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安最好吃的米皮有哪些推薦
漢中熱麵皮,秦鎮米皮。
從小就喜歡吃麵皮(漢中的麵皮是米做的),熱麵皮是我出外工作後才在老家漢中興起的。
2020年11月前,我幾乎沒怎麼吃過熱麵皮。以至於去年11月回到西安時,我還不太習慣吃。但吃了半年後,現在大熱天也覺得熱麵皮好吃。
我第一次吃秦鎮米皮,好象是去年9月份在山東濟南的芙蓉街吃的,我當時搞不清楚關中還有米皮。其實現在也沒搞清楚,盡管這已經是個事實了。我打算有時間去秦渡鎮看看,秦渡鎮離公司正好也不遠。芙蓉街的秦鎮米皮吃起來沒有精絲,就好象面條煮時間久了,入口沒了嚼頭,所以給我的印象並不好。再加上,我不知道關中有產米的地方,以為「秦鎮米皮」就是個「山寨」。
但去年11月份來到西安比亞迪,在公司外面的宋村都是賣秦鎮米皮的,當然還有漢中熱麵皮和擀麵皮。這里的秦鎮米皮吃起來真是驚艷無比,細膩、濡軟、穰和、酥實。
原來在外地也不知道擀麵皮是啥樣的?還搞不清楚擀麵皮和一般涼皮的區別,現在都認識了。擀麵皮也很好吃,但相對於米皮的穰和、濡軟,擀麵皮在口感上有些乾和硬。當然了,擀麵皮更有嚼頭。
從 養生 的角度來講,常吃生冷是不大好的。漢中熱麵皮起初應該只是為了應對冬天吃冷麵皮比較冷的原故而產生的,沒想到竟然吻合了 養生 的理念。我想中國優秀的飲食文化應該是都是這么產生的,它們在注重色、香、味的同時,還會上升到 養生 的高度。
Ⅱ 西安哪家滴大米涼皮最好吃
總之走不完的名勝古跡 革命遺址 看不完的自然風光 吃不夠的地方名小吃 泡饃---老劉家泡饃(北廣濟街內) 小炒---西羊市中段的「天下第一碗」; 雜羔湯--(建設西路旅館村內) 烤肉---里木烤肉(麻家十子西50米) 肉夾饃---秦豫肉夾饃(柏樹林南口) 孜然炒肉夾饃--(灑金橋十子東南角) 臘牛肉夾饃--- 北梢門紅碼頭老旦隔壁「李老四夾饃」,他家的雜肝湯也不錯 水盆大肉---老宋家(柏樹林十子西南角) 葫蘆頭---鐵蛋葫蘆頭(柏樹林十子西北角) 蒸碗---建西街東口向西100米路南) 煎餅---頂頂香煎餅屋(龍首村十子向南50米路西) 醬大骨頭---骨頭庄(吉祥村十子向東100米路北) 麻辣粉----牽人(粉巷) 火鍋---竹園 (和平路) 蒜蘸面---綠螞蟻對面 牛肉麵---馬虎面(西七路) 臘汁肉揪面片---建設西路西頭路南第一家 羊肉面---建設西路西頭路南「陝北老二面庄」 高新的老王面 小雁塔門口的羊肉面 建國路的梆梆面 尚勤路的歧山面 長樂路的牛肉拉麵 高新路北段「一諾面庄」的秦香面 麻辣魚----建國路中段路西「安平麻辣魚」 麻辣燙---七星椒(周家圍牆) 火鍋---小天鵝(南二環) 牛肉麵--一分利(鼓樓) 沙鍋--穆薩 (大皮院 ) 烤肉---(橋子口往西400米) 炒海瓜子——胖嫂(東新街夜市,最近檢查12點以後出攤) 米線---玄風橋「紅油米線」 馬廠子的〔大盤雞〕 興慶路東隆的樓下〔今日平價酒樓〕的炒菜不錯, 西大街橋梓口車站路南小巷裡有一家〔鹵汁涼粉〕 大雁塔正面的路東有一家〔肉夾饃〕和〔丸子湯〕 長樂西路輕工東半公里〔秦百年〕火鍋--要吃蹄花的 交大北沙坡里有一個,〔九龍海天大酒樓〕(剛開的分店在緯十街西北角),夜 市上有一個〔重慶嫩江魚〕,小巷裡有一家四種麻辣 南二環「川渝人家」的菜也不錯。 粉帶(2塊)。黃甫庄口有一家〔鹵汁雞〕(5角) 西五路西段路南第一個小巷進去有一個〔塘壩魚大排檔〕(20元) 建設路東口路南(三二三醫院東鄰)〔塘壩魚〕 東門里南〔渭南時晨包子〕 南稍門永寧村裡有一家〔烤羊肉〕,現割現秤現穿現賣現烤現吃 北郊自強路有一家烤羊排 原東郊三廠旁邊有一家「囊坑肉」,也屬羊排一種(此店已搬家,待我偵察後 再通 知) 東新街——牛肉丸子燴菜,好吃量也足,只出夜市,隔個幾天就要去吃 一回, 味道地道 北郊龍首南路里「東利沙鍋 」 而且最好吃的是最便宜的三鮮沙鍋 柳巷口的牛肉麵,最近已經般到端履門 勞動南路啊,老機場裡面有一家跳水魚,非常好吃的 西北大學北門,西側的紅燜王(紅燜羊肉非常棒) 北廣濟街的泡饃是老米家。 