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廣州野外生存哪裡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廣州野外生存哪裡好吃

發布時間: 2023-01-05 18:20:38

㈠ 廣州野外生存。

廣州野戰俱樂部,廣州英雄山野戶外拓展俱樂部,廣州休閑釣魚俱樂部.

㈡ 廣州哪個地方可以放生烏龜

寺廟。

1、光孝寺文物古跡

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109號(近凈慧路)

2、廣東都城隍廟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中山四路忠佑大街48號

3、大佛古寺

廣州市越秀區惠新中街21號

電話020-83393455

4、黃大仙祠文物古跡

廣州市荔灣區古祠路1號

5、南海神廟

黃埔區穗東街道廟頭村旭日街22號

(2)廣州野外生存哪裡好吃擴展閱讀

根據《說文解字》中對「寺」字的解釋是「廷也,有法度者也。」所以「寺」這個字的文字含義是指那些皇宮中的侍從人員。又根據《漢書》中的記載「凡府廷所在皆謂之寺。」我們就可以發現「寺」 在逐漸地由一個官職轉變成為一個專門的官方機構,比如說大理寺。

除了這些以外,「寺」的漢語解釋中也有「延續」的意思,因此用「寺」作結尾也是帝王希望這個部門能持久地存在,並不斷地為帝王服務。

㈢ 尋求野外生存鍛煉朋友和建議

我想我已經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想要找目的地吧?
好吧,其實在廣州的可以進行野外生存的地方很多,現在就只為你推薦一處吧。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羅坑鎮的船底頂山,很好的地方,主峰海拔1500多米,附近有草地,石坡,溪谷,濕地,懸崖,叢林,山脊等,非常適合野外生存或野外行軍,而船底頂穿越被稱為「廣東自虐巔峰之作」的「魔鬼級」線路。現在,船底頂一帶已經探出了多條線路,但傳統線路如上斜—船底頂—坪坑—石門台路線。

大布地勢開闊,臨近乳源大峽谷,傳說中的仙女湖、火燒山、大布草海景色優美,選擇從大布出發是為了在陽光充足時拍到好照片,歡迎單反跟隊。平坑碎石坡具有典型的船線特徵,不走碎石坡不是完整的船線,羅坑也是安全快速的下船線路。大布-峽洞-船底頂-平坑-羅坑,可以說是一條全面覆
蓋廣東各種山地地貌的線路,既有叢林、草坡、峽谷、沼澤,又有碎石坡、巨石坡、機耕路,還有溯溪、攀爬路段。線路較長,穿越曲江、乳源兩區縣,經過三縣界碑,中途有下撤點(峽洞),是廣東省內難得的一條徒步穿越線路。

石門台-大布是船底頂最長的一條路線,號稱不死傳說,南起石門台保護站,一直向北延伸穿過船底頂後向西北方向到大布下江村,全程大約45KM。該線路基本以船底頂為分界點,第一天路程基本包括了船底頂所有的路貌,山路,機耕路,水渠,亂石坡,難點在於亂石坡,3上1下;第二天路程主要是穿越密林和漫長的山路,但天氣好的話一路風景很不錯。

從後面的推薦答案中知道你是一位退伍軍人吧,所以才推薦這個地方給你,原因可能只有你自己去過才知道,但是老哥,我還是勸你找幾個有穿越經驗的老驢一起吧,畢竟那地方不是善地。
當然,如果你覺得這個地方太危險,你可以找一些廣東接近廣西的邊界去穿越,那些地方地理風貌還是比較適合野外穿越的。

㈣ 介紹一些去廣州市郊的旅遊團

韶關周末游
韶關以綠色生態旅遊及佛教文化旅遊為著,是廣東旅遊熱點之一。
本線推薦三種方案:
方案一: (紅石公園-南華寺)為經典線路,名山名寺,交通便捷,適合各類遊客;
方案二: (金雞嶺-九瀧十八灘)既要爬山,又有涉水,需要具備體力與膽量,適合於喜歡探險的年輕人;
方案三: (乳源大峽谷-南嶺森林公園)屬探險類,適合於經常參加戶外運動的專業或准專業人群。

交通

廣州-韶關
自駕車:
從廣州至韶關走106國道大約312公里,對自駕車來說路途有些遠,大約要用4至5個小時才能到達。但自己開車,在游覽景點時省卻了包車、搭車等,會比較方便。
背包游:
早上08:20乘坐從佛山至坪石的T352次列車,10:43到達韶關,票價38元。也可乘08:30由廣州至韶關的T354次,10:51到達,票價58元(軟座)。
乘下午15:07的T351次回廣州,38元/人,15:35到達廣州。

韶關-紅石公園、南華寺
自駕車:
沿106國道一直北行到達新莊甫後,可繼續走106國道,經周田至紅石公園。去南華寺時可沿原路返回至新莊甫,繼續前行至韶關市內,沿韶余公路、南韶路、站南路出韶關市,一直前往曲江縣南華寺(具體行車路線見圖)。由原路返回韶關,經324、106國道原路返回廣州。

背包游:
由韶華酒店前乘國營中巴前往紅石公園(詳見景點交通)。返回時可在紅石公園門前廣場處乘國營中巴至韶華酒店或火車站,半小時一班,票價10元,非常方便,最好不要搭乘個體中巴,他們一般會等到客滿才開車,雖然許諾你立刻開車。
韶華酒店前有國營中巴至南華寺,10分鍾一班,票價4元,車程半小時;返回時在南華寺前廣場處乘車,20分鍾一班,票價4元。

·餐飲
紅石公園內基本上都是農家的小餐館,多集中在長老峰景區下。菜餚有各種山中的野味,芒鼠、海狸、果子狸、野雞、野山蛇、石蛙等等,菜餚味道還不錯,量也較大,價格由40元至一百幾十元不等,菜單上的價格可大打折扣。

·景點介紹
紅石公園
位於韶關市東北54公里處,距仁化縣城9公里,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廣東四大名山之一,方圓280平方公里的紅色山群色如烏丹,燦若明霞,且山石造型奇絕,險峻無比。
陽元山景區內遍布奇峰怪石,尤以天下第一絕景陽元石(見上圖)最為奇特,為必游景觀。
丹霞山景區山高路長,風光無限,還有與陽元石遙遙相望的少陰石,同樣不可錯過。
錦江景區秀水縱貫南北,沿途丹山碧水,竹樹婆娑,滿江風物。
門票:套票,平日43元;節假日46元。游覽地圖1元。翔龍湖遊艇,6元。錦江遊艇,24元。索道套票,65元;上山,45元;下山,20元。
交通:韶關火車站有個體中巴車開往丹霞山,但往往票價較貴,需20元,而且要等車滿後才會開車,耽擱時間。韶華酒店(沿火車站前解放路前行大約15分鍾可至)前有國營中巴開往丹霞山,15分鍾一班,票價10元,車程約50分鍾。 紅石公園內也有專線車在固定地點免費接送,非常方便。
提示:在游覽丹霞山及翔龍湖景區時推薦由中旅社-半山亭-通天洞-錦石岩-別傳寺-長老峰-觀日亭-少陰石-翔龍湖乘船,由觀日亭到少陰石之間不必走回頭路,如此雖走路較長,但風景極美,且大多為下山路,是一條比較討好的路線。

