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溧陽金瓜子哪裡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溧陽金瓜子哪裡好吃

發布時間: 2023-01-14 04:29:43

① 江蘇溧陽哪裡可以買到國家發行的金幣

伍子胥由楚奔吳,一路上前有山水阻擋,後有追兵緊隨,東躲西藏,疲於奔命。 當他來到瀨河旁,已是七天七夜沒吃東西,餓得頭昏眼花,走不動路了。 太陽西斜,清清的瀨河邊有位姑娘正在浣紗。這姑娘姓史,是河邊黃山裡上吳村人氏,為照顧年老體弱的母親,她三十歲尚未出嫁。史姑娘勤勞朴實,以紡紗織布謀生,雖然辛苦勞作,但一雙柔軟白嫩的手象出水蓮藕,從不開裂。喝瀨江水長大的女子,個個透著江南的水靈。 伍子胥看到河邊有一浣紗女子,上前說:「姑娘,我飢渴難忍,幾天沒吃東西了,能給點吃的嗎?」史姑娘抬頭一看是一位過路男子求食,他雖一臉疲憊,眉宇間卻透出一股英氣,便答:「我筲箕里還有口剩飯,你吃了吧!」伍子胥一聽,三口兩口把飯吃光了,但只是填點飢而已,哪裡得飽?於是又說:「姑娘,謝謝你的飯!但我餓壞了,你那半壺漿紗的糊能給我吃掉嗎?」史姑娘答:「你要不嫌棄盡管吃吧!」伍子胥不管三七廿一,捧起壺咕咚咕咚把漿糊一口氣喝光了。史姑娘望了一眼這餓煞的壯士,只見他肚子是透明的,吃下去的東西看得清清楚楚,知道此人不是一般人。 伍子胥吃過飯漿,謝過姑娘,匆匆上路。但走了一段又不放心,便策馬回頭囑咐起浣紗女:「姑娘,我是逃命之人。如果後面有追兵來到,千萬不要說出我的行蹤!」史姑娘說:「壯士放心,你趕緊上路吧!」伍子胥心裡還是放心不下,走了一段路又返身叮囑姑娘一遍,要她保密守口,浣紗女正色道:「壯士快走,再不走就來不及了!」子胥遲疑間,幾步一回頭,突然,他看到那浣紗女抱起一塊石頭,縱身跳入瀨江……等他趕到擊綿石邊,姑娘早已隨江水沉沒,只剩下一截潔白的綿紗,在水中飄游。 伍子胥沒有想到,這瀨江岸邊的女子是如此的貞義剛烈!他一句多餘的吩咐,斷送掉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的性命!他惱恨不已! 伍子胥咬破手指,在擊綿石上寫下了幾行字:「爾浣紗,我乞食。我裹腹,爾身溺。十年之後,千金報德。」 十年後,伍了胥率吳兵伐楚,攻破郢都,將楚平王掘墳鞭屍,又重葬父兄,報仇申冤。在班師回吳的途中,他沒忘記史貞女,於是來到當年貞女浣紗之地,向瀨河中投下了三斗三升金瓜子,以表達對這位寒門貞女的悼念祭祀。他還在岸邊蓋了一座貞女祠,三面臨水,飛檐翹角,中立史貞女塑像,以供後人祭拜。 時至唐朝,詩仙李白來到溧陽,應縣令鄭晏懇請,他為史貞女專門寫了碑銘:「子胥東奔,乞食於此,女分壺漿,滅口而死。聲動列國,義形壯士,入郢鞭屍,還吳雪恥。投金瀨江,報德稱美,明明千秋,如月在水。」李白在銘文中還說,每當風吹吳地、月照瀨江之時,彷彿還能聽到貞女的聲音,看到她的形象。 伍子胥在瀨河裡撒下的金瓜子,歷代有農民罱河泥時撿到。它的價值,古時剛好換錢買一股香,一隻豬頭,一隻公雞,還有一壺酒。拾得者先將祭品到廟里供過,再回家過一頓酒癮,因此貞女廟香火一直不斷。 其實伍子胥撒下河的金瓜子叫郢爰,是楚國的金幣,也是我國最早的黃金貨幣。近幾十年來,仍不斷有人拾得。在江蘇省和鎮江市博物館各保存有一粒「金瓜子」,現溧陽文物管理委員會尚保存著當年的半粒「金瓜子」。

② 老農2次撿到「金瓜子」,惹專家眼紅:源於春秋時一段感人傳說!

