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海哪裡的小籠包最好吃
小籠包是上海著名的小吃,上海人稱之為小籠饅頭。不但身在外地的上海人提及小籠包時眼中柔情無限,外地人到上海也是言必要吃小籠包。一個個小巧玲瓏摺皺整齊宛轉如花瓣,軟滑薄韌的包子皮微微透明隱約可以看見餡心。小籠包的餡心是夾心腿肉作成的肉醬,不加蔥蒜僅撒少許薑末,和著肉皮凍、鹽、醬油、糖和適量水調制而成。蒸熟後的小籠包呈半透明狀,小巧玲瓏形似寶塔,一咬一包湯,滋味很是鮮美。那麼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上海有名小籠包的好地方。 可是其實很多人並不清楚去哪裡能吃到正宗、多汁的小籠包,總為了尋覓好地方而頭疼,今天偶為你整理出上海灘美味的小籠店,為你呈上這正宗的上海小吃饕餮大餐,注意口水哦! 萬壽齋地點:山陰路123號(近四達路)
這家店門面實在太小,走過路過很容易錯過。但人氣很旺,每次去總有很多人,還有些人是慕名而去的。那裡的小籠皮薄肉嫩湯汁鮮美,小籠做的很小,用筷子夾起,絕對不會把皮戳破,雖然一籠連一籠的出爐,可是它的湯汁絕對不會燙嘴。個人感覺他家小籠有點偏甜,我很喜歡的,適合上海人的口味。 佳家湯包
地點:黃河路90號(近鳳陽路)、麗園路62號(近南車站路)每天下午4點過後,很多餡就已經沒了,很多次5點左右就已經收攤了。所以只嘗過他家的蟹粉和全蝦仁的,蟹粉的味道不錯,都是蟹膏,配上姜絲,唇齒留香,但是湯汁少了點,有點失望。蝦仁的真的很好吃,湯汁多,蝦仁又多,皮薄而不破! 珊珊小籠館地點:仙霞路(威寧路口)、古美西路(近龍茗路)說到小籠怎麼能少了珊珊小籠館。推薦一下蟹粉小籠,在上海灘上能擠入上乘的了,裡面的湯汁口感濃厚鮮美。他家用的肉還蠻好的,不像有的地方的小籠,肉都散開來的。人均在15元左右,很大眾哦。有機會一定要去試試,帶著你的荷包去那打個小嗝吧。 第一籠地點:航北路275號(近航中路)、紅松路194號這就是傳說中的「第一籠」。現點現蒸的小籠可以用晶瑩剔透來形容,皮子超薄,而且品種多,咖喱的麻辣的都有,價格也不貴。老闆端上來的時候很自信的說:「第一次不來是你們的錯,第二次不來是我們的錯。」說的很有信心的。鹹蛋黃小籠裡面的鹹蛋黃味道不是特別濃,但也算是標新立異的一個亮點了吧。招牌小籠和蝦肉小籠就不用說了,皮很薄很薄,真正吹彈可破。 鼎泰豐地點:連鎖店他家的服務是名不虛傳的,從進門到出門豪無怠慢,比較滿意!雖然價錢是貴了點,但是一分價錢一分貨,小籠做得不僅精細,味道也絕對不會令大家失望。這家店的各種點心差不多都嘗過了,還是念念不忘蟹粉小籠,光是湯汁就有「厚厚的」蟹粉味道。他家的蟹粉還是有一定實力的,有一次點了蟹粉豆腐,也無比好吃。 金陵湯包地點:棗陽路465弄內(華師大後門對面小區內)這家店比較隱蔽,但是人氣真的很旺,人多的把小區的出入口都堵住了。他家小籠,有一點甜,皮不是很薄,但這樣就能保證皮不會破,做得恰到好處。雖然個頭不大,但湯汁多,而且便宜啊,這里應該是最便宜的了。再配上隔壁的奶茶,就絕對完美啦。 