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血螺怎麼做好吃潮汕 血螺的烹飪方法
1、原料:血螺1000克,蔥花、蒜末、白糖、紫菜各5克,薑末0.5分,料酒25克,白醬油5克,芝麻油5克。
2、將血螺揀洗干凈,放入大碗內,沖入沸水氽幾分鍾,潷去水後用手掰開,剔去無肉的一瓣空殼,將帶肉的血螺瓣排在盤上。
3、紫菜洗凈,擠干水分,抖散,同蔥花一起撒在血螺瓣上,把白醬油、料酒、白糖、蒜末、薑末、芝麻油調勻,澆在紫菜、血螺肉上。
㈡ 螺怎麼做好吃,蚝油炒血螺的家常做法
主料
血螺
1袋
輔料
油
適量
紅辣椒
1條
蒜仔
適量
豬肉
50g
蚝油
1.5勺
香蔥
適量
步驟
1.血螺泡鹽水吐沙
2.用清水洗干凈,用牙刷甚至鋼絲球涮洗它。
3.鍋中把水煮開
4.放入血螺
5.血螺開口後撈起來。
6.將螺肉取出來洗干凈。
7.准備好豬肉
8.蔥切段,辣椒切丁,姜切片,拍好蒜仔備用。
9.鍋中熱油,把薑片、蒜仔和辣椒丁放進去炒香。
10.把豬肉放入鍋中快速翻炒
11.豬肉變色後,鏟到一邊,鍋中放入蚝油。
12.30秒後放入血螺,並翻炒所有材料,炒勻
13.炒約2-3分鍾,螺肉熟透,將香蔥段放入鍋中翻炒即可關火上碟了。
㈢ 「血蚶」是什麼為什麼在廣東這么有名
血蚶是江浙人的叫法,廣東人一般都叫「螄蚶」,福建、潮汕地區直接就稱它為「蚶」了。
一提起血蚶,壹周君就哈喇子直流 因為有一年去泉州某死黨家做客,事先被強行洗了腦,說么血蚶是閩南人招待貴客之類雲雲,當時只有硬著頭皮當敢死隊了。
起初血蚶擺面前還有些小擔心——開水一燙就上桌,一掰開殼就血流成河,一咬下去滿嘴是血.....只是,後來就停不了口了,蚶肉滑得就像是吃香菇,既肥厚又豐滿,味道鮮甜,還帶點螃蟹膏脂的香,一個字:爽!
血蚶其實是一種貝殼類動物,在我國南方很多地方都能吃到,而不單單只是在廣東有名。因為其外殼特別,肉體呈紫赤色,血水還多,所以不知深淺的食客都會望而卻步。
其實它的味道並不刺激,反而溫潤,懂吃的老饕要的就是那一口血水,咸鮮中帶著礦物味,正確的順序是先將殼里的血水嘬完,再開始剝開蚶殼吃肉。
潮汕最本土的調料就是搗蒜泥+醋,那種酸爽,壹周君一人可以吃兩斤
現在這個季節,正是血蚶最肥美的時候,一直到開年3月都能品嘗到。
聊起血蚶的吃法,梁實秋先生曾經在他的《雅舍談吃》記錄過:「蚶子用開水一燙,掰開加三合油、薑末就可以吃。」。也就是用小麻油、醬油和老醋三合一的蘸料。
而清朝的袁枚吃法更為小眾,他在《隨園食單》中記載:「用熱水噴之,半熟去蓋,加酒、秋油醉之「——醉血蚶;「或用雞湯滾熟,去蓋入湯」——煲湯;「或全去其蓋,做羹亦可」——羹粥,雖然步驟稍嫌麻煩,但不禁也讓人躍躍欲試!