1960年冬,江蘇溧陽,一老農在水塘挖藕。突然,他感覺眼睛好像被什麼刺了一下,定睛一看,卻是一粒「金色瓜子」安然躺在黝黑的泥塊之上。趁四下無人,老農咧著嘴偷偷將其納入囊中……

到家後,老農趕緊掏出那粒金瓜子仔細欣賞了起來。明媚的陽光下,夾雜著些許泥漬的金瓜子時不時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老農咧著嘴憨笑著,覺得自己這是交了好運,可是下一秒,他的笑容卻慢慢變得僵硬起來……

他先是舀來了一大盆涼水,將瓜子放在裡面仔細清洗了一番,隨後將其遞到嘴邊,用牙咬了一下,看著微凹的牙印,他還是不放心,又使勁兒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直到感覺有刺痛感,他臉上憨厚的笑容再次浮現。

在那個年代,流行將金子打成首飾,無論是佩戴還是當傳家寶都是不二之選。可老農比較現實,他知道首飾又不能當飯吃,將它賣成錢不香嗎?他決定將金瓜子賣個好價錢。

幾經周折後,老農找到了一小販,經稱量,這粒金瓜子足有3錢3分重。一番討價還價後,老農最終以120元的價格將瓜子賣給了小販。

在那個年代,120元對於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來說已經不是一個小數目了,所以,老農對這個價格還是比較滿意的。在回家的路上,老農意猶未盡地哼哼道:「再給我一次機會,讓我再撿一粒,我可就不止賣這個價了!」

機會就跟曹操一樣,說來它還真就來了!

1965年4月的一天,老農還是在原先的藕塘給藕施肥,在這過程中,他再次撿到了一粒金瓜子,只不過這粒的個頭明顯比5年前撿到的那粒小很多。

可是這個時候管嚴了,已經沒有私人收購金子了,老農很清楚,如果想將金瓜子變現,只能去銀行兌了。

到了銀行,經工作人員稱量發現這粒金瓜子的重量都不足3錢,盡管如此,老農還是憨笑以對,他覺得,再怎麼小,金的就是金的,應該也能賣不少。

「6元。」當窗口的工作人員毫無表情地說出這粒金瓜子可以兌換的價值後,一開始,老農是不太願意接受這個價格的,但是他發現工作人員絲毫沒有將金瓜子遞還給他的意思,並且還邊看老農邊在本子上記著什麼時,老農似乎意識到了什麼,一咬牙還是將其賣掉了。

沒想到,第二天一早,就有一組考古人員全副武裝地來到了老農撿到金瓜子的藕塘邊。一番勘探後,帶隊的兩個專家變得異常興奮起來,因為,經過他們一下午的勘挖工作,共有13粒金瓜子被發現!

在放大鏡下,專家們發現,這些金瓜子雖然個頭有所差異,但是它們的背面均刻有一些古老的文字和花紋。在進一步研究後,專家們大吃一驚,因為這些「瓜子」很可能跟春秋的一個傳說有關!

公元前522年,楚平王枉信佞臣費無極讒言,懷疑太子建與太子太傅伍奢勾結意欲提前奪位,遂先發制人,將太子建與伍奢殘忍殺害。當時,伍奢的兒子伍子胥擔心父親的事情會牽連到自己,因此,他准備逃往吳國避難。

在逃亡的路上,伍子胥不禁又想起了父親的枉死,情緒憂憤加上舟車勞頓,致使伍子胥飢腸轆轆。恰巧此時,他經過瀨水邊,一位年輕姑娘正蹲在河邊浣衣。

伍子胥匆忙上前,當然,他並不是看上了人家姑娘,而是看上了姑娘腳旁的一盤麵糊,他實在是太餓了!

姑娘彷彿洞穿了伍子胥的心思,毫不猶豫地將麵糊遞給了他。伍子胥倒也不客氣,捧起麵糊,三兩口就吃完了,抹抹嘴又拿裝麵糊的盤子在河裡舀了一大盤水喝下,飢餓感這才消減了許多。

伍子胥趕緊向姑娘作揖道謝,並對她說,日後一定會回來報這一食之恩。臨走時,伍子胥慎重地囑咐姑娘:「我走後,倘若有人向你問起我的行蹤,請千萬不要告訴他我來過,否則我難逃一死!」

姑娘見伍子胥言辭懇切,又深知這事關乎這位少年的生死,於是一咬牙抱起河邊的一塊大石頭,自投瀨水而亡……

伍子胥見此,捶胸頓足地對著姑娘投河的方向泣拜道:「姑娘的一飯之恩我尚未報答,現在又用這種方式護我周全,大義也!你的恩德,我永世難忘,他日定當以千金報德!」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助吳國滅楚國,終報大仇,並在吳國拜相。此時的伍子胥立即想起了當年溧陽瀨水邊那位為自己投河而死的浣衣女。於是,他當即奔赴溧陽祭拜浣衣女,一邊祭拜一邊將事先准備好的三斗三升金瓜子撒在了浣衣女之前投河的地方。

這就是伍子胥「千金報德」的故事,據說,「千金小姐」一詞也由此而來!

