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定州哪有好吃好玩的地方
定州市地處河北省中部偏西,保定西南。地理坐標為北緯38°14′—38°40′,東徑115°15′—114°48′,是保定市最南部的一個縣級市。全境南北長45公里,東西寬35公里,總面積1274平方公里,人口112.75萬人,現轄3城區、8鄉、14鎮、506村。西南距北京196公里,東北距石家莊68公里,西南距保定56公里。北與望都、唐縣交接,西與曲陽接壤,南與新樂、無極、深澤相毗連,東與安國為鄰。京深高速公路、京廣鐵路穿境而過,市區公路四通八達,市內公交車通達各景點,300多輛「的士」隨時為您的旅遊提供服務。定州市地勢平坦,一脈平原,平均海拔為43.6米。境內有唐河、孟良河、沙河自西向東過境。氣候屬溫帶——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
定州有5000年的歷史,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定州自古是華北重鎮。春秋時,齊相管仲築城,戰國及漢朝為中山國都。古定州戰亂頻繁,北魏取安定之義,立名定州。自北魏至清代,此地均為行、台、府、路、郡、州的治所,曾為我國北方重要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定州文物古跡類型多,分布集中。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
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其中建於宋代的我國磚木結構最高的「中華第一塔」——開元寺塔,建於清代的我國北方唯一保存完好的科舉考試場所——貢院。
被稱為世界第一才子的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曾在定州為官,留下的「雪浪石」、創作的定州大秧歌、親手釀制的「中山松醪」酒、親手栽種的「東坡雙槐」名揚海內外。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的晏陽初先生在定州開展平民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定州歷代名人有漢代音樂家李延年、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崔護,宋代理學家程顥、程頤,清代的郝浴、王瑚,現代著名教育家王森然,著名歌曲《松花江上》的作者、人民音樂家張寒暉也是定州人。他們留下的珍跡或舊址,吸引了大批的國內外旅遊者。
定州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富,被聯合國工發組織確定為國際綠色產業示範區。到定州除欣賞文物古跡外,還可到城區附近的農業觀光園、黃家營葡萄酒庄、定州梨鄉、大辛庄花卉基地游覽,觀賞採摘。還可品嘗到用法國釀造工藝釀造的葡萄酒,親眼目睹法國酒庄及葡萄酒釀制的全過程,享受異國風情。
您如果想吃定州的特色小吃,可到「特色小吃城」作為座上賓,數十種小吃叫您唾涎欲滴。下面向您介紹幾種定州特色小吃:
定州燜子:豬肉燜子又名肉灌腸。它之所以好吃,是因為它由精選的瘦豬肉和定州特製的山葯粉面灌制而成,不肥不膩,香味濃郁。
定州扒糕:是城裡人山珍海味吃膩了換口味的土特食品。它由蕎麥面精製而成,以含糖量極低深受中老年人尤其是糖尿病人的喜愛,扒糕面質細膩,口感光滑脆生,尤以蒜泥涼拌,蘸上醋吃起來更爽口。
磚路豆腐:磚路豆腐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它口感好、鮮嫩,質地細膩,人們愛吃,它由漿點而成,沒有任何附加物,屬於純綠色食品。有名的定州雜繪菜是少不了磚路豆腐的。
定州市飯店賓館遍布市區。其中准三星級賓館有定州大酒店,涉外定點飯店有金苑賓館、皇苑賓館等8家。
