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桑植有些什麼有名的地方特產
民族風味 和渣、三下鍋、土家臘肉、千層豆腐、岩吧魚、水豆醬、野葛粉等。 土家臘肉 湘西土家人對腌臘製品有一種特殊的嗜好。每年一到冬至,家家戶戶都要殺年豬,做臘肉。下水鮮吃,正肉、豬頭、豬腳全部用於做臘肉。土家臘肉的 做法,首先將鮮肉砍成五六斤一塊的長條,然後放在大缸里(決不能用水洗),撒上鹽,淋入一些酒,再放入一些八角、花椒、辣椒之類的香料,最後用大石塊壓在上面進行腌制。為了使肉入味均勻,隔一兩天就要把肉翻一遍。一個星期後,鹽味、香味都滲透到了肉里,這時再把肉取出來熏烤。 在湘西土家山區的農家堂屋中間,家家都有一個冬季不熄的大火塘。火塘里任何時候都架著一個個很大的樹蔸或樹樁在燃燒,火塘上面則有一個能夠升降的大鐵鉤,懸掛著鼎鍋或水壺,用於煮飯燒水。把腌好晾乾的肉條掛在火塘上面高高的屋樑上,利用火塘上升的青煙自然地去熏制肉條。由於這樣的煙熏過程時間長,緩慢而充分,加之燃燒的樹蔸或樹樁不少都有特殊的香味,故這樣熏制出的臘肉味道才是真正好哩! (註:張家界市場上出售的臘肉一般有兩種:一種為專門的熏烤店熏制的臘肉,另一種為農家自製的臘肉。以上兩種臘肉,前種包裝精美,後種無包裝,但味道特別香淳。) 和渣 將水浸泡過的黃豆用磨子磨碎,然後摻入切細的青菜葉,然後用溫火煮熟即可。此樣菜雖做法簡單,但營養價值極高且味鮮美,為當地人常用的一道菜。 三下鍋 土家的「三下鍋」,風味十分獨特。相傳明代嘉靖年間,朝廷征調湘鄂西土司兵上前線抗倭,恰好趕上年關,為不誤軍機,土司王下令提前一天過年,於是臘肉、豆腐、籮卜一鍋煮,叫吃「合菜」,以後演變成「三下鍋」。各位旅客,到了張家界,建議您到小餐館嘗嘗「三下鍋」,叫您一輩子都忘不了。 桑植鹽豆腐乾 桑植鹽豆腐乾是有名的地方特產。清咸豐年間,桑植縣城豆腐行業製作的鹽豆腐乾,暢銷長沙、武漢、廣州等地,譽滿三湘,且曾列為貢品,名噪京城。經現代科學分析證明,鹽豆腐乾的營養價值,不低於牛奶,且具有清熱、潤燥、生津、解毒、補中、寬腸、降濁等功能。因此,愛吃鹽豆腐乾的人,皮膚一般比較嫩滑、晶瑩,很少生暗瘡,腸胃功能亦很正常。由此可見,鹽豆腐乾還是美容良品之一。 特產 百根冰酒。百根冰酒系三十年代,原湖南省中醫聯合協會主席,國際醫葯研究委員會委員國民黨白族將領、少將軍醫陳策勛,利用多年的行醫經驗及祖傳秘方,採用武陵源山中108種野生帶刺無毒植物根系、天子山下澗歇牛泉水,以其白族釀制秘方在家鄉桑植縣城東空殼樹生葯廠精心釀制而成。產品味甘清涼,醉不口乾,醉不上頭故名百根冰。解放前多供達官顯貴欽用,並暢銷港澳等地數十年而不衰。於民國三十年曾獲得「國府159號陸、海、空軍褒狀」。並受到將介石、程潛、陳誠、何應欽、張治中、杜興武等人的師詞贊譽。一九八七年在長沙,經省衛生防疫站,省葯檢所驗證符合國家食品、葯品衛生標准。經湖南中醫學會教授評審鑒定,百根冰酒內含多種保健葯物、營養成份。具有強精補腦、搜風止痛、祛風除濕、通經活脈等多種功效,是四季皆宜的養生保健酒。 粽葉。學名箸葉,生長在廣袤的叢山峻嶺中,根系發達,生命力強,不僅是一種很好的水土保護植被,而且還是一種取之不竭的財富,是山區百姓的「 綠色銀行」,面積達20萬畝,產量達8000噸。它含有大量對人體有益的葉綠素和多種安基酸等成份,可提取天然香精香料和食品添加劑,氣味芳香,聞上去有回歸大自然的感覺。