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安徽定遠縣哪裡的小吃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安徽定遠縣哪裡的小吃好吃

發布時間: 2023-01-12 05:26:02

『壹』 定遠縣美食

定遠縣美食有爐橋雞絲面、三和千張、池河雪片糕、板栗燉土雞、定遠鹵鵝、定遠獅子頭等。
1、爐橋雞絲面:爐橋雞絲面是北方麵食,南方吃法。雞胸肉撕成細絲,搭配各類配菜和調味料炒熟。蓋在煮好的面條上,最後淋上靈魂雞湯即可。
2、三和千張:三和千張是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三和集鎮的特產。三和千張歷史悠久,品質優良,其特點是:單頁薄如紙,色澤微淡黃,質細如豆腐,咀嚼筋而香,物美價廉。
3、池河雪片糕:定遠縣池河雪片糕歷史久遠,相傳最早是由古太平橋頭張姓人家最早製作,到清朝乾隆帝下江南,此品作為貢品迎駕而名聲日隆。因糕片透明,又名「雲片」,又因入口即化而稱「雪片」。此糕乃傳統手工做法,選用上等糕糯米,優質庶糧,小磨麻油精製而成。
4、板栗燉土雞:將土雞宰殺洗凈剁成塊,入沸水中焯過,撈出洗凈。將栗子去掉外殼,大棗用水洗凈。把焯好的雞塊、栗子、大棗放入沙鍋內,加入適量水,燒開,撇去浮沫,小火燉2小時左右。至雞塊熟爛時,放入精鹽、味精調即成。土雞燉制時間要長,去栗子外皮膜前可先炸一下。
5、定遠鹵鵝:定遠鹵鵝肉質肥美、肥而不膩,是定遠家庭餐桌上最常見的菜式。
6、定遠獅子頭:定遠獅子頭獅子頭食之酥脆、味香,經濟實惠,為大眾化早點。先將麵粉發酵好,將發酵的面下鹼,比饅頭鹼要多些,揉搓好分成20個,每個下點姜、蔥、鹽,做好獅子頭形。第一天下午做好,第二天早晨油炸,妙就妙在要炸兩次,第一次文火炸成金黃色,撈出瀝油後再進旺火油鍋炸酥,撈出瀝油即成。

『貳』 風靡安徽的滁州美食

1、天長甘露餅

全椒馬廠酥笏牌在滁州製作酥笏牌美食的有很多,但最正宗的還是全椒馬廠酥笏牌的,因為這里的美食口感最佳深受大家的喜愛。

『叄』 安徽最具特色的美食「」

安徽最具特色的美食「匯總」

安徽各城市特色美食,你吃過幾個呢?以下為您匯總安徽最具特色的美食,歡迎瀏覽!

宿州

蕭縣麵皮

麵皮,是蕭縣一大特色小吃,是以大米為原料,經過浸泡,磨成米漿,加水稀調相宜,上特製的籠蒸熟,待冷卻後切成細條。麵皮吃法很多,除涼食外,還可晾乾油炸,雪白透亮,香酥迷人,在宴席可與蝦片媲美。還有炒、燴等吃法。

六安

大救駕

大救駕,是安徽省壽縣的名產,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製作大救駕的主要材料有:豬板油、金橘餅、核桃仁、青梅、青紅絲、冰糖、白糖、糖桂花等,經過特殊的工藝加工而成。這種點心形狀獨特,其形扁圓,中間呈急流漩渦狀,多層花酥疊起,猶如金絲盤繞,清晰不亂,色澤乳白滋潤。品嘗起來,酥脆可口,重油而不膩,而且含多種果香味,深受群眾喜愛。

亳州

渦陽干扣面

渦陽干扣面,是渦陽的一種獨具風味的麵食,以煮熟的黃豆芽作鋪墊,配以蒜汁、蔥花、味精、胡椒、食醋、香油、醬油等為底料,煮熟的面條如雀巢一樣覆蓋其上,再以油榨辣椒作上料,充分攪伴以後即可。干扣面成為渦陽街面上的一道迷人的風景,有過往商賈來渦必吃干扣面、“不吃干扣面枉來老子故里”之說。

池州

九華素餅

九華素餅,是安徽九華山著名的漢族小吃,當地知名特產,是用九華山上的素食、黃精、綠豆粉製作。九華素餅外皮酥脆不油膩,加入九華山的野生黃精,不是調味劑,而是生長在九華山上的一種百合科草本植物,肉質肥大。黃精加工後加入素餅當中,可以使餅更加油潤,而且氣味芳香,味道清甜。