到定州一游,吃住在市區,遊玩在景區,定州10多個旅遊點分布較為集中,文物景點都在市區,自然觀光景區在市區邊沿,您來定州可住1-2天,賓館高間、標准間、普通間三個檔次的床位可滿足您的需求,可接待床位達3000多個。
參照價格:
高間(套房)360-800元/間
標准間120-200元/間
普通間30-40元/間
主要賓館:
定州大酒店(0312-2392222)
金苑賓館(0312-2337777)
皇苑賓館(0312-2312999)
供銷賓館(0312-2313411)
㈡ 燜子怎麼做好吃需要用什麼材料
燜子可是我們這里的傳統特色小吃,燜子的做法也是多種,每個地方都不一樣,所用到的材料都不一樣,像煙台主要是用地瓜澱粉作原料,河北主要使用瘦肉和山葯粉製作而成,我們這里就是用紅薯粉條製作,不管用什麼材料製作,都是很好吃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用什麼材料做。
燜子是北方地區的傳統特色小吃,定州人「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都吃過燜子」,但是每個地方的做法也不太一樣,用的食材都不一樣,我們這里主要就是用粉條製作燜子,做法簡單,香軟美味,非常好吃,我就很喜歡吃,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下做法。
2、燜子放蒸鍋蒸50分鍾就可以了,蒸好的燜子拿出來後,千萬不要立刻去動它,放涼之後的燜子才算定型。
3、蒸好的燜子,吃法有很多,可以燒、燉、煮、煎、炸、涼拌,都很好吃,選擇自己喜歡的吃法來做
㈢ 燜子怎麼做好吃
燜子的做法:
用料:紅薯澱粉100克、水500克、鹽1小勺、芝麻醬1大勺、蒜末適量、生抽1勺、醋適量、鹽適量、水適量、花椒粉半小勺、食用油適量。
步驟:
1、紅薯澱粉100克,最好是這種塊狀的紅薯粉,我用綠豆澱粉和玉米澱粉都做過,只有紅薯澱粉煎出來的口感最好了。
㈣ 定州燜子哪家的好吃
清風店大世界十字路口東行20米路南有一家做的正宗,味道好,正宗的傳統味道,他家的沒有香精,和色素,口味好吃的還放心,每次回家都去買,走時還給同事們帶點,建議大家去嘗嘗,真心覺得不錯
㈤ 燜子是哪個地方的特產
1、燜子是山東煙台著名的傳統小吃。
2、燜子用粗製地瓜澱粉做原料,將澱粉加水加熱打凍,將凍切成小塊,用鍋煎到外邊成焦狀顏色由白變透明,並佐以蝦油、芝麻醬、蒜汁等調料上桌即可。
3、煙台燜子的來歷:相傳一百多年前,有門氏兩兄弟來煙台曬粉條,有一次剛將粉胚做好,遇上了連陰天,粉條曬不成,粉胚就要酸壞。情急之下,門氏兄弟將鄉親們請來用油煎粉胚,加蒜拌著吃,大家異口同聲說好吃,有風味。於是便幫門氏兄弟支鍋立灶煎粉胚賣,人們都說好吃,但問此食品叫什麼名,誰也說不出。其中一智者認為此品是門氏兄弟所創,又用油煎燜,就脫口而出叫「燜子」。
㈥ 你覺得燜子好吃嗎
首先你要知道什麼是「燜子」 它是中國北方地區 歷史 悠久的小吃,大眾化的說法就是「肉涼粉」
但是咧,這種說法又不太准確,因為各地的做法都有所不同,比如河北定州、保定的燜子就是用瘦豬肉和山葯粉灌制而成的,更像是「肉腸」;大連、煙台等地的燜子則是用地瓜粉做的,就像是「涼粉」,還有丹東燜子、禹州燜子、禹州燜子等等,原料和吃法都各有不同。
燜子最初的誕生,是因為舊時的老百姓家中貧困,但大家又想吃肉,於是就在燉好骨頭湯裡面加了澱粉勾芡,同時加了些肉末、粉條和佐料,製成了燜子這種美味。
現如今其實大家也很少會自製燜子,北方的一些超市裡面都有燜子胚買,直接買了蒸熟或油煎就可以吃了,還有的吃法是用它來燉菜或炒菜,味道也相當不錯!
在眾多的燜子之中,最有名的就是定州燜子,屬於肉食動物的最愛,壹周君就來扒一扒吧
定州燜子是河北最有名的傳統小吃,首先是鮮瘦肉絞製成塊,然後加紅薯澱粉,倒入香料、小麻油、味精等佐料,加水攪拌,最後變成糊狀。
最後將糊放入圓筒形的棉布袋,扎緊之後放入鍋中煮熟,這個過程大概要兩個小時。
然後把煮熟的燜子取出放入涼水中,再晾乾後放在鐵架子上用煙熏,熏個10分鍾才算大功告成。
如果你首次見到30厘米粗,5斤重的定州燜子,肯定會問上一句:怎麼有這么粗的肉腸?入不入味?但品嘗一番,你肯定又會發出感嘆:真香真好吃!