它不僅能用於包粽子,還用於包裝其他的食品及餐桌上的裝飾和食品的陪襯,還可用於編制器皿、做合飯盒和剪成各種形狀。粽葉,天然生長,無毒害,無污染,並且年年可采,季季可收,做為食品包裝,具備無污染和使用的「一次性」。因此,被當今營養學家稱之為「天然綠色食品」。 蔬菜。以藠頭、反季節白菜、蘿卜為主,另種有青花菜、辣椒、番茄、橄欖菜、地豆、食用菌、苦瓜、黃瓜等。反季蔬菜基地面積一萬五千畝,其它品種佔地兩千畝,屬於省級無公害蔬菜基地、放心菜基地。桑植多山地,其土壤松軟、肥沃。地勢較高,氣溫低,雨霧日多,平均氣溫13—14攝氏度,年日照時數900—1000小時,具有種植無公害反季蔬菜的最佳條件。 生物化石:分布在縣境2100平方公里的棲霞灰岩地質層內,儲量多,達到170多種。主要有龜紋石、菊花化石、三葉蟲化石、喇叭角石化石,這些化石分別由生活在寒武紀、中奧陶紀的動物因地殼變化而埋葬於地下深層而自然天成,經過加工後以其獨特的資質和神韻,具有很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的名貴藝術品。 還有土家織綿、刺綉、木雕、石刻、剪紙、紙扎等民族工藝品。
② 湖南桑植的特產
湖南桑植的特產:臘肉,霉豆腐,渣辣子,和渣、三下鍋、千層豆腐、岩吧魚、水豆醬、野葛粉,水豆漿,洋芋粑粑,樵粑粑,野蕨菜 銀筍絲 山竹筍 金針菜 香椿 龍筋菜,葛根條 獼猴桃 葛根糖 土家炒米 各種口味梅子 葛根片 芝麻棒糖。
桑植的地理位置:桑植縣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中麓,背靠湖北鶴峰。 桑植縣位於東經109度41——110度46,北緯29度17——38度84,地處武陵山脈北麓,鄂西山地南端。位於湖南省西北部,隸屬國際旅遊新城——張家界市。東界慈利縣、石門縣和武陵源區,南毗永定區、永定區、永順縣,西接龍山縣,北鄰湖北宣恩縣、鶴峰縣,距省會長沙456公里,離張家界市71公里,全縣總面積3474平方公里。 桑植縣大地構造單位屬新華夏結構體系,楊予准地合的一部分。由於受八面山褶制約,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廣泛分布為中山、低山地貌。全縣地層主要屬三迭中統,寒代下統,震旦系下統等,以三迭系和志留系為主。武陵山脈從貴州雲霧山分成三支,其北支和中支延伸到桑植全境,形成40條主要山脈,多呈東北——西南走向有10426個大小山頭,最高點八大公山主峰斗篷山海拔1890.4米,最低點竹葉坪鄉柳楊溪河谷海拔154米,桑植縣是一個自然風景奇特秀麗的大山區縣。
這里風景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集山、林、水、洞、民族風情、革命經念地於一體,形成東邊一條風景線,西邊景點一大片的格局。是旅遊者來張家界旅遊觀光的又一佳境。
目前,這里已開發並可供供遊人觀光的景區是東邊婁水平湖峽谷風光旅遊項目,遊人可經武陵源至江埡電站上船旅遊觀光;西邊有亞洲第一洞九天洞、賀龍故居(紀念館)、苦竹河民俗古鎮及八大公山天平山原始森林生態旅遊項目、澧水漂流項目。
③ 張家界有哪些地方特色美食小吃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習俗,由此也衍生出獨具特色 美食 文化,作為國內重要 旅遊 城市和少數民族聚居區,張家界當然也有令人垂涎三尺的美味。到張家界 旅遊 ,怎能錯過品嘗當地特色 美食 的機會!
