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張家界好吃的餐館
西溪紅牛原味牛肉館,牛肉現切,39元一位。又實惠又好吃
② 求國慶張家界自助游,十一黃金周張家界自助游攻略,張家界十一自助游導游
希望這篇游記能給將要出發的朋友們帶來幫助。
第一天: 上午9:35乘坐K533次列車,(上海南站始發至懷化)硬卧價約300元。
第二天:上午7:35左右抵達張家界市火車站。出發前聯系的當地導游陳方平準時接站,陳導大約對自己的形象沒有信心,網上的照片和他本人大相庭徑!不過,他的價格比較公道(3天2晚470元/人,包食宿5正2早,及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門票248元),他的為人比較和善,胖子有胖子優點嘛!
出站後乘公交車(1元)到長途客運站換乘直接去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小巴(10元)。由於我們一行3人想要一個比較悠閑的旅行,陳導就為我們設計了一個為期4天的計劃。(在他認為游張家界只需3天即可)費用只在470元的基礎上+70元(1天的食宿費)。上午10點左右進入張家界景區(門票248元/人),由於出發前聽取了網友們的告誡,取消了黃石寨的行程,在我們的一再要求下,陳導陪同我們走進了鷂子寨,唉!無盡的山路,數不清的台階讓我們3位來自上海的大小姐叫苦連天。原來,這是一條已被旅行團放棄的景點,遊人相當稀少,近5小時的遊程里只碰見了3位來自大韓民國的背包族。景色絕對一般哦,如果您的體力絕對過剩,並且帶上足夠的水和干糧,當然可以嘗試一下喔!當晚宿景區門外的【金鞭岩大酒店】(120元/間),住宿環境及其一般,累極了將就一晚吧!晚飯可在景區門口的眾多餐館,還有好多大排擋可供喜歡美食的你挑選呢!記住一定要事先談好價錢,以免被斬!我們的晚餐是3菜1湯花了84元,記住,一定要砍價!
第三天: 特別提醒:張家界山上的天氣多變,氣溫挺涼的,得備好雨具,穿長衣長褲以免著涼呀!張家界的早晨空氣真的太清新!不愧天然氧吧的美譽!在酒店門口就有不少早點,油條、稀飯、米粉、面條就看你喜好啦,價格3-5元不等。吃了早點後,背上行李,憑昨天的門票再次進入,先走金鞭溪至水繞四門乘環保車(免費的)到百龍天梯(56元),建在懸崖峭壁上的電梯哦!中午抵達我們的住宿地袁家界管委會附近的"驢友一家親客棧"陳導家的酒店,這里的住宿條件比金鞭岩大酒店好多了,由於是農家旅舍,床上的被單及衛生間都蠻干凈的。
下午是網上最據好評的楊家界景區——天波府、烏龍寨。烏龍寨的險峻就不用我多說啦,只是告訴大家,背包族們一定要去喔!還必需有足夠的耐心看著雲海風起雲涌。我們就在陳導的指點下等到雲霧散開,有幸見到了藏在雲海深處的美麗風景。
第四天:住在山上有2個好處:不僅能睡個懶覺,好好補充體力是必需的啦!而且還可以輕松出遊呢!今天是袁家界-後花園-迷魂台-天下第一橋-天子坐-一步難行-仙人橋---神雞啄食。仍舊食宿在"驢友一家親客棧",正餐的標準是20元/人,我們3人也就3菜1湯。
第五天: 因為要下山了,我們必須背上行李,所以告誡愛漂亮的MM們一定記得輕裝簡從噢!今天上午在陳導的安排下,我們繼續張家界之旅的最後一站:天子山景區里的神堂灣、天子閣都是不錯的地方,而賀龍公園則是旅遊團必去的,我們背包族就不用去湊熱鬧啦!中午時分,我們乘天子山索道(52元)下山,由武陵源門票站離開了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道一路下行中的風景很美,陳導還不時地指點我們從各個角度欣賞美景。總結一下這幾天感受:張家界除了石頭還是石頭!什麼「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境」我看就是廣告標語!
