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西陽有哪些好吃的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西陽有哪些好吃的

發布時間: 2023-03-14 13:39:54

A. 農村小時候去野炊,大家都燒過什麼好吃

記得八十年代初,在高安中學教書,曾帶學生去爬過兩座山,其中野餐了一次。

先爬過高安南部的荷嶺。這是一座不高的山(也可能叫楓嶺),位於荷嶺鄉,山下有一座水庫,不大,名字忘了。現在還能記住的的東西好象僅有三樣,一是,當時山頂上有一棵大樹,好像是楓樹,也許是荷樹,我們曾在樹旁邊休息過。二是,據當地人介紹,中國當代著名的物理學家、中科院副院長吳有訓先生就是荷嶺人。三是,荷嶺是界山,北邊是高安,南邊是豐城,朝南望去,可看到豐城的村落與田疇。

那應該還是1985年秋天或冬天的事,當時的學生們現也已經50多歲了。但這次爬荷嶺沒有野餐,大家只是帶了一些零食充飢。

我印象特別深的是帶學生爬米嶺。

這米嶺在高安北部,與奉新交界,屬九嶺山脈南麓。米嶺比荷嶺高峻,這里山高林密,有馬路通往山頂。記得山上有一個微波站,有幾幢二層小樓,一個小院。山坡上有一處開山取石的工地,植被裸露處,全是麻石。當時就想:我們老家那邊的麻石是不是來自這里呢?

這次爬米嶺印象最深的,當屬野餐了。

這天上午到達米嶺時,下起了大雨,若是在雨中野餐,那真是件麻煩事。萬幸的是,這次我們早有準備,先賣好了菜和米,計劃在山下一位學生家中弄中飯。

這次在學生家中的"野餐"吃了什麼?豐盛否?味道如何?忘得差不多了。但有些東西是永遠也忘不掉的。一是,高安山區百姓的熱情。記得我帶著這幫學生一到他們家裡,家生家長就迎了出來,並點燃了一封長長的爆竹歡迎我們。我當時心裡一熱,特別感動。二是,這學生家裡並不富有,但他們拿出了家裡的蔬菜給我們、提供了油鹽醬醋等一應俱全的佐料,還全家老小擠出時間為我打理、安排午飯,心裡特別感激。三是,這個學生我一直記在心裡,他叫施興華。

施興華同學,你一向可好,羅老師心裡一直掛念著你。

米嶺"野餐"雖然過去三十多年,但我一直記憶猶新。它是我心中最美好的一段回憶,因為那個美好的地方,因為那個地方美好的人,因為那個我一直掛念著的學生。





我是農村的小孩,從小就喜歡與村子的小夥伴一起玩,不上學了就喜歡去野外玩耍,一般我們一起去游泳,抓魚逮蝦,做野炊等等!

去田野里野炊之前,我們都會計劃好每個人帶些什麼東西,大家都會帶點山芋,花生,玉米,去田野里進行燒烤,還會去河裡抓魚逮蝦一起燒,燒好美味,大家一起享受美好的野炊

七十年代,學校組織學生去燒"火土泥",同學之間就有了更大的"發揮」手段,烤蕃薯是再正常不過了,而更大膽的便將人家地里的木薯也敢"順手」而來(烤)……

註:

木薯:

一:熟透:

二:不能吃皮和芯:

三:一次的量要小:

那是媽媽在杭州治病期間,一個周未的早晨,哥哥整理好一塊墊毯、玉米棒子、毛巾等東西後告訴我:「哥哥今天帶你去野炊」。野炊?對於6歲的我還不能完全聽懂,只是充滿了濃濃的好奇與期待。

到了溪灘上,哥哥先墊好了毯子,照顧我坐下後,就找石頭搭了個地灶,找來枯枝落葉,隨著火柴的劃過,一串串火苗 隨風起舞!哥哥將玉米 棒子插在了一根小棍上,放在火中上下翻滾。突然,「噼啪噼啪」的聲音像一首美妙的旋律,在空中回盪,可一會兒又慢慢的消失了……

哥哥從小木棍上拔出了玉米棒子,用嘴吹了吹,遞給了我。我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哇!真香啊!比媽媽在家煮的好吃多了!望著饞貓似的我,哥哥拿出了毛巾輕輕的擦去了我嘴邊的黑「胡須」。

野炊的喜悅,哥哥的寵愛,在我的記憶中是如此的難以忘懷和美好!一幕幕浮現在腦海,猶如昨日……

但願世間人無病,兄妹同好度今生!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的,要說燒過什麼好吃的那可太多了。花生、毛豆、地瓜、苞米等等。簡直是一起皆可燒。

