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邢台縣路羅鎮吃魚哪家好
邢台縣大營老鄭鐵鍋燉魚館。
1、邢台縣大營老鄭鐵鍋燉魚館是一家專門做魚的餐館,位於邢台縣路羅鎮大營村,該店是全鎮上最大的一家飯店,店中所有的魚都是天然養殖的,就是老闆自己的魚塘,裡面分別飼養了鯉魚、鯽魚、鯧魚、草魚等常見魚類,喂養的都是天然魚料,沒有任何添加劑,十分綠色健康。
2、該店中的魚有多種做法,紅燒、清蒸、魚肉湯等,選擇性非常多,而且廚師還是具有高級的廚師證,依靠自己的手藝還有獨家秘方,做出來的菜的味道並不比酒店裡的差,是非常好的一家店。
Ⅱ 小時候農村魚塘、稻田裡的美食,現在吃的人還多嗎,你怎麼認為呢
小時候農村魚塘、稻田裡的美食,現在吃的人還多嗎,你怎麼認為呢?
小時候,花腰妹的家鄉農村裡魚塘、稻田的 美食 很多,除了常規的水生植物外,還有許多美味可口的水生動物,不信,可隨花腰妹一起來回味回味!
花腰妹的家鄉屬於典型的山區稻米之鄉,魚塘、稻田相對要多些,於是從小就在魚塘、小河裡泡大,對魚塘、稻田的 美食 可謂是再熟悉不過了。
除了主產的稻米、蓮藕、茨菇、茭瓜、浮萍、海菜花等水生植物外,我們小孩子更對水生動物感興趣,經常邀約幾個小夥伴去魚塘和稻田裡抓泥鰍、黃鱔、田雞、石蚌、魚蝦、螺螄、水蜈蚣、蝦巴蟲、水蟑螂、水板凳等。
首先比較常見的就是泥鰍、黃鱔、田雞、牛蛙、魚蝦、螺螄,這些可以徒手抓,也可以藉助撮箕、拉耙、抬網或者地籠網等捕獲,一般就是炒吃、煮湯、油炸、紅燒。
我們當地還喜歡把泥鰍、黃鱔用火塘里的柴灰燒死,除去內臟,然後用鐵絲一條條串起來,掛在屋檐下晾曬干後,製作成干泥鰍或干黃鱔,也可以放佐料舂吃。而螺螄則喜歡用酸筍連殼一起煮,我們叫酸筍螺螄,很具地方特色。
在這里我著重介紹一下我們平日里最喜歡吃的水蜈蚣、蝦巴蟲、水蟑螂等水生昆蟲。水蜈蚣形似蜈蚣,身體偏長,一節一節的,兩側對稱有許多腳,頭部有鉗子,一眼看上去有點嚇人,但是油炸後脆香可口。
而蝦巴蟲是蜻蜓的幼蟲,最初喜歡在水裡生活,這種蟲子最適合油炸吃,香、酥、脆、甜,很好吃。水蟑螂我們叫水母雞,有些地方叫野生龍虱,具有食用和葯用價值,農村人喜歡把它的硬翅掐掉後油炸,是難得的下酒菜。
以上這些 美食 我們小時候經常捉來吃,如今吃的人少了,一是部分魚塘、河流、稻田受到污染,這些水生動物越來越少了。二是當下生活水平提高了,好多人不屑吃這些東西了。三是有些地方人打著野生的旗號,過度捕撈導致這些水生動物瀕危滅絕。
因此,花腰妹認為,保護農村環境、減少污染迫在眉睫,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共同守護我們美麗的家園,還水生動植物一個潔凈的生存空間。
問小時候農村魚塘,稻田裡的 美食 ,現在吃的人還多嗎?你怎麼認為呢?
小時候魚塘,稻田裡的 美食 可多了,隨便用一個糞箕子撮下去,就會抓到很多種蟲子,魚、蝦,處理干凈後用油一炸,非常解饞。
記憶中我小時候沒少跟男孩子下田拿魚摸蝦,上樹掏鳥捉蟬,常常鞋子不穿,跑得賊快,所以經常挨母親罵。
記得那時候的魚塘叫藕塘,說是藕塘卻不栽藕,很多人家都有自己的藕塘,種著很多的水芋頭,然後屯水,養上幾尾鯽魚。
待天干時就把藕塘里的水沏干放到穀子田裡,放水的時候我們小孩特別高興,忙從家裡用糞箕子,背籮支在水口,讓魚隨水沖入裡面。
主人家把水塘里的水放到稍見淤泥時就堵上水口了,然後我們在水塘里可以玩上一天,玩什麼呢?當然是捉魚,捧泥鰍,撿歪錐,撮水板凳,逮水蜻蜓,摸田螺啦!
這些生活在水裡的小生物,那個時候可是我們這些農村人的 美食 ,油炸出來那個香味連隔壁小孩都饞哭了。
以前這些東西在魚塘,稻田裡特別的多,特別是田螺,肥肥的一大坨爬在水田埂的淤泥上曬太陽,只要順著田埂走一圈,就可以撿一大堆,然後敲得一大碗螺螄肉。
後來出現越來越多的城會吃,村會賣,所以這些田裡的水生物越來越少,加之噴灑農葯的緣故。
現在的人別說是吃這些常見的蟲子,就連以前我們不吃的水蛆(水蜈蚣),蝌蚪(田雞兒)都吃上了,而且有越來越多的人吃,這些東西也越來越少,都很少見啦!
我認為吃固然重要,會吃也是一種對 美食 的挖掘,但挖掘得太深也會影響到生物的繁衍,所以我們不要一味的只知道吃吃吃。
要知道再這樣吃下去的話,就會命臨著生物的絕種,到時候我們的子孫只能從圖片上看到這些小生物了。
廣闊的鄉間,金黃的田野,緩緩的小河流,裊裊的炊煙。
充滿歡聲笑語的童年,純真無邪的玩伴,回不去的從前,無盡的思念。
小時農村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沒有辦法見到外面的世界,只能在田間地頭同夥伴們肆無忌憚的玩耍,那可稱作是我們的游樂園。捉迷藏,搗鳥窩,打水仗,玩得開心,愉快,純真無邪的度過了整段童年時光。
每到春末夏初,秧苗瘋長的季節,也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做完作業,天剛擦黑,小夥伴們不約而同的帶著竹簍,鉤子去釣黃鱔,泥鰍了。趁著月光,把鉤一個一個的插進泥土裡,過上一段時間就可以靜待黃鱔上鉤了。所謂的鉤,有用細鐵絲彎曲的,有用竹簽截取的,有用線直接穿上蚯蚓後打成結的,五花八門,各顯身手,就地取材。
有性急的夥伴,時不時的就去提一下鉤,看有沒有黃鱔,一來二去,驚嚇了它,也招來大孩子的責備。但一晚上無論怎樣,每人也能釣個兩三斤黃鱔,大的攢多了賣錢,小的喂鴨子,人是不吃的,一是不稀奇,二是費油。一個夏天結束,鉛筆作業本的錢就解決了。
待到秋季,水稻成熟了,一片金黃的田野,層層疊疊,高低起伏,波浪一般。夥伴們便用柳條編成一個圈,中間纏繞上一層又一層的蜘蛛網,用來粘蝗蟲,螞蚱,知了,用破舊的魚網鋪在稻穗上捕貪嘴的麻雀,到了晚上,集合到一齊的時候,戰利品多的往往超出想像。
大夥分工明確,生火的,撿柴禾的,清洗戰利品的,回家趁大人不注意偷拿油鹽的,忙的不亦樂乎。准備工作就緒,油鹽塗抹上戰利品,拿一些小樹枝穿好,放在火上翻滾著烤,(這可能是最原始的燒烤方法),待聞到香味時,就饞得迫不及待的嘗嘗味道了,一頓大餐吃罷,大家都是灰頭土臉的了。清洗干凈後,回家絕口不提,但大人肯定知道,裝糊塗罷了。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一點一滴猶在眼前,曾經的歡樂園,無憂無慮的童年!