午餐是在網上廣受好評的胡師傅三下鍋吃的,一大鍋冒著紅油的肥腸,那個香啊!那個鮮辣啊!吃得我們3個上海MM連呼:爽!!!面對著如此美味,平日里的淑女風范盪然無存!44元的價錢,又讓我們連叫:格算!回到張家界市,我們的陳導還很敬業地幫我們找到了位於張家界市天門路269號的【星辰大酒店】(180元標准間),在這里我要特別推薦此酒店,我們就是在實地比較後做出明智的選擇,再次感謝陳導對我們的幫助!入住星辰大酒店還有另外的好處:邊上超市很多,最喜歡是附近有2個很有特點的夜市大排擋,大大地滿足了我們饞貓一族的食慾,烤肉才0.5/串,整條街都是各種干鍋、小炒、燒烤小吃,愛嘗鮮的上海MM們千萬別錯過啦!那裡的治安也不錯,凌晨2、3點我們3個MM宵夜後在大街上閑逛,安全無事!
第六天: 因為實在太累,也因為美食的眷戀,所以今天就在張家界市休整,狠狠地補了一個懶覺,舒服啊!張家界的台階把我們的貓兒可害慘啦!再也邁不動她那優雅的貓步,恨不得四足並用呢!中午睡醒後打的(3元)到航校對面的小巷口,特別提醒:張家界市很小,出門都可打的,費用也就3-5元。沿著小巷往裡走200-300米左右有個【銀滿斗】小餐館,那裡的酸菜牛肉火鍋可好吃了,酸菜不是我們平日里吃的那種哦,不很酸但很鮮哪,鋪在上面的牛肉絲嫩嫩的,那裡所有的火鍋做法就像上海的干鍋居。特別提醒:胡師傅三下鍋晚上7點以後就賣完了。
第七天: 早上7點左右退房,打的(3元)直接去長途汽車站,乘8:30分開,終點是鳳凰的長途大巴(車況還不錯蠻干凈的空調車)中途到王村下車(車程2小時左右31元/人),車票可以不在汽車站窗口買,直接找大巴司機講價很實惠哦!(我們3人共70元)。王村就是芙蓉鎮啦,不過到了鳳凰之後就覺得太一般了,我建議朋友們不用去了,芙蓉鎮其實是因為同名電影而出名,就是一個湘西小山村,整條石板街都賣劉曉慶米豆腐,並沒有什麼特別漂亮的景色。不過有個叫芙蓉鎮大酒店的飯菜很不錯,喜歡湘菜的朋友肯定會喜歡的那裡的臘肉及鄉里小炒!我們還在那裡搭上了去鳳凰的旅遊大巴,在此非常感謝車號:U30310的大巴司機龍師傅。在他和隨車小妹的熱心幫助下我們不僅一路順利抵達鳳凰,而且還為我們介紹了不少鳳凰的風土人情,最要感謝那純朴熱情的湘西小妹為我們找了相當不錯的住宿處,使我們的鳳凰之旅更加精彩!傍晚時分,我們順利入住鳳凰的中心地帶-虹橋附近的【虹橋賓館】 特別推薦:【虹橋賓館】地址:湖南省湘西鳳凰古城虹橋風景區(江天廣場)內, 住宿環境相當不錯,雙標房淡季只有80-100元/間,本來我們是想入住網友們介紹的吊腳樓家庭旅舍,(比如沱江人家、翠翠客棧)可是那裡的衛生實在不能恭維,雖然在沱江邊上,可吊腳樓里的一股氣味實在難以忍受!鼻炎嚴重的我都大叫受不了呀!不僅房間設施相當簡陋(還不幹凈!)而且開價奇高!(使用空調還得另外加錢)並不是每間房都能看見風景的哦!比較之後我們更加感到【虹橋賓館】物超所值!24小時熱水洗澡和空調設備,干凈舒適的被褥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在這里我用了較大的篇幅介紹虹橋賓館是因為的確住的舒服,可以說時我們本次旅行中最好的一家!而且它具有便捷的地理位置!酒吧、咖吧一條街就在附近,出門右轉就是鳳凰古城的中心地帶—虹橋,不遠處就是黃永玉的奪翠樓,出門左轉就是夜市的小吃一條街,總之一句話:吃住玩行購一切皆方便!
