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泉州麵糊哪裡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泉州麵糊哪裡好吃

發布時間: 2022-12-26 06:01:01

『壹』 泉州有哪些特色美食

面線糊

福建省泉州市乃至泛閩南地區的小吃。呈糊狀,是由細面線、番薯粉製作成。先將水煮開,放入番薯粉和調料、面線。一般為早餐食用,就著本地的另一種小吃——油條吃。面線糊一般可加入多種配料如大腸、小腸、蝦仁、豬肝、鹵蛋、煎蛋(蛋都是剪碎後加入)、醋肉(炸肉片)、香腸等等。

四果湯 四果湯是福建漳州、泉州一帶人們夏季消暑的重要飲品,每每到夏季街邊就會有很多賣四果湯的小販,也有些比較正規的會開個店面,夏天賣四果湯,冬天賣燒仙草之類的。到小店裡點碗四果湯,吹吹空調也是很愜意的事情。

咸飯

泉州的特色主食,為米飯的一種煮法,種類繁多,有南瓜咸飯、蘿卜咸飯、芥菜咸飯、芋頭咸飯、五花肉丁咸飯等。和炒飯相反,咸飯性涼,夏季火氣大適宜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咸飯是飯的一種而不是粥的一種,小小一碗米飯能做到清涼,實在令人稱奇,不愧是有著濃郁海濱風情的地方。

來自網路

作為地道的泉州人,泉州 美食 還是相當多的,泉州 美食 聞名八閩大地,甚至在海外也是非常有名的,接下來就讓筆者盤點一下泉州有哪些 美食 呢。

塗嶺豬腳

最惹人垂涎的要屬紅燒豬腳。醬紅醬紅的湯汁上漂浮著微微泛黃的油暈。輕風微拂下,油暈在湯里輕輕地來回盪漾,彷彿陶醉在自己的夢里。幾顆快樂的蔥油頭,調皮地晃盪在油暈周圍,時不時大膽地闖進去,攪碎了油暈的清夢,又大搖大擺地盪開。輕倚在盆壁上的幾片樹皮,頗有點「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的豪邁。

田螺肉碗糕

田螺肉碗糕是在傳統碗糕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新品種,它的特點是有傳統碗糕的外形,但田螺肉碗糕外面更光滑,口感又軟又韌,中心還有一塊特別韌、特別香的肉仁,就像田螺肉,所以叫做田螺肉碗糕。田螺肉碗糕比一般的碗糕袖珍,現在的早餐工程攤點上,一般都有出售碗糕和田螺肉碗糕。

官橋豆乾

以安溪官橋鎮的「蓮兜美布包豆乾」,和一般的豆乾大不一樣。它不但香味濃郁,不易掰斷,挺有嚼勁,而且即使高高掉下,也不會糊爛。它還特別耐煎煮,哪怕千滾百沸,也不會變形鬆散。

白粿

製作方法極其古老。選用粘性好的上等白香米,洗凈浸透,放到蒸籠里蒸透,然後倒進石臼春,每臼要春數千下,直至飯粒全都勻化,取出捏成富有韌性而不粘手的大,再用雕花的圓形模印壓成為一個個形如圓月的白粿,上呈現出牡丹或纏枝花等花樣。喜歡吉利的鄉親還在白粿中心點上紅色,便成了請客送禮的佳品了。

湖頭米粉

湖頭最有名的小吃當屬湖頭米粉了,湖頭米粉採用的是優質大米,並取【閬溪】甘泉作為原材料,經手工製作,然後天然曬干而成。湖頭米粉主要有禮盒包裝和袋裝為主,是閩南人常年送禮的佳選,同時也是人們家常必備沒事。每逢婚宴或其他禮節,湖頭米粉也是必備佳餚,之所以這么受大眾喜愛,不僅是因為它好吃不膩,同時使用小孩到老人各層年齡段食用。

深滬魚丸

深滬魚丸是晉江的傳統名點。其形狀有圓、塊狀或魚形。它具有色澤雪白晶亮、下鍋膨脹力強、質地柔軟、入口鮮美細膩等特點,系選用鰻魚、馬加魚等上等魚肉剁碎搗爛,與地瓜粉一起攪合製成。(晉江)

永春白鴨湯

永春的白鴨湯也是當地一種特色菜餚。白鴨香滑細嫩、肥而不膩、湯濃味美和營養豐富名聞遐邇,不僅在石鼓、縣城,而且在泉州、廈門開有石鼓白鴨湯專賣店。它有200多年的 歷史 ,原為農家自用或小作坊生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白鴨湯已走進了市場,進行商品化經營,並已逐步成為規模或連鎖店式的經營,它讓吃過的人津津樂道,讓聽說過的人垂涎三尺,顧客盈門,備受青睞。

洪瀨雞爪

洪瀨雞爪是泉州特色名吃.產於南安洪瀨鎮.由雞爪、調味粉和適量辣調適而成,然後經過熱,蒸和熱炒,吃時:雞爪口感潤滑;口可清香;口味微辣;口感滑韌;雞爪抓在手上不粘手,口感很有彈性。有越吃越上口的感覺!

東石海蠣煎

東石海蠣煎 「東石海蠣煎」聞名海內外,其以上等番薯粉,大蒜葉,精鹽與鮮海蠣和水攪拌,有的配以雞蛋和鮮蟹肉,而後於熱油中煎炒而成,可謂色香味俱全。

肉粽

泉州的肉粽,亦為古泉州的應時名點之一,舊歷端午,幾乎普遍要吃肉粽和鹼粽。本文僅談肉粽。肉粽的原料,是以糯米為主,其次為配以半瘦肥的三層豬肉,和以其他的配料,裹以竹葉,用細麻繩系緊。肉粽的配料,上等者除了豬肉,還有香茹、栗子、蝦米、蓮子、雞肉、火腿、雪筍等,十分講究。

湖頭雞卷

湖頭雞卷選料精美,製作講究。通常以瘦豬肉和蔥頭、蝦米、香菇、雞蛋、茴香粉、地瓜粉等混合搗爛,用豬內臟的「網紗」包卷,油炸而成。湖頭「雞卷」顏色黃橙,氣味香噴,口感脆酥,令人胃口頓開,佐以莞荽和黑米醋食用,味道更加濃郁,風味尤顯獨特。

牛肉

泉州的牛肉小吃,有非常悠久的 歷史 ,最出名的牛肉羹。牛肉煮羹,醇厚的牛肉香包含在湯里,還有湯里細細的姜絲,兩種香味一混合,香而不膩,口感倍佳。牛肉羹有軟羹和硬羹之分,最大的區別就是牛肉是剁碎了還是切片。像泉州牛肉羹、西湖牛肉羹都屬於軟羹,牛肉是碎末,牛肉羹呈淡紅色。

花生仁湯

泉州有句農諺:「舊歷六月十九日三項新」,新花生就是其中之一。泉州人做花生仁湯,花生仁要粒粒飽滿,先用開水去膜,添足夠的水慢慢燉,直燉至花生仁表面潔白完整,實則爛如泥漿。食時,舀二、三匙花生仁放在碗中,放些白糖,泡以開水就成。

泉州的 美食 就是那麼多,由於閱讀體驗和還有很多 美食 沒有寫入,泉州 美食 是非常多,而且也非常好吃,快去品嘗吧!