滁州

管壩牛肉

管壩牛肉,是全椒傳統清真菜餚。管壩是全椒縣西部的一山鄉,回民聚居地,這里的回民宰殺、加工牛肉歷史悠久、風味獨特,自清朝乾隆年間至今已有三百年歷史。

秦欄鹵鵝

秦欄鹵鵝,安徽省天長市秦欄鎮特產,傳有百年歷史。其肉酥嫩,清香撲鼻,老少咸宜,別具風味。

雷官板鴨

雷官板鴨,是安徽省來安縣水鄉小鎮雷官久負盛名的漢族傳統名菜,因其產地來安縣雷官集而得名。起源於清同治年間,板鴨製作採用宰、鹵、晾、煮四道工序。板鴨外表色澤光潔,呈乳白色,食之肥而不膩,松嫩可口,鹹淡適中,味鮮醇香,誘人進食。

定遠橋尾

“橋尾”是定遠縣一種特產,臘肉中的佼佼者。因選用豬臀(尾)部的肥瘦肉,產於爐橋鎮,故名“定遠橋尾”,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

小魚貼餅

小魚貼餅是來安縣的一道名菜。選用水庫邊剛釣上來的新鮮小魚,燒制完成後,在鍋邊貼上一圈面餅,將湯汁澆在面餅上,別具風味。

合肥

送灶粑粑

送灶粑粑,是合肥著名的傳統小吃,民間節日祭品。每年農歷.為送灶節,當天晚上居民用米粉做成餅,用豆乾,肉,蔬菜或鹹菜等為餡,用素油煎出舉家共食,迎接即將到來的新年。

白切

白切,是合肥四大名點之一,白切片薄甜脆、質白透明,口感酥脆,甜而不膩,因拌有芝麻,故香、甜、脆三味俱佳,而成為優質名點,後也有用黑芝麻製作,墨黑如漆,滋補養身,故又叫黑切,個統稱白(黑)切。

曹操雞(逍遙雞)

曹操雞,是始創於三國時期安徽合肥地區的漢族傳統名菜。此菜系經宰殺整型、塗蜜油炸後,再經配料鹵煮入味,直燜至酥爛,肉骨脫離。出鍋成品色澤紅潤,香氣濃郁,皮脆油亮,造型美觀。吃時抖腿掉肉,骨酥肉爛,滋味特美,且食後余香滿口。因而,以其獨具一格風味,受到來合肥旅遊的中外食客好評,曾留言贊美:“名不虛傳,堪稱一絕”。

包公魚

包公魚,是安徽的一道漢族名菜,屬於冷盤類,此菜色澤醬紅,骨酥肉爛,入口即化,酥香兩味,俱在其中。包公魚是合肥的特色美食,主要取材是生長在合肥包河的一種鯽魚,只因魚背是黑色的,人們看到它,便聯想了鐵面無私的包青天包公大人,於是又送它一個“包公魚”的美名。

李鴻章大雜燴

李鴻章大雜燴,是合肥名菜,此菜風靡全國,是採用多種食材一起烹飪而成的。相傳李鴻章去俄國參加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並順訪歐美,每日三頓吃西餐,很不習慣。在到歐美後,便吩咐隨行廚師將在當地購來的蔬菜、肉食等,按照中國菜餚的烹制方法“一鍋煮”。因此故名為李鴻章大雜燴。

蕪湖

耿福興酥燒餅

耿福興酥燒餅,是蕪湖著名小吃,以香、酥、脆的風味特色遠近馳名,譽滿長江沿岸,已經近年歷史。成品的酥燒餅兩面如蟹殼黃,里外酥,型美味香,酥脆爽口。鹹的腰型邊呈橢圓、油蔥香濃,油而不膩,甜的圓而飽滿,甜潤爽口,是早點及茶餘飯後老少咸宜的小吃佳品。

丫山藕塘

藕糖,是一種高雅精細的傳統食品,外形成圓柱狀,長短同香煙,粗細同手指,因其內有細孔,形似藕節而得名。丫山藕糖,脆嫩松酥,香甜可口。在吃法上,丫山藕糖也特有講究,吃時需要把藕糖含在嘴裡,慢慢吹出三口熱氣,然後再輕輕咬嚼。如若不然,貪吃心切,則會弄得滿嘴都是糖屑,很是尷尬。

無為板鴨

無為板鴨,又稱無為熏鴨,是無為縣傳統清真名食,早在清代道光年間就聞名於世,距今已有年歷史。板鴨是無為的“名片”,在無為,做板鴨的不計其數,其中的城南馬家、城東燕家,開城鎮的何家,可謂婦孺皆知的老字型大小,鹵水配料和熏烤火候,都是祖上秘傳,從不示人。