第八-十天: 連續3天4晚我們都沉浸在美麗的湘西邊城—鳳凰,我們用一天的時間遊玩了南方長城(黃絲橋古城在修沒開放)、勾良苗寨(那裡有個古妖潭風景很美,花20元雇一竹筏游上1小時,那個愜意啊!)還趕了阿拉集。第二天的古城一日游也相當輕松愉快,因為是自助游、因為時間的寬裕使我們的整個遊程鬆散又愜意!我還在那天淘到了寶貝:做工精巧的木偶娃娃,有苗家的,有土家族的,那是在沈從文故居附近的小店淘到的,其他攤位的都不如它精緻!喜歡此物的MM千萬別錯過哦,絕對是手工版的哦!開價38元/個,我可是個還價高手(100元買了2對)另外有點特色的是虹橋上的邊城書店的鳳凰走玩圖,開價5元/張,9元/2張,還可讓店主敲上非常有特色的印章。得提醒大家的是:虹橋上有賣刻字的牛骨4元/個是假貨,(其實是木頭上色冒充的會退色)。古城裡還有個特色是到處自稱百年老字型大小的薑糖,不過味道不錯蠻香的,就看你和誰家有緣啦!在鳳凰的第三天下雨了,我們雇了條船游沱江,這次遊程唯一遺憾的是當地在治理沱江,江水幾乎被抽幹了,所以我們只遊了沱江的下游段,景色是大打折扣啊!雨中訪問了沈先生的墓地,別有情趣!鳳凰有特色的餐飲店有好多,網上的朋友介紹的大使飯店、樓外樓酒家、老房子等,在這里我就不重復了,再次特別推薦:【萬木齋】,招牌還是黃永玉老先生親筆呢!那裡的湘菜不僅口味地道,而且價格公道實惠!最可貴的那裡的老闆非常善良和藹,說來也是我們有緣哪!那天中午我們在他店裡吃了飯下樓,突然下了大雨,正在我們猶豫之際,一胖胖的老人家安慰我們:別著急,這里的雨落得快停的更快。並且充當臨時導游熱情介紹鳳凰的景點,並在我們拿出的地圖上仔細指點,著實讓我們感動。說著說著怎麼覺得眼前的老人家這么眼熟,抬頭一看,他分明就是那牆上的畫中人嘛!原來老人家就是店主人,那幅畫也是黃永玉老先生所畫。也許因為他的菜好吃,也許是店主熱情好客,之後的幾天里我們又數次光顧,更有緣的是老店主的兒子不僅和我們聊得甚歡還親自下廚為我們炒菜!後來才知道:老店主已經很少來店裡,想到上次的巧遇,真是緣分哪!那裡的特色菜有很多:苗家、土家鄉巴佬菜、血粑鴨、臘豬腳、酸菜魚、辣子雞、脆肚干鍋、黃燜土雞等等,舉不勝舉,記得要多去幾次,才不覺遺憾!保證你會想念那味道!嘿嘿!俺寫著寫著又饞佬啦!地址:鳳凰古城沱江鎮建設路(穿過虹橋沿石板路直走15分鍾,(在賓館打市內電話免費的)店主:楊春雷。 鳳凰的小吃夜市也很又特色,炒菜,燒烤皆有,記得有個20元/條的烤魚好香啊!烤韭菜、烤茄子、烤烏雞翅都是我們愛吃的呀!在新城那邊也有夜市小吃,從虹橋賓館出來打的只要2.5元就可,其實根本不用坐那裡的觀光車(1元/人)在鳳凰或是張家界還是打的合算啊!另外喜歡酒吧和咖啡的朋友,沱江邊就有很長的一條街,就在我們住的虹橋賓館附近,所以,一定記得到鳳凰住在【虹橋賓館】最方便實惠!不過最好淡季去,聽說五一長假里要500元/間!友情提醒:回上海的最方便的是到吉首乘火車,事先讓賓館的小妹幫忙聯系當地旅行社買票,只是每張票多付20元手續費。
第十一天:早上8:30退房,事先又是賓館小妹幫忙聯系了計程車,砍價至90元成交(鳳凰-吉首火車站),路程1小時左右,到吉首的大巴也有,(15元/人)只是花費時間更多些。中午乘k534火車回滬,就這樣11天的旅行就此結束啦!此次旅行總費用大概2500元/人。
③ 張家界是一個美麗的旅遊城市,你知道哪些張家界的美食
張家界是個旅遊的好去處,有著國家第一個森林公園,其中武陵源自然風景區還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這些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遊客的到來。除了這些大自然的饋贈外,張家界的很多美食也是讓人停不下來嘴,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到了張家界有哪些好吃的是不容錯過的。