土家三下鍋以臘肉、大蘿卜、豆腐為主要原料的一道土家家常菜。有干鍋與湯鍋之分,干鍋麻辣味重,適合愛吃辣的小夥伴。
關於三下鍋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在明代,湘鄂西土司兵上前線抗倭,恰逢年關,為不誤軍機,土司王下令提前—天過年,士兵們將臘肉、豆腐、蘿卜一鍋燉煮,叫吃「合菜」。後來漸漸演變為「三下鍋」。時至今日,三下鍋不再是臘肉、豆腐、蘿卜一鍋煮了,它的食材變得更為豐富,一般是在肥腸、豬肚、牛肚、羊肚、豬蹄或豬頭肉等選取二三種,經再加工煮成,是 張家界 旅遊 推薦 美食 之首 。當然,就如《舌尖上的中國》所闡述,好吃的美味隱藏在山野市井中,需要你親自 探索 ,慢慢品味哦。
土家臘味
張家界土家人對腌臘製品有特殊的喜好。每年一到冬至,每家每戶開始殺年豬,做臘肉。做土家臘肉,需要先將鮮肉砍成五六斤一塊的長條,放在大缸中,撒鹽,淋酒,加八角、花椒、老叫等,壓上大石塊進行腌制。每隔一兩天翻一次,一個星期後,肉里滲入咸香味,就可以取出來用柴火熏制了。這樣熏出來的臘肉,黑中透紅、肥而不膩、焦而不脆,聞之臘香撲鼻,食之滿口留香。
土家族的臘味種類很多,除了臘肉,還有 臘魚 、 臘腸 、 臘豬肚 、 臘豬肝 、 臘野味 等。吃的時候,簡單 蒸煮 ,就是一道人間美味。此外,還能用於 炒制、火鍋 等多種做法。
岩耳燉土雞
岩耳是張家界的三寶之一,又稱石耳,生長於武陵源景區砂岩絕壁之上。形狀與木耳相似,但比木耳大,表面呈黑色,有細刺,一般要六七年才能長成。採摘的過程也極其不容易。
岩耳與土雞同燉,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這曾是土司進貢的御菜。
葛根粉炒肉
葛根粉與蕨粉、岩耳,杜仲茶並稱張家界「三寶一絕」。葛粉分為米葛粉和柴葛粉,地道的柴葛粉出自海拔超過720米的高山上的塊根經,而張家界海拔1200多米,因此這里的葛根粉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口感和營養價值也是上乘。
葛根粉炒肉,是兩大美味的相互碰撞,臘肉的香醇與葛根粉的厚重融為一體,每一口都是極致的享受。
涼面
在張家界的大街小巷中,隨處都可以看到賣涼面小吃攤,可謂一道獨特的 美食 風景線。一個小小的兩輪車就解決了店面的問題。吃的人形態各異,或坐、貨站、或蹲、或邊走邊吃,吃涼面的人也不分男女老少,季節不分春夏秋冬。一碗涼面,就是張家界人心靈的慰藉。
推薦路線:張家界—金鞭溪景區—袁家界—楊家界—烏龍寨—天子山景區—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墨戎苗寨—鳳凰古城。
更多精彩的民俗人文旅行資訊及攻略,歡迎關注民族使者美美(shizhemeimei56)
56民族行 旅遊 網,帶你游遍56個民族
張家界地方特色 美食 小吃
1、烏雞天麻湯
湖南省張家界地區的特色 美食 之一。這道菜以烏雞、天麻為主要製作食材,配以枸杞、紅棗、精鹽、香蔥、老薑、雞精、醋等原料燉制而成,出鍋後撒少許香菜即可食用。
2、桑植鹽豆腐乾
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的特色小吃。桑植鹽豆腐乾在清代咸豐年間開始流行製作,曾被列為貢品,名噪京城。鹽豆腐乾營養價值豐富
3、張家界三下鍋
又名土家三下鍋,是將臘肉、豆腐、蘿卜一鍋燉,做成合菜,味道爽口,後來人們把這道菜叫作三下鍋,如今張家界的三下鍋不再是臘肉、豆腐、蘿卜一鍋煮,多為肥腸、豬肚、牛肚、羊肚、豬蹄或豬頭肉等選其中二、三樣或多樣經過本地的土廚師特殊加工成一鍋煮
4、酸肉魚
酸魚肉是土家族的風味小菜。土家飲食加工花樣頗多,吃法講究,講究酸、辣、香。夏天時節,天氣炎熱,為了保存食物,會將魚和豬肉拌上糯米粉子,腌製成酸魚肉,既不油膩,又防腐、爽口。
5、臘血豆腐
臘血豆腐,是將豆腐和豬血、豬肉及花椒、辣椒等佐料拌成泥狀,煙熏烤成臘黃,吃起來耐嚼味香,血豆腐既有臘肉的熏香味,又有豬血的原味和豆腐的豆香味
張家地道的特色小吃推薦
1.豬老殼涼面
2.勁道魔芋干
3.酸蘿卜
4.炸辣子:玉米發酵而成
5.合渣:「懶豆腐」
6.葛根粉炒臘肉
7.土家三下鍋
張家界 美食 有三下鍋,土家合渣,臘肉,辣豬腳,米粉,張家界被稱為大鯢之鄉,仿生態娃娃魚自然也是一大美味,切營養價值高。
④ 張家界有哪些特產值得買
張家界主要以土家族為特色,民族特色的特產極多,下面是由我收集整理的張家界有哪些特產值得買,歡迎閱讀!
