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洑水有哪些好吃的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洑水有哪些好吃的

發布時間: 2023-01-13 18:27:21

Ⅰ 母親沒有法子下來捉我,我就站在水中把剩下

季羨林
我的童年回憶起自己的童年來,眼前沒有紅,沒有綠,是一片灰黃。
七十多年前的中國,剛剛推翻了清代的統治,神州大地,一片混亂,一片黑暗。我最早的關於政治的回憶,就是「朝廷」二字,當時的鄉下人管當皇帝叫坐朝廷,於是「朝廷」二字就成了皇帝的別名。我總以為朝廷這種東西似乎不是人,而是有極大權力的玩意兒。鄉下人一提到它,好像都肅然起敬。我當然更是如此。總之,當時皇威猶在,舊習未除,是大清帝國的繼續,毫無萬象更新之象。
我就是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刻,於1911年8月6日,生於山東省清平縣(現改臨清市)的一個小村莊——官莊。當時全中國的經濟形勢是南方富而山東(也包括北方其它省份)窮。專就山東論,是東部富而西部窮。我們縣在山東西部又是最窮的縣,我們村在窮縣中是最窮的村,而我們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窮的家。
我們家據說並不是一向如此。在我誕生前似乎也曾有過比較好的日子。可是我降生時祖父、祖母都已去世。我父親的親兄弟共有三人,最小的一個(大排行是第十一,我們把他叫十一叔)送給了別人,改了姓。我父親同另外的一個弟弟(九叔)孤苦伶仃,相依為命,房無一間,地無一壟,兩個無父無母的孤兒,活下去是什麼滋味,活著是多麼困難。概可想見:他們的堂伯父是一個舉人,是方圓幾十里最有學問的人物,做官做到一個什麼縣的教渝,業算是最大的官:他曾養育過我父親和叔父,據說待他們很不錯-可是家庭大,人多是非多;他們倆有幾次餓得到棗林里去揀落到地上的千棗充飢-最後還足被迫棄家(其實已經沒了家)出走,兄弟倆逃到濟南去謀生:文化大革命中我自己「跳出來」反對那一位臭名昭著的「第一張馬列主義大字報」的作者,惹得她大發雌威,兩次派人到我老家官莊去調查,一心一意要把我「打成」地主:老家的人告訴那幾個「革命」小將,說如果開訴苦大會,季羨林是官莊的第一名訴苦者,他連貧農都不夠。
我父親和叔父到了濟南以後,人地生疏,拉過洋車,扛過大件,當過警察,賣過苦力。叔父最終站住了腳。於是兄弟倆一商量,讓我父親回老家,叔父一個人留在濟南掙錢,寄錢回家,供我的父親過日子。
我出生以後,家境仍然是異常艱苦:一年吃白面的次數有限,平常只能吃紅高梁面餅子;沒有錢買鹽,把鹽鹼地上的土掃起來,在鍋堅煮水,崦鹹菜,什麼香油,根本見不到,一年到底,就吃這種鹹菜:舉人的太太,我管她叫奶奶,她很喜歡我。我三叫歲的時候,每天一睜眼,抬腿就往村裡跑(我們家在付外),跑到奶奶跟前,只見地把手一卷,卷到肥大的袖子裡面,手再伸出來的時候,就會有半個白面饅頭拿在手中,遞給我?我吃起來,彷彿是龍膽風髓一般,我不知道天下還有比白面饅頭更好吃的東西。這白面饅頭是她的兩個兒子(每家有幾十畝地)特別孝敬她的、她喜歡我這個孫子,每天總省下半個,留給我吃:在長達幾年的時間內,這是我每天最高的享受,最大的愉快。
大概到了四五歲的時候,對門住的寧大嬸和寧大姑,每到夏秋收割莊稼的時候,總帶我走出去老遠到別人割過的地里去抬麥子或者豆子、穀子:一天辛勤之餘,可以揀到一小籃麥穗或者谷穗、晚上回家,把籃子遞給母親,看樣子她是非常歡喜的-有一年夏天,大概我拾的麥子比較多,她把麥粒磨成麵粉,貼了一鍋死面餅子:我大概是吃出味道來了,吃完了飯以後,我又偷了一塊吃,讓母親看到了,趕著我要打:我當時是赤條條渾身一絲不掛,我逃到房後,往水坑裡一跳。母親沒有法子下來捉我,我就站在水中把剩下的白面餅子盡情地享受了。
現在寫這些事情還有什麼意義呢?這些芝麻綠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邊瑣事,使我終生受用不盡。它有時候能激勵我前進,有時候能鼓舞我振作。我一直到今天對日常生活要求不高,對吃喝從不計較,難道同我小時候的這一些經歷沒有關系嗎?我看到一些獨生子女的父母那樣溺愛子女?也頗不以為然。兒童是祖國的花朵,花朵當然要愛護;但愛護要得法,否則無異是坑害子女。
不記得是從什麼時候起我開始學著認字,大概也總在四歲到六歲之間。我的老師是馬景功先生:現在我無論如何也記不起有什麼類似私塾之類的場所,也記不起有什麼《百家姓》、《千字文》之類的書籍。我那一個家徒四壁的家就沒有一本書,連帶字的什麼紙條子也沒有見過。反正我總是認了幾個字,否則哪裡來的老師呢?馬景功先生的存在是不能懷疑的。
雖然沒有私塾,但是小夥伴是有的:我記得最清楚的有兩個:一個叫楊狗。我前幾年回家,才知道他的大名,他現在還活著,一字不識;另一個叫啞巴小(意思是啞巴的兒子),我到現在也沒有弄清楚他姓甚名誰。我們三個天天在一起玩,洑水,打棗,捉知了,摸蝦,不見不散,一天也不間斷。後來聽說啞巴小當了山大王,練就了一身躥房越脊的驚人本領,能用手指抓住大廟的椽子,渾身懸空,圍繞大殿走一周。有一次被捉住,是十冬臘月,赤身露體,澆上涼水,被捆起來,倒掛一夜,仍然能活著.據說他從來不到宮庄來作案,「兔子不吃窩邊草」,這是綠林英雄的義氣。後來終於被捉殺掉。我每次想到這樣一個光著屁股遊玩的小夥伴竟成為這樣一個「英雄」,就頗有驕傲之意。
我在故鄉只呆了六年,我能回憶起來的事情還多得很,但是我不想再寫下去了。已經到了同我那一個一片灰黃的故鄉告別的時候了。
