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武昌什麼地方豆皮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武昌什麼地方豆皮好吃

發布時間: 2022-12-28 20:14:24

『壹』 武昌哪裡有好吃的

小吃有: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湯包、蔡林記--熱乾麵、小桃園-瓦罐雞湯(前四者為武漢四大名小吃)、談炎記--水餃、順香居--燒梅、厚生里-什錦豆腐腦、五芳齋-麻蓉湯圓、同興里-油香、民眾甜食-汰汁酒、福慶和--牛肉米粉、五芳齋--湯圓、老謙記--牛肉豆絲、面窩、田啟恆--糊湯粉、新農特色牛骨頭、民生全科小湯圓、楚寶桂花赤豆湯、寶慶牛肉麵 、一品香大包、老會賓五葉梅炒良鄉栗子、魚汁糊粉、歡喜坨、精武路鴨脖子、周黑鴨、糯米包油條、小張烤魚、清蒸武昌魚、魚香肉絲、汪集雞湯等。

魚香肉絲挺好吃的!

『貳』 到了武漢一定要吃的當地美食有哪些

【李記熱乾麵】
硚口區 中山大道384號附2利濟路車站旁(近多福路路口)
說起武漢,想必大家都會想起的武漢熱乾麵,在小編吃了這么多年的熱乾麵,最喜歡還是這家李記熱乾麵。算是武漢最出名的一家熱乾麵了吧,幾乎本地人都知道這一家,味道各有不同,雜醬的,傳統的,牛肉的,我還是比較偏向傳統的 ,醬料很足,口味完爆某蔡記,吃的時候加一點點醋,聽了頭!
【趙師傅天天紅油熱乾麵】
武昌區 武昌糧道街139號(近武昌區福利院)
這家店是很老的店,有很老的招牌,他家有名的不僅僅是熱乾麵,油餅包燒麥的吃法也很有名,離得近可以試試,專程跑去覺得不需要。【老通城豆皮】
洪山區 珞瑜路電力科學研究院南門旁(大洋百貨對面)
據說是毛主席去過的老字型大小~雖然產業化了,但是東西還是做得很合口味!贊一個

『叄』 三鮮豆皮

三鮮豆皮是武漢有名的小吃,因為爸爸在那兒工作,我常有機會去,爸爸帶我品嘗了許多武漢小吃,什麼熱乾麵、米耙耙、魚汁糊粉、歡喜坨……還有一大堆好吃的我都記不住名字,但我最愛吃的還是三鮮豆皮:入口粘軟,焦香四溢,吃了還想吃,再也忘不了。

武漢豆皮最早其實是湖北農村的鄉土風味小吃。每年冬季農閑時,家家都燙豆皮,用早稻和綠豆磨成漿,攤成薄皮,隨吃隨用。平時可以炒新鮮豆皮做菜吃。如果想儲存豆皮,可以切成絲晾乾。豆皮傳入武漢後,一些熟食小販做成豆絲湯賣,後來用香蔥和糯米作餡子,外皮就是豆皮。再後來有顧客要求把蛋攤在豆皮上,居然色澤光亮,橙黃爽口,從此武漢就有了初期的蛋光豆皮。

武漢歷史最久的豆皮店是武昌王府口豆皮,是楊家祖傳,又叫‘楊豆皮,開業於清朝道光年間,到楊家第四代1929年正式掛上楊洪發豆皮的招牌。楊家豆皮為蛋光豆皮,具有油重、外焦、內軟、清香的特色,經濟實惠,很受歡迎。

如今的武漢豆皮,花色也由三鮮豆皮發展蝦仁豆皮、冬菇豆皮等。但無論什麼豆皮,製作時都有三關:即磨漿關、火功關、下料關。 磨漿關:漿要磨細,干濕恰當,隨用隨磨,隨換清水。火功關:一鍋豆皮中途變換幾次火候,則充分顯示豆皮的色、味、香、型和外脆里嫩的特點。下料關:主副料配齊,花色全,加入海味,保持餡料原汁原味。

現在,豆皮早已成為武漢的名小吃,主要做為早餐。如今著名的豆皮店除了楊家老店,還有武漢市中山大道的老城,在武漢有很好的口碑, 味道絕對不遜於漢堡包和披薩餅餅,他們的豆皮我們品嘗過,的確名不虛傳。

既然武漢豆皮這樣好吃,我一定要推薦給朋友們。下面大家就和我去看看師傅是怎樣一步步做豆皮的。

豆皮製作材料:

乾子、瘦肉(可多一點)、肥肉、香菇、糯米、白面、雞蛋,材料越新鮮越好。豆皮的豆最好是脫殼綠豆,豆皮的皮最好是精製米漿,豆皮的餡,必最好是湘產糯米,豆皮的三鮮必須是鮮肉、鮮菇和鮮筍。