文化宮的螺仔,從小吃到大

雞卷/五香卷

從小到大吃不膩的雞卷, 不論是剛蒸出鍋時熱乎乎軟軟的還是切塊裹蛋液下油鍋炸脆脆香香的我都超級喜歡!!尤其是炸出鍋後再蘸點甜辣醬或者番茄醬,簡直了。(流口水中)

蚵仔煎

沿海地區嘛,海產品也不少,海蠣煎應該在台劇里也經常看見吧。印象深的是大s羅志祥演的轉角遇見愛,里頭海蠣煎的戲份可不少。

土筍凍

emmmmm,說來慚愧,本泉州人也不太敢吃這個,但是貌似對身體好,妹妹倒是很喜歡,說像果凍,夏天冰冰涼涼的來幾個很舒服。

面線糊

超級喜歡的面線糊!!!!! 加點大腸、醋肉,加個鹵蛋,配上油條,完美!!!!

炸果

外脆里糯,剛出爐時是鼓鼓的,放一會兒就變成扁扁的,可以放好幾天,涼了會有點點硬,但是反而有嚼勁,不過 有點油!

菜粿

啊啊啊啊啊入口即化!!!我超級喜歡!! 炸的好的外頭脆里頭嫩,一進嘴就融化啦!!!

泉州雖然名氣比不上福州、廈門,但是也是福建一個有特色的城市,其 美食 也很具有代表性。

蚝仔煎: 又名蚝仔烙、海蠣煎,是潮汕台灣地區的特色 美食 。是用加水後的番薯粉漿包裹蚝仔、雞蛋、蟹肉、蔥、香菜等食材所煎成的餅狀物,不僅可以去掉蚝仔的腥味,還可以保留原有的鮮味。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營養豐富的 美食 。

醋肉: 泉州很有人氣的一道小吃,將瘦豬肉用醋腌制後,炸至金黃,吃起來外酥內嫩,還帶有淡淡的醋香,既可以當作零食,還可以搭配面線糊等主食。

土筍凍: 土筍筍一種長約4cm,生在海邊沙子的腔腸動物,清初周亮工的《閩小記》就有記載:「予在閩常食土筍凍,味甚鮮異,但聞其生在海濱,形似蚯蚓,取涼井水,與土筍一起熬煮,身上的膠原蛋白溶化入開水中成粘糊狀,盛出分別置入小盞,冷卻後成凍,即為「土筍凍」,甘甜可口。」

菜頭酸: 將白蘿卜切片,腌制去掉苦味後,加入適量的鹽和糖,就可以得到酸甜可口的菜頭酸了。

面線糊: 將水煮沸後,加入地瓜粉、細面線和調味料,煮成糊狀,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可以跟各種小吃搭配。

九重粿: 用上等晚稻米、食用黃色素,紅板糖,明礬,熟花生油經過一系列工序製作而成。淡黃色半透明固狀體,像果凍一般,切開後蘸著白糖吃,或者搭配筍干燉紅燒肉。

捆蹄: 選取豬的帶蹄前腳,去除骨和肉後,將腌制好的豬肉灌充至表皮內,蒸煮時用竹條捆縛其外部,鹵好的捆蹄切成半月形薄片,疊放於盤中,再蘸上調料,味道香醇,不油膩,常與「土筍凍」一起作為拼盤小菜。

鹽燒番鴨: 用整隻帶頭帶爪的番鴨抹上調料腌制,然後將整隻鴨子和薑母盛於帶蓋陶土砂鍋中,再把砂鍋埋入敞口鐵鍋里的沙堆和粗鹽中加熱,慢火精心熬燉。經過煮、炸、燒、熏、煲、燜等烹制過程,鴨肉鮮美多汁,香氣撲鼻,十分誘人。是一道滋而不膩、溫而不燥、香味俱全的 美食 葯膳。

以上,泉州 美食 太多了,就不一一列舉了。

泉州真是個低調的城市,也是一個很用心地經營著自己市井生活的城市。

泉州在煙火氣里認真講究地收拾自己,安穩營生。許多看起來不起眼的美味小吃,殊不知,都是走過風風雨雨之後的積累。

大家都熟知的泉州的蚵仔煎、薑母鴨、線麵糊等,但其實,讓我感覺倍加溫暖的,其實還主要是一些平常小食。

你吃過泉州的鹵面嘛,都說北方人會做面,但吃過泉州的鹵面,才會驚嘆其中的門道!

鮮香濃郁的鹵面中,牛肉帶來了古早風味,加入各種配菜和小海鮮,最特別的是調入了花生醬,湯汁濃稠,滋味鮮美!

面條也是加鹼的,跟熱乾麵的面條頗為相似,但是硬度沒有那麼高。輔料是瘦肉、魷魚須、花蛤和各式綠色菜蔬,還加上一點香菇、蝦、筍絲、芫荽、韭菜、豆芽等,相當之豐富。鹵面調料豐富之外,鹵湯才是精華,口感濃稠滑口,一般用熬制的骨湯或肉湯。撈起裝入碗里,再將鹵料澆在上面,面湯甘滑可口,清香鮮美。

另外,還得強力安利蒸沙蟲。

海邊的孩子都特別喜歡的一道菜,看起來有點怕,但……脆爽,美味,喜歡海鮮的不要錯過。

泉州小吃有很多,像是泉州的燒肉粽、泉州的面線糊、泉州的洪瀨雞爪以及泉州晉江的土筍凍等等。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名小吃的特色吧~
泉州燒肉粽

它味道香甜,油潤不膩,主要是以豬肉、香菇、栗子、糯米等為原料。泉州燒肉粽的特色是把糯米拌上鹵湯和蔥頭油一起放在鍋里炒一下,然後再和肉、香菇等一起攪拌,最後用竹葉包好煮爛,這樣的肉粽還真是只有在泉州才能吃到正宗的。
泉州面線糊

它的主色清淡,口感鮮甜,主要是用泉州的線面外加一些可以自選的配料做成,比如這樣一碗面線里可以加一些外焦里嫩的豆腐或是小腸等等,這是泉州本地人的早餐首選呢,好吃又營養~
泉州洪瀨雞爪

它口感香甜入味,有辣和不辣之分,是泉州本地人最愛的下酒佐餐。洪瀨雞爪主要源自泉州南安洪瀨鎮,因這個鹵煮原料秘方特別,所以很多地方做的洪瀨雞爪口感還是會有差別。

當然,除了以上介紹的名小吃之外,還有很多好吃的,如若有興趣的小夥伴建議可以去當地試試~(海峽網 黃小群)

泉州,「東亞文化之都」,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下轄四區、三市、五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台商投資區。而這些地方的 美食 ,更是數不勝數。

泉州市區有很多的 美食 ,最電影的代表莫過於西街的 美食 。那條街的 美食 ,可以吃一天,包括四果湯、潤餅菜、面線糊、炸醋肉、炸菜粿、菜頭酸、滿煎糕、蒜蓉枝、碗糕、吳氏手工麻糍、豆花……西街還有很多隱藏在巷子里的 美食 ,等待你去發掘。

除了市區的這些 美食 外,晉江有安海土筍凍、衙口花生、豬肉粕、深滬魚丸、深滬拳頭母、深滬馬加羹、深滬壺仔飯等也都很美味的小吃。南安市有蓬華芥菜、曙光甘薯、洪瀨雞爪、英都麻糍等。洪瀨雞爪現在很多地方也都能買到。石獅市有永寧太平洋牡蠣、古浮紫菜、石獅甜粿、蚶江紅膏蟹等。

