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陝西榆林:大紅棗紅窗花 紅紅火火好日子
不論是從景觀還是剛才的連線里我們都能看到,現在的農業種植,已經不僅僅是保證生產,而是依託這些特色農產品,多元化發展出一個大產業。農民收入提高了,也更有保障了。
在黃河沿岸的陝西省榆林市,紅棗就快熟了。雖然這里一直種棗,但以前銷路並不算好。不過,這里的人們沒有放棄,跟隨時代的發展,積極開拓市場,如今,紅棗卻成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
在陝西省榆林市佳縣朱家坬鎮的泥河溝村,眼下,漫山遍野的黃河灘棗還未成熟,村莊里已經是一派熱鬧繁忙景象。
佳縣朱家坬鎮泥河溝村村民 武耀增:咱是(籌備)紅棗 旅遊 節,我們農村話,比娶個媳婦還高興。因為宣傳我們棗好,我們棗又好吃,吃起來又甜,果核又小,皮又薄。
位於土石山區、耕作土層較淺的泥河溝,想種糧食不容易。於是,耐貧瘠的棗樹,很久以前就在這里紮下了根。2014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將村裡的36畝千年古棗園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68歲的武耀增,就是古棗樹的守護人之一。
佳縣朱家坬鎮泥河溝村村民 武耀增:我們家有20多畝棗樹地,有爺爺遺留下來的,老人遺留下來的,有我栽的。棗樹把我養活大,我用棗樹把娃娃們養活大,棗樹就是我們的保命田。
武耀增說,他的棗樹林一年能產2萬多斤紅棗。但過去因為銷路不暢、收益有限,經濟效益並不好。村裡的年輕人也都外出打工了。劉美玲,是嫁到泥河溝的外鄉媳婦。看到村裡老人對棗樹的深情和無奈,2017年開始,她和丈夫幫助村裡的老人拓展紅棗銷路。
佳縣朱家坬鎮泥河溝村村民 劉美玲:我們是通過兩個渠道,一個是從電商,通過一些包裝、品牌,優質的棗子可以把它賣一個好的價錢。然後第二個我們經營一家民宿,通過引進外來的遊客。
劉美玲說,她認為讓紅棗賣上好價錢,讓古棗樹變成 旅遊 資源,才能讓棗農過上好日子,讓棗樹種植的文化繼續傳承。
這兩天,在佳縣,比成熟的棗子還要紅的,還有國慶期間家家戶戶貼在門窗上的剪紙。紅棗經濟效益越來越好,老百姓的日子也像窗花一樣紅紅火火。
B. 哪裡棗比較好吃聽說陝西紅棗還不錯,是真的嗎
陝西省榆林市清澗縣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古名寬州,毛澤東主席1936年在此寫下了歷史名篇《沁園春·雪》。清澗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乾旱氣候,年均氣溫10℃,年降雨450mm,無霜期200天,土壤和氣候形成了紅棗生長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其成為世界紅棗原產中心的一部分。所產紅棗個大、皮薄、肉厚、核小、甘甜爽口,可溶糖、維生素、澱粉等含量遠高於全國各產地。[1]
《詩經》載:「八月剝棗」;《戰國策》中有「北有棗粟之利,民雖不細作,棗粟之利,足食於民」之記載,已有三四千年的栽培歷史。乾隆十七年,吳其琰在清澗縣續志《田賦志》中載:「棗,里民販往山西、榆林、寧夏等地,邑人賴以獲濟。」可見經營之歷史。至今,清澗縣境內千年棗樹依然可見。