富春小籠地點:愚園路650號(鎮寧路口)、天山西路159號(近地鐵二號線北新涇站)富春的小籠,悠久的歷史了。特意為他家小籠而去的,把不同餡的小籠都嘗了一遍。還是喜歡蝦肉小籠,裡面可以吃到蝦肉,是一整塊的哦,還很有彈性。總的來說,小籠個頭還挺大的,皮都很薄,湯汁也很鮮美,可以吃到小時候的感覺,最主要的是性價比不錯。 包公公地點:中山公園玫瑰坊一樓包公公算的上玫瑰坊里最出名的店了。它最有名的當然是小籠啦。小籠的個頭不大,湯水到是還有的,肉里加了薑末,味道還蠻香的。小籠皮薄而有韌性,汁水多而不油,基本不會漏湯,一個個很完整,吃完之後還留有回味。 德籠館地點:江西中路473號(近南蘇州路)小店不大,卻干凈明亮。招牌小籠是現點現蒸的哦,鮮肉、蝦肉、鮮蛋黃、辣味、蟹粉,口味多多。吃了他家的小籠就四個字「皮薄汁多」,可比古漪園啊。極力推薦招牌小籠,現蒸出來,熱騰騰的上桌咬一口有很多湯流出來,很鮮,肉也還蠻新鮮,性價比不錯的。 雅瑪地點:虹橋路1482號(近延安西路)典型的台灣餐廳,以「簡單休閑」為主調。他家的環境是沒話說的,更推薦陸家浜路那家雅瑪,因為環境會讓你非常物有所值。小籠的個頭不大,有韌勁不粘牙,皮薄得可以瞧見裡面的湯汁晃動,而且個個汁都很足,這還要考驗一下筷功了。 錫緣無錫小籠館地點:南大街54號(近富強街)、麗水路1號六純香美食廣場6樓(近安平路)超級好吃的無錫小籠,個頭很大,湯汁很多,肉餡香香甜甜的,甜的很正,而且一點都不油膩哦。無錫小籠的皮不是特別薄,但又恰到好處。不容易破。他家的蝦肉小籠,不僅汁多,還很入味,是我吃到的小籠里數一數二的了。愛吃甜甜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無錫小籠哦。
『貳』 金鄉哪個地方賣的小籠包最好吃
金鄉縣金鄉街道董記小籠包店賣的小籠包最好吃。根據相關資料查詢得知,金鄉縣金鄉街董記小籠包店裡的小籠包皮薄肉多,味道鮮美,是金鄉縣小籠包最好吃的店。
『叄』 無錫哪家的小籠包最好吃
王興記名氣大,
熙盛源味道好,就跟烤鴨,外地人吃全聚德,
本地人吃便宜坊,那裡的餛飩也很好吃,
另外無錫醬排骨很有名,很多人說三鳳橋牌的好,
還有油麵筋,很多人坐火車買一大袋子帶走
取意「源於無錫、盛於無錫」的 熙盛源 ,雖非百年老店,但因其獨到的傳統口味,常年占據著無錫食客的口碑榜單。
醒目的餐牌簡潔明了,小籠和餛飩構成了熙盛源的全部菜單。歷經風雨變遷,仍堅守這份專一的執念,實屬不易。
手腳麻利的店家從蒸鍋上抽下一屜小籠,熱氣氤氳誘動著味蕾。江南人心思細膩,對待 美食 亦然。無錫小籠的製作過程尤為考究,外皮選用的是上等麵粉,面團無需發酵,熙盛源的每張麵皮都需在擀出來的3分鍾內做成小籠送入蒸籠,一氣呵成、節奏緊湊,嚴苛的時間把控使蒸熟後的表皮薄而不破,富有韌勁;肉餡選用的是豬腿精肉,再拌入適量皮凍,造就了餡料的鮮嫩多汁。
「且慢!吃小籠可是有講究噠!」作為地道的小籠吃客自然駕輕就熟,「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吸湯」 這12字秘訣,可謂字字珠璣!