蚌埠

金塗山燒全雞

蚌埠“金塗山燒全雞“是發明專利產品,風味獨特。原料精選皖北,豫東,魯南等地農家散養的一年以上的健壯雄草雞,配一三十多種名貴香料,精鹽,植物油,調料等。經二十一道工序,以文武火精久耗時燒制而成。

淮南

八公山豆腐

八公山豆腐又名四季豆腐,因四季可做,故名。此菜實為素菜之珍品。豆腐起源於淮南王劉安時期八公山一帶,即淮南市八公山區與壽縣的交界地,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豆腐中質量最好的數八公山和壽縣一帶,叫做“八公山豆腐”。這種豆腐採用純黃豆作原料,加八公山的泉水精製而成。當地農民製作豆腐的技藝世代相傳,很多人都掌握了一套好手藝,做出的豆腐細、白、鮮、嫩,深受群眾歡迎。

淮南牛肉湯

安徽名吃、淮南一絕——淮南牛肉湯是蘇豫魯皖滬一帶家喻戶曉的名小吃,據傳源自清宮御膳秘方,融入“以食養身”的現代食補理念創制而成。淮南地處淮河南岸,毗鄰淮南岸邊,盛養牛羊,當地古溝一帶又是回民居住地,對牛肉酷愛。對牛肉的加工也有獨到之處,牛肉湯更是淮上人家美味佳餚,早餐的最主要食品,風靡江淮大地,形成獨具風味的地方小吃。

馬鞍山

當塗大肉面

當塗大肉面,是當塗縣當地的特色小吃,歷史悠久,又稱大肉面,於上世紀年代中期落戶於國道當塗段,客人主要是路上跑車人,大肉面汁濃味醇、肥而不膩,名聲漸漸傳開,也因而得名“大肉面”、“當塗大肉面”。如今,當塗大肉面已經是馬鞍山眾多小吃中備受市民青睞的佳品之一。

和縣炸牛肉

炸牛肉,是和縣傳統特產名餚,有多年歷史。元末明初,回民從西北和沿海移居和州,引入“炸牛肉”製作方法。在製作過程中,即將肉按其紋路橫切成半寸長、半分寬、二分厚的肉片,再入水煮肉待滾後晾乾,經油炸並加佐料紅燒即成。入盤時肉色金黃、鮮嫩味美。

採石磯茶干

距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源於清朝嘉慶年間,是清朝貢品之一。茶干選用優質大豆、甘草等十幾種天然材料精製而成。且色澤醬紅、細嚼味長、回味持久、有韌性、對折不斷等特色。

淮北

百善硬面大卷

百善硬面大卷,是濉溪縣傳統小吃,有數百年歷史,硬面大卷製作工藝比較復雜,以其“大、硬、形狀美觀、口感筋道”而遠近聞名。這種麵食的起源,與百善處於古隋堤故道的歷史密不可分。古鎮過往客商多,美食自不可少,且為了攜帶、保存方便,就催生了硬面大卷。百善硬面大卷的創始人已無法考證,只知近代百善鎮上製作硬面大卷的師傅們,以謝、劉二姓居多。

濉溪烙饃

烙饃,是皖北的一種食品,類似煎餅又和煎餅不同。烙饃是用未發酵的麵粉和成柔軟的面團,用擀麵杖擀成厚度約.厘米,直徑約厘米左右的圓形。在一塊圓形中間稍微突起的`鐵板上烙熟的,一般管這種鐵板叫做“鏊”。烙饃吃起來柔韌、筋軟、有嚼頭,既壓餓,也有健齒作用。

雙堆魚面

濉溪雙堆面魚是民間的傳統主食之一,面魚並不是魚,是淮北地區的一種麵食。因為撥到鍋里的一個個面魚兒十分均勻,樣子都是一頭尖,確有幾分像小魚兒,所以人們以其形似,便把這種麵食稱作“面魚”。

銅陵

銅陵大腸面

銅陵大腸面,是銅陵當地非常有名的一道特色小吃,製作簡單,味道鮮美。

大通茶干

通茶干是安徽銅陵大通鎮漢族傳統名菜之一。它形方如牌、體薄如紙,色艷味濃,鮮美耐嚼,飲茶待客饋親贈友皆宜。 大通茶干,明朝就開始生產,已有多年的歷史。由於大通鎮系通往佛教聖地九華山的必經之路,全國各地以及韓國、印度等國朝聖拜佛的香客,因解吃素食之需,都要購買一些大通茶干。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品嘗過大通茶干,從此,大通茶乾的身價更是扶搖直上了。