而在各種醫學書籍中,關於血蚶的記載也不少,它有補益氣血,健脾散結之功效。非常符合如今 健康 飲食的主流元素。
大家有機會去江浙、山東、福建、潮汕以及廣東等沿海地區,記得一定要品嘗既美味又有益身體的血蚶哦
「血蚶」海南人叫它血螺,因為它的汁液特別像血,有些人會直接選擇生吃,因為生吃味道也挺好的,而且很有營養,但是要小心寄生蟲,還是建議炒熟了吃。
血蚶,不是一種太大眾食物,不識血蚶的人看到血淋淋畫面,總是下意識的貼上「可怕、惡心」等標簽,甚至有些人覺得生吃血蚶都是變態 。
血蚶喜歡生活在軟泥灘塗上, 以殼後緣在灘塗表面形成水孔與外界相通。以硅藻類和有機碎屑為食,生殖季節一般在7~9月間。
血蚶可以用多種烹飪方式呈現,比如涼拌、生鹵、白灼、炒、蒸、做湯羹等等。只要保證焯時不生不老即可。生腌血蚶,腌制時間控制在20小時以內,腌料掩蓋濃腥。吃起來鮮而不腥,爽而清甜。
廣東人過年過節的時候吃血蚶,作為一道開胃菜
新鮮的血蚶買回來,需要洗刷干凈外殼。用沸水燙個10來秒,這樣剛好達到了血蚶能掰開,而血水不會被煮干,保持著原汁原味(注意這一點很重要)。
燙過的血蚶可直接用手掰開,如若不行可用一元硬幣卡開。腌料就是醬油,蒜頭,生薑,芫荽,芹菜,蔥,辣椒,芝麻油等按比例調配而成。潮汕的生腌,雖然家家用料不同,但大多包含蒜頭、芫茜、姜和指天椒。這些調料既能給生腌的海鮮帶來美味,同時也是殺菌利器。把腌料澆上開好的血蚶,開始享受這個味覺沖擊。血蚶本身的鮮美,腌料附帶著的咸、辣、香更把血蚶的味覺享受推上另一個境界。
血蚶是補身補血的好食材
在浙東沿海,血蚶被視為補身補血的好食材,將血蚶放進滾熱的黃酒里燙到六七分熟,就可以食用了,有了酒勁,似乎也更有能量,吃完蚶子,連酒也要仰脖飲盡,此為南方人秀氣的豪邁。在傳統 養生 典籍里關於血蚶的記載也不少,蚶肉味甘性溫,入脾、胃、肝經,能補益氣血,有健脾散結的功效。蚶肉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在當令的季節里食用,既美味又有益於身體。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一到過年的時候,內陸人以牛羊豬肉為主,而沿海地區則已海鮮為主。海鮮價格不菲,但是過年那天人們圖的都是一個高興,所以都會買上最好的年貨給家人吃。但其實在閩南地區,人們並不會因為價高為重,而是以味美為主,所以血蚶就在這個時候被盯上了。
血蚶的確是食如其名,第一次看到血蚶的時候著實被那個外表嚇到了,因為打開殼後首先看到的就是那個色如血紅的汁液,看起來就和人血差不多,暈血的朋友看到這個大概是夠嗆。
血蚶雖然看起來不敢恭維,但是味道確實一抵一的好,早在以前,就有生食血蚶這一說法,人們認為此方法可以品嘗到最原滋原味的生食,雖飽了口腹之慾,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寄生蟲危害,而且隨著海洋污染愈加嚴重,血蚶生長環境也受到污染,生食也只能作罷,所以政府明令禁止不準售賣未熟加工的血蚶。但是如此鮮美的食品,人們又怎麼可能錯過,於是人的智慧在這時候就一覽無遺。
蚶的生長地是在灘塗上,所以打撈出的血蚶可以被稱為「泥孩子」,所以第一步就是將蚶洗凈去除泥沙,這樣吃起來的口感才會更好。而在日常中最普遍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常見的是「血蚶白灼」。用沸水燙15秒左右,剛好能夠去除腥味和殺死寄生蟲,而且還不會讓其本身的鮮味喪失。
這樣的血蚶剝殼的出來,肉質最為鮮嫩,並且殼內飽滿多汁,顏色呈現鮮血紅色,並且配上本地特有的醬汁——三滲醬,(這是廣浙地位特有的一種醬料,堪稱血蚶的靈魂伴侶。三滲醬是由當地的南姜,適量的醋和一定比例的辣椒等材料製作而成,這種醬汁包含了世間「酸甜苦辣咸」五味,一醬抵五醬。)一道菜下來僅有血蚶和醬汁,看起來簡單得平淡無奇,實則吃起來讓人慾罷不能。在食用血蚶的時候,第一次嘗試的人都會把那個「血水」倒掉,這對於愛吃血蚶的人來說簡直就是暴殄天物,一般在吃血蚶的時候都會先嘬上一口汁水,然後才開始蘸上蘸料品嘗它的肉。
除了白灼之外,血蚶肉還可以製作成干品,這也是當地人在過年期間當作零嘴的食物,血蚶裡麵包含了多種維生素和蛋白質,是尋常殼類海鮮的幾倍,並且它的殼可入葯,在葯典裡面還有有消血塊和化痰積的功效。而血蚶的價格十分便宜,堪稱為大眾化的海鮮品。你能接受血蚶這種食物嗎?或者有什麼烹飪血蚶的獨特技巧,不妨分享一下。
