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上海酒釀哪裡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上海酒釀哪裡好吃

發布時間: 2023-01-05 17:04:49

『壹』 上海哪有買現做的酒釀餅

自己做多好

酒釀餅,是春天時令的蘇式代表食品,以蘇州當地的冬小麥和酒釀為主要原料。酒釀性善竄透,用以作葯,可活血行經,散結消腫。蘇州著名老店同萬興製作的酒釀餅最為著名。
酒釀餅有葷、素之分,品種主要有玫瑰、豆沙、薄荷等味。酒釀餅以熱食為佳,特點是甜肥軟韌,油潤晶瑩,色澤鮮艷,滋味分明。
酒釀餅製作方法:
【材料】
中筋麵粉2杯、酒釀3大匙、糖2大匙、溫水3/4杯、豆沙225克
【作法】
1.先將酒釀、糖、溫水混合,再倒入麵粉中拌勻,慢慢淋入溫水,揉成光滑的面團,蓋上濕布放在溫暖處,使其發酵(約4小時)。
2.見其膨脹成雙倍大時,搓揉成長條狀,再分10等份小塊,每塊包入豆沙少許,先搓圓再按扁。
3.平底鍋燒熱,用紙巾抹少許油,再放下酒釀餅小火烘烤,約15分鍾,見兩面金黃時即取出。
【小技巧】
1.這道餅靠的是酒釀發酵,因此時間較長,面團一定要放在較溫暖處以幫助發酵,天氣太冷時,可先將電鍋加熱後拔掉插頭,再將面團放在鍋內發酵,但溫度不宜太高,以免面種燙死。
2.餡料除了豆沙,也可以用熟粉拌入芝麻,白糖作餡。
3.餅放入平底鍋後,最好加上蓋,使其快熟。

『貳』 全國各地哪裡的米酒最出名

強烈推薦上海崇明島本地出的一種米酒,叫青草沙,雋永芳香。崇明最出名的是酒釀,米酒當然也不會差,這是有一次島上農家樂,店家門口擺放著買的,清爽的包裝,透明的玻璃瓶,微有些淡琥珀色的酒,看一眼就滿心歡喜。輕輕抿一口,沁人心田,齒頰留香,心情大好!尤其適合出遊或者好友閨蜜小聚的時候喝。每種口味嘗下來,各有風味,非常適合女孩子。買回來後,會在吃飯的時候倒一點,微醺,心情很好,推薦給大家!有8度和12度的,個人感覺12度的口感更好一些。

『叄』 貴州阿婆酒釀在上海什麼地方

上海光新路上的齊林集市。西康路上的阿婆酒已經釀搬到了新開的集市裡,成了有證、有固定經營場所的鋪。阿婆酒釀,價格實惠醪糟是陝西的叫法,翻過了秦嶺就換了姓名,有叫甜酒、米酒,還有較為普遍的稱之為酒釀。

『肆』 上海有哪些地道的美食

老上海有許多傳統小吃讓人吃過一次就難以忘懷,今天778古鎮農家土菜館就為你數出二十種,快來看看你有哪些沒吃過呢?

1白斬雞


南翔小籠包,漢族小吃,是上海嘉定南翔鎮的傳統名小吃,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小籠包的皮是用不發酵的精麵粉做成的。蒸熟後的小籠包,小巧玲瓏,形似寶塔,皮呈透明,晶瑩透黃,一咬一包湯,滿口生津,滋味鮮美。如果吃時佐以姜絲、香醋,配上一碗蛋絲湯,其味更佳。南翔小籠包素以皮薄、餡多、鹵重、味鮮而聞名,是深受國內外顧客歡迎的風味小吃之一。

9薺菜肉絲炒年糕

在流行韓國炒年糕的現在,薺菜肉絲炒年糕可是滿滿的懷舊味道。白凈如玉的年糕,碧綠青翠的薺菜,看上去就軟糯爽口。簡單的搭配造就神奇的口感,老上海的智慧不容小覷。

10兩面黃

「兩面黃」是江浙特色的傳統麵食,在上海也流傳已久。一度被稱為「面條中的皇帝」,價格不菲。解放後就很少供應,消失已有二三十年,近年來在蘇州老字型大小餐飲界再次興起。此面有硬「兩面黃」和軟「兩面黃」之分,硬「兩面黃」是生面油炸,軟「兩面黃」是下的硬面濾干再炸,要兩面都炸成金黃色,香味飄出,然後撈出放在盤子上,再將澆頭連鹵澆在面上,讓面條吸足鹵汁,味道又香又可口。