預備步驟:
1、將乾子、瘦肉、肥肉、香菇(還可加些榨菜,但一定要把鹹味洗淡,口味會更鮮一點),全部切成細丁,再將所切細丁放在鍋中燒炒,加油(略多)、醬油、味精、少許鹽,起鍋待用。
2、把糯米洗凈,上火蒸熟。記住蒸糯米水不可太多,如果不是隔水蒸,那水就要剛剛蓋過米就可以了,不然糯米就不會飽滿好吃,蒸好後待用。
3、將白面加水調成糊狀,要到筷子可拉起糊即可,可加少許鹽,待用。

開始製作:
師傅操起油壺,加入適量油在鍋中轉勻,中火加熱; 然後將精製麵糊鋪在鍋內,形成麵皮,麵皮要鋪勻、鋪薄,改小火; 打一個新鮮雞蛋在鍋里,將蛋液鋪在麵皮上,糊勻;將鍋在火上不停的轉動,讓火走勻,等待蛋皮慢慢凝固。

我很不客氣,拍照之餘還呱呱叫:"師傅你怎麼不翻皮,皮會不會破……鬧得師傅有點緊張,彷彿在想什麼,遲遲不肯下手,稍等一會,只見他輕輕揭起麵皮,呼地一下來了個大翻轉,一張薄薄的巨大的麵皮,完好無損地翻了個面,穩穩落在鍋裡面,居然一點破損都沒有!動作超快!

現在,師傅把熟糯米飯在鍋裡麵皮上鋪平,鋪滿(比麵皮內徑要小),用特製小木鏟壓實,改中火,將預備步驟第一條中做好的味料鋪在上面。煎焦之後,師傅用盤子將豆皮劃為兩半,再把一半翻扣到另一半上(可藉助一個平板或鍋蓋)。皮面在兩面外側,餡料在中間,略顯包起的樣子,加熱起焦便可出鍋了。

做豆皮要一步一步的不能急。首先,豆皮的皮要煎透了,出來才會焦黃香脆,才夠結實。糯米要壓的夠結實,翻皮的時候才不會散,翻皮要即穩又快,否則只會把豆皮翻的不倫不類、慘不忍睹!

這個是家常的做法,我小姨做的豆皮就是這樣翻的。外面餐館一般不是半面整個翻,而是先切成小塊再一塊塊翻,所以照片上都是一塊塊的。豆皮是典型的武漢平民小吃,所以說不一定吃貴的,只要味道正宗就行。 豆皮做法簡單,武漢三鎮的食品小攤都有賣的,味道也不錯。不過告訴你們,還是吃剛做好熱熱的那種,又香又脆,那叫一個好吃。

老爸告訴我:當年的開國領袖毛主席在武漢最愛吃的就是豆皮。有一次為吃豆皮微服私訪,帶倆工作人員悄悄跑到一家豆皮店吃得正盡興,一小孩認出他,大喊毛主席啦……瞬間就被群眾圍了個水泄不通,警衛員費好大勁才將毛主席救出來。後來,這一場景還被記錄在電影《開國大典》里。

其實,當年愛吃豆皮的新中國領導人不只是毛主席,周恩來、朱德、劉少奇、鄧小平,都在武漢嘗過三鮮豆皮,愛吃武漢豆皮的還有金日成、西哈努克、胡志明等外國元首,可見豆皮的美味實在惹人喜愛。

以上是題外話,最後補充一點:豆皮好不好吃,皮的厚薄是關鍵,因為這是給舌頭和牙齒的第一感受。皮太厚,吃起來粘牙,哪怕餡再好吃,也影響口感。豆皮要一口口吃,大口吞可就感受不到這三鮮豆皮妙不可言的鮮香脆嫩了。唉!道理我都懂,但現在問題是,豆皮已煎好,焦黃焦黃香噴噴的,看著盤中美味,我的味道口水已經快要流出來了……閑話少說,開吃!

『肆』 武漢的"老通城"豆皮很有名,那"老通城"這個名字是如何得來的呢

武漢小吃「老通城」,原名「通城」飲食店,是1929年漢陽人曾厚誠在大智路口開辦的。開張之初,只供應早、中、晚點。1947年,抗戰勝利,曾厚城從大後方回武漢,在原址復頁,大事修飾,充店堂,增加經營品種,改招牌為「老通城」食品店,以示其資格老、手面大。

曾厚誠聽到曾在武漢幾處工作的名廚高金安製作豆皮的手藝出眾,重金聘用,有意以高師傅的拿手「三鮮豆皮」為突破口,作為本店產品的特色,在三樓高處安裝「豆皮大王」的霓紅燈,招徠顧客,果然大奏奇效。