我六歲那一年,是在春節前夕,公歷可能已經是1917年,我離開父母,離開故鄉,是叔父把我接到濟南去的。叔父此時大概日子已經可以了。他兄弟倆只有我一個男孩子,想把我培養成人,將來能光大門楣,只有到濟南去一條路。這可以說是我一生中最關鍵的一個轉折點,否則我今天仍然會在故鄉種地(如果我能活著的話)。這當然算是一件好事:但是好事也會有成為壞事的時候。「文化大革命」中間,我曾有幾次想到:如果我叔父不把我從故鄉接到濟南的話,我總能過一個渾渾噩噩但卻舒舒服服的日子,哪能被「革命家」打倒在地,身上踏上一千隻腳還要永世不得翻身呢?嗚呼,世事多變,人生易老,真叫做沒有法子!
到了濟南以後,過了一段難過的日子;一個六七歲的孩子離開母親,他心裡會是什麼滋味,非有親身經歷者,實難體會:我曾有幾次從夢里哭著醒來、盡管此時不但能吃上白面饅頭,而且還能吃上肉;但是我寧願再啃紅高梁餅子就苦鹹菜。這種願望當然只是一個幻想。我毫無辦法,久而久之,也就習以為常了。
叔父望子成龍,對我的教育十分關心。先安排我在一個私墊里學習:老師是一個白鬍子老頭,面色嚴峻,令人見而生畏。每天入學,先向孔子牌位行禮,然後才是「趙錢孫李」。大約就在同時,叔父又把我送到一師附小去念書,這個地方在舊城牆裡面,街名叫陞官街,看上去很堂皇,實際上「官」者「棺」也,整條街都是做棺材的。此時「五四」運動大概已經起來了。校長是一師校長兼任,他是山東得風氣之先的人物,在一個小學生眼裡,他是一個大人物,輕易見不到面。想不到在十幾年以後,我大學畢業到濟南高中去教書的時候,我們倆競成了同事,他是歷史教員。我執弟子禮甚恭,他則再三遜謝。我當時覺得,人生真是變幻莫測啊!
因為校長是維新人物,我們的國文教材就改用了白話。教科書裡面有一段課文,叫做《阿拉伯的駱駝》。故事是大家熟知的,但當時對我卻是陌生而又新鮮,我讀起來感到非常有趣味,簡直是愛不釋手。然而這篇文章卻惹了禍:有一天,叔父翻看我的課本,我只看到他驀地勃然變色,「駱駝怎麼能說人活呢?」他憤憤然了:「這個學校不能念下去了,要轉學!」
於是我轉了學:轉學手續比現在要簡單得多,只經過一次口試就行了。而且口試也非常簡單,只出了幾個字叫我們認,我記得字中間有一個「騾」字。我認出來了,於是定為高一。另一個比我大兩歲的親戚沒有認出來,於是定為初三。為了一個字,我沾了一年的便宜,這也算是軼事吧!
這個學校靠近南圩子牆,校園很空闊,樹木很多。花草茂密,景色算是秀麗的。在用木架子支撐起來的一座柴門上面,懸著一塊木匾,上面刻著四個大字:「循規蹈矩」。我當時並不懂這四個字的涵義,只覺得筆畫多得好玩而已。我就天天從這個木匾下出出進進,上學,游戲。當時立匾者的用心到了後來我才了解的意思,覺得他是非我族類。
我雖然對正課不感興趣,但是也有我非常感興趣的東西,那就是看小說。我叔父是古板人,把小說叫做「閑書」,閑書是不許我看的。在家裡的時候,我書桌下面有一個盛白面的大缸,上面蓋著一個用高梁桿編成的「蓋墊」(濟南話):我坐在桌旁,桌上擺著《四書》,我看的卻是《彭公案》、《濟公傳》,《西遊記》、《三國演義》等等舊小說。《紅僂夢》大概太深,我看不懂其中的奧妙,黛王整天哭哭啼啼,為我所不喜,因此看不下去。其餘的書都是看得津津有味。冷不防叔父走了進來,我就連忙掀起蓋墊.把閑書往裡一丟,嘴巴里念起「子曰」、「詩雲」來。
到了學校里,用不著防備什麼,一放學,就是我的天下。我往往躲到假山背後,或者一個蓋房子的工地上,拿出閑書,狼吞虎咽似的大看起來。常常是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吃飯,有時候到了天黑,才摸回家去。我對小說中的綠林好漢非常熟悉,他們的姓名背得滾瓜爛熟,連他們用的兵器也如數家珍,比教科書熟悉多了。自己當然也希望成為那樣的英雄。有一回,一個小朋友朋友告訴我,把右手五個指頭往大米缸里猛戳,一而再,再而二,一直到幾百次,上千次。練上一段時間以後,再換上砂粒,用手猛戳,最終可以練成鐵砂掌,五指一戳,能夠戳斷樹木。我頗想有一個鐵砂掌,信以為真,猛練起來,結果把指頭戳破廠,鮮血直流,知道自己與鐵砂掌無緣,遂停止不練。
學習英文,也是從這個小學開始的:當時對我來說,外語是一種非常神奇的東西,我認為,方塊字是天經地義,不用方塊字,只彎彎曲曲像蚯蚓爬過的痕跡一樣,居然能發出音來,還能有意思,簡直是不可思議。越是神秘的東西,便越有吸引力。英文對於我就有極大的吸引力:我萬沒有想到望之如海市蜃樓般。
綜觀我的童年,從一片灰黃開始,到了正誼算是到達了一片濃綠的境界——我進步了。但這只是從表面上來看,從生活的內容上來看,依然是一片灰黃。即使到了濟南,我的生活也難找出什麼有聲有色的東西。我從來沒有什麼玩具,自己把細鐵條弄成一個圈,再弄個鉤一推,就能跑起來,自己就非常高興了。貧困、單調、死板,固執,是我當時生活的寫照。接受外面信息,僅憑五官。什麼電視機、收錄機,連影都沒有。我小時連電影也沒有看過,其餘概可想見了。
今天的兒童有福了。他們有多少花樣翻新的玩具呀!他們有多少兒童樂園、兒童活動中心呀!他們餓了吃麵包,渴了喝這可樂、那可樂,還有牛奶、冰激凌。電影看厭了,看電視。廣播聽厭了,聽收錄機。信息從天空、海外,越過高山大川,紛紛蜂擁而來:他們才真是「兒童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可是他們偏偏不知道舊社會,就拿我來說,如果不認真回憶,我對舊社會的情景也逐漸淡漠,有時竟淡如雲煙了。
今天我把自己的童年盡可能真實地描繪出來,不管還多麼不全面,不管怎樣掛一漏萬,也不管我的筆墨多麼拙笨,就是上面寫出來的那一些,我們今天的兒童讀了,不是也可以從中得到一點啟發、從中悟出一些有用的東西來嗎?