要說印象最深的得說燒魚啦。那是一個周末,聽說大河抽水,河都要干啦。我和幾個小夥伴早早的起來去大河摸魚。由於抽水灌溉稻田,水位下降了許多。我們幾個小夥伴脫下鞋光著腳在河裡面踩魚。這種魚我們叫它沙米頭,專往沙子裡面鑽,我們一腳挨一腳的踩,覺得踩到肉棒一樣的東西,那就是魚了。用手先去摸頭,掐住鰓拿出水面。用柳條串上。若再發現魚,就把魚串一頭叼在嘴裡,再雙手下去摸。這種魚最好吃,一根刺。大家摸魚很開心。不知不覺就到了中午,收獲都不小。開始覺得餓了,想燒點魚吃。可是誰都沒有帶火柴。怎麼辦那,最後想到一個辦法,去找瓶子,要瓶子的底,來取火。那時候還不知道瓶底相當於凸透鏡能聚光。是跟大人學的。把那個聚光的點,對准一些細的乾草,不一會草開始冒煙了用嘴吹了吹就著了,大家一起歡呼起來。開始把乾柴往火上放,火越燒越旺。其實燒魚也有講究的,不能在冒煙的火上燒,那樣燒出來的魚有煙味,不好吃。應該在火燒一段以後變成火炭然後再燒,或者烤。燒魚不用去內臟,也不用去鱗,鱗片可以保護魚不被燒焦。大家在火堆里埋了些魚。剩下每個人拿一個棍子插在魚嘴裡在火堆里上烤,什麼時候熟了自己掌握。魚燒好啦香味彌漫在岸邊。把魚從火堆里扒出來在地上摔摔灰就開吃,真香。原汁原味的,很新鮮。一個個臉上、手上弄的都是炭灰,像小鬼似的。只有笑才看出來牙是白的。那種快樂真是無法形容。覺得比現在的燒烤都好吃。它深深的留在我的記憶中。

各位在農村生活過的小夥伴們,你們有哪些童年趣事,說出來大家一起分享吧!用這些故事來喚醒我們的童心,伴我們快樂的走在布滿夕陽的路上。

我們小時候就是烤紅薯,烤玉米。

這個問題問得好,說起野炊吃什麼,記得最清楚的就是「燒魚」了。雖然幾十年過去了,童年的往事卻久久不能忘懷,仍然記憶猶新。

那還是六十年代,國家還很貧困,糧食也是定量供應,農村比城裡相對好一些,因此寒,暑假常去姥姥家玩。姥姥家住在鐵嶺市西豐縣松泉屯,往北過一個山嶺就是趙本山的老家開原市蓮花村。那裡有一個小水庫,記得姥爺常領我們去抓魚,那時抓魚用的是絲線織的一種網。一天姥爺帶著我,拿著掛魚的網,裝魚的簍,步行了一個多小時,來到水庫與河流相接的地方,那裡水淺且沒有波浪,姥爺把網橫著河放在水裡,還沒到對岸,就看見掛網的地方,被掛著的魚拍打著水面翻起浪花。姥爺拿著魚筐來回不斷地摘掛子上的魚,不到兩個小時,魚簍已經快滿了。姥爺說,找一些樹枝乾柴來,我們燒魚吃,我找了一小堆乾柴,費了很大勁才把火點燃,把魚往地上摔一摔扔到火里,用樹枝挑著燒,過了一會,姥爺上岸,我倆把要熟的魚用棍子夾出來,扯掉腸子,吃起來,這種原始香味可是從來沒有的,沒燒熟的地方還有血跡。爺孫倆改善了一次伙食,在那個年代可就是美餐了。回來的路上遇到了一個賣魚的,就賣給了他們,也不知姥爺收了多少錢。

因為這次掛到了魚,我們第二天早早地又去了,也不知是不是風向問題,這一次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一上午也沒掛到幾條魚,燒著吃都沒夠。

童年的生活真是無憂無慮,好多美好的往事還留在美好的記憶之中。

農村兒時哪有什麼野炊,秋天小夥伴偷生產隊玉米,黃豆黑豆燒著吃。冬天套麻雀烤著吃,學校組織活動也就是自帶干糧大家圍坐在一起各吃各的,哪時也沒聽說過燒烤之類食品!