東郊韓森寨經二路北口李老四牛肉夾饃, 南郊吉祥村十字社科院對面老蒲城風味小吃,裡面的八寶辣子和老豆腐很好。 小肥羊的火鍋羊肉鮮美(最近聽說他們為了保鮮在肉里放了對人體有害的防腐 劑) 可以緩緩再吃 海底撈服務態度一流 南二環添一順味道不錯,價格相對有點高 老成都 喜歡吃辣的朋友可以常去坐坐 東來順也不錯 文豪雜糧食府去一次,感受感受看看就行了,自己吃飯千萬不要去 西廂子廟街有一個「大清花」餃子館,餃子不錯,菜也不錯,滿族人開的,老 板很會做生意,去吃過幾次,真的很不錯。 最便宜、好吃的海鮮在邊家村十子南100米---大通漁港 涼皮---分米皮和麵皮,我上高中的時候瘋狂迷戀擀麵皮。 涼粉---有涼拌的和炒的,是不同的東西 泡饃---我經常在我家樓下吃 水盆羊肉 水盆大肉---互助路,坐401可到。老宋家(柏樹林十子西南角),不知道怎麼樣,有人 去吃過,說不錯。 小炒----西羊市中段的「天下第一碗」; 雜羔湯 蜂蜜涼粽子 甑糕---西安長大的是不是都有用它作早飯的經歷啊,不過我小時候很喜歡吃。 鏡糕 糊辣湯---常見的有西安的肉丸糊辣湯和來自河南的糊辣湯,不一樣的哦。一般吃的時候西安的配托托饃,河南的配蔥油餅。 烤肉----我就不說了,我老婆說她對文藝路的一家印象很好 豆腐腦---有一段時間,在交大也常吃的 肉夾饃----樊記是老字型大小了,最近王恆的勢頭很猛。我家的貓晶晶就是從樓下的王魁肉 夾饃店裡跑出來的。 孜然炒肉夾饃---老道,記得八十年代的土門夜市吧,那時候一個籽然炒肉夾饃可是很 貴的,兩塊五啊。 金線油塔---三原小吃。 biangbiang面---在建國路上 柳巷面---在端履門 臘牛羊肉---歷史上最有名的是輦止坡的老童家,不過這家我小的時候已經不行了,現 在房子拆遷,很難講怎麼樣了。我們一般在麻家什子買,不過我搞不清楚哪一家好。 臊子肉夾饃 臊子面 葫蘆頭---南院門春發生是老字型大小 蒸碗----有夜市的地方基本都有,我覺得油膩膩的,不知道哪家的好 粉蒸肉--灑金橋的 煎餅----頂頂香煎餅屋 醬大骨頭---骨頭庄(吉祥村十子向東100米路北) 麻辣粉---牽人(粉巷)的生意很火爆,不過個人認為不如德福巷口的一家好 火鍋---竹園去了N回,還有去過N+1回的,我就不說了 蒜蘸面 鍋貼---我和我老婆喜歡西羊市的一家鍋貼,好像叫「第一家鍋貼」,我們每次必要一 碗酸辣肚絲湯。這家的生意似乎老是不死不活的,經常還關門歇歇業。 馬虎面(西七路)---詳細情況請向馬糞咨詢 臘汁肉揪面片----建設西路西頭路南第一家 羊肉面----建設西路西頭路南「陝北老二面庄」 小雁塔門口的羊肉面 麻辣魚----建國路中段路西「安平麻辣魚」 麻辣燙---七星椒(周家圍牆) 砂鍋---三鮮的,麻辣的,排骨的,雞塊的,... 包子---東新街鄭家包子 蒸餃---雞市拐的鐵家蒸餃,也有灌湯包子,味道還可以 灌湯包子---賈三的名氣最大,我感覺一般般。 米線----我丈母娘家院門口的最好 大盤雞---沙灣。 九龍的炒菜一定要寫上 烤鴨---西安烤鴨店,321的人都記得解放路的吧。我和老婆去的基本上是東大街的總 店。 鹵汁涼粉---西羊市東口。我估計很多人不知道這種東西。把和吃水盆差不多的餅掰成 塊,上面放上涼粉,加上作料,澆上鹵汁。 粉帶 塘壩魚---建設路口路南(三二三醫院東鄰) 烤羊排 生氽丸子---西一路東口路南 元宵 雞蛋醪糟---有么有小時候喝醪糟喝醉的? 餃子宴---高檔貨色,各色餃子,一樣一個,花色及其繁多,是西安特有的。不過我沒 吃過,誰請我去吧!順便說一句,德發長的普通水餃很不怎麼樣,建議去解放路餃子 館。 過橋米線---雲南過橋米線,在解放路和咸寧路上有店。不過我喜歡吃五年前在公路交 大校們對面,二環路邊上的小攤兩塊錢一碗的。 友誼東路離交大南門不太遠的照壁背後,賣寶雞的小吃 湘子廟街有一個「大清花」餃子館,餃子不錯,滿族人開的,東北風味,我老婆愛吃那裡的酸菜。這個店在上海也有分店,離火車站不太遠。
