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龍潭鎮有什麼好吃的地方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龍潭鎮有什麼好吃的地方

發布時間: 2023-01-02 03:01:22

1. 濟南適合遊玩的地方,下午3點開始玩,打算先去五龍潭,然後吃飯,求推薦吃飯的好地方,以及周邊好玩幽靜

你好。
理解你的心情。
不過五龍潭已經是市中心繁華區域,臨近趵突泉和大明湖,距離千佛山也不算遠。
這是本市三大名勝,足以逛一整天。
你可以再五龍潭玩完後,去附近的芙蓉街就餐,雲集省內各式小吃,任君自取。
另外,附近共青團路還有春江飯店,絕對的本土齊魯風味,魯菜精華謙虛的說還談不上,但那裡對外地人而言,可以一試。

你所謂的特色幽靜,有,但不在市區,在南部山區。
大小門牙的古樸純凈,九頂塔的民族風情,都遠近聞名。
另外,九如山的棧道很有特點,而且瀑布群名聲在外,好山好水,如果有好佳人陪伴,值得一去。
水簾峽也是個優雅安然的好地方,適合散心。
去這幾個地方的專線車就在趵突泉對面,每天流水發車,隨到隨走。

祝你一路順風,遊玩開心奧。
滿意請採納,謝謝

2. 成都龍潭寺哪裡有好吃的火鍋

看你想吃什麼,如果吃火鍋的話,說實話哈,龍潭寺我真沒發現有什麼好吃的火鍋,但是十里店有家火鍋不錯,就在羅蘭廣場 川菜,我推薦 成都龍潭寺南路108號的 水泊風情特色川菜 裡面的裝修都是水滸傳風格,一走進去不僅可以領略到梁山好漢大口吃肉咯

3. 廈門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廈門十大必去景點分別是鼓浪嶼原名、中山路步行街、胡立山炮台、南普陀寺、華僑博物館、廈門園林植物園、環島路。廈門大學,沙坡尾藝術西區曾厝_村。
廈門,簡稱「廈」或「鷺」,又名鷺島,是福建省地級市、副省級市和計劃單列市,國務院批準的中國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和風景旅遊城市。
到2020年,廈門六區總面積1700.61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97.84平方公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廈門市常住人口為5163970人。2020年,廈門GDP將達到6384.02億元。
廈門位於中國東部和福建省東南部。由主島(廈門島)、離島鼓浪嶼、西岸海滄半島、北岸集美半島、東岸翔安半島、大嶝島、小嶝島、同安內陸和九龍江組成,陸地總面積1700.61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90多平方公里。廈門,一種流行的閩南語,與漳州、泉州同為閩南語的組成部分。
廈門是國家綜合改革試驗區、國家物流樞紐、東南國際航運中心、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兩岸貿易中心。
截至2018年,廈門綜合信用指數在36個省會及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二,營商環境在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一,外貿綜合競爭力全國排名第五,集裝箱吞吐量全球排名第十四。