Ⅱ 你知道孝感么

孝感市地處湖北省東北部,長江以北,漢水之東,南鄰「九省通衢」的武漢市,北連河南省的南大門信陽市,東連黃岡,西接隨州、荊門、天門、仙桃等市。現轄孝南區、漢川、應城、安陸三個縣級市及雲夢、大悟、孝昌三縣。面積8941平方公里,總人口528萬,其中孝感市城區人口30萬。孝感地貌自南向北為平原、丘陵、山區,氣候兼有南北之優,土地肥沃,是重要糧棉油生產基地。地質礦藏豐富,有「膏都」「鹽海」「磷山」之稱,石膏地質儲量2.49億噸,岩鹽地質儲量2800億噸,磷礦地質儲量1.72億噸。

孝感市政區全圖孝感市地處湖北省東北部,長江以北,漢水之東,南鄰「九省通衢」的武漢市,北連河南省的南大門信陽市,東連黃岡,西接隨州、荊門、天門、仙桃等市。因東漢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天動地而得名。現轄孝南區、漢川、應城、安陸三個縣級市及雲夢、大悟、孝昌三縣。面積8941平方公里,總人口528萬,其中孝感市城區人口30萬。孝感地貌自南向北為平原、丘陵、山區,氣候兼有南北之優,土地肥沃,是重要糧棉油生產基地。地質礦藏豐富,有「膏都」「鹽海」「磷山」之稱,石膏地質儲量2.49億噸,岩鹽地質儲量2800億噸,磷礦地質儲量1.72億噸。

中文名稱: 孝感市
外文名稱: Xiaogan City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中南
下轄地區: 孝南區、漢川市、雲夢縣等
政府駐地: 孝南區城站路
電話區號: 0712
郵政區碼: 432000
地理位置: 北緯30.56,東經113.54
面積: 8941平方公里
人口: 528萬人(2010年)
方言: 孝感方言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雙峰山風景區,白兆山風景區, 「玉女湯池」溫泉
機場: 孝感機場
火車站: 孝感站
車牌代碼: 鄂K
行政區劃代碼: 420900

行政區劃 孝感市直轄

孝感是中國湖北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地處湖北省東北部。位於長江以北、江漢平原中部、漢水之東。南鄰「九省通衢」的武漢市,北瀕河南省的南大門信陽,東連武漢市、黃岡,西接隨州、荊門,南臨天門、仙桃等市。
孝感城市風貌(25張)外文名稱: XiaoGan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華中,長江北岸,江漢平原中北部。 下轄地區: 孝南區、雲夢縣、孝昌縣、大悟縣、應城市、安陸市、漢川市 電話區號: 0712 (已融入武漢城市圈,後期區號變更為027) 郵政區碼: 432000(市內) 432100(孝南) 地理位置: 北緯30.56 ,東經113.54 面積: 8941平方公里 人口: 528萬人(2010年) 方言:南部為西南官話、北部為江淮方言-孝感方言、武漢話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著名景點: 雙峰山風景區(4A級風景區)、觀音湖風景區(4A級 孝昌)、白兆山風景區(安陸)、湯池溫泉(應城)、天紫湖風景區(4A級 孝南區) 火車站: 孝感火車站、孝感北站(在建)、孝感東站(漢孝城鐵站) 車牌代號: 鄂K 市花:桂花 市樹:樟樹 政府駐地:湖北省孝感市城站路26號(目前) ,新政府將於未來二三年內搬遷至東城區。目前新政府大樓即將竣工。 城市榮譽:中國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 、國家孝文化城市 全國創建學習型家庭示範城市 國家紅色革命文化城市【按照1955年-1965年獲得軍銜的將軍籍貫人數排名,紅安縣和大悟縣分別排名中國十大將軍縣的第一(72人)和第七位(37人)。紅安縣於1970年劃歸黃岡管轄】、空軍15軍司令部所在地、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所在地、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中部最佳投資城市。 孝感末陽

名稱由來
湖北省孝感市,因東漢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天動地而得名。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蘊。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遂置縣名「孝昌」。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李存勖因孝昌縣名之「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諱,遂根據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衾溫被和孟宗哭竹生筍等孝子感天動地的故事,改孝昌縣為孝感縣,是為「孝感」得名之始。今天的孝感,大力弘揚古孝子的孝德遺風。樹立了社會新風,促進了和諧社會、和諧孝感的建設.