哈哈哈,錯了,血蚶在廣東普遍是叫做「螄蚶」,是一道非常受歡迎的 美食 ,而在潮汕地區叫做「血蛤」。在海南省才叫「血蚶」,每個地區的叫法是不同的,要數廣東料理血蚶最有名。
血蚶的主流吃法分為兩種,無論是哪一種,特點是不能太熟,必須是鮮血淋漓的才好吃,以肉質鮮嫩飽滿,風味獨特而聞名。可能對於初次見過,有的不敢吃,認為太血腥了,這東西能吃嗎?殊不知血蚶不僅美味,還具有豐富的營養,富含優質蛋白,鐵和鈣,多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具有補血養顏,緩解疲勞,養胃健脾功效。
血蚶吃法的講究
常見的是分為兩種吃法,一種是「血蚶白灼」。做法是清洗干凈外殼泥沙,用開水燙15秒左右,效果是最好的。剛好剝殼的出來,血蚶肉最為鮮嫩,飽滿多汁,呈血紅色。蘸上「三滲醬」,( 廣東特有的一種醬料,與血蚶是絕配。三滲醬是由南姜、醋、辣椒等材料製作而成,有著「五味」之稱,既是酸甜苦辣咸。 )真是難得的美味,不僅去腥,口感還獨特。如果你還沒吃過血蚶,建議這種做法試試看,保證會愛上的,沒有三滲醬的話,可以用芥末醬油代替。
另一種做法是「生腌血蚶」。
還是要先洗凈,開水稍微一燙,時間不能太久了,不然肉質就變成暗黑色,口感不佳,以剝的出來殼為准。然後剝完殼擺盤,淋入「生腌醬料」,即可食用了。
生腌醬料的調制: 蒜末、薑末、指天椒、香菜末、金不換(九層塔)放入碗中。加調料:生抽,香麻油,辣椒油,少許白糖,適量的冷開水,攪拌均勻調制而成的。
正是這兩種獨特的做法,保留了血蚶的鮮嫩,又提高了風味,所以在廣東名聲大噪,深受人們親昧。
「血蚶」(xuè hān)是一種泥蚶,之所以被稱為血蚶,和其肉的鮮紅不可脫離關系,其殼白如雪,亦被叫雪蚶。殼越白越好,這正如《南越筆記》載雲:「沙蚶冬月漁者,以足取之,謂之踢蚶。雷(蟲字旁雷)以天寒乃肥,仲秋孕婦者腹黑,以白者為貴。」
血蚶相互碰撞的聲音就像銅錢碰撞的聲音一樣,因此又被稱作是錢蚶。到了冬季,正是一年中血蚶最肥美的時候。這就成了潮汕人圍爐吃飯必不可少的美味佳餚了。
可以清湯燙血蚶,這個「燙」就講究了。切記不能燙得太熟了,太熟了的肉呈蒼黃而干癟無血,吃起來就沒有原來的鮮味了,嚼起來也沒了嚼勁,簡直味同嚼蠟;但是燙得不夠火候,蚶殼很難掀揭,就算強硬地掀開了,肉粘在殼的兩邊,不能吃得干凈利索,而且吃起來也一股腥味。那麼,怎麼樣「燙」出血蚶的鮮嫩呢?首先,這對火候的要求很高,要把握適中,不能過大亦不能過小。對燒水的要求也十分嚴苛,將水燒至起泡有聲但還未沸騰的狀態。立即將燒好的水倒入裝有處理干凈的血蚶的鐵鍋里,大約三分鍾後,濾水,取食。倒上辣椒醬、梅膏醬、酸醋攪拌而成的「三參醬」,咬上一口,鮮汁彌漫在唇齒之間。
還可以直接在爐子前烤著吃的,烤著吃味道自然比用水燙一下吃的好,但是烤的火候就比較難把握了,基本上看到血蚶打開了,裡面的血色慢慢褪去就差不多可以吃了。如果以前曾因為其鮮血淋漓而不敢嘗試,那麼這個冬季就不要再錯過這樣的美味了。
文/GSN
血蚶其實不止在廣東有名,東南沿海的省市很多都有食用,海南人就稱它為血蚶,潮汕閩南地區的人們則習慣單稱為蚶
蚶屬於軟體動物的瓣鰓類,外殼呈作心臟形,表面有壟溝,好似瓦屋棱,肉柱紫赤色,多血,味咸但鮮美。具有補益氣血、健脾益胃、散結消痰之功效,很多人視其為大補食材,價格便宜,廉價補品。 閩西閩南一帶過節宴席上都常見這道菜,下酒最佳,還會用於節日贈禮。
血蚶每個地方的叫法都不一樣,廣東人叫「螄蚶」,江浙人叫「血蚶」,肉呈紫赤色,汁水如血,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深受大家的喜歡, 「血蚶」其實就是一種貝殼類動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所以就非常的出名。
血蚶相信很多人也都吃過,是一種非常好吃的貝殼類動物,在南方很多地區都有,特別是在廣東,非常的出名,血蚶肉呈紫赤色,汁水如血,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深受大家的喜歡,血蚶的做法也是有很多種,白灼、生腌、燙等都非常的好吃,下面就來分享一下「血蚶」是什麼?為什麼在廣東這么有名?