清澗出產的紅棗個大、核小、皮薄、肉厚、味美,可溶糖及維生素含量高,為當地一絕。早在1968年,港澳同胞給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寫信,指名要吃「祖國陝甘寧邊區清澗紅棗」,一時傳為美談。1970年,新華社播發《清澗大棗》一文,吸引了世界各國商賈名流,清澗大棗聲名大振。1990年,《棗鄉行》電視片先後在中央和13家地方電視台播出,清澗紅棗聲望倍增。1995年5月,在北京召開的首批百家中國名特產品之鄉命名大會上,被命名為唯一的「中國紅棗之鄉」。
C. 我想知道哪裡的冬棗又紅、又脆、又甜,又好吃啊
主要有兩個產地:
★沾化冬棗★
據傳,「先有冬棗樹,後有沾化縣」。因為沾化縣地處黃河三角洲腹地,北部是一望無際的渤海灘,南靠肆意泛濫的黃河,「沖開白龍灣,一淹十八縣。先淹武定府,後淹沾化縣」,這白龍灣指的就是黃河經常決口的地方。黃河水泥沙沉積,遂有物種野生,其中就有棗樹。當地許多延續千年的村名、地名,尚帶有一個「棗」字,如「棗園」 「棗戶」 「棗坡」等等。沾化境域成陸較晚,棗樹只適宜於略帶鹽鹼的土壤,它的根系扎得並不很深,一般在1米左右橫向延伸。有人說,冬棗的甜來自於淡水的滋養,而它的脆則要感謝那略含鹽鹼的土壤,皮薄緣於海風的吹拂,肉厚皆因光照時間長——冬棗一般在霜降前後下果才好吃,否則就有一股青草味,不甜也不脆,因此也叫凍棗。
沾化冬棗系濱州特有的晚熟棗類品種。在冬棗品種中,沾化冬棗口感較佳。因其果實碩大且因在初冬成熟而又名蘋果棗、凍棗、冰糖棗,為稀有晚熟的鮮食優良棗種。因此,沾化縣被國家命名為「中國冬棗之鄉」和「冬棗原產地」,成為中國最大的冬棗生產基地。
★黃驊冬棗★
黃驊栽種冬棗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上溯到秦漢時期,明朝洪武年間形成規模化種植。《史記。貨殖列傳》記載,渤海之地有「魚、鹽、棗之饒」。
黃驊冬棗狀如蘋果,皮薄肉厚、個大核小,果皮大部呈赭紅色,小部乳白含綠,紅綠相襯,賞心悅目。食之,肉質細嫩酥脆,酸甜適口,口感極佳。並富含多種其它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保健價值極高。
2001年9月黃驊市被命名為「『黃驊冬棗』國家級標准化示範區」;2002年「黃驊冬棗」通過了「黃驊冬棗原產地域保護」和「綠色食品認證」。黃驊冬棗成為黃驊極富活力的優勢產業。
2005中國·黃驊冬棗節已於9月29日至10月29日舉行,本次冬棗節的主題是:冬棗為媒,宣傳黃驊,招商引資,以棗富民。通過冬棗開園採摘節、中國原產地域保護產品黃驊冬棗產業發展高層研討會、以及在北京、沈陽、天津三個重點城市開展的一系列黃驊冬棗推介活動,進一步擴大了黃驊冬棗的市場份額。
D. 冬棗哪個產地的好吃
冬棗的原產地是山東沾化縣,就那麼百十來棵老樹,一般是吃不到的。現在市場上見到的冬棗,都是嫁接的,口感和原產地的根本不是一個水平線。據說鑒別真正的冬棗有一特點,掉地上就碎,常溫下三天就爛,因此儲存和運輸非常困難,為了發展經濟才有了後來的嫁接冬棗。
沾化冬棗據傳,「先有冬棗樹,後有沾化縣」。因為沾化縣地處黃河三角洲腹地,北部是一望無際的渤海灘,南靠肆意泛濫的黃河,「沖開白龍灣,一淹十八縣。先淹武定府,後淹沾化縣」,這白龍灣指的就是黃河經常決口的地方。黃河水泥沙沉積,遂有物種野生,其中就有棗樹。當地許多延續千年的村名、地名,尚帶有一個「棗」字,如「棗園」 「棗戶」 「棗坡」等等。沾化境域成陸較晚,棗樹只適宜於略帶鹽鹼的土壤,它的根系扎得並不很深,一般在1米左右橫向延伸。有人說,冬棗的甜來自於淡水的滋養,而它的脆則要感謝那略含鹽鹼的土壤,皮薄緣於海風的吹拂,肉厚皆因光照時間長。真正的冬棗一般在霜降前後下果才好吃,否則就有一股青草味。