張家界有哪些特產值得買1
1、 葛根粉:
張家界盛產葛,既可開水沖服,亦可與肉類煎食成為佳餚。具有退肝火、解暑毒、健胃脾、滋陰壯陽、補虛益氣之功能,亦有抗衰健美等保健神效,故有「皇食品」之盛譽。可降低血壓,其中鈣、鋅、磷的含量最高,葛粉所含的富「曬」元素,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之功效。生津止渴,抗菌解毒的作用。
2、蕨根粉
開水沖服,經常食之有消炎降火,降壓去脂的功能。尤其降血酯,消除體內炎症,去熱、利水功效顯著。是糖尿病、高血壓、減肥、美容的理想輔助食品。由於蕨根原料需幾十年生長,產量受限,尤顯珍貴。
3、岩耳
生長於景區砂岩絕壁之上,屬菌類植物。因生長環境無任何污染,所以此地生長的岩耳品質上等、其味鮮美、脆嫩清香,具有養顏抗衰、防癌健胃、清熱明目、降脂降壓、增強免疫力等功效。「岩耳燉土雞」是食中佳餚,味道鮮美。
4、 杜仲茶
張家界可以說是茶葉之源,而「茶類之王」要數杜仲茶,被稱為「張家界一絕」。杜仲是一種雌雄異株的獨特樹種,為杜仲科杜仲屬的多年生落葉喬木,國家二級保護珍稀植物。杜仲屬中國特有的名貴中葯材,入葯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我國第一部葯學專著《神龍本草經》就列之為「葯之上品」。《本草綱目》曾曰:「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此名之,其功效補肝腎、強筋骨、調血壓......久服可輕身耐老。」
張家界有哪些特產值得買2
1、張家界大鯢
「張家界大鯢」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地理標志產品是指在特定地域、土壤、水質、氣候、生產技術、工藝條件下的,經核准以地理名稱命名的產品。大鯢在地球上的生長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億五千萬年以前,有「活化石」之稱,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具有極高的學術科研價值,同時也具有極高的'醫用,食用等經濟價值。
2、張家界椪柑
張家界椪柑果實扁圓形,單果重150-160克,果皮橙紅,皮薄光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3%,果肉脆嫩,汁多味甜,化渣爽口,富含VC,風味獨特,耐貯耐運。
3、茅岩莓茶
茅岩莓是生長在張家界原始森林中的野生植物,用它精製而成的茅岩莓茶,具有這方水土特有的清新與淳樸。
4、桑植蘿卜
桑植蘿卜是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白石鄉的特產。白石鄉夏季氣候涼爽,晝夜溫差大,雨量豐沛,平均海拔1100米的高山上不僅適應蘿卜生長,而且種植的蘿卜特別好吃。
5、山雞椒油
山蒼子油是湖南張家界的特色美食調料。山蒼子,當地人稱「辣姜子」與「山胡椒」,是許多食品的佐料。山蒼子可以食鮮子,也可以炸油。油的主要成份是含檸檬烯、甲荃庚烯酮。它可以配製各種食品,也可以用作卷煙、化妝品、牙膏、香皂與肥皂等產品的香精。它還是合成維生素A的紫羅蘭酮系列香料的最好原料。這里要特別一提的是,吃水餃、米粉或面條,只要滴上一滴,便又香又帶微辣。吃鮮魚、鱔魚、泥鰍等,滴上一兩滴入火鍋,有一種特別的芳香味。山蒼子油,又名山雞椒油、木姜子油,用水蒸汽蒸餾法從山蒼子果實提取的精油。