1、土家三下鍋
土家三下鍋是張家界的一道名菜,也是到了張家界必嘗的一道土家族的美食,它是從土家合菜演化過來的。把臘肉、豆腐、蘿卜一鍋煮,土家人叫吃「合菜」,現在基本是把肥腸、豬肚、牛肚、羊肚、豬蹄或豬頭肉等選其中二、三樣或多樣加工成一鍋煮,稱其為三下鍋。現在做三下鍋的飯店也越來越少了,僅僅在有些時代感的小餐館能吃到這道土家美食。
以上6道張家界的美食味道都很不錯,是每一個到張家界的遊客都喜歡吃的地方美味,值得一嘗。當然,張家界的好吃的還有很多,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我是孤塵一粒沙,致力於給大家推薦各地美食,喜歡我就關注我,你的關注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
④ 臘豬腳怎麼做好吃又簡單
臘豬腳好吃又簡單的做法有:
一、清蒸臘豬腳
先用溫水將臘豬腳浸泡八個小時,然後將豬腳切成塊,放入碗里,上蒸鍋小火掙。等到臘豬腳皮酥肉爛,可以輕易的用筷子插入,即可關火出鍋。
二、蘿卜燉臘豬腳
臘豬腳用溫水浸泡8小時,洗干凈備用;白蘿卜切成塊、生薑切片。
鍋燒熱後,放入臘豬腳,小火煸炒,然後加入薑片、干辣椒、蒜瓣、老抽、料酒和生抽,繼續煸炒,直到臘豬腳變色,然後加適量的清水,蓋上蓋子燜煮五分鍾左右。
臘豬腳燜好以後,倒入高壓鍋里,加入白蘿卜、八角、花椒、桂皮、鹽和雞精,加入適量的水,燉煮半個小時,就可關火出鍋了。
三、臘豬腳燉藕
臘豬腳一個,用砍刀砍成大小塊一塊一塊小心洗凈。生薑切片,干辣椒少許洗凈備用;洗凈的臘豬腳放入紫砂鍋內加入一鍋的清水還有干辣椒跟薑片開大火煮兩個小時。
蓮藕洗凈,滾刀切成塊備用。兩個小時候後把煮好的豬腳撈到碗里備用;在煮豬腳的湯里放入切好的蓮藕放入紫砂鍋內煮30分鍾。最後把撈起的豬腳一起放入蓮藕里煨30分鍾盛出即可。
四、臘豬腳火鍋
臘豬腳首先去燒一下,這樣煮出來的更香更軟。然後把豬腳砍成小塊的,過水串一下,再把豬腳撈起來。
海帶洗干凈,切成塊,姜切成塊,蔥切段。然後把豬腳,海帶,蔥段,姜塊,大蒜,花椒,干海椒放進電壓鍋里燉好。
香菇切成塊,白菜撕成塊,臘豬腳燉好後加入香菇,悶一會,好了在把白菜放進去,一會就可以出鍋了,最後加點雞精。
五、蒜香臘豬腳
把臘豬腳放到高壓鍋里煮18分鍾,煮之前就不切了,太硬了,待涼,很輕松的切成塊。切蒜,生薑少許,少量油,煸炒一下大蒜和生薑,倒入豬腳,少許料酒和生抽,胡椒粉,攪拌均勻就OK了。
煮的時候可以多放點水煮,可以稀釋些鹽分,炒時切記不要放鹽,煮豬腳的水還可以用來煮粉絲,面條啥的。
⑤ 臘豬腳十分美味,臘豬腳怎麼做好吃
我認為臘豬腳要好吃,直接關繫到它的製作方法與食材,我認為要選上好的豬腳,我們這邊有農戶養的豬不喂飼料的,這樣的豬肉吃起來更有營養而且口感也很好,製做臘豬腳,首先把它的毛拔干凈,再放上鹽擦鹽巴要多一點臘豬蹄焯水後加生薑、花椒、桂皮、干辣椒、香菇小火燉煮。臘豬蹄和豆瓣醬本身有鹹度,鹽少放。只要食材講究,這道菜對火候和調味的要求幾乎為零。邊燉邊嘗,肉皮軟糯又不失筋道的時候,差不多就可以出鍋了。
豬腳可以試試做一下紅燒豬腳,吃起來非常美味,一點也不油膩,越吃越想吃的感覺。那麼,紅燒豬腳怎麼做才好吃呢?我分享一下我的做法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用。不明白的問題,大家可以關注一下,咱們好及時交流。
⑥ 臘豬腳燉什麼好吃 臘豬腳怎麼做好吃
臘豬腳也是非常美味的食物,一般在做臘豬腳的時候都會搭配一些食物一起吃,那麼臘豬腳燉什麼好吃呢?臘豬腳怎麼做好吃呢?一起來看看吧!