在小碟內倒入少許香醋;輕柔地夾起小籠緩緩移入淺碟,謹慎地在透光泛亮的皮上咬開個小口;鮮美清甜的汁水一觸即發,伴著柴火氣獨有的面香在口中彌散,愈演愈烈的甜鮮味在輕啜過程中傳遞出豐富的層次。慢慢來嘛…吃小籠本就是種細膩的慢享受啊!
不同於上海小籠追求肉餡本味的咸鮮勁兒,把無錫小籠稱之為「醬油甜肉包子」似乎更為貼切。飽滿的個頭形似寶塔,晶瑩剔透的表皮隱約透出粉色的肉餡,在光線下泛著光暈,皮薄且韌的外皮下包裹著被湯汁浸足的光滑肉餡,咬上一口,湯汁溢出,一股濃郁的鮮甜味瞬間散開,鮮香而不油膩。薄皮加純肉,再配上這直白的甜蜜回甘,嗯!這才是我俚無錫人家的嗲味道……
鐺鐺鐺鐺!還沉醉於小籠包的甜蜜漩渦,餛飩軍團壓軸登場!「這餛飩…怎麼花樣那麼多?」江蘇人對餛飩的喜愛可謂深入骨髓,且不說大小之分,單是口味就千變萬化,從麵皮、湯底到餛飩的餡芯,花樣迭出,每每糾結於「吃什麼」這一世紀難題時,餛飩便成了當仁不讓的首選!
既然來了熙盛源,招牌紅湯辣餛飩當然不可不試!醬油與辣油交匯出的濃烈湯底泛著燦亮的油光,飽滿大顆的餛飩是鮮肉蝦米餡兒的,吃口彈性十足,鮮香四溢!可別小看了這特製秘方,炒熟的白芝麻大大提升了紅湯的香氣,說是「辣」餛飩,實則香而不辣,恰到好處的刺激感中和了油氣帶來的膩味,嘗起來倒反倒有種意料之外的清爽感。
開陽拌餛飩是我的心頭好!白里透紅的餛飩靜靜地躺在雪白的搪瓷碗里,薄到透光的外皮包裹著充盈的肉餡,一派歲月靜好的模樣。
「來~到了激動人心的變身時刻!」獨家配方的豬油和熟醬油融合成這碗拌餛飩的靈魂醬料,神秘地藏於碗底待你一探究竟,鮮美爽滑的餛飩被醬汁襯托的絲絲入味,甜咸相佐的的美妙滋味讓人完全停不了口!
相比之前的重口味,蝦仁小餛飩算是熙盛源的輕食了,現炒的蛋皮撒在濃醇的骨頭湯上,再配以紫菜和細碎的蔥花點綴,鮮美的讓人慾罷不能。
收尾的薺菜餛飩為這場葷宴注入了一股清流,剁得精細的薺菜碧綠鮮香,與鮮美清爽的湯頭相得益彰,看似單調的配料卻絲毫不覺乏味,幾只餛飩下肚,頓覺滿口留香。
食罷,戀戀不舍地打包了份半成品,恍惚間耳邊彷彿響起了熟悉的吳儂軟語,縱然玉盤珍饈當前,給我小籠餛飩就好……
ENJOY TIPS:
小籠可按單只/一客(4隻)/一籠(8隻)售賣;
有外賣半熟小籠可供選擇,全生小籠需提前預約;
只接受現金支付,暫不支持微信/支付寶等付費方式;
夏季時節免費贈送綠豆湯;
王興記包子在無錫名氣最大!好吃!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無錫小籠包以王興記最有名,改革開放後無錫小籠包遍地開花,多達幾十家。要說哪家最好吃,確實大同小異,由於居住地原因,一般以周邊幾家吃得多一點,象我小時侯住在連元街,距王興記僅一步之遙,當然習慣了王興記小籠包的口味。而現在住在南長地區習慣吃古香樓,乾興旺,笑來喜等店家的小籠包,要說哪家好吃,確實難分伯仲,各有千秋。總體上認為還是古香樓的好一些,小籠包質量穩定,價格合理,服務規范,衛生工作持之以恆,小籠包外賣不斷創新,增加了蒸籠墊,芝麻辣醬,小包裝酸醋等花色。並且每周二下午堅持買一送一惠民活動,與時俱進,開展網上銷售,經常開展客戶應季銷售優惠活動,贏得口碑和客戶群。
