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莆田特色美食有哪些
莆田特色美食有:麻丸、蟶熘、莆田鹵面、燜豆腐、莆田紅菇湯、紅團、莆田煎粿等。具體如下:
麻丸。
麻丸是福建莆田精美的漢族甜點小吃。用豬後腿精肉(去筋去油)為料,錘打成漿,加上尾梨、硼砂、胡椒、薑汁等佐料,用湯匙刮成小圓珠,放在熱水中燙熟,食用時加上清骨湯,是仙游有名的湯餚。飯後嘗點十分愜意。
蟶熘。
蟶熘,又叫「蟶溜」,是莆田的一道特色湯菜,以蟶肉混和澱粉,加上各種調味品製作的湯羹,也叫蟶羹。蟶指縊蟶。體細長者稱竹蟶。屬軟體動物,有兩扇介殼,生活在沿海淺灘塗里。莆田沿海的鄉村都有養殖,以涵江哆頭所產為佳。蟶是莆田海鮮名產之一,其吃法多樣。
莆田鹵面。
鹵面,是莆田的一道傳統美食,以江口鹵面最為出名,用於重要來賓接待,被稱為地道的莆田鹵面。現如今,鹵面已經成為莆田人結婚喜宴上必備的一道菜,也是家家戶戶過年時必備的一道菜,亦是莆仙在外人士有遇到莆田飯館必點的一道菜。
燜豆腐。
燜豆腐,是莆田的一道特色菜,以清淡素雅、別有風味見長,更是老年人保健食療的一道名菜。將豆腐切成小塊;蔥姜切絲;炒鍋注油燒熱,下入蔥姜絲熗鍋,倒入豆腐,加精鹽、水、胡椒粉,小火燜至豆腐入味,淋香油,撒味精即可。
莆田紅菇湯。
莆田紅菇湯,是莆田的一道特色美食,以莆田紅菇和豆腐烹飪而成的。紅菇是莆田的一種山野特產,目前還無法人工種植,很珍貴,而且營養豐富。
紅團。
紅團,是福建莆仙地區特色蒸食,是莆仙最有特色的傳統喜慶節日食品,過年時家家必做。
莆田煎粿。
煎粿,是福建莆田廣為流傳的一種漢族風味小吃,閩南地區地道的賀年食品。煎粿香甜有彈性,非常有嚼頭。米薄如蟬翼,點點的花生微粒襯著碧綠的蔥花,緊緊地粘在米粿上面,味道香噴噴的。
❷ 莆田特色美食有哪些
1.莆田鍋貼:鍋貼,福建莆田廣為流傳的一種漢族小吃,是地道的閩南過年食品。油炸的食物很甜,有彈性,有嚼勁。米飯薄如蟬翼,小小的花生顆粒襯著綠油油的蔥花,緊緊貼在稻稈上,味道鮮美。
2.豆漿米線:是福建莆田的漢族傳統小吃。它是以米粉和豆漿為主要原料製成的。
3.紅團:是福建莆仙的特色蒸食,也是莆仙最具特色的傳統節日食品。每個家庭必須在中國新年期間製作它。
4.莆田紅菇湯:是莆田的特色食品,用莆田紅菇和豆腐熬制而成。
5.鹵豆腐:是莆田的特色菜,以清淡、雅緻、風味獨特著稱。也是老年人保健和食療的名菜。
❸ 福建莆田有哪些不容錯過的特色美食
莆田特色美食有:麻丸、蟶熘、莆田鹵面、燜豆腐、莆田紅菇湯、紅團、莆田煎粿等。
1. 麻丸。 麻丸是福建莆田精美的漢族甜點小吃。用豬後腿精肉(去筋去油)為料,錘打成漿,加上尾梨、硼砂、胡椒、薑汁等佐料,用湯匙刮成小圓珠,放在熱水中燙熟,食用時加上清骨湯,是仙游有名的湯餚。飯後嘗點十分愜意。
2. 蟶熘。 蟶熘,又叫「蟶溜」,是莆田的一道特色湯菜,以蟶肉混和澱粉,加上各種調味品製作的湯羹,也叫蟶羹。蟶指縊蟶。體細長者稱竹蟶。屬軟體動物,有兩扇介殼,生活在沿海淺灘塗里。莆田沿海的鄉村都有養殖,以涵江哆頭所產為佳。蟶是莆田海鮮名產之一,其吃法多樣。
3. 莆田鹵面。 鹵面,是莆田的一道傳統美食,以江口鹵面最為出名,用於重要來賓接待,被稱為地道的莆田鹵面。現如今,鹵面已經成為莆田人結婚喜宴上必備的一道菜,也是家家戶戶過年時必備的一道菜,亦是莆仙在外人士有遇到莆田飯館必點的一道菜。 燜豆腐。
4.燜豆腐,是莆田的一道特色菜,以清淡素雅、別有風味見長,更是老年人保健食療的一道名菜。將豆腐切成小塊;蔥姜切絲;炒鍋注油燒熱,下入蔥姜絲熗鍋,倒入豆腐,加精鹽、水、胡椒粉,小火燜至豆腐入味,淋香油,撒味精即可。
5.莆田紅菇湯。 莆田紅菇湯,是莆田的一道特色美食,以莆田紅菇和豆腐烹飪而成的。紅菇是莆田的一種山野特產,目前還無法人工種植,很珍貴,而且營養豐富。 紅團。 紅團,是福建莆仙地區特色蒸食,是莆仙最有特色的傳統喜慶節日食品,過年時家家必做。