11爛糊面

上海爛糊面是上海人的叫法,通俗一點說--就是把面煮得爛爛的,帶有一定的糊狀,但卻又要爛而不黏,糊而不焦,簡單卻非常「吃功夫」。考究點的爛糊面,裡面有青菜,肉絲、蝦仁,鴨肫干碎粒,茭白碎粒等不少輔料,味道鮮美,鮮的落眉毛。

12蟹殼黃

蟹殼黃因其形圓色黃似蟹殼而得名。蟹殼黃是用油酥加酵面作坯,先製成扁圓形小餅,外沾一層芝麻,貼在烘爐壁上烘烤而成。此餅味美咸甜適口,皮酥香脆。有人寫詩贊它「未見餅家先聞香,入口酥皮紛紛下」。蟹殼黃的餡心有咸、甜兩種。鹹味的有蔥油、鮮肉、蟹粉、蝦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棗泥等品種。

13老虎腳爪

老虎腳爪是一種起源於江蘇鹽城,流行於江蘇、上海一帶的漢族傳統小吃,江蘇淮揚地區稱之為金剛臍、金剛麒;鎮江等地亦稱京江臍。因正面突起六個尖狀物,顏色呈焦黃,由於是手工製作不用模具,六個角時常分得很開,形狀類似老虎的爪子,傳入蘇州、上海等地後,故有了老虎爪子之名。

14四喜烤麩

四喜烤麩是一道上海的漢族名菜,屬於蘇菜。色醬紅,香濃醇,咸中帶甜。烤麩是一種面製品,蛋白質含量豐富,屬於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熱量食物。所以這道老上海菜不僅味美,而且健康哦!

15鹹肉菜飯

鹹肉菜飯在上海也是歷史悠久的家常菜了。看似做起來十分簡單,但味道確實沒得說。飯粒中充滿了鮮肉的鮮味,口感飽滿,十分經典。

16酒釀小圓子

小巧玲瓏、清涼甜糯、潔白晶瑩、色彩豐富、水磨糯米,細滑軟糯,酒釀小圓子在上海也是很普及的一種美食。雖然每家店的做法都有些許不同,但都很好吃哦!

17咸豆漿

豆漿是昔日上海人的早餐「四大金剛」之一。無論是大餅、油條和粢飯,還是生煎、小籠和鍋貼,一定要配著熱氣騰騰的豆漿吃才吃得舒服,吃得完美。煮著豆漿的大鍋前,只見師傅左手拿著一個藍邊碗,加入一湯匙兌了香醋的鮮醬油,右手拿把銅勺從鍋里提起一勺滾燙的豆漿,高高舉起沖進碗里,不多不少正好一大碗。只見碗里的豆漿立即呈現出絮狀來,灑上紫菜碎、榨菜末、蝦皮、油條段、蔥花,最後淋上幾滴香油或辣油,一碗賞心悅目營養美味的咸豆漿就端上桌來了。

18生煎

生煎又稱生煎饅頭,上海市傳統的漢族風味小吃,表皮鬆軟,底板香脆,餡鮮多汁。發面和好,包餡成形,放平底鍋中。煎時放少許水,小火燜熟,至底部成金黃色時.撤上蔥花、芝麻,再燜一會兒裝盆。出鍋時誘人的香味真是讓人食指大動。

19爆魚

爆魚又稱熏魚,是人們非常喜愛的特色魚製品。它的製作工藝和配料簡便,色、香、味俱美,宜於直接食用。宴席上常作冷盤、拼盤,也可作炒菜燒菜或湯類的配料。上海過年前家家戶戶都要准備很多熟菜,或自己動手做,或外面買回來,少不了的要有一大盤爆魚。

20草頭圈子

草頭圈子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菜,屬於滬菜系。此菜色澤深紅間綠,圈子酥爛軟熟,肥而不膩。在上海海派菜單里是一道非常受歡迎的美食,這道菜上海人現在是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要在以前只能在草頭上市時才能吃上這道菜,草頭是句上海土閑話,實際上它的學名叫作苜蓿。

『伍』 上海哪裡有好吃的啊

1、城隍廟美食街——與豫園毗鄰,又稱老城隍廟,經營各種上海風味小吃:綠波廊的特色點心、松月樓的素菜包、桂花廳的鴿蛋圓子、松雲樓的八寶飯、南翔小籠和酒釀圓子等,可稱得上是小吃王國了。

2、雲南南路美食街——曾有人戲言:「步入雲南路,口福,口福,淌下口水無數」。這里有長安餃子樓、金陵酒家、三和樓菜館、老正興菜館等,可以品嘗到美味的北京烤鴨、小金陵鹽水鴨、「小紹興」的白斬雞、天津狗不理包子、新梅居的熱氣羊肉、「老四川」火鍋、「新疆烤羊肉」等。

