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大嶺山豆漿哪裡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大嶺山豆漿哪裡好吃

發布時間: 2022-12-31 16:40:28

A. 永和豆漿怎麼樣和用豆漿機做的豆漿一樣嗎

其實都是一樣的,而且他們兩者之間並沒有太大的差距,之所以永和豆漿出名,那是因為他做的牌子比較大。

B. 東莞有什麼好吃的美食

那個地方都有地方特色小吃 美食 ,一方水土一方人,肯干吃了會讓人念念不忘,目前還沒到過『』小香港『』的東莞,聽說很繁華,也讓人嚮往,有機會必去品嘗遊玩!

我在東莞生活有十八年了,東莞地道的 美食 基本上也都吃過,但令我回味的東莞地道 美食 我覺得有以下幾種,我也是特別喜歡吃的幾種 美食 分享給大家!

一.麥芽糖柚子皮

.麥芽糖柚子皮 味道比較甜,喜歡甜食的可以試一下,做特產禮品送親朋好友還是挺不錯的。

二.糖不甩

中間的小丸子的糯米粉搓的,口感比較有嚼勁,上面的料子是炒過的花生隨+椰絲,口感也是偏甜的。個人感覺熱的好吃點,所以現場吃比較好。

三.厚街臘腸+燒鵝瀨粉

厚街的臘腸真的是非常好吃(口味也是偏甜一點)可以選擇它作為禮物帶回家給親人品嘗,而燒鵝瀨粉,厚街的瀨粉跟別的地方的瀨粉不一樣,口感很滑,特別好吃,如果有它做早餐,那簡直是能量滿滿一天的開始。

四.萬江的腐竹

由黃豆磨成豆漿加工成,油亮光鮮,煮熟後香醇嫩滑味美。可以煮菜和煮糖水, 健康 美味,但是本身質地比較脆,不好攜帶。

五.白沙油鴨和臘味煲仔飯

秋風起,吃臘味,臘味在廣東來說是冬天必吃的一款菜,油鴨製做十分講究,在秋天先灌養10天,宰殺後刷鹽疊腌一夜,早上用冷暖水輪洗,鹽度適中,曬三天,然後再吊起風干。制好的油鴨,皮特白,肉瘦味香,遠銷香港、東南亞等地。我覺得臘味飯真的很好吃,配上厚街臘腸和一些香菇,簡直就是一流的搭配。

六.道滘裹蒸粽和龍船飯

到了農歷端午節(5月初5),有計劃去東莞的你,記得不要忘記品嘗一下道滘裹蒸粽(鹹的粽子),裡面的配料有鹹蛋黃(帶油的蛋黃),真的非常好吃

端午節有道滘裹蒸粽外還有龍船飯,龍船飯的配料很多,有蝦米,冬菇等材料混雜起來的飯,個人覺得有點像揚州炒飯,據說吃過龍船飯,一年都會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吃過龍船飯,一年都會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七.莞城大包

吃早餐的話記得不要忘記品嘗一下莞城大包,約3元一個,價格很親民。裡面的材料有鹵過的雞蛋,豬肉以及香菇,很大的一個大包,每個包都是小店老闆親手做的,真的是用料十足,濃濃的人情味。

八.莞城咸面

莞城的咸面,面條比較粗,跟一般的面條有點不一樣,不像南方面條比較細軟,我覺得它有點像北方的改良過的面條,有嚼勁一點,但是它融入了本土的元素,配料都帶本土的味道,還是很好吃的一款特色 美食 。

東莞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有濃郁的風土文化,和自己的傳統 美食 。

蒸腸粉,應該是當地一種特色小吃,不管走的哪裡,只要有生活區,就有腸粉買。這一傳統 美食 ,常常是當地人的早餐。一個白鐵皮子的方型蒸鍋,裡面有幾個鐵槽抽屜,下面是什麼結構不清楚,反正腸粉老闆拿出一個抽屜,舀一瓢像米漿一樣的白漿倒進鐵抽屜,輕輕一晃,抽屜均勻的掛滿漿汁,然後放抽屜入鍋,再做下一個,待新抽屜入鍋,取出之前的抽屜,用鐵刮板沿著上下兩邊翻起,向內卷,合成桶狀切成三段,盛到盒子里,灑香菜、香蔥段,澆上配製好的醬汁,雪裡潑縷、點墨的美味就完成了。至於好不好吃,我不清楚,來東莞八年,我卻從不吃它,做為重慶人,我更懷念家鄉的擔擔面。

東莞燒鵝、燒鴨非常美味。東莞的燒鵝、燒鴨,有點類似於其它地方的烤鴨。但味道不一樣,顏色有點暗黃的焦是,皮脆柔嫩,咸香爽口,是我的最愛。東城的渦嶺有一家燒鵝拌飯店,每天只賣三百隻燒鴨、燒鵝,買完為止,往往下午五六點鍾就銷售一空。

東莞臘腸、東莞肉粽、東莞的叉燒肉都是美味,來東莞不得不嘗噢。

其實,東莞有更多 美食 ,只是我不知道而已,我是外鄉人,到東莞才八年,而且,東莞是最包容的城市,不同地方的人,有相應的餐館和小吃。在這里,可以感受它的文化,欣賞它的美麗,享受它得天獨厚的生存就業機會,還有你可以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華,去夢想,去拼搏。

說到東莞 美食 ,必先說下 歷史 !東莞三國時期建郡,有著1700多年的郡縣史,是嶺南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也是近現代史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更是傳統的「魚米之鄉」。

東莞 美食 被稱作莞邑 美食 ,是具有濃郁廣東地方特色的漢族飲食文化。莞邑按地形可以分為三大片區!因為東莞傳統 美食 小食眾多,我就以東莞各片區為主線給大家做下詳細梳理。

1.山區片區:樟木頭、清溪、謝崗等。

美食 特色:釀出來的家常口味,口味偏咸。

代表 美食 :咸雞、客家釀豆腐、缽仔湯、梅菜肉卷、樟木頭釀鯪魚。

2.水鄉沿海片區:萬江、高埗、道滘、中堂、洪梅、沙田、長安、虎門、麻涌等 。

美食 特色:津津樂道河產海鮮!咸甜混合。

代表 美食 :莞鄉魚丸、道窖裹蒸粽、洪梅生滾骨、中堂牛腩煎麵、洪梅沙淋仔炆涼瓜、麻涌田鼠肉乾、麻涌咸扒豬頸肉、虎門寨石缽蟹、虎門蟹皇粥、厚街燒鵝瀨粉、白沙油鴨。

3.埔田片區:茶山、大朗、寮步、大嶺山、常平、石排、東坑等。

美食 特色:醬料佐菜味更佳,以甜為主。

代表 美食 :石龍麥芽糖、東坑糖不甩、寮步豆醬、石排冬瓜煮大魚、塘廈碌鵝、茶山鹽插蝦。

東莞的這些傳統 美食 小食,很多事在夫妻檔口小店、甜品店、粥店就可以吃到!價格也都很親民!我吃過一碗正宗糖不甩才六塊錢,燒鵝瀨粉也才11塊。

一句古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從古代到現代,吃都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古代美味佳餚就數不勝數,古人就已經是一個資深的吃貨啦。現代流傳一句話:「唯有 美食 不可辜負!」我作為一名小小的吃貨,絕對贊同這句話。大家都知道東莞地大物博, 美食 藏天下,東莞有32個鎮區,各大鎮區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 美食 ,不知道你們又知道多少,又吃過多少,跟著我這個在東莞生活了10年的我來瞧瞧吧!說不定有意外收獲啊!