豆皮原是湖北農村的食品,傳到城市,用糯米、香蔥作餡子,很受食客歡迎。武昌王府口「楊洪發豆皮館」開業於清同治年間,是武漢最早的豆皮館,出售光豆皮,具有油重、外脆、內軟特色,人稱「楊豆皮」。後來發展為什錦豆皮、三鮮豆皮。老通城的三鮮豆皮,是以「楊豆皮」 為主要源流博採眾長而製成的,正如 「豆皮大王」高金安所言:「不能說武漢豆皮由我高金安首創,因為在我之前已有不少的同行前輩,我是吸取他們的經驗,並有所改進。」

1953年,曾厚誠逝世,他的子女都是革命幹部,不願繼承,請求國家接管。1955年元旦,成為武漢第一家私營改國營的商店。同年間月,奉市委指示,在惠濟路口分設了一個支店,1958年4月3日和9月12日,毛澤東主席先後來支店品嘗了三鮮豆皮,留下了「國營要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的教導,成為老通城店史上最光輝的篇章。

這個"老通城跟"通城縣"無關

『伍』 推薦幾個武漢戶部巷經典美食!!!

1、熱乾麵

正宗張記豆腐腦,歷史悠久,祖傳三代,戶部巷第一家,採用優質黃豆秘制而成,純綠色食品,香甜可口,營養豐富,口感獨特,具有清火美容之功效,在2004年戶部巷小吃擂台賽上獲得獎牌,吸引了大量的消費者。

(5)武昌什麼地方豆皮好吃擴展閱讀:

戶部巷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湖北省武漢市,是一條長150米的百年老巷,被譽為「漢味小吃第一巷」,其繁華的早點攤群數十年經久不衰。戶部巷位於武漢市武昌區最繁華的司門口,東靠十里長街(解放路),西臨浩瀚長江,南枕「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北接都府堤紅色景區,是一處由名街名樓名景名江環繞而成的美食天堂。

以「小吃」聞名的戶部巷,就是武漢最有名的「早點一條巷」,民間有「早嘗戶部巷,宵夜吉慶街」之說,是來武漢的遊人必到的景點。

戶部巷已成為武漢聲名遠播的知名品牌,是武漢早點的標志,是老武漢形象的縮影,是無法模仿的、絕不嬌柔做作的都市裡越來越難得的市井俗情,享譽武漢三鎮。

參考資料:網路-戶部巷

『陸』 武漢市武昌區和青山區有哪些有特色的好吃的地方

武昌去戶部巷,一定要早上早點去,建議吃牛肉豆皮,糊湯粉,牛肉炒豆絲,紫菜壽司,面窩,小煎包……
另外水果湖步行街里的菜市場里的美食也超多的,推薦烤爸爸,蒸包,臭豆腐,各種冷盤,各種麵食,炒飯(每次去吃一些種)
還有你去虎泉的夜市,各種美食也是琳琅滿目,各種油炸的東西滿美味,蝦球,炒飯,以及時令炒菜。
還有群光下面的美食城裡有很多高檔的進口食物,錢又多餘的可以去逛逛。
亞貿的美食城也有很多好吃的,你可以去逛逛,自己選選。
還有,推薦閱馬場附近的一家皇冠蛋糕店,裡面的甜食多,味道好,價格也還公道。
好吃的地方是要自己慢慢去發掘的,呵呵

『柒』 武漢,最有名氣的豆皮,是哪一家

你好,我是 美食 博主慈母手中勺

我是河北石家莊人,不太清楚武漢的豆皮 美食 哪家火。

不過我也查了查資料。

豆皮最有名就是最早的老通城豆皮了!

不過同樣也是早些年拆遷了!還真不知道搬家哪裡去了……

這可是武漢特色小吃的一張名片啊!

希望你能找到,如果找到了,記得分享給大家哦。

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我是河北的

不好意思,我是重慶的,我不知道

以前只聽說老通城的豆皮比較有名,現在滿大街都是豆皮,而且也不知道哪一家是正宗的,一個產品只要有利潤,能賺錢,大家都願意搶著干。就像北京烤鴨,貴州茅台,景德鎮陶瓷,襄陽牛肉麵,棗陽琚灣酸漿面,等等一系列只要能沾點邊,就能給你整出來一大堆東西來,所以你要是問哪一家正宗我還真的很難說。

老通城豆皮早幾十年前就拆了,現在一般武漢賣早點的地方都有豆皮,想吃味道正宗一點的,武昌大成路菜場旁邊有一家不錯,挨著一家水餃店的,還有就是武昌彭劉楊路蔡林記家做的也可以。

嚴老幺豆皮 三鎮民生甜食館豆皮[呲牙]

『捌』 武漢哪裡有正宗的豆皮

你在武漢首先看到那種排很長隊買豆皮的肯定是好吃的,

1、第一名就是,王師傅豆皮館-武漢高雄路與台北一路交叉口
2、曾記豆皮大王-武漢漢陽大道五里新村漢陽醫院巷子口
3、建建枯豆絲-武漢青龍巷49號
4、武漢大學桂園小食-武漢武昌八一路483號武漢大學校內