安慶

頂雪貢糕

頂雪貢糕,是懷寧縣傳統名產,因其色如高山之巔白雪,故名“頂雪糕”,清朝光緒年間作為貢品進京,遂稱“頂雪貢糕”。

黃山

屯溪醉蟹

屯溪醉蟹,是安徽省漢族名菜,屬沿江菜系,已有多年的歷史。屯溪醉蟹個體完整,色澤青中泛黃,肉質細嫩,味極鮮美,酒香濃郁,回味甘甜,為宴上珍品。密封好的醉蟹,可保存兩個月而不變質。

黃山臭鱖魚

黃山臭鱖魚,又名腌鮮鱖魚,所謂“腌鮮”,在徽州土話中就是臭的意思,這“風味鱖魚”聞起來臭,吃起來香,既保持了鱖魚的本味原汁,肉質又醇厚入味,同時骨刺與魚肉分離,肉成塊狀。

黃山燒餅

黃山燒餅,又名“蟹殼黃燒餅”、“救駕燒餅”,“皇印燒餅”,是安徽徽州漢族傳統名吃,盛行於古徽州地區及周邊部分地區。用上等白麵粉與素油攪拌作皮,選嫩乾菜和肥膘肉為餡,芝麻撒面,然後放入特製的大爐中,貼於爐壁,烤熟取出,故又名“火爐餅”。因餅形小巧飽滿,呈黃色,似蟹殼,故俗稱“小燒餅”和“蟹殼黃”。

阜陽

太和板面

太和板面,即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區麵食的一面旗幟。由於它起源於太和縣,加之又是在鐵板上摔打而成,故它的這個名字。

格拉條

格拉條,大概起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是阜陽特有的一種食物,頗受當地人的喜愛,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它的名字來源大概是以下原因:在阜陽“攪拌”的方言是“擱拉”(gela),而這種類似面條的食物需要將各種作料均勻攪拌所以就被稱為“格拉條”。

枕頭饃

枕頭饃,是阜陽特產之一,又稱阜陽大饃。每個長約-.市尺,寬約.-.市尺,厚約.-.市尺,重約-斤,堪稱饃中之王。阜陽枕頭饃系選用精細麵粉,精工蒸制而成。饃焦呈金黃色,似油炸一般,厚約半寸,香酥爽口,用快刀切上一片,饃瓣潔白,層層相包,濕潤柔筋,干而不燥,松軟而又耐嚼。



;

『肆』 定遠特色小吃有哪些(要小有名氣的)

1.人民路保險公司巷子里,那一對做「點點糕」的老夫妻,從上幼兒園時開始吃,上中學時老夫妻出來就少了,隨著糧食漲價,「點點糕」也是每見一次,價格就漲一次。最後一次吃,是五毛錢一個,好像是去年過年,聽老媽說,前一陣子,她又看見了一次那個老奶奶出來擺攤子了,年紀確實大了。話說回來,她家的點點糕還真是我吃過最好吃的,在蕪湖也見過類似的糕點,小木罐,糯米,黑芝麻或者是白糖,就是沒有他家夾紅糖的好吃,做得又大又結實。就像每到中秋節,外婆總會自己為我們做小餅,用紅糖芝麻做餡料,就是比用白糖芝麻做餡料要香得多。

2 餛飩。(1)茆家餛飩,老爸好吃,上幼兒園的時候總會騎著自行車帶我到老郵電局樓下吃他家的餛飩,邊吃還邊要兩塊夾雞蛋的油酥饃。東大街的水泥路還沒有修時,那一塊的小吃是很繁榮的。後來,修路了,他家的餛飩只能在百貨大樓前賣手工餃子,餛飩的地方看見了。上中學時,在太平洋後面的大排檔看見了茆家餛飩,這時已經改成了茆家飯店,再要單獨買餛飩,就很不樂意了,他家的餛飩好像也是第一個漲到一塊五的。(2)保險公司,兄弟餛飩,這家的餛飩也不錯,以前是兩個兄弟一起開的,老二特別會說,後來兄弟分家,老大就跑到紫竹巷口賣餛飩了,老二還繼續在蝴蝶巷裡做。這家貌似也是我吃的最多的一家。(3)華麗飯店餛飩,說到華麗飯店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在哪,其實就是**大隊對面,現在搞成了卡拉OK。上中學時,華麗飯店和水利局的一幫阿姨在那兒開了個餛飩攤子,用的是大骨頭熬的餛飩湯,因為有一位和我爸是同學,每次我去吃的時候,還能有幸盛到一些帶肉的小骨頭,那個感覺,真是實惠啊。不過,阿姨們就幹了很短時間。以後我也出外上學了。