3、黃河路美食街——這里體現的是上海弄堂美食的一大特色,這里大多為上海菜、海鮮樓,偶爾也可見到水煮魚、串燒之類的字眼。

4、乍浦路美食街——以新潮的餐館酒樓為主,以粵式菜餚和生猛海鮮為特色,是滬上中產階層宴請、聚會的首選。

5、七寶老街——這里的美食讓人眼花繚亂:各種鹵味、各色方糕、臭豆腐、湯圓、白切羊肉、七寶糟肉、拆蹄等。

6、仙霞路美食街——台菜、日本料理、韓國料理、東南亞風味,種類齊全,還有著年輕人和戀人們喜歡的情調,茶坊、酒吧,玩具吧。

7、吳江路小吃街——位於上海電視台(南京西路)旁邊的一條小路上,內有、烤魚、鐵板燒、「小揚生煎」、重慶燒雞公、牛肉餅、特色的章魚小丸子、碳烤雞翅、涼皮、臭豆腐、肉夾膜等。

『陸』 上海有什麼好吃

導語:准備去上海旅行的朋友,除了看出行攻略,還得看美食攻略,對於上海有什麼好吃的東西,我特地研究了一番,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上海最具有特色的一些小吃。

上海有什麼好吃的

從10年開始,開始看《淘最上海》這個節目,應該是從第一期一直看到現在,每期都會介紹很多美食,看得多了很多地方也就很熟悉了。

那些大的館子就不多說了。小吃什麼的才是愛~之前有一個上海38種小吃的匯總。按照這些小吃來整理些店好了~小吃廣場什麼的就算了...(一般一家店裡會涉及到不同種類小吃,不過真正好吃的人應該會去找每種小吃最好吃的地方吧~)

上海最特色的38種小吃:





1. 小籠

和鼎泰豐的小籠還是有區別的...個人還是不喜鼎泰豐的,沒有好吃到哪裡去還很貴。

南翔小籠,顧名思義,嘉定區南翔鎮是源頭,不過一般也不會有專門跑那邊去的。市區內比較好的有:南翔饅頭店(豫園店)、佳家湯包(黃河路店)、富春小籠(愚園路店)、萬壽齋等。

2. 餛飩

老上海的話,柴爿餛飩挺受歡迎的, 柴爿餛飩意思就是那種流動的餛飩攤。

街上很多吉祥餛飩、福建千里香餛飩...不要去這些店裡吃...