4. 江蘇南京麒麟有什麼特產

秦淮小吃
南京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自六朝時期流傳至今,多達80多個品種.名點小吃有葷有素,甜咸俱有,形態各異.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味小吃是我國四大小吃群之一.夫子廟地區茶樓飯店,街邊小吃,滿目皆是,形成獨具秦淮傳統特色的飲食集中地.
經過多年的努力,夫子廟地區有七家點心店製作的小吃,因工藝精細,造型美觀、選料考究、風味獨特而著稱,經專家鑒定南京秦淮區風味小吃研究會於1987年9月正式命名這八套秦淮風味名點小吃為「秦淮八絕」.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在夫子廟品嘗秦淮風味小吃後,題寫橫幅:「小吃好吃」,亦作「吃好吃小」.八絕如下:
第一絕:永和園的黃橋燒餅和開洋干絲
第二絕:蔣有記的牛肉湯和牛肉鍋貼
第三絕:六鳳居的豆腐澇和蔥油餅
第四絕:奇芳閣的鴨油酥燒餅和什錦菜包
第五絕:奇芳閣的麻油素干絲和雞絲澆面
第六絕:蓮湖糕團店的桂花夾心小元宵和五色小糕
第七絕:瞻園面館熏魚銀絲面和薄皮包餃
第八絕:魁光閣的五香豆和五香蛋
南京鹽水鴨
水鴨是南京有名的特產,久富盛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南京鹽水鴨一年四季皆可製作,腌制復鹵期短,現做現賣,現買現吃,不宜久藏.
此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點.每年中秋前後的鹽水鴨色味最佳,是因為鴨在桂花盛開季節製作的,故美名日:桂花鴨.
《白門食譜》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桂花鴨「清而旨,久食不厭」,是下酒佳品.逢年過節或平日家中來客,上街去買一碗鹽水鴨,似乎已成了南京世俗的禮節.
南京板鴨
南京板鴨馳名中外.明清時南京就流傳「古書院,琉璃塔,玄色緞子,咸板鴨.」的民謠,可見南京板鴨早就聲譽蜚然了.板鴨是用鹽鹵腌制風干而成,分臘板鴨和春板鴨兩種.因其肉質細嫩緊密,像一塊板似的,故名板鴨.南京板鴨的製作技術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到了清代時,地方官員總要挑選質量較好的新板鴨進貢皇室,所以又稱「貢鴨」;朝庭官員在互訪時以板鴨為禮品互贈,故又有「官禮板鴨」之稱.
板鴨和鹽水鴨有什麼區別呢?板鴨是經過老鹵腌制過以後做熟的,吃起來口感都是比較緊密咸香.鹽水鴨吃起來口感鮮嫩.買的時候看日期,越新鮮的越好.
南京雨花茶
雨花茶是南京特產,也是全國十大名茶之一.它外形圓綠,條索緊直,鋒苗挺秀,帶有白毫,猶如松針,象徵著革命先烈堅貞不屈,萬古長青的英雄形象,故定名為雨花茶.雨花茶主要生長在南京市郊,在原料選擇和工藝操作上都有嚴格的要求,在穀雨前,采2至3公分長一芽一葉的嫩葉,經過殺青、揉捻、整形、烘炒四道工序,全工序皆用手工完成. 雨花茶色、香、味、形俱佳,沖泡後,茶色碧綠而清澈,香氣清雅,滋味醇厚,回味甘甜,有止渴清神,消食利尿、治喘、去痰、除煩去膩等功效,1966年起暢銷海外,在日本、東南亞一帶,人們將雨花茶當作珍貴禮品贈送親朋好友.
南京雨花石
南京雨花石盛產於雨花台、菊花台等地.據研究,上等的雨花石是一種瑪瑙.相傳南朝梁武帝時,高僧雲光法師在石子崗講經,感動得上天落雨如花.花雨入地即變成無數大如雞卵,小似蠶豆,絢麗多姿的礫石,雨花石由此得名,石子崗也改名雨花台.
雨花台所產雨花石,是經過流水搬遷作用而磨圓的各種礫石,主要成分是石英砂岩、石英岩、硅質岩、火成岩等堅硬的岩石和石英、玉髓、蛋白石一類的礦物.前者無鮮艷的顏色與光澤;後者即石英、玉髓等化學成分是二氧化硅.常見顏色有白、乳白、微黃色.也有紅、紫、綠、薔薇、黑色.還有一種由不同顏色條紋組成同心狀、環狀、斑點狀的瑪瑙.
一些珍奇雨花石瑰麗無比,朦朧的透明中似有山川雲霞、花鳥魚蟲,鬼怪神仙,還有內中圖案形同豬八戒、孫悟空的,更為世人贊譽.人們常將雨花石「養」在水盂中,陳列案頭,作為觀賞之物.南京的民間藝人還將雨花石琢製成各種藝術品,天然人工合為一體.
南京雲錦
南京雲錦是南京傳統的提花絲織工藝品.其用料考究,織工精細,圖案色彩典雅富麗,宛如天上彩雲般的瑰麗,故稱「雲錦」.它與蘇州的宋錦、四川的蜀錦齊名,並稱我國三大名錦.
南京雲錦生產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三國時期,明朝時織錦工藝日臻成熟和完善,並形成南京絲織提花錦緞的地方特色.清代在南京設有「江寧織造署」,雲錦織造盛極一時,這一時期的雲錦品種繁多,圖案莊重,色彩絢麗,代表了南京雲錦織造工藝的最高成就.如今生產的雲錦除出口做高檔服裝面料及供少數民族服飾、演出服飾外,又發展了新的花色品種,如雲錦台毯、靠墊、被面、提包、馬夾、領帶、掛屏等日用工藝品.
南京雲錦是一種提花絲織工藝品,南京工藝「寶藝」之首,與四川蜀錦、蘇州宋錦並譽為「三大名錦」,以質地堅實、花紋渾厚優美,色彩濃艷為特色,大量使用金線,形成金碧輝煌的獨特風格.雲錦過去專供宮廷御用,現除少數民族做衣飾外,還出口國外做高檔服裝面料.南京雲錦,配色多達十八種,運用撋螖層層推出主花,富麗典雅.
櫻桃
南京是我國櫻桃著名產地.多產於玄武湖一帶.玄武湖的櫻洲,因盛產櫻桃而得名.品種有東塘、垂絲、青葉等.東塘櫻桃為上品,粒大味美,汁多色艷,品質極佳. 按時令來說,眼下正是櫻桃上市之時.
相傳六朝就盛產,殷紅絢爛,誘人流涎.白居易有《櫻桃》詩贊美,詩曰:含桃最說出東吳,香色鮮濃氣味殊.恰恰舉頭千萬顆,婆娑拂面兩三株.鳥偷飛處銜將火,人摘爭時踏破珠.可惜風吹兼雨打,明朝後日即應無.
櫻桃有「鮮果第一枝」美譽,古人視為珍果.南宋《景定建康志》載:南京出產的水果有櫻桃、石榴等.近代除櫻桃、石榴外,又添上百合、桃子、西瓜,合稱金陵五大名瓜果.