血蚶在我們南方很多地區都有,血蚶肉呈紫赤色,汁水如血,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血蚶其實就是一種貝殼類動物,每個地方的叫法都不一樣,廣東人叫「螄蚶」,江浙人叫「血蚶」,有的地方直接叫「蚶」,血蚶特別是在廣東非常的出名,主要是因為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所以才會深受大家的喜歡。
1、准備食材:血蚶、蒜、姜、香菜、小米辣、白糖、生抽、香油
2、把姜蒜洗干凈切末,小米辣洗干凈切碎,香菜洗干凈切小段,全部放進碗里,把血蚶用刷子刷洗掉泥,清洗幾遍清洗干凈。
3、把血蚶放盆里,加入適量的開水燙一下,燙15秒就可以了,不要燙時間過長,把血蚶殼掰掉,均勻地擺在盤子里。
4、姜蒜末碗里加入生抽、白糖、香油攪拌均勻,把調好的料汁均勻地澆在血蚶上面,腌制二十分鍾,非常的鮮美好吃。
小技巧
不管血蚶怎麼做,都要選擇新鮮的血蚶,血蚶一定要用刷子刷洗干凈,燙的時候,時間要掌握好,最多不要超過二十秒,會影響血蚶的口感,料汁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調。
總結:這下大家都知道什麼是血蚶了吧,血蚶是一種貝殼類動物,血蚶肉呈紫赤色,汁水如血,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非常的好吃,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歡,血蚶的做法有很多種,都非常的好吃,非常的鮮美,喜歡的可以試試。
血蚶(han1)又稱為血蛤(ge3),不僅在廣東有名,上海、寧波、舟山、溫州樂清灣、台州溫嶺、福建很多地方都吃。
要注意的是,血蛤和北方的雪蛤(há)(蛤蟆油)是兩種不一樣的東西。
本草綱目記載:血蛤(蚶)味甘性溫,功能除了補血外,還可以潤五臟、健胃、清熱化痰、治酸止痛,主治痰熱咳嗽、胸脅疼痛、痰中帶血等。
上海人會把血蚶分為「毛蚶」和「銀蚶」兩種,毛蚶個頭比較大,殼上面有絨毛,味道么吃過的人都知道,好吃會上癮。而銀蚶就是潮汕人如痴如醉的血蚶,它的個頭介於五毛錢硬幣和一塊錢硬幣之間,外殼上沒有絨毛,味道比毛蚶更為鮮美,價格也要貴上不少。
上海人對血蚶是非常喜愛的。我的父親曾經告訴我,在他年輕的時候(上世紀70年代),毛蚶只要幾分錢一斤,每次去買都是買一臉盆回來用開水燙著吃,我也記得小時候(上世紀80年代)家裡也經常買毛蚶吃。後來慢慢經濟條件更好了,90年代起上海就開始流行吃銀蚶,而現在價格越來越貴了,要好幾十元一斤。
血蚶(血蛤)屬於濾食性動物,它們的生活環境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所以理論上用開水燙上個十幾秒鍾就吃半生的是很不衛生的。
稍微有點年紀的人都記得,上海人吃血蚶還吃出過事情來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大爆發,就是因為半生食用血蛤(毛蚶)引發的。
據上海市衛生防疫站疫情統計:1988年全市甲肝報告發病數為34萬例,創出了世界甲肝流行新的 歷史 記錄。
現在那麼多年過去了,毛蚶依然被禁止在菜市場上售賣,只有血蚶偶爾可以買得到。沒錯看到還是會買一些,會去用開水燙一燙,再做上一份蔥、姜、米醋、醬油混合的調料,那滋味,用上海話說叫做「打耳光也不肯放」!!