臘豬腳燉什麼好吃
臘豬腳燉蓮藕是一個不錯的搭配。我們現在來看一下蓮藕燉臘豬腳的做法:
1、臘豬腳一個,用砍刀砍成大小塊一塊一塊小心洗凈。
2、生薑切片,干辣椒少許洗凈備用;洗凈的臘豬腳放入紫砂鍋內加入一鍋的清水還有干辣椒跟薑片開大火煮兩個小時。
3、蓮藕洗凈,滾刀切成塊備用。
4、兩個小時候後把煮好的豬腳撈到碗里備用;
5、在煮豬腳的湯里放入切好的蓮藕放入紫砂鍋內煮30分鍾。
6、最後把撈起的豬腳一起放入蓮藕里煨30分鍾盛出即可。
臘豬腳怎麼做好吃
主料:蔥5棵;薑片一大坨;蒜瓣4瓣;八角3個;桂皮一小片;臘豬腳一隻,足足三斤半;土豆二個;蘿卜干一小把;干辣椒一把
步驟:
1. 臘豬腳切塊,這個過程我就不說了,一個96後妹子,拿著砍刀,砍了一下午,那畫面太美。在剁之前,臘豬腳最好泡一晚上,就不會那麼干,不會那麼咸。圖片上的都是肉,骨頭我先下鍋了,因為我剁不了很小,骨頭很大快。
2. 准備乾花椒,干辣椒,姜,蒜,香料
3. 臘豬腳綽水,將面上的血泡水舀出來倒掉,把上圖的調料全部放進去,高壓鍋,半個小時。
4. 香蔥准備好
5. 土豆切好,洗干凈
6. 蘿卜干開水發開,多洗幾遍,洗干凈,改刀准備
7. 先加入土豆,土豆快好了,在加入蘿卜干,關火加蔥。
8. 當當當,做好了,都說好吃,我的稍微壓久了一點,很軟,不過皮還是有點脆,再短一點,更有嚼勁!正宗的湘西臘豬腳,就是得味!
臘豬腳的營養價值
1、豬腳對於治療經常性四肢疲乏、腳部抽筋、麻木、以及消化道出血有著一定的治療功效。
2、豬腳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可以減少皺紋的出現,是女性養顏的法寶之一。同時使冠心病和腦血管病得到改善,對消化道出血、失水性休克有一定的療效。
3、豬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以及一些人體所必須的營養素。有助於青少年生長發育和減緩中老年婦女骨質疏鬆的速度。
⑦ 張家界有哪些地方特色美食小吃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習俗,由此也衍生出獨具特色 美食 文化,作為國內重要 旅遊 城市和少數民族聚居區,張家界當然也有令人垂涎三尺的美味。到張家界 旅遊 ,怎能錯過品嘗當地特色 美食 的機會!
