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法國骨頭哪裡最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法國骨頭哪裡最好吃

發布時間: 2022-12-29 12:05:51

㈠ can牛身上哪塊骨頭最好

最好吃T骨,牛腩,外脊,牛臀。
1、T骨
牛T骨一直是比較受爭議的的食材,因為它含有很高的膽固醇,但是,要是完全不攝入膽固醇也同樣是個問題。如果沒有它,身體將無法合成睾丸素。150年前,T骨甚至是一種早餐食品。當然,這也有些極端,更好的方式是每周來一發,讓你在放縱時表現更佳。
2、牛腩
如果你的腸胃對所有的海鮮都嗤之以鼻,而你仍然要為大腦補充不飽和脂肪酸,那就選擇牛腩吧。當然,牛肉的種類也是有區別。研究發現,草飼牛的肉含有更多的Ω-3不飽和脂肪酸,而穀物飼料喂養的牛肉含有更多的Ω-6和Ω-9不飽和脂肪酸。強調一下它們的區別:前者抑制炎症,後者引發炎症。
3、外脊
當流感來襲,要是不想讓葯商們盯上你,那就來點外脊吧。牛外脊是鐵和鋅的極好食物來源,最重要的是,後者是免疫系統功能強有力的支持者。每170克,含有相當於讓你遠離鼻塞的10毫克鋅攝入量。
4、牛臀
在跑動前補充碳水化合物的同時,吃一定量的牛臀肉可以使你更好的吸收食物中的能量。富含的維生素B2確保了吃下去的碳水化合物,轉化為活躍的能量。如果剛剛踢完一場球,可以吃下雙倍的分量。

㈡ 哪裡的大骨頭好吃

當然東北醬骨頭好吃:具體做法如下:豬骨頭3.5斤;料酒2大匙;老抽2大匙;生抽2大匙;冰糖25克;八角2顆;桂皮1塊;香葉2片;生薑1塊;大蒜4瓣;花椒約20顆;干辣椒適量;鹽適量;黃豆醬3大匙;做法:

1、豬骨頭斬成大塊(一定要大塊,大骨從中間斬開成兩截就可以了),用水沖凈表面的血沫,再放入清水中浸泡約一小時,期間換幾次水;鍋內放入適量的水燒開,放入豬骨煮3至5分鍾,撇凈湯面上的浮沫;然後將豬骨撈出,用水洗凈表面的血沫,瀝干待用;2、准備好各種調料(生薑拍破,大蒜去皮);鍋內放油,下入黃豆醬,小火將其炒香;湯鍋內放入適量的水(約2000毫升),放入調料1中全部的調料及炒好的黃豆醬,大火將其燒開;3、然後放入焯燙過的豬骨頭,再次燒開;此時湯面上還會有一些浮沫,用湯勺撇凈;然後蓋上鍋蓋,中小火,燉煮約1.5小時即可。

當然是!東北的醬大骨啦!!!

食材:

棒骨或脊骨5斤、蔥、姜、黃豆醬、生抽、料酒、鹽、糖、八角、香葉、白芷、干辣椒、草果、丁香、山楂

做法:

1、將骨頭置於冷水中浸泡2小時,中間換水1次。

2、骨頭冷水下鍋,大火燒開後撇去上面浮沫,保持骨湯滾沸半小時後轉小火再燉半小時

3、炒鍋開小火放少量油,放入干辣椒1-2隻、香葉3片、八角3顆、白芷2片、草果1顆,炒到香料散發香氣。

4、放入一大勺黃豆醬,開中火炒10-20秒,倒入3湯匙料酒,放入一袋生抽,大火燒開

5、放入蔥段、2-3大片薑片、2-4小勺鹽、適量糖、2顆丁香、2-3顆干山楂。

6、將烀骨頭的湯倒出一部分留作他用

7、再將炒鍋中燒開的醬汁倒入烀骨頭的燉鍋中,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繼續醬制。

8、根據骨頭肉質,約半小時後(若是棒骨需1小時作用),達到肉質軟爛,但用筷子不能輕易將骨肉剝離的狀態即可。最後在鍋內燜20分鍾左右,就可以撈出享用了。

醬大骨做法雖說也是鹵制,但豬肉肉質鬆散,在醬湯中泡時間長了味道過重反而壓了本身的肉香味,故而不宜關火後在醬湯鍋中長時間浸泡,最好烀到上佳狀態後稍燜一會兒就及時撈出。之前留出的大骨湯是上佳的湯汁材料,燉菜煮麵都是營養美味,一定要好好利用。醬湯更是好東西,不說保存好下次醬骨頭還可以再用,鹵蛋、醬雞翅、雞雜、做醬湯干豆腐都沒問題,更有滋味的就是做肉湯面,取五花肉切小丁或片在醬湯中煮上二三十分鍾,連湯帶肉澆在煮好的手擀麵上,再撒上蔥花香菜,啃大棒骨,吃大肉面,再剝兩個紫皮蒜…哈喇子忍不住流出來了…

簡介版:放薑片去味,大蒜加味,雞精,杞子,砂糖,食鹽.大火燉開再加冷水中火燉一個小時再加冷水小火燉5個小時,最後可以加蔥苗.具體食譜版:材料:腔骨、山葯、冬瓜,白菜、當歸、大料、姜、桂皮、黑胡椒、鹽、雞精

做法:

1、把腔骨洗干凈,放入沸水中煮一下。這么做的目的是把肉里的殘血和臟東西煮出來,煮完了你回發先水上有一層沫,那些都是臟東西拉。

2、把飛過水的腔骨撈出,在慢燉鍋中加入溫水,腔骨放入水中。一定要是溫水!!!放到冷水裡的話,肉會變緊,就不好吃了。。。如果你沒有慢燉鍋的話就用別的鍋,水變溫了以後下排骨。

在水中放入大塊的姜、大料和桂皮、當歸。如果用慢燉鍋的話,就將火調到大火,如果你是早晨做可以調到小火,這樣煲一天,晚上回家就可以喝了呵呵。如果是普通鍋,就先調大火,水開後小火煮著。

3、山葯和冬瓜去皮切塊下入鍋中,山葯是補氣的,平時說話多的人合適多吃呵呵。而且山葯燉湯很好吃的。

4、然後就是煮了。一定要小火慢燉,煲湯這事是很費時間的,所以這個就體現出慢燉鍋的好了呵呵,放里就不用管了。秋冬是進補的好時候,大家可以在湯里加些中草葯,但是一定要先考察好葯性哦!不要亂加!向當歸、枸杞這樣的是比較安全的沒有什麼副作用,可以放心加。另外,羅漢果是止咳的(和瘦肉燉湯很棒的),天麻是治頭疼的、川貝母也是止咳的,阿膠是補血的。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決定。如果身體有些虛的話可以少放一點花旗參。進補一定要溫補,不要人參鹿茸什麼的一起上,那樣怕是要出事了。別怪我沒提醒你啊!

5、在快要吃的時候,在湯里加上洗好切好的白菜,再煮一會就可以吃了!白菜不可以煮太久,會失蹤的。。。如果不喜歡白菜也可以放其他蔬菜。不過我的建議是煮湯的蔬菜最好是本身沒什麼味道的,否則菜的味道會掩蓋湯的鮮味。 東北醬骨頭,其實什麼位置的骨頭隨你拉,一般我們都用大骨頭棒子,可以吃到骨髓的。或者是脊骨。但是如果自己家做一般是排骨,肉多。主要在於你放的調料,調料對了,口味就對了,其實做法很簡單的,說白了就是加足了調料開燉,然後就開吃拉~~~~

醬骨頭算是東北的一道傳統名菜。根據主料的不同有醬脊骨,醬排骨,和醬棒骨。這幾種原材料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經得起長時間的燉煮而肉質不會發柴、發死。其中又因為豬脊骨經燉煮後口感最為軟糯,啃起來也更有樂趣(費勁兒啊:))而最受歡迎。