血蚶,在上海是禁止銷售的。
以前許多上海人非常喜歡吃血蚶。結果在1987年(大概吧)引發了乙肝大爆發。當時我還是初中生,好幾個同學全部倒下。結果就禁售了。因為不幹凈的血蚶中含有乙肝病菌。
現在好多嘴饞的上海人只好跑到外地去吃。我在山東也吃過,據說那裡的血蚶沒有問題。
因為我媽媽特別喜歡吃血蚶,所以我從小耳濡目染。
上海人吃血蚶只有一種做法,就是白灼,甚至是微微白灼。一定要帶著血絲去吃。
不過,我本人對血蚶簡直深惡痛絕。在海鮮中,我根本就不認可這東西有什麼好吃。真正優秀的海鮮,是不帶讓人難受的腥味的。比如法國生蚝。雖然也算是淺海灘塗的海產品。但是吃起來沒有難受的感覺。即使不用檸檬汁,生吃,也感覺非常棒!
再如,海膽。不說瀨戶內海的海膽,就是青島的海膽那也非常好吃。新鮮中帶著甘甜的味道。
而血蚶就完全沒有這種新鮮感,自然感!
血蚶充滿了腥味。
我想為什麼人們喜歡,是因為那個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吧!
赤貝而已,上海一度因為這玩意傳染肝炎禁售。說點題外的,日本人生吃這玩意兒,但是有兩種開殼方法,一種順張嘴那一邊開殼,叫做關東殺法,一種是順另一邊開殼,叫做關西殺法 北方吃這東西一般是用鑰匙類似關西殺法一樣在後面擰一下,但是這東西的血在生的時候會讓一些人的手產生過敏反應,紅腫而且瘙癢。
㈣ 三亞海鮮有哪些好吃的
海南島是個美食天堂。 瓜果蔬菜四季不斷,椰子檳榔,香蕉菠蘿,芒果木瓜,又新鮮又便宜,海南無子西瓜更是遠銷各地; 家家飯店的菜單上都有四大名菜:「東山羊,文昌雞,加積鴨,和樂蟹,」,至於是否貨真價實,只有吃了才知道; 吃在海南最吸引人的還是各種海鮮。由於水溫高,水質好,海底有大量的珊瑚礁,這里成為了海洋生物的天堂。 海南的海鮮好,但是要想真正吃得好,還要去對地方。如果你是在大酒店裡吃海鮮,那麼養殖的多,幾乎沒有野生的;如果你在路邊的大排擋吃海鮮,攤主會漫天要價,宰你個不清不楚。三亞本地人吃海鮮,都是去「安游」。 三亞市與亞龍灣之間有個田獨鎮,田獨鎮有條安游路,就在紅沙海灣對面。從田獨到亞龍灣方向右邊有條叉路進去即到,距市區有20多公里。 其實,我第一次去海南島就到過安游,是為了參觀海軍4802工廠。就是那一次,我頭一回品嘗了「椰青」,甘甜清爽的液汁,潔白嫩滑的椰肉,給我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象,後來每次去海南,我都會去買椰青,但是再也找不到那頭一回的感覺。 二十多年過去了,今天的安游變化很大,工廠周圍開出了許多海鮮館,4802廠門口有家「悅來酒家」,馬路對面有家「昌隆酒家」,都是很不錯的地方。 安游的海鮮不僅品種多,許多是我見所未見的,更重要的是大多並非人工養殖,而是大海中野生。 魚有:龍躉(巨大石斑魚)、蘇眉、青衣、東星斑、老鼠斑、芝麻斑、老虎斑、石頭魚、白鯧魚、紅包公、海鯉、鯊魚等等; 蝦有:大龍蝦、小龍蝦、大對蝦、大白蝦、琵芭蝦、籟尿蝦等等; 蟹有:花蟹、膏蟹、青花蟹、石頭蟹; 螺有:兔子螺、芒果螺、雞腿螺、花螺、花角螺、紅口螺、排海螺、海白螺、聖子螺、蜘蛛螺、馬蹄螺、瓜螺、三灣螺、血螺等等; 其他還有花蛤、扇貝、鮑魚、生蚝、海膽、沙蟲、大小象卜蚌。 海鮮我是老吃客了,記得外派香港的那些年,我真沒少吃,吃到皮下長出了許多「粉瘤」(脂肪瘤),才知道海鮮的厲害。