7.莆田煎粿。 煎粿,是福建莆田廣為流傳的一種漢族風味小吃,閩南地區地道的賀年食品。煎粿香甜有彈性,非常有嚼頭。米薄如蟬翼,點點的花生微粒襯著碧綠的蔥花,緊緊地粘在米粿上面,味道香噴噴的。
❹ 莆田有哪些特色小吃 福建莆田最有名的特色美食
1、莆田鹵面。鹵面在莆田是一道非常受歡迎的美食,沒有一個莆田人是不愛吃的,面條十分筋道,配上精心熬制的高湯,再加入各種配料(痩肉,蝦干,香菇,干貝,蟶子,海蠣)用文火慢燉成一鍋湯汁濃稠、味道鮮美。
2、天九灣熗肉。熗肉是莆田特有的一道特色傳統名餚,肉質細膩,味道鮮美,選用質地柔嫩的豬裡脊肉,切成薄厚均勻的肉片,用秘制的調料腌制好,加入地瓜粉,然後倒入滾沸的湯水裡,熗肉里加入特製的豆腐丸,出鍋後,熗肉爽滑美味,豆腐丸吸收了湯汁的精華,芳香鮮美。
3、海蠣餅。海蠣餅是一種福建風味美食,流行於福建東部沿海的福州、莆田及寧德一帶。海蠣餅是用米粉(漿)、黃豆粉(漿)為原料,加入新鮮蔬菜、雞蛋、肉、海蠣,屬於油炸類小吃。口感酥脆可口,色呈金黃,殼酥餡鮮。
4、燜豆腐。莆田盛產製作豆腐的黃豆,自己種的黃豆加鹽鹵做成豆腐,就算捏得再碎,煮到最後還是會結成一塊,配料有五花肉、干蝦肉、蟶、海蠣、干貝、香菇、包菜、蝦米,胡蘿卜,包菜,「燜」豆腐與配料凝結在一起,鬆鬆軟軟,爽口不膩,豆腐透著海鮮的清甜、肉味的香氣,鮮美松軟。
5、西天尾扁食。西天尾扁食,是福建莆仙境內的一種菜餚。西天尾扁食也稱燕皮扁食,西天尾扁食的皮的做法極其麻煩:皮質是用木槌使勁捶打豬肉,通常2斤肉至少得捶打1個小時,等錘成漿糊狀後,加入木薯粉,再用木棒繼續捶打,直到它變成薄如紙張的扁食,而肉餡由豬前腿肉加入蝦皮手工剁成,扁食經過「千錘百煉」,皮Q肉鮮。
❺ 莆田有哪些特色小吃
1.莆田鹵面
莆田的鹵面算是最富盛名的小吃了。又最屬江口的鹵面有名了。面,是莆田自製的,在外
面比較少能買到。佐料倒很多,有海蠣,蟶子,干貝,蝦干,精肉,蘑菇.....鹵面的工序
不難,但是要做地道的卻是很困難~基本上沒有哪個莆田人不吃鹵面的~
2.興化炒米粉
莆田古稱興化。印象中,別的地方是買不到這樣的米粉。興化的米粉比別的米粉都白且細
。其實米粉的做法很多的。很愛豆漿米粉。把豆漿燒開了,米粉放進去燙一下就熟了,再
加上花生油~那個叫美味啊~
3.熗肉
肉有很多種做法,但是莆田這樣的熗肉卻是唯一的。這道菜也是莆田人非常喜愛的一道,
看似簡單,做起來卻是非常難,當廚子的表哥說,要做好熗肉,沒有真傳,是很難作出地
道的~想想餓的時候,吃上這么美美的香香的肉,該多幸福啊~
4.荔枝肉
說道熗肉就不能不說莆田的荔枝肉。莆田的荔枝最為盛名,並被成為「荔城」。做成紅色
的荔枝肉就好像荔枝一樣,你不知道是荔枝在引誘你,還是肉在引誘你。是夏季下酒的好
菜之一~父親的最愛之一。
5.海蠣煎蛋
生吞活剝前的海蠣
也許很多人吃過這道菜了。去莆田,這道菜也是不能不吃的一道。海蠣是海里的一中貝類
海鮮,它其實海中的微生物。用特殊的工具把殼撬開就可以掏出肉了。然後把殼扔到海里
,過了一年又是一個海蠣了~海蠣就是這么煎蛋~
6.海蠣湯
莆田人基本上都很喜歡海蠣的。據說海蠣味道鮮美甘甜。海蠣湯更是甜中精品。可惜我不
吃海蠣。不知道味道如何好了~但是我經常撈海蠣湯中的菜,味道確實不一樣~
7.西天尾扁食
西天尾是莆田的一個地名,山靈水秀的。西天尾扁食可是一道天下美食啊。沙縣小吃中的
扁食跟它可不能一比的。所謂皮薄餡多,包的都是瘦肉,吃的時候感覺皮也是肉做的~而且
還有炸的扁食。熱騰騰的扁食,放上花生油,香蔥,香飄飄的,光想像到都覺得餓了~
8.水煮蝦
蝦在莆田太常見了。在家裡,是絕對不吃凍蝦的,感覺不幹凈。一定要活蝦。水煮蝦雖然
簡單,卻是味道特別的鮮美,剛出鍋的蝦配上可口的料,哇,那個口水啊~水煮蝦也是夏天
下酒的一道好菜~
9.蝦蛄
蝦蛄也是蝦的一種,只是個頭比小蝦大多了。味道一樣的鮮美。蝦蛄以前比蝦便宜很多。
聰明善良的莆田人民,就想到了用蝦蛄來代替蝦~長大後,有天突然發現蝦蛄好貴啊~蝦蛄
比小龍蝦個頭也要大很多,不過吃飯跟小龍蝦有點相似。只是更有營養很多~父親和弟弟很
喜歡吃蝦蛄,只是父親現在說話漏風了。。。
10.潯燉冬瓜