Ⅲ 在西安哪裡能吃到正宗的秦鎮米皮
距離秦鎮48公里,車程58分鍾,從城東穿過城西,沿著環山路來到戶縣秦渡鎮(秦鎮原名)。秦鎮位於西安市戶縣東邊,毗鄰長安八水之一的灃河。面積五十多平方公里,人口10餘萬。其具有有上千年悠久 歷史 ,北朝前秦苻堅路過於此設立渡口,故稱為秦渡鎮,簡稱秦鎮。從當時開始周圍自然村慢慢聚合形成一個現在比較大的市鎮。曾因經濟發展迅速,成為西安市的直轄鎮。鎮上有六個村子,秦一村到秦六村;鎮外偕王渭村,牛東村,扶托村,崔家灣等十六個自然村。秦鎮因其秦鎮大米麵皮而聞名全國,是為西安著名小吃之一。
秦鎮米皮起源史
踏入秦鎮,幾十家小吃店沿路一字排開,家家都以米皮為招牌。雖然每一家都打著百年老字型大小的招牌,但是他們的味道和工藝究竟是怎麼樣的,還需挨個吃完,才能一探究竟。
秦鎮老街實拍
秦鎮街道實拍
現場測評
打眼望去,整條街道兩邊大概有三十多家這樣的店面。我一行挑選了16家作為代表,從賣相、皮子口感、口味、衛生環境、商業價值5個方面做出測評。
40 高溫,16家店,16碗秦鎮米皮,歷時320分鍾,給你權威答案。
1.橋頭第一家
2.薛家老店
3.薛聯省米皮總店
4.秦鎮米皮研究中心
5.特一味
6.薛生祿獨一味米皮
7.老味道
8.米皮世家
9.薛穎超米皮
10.薛易辰米皮
11.老薛家米皮
12.薛社社米皮
13.同福堂米皮
14.秦鎮聞香來米皮總店
15.薛鵬濤薛家老店
16.中國秦鎮薛冒利涼皮總店
(我驚奇發現,整個鎮上的人都姓薛~ )
評分標准
涼皮賣相 :從色澤、擺盤、餐具、皮子的粗細薄厚四方面方面作為評分依據。(滿分10分)
皮子口感 :秦鎮米皮用秈米製成,正宗的皮子」薄、筋、軟、糯「 ,吃起來要爽口,不能有爛爛的感覺,有米香會加分。(滿分10分)
口味 :「咸鹽淡醋辣子油」是秦鎮米皮的第二靈魂。辣子油的做法各不相同,香辣可口不膩味就是標準的。醋香不辣口可加分。(滿分10分)
衛生環境 :店面一定要干凈!店面一定要干凈!店面一定要干凈!(滿分10分)
商業價值 :一家好的餐飲店,不僅要有好吃的餐品,還應該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才能授 他人以漁。商業價值的評分以店內用餐人數作為評分依據。
取評分小組每人給的分數平均值作為每項指標的得分
測評結論
從這次16家抽樣測評中可看出,秦鎮的米皮在涼皮的賣相、皮子口感和口味上都是很不錯的。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特色,雖然都是手工製作,但是每一家的製作手法不一樣,所以存在一定的差異,我本人就最喜歡秦鎮米皮研究中心的涼皮,皮子口感偏軟,略酸,微微辣,還有淡淡的秈米香。但是整個鎮子的米皮店衛生環境都不是很理想,這個是做餐飲的大忌。鎮子上的米皮店商業價值也比較低,中午十二點,大多數的店裡都是空盪盪的。老闆站在門口對著來往的車輛伸手叫賣。隨著物價的上漲,人工的上漲,很多店都是入不敷出的。
西安哪裡能吃到正宗的秦鎮米皮,分享秦鎮米皮的做法,在家就可以吃到秦鎮米皮。秦鎮米皮是由秈米磨成面而製做,所謂秈米是用秈型非糯性稻穀製成的米稱為秈米。秦鎮米皮色白、光潤、皮薄、細軟、柔韌。秦鎮米皮做法需掌握三個要點,即「淘米」「蒸制」「調味」等。
1、秈米1000克,先放清水中泡1個小時,而後淘洗干凈,瀝干水分,辟光晾曬10小時以上,干後放在石磨中磨成大米麵粉,用100目的篩子篩下,先加入500克水成米漿,再入10克鹽攪勻,這時還需加入250克70度的水,把米漿燙開攪勻,最後再加入250充涼水攪勻。共加了三次水。
2、籠屜上放下籠布,把米漿倒在其上,用刮刀刮平,使其厚度在5到6毫米間,開火蒸10分鍾,稍涼後正反面刷層油依次放好。
3、用時用刀切成0.5到1厘米寬的條(秦鎮切米皮是專用刀具),開水焯下黃綠豆芽也可有小白菜等,也可只配黃瓜絲既可,放在碗里再放入米皮,加配製的蒜泥3克鹽2克雞精水3克調料水20克熬制香醋20克紅辣子油30克,既可上桌。