E. 聽說有個地方的千年棗園特別好玩,誰知道在哪裡
成都崇州市王場鎮有個千年棗園,裡面都是有很高欣賞價值的千年大棗樹,挺壯觀的
F. 蘭州西固河口古鎮有什麼好玩的好吃的
河口古鎮景區負責人建議遊客們可以晨游丹霞、午逛古鎮、晚觀水舞,也可以根據以下活動時間自行游覽。
4、秦腔戲迷票友藝術交流活動
時間:5月2日—3日,14:00—16:00
地點:古鎮大戲台
其他特色活動
時間:5月1日—5月3日
5、河口古鎮巡街禮表演(地點:河口古鎮街巷)
河口古鎮海關小劇場(地點:河口古鎮海關)
古鎮美食小吃一條街(地點:河口古鎮西街)
精品果蔬、農產品展銷(地點:河口古鎮東街)
丹霞攝影優秀作品展(地點:民俗博物館前)
丹霞景區體驗游活動(地點:丹霞景區)
張家台農業觀光採摘(地點:張家台農業科技示範基地)
G. 那的小棗出名
棗的悠久歷史,中國棗是深受百姓喜愛的果品。它是由酸棗演進而來。棗樹的栽培歷史之久,地域之廣,數量之多居世界之首。
金絲小棗是河北省滄州市的著名特產,滄州棗樹栽培淵源流長。早在春秋戰國時代,農民就獲棗樹之利。滄縣、河間、獻縣、泊頭、鹽山、海興等縣都是小棗盛產之地。金絲小棗因為風味獨特,成為我國紅棗中的珍品,相傳在1737年秋,乾隆皇帝 到滄州一帶狩獵,途經獻縣,見路邊風搖棗樹,果實累累,頓時喜上眉梢,上前摘 棗一枚,開時金絲閃耀,吃在口中甘如含蜜,喜言道:「滄州自古草澤之地, 然金絲小棗風味殊佳,如是者鮮矣?」
棗的品種很多,有大棗、小棗、長棗、園棗、美棗、黑棗、無核棗等,唯獨"滄州金絲小棗"最受人們稱道。滄州"金絲小棗"得名於待小棗成熟後,掰開棗肉可拉出4--5寸長金黃色糖絲。金絲小棗有20多個品種,其中大長身、小長身、大園身、小園身4個品種最多,佔99%。在結果樹中,100年以上的佔4.4%,50年至100年的佔30%,15年至50年的佔57.6%,15年以下的佔8%。據查,滄州現有數株千年以上棗齡的棗樹,滄縣王會頭有一顆棗樹,樹齡1千多年,這棵棗樹胸圍1.8米,樹高7.4米,枝展南北5.6米,東西6.2米。
解放前,由於戰爭與自然災害的襲擊,全區棗樹面積僅有14萬畝。解放後,在中國&&&的領導下,人民政府重視棗樹的發展。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大力推廣棗糧間作,棗樹栽種面積增長更快,到1996年達到247萬畝,總產量達1.15億公斤。其中滄縣種植面積76萬畝,年產量4400萬公斤。
滄縣是金絲小棗集中栽培的重點縣之一,集中分布在黑龍港河以西的高川、閆村、黃遞鋪、杜生、崔爾庄、大官廳、史樓、大褚村、陳圩、紙房頭一帶,佔全縣種植面積的95%。高川鄉有耕地63310畝,1985年小棗種植面積12720畝,318000株。
1996年發展到2萬余畝,棗糧間作5萬畝,占土地面積的33%,年產小棗4500噸。
目前,全市棗糧間作面積247萬畝,年產量2.2億斤左右。 金絲小棗以它的皮薄核小,含糖量多,營養豐富,肉質肥厚細膩,風味清香甘甜而馳名中外。金絲小棗鮮食脆而甘美,每100克鮮棗含維生素c500毫克以上,干制小棗甘甜清香,含糖量高達70--80%,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粗纖維、 無機鹽、磷、鐵、鈣、鉀、鈉、鎂、氯、碘、尼克酸和維生素A、B等,除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外,還有一定的醫遼功效,有益心潤肺、和脾健胃、益氣生津、補備養顏之功能,我國民間早就流傳著這樣的諺語:「五穀加小棗,賽過靈芝草」。金絲小棗一直被譽為傳統的上等滋補佳品,有「日食仨棗,長壽不老」之說。金絲小棗除生食外,還用於製作各種傳統甜、粘食品,如棗花糕、棗棕子、棗粘糕、棗切糕、龍卷糕、長春糕等,還可加工製成蜜棗、糖棗、醉棗、鳥棗、脆棗、棗茶、棗汁、棗凍、棗酒、棗香檳、棗醬、棗罐頭等。