大概也只有莆田人是這么吃的。潯,是螃蟹的親戚。也是橫著走的傢伙,可是比螃蟹便宜
很多。俗稱「爬爬」。這道菜關鍵在於選擇「爬爬」。「爬爬」也是有公母之分的,但是
母的比公的要好吃很多,因為母的有仔,跟魚籽差不多,黃色的小顆粒,俗稱「電」。很
好吃很好吃,按我妹妹的說法是:吃的就是它!11.花甲
為何叫花甲呢?因為這個小東西的殼是花色的~花甲比蛤蜊個頭小,但是肉比它大很多,也
鮮美很多。花甲湯是夏天的常備湯之一,很清甜,那個味道啊真的是一流的,而且是去火
的,清清涼涼的~
2。斧頭
學名叫黑白蜆,因為長得像斧頭,就俗名為斧頭了。斧頭比花甲小一倍左右。而且肉也很
少。可是做起來,味道不比花甲差,小小的肉一煮非常有彈性,再加上花生油,蔥等佐料
,嘖嘖~一頓飯可以吃掉很多斧頭~這也是父親夏天喝酒的必備菜之一~
13.春卷
莆田的春卷,是小時候喜愛的零食之一~金黃色的春卷,咬一口脆到心裡了~這里其實有個
很特別的典故...大家可以google之~
14.蟶熘
炒蟶子
蟶子在莆田也是很常見的,類似於花甲,長的叫竹蟶。也是帶殼的。做之前要先拿刀割一
下殼,否則熟了,打不開殼,只能幹著急了-,-在家,母親和嫂嫂最喜歡的是醉蟶,顧名
思義,就是用酒來煮蟶子,你可以想像蟶子插成圓圓的一堆,中間加入白酒,再放上花生
油,鹽,味精等等調料,火一開,那就白酒的香飄四溢~口水ing
15.菜頭餅
又名蔥餅,做法很簡單,就是麵粉加蘿卜、粉條等等炸的。。。。但是也是一個很有趣的
典故,大家依然可以google之或者之~以前戲台旁邊常見老婆婆在那兒賣,一毛錢一
個,看戲不是為了看戲啊~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
16.興化泗粉
因其外觀狀若鼻涕,故名泗粉。 泗,古字典解釋有鼻涕之意,故得名。正宗的做法是:用
豬大骨熬湯,用其湯在鍋里燒開,放入泗粉,和豆芽菜(用其他菜都會變味道,那就不正
宗了) , 用大火煮熟,澆上蔥油,味精,少許醬油, 6度或以下的醋。莆田涵江宮口附近
有一家口味最正宗。祖母病逝前的最愛~
17.芋頭燉排骨
芋頭在莆田的小吃中有著特殊的地位。選芋頭很關鍵。芋頭有水芋和冰糖芋之分(鑒於我
的只是有限)。水芋吃起來柴柴的,不管你燉多久,都是一個味道,更啃木柴似的,一點
也不好吃。冰糖芋,吃起來酥酥的~很溫柔的味道。但是火候一定要把握,否則火候不夠也
是柴柴味,太過了,就成泥了~其實芋頭拔皮是很郁悶的,因為跟芋頭的皮碰到的皮膚都會
起紅疹子,癢癢的,很難受。。。。
18.鍋邊糊
鍋邊糊薄薄的,做起來也不難,最愛四中門口的鍋邊糊了~很像扁食的做法,也是香飄四溢
啊~
19.興化煎粿
煎粿,原是農民在早稻登場後,舂米時篩出的碎米磨成米漿,配上南瓜、韭菜、芹菜、綠
豆芽等,用油煎干而成。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石室岩煎粿最為出名,有「沒吃煎粿等於沒
上石室岩」之說。猶記得,母親每次早起賣菜回來都會給我們帶回煎粿,那種浸著母愛的
煎粿尤其的香~
20.燜豆腐
喜宴的頭道大菜啊~可見其重要性。此菜主料用鮮豆腐,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具有補
中益氣、和胃清肺、生津化痰的功用,加上香菇、蝦仁、肉絲等輔料和蔥花、薑末等多種
調料,用旺火煮沸後轉文火燜煮20分鍾,待到豆腐泥呈蜂窩狀時,撒上一把芹菜末,即可
出鍋上盤。其特點是,色澤如翡翠白玉、質地柔軟,潤滑爽口,味道清純,多吃不膩。
21.苦螺羹
其實只是稍微有點苦味了~
22.梅子
把上好的楊梅或者杏兒泡起來,幾年之後就是清涼去火的佳品啊~
23.生煎包
莆田的煎包要把屁股煎得很黑,香香脆脆的~也有一個有趣的典故呢
❻ 到了福建莆田不容錯過的18道特色美食
鹵面在莆田是一道非常受歡迎的 美食 ,沒有一個莆田人是不愛吃的,面條十分筋道,配上精心熬制的高湯,再加入各種配料(痩肉,蝦干,香菇,干貝,蟶子,海蠣)用文火慢燉成一鍋湯汁濃稠、味道鮮美!