惠安縣有崇武魚卷、白水豬腳、小岞黃花魚等。德化縣有白斬黑雞、德化十八格黃花菜、豐水梨等。永春縣除了蘆柑還有榜舍龜、蓬壺肉羹湯、石鼓白鴨湯等。安溪縣除了鐵觀音還有湖頭米粉、湖頭油蔥粿、湖頭咸筍包等。

泉港區有泉港浮粿、海蠣餅、塗嶺豬腳、粉猴(地瓜粉團)、口酥、九層糕、麥煎等。其中,泉港浮粿已經很出名了,現在在泉州很多地方都可以吃到。洛江區有河市鎮檳榔芋、虹山紅心地瓜、虹山鼠曲粿、河市松糕、秉尚鐵皮石斛等。

泉州還有很多地方 美食 ,以上這些泉州 美食 的冰山一角。

(閩南網 連培煌)

泉州泉港一帶,浮粿是當地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家常點心。泉港浮粿呈暗黃色,皮薄酥脆,內勁彈而不黏。剛炸出來的浮粿,用筷子掰開,裡面是香噴噴的海蠣和鮮嫩的瘦肉,美味至極,讓你品賞後齒頰留香。

「泉港浮粿」,又稱「泉港普粿」、「泉港普甲」、「泉港炸糕」,系泉港地方特色風味小吃。浮粿選用最新鮮的海蠣、瘦肉、米粒、包菜、胡蘿卜、以及姜泥和蒜泥和當地特有的地瓜粉等為原料,調製成稠稀適中的浮粿團,用五角模具定型,將浮粿團放到鍋中炸至幾分鍾,顏1人且香氣撲鼻的浮粿就誕生了。出鍋後的浮粿外酥里嫩,入口香氣四溢,鮮味十足。食用時蘸點醬醋,更為香嫩可口。

浮粿在泉港有三種風味,第一種為硬式浮粿,主要流行於後龍鎮、肖厝鎮和峰尾鎮;第二種為軟式浮粿,流行於山腰鎮和前黃鎮;第三種為新式浮粿,主要是惠安、仙游等地借鑒和改良浮粿的製作工藝,以便討好當地口味。

硬式浮粿和軟式浮粿的區別在於對地瓜粉的運用,前者通常地瓜粉更為粘稠,在炸制過程中,油炸時間相比軟式浮粿略久一些,成品呈現稍微焦(但沒有焦味)。硬式浮粿以肖厝漁人碼頭和上西村大隊部對面的老店最為正宗。軟式浮粿則相對較軟,一般需要用筷子夾起才能食用,以原山腰農行下的老店為正宗(已搬走),現在以新民街的浮粿為正宗。

傳統吃浮粿的方法是拿箬葉或者蒲葵葉包裹浮粿食用,食用時,浮粿的油香味和果葉的新鮮香氣混雜一起,實為勞動人民的一大喜愛。建國後,隨著浮粿消費的劇增,通常以報紙來包裹浮粿,不過不太衛生。

浮粿的食用是有講究的,正宗的浮粿食用方法是必須趁熱吃,佐以當地秘制的大腸羹、小腸羹或牛肉羹,實乃饕餮大愛!當然,單吃也是很有愛的!單吃時經常可以配以佐料,如醋,或者把蒜切碎,加點醋蘸味道更佳。

以下是浮果的做法(部分摘自萬能的網路)准備材料材料:地瓜粉、海蠣、瘦肉、蔥花,胡蘿卜、五香粉、米飯、鹽、醋等。

烹飪步驟:

1、海蠣用鹽洗凈,加入適量的五香粉和鹽拌勻;胡蘿卜擦成絲,蔥切末;

2、取適量的地瓜粉,有剩米飯可以放入米飯。

3、加入適量的水到地瓜粉裡面,攪拌均勻米飯和地瓜粉(地瓜粉量要比米飯多);然後放入蔥花和胡蘿卜絲,鹽攪拌均勻(浮果漿不能調太稀,也可以加入適量的老抽調顏色);

4、放入適量海蠣、瘦肉;

5、再舀一點米漿蓋住海蠣;

6、放入油鍋,中小火油炸(油一定要冒過浮果);炸一二分鍾的時候,搖下模具,浮果掉出來,重復進行下個浮果(步驟4~步驟6);

7、浮果油炸中要不時用筷子翻下面,防止焦了;浮果油炸到金黃色,撈起濾油;

8、裝盤,配上醋,不錯的美味(浮果要趁熱吃才好吃,一定要配上醋)。

泉州最早開發於周秦兩漢,公元260年始置東安縣治,唐朝時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被馬可波羅譽為光明之城,宋元時期為東方第一大港,曾有「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之盛景。

這么有 歷史 底蘊的城市,好的 出名的小吃不少。

我我作為吃貨帶你逐個篩選。
晉江安海的 土筍凍 看著不可怕 又好吃
土筍凍是起源於福建泉州,一種色香味俱佳的特色傳統風味小吃,是一種由特有產品加工而成的凍品。相傳發明人是民族英雄鄭成功。 它含有膠質,主原料是一種蠕蟲,屬於星蟲動物門,學名可口革囊星蟲(Phascolosoma esculenta),身長二、三寸。經過熬煮,蟲體所含膠質溶入水中,冷卻後即凝結成塊狀,其肉清,味美甘鮮。配上好醬油、永春陳醋、蒜蓉。

土筍被從沙子里逮出,先放養一天,以吐清雜物,然後下鍋熬煮,因為這東西像豬皮一樣具有高度的膠原蛋白,所以熬得一鍋粘粘糊糊,盛出來後裝在小碗中,待其自然冷卻之後,就凝固成一小碗「土筍凍」了。它們個個顏色白潤晶瑩剔透,其肉清,味美甘鮮,清香軟嫩,滑溜爽口。配上好醬油、北醋、甜醬、辣醬、芥辣、蒜蓉、海蜇及芫荽、酸白蘿卜絲、辣椒絲、番茄片等就成了色香味俱佳的風味小吃了。
中山路 鍾樓肉粽 必去
肉粽起源於福建泉州,閩南地區以及台灣東南亞的特色傳統 美食 ,作為端午節節日食俗。其選料講究,配料多樣,製作精細, 歷史 悠久,味道香甜,油潤不膩,色澤紅黃閃亮,以獨有的風味,享譽海內外。清末民國期間,市區有個「肉粽銀」,肉粽最為出名,還有泉州市區浮橋頭觀音亭的許牛制的肉粽,顧客滿座。端午節時泉州家家戶戶備有肉粽,供奉神明先祖。

該店挑選質地柔軟、光澤鮮亮的糯米,配料選用農家豬肉、大蝦仁、香菇、鹵蛋、蓮子混合而成,就連棕葉,也必須經過高湯烹煮。其次是火候的掌握,包括炒米、下料的時間都必須十分准確。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細火慢熬,肉粽就可上桌了。解開棕葉,金黃的多角形粽子透著光澤,一股自然清香撲鼻而來,使人頓時食慾大增。將它蘸上花生醬和蒜泥送入口中,粽香就隨熱氣彌漫滿口,讓人回味無窮。
天後宮 秉正堂 四果湯石花膏
四果湯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名點,屬於閩菜系。味甜爽口,清涼解毒。在很多代人的記憶里都離不開一種伴隨著炎夏和蟬聲的爽口甜蜜,那種爽口香甜源自於一碗流傳已久的四果湯。