金絲小棗皮薄、核小、肉厚、營養豐富,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暢銷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英國、法國、美國、紐西蘭、瑞士、加拿大和香港、澳門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滄州棗樹栽培淵源流長。早在春秋戰國時代,農民就獲棗樹之利。滄縣、河間、獻縣、泊頭、鹽山、海興等縣都是小棗盛產之地。
無棣金絲小棗
金絲小棗色澤美觀,核小肉豐、金絲綿綿、甘露可口,營養豐富,素有天然「維生素丸」之稱,是很好的滋補食品。金絲小棗含糖量高達70-80%,富含多種維生素及鈣、磷、鐵等礦物質,具有舒筋活血、散淤生新、開脾潤肺、增強肌體免疫力、降低膽固醇等功能。金絲小棗可加工成蜜棗、棗脯、飲料等多種營養食品。
無棣縣金絲小棗栽植歷史悠久,距今已有2300多年,現有百萬畝棗糧間作,其品質、產量居全國之冠,被譽為「中華金絲小棗第一縣」,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樂陵金絲小棗始於商周,興於魏晉,盛於明清,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天然的地理環境和優良的品種優勢,造就了其皮薄、核小、肉厚、口味純正香甜。是我省第六個取得「原產地域保護」的農產品,也是我省歷史最悠久的規模最大的傳統名優特產品。樂陵從2004年開始在山東省星火科技服務基地建設辦公室指導下建設富硒金絲小棗生產基地。2004年小棗(鮮)中硒含量0.043mg/kg;2006年該市朱集富硒金絲小棗(鮮)基地隨機抽樣檢驗硒元素含量達到:0.044mg/kg,比當地普通小棗增加了8倍,並且達到無公害質量要求。國慶節後干棗上市。
金絲小棗的發展
一些企業已經將開發出,各類金絲棗酒,有紅棗枸杞酒、紅棗鹿茸酒、紅棗人參酒等,都是很好的滋補佳品!
H. 蟠桃哪有靈棗鮮:靈寶千年古棗林
靈寶大王明清古棗林,根植於黃河南岸後地半島之上,是「靈寶大棗」的發源地和主產區,栽培史可追溯到宋朝,現有明末清初栽植的棗林四千餘畝,八萬余株。這些數百年乃至千年古棗樹,至今仍枝繁葉茂,果實累累,可謂天下少有之奇觀。 盛夏時節,來到靈寶,走進棗園,站在棗林間放眼望去,只見一片鬱郁蔥蔥的綠色枝葉中,掛著暗紅色的油棗,宛若一顆顆深紅的瑪瑙。置身於整片棗樹林中,高大的棗樹一眼看不到頭,樹林茂密,遮天蔽日,成為一道靚麗的景觀,讓人流連忘返。 大棗營養豐富,味道甜美厚爽,排毒解毒,還可以入葯。魯迅先生稱贊靈寶大棗曰:「靈寶大棗品質極佳,為中南所無法購得」。著名作家曹靖華先生亦曾詩譽:「頑猴探頭樹枝間,蟠桃哪有靈棗鮮」。春華秋實,經歷了雨露滋潤、吸收了日月精華的「頑猴」即將成熟,請大家趕快來嘗嘗鮮吧!
I. 千年酸棗樹的楊家屯村古酸棗樹
青島即墨金口鎮楊家屯村1310年歷史的古酸棗樹
這株古酸棗樹為國家一級古樹,一名大人環抱不過來,樹桿高約5米,在古酸棗樹的旁邊還有一株小酸棗樹,當地村民稱這兩株酸棗樹為「夫妻樹」。今年78歲的老人王延瑞說,這株酸棗樹已1310歲了,枝葉茂盛,仍舊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