肇周路上有家耳光餛飩,風評不錯。

還有就是原來開在靜安別墅的小餛飩店,後來轉移陣地到威海路的弄堂小餛飩。

古徽州餛飩、夢花街餛飩、三林塘餛飩等也都評價不錯。

3. 生煎

小楊生煎開的到處都是...我最早吃生煎也是吃的這一家

另外吃過的有虹口的飛龍生煎、乍浦路的金彪王生煎等。

感覺雖然飛龍生煎店面有點破,但口味好像更符合我的喜好。

據說雲南南路上的大壺春也不錯。

4. 鍋貼

其實不是太搞得清楚某些鍋貼和煎餃的區別...不過好吃就行了~

吃過一家浦東的汪師傅鍋貼,感覺肉餡挺實在的,湯汁也很鮮。

各種美食節目介紹過的:虹口的胖阿姨鍋貼(上海有不少阿姨美食~)、伊斯蘭餐廳的牛肉鍋貼,肇周路的宏玉坊、連鎖的大王鍋貼、包旺鍋貼等。

5. 豬油菜飯

這個是一直聽說文廟的菜飯很有名。就在文廟路上。

現在人氣頗高的趙小姐不等位(長樂路、太倉路、龍之夢店)的豬油菜飯,人氣也是很旺的,招牌菜之一。

6. 粢飯糕

在吃這個之前,我的感覺是應該不錯,咸香咸香的,而且炸出來的應該很脆。

不過看了製作過程之後...喜愛程度就下降了...因為真是全油的鍋里炸出來的TAT

香還是挺香的,不過比起這個我還是更願意吃別的當早餐TAT

我吃的是廣西北路的極品粢飯糕。

據說很多上海人的記憶就是小時候去上學,在弄堂門口的攤上買一塊剛炸出來的粢飯糕。光看著這個描述就覺得挺美好的~

7. 油墩子

這個小吃我是在召稼樓古鎮吃的,江阿姨油墩子,小有名氣的一家。

做的是蘿卜絲油墩子(江南一帶的不少點心喜歡放蘿卜絲),料很足,看上去挺干凈的,不像街邊的攤位臟亂。

也是在油鍋里炸出來的,應該比較合小孩子喜歡吃油炸食物的口味吧。

嘗一點就好,吃多了就覺得油膩了。

8. 冷麵

這個不是朝鮮冷麵那種...也不是川味的那種涼面。

上海人有自己喜歡的本地做法的冷麵,夏天的時候吃冷麵、冷餛飩,是很多人的最愛。

做法自然裡面是要放芝麻醬、花生醬這種東西的,面條也是一般的蒸面,不是朝鮮冷麵那種蕎麥面。

做出來的感覺其實就是涼的拌面。王家沙、美新點心店、鴻瑞興等店夏天的時候賣,上面提到的萬壽齋、富春小籠等等店也有。

9. 爛糊面

其實就是把面煮的爛爛的,有一定糊狀的面。一般在家裡也可以做。

這個的話,就是鴻瑞興做的比較好了,萬體那家店是鴻瑞興最有名的一家。

10. 蔥油拌面

海派麵食的經典之作,是將煮熟的面條放上蔥油一起伴著吃。第一次吃還不太習慣這個味道,不過後來越吃越覺得香!

這個一般的小吃店也都有,上面提到的弄堂小餛飩、萬壽齋、鴻瑞興等等地方都有。

然後上海有很多面館,基本上都有這道面。

11. 兩面黃

這個並不是很為人所知的小吃,也是種麵食。說實話我也還沒吃過TAT

將面條兩面都炸成金黃色,然後從鍋里撈出來後放在盤子上,再澆上澆頭、鹵汁。工序上就不太好做。所以做這道小吃的也就是一些老字型大小小吃店和一些本幫菜館。

南京西路王家沙,南京東路的沈大成有做,不過就不知道味道吃不吃得慣了。

12. 蟹殼黃

這個除了上海,在黃山我倒吃到了更多。就是小的燒餅,做的扁平,裡面有甜的或者鹹的餡,看上去像蟹殼。

老字型大小里還是可以買到的,延平路的吳苑餅家是代錶店家。

13. 老虎腳爪

又是一個瀕臨滅絕的美食...看節目里介紹製作起來很麻煩,所以現在還做這個的店應該也就個位數吧。長相像腳爪所以得名。

七寶古鎮里有做這個的,然後田子坊有家店,再有就是東江陰路的一家放心無鋁油條店(原來是新天地那邊好又來搬過來的,很多阿姨媽媽都從老遠的地方跑來買)

14. 燒麥

燒麥還是要吃下沙的!裡面的糯米、筍丁、肉粒還真是挺實在的。還有豆沙、紫薯的燒麥。

我是在召稼樓古鎮里吃的,可以去那裡試試。市內也有下沙燒麥的幾個分店,大連路、定西路、北京西路等等。

15. 麻球

這個很多地方都吃,也就不多介紹了,很多早餐店可以吃到。

不過上次去上海見識到比較奇特的...就是薺菜麻球...普通的麻球裡面餡是薺菜的。不得不佩服上海人對薺菜的愛。

這家店叫福得德海派人文餐廳,位於本幫菜一條街進賢路上。

16. 崇明糕

顧名思義,是崇明島的特產。最正宗的應該是要去崇明島去吃的,島上有家陸記據說不錯。

在市區想吃的話,去專門做崇明菜的館子即可。比較有名的是魚羊老鎮之崇明味道。

17. 肉絲湯年糕

目前上海灘吃年糕比較多的是排骨年糕、毛蟹年糕,還有就是韓國年糕...

這種吃法還真很少見了,據說豐裕生煎里還有。

18. 春卷

在上海貌似比較多的是黃魚春卷,吃一口,那個脆脆的皮,那個湯汁,那個嫩嫩的魚肉,一點腥味都沒有,好嗲的!

一般本幫菜館都有做這個。我在一家連鎖店,吃面的,叫家有好面的店吃的,這家店也算是快開遍大上海了...(除了黃魚春卷這家的黃魚面也還ok)

19. 八寶飯

這個小時候在家裡外公也會做給我吃,過年過節的時候喜歡弄,好像南方吃這個的地方不少。甜甜的,裡面放了那麼多種豆子啊、果脯啊,吃起來很帶勁。

老字型大小裡面做這個的挺多的,像王家沙沈大成之類的,每逢過年過節都會有很多人買好大一塊八寶飯帶回去。買回去直接蒸一下,一大家子就可以一起吃了。

在陸家浜路那邊有家糯勿糯,節目介紹過不少次,網上風評也不錯。

20. 豆漿(咸漿)