海蠣餅是一種福建風味 美食 ,流行於福建東部沿海的福州、莆田及寧德一帶。海蠣餅是用米粉(漿)、黃豆粉(漿)為原料,加入新鮮蔬菜、雞蛋、肉、海蠣,屬於油炸類小吃。口感酥脆可口,色呈金黃,殼酥餡鮮!
西天尾扁食,是福建莆仙境內的一種菜餚。西天尾扁食也稱燕皮扁食,西天尾扁食的皮的做法極其麻煩:皮質是用木槌使勁捶打豬肉,通常2斤肉至少得捶打1個小時,等錘成漿糊狀後,加入木薯粉,再用木棒繼續捶打,直到它變成薄如紙張的扁食,而肉餡由豬前腿肉加入蝦皮手工剁成,扁食經過「千錘百煉」,皮Q肉鮮!
莆田盛產製作豆腐的黃豆,自己種的黃豆加鹽鹵做成豆腐,就算捏得再碎,煮到最後還是會結成一塊,配料有五花肉、干蝦肉、蟶、海蠣、干貝、香菇、包菜、蝦米,胡蘿卜,包菜,「燜」豆腐與配料凝結在一起,鬆鬆軟軟,爽口不膩,,豆腐透著海鮮的清甜、肉味的香氣,鮮美松軟!
熗肉是莆田特有的一道特色傳統名餚,肉質細膩,味道鮮美,選用質地柔嫩的豬裡脊肉,切成薄厚均勻的肉片,用秘制的調料腌制好,加入地瓜粉,然後倒入滾沸的湯水裡,熗肉里加入特製的豆腐丸,出鍋後,熗肉爽滑美味,豆腐丸吸收了湯汁的精華,芳香鮮美。「天九王」家的熗肉最正宗出名,始於1879,(百年祖傳秘方)店門口總能排起長長的隊伍!
莆田的煎包最大的特色就是「生煎」,而且是雙面煎,火候需要把握得非常准確,口感才能又脆又韌。以粉絲、蔥末、肉碎做餡,十足的餡料加上筋道的薄皮,美味讓人流連忘返,莆田人只要一說起煎包就會想起「十字街」的那家網紅「求生煎包」,店鋪不大,但是每次只要過去都要排好久的隊才能買的到!
馬糕(又叫「薄荷糕」)是福建莆田的地方糕類名吃,主要材料由粘米粉和糯米粉做成的,馬糕最初是以薄荷鋪於蒸籠中蒸制而成的一種韌性強的多層米糕,剛出爐的馬糕熱乎乎軟軟有點QQ的格外清香好吃!據說當時做馬糕的作坊是用馬代替人力碾米漿,民間訛傳稱之為「馬糕」流傳至今。
紅團是福建莆仙地區特色小吃,蒸食,餡一般有糯米餡、綠豆餡、糯米綠豆餡等,紅米團是用木刻的印模印出來,每年春節、元宵、做戲或滿月、嫁娶、做壽等喜慶日子時,父輩們都會做紅團以慶賀。
荔枝肉是福建省福州市、莆田市等地的一道特色傳統名菜,因原料中有白色的荸薺和切成十字花刀的豬肉,烹調後因外形型似荔枝而得名。荔枝肉獨具閩菜特點,味道酸甜可口,口感外酥里嫩!
套腸——莆田一道非常傳統的特色小吃,用豬小腸做非常的好吃,吃起來脆脆的,但是處理起來卻是很麻煩。處理不好就會有一種苦苦的味道。將小腸一頭套入另一頭,一邊拽一邊往裡塞,直到塞不進去為止,套好之後再用牙簽把套的頭跟尾固定起來,焯過水之後的套腸再拿去鹵水,鹵水的香味已完全進入套腸!