桂花鴨
南京人對鴨子情有獨鍾,料理鴨子的方法也數不勝數,鹽水鴨、金陵烤鴨、燒鴨、板鴨、金陵醬鴨、香酥鴨、八寶珍珠鴨、咸鴨肫等等.鴨菜中又以鹽水鴨最為知名,吃一口,肉嫩多汁,鹹淡適中,香而不膻.鹽水鴨又以八月桂花飄香的時節最為味美,鴨肉會帶有桂花的香氣,所以美名曰「桂花鴨」.
陵園西瓜
現在提起陵園瓜,年輕些的南京人就知之甚少了,作為南京特產的一種,它已經在上個世紀末的南京銷聲匿跡了.陵園瓜是中國各大名瓜中的一種,以其個小瓤甜聞名.
鴨血粉絲湯
南京街頭處處可以看到經營「鴨血粉絲湯」的小店鋪,這風靡金陵的小吃食其實是製作南京板鴨的副產品,血嫩湯鮮還要加點綠蒜苗提味去膻.價格便宜,隨處可見,充飢正好.
南京木雕
南京的木雕分仿古木雕和黃楊木雕.仿古木雕色澤古樸沉穩,以仿唐馬見長,羅漢神像也形神兼備,別具一格.黃楊木雕以動物、人物為主要題材.
蘆蒿
在南京有一道不尋常的小菜.那就是蘆蒿炒香乾.蘆蒿,是長江桃花汛到來前江灘下生的蘆筍嫩芽,沿江別的地方也會有的,南京人喜食這種嫩脆爽口的水生野菜.南京人甚至以「蘆蒿只有南京才有」自居.
確實,要論吃蘆蒿,哪裡人都沒有南京人吃得那麼精細和講究:擇菜時一斤要掐掉八兩,單剩下一段乾乾凈凈、青青脆脆的蘆蒿桿兒尖;炒香乾也是素炒,除了一點油、鹽,不再加別的調味料,要的就是蘆蒿桿兒尖和香乾相混的那份自然清香,吃到口中青青澀澀,食後唇齒格外清爽.
咸鴨肫
南京鴨肫是南京有名的土特產品之一,暢銷中外,與板鴨齊名,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南京鴨肫形狀扁圓,肉質緊密,攜帶方便.肫肉緊韌耐嚼,滋味悠長,無油膩之感,是老少皆喜愛的佳餚珍品.
客人在南京吃完了板鴨,要是覺得不過癮,還可以買些鴨肫肝帶著走.那些掛成串賣的是生的,必須買回家上蒸籠蒸熟後食,也有真空或現買現食的熟食.
什錦素菜包
不知道為什麼這樣一種普通的素食包子如此博得南京人的重視,到每家酒樓、餐廳吃飯,幾乎都可以看到此食.夫子廟的傳統小吃,自古也離不開包子、燒餅、干絲三大類,尤以包子淵源最深,是道地的老南京貨.馬祥興清真菜館、綠柳居素菜館、奇芳閣、貴賓樓等幾家名店的素菜包子都遠近聞名.
百合
百合是南京傳統特產,產於南京東郊植物茂盛的鍾山等地.外皮白凈、肉質豐滿、香甜細膩,還可以長期儲存.
狀元豆
狀元豆其實就是五香豆.傳說是因為明清時江南貢院的考生喜歡攜帶五香豆趕考而得名,此豆起源於明代,是用蠶豆製作,據說最出名的五香豆是兩兄弟經營的,他們每天清晨開始煮制豆子,一大早就出門叫賣.
至今南京還流傳著這樣的兒歌:五香豆,真正香,老頭吃了老媽媽香,大姑娘吃了二姑娘香,大哥哥吃了小哥哥香,城裡頭吃了城外頭香.
金陵摺扇
南京金陵摺扇有竹製摺扇、絹宮扇、骨扇等,製作精細,輕巧美觀,既是驅夏實用品,又是藝術欣賞品.尤以「金陵藝術大扇」,倍受歡迎.
天鵝絨
天鵝絨是南京的傳統工藝品.分絲織和絲綿交織兩類,花紋有正雕(羅地絨花)和反雕(絨地羅花)之分.品種有匹料、台毯、靠墊、藝術掛屏等,其中匹料可做高級時裝和沙發、轎車坐墊面料.
金陵金箔
金陵金箔是將金片捶打成厚度不超過0.1微米的薄片,用作建築、器物、佛教塑像裝飾及名貴中成葯的配方.
金陵金箔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南朝,當時的文獻中已有生產金銀箔及設置錦署的記載.元朝時,開始大量生產金箔,到了明清,更有進出一步的發展.1975年在太平門外徐達五世孫徐傅墓中出土的金絲補服,即為400多年前金陵金絲的物證.
南京東郊龍潭鎮及江寧縣花園鄉等一帶是金陵金箔、金線生產的集散地,農戶均有「打箔」、「制線」的手藝,且世代相傳.金陵金箔生產工藝獨特,技術要求很高,從古到今,一直為手工捶制,是我國特種傳統工藝.
加工金箔有十多道工序,將黃金經過化條、拍葉、落開子、炕炕、做捻子、打箔、出具、切箔等精細加工,使金條捶打成薄如蟬翼的金箔,南京金箔因質量高而享譽四方.
金陵辟邪
在眾多的南京特產中,最能體現南京六朝古都形象的,是一尊神奇威武的石刻——辟邪.辟邪是古代鎮墓的神獸,似麒麟而無角,兩側有翼,肌豐骨勁.南朝辟邪石刻最為有名,南京的辟邪很多就是南朝的遺存,作為南京的形象就是矯悍威猛鎮災祛惡的辟邪.
南京市民對辟邪也是青睞有加,尤其是玉雕無尾辟邪,被人們視作守財的象徵.在許多南京人的家中或者車里,都會擺上一隻辟邪鎮災祛惡.
楊花蘿卜
楊花蘿卜是一種小巧玲瓏的紅皮蘿卜,涼拌很爽口.它是在楊花飛絮的季節上市的,因而得了這么一個美妙的名字.近年來,它已登上了高級筵宴,成為色味俱佳的冷盤配菜.或者雕刻成花,擺在筵桌正中,可看可吃.
仿古牙雕
南京的仿古牙雕很有名,產品造型有人物、走獸及各種器皿.南京生產的牙雕精品《文成公主入藏》曾被推為全國新創作的九大傳統工藝優秀作品之一.此外,《端午龍舟》、《唐人擊鞠》和《霓裳羽衣舞》等牙雕作品都受到了中外人士的好評.
南京香肚
南京香肚是南京著名特產之一,創於清同治年間.其形如蘋果,嬌小玲瓏,老南京俗呼之為「小肚」.它肉質緊結,紅白相間,吃起來香嫩爽口,略帶甜味,既是宴席上的一道名菜,也是日常生活中的佐食佳品.它的主要材料是鮮豬肉,一般是三分肥七成瘦,佐料是適量的鹽、糖、香料等.
舊時凡圓席筵席,香肚所放之處,即首席客人所坐,「獨居尊」這句話形象地道出了香肚的特色.在1910年的南洋勸業會上,南京香肚曾獲獎狀,從此馳名海外,遠銷各地.
癩葡萄
癩葡萄極苦,是盛夏中清涼生津去暑爽口小菜.
菊花腦
菊花腦是南京特產,別地所無.夏天的菊花腦,醒腦明目,是無油腥的清湯菜.城南一帶的老南京人特別珍貴它.
雞蛋
旺雞蛋又名毛雞蛋,活珠子,是一種小吃.傳統上指將孵化失敗的雞蛋清水煮熟,一般剝殼蘸炒熟的椒鹽食用.有人認為食用未發育完全的雞的胚胎是一種殘忍的行為,但是許多南京人堅持認為這僅僅是一種飲食習慣而已.
旺雞蛋和活珠子還是有些區別的,旺雞蛋是孵化不成功的雞蛋,而活珠子則是二十天左右的正在孵化中的雞蛋.二者的味道也有較大差別,活珠子的味道更加鮮美,而且營養價值更高.