南華寺(寺廟)
位於韶關市南曲江縣境內。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宇,創建於南北朝時梁天監年間(502-519年),初名寶林寺。唐儀鳳二年(667年),禪宗六祖慧能住持曹溪,發展禪宗南派,故佛教徒對南華寺有祖庭之稱,據說六祖慧能的著名偈語菩提本非樹,出典即在於此。
南華寺有寶林門、大殿、藏經閣、靈照塔和六祖殿等建築,面積達10000 多平方米。寺內藏有較多的珍貴文物,如唐代千佛袈裟和聖旨、北宋的木雕羅漢像和南宋萬斤大銅鍾等。
門票:10元
交通:韶華酒店(沿火車站前解放路前行大約15分鍾可至)前有國營中巴開往南華寺,15分鍾一班,票價4元,車程30分鍾。

附註:六祖慧能
當日南宗六祖慧能,初尋師至韶州,聞五祖弘忍在黃梅,他便充役火頭僧。五祖欲求法嗣,令徒弟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說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彼時惠能在廚房碓米,聽了這偈,說道:美則美矣,了則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五祖便將衣缽傳他。
慧能輕取佛家衣缽,卻也惹來大師兄神秀一夥的追殺,只得隱姓埋名潛回廣東達十三年之久,最後才得以安然在韶關曹溪寶林寺(南華寺前身)傳布禪宗佛法,並慈悲廣被,盛極一時。寺中那口千人鍋即為其時產物。

·特別提示
1、觀看日出要選天晴去,但雨天時山峰雲遮霧罩,且多溪水潭瀑,也別具風情。
2、丹霞山在春季時(3、4月份)會有瘴氣,最好能避開這段時間旅遊。
3、韶關山區天氣變化較大,霧氣濃,濕度大,氣溫比廣州低2-3℃,擋風防水透氣的衣褲不可缺少。山上晝夜溫差大,保溫排汗內衣和氈毛絨外套是不錯的選擇。
4、在山下買紀念品較便宜,可講至50%-70%。
5、盡量不攜帶金屬、塑料等不易降解包裝的食品進入山區,以免環境污染。
6、穿越叢林最好穿長衣長褲,行進當中別忘了打草驚蛇,遇到蛇時不要驚慌,蛇是不會主動攻擊人的。
7、紅石公園景區內有多處適合進行野外探險和開展野外生存訓練的路線和場地,可開展定向穿越地形復雜的丹霞地貌、野戰、竹排泅渡漂流、攀岩、和當地農戶聯合狩獵野豬等活動。

古兜溫泉自由行
四季賜浴溫泉谷,仙泉水滑洗凝脂。新會古兜溫泉度假邨溫泉谷,獨有經專家評定與我國古代名泉華清池同屬一類的溫泉水質,水體澄明清澈。谷內飛瀑流泉,碧翠嫣然。更有大唐宮殿、南歐風情、東瀛風呂等多種室內外湯池選擇,各種康樂設施、餐飲住宿、會議辦公設施等一應俱全。甘泉瀉玉,靜影沉碧;竹林燒烤,東瀛洗浴,唐宮夢寢,法國美食;沙灘木屋,玫瑰別墅,晨起聽泉,一川風月。處處有景,時時有花,溫泉谷與您一起漸入佳境。

交通
廣州出發
自駕車:
廣州——古兜
環城高速——廣佛高速——佛開高速——司前出口下——新台高速——斗山站下,轉盤處往珠海方向——沿海高速——南北站下,往斗門珠海方向——崖南站出口下,前行100米向右轉7公里即到。
全程3小時,單程路費85元。

背包族:
廣州-新會
廣州省汽車站、芳村客運站每天有豪華大巴前往新會。最早班車7:00,末班車20:00,全程約1。5小時。省站票價36元,芳村票價30元。
新會至古兜
在新會客運站正對面(瑞發農貿市場),為新會至古兜的專線旅遊巴起點站。可乘此班車前往,車程約1小時。票價10元。
起點站發車時間:6:30、7:30、8:40、9:40、10:40、11:35、
12:55、1:55、3:10、4:10、5:10、6:05、
如果趕不上專線班車,可在新會客運站乘開往崖南的小巴(10元),再於崖南鎮打摩托車前往度假村(3元)。

新會至古兜
在新會客運站正對面(瑞發農貿市場),為新會至古兜的專線旅遊巴起點站。可乘此班車前往,車程約1小時。票價10元。
起點站發車時間:6:30、7:30、8:40、9:40、10:40、11:35、
12:55、1:55、3:10、4:10、5:10、6:05、
如果趕不上專線班車,可在新會客運站乘開往崖南的小巴(10元),再於崖南鎮打摩托車前往度假村(3元)。

餐飲
食在溫泉,特色口味,大眾價錢,特推如下三款特色菜式:
崖 南 海 鮮 宴 (四十元/位)
南更魚大芥菜湯
清蒸海立
上湯浸時蔬
生灼圍墾海沙蝦
豉汁蒸黃皮魚
香煎蕃薯餅
紅蔥頭淋走地雞
水蟹煮崖西蘿卜
煎焗崖門乃魚
蒜茸排骨蒸南瓜

新 會 陳 皮 宴 (二十八元/位) 陳皮冬瓜水鴨
陳皮焗魚腸
陳皮湯浸時蔬
陳皮燒焗骨
陳皮蒸海鱸
秘制陳皮鴨
陳皮蒸三牙魚
陳皮魚滑蘿卜
陳皮釀豆腐

古 兜 農 家 宴 (二十五元/位) 石沖粉葛煲鯪魚
荷塘沖菜蒸海鯇
上湯農家番薯葉
銅盤蒸崖西走地雞
魚滑煮甜蘿卜
雙水臘味燜參薯
生炒白菜心
圍墾香芋砵仔鵝
崖門蜆肉蒸南瓜

新會特產:新會甜橙、新會大紅柑、新會陳皮、新會大有加應子。

景點介紹

崖門古炮台
距會城44公里,位於崖門東岸銀洲湖出海處,建干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由於歷代加以維修保護,因此比較完整留存至今。炮台呈十月形,弧長15O米,高約6.7米,面海而立,背靠崖山,正面設有24個炮門,上有臨海觀察走廊;後有指揮台,正問有「鎮崖台」題刻,現存有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佛山鑄造的三門古炮,炮重2噸,新中國成立後,多次維修,綠化,修路。 1989年6月省政府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炮台依山臨水,形勢雄偉,木棉屹立、古松參天。從前是海防要塞,如今是遊人觀景場所。
地址:江門市新會區崖西鎮。
門票:5元
交通:由新會車站或金馬王酒店前乘至珠海或斗門的過路車可至,車費5元。

崖南祠(國母殿)
一座開宏歷落、跌宕有致的「三進大殿」依山而建,中為慈元廟,左右分別為大忠祠與義士祠。宮殿式的斗拱飛檐,雕梁畫棟;紅牆黃瓦,丹檻炫目。處處是高曠清肅的門廳,深杳闊落的庭院。整個建築簡朴中透著厚重,雅緻中伴著雄渾。祠內遍掛近代、現代鴻儒題寫的匾額和楹聯;沿壁嵌著自宋以來歷代碑刻和陶瓷壁畫。大量的匾額、楹聯、書畫、碑石,都蘊含著中國的哲理觀念、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帶有鮮明的時代印痕,是綜合的歷史文化藝術寶庫,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