小時候農村魚塘稻田能吃的除了魚還有蚌、石螺、泥鰍、黃鱔、田螺、青蛙、石蛙。現在還吃的人應該也挺多的。
魚塘也會長福壽螺、蟾蜍,但在我這鄉下我們不吃。
我記得小時候姑姑家起魚時,姑姑總會帶幾個蚌過來給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又疼他們的男孫――我哥哥,所以哥哥也能跟著嘗肉。而好幾次開出來的珍珠,也全進了哥哥的肚子。我當時應該在外公外婆家住,所以都是聽我媽媽說的。
泥鰍雖小那也是肉,小時候每到夏收秋收時,我爸爸也會趁月黑風高去田裡挖泥鰍。煮上一鍋粥放上幾條泥鰍打牙祭。
我最喜歡蒸黃鱔了。小時候我爸、叔叔去田地挖了黃鱔回來後,總願意蒸上好幾條給饞貓的我和哥哥吃。當時我爸媽可能都沒吃過,留著給孩子吃,現在想想都覺得父母真是疼孩子們啊。
田螺的殼稍薄稍軟,一敲就爛殼了。石螺也是螺,但殼卻硬硬的,需要剪尾才能吸著肉。
那個年代我鮮少吃田螺和石螺。因為老人說吃了螺就容易不會說話。
現在這個年代,田螺燉湯可是美味佳餚。爆炒石螺可是讓我回味無窮。
我小時候很瘦小。我媽怕我養不大,總讓我爸去捉些青蛙蒸給我和哥哥吃。我哥哥知道那是青蛙不愛吃,於是乎肉全進了我的肚子。石蛙外表看上去麻點,我媽自己都說丑,一直都不吃。正好我外公外婆家靠山,也能捉到石蛙。每次外婆拿著石蛙來,都是進了我的肚子。玩具全是我哥的,吃的都讓我撈著好處了。
福壽螺和蟾蜍,我家一家人都不吃,但也有人煮來吃。
至於那些稻田裡的昆蟲,我鄉下的人都是不吃的。
感謝悟空邀請。金秋九月,在我們這里的早市上又看到稻田裡養的小魚在大量出售,還有魚塘里養的河蟹,看到它們讓我想起小時候的一些往事。
小時候,我家雖然不住農村,但離農村很近,鄉下的人一有時間就把魚塘里的各種小魚,蝦等拿到我們這里出售,那時沒有任何污染,魚,蝦等吃的東西,買回來只要用清水一沖,放到鍋中往上面撒上鹽就可以了吃到它的美味,從來都不用擔心吃後有什麼危險的事。可是,近幾十年,人們為了追求高產,高收入給莊稼,魚塘使用大量的農葯致使水中的魚類,各種生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天然的魚,蝦越來越少,即使有賣的也很少了,而且很貴,買回來再吃它時也沒有以前那個味道了,這也可能與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有關。
我好懷念小時候的日子,藍天白雲下無憂無慮的生活,以及可以毫無顧慮的想吃什麼就可以放心大膽的吃,不用考慮任何食品安全性。但願以後大力發展綠色農業,開發出更多綠色食品來。
七幾年、八幾年,物資比較匱乏,那個時候上小學,一年吃不幾次豬肉、雞肉什麼的。但是魚肉卻是經常可以吃到的,成了記憶中不可忘卻的 美食 。
小時候家住在科爾沁草原東陲,離草原就十多里地,經常去大草原玩,那裡水草豐茂,草原長得好,草原上遍布沼澤地和泡澤,
泡澤裡面野生魚類非常多,夏秋季我們就使用掛子去捕魚,鯽瓜子、鯉拐子、鯰魚、鰱魚嘎牙子,種類好多,一片30米的掛子,一天能捕十斤八斤的不成問題。到了冬天捕魚就比較方便了,拿上冰川子,選擇在泡澤的最深處一點,鑿冰窟窿,二三尺厚的冰層打開以後,裡面有一些水,魚全部集中在小水坑裡面,下去撿就行了,那叫個過癮啊!泥鰍、白漂子、,鯽瓜子、鯉拐子、鯰魚、鰱魚嘎牙等等多了去了,拿出水面放地上,分分鍾都凍上了,之後裝袋子就可以拿回家了,純純的綠色食品啊。
拿回家的雜魚,大小不挑取三斤,放在盆子里加涼水緩上,換透了以後收拾干凈,鐵鍋放油,加入大料、蔥姜蒜,自家做的黃豆醬爆香,下入雜魚,小火慢燉一小時,肉爛魚香,配上二米飯,至少吃上兩大碗,真香啊!現在還回味無窮啊!貧困年代的美味,不可多得,時常出現在夢境里。
小時候農村魚塘稻田裡的 美食 ,現在吃的人還多嗎?