要說小籠饅頭(小籠饅頭才是無錫小籠包的正確叫法)正不正宗,先不說味道怎麼樣,單看外形,正宗的無錫小籠饅頭應該是臍眼收口,就是說在小籠饅頭的正中央應該有一個凹陷的窩窩,那是收口時大拇指捏住的地方,凡是中間沒有窩窩只有一個尖頂的都不是無錫小籠包正宗的做法。這樣的窩窩會分散頂部麵皮子的厚度,不會形成很硬的麵疙瘩,而尖頂饅頭的頂部很硬,嚼在嘴裡就是一塊死麵疙瘩,一點也不好吃,根本不是無錫小籠饅頭的正宗做法。再說餡料,無錫小籠饅頭講究肥瘦比例大概在3比7,不超過這個比例,太肥了肉質鬆散,不結塊,太瘦了肉質柴又硬,也不好吃,只有這個比例做出來的肉餡才會有Q彈的感覺。再說味道,正宗的無錫小籠饅頭根本就不是單純的甜,而應該是甜鮮鹹的完美融合,所謂甜出頭,咸收口,入口是甜的,回味是鹹的,這才是正宗無錫小籠饅頭的完美表現。
當然是熙盛源最好吃,其他的超王記也不錯。最坑爹就是以前最有名的王興記,把招牌砸了,無錫人沒人吃的,專坑外地人。還有什麼憶秦園,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的自稱百年老店,又貴又難吃,又一個坑外地人的地方。
蘇興記笑來喜熙盛源都是不錯的選擇,笑來喜和熙盛源有關系,五星家園那邊有一個也不錯,叫什麼忘了,這些店皮薄肉好是特色,至於憶秦園那就呵呵了,從來不認為那是小籠包,肉鬆皮爛,我都不知道哪裡好?餡料里不放豬皮不好吃的拜託!至於那些酒店裡的小籠包,都是耍流氓,無錫小籠皮薄餡大有汁水,透過皮能看見汁水,拿起來邊緣能晃盪。吃四個一定要覺得油膩,如果是甜膩,就是不及格
無錫小籠饅頭
論名氣,王興記,秦園或憶秦園。王興記是百年老店,雖然在本地人中的口碑一蹋泥糊塗,但是名氣大,還是當仁不讓的,再爛也無法捍動其王者之地位;秦園或憶秦園是《舌尖上的中國》捧紅的,雖然干屎賴了薄屎里的正宗之爭,說不清,道不明,但是借了央視的東風,還是虛名一場的!
論實在,熙盛源,笑來喜,古香樓。這三家店,環境、服務、味道、傳承都是一流的!在保留小籠饅頭的原始風味的基礎上,都進行了適當的改良,各具特色,比較適合現代群眾的口味;
論大眾,超王記,常興記,陳大嘴,盛興源,聚成源、丁大福等街邊小吃,各有一套,經濟實惠,貼近大眾,也是無錫普通群眾首選的吃小籠所在;
最後,還有一家從江陰殺進無錫城的小籠饅頭店——陶興寶點心店。小籠做的也不錯,小籠饅頭的伴侶餛飩更有特色,特別一碗螃蜞餛飩,真是鮮到眉毛都掉了。
不要哪家好吃哪家不好吃了!總歸吃不到小時候小面館王興記的味道了!做小籠包王興記老師傅大都過世了!剩下的能學到幾成手藝還成問題!老一輩人講究的是食材和良心!現在的人講功利!而且現在吃的小籠包都改進了!不是偏甜就是偏咸!連外觀都少許不一樣了!別說老法頭個米到列!一聲嘆息!