興化米粉是莆田市一大特產,興化米粉是由大米和水製成,微黃色,細如絲,乾脆可貯藏。煮炒易熟、久煮易碎、細至1毫米、煮、炒、炸皆可,家用或者饋贈親友和宴請佳賓之珍品!
白粿產於福建,是泉州,福州,寧德,莆田,建甌等地的傳統地方小吃。用優質粳米飯舂制而成的,其米質的韌性、粘性和香味特別,至今仍是福建閩東地區過年過節的主食之一。白粿與少許肉絲、香菇、蒜苗等一起炒,炒出來的白粿柔軟滑韌,配料嫩鮮,味濃醇香,油而不膩,也可以加糖炒著吃,甜而不膩。
莆田泗粉,是福建省(莆田)的小吃,因其外觀狀若鼻涕,故名泗粉。泗粉是用地瓜粉做的。因口感滑爽,清涼美味而流行。一般下湯煮,也可煎炒。正宗的做法是用豬大骨熬湯,用其湯在鍋里燒開,放入泗粉,和豆芽菜, 用大火煮熟,澆上蔥油,味精,少許醬油, 6度或以下的醋。
蔥餅是莆田城鄉盛行的一種風味小吃。其製法十分簡單:大米摻上黃豆磨成漿狀,下蔥花拌勻;把漿裝上小鐵勺內,放入油鍋中炸至雙面鼓起,呈金黃色撈起即成。外酥內嫩,味道醇香。
溫湯羊肉,又稱白切羊肉或干燜羊肉[1],是福建莆田傳統的特色名菜,屬於閩菜系。將整羊放入特製的鐵鍋,加上草葯包,倒上熱水。經過一天的燜煮,整羊便可以出鍋了。出鍋的熟羊掛晾一整夜之後,羊皮自然冷卻收縮,再經過脫骨工序,把它們薄薄地切成一盤,帶回家蘸上醬油佐酒,送一塊到嘴巴里,那味道簡直可以原諒整個世界。
春卷味香可口,是莆田民間獨特的風味小點。餡料一般有豬肉、香菇、胡蘿卜、粉絲、花生、白菜、蔥等。剛炸出鍋的春卷真有飄香四溢之感,待稍微冷卻可入口之時,咬上一口時發出的「咯吱」聲,香脆可口!
芋粿是福建著名小吃,早餐店經常可以看到,小時候很喜歡吃這種芋粿,芋頭蒸熟了搗碎成泥加入米漿,放蒸籠蒸熟切成三角形,再放油里炸,外酥里嫩,裡面還有芋頭的香味,非常美味!
土筍凍流行於福建沿海地區的一種特色小吃,是用生長於沿海江河入海處鹹淡水交匯的灘塗上的一種名叫「海土蚯」的無脊椎軟體小動物製作而成。它狀似剛冒芽的新竹,脆嫩如筍。「土筍」由此得名。土筍凍晶瑩透明,柔糯清爽,其味甚鮮
❼ 莆田有什麼特色小吃在哪裡呢
1、莆田紅團
紅團是福建省莆田市的傳統特色小吃。紅團主要製作原料有糯米、麵粉、綠豆、紅豆、白砂糖、香菇、蝦皮、白菜、豆腐、花生、肉絲、蔥花、地瓜粉、雞蕉葉、食用紅等。紅團紅紅的圓圓的,是吉利的象徵,寓意日子紅紅火火,全家團團圓圓,大吉大利之意。
6、麻丸
麻丸是福建莆田精美的漢族甜點小吃。用豬後腿精肉(去筋去油)為料,錘打成漿,加上尾梨、硼砂、胡椒、薑汁等佐料,用湯匙刮成小圓珠,放在熱水中燙熟,食用時加上清骨湯,是仙游有名的湯餚。飯後嘗點十分愜意。用豬後腿精肉(去筋去油)為料,錘打成漿,加上尾梨、硼砂、胡椒、薑汁等佐料,用湯匙刮成小圓珠,放在熱水中燙熟,食用時加上清骨湯,是仙游有名的湯餚。
❽ 莆田仙游有哪些特色小吃
一、鹵面,莆田鹵面和其它地方的相似,都是採用高湯及各種海鮮去烹制,由於莆田人較喜歡鹵面,所以在莆田各個街道隨處可見鹵面館。莆田鹵面更是莆田歷來款待親朋給好友,酒宴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
❾ 莆田美食有哪些 來莆田必吃的八種美食
1、莆田鹵面:說到莆田,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莆田鹵面。和漳州鹵面不一樣,漳州鹵面更注重的是搭配的鹵料,而莆田鹵面更注重的是面本身。韌性十足的面條,加入白花花的高湯,再加入瘦肉、香菇、干貝、海蠣、章魚、蟶乾等各種配料,用文火慢慢的燉成一鍋湯汁粘稠、味道鮮美的鹵面。福建的各個城市,多多少少都開了幾家莆田鹵面。吃過的朋友都贊不絕口,而我對這種鹵面總是嗤之以鼻,因為這種鹵面根本不夠正宗,火候不夠,湯汁沒有收緊。想吃正宗的莆田鹵面,還是要去吃莆田人的宴席,絕對讓你迷上這種食物。