這個問題個人感覺小時候吃的人多,現在吃的人依然也不少。
以前的時候農村的生活水平和現在的生活水平是完全不一樣的,那時候能吃飽肚子就可以了,不會像現在生活好了,人們的嘴巴也開始刁了,不吃這個不吃那個,所以說在那個生活水平還比較低的年代,除了吃糧食之外,魚塘呀或者稻田之類裡面的野味吃的人可以說是挺多的,大家就是有什麼就吃什麼,能吃什麼就吃什麼,填飽肚子而已。
現在呢,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日常的粗茶淡飯已經滿足不了人們對吃的慾望,人工種植的蔬菜和人工養殖的肉類都無法滿足人們對吃的慾望,講究的是吃土貨,吃野味,而魚塘和稻田裡好多 美食 都是野生的,所以吃的人不少,即使會有污水農葯等污染,但是吃的人還是不在少數,就因為是野味。
所以個人感覺這些 美食 以前吃的人多,現在吃的人也不少。
吃的人多。現在是想吃找不到哪裡有的賣,記得小時候,家家戶戶都有一口自家的小魚塘,每到過年臘月二十八,就是家戶戶干塘的時候,那是我們小孩最高興的日子,一大早吃了飯,就換上高筒靴,來到魚塘邊,看大人撈上一條條大草魚,看著白肚子的鰱魚蹦出水面,跌在乾涸的塘泥里掙扎,那就是我們小孩出手的時候,在塘邊的石頭縫里去摸小魚仔。自從村裡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以後,大多的魚塘都廢棄了,偶爾留下一兩口魚塘,也架不住現在在電魚機。
魚田中的美味就更不用說了,養殖的泥鰍12 15元一斤,但野生的泥鰍卻30 40一斤,還買不到真正野生的,也都是電魚機和各種化肥農葯造成的,讓水田裡的泥鰍、黃鱔越來越少了。
從前汾河裡愛發大水,我們經常在汾河裡玩,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就能渡過幾百米的汾河,大水退了以後,可在汾河灘撿到幾斤甚至十幾斤的大魚,不用花錢就可以吃到大自然施給我們的美味,現在由於水資源的貧乏,加之人們對大自然的破壞,有時候汾河裡幾乎斷流,那來的美味,想吃也吃不到。我愛家鄉的山河水,以後要多植樹,保護大自然樹木,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樹木能調節氣候,樹木吸入的是二氧化碳,吐出的是新鮮氧氣,可以人為的改造氣候環境,要節約用水,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我們的地球,以促進人類的繁榮與 健康 發展。
我生在江漢平原,魚米之鄉,小時候就在魚塘和稻田中摸爬滾打,抓魚撈蝦,至今記憶猶新。今天應邀回答這個問題,又刺激了我的味蕾,更溝起了對童年生活的回憶。這些田野 美食 ,現在吃的人當然是少些了,因而也更加彌足珍貴。根據記憶,羅列如下,與您共享(沒有圖片,萬分遺憾) 美食 一:魚塘野團魚, 美食 二:魚塘小鯉魚, 美食 三:魚塘鮮活蝦, 美食 四:魚塘野蔆角, 美食 五:魚塘藕帶子; 美食 六:稻田小卿魚; 美食 七:稻田野泥鰍; 美食 八:稻田長鱔魚; 美食 九:麥田馬齒莧; 美食 十:稻田野葡芥; ……還有好多好多,令人好想回到童年,好想回到鄉村。 尤其是,現在大力發展鄉村 旅遊 ,稻田和魚塘,都成了城裡人稀罕的寶貝疙瘩。一是作為自然景觀,滿畈稻浪,金黃一片;滿塘荷花,碧綠滿眼,城裡人最喜歡來拍照。二是作為農事活動,樣樣都是奇特的 旅遊 體驗項目,栽秧比賽、摸魚比賽、莨草鑼鼓、打穀子、采蓮子…不一而足,美不勝收。三是作為農業成果,這些鮮活的農產品,不僅是遊客現場享用的好食材,還是臨走時要帶的搶手貨,這就是我們正在實施的「鄉村 旅遊 、消費扶貧後備箱工程!
Ⅲ 西溪濕地都有哪些好玩,好吃的地方
西溪濕地好玩的地方:
第一處:三提
1、福堤
「福堤」是一條南北向的長堤,全長2300米,寬7米,位於蔣村港的西面、深潭口港的東面,自南向北貫穿了整個西溪國家濕地公園,中間串起六座「福」字橋,分別名為元福橋、永福橋、慶福橋、向福橋、廣福橋、全福橋。六個「福」字,寄託了西溪百姓美好的心願,散發著無限濃郁的鄉情。「河是自然,橋是文化」,福堤「六福橋」先後串接起了御臨古鎮、高庄、交蘆田莊、交蘆庵、曲水庵、洪園、河渚街、蔣村集市……等眾多景點,是西溪的一條文化堤,其意為杭州是「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2、綠堤
「綠堤」是一條東西向的長堤,全長1600米,寬7米,兩側多接魚塘,魚塘基上植被豐富,生態環境良好,景觀優美。在綠堤的東部和城市相接的區域就坐落著「一帶四區」西溪濕地植物園——綠堤濕地植物群落展示帶和包家埭水生植物群落展示區、西側水生花園展示區、東側水生花園展示區、濕地經濟植物展示區。綠堤穿越了西溪的核心保護區,自西向東串起了濕地生態植物園和濕地生態主要科研科普項目……等,是西溪的一條生態堤,與杭州市打造生態城市相呼應。
3、壽堤
「壽堤」位西溪濕地三期內,與五常港並行,南北走向,全長約3600米,寬4.5米,是西溪濕地中最長的一條堤。南起五常大道濕地三期入口處,北至文二西路南側的水上巴士碼頭,兩岸縱橫交錯的水域,百年的樹木碼頭,形成自然天成的生態景色。將龍舌環綠、慈航送子、龍舟勝會、洪園隱秀、幔港尋幽、橋亭思母、柿林秋色、村埭田園等西溪美景串珠成鏈。漫步堤上,如在畫中游,舉目遠眺,可見群山疊翠,山影與河港交相呼應,景宇肅澄,令人心曠神怡。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乘坐電瓶車,沿途用心去捕捉西溪美景的細節,去細細體味,感受自然、野趣、返樸歸真的意境。旖旎的自然風景,深厚的歷史,濃郁的田園水鄉風情,完美的自然生態與厚重的歷史文化交融為一體,使風景呈現在舉目望去的每一處地方。壽堤的取意與杭州市打造健康城市的目標相一致。
第二處:十景
1、秋蘆飛雪
初名大聖庵,始建於宋。「庵水周四隅,蒹葭彌望,花時如雪」。陳繼儒取唐人「秋雪蒙釣船」詩意,題名「秋雪」。自宋而元、明,屢有興廢。清南潯商賈周慶雲從住持明圓手中購得庵址,重建大殿三楹及彈指樓,復以舊制,並增三楹置為「兩浙詞人祠堂」,奉祀唐張志和以下詞人1044人,後毀。2005年重建,是西溪景區內唯一需舟楫才能到達的景點,也是西溪濕地的精華景點之一。
2、火柿映波
柿子樹,被譽為長壽樹,七絕果。前人稱贊:"柿有七絕:一長壽,二多蔭,三無鳥巢,四無蟲蠹,五霜葉可玩,六佳果可食,七落葉可書。"每當金風送爽之時,一樹樹飽滿次第呈現眼前。