5. 吉林省龍潭區的人口味怎麼樣喜歡吃辣的還是其它口味

東北人其實喜歡吃辣的,只是不能吃很辣,微辣而已。做辣味飲食我認為很不錯

6. 懷化有哪裡好玩的比如說吃的,玩的

懷化地區可以玩的地方很多,下面是一些比較出名的旅遊景點:

懷化市的名勝古跡頗多,自然風光奇秀。新晃、芷江、辰溪等地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的發現證明,早在一萬多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生息。新石器時代遺址遍及全市各縣,遺址出土文物極為豐富。境內的古建築種類繁多,其中以黔陽的「芙蓉樓」、沅陵的「龍興寺」、芷江的「天後宮」等最著名。通道縣境內現存的「白天觀」、「迥龍橋」、「鼓樓」等侗族古建築,最具民族特色。芷江是我國抗日戰爭的重要紀念地,1945年8月的芷江洽降,是中國政府自鴉片戰爭以來, 第一次以勝利者的姿態接受敵國使節的投降。戰後芷江修建「受降紀念壇」。懷化名人輩出,這里曾誕生過許多著名人士。現代有漵浦的向警予、麻陽的滕代遠、會同的粟裕等,其故居都得以保證,並建了紀念館。懷化的名山名水也遍及各地,如飛山、鳳凰山、雪峰山、壺頭山等,不僅景色奇特,還附有許多美麗的傳說。五強溪水電站早已馳名中外,五溪湖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懷化市已列入國家級、省級的旅遊資源如下:

省級風景名勝區:鳳凰山、五強溪、萬佛山
省級森林公園:中坡、象獅坡、黃岩
省級自然保護區:康龍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沅陵縣龍興寺、漵浦縣警予故居、通道縣馬田古樓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

2、芷江縣攬勝

(1)受降紀念坊

位於芷江縣城東3.5公里的七里橋村, 這里原是國民黨空軍司令部群力禮堂,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受降儀式就在這里舉行。

紀念坊為四柱三拱門,高8.5米,寬10.64米,嵌沅州石,刻有國民黨軍政要人蔣介石、李宗仁、於右任、孫科、何應欽、白崇禧等的題詞。

坊正面中領蔣中正題「震古鑠今」,東拱額「布昭神武」為於佑任題,西拱額「武德長昭」為孫科所題。坊柱上題聯兩副:克敵受降威加萬里,名城攬勝地重千秋(蔣中正題 )。側聯:得道勝強權百萬敵軍齊解甲,受降行大典千秋戰史記名城(李宗仁題),坊背面中間首額,由當時湖南省主席王東厚題「萬古流芳」。下為260字銘文,記述日本投降之歷史背景。東拱額居正題「名垂青史」,西拱額王雲五題「氣貫長虹」。柱上中聯系何應飲所題:名城首受降實可知扶桑試劍富士揚鞭還輸一著,勝地倍生色應推倒桐柱慶功燕然勒石獨有千秋。坊前的凱旋門,由四扇鐵制柵條門組成,鐵門上焊著四個紅V字,象徵八年抗戰勝利。受降會場, 為日本降使今井武夫向中國政府洽降會場舊址。受降史料陳列室,有會談紀要、備忘錄,電文、照片報刊文章等,展覽有當時會議用過的桌椅原物,蘇聯比斯飛機、舊式兵器、修機場的石滾、碑文、日軍投降國旗等。

正在建設中的受降園,增設如下景點:紀念館,受降堂,受降塔,何應飲、今井武夫住所,今井武夫乘坐飛機、吉普,抗日烽火和V型塑雕群,戰役戰術展示區,蘆溝小橋,鴿子湖,汗青樹,臣石碑,和平之神碑樓,臨風亭等。位於城東一公里處的芷江飛機場,近5000畝,建於1936年,是當年盟軍機場,轟炸東京戰略要地的神秘機群,就是從這里起飛的。

(2)紅軍烈士紀念塔

在上坪鄉,塔高5米,基寬6米,是為紀念1934年冬紅軍北上抗日,賀龍、任弼時率領紅二方面軍進行「便水戰役」而犧牲的烈士而建。

(3)剿匪烈士紀念塔

位於縣城體育場之北端,為紀念在湘西剿匪戰斗中犧牲的烈士而建。塔高18米,用岑鞏白石壘砌。塔身銅板上刻有470位剿匪烈士英名。 石碑碑文為先烈的英雄業績。塔彥青松環繞,四季白花吐艷。

(4)天後宮

地處舞水西岸、與縣城隔河相望的天後宮是內陸最大的媽祖廟,建於清朝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佔地3700多平方米,宮中有戲台、正殿、觀音堂,左為財神殿,右為武聖殿和五通神殿,全部建築結構完整。

門坊高11米,寬63米,貴州大青石壘砌,呈門樓形。兩側雄獅踞,前有青石雕花欄桿圈圍成台,中間十五級台階刀門。門坊除2.5米寬,2.6米高的門洞外,上下左右均為青石浮雕,共50幅。大幅石雕有2.5平方米,小幅有0.3平方米。魚龍鳳獅、花草、樹木、神鬼人仙,形象生動逼真,畫面清晰如故。或一幅為一典,或數幅合為一典,如「孤洞勁竹」、「永慶昇平」、「天下巡天」、「八仙飄海」之類,則八幅為一典。還有不知名目者。門洞上方正中鑲嵌的「天石宮」石刻匾額,字體渾厚圓潤,施斧鑿亦曲盡書法家之地。

參觀石雕藝術的專家無不稱揚此坊工藝之絕無僅有,謂之江南一絕。宮內置有沈從文手書段氏墓誌墓碑,文共600字,系青石碑體。為沈從文於民國10年(時年18歲)在芷江團防總局任師爺兼收稅員時, 受人所託為戰死警備隊長段治賢手書的墓碑,柳體行書,字跡工整雋秀,流暢灑脫而不刻板。1987年10月12日,中國著名畫家美協副主席黃永玉先生專程由北京前來芷江拓印沈從文之碑文手跡。同時宮中還展出芷江出土舊石器時代以來很有研究價值的文物100多件。