石花膏的主要原料石花菜,是生長在台灣海峽中潮或低潮帶礁石上的一種食用海藻,藻體平卧,為不規則的叉狀分支,形狀看上去也頗似珊瑚,很雅觀。石花膏為純手工製作,先以大鍋熬制石花草,後用紗布過濾,冷卻後自然凝固像果凍,透亮清澈,食用時可加入蜜水、糖水。天熱食之可清涼降火氣。
泉州市區城基路 薑母鴨
薑母鴨起源於福建泉州,而後傳至中國其它地區乃至海外,是福建一道地方傳統的名小吃。它既能氣血雙補,同時搭配的鴨肉有滋陰降火功效。 美食 中的葯膳滋而不膩,溫而不燥,適合於秋季和冬季食用。

紅面番鴨1隻約1000克、老薑200克、芝麻油(以黑芝麻油為好)200克、豬棒子骨500克、廣東米酒50克、冰糖20克、白糖30克、醬油150克、干辣椒10克、香蔥20克、精鹽10克、味精15克、特製黑、白葯料包2個(均為粉末狀)、鴨心、鴨肝、鴨胗、鴨腸、鴨血、水發粉絲、洋白菜、水發腐竹各5盤,雜面適量。

『貳』 閩南水鄉特色菜又哪些

閩南特色菜菜譜--脆皮魚卷

脆皮魚卷的食材准備

主料:草魚300克,

輔料:肥膘肉50克,冬筍50克,鮮香菇50克,鴨蛋70克,小麥麵粉30克,干豆腐100克,

調料:大蔥60克,姜15克,鹽4克,料酒10克,味精2克,胡椒粉2克,花生油50克

脆皮魚卷的做法步驟

1.草魚宰殺,去鱗、內臟,片取凈肉切5厘米長,筷子粗細的條;

2.肥膘肉切5厘米長絲;

3.冬筍削去外皮,洗凈,切5厘米長絲;

4.香菇去蒂,洗凈,切5厘米長絲;

5.蔥取蔥白與姜切5厘米長絲;

6.草魚條、肥膘肉絲、冬筍絲、香菇絲用精鹽、料酒、味精調味;

7.干豆腐皮切6厘米見方12張;

8.蛋液和麵粉調成的蛋麵糊;

9.每張干豆腐塗上一層蛋麵糊,包上幾根魚絲、冬筍絲、香菇絲、肥膘絲、蔥絲和姜絲,捲成12卷;

10.鍋置中火上,入花生油燒五成熱時,將捲入鍋炸成金黃色撈起;

11.油溫升七成熱時再炸一次撈起,裝盤,配上香菜即成。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閩南特色菜菜譜菜譜,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叄』 泉州蚵仔煎怎麼做

蚵仔煎發源於泉州,是閩南、台灣等地的經典小吃。在舊時是海邊漁民的主食,在以前吃不飽飯的年代,加入澱粉和對於漁民來說非常便宜的牡蠣和一些蔬菜一起煎的餅,是可以替代糧食的一頓飯食。 它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是台南安平地區一帶的老一輩的人就開始製作的平民小吃。

分量:1人份

1、材料、醬汁備好;

2、牡蠣洗凈泥沙,瀝干水分,韭菜切碎,小白菜切小段取葉,雞蛋打成蛋液,木薯生粉與清水混合調勻,水與粉的比例為3:1;

3、平底鍋燒熱,倒入植物油,將牡蠣倒入快速翻炒;

4、加入調好的粉,煎至凝固透明狀;

5、淋入蛋液;

6、然後再加入小白菜;

7、翻面煎至兩面熟透即可出鍋;

8、另起鍋倒入香辣醬、蒜茸辣醬和水澱粉,煮開即好;

9、將煮好的醬汁淋在蚵仔煎上即可開吃。

操作要點:

1、做蚵仔煎一定要選用木薯生粉,因為黏性很強,所以在家裡做蚵仔煎要用不沾平底鍋,翻面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很容易粘在一起;

2、水與木薯生粉的比例很講究,一般比例為3:1,這樣的比例煎出來蚵仔煎呈透明狀,口感特別香滑;

3、如果沒有小白菜,可以加入當季的蔬菜。

希望大家喜歡。

『肆』 泉州才是美食屆低調的一霸,市井小吃讓人慾罷不得


泉州以市井小吃聞名

在泉州,很喜歡叫「古早味」

古早味是「懷舊的味道」

因為每一道泉州 美食

背後故事都源遠流長

古早味也是家的味道

它深深根植於泉州人的味覺記憶中

無論離家多遠

都會牽掛那份古早味


【為什麼泉州的小食有名?】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在宋元時期成為「東方第一大港」,所以世界各地,中外 美食 都匯集於此,歷代泉州廚師都善於利用豐富的物產烹飪有風味的 美食 。

還有泉州有獨特的閩南民俗文化,各種慶典禮儀很多,每逢婚喪喜慶,敬神祭祖,都需要很多點心,所以綠豆糕、桔紅糕、粽子、碗糕等很多。


【天後宮】篇

泉州天後宮是海內外公認的規模最大的媽祖廟,也是被國務院公布的國家重點文物中唯一的媽祖廟。明清很多閩南人移民到台灣,媽祖信仰隨之傳播到了台灣,而泉州天後宮也成為台灣數百座媽祖廟的祖廟,享有崇高地位。

所以天後宮一向是「蕃舶客航聚集之地」,人山人海的地方,周邊一定藏著很多好吃古早的 美食 。

天後宮篇:1、林記正泉茂綠豆餅;2、秉正堂石花膏;3、炬龍牛肉店;4、文啊小吃店



【天後宮篇1:林記正泉茂綠豆餅】

「林記正泉茂」是天後宮旁邊的百年老店。據史料記載,清咸豐時期,晉江陳埭一帶,很多人都以做綠豆餅為生,林舉烈就是其中一個。


後來林舉烈的兒子林孝世前往台灣謀生,學到製作綠豆餅的精湛技術,返鄉後創辦「林記泉茂餅鋪」。之後,林孝世的孫子林時德將餅鋪搬遷到泉州市區新橋頭,為示正宗,命名「林記正泉茂」。


如今,這家百年老字型大小,在泉州幾乎無人不知。用的是父輩傳承下來的獨門秘方,它家的綠豆餅成為泉州人茶桌上的標配。


央視也曾經來報道,每天排隊的人都好多,趕上剛出爐的時候,熱乎乎的咬上一口,外皮酥脆,內餡甜而不膩,飽滿而綿密,想想都流口水。


【天後宮篇2:秉正堂石花膏】

吃石花膏,一定要去秉正堂天後宮總店。何謂「石花膏」?因為主要原料叫石花菜,是生長在台灣海峽礁石上的一種食用海藻,形狀看上去也頗似珊瑚。先用大鍋熬制石花草,後用紗布過濾,冷卻後自然凝固像果凍,透亮清澈。

五十多歲的丁秉正,是這家百年老字型大小的主人,做石花膏最早要追溯到外婆黃韭菜,清光緒末年,黃韭菜為謀生計,拜泉州南門一帶有名的石花阿婆為師,學習石花膏的製作技藝。


學成之後,挑擔沿街叫賣,漸漸小有名氣。丁秉正從父輩創業,到自己沿街叫賣,如今把店鋪交到女兒手中,這一碗不起眼的石花膏,卻凝聚著一個家庭的奮斗故事。


石花膏對泉州人來說是夏日必備神器呀!招牌四果湯,除了石花條,還可從一二十種配料中自選四種配料,有紅豆、芋頭、椰果、布丁、水果、芋圓、珍珠、仙草蜜等等。調好配料,澆上蜂蜜,加點冰水,炎熱的夏季來一碗,真是消暑佳品!