一碗白中透紅,紅里透香,紅艷艷,香噴噴,薄而細,筋而柔,軟而嫩,爽而涼秦鎮米皮就可品嘗了。
市內的話,南門外圍牆巷東口南側路西薛昌利秦鎮大米麵皮算是正宗的,團結中路小樹林里史玉林也還行,最正宗的我認為是秦鎮橋頭往西,八號路口十字東北角特一味最特色。皮子穰活,口感筋道,辣子油香而不燥,調活水味道奇香,過完年我去吃了一次,排隊等了一個半小時。秦鎮橋頭不能比。
有人說漢中的涼皮如何如何,作為一個熱愛涼皮的吃貨,給大家科普一下秦鎮米皮和漢中米皮的區別。
秦鎮米皮採用關中地區傳統家常做法,大鐵鍋加水燒開,鐵皮鑼刷油,倒入米漿,然後把鑼漂在水面上加蓋後,數分鍾揭鍋蓋,揭涼皮,這是技術活,要不然非常容易爛,一次只能蒸一張。
漢中米皮基本上都是籠蒸,多層竹籠每層倒入米漿,加蓋蒸幾十分鍾即可,一次可以蒸十張左右。
秦鎮米皮的調料看似簡單,實際上內有乾坤,最重要的是辣子油,裡面有據說有數十種調料,秦鎮米皮的辣子油製作的時候,有一個工序和家常油潑辣子正相反,它是把辣椒面和調料粉倒入熱油中,然後攪拌製作而成。按照調料本身特性,另有部分調料煮成調料汁,再加少許醋,這里和漢中米皮有個顯著區別,大部分秦鎮米皮是不放蒜汁的,主要靠辣子油調味,所以大部分秦鎮米皮吃完後你會發現碗底基本沒有調料汁。
漢中米皮的辣子油還是大眾做法,本人看到的也是各家不同,有放草果的,放芝麻的,但是客觀的說還是沒有秦鎮米皮的辣子油香。另外就是還要調大量的調料汁,蒜汁。
從口感上說,漢中米皮比較光滑,秦鎮米皮更軟糯,本人更喜歡秦鎮米皮。漢中米皮如果熱著吃就叫熱米皮,漢中熱米皮顧名思義是吃熱的,也有軟糯的口感,配一碗菜豆腐,也算美味之一格。
不過就涼米皮來說,本人認為還是秦鎮米皮更勝一籌。但是還是要認真做,要堅持傳統做法。眼看著吃了好多年的薛昌利米皮被部分淺薄的食客帶偏,實在是痛心疾首。
在西安,大大小小的涼皮店,可謂是琳琅滿目,要是不想跑遠,位於城牆腳下的永興坊了,哪裡的味道也不錯,但是作為吃貨的我,為了追尋味道,還是會開車去不遠的秦鎮,來上一碗正宗的米皮!
秦鎮位於戶縣最東邊的一個鎮子,盛產優質稻穀,用這里的稻穀研磨成漿,蒸制而成的米皮,色澤光滑,筋薄細軟,柔韌爽口而著稱!
師傅當著顧客的面,用特製的大刀把整張米皮切成細條狀,放上芹菜丁,豆芽,黃瓜絲,醋,鹽,蒜水,最後在淋上特製的辣椒油,一碗紅通通,吃起來涼爽可口的正宗秦鎮米皮就可以上桌了!
等等你說啥,說這就可以開吃了么,怎麼可能,這時候你要找老闆,要米皮的兩個小夥伴,肉夾饃和黃酒,等待小夥伴的時候你可以來瓶家喻戶曉的冰封飲料潤個口!
這時候小夥伴也應該上桌了,一口米皮,一口夾饃,再來一口黃酒,這才是秦鎮米皮的正確打開方式!
我是愛吃的路飛,請多多關注,你們的關注是我最大的動力,歡迎留言評論,我們共同探討 美食 !
給你推薦一下:1.直接到秦渡鎮,南街都是涼皮,找人多的進去吃。(不熟悉的人,老街不好找,就不說了)
2.去土門小樹林(不知道具體地方,到土門隨便問個人),史**秦鎮米皮,30年老店,做的很好。
漢中涼皮最正宗而且是米皮。涼皮分兩種,一種是麵皮,一種是米皮。所以說米皮最正宗是漢中。漢中在秦嶺以南,雖然屬陝西境內但與關中地區和陝北的飲食習慣不同。關中和陝北地區以麵食為主,盛產小麥,而漢中以米飯為主,盛產水稻和南方無異。所以說秦鎮最好的米皮是漢中。謝謝,請點關注互粉
文藝路(布料批發市場)對面郝家
在智慧城清渠街上有一家孟記秦鎮米皮味道特別正中,家住北郊特地過去吃了一次,味道很香。
一個偶然的機會,去蓮湖區法院辦事,辦完事出來快中午了。順著柴家十字向南走大約200米路西,看見一家秦鎮米皮店。小店不大幹凈整潔,老闆是個干凈利落的女同志,看到店裡吃米皮人不少,抱著試試的心態,我也要了一碗。說實話老闆非常實在,給的量很足,皮子是手工的又薄又嚷,豆芽配西芹,辣子油紅里帶香。吃了這么多年皮子,這家算是相當地道的秦鎮米皮了。不是推薦,只是分享,喜歡吃秦鎮米皮的朋友有時間可以去試試。
Ⅳ 西安米皮哪家好吃
薛昌利大米麵皮。
地址1:南關正街58號路西。