這里和香港的「鯉魚門」「西貢」相比,魚、蝦、蟹差不多,螺的品種要多了許多,讓我大開眼界。 安游海鮮的另一個特點是明碼標價,每個水缸上都掛塊牌子,寫出品名、價格,而且附有照片,讓人一目瞭然。 最讓人滿意的還是這里的海鮮加工技術,清洗干凈、火候到位、鹹淡適宜、鮮嫩可口。在外地吃螺,多為白灼、清蒸或帶殼炒,而在安游直接炒螺肉是最好的。另外就是清蒸野生鮑魚仔,我也從來沒吃過這么嫩的。 北京的「順峰」,上海的「天天漁港」都不如這里經濟實惠,所以三下安游吃海鮮,成了我們在海南的一大快事。
㈤ 海口當地人都去哪裡吃海鮮
你好,海口有好幾個地方都可以適合吃海鮮。
1、較為早出名的,美蘭區白龍北路,板橋海鮮廣場,直接自行采購新鮮的海鮮,然後到店加工即可。
2、原美蘭區海甸島人民天橋下的海鮮廣場,轉移到水岸星城B區南門的鋪面區域,一樣可以自行采購到店加工即可。
3、美蘭區新埠島,海鮮大世界,屬於批發水產市場,也可以自行采購到店加工。
4、新開且較為受歡迎的萬人海鮮廣場,位於龍華區迎賓大道上,品類齊全,攤販較多,同樣是自行采購到店加工即可。
可以根據不同的交通、位置,選擇不同的海鮮市場。如果擔心被宰,最好有當地人或者熟悉這些海鮮市場的熟人一起去。溫馨提示:海鮮要買鮮活的最好!
海口有幾個吃海鮮的地方,不過,萬人海鮮廣場和美蘭區板橋路的海鮮廣場最大,除了這兩個地方,還有桂林洋有幾個小海鮮店。如果你認識長流那邊靠近海邊的漁民,也能吃上更新鮮的海鮮,那都是剛剛捕抓上來的野生海鮮。如果想吃生蚝,我推薦一下紅城路延長線的「蚝姐生蚝」,那裡的生蚝真的很美味,特別是糟粕醋煮生蚝,是我吃過最好的生蚝。
以前,海口市民都是去美蘭區的板橋路吃海鮮,那裡的海鮮非常有名,而且也不貴,算得上是物有所值;去年初,海口迎賓路的丁村萬人海鮮廣場開張後,也以物美價廉和物所超值吸引了眾多海口市民和遊客,每天中午和傍晚,都是車水馬龍,生意好得不得了。
前段時間,有個朋友從三亞過來,我們到丁村萬人海鮮廣場吃飯,7個人買了蝦、蟹、魚等一大堆東西,還有三個菜,搞了一桌子11個菜,包括加工費和飲料,總共才七百來塊,真的很便宜。
丁村萬人海鮮廣場不但物美價廉,最主要的一點是停車方便。
海口本地人吃海鮮的地方有很多家,幾乎每個區都開有海鮮自助廣場。作為一個海濱城市,海口市因瀕臨瓊州海峽,又是南渡江入海口,其海鮮別具特色。
我因住在恆大文化 旅遊 城,所以,平時來了朋友接待,或朋友邀請,一般都會在我隔壁的丁村海鮮自助廣場吃海鮮。
這是海口,目前最大的也是檔次比較高,環境比較好的,吃海鮮自助的廣場。
這個廣場位於海口迎賓路上,靠海口動車東站邊上,項目是按4A級景區標准規劃來建設的,總佔地面積160畝,總投資1.3億元。
廣場除設有海鮮平價超市、遊客自助用餐區、集散廣場、生態停車場外,還有海洋文化展示館以及兒童游樂場等配套設施。是親子游,一家人吃海鮮和孩子們玩過山車的最佳 娛樂 場所。加上,邊上又有新城吾悅廣場,所以,周末,這個廣場很熱鬧。
丁村自助這個海鮮廣場,共有海鮮加工檔位88家、小吃檔位40家、海鮮零售檔位150家。濃縮了海南島所有的海鮮,螺、魚、蝦、貝等精華。
人均價格大約在70元左右。
我曾在丁村海鮮廣場約新海府店,為八十大壽老母親祝壽,邀了一些朋友來吃海鮮,大家都還感覺不錯。
可能有網友會說,丁村海鮮廣場,這里價格比最老的自助海鮮廣場板橋路的會貴些。但,一分錢一分貨,吃海鮮有時吃的是一份環境,一份鮮味!