作為一個認為豆漿只能是甜的人...是接受不了咸漿的存在的...近幾年才知道有這種食物的存在,並且江浙滬一帶好像還挺喜歡咸漿的...OMG接受無能

空的瓷碗里,事先放好撕碎的小油條、小蝦皮、紫菜片、榨菜末,要有幾粒小蔥,還要有一定比例的醬油和醋。最後滴上幾滴辣油。

在看美食節目一段時間後,還知道了上海有不少夜市賣豆漿油條的,也是發現了新世界...代表估計就是霍山路上的那家霍山公園夜市豆漿油條了...有興趣可以去試試。

21. 豆腐花

在廣東待過幾年所以我一直以來都是吃甜的豆腐花的,就像現在大陸開了些台灣豆花店裡的那些一樣,算甜品了。不過後來慢慢知道了咸豆腐花的存在...

豆腐花和咸漿里要加的那些東西差不多,區別就是豆腐花要更塊狀一點,不是豆漿那樣的液體。

一般上海早餐店都有做這個,推薦一家曹楊路上的實惠點心店吧,很老牌的吃早餐的地方了。上海人喜歡吃的早餐品種這邊基本都涵蓋了。

22. 水撲蛋

不愛雞蛋的我現在還沒嘗試過這個...據說就是:將水燒熱後,打蛋進入沸水中,成型後盛起來放入酒釀和糖。在家應該也可以自己做嗯...

23. 龍蝦片

這是小時候大愛的蝦片TAT多年後再次吃到是在海底撈等位的時候送的零食...也是醉了...

24. 鍋巴

這個平時吃的零食也挺多了於是乎沒有慾望去吃...

25. 排骨年糕

這個我很喜歡!!!在第三次去上海的時候吃到的,那是一個大雨天,上海剛剛入梅,我跟老爹倆人冒著大雨找到了雲南南路上的鮮得來,我點的排骨年糕他吃的小餛飩。

看名字其實會想成排骨和年糕炒在一起,不是的!是一塊炸好的大排,下面有一塊年糕,然後淋上了醬油,看著就很有食慾~

雖然有人嫌棄鮮得來的味道還有服務什麼的,不過我感覺還是值得一去的,一定要去雲南南路那家。另一家比較有名的老字型大小是北萬新。

26. 油豆腐線粉湯

其實就是油豆腐粉絲湯...一碗湯裡面放著油豆腐還有粉絲。

一般在吃生煎的時候,一兩生煎,一碗油豆腐粉絲湯,是很多人的標配。小楊生煎就可以吃到。

27. 雞鴨血湯

一提到南京很多人會想到鴨血粉絲湯...上海人也很愛吃這個小吃。

和上面那個湯一樣,這個也是很多人吃生煎的時候要配著喝的,小楊生煎也有這道小吃。

順帶提到鴨血粉絲湯,回味鴨血粉絲湯、妯娌鴨血粉絲湯都是開的到處都是的連鎖店。

28. 千張包

其實就是拿豆製品當做皮,裡麵包上肉、菜的餡料。一般吃的話都是千張包粉絲湯這樣一起吃的。所以生煎店裡大多也有這個可以吃。

29. 雞粥

這個就得提到兩家老字型大小了,小紹興,振鼎雞。小紹興的話就在雲南南路上,振鼎雞去福州路的那家不錯。

雞粥、雞湯面、白斬雞,想嘗試的話去這兩家還是可以的。

雞粥就是用老母雞的湯熬出來的粥,挺暖胃的。(對鹹粥無愛的就不做評價了...)

30. 酒釀圓子

好吃!從小對酒釀有種深深的愛,然後發現上海人也很喜歡酒釀。全國各地叫法不一樣,但差不多都一個東西,酒釀、醪糟、米酒、甜酒、甜米酒等等...

以前都是吃醪糟湯圓,那種湯圓都是有餡的,很大個的'。

酒釀圓子是沒餡的,就是糯米小團子。

這個上海很多店都有賣,無論大飯店還是小吃店,大眾點評一家去吃吧,都差不多~

這里順帶提一下湯圓,上海這邊叫湯團。

七寶古鎮的湯團店很有名,味道也很好,我有一次七點多就趕到七寶那邊吃的,交通很方便,七寶地鐵站下來就是。現在好像是3元一隻了,漲價了...有芝麻、豆沙、棗泥、花生、板栗、紫薯的甜味的,也有鮮肉、薺菜的鹹味的。