2、熗肉:熗肉是一道在福建各地都十分有名的莆田小吃。熗肉肉質細膩,味道鮮美,受到人們的廣大喜愛。正宗的熗肉是把豬裡脊肉敲成爛肉塊,再用調料腌制,這樣做出來的才夠爽滑美味。一碗熗肉,一碗米飯,就足夠滿足你的胃。
3、山裡白粿:白粿是莆田常見的主食之一,可以炒也可以用來煮湯。莆田的白粿是用韌性、黏性、香味極佳的棱稻製作而成,所以被稱作山裡白粿。白粿加上瘦肉、海蠣、蝦仁、干香菇、蔥姜蒜等配料,煮出來的白粿湯味道十分鮮美。加上青菜、瘦肉、雞蛋,炒出來的炒白粿也是色香味俱全。只有莆田本地,才有品質最好的山裡白粿。
4、燜豆腐:燜豆腐是莆田人過年時的第一道菜,在各種婚宴、壽宴也肯定會出現它的影子。所採用的豆腐是莆田特產的「九月珠」做成的,又嫩又好吃。燜豆腐的做法就是把豆腐捏碎,和雞蛋液、豬肉、各種海鮮干貨、各種蔬菜一起燜,一直燜到湯汁收緊,這樣豆腐才夠入味。燜豆腐又鮮又香,非常好吃,但是只有在莆田人的宴席上,才能吃到這樣慢慢燜出來的絕頂美食。
5、海蠣餅:莆田的海蠣餅不同於福清用黃豆粉和米漿做成的海蠣餅,莆田的是用生芋頭漿和本地地瓜粉製作的,更類似於閩南的蚵仔煎。海蠣餅外皮焦脆,浸滿醬汁則更是好吃。內餡軟糯噴香,有海蠣的鮮香,還有肉餡的咸香,覺得值得一試。
6、包菜飯:莆田人非常愛吃咸飯,包菜飯更是人們最喜愛的一種。莆田的包菜飯配料十分豐富,包菜、香菇、胡蘿卜、肉末、海蠣干你、蟶干、干貝一起放在米飯里燜熟。包菜的爽脆,香菇的香,海蠣乾的鮮,全融合在這小小的一碗咸飯里。有機會一定要去莆田吃一次配料豐富的包菜飯。
7、興化粉:興化粉是莆田非常有名的特色小吃。興化粉白如雪、細如絲,無論是煮湯粉還是炒粉都非常好吃。而且興化粉因為很細,所以非常容易煮熟,煮湯只要30秒,比泡麵還快,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快餐之一。莆田人做興化粉的手藝可是非常地道的,一定要去嘗一嘗。
8、紅團:紅團是莆田特有的美食,外地人基本沒見過。紅團是莆田人過年前家家戶戶必做的美食,艷紅的紅團,把過年的氣氛烘托得特別喜慶。用糯米粉拌上食用紅做成的皮,捏成薄餅狀,再包入豆沙或者糯米的餡,再用紅團印印成上弧下平各種花色,放在蒸籠上面蒸熟。
❿ 莆田哪裡的小吃最出名
編輯本段莆田風味 「莆田小吃」是莆仙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歷史和影響與莆田話一樣。煎粿、紅團、魚丸等享有盛譽,莆田有句口頭禪:「紅團,紅團,家人吃了年年團圓年年紅。」莆仙地區風味小吃,品種繁多,頗具地方傳統特色,無論是本地人,或是到莆仙的中外遊客,都為風味獨特的興化名菜和小吃所吸引。莆仙的風味小吃,其質優物美,色、香、味、形諸方面均極考究,尤注重於「味」。故莆田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諺。豐富多採的興化菜譜中,既以味多、味廣、味厚、味濃為特色,又以清鮮淡雅見長。各類菜皆講究題目、內容和含義。並滲入地方歷史、民俗、民情。有的風味食品,馳名全國,流芳海外。 興化米粉風味小吃,具有很濃厚的民俗趣味。 莆田飲食的風味獨好,鄉人不忍離去。 編輯本段名錄 (本人水平有限,請大夥知曉的幫忙補充補充) 江口鹵面
西天尾扁食
天九灣鹵肉
熗肉
興化米粉
千層糕(又稱九層粿,早起粿)
地瓜餅(番薯起)
燜豆腐
蟶溜
荔枝肉
煎包
拌面
豌豆 包菜飯
…… 編輯本段介紹 (本人水平有限,請大夥知曉的幫忙補充補充)