雖說燜子的吃法眾多,但當地人最愛的還是火燒夾燜子,熱氣騰騰的火燒,夾上澆過了醬油、芝麻醬、大蒜香油的燜子,再配上一碗小米粥,就是最市井的「河北生活」!
看了很多地方燜子,都不太一樣,我介紹下我們河南的燜子吧。我們這里的燜子更多的會叫它紅薯燜子,因為基本上都是用紅薯粉條做的。燜子是把紅薯粉條加澱粉做成的,比涼粉更硬,甚至比扁剁還要硬。而且涼粉,扁剁都是可涼拌著吃的,它必須加熱才可以吃。
燜子的吃法有很多種,可以炒也可以做湯
燜子炒肉絕對是它的最好吃的做法了,把燜子切成片,很硬不好切,不能切的太薄會爛掉。然後豬肉切薄片,我一般會用煮過的豬肉。蒜苗切段。鍋里放一點油,放一點豆瓣炒香加肉加料酒加燜子添點,加生抽加雞精加十三香加鹽加蒜苗炒熟,燜子炒到軟軟糯糯的就是熟了。
因為燜子本身沒有什麼味道,所以做湯的時候用它比較靈活,基本上任何的咸湯都可以放它,按照你本身的做法做就可以,切記一定要煮熟,不然嚼不動。
大學宿舍有個許昌禹州的,天天給我們說燒燜子多好吃,後來專門暑假去他家,你別說,還真的挺不錯,現在燜孑不叫燜子,熟了叫漿子,原料不對,以前燜子真材實料,口感好。現在賣大餅的,糊弄賣雞蛋的,好東西學不快,學壞快急了。
我們的悶子沒有肉 就是普通澱粉加粉頭 粉頭就是自己家做粉條剩下的短短的小粉條,在北京農展館嘗過,挺好吃的,買了之後自己怎麼弄,味也沒嘗時的味好吃,河間燜子是用驢油熬的,好吃。豬肉的沒吃過,感覺還是紅薯粉燜子更好吃一些。
定州除了新宗和生產公司的,一些市場上自製的燜子也是好吃到家了,所以說定州燜子也是非常的有名氣,燒餅加燜子,給啥吃的都不換,我每次回家必吃,在河北帶了5年就是河間正宗的驢肉火燒好吃,吃過煙台的,沒覺得好吃,煙台人但是挺喜歡這道挺有名的菜。
燜子也是河南很多地區的特色 美食 。只是現在不容易吃到,或者說吃不到原來的味道。因而除了在粉條產地還有原味的燜子,其他地方在逐步的退出百姓餐桌。
主要原因不是燜子不好吃了,或者沒人願意做,而是粉條沒了質量保證。如今粉條生產工藝日新月異,早就不需要紅薯粉,玉米土豆木薯什麼的,只要是澱粉,就能做出紅薯粉。可是這樣的紅薯粉做出的燜子,不是那個味道。
燜子確實好吃。我最愛做的就是燜子紅燒扣肉,出來的味道一點不比荔浦芋頭紅燒扣肉差,而且燜子的口感比芋頭更別致。
燜子紅燒扣肉做法是:
半斤肉半斤燜子。五花肉冒六成熟,瀝干明水抹一遍甜酒釀,過油上色,再放溫水裡泡到肉皮起皺。
泡好的五花肉切大片,燜子切同樣大片,一塊肉一塊燜子碼放蒸碗里,上面給一個八角,一小塊桂皮,幾片鮮姜,蔥段,給生抽。注意不用給鹽,用生抽調整鹹淡。
蒸碗入蒸鍋,水開上汽加蓋,大汽狀態40分鍾。如果喜歡爛烀口感,蒸一個小時。有人喜歡蒸二小時,肉塊吸溜就下肚了。關火汽消開蓋端出蒸碗,倒扣盤子里就是了。講究的就著蒸碗的湯汁勾芡再澆到肉上,顯著好看。
一哥「 美食 與心之旅」之——
燜子的傳承之旅