31. 海棠糕

挺甜的一種餅。就是外面的麵皮很酥脆,裡面是滾燙的豆沙,剛出爐的時候燙嘴。店面里一般都有提醒小心燙嘴。

城隍廟有個店做的不錯,春風松月樓下面的窗口就能買。(城隍廟還是能吃到點真美食的,並不是一無是處)

古鎮里一般都有這個,七寶古鎮、召稼樓古鎮、新場古鎮等等。

32. 烘山芋(就是烤紅薯...估計承載著很多上海人小時候的回憶,放學了餓了在路上買個烘山芋吃著)

33-36 糕團系列

上海人很喜歡吃糕團,每年到了清明最著名的就是青團,到了重陽節要吃重陽糕等等。還有很多其他品種的。

雖然很多人嫌棄南京東路上的沈大成,但我不得不說這里的糕團還是不錯的,品種多,味道也不錯,就在南京東路上,不用進沈大成那個店,就在門口的外賣窗口,每天都會有好多人擠在窗口那裡買這樣那樣的糕點。我每次去上海都會在這里買團子吃。

還有家店叫虹口糕團廠,總店在四川北路上。最有名的是年糕團,就是年糕里放根油條,再放點其他料,比如芝麻、肉鬆之類的。吃一個這個絕對飽飽的了。其他品種的糕團也都有。

37,高橋松餅,最正宗的在浦東的高橋鎮,不嫌遠的話可以奔過去試試。

至於38任何一家超市裡都會有的特產,不用非在城隍廟的某個特產店買。

*蔥油餅:

曾經我吃的蔥油餅都是那種一塊一塊三角形的餅,來上海之後吃的是一整個的圓餅子,然後裡面蔥花真心挺實在的,味道很香,油也比較大。

不知道現在怎樣了,前幾年有家很火的蔥油餅店,茂名南路附近的阿大蔥油餅,這家店創下了我排隊買吃的的紀錄...七點10分趕到,七點50終於買到了...

整家店只有阿大這一位大叔在做蔥油餅,一次就出鍋20隻,來買的都是附近的爺叔、阿姨媽媽,一買就是好多...所以排隊的時間很長,一般上班族應該是沒耐心等的...

不過在等的過程中聽著前後的爺叔、阿姨媽媽用上海話東拉西扯的,也別有一番感覺~

*鮮肉月餅

雖然本人不太喜歡...不過真的是上海人的大愛,還是要提到一下的。

不光是在中秋,其他時候上海人都很喜歡吃這個。

蘇式月餅是酥皮的,跟廣式很大不同。裡面放的是肉餡,還是那種有汁水的,所以是要新鮮出爐就馬上吃的。我吃過一次,但是感覺就是...這不就是縮小版的餡餅么...沒有領悟到真諦...

泰康食品、光明邨、王家沙、真老大房等等老字型大小的,總是會有很多排隊買的。尤其是光明邨...那隊伍簡直了,隔好遠都能看到隊伍...

最近在日月光有一家瞞著爹海派中式名點,裡面做出來的鮮肉月餅、蟹殼黃等也挺受歡迎的~

*粢飯團

上海人早餐的四大金剛:大餅、油條、豆漿、粢飯。

粢飯團要屬南陽路粢飯團最為出名了,在南陽路和西康路的路口處。

這是血糯米包的,裡面有碎油條、肉鬆、肉醬、鹵蛋,很香~

一定要早點去,到10點就沒有了。

*上海人愛吃的西式點心 (這里的人真挺愛吃甜食的...)

——蝴蝶酥(一定是國際飯店西餅屋的)奶香味十足,要早點去,這里也容易排隊。

——杏仁排、核桃排、腰果排、西番尼等(哈爾濱食品廠)

——奶油小方(紅寶石)上海人也很愛吃奶油!

*面

在盧灣,有四大面館:復興路大腸面 思南路阿娘面 肇周路長腳面 麗園路縮頭面(香閣麗面館)