梁啟超故居
梁啟超故居建於清光緒年間,是一座古老的青磚平房,入門跨過小天井,便見一古色古香的房間。正廳、兩廂的耳房都有小樓閣,樓閣上有走馬式的曲折欄桿,使建築物具有晚清建築特色。正廳和偏廳門前都有小天井,兩廳相隔一條水巷,有石梯可上偏廳屋頂的閣亭,亭前有小陽台。離故居不遠,還有兩處是梁啟超少年時代讀書的地方。一處是故居前的「怡堂書室」另一處是村口的「奎樓」,俗稱「文昌閣」,後來成為「宏文社學」的所在地。梁啟超故居內設陳列室,存放梁啟超的部分遺物、著作,展出生平事跡及照片等,供旅遊者參觀瞻仰。故居門前有空地1500平方米,四周栽上綠樹及各種花卉,於1989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乘新會區1路公交車可達。
門票:5元
地址:江門市新會區會城茶坑村

圭峰山
廣東省著名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AAAA級旅遊區,圭峰山山勢雄偉,因行似圭壁而得名,以「綠、奇、深」而著稱,主峰雲峰,海拔545米。圭峰山上森林覆蓋率達98%。「圭峰疊翠」為新會八景之首。在景區內的玉台坑,空氣負離子濃度高達每立方厘米4萬多個,是廣東遊客療養休閑的聖地。在山上,有一片面積近百畝的三角楓林,每年的冬天,楓林便成了一片火紅的世界,吸引了無數的遊客到圭峰山是觀賞圭峰紅葉。
圭峰山55.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匯聚了大量的野生動物,其中不少是受國家保護的珍稀物種。果子狸、狸貓、蟒蛇、金絲鳥、喜鵲、錦雞、畫眉、白頭翁、各種的蝴蝶以及金貓、穿山甲、黃嘴白鷺,蔦等國家二類保護動物在山林不時可見。在圭峰山上還有一令人神往的氣象景觀--雲海雨霧。山中經常雨霧繚繞,變幻多姿,在綠湖屏、天鵝湖四周,群山環抱,林木繁盛,濕度大,水氣足,雲霧囤積於林內經久不散,飄渺的雲氣宛如人間先景。圭峰山是廣東五邑地區最佳的觀日地點。每年的重陽佳節,五邑地區登圭峰觀日者均已數以十萬計。
地址:江門市新會區會城北郊。
交通:1、乘新會區3路公交車可達;2、乘江門至新會旅遊專線車可達。
門票:3元

新會小鳥天堂
這里是全國最大的天然賞鳥樂園。 這里是人們心馳神往的旅遊勝地。
小鳥天堂是僑鄉廣東新會著名的國際級生態旅遊景點,位於距城區10公里的天馬村。她以數百年的悠久歷史,佔地達18 畝,遠看像一片浮動綠洲的古獨榕,堪稱南國奇觀。而每天棲息在這棵美麗大樹上數以萬計的各種野生鷺鳥,暮出晨歸, 嘎嘎而鳴,翩翩起舞,更蔚為壯觀。這一自然景象出現在人口稠密區,生生不息,已延續了384年(明萬曆戌午年,公元老派1618年始於「雀墩」),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典範,實屬罕見。
地址:江門市新會區會城鎮天馬村。
旅遊交通:乘公共汽車①號車金沙廣場到三江,在小鳥天堂站下車。
班車時間:早上5:45-晚上10:00,每隔15分鍾一班車。
門票價格: 15元
對外開放時間:早上7:00-晚上7:00
最佳觀鳥時間:
1、百鳥出巢時間:每天19時-19時45分
2、百鳥歸巢時間:每天早上5時-6時

㈤ 求助:廣州最美的20km徒步路線

有佛山也有佛山周邊的
全是沿途風景超級美的徒步路線咧!
↓ ↓
廣州市內徒步玩法

華僑人文景觀之行
徒步路線:地鐵淘金站A出口—華僑新村—青菜崗等老城區—東皋大道

從帶著異國風情的淘金商區
走進遠離喧鬧的老城區

粉紅色的紫荊花開了一路
蒼勁的大樹佇立四周
把華僑新村襯托得像度假後花園一般

沿途風景:
1)始建於1955年的華僑新村裡老是有居民圍坐而歌,可以從中感受到地道的老廣州生活氛圍。
2)青菜街的小樓門前和街道兩邊都有花卉園藝,矮樓頂也有小花圃,整條窄街像一個小花園。
3)東皋大道上保留了很多西式風格的建築,還有明園、隅園、簡園等多處華僑人文景觀。

西關風情游賞
徒步路線:長壽路—恆寶華庭—逢源路西關大屋保護區—龍津西路—恩寧路

鬧中帶靜的荔灣老城區
走過繁華的商區
走進平常人家的老西關風情

豁然開朗的林蔭大道
乘著陽光吹著微風
看大街小巷中的尋常生活狀態

沿途風景:
1)從長壽路地鐵站開始,途經恆寶華庭至歷史悠久的逢源路參觀西關大屋保護區,轉至龍津西路可觀賞這條具有西關建築特色的騎樓街。
2)恩寧路沿路有民俗特色濃郁的西關大屋和古樸精緻的騎樓。

中外美食齊聚
徒步路線:地鐵公園前D出口—惠福東路—地鐵中山八站D出口—南岸路—西華里

有著歷史遺跡的北京路
不止是遊客玩耍的必經之地
小徑之中往往尋覓到驚喜

越見越少的傳統砵仔糕
手包綠豆粽、阿伯蒸飯、阿姨牛雜等
說不出名字卻耐人尋味
本文來源:V/信:野外生存技巧,ID:qichekepu
沿途風景:
1)惠福東路兩邊美食小店林立,中式美食外國美食通通都有,如泰國料理、韓式烤肉、葡式乳鴿、日料刺身、長沙炸腸、港式甜品等,名副其實的廣州美食街。
2)南岸路路邊有飯店可以吃到有1000多年歷史的著名小吃「五柳魚」;西華里則有許多賣螃蟹的商店。

清新健康的農家時蔬
徒步路線:新洲地鐵出口—黃埔農庄街

人流較少、綠化較多的舒心地方
有種原生態的清爽感覺

不僅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
還可以品嘗新鮮叫賣的農產品
心情實屬舒暢

沿途風景:
1)從新洲地鐵出口沿新港東路往東步行,經過黃埔農庄街,巷道旁都是村民的小攤檔,販賣的農產品豐盛而廉價。
2)周圍有果園和許多專營農家菜的餐廳,其中比較有名的菜式以鵝為主的。

晚飯後的閑適散步
徒步路線:地鐵海珠廣場站A出口—天字碼頭—東濠涌

珠江水伴隨廣州人成長
晚上的珠江景緻在絢爛的彩燈中尤其出彩
迎面的江風分外涼爽

無論小跑還是散步
都是抒發白天壓力的好方法

沿途看點:
1)珠江夜遊船多在天字碼頭起航,沿著海珠涌行走,還可以經過利濟橋、匯津橋、雲桂橋三座清代古橋。
2)新河涌的整治讓這條路特別適合步行和騎車。東濠涌水岸邊迎面撲來的是綠蔭紅花,綠樹間是一條人行小道,適合休閑、散步、拍照、遛狗。