泉州氣候濕熱,酷暑難耐,泉州的男女老少都喜歡來一碗清涼的「四果湯」,甜滋滋又冰涼涼,瞬間熱氣消散。


【天後宮篇3:炬龍牛肉店】

泉州吃牛肉之盛行,隨便哪一條街道,你轉身之處,必有一家牛肉店。每個泉州人的記憶里,都有一碗熱乎乎的牛肉羹。姜絲去味,蔥頭提鮮,每口湯都令人回味,再配上一碗咸飯,就能擁有元氣滿滿的一天。


泉州人做牛肉確有一番功夫,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秘方」。而天後宮旁邊這家老字型大小炬龍牛肉店,傳承兩代人,早已成為當地人味蕾上的牽掛。


牛肉羹,要掄起手臂用力抓,大約要抓個把小時,邊抓邊加水,直到牛肉現黏性,然後加入地瓜粉抓勻。鍋中水開,放入抓好的牛肉,加上水姜絲,調點醬清,起鍋,撒上蔥花,就是美味地道的泉州牛肉羹了。


從唐朝開始,泉州興盛,很多外國人聚集在泉州,並與當地人通婚。唐高祖時,穆罕默德派四大門徒來中國朝貢,三賢四賢就終老於泉州,從那時開始,伊斯蘭教在泉州風行,應該那時開始大吃牛肉的。


記得《舌尖2》曾介紹泉州牛肉,兩位彪漢子在那裡摔牛肉,有點蒙古的感覺。泉州男人,號稱八閩大地的美男子,可喝起酒,猜起拳,大口大口地啃起牛肉,那氣勢真的會嚇倒許多北方漢子。


【天後宮篇4: 文啊 小吃店】

文啊水丸店的老闆叫林梨文,所以開個小吃店就叫「文啊」,小店主要做水丸(泉州也叫做魚丸),各種鰻魚、鯊魚、馬加魚等,除了魚丸,還有各種肉丸,雞卷,臘腸等,各種丸子世界。


林家的每一個水丸都是從指縫里擠壓出來的。魚肉成泥後,加入調料攪拌均勻,用手將魚泥擠壓成圓形,最後倒入滾沸的水中,魚丸才算是做好。


放進熬制好的骨湯中加熱後,幾分鍾就出鍋,撒些香菜蔥花,滴上少許香油,一碗香噴噴的水丸湯就端到你的眼前。


一碗水丸湯,一份雞卷是小吃店的經典搭配。雞卷外酥內嫩,香酥爽口,實在是滿足。


【西街篇】


西街對於泉州人來說是一條重要的街道,這里承載泉州人一代代的成長,西街 美食 才是西街的靈魂所在,遊客必打卡之地。


在泉州西街這么一個傳統的街道,藏著不少古早味,還有不少新菜品在陸續開發,古早味和新菜品的摩擦造就了一個熱鬧的西街。

西街篇:1、亞佛潤餅;2、康莊滿煎糕;3、老記面線糊;4、孟氏蒜蓉枝;5、好成財牛排館;6、侯阿婆燒肉粽


【西街篇1:亞佛潤餅】

潤餅是閩南傳統家鄉菜,閩南人在清明節有吃潤餅的習俗,而亞佛潤餅是首選。一張張Q彈、薄如紙張的潤餅皮,不僅是老泉州人的鄉愁,也著實讓外來遊客戀戀不舍。


亞佛春餅始創於清末,創始人傅維長,迄今已百年之久,不僅獲得了中華老字型大小、泉州老字型大小,還成功申報為第三批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擺放在店裡的一口鐵鍋,是1961年一個印度華僑送給傅家的,這口鐵鍋足足有三十多斤重,用它烙出的潤餅,厚薄均勻,不容易破,而且又嫩又Q,彈性十足。鋪開餅皮,再卷胡蘿卜絲、肉絲、蚵煎、等混鍋菜餚,甜潤可口。


【西街篇2:康莊滿煎糕】

曾經上過「舌尖」平台的滿煎糕,是泉州人冬春季節的佳點。從外表看,滿煎糕是金黃色,看起來很扎實,一大口吃下去,有種蜂窩煤的感覺,口感綿密,味道溫潤香甜,意外的好吃。


裴巷滿煎糕,約30年的老店,只見老闆將一堆麵糊攤在爐上,又撒上了紅糖、黑芝麻、花生碎,香噴噴的味道突然襲來,讓人食慾大開。


清晨起來,胃口還沒完全打開,喝上一杯剛好的豆漿,配上剛出爐還冒著香氣的滿煎糕,日子頓時神清氣爽。



【西街篇3:孟氏蒜蓉枝】

這個泉州麻花,有一個響當當的名字:蒜蓉枝。咬一口,酥脆的蒜蓉枝,帶著蒜蓉香,吃起來很讓人上癮。

聽說「蒜蓉枝」源起民間七夕前夕「擰枝果」,是閩南人送給愛情的一份禮物,它經常出現在祭祀「牛郎織女」的供桌上,形狀就像「8」字,表示牛郎與織女愛不分離。


西街這家賣古早味的茶配蒜蓉枝,這是泉州人最愛的麻花口味,蒜蓉枝可以一根一根賣,也有整包裝的。除了蒜蓉枝以外,店內還有寸棗等油炸小點,是泉州人買茶配必去的一家古早味小店。



【西街篇4:老記面線糊】

我第一次吃面線糊是在台灣,現在才知道,面線糊真正的發源地,是在泉州。面線糊是泉州人必備的早餐和夜宵,白色的面線糊而不爛,然後加各種配料,如油條、醋肉、大小腸、蟹肉等,本地傳統吃法是添加油條和醋肉,這才是泉州人最愛的味道!


泉州有「西街的麵糊東街的粽子「」的說法,這家「老記面線糊」是西街老字型大小的頭一家,店堂非常整潔干凈,香噴噴熱氣騰騰的"面線糊",帶著白鬍椒清香的面湯迅速解開你味蕾,沾著油條,溫暖滲入了你的舌尖,滑過咽喉,流進胃裡,讓人心滿意足。


此外,蘿卜糕也很好吃,泉州人叫「菜粿」,以米漿和白蘿卜為主要原料,蒸製成糕,再經油炸而成。油熟過後的菜粿表皮呈金黃微焦,內餡潔白,清甜的蘿卜香味,在嘴裡回甘。


【西街篇5:好成財牛排館】

好成財是一家在泉州牛排名店,一百多年前,老闆的爺爺闖南洋,去菲律賓做廚師,民國初回到家鄉開了家牛排館。爺爺見識了西式牛排的做法,回到泉州後又改良了本地牛肉做法,沒想到燉的全熟的牛肋排受到了客人的喜歡,所以這種做法便堅持了下來。


和你想像的西餐牛排不一樣,泉州的牛排,就是指牛的排骨。取牛的排骨一兩根,塊塊帶骨,油鍋放入姜蒜爆香,下牛排,然後加入料酒、咖喱、辣椒、八角、桂皮、當歸等,爆炒,再燜三四個小時,開鍋,香味撲鼻。再來一碗鹹菜,每一位泉州人都會多吃好幾碗飯,實在帶勁。


【西街篇6:侯阿婆燒肉粽】

泉州的肉粽店遍布大街小巷,最有名的是東街「侯阿婆」肉粽店。吃肉粽,最講究趁熱,在香味最濃郁時,用筷子挑開一個肉粽,那簡直就是一道菜啊,鮑魚、干貝、半肥瘦的豬肉、雞蛋等應有盡有。


看外表,覺得泉州肉粽和上海的差不多,不管是外形還是塊頭。但是里料很有泉州特色,比如鹵蛋、香菇、蝦仁、瘦肉、蓮子、魷魚干、海蠣干、干貝等等,蘸醬也有甜辣醬、蒜蓉、秘制花生醬等,配上肉粽真是神仙組合!