地址2:光華路中段徐家莊北口。
Ⅳ 西安哪家涼皮好吃
陝西的風味小吃中,「涼皮」是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男女老少愛吃,尤受年輕姑娘歡迎,一年四季都有賣,夏天吃的人更多。西安的大街小巷,陝西的每個城鎮,乃至鄉村,到處都有賣涼皮的。一張桌子,幾個小板凳,就是一個涼皮攤,只要有賣的,就有人吃,涼皮以其棉軟潤滑,酸辣可口,爽口開胃,不但是街頭小吃,而且登上大雅之堂。在陝西各大飯店、飯庄、酒樓經營的陝西風味小吃和陝西風味小吃宴中,涼皮是必不可少的。
陝西的陝南、陝北、關中都有涼皮,但卻因做法、吃法、調料、用料上不完全相同形成四大流派。
漢中米麵皮
漢中屬陝南,盛產大米,用大米面做麵皮是漢中人首先發明,歷史悠久。所以漢中、城固等地的米麵皮在陝西、西安有很高的知名度,賣麵皮的往往要打出漢中米麵皮、城固米麵皮以招攬客人。因風味獨特,吃的人很多。
秦鎮米麵皮
秦鎮是長安縣的一個鎮,離西安很近,秦鎮的米麵皮也有悠久的歷史。秦鎮米麵皮和漢中米麵皮的區別主要在軟硬和調料上,尤其是在辣椒油的製作上十分下功夫。辣椒油是涼皮調料中最關鍵的,好吃不好吃最主要取決於辣椒和辣椒油。秦鎮的米麵皮所以有名,主要是辣椒油的製作很講究,辣椒面放在上等的油中,加入花椒、茴香等大料小火反復熬制,越熬越辣,越熬越香,辣油也越熬越紅,越熬越亮。秦鎮人自稱他們製作辣椒油的方法是別人學不去的,所以秦鎮米麵皮的味道別人也就無法相比。同時,秦鎮的米麵皮比漢中米麵皮要稍硬,更適合一些年輕人、中年人。在西安,秦鎮米麵皮經營者也很多,有小攤小店經營的,更有開大店經營的,位於南稍門的一家秦鎮涼皮已開了好幾家連鎖店。
回民麻醬釀皮
在陝西農村,也有用小麥面蒸涼皮的,農村人一般叫釀皮。釀皮的吃法和做法和米麵皮無差異。但在西安回民中,釀皮的吃法卻與眾不同,它除了放醋、鹽、味素、辣椒油外,還要放芝麻醬,吃來又別有風味,所以在西安,人們又把回民的這種涼皮叫做麻醬涼皮。
歧山擀麵皮
歧山梢子面是陝西面條中佼佼者。歧山人的涼皮做法也很特殊,米麵皮和釀皮是把面調成糊狀,放在特製的鐵籠上蒸。而歧山擀麵皮則是先擀成面,然後再蒸,蒸熟後再切成比涼皮稍寬的條狀,吃法和米麵皮基本一樣,不同於米麵皮的是,擀麵皮口感較硬,韌度高,有筋性。寶雞一帶的人都喜歡吃,近年來在西安也很流行。
涼皮一般是涼吃的,近年有好事之人把涼皮熱著吃,即現蒸現吃,故有人把它叫熱麵皮,味道又很特殊,還頗受市場青睞,看來任何小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也在不斷發展變化。
Ⅵ 哪裡有西安正宗的涼皮
薛昌利大米麵皮
地址1:南關正街58號路西
地址2:光華路中段徐家莊北口
朱選民大米麵皮
地址:西木頭市與竹笆市交叉口(近粉巷)
尚好雲老四涼皮
地址:金康路紅花巷16號(輕工業品批發市場對面)
鐵頭涼皮
地址:新城區東一路56號(近尚儉路)
魏家涼皮
地址:大學南路學林雅苑1樓(近邊西街)
秦鎮史玉林涼皮
地址:團結中路小樹林(翡麗城)
子午路張記肉夾饃
地址:小寨西路與朱雀大街交叉口東南角
Ⅶ 你吃過最好吃的涼皮店在哪裡
您好,我也喜歡吃涼皮。雖然各地的做法各有不同,口味各有差別,但一樣的味美價廉。比如在陝西吃的魏家涼皮,麻醬涼皮,岐山擀麵皮都非常好吃。
在漢中吃過熱米皮菜豆腐,風味獨特,也不一樣好吃。
在廣元,著名的米涼面,其實際上是一種米皮,我不管武則天那時候到底吃沒吃這個,但我是很喜歡吃的。就在當地很著名的那家涼麵店,連吃兩碗都不過癮。
後來在蘭州吃過當地回族那種擔子挑著賣的釀皮,勁道得很,搭配上辣椒油,蒜水等等,好吃的很。也是連吃兩碗,吃完還買了兩個(偽)豬油盒子吃,爽得很。
天水也有麵皮,也好吃的很。特別的是,天水的麵皮要加一筷子菠菜一起吃,這是我在別處沒看到的。那個店叫什麼?三十二號麵皮?夠牛氣,但麵皮的確好吃。順便說一句,一到天水就好像到了幼兒園,大量疊字:呱呱,然然,魚魚,圈圈……萌翻了有沒有?