NO.1 冼沙魚丸

冼沙魚丸出自東莞市高埗鎮冼沙村,鮮美可口,相當彈牙,老少咸宜都喜歡。 可是,冼沙魚丸是相當費時費力的菜。首先把新鮮鯪魚剃骨取肉後,人手用兩根鐵棒反復敲打6個小時以上,然後再攢成魚丸,這樣做出來的魚丸膠質多、韌性足,扔在地上可以像乒乓球那樣一彈數尺高,吃起來相當有咬頭。

NO.2 厚街臘腸

厚街臘腸相當有名,素有「東莞臘腸,又粗又短」、「廣東臘腸數東莞,東莞臘腸數厚街」之說。它是一種將豬肉,按一定的肥瘦肉比例搭配、加上一定的鴨肝、豬肝等配料,灌入腸衣中,懸掛風干而成的一種臘味,屬於廣式臘腸的一種。

NO.3 萬江腐竹

腐竹,其諧音就是「富足」,是東莞 歷史 悠久的傳統食品之一,始創地就在萬江。在萬江新村,當地的村民卻堅持以人手製作出優質的腐竹。據了解,新村腐竹製作技藝作為萬江區寶貴文化遺產,已於2014年成功申報東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香港TVB欄目《吾淑吾食》東莞 美食 行第一站就選在萬江新村。

NO.4 石龍糖柚皮

糖柚皮是石龍鎮著名的土特產之一,在民間一直名聲顯赫,它選用優質廣西沙田柚,去掉果肉取柚皮,將柚皮曬干後腌制而成,百年老字型大小「李全和」所產糖柚皮最為有名。石龍糖柚皮色澤金黃、透明晶亮、甜而清香,粘韌而又爽滑,具有補中益氣、開胃健脾的功效。

NO.5 麥芽糖

石龍麥芽糖是我們大部分東莞人童年的回憶,絕大部分的東莞人小時候肯定都吃過石龍生產的麥芽糖。它主要原料並不是麥芽,而是糯米。東莞糯米米質特別優良,加上有精巧的傳統工藝,所以制出來的麥芽糖特別好。盛麥芽糖的容器也很別致,它是一個陶瓷有蓋的圓盅,每盅盛一斤左右的麥芽糖。麥芽糖入滿盅後,即行上蓋加封,再貼上商標等標簽。

NO.6 麻涌香蕉

東莞香蕉素以色、香、味俱佳著稱,被譽為「嶺南佳果」,麻涌香蕉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麻涌地處珠江出海口,河流縱橫交錯,土地肥沃,陽光充足,適合香蕉生長,所產香蕉,蕉肉芳香,蕉果碩大。當地民謠曰:「麻涌香蕉大又多,蕾蕾象個大豬蘿;待到秋來蕉子熟,香氣飄過五條河。」今年在東莞舉行的蘇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團體錦標賽上,麻涌香蕉是賽事唯一指定本地水果。

NO.7 東莞荔枝

東莞一直以來都是珠三角主要的荔枝產區,荔枝被譽為東莞的農業名片。東莞荔枝的主要品種有糯米糍、桂味、妃子笑、三月紅、黑葉、槐枝等傳統優良品種,近幾年又培育出紅綉球、無核荔枝等新品種。其中的糯米糍荔枝,以其個大、皮薄、肉多、果甜、味濃的特點而享譽中外。

NO.8 寮步豆醬

寮步豆醬在東莞久負盛名,它也入選了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產品之一。它的生產沿用著最傳統、最天然的做醬工藝,靠天然的陽光去曬制豆醬,因此保持了傳統釀造豆醬的風味和特點,寮步豆醬顏色金黃至紅棕,味道鮮,咸甜適口,香氣濃郁,用於烹調,燜、煮、炒樣樣皆宜。豆醬蒸花腩,豆醬沙姜燜排骨,豆醬焗鯉魚等等都是極具莞邑特色的 美食 。香港TVB《吾淑吾食》也有報道宣傳美味的寮步豆醬。

NO.9 道滘裹蒸粽

道滘裹蒸粽俗稱道滘粽,是東莞市有名的 美食 ,分為咸粽和灰粽兩大品種。咸粽味道濃郁,餡料豐富,切開時色香味俱全,賣相極佳,吃起來香軟可口。灰粽,是鹼水粽的統稱,適宜涼吃,沾上糖漿或蜂蜜,清爽不膩,別具風味。道滘裹蒸粽生產工藝流程復雜,每道工序均是人手操作,細致程度和要求之高是其它粽類生產難以比擬的。

NO.10 道滘肉丸

道滘肉丸精選新鮮上肉,切碎後以人手用鋼條敲打成肉醬後再捏製成丸。道滘肉丸小巧玲瓏,一口一顆,入口香脆,彈性特強,清香不膩,肉味長存,令人垂涎欲滴。用這種肉丸煮出來的粥,香味純粹,口感豐富。當和著米粥咀嚼肉丸之時,肉丸爽口彈牙,粥底清潤而不奪肉香,相互彰顯其真味,更是美不勝收。

NO.11 燒鵝瀨粉

瀨粉,是東莞人壽宴的傳統食品,寓意長長久久,多福多壽。東莞最出名的燒鵝瀨粉,非厚街鎮莫屬。瀨粉以優質大米製成,具有潔白、細長、堅韌、爽滑的特點。逢年過節,或生日,或辦其它喜事,厚街人都有吃瀨粉的習俗。主要有燒鵝瀨粉、叉燒瀨粉、叉鵝瀨粉等。其中,燒鵝瀨粉最講究的是一鍋美味的高湯,要用整隻雞、大塊肉、大塊骨,加許多特種葯材和香料熬制。吃的時候,將瀨粉在熱水中燙一燙放入碗中,然後加上一大勺用豬骨熬制的高湯,粉面再鋪上一層皮脆肉嫩的燒鵝,美味誘人。

NO.12 白沙油鴨

油鴨即臘鴨,東莞市虎門白沙所產的油鴨最出名。相傳在明清時期,虎門白沙設立鹽埠,官兵多江浙人,善養鴨,退伍後在當地養鴨,其中有善臘鴨者,糅合江浙養鴨經驗與南安製作技巧,創出別具一格的「白沙油鴨」。 白沙油鴨皮色潔白,瘦肉醬色,皮薄肉嫩,骨脆可嚼,尾油豐滿,鹹淡適中,味香可口,肥而不膩,被譽為「臘味之王」

NO.13 槎滘魚包

中堂槎滘魚包是東莞最有特色的 美食 之一,魚包100%純手工製作,選用新鮮鯪魚中貼近脊骨處,最幼滑,最鮮嫩的部分壓成薄皮,在皮內包入豬肉、臘味、冬菇等,外形像雲吞。將魚包用上湯,配以青菜,煮熟即吃,香甜爽滑,別具風味,食後餘味無窮。

NO.14 大嶺山荔枝柴燒鵝

荔枝柴燒鵝是大嶺山鎮的一道有名 美食 ,選擇荔枝柴做燃料是因為荔枝柴質地較硬,燃燒時煙不大,火力持久且溫柔,這樣烤出的燒鵝乾爽,散發出濃香,而且油脂盡出,吃上一塊,一點也不覺得油膩,皮酥香且脆,肉質緊實,鵝味濃厚,其香甜讓人回味。

NO.15 碌鵝

碌鵝是東莞山區片鎮街的一道特色菜,「碌」是東莞土話,其實是煮的意思,將鵝放到以廣東米酒、冰糖、生抽等調制好的湯裡面煮,煮熟後,味道就全部進到鵝肉里了。碌鵝的做法特別,不同於傳統粵菜的做法,口味偏重,肉質嫩滑,濃香滿口。

NO.16 洪梅三滾骨

洪梅鎮傳統 美食 「三滾骨」是用拳頭般大的豬肱骨整條地放入熱水鍋中,加入薑片、鹽、油等,用猛火煮成,堪稱原汁原味。品味三滾骨,絕對是名副其實地啃骨頭,用手抓,咧嘴扯,不需講究食態,啃完骨頭附著的瘦肉、肥肉、筋腱等,把吸管插進骨筒中,用力吮吸一下,口感如豆腐花的骨髓便隨之進入口內,滑潤鮮美,肉香濃郁。

NO.17 虎門蟹餅

虎門靠海,海鮮出名,虎門蟹餅就是其代表菜餚之一。該菜選用虎門盛產的青蟹,個大肉肥。在做法上,不同於任何一種蟹的做法。先將蟹切開洗凈,用鮮豬肉、鮮蛋、姜蔥調味料,拌勻剁爛,用碟盛好,放入鍋煲內蒸,飯好蟹熟。蛋、蟹、肉三者兼有的香味濃郁撲鼻。

NO.18 虎門大寧蟹黃粥

每到秋天,產於東莞虎門、長安、沙田一帶的虎門大寧膏蟹膏豐肉滿。用其煲粥,即為虎門大寧蟹黃粥。將粥底煮開,放入蟹殼肉,再將蟹膏打散放入煲好的蟹粥里,攪動幾分鍾即可。食用時奪目的金黃和若隱若現的蟹香,讓人垂涎。