3 燒餅。定遠最地道的燒餅,應該是那種好長條的咸燒餅,兩頭尖尖的,中間還擰了幾股大麻花,可惜現在已經看不到了,燒餅是越做越薄,像大紙一樣。比較喜歡吃的是紫竹巷口老楊家的燒餅,做得比較厚實,蔥花,芝麻也比較足,一開始是3毛,後來漲到了5毛,中間消失了幾年,不過上回回家時,他們家又出攤了,攤子挪到了馬路對面,味道還是很正宗。這兩年,在東大街甜食店附近也開了個燒餅店,可能是因為家裡的燒餅店越來越少了,這家攤子的生意可以說是爆好,可惜他家做燒餅的時間太長,有時一爐要等半個小時,十分考驗爾等的耐心,買起來總覺得不爽。

附加:說到燒餅,和其類似的小吃,定遠也不間斷地出現過幾個熱門食品,比較長壽的就是定遠的油酥饃啦。味道還真不錯,東大街和北門郵電局都有賣,個人覺得是配餛飩的最好食品,哈哈。再有就是油饃,上中學時最熱門,一時間開了好多家,小的五毛錢兩塊,大的五毛錢一塊,一中南門那還有一家是配著牛肉湯賣的,那會子生意一等一的興隆,雖然很不幹凈,吼吼。現在賣油饃的就不多了,蝴蝶巷口,彩蝶軒旁邊有一家,一直賣了不少年,生意還不錯,北門郵政局門口好像還有一家。還有就是千層餅,配上蔥花很穌,現在蝴蝶巷口還有一家再做,其他地方應該也有,這個比較常見,和饅頭差不多。定遠比較有特色是吊爐餅,現年好像都看不見了,小時候不喜歡吃,覺得和大饃一樣,沒有味道,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泡泡的,沒有油,配點鹵菜,還是很香的。前年好像滿國風行土家燒餅,定遠也不例外,不過這玩意壽命太短,只能是吃個新鮮,現在只有太平洋東門有賣的了。說到包子,不能不提華麗飯店下面那家包子店,許多家住北門的同學應該都吃過他家的早點,老闆很勤快,有生意頭腦,包子各色餡子都有,口感不錯,沙湯,豆漿,稀飯也是種類繁多,現在不知道個開了。

4 拉糊湯。原料有什麼?千張,海帶,麵筋。。。很糊,很糊,哈哈。現在貌似是沒有了。以前最正宗的是公安局對面的一家,那種大大的銅的盛拉糊湯的容器,怎麼形容呢,我也說不好,是大壺吧,壺嘴長長的,把壺嘴一傾,一碗冒著呼呼熱氣的拉糊湯就傾瀉而出,特別適合冬天吃,再配上幾塊糯米做的糍糕或是炸的油條,很懷念呀。老爸也在家做過,比較稀,材料不足,沒有感覺。

5 大救駕。來源於明帝朱元璋的一個傳說。爐橋的特產,圓圓的,很多層,裡面還有紅綠絲,很有質感的千層餅。這個在街上賣得很少,以前爐橋的親戚逢年過節總會帶些來。爺爺家有小煤爐,再搞個鍋,裡面放上油,他就一個人搬個板凳坐在那慢慢的炸,因為是很多層嘛,所以要慢慢炸透,這玩意是甜的,和月餅一樣,不能吃過,吃兩個就會覺得膩人。說到爐橋特色,迎賓路上賣爐橋小吃的小飯店比較多,有特色的就是小刀面和雞絲面,吃的時候再配上一個小蔥拌豆腐,很優哉哦,我和我爺爺都有同感。

6 糖稀。芋頭糖稀,小時候的最愛,我是甜食一族,55555~以前一中後巷子里有個通往實小的捷徑,要經過一戶賣小食品的人家。在那旁邊有一個賣糖稀的老頭,一個小椅子,上面擺著一些小孩子吃的玩意,還有小卡片,再有就是那罐子讓我垂涎三尺的糖稀了,給五分錢,他就會用木頭小棒攪一團給你,不稀不稠,剛剛夠掛住,買一個含在嘴裡,我就高高興興去上學了。那時每逢過年,外婆有時也會用大草鍋給我們熬點糖稀,沒有木棍子,我們就用木筷子攪,邊吃邊玩,童年啊,就是這樣。後來在太平洋那,碰到過年,偶爾也會有些民間藝人出來擺攤,他們的糖稀花樣要有很多,和捏麵人一樣,可以做造型,做得最多的,就是大肚子的老鼠和圓乎乎的兔子,買一個舉在手裡,根本捨不得吃,再一個,被人捏來捏去的也沒了吃的慾望,索性就一路看著。