說了那麼多各地的米皮,涼皮,麵皮。最後說說我最喜歡吃的涼皮吧。它不在甘肅,不再陝西,不在四川,而是在 新疆 。
我這人喜歡一點甜口的,但大多數的涼皮都沒有糖。雖然廣元的米涼面有甜紅醬油調味,但還是以咸為主,略帶甜味。雖然愛吃,但總是覺得意猶未盡。直到來了新疆,發現當地有一種酸甜的涼皮和一種重用芝麻醬和熬醬油的怪味涼皮。
前一種酸甜可口,後一種說不出的怪味,但很受用。
這個店在石河子。名字我已經忘記。第一碗,吃的是甜醋的涼皮。酸酸甜甜,搭配上蒜水,辣椒油,黃瓜絲,胡蘿卜絲。炎炎夏日,吃一口特別的舒爽。再來一碗怪味涼皮,香麻酸辣甜,裡面居然還有四川的芽菜。如果第一碗是小清新的話,第二碗就是糙漢子。但都一樣的真實,好吃。
我又吃了一碗,長期的實踐經驗,基本把怪味涼皮的訣竅嘗了出來。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怪味涼皮的關鍵在醬油的熬制。
這個醬油應該是先用油爆香蔥姜蒜末,加入芽菜翻炒以後加入醬油熬制的,醬油熟化後沒有腥味銹味,而蔥姜蒜有添加了香味辛味,加入芽菜的醬香,最後融為一體。再加上芝麻醬和甜醋,最終做成怪味涼皮。
涼皮的做法是相似的,而中國人的智慧創新是無窮的。將涼皮這種看似單調的食材最終幻化出各種吃法,結果看似輕而易舉,但過程是凝聚了多少的心血和智慧。
–––
北京十大好吃的涼皮店——吳三涼皮
大西邊的餐飲界傳奇,雖然價錢不貴,但吳三還是堅持住了品質,一份涼皮沉甸甸的接近半斤,麻醬小料相當濃厚,切成長條的麵筋也很有嚼勁。持續十多年聲望不墜,常常有人驅車橫跨北京城,再排夠一小時的隊,只為了這一口價值6塊的涼皮。最有風格的是外賣包裝,沒有方便碗泡沫盒,一隻塑料袋兜著就提走,吃起來很有丐幫遺風。人均8
地址:海淀區翠微路26號
北京十大好吃的涼皮店——老漢中涼皮
這家老漢中,做了十幾年才從路邊攤搬進店面,依然是黑漆漆不起眼的小鋪子,但一到飯點門口就排起長龍足以說明他的人氣。涼皮價格緊跟通脹,從2塊一路漲到5塊,但好在味道還是一樣的爽快濃郁。推薦黃白米皮雙拼,口感差別十分微妙,堪比同時左擁右抱孫儷和范冰冰。有人說,涼皮這種街頭巷尾的平民食品還是得回歸黑暗料理界才正宗,哈哈。人均5
地址:石景山區西下庄
北京十大好吃的涼皮店——陝西秦鎮米皮
唯一一家在招牌里黑體加粗強調「我們是米皮哦!」的涼皮店。想吃要用搶的,走量超快,稍不留神就賣光光,客官下次請早。外賣良心,終於拋棄塑膠袋用上了一次性小碗,麻醬厚重濃郁,看來這家也抓到了北京人民對於麻醬的無限熱情。酸度和辣度配比科學,不走吃一口嗆個跟頭的吳莫愁式濃艷路線,一碗吃光光也不燒胃,五星好評。人均20
地址:海淀區雙榆樹黃庄路1號
北京十大好吃的涼皮店——魏家涼皮
麥當勞風格的連鎖涼皮店,餐具和店內的衛生水平都不錯,一改涼皮作為街邊小吃不幹凈的印象。涼皮切的很細,很見刀工,晶瑩潔白,看著感覺干凈、清爽。量不多,但一人吃夠了。打開調料袋口,一股麻醬的清香迎面而來,料很足。迫不急待,將涼皮與調料一起拌勻。入口後,筋道中不失柔韌,口感酸咸適口。辣椒油很沖很香,喜歡吃辣的朋友不要錯過。調料中的芥末味兒很是特別,這別家還真沒有。最令人感動的是他家還做到了24小時營業,像一位無微不至的大姐,充分滿足你半夜醒來的口欲之癮。人均18
地址:朝陽區八里庄東里1號萊錦TOWN底商
北京十大好吃的涼皮店——西安東關吉祥蠟汁肉店
該店被評為西安名貴小吃……名貴,顧名思義是有名而珍貴的意思。你是否會擔心價格也很「珍貴」呢?看看價目表,大米涼皮6元一份,和街頭小店差不多,還在良心企業的范疇里。涼皮超級勁道,調料也相當入味,想要獵奇的吃貨們還可以大膽嘗試一下他家的肉絲炒涼皮,絕對的顛覆三觀,但我保證你下次還會想吃。人均26
地址:海淀區北土城西路103號
北京十大好吃的涼皮店——食唐餐館
裝修風格古樸別致,牆上掛滿類似「長安八景」、「關中八景」的精細剪紙,還有順口溜教你怎樣寫出biangbiang面幾個大字(你會寫么?),寓教於樂,吃碗涼皮還能漲姿勢。米皮口感不錯,能感覺到為了適應北京人民的口味,醬汁也做了適度改良,酸味和辣味沒有原產地那麼殺氣騰騰,多了些米脂婆姨式的敦和與溫柔。人均38
地址:朝陽區勁松9區907號樓
北京十大好吃的涼皮店——大米涼皮