【安海篇】

為什麼去安海,主要是為了看「五里橋」,沒想到疫情期間不開放,而且眼前的「五里橋」和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了,像一個公園。

但是既然已經來安海了,自然不能走空,安海當地人推薦的幾個 美食 ,讓我覺得這一趟,走的值!


【安海篇1:安海土筍凍】


對於泉州人來說,土筍凍享有「閩南第一小吃」的盛譽。土筍凍在閩南地區已經流傳了幾百年,相傳是鄭成功收復台灣的時候發明的。而安海的「土筍凍」,才是正宗的味道。


土筍凍,一聽名字還以為是竹筍製作的,其實此「筍」非彼「筍」,土筍是生長在海里的一種軟體沙蟲,經過熬煮,蟲體所含膠質溶入水中,冷卻後即凝結成塊狀,其肉清,味美甘鮮。


配上各種調料,如醬油、北醋、甜醬、辣醬、芥辣等,就成了色香味俱佳的風味小吃。五叔公是比較有名的土筍凍品牌,不過我一個外地遊客,看著沙蟲有點難以下咽。



【安海篇2:芋圓川】

泉州人真的很喜歡吃芋頭啊,芋圓川老闆叫川啊,芋圓做得特別好吃,大家就「芋圓川」「芋圓川」地稱呼它。時日久了,一說芋圓,嘴饞或者祭拜有需要,都會約定俗成似的去他家買。


店鋪主要是川啊的三個女兒在打理,小妹是父親手藝的主要傳承者,每天早四點就得在家裡的作坊忙前忙後。二姐姐性格爽朗,六點半就准點到店開門。大姐則細心周到,下午四點半左右過來接班。


芋頭是芋圓川經典的主題,架子上、櫃台前都有蒸煮過的芋頭塊,尚待二次加工;芋圓有簡單炊熟過的,也有油炸好的;這里所說的芋圓,不是奶茶店的台式芋圓,而是用蘿卜絲和芋頭搓成的小團子。


店裡很多品種,各色閩南炸物與小吃應有盡有。炸棗、菜圓、菜包、米糕、蓼花、信杯餅等錯落在店裡,簡直就是一個古早味聚集地。


備受歡迎的芋泥細細密密,裝了滿滿一桶,一盒15元的芋泥,搭配小半飯勺的芝麻花生碎,那簡直是人間美味。



【安海篇3:大華福記】

在安海開了40多年的老店,被稱為當地 美食 一霸的「大華福記」,原名「賣雞福」,因為老闆是從賣雞改行賣牛肉的。跟著導航拐進老街巷子里,路邊小攤錯落,濃烈的市井氣,直覺告訴我,這家店一定不會差。


牛肉羹碗不大,肉還挺多的。顏色清亮,紅嫩的牛肉色若隱若現。喜歡味重的,可以嘗試一下桌上的廈門高粱酒,辛辣味賊刺激!


最喜歡吃這個咸飯,在《舌尖上的中國》里,一道泉州咸飯勾起在外福建人的胃口,沙土蘿卜、八分肥兩分瘦帶皮的肥肉,與香菇、海蠣、蝦干同煮,濃濃的飯香,伴著蘿卜清爽的口感,真是別有一番風味。


聽說大部分閩南人都會做咸飯,做法繁多,有南瓜咸飯、蘿卜咸飯、芥菜咸飯、芋頭咸飯、五花肉咸飯等,每家都有每家的秘方。咸飯和炒飯相反,咸飯性涼,夏季火氣大適宜吃,胃口也會變好。泉州人在夏天,每天都要吃上一碗這樣的咸飯,才覺得一天是圓滿的。



【清源山篇】

清源山,是俯瞰泉州夜景最好的選擇。沿著清源山的盤山公路而上,一路上感受習習的山風和清新的空氣,隨著車子越來越往上走,泉州的夜景越來越清晰的展現在眼前,城市霓虹燈夜景盡收眼底,陶醉其中,愜意非凡。


車子開到南台岩,可以俯瞰整個泉州。南台岩的獨特之處,不僅在於其地勢險要,岩石兀立,而且還是一處儒,道,釋三教合一的著名勝跡,晚上就這樣安靜的在那裡,隨意參觀。


夜色降臨,在旁邊的露天大排檔,泡上一壺茶。吹夜風,看夜景。再吃地道小吃,聽聽彼此的故事。一大群從來沒有交集的陌生人坐在一起,喝茶喝酒,相逢恨晚。


【薑母鴨篇】

薑母鴨是發源於泉州的一道傳統 美食 ,「薑母鴨」不僅好吃,也是一種葯膳,營養價值極高,尤其是在秋冬季節,吃薑母鴨正好,滋補強身,溫而不燥。


一隻鴨子一斤生薑,翻炒慢燉各有講究。十幾個砂鍋齊管並下,燜薑母鴨是很費工夫的事,慢火燜薑母鴨,直到兩面都發亮,入味全熟至少需要一個半小時的時間。

我把薑母鴨分成干派和濕派,干派是湯水收干,肉很乾香;濕派是湯水不幹,肉很嫩。


【濕派:忠記薑母鴨】

地址:泉州崇福路8-9號

大部分泉州人都知道這家店,整整兩個沿街店面擺列的砂鍋,毫不遮掩薑母鴨的香味。忠記做的是鹽燒番鴨,整體都是軟爛的,肉非常酥,姜味濃郁但不過重。


鴨子完全沒有腥味,皮滑肉嫩,真正做到了骨肉分離,肉質可口。開始不知道為什麼每桌都放米飯,嘗試了才知道是因為鴨肉搭配米飯更好吃。


鴨子在鐵鍋里鹽燒,再在砂鍋里用文火慢燉2-3個小時,每盆鴨子用半斤的老薑,為了使鴨子保持原汁原味,二十多年來堅持用煤炭控火。全程都需要師傅不停查看來控制火候,在夏天都要忍受高溫的烘烤,真是不容易啊。


【干派:張林遠華飯店】

地址:晉江319縣道雙龍路123號

這家店在晉江,很多泉州人開車過去,專程去吃。在張林,沒有一隻鴨子可以活著離開遠華飯店,他家的薑母鴨被粉絲稱為「全晉江最好吃的薑母鴨」,真的不是胡吹!