藍天白雲下,蒼蒼翠翠,一望無際的柿林,一粒粒橘黃的果點染了這幅美極的柿林秋色。有的柿樹葉子已幾乎落盡,只剩下一樹豐碩的果實,伸向藍天里,彷彿一盞盞紅燈籠,高高掛在枝頭,點亮了這片柿林的秋天,遠眺好像一個個紅燈籠掛在枝頭。西溪水岸,紅柿萬株,紅果累累,綴滿枝頭,鄉村田園景色展現眼前,使西溪濕地顯露別樣風情。
3、龍舟勝會
自古以來,每年農歷端午節,西溪四鄰八鄉之龍舟勝會於此,這一傳統民俗活動至今長盛不衰。相傳清乾隆帝南巡江南,曾在深潭口觀賞蔣村龍舟,欣而口敕「龍舟勝會」。自此西溪龍舟聲名遠播。每年端午龍舟勝會,深潭口和五常河道兩岸人聲鼎沸,熱鬧非常,古戲台上戲曲、武術、舞龍舞獅精彩紛呈,水中幾百條龍舟來往穿梭,試比高低,這項象徵西溪人勇猛頑強,百折不撓,追求美好生活的民俗活動。
4、蓮灘鷺影
西溪綜保工程,極大地改善並恢復了生態環境,西溪已成了鳥類和各種濕地生物的天堂。蓮花灘生態保護區位於西溪腹地,是西溪主要的觀鳥區,植被豐茂,綠水環繞,鷺鳥飛翔天際,鳴禽宛轉叢林,生意盎然,野趣紛呈。
5、洪園余韻
洪氏家族是宋、明、清時期著名的「錢塘望族」,明尚書洪鍾晚年歸隱於西溪五常,建洪園,為休憩吟詠之所,槿籬茅舍,小橋橫溪,此後洪氏家族在五常繁衍生息數百年,涌現出了洪楩、洪升等一批歷史名人。當年,洪鍾承先世遺業,青緗盈積。構書樓,課子弟,閑與老農村翁究晴雨、話桑麻,怡然自樂。此次復建,盡現園內峰石崩雲,花木扶疏勝景。體現寧靜淡泊、遠離喧囂的歸隱文化。
6、蒹葭泛月
該景點位於五常港東御田裡。西溪環迥五常,四周一望沙汀水瀨,蒹葭彌望。土風淳厚,有黃橙、紅柿、紫菱、香茶之美,四時皆宜,宜秋更宜月。秋深蒹葭吐絮,遇風吹,漫天秋雪。
月夜泛舟蘆港,四望茫無邊際,晶光搖曳,皎潔眩目,月明溪動,光漾天際。厲鶚詩雲:「一曲溪流一曲煙」,非親臨其境,不知其美也。明人施萬於月夜泛舟西溪,有詩寫道:「白露帶蒹葭,月光翻在水。恍若御天風,高歌雲漢里。」
7、漁村煙雨
漁村煙雨地處西溪腹地,原為西溪自然村落,2005年西溪一期綜保工程中予以修繕。有西溪釀酒、婚嫁、桑蠶、漁耕等民俗農事展示及餐飲設施。其周水塘交錯,環境幽靜,樹木繁蔭。尤適雨至,凸顯"一曲溪流一曲煙"的迷人景色。
8、曲水尋梅
西溪梅墅位於西溪濕地公園的東南片,毗鄰河渚精華「秋雪庵」景點,與附近的梅竹山莊、西溪草堂、西溪水閣等,共同構成西溪梅竹休閑區。其周梅花成林,渾然樸野,是西溪主要賞梅區之一,重現「過客探幽休問逕,雪香深處是西溪」的意境。
9、高庄宸跡
高庄,又名西溪山莊,俗稱西庄。始建於清順治十四年(1657)至康熙三年(1664)之間,是清代高士奇在西溪的別墅。高士奇,杭州人。其學識淵博,能詩文,擅書法,精考證,善鑒賞,被清人比作李白、宋濂一流人物,所藏書畫甚富。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南巡時,曾臨幸西溪山莊,並賜"竹窗"二字和詩一首。現恢復的高庄由高宅、竹窗、捻花書屋、桐蔭堂、蕉園詩社等建築組成,再現了當年康熙臨幸高庄的歷史場景。
10、河渚聽曲
河渚是西溪濕地的一處古地名,在西溪東北。恢復的河渚街是遊客休閑、購物的場所,展示西溪特有的民俗文化和西溪物產等。可在茶館品茗,在商鋪購買西溪小花籃、藍印花布、西溪米酒、糕團、古盪盤柿、竹筍、西溪魚製品等土特產,在蔣相公祠堂瞻仰賑濟扶貧、樂善好施的蔣氏三兄弟,在古戲台欣賞越劇表演,在龍舟展示館參觀西溪龍舟發展史,欣賞工匠的龍舟雕刻和模型製作。
好吃的美食:
羊羔補酒
羊羔補酒採用肥嫩胎羊、精白糯米以及多種純正中葯材,用傳統方式釀制而成,自然營養豐富,不加添加劑,經測試鑒定,含有10多種氨基酸以及銅、鐵、鋅等多種微量元素,具有溫胃益腎、補氣健脾的功能。1988年,獲首屆食品博覽會銅牌獎,1989年獲省優產品稱號。
新三寶
白果、葯棗、獼猴桃老三寶
又稱"天目三寶",即筍干、茶葉、山核桃。天目筍干以天目山特有的石竹筍為主烘製而成,據《臨安縣志》載,明正德、嘉靖間,天目筍干已為江南士民所稱道,至今已逾四百餘年,清末民初傳入港澳及南洋各國,深得華夏子孫之喜愛,被譽為"清鮮蓋世"。一般年景年產筍干450噸左右。茶葉以量多質優而聞名暇邇,高山雲茶尤佳,歷史上曾被評為與"龍井"齊名的六大佳品之一。山核桃多數生長在灰岩風化形成的中性至偏酸性土壤中的落葉喬木,屬胡桃科山核桃屬,可人工栽培,其果仁香脆可口,營養豐富,為乾果中的上品。
浠水安息香
安息香,又名避疫香,為浠水縣縣城吳林茂香鋪秘方配製而成,始創於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此香不僅清香撲鼻,還有提神解乏、驅蚊避疫、去穢除暑和增進食慾促進睡眠之功效。有詩贊道:"天下爭傳第一香,麝沉哪足此芬芳。加餐破悶神俱爽,去穢驅蟲暑亦涼"。1938年,此香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得金質獎章,又在南洋勸業展覽會上三次獲獎,並得到"天下第一香"的金字匾一塊。解放後,此香製作秘方失傳。如今,浠水縣已訪得能師,正在組織恢復生產。
策湖菱角
策湖菱角
菱角產於中國南方水鄉,鄂東沿江各縣濱湖地區多有生長,尤以浠水策湖為多。菱米呈白色,其味如板栗、松子,然肉質教板栗、松子細嫩,生吃熟吃均可。
Ⅳ 長沙有什麼特別好吃的地方
既然不要臭豆腐,就只能從2開始了。
●2.長沙市最好恰的糖油油粑粑:李公廟(另外還有好多家都不錯:萬代後面的一家,南陽街裡面的。。。。。。。)
●3.長沙市最好恰的紅薯粑粑:水絮塘(是一個老公公炸的,這個還分季節,只有深冬季節的時候才有恰!而且只有10點以後到2點左右!這個老公公一到這個時候就把攤子擺在自己的水果店的前面,身穿很厚的大棉襖,經常炸著炸著睡著了!但是買他的粑粑幾乎每天排隊!炸出來一個賣掉一個!呵呵)我突然想起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個水絮塘在什麼地方OK:在定王台的東成大酒店正大門的馬路對面!
●4.對了長沙市最好恰的炸紅薯粑粑我今天已經看見那個老頭已經擺攤出來答~哈哈他果然還是一身棉襖睡著在那裡了~但是今天沒有紅薯粑粑我今天仔細看了門牌是:白沙路,35號
●5.長沙市最好恰的蔥油粑粑:沙子塘的一個菜市場裡面當街是韶山路,每天早上生意都很不錯!(但是老闆有個毛病,你不申請的時候,炸得味道都很淡,喜歡吃味道重點的朋友一定要申請老闆加一點鹽!)
●6.長沙市最好恰的粉:瀏正街的無名(當然我還是很支持旁邊的四盛園也是很不錯的,但是現在越來越不行了。至於其他的楊欲興,黃春和什麼的就不用我去多費口舌了)
長沙市最好恰的腳餅:146終點站那邊蔣家壟的菜場有個腳餅不錯!(其實現在很多地方都做得可以,但是都不如從前了~呵呵)
●7.長沙市最好恰的炸香蕉:文廟坪這個地方在裡面裡面的巷子很難找~呵呵耐心一點一定可以找到!!