土家三下鍋以臘肉、大蘿卜、豆腐為主要原料的一道土家家常菜。有干鍋與湯鍋之分,干鍋麻辣味重,適合愛吃辣的小夥伴。
關於三下鍋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在明代,湘鄂西土司兵上前線抗倭,恰逢年關,為不誤軍機,土司王下令提前—天過年,士兵們將臘肉、豆腐、蘿卜一鍋燉煮,叫吃「合菜」。後來漸漸演變為「三下鍋」。時至今日,三下鍋不再是臘肉、豆腐、蘿卜一鍋煮了,它的食材變得更為豐富,一般是在肥腸、豬肚、牛肚、羊肚、豬蹄或豬頭肉等選取二三種,經再加工煮成,是 張家界 旅遊 推薦 美食 之首 。當然,就如《舌尖上的中國》所闡述,好吃的美味隱藏在山野市井中,需要你親自 探索 ,慢慢品味哦。
土家臘味
張家界土家人對腌臘製品有特殊的喜好。每年一到冬至,每家每戶開始殺年豬,做臘肉。做土家臘肉,需要先將鮮肉砍成五六斤一塊的長條,放在大缸中,撒鹽,淋酒,加八角、花椒、老叫等,壓上大石塊進行腌制。每隔一兩天翻一次,一個星期後,肉里滲入咸香味,就可以取出來用柴火熏制了。這樣熏出來的臘肉,黑中透紅、肥而不膩、焦而不脆,聞之臘香撲鼻,食之滿口留香。
土家族的臘味種類很多,除了臘肉,還有 臘魚 、 臘腸 、 臘豬肚 、 臘豬肝 、 臘野味 等。吃的時候,簡單 蒸煮 ,就是一道人間美味。此外,還能用於 炒制、火鍋 等多種做法。
岩耳燉土雞
岩耳是張家界的三寶之一,又稱石耳,生長於武陵源景區砂岩絕壁之上。形狀與木耳相似,但比木耳大,表面呈黑色,有細刺,一般要六七年才能長成。採摘的過程也極其不容易。
岩耳與土雞同燉,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這曾是土司進貢的御菜。
葛根粉炒肉
葛根粉與蕨粉、岩耳,杜仲茶並稱張家界「三寶一絕」。葛粉分為米葛粉和柴葛粉,地道的柴葛粉出自海拔超過720米的高山上的塊根經,而張家界海拔1200多米,因此這里的葛根粉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口感和營養價值也是上乘。
葛根粉炒肉,是兩大美味的相互碰撞,臘肉的香醇與葛根粉的厚重融為一體,每一口都是極致的享受。
涼面
在張家界的大街小巷中,隨處都可以看到賣涼面小吃攤,可謂一道獨特的 美食 風景線。一個小小的兩輪車就解決了店面的問題。吃的人形態各異,或坐、貨站、或蹲、或邊走邊吃,吃涼面的人也不分男女老少,季節不分春夏秋冬。一碗涼面,就是張家界人心靈的慰藉。
推薦路線:張家界—金鞭溪景區—袁家界—楊家界—烏龍寨—天子山景區—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墨戎苗寨—鳳凰古城。
更多精彩的民俗人文旅行資訊及攻略,歡迎關注民族使者美美(shizhemeimei56)
56民族行 旅遊 網,帶你游遍56個民族
張家界地方特色 美食 小吃
1、烏雞天麻湯
湖南省張家界地區的特色 美食 之一。這道菜以烏雞、天麻為主要製作食材,配以枸杞、紅棗、精鹽、香蔥、老薑、雞精、醋等原料燉制而成,出鍋後撒少許香菜即可食用。
2、桑植鹽豆腐乾