NO.19 保安圍扣肉

保安圍扣肉的發源地保安圍村位於高埗鎮最北面,東江北支流河畔。保安圍扣肉的主要材料是腩肉和芋頭,雖然材料簡單,但製作工序繁復。保安圍扣肉甜而不膩,味道醇香,入口即化,是高埗鎮一款傳統的特色 美食 。

NO.20 鴨腳包

鴨腳包是東莞水鄉片鎮街獨具特色的一道秋冬季 美食 ,鴨腳包採用特殊腌制的鴨腳,中間裹以鴨心、鴨肝等,再用鴨腸一圈圈地纏繞、綁實,僅以自然風乾的方法讓它慢慢滲出油質。鴨腳包蒸熟後香氣四溢,口感咸香,咬起來還韌性十足,用來煲飯、下酒等更是妙不可言。

東莞菜屬嶺南菜系,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分山鄉風味菜系、水鄉風味菜系等,各有代表菜式,如山鄉風味里有樟木頭客家咸雞、大朗欖醬炒飯、清溪茅根黃豆坑螺湯等,水鄉風味有沙田蓮藕煲龍骨湯、洪梅芋合干拗蜆肉、虎門蜜汁烤鰻魚等

塘廈碌鵝

聽到「碌鵝」還以為是 「鹵鵝」,實際「碌」是煮的意思。塘廈碌鵝是具有客家風味的東莞菜。將鵝放到調制好的湯裡面煮,煮熟後,味道就全部進到了鵝肉里。而骨髓則和白切雞差不多,肉嫩而骨髓帶血,非常新鮮美味。

道滘肉丸粥

道滘肉丸粥在嶺南粥品中獨樹一幟,獨占熬頭。肉丸選用新鮮上肉,切碎後用鋼條敲打直至成為肉醬,這樣使肉丸有韌性,入口香脆,彈性特強,佐肉不奪肉香,丸香不膩,齒頰留香,肉味長存,令人垂涎欲滴。

龍舟餅

龍舟餅又名松沙酥或嫁女餅,是傳統的手制餅之一,喻意為富貴團圓、幸福連年。每年的龍舟節都以龍舟餅作為犒船的主要物品,而每艘龍舟都會在游龍過程中向沿河兩岸群眾派發龍舟餅,人們爭先恐後,為搶先奪得一塊龍舟餅而歡天喜地、笑逐顏開。龍舟餅主要選取麵粉、白糖、雞蛋、花生油等材料,採取人工製作和烘焙兩個程序製成,入口爽脆松化,老少咸宜。

糖不甩

東坑「糖不甩」做法簡易,直接把糯米粉煮熟,挪搓成粉丸,在鐵鍋中用滾熱的糖漿煮熟,然後撒上碾碎的炒花生或切成絲的煎雞蛋伴食,口感酥滑香甜、醒胃而不膩,味香四溢,老少咸宜。

石龍糖柚皮

東莞特產三件寶之一;味道香甜,而且耐嚼,具有生津開胃的功效。

道滘裹蒸粽

道滘裹蒸粽選用上等鹹蛋黃、汀蓮、綠豆、五花腩肉、糯米,加上蒜蓉、沙姜、五香粉等調味品配製,裹粽的技術要求較高,要把粽子包得密不透風,水浸不入,粽子做好後放入滾水中煮幾個小時,掌握好火候,出爐時裹蒸粽香味芬芳,食用時加細砂白糖,增進食慾,味道更佳。

白沙油鴨

又稱:白沙臘鴨。東莞特產三件寶之一(白沙油鴨、臘腸、石龍糖柚皮);烹制之後的鴨子外皮油白,鴨肉鮮美、滑嫩,十分爽口。

三禾宴

「三禾宴」原指的是禾蟲、禾花雀、禾花鯉,營養豐富,口味極佳,其中的禾花雀現已禁止捕食,但三禾之名還是保留下來。東莞道滘水鄉是品嘗禾蟲、禾花鯉的好去處。

厚街燒鵝瀨

瀨粉是東莞人壽宴的傳統食品,寓意長長久久,多福多壽。東莞最出名的燒鵝瀨非厚街莫屬。燒鵝瀨最講究的是一鍋美味的高湯,要用整隻雞、大塊肉、大塊骨,加許多特種葯材和香料熬制。吃的時候,將瀨粉在熱水中燙一燙放入碗中,然後加上一大勺高湯,粉面再鋪上一層皮脆肉嫩的燒鵝,鮮美的湯中浸上了燒鵝的香味,相輔相佐,美味誘人。

臘腸

又稱:臘風腸、棗腸。東莞特產三件寶之一;臘腸外皮薄,而且粗壯,色澤暗紅,肉味濃郁,甚為鮮美,可貯藏時間較長。

傳說故事:相傳,宋末元兵大舉南侵,王氏村民上山逃避兵亂。為了解決食物充飢,他們就制出了一種方便食物:把大米和切碎的豬肉加鹽水拌勻,灌進豬腸內,用細繩束成一節節,蒸熟後,帶入山中食用。由於這種方法做出的臘腸味道鮮美,而且可儲藏的時間較長,所以被廣大村民所效仿。最終他們躲過元兵的殺戮,而這種食品也就流傳了下來。這就是厚街臘腸的雛形。

莞城大包,道教禾花鵲,橋頭羊肉煲,網路一下吧。市內有幾家飯館不錯,品香,吃餐飽,莞香樓…這三個地方價格便宜口味又好!
推薦 美食 街:

花園新村食街

位於東城區塹頭的花園大街一帶,是莞城市區一處十分出名的飲食場所。有海鮮酒樓、西餐廳、酒巴、粥城、茶餐廳、快餐店、麵包屋、果汁店、茶莊、客家菜館、糖水鋪等。

虎門新灣食街

位於虎門鎮新灣漁村。一條以竹棚搭成的食街,延綿近百米,絕對新鮮的海鮮,簡易的竹台竹椅,頗有特色。

長安新民食街

位於長安鎮新民村,伸出海邊的一個個涼棚,用杉木杉皮搭就,撈上當地出產的麻蝦、烏頭魚、膏蟹,即時加工,別有風味。

石排食街

位於石排鎮中坑村,這里的食肆以精心泡製塘魚著稱,尤以東莞四大家魚(鱅魚、鯇魚、鯿魚、鯪魚)的烹制最為出色。

大嶺山蛇宴食肆

大嶺山鎮烹制蛇宴十分講究,燉蛇湯用碩大的陶缸作容器,以燃燒中的木糠柴火「燜」成,味道濃郁,食客連喝十碗八碗不膩。

清溪客家菜食肆

東莞清溪鎮一帶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這里許多食肆烹制的客家菜很正宗,尤其是客家狗肉、釀豆腐。

東莞是廣東珠三角地區的一座 歷史 文化名城。這里不僅有悠久的 歷史 文化,同時還有豐富的地方 美食 ,絕對能夠滿足來自各地食客們的要求。

東莞的菜屬於嶺南菜系,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下面就來介紹幾款當地的傳統 美食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厚街臘腸:

厚街臘腸是產自東莞厚街鎮,起源於明清時期,具有悠久的 歷史 。

厚街臘腸製作考究,用料嚴格。做好的臘腸為紅色或棗紅色,顏色自然、光澤好,並呈現出醇香、爽脆的特點。

臘腸的製作方法,是將一定比的肥肉、瘦肉、等切碎、然後加配料,灌入腸衣中,懸掛暴曬去掉水分,而成干製品。

2、石龍麥芽糖:

一般的麥芽糖是米、大麥等糧食經發酵製作的,但石龍麥芽糖的主要原料是糯米。

東莞糯米米質特別優良,加上有精巧的傳統工藝,所以制出來的麥芽糖特別好。盛裝麥芽糖的容器也很特別,是一種類似與陶瓷形狀的圓盅。這種器皿密封很好,每次食用後蓋好就可以密封好。

麥芽糖食用方法也很多,可以直接食用,沖水引用,也可作為調味品,在燒烤、臘味中使用。

麥芽糖好處也很多,常吃可以開胃消滯,滋補養顏,清心潤肺;也可治療肺氣腫、胃病。

3、道滘蒸棕

道滘蒸粽被譽為「天下第一粽」,早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已馳名於粵莞一帶,是東莞道滘最出名的 美食 之一。