清爽午後去吹風
徒步路線:番禺海鷗島環島行

海鷗島一直是學生和附近居民閑日的好去處
自然、舒服、安靜、樸素等
都是吸引至此的原因

騎上單車出發游覽
原汁原味的島民生活呈現眼前
說不出多麼漂亮至極但會喜歡上

沿途風景:
1)海鷗島是非常原生態的小島,吹著清爽的海風,走在長長的海堤上,看潮起潮落,日出日暮。
2)幾座小漁村錯落分布在島上,走幾步就會出現海鮮大排檔;還有友善的當地居民,會耐心地給你指路。
廣州市外徒步路線
以臨近廣州的深圳為主

梧桐山百年古道徒步
徒步路線:梧桐山村-梧桐山水庫-百年古道-大梧桐頂-盤山公路-下山

梧桐山是深圳第一高峰
走梧桐山也有很多路線
從梧桐山村出發,沿百年古道上山
登頂之後再返回梧桐山村

沿途貼士:
1)全程大概13公里,徒步需要4個小時左右,路線大部分都是山徑較為安全。
2)交通位置:可搭乘公交至梧桐山村總站。

一起穿越東西沖
徒步路線:深圳東涌村東西沖

東西沖穿越號稱是深圳最經典的徒步路線
沙灘、島嶼、礁石等海蝕地貌俱有
沿著海岸線徒步、看碧海藍天,實在享受

沿途貼士:
1)從東往西走,一半山路一半海岸線,穿越最快約2個多小時,一般4個多小時。
2)交通位置:建議包車前往東沖村或者自駕。公車M231東涌村委站,下車後往回走約500m即能看到入口。自駕導航到東涌社區工作站即可。

深圳灣海濱棧道徒步
徒步路線:深圳灣的濱海棧道-紅樹林濕地-海上世界

深圳灣的濱海棧道
從紅樹林一直延伸到海上世界
東邊是成片的紅樹林濕地
西邊是綿長的海岸線

挑一個傍晚或者清晨
約上戀人或是知己好友
沿著海岸線一路走過去是一件浪漫美好的事
運氣好的話說不定能看到候鳥棲息呢

沿途貼士:
1)交通位置 :坐80路、 121路公交紅樹林公交站下,地鐵坐到紅樹灣或者紅樹灣南下走一點路就到了。

東部沿海棧道
徒步路線:鹽田食街-金色海岸-小梅沙-小梅沙海洋公園-釣魚場-背仔角

同為濱海棧道
深圳東部濱海棧道卻是完全不同的景緻
此棧道的氣勢非凡
是你站著都能感受到海水的驚濤拍岸

沿途貼士:
1)東部沿海棧道是世界最長的濱海棧道,全長19.5公里,西起中英街古塔公園,沿著黃金海岸線,串聯起沙頭角、鹽田港、大梅沙;東至小梅沙公園,是深圳徒步的必去之地。
2)自駕:可以選定「鹽田食街」作為導航目的地,把車停在餐館的停車場,周末車位比較緊張。公交:坐B626路到鹽田食街總站下
拾壹
深圳小梅沙-馬巒山-洞背村徒步
徒步路線:小梅沙-疊翠谷-馬巒小店-紅花嶺-洞背村-小梅沙

馬巒山位於深圳市的東部山區中
南臨大、小梅沙
自然風光理所當然的好
還有著深圳最大的瀑布

沿途貼士:
1)馬巒山有很多路線,這條路線起點位於小梅沙,走疊翠谷經馬戀小店,從紅花嶺水庫下山到洞背村回到小梅沙,難度不高。
2)交通位置 :可坐公交到小梅沙,走疊翠湖路,在快到水庫的地方右邊有條山路,從此處出發開始登山。
拾貳
三水線徒步
徒步路線:壩光-三桿筆-筆架山-火燒山-葵涌坳-1號葵涌界碑-田心山-白石老-水祖坑廢棄泳池

三水線是指水祖坑至三桿筆
是沿深圳與惠州交界之山脊防火帶從頭至尾
由於這條山水線比較難的路線
被稱為驢友的畢業路線

沿途貼士:
1)路線全程20KM,爬升約2000m左右,對於小編來說還是不敢輕易嘗試啊。
2)自駕:從深圳市區-鹽田-葵涌-金業路-葵壩路-徑心水庫-壩光。
3)公交:市區乘E11路、H92路等到葵涌汽車站下車,再搭摩托車或計程車到壩光三水線起點,每個人40元可來回。
時光大好,
千萬別輕易浪費了。

㈥ 我想知道廣州哪裡有野外生存訓練基地兩個月大概多少錢

以前珠江電視台有個生存大挑戰的節目…不知道現在還辦不辦了.你去查一下.

㈦ 有哪些適合體驗荒島求生的地方

舟山中街山列島一帶是業界新近發現的據稱屬於國內最佳的海釣休閑、探險活動基地,這里不但有獨特、豐富的亞洲人最喜歡的鯛類大魚,還有優美的海島風光,更有城市人無法想像的海風、濤聲和月光,東海荒島的韻味更是令多少城市人夢徊纏繞。

㈧ 廣州有哪些好的自駕游路線

坐飛機太遠,坐火車又太累,唯有自己駕著車,乘著風,朝著自己心中的方向出發,才算是最浪漫最輕松的方式,於是國慶節旅遊,又多了一個名詞:自駕游。自駕游不是一種旅遊方式,而是一種旅遊的態度。不用做太多的計劃,不用選擇固定的景點,只要約上好友,找好方向,加滿油,帶上地圖,即刻就可以出發。
自駕游的最高境界是:開著心愛的座駕,談笑風生中賓士在風景之中,然後在旁人眼中,你和你的愛車也成了中間那一道最美麗的風景。
路線1:封開軟索攀登大斑石
驅車路線:從東莞出發,走廣深高速,轉廣三、廣肇高速,轉321國道,經肇慶、德慶抵達。
封開楊池古村
推薦理由
肇慶封開作為嶺南最早人類生存繁衍之地、嶺南最早首府所在地,其悠久的歷史文化、淳樸的鄉土風情更牽動著都市人。
在已有四百年歷史的楊池古村外,最具鄉土氣息的鄉村市集美譽的大斑石奉若神明,認為它是盤古神的化身,代表著永恆。
美食貼士
肉嫩骨香的杏花雞、鮮甜味美的賀江活魚、原汁原味的羅董牛肉干、天生天養的各種野菜,都足以勾起你體內難以抑制的吃的激情。
路線2:盤龍峽野外探險水世界
驅車路線:走莞深高速,上廣三高速,轉入廣肇高速公路,可到達德慶縣城。從縣城按路牌指示行駛即可到達盤龍峽景區。
盤龍峽
推薦理由
當城市裡的水世界已經見怪不怪時,坐落在幽靜峽谷處的水世界是否會讓你耳目一新呢?在充滿巴厘島風情的景觀泳池踏著香花小徑跳入嬉水池,在千回百轉的滑水道中穿行,一路沿途順水漂流,猶如在野外探險一般,十分刺激。
美食貼士
德慶當地的竹篙粉,用當地盛產的首烏製成的首烏餅,以及西江釀黑豆腐、釀大薯、煎土狗、廣佛手、山坑魚、山水豆腐花等都很有特色。
路線3:老虎谷漂流暗河漂流尋刺激
驅車路線:廣深高速-北二環高速-廣清高速-清連一級公路-老虎谷

㈨ 本人急需一些去野外生存,探險的基本求生技能,越多越好,謝謝!