行政區劃
孝感市是湖北省的地級市之一。現轄孝南區、開發區和雲夢、孝昌、大悟3縣,代管應城、安 陸 、漢川3 個縣級市。
孝感市直轄
市郊新區:雙峰山風景區 孝南區,面積1020平方千米,人口95萬,郵編432100,區人民政府駐書院街道。
孝感市孝南區地處江漢平原北部,與武漢市東西湖區唇齒相依,是孝感市唯一的建制區,也是孝感市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中心所在地。全區面積1020平方公里,轄13個鄉鎮場、1個開發區、4個街道辦事處,人口95萬(2010) 其中市區建成區面積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2萬,流動人口18萬。 這里是湖北省有名的「魚米之鄉」。50萬畝肥沃農田盛產糧棉,10萬多畝精養水面水歡魚躍,久負盛名的孝感麻糖、孝感米酒、太子米、中國香稻、焦湖蓮藕、楊店早蜜桃飲譽海內外!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書院街道辦事處、車站街道辦事處、新華街道辦事處、廣場街道辦事處、開發區(丹陽辦事處。..)、西河鎮、楊店鎮、陡崗鎮、肖港鎮、毛陳鎮、三汊鎮、祝站鎮、新鋪鎮、朋興鄉、卧龍鄉、閔集鄉、朱湖農場、東山頭原種場
漢川市
面積1663平方千米,人口112萬,郵編432300,市人民政府駐仙女山街道。 仙女山街道辦事處、馬口鎮、城隍鎮、分水鎮、楊林溝鎮、脈旺鎮、田二河鎮、沉湖鎮、垌冢鎮、新堰鎮、廟頭鎮、劉家隔鎮、麻河鎮、新河鎮、回龍鎮、馬鞍鄉、里潭鄉、西江鄉、南河鄉、韓集鄉、灣潭鄉、刁汊湖養殖場、華嚴農場、中洲農場。
雲夢縣
面積604平方千米,人口61萬,郵編4325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義堂鎮、曾店鎮、吳鋪鎮、伍洛鎮、下辛店鎮、道橋鎮、隔蒲潭鎮、胡金店鎮、城關鎮、倒店鄉、沙河鄉、清明河鄉
孝昌縣
面積1217平方千米,人口66萬,郵編432900,縣人民政府駐花園鎮。 花園鎮(城區)、衛店鎮、王店鎮、小河鎮、周巷鎮、豐山鎮、鄒崗鎮、白沙鎮、花西鄉、季店鄉、小悟鄉、陡山鄉。
大悟縣
面積1979平方千米,人口64萬,郵編4328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城關鎮、陽平鎮、芳畈鎮、新城鎮、夏店鎮、劉集鎮、河口鎮、四姑鎮、呂王鎮、黃站鎮、宣化店鎮、豐店鎮、大新鎮、三里鎮、東新鄉、高店鄉、彭店鄉。
應城市
面積1103平方千米,人口67萬,郵編432400,市人民政府駐城中街道。 城中街道辦事處、城北街道辦事處、四里棚街道辦事處、東馬坊街道辦事處、長江埠街道辦事處、經濟技術開發區、田店鎮、楊河鎮、三合鎮、郎君鎮、黃灘鎮、天鵝鎮、義和鎮、陳河鎮、楊嶺鎮、湯池鎮、南垸良種場
安陸市
面積1355平方千米,人口63萬,郵編432600,市人民政府駐府城街道。南城街道辦事處、府城街道辦事處、東城經濟開發區、趙棚鎮、李店鎮、巡店鎮、棠棣鎮、王義貞鎮、雷公鎮、孛畈鎮、煙店鎮、洑水鎮、木梓鄉、陳店鄉、辛榨鄉、接官鄉。
地理位置
地處中國經濟地理中心,是武漢「1+8」城市圈中距離武漢最近的中等城市【距武漢市中心城區(武漢廣場)1小時車程】。京廣、漢渝、武荊、漢丹4條鐵路,京珠、漢十、滬蓉3條高速公路,107、316兩條國道貫穿全境。漢孝城際鐵路、孝漢大道三期、硚孝高速公路等路網工程竣工開通後,孝感與武漢全方位對接的大交通格局,將使孝感的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更加凸顯。 中部地區最佳投資城市 孝感各級黨委、政府不斷強化「發展為先、產業第一、企業家至上」的理念,完善政府服務企業「直通車」制度,致力為投資孝感的企業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務。基本實現「審批項目最少、辦事環節最簡、申報資料最省、辦理時限最短、收費標准最低」的目標。先後被評為「中部地區最佳投資城市」和「粵商最佳投資城市」。 中部崛起的產業高地 全市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近1000家,孝感高新區光電信息、孝南生活用紙、漢川馬口制線、應城精細化工、雲夢塑料包裝、安陸食品醫葯、孝昌機械電子、大悟硅材料等20個產業集群初具規模。緊鄰武漢天河機場的孝感臨空經濟區正在加緊規劃建設。航空產業、高新產業、現代貿易、先進製造等產業功能區,將把臨空經濟區打造成為孝感未來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產業轉移的密集承接平台 武漢光谷·孝感產業園、深圳產業園,上海產業園,華工科技孝感產業園、三江航天產業園等產業轉移示範園區互動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全市共引進外資企業近400家,累計吸引外商投資12億美元。德國西門子、日本松下等世界500強企業和光明食品、銀鷺集團、大洋電機等知名企業先後落戶孝感。沿海地區企業在孝感呈現扎堆發展、聚集發展、裂變發展的強勁態勢。 「建設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孝感正在搶抓「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機遇,堅持以大開放為先導,以試驗創新為著力點,以建設武漢工業協作配套、農副產品供應、商品物流集散、旅遊休閑度假、科技成果轉化、人力資源培訓六大基地,2010初,市委,市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又提出新的發展規劃,力爭3年內,全市生產總值超過1000億,同時加大城市建設力度,加速閔集天河航空城建設,東城區建設,孝南新城區建設,雲夢城區東擴和孝感城區對接等,建設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可以預料,孝感在未來的發展中必將成為中部地區最具潛力和競爭力的城市之一
民族宗教
孝感市少數民族基本情況: 孝感市屬少數民族雜散居住地區。共有土家、回、蒙古、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哈尼、傣、黎、佤、畲、水、納西、土、達斡爾、仫佬、撒拉、毛南、仡佬、錫伯、俄羅斯、京、赫哲等少數民族31個,4044人,占總人口萬分之七;分布在7個縣市區、雙峰山旅遊度假區98個鄉鎮、場、街道。少數民族人數最多的是土家族,1493人,佔全市少數民族總人口的37%。全市有縣級以上少數民族幹部3人。參加各級人大8人,政協32人。 孝感市宗教基本情況:該市宗教歷史悠久,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道教五大宗教俱全。全市現有信教人數7萬多人,約占該市人口總數的1.4%,其中佛教4.2萬多人,天主教1.5萬多人,基督教1.2萬多人,伊斯蘭教0.18萬人,道教0.1萬人,已登記發證的宗教活動場所94處(其中佛教70處,道教3處,天主教11處,基督教9處,伊斯蘭教1處),分布在7個縣市區的鄉鎮場和雙峰山旅遊度假區,佔全市鄉鎮總數的70.6%;備案認可發證的宗教教職人員159人(其中天主教神父5人、修女2人,基督教義工以上教職人員23人,伊斯蘭教阿訇3人,佛教比丘、比丘尼126人),縣級愛國宗教團體5個(孝南區佛教協會,孝南區伊斯蘭教協會,應城市佛教協會,漢川市天主教愛國會,漢川市基督教「三自」愛國會)。