低調的小店,低調到木質原版招牌都掛在店裡面,稍不留神就會從門口錯過。店面超小,一個廁所單間的水平,等位就別想了,還是塑料袋拎走蹲到路邊慢慢吸吧。辣椒油超級地道,辣而不燥,香而不膩,涼皮還分大米小米和紫米的,拌在一起五彩斑斕,深受小姑娘歡迎。人均8
地址:海淀區翠微路新華聯國際地下一層B1-26號
北京十大好吃的涼皮店——老秦人
又一家全國連鎖的涼皮旗艦店。米皮新鮮爽口,配料走小清新路線,少鹽、少辣、油也不重,算是涼皮界難得的 健康 輕食風格。9塊錢一份的價格不算便宜,分量精緻, 健康 單身無公害直男們起碼三碗才能吃飽,絕對是為小鳥胃食客量身定做的迷你裝。人均25
地址:海淀區花園北路30號
北京十大好吃的涼皮店——老杜家臘汁肉夾饃
平易近人的社區小館子,環境和服務就不用苛求了,吃貨太多太熱情,服務員忙起來連北都找不著,更別說要找著流著口水默默蹲等的你。涼皮很經放,就算打包帶回家也照樣勁道,不會有坨了的感覺。調料也正宗,紅艷艷的辣油看著就食指大動。一碗不過癮,外賣一定要叫雙份才能達到人生的大和諧,切記切記。人均15
地址:朝陽區朝陽路柴家灣1號
北京十大好吃的涼皮店——順口溜
北京涼皮界托拉斯,十幾家店面遍地開花還供不應求,光建外就臉對臉的開了兩家分店,號稱CBD白領民工大食堂。涼皮價格也刷新了 歷史 新高——11塊一碗涼皮吃出高大上的土豪感,還好分量也夠足,胃口小的姑娘們兩人一碗也抵得過。味道沒有因為連鎖店而打折扣,辣油堪比烈性炸葯,大家小心輕放喔。人均30
地址:建國路93號院萬達廣場18-01-04號
涼皮的故事:涼皮為陝西漢族特色小吃之一,又稱陝西涼皮。涼皮分為米麵皮和麵皮兩大類,米麵皮實為米皮。河南濮陽另有一種卷涼皮。
麵皮被譽為漢中風味小吃的「四絕」之首,據傳漢中涼皮起源於 (公元前231—前2l3年)秦始皇鼎盛時期。《長安縣志》和《留壩縣志》描述涼皮的起源有這段文字:秦始皇在位時,南鄭縣有稻田十萬畝,有一年久旱不雨,稻田乾枯,打下的稻穀盡是稻秕,碾出的大米質量太差,無法向皇帝納貢,農民們深恐欺君之罪,非常焦急恐慌。當時有位姓朱叫十三的農民,將打下的新大米用水拌濕之後,用碾米的水磨碾子把大米碾成糊狀,然後傾倒在甄箅上蒸熟,再切成條狀,名為大米皮子,大家嘗後各個稱奇。朱十三和納貢的人來到秦鎮,將麵皮獻給秦始皇。秦始皇吃了麵皮感覺美味可口,倍加贊賞,並令今後漢中地區的貢物只能獻大米和涼皮子。涼皮這一小吃,逐漸走入民間,成為家常便飯。
甘肅張掖火車站,二十多年前有一個瘸子家的涼皮!由於跟著父母遠離家鄉,四年一次探親假才能回去一趟。聽媽媽說,我姥姥每次都計算著我們到家的時間,提前一個小時就讓姥爺去買幾碗涼皮回來,我們一進家就能吃到!這么多年過去了,姥姥姥爺早已去世,那家涼皮店也不在了,尋遍很多家涼皮,再也找不到那種味道了,因為那不僅僅是涼皮自身的美味,還有濃濃的親情!
我吃過最好的涼皮是陝西涼皮,小時候每次去集市都要吃碗涼皮,我們當地蒸麵皮,也就是涼皮,太好吃了,工作以後去別的地方吃的,都沒我家鄉這邊好吃。
第一肯定是西安的魏家涼皮還必須是秘制的,吃過一次肯定會上癮,其他地方的味道一般;第二要屬漢中的熱米皮了,陝西大街上隨便一家店味道都不錯,香而不辣,吃了忘不了。
家鄉的涼皮稍微正規的店裡或者小吃攤都不會踩雷,都喜歡吃。
來到內蒙之後,這邊涼皮基本上都是釀皮,比著家長的涼皮厚,調料也不一樣,即使放了芝麻醬也吃不出家裡的味道。無意中看見一家漢中麵皮,可以湊合著解解饞。
街上涼皮沒有吃過,吃涼皮是我自己做的。
西安大雁塔北廣場
岐山烙麵皮,地址西安
我今生吃過的最好吃的涼皮是五十年前在陝西寶雞服務樓(現在已經沒有了)旁邊的一個小攤兒吃到的。順便說一句,著名的小吃都是從小攤兒上起步的而不是從開店揚名的。像北京的爆肚、白水羊頭、豆汁兒等名小吃,成都的擔擔面、賴湯圓、豆花飯等名小吃都是從挑擔沿街叫賣、撂地兒練攤兒開始一步一步做出名氣、做大做強的。
Ⅷ 西安什麼店的涼皮好吃
米皮:
1.薛昌利大米麵皮
地址1:南關正街58號路西
地址2:光華路中段徐家莊北口
2.朱選民大米麵皮
地址:西木頭市與竹笆市交叉口(近粉巷)
3.尚好雲老四涼皮
地址:金康路紅花巷16號(輕工業品批發市場對面)
4.鐵頭涼皮
地址:新城區東一路56號(近尚儉路)
5.魏家涼皮