7 麻辣燙。定遠的麻辣燙和我吃其他地方的不一樣,一鍋端。外地的不少地方都是把蔬菜,豆製品什麼的一串串用竹簽串好,顧客自選,價錢等燙好時一齊算。定遠好像一直都是沒有什麼選擇的餘地,好在價錢也算公道。最早的麻辣燙貌似是開在人武部門口書報亭後面的那個小門面,窄窄的,兩邊還有鏡子,下面就是兩排長夭夭的桌子,一塊錢一碗,放學後經常去吃,人武部大排檔靠北邊,有一家的蘸醬味道特別好,有時就是為了吃醬,跑去炸兩塊年糕,還有一次和老闆娘開玩笑說,乾脆送我點醬好了。年糕配麻辣燙,多加點辣椒,還八錯。後來那家不做了,現在好像就廣場上和蝴蝶巷有了吧?去吃了兩次,記不得了。

8 定遠小吃(1) 7樓說的娃娃魚我也有印象,那時咱們的戚繼光大爺還毅然屹立在汽車站的廣場上,廣場的一圈圍了不少燒烤,和釀皮,米線攤子。娃娃魚就是其中一家,對著人民路口,吃的次數不多,肉津津的,很有嚼頭。太平洋那是有家貴妃釀皮,貌似是黑色的那種,我對這個不是很垂涎,所以吃的次數都不多,不過那家應該是這種小吃里比較好吃的了。

9 說到甜食店,我來介紹一個鼻祖,那就是糧食局的甜食店,就在現在五穀山莊的旁邊,隔了一個大門,那時我還在上幼兒園,我對於冷飲的最早記憶都是在那灌上的。因為家住在旁邊,那時傍晚,老爸經常會擰個熱水瓶帶著我去甜食店裡打一瓶果汁,記不得多少錢了,只記得甜食店裡日光燈管是彩色的,裡面很涼快,門口還掛了個黑板,上面寫著「今日供應」的冷飲,裡面有小赤豆,雙色雪糕,還有我頭一次知道的「三明治」,不僅如此,還有櫻桃等做成的一碗碗冷飲,好懷念啊,後來的甜食店好像就都不是這樣的感覺了。再後來,三招附近還開過兩家,時間都很短。太平洋原來有兩家甜食店,現在一家由當初的兼賣彩票改成了名副其實的彩票店,另外一家就是馬路對面路人皆知的那個甜食店了,記得店門上貼的宣傳字很有意思,老闆娘長得不錯,白白凈凈的,頗有點「甜食店西施」的感覺。這家生意做得很長久,加上地段好,一直是門庭若市,成了咱們年輕人聚會的不二場所,不過時間長了,這家也老不裝修,裡面的味道確實不好聞。在他家,比較經典的是八寶粥,偶們經常會要個冰葡萄,冰黃桃,或是酸奶,坐上一回子聊聊天,老闆收錢那是很積極的。要說還有沒有甜食店,有,不過現在也不在了,那就是「男孩女孩」服裝店老闆以前嘗試開的甜食店,一開始在曾經的百姓人家對面,後來挪到了蝴蝶巷裡面,也就是現在那個麻辣燙店,我們那會子常去吃兩個冰淇淋球,或者是喝杯香蕉奶昔,掌櫃的態度那是很好的,二建公司加油站旁邊也開過一家,可惜這些都是一個夏天的時間就消失了,那個夏天裡好像冷飲很吃香,人民路工行前面的紅房子旁邊到晚上也有人在那兒擺攤子賣刨冰,還有雪花乳酪,在上面灑點葡萄乾,山楂和碎花生,引得我經常晚上曠課,跑去消遣一碗。至於還有沒有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10九里香包子店。說到糧食局,我就想到了這個老包子店,九里香包子店,早上賣早點,中午做飯店,晚上會在門口擺個攤子賣白饅頭。店裡還是老式國營食品店的感覺,陳舊的筷籠,買包子豆漿要先買票,遞到櫃台裡面,再等。一個個大圓桌,吃起來到是很寬敞,對那裡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大碗一大碗的豆漿了,味道很純很正,加點糖,甜絲絲的。