小時候在農村,我和小夥伴、大哥哥們到野外野炊,我們燒煮的小魚小蝦、悶烤的紅薯、架火燒烤的毛豆角、燎烤的青麥子、炕烤的玉米棒,是目前為止我依然感到是我吃過的最好的 美食 。

或許是那時太過貧窮飢餓,又似乎也還不是;或許是那時青山綠水、環境沒有污染的、食物不含農葯化肥,仍然似乎也還不是;或許是那時天真爛漫、情義濃濃、人心純凈、團結協作、無拘無束,似乎忘卻了或根本沒有一切生存生活的壓力,又似乎這一切都是童年、少年的天性,更多的應該是,當今對那個時代最美好的印記。

帶上幾個小夥伴,一起商量、約定好誰拿小鐵鍋,誰拿鏟子,誰拿鐵鍬,誰個從家裡拿鹽,誰個從家裡拿上火柴,然後就到西河,有時到北河,有時到西南河,一起去抓小魚小蝦,一旦抓上一些,大家一起撿拾乾柴,開始架火燒煮,過上一會兒,看著感覺魚蝦熟了,或分吃,或搶吃,一群小夥伴吃起,大夥感覺都比家裡大人做的,還分外嫩香。記得一次,弄了一鋼鍬小河蝦,沒等用鍋,我們直接架火,就在鋼鍬上燒烤起來,不一會兒,滿鍬鮮紅鮮紅、粉白嫩肉的小河蝦呀,隨便撒點鹽,一群娃娃一起就下手搶著拈吃起來,太香太鮮太好吃了!每每想起,口水似乎又要流了出來似的感覺。

烤紅薯是要先撿拾很多乾柴的,最好要多找些粗大的乾柴棒棒,最好跑的遠點、偏點的,抑或鑽到背靠河溝、河崖的地方,就是不能讓大人們看見。紅薯需是從公家紅薯地邊頭現挖的,這個任務需要大些的孩子完成,直接用手挖,不挖最大的、也不挖最小的,挖出紅薯不許把那顆紅薯挖完、挖死,然後還要封好土,讓那顆苗上其它的紅薯繼續長。很大的一堆乾柴,要挖一個大坑,把乾柴放在坑中點燃,一邊燃,一邊還撿乾柴往火坑裡加柴,眾人拾柴,但不能讓火焰太高。等乾柴燃燒成很多火炭,就把地里現挖的紅薯扔入火炭中間,挖上坑,把紅薯埋好,可以繼續撿柴加柴,讓火繼續燃燒,再之後,把土坑周圍的土,一起把埋入紅薯的火炭,全部覆蓋上,甚至埋入土下。再之後,可以干點別的、玩上一陣子。最後,感覺時間和紅薯在地坑的炭火中悶的差不多時,大傢伙一起扒開紅薯,此時烤紅薯那個香、鮮、甜的氣息呀,就會迎面撲來,分吃、搶吃都是分外香甜的,每個人都吃得上。

燒烤毛豆角和燒燎青麥子,乾柴依然是大家伴一起撿柴生火,不同的是乾柴的燃燒直接是在地面上的。燒烤毛豆角的豆角棵子是有講究的,既要有長熟、長干、發黃的豆棵,也要有幾棵豆角長飽但豆角、豆棵還發綠的豆棵。發黃的毛豆角熟的快,棵還綠的毛豆角熟的慢,可以邊吃邊扒拉掉在火堆上的豆角,把它們弄到火堆外,不然太燙手了。小麥必須是剛好長飽但還綠黃色的,需要燒燎的小麥,需紮成靶子,把麥穗兒頭部放在燃燒的火頭上燒燎,燎香燎熟後,最後需要有人脫下衣服,將之平攤在地面上,用燎麥靶子在衣服上揉搓,然後用手抓出捧起,用嘴吹去麥殼、麥芒,最後才可吃食燎烤的麥子兒。

野外吃食燒烤的毛豆角,或烤燎的麥子後,一群孩子的嘴上、手上、臉上,甚至脖子、胳膊上,全是野外吃燒燎豆角、麥子的黑黑的炭的黑灰,一群狼狽可笑的夥伴們會想法擦去卻總也擦拭不幹凈。烤玉米棒是要帶玉米棒外邊的殼殼,一起燒燎、或放火坑中烤熟,玉米的天然嫩香味兒,因為沒有跑氣兒,才會更加鮮美,更加香甜鮮嫩。燒燎、燒烤玉米棒,不同於燒烤毛豆角和燎烤青麥子,玉米棒個頭大,外邊再帶上幾層包裹的殼殼,往往都需要很長的時間,更多的時候,燒烤玉米棒,是需要放在炭火堆中、埋入炭火堆下,要埋上悶上好久才可以吃上上好的玉米棒的。但這樣燒烤出來的玉米棒,外邊的殼子,既便燒黑燒焦了,但玉米粒是不會弄臟的,特別是這種方法燒烤的玉米,要遠遠好於現在市場燒烤的玉米棒,加上過去的糧食,又都是沒打農葯、沒有上過化肥的。總之,我覺得小時候在農村,野外野炊中的小魚小蝦,野外燒烤的紅薯、毛豆角、燎小麥、烤玉米棒,真的比現在的這些更好吃。

農村小時候去野炊,大家都燒過什麼好吃的?