『玖』 武漢一日游,要吃好吃的熱乾麵和豆皮··我是好吃鬼·

麵食篇:
1.漢口江漢北路九運大廈對門牛肉粉
2.漢口蘭陵路頂好牛肉麵
3.漢口蘭陵路三狗牛肉麵,牛肉炒麵最好吃,炒好了還可以自取一些腌菜,它家的綠豆湯也挺好喝
4.萬松園路上的好運牛肉粉,開了蠻多年了,現在賣8塊錢一碗,裡面有牛肉、牛筋、牛雜
5.也是萬松園路上面,就在成都耕耘酒家的隔壁,他屋裡滴生燙味道蠻好,而且看起來很乾凈
6.頭道街正車站後有一家牛肉手工粉不錯,經典
7.永清街車站往解放公園方向走600步,左拐走600步有一家拉麵館,裡面炒拉麵不錯~
8.橋口居仁門的崇仁路上面有個攤子叫胖子炒麵的,香腸炒麵蠻好吃,晚上五六點鍾左右出來,一直做消夜到半夜一兩點鍾
9.三陽路原友誼商場背後,有一家叫: 「喇俐」屋裡的熱乾麵,這是我目前吃過的最棒的熱乾麵的位置,本人從不喜歡吃熱乾麵的人每次克都可以把一滿碗吃光,他屋裡的熱乾麵有葷的,我每回都點一碗牛肉熱乾麵,據說他屋裡的麵粉是進口的,面撣的特別筋抖,買一碗放上半小時再吃,都不會干
10.還是崇仁路高頭,有一家魏計牛肉麵碗,平時從早上到中午人都蠻多,蠻多的士喜歡把那個當午飯,味道不錯,就是有點辣
11.橋口車站旁邊的俊俊牛肉粉出名蠻多年了,不過個人認為其實不么樣,不過他屋裡門口炸滴那個面窩確實是武漢一絕,目前還沒有吃到過比他屋裡炸得更好吃的面窩
12.漢口火車站附近鋼材市場門口,有一家叫黃牛牛的牛肉麵碗,他屋裡拽得黑人,冒得素粉,只賣牛肉滴,這是唯一一家賣牛肉麵不放辣椒的面碗,湯和面確實非常好吃,鮮美極了,和其它任何位置的牛肉麵都有些不同,他的牛肉湯是用小火慢慢煨出來的,牛肉很爛而且一點辣椒都沒有,很多人開著車子跑去吃,而且賣到九點多就不賣了
13.也是在崇仁路與漢正街交匯的一條路上,有一家周生生腰花粉,把新鮮的豬腰、瘦肉、豬肝和粉放在一起煮,有點像自已屋裡弄得過早,味道鮮美,湯也好喝,寫到這里我不禁想大笑三聲,橋口真是個好地方,好吃的過早真多啊,住在這里我真幸福
14.崇仁路與漢中路交匯處,走進去一點,有一家賣水餃的小店,早上和晚上都賣,3.5元一碗,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水餃店,同樣很好吃的水餃店還有八醫院對面的再回頭水餃店,是一對姐妹開的,生意很好做了蠻多年了..還有一家比較好吃的是南京路中山大道的芙蓉酒樓,這是一家國營企業,也做了蠻多年了,但這里有個缺點就是每回都是一大鍋一起煮,蠻容易煮糊了,餃子皮不夠筋斗..也有人推薦蘭陵路上的蔣婆抄手,但個人認為,並不好吃,因為蔣婆的抄手包得全是瘦肉,其實好吃的人都曉得,水餃的餡太瘦了咬起來就像石頭,還是要肥瘦相間口感才是最佳的.
15.車站路,有個爹爹早上賣豆皮,豆皮,每早只賣幾鍋總有人搶不到,比大智老通城味道好多了,還有豆皮比較好吃的地方就是高雄路靠台北二路附近的王師付豆皮
16.車站路有個胖嫂面館,熱乾麵聽了頭,面條非常渾圓的粗,絕對超過蔡林記
17.車站路有一家賣燒梅的,開了N多年了,叫范明記還是范淹記,記不清楚了,特點是燒梅油並不重,吃起來一點也不膩人
18.澳門路靠解放大道那頭,有一家賣生燙的生意也是好得不得了,就在路邊很好找,好象叫淘氣牛雜館?燙的內容很豐富,有牛腰子,百葉等等,比一般生燙的位置品種多些
19.武廣和世貿巷子口樂天村,煎包一絕,辣醬帶甜,蠻不錯的
20.湯包好吃的位置推薦二個,一個在萬松園路上面,叫今楚湯包,裡面的蕃茄肉餡味道很棒,還有一個位置在橋口仁壽路附近,也是開了蠻多年了,生意超好
20.車站路長生堂那兒有一家長子熱乾麵也非常出名,不過好象是晚上才出來
21.台北路的黑皮牛雜,個人認為晚上的比早上的好吃,晚上的有蘿卜在裡面
22.漢陽朝陽路鍾家村中學後門的周老幺的腰花粉
燒烤篇:
1.一元路的雞腳和筋子烤得好吃
2.大興路商職醫院對門的老五燒烤
3.漢口台北路光榮坊門口烤牛蛙、烤鵪鶉
4.北湖夜市中間,大鬍子燒烤的烤蝦子,好吃!
5.漢口洞庭街中原電影院門口的烤鱔魚、牛板筋
6.漢口京漢大道球場街口烤財魚
7.塔子湖勞教所那塊有個屋的烤得蝦子好吃,熱天到可以克那塊消夜,搞點啤酒
8.惠濟路小學旁邊的燒烤店
9.漢口南京路的鳳爪王
10.蘭陵路靠大智路這一段,有家跟茶餐廳連著的燒烤味道一流,這家的皮蛋粥也是一絕。
11.民眾斜對面前進二路進去幾乎走到頭,有家張胖子燒烤,裡面的烤豬腰子和雞爪子都是一絕,豬腰子一點腥味都沒有,很鮮美,順帶提一下隔壁的重慶江湖菜,裡面的油燜大蝦和豆花魚都非常棒
12.解放大道往二七的方向,快到二七轉彎處半站路左右靠右,那裡有個燒烤攤子,烤得羊腰子和鵪鶉是一絕,是我目前吃到的最鮮,沒有異味的羊腰子
13.新世界中心店後面有一家東北烤肉,目前蘭陵路也有分店,28塊錢一盤牛肉四盤配菜,經濟又實惠,但是中心那家老店平時18點多去就排N長的隊,到了21點鍾還有很多人再排,新店稍微人少點,但也是需要排隊,想去嘗鮮的朋友就要早點去佔位置