道滘蒸粽用料很講究,選用上等的鹹蛋黃、蓮子、綠豆、五花腩肉、糯米,調味後用粽葉包好,再用明火蒸煮數小時。

蒸煮好的粽子每顆糯米都包裹著豬油的香味、粽葉的香味,加上粽子中包裹的其它餡料,甜香可口,吃起來絕對讓人上癮。

4、東莞荔枝

東莞素有"荔枝之鄉"的美譽,是東莞的特產之一。

東莞臨近海洋,常在季風控制下,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十分適宜荔枝生長。主要產區有大朗、大嶺山、常平、寮步、橫瀝、東坑、橋頭、 企石、茶山等20多個鎮區。

東莞荔枝品種繁多,有糯米糍、桂味、妃子笑、三月紅等,但主要以桂味和糯米糍為主。桂味荔枝,果肉厚且呈乳白色,肉質爽脆,清甜多汁,有桂花香味。糯米糍荔枝果肉軟滑多汁,味濃甜微香。

5、麻涌香蕉

麻涌香蕉是指產於東莞麻涌的香蕉。清末已初具規模。主要有大種高把和大種矮把品種。

麻涌香蕉的特點是果梳整齊,外表無傷斑,皮色呈黃色或金黃色,有光澤。果肉細滑、口感清甜、香味濃郁,含糖量高,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

如果您喜歡我的分享,希望能夠點贊、轉發分享和關注來支持我! 您的每一次點贊、每一條評論,對我在原創道路上的前行都是最大支持! 同時,期待與您今後每一次的相逢!

東莞是一座不折不扣的 美食 城。總共32個鎮區,每個地方都會有自己獨特的 美食 。

提起傳統的 美食 更是數不勝數~莞城的芹菜塘、光明市場、萬壽路....厚街的食得福、茂枝瀨粉、奇香雲吞面等等等等,無一不是東莞傳統 美食 好去處。

比如莞城的群姨豬腸粉

其實最早的群姨豬腸粉不在這里,後來因為中心小學擴建,才搬到了現在巷子里的位置裡面。來的人都有一個「暗號」,就是「X粥X粉」,要幾個就報幾個,而我的例牌,就是「一粥一粉」。

一個豬腸粉其實不多。老闆自製的豬腸粉並不厚身,也沒有什麼製作的技巧,就是直接拿豬腸粉蒸熟,上台前淋一勺「熟油」。相信每個東莞家庭都有這樣的口味偏好,直接吃醬油總覺得不夠香,一定要「爆熟油」才能進口。

還有指亭街排骨飯

現在的旨亭街排骨飯已經由一個店面變成兩個店面,也由只有一個店變成有很多個分店。但是每次想起排骨飯,都會想跑回;老店這里,總感覺這里的味道會更加正宗。

來到這里的人都必點排骨飯,至於要不要燉湯就看個人的喜好。一份飯,一個油菜,就是最簡單又最飽肚的晚餐。

#厚街傳統的瀨粉

一碗瀨粉在厚街人眼裡看似普通,但它的影子卻留在每個人的記憶裡面。

瀨粉的名字來源是因為在製作的時候是一條一條的瀨出來~所以才會叫做瀨粉。在厚街人的眼裡,瀨粉一定要手制的才好吃。表面粗糙的瀨粉才是最好的口感。

厚街巷內的牛肉瀨粉,瀨粉不一定要配燒鵝,配上牛雜也十分搭配。

先來一碗加料牛肉牛雜瀨粉,牛肉煲得夠火候吾會「韌」。一碗好的瀨粉,靈魂在於瀨粉,手制瀨粉因為是純米漿製作,所以口感偏軟身,用力夾易斷,不過勝在吸味,啖湯越靚,碗粉就越正。

招牌牛肉、牛雜瀨粉,熟客通常都會點碗牛雜瀨另外加點一碗牛肉湯。每日瀨粉限量供應,一般到10點半左右就會賣完~

提起東莞的傳統 美食 ~真的是吃足一個月都吃不完。有幸的是,現在的我們還能吃到這些傳統 美食 ~或許在將來的某一天它們都會消失不見,一起好好珍惜這些傳統美味吧~~~

豬腳姜:一道廣東的漢族傳統名菜,最具特色的女人滋補食品。

東苑臘腸:傳說創始這個菜的是個小矮子,他挑著長的臘腸上街叫賣,因為人矮,有的臘腸拖到地上,粘上很多泥沙,後來他想辦法, 把臘腸製得短而且粗,再炮製方法上又與眾不同,他挑擔上街,人們老遠就看見那粗大的臘腸,並嗅到臘腸的特別香味,從此生意興隆,再也不用沿街叫賣了。至今,人們形容一些矮壯而精靈的人,稱作「東苑臘腸」

後街瀨粉

東苑人壽宴的傳統食品,寓意長長久久,多福多壽,東苑最出名的燒鵝瀨非厚街莫屬。燒鵝瀨最講究的是一鍋美味的高湯,那得用整隻雞、大塊肉、大塊骨,加許多專門葯材和香料熬制。


C. 為什麼永和豆漿店越來越少,永和豆漿為什麼很少看到了

永和豆漿是一款大品牌的豆漿,在多年前,很多人都喜歡早晨到永和豆漿店裡去喝一碗豆漿,吃幾根油條,享受一下高品質的早餐,很多孕婦也很喜歡去永和豆漿店吃早餐,但是現在永和豆漿店卻越來越少, 那麼,現在為什麼永和豆漿店越來越少,永和豆漿為什麼很少看到了呢?

永和豆漿店現在是越來越少了,原本隨處可見的永和豆漿店,現在很少看見了,究其原因,一個是永和豆漿管理不善,服務態度超級差,所以導致了去永和豆漿的食客大幅度降低,顧客去的少了,永和豆漿的生意不好,所以很多永和豆漿都已經關門大吉。

除了服務員態度不夠好,永和豆漿的食品不夠好吃也是永和豆漿越來越少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隨著時代的發展,餐飲業的競爭也是異常激烈的,永和豆漿的產品還是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產品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跟不上食客們變化的口味,落後的產品只能是讓銷售越來越差,不關門才是怪事。

永和豆漿曾經在前些年紅極一時,如果永和豆漿能夠很好的做,很好的管理,積極開發出一些新產品,滿足顧客的需要,不至於落到今天的地步。不過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管理模式,我們消費者只是觀望。

D. 在哪裡可以吃到正宗的「四大金剛」(大餅、油條、豆漿、粢飯)。

1.萬壽齋 (口味:25 環境:6 服務:12 人均:¥7)
虹口區山陰路123號 (四達路吉祥路間) 1331177328

「老店,老味道」,「能吃到正宗風味的上海小籠」,「皮薄汁多」,「很好吃」,「三鮮餛飩也非常不錯」。

推薦:三鮮餛飩,小籠

適合環境:路邊小店,一個人就餐

2.佳家湯包 (口味:25 環境:2 服務:10 人均:¥13)
黃浦區河南南路638號 (文廟路口) 63663570

「很不起眼的小店,做的湯包卻很鮮美」,「湯包是點好後當場包再蒸的,很新鮮」,「湯很多」。不過地方不好找。

3.蘭桂坊酒家 (口味:26 環境:10 服務:12 人均:¥44)
長寧區婁山關路417號 (近仙霞路口) 62740084

「這里的面點特別好吃」,「黃魚煨面是該酒家的特色」。「魚香,肉嫩」,「入口即溶」,「湯煨的好是點睛之筆」。本幫菜也做得不錯,「對一些魚類、海鮮的處理有其獨到之處」。不過「店面不大,很不起眼」,「裡面的裝璜也很一般」,建議「避開就餐高峰」。

推薦:黃魚煨面、炸醬面、擔擔面、炸豬排、清炒蝦仁

適合環境:一個人就餐、二三人小坐、路邊小店

4.老天母鹵味專家 (口味:24 環境:12 服務:14 人均:¥14)
虹口區武進路394號甲 (近四川北路) 63250922
普陀區嵐皋路245號 (近石泉路) 62149249
長寧區玉屏南路352號 (近遵義路) 62337048
盧灣區泰康路115號 (近瑞金二路) 64674108
盧灣區麗園路865號 (近蒙自路) 63045360
徐匯區大木橋路460號 (近斜土路) 64038348
長寧區茅台路330號 (近古北路) 62344712