(5)文廟

位於城內小北街的文廟,始建於清咸豐十一年,廟外有蓮塘、跨石拱橋,橋頭50米連紅牆,豎5尺石碑,上鐫「文武官員在此下馬」。牆內設文廟,佔地約15000平方米。

(6)芷江

是一座山水相依,雄奇秀美的古城。舞水河蜿蜒穿城而過,將縣城一分為二,分為河東河西。縣城近郊溪流縱橫,楠木溪、桃花溪、木葉溪、柳林溪、楊溪、蔣家溪、細米溪、芷溪、漁溪、三渡溪、五郎溪、黃溪、桐木溪、板山溪、通溪、王家溪等數十條支流匯入舞水河。縣城四面環山,城東有花山、白雲山、木蘭山、巽公坡、皇榜坡等。城南有蒲家山、大洪山、小洪山、白岩山、祖山等,城西有天雷山、米公山、羅山、蒲公大山等,座座山峰巍峨雄峻,條條溪流清澈湛藍。旖麗奇特的山水巧妙地構成了屏障巨鎮。明山疊翠,楊溪雲樹,花山仙姿,金龍閣、山水溶洞、槐木溶洞、龍牙洞瀑布等十餘處自然勝景。加之兩岸桃紅柳綠,樹影婆娑,把古城裝點得分外妖嬈。

(7)明山

位於城北10公里處,是芷江八大外景之首,海拔一千多米,西接天雷山脈,東連雪峰,周圍97群峰擁立,眾脈蜿蜒,峰起巒回,翠色層疊,城環連池。熙寧年間的宋神宗,曾封此山之神為順應侯。明朝御史薛宣游明山時寫下了「縹緲浮嵐重,遊人咫尺迷,遠近天無際,參差樹不齊,日出寒煙外,川雲似海平……」的名詩。登明山過連花庵,跨遇仙橋,穿百子峰,躍頭天門,越馬鬃嶺,逾二天門,始能登極真武殿。此殿為近五省十八縣善男信女三月三朝山拜佛之地,至今每年達四、五萬餘人。

(8)楊溪雲樹

位於城南3公里處的楊溪河口,西漢時期所植,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民稱「喜樹」、「重陽木」或「千歲樹」。舞水流程九百里,這種重陽樹僅存四棵。這棵樹高16米,胸圍11.5米,樹冠面積206平方米,下主幹內空, 可供遊人置桌凳飲酒賦詩下棋。上分三枝向外延伸,枝葉交錯,蓬鬆叢雜,近視覺濃蔭覆蓋,遠望如雲勢參天。每年雨季,各色蝴蝶、或白鷺,密集樹上,五彩繽紛,去蒸霞蔚,甚為奇觀。樹側建昭靈廟,以祀楚國三閣大夫。古代許多文人墨客曾有賦詩,如清代舉人楊鳳鳴觀後作七絕:「武陵溪畔水盈盈,岸上松揪弄曉睛;片片白雲吹不散,前樹野鳥向人鳴。」現此處仍為游覽之地。此樹已被列為全省古樹名錄。

3、黔陽縣攬勝

(1)芙蓉樓

在黔陽縣黔城鎮西門外,為紀念唐代詩人王昌齡而建,沅、舞二水交匯於此,樓因王昌齡曾作《芙蓉樓送辛漸》詩而得名。古人譽為楚南上游第一勝跡。主樓北廓臨江,主體系清代建築,純木結構,正面三間,重檐歇三頂。二層有明軒可供遠眺。清代乾隆年間在其周圍又建有冰心玉壺亭、送客亭、覽翠樓、凌波榭、半月亭等大群建築物,與這里自然的山石、江水、林木巧妙布局,構成了「登眺則群山拱翠,俯視則萬木交陰,沅水自北來環其下」的壯麗的風景園林景象。樓側豎立八十多塊歷代名人題詩作賦的鐫刻、碑石,其中有《王昌齡宦楚詩》十五首,以及顏真卿、岳飛、米芾等人的手跡。芙蓉四周環境清幽,竹木相錯,綠蔭如蓋,奇草生芳。江面可泛舟,灘可野炊。屬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黔城南正街

明、清時代的居民建築風格,沿街遍是鱗次櫛比,街景極古。街長數百米,呈丁字形格局,街道不寬,為巷狀。全鋪青石板路,每間檐口幾乎全乎用卷棚形式,線條優美。二樓伸出飾檐。普遍為萬字格窗並用支撐物開窗,室內大小柱頭雕琢的圖案古色古香。多為木結構,有馬頭牆隔出。漫步此街如置身古代一般,不少歷史題材的電影在此取景。屬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中正門

系黔城鎮的西門,為砂岩壘砌的古城門。門洞頂鐫「中正門」三字,以蔣介石名字命名。

4、通道縣攬勝

(1)鼓樓

鼓樓,系侗族建築「三寶」之一。侗族的鼓樓,《唐書》有「會聚銅鼓吹角」的記載。明朝萬曆年間,綏寧縣官府《賞民冊示》有「村團或百餘家,或七八十家,三五十家,豎一高樓,上立一鼓,有事擊鼓為號……」的記載。清嘉慶年間的《夢廣雜若》有「……每寨必設鼓樓,有事則擊鼓聚眾」。通道侗族的鼓樓,現存最早的始建於清乾隆初年。此後,通道侗鄉村村寨寨都有鼓樓,大的村寨有三、四座,一般是一姓一座。寨子里幾個族姓,就建幾座鼓樓。鼓樓富麗堂皇,雄偉壯觀,高聳寨中。低有的三、五層,高的達十餘層。它是一種純木結構建築,不用一鐵一釘,全用卯榫嵌合,飛檐重閣,層疊而上。最上層是尖頂,高插入雲。有的尖頂上還裝有能迎風鳴叫的銅質飛鳥,頗具匠心。鼓樓有四角、六角、八角等形式,象寶塔又似樓閣,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柱頭掛滿金匾、對聯。重檐下的彩繪,有龍、鳳、魚、鳥、葫蘆、花草等圖案,或裝飾有雙龍搶寶、丹鳳朝陽等浮雕,十分精美壯觀。鼓樓重檐雖多,但一般實用只有兩層。從前上層設有牛皮大鼓,一旦有急事商議,便嗚鼓聚眾。下層設有火堂,火堂之火,長久不熄。侗家勞動之餘,喜歡聚集鼓樓,聽歌師彈琵琶唱歌,或談古道今。夏天在這里乘涼,冬天在這里取暖。春節時,就有更多的人聚集鼓樓,與外寨青年「哆也」。八月中秋,則在鼓樓附近的岩板坪吹蘆笙。鼓樓是侗家集會、議事、休息和進行文娛活動的公共場所,是他們喜愛集群社會生活的最明顯的體現。鼓樓與侗家生活密切相關。在侗族心目中。它的地位很高,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處所。所以侗家對於建築鼓樓極為重視。群眾都自動捐款獻料,出工出力,齊心合力修建鼓樓。