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的特色小吃。桑植鹽豆腐乾在清代咸豐年間開始流行製作,曾被列為貢品,名噪京城。鹽豆腐乾營養價值豐富
3、張家界三下鍋
又名土家三下鍋,是將臘肉、豆腐、蘿卜一鍋燉,做成合菜,味道爽口,後來人們把這道菜叫作三下鍋,如今張家界的三下鍋不再是臘肉、豆腐、蘿卜一鍋煮,多為肥腸、豬肚、牛肚、羊肚、豬蹄或豬頭肉等選其中二、三樣或多樣經過本地的土廚師特殊加工成一鍋煮
4、酸肉魚
酸魚肉是土家族的風味小菜。土家飲食加工花樣頗多,吃法講究,講究酸、辣、香。夏天時節,天氣炎熱,為了保存食物,會將魚和豬肉拌上糯米粉子,腌製成酸魚肉,既不油膩,又防腐、爽口。
5、臘血豆腐
臘血豆腐,是將豆腐和豬血、豬肉及花椒、辣椒等佐料拌成泥狀,煙熏烤成臘黃,吃起來耐嚼味香,血豆腐既有臘肉的熏香味,又有豬血的原味和豆腐的豆香味
張家地道的特色小吃推薦
1.豬老殼涼面
2.勁道魔芋干
3.酸蘿卜
4.炸辣子:玉米發酵而成
5.合渣:「懶豆腐」
6.葛根粉炒臘肉
7.土家三下鍋
張家界 美食 有三下鍋,土家合渣,臘肉,辣豬腳,米粉,張家界被稱為大鯢之鄉,仿生態娃娃魚自然也是一大美味,切營養價值高。
⑧ 張家界特色美食推薦,張家界有什麼好吃的
去張家界自然要吃土家飯,土家家常菜五大類
岩耳燉土雞
岩耳生峭壁,形狀和木耳相似,但比木耳大,表面呈黑色,有細刺,一般要六七年才能長成。土雞養農家。岩耳燉土雞,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曾是土司進貢給皇上的御菜。
擂辣椒
擂辣椒是有名的張家界常菜,傳統做法是用油鍋煸炒大尖椒至表皮糊焦,再泡入冷開水中剝皮去籽,放入擂缽中搗碎,拌入調料。這道擂辣椒綜合了川菜的干煸廚藝和虎皮尖椒的做法,最後成品貌似缽中搗碎。適合家庭操作,口味也相當不錯!很多擂辣椒的菜譜用大青椒做這道菜,不過大尖椒辣味不足。小尖椒辣味勁道,塞在饅頭里也很好吃!
合渣
土家極喜歡的菜餚。在土家族的民間歌謠中,有這么幾句:辣椒當鹽,合渣過年,一條褲子穿它幾十年····這幾句話誇張地描述了土家人在解放前的辛酸生活。合渣的製作比較簡單,只是在開頭「推」的階段辛苦些,因此,土家人稱製作合渣為「推合渣」—將黃豆用水泡脹後,在石磨上一轉一轉地磨成豆漿,再將豆漿兌水放進鍋,架火煮開,然後放進切好的菜絲,又煮開,就製成了一鍋乳白帶綠的合渣。由此可見,「推合渣」比起打豆腐來,要容易的多,難怪土家人又稱合渣為「懶豆腐」。合渣最好的吃法是把合渣和米飯拌在一起吃,比酸菜都要下飯。
土家臘味
湖南盛產臘味,以土家臘味為最,只有土家臘味是真正的通過柴火熏烤而成,臘味品種很多,有臘魚、臘肉、臘腸、臘豬肚、臘豬肝、臘野味等。這些臘味黑中透紅、肥而不膩、焦而不脆,聞之臘香撲鼻,食之滿口留香。
每年臘月間,人們先將豬肉切成條條塊塊,然後將肉抹上鹽,再放進壇子里或木桶中,腌制一個星期後取出風干,然後用柴火熏烤。吃臘肉時,吧臘肉放在鍋里烹煮,蒸熟的臘肉,香飄十里,勾人食慾,是土家人平時招待客人擺在席上的主菜。
來湘西如不食臘味,定會讓你遺憾不已!