火鍋篇:
1漢口惠濟二路好再來麻辣燙(三五酒店旁邊巷子內)
2.五福路附近的石頭火鍋城,味碟料豐富,而且還可以讓廚師給你弄燒烤.價格跟凱威一樣
3.漢口利濟南路地老鼠麻辣燙
4.漢口台北路越秀酒樓生片財魚火鍋
5.漢口車站路王中王酒店燒雞公
6.一元路四川鮮魚館,麻婆豆腐、涼拌粉皮蠻好吃!正宗四川人開的,可以叫他將一條魚做成酸菜魚和辣子魚一樣一半,味道其鮮。
7.古田生活村的江胖子火鍋,吃豬彎彎和筍子燒牛肉的鴛鴦鍋
8.漢口南京路口的玉龍028香辣蝦,分量足,味道也好,裡面那個做配料的藕真是好吃的沒話說
9.寶豐路上的三隻耳火鍋,裡面以冷鍋魚的鴛鴦鍋最好吃,不辣的一邊選蕃茄湯,涮肥羊和煮出來的花菜和白菜味道好極了,邊吃還可以邊喝濃濃的蕃茄湯,非常開胃,我感冒的時候就想喝那個湯
10.光明電影院後面的強記,財魚片和臘味煲仔飯很棒,想吃清淡點的時候可以去那裡
11.目前吃過的最好吃的川味火鍋就是北湖的胖鍋軒,只要是飯點,無論什麼時候經過那裡,總是排很長的隊,如果沒有人去佔位置或是訂好位置,最好5點就去,否則不排上一兩個小時是吃不上飯的,雖說現在胖鍋軒也開了不少分店了,但是不曉得是不是心理作用,還是覺得北湖這家的最好吃
12.吃魚火鍋的還有橋口京漢大道一家叫打漁人家的酒店,平價且美味,個人覺得現在譚魚頭的味道與以前在大智路的時候差別太大了,這個打漁人家的魚頭價錢便宜且味道直追N年前的譚魚頭
13.江漢路夜市靠循禮門第一個路口,有一家串串香,現在武漢的串串香好象非常少,人少又想多吃幾個品種的火鍋時,可以選擇這里,因為菜都是一串串的,而且辣的鍋底還不要錢,一個人兩個人都可以吃火鍋了
14.最貴最好吃的火鍋當然是鮑魚火鍋了,在江大路建設大道路口的恭啟福,點上一斤鮑魚、一些青菜和小海鮮,值得一提的是那裡的魚丸,裡面的肉爽滑多汁,魚丸非常Q有彈性,2-4人的花費大概是500左右,我感冒的時候就特別想喝那個鍋底的湯,據說是加了很多海鮮和豬骨秘制而成,熱熱的喝幾碗湯,感覺感冒都好了大半了
15.花橋二村附近有一家阿強打邊爐,裡面的龍鳳斗,其實就是蛇和雞子熬的火鍋,家蛇大概是70元/條,眼鏡蛇好象是150/條,毒蛇價格貴一些,味道也鮮一些,雞子是35元/只,蘸的醬料有蒜蓉和甜辣醬,非常不錯
16.二耀路的四平牛雜那個生意也是出奇的好,店面很小,基本是桌子搬到外面來了········特別提醒,要吃就要快,9點以後基本上就差不多空了