和一些紅燒菜,紅鹵菜相比,東北醬骨頭在調料使用上並沒有什麼大不同,主要特色來自對主料選用(帶骨頭的活肉)和每塊骨頭的SIZE的「豪邁」—大約三兩塊醬脊骨就有一斤左右。而大塊的肉經煮燉後往往會更加鮮美,肉香撲鼻。

做法:

1. 將大塊豬脊骨略洗,置大盆中加滿清水浸泡約6-12小時,中間可換水數次,若室溫較高,可將盆放入冰箱冷藏室內,以防豬肉變質。

2. 將泡凈血水的脊骨沖洗數遍後置大鍋中加水沒過豬骨,加生薑數塊(拍破),蔥數根打結,八角(大料)幾顆,花椒一小把,桂皮一小塊,香葉2片(可無),十三香少許(可無),紹酒,老抽,醬油,炒好的糖色,白糖,豉汁或優質黃豆醬適量(可無)。

3. 大火燒至湯開後打凈浮末,加精鹽適量(鹵汁需較咸才能使醬好的骨頭充分入味,故用鹽量較大),轉中小火加蓋燜煮約1小時。X

4. 加雞精適量,轉中—大火敞蓋燉約30分鍾 (目的是將湯汁略收,使肉骨頭進一步入味)後即可。

要點:

1. 為了使醬好的骨頭味道濃厚,建議一次燉的肉骨頭不少於5磅,像我這次就燉了近8磅。按照袁枚老先生對白煮肉的要求,「非二十斤以外,則淡而無味」 ,我這五磅算不得多。雖然這醬骨頭是「紅煮肉」,這肉多味厚的道理同樣適用—原因是如果肉少,那點肉味不免要都跑到湯里去了。肉量實在偏少,可以適當將湯汁收濃一些。

2. 第一步去血水採用長時間冷水浸泡而非更省時的「飛水」,也是為了更好的保持肉味。如採用飛水的辦法,因原料較大,較多,勢必要經較長時間的煮燉才能將血水除凈,肉味的損失也就不必說了。

3. 在做紅燒/鹵菜時,可以嘗試同時使用幾種不同的醬油或醬料,這樣往往可使成菜口味更加豐厚、鮮美。比如說我這次除老抽和萬家香牌陳年醬油外,又用了較少量的味全醬油露和李錦記豉汁,及少許美極鮮醬油。

4. 醬骨頭剩下的肉湯是做鹵雞蛋、熏雞蛋、鹵豆腐皮/乾和虎皮蛋的好材料。

醬骨頭做法

一般選用腔骨,除了表面的肉以外,主要吃骨髓;也有脛骨,主要吃筋。

做法:首先將大塊豬骨頭略洗,置大盆中加滿清水浸泡約6-12小時,中間換水數次;然後將泡凈血水的脊骨沖洗數遍後置大鍋中加水沒過豬骨,加生薑數塊(拍破),蔥數根打結,八角(大料)幾顆,花椒一小把,桂皮一小塊,香葉、十三香少許,酒,老抽,醬油,炒好的糖色,白糖,豉汁或優質黃豆醬適量。然後用大火燒至湯開後打凈浮沫,加精鹽適量,轉中小火加蓋燜煮約1小時。加雞精適量,轉中火敞蓋燉約30分鍾即可。

口味:醬骨頭的料多,味香。

手抓醬骨頭

原料:豬後腿通水骨300克

調料:鹽10克、醬油10克、味精15克、姜、蔥各8克,八角3克、桂皮2克、香葉兩片、草果3克、原汁老湯400克,水2000克,冰糖20克,紅曲米5克,排骨醬15克

製作:1、先將調料放入桶里調成鹵汁備用。2、把通水骨從中間砍成兩段,大火沸水氽1分鍾,放入調好的鹵汁桶里小火燜燒40分鍾至爛,撈出控干,放入凈鍋內,加鹵汁200克,放入冰糖、排骨醬,大火收濃鹵汁裝盤即成。

特點:醬香濃郁、油而不膩、回味悠長

醬骨頭都用什麼材料?