「許昌燜子、封丘卷煎」是中原叫得響的 美食 ,燜子起初的做法就是蒸芡糊,多地是叫作「皮渣」的,更形象些,類似於煮稀芡糊而成的涼粉但口感較硬,後漸加入粉條段而軟化口感,回族 美食 把牛羊肉餡拌入,著實增色不少,已成一方 美食 。傳入封丘、永城等地, 美食 者又以蛋皮裹蒸,長條細圓、顏色亮黃,以改其烏黑扁平之外形,悅目增色。新密卷煎是後起之秀,用料大致相同、工藝亦差別不大,密人喜接納、知包容、善改進,於餡料中加入焯熟的粉條段、抓碎的老豆腐,煮熟的肉粒肉塊,間或紅辣椒絲增色,以改純芡之生硬,食之筋中帶酥、軟中帶勁,熱乎吃出霸氣、涼拌吃出酥爽、熱炒吃出綿軟。其實各地 美食 舶來品不少,隨心意而改進自是一番創新。
燜子是北方菜,據我了解,好像河北地區、東北地區燜子比較多,做的方法也五花八門;河南部分地區也有吃燜子的,東北地區做的多數是用紅薯粉或者土豆澱粉來做,尤其以大連燜子有名氣;什麼三鮮、麻辣、豬肉炒燜子等;河北地區做燜子多放豬肉和澱粉或牛肉加澱粉,味道濃郁;好吃不好吃是看你是否喜歡,反正我喜歡吃丹東炒的燜子,大連的燜子口味偏咸;河北的燜子也不錯,裡面有精廋肉,做法很多,下面都是做燜子的照片,大家看看,喜歡學做燜子的和做燜子有經驗的可以多多交流,互相提高。
保定老家的驢肉燜子。
好吃,我都是自己做。水晶肘子等我這都叫悶子。
說到燜子怎麼能少得了沈陽彩電塔夜市的炒燜子。
在沈陽彩電塔夜市,基本上各地 美食 都能被找到,一路溜達一路吃不停。
1、關於炒燜子,沈陽的炒燜子做法主要都來自丹東和大連,網路得知炒燜子發源山東,但在丹東和大連已經將其發揚光大。炒燜子是用地瓜粉熬制的涼粉炒制的,一般是一大塊,放在大鍋里用刀或者鏟子切成小塊,慢火慢炒,炒到燜子從內到外內外焦黃,微微透明,表皮呈現微焦,彌漫出香味,基本上,合格的炒燜子就可以出爐了,品嘗起來軟軟的糯糯,搭配芝麻醬、香菜、蒜蓉、簡直欲罷不能。吃燜子必不可少的調料一是用兌好鹽的蒜汁,二是調好的芝麻醬,也就是麻醬。
2、沈陽的炒燜子已經有很多變化,不再是單一,而是增加了很多搭配,尤其最出彩的就是與土豆泥。在彩電塔夜市最有名的炒燜子攤位,每一次去都排著長長的隊,想吃一份炒燜子至少要等半小時以上,但拿到手覺得不虛此行。
點一份炒燜子可以多項選擇,選擇只要炒燜子,或者加多加少土豆泥,各種調味料,加上蒜泥、麻醬、辣椒油,也可以放醋,有的還加入了花生碎,入口有回香,香甜可口,吃到停不下來。
3、如果在家做,也是可以的。
可以在萬能的網上買到燜子,實在沒有,也可以在家用紅薯澱粉,200g澱粉加800g水,鹽一小勺,攪拌均勻,過篩倒入不粘鍋電飯鍋,按下煲湯鍵,然後就是不停攪拌,直到粘稠半透明狀態。直到涼透。涼透後切塊。
在等待涼透的時間里,可以進行調制醬汁的過程。將溫水倒入芝麻醬攪勻,調至液態最好。將蒜用壓蒜器壓成蒜泥,加入適量的鹽和水,調製成蒜水。
然後進行炒制的過程,將鍋燒熱,倒入油,將燜子均攤在鍋底煎至雙面金黃出鍋撒入調好的醬料和蒜水就可以,如果喜歡酸辣,還可以放入老乾媽、辣椒油、醋、香菜碎等等,可以自由發揮,攪拌均勻就可以開動啦。
我的天,你這圖上哪裡有燜子啊?這不是粉芡團子嗎?