●8.長沙市最好恰的堡仔飯:地質學校正對面的百姓我主推然後旁邊大概50米內也有一家,雖然環境沒有百姓好,但是聽說味道超過百姓HOHO以後一定要去試試。然後赤崗沖稻田中學那邊有一家堡仔飯也是非常不錯的,老闆也特別客氣~呵呵~今天聽說一中對面也有一家好吃的,有空一定要去嘗嘗到底味道怎麼樣!
●9.長沙市最好恰的噶嗎(青蛙):也是在水絮塘那邊,叫「四滿」裡面還有別人送的打油詩,好長,壓韻有味一定要認准四滿~
●10.長沙市最好恰的口味蝦:河西漁灣市什麼胖子名字我忘記了,因為這個地方也是需要碰運氣的,第一次去吃的時候狂好吃,蝦子裡面的油水都不能說是油水了,完全是醬的樣子了!!狂好吃~哇哈哈~~~~~~~但是後來去吃雖然也好吃,但是始終都沒有那種「醬」的感覺了!至於南門口的東西,本人特別反感!「最近蝦子好多小的,吃起來不新鮮又沒有味道,大家為了口服和環境,應該都反對吃小蝦子!」
●11.長沙市最好恰的炒貨瓜子:勞動廣場的傻子瓜子!哈哈好久沒有去光顧了~我是那裡的忠實顧客!
●12.長沙市最好恰的炒板栗:天星的板栗~街上很多分店但是經常有假的!唉本人遺憾的就是一直都沒有找到比較正宗的賣得很火的板栗店!要是說上海,我到是知道在什麼地方有~~
●13.長沙市最好恰的燒烤:不用說,肯定是沙子塘的燒烤,干鍋一條街~~又便宜,又夠味HOHO不要跟我搶位置!!
●14.長沙市最好恰的炒蠶豆:荷花池(13中門口)雖然曾經出過不好的負面新聞,但是確實是最好恰的~~
●15.長沙市最好恰的魚火鍋:長沙鍋爐廠那邊的一個什麼什麼什麼店子呵呵現在想不起來了我沒去吃過別人說的知道後馬上更改上來!
●16.長沙市最好恰的麻拉燙:燕山街裡面的GOOD!還有就是窯嶺的一個益陽麻拉燙~雖然沒有真-正益陽市步行街裡面的那家好吃,但是也是很不錯的哈哈~~~~~
長沙最好恰的麻花:瀏正街16中附近的一家,也是N多年歷史答!
●17.長沙市最好恰的餛飩:其實曾經長沙最好恰的餛飩是沙子塘老菜場的一個每天從梨子山那裡挑著擔子的人弄的好吃,現在都不曾找到過那樣好吃的了,只有沙子塘口子往燒烤街走進去有一家餛飩店味道還不錯~現在又發現下河街口子上的一個天津餛飩狂好恰,肉好新鮮,而且口乾跟長沙本地的完全不同!一定要去TRYTRY!
●18.長沙市最好恰的二號燒烤店:在省體委那邊!很多人印象說那裡已經拆了,其實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還是有很多,甚至又有新開的店子,味道也是不錯的。然後本人推薦烤雞肉幾好恰的~~但是本人還是主推沙子塘的,呵呵~
●19.長沙市最好恰的清涼脯:金滿地。
●20.長沙市最好恰的湯圓,步行街*近司門口這邊的一家,只有元宵節才有吃!15塊錢一臉盆!哈哈~~~~
Ⅳ 長沙好吃的地方推薦
長沙很早以前有句民謠是這么說的:德園包子,火宮殿的臭豆腐,黃春和的粉,楊裕興的面。但是後來又有了什麼四娭毑的臭豆腐、帥哥燒餅什麼的,還有炒田螺等。標志性我覺得還是臭豆腐最出名也最有特色,單身臭豆腐還是建議去火宮殿,因為小攤上面的感覺不衛生。下面是我在空間搜索到的網友整理的資料,分享參考一下:
長沙市有名的小吃.店名及地址!
店名:何氏排骨 地址:人民路花鼓劇團隔壁 推薦菜:霸王排骨
店名:建邦 地址:寶南街的對面,進口地方有個馬里奧店 推薦菜:鐵板孜然牛肉飯
店名:大碗廚 地址:東風路上大隴段 推薦菜:豬腳5元/個
店名:達亨 地址:家樂福後面的巷子 推薦菜:風吹牛肉
店名:百味米粉 地址:坡子街進去後兩百米 推薦菜:原湯肉絲,肉餅蒸蛋
店名:北京餛飩店 地址:中山路四維旁邊 推薦菜:雜醬面,蒸餛飩
店名:昱龍 地址:金色年華的隔壁巷子進去 推薦菜:干鍋牛蛙,干鍋雞,玉米墩筒子骨
店名:問客殺雞 地址:往腫瘤醫院的銀洲路上 推薦菜:九龍全魚
店名:錢糧湖土鴨館 地址:河西英才園內,分店:河邊渡沿江大道野火湖鄉隔壁 推薦菜:土鴨火鍋,鴨雜火鍋
店名:老屋 地址:教育街口子上*蔡鍔路 推薦菜:辣椒炒肉,石鍋魚,石鍋雞
店名:廣佬鵝盛坊 地址:勞動西路人民公社大食堂對面 推薦菜:燒鵝,鹵水
店名:國寶四合一鹵味店 地址:長郡中學大門口左手邊 特色:四合一.五合一,六合一
店名:鐵胖子 地址:桂花公園 推薦菜:口味田雞
店名: 地址:星電賓館對面有家餐廳 推薦菜:香油豬腳切的碎碎的,當時是當作正餐前的冷盤端上來的
店名:保和軒 地址:伍家嶺陳家湖車站對面 推薦菜:老乾媽腰花
店名:劉記 地址:河西西站對面巷子里 推薦菜:口味蝦,酸菜炒飯
店名:湖南省雜技團食堂 地址:東塘(移動營業廳旁邊巷子內) 推薦菜:茄子魚頭煲
店名:衡邵土菜城 地址:河西沿江大道,快到猴子石大橋 推薦菜:地道鄉里菜
長沙市最好恰的海鮮:建湘路上面的好世界(太貴了) 如果要便宜的去窯嶺的盛記海鮮
長沙市最好吃的涼面:中南院的(具體地址是體院北路135、406、旅2的終點站)份量足,味道級好
長沙市最好吃的煎餅:在魚塘街每天上午10點以前就買完了
長沙最好恰的熟食:玫瑰肉乾!!!
長沙最好恰的方便麵:1塊8一盒的康師傅紅燒牛肉麵!(是最小盒子的那種 賣得非常好!!超市經常脫銷~ 哈哈~ 就是這個味道的脫銷!!!)
長沙市最好恰的火鍋:財經學院一條線火鍋! 再就是四方坪(805路就可以到)的火鍋
長沙市最好恰的蒸菜:南陽街
長沙最好恰的熱巧克力:KFC和麥當勞 冰巧克力是桂林米粉的不錯!
長沙市最好恰的雞翅:必勝客
長沙最好恰的卡布奇諾咖啡冰沙:名典
長沙最好恰的愛爾蘭咖啡:花時間
長沙最好恰的水餃:省體委
長沙最好恰的咖啡:通城商業廣場下面很著名的連鎖----真鍋 但是很貴!
長沙比較好的盒飯:平和堂
長沙市最好恰的涼面:華南小吃!