(2)風雨橋

風雨橋,為侗族建築「三寶」之二。風雨橋又稱花橋,亦叫福橋,是侗族人民引以自豪的又一民族建築物。橋梁由巨大的石墩、木結構的橋身、長廓和亭閣組合而成。除石墩外,全部為木結構,也是不用一釘一鐵,全用卯榫嵌合。橋身以巨木為梁。從石墩起,用巨木結構倒梯形的橋梁,抬拱橋身,使受力點均衡,橋面游廊宛如長龍。游廊上建有三層或五層的四角形成八角形的橋亭三至五座。橋檐瓦梁的末端,塑有檐玲,呈丹鳳朝陽,鯉魚跳灘、坐獅含寶形狀。正梁頂上塑有雙龍搶寶,還配以彩畫,點綴其上。橋的長廓避間為過道,兩旁鋪設長凳,供來往行人休息。熱心公益的侗族人民在夏天施茶水於橋上,供行人解渴。長廓兩壁上端,用木板雕刻各種歷史人物,或繪制神話故事彩畫,供行人休息時欣賞。

(3)涼亭

涼亭,系侗族建築「三寶」之三。多建山坳或路旁,供行人乘涼歇息之用。侗族熱心公益事業,愛做好事,每三五里即建一亭。所以,侗鄉的涼亭特別多。許多涼亭建於泉水之旁。亭畔多古樹遮蔭。沒能泉水的地方,涼亭里也有人挑去泉水,供人解渴。

(4)白衣觀

在播陽鄉內,又名觀音廟。是一座具有獨特風格的樓閣式廟宇建築。清乾隆二十四年建純木結構,五層高約18米,佔地面積200平方米,是通道最大的古廟。 原各層都置有神龕,檐脊有堆塑龍鳳圖飾,卷角處為象鼻形,造型美觀,有旋梯可繞至上屋,遠眺四周,景物盡收眼底。白衣觀的建築美工都達到了一定水平。

(5)回龍橋

位於平坦鄉小溪河上。木構石墩,長80米,寬約4米,造型優美, 結構堅實,始建年代不詳,1931年重修。除橋墩石結構外,其他全部用杉木拼接而成,沒有一根鐵釘和其它鐵器,反映侗族人民的建築技術水平之高。全橋可分兩段,西段以園排木數層,逐層懸臂伸出,形成拱券,東段則在石墩上重疊水平梁兩層在樑上立柱。橋面上覆蓋重檐屋頂,建通廓式的閣道共二十七間,中央一間最大,行人可在裡面歇腳休息,逢節日在此進行文娛活動。閣內原供「文昌帝君」,故又叫文昌閣。每層隔板上均有題詞或水墨山水畫。橋兩端和正中間,建有三個多角亭。都是三重檐,下層四坡頂,中、上層為六角坡頂,最大面收尖,置復缽寶盆,寶瓶上的百花鳥,可隨風轉動,並能發出呼呼叫聲頗具匠心。橋上彩畫精美。

除回龍橋外,侗鄉在柑尾溪河上多修建此類橋,是侗鄉山寨人民的傳統建築,長廓頂上豎起寶塔式的樓閣一至三個不等,樓閣飛檐重迭,少有三層,多有五層,梁木和長廓都採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橫穿豎桿,鑿標銜接,浮雕壁畫,色彩斑瀾,建築和藝術水平很高。

(6)雙江秀城

雙江城是佳地,景緻幽雅,群峰橫亘,尤以獨岩峰最秀,給江城倍添異彩,有詩雲「南遊北客笑相問,錯把雙江作桂林」。山腰有一溶洞,洞口有廟。還有獨木花橋,長66.7米,寬5米,高12米,鼓樓三層,供人們賞景,休息之用。

涼亭、鼓樓、風雨橋是侗族建築的「三寶」。涼亭是供遊人避風雨小歇之用,多建築在路旁、岔口、山頂、鞍部等地;為純木結構,由很多根木柱支撐,亭內一般無多大裝飾,但也有繪彩畫的,是當地具有特色的路亭。

(7)大戊梁

位於牙屯堡地了村。傳說古時黔有悶龍(男)與湘女相邀約春季大戊之日到此山相會,以示封建禮教的反抗,但終成悲劇,為紀念這對青年堅貞的愛情,湘、黔、桂三省邊境各族男女青年,每年春逢大戊之日,紛紛邀約至此對歌,相傳已有數百年歷史,因之命名為「大戊梁歌會」

侗族人民能歌善舞,歌風悠揚悅耳,富有民族特色,蘆笙竹笛、木葉、琵琶常以伴奏,舞蹈尤以「多耶」和蘆笙舞為多。

5、漵浦縣攬勝

(1)名山

紫荊山、龍泉山、鴨公山三山成一線,屬雪峰山脈。 龍泉山位於崗東鎮江,宋代為梅山十峒之一,現是漵浦森林公園,山上古木參天,奇石林立:龍泉之水,變幻莫測。有時溪河暴漲,而其水獨清;有時天氣晴朗,反突然濁流噴注,山腰古寺已有400餘年歷史。現存歷代宗師「舍利塔」十二座, 是湘西唯有的舍利塔群。紫荊山早就聞名於世,清咸豐湖北布正使,邑人嚴正基曾對皇上描繪其家鄉時說:「前有鐵牛潛水,後有猛虎下山,左有二龍搶寶,右有紫荊名山。」皇上為此稱贊不絕。由此紫荊山也就聞名於天下。鴨公山最大的特點是險,四周懸崖峭壁,只有一條小道通向山頂,頂上屹立著一柱數十米高的巨石,鄉人稱之為「送子觀音」。登上峰巔,漵浦縣城、橋江機場盡收眼底,山下是朝陽岩水庫,魚翔淺底,鷹擊長空,山映水中,別具風情。水庫旁有一洞,名為「明月洞」。除此漵浦境內還有十餘座古山寨,它以險峻而著稱,古山寨內至今保存有長約數里的古城,石臼、灶等遺跡。