熙盛源是第二個王興記 憶秦園是第二個熙盛源 超王記在中橋菜場門口開的,聽其他店的服務員說,是老闆的朋友,所以不算李鬼,但這種義氣過家家的作坊模式,我不怎麼看好品控。按照這種推斷,看玩笑的說法,看看無錫3家左右分店專做小籠包的,也許可以嘗試一下 因為,店越多,老闆心越浮躁,品控越難把控,因為現在的小籠包還是手工活,員工水準跟不上,皮子就會有薄有厚,差距會很大,「店大欺客」老話真的沒錯。
『肆』 小籠包那裡的好吃
西安賈三灌湯包
天津狗不理包子
開封小籠包
上海南翔小籠包
無錫小籠包
『伍』 哪個地方的小籠包最好吃
上海南翔小籠包已經有100多年歷史,因其形態小巧,皮薄呈半透明狀,以特製的小竹籠蒸熟,故稱「小籠包」。以皮薄、餡多、鹵重、味鮮而聞名,深受國內外顧客喜愛的風味小吃。嵊州小籠包,也就是杭州小籠包,全國有名,味道一絕,皮薄餡足,回味無窮,小籠包邊蒸邊吃味道最美,配上白粥鹹菜是早餐一絕,小籠包分生粉小籠,不發酵,皮比較硬湯水足,要乘熱吃,第一家是在鄭州,在鄭大一附院西邊的一個店裡,位置在稍偏辟的一個小街道上,第二家在廈門湖濱南汽車站邊上,上次去看已經搬走了。
取意「源於無錫、盛於無錫」的熙盛源,雖非百年老店,但因其獨到的傳統口味,常年占據著無錫食客的口碑榜單。要說小籠饅頭(小籠饅頭才是無錫小籠包的正確叫法)正不正宗,先不說味道怎麼樣,單看外形,正宗的無錫小籠饅頭應該是臍眼收口,就是說在小籠饅頭的正中央應該有一個凹陷的窩窩。
『陸』 上海哪裡有好吃的小籠包
富春小籠
地址:愚園路650號
人均:40元
坐落在愚園路上的富春小籠有超過30年歷史,是本地人最喜愛的小籠包店之一。從早上6點開門一直到深夜,雖然環境服務都一般,但基本每時每刻都顧客盈門。富春小籠延續了老上海點心店的傳統,單子是一式兩份,最古老的方法,用夾子夾好直接送到後廚開做,所以一般要吃上一客它們家的小籠,等不上45分鍾到一小時的就別來了。
據說富春小籠包製作的關鍵,就在於餡里的那層皮凍,是經過了前後五道工序才做成的。皮薄餡大是對富春最忠實的評價,輕輕提起一隻小籠,從側面咬開個小口,湯汁立馬簌簌地淌了出來,猛嘬上一口,鮮!