野外生存技能

提要:野外生存技能是野外,作者必需的技能。在野外工作,隨時都可能發生不測的事件,這就要求野外工作人員有很強的應變能力,在逆境中求生存。本專題詳細介紹了影子定向定時、避免動物攻擊、野外防寒、標記、應急、尋找食物和水源,以及野外取火等方法。
學習目的:掌握野外求生的技能。
第一節用影干端點軌跡定向
在沒有羅盤儀,或因靠近大磁體,羅盤儀不能工常工作時,這是一個簡單而又可靠的定向方法,緯度60°內均可使用。操作程序如下(圖12-1):
(1)插一根棍子或枝條在地上;
(2)用石塊或樹枝標郵影子端點;
(3)等候影子的端點移動一段距離,再標出新的影子端點;
(4)過兩個標記點畫一條直線,即為東西線(太陽由東向西運動,影子由西向東)。
第二節用影子端點軌跡定時
做完影子端點定向後,將棍子垂直接到圖10-16東西線和南北線的交叉處。東西線西段對應著日出時間(一般在6:00左右),而東段對應著日落時間(一般在18:00左右)南北線是中午。
第三節遇危險動物的應急方法
在野外工作時,時常會有與野生動物不期而遇的情況發,有的動物,如大象、熊、老虎、野牛等可能會攻擊人,這時必須採取一定的應急措施,以避免受到野生動物的傷害以下是避免野生動物傷害的一些常用的方法。
·從動物的下風方向接近;
·肅靜;
·當很接近時,爬上大樹;
·如果被動物追趕時,扔下衣服或其他物品,分散動物的注意力,並以左右迂迴的方式向下坡方向逃離。
第四節防寒
夜間在林子里過夜是很冷的,應攜帶帳篷和被子。如因意外,不能歸宿,則應將所有衣服穿上,並將乾衣服貼近皮膚,而潮濕的衣服穿在外面。其他保暖的方法還包括:活動、生火、抽煙、多吃多喝,吃辣椒、洋蔥,用辣椒、衣服擦被凍的部位增加血液循環,躲在避風處,尋找干洞、樹洞、石洞等,或用棕櫚葉、香蕉葉等大樹葉做成檔風的蓬子。
巡護員常常會因大雨被困在野外過野,有時需要在林子里搭建臨時營地住好幾天,因此需要搭建臨時窩棚。如果因巡邏需要在寒冷的條件下過夜,應攜帶帳篷和睡袋。但在然帶地區就沒有這個必要。在旱季,用樹枝搭建簡單的窩棚就足以防寒取暖。而在雨季則需要用塑料薄膜壓在窩棚的頂上,以防漏雨。
在潮濕的地區,應攜帶較大的雨衣,它可兼作防雨窩棚的頂和鋪在地上休息。有的雨衣可以扣在一起做成一個更大的窩棚。如果要在窩棚內住一段時間,最好用竹片或樹枝做一平台,將林下潮濕的地面隔開。這樣勢必要砍樹。盡量避免不必要的砍樹,或在遊人經常經過的地方亂砍一氣。
營地的選擇要考慮用水方便、安全,不要在有大枯枝的樹下、或大型動物活動的路線上扎營。
第五節標記
當發生事故或迷路時,要留下記號,讓其他人找到你,就要在走過的路上標記。標記的含義要盡可能清楚。
·不要用含混的符號到處標記;
·不用一些永久性的標記把保護區弄得亂七八遭;
·可將經過的小路旁的小樹枝折彎,做成臨時性的標識。即使在夜間用電筒也能很清楚的看到被折彎的樹枝,而它又能在幾天內消失;
·對永久性的小道、調查線路的標記,可使用磷光漆、彩色膠帶或彩環,將其套在樹幹上,這樣不會對樹木造成傷害;
·不要一路亂砍,這樣既破壞了樹木,又不能達到標記的效果;
·在地上畫上箭頭,或用樹枝標出行進的方向,或用枯枝橫在不走的路上;
·不要將自己的名字或信息雕刻在樹幹上;
隨時注意其他人留下的標記,這些標記可能幫助你辨認方向。
第六節野外應急技術
巡護員有時生病、腹瀉、感冒、瘧疾、受傷等。在遠離醫院的情況下,必須知道如何對付一些簡單的問題,或知道那些症狀是非常危險的,必須立即找大夫。
一、瘧疾
瘧疾在熱帶地區是非常普遍的疾病。在鄉村,有許多人曾經患過瘧疾,對其產生了一定的抗性,因此只表現輕微的症狀。瘧疾的症狀主要有:夜間突然發燒,早上退燒,但渾身無力、疼痛,常常伴隨嘔吐、腹瀉等症狀。發燒是間歇性的,一般3-4天一次。防治措施:不要將食物和用具放在不幹凈的地方;不要飲用不流動的積水;夜間睡覺用蚊帳;早晚穿長袖衣服,防止受涼和蚊咬。
二、傷寒
傷寒的主要症狀是發燒、嘔吐和腹瀉。防治措施:保持食物和飲水衛生;在有傷寒發病的地區更應注意消毒利飲用燒開過的水。應急處理:保持病人體溫;大量飲水,補充因嘔吐、腹瀉造成的脫水。
三、登革熱、斑疹傷寒
同樣是熱帶地區常見的疾病。此類病人的體溫變化不大,主要是頭痛。防治措施:登革熱主要由昆蟲引起,斑疹傷寒由跳蚤引起,所以睡覺時用蚊帳可防止這兩種病;接種疫苗也可防治斑疹傷寒;在套襪里放人驅蟲劑。
四、螞蟥咬傷
在潮濕的林下或水中,被螞磺咬是常事。螞磺本身不帶病,但如果被咬的傷口長期不愈,可能會被其他疾病感染。防治措施:不要在有大量螞橫的水中沐浴;在潮濕的林下工作時,穿戴套襪,並噴灑一些驅蟲劑。傷口處理:如果流血不止,用衛生的纖維或紙堵住傷口,保持衛生清潔和乾燥。
五、蛇咬傷
如果被無毒蛇咬傷,可作為普通傷處理。如果懷疑是毒蛇咬傷,應盡可能將蛇捕捉以便辨認,並立即作以下的處理:
·不要驚慌,不要快跑,以免毒素擴散;
·如果傷口出血,用嘴使勁將有毒的血盡可能多地吸出。如果傷口太小,血流不出來,可用衛生的銳器將傷口劃大一點,然後再吸出有毒的血。
·如果有解毒葯,應按說明立即注射或服用;
·如果毒性很重,感到頭昏,應盡量慢行,最好由其他人擔台或攙扶設立即找醫生。
·一找到醫生,就應立即將捕捉到的蛇給醫生看,以便他能對蛇傷作此正確的處理。
第七節採食野生植物
一、可食野生植物的識別
可食野生植物,包括可食的野果、野菜、藻類、地衣、蘑菇等。對可食野生植物的識別是野外生存知識的主要內容,有著重要的實用意義。戰時或特殊條件下,糧食補給斷絕,野生植物是主要的應急食物。目前,各國軍隊都十分注重這項研究。日本自衛隊軍需學校早在1959年就開始了對食用野生植物的研究,現在在初級軍官和軍士課程中增添了野生植物基礎知識和烹調方法等內容,還建立了野草園,以供教學研究之用。在日本陸上自衛隊突出隊隊員攜帶的生存裝備中,就有一本《可食及有毒植物識別手冊》。美國海軍陸戰隊教令《單兵防護措施》中也講述了野生植物食用的問題。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志願軍後勤部曾編繪了朝鮮國土上76種含有大量維生素的《野菜圖譜》,供部隊識別採食。