長沙市最好恰的辣椒炒肉,手撕包菜:明盛 在南陽街裡面進去的一個飯店!
長沙市最好恰的鹵肉飯:曾經的塔客堡,和現在還有的台北阿水和豆漿 (候家塘那裡)
長沙市最好恰的豆漿:台北阿水和豆漿啦~~哈哈 加蛋 我喜歡!
長沙最好恰的刨冰:米雪兒
長沙市最好恰的鴨架子和便宜的粉:砂子塘燒烤街那裡!
長沙市最好恰的鴨舌子:金色年華
長沙市同樣好恰的飯店:昱龍,金色年華的隔壁巷子進去!
長沙市最好恰的刀削麵:新華樓 不用說拉~ 哈哈~老店!
長沙市最好恰的牛排:綠茵閣,金牛角
長沙市最好恰的臭乾子:南門口(勞動廣場過去一條巷子裡面,要排隊等!~)
長沙市最好恰的糖油油粑粑:李公廟(另外還有好多家都不錯:萬代後面的一家,南陽街裡面的。。。。。。。)
長沙市最好恰的紅薯粑粑:水絮塘(在定王台的東成大酒店 正大門的馬路對面)
長沙市最好恰的炸紅薯粑粑 :白沙路,35號
長沙市最好恰的蔥油粑粑:砂子塘的一個菜市場裡面當街是韶山路,每天早上生意都很不錯!(但是老闆有個毛病,你不申請的時候,炸得味道都很淡,喜歡吃味道重點的朋友一定要申請老闆加一點鹽!)
長沙市最好恰的粉:瀏正街的無名 坡子街肆姐粉店 天心閣後面小巷子的周記粉店(當然我還是很支持旁邊的四盛園也是很不錯的,但是現在越來越不行了。至於其他的楊裕興,黃春和什麼的就不用我去多費口舌了)
長沙市最好恰的腳餅:146終點站那邊蔣家壟的菜場有個腳餅不錯!
長沙市最好恰的炸香蕉:文廟坪 這個地方在裡面裡面的巷子 很難找~ 呵呵 耐心一點 一定可以找到!!
長沙市最好恰的鐵板燙:文廟坪 有2家 味道都不錯
長沙市最好恰的堡仔飯:地質學校正對面的百姓 我主推 然後旁邊大概50米內也有一家,雖然環境沒有百姓好,但是聽說味道超過百姓 hoho 以後一定要去試試。 然後赤崗沖稻田中學那邊有一家堡仔飯也是非常不錯的,老闆也特別客氣~ 呵呵~ 今天聽說一中對面也有一家好吃的,有空一定要去嘗嘗到底味道怎麼樣!
長沙市最好恰的噶嗎(青蛙):也是在水絮塘那邊,忘記叫什麼名字了~ 主要是我自己也沒去吃過,但是已經有N多人都說那裡好吃了,將來一定不可以錯過這個地方
長沙市最好恰的口味蝦:河西漁灣市 什麼胖子名字我忘記了,因為這個地方也是需要碰運氣的,第一次去吃的時候狂好吃,蝦子裡面的油水都不能說是油水了,完全是醬的樣子了!!狂好吃~哇哈哈~~~~~~~但是後來去吃雖然也好吃,但是始終都沒有那種「醬」的感覺了!至於南門口的口味蝦,一般般
長沙市最好恰的炒貨瓜子:勞動廣場的傻子瓜子!哈哈!!好久沒有去光顧了~我是那裡的忠實顧客
長沙市最好恰的炒板栗:天星的板栗~街上很多分店但是經常有假的!好象是南門口的那家是正宗的。
長沙市最好恰的燒烤:不用說,肯定是砂子塘的燒烤,干鍋一條街~~又便宜,又夠味hoho不要跟我搶位置!!
長沙市最好恰的炒蠶豆:荷花池(13中門口)雖然曾經出過不好的負面新聞,但是確實是最好恰的~~
長沙市最好恰的魚火鍋:長沙鍋爐廠那邊 有好多個店子 都還可以。
長沙市最好恰的麻辣燙:燕山街裡面的(好恰的很)!還有就是窯嶺的一個益陽麻拉燙~雖然沒有真正益陽市步行街裡面的那家好吃,但是也是很不錯的 哈哈~~~~~
長沙最好恰的麻花:燕山街的天津麻花,不過有點貴但正宗.五一路的六品香.
長沙市最好恰的餛飩:其實曾經長沙最好恰的餛飩是砂子塘老菜場的一個每天從梨子山那裡挑著擔子的人弄的好吃,現在都不曾找到過那樣好吃的了,只有砂子塘口子往燒烤街走進去有一家餛飩店味道還不錯~ 雙燕好象是開了2家店,一家在東塘,一家在坡子街!~
長沙市最好恰的湯圓:步行街靠近司門口這邊的一家,只有元宵節才有吃! 15塊錢一臉盆! 哈哈~~~~
長沙市最好恰的酸辣粉:步行街司門口那裡往裡面數第二家!(是曾經在外面的那家,後來搬到裡面去了,環境不錯,還有位置坐,而且還有熱的巧克力汁飲料!)
長沙市最好恰又實惠的大排擋:桂林米粉~ ,這個不用我多介紹吧? 而且裡面的服務員的服務態度非常好!
長沙市最好恰的小籠:還沒找到。 真正的小籠包子,皮是非常非常薄的,象餃子一樣,而且吃的時候,口感很耐嚼,一口下去,一定會流出油水出來。。。。。哇 好吃!!! 長沙的還沒找到正宗的! 555555 如果有誰知道正宗的 請一定發帖子好嗎??
長沙市最好恰的鹵味:中山路上有個叔叔年紀的人整天提著個小木箱子,走遍所有的服裝門面,問別個要鹵味不?他只有4樣:鴨脖子,鴨肚片,雞腿和和雞翅。。 還有什麼絕味啊、純味啊。
長沙市最好恰的冰正綠豆沙,冰正酸梅湯,雞汁香乾:華南小吃!