海口吃海鮮的地方,從性價比上來介紹你們吧:
1.人氣比較多的,吃得也不貴的,就去 板橋路海鮮大排檔 ,現買現加工。品類多,價格也不貴。
2.比較便宜的 人民橋下海鮮廣場,小品種 海鮮都有。
3.比較有品味,適合宴請的:新埠島海上餐廳,假日一品海鮮酒樓,歡樂海岸。
4.比較大型的海鮮廣場:丁村萬人海鮮廣場。也是現買現加工。很多賣海鮮檔口,選了就拿裡面加工。不過海鮮有點小貴。
海口吃海鮮的地方相對還是比較少了,集中在2個地方吧!
1、丁村萬人海鮮廣場
2、新埠島海鮮大世界
這里重點推薦萬人海鮮廣場,位於龍昆南路延長線。以海洋文化為主題,以「帆船」造型為主要展示元素。打造全域4A級景區,真個廣場覆蓋WIFI,智能化體驗,安裝有自動售賣機、可以移動支付,讓消費者不用帶現金就可以盡情消費。實現場內全開放、全通透、全綠化。
海口市政府全力打造海鮮市場誠信體系,明碼標價,公開消費,試營業至今前來消費的市民及遊客絡繹不絕,人氣漸旺喲!著力打好「誠信」牌,擦亮椰城餐飲「城市名片」。採用統一收費、價格、服務標准,嚴懲欺騙顧客的商家,不得以非正常低價傾銷進行惡性競爭。如有違反,停業整頓或者罰款喲,嚴重者納入商戶的誠信檔案。
萬人海鮮廣場商戶免費提供選購海鮮、對食材的數量和質量的把控,如發現問題,應立即告知顧客並向現場管理人員報告,依規報告並經調查屬實的,給予名譽和物質獎勵。這樣做可以更好地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這裏海鮮零售區全部是漁民,省去中間流通環節,實現海鮮平價銷售。
當地人去吃海鮮得話,一般都會去海口板橋海鮮廣場那邊,那裡環境還是很不錯的,價格也很實惠,老闆都很熱情,吃的人比較多,很熱鬧,
這裏海比較新鮮,都是自己挑選現做的。
優惠的價格吸引了大批的學生黨聚會必選的地方
豐富多樣的食物任你挑選
味道 不錯,關鍵是食材新鮮,分量十足,食材新鮮。服務態度也很好,吃得放心且開心!
來海口當然要吃海鮮啦,這幾天分別在萬人海鮮廣場和市區里的板橋路海鮮市場,前者是新開的真的好大環境也特別好。海口丁村萬人海鮮市場真心推薦,去海口的朋友一定不要錯過。海鮮新鮮便宜又好吃。
海口丁村萬人海鮮廣場位於海口市龍昆南路延長線,項目按4A級景區標准規劃建設,總佔地面積160畝,總投資1.3億元。廣場設有海鮮平價超市、遊客自助用餐區、集散廣場、生態停車場、海洋文化展示館以及兒童游樂場等配套設施,其中共有海鮮加工檔位88家、小吃檔位40家、海鮮零售檔位150家。
生猛海鮮實拍,均明碼標價、做到讓每一位前來購買海鮮的市民遊客朋友做到心中有數
為了保障消費者權益,市場每個攤位將設置明碼標價牌,市場每天根據農貿市場的價格進行核價,並統一進行公示,讓市民遊客對每一筆消費都做到放心明白。
整個廣場使用的都是防作弊秤,不存在缺斤短兩的現象
海鮮購買完畢後、可到加工攤位進行加工、廣場共有88個海鮮加工檔位、約可容納1.2萬人同時就餐、萬人同享海鮮、場面十分熱鬧、其中香水灣3號小鬍子海鮮加工檔位更是人氣爆棚、據了解、小鬍子海鮮在三亞很出名、開了十多年、堅持明碼標價,只用活海鮮,這次更是把店開到海口來了、很多遊客都是奔著他家的味道來的,果真是門庭若市
上菜啦,看看每道菜都是那麼誘人那麼精緻。味道也特別的好。
溫馨提示:
1.喝啤酒切記不能吃海鮮,但是可以適當喝一點白酒或者米醋
2.吃海鮮後,一小時內不要食用冷飲、西瓜等食品,且不要馬上去游泳;
3.海鮮富含高蛋白,容易對蛋白質過敏的人請不要貪食哦。(海鮮中毒即由此引起。 )
4.海鮮生吃先冷凍、澆點淡鹽水
5.關節炎患者少吃海鮮。
6.海鮮忌與某些水果同食。
7.蝦類忌與維生素C同食。
8.海魚的頭部富含礦物質砷,在大量維生素C的作用下會轉化成有毒的3價砷(As3 )狀態,其毒性相當於砒霜,因此應避免在吃海魚前後兩小時內服用維生素C葯丸。
去哪都可以!千萬不要去迎賓路萬人海鮮廣場!理由有兩個,一:因為大店面多,又是新開的,很多師傅都不是擅長弄海鮮的,甚至都不懂!我去過兩次,都不行!血螺一般稍微燙開就可以,那裡都燙熟了!生蚝蒜蓉蒸到筷子尖那麼小了!二:對比板橋海鮮這個老牌子,萬人海鮮貴一倍!!