6、張家界葛根粉
葛根粉是張家界三寶之一,分米葛粉和柴葛粉兩種。傳統來說,一般在高過720m的高山上的柴葛粉才最地道,因為張家界海拔為1200多米。葛根粉有美容護顏、延緩衰老等多種效果,被譽為美容維生增效劑。
7、龜紋石雕
龜紋石雕是天子山景區生產的一種地方特產。它以山上出土的花麻色石頭做原料,由手工鏤刻雕琢而成。石雕的品種有石龜、石牛、石馬、石 龍、石豹、石熊、石狗、石硯、石香爐等。龜紋石雕工藝先進、藝術精湛,造型生動,無論是表現動物,還是日常用具,都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它們深受廣大遊客喜愛。作為國家工藝品銷往國外,受到國際友人的好評。遊人來天子山觀光,在各賓館、商店都能買到龜紋石工藝品。
8、土家神茶
土家神茶又名"莓茶,長壽藤",學名「顯齒蛇葡萄」 是一種多年生藤本植物, 是世界上稀有的名貴食用植物,它生長於海拔1500米以上、常年雲霧繚繞、無任何污染的懸崖峭壁上的紅砂岩之中,且蚊蟲不吃、百病不生。 在《救茺本草》、《全國中草葯匯編》等葯典中有明確的記載,神茶色綠起白霜故得名莓茶,飲用效果奇特顯著。神茶含茶多酚高達42.5%高於任何一類茶葉堪稱「茶中之王」;且不含咖啡因和茶鹼,具有17種氨基酸和14種營養元素是集飲用、保健、醫葯於一身的純天然飲品。
9、苗鄉社飯
在張家界土鄉苗寨都有過春社吃社飯的勻俗。按農歷從正月後的第個戊日 起,到春分前後的第五個戊日,就是「春社」。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煮社飯吃,以示過社。客人如碰上這個節目,那你就大飽「口福」了。煮社飯的方法與一般飯不同。首先要到園邊地角或溪邊采擷鮮嫩的蒿菜,把它洗凈剁碎,在石板上把苦水揉盡,然後放在鍋里焙乾,與切成碎顆的臘肉拌葫蔥炒香。其次,按三比一的方法,把三分之一的粘米煮到半熟,再把三分之二的糯米倒入鍋內與粘米煮熟,然後把事先炒香的蒿菜放進鍋里拌合均勻,蓋上鍋蓋燜上半個 鍾頭就可吃了。這種方式煮的社飯具有飯香、肉香、菜香三味。
10、青岩茗翠
青岩茗翠是全國名茶之一,因產於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表岩而弛名中外,故名青岩茗翠。青岩茗翠於一九八三年五月,參加湖南省「五名」評比活動,被評為優質名茶,榮獲金杯獎。一九八八年十月,參加北京全國首屆食品博覽會評選,榮獲國家銀質獎。青岩茗翠茶場,在海拔四百五十米和九百米之間,山巒重疊,常年多霧,氣候溫和,土質肥沃,適宜茶葉生長。從清明到穀雨開始採摘鮮葉,標准為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製作工藝分殺青、初揉、復炒、初烘、整形、攤晾、乾燥等八道工序。其品質特點,外形條索緊結、肥碩、渾圓、較曲,銀毫滿披,色澤翠綠。沖泡後液色嫩綠明澈,葉底鮮活勻整,清香馥郁持久,滋味鮮醇回甘。飲之香留舌底,回繞九腸。
張家界有哪些特產值得買3
桑植鹽豆腐乾:
桑植鹽豆腐乾是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的特產。桑植鹽豆腐乾是有名的地方特產。清咸豐年間,桑植縣城豆腐行業製作的鹽豆腐乾,暢銷長沙、武漢、廣州等地,譽滿三湘,且曾列為貢品,名噪京城。