地質特徵
孝感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112mm,降水量分布大致由東南向西北遞減,南北差約250mm,全市單站年最大降水量為2420.9mm(1954年萬福閘站),年最小降水量分457.7mm(1978 年天子站),降水分布極為不均勻,4-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5%~85%。全市多年平均氣溫為15.8℃,年極端最高氣溫為43.1℃(1959年大悟站),年極端最低氣溫為-15.7℃(1969年應城站)。 孝感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38.14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36.73億m3,地下水資源量6.59億m3,地表水與地下水的不重復計算量1.41億m3。多年平均入境水量33.4851億m3、多年平均出境水量55.8462億m3(出入境水量不包括漢江)、多年平均供水量20.9321億m3、多年平均其它供水量0.5895億m3、多年平均用水量20.9321億m3、多年平均耗水量10.4277億m3。地表水水質較差,大多生活用水來自漢川漢江,無Ⅰ類水,大中型水庫水質為Ⅱ類。 2005年度全市評價河流為新河、大富水、環水和府環河,在總評價河長435.2km中,枯水期Ⅱ類河長154km,占總評價河長的35.4%,Ⅴ類河長4.5km,占總評價河長的1.0%,超Ⅴ類河長276.7km,占總評價河長的63.6%。豐水期Ⅱ類河長154km,占總評價河長的35.4%,Ⅳ類河長54.5km,占總評價河長的12.5%,超V類河長226.7km,占總評價河長的52.1%。主要污染物為:氨氮、總磷、氟化物等。
礦產資源
孝感地質礦藏豐富,素有「膏都」、「鹽海」、「磷山」之稱,石膏地質儲量2.49億噸,岩鹽地質儲量2800億噸,磷礦地質儲量1.72億噸。還有儲量可觀、開采潛力大的芒硝、稀土、金、銀、錳、鎳、大理石、花崗岩、重晶石等。 孝感礦產資源豐富,初步探明的礦產資源有金、銀、銅、錳、重晶石、石英石、蛇紋石、芒硝、重稀土等24種,礦床集中,易於開采。其中,膏、鹽、磷被譽為孝感「三寶」,素有「膏都」、「鹽海」、「磷山」之稱。
生物資源
一、森林資源 2000年二類調查, 孝感市林業用地面積是 176997 公頃,森林面積131751公頃; 活立木總蓄 積量5790634立方米,森林蓄積4517219立方米。
二、野生動物 1997年,境內首次進行陸生野生動物重點資源調查。野生動物共4綱26目58 科138種。其中,兩棲綱2目5科11種;爬行綱2目5科14種;鳥綱15目36科90種;獸綱7目12科23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白鸛;二級保護的有大鯢、虎紋蛙、豺、水獺、豹、大靈貓、獐、斑羚、穿山甲、黃嘴白鷺、小天鵝、灰鶴、小杓鷸、蒼鷹、白腹鷂、紅隼、雕、縱紋腹小號、長尾雉。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Ⅱ的有狼、豹貓等7種動物。 被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定為易危種的有3種。屬於中國與日本、 澳大利亞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協定中指名種的有牛背鷺、大白鷺、中白鷺、鴻雁、豆雁、赤麻鴨、綠頭鴨、普通秋莎鴨、普通秧雞、董雞、鳳頭麥雞、大杜鵑、小杜鵑、家燕、虎紋伯勞、紅尾伯勞、黑尾蠟嘴等。境內野生動物以鳥類為優勢種群。
歷史文化
孝感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境內有門板灣、夏家寨、禹王城、楚王城等古遺址460多處,古墓葬200多處,古建築40多處,古塞堡180多處,還有許多古景觀。出土的古文物中,國家一級品100餘件,二、三級品1000餘件。雲夢縣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代竹簡,1000多枚,近4萬字,內容涉及從戰國晚期到秦始皇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諸多方面,史學界稱之「具有劃時代意義」。研究雲夢秦簡的中、英、韓、日文字著述達400餘種。雲夢縣周田村出土的東漢陶樓,是一件陪葬冥器,仿死者生前「重樓高閣」式居室製作而成,也是一件精巧的古代建築模型工藝品,為研究古代建築學、社會學和民俗學提供了實物資料,被載入中學歷史教科書。應城市城北街道辦事處新石器時代的門板灣遺址,距今5000多年, 是二十世紀中國文物考古重大發現之一,是研究長江流域城市建設和房屋建築的重要實物資料。 孝感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大革命時期,這里是北伐軍的前進基地;土地革命時期,這里是鄂豫皖和湘鄂西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賀龍、徐向前指揮紅軍在此進行過龍王集、雙橋鎮等著名戰斗,取得輝煌戰績。抗日戰爭時期,陶鑄在應城湯池舉辦培訓班,培育了大批抗日骨幹;李先念在安陸彭家祠堂宣布建立新四軍第五師;孝感成為鄂豫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和新四軍五師長時期的領導指揮中心。抗戰勝利後,周恩來在大悟宣化店同美蔣代表談判,揭露了國民黨假和談真內戰的陰謀;李先念、鄭位三、王震、王樹聲率領中原主力部隊舉行了震驚中外的中原突圍,拉開了全國解放戰爭的序幕。孝感人民配合劉鄧大軍南下,積極支前,為解放全中國作出了重要貢獻。在1955年至1965年授銜的開國將軍中,孝感籍將軍50名,其中大悟縣37名,居全國將軍縣第七位。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蘊。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遂置縣名「孝昌」。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李存勖因孝昌縣名之「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諱,遂根據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衾溫被和孟宗哭竹生筍等孝子感天動地的故事,改孝昌縣為孝感縣,是為「孝感」得名之始。今天的孝感,大力弘揚古孝子的孝德遺風,大打孝文化品牌,於1996年、2002年連續開展了兩屆「十大孝子」評選活動,涌現出了「全國敬老好兒女」周玉蘭等一批新時期孝子,樹立了社會新風,促進了和諧孝感建設。