材料: 脊骨,1片桂皮,1個大料,4,5 粒花椒, 調料: 2個小辣椒, 鹽,胡椒,糖,醋,醬油,酒, 蒜 3,4個(切成大片), 5,6片姜做法: 1.將骨頭入沸水煮掉肉腥味, 約5,6 分鍾.撈出.2.將調料和骨頭拌在一起爆(15分鍾到2,3個小時),時間越長味道越好.3.油入鍋, 待熱後, 入骨頭和調味料,炒至水差不多沒了.再多加入水,醬油, 醋,酒,糖,桂皮,大料,花椒(依據個人口味,本人喜歡色重,口味重的,所以就放多些).4.先用大火煮10分鍾,然後換小火煮1小時.5,出鍋前10--15分鍾把鍋蓋拿掉,放入澱粉,多攪拌, 至到水沒有.好了, 盛出,就可以享受了. 原料:豬脊骨5000克 郫縣豆瓣100克 石橋大醬400克 生薑30克 大蔥100克 糖色100克 排骨味王25克 精鹽、味精、香菜各適量 香料包1個?內有八角、三柰、桂皮、小茴、豆蔻、香葉等? 色拉油100克 鮮湯6000克

製法:

1?炒鍋置火上,放入色拉油燒熱,投入生薑、大蔥?均拍破?爆香,下入郫縣豆瓣?剁細?炒至吐油,再下入石橋大醬炒出香味,摻入鮮湯,放入糖色、排骨味王、精鹽、味精,待燒沸後起鍋倒入鋼桶內,即成醬汁。

2?豬脊骨用刀剁成5厘米大小的塊,入沸水鍋中氽一水撈出,沖洗干凈後便與香料包一起放入鋼桶中,用大火燒開,撇凈浮沫,改用小火燉約1小時,待肉熟且離骨時,將脊骨分別舀入窩盤內,再舀少許原湯,撒上香菜,即可上桌。

營養價值

1、大骨比較適合用手抓著吃,可以用一次性手套避免手沾上油脂。

2、大骨里的骨髓可以用在超市買到的吸管用來吸。

3、燉的時候也可以多加點湯,用來提取高湯。

4、大骨棒,當然要選豬骨頭的,要兩頭大,中間小的那種,不要兩邊是扁扁的,那樣的沒骨髓。然後就是要是要注意不要選擇肉太多的,因為吃的不是肉哦。

做法:

材料:豬棒骨、燉肉的各種調料(大料、桂皮等)、蔥姜蒜、鹽、醬油、料酒、豆瓣醬

步驟

1、先將骨頭洗凈,

2、把骨頭入開水焯

3、高壓鍋中放適量水燒開,放入各種調料(蔥姜、料酒、醬油、大料等)

4、把焯好的骨頭放入高壓鍋中壓20分鍾,關火。待放完汽後將骨頭撈出。

5、炒鍋內放一點點油,加入適量豆瓣醬炒香,適當放點兒水,然後把骨頭放鍋內翻炒,使骨頭均勻地粘上醬汁,即可出鍋。

你是想學做法,還是問哪裡部位的好吃,如果學做法其實沒有特別復雜的,主要需要真材實料比如豬大骨,牛身上的,羊身上的都可以。一定要保證新鮮,其次就是你需要高湯了。家裡人吃就簡單了自己慢慢躲就行了,如果要是開店的話,前期准備母雞,大骨頭,雞油,熬高湯。熬好後把那些碎渣撈出來不用,以後你用大骨頭湯時候就可以用高湯了,口味也可以隨自己的喜好改變的。

這的大骨頭好吃

簡介版:放薑片去味,大蒜加味,雞精,杞子,砂糖,食鹽.大火燉開再加冷水中火燉一個小時再加冷水小火燉5個小時,最後可以加蔥苗.具體食譜版:材料:腔骨、山葯、冬瓜,白菜、當歸、大料、姜、桂皮、黑胡椒、鹽、雞精