(2)蓮花洞

在伏水灣鄉,洞內「蓮花」伸出的十餘根石筍石柱,酷似節節玉藕。「蓮花」有的含苞待開,有的舉瓣怒放,故稱蓮花洞。此外還有「羊鳥廳」、「冰廳」、「香菇廳」、「戲廳」、「藏寶廳」等。

(3)五羊洞

在伏水灣鄉。洞內有「杏花村」、「梨園寨」、「五嶽仙境」、「龍宮鶴影」等景觀。「杏花村」一派田園風光,似花香四溢,使蜂癲蝶狂。

(4)白洋洞

在河底江鄉。洞內面積十二萬平方米,三十六個支洞,交錯相貫。僅「會仙樓」就有8個足球場大。洞中鍾乳倒垂,石筍林立,千姿百態、陰河潺潺, 洞內有觀音台、會仙樓等十五個游覽區,八十五個景點。洞外氣象萬千。春日,洞口含青煙,吐白霧,整天雲蒸霧蓋;夏季,古洞生涼風,驅熱氣,常與麗日搭彩虹;秋天,洞腦上翠竹叢生,菊花滿坡;冬季,洞內熱氣騰騰,暖和如春,一旺泉水從洞中潺潺流出,終年不斷。

(5)英雄山

位於大華鄉,海拔763米,1945年抗日戰爭時,中日雙方爭奪該高地, 國民黨軍隊浴血奮戰,終於阻止日寇入侵,但國軍損失很大,為紀念抗日英雄,將此山改為「英雄山」。

(6)聖人山

位於漵浦城北60公里處,主峰東瓜嶺,海拔1355米,南北長 12公里,東西寬6公里,傳說大禹治水時和他的助手應龍、玄龜在這里風餐露宿,與惡龍搏鬥,降服了洪水,故叫人山,山頂有天平寺,為本縣之名勝。

(7)木鰲瀑布

在大華鄉內,是縣內最大瀑布,也是湖南較大瀑布之一。流量為6立方米/秒,最大300立方米/秒,落差68米,寬40餘米,1964年建有水電站,年輸電量400萬度。

(8)龍潭

地處連綿起伏的雪峰山腹地的龍潭,四面崇山峻嶺,氣勢雄偉。蜿蜒縱貫,因形造勢,氣象萬千。沅水支流漵水河源出境內的鄜梁山麓,劈山穿谷,奔騰而出,清幽幽的溪水滋養了兩岸的奇花異草和勤勞的民族,因河流彎多潭深,山高澗窄,故有龍潭虎穴之稱而得名。

一九四五年四月,日本侵略者為了實現吞食我大西南的美夢,妄圖破雪峰山的防線,進而搶占芷江機場,對雪峰山區發動了全面進攻。我國軍民同仇敵愾,英勇抗擊,取得了史稱「雪峰山會戰」的偉大勝利,使芷江無恙,大西南無恙。因其特殊的自然環境,龍潭成為「雪峰山會戰」的主要戰場之一,斯役激戰三餘天,斃傷日寇三千餘人,但是,我國軍隊也付出了很大的犧牲,成百上千的抗日將士把自已的熱血灑在龍潭這塊熱土上,壯烈地長眠於龍潭青山叢林中。

壯烈肅默的龍潭弓形山,山成「弓」形,一條小溪潺潺從山腳橫穿而過,形如弓弦,其山名如實魏魏屹立在龍潭鎮中心地帶,「抗日陣亡將士陵園」就建在這座山上。一條寬6米,長米的花崗岩石級自山腳到山頂,共297級。拾級而上,則浩氣門、紀念塔、千秋亭、烈士墓,自下而上,排列有序。整個陵園建築更點輟了龍潭的風景,他俯瞰著在龍潭鎮全貌。一條河流宛如一條自然的玉帶,自左往右曲折而過,站立在山頂往右後方眺望,英雄山遙遙相對,該山前方右有紅岩嶺、左有車岩嶺,山山相連,延綿起伏。正是這些山嶽叢林地帶,當年鏖戰的戰場,烈士熱血灑過的土地,現已是松林成片,鬱郁蔥蔥,翠綠蔽日。她是八年抗戰最後一戰的聖地,成為我國民族戰爭史上的名山。

(9)向警予故居

位於漵浦縣城西部,為一四合院落,是湘西常見的民房格局,正面三間全木結構。故居低矮而古樸,門頁和窗欞都有別致的幾何圖案裝飾,庭院內的小徑用河卵石鋪成,亦有圖案花紋。1895年向警予同志誕生在這里。

向警予是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的婦女運動的領導人之一,1928年在武漢被反動派殺害。故陳列向警予青少年時代的一些文物。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0)招屈亭

位於漵浦縣城南,傳說屈原被流放經過漵浦時住在茅坪坳,後人建了「屈原故廬」的石碑,並建了招屈亭,至今漵浦縣境有數處「屈原相公祠」。相傳縣人在楚漢相爭時,聞義帝被殺,縞素哭義帝處。

6、會同縣攬勝

(1)金龍寶頂

位於會同縣東北金龍山金龍主峰,海拔1075米,古稱會同八景之一。有馬鞍、堡子、肖家,金龍四鄉群山環拱其下,形若飛龍,每當夕陽晚照,崢嶸翠滴。主峰寶塔山,有岩石八方寶塔一座,建於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656年),高約13米,直徑有5米,塔內無樓,四周無窗,僅有一石門出入。門上端鑲嵌一石匾, 上刻「符輪配德」四字,兩邊有石刻對聯。塔內修建金龍太子宮殿,系大柱木質殿堂,供有大型金龍太子雕象。殿堂神台腳一石板底下,有一氣孔,深不可測,涼風習習,襲人肌膚。每到秋天,塔內昆蟲成千上萬,相傳是金龍太子的「真馬」。寶塔坐北朝南、工藝精巧。雄偉壯觀,完善如故。金龍寶頂是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諸葛井

在團河鄉內,據傳為諸葛亮在團河鄉扎營時,無清水可喝,孔明見此情況,用寶劍往地上一插,一股清泉即出,故名諸葛井。此井清泉常涌,四季不竭。

(3)獅子樹

位於若水鄉檀木村巫水一側,樹高40米,樹干胸圍11.5米,樹蔭覆蓋直徑35米,樹齡千餘年。因樹蔸生長一巨根,凸於地面,下可行人,形似獅子卧地而故名。樹下有一洞與河水相通。此樹形體很大,根上長樹,蒼勁挺拔,當地人稱「吉祥樹」,並對此樹奉若神靈,至今仍有鄉民來此樹「認親」,以保佑兒女平安,生活幸福。