我國地域廣大,寒、溫、熱三帶氣候俱全,而大部分是屬於溫暖地帶,適合於各種植物生長,其中能食用的就有2(用種左右。野生植物的營養價值很高,含有多種維生素。數千年來,我國勞動人民積累了豐富的採食野生植物。
二、野果
我國地大物博,南北方的山野灌木叢中都生長有許多可食的野果。諸如:生長在低山丘陵常綠闊葉灌木叢中的桃金娘,山地落葉闊葉灌木叢中的山桃、胡頹子,石灰岩山地落葉闊葉灌木叢中的小果薔薇,河谷落葉闊葉灌木叢中余甘子、沙棘、沙地灌木叢中的山荊子、稠李等,以及山櫻桃、山柿子、獼猴桃、酸藤果、茅莓、棠梨、堅果等等。夏、秋兩季這些野果都可以生食充飢。如無識別可食野果的經驗,可仔細觀察鳥和猴子都選擇哪些野果、乾果為食,一般來說這些食物對人體便是無害的。
我國南北方一些常見的可食野果有:
(1)山葡萄主要分布於我國東北各地,生長在山地的林緣地帶。9月間果實成熟,採取果實生食。其嫩條可解渴。
形態:蔓性灌木,樹皮常成片狀剝離。葉互生,有很長的葉柄,葉片圓形,寬8-14cm。圓錐花序,花小而密。漿果球形,直徑約8mm,,成熟後變黑色。
(2)篤斯別名:地果(吉林)。主要分布東北的長白山和大興安嶺一帶。生於高山草原、水甸子或濕潤的山坡中,常成片的生長。7-8月果實成熟,摘取生食。
形態:小灌木,高50-60cm。葉互生,倒卵形或橢圓形,長1-3朵頂生,壺形,向下垂,綠白色。漿果呈球形或橢圓形,直徑約lcm,藍紫色,表面有白粉。
(3)黑瞎子果別名:藍錠果(東北)。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華北等地。生於山地、濕地、草原或沿山的河流、林間。8-9月間果實成熟,採摘果實生食。
形態:小灌木。高達1.5m,樹皮常成片狀剝落。葉對生,長圓形,長2-8cm,下面淡綠色,有毛。花生於葉腋,黃白色,長7-15m,有白粉。
(4)茅莓別名:懸鉤子(昆明)、牙鷹(廣州)。
廣布於全國各地。生長在山坡灌木叢中或路旁向陽處。食用部分為果實及嫩葉。7-8月果實成熟,味酸甜,可生食。嫩葉曬千後,可代為茶葉。根入葯,浸灑能養筋血,消紅退腫。莖葉煎水,可洗痔瘡。葉搗爛,可敷惡瘡。
形態:攀援狀灌木。在枝和葉柄上全生有毛和鉤狀小刺。葉為羽狀復葉,小葉為多為3片,也有5片的,近圓形,頂端一片較側生葉片大,邊緣有不整齊的深齒缺,下面呈白色,密生短絨毛。花單生在葉腋,或由幾朵聚成短圓錐花序,生在枝頂,總梗有稀疏的刺,花瓣粉紅色,倒卵形。小核果球形,紅色,核有深窩孔。
(5)沙棘別名:醋柳、酸刺、海鼠李、黃醋刺(西北)。
沙棘分布於我國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四川、雲南等地,常成叢地生長在河岸兩旁的沙地或沙灘上。在9-10月間或霜後果實成熟時用刀割下帶果的小枝,再用樹枝輕輕敲下果實。冬季把帶果的沙棘枝條鋪在冰上,可保藏很久。果實可生食,味微酸而甜。營養價值高,可作維生素濃縮劑。
形態:有刺灌木。葉窄,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8m,上面呈綠色,下面為銀白色。雌雄異株,雄花有兩個橢圓形的裂片,雄蕊4個,雌花成管狀。果實為核果,卵形或近圓形,多汁,長0.8-lcm,直徑5。6m。金黃色或橙黃色,許多個密生在一起,緊貼樹梢上。
(6)火把果別名:救軍糧、赤陽子、豆金糧、紅子(貴州)。分布於我國江蘇、四川、貴州、雲南、廣東、廣西一帶多生長在山地的山腳、路邊灌木林中。9-10月果實成熟,採摘生食。
形態:灌木高達3m,也有刺,嫩條有柔毛,葉長橢圓形或倒形、前端圓或微凹,有小尖,基部逐漸狹窄,邊緣有細圓齒,上面呈深綠色,發亮,下面呈淡綠色。花白色,花瓣近圓形。果近圓形,深紅色。
(7)余甘子別名:柑(福建)、橄欖(雲南)。產於我國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地生長在比較乾旱的向陽山坡稀林中或灌木林中。11-12月果實成熟、可採摘生食、果肉中含維生素(豐富、食時味先苦澀,後發甜)。
形態:灌木或小喬木,一般高2m左右。老枝黃色或灰褐色,有條紋。葉互生於細弱的小枝上,排成兩列,很象羽狀復葉,葉柄很短,葉片是長圓形。花黃色,很小,簇生於葉腋。果實肉質,直徑約1.5cm,圓而稍帶六棱,果成熟後呈黃綠色。
(8)桃金娘別名:當梨、稔子(廣東)、山稔、崗稔(廣州)。主要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島、廣西、雲南、貴州等地、喜生長在丘陵或曠野間。秋後採摘,果實含糖分很多,可生食。
形態:矮小灌木,高1m多,幼枝上密生柔毛。葉有短柄,葉堅硬,呈橢圓形或倒卵形,基部有3-5條葉脈,下面密被絨毛,花呈玫瑰紅色,花瓣外面有灰色絨毛,常2.3朵聚生在一梗上,總梗比葉短,花下部有兩片小葉狀苞片,有毛。果為球形漿果,成熟時呈暗紫色。
(9)胡頹子別名:手春子(湖南)、甜棒槌(湖北)。分布於我國山東、遼寧、河南、江蘇、福建、廣東、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生長在山坡及空礦的地方。果實可生食,葯用治水痢。