我覺得還是筒骨好吃吧,最好是煨湯比較好,買來的筒骨先用開水煮下,撈去血抹,在把骨頭處理干凈,重新加干凈的水在下筒骨,這樣煮的骨頭湯干凈,清爽不油膩,最好加點去腥味的料酒,小蔥。快出鍋在家調料比較好。

每個地方都有好吃的大骨頭

那裡的大骨頭好吃。各有所愛吧。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味道。

㈢ 牛排吃什麼部位最好

喜歡吃牛排的人,一定會對牛排那個部位最好吃有所研究,如菲力、沙朗、肋眼、紐約客、丁骨、紅屋、肋排、牛小排等,都是牛排的部位。那麼這些來自於不同部位的牛排都有什麼特色呢?

【菲力】菲力牛排是一條長長的腰內肉,就和豬的裡脊肉部位一樣,此塊肉是牛的身體中運動量最少的,質地非常嫩滑,而且也比較精瘦,沒有什麼油花,但也因為缺乏肉汁和咬勁,稍微烹煮過頭一點就會變得老澀。
【沙朗】
如果你喜歡吃五花肉的話,那麼沙朗牛排就可以滿足你的口味了。沙朗正是帶著一點油花和嫩筋的部位,雖然也是和菲力一樣是運動量非常少的部位,肉汁細嫩但是油花滿布,入口即溶的感覺,加上滿嘴都是牛肉的極致鮮甜,這讓人很驚艷。
【紐約客】
紐約客和菲力一樣,同屬於前腰脊肉,紐約客的肉質纖維比較粗,稍微帶喲一些嫩的筋,油花分布得並不是很均勻和漂亮,但是很多饕客都非常喜歡紐約客嫩中帶腴、香甜多汁的口感。
【丁骨&紅屋】
想要同時品嘗兩種口味的話,不妨選擇丁骨或者紅屋,丁骨的中間有著T字形的大骨頭,兩側都有打開肉排,一邊是菲力,一邊是紐約客,肉質一邊細膩,一邊粗獷,讓你同時得到兩種滿足。
【肋眼】
肋眼牛排,取自於牛肋脊的部位,雖然乜有腰脊肉那麼鮮嫩,但是貼近骨頭的骨邊肉向來好吃,而肋眼正是此種美味,油嫩的肉絲裡面夾著Q彈有勁的油筋,比沙朗耐嚼,比菲力夠味,而且油花十分豐富,年輕人對肋眼牛排總是好評不斷。
【牛小排】
指牛的胸腔左右兩側,含肋骨部分,肉質鮮美,富有大理石紋脂肪,適合用來烤、煎、炸及紅燒。根據行家的說法,牛骨肉是牛小排最好吃的部分。

㈣ 全世界哪個白人國家的美食最好吃

相對來說應該是法國的美食最好吃:

法國十大美食

馬卡龍:
人見人愛的馬卡龍,它是陳列在精品甜食店的櫥窗的藝術品。這其實是一種夾心小圓餅,以表面酥脆,杏仁香味盈口味上品。傳統口味非常甜,不是特別嗜好糖的話建議選擇水果味。另外,在法國無論品用任何甜品,都請搭配茶或咖啡來解膩。

生蚝:
秋冬時節不容錯過的美食,就是莫泊桑小說《我的叔叔於勒》當中描寫的有錢人愛吃的牡蠣。最肥美的時節差不多在聖誕節前後,小說中的吃法也是現在最流行的吃法:打開殼以後點幾滴新鮮檸檬汁,帶著海水氣息的柔軟蚝肉就可以直接食用了。諾曼底是最大的產區,布列塔尼地區也不少。不一定在飯店,上市時節街頭菜市場的海鮮鋪就可以買到。如果擔心在餐廳吃不慣造成浪費,市場上可以零售,不妨買一隻兩只嘗鮮。