(4)雪界山

位於會同、洞口、綏寧、黔陽四縣交界處,主峰海拔1437米。1935年12月賀龍,肖克將軍率紅二方面軍長征經過此地。現在山上建有林場和「山史亭」一座,風景綺麗,植物繁茂。

(5)文物

有馳名中外的粟裕將軍紀念碑、紀念館、粟裕故居有酒溪柿子團和堡子路家村團的紅軍標語、有長寨文峰閣、 金龍金頂、林城觀音閣和奉旨笙表節義牌坊、 若水鴨婆樹、渡頭江古遺址、對江田古遺址、牆背古代窯址、龍堂山寶塔、坪村寶積成址、朗江鄉永示禁碑等14處。這些歷史文物古跡具有鮮明的地方特徵和濃郁的民族風格。

7、靖州縣攬勝

(1)飛山

靖州飛山乃湘西名山之一,是古代兵家爭奪的要塞, 又為歷代宗教之勝地。飛山氣勢恢弘,巍峨挺拔,三面險峻,突兀開立,形如鍾鼎,又似皇冠;山頂平曠,其上雙峰突起,直刺雲天,登臨其上,可收田園山川於眼底,賞清風明月於雲端。飛山歷史悠久,寺廟林立,古跡眾多,有苗侗人民思祖祭拜的飛山廟,有雕梁畫棟的方廣寺,有雄踞峰巔的頭寶鼎、二寶鼎、三寶鼎,有香煙繚繞的靈官殿、玉皇閣、皮盧寺、摩真庵、南天門,有氣勢磅礴、筆力遒勁的鄧子龍《登飛山》詩刻碑及曾任國民黨行政院長譚延闓題聯碑,有飛珠濺玉的白雲洞、蓮花洞,有傳說神奇的白牛洞、寶珠岩、迎仙橋。數百年來,香火興旺,遊人如織。

(2)飛山廟

飛山廟始建於宋元豐六年,是紀念五代時期少數民族首領楊再思的祠廟。楊再思生於唐咸通十年,五代時結營飛山,號稱十峒首領,散掌湘、桂、滇、黔諸多郡縣,眾奉為誠州刺史,宋朝庭曾五次封侯,在人民群眾中享有崇高威望。飛山廟總面積1181平方米,共分四進,屋架為七架梁如意斗拱,各梁枋與柱之間榫鉚偶合緊密,梁枋雕花精緻細膩,且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整座殿宇庄嚴肅穆、氣勢雄渾,保留了宋代建築的風格,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的藝術價值。

(3)斗篷坡遺址

斗篷坡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位於新廠鄉金星村斗篷坡巔,1988—1990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報請國家文物局批准,對該遺址進行了三次有計劃的科學發掘,發掘總面積達34 50平方米,共清理出房屋基址54座,墓葬478座,窯址7座,灶坑2座。從墓葬、地層中出土的各類文物達3000餘件,並發現了一批碳化的果核和種籽等植物標本,經考證,該遺址的年代距今約4000—5000年。斗篷坡遺址的發掘,是近30年來全省考古發掘中面積最大、出土文物最多、延續時間最長,影響也最大的古遺址。

(4)九龍山

位於縣城西北坳上鄉,錦江在左,飛山在後。因雲霧彌漫時山如九條蒼龍,時隱時現,欲穿雲破霧而去,故得此名。又因山高路隘,山上形成一天然動物和植物園。五叉路口處有「仙人瀑」,凌空飛濺,碎玉銀花。另有勝跡「龍眼泉」,建亭書匾「龍眼亭」三字,泉池「久旱不涸,久雨不溢。」九龍山頂,氣象萬千,峰頂有一廟宇,磚木結構,屋呈八角形,屬明代建築。

(5)渠陽古城

位於貫堡渡下游2.5公里,渠江西岸全灘小村所居小山坡上, 村南路口還有古城東門雜石基礎及土城垣。相傳村內十字路口,即古城十字街。

(6)馬王城

位於飛山鄉飛山中學後,為五代時馬氏遣將討飛山「峒查」屯兵處,今稱馬方坪,現保存著長250米,寬215米的古城土圍,表面寬1.5米。 嘉慶《一統志》載:「馬王城在州治西北十里飛山下,一名馬土坪。」

(7)鶴山書院

現在的鶴山小學,為宋工部待郎魏文靖創辦的靖州學堂。1958年以前鶴山書院尚保持舊貌,1966年書院被毀有名的石碑被打碎鋪路,1979年改建為鶴山小學禮堂。

(8)梓潼宮

梓潼宮位於城東300米,渠東兩岸盈盤坡上,始建於明萬曆四十年, 清光緒年間曾復修大殿,民國二十年又重修一次。梓潼宮廟為磚木結構,總面積有1000平方米,內外八間,傍城依江,蒼松幽徑,景色十分優美,現已成為烈士墓地。

(9)馬王橋

在城南門外的浯溪之上,通體為青石砌成,長31米,寬5.4米,橋面高7米,兩旁有石欄桿,為單拱石橋,氣勢莊重,美觀大方。始建於五代後晉天福年間,距今有1000多年歷史,仍然堅固無恙,是我省有名古橋之一。

(10)梨子岩

在縣西38公里馬路口村附近,共有兩洞,位於公路左側為主洞,高約10米,深300餘米,鍾乳石林立,各呈異狀,美不勝收。公路右側為附洞,洞口狹長, 下行十餘步,洞內豁然,深約400餘米,洞內石筍石柱,各有姿態,目不暇接, 是保存較好的石灰岩溶洞。

(11)豬娘岩

在城西18公里橫江橋鄉愛國村,有二座高100餘米的懸崖峭壁。 東面的崖壁上有一幅猶如一頭母豬帶著一窩豬仔的圖象,乃石頭自然兀出而成,故名豬娘岩。

我是懷化市會同縣人,歡迎你來會同做客!同時祝你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