「鴨翅很好吃,連骨頭都很香」,「有股香香的煙熏味」。據說「是用甘蔗汁浸泡出來的」,難怪「比其他一般小店做出來的要入味」,而且「不油膩」。「吃起來很容易上癮、感覺很清爽」,「比精武鴨頸更合格做白領的零食」。「在家看看影碟,吃吃老天母,再來瓶啤酒,簡直太棒了」。

推薦:皇帝鴨翅。

適合環境:路邊小店。

5.味香齋 (口味:20 環境:5 服務:10 人均:¥8)
盧灣區雁盪路14號 (近淮海路口) 無電話

「門面小巧,味道十足的點心店」,是「上海少有的老式面館」。「面是真的不錯」,特別是麻醬拌面,「的確做的很有特色」。排骨年糕也很受歡迎,「覺得比對面的鮮的來好吃」。 店面很小,客流量很大,「夏天沒有空調」。

推薦:麻醬拌面、小牛湯、大排、排骨年糕、冷麵。

適合環境:路邊小店、一個人就餐。

6.阿娘面館(泰和飲食店) (口味:22 環境:4 服務:9 人均:¥14)
盧灣區思南路19號(近淮海路) 021-53066604

號稱「全上海最好吃的面」,「名不虛傳」。招牌面黃魚面「湯鮮味美」,「黃魚滿多的」,「有特色」;「其他品種的面也很地道」,不過「味精較重」,「回家要猛喝水」。環境「不好」,「大熱天吃面實在太熱」,而且店面較小,「最好早點去排隊,不然只有看人家吃的分了」。「價格很實惠」,店主阿娘也「很和氣」。

推薦:雪菜黃魚面、蟹糊面

適合環境:路邊小店、一個人就餐、二三人小坐

7.巴比饅頭(原劉師傅包子鋪) (口味:21 環境:7 服務:10 人均:¥2)
黃浦區江西中路267號 (南京東路九江路間) 63232630
黃浦區九江路311號 (山東路口) 63601035
黃浦區寧波路521號 (河南中路口) 63501021

「做好排隊的准備」就可以去找尋「好吃的肉包」了。「絕對好吃,絕對便宜,絕對人多」是巴比饅頭最大的特點。很多人「一買就是十幾個」,「連吃6個月也不會厭」。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減肥的MM可以選擇菜包,嗜甜的GG可以選擇豆沙包。「每一種都不容錯過」。

推薦:肉包、菜包、豆沙包

適合環境:路邊小店

8.楚味鴨頸(原精武鴨頸) (口味:23 環境:9 服務:12 人均:¥15)
浦東區嶗山東路340號 (商城路口) 58768934 58771864
黃浦區雲南南路324號 (壽寧路人民路間) 63112501 63201776
長寧區淮海西路515號 (近虹橋路) 62816765 62801322
靜安區新閘路1529號 (西康路常德路間) 62893152 62893648
虹口區大連西路4弄8號 (四平路口) 65523742 55880787
上海近郊場聯路38號 (近洛場路) 56685228
長寧區水城南路368號 (近延安西路) 62704742
閘北區臨汾路636號 (近嶺南路) 66970510 56913821
楊浦區延吉東路460號 (近水豐路) 65301548
普陀區蘭溪路250號 (北石路武寧路間) 62577053

風靡上海的湖北小吃,「是現在白領最流行的零食」。「味道獨特」,又香又好吃,是很多人的「鍾愛」。微辣可能更適合上海人的口味,但是重辣「真的很爽」,能吃辣的話建議「一定要重辣」,是會讓人「吃得嘴裡發火手還不停」的食物。可惜冒牌的太多,所以一定要認准正宗的品牌。

推薦:鴨頸

適合環境:路邊小店

9.靜安小亭麻辣燙 (口味:19 環境:4 服務:9 人均:¥6)
靜安區愚園路68號 (常德路口) 62155209

「真的是人很多」,「真的是非常好吃」,是很多人心目中「上海最好吃的麻辣燙」。「永遠沒有不排隊的一天」。

10.德興面館 (口味:21 環境:10 服務:11 人均:¥11)
黃浦區廣東路471號 (近福建路) 63522535
黃浦區福建中路529號 (近北京東路) 63602866

「老招牌,以燜肉面出名」,「實在是好吃得沒話說」。「東西地道」,「味道很不錯」,而且又「價廉物美實惠之至」——「十元錢能有三種交頭的好面」!湯包也是「又便宜又好吃」,「很值得一去」。可惜「樣式少了點,吃早餐倒不錯」。「外面的裝修很古樸,裡面遜色了點」。

推薦:燜肉面、燜肉餚蹄、草頭圈子、湯包

適合環境:一個人就餐、二三人小坐、合家用餐

11.鴻瑞興 (口味:20 環境:18 服務:14 人均:¥40)
普陀區梅嶺南路338號 (近杏山路) 62450588 62970852
徐匯區中山南二路1500號 (上海體育場內) 64275177 64280079

雖然以面出名,但「這里的本幫菜也不錯」,「而且價格公道」。「環境清雅,古色古香,餐具精緻」。地方不顯眼,「多數是朋友介紹去的熟客」,「但不預定常常是沒有位置的」。適合「合家用餐或大幫朋友聚會」。

推薦:漁香肉絲夾餅、茄汁牛肉、蘿卜條、桃酥銀鱈魚。

適合環境:二三人小坐、一個人就餐、大棒朋友聚會、合家用餐。

12.小金陵鹽水鴨店 (口味:21 環境:9 服務:9 人均:¥26)
黃浦區雲南南路28號 (延安路寧海路間) 63266436

「上海最有名的鹽水鴨」,「肉質鮮美,不肥不膩」,「咬上去口感相當不錯」。雖然可能「不如南京的鴨子正宗」,但是「迎合了上海的口味還是很受人歡迎的」。可惜「口味會時好時壞,令人費解」。另一個美中不足就是「沒有分店」,「購買不方便,太麻煩」。

推薦:鹽水鴨、鴨肫。

適合環境:合家用餐、一個人就餐、社交。

13.小楊生煎 (口味:23 環境:3 服務:7 人均:¥6)
靜安區吳江路54號&60號 (近南京西路) 62676025

有著6年歷史的生煎店,「個大湯多」是它的特色——「個真大」,比普通的生煎大一圈;「汁真多」,而且「不是很油膩」。但是鋪子又小又臟,實在不是堂吃的好所在。雖然「擠得要命」,但是因為「實在好吃」,還是「值得排隊的」。只是現在的口味「退步了,以前更好吃些」

推薦:生煎

適合環境:路邊小店

14.蔡記生煎 (口味:19 環境:4 服務:8 人均:¥4)
黃浦區雲南中路146號 (福州路廣東路之間) 63611917
黃浦區四川中路530號 (近北京東路口) 63214700

「底脆、味鮮、湯多,絕對在小楊之上」的生煎,「和以前西藏路上的大壺春可有一拼」。四川路北京路的新店8月份新開時是「大師傅親自坐鎮的,味道也特別的好」,想吃的得趕快,「交給徒弟們」後質量就不能保證了。汕頭路上老店環境「非常差」,口味也稍差。

15.鼎泰豐 (口味:19 環境:21 服務:17 人均:¥70)
長寧區水城路12號和平廣場1樓 (近虹橋路) 62084188

「在美國香港台灣都有分店」的台灣飯店,「以蟹粉小籠出名」。各種「點心是這里的強項」,「製作精良」,「味道很好」,尤其是「小籠,很有特色」,「不可不嘗」。不過「點心能賣到這個價錢」,味道也「可想而知」。「裝潢干凈利落」,「給人感覺也比較好」。

推薦:蟹粉小籠、湯包、雞湯面、糯米肉燒賣、油豆腐細粉湯

適合環境:二三人小坐、休閑

16.台灣粽子大王 (口味:20 環境:8 服務:10 人均:¥12)
黃浦區人民廣場迪美購物中心 (屈臣仕對面) 63580000-2109

「粽子真的很好吃,而且量也很足」,再「來一份關東煮多加點湯,熱乎乎的吃下去真是一種享受」。「去逛迪美的人都知道那邊」,可在「逛累了補充點體力,吃完再逛」。可惜「店太小了,建議(老闆)賺那麼多錢也該擴展門面了」。