11 曲陽旅社門口的炸麵包。上小學時,曲陽旅社附近很紅火,記得那兒有畫像的,有時什麼怪胎奇蛇的展覽也在裡面舉行,伸頭一看,黑漆嘛嗚的,那種糝人的感覺到現在還有印象,到了夏天,還辦一些書畫培訓班。言歸正傳,上小學時,旅社門口有外地人過來賣炸麵包,7毛一支,用木棍串著,裡面還能夾些豆沙或是一根咸香腸,每每路過那裡,總是被那陣香味吸引,纏著媽媽要一個。(確實不是個好小孩)旅社沒拆之前,還有一家店在那裡炸龍蝦,隨著旅社的消失,一切都化為回憶了。

12 百姓人家。上中學時定遠最熱門的快餐店。位置又好,毗鄰一中。裡面那可以說是「八方美食,應有盡有」啊,西式麵包和煎炸快餐,涼拌菜餚,各式糕點面點,炒飯,套餐,自點小炒,還有火鍋店中店,各式電玩也比較有意思,幾乎每個定遠人都去過,而且是第一次有了刷卡消費的感受。其實要說有多好吃,好像還真算不上,但他確實比較適合我們年輕人,點的最多的好像是那裡的咖喱炒飯,西班牙炒飯,確實貢獻給老闆不少錢呀。百姓人家是迄今為止,定遠最大的快餐店,後來,店面漸漸小了,由於店面太大,通風跟不上,裡面味道也不太好,總覺得有些擦不掉的油膩。後來,百姓人家的老闆因為車禍不幸身亡,這家快餐店也封存在了我們這代人的記憶中。當時緊隨它開的,還有糧食局對面,定遠大酒店老闆開的一家快餐店,樣式差不多,不久也關門了。

『伍』 跪求一篇關於定遠特產的作文,望高手相助,急急急急。。。。。。

具體如下:

定遠老鵝肉含有人體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各種氨基酸,其組成接近人體所需氨基酸的比例,從生物學價值上來看,鵝肉是全價蛋白質,優質蛋白質。

鵝肉中的脂肪含量較低,僅比雞肉高一點,比其他肉要低得多。鵝肉不僅脂肪含量低,而且品質好,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高,特別是亞麻酸含量均超過其他肉類,對人體健康有利。鵝肉脂肪的熔點亦很低,質地柔軟,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定遠李子李子是薔薇科植物李的果實。我國大部分地區均產。7~8月間採收成熟果實,洗凈,去核鮮用,或曬干用。飽滿圓潤,玲瓏剔透,形態美艷,口味甘甜,是人們喜食的傳統果品之一。它既可鮮食,又可以製成罐頭、果脯,是夏季的主要水果之一。李子是清版縣志介紹的優質水果,其皮薄肉厚,個大色艷,香甜可口,營養豐富。

定遠山羊肉定遠的散放山羊肉鮮而味美,可以製成系列食品,如羊肉串、羊肉罐頭、羊肉塊、羊肉火鍋等。定遠的橋尾,製作精美、取料講究、色澤優良而味道雋永。

定遠花生花生是品質優良用途廣泛的食品,定遠縣的花生和花生市場遠近聞名,銷路廣,效益好,但是目前存在深加工不夠,產業鏈較短,綜合效益未能完全發揮等問題。定遠花生可以製作成花生米、花生油、魚皮花生、農家炒花生、花生糖等產品。

『陸』 爐橋鎮的爐橋美食

大救駕是一種油酥餅,相傳五代末,後周大將趙匡胤坐鎮爐橋攻打壽州,久攻不下,心情煩躁,胃口不佳。爐橋鎮上的糕餅家作此糕點獻上,趙嘗後食慾大曾。
然後一口氣攻下壽州,後來他做了大宋皇帝,稱此點救過他的駕,大救駕遂由此得名。大救駕形扁園,色乳白,外皮數道花酥層層疊起,猶如金絲盤繞,中間呈激流漩渦狀,內餡白中現紅絲縷縷、青絲條條,食之酥脆,油而不膩。 「雞絲小刀面」:爐橋雞絲小刀面做工精細,現在出了在爐橋有店之外,周圍的合肥、淮南、蚌埠、定城鎮、水家湖等地都有爐橋小刀面面館,吃過的都交口稱贊。
安徽省定遠爐橋鎮特產一種豬肉腌製品。選用豬臀部帶尾的一塊肥瘦間半的肉,加工腌制而成。切片做菜,味香色美。產於安徽省 定遠縣 的 爐橋鎮 ,故名。清 龔自珍 《與吳虹生書》之一:「今日又得橋尾之賜,仍賒酒與兒女共酌之。」