『柒』 上海小籠包哪家最正宗,城隍廟南翔饅頭店嗎
你好,我是非著名 美食 家靜婧的爸爸,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本期導讀:上海小籠包哪家最正宗,城隍廟南翔饅頭店嗎?說起上海小籠包最正宗的,在我一個地道上海人心中肯定是位於城隍廟的南翔饅頭店,其實這家是分店,南翔小籠包總店是位於發源地的南翔鎮,古漪園景區門口的南翔饅頭店,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中,每次去南翔肯定要吃一頓古漪園門口的小籠包,吃了後還要打包回家一份,那就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上海小籠的特色上海的小籠猶如上海人的精緻,其特點是皮薄,肉嫩,汁多,味鮮,形態美。
1. 皮薄 上海的小籠皮不是用擀麵杖擀出來的,好的小籠皮是用手按出來的,經驗豐富的師傅可以雙手操作,一下子按壓二個面劑子,一下按出二張小龍皮。
2. 肉嫩 正宗的南翔小籠肉里不添加任何蔥,只放少許的薑末去腥,選用的豬肉必須是當天最新鮮的夾心肉按照四瘦一肥的比例攪成肉泥,這樣做出來的小籠肉才非常的嫩。
3. 汁多 是上海小籠的又一大特色,汁多是因為加入了肉皮凍和肉餡拌在一起,當在籠屜中蒸的時候肉皮凍化開就變成小籠包誘人的湯汁了。
4. 味鮮 上海小籠的味鮮因為使用了高湯,具體為啥這么鮮,這個應該是商業機密,我也不知道。。。。。
5. 形態美 小籠這個名字也是因為它的樣子,小巧玲瓏又不缺乏精緻,好的小籠包必須在那方寸之地褶出32個褶子,好像一隻縮小版的包子一樣,晶瑩剔透剛蒸出來的時候還能透著燈光看見裡面搖晃的湯汁。
小籠包吃法十二字秘訣:輕輕提,緩慢移,先天窗,後喝湯,可以說這區區12個字充分講明了小籠包的吃法,我喜歡剛出籠的小籠包,沾上點香醋,放在湯勺里,熱氣騰騰的,咬一個小口,湯汁順著口慢慢流出在湯勺里趁熱把湯汁先喝了,等小籠饅頭稍涼後一口一個小籠包,鮮香嫩,吃完後有回味,嘴唇上還會黏黏的感覺,這個就是豬皮凍的作用歐冠了。
最後,作為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小籠包,它的美味已經得到了廣大饕餮愛好者的喜歡,希望廣大來上海 旅遊 的遊客一定去城隍廟品嘗下美味的小籠包,關於小籠包的任何其他信息也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謝謝
我是凱迪,我知道有幾家上海小籠包特別好吃有幾家把 老外都吃哭了 !
要是來上海,上海小籠包是必須要品嘗的,上海小籠包,又叫南翔小籠包,位於上海嘉定區南翔鎮。該品素以皮薄、餡多、鹵重、味鮮而聞名,是深受國內外顧客喜愛的風味 小吃。
還不多說直入正題。
佳家湯包
佳家湯包是上海有名的湯包館了,在上海有許多家分點,要是最好吃的還是黃河路這家。
他家小籠種類相當多,鮮肉、蟹粉、蛋黃、蝦仁等等,鮮肉的味道最正,湯鮮皮薄,肉也很筋道。
地址:黃浦區黃河路90號(近鳳陽路)
屋有鮮
屋有鮮在日文里"好吃"的意思,屋有鮮是一家專門賣蟹肉小籠包的店,除了傳統意義上的蟹粉小籠包(蟹肉+豬肉),還有看起來異常豪華的純蟹肉小籠包。一整個小籠包包裹著滿滿一包蟹腳肉或是蟹黃,讓人想起中華小當家裡的宇宙大燒賣。
地址:閔行區召稼樓沈杜公路2073號
富春小籠
富春小籠那可是上海人的心頭好了,所以不遠萬里趕來的大有人在,找位置,是萬年難題,拼桌是必然,不要太考究才好。
小籠、豬排、雙檔,絕對標配之一,小籠最好選蝦仁額,肉餡里包著的河蝦仁個頭小小、卻有海蝦仁及不上的鮮甜(純屬個人意見,招牌小籠和蟹粉小籠當然也不落其後!)對了!一定要去愚園路那家!味道最對!分店么…還是無視吧。
地址:靜安區愚園路650號
熙盛源
熙盛源是正宗的無錫小籠,在上海只有這一家,很多吃貨朋友都大老遠來這家品嘗啊,小籠包湯汁很多甜蜜蜜的,肉非常大,不是碎碎的那種,真的是良心肉塊!個頭實在是很大,女生吃四五個就飽了!