推薦:台灣肉粽、關東煮、台灣粽王、貢丸湯

17.新南翔小籠 (口味:20 環境:10 服務:10 人均:¥9)
浦東區乳山路80號 (嶗山西路嶗山東路間) 58787282

「浦東最正宗的小籠」,價錢也便宜,1.5元8個。還可以打包帶回家。

18.北萬新 (口味:19 環境:8 服務:10 人均:¥6)
虹口區廣靈一路56號 (廣靈二路廣中路間) 65311204
盧灣區淮海中路462號 (近高架) 64150234
盧灣區巨鹿路243號 (近瑞金一路延安路) 63279493
靜安區陝西北路667號 (武定路口) 62153874

「雖然店面不怎麼挺刮」,「環境有點像大排擋」,但到底是老字型大小,「點心都很棒」。包子的「個子比較小」,「很白很精緻」,「現在能做這么好吃的包子的地方已經不多了」。一些澆頭面也很不錯,「面條很有勁」,「做得很入味」,確實不錯。

推薦:糍飯團、肉包、蘿卜絲餅、花捲。

適合環境:路邊小店。

19.南翔饅頭店 (口味:20 環境:8 服務:7 人均:¥24)
黃浦區豫園路85號 (九曲橋旁) 63265265

老字型大小的面點店子,雖然有人覺得「現在比以前差多了」,但還是「很好吃」。「蟹粉小籠不錯」,「就是太貴」;鮮肉小籠「比較實惠」。雖然「店裡不夠干凈,店員不夠熱情」,但還是「每天人山人海」,「要排很長的隊」,在裡面吃的話還要「和人家拼台」,「感覺不太爽」。「要想吃得好,莫心痛鈔票!上二樓」。

推薦:蟹粉小籠、蟹肉小籠、鮮肉小籠、秋葉包、小餛飩

適合環境:合家用餐、二三人小坐、休閑、一個人就餐、路邊小店

20.三八旅社 (口味:18 環境:4 服務:9 人均:¥6)
黃浦區雲南南路19號 (近延安東路) 63281148

「上海灘上很難再找出這么好吃又便宜的店了」,不過「對衛生稍微有點講究的人不適合去那裡」。因為「環境實在是很差」,「服務態度也讓人不敢恭維」。但是東西「味道確實不錯」,尤其是小籠「非常美味」,「性價比很高」。

推薦:小籠、油煎菜餛飩、麻辣炒麵、素包。

適合環境:路邊小店

21.神州豆漿大王 (口味:19 環境:6 服務:7 人均:¥10)
盧灣區嵩山路65號 (近淮海中路) 53828363

「上海傳統點心店」,「東西做得還可以」,可能因為「地段占優」的關系,在同類餐館里「屬於價高的」。「生煎包很有特色」,論只賣,「皮很脆,外形好」,「味道也不錯」。不過「環境不好」,「高峰時候很吵雜」,「服務態度也很差」,經常「愛理不理的子」。

推薦:生煎、漁香肉絲包、韭黃蝦仁煎餃、椰汁年糕、小餛飩。

適合環境:一個人就餐、路邊小店。

22.四海游龍 (口味:16 環境:17 服務:15 人均:¥10)
長寧區玉屏南路452號 (近婁山關路) 62419283
長寧區茅台路670號 (安龍路口) 62906222
徐匯區田林東路456號 (近柳州路) 54482337
徐匯區龍川路121號 (近羅香路) 64101504

「鍋貼是這里的特色,樣子也比較反傳統,是條狀的」,感覺「更像日本蒸餃」,「味道不錯」。「比中式鍋貼少了很多油,正合MM們心意」。同時值得一試的是這里的酸辣湯,「內容豐富,酸辣可口」。「店堂干凈也比較大」,環境不錯,「有台灣的感覺」。

推薦:鍋貼、酸辣湯

適合環境:路邊小店

23.夏面館 (口味:19 環境:17 服務:15 人均:¥41)
徐匯區肇嘉浜路798號坤陽國際商務廣場 (吳興路口) 64728504
靜安區南京西路1266號恆隆廣場5樓 (陝西北路口) 62881217

「比一般麵店干凈的面館」,「面的吃口很好」,「澆頭也很不錯」。但是「價格較貴」,「吃面起碼也得20多元」,「不過值這個價」。除面點以外,「菜餚很精緻」,「味道都不錯」,「值得一試」。恆隆分店的澆頭「是那種自助轉盤樣的」,「喜歡就自己拿」,從口味上講「稍遜一籌」。

推薦:拉糕、蝦爆鱔面、黃魚煨面、沙鍋獅子頭面、糖醋排骨

適合環境:休閑、二三人小坐、一個人就餐

24.寧夏罐罐雞 (口味:20 環境:10 服務:9 人均:¥27)
浦東區商城路550號 (嶗山西路口) 58770615
浦東區張楊路839號 (近嶗山東路) 68764690
浦東區張楊路1233號 (近松林路) 58317799

「比較正宗的西部風味館子」,挺有特色的。「麵食很好吃」,「炒菜一般般」,「大部分的肉食味道都還可以」。菜的「分量挺豪爽的」,「價格也便宜」,「經濟實惠」。不過「人多的時候,吵吵嚷嚷的,還會要求拼桌」。中午生意特好,「快成了周圍白領的員工餐廳了」。

推薦:辣白菜、紅油肚絲、罐罐雞、羊肉夾膜、烤羊腿。

適合環境:二三人小坐、一個人就餐、路邊小店。

25.大富貴酒樓 (口味:19 環境:10 服務:12 人均:¥23)
黃浦區中華路1409號 (近復興東路) 63770322
黃浦區西藏南路1450號 (近瞿溪路) 63163246
浦東區金楊路635號 (近棗庄路) 50719685

「很傳統的老飯店」,很有「老城廂的特點」。「雖然口味家常了點,不過還是挺好吃的」,菜的量也「比普通的店大得多」。底樓的「小吃作得中規中距」,「價廉物美」,「特別是小餛飩,真的很好吃」。「服務態度也很好」,在國營店中「屬少見的了」,「真的是物超所值」。

推薦:醬鴨、水煮牛肉、八寶辣醬、生菜魚米包、生煎、小餛飩

適合環境:合家用餐、大幫朋友聚會、一個人就餐

26.光明村大酒家 (口味:19 環境:9 服務:10 人均:¥15)
盧灣區淮海中路588號 (近成都南路) 53067878

「有點年份的綜合性酒家」,既供應小吃排擋,也有海派菜餚。小吃「比較有特色」,「有百餘款可讓人挑選品嘗」,其中不少是「上海名特小吃」。另外,「做面點也挺有一套」,「澆頭都是現炒的」,「味道很好」,「物美價廉」。相形之下,菜點反而不太讓人有印象了。

推薦:雞汁餛飩、蟹粉小籠、鴨膀、生煎包

適合環境:路邊小店、大幫朋友聚會、合家用餐

27.王家沙點心店 (口味:18 環境:8 服務:7 人均:¥18)
靜安區南京西路805號 (近石門路) 62170625 62170786
靜安區萬航渡路673號 (康定路武定西路間) 62711886
靜安區西康路796號 (海防路口) 62584435
靜安區北京西路1533號 (常德路口) 62710199

「老字型大小的典型上海小吃」,難得「味道保持得還可以」,比較「貨真價實」。「蟹粉點心都不錯」,「蟹粉小籠很好吃」、「每次必點」;蟹粉湯圓也很受歡迎,還可以「買現包的帶回家煮」;「兩面黃是這里的特色」,「味道真是好」;湯包、春卷也「不錯」。不過「服務太差」,「環境不好」,「店堂太小」