誠邀回答,我一個朋友在海口,據他說,他一般去板橋路的海鮮市場,買好後在旁邊食店加工好,而且還不貴!
㈥ 海南有什麼有名的小吃
海南粉:海南粉其白如雪,其細如絲,食法北方叫「涼拌」,海南叫「腌粉」,其上加入炸花生米、炒芝麻、豆芽、肉絲、香油、酸菜……,醇香撲鼻,餘味無窮,吃完後再加上一勺海螺清湯,更是鮮香無比。海南粉是海府地區傳統小吃。 抱羅粉:以大米粉條配靚湯及多種佐料調制而成。因文昌縣抱羅所產最為出名而得此名,又因其粉比「海南粉」略粗,故瓊北各地又稱之為「粗粉湯」。 靈山粗粉:是在瓊山市靈山鎮一舉成名的,其粉比海南粉粗,其生產工藝與海南粉略有不同,其食法也是「腌吃」,但特色是粉質爽滑,腌料注重海鮮原料,突出一個「海鮮味」。 陵水酸粉:陵水一帶風味小吃,其粉圓而長,外觀如「桂林米粉」、「雲南過橋米線」。同樣是「腌粉」,但其腌料與以上「腌粉」不同的是既香又酸,嗜辣者再加上一勺本地產的「辣中之辣」的「燈籠椒辣醬」的話,更是香、酸、辣三味具全,十分開胃! 加積牛腩粉:做為海南的僑鄉之一,吸收東南亞飲食的長處,加積廚師獨創的「五香牛腩」、「咖喱牛腩」遠近揚名,以「五香牛肉腩」為腌料的加積粉,香味濃郁,吃後余香留齒。 椰香粘軟:出自著名僑鄉、椰鄉——文昌市一帶民間。用糯米粉加清水、生油攪和,揉搓成小團,用手按壓成扁圓形,在滾水中煮熟,然後沾上碎粒狀甜餡料便可吃用。 清補涼:有點像北東的八寶粥,但製作方法有異,一般先將各配料煮熟後,加冰加糖水或加椰子水食用。該食品清涼可口,消暑健胃,是海南夜晚最富特色的解暑美食,價格僅有三四元/碗。 海南蘿卜糕:海南地方傳統小吃。民間製法因地而異,但都須以粘米漿、白蘿卜絲為主料,其它輔料可隨意變換,可間可繁,可蒸可煎,也可先蒸後煎而食。 苗家三色飯:海南中部山區苗族人民的傳統小吃。具有節令性,在「三月三」(黎、苗族人民傳統喜慶節日)期間普遍製作和食用。 黎家竹筒飯:是用新鮮竹筒裝著大米及味料烤熟的飯食,通常是黎家人出遠門,上山打獵或招待客人時才做的,多於山區野外製作或在家裡用木炭烤制。現經烹調師在傳統基礎上改進提高,使之擺上宴席餐桌,聲譽甚高,成為海南著名風味美食
㈦ 這個是什麼怎麼煮最好吃
這是海里的血螺,補血益氣的,要保持它的鮮甜,放一些姜絲,蔥白清蒸也行,或放清水裡微煮下看它開口了就好了,根據個人喜好弄些調料沾來吃。。。如我的回答能幫到你請採納!謝謝!
㈧ 血螺的正確吃法
主料:血螺500克,姜3片。
輔料:生抽或者魚生淡醬油,芥末。
1、血螺清洗干凈,裝盤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