市內學府
一等高級中學:孝感高中 孝感一中 普通高級中學:孝感黃陂路高中 孝感三中 英才外國語學校 孝感綜合高級中學 孝感實驗高中(原卧龍師范) 孝南高中孝感農校 初級中學:實驗中學 文昌中學 楚環中學 車站中學 航天中學 高等學校: 孝感學院(擬更名為湖北工程學院)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 孝感學院新技術學院 國家級中職學校:孝感工業學校

孝感市擁有多個級別風景區,
市內景點
董永公園 去過孝感的人,不能不到擁有悠久歷史的孝感董永公園。董永公園位於孝感市槐蔭大道東段,一九八四年建成,2008年重建。佔地75畝,分為三個區域。
園內有孝子祠、仙女池、槐蔭樹、鴛鴦樓、理絲橋、滌絲亭、白步梯和升仙台等景點12處。景點按董永賣身葬父、孝行感天、仙女下凡、百日姻緣等情節為線索建造,歌頌了孝感人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後湖公園,槐蔭公園,街心老年人活動中心

孝感特產
麻糖:
孝感麻糖孝感麻糖「孝感牌」麻糖以香、甜、薄、脆的獨特風味聞名於世,其顯著特點是:香而不艷、甜而不膩、回味無窮。原料無任何化學污染,產品無任何添加劑,是一種天然綠色食品。作為主要原料的麥芽糖又兼有潤肺治喘之功能,對支氣管炎、哮喘等疾病患者能減輕病情,有百利而無一害。1981年榮獲國家銀質獎,1994年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親筆題詞「中國一絕」,並捧回湖北僅有的「真絕杯」;在1995年首屆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上被評為「中國國際食品科技之星」產品,1998年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上榮獲「國際金獎」、「中國市場名牌產品」。 米酒: 孝感米酒孝感米酒孝感米酒是具有千年歷史的地方名吃,選料考究,製法獨特,它以孝感出產的優質糯米為原料,以孝感歷史承傳的鳳窩酒麴發酵釀制而成。孝感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襲人,甜潤爽口,濃而不沽,稀而不流,食後生津暖胃,回味深長。一九五八年,毛澤東主席親臨孝感視察工作時,品嘗了孝感米酒後稱贊「味好酒美」。
「神霖牌」米酒繼承和發揚了這一民族傳統產品的特色,在多次各項名譽測驗中被評為最受消費者歡迎的產品,並獲得歷屆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在一九九八年全國米酒行業中唯一指定為綠色食品。除米酒外,我公司還開發了果蔬系列飲料。 其他: 郊區的糯米湯圓,孝昌鄒崗的太子米。
雲夢特產
魚面 雲夢位於古楚夢澤之畔,盛產魚蝦,魚是餐桌上的常菜,其中有一道獨具風味的佳餚--魚面。魚面製作很有講究。首先要選用青、草、鰱、鯉等魚肉和上等白面、玉米粉,再拌上麻油、細鹽,經過揉、擀、蒸、切、曬等工序精製而成。魚面形狀似普通面條,但更精細,以「色香味形」著稱,為湖北特產中的精品。 相傳在很久以前,在雲夢城北的雲台山下住著一位王幺姑。一天,幺姑在做面條時倒進了剛煮好的鮮魚湯,家人吃面條時都說味道鮮。聰明的幺姑想,要是在麵粉里加些鮮魚肉做成面條,味道豈不更好?於是幺姑取來鮮魚的凈肉,剁成肉泥和進麵粉中,做出了第一碗雲夢魚面。王家幺姑會做魚面的消息很快在四鄉傳開,人們都來學藝,並編成歌謠:「擀的面像素紙,切的面像花線,下在鍋里團團轉,盛在碗里像牡丹」。 魚面則以「色香味形」著稱,為湖北特產中的精品。1911年魚面作為雲夢名產參加巴拿馬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以「銀絲魚面」獲銀質獎。
安陸特產
翰林雞: 「翰林雞」,是楚北安陸市太白酒樓烹制的系列太白菜餚之一,此餚得名,是取李白曾供翰林職之意。其製作系用整雞首先腌漬入味蒸至七成熟,然後去骨切塊,上盤整理成原雞形。另以蛋黃糕雕刻「翰林雞」三字,置雞首前,並以雞湯、磨菇入味和以若干小蝦球點綴,經復蒸烹製成。可謂制工精細,造形生動,形神兼備,質佳味美。據有關史籍記載,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自26歲出川入楚,於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春來到安陸。他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寫道:「見鄉人相如大誇雲夢之事,雲夢有七澤,遂來觀焉。」李白寓居安陸時,結交了不少名人,並以「酒隱安陸,蹉跎十年」而著名。傳說他飽覽古澤楚風後,常豪飲高歌,語驚四座,其才華深受唐高宗時的宰相許圉師(安陸人)的賞識,次年並將自己的孫女嫁給予李白。「溳水波於酒,碧山俏作詩」。李白十年酒隱安陸,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名篇,以及關於李白活動的不少珍貴貴跡。經安陸研究太白辦公室考證,詩人當年的飲食生活表明李白平素嗜酒佐食之物,最喜食雞、鴨、鵝、魚及蔬果菜餚,也吃牛、羊肉和野味精,唯獨不食豬肉。友人素知詩人生活癖好,故常以雞、鴨、鵝等作菜佐酒助興。在眾多酒餚中,而李白尤對「烹雞」最感興趣。這在後來李白出遊離開安陸,當他接到朝廷詔令時,還回想過烹雞的美味。
漢川特產
刁汊湖蓮籽: 漢川汈汊湖蓮籽為漢川特產,主產於漢川市汈汊湖一帶。汈汊湖蓮籽籽粒飽滿,肉質細嫩,營養豐富,清香可口,具有補腎、養心、固精等功效,食用、葯用價值兼備。蓮籽心還可清心祛熱、滋陰解煩。汈汊湖蓮米行銷各地,還被稱之為「中國蓮」(籽)遠銷香港和出口東南亞等地。 「麻河」牌富硒蓮藕: 「麻河牌」富硒蓮藕是經國家工商局注冊的無公害綠色農產品,主產地為漢川市有「蓮藕之鄉」美稱的麻河鎮一帶。這一區域稻田、湖泊、塘堰溝渠泥沼資源非常豐富,水土純正,無污染,土壤中富含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硒,再加上蓮藕本身的營養價值和葯用價值,「麻河牌」富硒蓮藕,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保健食品。一年四季都有藕食用,並編印收集有《富硒蓮藕55種食譜》,頗具特色風味。 二河三蒸: 外地客來漢川,都愛吃「二河三蒸」。這也難怪,「二河三蒸」歷史悠久,享有盛名。「二河三蒸」源於何時尚無定論,但必與漢川是水鄉澤國有關。舊時,漢川「一年雨水魚當糧,螺蝦蚌蛤填肚腸」,漁家農戶吃不上粒粒如珠璣的大米,只有用少許雜糧磨粉,拌合魚蝦、野菜、藕塊投簞而蒸以充飢。久而久之,便發展成為湖北的傳統名菜。民間有一個傳說:「二河三蒸」起源於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之妻。當年,起義軍行軍打仗,多吃夾生飯,鹽水菜,有的兵士患了消化道疾病,細心的陳友諒夫人便采民間所長,以魚藕青菜拌大米粉末而蒸,再輔以佐料,其味道醇香可口,起義軍吃上這樣的飯菜後,身體康復,精神抖擻。「二河三蒸」則以清蒸、粉蒸、泡蒸見長,其蒸法更講究,菜餚更具特色。以清蒸甲魚和武昌魚為例,要求原料必須鮮活,現殺後抹鹽、姜及部分佐料,用旺火蒸,熟後再淋油加佐料,其味肉質鮮嫩、不油不膩;粉蒸是將原料拌上米粉及姜、蒜等佐料,用旺火「干蒸」,其菜味足味長;「泡蒸」則將蒸物和佐料泡油一次蒸成,其菜回味綿長。由於清蒸、粉蒸、泡蒸的方式不同,對時間、火候、用料極為講究,故味道、色彩迥然不同。 荷月酥: 荷月酥是湖北漢川一帶的風味佳點,人們逢年過節,走親訪友,都要准備它。當年明皇太後身患重病,不想吃,不想喝,無論御廚做什麼美味佳餚,也提不起她的食慾。皇上只好傳下聖旨,讓各地進貢美味食品。漢川縣令接到聖旨,找來糕點名師梅翁,讓他製作貢品。梅翁苦心設計,終於以白面、砂糖、金桔餅、桂花等為原料,制出一種糕點,並特意註明,要以鮮豆漿加白糖泡食。點心送到京城,皇太後照著說明吃,只覺得香甜酥綿,甚為好吃,於是食慾大增,皇太後問皇上:「這點心有名嗎?」皇上答不出,他捧起一塊點心細細觀看,只見點心正面的圖案宛如待熟的蓮蓬;四周酥皮翻起,如同荷花瓣。再看樣子,好似十五的圓月,皇上靈機一動,笑著對太後說:「這叫『荷月酥』。」從此以後,荷月酥就在漢川地區傳開了,成為當地的貢品。 熱乾麵: 漢川熱乾麵與武漢熱乾麵有不同,說不出來的味道。但絕對是最佳的!
應城特產
沙子饃:湖北省應城市長江埠地方小吃,後流傳至湖南、江西一帶。 找若干卵石洗凈置油鍋內翻炒若干遍備用,卵石視鍋的大小而定,裝入鍋內約一滿鍋的六七分。將剁碎的豬油脂拌上椒鹽、辣椒粉、蔥花作為餡料;把發酵好的面團包上餡料做成餅狀,待鍋內卵石七八分熱時,鏟起一半石子,將做好的餅放在石子上,再另一半卵石覆蓋餅上;等到香味溢出時鏟起,輕輕敲掉卵石即可食之。此餅香脆可口,正反兩面皆布滿卵狀凹凸形狀甚是特異。 松花皮蛋 :應城無鉛松花皮蛋個大質優,蛋白部分為半透明體,呈茶褐色,光滑晶亮,有明顯的松花紋理,蛋黃部分稀酥軟嫩,凝而不因,在1984年北京舉辦的全國土特產品展銷會上,格外引人注目。1985年被評為湖北省優良產品,在1992年第二屆全國農民運動會上被指定為專供食品。 早在公元1660元,應城就開始生產皮蛋,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清代,應城松花皮蛋被列為朝廷貢品,民間譽其為「蒲陽佳品」,松花皮蛋因其外表呈松針花紋,風味奇特而得名。

Ⅲ 湖北菜中有哪些奇葩菜有哪些菜是你吃過就畢生難忘的

湖北地處我國中部地區,東鄰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相鄰。各地的生活口味大不相同,我來介紹一下我家鄉最特別的幾道菜:臘肉香菇煲、臘肉炒香椿、涼拌香菜。

第一道:臘肉香菇煲

製作方法:

1.准備食材:洗凈的臘肉,泡發的香菇,大蒜、姜、香葉,桂皮,八角,鹽,料酒、蔥花、香菜,胡椒粉。

2.洗凈的臘肉放入砂鍋,放入適量料酒、大蒜、姜、桂皮、八角、香葉,加入水(過食材一公分),大火煮開。

3.除去漂浮浮沫,小火慢燉一小時後加入泡發的香菇。

4.小火燜煮兩個小時後加入適量鹽、胡椒粉、拌勻後,撒上蔥花、香菜即可。

第二道菜:臘肉炒香椿

製作方法1、准備食材:香椿(春天才有)、臘肉、青椒、鹽、大蒜、薑末。

2.香椿焯水,清水洗凈,切成一公分長的小段、辣椒切成小塊、臘肉切成一公分長細條。

3.鍋燒熱,放適量油,油燒至七成熱放入大蒜、薑末爆香,放入臘肉翻炒至出油。

4.放入辣椒翻炒幾秒種後放入香椿,翻炒入味即可出鍋。

第三道菜:涼拌香菜

製作方法:1.准備適量香菜用鹽水浸泡洗凈瀝干水分、青椒、大蒜、薑末、香油,芝麻醬、胡椒粉,醬油,香醋、鹽。

2.香菜切成三公分長小段,撒上適量食鹽腌制20分鍾,除去水分,使香菜變軟.