龍蝦篇:
1.武商量飯店進復興村路邊油燜大蝦
2.二七路上的油燜大蝦,這家的油燜大閘蟹也很棒,天冷了想吃螃蟹可以到這里解下嘴饞
3.漢陽新法院附近的尤老三油燜大蝦,這里場子非常大,那聲勢真是驚人,生啤也很好喝
4.司門口夜市靠大成路口子這里,油燜大蝦塊頭超大味道也非常棒,隔壁有個攤子賣鴨頭,鴨舌的,比精武路的有看相且好吃N倍,每次必買啊必買
5.清蒸的蝦子推武昌石牌嶺的小亮蒸蝦,這個好吃佬節目介紹過了,所以生意爆得不得了,每次去都要排上一兩個小時的隊,個人認為隔壁那家賣牛骨頭的蒸蝦子味道也弄得不錯,這條街吃蒸蝦子已經形成了氣候,雖然漢口也有不少位置吃這個,但這里最經濟實惠且味道棒,45塊錢一大盤,夠二個人吃了
6.台北二路靠雲林街的路口邊上有一排小餐館,其中有一家美雅酒家,到了吃蝦子的季節,門口會擺個攤子,蝦子的做法是先用油炸熟,再放入秘法的湯料里煮,最後撈出來放入大量的蒜和孜然,攪拌均勻後,蘸佐料食用,特點是蝦子塊頭超大,佐料好吃,口口是肉,每年必吃10次以上
7.街道口的峰峰烤蝦球一級棒,還有一個烤蝦球非常棒的在武昌楊園,那滴專門加了5、6個大爐子烤蝦球,不過這兩年漲價漲得蠻狠,已經賣到3塊錢一串了,要知道我原來克吃的時候只要1塊錢一串啊
8.香港路聯通營業廳往澳門路方向有一家2088,油燜大蝦點那個128或是158一鍋的,質量上乘啊,個頭大,味道足,做得香辣基圍蝦也不錯,很新鮮
9.順道街那塊消夜的位置,有一家做香辣蝦和香辣蟹的,只有消夜有賣的,平價且美味,而且很新鮮
10.南京路那一條吃香辣基圍蝦的已經形成氣候了,個人最喜歡吃離中山大道最遠的那家的,名字就叫:香辣蝦