長沙市最好恰的花生:無名附近 往省人民醫院那進來的口子第一家炒貨
長沙最好恰的炒粉:得知在長沙理工大學後街裡面~
長沙最好恰的冷盤:2中旁邊巷子里一條街全部都是恰冷盤的,還有乾粉也還可以。
長沙市最好恰的臭乾子:南門口(勞動廣場過去一條巷子裡面,要排隊等!~)
長沙最好恰的蓋碼飯:BOBO國際後面,你只要看到有好多人坐在外面的那家店子就是滴噠!~
長沙最好恰的罐子湯:在平和堂後面那一條街,有家小店的罐子湯很好喝,名字不記得了,旁邊開了家房產咨詢店。
一、口味菜
共同特點:口味重,辣,環境簡陋,食客盈門
1、無名家菜館,往巷子里進去第三家也還不錯,蔡鍔南路香格里拉酒吧旁。
2、辣椒炒肉,沒有招牌,以辣椒炒肉聞名,雞湯也很好喝。芙蓉北路銀苑海鮮右側。
3、老天富,財政廳附近廣濟橋南側。
4、趙記,其實應該叫「錢四口味雞」,特色菜:口味雞、口味田雞,長沙電腦城旁。
5、星沙,在省移動指揮中心旁的鴻翔大廈後面的小巷子里。特色菜:鱔魚炒豆子。
6、一家罐子老店。先鋒廳,才魚抱蛋。
7、三味食府,這里是個禍的好地方,老闆親自坐台,陪吃陪喝陪禍,你想幹嘛就幹嘛,果真賓至如歸,湘春路陋園賓館對面,竹香黃鴨叫、香菜涼拌腰花。
二、地方特色
1、瀏陽蒸菜
(1)首推「北美」,左家塘阿彌嶺,大部分都為蒸菜。推薦:各色湯味道不錯。一定要嘗店裡木桶裝的山葡萄酒,每次我都能喝一斤。
(2)喜瑪拉雅店附近有一家蒸菜館也不錯。
2、寧鄉口味蛇
九龍魚頭城,實際好吃的是蛇,尤其用剩下的汁拌面條,極鮮美。地址:天心賓館旁。
3、永州血鴨
廣濟橋底往長嶺方向,有兩家吃永州血鴨的小店,不記得名字,都很好吃
4、常德缽子菜
(1)大豐和
(2)芙蓉國
5、長沙的黃鴨叫
(1)橘子洲頭,幾次都在「老江岸」吃的。味道一般,但夏天的晚上,江風漁火加啤酒,有一幫朋友對酒當歌,感覺很好。據說有另一家味道要好,請記得名字的補充。
(2)南大橋,河西橋底,有幾條船。以前是在叫「石砣」的船上吃,後來旁邊另開了一家叫「張立斯」,也不錯。特色:魚、河蝦、河蚌。
三、其他特色
1、豬腳,河西銀鴻小區內「豬腳王」,很辣,要小心
2、紅燒肉,侯家塘的「帝豪」,紅燒肉肥而不膩,肉質松軟。
3、燒烤,奧莎體育館對面「兩重天」
4、香乾,梓園路「世平餐館」,在附二對面沿梓園路右側走不遠
5、粥,南門口「一品粥」
6、魚頭,二環線「菩提樹」
7、羊肉,人人家:韶山南路往長潭高速的路口,涮羊肉很棒,比「小肥羊」的好吃。更絕的是吃到一半,會有人舉著一個黃澄澄的巨大的鍋——是一個大鍋底的鍋巴出來,所有的人就沖上去每人掰一塊。
8、小炒臘鳥,西湖樓招牌菜。
四、小吃
1、 米 粉
(1)無名,省人民醫院對面的小巷子里。
(2)烈士公園北大門旁邊的玉林米粉也很有名,搞得這里幾乎每天都要堵車。
(3)一家粉店的米粉不錯,口感好,分量多,碼子齊,地方也還大,推薦椒脆粉,就是辣椒,榨菜,肉絲,香菇一起炒的碼子,在春天百貨旁的葯王巷內200米。
2、臭乾子:沙河街口,往北50米巷子口,五埃皆的攤子只有下午和晚上供應
3、牛肉串:解放西路暢行天下隔壁巷內20米處一個小攤,只在下午4:00 – 6:00供應。
4、牛雜湯:朝陽電器城旁的小店,那裡的牛肉串也久負盛名
5、蘭花豆:「翁不倒」的蘭花豆 荷花池 長沙市第13中學門口
6、包子,饅頭等:天津小吃店(就是酒吧一條街的楊欲興旁邊)的包子。特別推薦 天津小吃店的饅頭。
7魚、赤崗沖再往前一直走有一條街,全是吃魚的。我去的那一家叫:詩韻。量比伍家嶺活魚村的還足,一定要記得讓老闆多加點摩芋豆腐。
香辣魚火鍋,湖南日報對面,體育館路那個巷子里進去不到30米,有一家「老四川魚館」,
五一路糧貿大廈下面的湘楚人家, 「十里飄香」的雞湯。
廣濟橋下有家做「佛跳牆」的,很專業很好吃也很貴。
譚州瓦罐店的「竹香魚」,第一次吃覺得很不錯,沒吃過的可去嘗嘗。
銀華大酒店有道「太極蔬菜羹」,一白一青,調成了太極圖案,清淡鮮美,值得品味。
嶽麓山頂路邊餐館, 「酸菜煮肉」實在太下飯了,就著那點湯汁都能吃下兩大碗飯。
九所賓館7號樓餐廳,炸的「臭豆腐」和蒸的「玉米棒」都非常好吃。
金源大酒店的巴西燒烤自助餐,有種烤的「三角牛肉」,那個外國人說是「牛排」的,割起來油汁和血水一塊往下帶,趁個五六分熟去吃,外面那點兒肥肉焦脆香嫩,裡面的精肉鮮美耐嚼。
省政府大門對面迎賓路上有個雅亨酒家,有很多不錯的菜,比如「雞汁羅卜」、「干鍋麻花帶皮蛇」、「鐵板紫蘇黃瓜」、「豬腳」,都很不錯,菜的樣子漂亮,吃起來也比別家味道正。正式一點的請客去那兒比較體面。
財經學院外面有家腸子火鍋店,肥腸實在是太誘人了。
補充幾點:
炒飯當然是金牛角芙蓉北路店。
粉則是書院路的牛肉粉(公安尋呼的對面)一個小門面,兩個婦女開的。
粥則一定是南門口的正粵,現在解放西路也開了分店。
口味蝦么,梅園的也很不錯哦,單記的就名氣大口味差了些!
1、蔡鍔南路香格里拉酒吧旁往巷子里進去第三家的菜不錯,生意好得嚇人。
2、芙蓉北路銀苑海鮮右側,以辣椒炒肉聞名,雞湯也很好喝。
3、財政廳附近廣濟橋南側的老天富。
4、長沙電腦城旁的趙記,其實應該叫「錢四口味雞」;特色菜:口味雞、口味 田雞。
5、星沙省移動指揮中心旁的鴻翔大廈後面的小巷子里的一個小店;特色菜:鱔魚炒豆子。
6、先鋒廳的一家罐子老店;特色菜: 才魚抱蛋。
7、湘春路陋園賓館對面的三味食府;特色菜:竹香黃鴨叫、香菜涼拌腰花。
8、左家塘阿彌嶺的「北美」瀏陽蒸菜;各色湯味道不錯,特別是店裡木桶裝的 山葡萄酒。
9、天心賓館旁的九龍魚頭城的寧鄉口味蛇;名為魚頭城,實際好吃的是蛇,尤其用剩下的汁拌面條,極鮮美。
10、廣濟橋底往長嶺方向的永州血鴨小店。
11、大豐和以及芙蓉國的常德缽子菜。
12、橘子洲頭老江岸的黃鴨叫。
13、南大橋 河西橋底「石砣」以及「張立斯」的船上;特色:魚、河蝦。
14、河西銀鴻小區內的「豬腳王」,很辣。
15、侯家塘「帝豪」的紅燒肉,肉肥而不膩,肉質松軟。
16、奧莎體育館對面「兩重天」的燒烤。
17、梓園路「世平餐館」的香乾。(在附二對面沿梓園路右側走不遠)
18、南門口的「一品粥」。
19、二環線「菩提樹」的魚頭。
20、韶山南路往長潭高速的路口的人人家羊肉,涮羊肉很棒,比「小肥羊」的還好吃。
21、西湖樓的小炒臘鳥;招牌菜:千絲萬縷,刀功了得。
22、省人民醫院對面的小巷子里的米粉;省人民醫院後門的周記米粉。
23、烈士公園北大門旁邊的玉林米粉也很有名。
24、在春天百貨旁的葯王巷內200米的一家粉店的米粉不錯,口感好,分量多, 碼子齊,地方也還大,推薦椒脆粉,就是辣椒,榨菜,肉絲,香菇一起炒 的碼子,也還辣,要是放多點醋,更加開胃。
25、沙河街口,往北50米巷子口,五埃皆的臭乾子。
26、解放西路暢行天下隔壁巷內20米處一個小攤的牛肉串,生意極好,總要排隊;且只在下午4:00 – 6:00供應,每天只供應1500串。
27、朝陽電器城旁的小店的牛肉串也久負盛名,特別是牛雜湯。
28、荷花池,長沙市第13中學門口的「翁不倒」的蘭花豆。
29、天津小吃店(就是酒吧一條街的楊欲興旁邊)的包子,饅頭等。
30、赤崗沖再往前一直走有一條街,全是吃魚的,好大一盆哦! 味道也不錯,很辣,很過癮,多加點摩芋豆腐!)