鴨要選沒有下過蛋的母鴨,才能保證肉質細嫩,上桌的薑母鴨色澤金黃,用小火慢慢煨著,湯汁「咕嚕咕嚕」,薑母和麻油混合成誘人的味道,把饞蟲勾了出來。


鴨肉滿滿的姜味,綳著一層薄薄、微焦的脆皮,肉卻很嫩很飽滿,汁水豐盈,咸中帶著一點甜和姜的辛辣,超入味~


還有招牌的鵝肉,濃油赤醬塊頭大,江湖氣息十足,完全可以滿足九兒大口吃肉的慾望!鹵得很入味,輕輕一碰就會脫骨,連皮都有了膠質,咬一口就是滿滿的膠原蛋白。鵝肉非常嫩,口感厚實柔軟,唇齒之間是久散不去的甘香油潤。

【兩個小驚喜】


【泉州鹵面】

泉州鹵面最主要湯好,都是新鮮的骨湯或肉湯,湯料亦很講究,都是上好的香菇、蝦肉、豬肉、魷魚、筍等煮透,添加地瓜粉調稠。面上澆上鹵料,最後配上芫荽菜、蛋絲、油炸蒜丁等佐料。

每次都是一鍋一鍋燒的,看起來糊里糊塗的一碗面,吃起來可一點都不糊塗,各種鮮味各司其職,糅合得天衣無縫,這是能讓人吃撐的家味。


【壺見】

這是泉州當地的連鎖奶茶店,聽著名字,你就知道了,壺見就是「福建」的意思,這個奶茶品牌的發源地就是福建泉州。

愛喝奶茶的,一定要嘗一嘗這個當地品牌,用福建茶葉做底,很有特色。竟然做泉州特有的四果湯奶茶,還可以點鐵觀音奶茶。


國慶節到了,去泉州吃吃吃吧!

這是一個為了吃,

也值得再去一次的城市。

『伍』 除了地瓜粥以外,泉州還有什麼古早味早餐

除了地瓜粥以外,泉州還有什麼古早味早餐?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不要為了多睡一會兒而不吃早餐。在泉州人的早餐清單中,除了紅薯粥,他們還喜歡以下美食:

一、面線糊:

說到泉州早餐,最受歡迎的一定是麵糊了。暖麵糊,單獨吃清麵糊暖胃,加入各種食材,口感飽滿。常見搭配有大腸、醋肉、鹵蛋等。如今,麵糊不僅僅是早餐。很多泉州人晚飯甚至選擇麵糊。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吃一碗熱麵糊更舒服。

七、潤餅菜:

說起泉州的傳統美食早餐,潤餅菜算得上是排頭兵。潤餅作為泉州傳統美食,同時也與現代人的養生觀契合。餡料中胡蘿卜富含維生素A,海苔中含鉀,花生富含植物蛋白,香菜可降低血壓,還有各種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所以也算是一道綠色食品。

『陸』 泉州的一種吃的,線麵糊,是啥呢

叫面線糊,是泉州或者閩南一帶的比較有特色的小吃,閩南人基本上都愛吃這個,面線細細小小的,碎碎的,里邊加點鹵大腸,醋肉,等等,味道非常不錯,我每天早餐就都吃這個,在外地吃不到哦

『柒』 為什麼在福建,泉州比廈門好吃


-風物君語-

半城煙火半城仙,一世繁華一世鮮

泉州 美食 香又甜,吃了原地蹦上天


當你提起 福建 ,大部分人第一反應肯定是廈門、鼓浪嶼;過了幾秒,他們會想起來:哦,福州才是省會。他們或許還會說,啊閩菜好好吃,啊廈門好好吃……

閩南人聽了,只會淡淡一笑。遊客才去廈門吃, 真正的閩南人,都去泉州吃古早味

「古早味」 ,閩南人特別愛用這個詞,來形容他們 嚮往的味道

你越是在 美食 江湖中沉浮,就越是懂得舊時滋味的奧妙。早年間,食品工業還不發達,料理講究食材和手工,真實而純粹。當人們為其冠以「古早味」時,已經是一種 含蓄的表揚

泉州,閩南文化的核心,閩南人的 舌尖聖地 。這里的 歷史 ,豐富得不可思議;這里的 美食 ,與深厚的 歷史 互為表裡,古老而又繪聲繪影。


一片風土一座城,最容易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它的 味道

泉州之味,離不開一個 「鮮」 字。一碗面線糊,就能開啟泉州人新鮮的一天。

面線糊,乍眼一看像極了細粉絲,輕嘗一口卻截然不同。它細膩爽滑、鮮醇美味,煮至軟爛的面線,與濃稠重芡的湯汁完美融合,真正的 入口即化 。除了必備的 現炸油條 ,必然要配上幾款加料:蚵仔、醋肉、鴨血、鹵蛋、鹵大腸、拳頭母……最後再加點胡椒和香蔥提味,那感覺,連迎面而來的海風,彷彿都是鮮的。

這碗面線糊,就是泉州風味的 名片 ,更是遊子們念念不忘的故鄉味。它看似簡單,製作起來卻絲毫不能馬虎。先用豬骨和海鮮長時間熬出泛白高湯,再加入略微捻碎的面線,最後用調制好的番薯粉漿勾芡、攪拌燉煮,直到面線徹底軟爛,一鍋至鮮才大功告成。

這一碗故鄉味,既大費功夫,又朴實無華,註定了它在 外鄉難覓其蹤

與面線糊絕配的,除了油條,便是 醋肉 ,泉州炸物界的頂樑柱。將豬瘦肉以老醋和香料混合腌制,掛上番薯粉後入鍋炸透,吃起來外酥里嫩,帶著一股淡淡的醋香味,令人 欲罷不能 。它既可以當零食單吃,又能作為配料入菜,從五星級大酒樓到街邊小鋪,都是它的舞台。

醋肉的靈魂,是那一味低調的 永春老醋 。它自北宋傳承千年,配料獨特(糯米、紅粬、芝麻為主),擁有特殊的香氣和獨特的回甜味。它位列四大名醋之一,卻一直默默地留在閩南,低調得令人難以置信;有了它,醋肉便從一眾炸物中脫穎而出,在閩南 獨自閃光

若你是 甜黨 ,泉州更不會讓你失望。

「南方包湯圓,北方搖元宵」,這個定律放之四海而皆準,唯獨在泉州不適用。在這里,北方客人看到熟悉的竹篩,必然驚訝萬分:說好的南方吃湯圓,怎麼在泉州是 元宵的天下

不僅如此,泉州元宵的內餡也極為特別, 甜咸兩味的全面融合 :炒熟的花生仁,混合黑芝麻研碎,再拌入白砂糖、蔥頭碎和豬油揉製成餡,最後滾上細糯米粉而成。這樣的元宵,泉州人稱為「上元丸」,以北方元宵的軀殼,包裹了南方的物產,和海納百川、匯聚萬物的靈魂。

泉州地處閩越,是一座古老的移民城市,至今繼承著不少北方先祖的飲食習慣。西晉末年,中原士族衣冠南渡,不僅把此地命名為「晉江」以寄託思念,也保留了搖元宵的習俗,終在南方 獨樹一幟 ,讓過客們驚嘆於 歷史 人文脈絡的 奇妙聯系