除此之外還有味香齋的麻醬面,老半齋的刀魚面,德興館的燜蹄面等等。

上海人比較喜歡的面有黃魚面、大腸面、豬肝面、腰花面、青菜肉絲面、大排面、鱔絲面等等。

上次去上海吃了一次辣肉面,覺得還不錯吧。這個面應該算很普通的,很多面館都有這個面。

除了湯面,還有不少拌面,比如八寶辣醬拌面。


『柒』 酒釀很好吃,但是不知道怎麼選擇,有誰知道選擇酒釀的一些竅門呀

吳華記酒釀介紹
吳華記酒釀沒有什麼獨特的技藝,但是我們有認真的態度,吳華記酒釀完全採用長糯米,請你仔細看,我們的米都是一樣的長,不但在同一碗里,包括在不同的碗里,也包括不同時期生產的酒釀,並且基本沒有斷米,因為我們的米出自同一個片區,同一品種,同一採收工藝,同一保管條件。吳華記酒釀米白湯清,請注意酒釀的湯是應該清的,碗的下面有少許澱粉沉澱,現在市場上有些酒釀米粒全是飄浮的,湯是渾濁的,那是添加了懸浮劑的,這樣的廠家為了節約成本少用米,渾濁了並且漂浮米粒,給顧客造成米粒多的假象。吳華記酒釀的甜是鮮甜的,因為我們只添加了少許的白砂糖和蜂蜜來均衡甜度,絕對沒有添加化學的糖的替代物(AK糖、阿斯巴甜、甜蜜素等),因為我們的用米量達到標准,所以發酵過程中產生的甜度已經較高了。吳華記酒釀除了包裝用現代工藝來確保食品的安全,整個生產工藝完全是傳統的。吳華記酒釀放心使用,吳華記酒釀煮蛋是最好的,因為沒有化學添加劑,不用擔心加溫後化學添加劑的分解;其實在炎炎夏日冰箱里放上幾個吳華記酒釀,冰鎮後的清涼只有試過以後才知道。吳華記酒釀由上海蘭裕實業有限公司出品
食品用料
酒釀(sweet ferment rice )是蒸熟的糯米拌上酒酵(一種特殊的微生物酵母)發酵而成的一種甜米酒在我國全國各地稱呼不同又叫醪糟、酒娘、米酒、甜酒、甜米酒、糯米酒、江米酒、酒糟、漿糟酒。
酒釀的成分隨發酵進度等而變化,成熟的酒釀,含水分50.108%,酒精2.105%,粗蛋白質3.789%,糖分27.765%,總酸0.301%(揮發酸0.031,不揮發酸0.271%),灰分0.085%。
製作方法
酒釀有甜味,用熟的糯米飯加酒葯發酵做出來的。濾掉米粒並且經過一次蒸餾就是米酒--米酒有一定的後勁,酒釀不濾掉米粒,沒有經過過濾和提純,度數非常低,熱一熱加小糯米圓子當點心吃,有點酸有點甜還有酒的味道。南方人用酒釀來調雞蛋、牛奶吃,是產後補品,口感很好。
米酒泛指米類釀制的酒,稍好的米酒一般都是經過過濾提純以及蒸餾提純,甜味已經不重,酒味比較重。更適合愛喝酒的人。
相關典故
①《綱目拾遺》:"佐葯發痘漿,行血益髓脈,生津濃。"
②《隨患居飲食譜》:"補氣養血,助運化,充痘漿。"
【異名】酒窩、浮蛆(《綱目拾遺》)。
【來源】為糯米和酒麴釀制而成的酵米。
【性味】《綱目拾遺》:"味甘辛,性溫。"
食用須知
內服:燉溫、和葯同煎、做菜輔料。外用:搗敷、配合做面膜。
酒釀不僅可以煮蛋,也可以用來煮雞、鴨、魚、豬肉等,豐乳的效果是一樣的,不必拘泥於只是雞蛋,長期食用臉色紅潤,皮膚光滑。
營養價值
酒釀甘辛溫,含糖、有機酸、維生素B1、B2等,可益氣、生津、活血、散結、消腫。不僅利於孕婦利水消腫,也適合哺乳期婦女通利乳汁。
是由糯米經過發酵而製成的一種風味食品,深受人們的喜愛,其產熱量高,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B族維生素、礦物質等,這些都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B族維生素有促進乳汁分泌的作用。醪糟里含有少量的酒精,而酒精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消化及增進食慾的功能。乳母的飲食增加,營養充足,乳汁自然會量多質優。
功用主治:益氣,生津,活血。
選方
①治痘瘡不起:荸薺搗汁,和白酒釀燉溫服之,但不可燉大熱,大熱則反不妙,慎之。(《良方集要》)
②治小兒鼻風吹乳腫痛:酒釀和菊花葉搗敷。無葉用根。甘菊葉尤佳,搗汁沖和服更效。(《劉啟堂經驗秘方》)
③治吹乳:薴麻根(嫩者)炒,和白酒釀少許,共搗爛,敷患處一日夜。忌食發物。(《周益生家寶方》)
④治頭風:蒼耳子、白芷、谷精草各五錢,川芎三錢,甜酒釀四兩。老酒二碗,煎一碗服。(《妙凈方》)
材料:糯米3杯,酒葯一丸(實用1/4個)
准備工作:
1.把糯米用水浸泡一夜。
2.把酒葯放進一個能封口的朔料袋,封口。用刀柄把酒葯砸碎,再用擀麵杖在上面來回滾,把酒葯碾細。
做法:
1.用飯鍋煮糯米,下的水比平時少一點。 要把飯燒熟但是飯粒比較硬。
2.把糯米飯放入筲箕,在水龍頭下沖,洗去飯粒上粘粘的東西。
3.把糯米飯放入陶瓷容器。每鋪一層飯,撒一些酒葯。最上面撒酒葯和少量溫水。
4.用手把糯米飯壓實,在飯中間鑽一個孔讓糯米酒可以冒出來。
5.容器上面蓋一張保鮮膜 放入烤箱,打開烤箱的燈,幾小時後就可以聞到酒香。24小時後,看到糯米飯好像浮在酒里就可以了。
6.如果不是很著急吃可以不用烤箱,冬天放在暖氣旁邊,3-4天左右就差不多.夏天室溫就足夠了.
要點:
1.製做酒釀的器具一定要干凈,特別是不能有油跡,並用熱水燙一遍,再拿紙巾抹乾凈。
2.最好不要用手直接碰糯米飯,建議戴朔料手套或者隔一層保鮮膜。
3.酒釀長白毛說明溫度太高,但是還可以吃;如果長有色毛就是材料不幹凈,建議不要吃了。
4.如果發現飯粒粘上空氣中很小黑粒,如果確定還不是長毛,建議及早把飯粒撿出扔掉。帶黑點的飯粒很容易長黑毛。
5.酒釀對溫度的要求很嚴格,在拌酒葯之前,糯米飯的溫度不能高於30度,否則做出的酒釀會發酸。
酒釀(醪糟、酒娘、米酒、甜酒、甜米酒、糯米酒、江米酒、酒糟)食用方法參考:
1、直接食用:開瓶後用勺取出直接食用,細膩潤滑、醇香甜蜜。
2、作醪糟(酒釀、甜酒)飲料:
A、熱飲:取適量酒釀,加適量開水,攪拌後冷卻即可飲用。
B、冷飲:將熱飲放入冰箱冷凍後取出即成冷飲。
C、果汁醪糟(酒釀、甜酒):在上述飲料中加入檸檬汁、橙汁、草霉汁等果汁製成風味別致的果汁醪糟。
3、全套醪糟:做法是把醪糟放在沸水中燒開,打入雞蛋花,並撒入葡萄乾、桃仁、花生、果乾、白糖等,最後加入燒開的牛奶。
全套醪糟黃自相間,蛋花柔軟,奶香酒味撲鼻,各種干鮮果星星點點,色彩斑斕,吃起來營養豐富,香甜而略酸,難怪群眾視它為上好的早點。
4、醪糟(酒釀、甜酒)湯圓:選將適量水煮沸後加入湯圓,待湯圓浮出水面即加入適量醪糟、白糖,煮沸3-5分鍾即可食用,可做早點、宵夜。