這或許就是溧陽金瓜子的由來,值得一提的是,老農並不是溧陽當地撿到金瓜子的第一人。據《溧陽縣志》記載,早在1925年的時候,隔壁村就有一婦女在剛下過暴雨的河岸邊撿到了一粒金瓜子……

金瓜子,也叫瓜子金,它是古代的一種碎金,多是帝王的賞賜用品。瓜子金的得名並不是因為它本身的形狀像瓜子才叫瓜子金,只因它的個頭接近瓜子,有的瓜子金更像黃豆,有的甚至是小方塊。

滄海桑田,風雲變幻,一粒小小的瓜子金,一段感人的舊人舊事,告訴我們:知恩圖報、誠實守信的高尚品德猶如瓜子金上閃爍著的光芒一樣,煜煜永輝。

如果你是老農,你會怎麼做?

③ 史貞女的歷史摘要

周景王二十三年楚平王七年(公元前522年),楚平王殺死大臣伍奢及其長子伍尚,次子伍員(子胥)逃往吳國,經過瀨水,遇見在水邊浣紗的史貞女,向她討食。她把漿紗的半桶麵糊給他吃了。伍子胥臨走時再三叮囑史貞女不要講出他到過這里,以免追兵知道他的處向。史貞女為了使伍子胥放心並保全自己的貞節,立即抱起一塊大石頭,投水身亡。她的屍體浮至上游三里的木杓兜村(今溧陽南渡鎮慶豐),由村民撈起安葬。後來伍子胥率領吳國兵馬打敗楚國,報了大仇。在返吳途中,到瀨水邊憑吊史貞女,在她投水處(今溧陽舊縣中橋村)和上吳村建祠,在木杓兜村修墓 (墓後亦有祠)。
春秋時,楚國人伍子胥,當年落難逃出昭關來到溧陽黃山裡,因有追兵,匍匐七日,未能得食。見溪畔有女浣紗,上前乞食,浣紗女姓史授以壺漿。食畢,體力迅速得以恢復的伍子胥除向史氏女再三感謝,還求史氏女定要為他的行蹤保密,浣紗女知其意,即抱石縱身跳入瀨水,自沉滅口。伍子胥悲痛欲絕,咬破手,在路邊石頭上寫下血書:爾浣紗,我行乞;我腹飽,爾身溺。十年之後,千金報德。
幾年後,伍子胥伐楚大勝,吳國拜相,專程到溧陽,攜千金來謝,浣紗女家已無一人。伍員遂命人在史姑娘投水之處撒下三斗三升金瓜子。
投金瀨在溧陽大溪西邊,與慶豐隔河相對,春秋時河面較寬,後因污泥阻塞變狹,新中國成立後已拓寬拉直。歷代來不乏撈得金瓜子者。當地農民在河中罱河泥也曾發現金瓜子,現有半粒收藏於溧陽文物保管委員會,系溧陽南渡中河邊鄉民拾得。
唐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李白游溧陽,應縣令鄭晏等的請求,撰寫《溧陽瀨水貞女碑銘 並序》,由李白的族叔、著名書法家、當塗縣令李陽冰書寫。

④ 溧陽的民風民俗,kkkkkkkk急!!!!!!!!!!!!