地址:嘉定區豐庄路389號(近曹安路
)
曉賢生煎
服務員愛吃不吃的態度源自好味道得來的底氣,半發面的薄皮子有些功力的,豐富湯汁也不全來自肉皮凍,跨啦生脆的底子焦度剛好,難怪人家傲嬌了。
老規矩,配一碗上海特色咖哩粉調味額牛肉湯,牛肉么,幾片就夠,關鍵香菜要放放足,老上海早飯,必須有這一出。
地址:黃浦區董家渡路385號
萬壽齋
萬壽齋可是幾代人的回憶啦,環境境實在說不上好,不過,從來沒有變過味道的小籠包,湯汁不會很多,吃起來很真實;辣肉涼面是每個上海人首肯的經典味道;不過論壓軸,非要是三鮮餛飩才行,上海人對開洋和榨菜的愛是情真意切的難舍難分,加上鮮肉入餡,湯頭,則必須是味精調至,幾片紫菜,一勺豬油…
地址:虹口區山陰路123號
可惜,上海不叫小籠包,叫小籠饅頭,叫小籠包的基本都是外地人,正宗?那有標桿嗎?還是憑口味?南翔古漪園門口那家,已經一塌糊塗,城隍廟還可以,佳家湯包,萬壽齋的小籠饅頭還不錯
在上海呆了二十多年,吃過兩次城隍廟的南翔小籠包,好吃,但隊伍排太長。
您好!我是食域先生!「每天一道菜、有我有食慾」,很高興來回答你的問題!
你說的南翔饅頭店是上海小籠包最經典小吃,位於老城隍廟九曲橋畔,創始於光緒二十六年,是上海著名小吃,因製作精良、質量、口味佳在1989年榮獲「金鼎獎」,2001年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中華餐飲名店」等多個榮譽。
南翔小籠包特點以皮薄、餡豐、汁多、味美、形美著稱,堅持傳統手工製作技藝,小籠包外觀光亮呈半透明,再收口處打16個以上的褶皺,形狀像寶塔。
出籠時玲瓏剔透、色澤如玉、汁水可溢滿一勺子、入口鮮香有嚼勁、回味無窮。
有經典蟹黃鮮肉小籠包、蟹腿鮮肉小籠包、傳統鮮肉小籠包等口味,適合不同口味的消費者
購買需要排隊哦!因為是在城隍廟鬧市區,又是 旅遊 必打卡之地,所以人流量非常大,整體環境干凈,服務較好。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豫園南翔小籠饅頭店算是最老牌最正宗了,就是排隊最長的那家。豫園其他小籠店,古漪園和南翔鎮上大大小小的小籠饅頭店味道都一言難盡。看是不是上海傳統小籠,只要看肉餡是否放醬油,不放的基本是上海本地味道,放醬油的應該是蘇州,泰州那邊的口味。
據說,最早是一對夫婦從南翔到上海豫園擺攤賣小籠,因為是南翔人,所以就叫南翔小籠饅頭,一直傳到現在。南翔原來並不以小籠出名,等到豫園的南翔小籠饅頭店出名了,南翔就遍地都是小籠饅頭店,然後小籠饅頭成了南翔特色小吃。
南翔小籠包
『捌』 無錫哪裡小籠包最正宗
1、鼎泰豐
1993年以「皮薄餡大十八褶」的小籠包蜚聲亞洲餐飲業。鼎泰豐,被紐約時報評為世界十大餐廳,在很多食客心中,這就是小籠包中的「勞斯萊斯」。
鼎泰豐小籠包用的小麥粉調用世界上尖端麥種如美洲的高筋、澳洲的低筋小麥進行調制。包包子用的豬肉,必須是當日精選新鮮排酸的腿肉。鼎泰豐制定了像瑞士鍾表一樣精密運作的小籠包品質標准:每個包子重21克,只容許正負2mg的誤差。