法國烤吐司小餐館(Bistro或Brasserie)中常見的快餐。
傳統做法是兩片麵包中夾火腿乳酪以及美味的白色調味汁,最後煎至麵包金黃酥脆後搭配蔬菜品嘗。現在也有更多選擇,比如夾煙熏三文魚、雞蛋等多種選擇。

韃靼牛肉:
法國流行的牛肉料理,以新鮮的生牛肉剁成碎塊拌上碎酸黃瓜、碎洋蔥,以橄欖油拌勻,上面打一顆新鮮雞蛋黃。享用時把蛋黃打散使牛肉嫩滑度加倍,然後淋適量的辣醬油(SauceWorcestershire)調味。同樣的方法可以做三文魚韃靼。請標准中國胃的旅行者注意,法餐中的牛肉料理吃的是肉中鮮美的汁水,入口有原味汁水四濺充滿口腔才是上等,這一點和中餐講究五香料文火燉完全不同。

洋蔥湯:
從羅馬時代開始風行,可能最能代表法國湯的就是洋蔥湯了,一般作為前菜呈現。湯的表面有一層乳酪形成的殼,內部除了切碎後煨過的洋蔥還經常有煮軟的麵包。

法棍:
在法國,不管什麼時候,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手裡抱著法棍趕路的人。麵包房裡剛出爐的法棍麥香撲鼻,外皮很硬,咬起來有韌勁,內芯卻潔白柔軟。一根大約1歐左右,還可以選擇買半根,屬於平民美食。有的店家還頗具心思地烤出蒜香或帶橄欖碎等多種口味,給客人在還沒上菜時抹一點黃油墊飢或餐後蘸著醬汁擦盤子。法國的三明治一般也是用法棍做的,比如巴黎三明治,就是在切開的法棍中間填上火腿和乳酪片,加上生菜和醬汁做成的。

乳酪:
法國的乳酪有近400種,俗話說每天一種乳酪,一年都不會重復。乳酪有的味道很重,有的則輕盈柔軟。對於初次嘗試者來說,卡芒貝爾(Camenbert)是不容錯過的選擇,這是一種很家常的乳酪,原產於諾曼底地區,圓形餅狀,外皮較硬,內里柔軟。此外,Brie軟質牛乳酪也被認為是容易讓人接受的一種,Roquefort則是一種綿羊奶制的乳酪,還有山羊乳酪(Chèvre)、藍色霉點乳酪(Bleu),品種不一而足,各自有奇異香味。

鵝肝:
香醇細滑的肥鵝肝,是法國人聖誕、新年時候的節日大菜,也是受保護的文化遺產。很多人家裡有自己腌鵝肝的習慣,商店裡也有罐裝的鵝肝醬。因為價格不便宜,所以也有鴨肝(Foiegrasdecanards)做的替代品或者混合品,鵝肝所佔比例越高則價格越貴。鵝肝通常是前菜,用來抹麵包,配少許果醬。也有煎鵝肝的吃法,可以搭朝鮮薊、松露或蘋果、梨等配菜。

鴨胸肉:
法國人嗜鴨肉,尤其是鴨胸肉。只有少部分品種的鴨子才能做鴨胸肉,並不是所有的鴨子胸脯都叫Magret的。有兩種經典吃法:一是風干(Séché),一是熱吃。前者脂膏豐腴,一般切成薄片作為前菜;後者按照烹飪火候(Cuisson)可以選擇讓廚師做成三分熟(Saignant)或者五分熟(Rosé),淋上義大利香脂醋。這是一道主菜,推薦佐波爾多或西南產區的紅葡萄酒。

蝸牛:
蝸牛也叫法國田螺,這是一道前菜,食材是勃艮第地區葡萄園中的蝸牛最為上乘。因為個頭大、肉質緊密。法國蝸牛需要很長的烹調時間,加入大量黃油,和大蒜等調味料一起烤制,噴香撲鼻,有的地區也有熬成湯的吃法。這道菜在中國很流行,似乎所有西餐廳都會做,但在法國出名更多的原因是過去蝸牛價格昂貴,貴族們以追捧這道菜來炫耀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