鹵菜篇:
1.三陽路解放大道路口的劉記鴨店,鴨子和鴨翅非常好吃,個人認為比周黑鴨好吃,周黑鴨太辣不說,上面還有蠻多辣椒仔什麼的,很難弄乾凈
2.民意三路菜場邊上有一家冷記,裡面的鴨翅和其它鹵菜也很好吃,特別一提是他屋裡的鹵香腸,不管白口吃還是用來炒菜,味道很特別
3.唐家墩的"婆婆的腳"味道不能說蠻爽,但是要是搞二個冒得么蠻高的要求的人克喝二杯,那還是蠻爽的
4.在漢口蘭陵路38號,小桃園旁的一個巷子口,有一家南京板鴨的招牌,可我覺得最好吃的是那的鹵水,尤其是鴨舌頭,注意,只有周末才有,最大的特點是鹵水中有一股奶香,很特別,記得要一袋鹵水,回去下面加上點,爽!!在這見店旁邊還有家賣牛肉的,也是好吃的不得了,鹵水偏辣,也很好吃,不比蔡甸的那家差
5.精武路的鴨脖子,還有周黑鴨什麼的,武漢人都知道,我就不特意再描述說明了哈
炒菜篇:
1.漢口北京路國民半條魚(清蒸草魚)
2.高雄路寶島公園門口的小城故事,特色菜都不錯,不要發票的話可以打8折
3.台北二路的金色霧都,專門吃川菜的位置,欠川菜吃的時候就克這家,味道很正宗
4.粗茶淡飯里有一道菜,是用鮑汁煮的大雜燴,叫做全家福,味道非常好
5.南京路洞庭街口瓦薩奇的燒鯰魚
6.堤角的王師付屋滴的牛骨頭
7.漢興街派出所旁邊有個小餐館,燒泥鰍個大味美,旁邊常青二垸里頭吉遠的野味
8.口味堂里的剁椒魚頭、水晶豬肘、土豆片燒肉,還有他屋滴的大包子都不錯
9.漢陽攔江路118號老倆口家常菜,推薦:心肺海帶湯,鹵泡什錦,牛排骨,大碗魚,開了8年多了,吸引了很多漢口,武昌的好吃佬大老遠趕來,老闆在江漢北路和橋口京漢大道開了分店,但是味道還是總店最好
10.司門口自由路夜市場的小張烤魚
11.一元路,小貝殼酒樓,靠近江邊,是大碗家常菜出名的,菜蠻便宜的!一鍋香鯰魚 好象是一砂鍋18-22元(因為很少付帳,所以不太記得),(我覺得它的一鍋香鯰魚不比差瓦薩奇的差,口味略有不同!但價格就更便宜,本人認為更勝一疇!而且瓦薩奇除了燒鯰魚的特色外,其它菜很普通,而且貴!)來一桶(就是雞蛋汽水肉,用木桶裝)小桶12元,大桶18元特別是藕拖,炸得酥香脆的!當零食一極棒!當然,其它較家常的菜,什麼尤魚爆腰花了等等之類,各種檔次都有!不但好吃而且便宜!
12.那些大餐館就不用說了咧,相對於來說,湖錦、太子、小藍鯨、艷陽天這一類的餐館,我比較喜歡湖錦,三陽路的那一家,推薦的菜式為:木桶烹蝦仁、蕃茄桂魚湯、辣得跳、水煮毛血旺、爆腰花
13.推薦幾個比較有情調的主題餐廳,比較適合情侶約會,或是二個人想找個地方安靜點談事情,取水樓的四季餐廳、武漢新天地那裡也有一家,一個老闆開的,再就是京漢大道靠黃石路附近,有一家:食尚坊,喜歡裡面的清炒蘆筍、鮮蝦鵝肝卷
14.要是非要找出一條街來,有N家好吃的街館,那當然首選萬松園,短短的一條小街,每一家都各具特色,耕耘的牛肉砂鍋、石鍋粑泥鰍、夏氏砂鍋等等,每一家都有我愛的,如果實在不知道吃什麼好,就到萬松園吧,總能找到一家你喜歡的

甲魚篇:
1.青蓮就不用提了,是人都曉得青蓮的甲魚好吃,當然價格也不是一般的貴,甲魚賣到180元/斤,烏龜380元/斤
2.寶豐路美食一條街有家矮子晶威,他屋裡的甲魚和土雞子燒得都非常不錯,二個人差不多二、三百塊錢可以吃得蠻好了
3.漢陽郭茨口紅玫瑰餐廳(吃豬彎彎的)邊上有個巷子走下克,有一家專門燒甲魚的,價格大概是75元/斤,味道也非常不錯,特點是有點辣,而且下面喜歡用千張和豆芽打底,其實那樣會破壞甲魚的原味,最好跟老闆說不要打底,等吃完了,再往裡面下
4.武昌水果湖有一家黃記甲魚,荊沙味,也是歷史比較悠久的老店了
5.橋口轉盤那裡有一家文子甲魚,也是老店了,生意還不錯
6.將軍路往將軍花園方向,以前那裡是個轉盤,現在有一個很大的牌子,那裡的甲魚湯是一絕,300塊錢一鍋,也有紅燒的,不過個人認為做成湯的那種大雜燴最經典

海鮮篇:
1.最喜歡吃的海鮮是廣東的做法,推薦鄂鋼大廈下面的星光,除了刺身以外,最喜歡姜蔥炒肉蟹、辣酒煮花螺,他屋裡的象鼻子都蠻新鮮的
2.差不多格調的推薦寶豐路的快樂海鮮城,不過我感覺星光比快樂平價一些,所以我很少去快樂
3.溫州海鮮去的較多的是五馬路五中旁邊的溫州酒家和海島美食城,喜歡裡面的楊梅酒,就楊梅泡在52度的白酒里,味道甜美,口感甚佳,喜歡吃炒粉乾的朋友也可以在這里過足癮
4.北方海鮮推薦二曜路的小蓬萊,推薦:洞賓文蛤、水煮扇貝、赤貝刺身
5.福建海鮮在車管所對面那個金太陽賣建材的裡面,多寶魚只賣七、八十塊錢一斤,基圍蝦的品種很棒,塊頭比我們平時吃的小,但是蝦子味很正宗
6.萬達有家九斗半,也是吃小海鮮的,裡面的琵琶蝦和鴉片魚頭都做得不錯,有點小特別.
7.潮州海鮮在民意三路菜場正對面,名字就叫:潮州酒家,裡面的蝦乾和一些海鮮的炸食非常不錯