推薦:蟹粉小籠、蟹粉湯圓、雞鴨血湯、湯包、春卷、蝦仁兩面黃、雞肉生煎

適合環境:一個人就餐、路邊小店、二三人小店

28.祥和面館 (口味:18 環境:7 服務:8 人均:¥9)
長寧區定西路1235弄1號 (安化路口) 62127097

「很便宜」,而且「口味也不錯」,「辣肉面,雪菜肉絲面都很地道」,「牛肉湯很入味」,「就是環境差」。

推薦:辣肉面、肉包、雪菜肉絲面、牛肉湯、小籠、牛肉線粉湯

適合環境:一個人就餐,路邊小店

29.小樂惠 (口味:18 環境:8 服務:9 人均:¥11)
徐匯區番禺路667號交大3號門邊 (近淮海西路) 62942433
徐匯區康平路200號 (天平路口) 62824399

「嚴格說不是餐館」,是「小飲食店」,是「學生族的飯店」,是「幾乎每個交大本部學生都會懷念的地方」。「東西真的蠻便宜的,相當實惠」。「味道也還行」,「說好吃么也說不上,但是有回憶的味道」。「24小時營業」的模式,「在深夜給好多人帶來了便利」。

推薦:鮮肉水餃、菜湯肉絲面、咖喱炒飯、鹹肉菜飯、辣肉面。

適合環境:路邊小店、一個人就餐、二三人小坐。

30.家家長沙米粉 (口味:15 環境:7 服務:8 人均:¥10)
靜安區吳江路147號 (近石門路) 62678615
長寧區遵義路121號 (虹橋上海城對面) 62341899

「與鋪天蓋地的桂林米粉不同」,這里的米粉是「扁扁」、「硬硬」的「正宗」湖南風味。吳江路小吃街上的店「環境很一般」,「虹橋分店的環境更好些」。「量多,能填飽肚子」,「味道也還可以」,「難得的是便宜」,所以「生意很好」。

推薦:酸豆角米粉、剁椒豆豉蒸雞翅、酸辣米粉、手工餛飩

適合環境:一個人就餐、路邊小店

31.老半齋酒樓 (口味:17 環境:8 服務:8 人均:¥15)
黃浦區福州路600號 (近浙江中路) 63222809 63517868

「各類面是老半齋的特色」,尤其是「餚肉面遠近聞名」。「湯味鮮美」,「量多實在」,雖然有些「略顯油膩」,「面也一般」,但「值得一嘗」。外賣部的肉包子雖然「質量不是最穩定」,但「運氣好的時候」,還是「上海灘做的最好的之一」. 炒菜就「實在是不怎麼樣」了,「量少還不好吃」。老店「環境不怎麼樣,也「沒什麼人氣的樣子」,可能「更適合懷舊的人」。

推薦:餚肉面、肉包子、刀魚汁面、菜飯

適合環境:一個人就餐、路邊小店、二三人小坐

32.老媽米線火鍋 (口味:17 環境:12 服務:12 人均:¥25)
虹口區四川北路2118號 (多倫路口) 56712335

有點「不夠個性」,但「米線還蠻好吃」,而且「經濟實惠」,「品種很多」。「酸菜魚口味不錯,很鮮的」,麻辣口味也比較受歡迎;「口水雞,老媽小菜等冷盤也很好吃」。火鍋「還可以」。「環境蠻古典雅緻」。只是「人一多服務就不好了」,「上菜太慢」。

推薦:酸菜魚米線、鐵板海鮮米線、口水雞

適合環境:二三人小坐、合家用餐、大幫朋友聚會

33.台園圓圓香雲吞店 (口味:16 環境:7 服務:10 人均:¥9)
徐匯區復興中路1268號 (襄陽南路口) 64724021

「招牌雲吞不錯」,「餡很特別」,「有點甜,適合上海人口味」,「湯很鮮」。「其它的一般」。「環境不好」,「地方太小,生意好的時候服務生態度很差」。

34.五芳面館 (口味:15 環境:9 服務:8 人均:¥13)
黃浦區延安東路343號 (近浙江路) 63742787
黃浦區延安東路27號 (近四川路口) 63368436
浦東區銀城東路101號匯豐大廈2樓 68414515
盧灣區淮海中路283號香港廣場北座NB103A 已關
浦東區浦東南路東園一村113號 (近東昌路口) 58875538
浦東區浦建路200號 (近南泉路) 58391193
浦東區浦東南路500號國家開發銀行3樓 (近陸家嘴東路) 68879016

「面不錯」,「作為老字型大小能保持到今天的水平實屬不易了」。各家分店水平比較接近,「沒有發現絕對濫竽充數的地方」。「但畢竟只是連鎖面館,很難到達更高的水準」。中午生意「非常好」,店堂「還算干凈整潔」,是上班族不錯的選擇。

推薦:菜湯肉絲面、燜肉面、辣醬面

適合環境:一個人就餐

35.楚楚園餡餅粥 (口味:15 環境:13 服務:10 人均:¥27)
黃浦區九江路423號 (近山西路) 63221612
上海近郊紅松路92號 (近金匯路) 64496806
長寧區仙霞路693號 (近安龍路) 62345501
盧灣區淮海中路283號香港廣場南座底樓 63860635

「面點為特色」,「麵粉韌勁足」,「味道真的很好」。「餅類的東西都非常美味」,因為是「現做現賣」,所以「速度稍慢一些」。各種卷餅倒是「上來很快」,也「很好吃」。小米粥「不錯,很稠」,「很可口」,配醬牛肉「很開胃」。總之,是個「偶爾換換口味、填填肚子的好地方」。

推薦:牛雜湯、醬牛肉、清燉牛肉刀削麵、牛肉卷餅

適合環境:路邊小店、二三人小坐、一個人就餐

36.大壺春 (口味:16 環境:5 服務:5 人均:¥10)
浦東區浦東大道136弄4號 (近即墨路) 58825121

上海灘生煎的「老字型大小」,以前西藏路上的大壺春總店是很多人的「最愛」。現在「碩果僅存」的浦東分店 「反而失去了那份正宗」,「變難吃了」,面點也「一般」,「花樣不少」。由於是在商務樓附近,「生意還不錯」。但是「店面很小,設施也很差」,「服務就更不用說了」,「態度很差」,「讓人覺得很失望」。

推薦:鮮肉生煎、牛肉湯、蝦肉生煎

適合環境:路邊小店、一個人就餐

37.大清花餃子店 (口味:17 環境:16 服務:13 人均:¥40)
靜安區常德路466號 (近新閘路) 62899999 62896666
盧灣區打浦路198號 (斜土路口) 63021111 63027777
閘北區滬太路567號 (近中山北路) 56089999 56081111

「提供東北餃子和東北特色菜」,口味「有點改良」。餃子「種類很多」,「很有特色」,「家裡或超市裡是做不來的」,而且「分量十足」,「比較實惠」,缺點是「嘗不了幾種就飽了」。菜的分量也很足,「東北拉皮特好吃」。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環境很有特色」,「服務員都穿著清朝服裝」,「桌椅是大木墩子,很可愛」

E. 附近有豆漿油條么

找「火紅紅」。就是紅色帳篷搭起來。然後旁邊放幾個桌子凳子。我覺得比「永和豆漿」好吃。一般5點-8點半。我住江東。小區附近就有。一般他們會把攤擺在小區附近的十字路口。我每天上班能看到3個「火紅紅」。

就是和你想像中的那個樣子。有次飯。大餅。油條。豆腐腦。豆漿。包子。
我比較喜歡次飯豆。腐鬧。大餅卷油條。
當然還是沒有小時候吃的那樣感覺好。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F. 要去東莞遊玩有什麼好吃的特產推薦嗎

莞香、荔枝、荔枝幹、東莞臘腸、白沙油鴨、麻涌香蕉、虎門麻蝦、虎門水魚、虎門番荔枝、萬江腐竹、石龍麥芽糖柚皮、東莞米粉、寮步豆醬、厚街蛋卷、鳳凰卷、石龍麥牙糖、道窖裹蒸粽、徐福記糖果、雀巢咖啡、嘉頓餅干、冼沙魚丸、蟛蜞粥、鴨尾魚包、三禾宴、石碣龍眼、企石梅菜、道滘裹蒸粽、道滘肉丸粥、謝崗豉油鵝、謝崗鷓鴣飯、厚街臘腸、東坑陰菜牛展湯、東坑糖不甩。