特級:【興化米粉】白如雪細如絲,是興化著名的特產,揚名省內外。它具有物美價廉,易熟可口的優點,是我國最早的快餐之一,久負盛名。宋代著名學者朱熹在興化講學期間,嘗到「炒米粉」時,不禁拍手叫絕說:「可口欲吞舌,美味實無窮!」
你可知道這米粉的來歷嗎?相傳北宋沼平年間(1064—1068),祖籍廣東的興化軍主簿黎畛日夜奔忙協助錢四娘修築木蘭陂。因其母親患病,口膩思食家鄉的米粉,他遂請來師傅加工米粉,並把這種工循公之於眾,在興化世代相傳,稱為「興化米粉」。
米粉的製作方法
米粉的食法有各種方法,如豆漿燙米粉、豆漿炒米粉、稀粥湯燙米粉、扁食燙米粉,甚至還有開水燙米粉的簡易食法。但總的分成湯米粉和炒米粉兩種。如果把米粉加入本地的葷(素)佐料煮熟,鮮潤味濃。米粉如果加入油炒的蔥頭、薑片和豆豉的「三合湯」,叫「蔥頭米粉」,是民間治療風寒感冒之良方。湯米粉相對比較好煮,其特點就是煮熟的米粉中多湯。然而炒米粉卻大有講究功夫了。莆仙民間逢年過節和各種筵席上必備炒米粉這道佳餚,特別是中秋、冬至和做歲這三大節日,舉家宴桌上都有一盤炒米粉。尤其是點心店、酒館,炒米粉的烹調技術更高一籌。
相傳莆田城內十字街鄭家大門里十八嬸的炒米粉風味獨特。當時,出縣城東門外約五公里的地方,有個自然村叫東陽村。居住這里的許多人家,大都是靠祖上余蔭(水果)和地租過日子,沒有一戶是耕田的人家。他們子孫被人叫做東陽孫舍。這些孫舍大多是抽鴉片煙的,晚上睡不著,白天起不來,平時對許多好吃的東西吃膩了,忽然想起十八嬸的炒米粉,但要到約五公里遠的城內去炒一盤米粉,不但會冷,味道也不新鮮。怎麼辦呢?孫舍倒有個辦法,天還沒亮,就叫得力的「虎將」跑到城內,叩門叫十八嬸炒了一盤米粉,放進藤編的保溫箱里,一個個接力跑。當炒米粉送到孫舍的鴉片鋪上時,還是熱氣騰騰,噴香四溢。這就是流傳著東陽孫舍「早晨吃夜點」的故事。
(來莆田不吃它,就相當於沒來莆田)
其他小吃
1.樓下(街名)的煎包,一直認為是涵江的精品。莆田求生煎包的餡碎碎雜雜的,感覺不是很好。還有宮下新開的一家煎包店,頂好,湯中味道不錯,扁食用燕皮。文化品味是有的,字畫掛牆壁,只是地方太小,環境難免令人不如意。
2.涵江區區府路的永華豆漿,早餐最好的選擇,中餐最好的選擇是保尾的擔仔面和羊肉館,晚餐最好的選擇是保尾的同心緣和旺旺大雜燴,特別是來一道烤鰻,好吃!這些都物美價廉呀~大眾的選擇。
3.咸草頂夜市的雜粉,也是頂頂有名,來過涵江的人嘗過的都忘不了。現在有N家,覺得最有品味的是靠在原先工農兵飯店的那個位置。顯著標志是,有三、四個合夥人,其中一個老闆娘較胖。就叫阿胖雜粉吧!呵呵~
4.咸草頂附近的小圓山牌福州魚丸和魚片,不過是光賣不是現場操作品嘗。
5.以前的尾梨巷進去的下徐魚丸,皮薄,非常有特色,跟米粉一起配上,味道絕佳。跟福州魚丸有別哦。
6.六一路的天天砂鍋粥,價格偏貴,粥品種眾多,粥中精品豐富。特別要說的是莆田舊的肯德基隔壁有一家砂鍋粥也是品種繁多,物廉價美,大眾品味,味道淳厚,就是粥中不是用昂貴原料。
7.前街的江口鹵面,三角埕附近。吃過感覺是不錯的。
8.國歡塘頭的一家「勞燕」荔枝肉店,遠近聞名,吃過的人都覺得好,可惜俺一直沒空抽機會去。聽說涵江交警還有一些官員經常是開公車去品嘗的。還聽說人較多,速度較慢,服務態度不是很好。不過美食不容錯過哦。
9.後街的口福:爺爺、女兒、孫女三人組合,只做三個品種:豆漿炒、炒泗粉、拌面,味道都很獨特。
10.體育場對面的豬心強飯店:炒豬腰,豬心堡是他們的拿手菜。
11.騰芳旁邊的巷子下去直走200米又一福:魚飩蛋(僅此一家有),上菜時間:11:00~13:00,17:~1900
12.市頂夜宵阿土小吃(百勝超市前):開業時間晚上9:00~凌晨2:00,只做湯面、湯粉、湯線面、湯泗粉(一碗一碗煮,味道十分美味)