野炊的時候做過好吃的有烤紅薯,烤玉米,烤花生,烤肉,烤雞,烤魚。

說到野炊,我小時候真正的一次野炊是上初一。國慶節後不久,不冷也不熱,我們班五十多號人包了一輛大巴,在班主任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他家附近的水庫邊野炊。

那個時候沒什麼吃,不像現在出去野炊,在超市裡可以買到各種各樣已經製作好的 美食 用來烤著吃,方便,簡單又美味。

當時我們先去了一趟老師家,在老師家搬了一麻袋的紅薯,小半袋花生,幾斤玉米,還有幾斤切碎片的肉,幾只殺好的雞。

我們選了一處地勢比較平坦,水比較淺的地方,分組用石頭搭了好幾個灶台。然後在附近的山上撿了很多干樹枝,一起燒火烤東西吃。

女同學負責用早已准備好的竹簽穿花生,玉米,肉,把它們做成花生串,玉米串,肉串。男同學負責燒火烤紅薯,烤雞和那些串串。

當時水庫的水很清,裡面魚也很多,大部分都是草魚和鯉魚。老師跟村長打過招呼後帶著班上的男生在淺水區撈了幾條又大又肥美的草魚上來。於是我們有了第一次的柴火烤魚。

忙活了好幾個小時,待所有的食物都烤好之後,我們開始吃中飯了。

烤紅薯,烤玉米,烤花生,烤肉,烤雞,烤魚擺滿了三張折疊桌。

很多食物因為條件有限,烤熟後賣相比較難看,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自己人生當中比較正式的一次野炊,也是自己第一次烤東西吃,不管好不好看,都覺得很香很好吃,也很有意義。

其實出去野炊,吃是小事,最主要是感受野炊的氣氛,大家在一起團結互助,開動腦筋,自食其力。

B. 成都有哪些好吃的小吃啊想去成都玩,做個攻略

龍抄手,鍾水餃吃吃其實也可以,只不過沒有我小時候那種味道了,這才是大家的嘈點。推薦都江堰楊柳河街的新樊豆花,這家的餃子好吃得傷心,然後附近有一家狼牙土豆(他們叫土豆花,可以隨便捉一個小學生問問在哪就找得到了,很小很小的巷子里)。

陳麻婆豆腐。西玉龍街吃點小川菜,可能是住在他家對面太久了多懷念的。對了,陳麻婆豆腐南邊有條街叫上升街,有家叫水竹豆湯的小餐館,他家香酥排骨是我童年最美的回憶。一品天下大街吃的多,本地人多數是去辦酒宴

C. 大西北美食有哪些

來到西北旅遊,流行著一句話:「中國西北游,出發在蘭州。」個人認為在大西北,甘肅蘭州的美食比較多,無論是特色小吃還是瓜果甜品,在蘭州都能找到口味獨特的美食,可以堪稱美食之都了。

蘭州美食中最有名的應該就是「蘭州牛肉面」了,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都遍布著大大小小的牛肉麵館,一大早牛肉麵館屬於最熱鬧人最多的地方之一了。老蘭州吃牛肉麵講究起大早吃頭碗,湯濃且清涼,再配上一勺辣子油,味道鮮美極了。在牛肉麵館門口,每次能見到一排人蹲在店外,呲溜呲溜幾下,面條全部下肚,再喝上幾口牛肉湯,吃一碗牛肉麵就像吃快餐一樣迅速,蹲著吃牛肉麵是老蘭州人的一種樂趣,也是一種享受。牛肉麵面條有寬有細,共分九種,最細的也是最入味的,最寬的有皮帶那麼寬,很有嚼勁,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

蘭州地處我國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交匯之處,降雨量很少,但是充足的日照帶給瓜果有利的生長條件。「瓜果之城」的美譽成為蘭州的「第一張名片」。蘭州最早的瓜果發展史,就要從明清時期蘭州的桃品說起了,有詩贊:「我憶蘭州好,當春果足誇。燈繁三市火,彩散一城花。碧樹催歌板,香塵逐錦車。青青芳草路,到處酒簾斜。」

蘭州的梨類也非常有特色,清代雍正七年編纂的《甘肅通志稿》中記載:「梨者蘭州住」。最著名的就屬冬果梨和軟兒梨了,冬果梨吃起來皮薄肉脆,酸中帶甜。食用軟兒梨時要用嘴吸吮肉汁,口感酸甜,清爽可口,且營養價值極高。

除此之外,蘭州還有很多很多美食,涼皮、涼粉、灰豆子、手抓羊肉等等,都值得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