華飛酒釀湯圓
5、醪糟(酒釀、甜酒)雞蛋:先將適量水和雞蛋(去殼)煮沸,加入適量醪糟和白糖,再煮3-5分鍾即可食用。醪糟不僅可以煮蛋,也可以用來煮雞、鴨、魚、豬肉等
6、作調料:
A、作泡菜、醬腌菜配料,可調整風味。
B、做火鍋調料,可增加醇香和回甜味。
C、拌入蒸菜、燒菜、可調香調味,去腥除膻。
D、根據你的創意和需要,還可作其他調料,豐富你的生活。
酒釀美容
1、酒糟+溫水,用適量溫水將冰凍的酒糟調開(注意不要調太稀哦),然後敷在臉上8分鍾就OK了,不過要先在手上試用哦,過敏就不好啦!
2、甜酒釀,取適量甜酒釀,並且把裡面的米也磨碎,然後把壓縮面膜或者面膜紙放下去讓它吸收,一張美白面膜就完成啦!大概敷10-15分鍾就OK~記住要試用哦!
3、清酒化妝水 我們平常去吃日本料理時喝的清酒也是美白好幫手哦。洗臉以後直接把清酒用化妝棉抹上臉就可以了,等它吸收以後再塗晚霜之類的保養品
上面幾種材料比較便宜而且容易找到,各位姐妹不妨試試看吧。不過,因為這些都含有酒精,所以各位還是要先試用,還有就是要注意避開眼睛。
選購酒釀
●超市有酒釀賣酒釀在超市買得到,用一小瓶玻璃罐裝著的,近幾年包裝的技術提升了開始用塑料碗裝,引用十分方便。網路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