血豆腐
血豆腐,是將豆腐和豬血、豬肉及花椒、辣椒等佐料拌成泥狀,煙熏烤成臘黃,吃起來耐嚼味香,血豆腐既有臘肉的熏香味,又有豬血的原味和豆腐的豆香味,吃上一口你就知道那真是一道下酒的美味。
<土家名菜四大類>
土家扣肉
張家界土家扣肉是土家人待客的一道主菜,一般只有在當地的人辦酒席或大型活動的時候才會上用作主菜。土家扣肉的做法均採用五花豬肉,經過煮、炸、炸、蒸等多道工藝製成,上席時肉的下面一般都會用干鹹菜鋪底。雖說是肥肉製成,但吃起來一點也不膩口,味道極其鮮嫩。目前張家界一般餐館及酒店都備有這道菜,以供旅遊者享用。
娃娃魚
「娃娃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怎麼可以吃呢?」別稱「娃娃魚」的大鯨真的可以吃,因為它們是在仿野生環境的飼養條件下,人工培育的。但是,只有拿到了大鯢特許經營利用證的酒店才能經營娃娃魚系列餐飲。
娃娃魚肉嫩味鮮,營養豐富,有抗衰老、駐顏的功效。用娃娃魚魚頭跟爪子燉湯,可健胃理氣、祛風除濕,是老年人最好的滋補品。
土家十大碗
土家十大碗來源於當地民間節慶及辦酒席時慣用的方式,其最大的特點是半葷半素、一菜兩味,餐桌上看不到盤子,吃飯及裝菜全部是藍邊大口碗。久而久之,土家族人就給宴席取名為「土家十大碗」。除十大碗菜外,桌上還要配腌菜碟兩個,為客人備用,另配上土家字自釀的苞谷燒酒。上菜的程序與方式也很有講究,在土家民間每上一道菜,打盤子的人高喊拖腔的號子直到菜上完,優勢還要鳴炮,吹響歡快的菜調子。
三下鍋
說到張家界的食物,絕大多數的人會立馬想到三下鍋。相傳明代嘉靖年間,朝廷征調湘鄂西土司兵上前線抗倭,恰好趕上年關。為了不耽誤保家衛國的大事,土司王下令提前一天過年,也是臘肉、豆腐、蘿卜一鍋煮,叫吃「合菜」,以後演變成「三下鍋」。土家三下鍋的主材有臘肉、核桃肉(豬頭)、肥腸、豬肚、牛肚、豬腳等,食客可從其中任意選擇三樣。輔以蘿卜干、西紅柿、土豆、豆腐、千張皮(豆皮)等配菜,以及花椒、桂皮等香料,味道又香又辣。
<張家界特色小吃五大類>
涼面
張家界涼面算的上是一道獨特的風景,走在大街小巷,隨處都可見賣涼面小吃攤。賣的人簡單,一個小小的兩輪車就解決了店面的問題。吃的人形態各異,或坐、貨站、或蹲、或邊走邊吃,吃涼面的人也不分男女老少,季節不分春夏秋冬。
酸蘿卜
土家腌酸蘿卜別具特色,味道特別鮮脆。在張家界,只要有人群來往的地方,就會有賣腌酸蘿卜的攤子。甜蘿卜汁水很多,香脆可口、甜中帶麻;甜蘿卜皮,嚼起來「嘎嘣嘎嘣」響!蘿卜本身的清甜和那香濃的辣味在嘴裡融為一體,十分美味,是開胃的絕佳美食。
草帽面
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老闆常年戴著草帽賣面,店鋪內現仍掛著戴了30多年的草帽。草帽面的面全手工自擀,豬麵皮,熟豬油,臊子非常香,其特點吃要一個快,熱面熱胃腸。
社飯
社飯自古有之,是中國漢、土家、苗、侗族等民族祭祀社稷的一種食品。土家人做社飯不光是自家人吃,還把它作為饋贈親友的佳品,故有民諺說:「送完了自家的,吃不完別家的。」充分顯示出土家人淳樸、親和的民風。由於社蒿(香蒿)具有很好的葯理作用,其性苦寒,能治療和預防傷、腫痛、癆、瘧、痢、痔等多種疾病,所以社飯是土家人傳統葯膳中的一個常用品種。社飯既有糯米的甜香,又有臘肉的熏味,還有社菜的清香,飯一開鍋,香味四溢,直令人饞涎欲滴,食慾大振。
糖油粑粑
糖油粑粑算的上是湖南傳統名吃,主要原料是糯米粉和糖,其製造工藝精細講究,有特殊的製造過程。它雖不能登大雅之堂,更不能與山珍海味、魚翅熊掌相媲美,但正是因其廉價的身份,它能出入平常百姓家,受到民眾的厚愛,成為民間吃不厭的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