13.市頂老字型大小:開業時間晚上6:00~凌晨2:00,飩顴類(強烈推薦羊肉飩顴)
14.萬家惠橋下的煎果,火候及油的配合很到位,再加上味道的合理調配,不怕長痘的值的一試
15.市場的拐傘(本地話翻譯)店;鍋邊糊是涵江的一級,勝過市頂的各家夜宵
16.僑新市場的煎包:皮薄餡多味佳(比莆田求生的好,求生的餡太爛了)
17.春卷 ,蔥餅(蔥油餅),「芋拐」(黑拐) 現在涵江都沒有做得正宗的,都是隨便弄幾下,糊弄人,賣點小錢,以前的作的正宗的幾乎絕跡。倒是偶爾在鄉下的廟會,大戲場邊會吃到做得比較好的。
18. 蔥丸:與蔥餅同類食品,內料:粉絲為主,其他的為蔥,韭菜,肉料等,已在市面消失. )
19.馬耳朵:即將消失的還不錯吃的油炸甜點。
20.油炸鬼(油條):大部分賣家做得還不錯,就是油料新舊大不如前,衛生不過關,油炸出鍋雖然顏色可以,但是用鼻子聞有點刺鼻。
21. 板斜龜(邦舍龜) : 外觀類似「紅團」,但是是白色的不帶花紋,內料是綠豆去皮磨成粉的蓉,正宗的作出來還不錯吃。 22. 煲糕(馬糕) :涵江正宗商家幾乎絕跡,半年內吃過最好吃的還是媽祖那兒的。
23. 咸公餅 : 偶爾混跡於市頂與市場間一個挑夫賣的比較正宗,現在同樣兵臨絕跡。
24. 方糕 :瀕臨絕跡,正宗商家無。
25. 千層糕 :絕跡 。
26. 起瑪酥 :尚有。
27.炒米糕 :就是爆白米做成糕餅狀的那種,幾乎絕跡。
28.攤脆薄餅:很薄很脆很好吃,很便宜,以前常在學校周圍販賣,現已絕跡。
29【水燜豆腐】燜豆腐是涵江區傳統名菜。食法獨特,即豆腐加入香菇絲、筍絲、花生米等用文火燜成,是素菜;若加入肉絲、蝦肉絲、蛋黃,則為葷菜。燜時須掌握好火候、水份和時間。它色澤鮮艷,質嫩味香,營養豐富,有濃厚鄉土風味,常作為酒席上第一道菜。素燜豆腐是佛門酒席必具名菜。
31.【「蟶溜」】蟶是涵江著名海產。把蟶肉和適量澱粉拌和後,放入鍋中滾湯煮熟,澆入蒜頭油,撒上蔥珠,淋些米醋即成,叫「蟶溜」,又叫「擦蟶」。它鮮嫩脆滑,味醇爽口,是家常經濟菜餚和風味小吃之一。
32.【土筍凍】把土筍(屬海鮮)壓破去泥沙洗凈,水養片刻,然後加水熬煎,使之膠質溢於湯中,用碗座(或小碟)冷卻凍結成透明、軟滑的扁圓塊上市。冷吃時蘸以醬油、醋,伴以莞荽,清涼爽口。又是酒席冷盤時饈。
33.【金果 】用糯米浸水後磨成漿,加入適量。.食用鹼蒸熟,略呈金黃色,故叫金果。金果質軟粘,食時只能用線把它割成薄片,油煎後,蘸以白糖(或紅糖),飲以香茶,流香可口。
34.【「蟲代 猴」】「蟲代 」,牡蠣。把去殼的牡蠣肉和適量澱粉拌和成小粉粒狀,在湯鍋里煮熟浮起,好像猴子的探頭,故叫「蟲代 猴」。牡蠣性清冷,須把它氽入油炸蔥頭、薑片的湯中滾沸片刻,加些米醋,撒上蔥花才好。它鮮而不腥,潤滑爽口,是冬令家常便菜,又是酒席時品。
35. 【荔枝肉】莆田因盛產荔枝而別名「荔城」。莆田的風味小吃中的荔枝肉,則是把豬瘦肉切成荔枝大小,表皮用刀刻出功殼狀,經油炸之後,形似荔枝。再把荔枝肉混入備好的多味鹵料中煮至入味,裝盤時把鮮荔枝作為裝飾圍邊,送上餐桌,會讓人分不清是荔枝還是荔枝肉在誘你垂涎三尺。 36【包菜飯】熬得噌白的大骨湯,一碗香氣四溢的包菜飯,再配上一份荔枝肉,嗯~~~~美得很!嚼勁十足的大骨肉,嘗過之後口齒留香的大骨湯,既營養又美味,最喜歡店裡的包菜飯,黏黏的口感,阿婆都可以嚼得動!
特別是在夏令時節,熟透的荔枝皮色鮮艷,味道芬芳,佐以名師巧制的荔枝肉,一素一葷,渾然天成。這時如得閑暇,邀三五個好朋友,尋一個幽靜處,點一盤荔枝肉,品酒嘗菜,體味人生,該是多麼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