形態:灌木,通常有刺,高2。4m,幼枝褐色。葉子是橢圓形或長圓形,先端稍尖。邊緣波狀,常卷皺。花是銀白色,長約lcm,1-3朵生於葉腋,常向上垂。果皮開始為褐色,成熟後微發紅,內包一橢圓形的硬核。
(10)烏飯樹別名:烏飯葉(浙江)。我國華東、華中、華南等地都有分布。多生長於馬尾松林下。夏、秋季果實成熟,可生食。
形態:常綠灌木,高約1.5m。分枝稠密,枝條細長,嫩葉和芽上都生有褐色細柔毛。葉互生,葉片較硬,呈卵形或長橢圓形,先端尖,基部漸窄,邊緣有尖硬的細齒,上面葉脈上有稀疏刺毛。9月開花,花白色,生在葉腋,通常下垂,長2-6cm。果為球形小漿果,直徑4.6m,成熟後呈黑色,味甜。
(11)野栗子、椰子、木瓜、野栗子、椰子、木瓜都易於識別,是應急求生的上好食物。
野栗子樹(茅栗)生長在山野灌木叢中,可將成熟或未成熟的栗子放在火堆的余燼中烤著吃,也可搗碎煮食。
椰子樹主要靠海岸生長,在椰子果成熟時,椰汁可飲用。果肉可煮食。生於樹頂端上雪白的嫩心椰菜地可生食或煮食。
木瓜樹生長在所有的熱帶地方,特別是湖沼地區。成熟的木瓜為黃色或帶綠色,可生食。未成熟的木瓜果含有乳狀汁液,塗在獸肉上可使肉軟化(切勿弄人眼內,它可引起強烈的刺痛甚至失明)。木瓜的嫩葉、花、莖均可煮食,但必須換水煮兩次以上。
三、野菜
採食野菜的加工方法很重要,加工的目的主要在於去毒和去味。總結我目廣大群眾的實踐經驗,主要有以下幾種加工食用方法:
第一是生食。已知無毒並具有美味的野菜,例如苦菜、蒲公英、小根蒜等。將野菜摘洗干凈,用開水燙過即可加調味品食用。另外。已知無毒並具有柔嫩組織的野菜,例如馬齒覓、托爾菜等,可將野菜用開水燙或煮開3-5分,鍾後,將菜撈出,擠出汁液後,加大調味品涼拌吃。這樣可以除去一些苦澀味.
第二是直接炒食或蒸食,已知無毒和無不良味道的野菜,例如刺兒菜、薺菜、野莧菜、掃帚菜、扁蓄、鴨跖草等,將嫩莖葉摘洗干凈。切碎後即可炒食作菜。或加人主食中作粥、饅頭、包子餡。
第三是煮浸。這是民間比較廣泛的一種食法。對於一些具有苦澀味並可能,具有輕微毒性的野菜都可採用這一方法。例如敗醬、肥脂麻、水芹、珍珠榮、奠菜、龍芽草、楊梅等。採摘嫩莖葉洗凈後,在開水或鹽水中煮5-10分鍾,然後撈出,在清水中浸泡數小時,並且不時換水,浸泡時間隨野菜的苦味大小而定,必要時可以過夜。然後即可炒食或主食配合作饅頭、窩頭等。
海邊的海藻類也可用此法加工處理後食用。
我國南、北方常見的野菜有:
(])苦菜別名:苦茸菜、山苦、碎骨炸(江蘇)野生菜(廣東)、苦介菜(湖北)。全國各地都有分布。於山野和路邊,易於採集。3-8月可采嫩莖葉洗凈生食。微苦。
形態:莖高0.6-1m。葉互生,葉邊大多分裂,周有小短刺,近根處葉身較窄,色綠,表面呈灰白色,斷有白漿,莖葉平滑柔軟。夏季開黃色頭
狀花。
(2)蒲公英別名:婆婆丁、黃花地丁、黃花草。地都有分布。生長於田野、路旁,易於採集。3-5月可嫩葉洗凈後生食,味微苦。5-8月採花放入
湯中烹食。
形態:全株伏地叢生,高9-18cm,體內有白色乳汁。葉緣為不規則的羽狀分裂,色鮮綠。花莖數個,自葉叢基部生出,與葉等長或稍長過一點,上部密生白色絲狀毛。頭狀花序頂生,全為黃色舌狀花。
(3)蕺菜別名:魚腥草。全國各地都有生長。野生於水溝邊、渠岸、池邊及陰濕地。嫩幼苗可作蔬菜吃。葉含揮發油,幼苗經水煮後換水3次,加油鹽調食。全草供葯用,為聾尿解毒葯。毒蛇咬傷,可將鮮草搗爛外敷傷口周圍,或煎湯熏洗患處,或單味煎服。浙江常配野菊花、馬齒覓、蒲公英、大薊根各3兩水煎服,治療蝗蛇、竹葉青、烙鐵頭等毒蛇咬傷。
形態:多年生草本,莖上部直立,下部葡匐,節上生須根並有褐色鱗片。葉為心臟形,先端漸尖,邊全緣或呈波狀,上面為綠色,下面帶紫色。穗狀花序生在莖的頂端,總梗細長,上部有白色總苞4片,倒卵形,果成熟時頂端開裂,種子多,卵形。
(4)馬齒莧別名:馬蛇子葉、螞蟻葉(東北)、馬子菜(江蘇)、長壽菜(河北)、五行草(上海)、瓜子菜(廣東)。全國各地都有生長。常生於田野荒地、路旁。全草可食,味平淡。通常在5-9月中旬采嫩莖葉,用開水燙軟將汁輕輕擠出,加入調料即可食用。全草供葯用,能治痢疾、退熱,並有消炎和利尿作用。搗爛外敷腫毒處效果很好,也可用治毒蛇咬傷、痔瘡等。
形態:肉質草本,肥嫩多汁。莖多分枝,圓形,往往帶紫紅色,通常平鋪在地面。葉互生,也有對生的。葉片肥厚肉質呈瓜子形。花小,黃色,5瓣,3-5朵叢生於葉腑。花後結蓋果,內有黑色種子。
G)刺兒菜別名:小薊草、刺殺草(江蘇)、薊薊菜(湖北)、刺刺菜(甘肅)、七七芽(河南)。全國各地都有生長。遍生於田野之中,易於採集。全株可食,味平淡。4-6月間,采其嫩葉,用開水燙過,炒食或作湯。但一次不可多食,吃多了易引起腹瀉。
形態:多年生草本,莖直立,稍帶紫色,有縱橫紋,被白色細毛,高25-5Ocm,葉互生,無柄,葉片呈橢圓形全緣或微齒裂,兩面都有綿毛,邊緣有金黃色的小細刺。頭狀花序,生於枝頂,全部為管狀花,紫紅色。
(6)莽菜別名:地米菜(湖北)、菱角菜(廣東)、護士草(甘肅)。全國各地都有生長,生於田野、路邊、溝旁,易於採集。嫩苗可食,味平淡。3-4月采其全草,洗凈炒食、作湯,根可煮食。菜可曬干,吃時用水泡開炒食。葯用可治腹瀉、痢疾(單味水煎服),也可治目赤腫痛,高血壓以及各種出血症。
形態:2年生草本,高15-40cm。葉有根生葉和莖上葉兩種。根生葉叢生,有柄,葉片羽狀深裂,有時淺裂或不裂,莖生葉無柄,基部抱莖,邊緣有齒,嫩葉有香氣。春天抽出花莖,排列成總狀花序,花穗挺立,花小,白色。
(7)野克菜別名:細莧、白莧、假莧菜(廣州)。全國各地都有生長,主要產於華東、華中、中南各地。生於曠野荒地或路邊草地中。味平淡。春季開花前,採食其嫩莖葉,用開水浸泡一下,撈出後炒食、作湯均可。宜於大量乾燥供冬用。