『柒』 安徽人愛吃的10大「另類美食」是什麼

安徽菜,不是一種特定的菜,而是指安徽省內南北各大菜系合稱,它主要包括沿淮菜系,沿江菜系及徽菜。盛行全國,蜚聲海外。安徽菜不等於徽菜,徽菜是安徽菜的一個主要菜系分支,主要風味特點為咸鮮為主,突出本味,講究火功,注重食補,徽菜的烹飪技法,包括刀工、火候和操作技術,徽菜之重火工是歷來的優良傳統,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安徽人愛吃的10大“另類美食”,外地食客只能望而卻步,無從下嘴。

1、花茹田雞蒙城撒湯是皖北一帶百姓早晨主要的小吃,源於亳州市蒙城縣,沙為肉湯、肉雜之意,因其字生僻,老百姓誤寫為"撒湯",撒湯是用老母雞、豬排等為原料,燉好後,打生雞蛋在碗里,攪拌均勻後,用沸騰的肉湯澆沏,製成黃橙的肉湯蛋花茶,並在上面撒上牛肉末、芥末、和芝麻油。據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偶嘗此湯,大加贊賞,從此撒湯聲名遠播。現今撒湯傳遍江淮大地,成為風味獨特的安徽著名小吃。

『捌』 滁州有什麼特色小吃

1、來安花紅

相傳,在清朝嘉慶年間(公元1796-1820年),來安籍三品京官吳棠,向皇帝呈獻來安特產
「林檎」;萬歲觀其果,色澤鮮艷象紅花,品嘗果味,甘甜似有桂花清香,禁不住連聲稱贊:
「花紅也!花紅也!」並當即封為「來安花紅」,傳旨來安,歲歲納貢。從此,林檎易名「花紅」,身價倍增。

「花紅」果皮薄而肉脆,汁多渣少,生食酸甜爽口,滿口生香,很受人們喜愛。

2、池河梅白魚

池河的梅白魚享有盛譽,由於生長在污染小,水質優良的池河水域,魚質鮮嫩,採用當地傳統的烹飪技法,色、香、味、俱全,加以推廣,市場前景廣闊。

梅魚又名「梅白魚」,定遠池河鎮至鳳陽梅市鄉廣段池河中的特產。
梅市地處定遠、鳳陽、嘉山三縣交界處,因傳統集市貿易而稱「梅市,又以「三梅」(梅姓、梅河、梅魚)而著名。

3、明光綠豆

明光綠豆:產於明光鎮。所產豆粒大而整齊,色澤鮮明,綠如碧玉,晶瑩光亮,皮薄易爛,湯色清綠,氣味清香。其營養價值高。可作粥、飯、磨粉制粉絲、粉皮及精製各種豆沙糕點。浸水發牙稱豆芽,為菜中佳品。煮成豆湯為夏季清涼防暑飲料。釀造的明綠液曲酒,風味獨特。本品早在1920年即開始出口。

4、女山湖大閘蟹

女山湖大閘蟹,乃安徽省明光市一絕。自古以來,女山湖漁民一家大小常年就住在船上,當地流傳一句俗語:「吃蟹飯、住蟹房、娶蟹婆、嫁蟹郎」。可見,螃蟹在女山湖悠久而深遠的歷史。

『玖』 安徽好吃的美食有哪些

安徽皖南美食

【臭鱖魚】

臭鱖魚雖然聞著臭,但吃起來卻極香,最主要的是它的肉質緊實富有彈性,似臭非臭讓人慾罷不能,到皖南那可就是必嘗美食了!

太和板面也稱為安徽、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特色小吃,因在案板上摔打而得名。安徽人家酒店的太和板面,以爽口、耐嚼、香中泛辣、辣中透香而享譽周邊。以上等麵粉做面胚,以羊肉、等幾十種中葯香料做湯料,板面清白潤滑,晶瑩透亮,白的面條,綠的菜葉,紅的臊子,有著吃到嘴裡濃香辣的美味,更有散發十里飄香的香味,讓人有種欲罷不能,不得不吃的沖動。

『拾』 定遠新一中哪裡燒餅好吃

戚繼光大道店。定遠新一中的黃橋燒餅非常好吃,口感好,口味地道,地址在戚繼光大道。定遠縣,隸屬安徽省滁州市,位於安徽省東部,地處江淮之間,皖東腹地,長江三角洲地區西部,與蘇、浙、滬地區相連,面積2998平方公里,耕地246.9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