地址:大學南路學林雅苑1樓(近邊西街)
6.秦鎮史玉林涼皮
地址:團結中路小樹林(翡麗城)
7.子午路張記肉夾饃
地址:小寨西路與朱雀大街交叉口東南角
8.胖嫂秦鎮涼皮
地址:紅專南路23號(師大附中斜對面)
西府擀麵皮:
1.寶寶擀麵皮
地址:大雁塔南廣場秦漢唐廣場B1樓
2.咱門口擀麵皮
地址1:後宰門小學十字西南角
地址2:南二環鐵路新村社區南區內
3.岐風烙麵皮
地址:竹笆市36號(阿房宮電影院南100米路西)
4.拴馬樁擀麵皮
地址:大學南路延伸段省建二公司商用房(西北大學老校區南門東側)
5.七七家手工秘制擀麵皮
地址:碑林區興化東巷中段路北(九錦台)
6.善鑫擀麵皮
地址:電子二路(近軍城超市)
漢中米皮:
1.漢中肖家水磨涼皮店
地址:交大商場街(理工大南門對面)
2.漢中老肖家熱涼皮店
地址:紅專路東口路北體育場北路
3.漢中熱米皮
地址:體育場北路西口
4.小老三熱米皮(西一路店)
地址:新城區 西一路西段
5.漢中老王家熱涼米皮店
地址:大差市尚儉路(近百盛東大街店)
6.小老三熱米皮
地址:友誼西路46號(近交警支隊雁塔大隊)
7.漢中一絕楊家熱涼皮
地址:紅專南路郵電十所邊
8.漢中檳豆熱麵皮
地址:長安西路路北長豐園小區
9.漢中老肖家
地址:紅專南路(近郵電學院北門)
麻醬釀皮(麻醬涼皮):
1.盛志望麻醬釀皮
地址:大皮院西口與北廣濟街丁字口
2.盛家釀皮
地址:廣濟街262號(近果淵齋米家泡饃)
3.鐵頭涼皮
地址:新城區東一路56號(近尚儉路)
Ⅸ 西安涼皮哪家最好吃
沒有最好吃!只有適合不適合你的口味!下面是西安涼皮的幾個流派。
秦鎮米皮
南門外南關正街上的薜昌利,土門小樹林的史玉林,建西街老吳家和吳升都不錯。如果去秦鎮吃推薦橋西頭獨一味,老街呂家
這家天順涼皮曾和魏家涼皮門店緊挨,又和拴馬樁擀麵皮互為同行,是大學南路比較有名的涼皮小店。雖說歷經過一次搬遷,但味道經久不衰,經營多年來還逐漸在種類上增加了冒菜、砂鍋等吃食。
天順家的擀麵皮切得較細,麵皮筋道,軟硬適中,配菜爽口,汁水酸辣濃郁;大米皮滑溜軟糯;炒涼皮調料給的足,吃起來都特別香。
大學南路的這家拴馬樁擀麵皮是總店,另外西安街頭還有他們家眾多分店,可以說生意很是紅火了!對於重口的人來說,拴馬樁擀麵皮從色澤上就更勝一籌。噴香的調料汁鮮紅油亮,攪拌均勻吃一口,有嚼勁的擀麵皮更帶味。總的來說,西安的每家店涼皮都大同小異,選擇你最喜歡的就好。
Ⅹ 西安哪裡的涼皮子好吃,就是酸辣酸辣的那種
漢中米麵皮
漢中屬陝南,盛產大米,用大米面做麵皮是漢中人首先發明,歷史悠久。所以漢中、城固等地的米麵皮在陝西、西安有很高的知名度,賣麵皮的往往要打出漢中米麵皮、城固米麵皮以招攬客人。因風味獨特,吃的人很多。
秦鎮米麵皮
秦鎮是長安縣的一個鎮,離西安很近,秦鎮的米麵皮也有悠久的歷史。秦鎮米麵皮和漢中米麵皮的區別主要在軟硬和調料上,尤其是在辣椒油的製作上十分下功夫。辣椒油是涼皮調料中最關鍵的,好吃不好吃最主要取決於辣椒和辣椒油。秦鎮的米麵皮所以有名,主要是辣椒油的製作很講究,辣椒面放在上等的油中,加入花椒、茴香等大料小火反復熬制,越熬越辣,越熬越香,辣油也越熬越紅,越熬越亮。秦鎮人自稱他們製作辣椒油的方法是別人學不去的,所以秦鎮米麵皮的味道別人也就無法相比。同時,秦鎮的米麵皮比漢中米麵皮要稍硬,更適合一些年輕人、中年人。在西安,秦鎮米麵皮經營者也很多,有小攤小店經營的,更有開大店經營的,位於南稍門的一家秦鎮涼皮已開了好幾家連鎖店。
回民麻醬釀皮
在陝西農村,也有用小麥面蒸涼皮的,農村人一般叫釀皮。釀皮的吃法和做法和米麵皮無差異。但在西安回民中,釀皮的吃法卻與眾不同,它除了放醋、鹽、味素、辣椒油外,還要放芝麻醬,吃來又別有風味,所以在西安,人們又把回民的這種涼皮叫做麻醬涼皮。
歧山擀麵皮
歧山梢子面是陝西面條中佼佼者。歧山人的涼皮做法也很特殊,米麵皮和釀皮是把面調成糊狀,放在特製的鐵籠上蒸。而歧山擀麵皮則是先擀成面,然後再蒸,蒸熟後再切成比涼皮稍寬的條狀,吃法和米麵皮基本一樣,不同於米麵皮的是,擀麵皮口感較硬,韌度高,有筋性。寶雞一帶的人都喜歡吃,近年來在西安也很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