每粒小籠包必須「皮5克,餡16克,褶18次,入蒸籠5分鍾後才可上桌」,面與餡以這樣的比例搭配,使其有了最佳的口感。
2、鼎福記
「鼎福記」屬於是無錫面點老字型大小,在無錫開了20多年,新客不斷、老客依舊。餛飩就是鼎福記的招牌,進店的客人大多找尋的就是那份小辰光的味道。鼎福記只賣兩樣東西,一個是小籠,還有一個就是餛飩。
小籠包的麵皮是死面,因為沒經過發酵,所以緊致有韌性,剛好能包裹住裡面的湯汁又不吸之,吃起來口感很有嚼勁。肉餡兒非常緊致彈牙。
3、熙盛源
這家有著18年歷史的小籠餛飩店,如今是無錫最具代表性的小籠餛飩店之一。其實榜妹覺得無錫最有名的小籠包店就是它了,從外歸來的遊子 應該最想念這個味道了吧。
熙盛源的小籠包皮薄、肉緊、鹵足。正宗的無錫小籠味道會偏甜,也是無錫當地人從小吃到大的味道,其實甜味主要體現在湯汁里,但熙盛源的小籠包改變了傳統的甜度,甜味正好是大眾都可以接受的程度,讓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都可以喜歡上屬於無錫的味道。
4、笑來喜
笑來喜在無錫也有諸多分店,品控做得非常好。店裡環境相對較好,高雅的藍色調調。小籠包是正宗的味道,,特點是皮很薄,咬開吸一口湯汁,鮮甜汁濃,肉質緊實,很滿足。
5、古香樓(勤德興)
2008年創立於無錫本地的古香樓,是一家以麵食產銷為主的連鎖餐廳,以小籠包聞名。店家的營業廳呈四方形,餐桌採用傳統的圓桌,營造了一個天方地圓格局。店家的門門頭採用灰底紅字比較醒目又有點書卷氣,店堂內[厚德載物]的書法作品更是增添了一點文縐縐的氣息。
從原本的巷口小吃店發展成連鎖餐飲品牌,並持續發展本地小吃品牌勤德興。小籠外皮皮質適中,不是那種大厚皮,也不是時下流行的那種大薄皮,屬於適中的,咬感適合絕大多數食客。重點是湯汁很多,拎起來能明顯看到湯汁垂下來。
『玖』 中國哪裡的小籠包最好吃
你去無錫出差嗎?那裡小籠包很好吃啊,叫王興記,就在市中心八佰伴對面,不是上海的八佰伴哦,無錫市中心也有個八佰伴的。
王興記小籠4隻一份,2002年的時候3元一份,蟹粉的6元,都很好吃,南方蘇浙口味的鮮甜味,肉質很好,湯很多,雞汁餛飩也是3元一碗,很好吃。
現在大概漲到6元一份了,不過還是很好吃的。
『拾』 中國哪個地方的「小籠包」相對來說比較好吃呢
中國哪個地方的「小籠包」相對來說比較好吃呢?
常州灌湯包
聽說乾隆皇上第一次下江南,品嘗了灌湯包,以後灌湯包知名度更旺,一直廣為流傳。在本地,無錫湯包被稱作小籠饅頭。追朔其根源,無錫湯包是以宋朝湯包演化而成的,它最大的特點是咸中有甜、薄皮汁多。
正宗無錫湯包,有別於其他地方的湯包,無錫湯包口感口味淡,這和本地人嗜甜的重囗味相關。此外,無錫湯包不僅重料汁,並且重包餡。上等的小鮮肉做餡,還需要作出鮮嫩的料汁,這也是無錫湯包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