日,活動期間還會舉辦鬥牛和唱大歌等活動。從凱里出發3個小時可抵達從江,4個小時抵達黎平,活動結束遊客還可以游從江小黃、欒里等侗寨、岜沙原生態苗族文化旅遊景區、黎平肇興侗寨等景區。
摔跤節
侗族摔跤是流傳於黎平縣的雙江鄉的四寨、坑洞、寨高、黃崗以及從江谷平、往洞、增沖,榕江的宰麻等地區,是一種集武術與娛樂為一體的傳統體育競技活動,每年農歷的二月十五日在坑洞,三月十五日在四寨先後舉行隆重的摔跤節,方圓上百里的侗族男女老少歡聚一堂,除白天開展的隆重摔跤比賽外,還有熱鬧非凡的集市貿易,男女青年交流的「行歌坐月」等活動,有時往往還伴有斗鳥、賽蘆笙、鬥牛等其他娛樂活動,讓整個山寨沸騰激揚。從凱里出發4小時可抵達黎平,伴有斗鳥、賽蘆笙、鬥牛等其他娛樂活動。
四十八寨歌節
四十八寨歌節系以貴州省天柱縣為主,貴州省錦屏縣、湖南省靖州縣為次的侗族、苗族人民群眾聚眾集會玩山、唱歌、交友、戀愛的民族節日,該項節日因最初流傳於貴州與湖南交界的四十八個侗族、苗族村寨(貴州天柱佔70%)而得名。四十八寨是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自形成以來,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能同時講苗語、侗語、酸湯語、漢語的民族和村寨,歌節的內容豐富,在長期的民族民歌交流活動中,四十八寨歌節形成了根據活動地點,進行不同唱腔的特徵,唱腔有河邊調、高坡調、青山調、阿哩調等,主要分布在天柱縣竹林鄉、坌處鎮、遠口鎮、社學鄉,錦屏縣三江鎮、茅坪鎮,湖南省靖州縣大堡子鎮、三秋鄉的大部分村寨。時間跨度為每年農歷的5月15日至八月中旬。從凱里出發1.5小時可以抵達天柱,歌節結束遊客可以吃住當地農家,也可以游天柱三星岩,金鳳山寺,三門塘侗寨,金山溶洞等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