西餐篇:
1.民眾三樓的花樣年華
2.新世界商場里都有的綠茵閣
3.秀玉,萬松園靠新華路口最老的一家,新佳麗的三樓也有一家
4.是空,三眼橋和澳門路交匯處,中西餐都有,哈根達斯做得也不錯
5.豪客來什麼的不推薦了,吃一次後悔一次,真的不好吃
日本料理篇:
1.江漢路水塔那裡的倉橋家
2.大洋商場樓底下的大禾壽司
3.京漢大道大福源斜對面的漢和京都,某磁芯
4.新世界時尚廣場5樓有一家壽司店,名字我不記得了
5.新佳麗樓上,回轉壽司
韓國燒烤篇:
1.香港路的韓林炭烤
2.滾石旁邊的阿美麗韓國燒烤
3.萬達附近類似於:金草帽、金韓宮,有N多這樣的韓國燒烤,推薦一種叫雪姬的百花清酒,很贊的。

『拾』 武漢美食「豆皮」與武漢的歷史淵源

提起湖北武漢的美食大家第一反應肯定就是香噴噴的熱乾麵,但是武漢的美食可不僅僅只是熱乾麵呢,還有很多很多好吃的。其中有一個就是「豆皮」。豆皮的歷史淵源可跟熱乾麵追溯到同一個年代,也是相當美味的食品。豆皮是糯米和炕焦的豆皮合作而成,外焦內軟,味道口感極佳。那麼這么美味的食品是怎麼出現的呢,是誰創造出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豆皮本是武漢農村的鄉土風味小吃。每年冬季農閑之時, 家家都燙豆皮,即用早稻和綠豆磨成漿,燙成薄皮,除即時用佐料炒新鮮豆皮嘗試外,主要是切成絲子,曬干。即可在春節 用來待客,也可作為節禮送人。此豆皮傳入武漢後,起初一些熟食小販,賣湯豆絲,後用香蔥和糯米作餡子,皮即早期「光豆 皮」。有時顧客自帶雞蛋,要求把蛋燙在豆皮上,居然色澤光亮,橙黃爽口,此武漢初期的「蛋光豆皮」。

在武漢,歷史最久的是武昌王府口豆皮(今武昌解放路 與紫陽路交叉處),因其為楊家祖傳,又叫『楊豆皮」,開業於清道光年間,因店小未用招牌,直到楊家第四代楊志福, 才於1929年正式掛上「楊洪發豆皮」的招牌。楊豆皮為光 豆皮,由楊親自製作,具有油重、外焦、內軟、清香的特色,經濟實惠,頗受食客歡迎。武漢三鮮豆皮的創制人郭春 山和被譽為豆皮大王的高金安,均先後在楊店做過。

1946年,老通城復業,高金安為獨創「三鮮豆皮」特 色,在傳統的製法上,大力創新,調整配料,精細製作,高金安做的豆皮具有漿清、皮薄、火功正、配料、調味適當均 勻;吃的味香,爽口、外脆、肉軟,油重而不膩的特點。 解放後,高金安又不斷總結提高創新,將豆皮配料改為豬肉,口條和蝦仁,並總結了豆皮餡、豆皮漿、豆皮煎制等 一整套精細的製作方法。使三鮮豆皮皮薄色艷、松嫩爽口, 餡心鮮香,油而不膩,豆皮花色也由三鮮豆皮發展蝦仁豆皮、冬菇豆皮等。高金安的製作技能主要為「三關」:即磨 漿關、火功關、下料關。 磨漿關:漿要磨細,干濕恰當,隨用隨磨,隨換清水。火功關:一鍋豆皮中途變換幾次火候,則充分顯示豆皮 的色、味、香、型和外脆內嫩的特點。 下料關:主副料配齊,花色全,加入海味,保持餡子原 汁原味。

50年代中期,三鮮豆皮不僅遍及武漢三鎮,還傳入廣 州、上海、長沙、烏魯木齊等城市。 1958年 4月 3日下午 3時,毛澤東主席由王任重陪同,第一次到老通城惠濟支店,品嘗了豆皮。二王曾延齡做的豆 皮和傅漢卿烹任的菜餚。品嘗豆皮時,毛主席向同桌的外省領導同志說:「你們那裡沒有這,這是湖北的風味。」

同年9 月12日,毛主席又第二次到老通城支店,進店就說:「又來 麻煩你們了。」這次是豆皮大王高金安為毛主席親做的三鮮豆皮。十月黨的八屆六中全會在漢召開,高金安等師傅到會 為代表們服務。毛主席曾教誨:「豆皮是湖北的風味,要保 持下去。」

周總理也曾於1958年陪同外賓在老通城品嘗了由豆皮二王曾延齡製作的豆皮,黨的八屆六中全會期間,鄧小 平、李先念、李富春和蔡暢等中央領導也曾在老通城二樓進餐。金日成和西哈努克等貴賓及國際友人港、澳、台同胞遊客也都慕名品嘗三鮮豆皮,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著名電影導演謝添同志曾書「人好豆皮香」、「山河壯麗」贈作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