31、湖南日報大門對面,就是體育館路那個巷子里進去不到30米,有一家「老四川魚館」的香辣魚火鍋。
32、五一路糧貿大廈下面的湘楚人家,有道「十里飄香」的雞湯,黃澄澄的雞油漂在上面,噴香的。
33、廣濟橋下有家做「佛跳牆」的,很專業很好吃也很貴。
T34、譚州瓦罐店的「竹香魚」。
35、五一路上的銀華大酒店有道「太極蔬菜羹」,一白一青,調成了太極圖案,清淡鮮美,值得品味。
36、嶽麓山頂有家路邊餐館的「酸菜煮肉」。
37、九所賓館7號樓餐廳(不是外面那家大餐廳),炸的「臭豆腐」和蒸的「玉米棒」都非常好吃,雖然臭豆腐炸得地道的地方很多,但在九所就不必擔心吃進潲水油。
38、金源大酒店的巴西燒烤自助餐,有種烤的「三角牛肉」,那個外國人說是「牛排」的,割起來油汁和血水一塊往下帶,趁個五六分熟去吃,外面那點兒肥肉焦脆香嫩,裡面的精肉鮮美耐嚼,無敵了。
39、綠茵閣的西餐炒飯都一般,但配的辣椒醬不錯,好象是李錦記的海鮮辣椒醬,現在去超市卻買不到李錦記的那種辣椒醬了,不知道他們在哪買的。
40、華南小吃的煲仔飯,冰豆沙等。
41、省政府大門對面迎賓路上有個雅亨酒家,有很多不錯的菜,比如「雞汁羅卜」、「干鍋麻花帶皮蛇」、「鐵板紫蘇黃瓜」、「豬腳」,都很不錯,菜的樣子漂亮,吃起來也比別家味道正。
42、財經學院外面有家腸子火鍋店的肥腸火鍋。
43、金牛角芙蓉北路店的炒飯。
44、書院路的牛肉粉(公安尋呼的對面)一個小門面。
45、梅園的口味蝦。
46、左家塘大蓉和的桔梗粉。
47、蔡諤路大令婚紗對門瀏陽蒸菜館的手撕魚。
48、芙蓉中路一段,百年長沙總店的手撕鴨。
49、火星小學對面,夜貓子的壇子湯菜;比譚州瓦罐的還好。
50、黃興路步行街,真維斯對面的旺兔速麗小火鍋。
51、黃興路與解放路口的日本火之國中的鰻魚飯。
52、松桂圓附近瑤家山寨的瑤家血鴨。
53、伍家嶺陳家湖車站對面有個保和軒的老乾媽腰花。
54、黃興路步行街口三樓的不了鍋。
55、南門口的季季紅;辣鍋實在是太辣噠,麻花好吃。
56、坡子街的國寶熱鹵店的熱鹵,抱鹽魚也好吃。
57、坡子街(從金色年華旁邊的小巷子進去)的昱龍酒家的干鍋牛蛙;味道不
錯,份量也足。
58、南門口的甜甜向上的甜品。
59、解放路的徐記海鮮。
60、文藝路口育才小學對門的涼面和麻辣燙。
61、侯家塘的2048的蝦子。
Ⅵ 海門有什麼好吃的地方
去海門市旅遊哪裡最好玩,海門市有什麼好玩的地方?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海門有什麼好吃的地方,希望大家喜歡。
泰伯祠廟
泰伯,孔子稱他為「至德」,司馬遷在《史記》里把他列為「世家」第一,他的`事跡被歷代史學家載入史冊。他因讓位,偕弟仲雍,避居江南,在梅里(今梅村一帶)建「勾吳」國,築「泰伯城」,成為吳文化的發源地。東漢恆帝永興二年(公元154年),敕令吳郡太守糜豹在泰伯故宅立廟。經過歷代修建的泰伯廟,是一組群體建築,庄嚴輝煌。
先吳文化的發源地。三千年前,江南第一個文明古國——吳國的都城就在梅里(今錫山區梅村鎮)。今泰伯廟就是祭祀吳國創始人泰伯的祠廟。每年正月初九為泰伯的誕辰,現已形成傳統廟會,經久不衰。
法光寺
法光寺的前身原是一座道觀--東岳廟,又稱東皇廟,後又建成大雄寶殿並塑東岳大帝。嗣後陸續建後殿、山門、東西側殿等,房屋40餘間,佔地600多畝,成為通東地區規模較大、盛極一時的廟宇。1984年起,余東鎮政府先後撥數百萬元專款對寺廟進行修繕。
1986年列入海門市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曾為法光寺寄贈"大雄寶殿"墨寶並為法光寺山門題寫匾額;上海玉佛寺方丈真禪法師也為山門題贈寺額;1990年省佛協轉送台灣佛陀基金會所贈的《大藏經》一部100本,現珍藏於藏經樓。1992年經南通市政府批准,東岳廟改為法光寺。
世外桃園休閑農庄
南通世外桃園休閑農庄位於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南首、新開閘旁。總體規劃佔地面積3000餘畝,現已開發870畝。有休閑度假區、現代農業科技園區、上水游樂區、森林公園。
其中休閑度假區已於2000年開始營業。主要有餐飲、垂釣、會務、休閑等項目。餐飲以江鮮、野味、農家菜為主;垂釣共有魚塘3個,有鯽魚、鱸魚、草魚、青魚、彩虹鯛等魚種供客人垂釣;休閑區主要有4個草廬、5個竹樓、5個小木屋,可供40人同時住宿,娛樂。
東洲公園景區
東洲公園地處海門市的中部,是海門市區主要的公共休憩場所。東洲規劃總面積124.82畝,其中綠地94.22畝,水面12.84畝。全園分五個區:這五個區便是兒童活動區、老年人活動、游覽休息區、花卉盆景生產區和園務管理區。
張謇紀念館 張謇故居
佔地面積為33畝,園內建築古樸凝重、去徑深幽,具有小橋流水的詩意。園內珍藏的上千件珍貴圖片和事物,從各個不同側面反映了張謇先生艱苦創業、實業救國的一生。
紀念館自開館以來,共接待社會各界群眾30多萬人次,1988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江蘇省委宣傳部命名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