經現代科學分析證明,鹽豆腐乾的營養價值,不低於牛奶,且具有清熱、潤燥、生津、解毒、補中、寬腸、降濁等功能。因此,愛吃鹽豆腐乾的人,皮膚一般比較嫩滑、晶瑩,很少生暗瘡,腸胃功能亦很正常。由此可見,鹽豆腐乾還是美容良品之一。現在可在各特產店買到,也可在餐館品嘗到。
慈利金香柚:
慈利金香柚,原產湖南省慈利縣江埡鎮九溪村(現為九溪居委會)。1960年由市、縣兩級果樹專家在柑桔資源普查中發現,當時群眾因其果形似冬瓜且味甜,俗稱「冬瓜甜柚」。經考察人員評議,因果實呈圓柱形且早熟,更名為「早長柚」;1963年經中國柑桔研究所專家實地考察,因果皮具有獨特的金黃色,且有持久的濃郁芳香,故定名為「金香柚」。從三易其名,足見慈利金香柚果實之特色,而能躋身於中國名柚之列。
慈利金香柚,在1978年榮獲湖南省「科技進步獎」,「人民日報海外版」、「湖南日報」、「湖南電視台」、原「中國柑桔」等報刊、電視台多次進行了報導,引起了各級領導及相關研究院所的關注。省農業廳曾先後扶持資金數十萬元,對慈利金香柚加以保護和開發利用,使金香柚成為了慈利柑桔產業中的亮點。全縣已種植金香柚15000餘畝,年產鮮果3000萬個,到2010年,全縣金香柚將發展到25000畝。
洞溪七姊妹辣椒:
洞溪位於慈利西南部,海拔較高,有「慈利西藏」之稱,正是這獨特的地理位置,洞溪的七姊妹辣椒辣口不辣心、含火不上火,遠近聞名,成為廣大群眾餐桌上的佳品。
2005年,張家界洞溪七姊妹辣椒開發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以傳統工藝生產原始洞溪七姊妹辣椒系列產品——剁辣椒、石磨辣醬、辣椒干、辣椒粉、泡辣椒等。公司成立當年,洞溪牌辣椒系列產品就被評為張家界名牌產品,次年又被評為省農博會金獎產品。
武陵源龍蝦花茶:
龍蝦花茶產於湖南武陵源風景區。它是以高山毛尖茶和名貴獨特的龍蝦花科學配製而成的,其特色:一是茶色杏黃而明澈,滋味甘爽而回甜,香氣清悅,頰齒留芳;二是含氨基酸豐富,肉質好;三是外形美觀,頭大身肥,尾尖稍彎曲,狀如龍蝦,造型美觀,栩栩如生。
制龍蝦茶,要求採摘、炒制精細。每年的「清明」至「穀雨」為採制期。採摘標準是初展一芽一葉或二葉,要求芽長三厘米左右,帶三至五毫米的蒂把,葉與芽等長,或葉略長於芽,芽葉肥實完整,茸毛多,色澤黃綠。嚴格堅持六不採,即雨水、露水芽不採,紫紅色芽不採。炒制分為殺青、炒揉、熱悶、回鍋、復悶、揀剔、烘乾七道工序、製作技術性強,成品來之不易。
永定菊花芯柚:
「菊花芯」柚(原名「大庸菊花芯柚」),據傳清光緒年間自生栽培,獨產於張家界市永定區,是國內特有的紅肉甜柚地方優良品種。「菊花芯」柚果實闊倒卵形,果形微偏微凹,因果臍部有放射狀溝紋,似菊花形而得名。
張家界有句俗話:「好水不及白沙井(在張家界),好果不及『菊花芯』。」這「菊花芯」跟毛尖茶、岩耳舊時並稱為「大庸三珍」,據傳民國初期,還參加過巴黎國際博覽會,被稱為「國貨之光」,名氣是相當的大。
菊花芯柚果肉深紅色,紅晶透亮,肉質脆嫩,風味濃美,化渣爽口,甜酸適口,營養豐富,耐貯耐運,品質優良。自問世以來,一直被譽為柚中珍品,擁有天然「水果罐頭」之美稱。2007年度張家界菊花芯柚榮獲全市柑桔鑒評「優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