㈦ 定州燜子的傳說及故事
定州燜子不僅今人愛吃,更有悠久的歷史。據傳說,定州燜子形成於宋代,為曾任定州知州的文豪蘇東坡所創。
蘇東坡在宋哲宗元佑八年(1093年)十月,來到定州任知州。蘇東坡到任前,定州周邊的曲陽、望都、唐縣、新樂、無極等縣入夏以來一直無雨、大旱,到了秋季卻又連雨成澇。一年兩災,災情嚴重。蘇東坡到任後,一面向皇帝寫奏摺要款救濟百姓,同時親自率人帶糧食和肉等深入到各村賑濟災民。蘇東坡每到一地,便為災民煮粥煮肉。可災民多,肉食少,為了讓災民都能吃到些肉,補補虛弱的身子,蘇東坡望著煮肉的大鍋想出了代替的辦法。他命人用肉湯放稍許碎肉,再放進當地稜子面(蕎麥面)熬製成塊狀,然後切塊分給災民。這樣,有限的肉食能讓更多的災民食用。這種食物在賑災中發揮了很大作用,其做法便也流傳了下來。後來,人們稱這用肉湯碎肉與稜子面或紅薯澱粉及其它面熬制的食品為「燜子」。
定州燜子香味獨特、加工考究、色澤美觀,外表油光、結構緊密、有彈性,切開後肉和澱粉紅白相間,入口香、糯、滑,加熱後食用口味更佳,是定州人最喜歡吃的食物之一。曾有定州人說:「在定州『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都愛吃燜子。」在廣播劇《張寒暉》中,有這樣一個細節:張寒暉與地下黨領導在定州開元塔下的小飯店秘密接頭時,張口便要「四兩老白乾,半斤燜子,一根手掰腸」。
㈧ 燜子是哪裡的特產
燜子是煙台的特產。大約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煙台燜子開始登堂入室,尋常街巷間的燜子攤很少見了。進入大酒店的燜子在傳統做法的基礎上,又增添了新內容,價格高低則取決於搭配的海鮮。2001年第3屆「中華名小吃」評選。「三鮮燜子」為煙台帶來了榮譽。用粗製地瓜澱粉做原料,將澱粉加水加熱打凍,將凍切成小塊,並佐以蝦油、芝麻醬、蒜汁等調料上桌即可。
燜子的典故:
相傳一百多年前,有門氏兩兄弟來煙台曬粉條,有一次剛將粉胚作好,遇上了連陰天,粉條曬不成,粉胚要酸壞,情急之下,門氏兄弟將鄉親們請來用油煎粉胚,加蒜拌著吃,吃後異口同聲說好吃,有風味。於是便幫門氏兄弟支鍋立灶煎粉胚賣,人們都說好吃,但問此食品叫什麼名,誰也說不出。其中一智者認為此品是門氏兄弟所創,又用油煎燜,就脫口而出叫「燜子」。
㈨ 大連非常有名的特色小吃燜子,到底是怎樣的一道美食
燜子在我們這里還有個名字叫「皮扎」。如果僅從外表判斷,和燜子長最像的就是涼粉,燜子就是質地更硬的涼粉。如果深究起來,燜子的起源地就在我們這里。
我們這兒有一個叫登封的地方,如果你不知道登封是哪,那「少林寺」知道吧,少林寺就在登封。清朝時,登封曾出過一位禮部尚書——景東揚。他小的時候,家裡非常窮,他的媽媽就在骨頭湯中加入澱粉、粉條、香料、肉末等,做成一種非常美味的食物,這就是「燜子」了
大連燜子早已成為地地道道的大連小吃美食之一,燜子炒的碎所以容易入味,燜子炒得過火口感較好,麻將濃一些,配上蒜汁水,蔥花香菜,再來點花椒油或辣醬。寫到這里,小編擦了擦流在嘴角的口水。大連燜子好吃到停不下來,與燜子最配的是什麼?就是「站著吃」,在路邊買上一碗燜子,吃得不亦樂乎,你有沒有相同的經歷呢?
這么簡單的做法學會了沒?自己在家就可以享受大連非常著名的風味小吃了,讓你再也不必東奔西走,在路邊站著吃燜子啦!想吃的小夥伴快去嘗試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