東莞素有"荔枝之鄉"的美譽,以色、香、味俱全的荔枝而聞名中外,"食之令人暢然意滿"的東莞荔枝被譽為"嶺南第一品"。

東莞荔枝栽培歷史悠久,《元一統志》、大德《南海志》均記有東莞荔枝,明天順年間《東莞縣志》卷一記載"荔枝色如渥丹",味甘如飴,其種不一,蓋嶺南之佳品也。

東莞荔枝的主要品種有糯米糍、桂味、妃子笑、三月紅、黑葉、槐枝等傳統優良品種,近幾年又培育出紅綉球、無核荔枝等新品種。值得一贊的是大嶺山鎮的糯米糍荔枝,以其個大、皮薄、肉多、果甜、味濃的特點而享譽中外,曾獲全國首屆農業博覽會金質獎和北京國際農業博覽會金獎。

石龍麥芽糖

石龍麥芽糖的主要原料並不是麥芽,而是糯米。東莞糯米米質特別優良,加上有精巧的傳統工藝,所以制出來的麥芽糖特別好。盛麥芽糖的容器也很別致,它是一個陶瓷有蓋的圓盅,每盅盛一斤左右的麥芽糖。麥芽糖入滿盅後,即行上蓋加封,再貼上商標。這里的麥芽糖,品質優良,呈金黃色且透明,味道清甜目帶蜜味。

常吃麥芽糖,可以開胃消滯,滋補養顏,清心潤肺;可以治療肺氣腫、胃病;又可作調味品,燒烤、臘味都需要麥芽糖。

虎門麻蝦

虎門鎮地處珠江口東岸,珠江河與南海鹹淡水交匯處。全鎮有近22公里長的海岸線,沿海地區土地大部分屬基圍田地帶,傳統上以種植鹹水草為主,因此,歷來虎門盛產麻蝦。虎門麻蝦以其肉質鮮嫩、爽脆可口而遠近聞名。

白沙油鴨

鴨即臘鴨,以虎門白沙的最出名,中國北方稱為"板鴨"。相傳在明清時期,虎門白沙設立鹽埠,官兵多江浙人,善養鴨,喜此地河水純凈,退伍時解甲不歸鄉,在溪邊養鴨,並在江西南安退役者善臘鴨,此地水足糧豐為其提供條件,故糅合江浙養鴨經驗與南安製作技巧,創出別具一格之"白沙油鴨"。

萬江腐竹

東莞水鄉萬江傳統食品,素菜主要材料之一,由黃豆磨成豆漿加工成,油亮光鮮,煮熟後香醇嫩滑味美

莞香

東莞以前盛產沉香木,燃燒時香氣沁人心脾,用它提煉成香料再製成的莞香——塔香、衛生香、扇香等,在很早以前就名揚海內外。據說,莞香的出口最早是經水路運到珠江出海口的一個小港灣,然後轉運到世界各地的。久而久之,人們就把這個香氣飄逸的港灣稱為香港。

G. 想要豆漿好喝,要記住哪幾點,豆漿才能細膩香濃豆渣少呢

很多人都覺得外面賣的豆漿,加了太多水,肯定沒什麼營養,不如自己在家打豆漿喝,好喝還營養,結果卻讓人失望,自己做的豆漿不細膩也不香濃,還有很大的豆腥味,還沒有外面買的好喝呢,主要是沒掌握正確的方法。現在家家戶戶都有破壁機了,基本上都支持干打,早上起來放入豆子和清水,梳洗完畢差不多半小時,豆漿就打好了,你是不是這么打豆漿的呢?如果是,以後別這么做了。打豆漿,用干豆好還是濕豆好?肯定是濕豆呀,早餐店打豆漿,是從來不用干豆子的。今天我就和大家說說如何正確地打豆漿,早餐喜歡喝豆漿的朋友快學一學,保證比早餐店的豆漿更好喝。打豆漿的要點主要有這么幾個,只要掌握好,豆漿細膩香濃,營養高豆渣少,隨喝隨打特省事。

H. 永和豆漿 和 永和大王 一樣嗎這兩個有什麼關系

永和豆漿和永和大王不是一家公司,兩者沒有關系。

永和大王連鎖快餐企業,總部地點為上海市長寧區水城路,成立時間為1995年12月12日,經營的品種有豆漿、油條、各種稀飯以及中式的小點心。

永和豆漿泛指台灣新北市永和區中正橋一帶以販賣豆漿為主的早餐店,約1950年左右,由山東和河北的兩位老兵首先開始經營。「永和豆漿」品牌是1982年由台灣弘奇食品有限公司創立餐飲業知名品牌,1995年跨過台灣海峽,來到大陸發展。

(8)大嶺山豆漿哪裡好吃擴展閱讀

「永和」是中國台灣省新北市永和區的地名。上世紀50年代初期,一群祖籍大陸遠離家鄉的退役老兵迫於生計,聚集在台北與永和間的永和中正橋畔,搭起經營快餐早點的小棚,磨豆漿、烤燒餅、炸油條,漸漸形成了一片供應早餐的攤鋪。

因為這些老兵手藝地道,磨出的豆漿新鮮營養香濃可口,做出的燒餅油條色澤金黃松軟酥脆,以致以豆漿為代表的永和地區的各種小吃店盛名遠播,傳遍台灣全島。傳遍全島。至今,在台灣還有四海豆漿、世界豆漿等源自永和老兵的豆漿店。

I. 如何把豆漿做的更香濃

1、首先我們可以取糯米的粘性,用量杯量出2/4或6/3量杯的糯米放出來備用先。

(9)大嶺山豆漿哪裡好吃擴展閱讀:

1、豆漿是中國人民喜愛的一種飲品,又是一種老少皆宜的營養食品,在歐美享有「植物奶」的美譽。豆漿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和磷脂,還含有維生素B1.B2和煙酸。

2、豆漿中所含的豆固醇和鉀、鎂,是有 力的抗鹽鈉物質。鈉是高血壓發生和復發的主要根源之一,如果體內能適當控制鈉的數量,既能防治高血壓,又能治療高血壓。

J. 永和大王與永和豆漿哪種好吃

前段時間一直在關注豆漿門事件,所以希望自己了解的資料能夠幫到你。
其實,不存在哪個比較好,哪個不好這個說法,就是工藝不一樣而已。一個是手工作坊,一個是工業化生產。
永和豆漿的豆漿粉優勢在於他對原材料到生產加工環節的控制能夠保證營養價值、口感、
衛生安全這些方面。而且豆漿粉比較方便攜帶嘛!對於大部分沒有時間做現磨豆漿的人而言也是不錯的選擇。
至於現磨豆漿,那沒得說了,老手藝,新鮮好味道。不過中肯點說,現在真正石磨磨的豆漿幾乎看不到了。要說真正的現磨豆漿那味道真是一流沒的說。不過就是不方便啊不方便。
下面有一些資料,是我在新聞上看到的,截其中一部分給你參考下吧。
目前現場製作的現「磨」豆漿,一般是豆漿機製作的,磨豆是靠刀片打碎豆子,所以很難打到很細,大豆蛋白質很多溶解不出來,仔細觀察會發現現「磨」豆漿產生的豆渣特別多,口味很寡淡,就是因為豆子的內容物沒有充分利用。它不是古法制豆漿,用小石磨推著磨豆子,豆子研磨得較細,大豆蛋白的溶出率較高。工廠中豆漿的磨漿就是應用這種古法制漿工藝原理,採用自動化控制的陶瓷磨、不銹鋼磨或石磨研磨,經過粗磨、精磨,大豆的營養物質能充分的溶出,口味也會更濃郁。
另一關鍵的不同是,工廠生產的豆漿經過均質,餐飲、零售點現場製作的現「磨」豆漿沒有這樣的場地和設備,不經過均質。而在豆漿生產工廠,均質處理是提高豆漿口感與穩定性的關鍵工序。均質就是豆漿經過均質機,從均質閥的狹縫突然放出,豆漿中的油滴、顆粒在剪切力、沖擊力及空穴效應的共同作用下,發生微細化,形成均一的分散液,促進了液—液乳化及固—液分散,也就提高了豆漿的穩定性。這樣經過均質處理的豆漿口感均勻、細膩、柔和,經一定時間存放也不會出現分層、沉澱的情況。
從控制豆腥味的方面看,工廠生產的豆漿會有高溫滅酶、脫氣等處理,因此其豆漿不容易有異味,味道更香醇。從安全形度看,工業化豆漿的充分煮漿、殺菌等工藝,保證了它比現「磨」豆漿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