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江蘇哪裡的玉帶糕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江蘇哪裡的玉帶糕好吃

發布時間: 2022-12-29 14:56:55

1. 江蘇鹽城的高檔特產有哪些

1、四鰓鱸魚

產於響水縣的灌河。嘴大、鱗細、體側扁。菜花時節魚體有黑白相間的花紋,又稱「菜花鱸魚」。魚頭部有重疊的鰓紋,看似四鰓。肉質細嫩,魚湯味鮮,可與雞汁媲美,舊時曾為貢品。鹽城糖麻花。

2. 鹽城有哪些美食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江蘇鹽城的三大特色小吃,每種都是鹽城人的心頭愛,看看你都吃過哪幾種?
一:阜寧大糕
阜寧大糕是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的特產,選用優質的糯米、白糖、麻油以及高級蜜餞等,按照一定的比例經過多道工序精心製作而成。糕對於老一輩的人們來說其實是一種很好的美食,但是漸漸地喜歡吃的人就越來越少了。阜寧大糕具有白如雪、薄如紙、甜如蜜、柔如雲的特色,所以一直以來都深受人們的喜愛。
二:東台魚湯面
魚湯面是江蘇省東台市的傳統小吃,因為東台市由鹽城市代管,所以把東台的魚湯面算在了鹽城市下。東台魚湯面是選用野生鯽魚、鱔魚和豬骨為原料,經過長時間熬煮成湯,然後以此湯下的面條,吃起來鮮美爽口,而且還營養豐富。
三:藕粉圓子
藕粉圓子是江蘇鹽城的傳統小吃,是以藕粉做成麵皮,用桃酥、金桔餅、花生仁等多種果料混合製成餡,包裹好後一起煮制而成。吃起來甜蜜爽口,是當地婚宴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小吃。

3. 江蘇有什麼特產好吃的

江蘇有哪些特產好吃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1.擦酥餅

阜城擦酥餅,歷史悠久,好吃難做,難在酥難擦,火候難掌握。主要原料是上等小麥面、熟豬油,佐以蔥、姜、鹽、味精等。

2.清真油麻餅

清真油麻餅,原為清末鹽城回民哈雲書開辦的「哈鹿鳴」清真菜館創制,今清真飯店仍保持這一特色。

3.大岡脆餅

大岡脆餅,鹽城風味名點,已有100多年歷史,與伍佑糖麻花齊名於淮、揚各地。配料用麵粉、油、糖和少量桔皮。餅為正方形略長,呈嫩黃色,餅面敷有芝麻。

4.楊五香腸

楊五香腸,是江蘇省東台市漢族傳統名食,有100多年的歷史。相傳為一姓楊排行老五的巧廚在東台城專售熏燒肉製品,尤以香腸為著名,人們稱為"楊五香腸"。

5.阜寧大糕

阜寧大糕,又名玉帶糕,產於江蘇阜寧。色白、片薄、滋潤細軟、卷得起、放得開、燒得著等特點。唯不宜久藏,口味香甜、營養豐富、老幼皆宜。

4. 在鹽城讓你最難忘的美食是什麼

雖說我不是鹽城人,但由於讀書在鹽城,對於鹽城的吃的我還是有很多了解的。鹽城主要菜系還是比較偏向於淮揚菜的大系,不是很重口,和川菜湘菜這些也是有著天壤之別。鹽城的菜主要湯湯水水的也多,口味清淡,對於調料也不是很重視,主要還是對食材本身有著比較高的要求,以及很是在意保留不同食材碰撞之間產生的口感,不會像川菜等由花椒等香味和口味過於重的掩蓋掉那些融合而成的味道。

那在我吃遍鹽城美食後,最喜歡的菜是那些呢。

第一個就是鹽城的一個甜品藕粉圓子,喜歡甜食的我真的太喜歡甜甜的圓子了。蘇州有桂花糖圓子,鹽城則有藕粉圓子,用紫紅Q彈潤滑的藕粉包裹住芝麻碎和花生碎組成的餡心,口味彈潤的同時,帶著堅硬有嚼勁,無論是藕粉還是花生碎芝麻碎這些都是很健康的食材。直接吃花生碎這些都會覺得很乾很堵喉嚨,但是外麵包裹里藕粉之後就不會了,藕粉煮後那種軟嫩滑滑的感覺,和堅硬的花生碎碰撞在一起,在喝上一口糖水,美滋滋。

草爐餅

5. 阜寧大糕介紹

阜寧大糕是阜寧地區傳統糕類佳品。下面是阜寧大糕的詳細介紹:

阜寧大糕,已有400多年歷史,糕片白如雪,薄如紙(單片可點燃),甜如蜜,柔如雲,上口香甜、滋潤。

主要以糯米粉精製而成,製作出白如雪、軟如棉、薄如紙、甜如蜜的阜寧大糕。寓含著大吉大利、步步登高的祝福,深受人們喜愛。

阜寧大糕的食用方法:

1、撕成薄片後直接享用。如果不撕,幾片一起咬,會失去其「軟如綿」的口感,也有失文雅。

2、撕成薄片後用適量開水泡成米糊後食用。如果不撕就泡,大糕吸水不均勻,容易出現「硬心」。此法尤其適合嬰幼兒和老年人。

3、撕成薄片後油炸。大糕一放入熱油便會變得非常軟,這時只要用竹筷沿中部夾一下,原來的片狀就會變成美麗的蝴蝶結,等大糕稍微變黃就夾出來,放在盤中涼一涼就可以吃了。


6. 玉帶糕是哪裡的特產

1、洪藍玉帶糕是南京溧水的傳統特色糕類小吃,又名御帶糕,始於清朝乾隆年間,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
2、南京溧水特色小吃,清朝年間,乾隆皇帝下江南來到久負盛名的溧水無想寺,寺內和尚甚是高興,當即沏好香茶,奉獻上當地特產「白雲片糕」,盛情款待。乾隆皇帝一面品嘗,一面點頭稱贊說:「此糕玉白,其味美哉!」次日乾隆啟程,寺內和尚又以此糕送行,乾隆皇帝欣喜收下,入布袋系其腰間,笑曰:「此糕及朕之御帶也!」從此,洪藍御(玉)帶糕便廣為流傳,沿革至今,成為當地特長而享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