溧陽民俗文化

方言:吳語太湖片毗鄰小片

感恩之城,大愛之鄉

唐代苦吟詩人孟郊,年屆半百及第進士後任職溧陽縣尉。孟郊到任後第一件事,就是迎奉母親到溧陽,以盡孝心。孟郊有感於其母裴氏平時辛勤勞作,並三次親送赴京趕考的慈母情懷,在溧陽寫下了千古絕唱《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詩親切感人,催人淚下,能喚起普天下兒女的親切聯想和真摯思念。在1992年香港舉辦「最受歡迎的唐詩評選」中,《遊子吟》名列榜首。隨著該詩的廣泛傳唱,感恩之心也深深地植根於溧陽人民的心靈深處。溧陽的感恩是一種大愛,在於對自然、對社會、對家庭的一種深刻的感恩文化,感恩已經嬗變升華為溧陽各級政府執政為民的民本理念,大愛的溧陽是開放的、包容的、謙讓的,大愛的溧陽是對大地母親的摯愛,對生態家園的呵護,對溧陽78萬人民的關愛、關心與關懷。

歷史名片

人類發祥地 溧陽中華曙猿——距今4500萬年前的人類祖先
在溧陽市上黃鎮夏林村水母山上發現的距今大約4500萬年的大量古動物化石,是新生代中始新世中期動物遺骸,目前已經發現63種、分11個目的哺乳動物。其中有在我國首次發現的高級靈長類動物的祖先——中華曙猿,這種重量僅約130克、似猴似貓的小東西,正是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高級靈長類的共同祖先,生長年代比北非的發現要早800到1000萬年。這一舉世震驚的劃時代發現證明:高級靈長類的祖先起源於亞洲而不是非洲。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賈蘭坡先生評價這一發現時說:「上黃動物群,特別是高級靈長類(化石)祖先的發現,其意義可與周口店北京人的發現媲美。是我國20世紀古生物學上又一極為重要的發現。」目前,中華曙猿的發現地上黃水母山已被列為重點保護遺跡,一個以人類起源為主題的地質公園規劃業已出台,屆時將生動再現遠古人類在這里的生命景象。

跳幡神

溧陽社渚鎮的儺文化是溧陽最具特色的民間文化藝術,是蘇南地區為數不多的活態儺文化遺存,在長三角地區也相當罕見。儺(nuo,音同挪),即假面跳神,是原始狩獵、圖騰崇拜、部落戰爭和原始宗教祭祀的產物,有著約3000年的歷史,廣泛流傳於我國黃河以南的農村。儺文化主要包含儺壇、儺儀、儺舞、儺戲、儺面具和儺俗等內容,是古代人與神靈的對話方式,後來逐漸成為人們表達美好願望、自娛自樂的民間藝術形式。其中的一種重要形式就是跳幡神,在溧陽以嵩里村幡神聲勢最盛、最為有名,整個舞蹈節奏歡騰紅火、引人入勝,內容驅邪避魔、降福納祥,舞姿兼有巫舞和中國漢族古典舞的韻味,充滿著濃厚的原始民俗風情,是溧陽民間文化的瑰寶。已被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人物名片

史貞女與伍子胥

春秋年間,楚平王冤殺了伍子胥的父兄,伍子胥出逃過昭關,奔吳國,於溧陽境內瀨水邊,向浣紗的史貞女乞食。史貞女傾其所有「壺漿」予他充飢。子胥臨別時,再三告誡如有追兵趕來,務必嚴守秘密。史貞女為明其志,抱石自沉河中。伍子胥滅楚復仇後途經溧陽境內,將三斗三升金瓜子撒入瀨江之中,實現其「千金報德」之諾,並於史貞女溺水處造廟,以祭義女亡魂。這段動人史實,為西漢司馬遷《史記》、東漢袁康《越絕書》、趙曄《吳越春秋》所載。唐代又有李白《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並序》傳世,稱頌史貞女義舉「卓絕千古,聲凌浮雲」。史貞女與伍子胥的誠信之約賦予了溧陽深厚的誠信文化底蘊,折射出了千百年來溧陽地方的誠信之風。古老的信、義、禮文化為當代溧陽城市精神注入了核心的價值內涵。
古村沙漲。

沙漲村坐落在溧陽市溧城鎮北郊。村子不大,方圓約一公里,村裡住著170多戶、600多人口。絕大多數人家依然住在幾十年的老屋裡,新造樓房屈指可數。成片的老屋,斑駁低矮,沉澱著歲月的痕跡。

村裡有很多古樹、石刻石碑、壁畫。一塊元代墓誌銘,是一個重要的文物遺存,墓主人名「合剌普華」,隨著這塊墓誌銘的被解讀,文物工作者鍥而不舍,追根求源,終於解開了關於村落、關於偰姓、關於偰氏家族的一連串千古之謎。原來,他們的祖先有許多是為國征戰沙場、屢建奇功的大功臣,遠在唐以前,他們祖先的身份就是「皇親國戚」,他們的祖上曾經代為國相,一門八進士、兩尚書。

1998年,沙漲村被列入「溧陽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沙漲村升級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