形態:草本,高30-60cm。葉有長柄,卵形,長2.5-6cm,先端鈍而常凹人。近根處葉片常帶紅色。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極少,密生,綠色。
(8)掃帚菜別名:地膚、千條子、掃帚子。全國都有分布,主要產於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等地。生於田野、路旁,易於採集。味平淡。5-7月采3Ocm以下嫩芽做湯。開水燙後食用亦可冷拌、炒食。
形態:一年生草本,高30-45cm,莖直立,分枝茂盛,綠色或黃綠色,形成橢圓形或近圓形的植株,秋季變黃色,常用作掃帚,故稱掃帚菜。葉互生,很密,近乎無柄。為線狀披針形。花小,黃綠色,在枝上排列成穗狀花序。
(9)扁蓄別名:豬牙草、竹鞭菜、竹節草(江蘇)。全國各地都有分布。生於田野路邊、荒地及河邊沙地,易於採集。味平淡。3-6月間采其嫩莖葉,煮或炒食,或切碎或麵粉蒸餅吃,也可曬干備冬用。葯用可治小便不利,濕熱淋症和痢疾。
形態:1年生草本。莖狀卧或直立,高10-仙cm,綠色,微有棱。葉互生,長圓形或線狀圓形,先端鈍;花小,白綠色,從莖基部開始每1-5朵簇生於葉腋內。小堅果呈三棱形,黑色或褐色。
(10)鴨跖草別名:碧竹子、蘭花草、竹葉菜、雞冠菜、鴨抓菜、淡竹葉。全國各地都能生長,生於路邊,水溝邊及荒野陰濕處,易於採集。味平淡,嫩莖葉肉質多汁萬可作蔬菜,5-6月間采其炒食或作湯,也可拌面蒸食。作葯可治各種感染發燒的病(單味水煎服),也可治各種出血,痢疾,毒蛇咬傷等。
形態:草本。莖斜向上,基部優於地面,有時節上生根。葉片披針形,有綠色脈。花呈深藍色。花苞小,有總梗。
(11)菱、蓮、蘆葦、青苔、湖塘水生的菱、蓮、蘆葦、青苔是人們熟識的可食植物。
菱(菱角、水菱)生於湖塘與河流靜止處,通常蔓衍成片。菱生於水下,上有浮葉。菱外殼堅硬有角,煮熟後可剝食。
蓮浮生於湖塘與水流緩慢的溪流中。蓮子成熟後,可除去發苫的胚芽煮食。蓮的幼莖和葉也可煮食,但在燒煮之前,應先剝去幼莖上粗糙的外層。
青苔要選擇長流水中的食用。撈取後,用木棒捶打漂洗干凈,拌上佐料,用葉子包好放在火上燒,也可以煮食,燒好後香味撲鼻,是傣族人民喜愛的食品。
四、蘑菇
蘑菇(菌)在我國分布很廣,是人們g愛的一種食品。通常食用的有:香菇、草菇、口蘑、猴頭菌、雞等。蘑菇一般的吃法是炒食或作湯,藏族同胞往往在野外採摘後用火烤烤便蘸鹽食用,別具風味。
外形特殊,易於識別的食用蘑有。
(1)猴頭菌別名:刺狠菌、發狀猴頭菌。
全國各地均有,生於櫟、胡桃等闊葉樹種的立木及腐木上,或生在活立木的受傷處。食前,洗凈切碎,炒食或作湯,也可曬干備用。葯用能利五臟,助消化。
形態:形如猴子的頭,故名猴頭。新鮮對呈白色,乾燥後變內淡褐色,塊狀,直徑3.5-lOcm,基部狹窄;除基部外,均布以肉質、針狀的刺,刺直伸發達,下垂,長1-3cm。
(2)雞扒別名:雞菌、雞肉絲菇(台灣)傘把菇。主要分布在我國江蘇、福建、台灣、廣東、四川、貴州等省,以雲南為最多。這種菌在雨季從地下白蟻窩上生出。食法與猴頭菌同。
形態:剛出土時,菌蓋呈圓錐狀,伸展後中央具一乳突(形如雞嘴),直徑3-2Ocm或更大。潮濕時有粘性,表面平滑,呈微黃色,乳突部分呈褐色或呈花皮狀,往往輻射狀地開裂。菌肉、菌摺白色,摺寬5-15m,呈不規則形。菌柄白色至灰白色,地下部分呈褐色至黑色,表面平滑,肉質,易於開裂,長約3-2Ocm,直徑12·5cm,基部膨大處可達3·5cm。
此外,外形特殊,易於識別的食用蘑還有竹蘇(竹參菌),產於我國西南各地的竹林中。竹蓀形態奇特,別致有趣,海綿狀的菌柄上生有潔白的網狀菌裙。人們形象的稱做穿裙子的小姐。採食蘑菇要特別注意識別毒蘑。在民間,對於識別蘑和可食蘑有許多說法,諸如1)毒蘑多有各種色澤,而且美麗;無毒蘑則多呈白色或茶褐色。(2)菌蓋上有肉瘤,菌柄上有菌環和菌托的有毒;反之則無毒。(3)毒蘑多生長在骯臟潮濕、有機質豐富的地方;無毒蘑則多生於較干凈的地方。(4)毒蘑採集後易變色;無毒蘑則不同,不易變色。(5)毒蘑大都柔軟多汁;無毒蘑則較緻密脆弱。(6)毒蘑的汁液渾濁似牛奶;無毒蘑則清澄如水。(7)毒蘑的味道多辛酸苦辣;無毒蘑則很鮮美。(8)煮蘑菇時,鍋里放燈芯草同煮,煮熟後,如燈芯草變成青綠色或紫綠色,證明有毒;如果是黃色,則無毒。其它還有:煮蘑菇時,毒蘑能使銀器具變黑,如果加進牛奶,牛奶馬上凝固,放迸蔥,蔥會變

㈩ 在廣州該如何放生

看在懸賞的面子上,好好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1、現在的城市都不適合小動物居住的...

坦白說,城市周邊也不適合小動物居住,如果真的有條件有愛心,在能照顧的范圍內,家庭其實是某些小動物宜居之地,例如,貓、狗、魚

2、如果想要放生該買什麼動物放到哪裡去最合適?

本來想建議放生烏龜的,又怕你去買巴西龜,這種龜繁殖能力太強,現在已經嚴重需要計劃生育了。
談到放生,我一般會想起魚,至少每次我在公園里看錦鯉的時候,覺得他們還算是幸福。如果是放生到江河,還是算了,這個環境污染不是一般的嚴重。

另外,你從販子手裡買的很多小動物,其實已經失去了野外生存的能力了。想了半天,建議提問者別買動物了,改植物吧,種在森林公園里,它們會自己照顧自己,也可以享受森林公園的氣氛,你也可以有空去看望他。

3、關於放生

貌似kittyxha是佛教徒,那麼我來談談我對放生的想法,有心為善,雖善不賞。與其去刻意的做好事,不如在日常生活中,對身邊的人更友善些,尤其是父母。。。

唉,我真多嘴,看來懸賞分是拿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