3.調至料汁:兩大勺生抽、一勺香醋、一小勺芝麻醬,一勺香油,大蒜、姜、辣椒末,一小勺胡椒粉調勻。

4.把調好的料汁倒在香菜碗里,拌勻即可。

湖北菜中有哪些奇葩的菜?我們孝感安陸就有幾道菜我覺得很是奇葩,為什麼說很奇葩呢?因為這些菜無論從口味和做法上與一般的 美食 有很大的不同,只適合當地人的口味習慣,此菜在地方上還小有特色,其實這些菜在本人心裡尚不認可,但是在當地它還小有名氣,有很多有錢的人為此菜慕名而來,話不多說下面讓我來依次介紹: 爛菜罐、高桿箭桿白罐、炒雞伢菜、臭醬豆煲、霉千張湯等 這些菜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這幾道菜可是湖北安陸地地道道的土菜,小有特色!其具體做法如下:

爛菜罐:咸鮮微辣、香臭開胃。

爛菜罐製作方法:

野苦臘菜洗凈瀝干水份,放太陽下曬5小時左右即可。

准備好一口大缸,燒一大鍋開水攤涼。

將野苦臘菜均勻的灑上食鹽,為了增加泡菜的復合味,最好泡些壓蘿卜、壓白菜,野生苦臘菜一般用來蓋面,壓蘿卜要提前用食鹽腌入味,(把食鹽用手均勻塗抹到南鄉蘿卜上腌漬一天一夜)放入缸的最底部,然後依次放入壓白菜,苦臘菜。

泡菜缸的口用大青石壓住泡菜,然後用鍋蓋蓋好等來年五六月份用最好。

取出腌好的苦臘菜,將臘菜切碎備用(臘菜一定要是經過發酵是爛的)

熱鍋劃油,放少許豬油,下入生薑沬,辣椒面炒香,倒入切好的爛臘菜一同翻炒,然後加入老抽,食鹽,味精,胡椒,調好味之後倒入小罐里燒開即可。

我有話說:此菜的主要食材是腌制好的苦臘菜,要求是陳年的苦臘菜,而且要一直放到來年夏天最熱的時候一直到立秋,目的是好讓此菜在高溫下自然發醇,直至到熟爛臭為止,然後拿出來做才會有那種味道。

高桿箭桿白罐:咸鮮微辣、酥爛可口。

主料:箭桿白梗

配料:豬油渣、豬血。

製作方法:高桿箭桿白切成3-5厘米長的小段,豬血切成小塊焯水備用,將豬油渣放入鍋內炒香,加入生薑、少許辣椒倒入箭桿白一同翻炒,同時加少量豬油炒至出香味,加入高湯、豬血調好味倒入罐內燒開改小燉約15分鍾至熟爛即可。

生炒雞伢仔:咸鮮微辣、鮮香開胃。

主料:小雞伢仔

配料:生薑、青紅杭椒、干辣椒、蔥。

製作方法:將雞伢仔改刀分成兩半,青紅杭椒切成小段,生薑、蔥料頭切好備用。起鍋燒油劃鍋下入生薑煸炒出香加入干辣椒繼續煸炒、下小雞伢仔一同小火煸炒至半熟再下入料頭調味淋少許高湯燜熟即可。

由於篇幅有限我不能在此作詳細介紹了,其中還有很多菜是直得推薦給大家的,像辣椒粑、豆油包卷、巡店鱔魚罐、白花菜燒魚頭、小魚小蝦、洑水燉甲、野味斑鳩等。這些菜可都是我們安陸的經典 美食 ,只要吃過,一定讓你回味無窮。

安陸 美食 野味斑鳩

安陸 美食 小魚小蝦

安陸 美食 巡店鱔魚罐

熱乾麵吧 第一次吃的時候感覺是 卧槽怎麼會有這么難吃的面 超級干壓根就咽不下去 第二次在室友的慫恿下繼續吃了 還是覺得特別難吃 後來就很長時間沒吃過了 忘記是哪一天自己突然抽風 又在學校食堂買了一份 一吃 耶 還不錯 後來就每天早上離不開熱乾麵了 現在不在武漢了還是超級懷念學校那便宜的熱乾麵 以後回武漢了肯定會吃的

紅薯粉錘肉,錘肉主要流行在黃岡一帶。

首先挑選豬前腿肉凈瘦肉,洗凈血水涼干,然後切成簿片,選用上好的紅薯粉,肉和粉合在一起用刀背輕輕拍打,大約拍打二至三分鍾以肉沾緊紅薯粉為止,然後輕輕抖下肉上面表層紅薯粉備用。

取鍋開火用油5至10克燒熱放入肉翻紗片刻出鍋,鍋中放入水燒開放入剛炒好的肉片,隨即放入食鹽,胡椒粉少許,味精鍋鏟推動入味迅速出鍋到入湯盤中,最後撒上蔥花,少許香菜即可食用。

特點,清湯見底,肉質好,爽口清香,需然說是一道農家土菜,但又可入得了城市酒店。

湖北荊州,分享下我們荊州的特色 美食 。荊州魚糕,草魚去皮和骨頭,只要魚肉和豬肥肉一起攪碎加調味料蛋清生粉上鍋蒸,熟後在上面抹一層蛋黃再蒸,切片就可以吃了。我們那邊酒席必備。還有炸胡椒炒肥腸,灌藕,炸辣椒,豆皮子,藕帶,盤鱔,叼子魚……很多我們那特色菜!我現在在台州溫嶺箬橫這邊工作,這邊湖北打工的人多,這邊街上開的飯館很多都是荊州人開的,打的招牌就是荊州 美食 ,做的就是荊州特色菜。生意特別好,本地人都被影響了,都愛上湖北菜。

湖北人喜歡吃,餐館多,競爭激烈,有老闆就出奇招:

奇葩菜

有的是菜味道奇葩,有的是菜名奇葩,還有是菜造型奇葩。

味道奇葩:臭鱖魚,新鮮的魚 不吃,放臭了再來紅燒,叫臭魚不臭味。

臭瓜皮,西瓜皮,冬瓜皮,放一小缸里,不擱鹽,夏天,一下表面就起白沫,有人喜歡吃。

造型奇葩:拔絲特朗普,別說,挺像的。

菜名奇葩:穿過你的黑發我的手

其實就是海帶絲熬豬腳。

關公戰秦瓊

一個三國時蜀國大將;一個隋末唐初的大將。

兩人相隔幾百年,一段相聲出了名。京劇,一個紅臉(關公),一個黃臉(秦瓊),大戰三百回合,西紅柿炒雞蛋

看來現在冒點文化,出克吃飯,連菜單都看不懂鳥。

漢川的干撥財魚,鱔魚喬,鱔絲蛋皮湯,泡蒸鱔魚,黃顙魚煮蒿草心,泥鰍老黃瓜湯,菱角米炒肉,藕雜肥腸,干炕鰟鮍魚,干煸刀鰍,腰花豬肝湯,鱔魚面,財魚燜藕,排骨藕湯,黎蒿炒臘肉,臘味合蒸,清炒藕帶,腰果財魚丁,盤鱔,滑魚塊,千張大白菜,頭菜,押桌,汽片,鹵田雞,鹵甲魚,等等

炸辣椒。湖北一些地方的人把辣椒洗干凈剁碎,用食言拌勻,發酵之後,再混合玉米糝,放到油鍋里炸。第一次見辣椒還能這么吃的。

熱乾麵,算不算呢?在武漢吃過的。

幾次去廣州,路過武漢,都沒有機會,停下來,中轉一下。終於,有一次,特意在武漢下車,玩兩天,再回來。

打聽一下,武漢出名的飯菜,小吃,都推薦熱乾麵,於是帶著神往的心情,買了一份,可能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總之,我對熱乾麵失望了。以後再去武漢,可能不去吃了,但因為它名氣大,還是買了幾包,帶了回來送人。

還有一種叫涼薯的,倒是特別喜歡吃。那天在武漢長江大橋下邊,沿著岸邊走,去看那個「一瓢舀起兩江水的地方」,走路比較多了,出汗口渴,正遇上一個賣涼薯的,削好了皮,白白嫩嫩的,咬了一口,清涼清涼的,特別解渴,記憶深刻。於是去武漢各菜市場尋找,果然比較多,又買了幾斤,帶回家一部分送人,一部分留著自己吃。

以後,每年都要在自己居住地尋找涼薯,賣的不多,只要找到,就要買幾個,但是慢慢地就吃不出在武漢那時的清涼了,因為在武漢那天,實在是飢渴難耐,估計那時要是吃碗熱乾麵,恐怕也是非常好吃的。

漢正街里有一家賣煎餃的,每個煎餃都有一層薄薄的脆脆的透亮麵皮,也讓我眼睛一亮,記得特別深刻,下次去,要找找看看,還在否。

宜昌遠安縣的沖菜,保你吃得涕淚橫流。

Ⅳ 鴨掌之間 連著的膜叫什麼

鴨掌之間連著的膜叫蹼(pú),鴨蹼。

Ⅳ 湖北菜中有哪些奇葩菜有哪些菜是你吃過就畢生難忘的

熱乾麵吧 第一次吃的時候感覺是 卧槽怎麼會有這么難吃的面 超級干壓根就咽不下去 第二次在室友的慫恿下繼續吃了 還是覺得特別難吃 後來就很長時間沒吃過了 忘記是哪一天自己突然抽風 又在學校食堂買了一份 一吃 耶 還不錯 後來就每天早上離不開熱乾麵了 現在不在武漢了還是超級懷念學校那便宜的熱乾麵 以後回武漢了肯定會吃的

湖北菜中有哪些奇葩的菜?我們孝感安陸就有幾道菜我覺得很是奇葩,為什麼說很奇葩呢?因為這些菜無論從口味和做法上與一般的 美食 有很大的不同,只適合當地人的口味習慣,此菜在地方上還小有特色,其實這些菜在本人心裡尚不認可,但是在當地它還小有名氣,有很多有錢的人為此菜慕名而來,話不多說下面讓我來依次介紹: 爛菜罐、高桿箭桿白罐、炒雞伢菜、臭醬豆煲、霉千張湯等 這些菜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這幾道菜可是湖北安陸地地道道的土菜,小有特色!其具體做法如下:

爛菜罐:咸鮮微辣、香臭開胃。

爛菜罐製作方法:

野苦臘菜洗凈瀝干水份,放太陽下曬5小時左右即可。

准備好一口大缸,燒一大鍋開水攤涼。

將野苦臘菜均勻的灑上食鹽,為了增加泡菜的復合味,最好泡些壓蘿卜、壓白菜,野生苦臘菜一般用來蓋面,壓蘿卜要提前用食鹽腌入味,(把食鹽用手均勻塗抹到南鄉蘿卜上腌漬一天一夜)放入缸的最底部,然後依次放入壓白菜,苦臘菜。

泡菜缸的口用大青石壓住泡菜,然後用鍋蓋蓋好等來年五六月份用最好。

取出腌好的苦臘菜,將臘菜切碎備用(臘菜一定要是經過發酵是爛的)

熱鍋劃油,放少許豬油,下入生薑沬,辣椒面炒香,倒入切好的爛臘菜一同翻炒,然後加入老抽,食鹽,味精,胡椒,調好味之後倒入小罐里燒開即可。

我有話說:此菜的主要食材是腌制好的苦臘菜,要求是陳年的苦臘菜,而且要一直放到來年夏天最熱的時候一直到立秋,目的是好讓此菜在高溫下自然發醇,直至到熟爛臭為止,然後拿出來做才會有那種味道。

高桿箭桿白罐:咸鮮微辣、酥爛可口。

主料:箭桿白梗

配料:豬油渣、豬血。

製作方法:高桿箭桿白切成3-5厘米長的小段,豬血切成小塊焯水備用,將豬油渣放入鍋內炒香,加入生薑、少許辣椒倒入箭桿白一同翻炒,同時加少量豬油炒至出香味,加入高湯、豬血調好味倒入罐內燒開改小燉約15分鍾至熟爛即可。

生炒雞伢仔:咸鮮微辣、鮮香開胃。

主料:小雞伢仔

配料:生薑、青紅杭椒、干辣椒、蔥。

製作方法:將雞伢仔改刀分成兩半,青紅杭椒切成小段,生薑、蔥料頭切好備用。起鍋燒油劃鍋下入生薑煸炒出香加入干辣椒繼續煸炒、下小雞伢仔一同小火煸炒至半熟再下入料頭調味淋少許高湯燜熟即可。

由於篇幅有限我不能在此作詳細介紹了,其中還有很多菜是直得推薦給大家的,像辣椒粑、豆油包卷、巡店鱔魚罐、白花菜燒魚頭、小魚小蝦、洑水燉甲、野味斑鳩等。這些菜可都是我們安陸的經典 美食 ,只要吃過,一定讓你回味無窮。

安陸 美食 野味斑鳩

安陸 美食 小魚小蝦

安陸 美食 巡店鱔魚罐

湖北人喜歡吃,餐館多,競爭激烈,有老闆就出奇招:

奇葩菜 ~

有的是菜味道奇葩,有的是菜名奇葩,還有是菜造型奇葩。

味道奇葩:臭鱖魚,新鮮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