除了這顆元宵,泉州還有與北方春餅一脈相承的 潤餅 ,同樣的筋道,同樣的輕薄透光,同樣的配料萬千,同樣的情懷滿滿,只是更多了一些海洋的味道。

中原先祖以麵食祭祖,福建小麥匱乏,當地人便用糯米製品代替:

宗廟祭祀,一定要擺上象徵著「發財」和「子孫滿堂」的 發糕 ;婚慶嫁娶,少不了渾身朱紅、喜氣洋洋又甜蜜的 紅龜粿 ;七夕佳節,除了擺上七種水果、七種花卉祭拜「七娘媽」(織女),還要有七碗雪白的 糖粿 ……即便是一般時節,泉州人也愛吃 菜包 ,聽起來像素包子,就是把麵皮換成糯米,清脆的白菜換成了更加清脆的蘿卜絲,變的是身子,不變的還是那個魂。

整個閩南地區,語言音異卻韻律相通,姿態多變卻極為神似。廈門大排檔里的 沙茶麵 土筍凍 ,漳州香飄十里的 鹵面 ,潮汕市井常見的 蚝烙 粿條 功夫茶 ……種種風味追根溯源,往往會殊途同歸,指向它們古老的故鄉—— 泉州

泉州自己,也是中原遺民的後裔。它就像家中長子,勤勤勉勉顧著這個家,卻無處訴說自己背負的 歷史 ,只能努力地保持底色, 忘不了本,更忘不了根

終究,泉州註定低調,因為它 孤獨

面對千里之外的先祖故土,泉州是孤獨的,默然將古老的鄉愁化為飲食風俗。面對萬千世界的百般滋味,泉州是孤獨的,默然守護著自己依山傍海的獨特風味。面對龐雜紛亂的塵世人間,泉州更是孤獨的,它低調得像個 隱士 ,永遠不張揚。

幸好,盡管孤獨,它也是 無比鮮活 的。


一片風土一座城,味道最能留下第一印象。而深度刻畫這種印象的,便是它鮮活的 風格

泉州面向大海,自古商賈雲集,如今更是僑鄉,自帶一種神奇的包容氣質。當你走訪泉州古城,你會發現,這里的 寺廟與小吃比鄰而居, 歷史 與現實相映成趣

比如,泉州最地道的風味甜食—— 滿煎糕 ,就隱藏在千年古剎開元寺旁邊的裴巷裡。

基礎版的滿煎糕,只需將麵粉、糖和水拌勻,澆在透熱的鐵盤上烘烤,讓麵糊慢慢鼓漲、冒出蜂窩般的空洞,再撒上 紅糖、花生碎 黑芝麻 ,起鍋前一對折,趁熱吃松軟無比,放涼了吃則香甜彈牙,還帶著焦糖味和堅果香。高級一點的,就加入 糖冬瓜 ,多一層口感和味道。

從開元寺往南走幾步,就是香火旺盛的泉州天後宮,世界各地的媽祖信眾匯聚於此。參拜完畢,天熱口渴,旁邊就是老店秉正堂,這里有泉州最著名的消暑甜品—— 四果湯

最早的四果湯,真的只有四種食材: 紅豆、綠豆、銀耳、仙草 ,用銼刀銼半碗冰,澆上一大勺冰糖水就成了。現在光景好了,人們可以盡情為四果湯加料,別忘了點入 石花膏 ,它又鮮又涼又Q彈,一口下去,清甜與冰涼相互沖撞,再熱的暑氣也跑光光。

塵世俗食的 煙火 ,宗教場所的 熏香 ,兩種性格迥異的氣息,在這座城市緊密交織、並行不悖。它們就像兩股繩索,纏繞出一段段源遠流長的 歷史 ,最後化成了泉州人的一桌茶食—— 蒜蓉枝

它看起來,像極了小小的點心麻花,只是外表裹上了一層白色 糖霜 。掰下一小塊,酥得掉渣,輕咬一口,糖霜在嘴裡融化,竟有一股蒜蓉和蔥花的辛香,咸甜共存,令人神往。

市井與宗教,海洋與內陸,生活與 歷史 ,異域與故鄉, 種種奇妙的融合 ,在泉州比比皆是。

隨便走走,你會發現街頭巷尾處處皆有牛排店。泉州人的 牛排 ,可不是油煎火烤、三五分熟的西式牛排,而是以香料、中草葯配合南洋咖喱精心燉制的牛肋排肉。它不配紅酒、不裝檔次、不端著面孔,入得家常、出得廟堂,配上噴香的閩南 咸飯 ,或者酸爽開胃的 牛肉羹 ,美美吃個飽。

泉州人愛吃牛肉,歸功於宋元時期 中亞文化的融入 。當時,阿拉伯與波斯商人,順著海路來到泉州,不僅帶來了異國珍奇之物,也帶來了吃牛肉的習俗。久而久之,在不斷的文化交融中,牛肉飲食生根發芽,牛排、牛肉羹、牛雜湯這組 「牛肉套餐」 ,也成為泉州海納百川的象徵。

你仔細看這牛排就懂了。它以 中式技法 烹飪,除了八角、當歸、老薑、香葉等傳統香料,也加入了南洋地區流行的 咖喱 沙茶 ,以及一些中草葯。牛肉本身選用肋排,價格不高、豐儉由人,也能照顧到 不同民族的飲食需要

來自異鄉的飲食風俗,最終成為了泉州味道的一部分。一千年前,商人在碼頭卸下 胡椒 ,如今成了面線糊不可缺少的調料;三百年前,南洋歸客帶回了 沙爹 ,被泉州人改良成 沙茶醬 ,成為閩南獨樹一幟的風味;近代以來,海外華僑捎來了 巧克力 朱古力燕麥 成了家常早點,還要打上一顆鮮雞蛋……

這便是泉州的魔力。它是一座 美食 孤島 ,卻閃爍著光芒,歡迎五湖四海的 美食 前來朝聖

在這里,來自土地的 元宵圓 ,來自海洋的 蚵仔煎 ,共存一巷;本土生長的 燒肉粽 ,海外引入的 沙茶麵 ,共聚一堂;出自廟堂的 紅蟳米糕 ,出自巷尾的 面線糊 ,共成一桌;暖身驅寒的 薑母鴨 ,清爽消暑的 四果湯 ,共生一世。

八大菜系中,閩菜最沒有存在感。這與福建的地理環境有關,它享受著獨特的自然饋贈,也養成了 追求本味、逐鮮而食 的舌尖習慣。福建人的餐桌,從年頭鮮到年尾;因為追求「鮮」,閩菜極度 重視食材 ,反倒沒什麼太復雜的技法,影響力較弱,這決定了閩菜的 地域獨立性

同時,閩菜自己也是壁壘分明的。以福州為代表的閩東,以泉州為代表的閩南,以客家文化為代表的閩西, 「三味鼎立」 ,更讓閩菜難以整合,只能大家獨自美麗。

這么好吃的城市,你還不趕緊安排起來?


- END -

文丨水水

封圖 | 歐陽泓略

『捌』 廈門海景千禧大酒店附近名吃麵糊地方

廈門海景千禧大酒店附近吃面的地方是廈門的下街。

『玖』 泉州十大名小吃有哪些

泉州十大名小吃:肉粽、鹵鴨、豬血湯、百獸龜、白米龜、碗糕、咸粽、芋果、元宵丸、桔紅糕。

一、肉粽

「想不到利用豬血也能烹出如此美食。」許多第一次光顧水門國仔美食店的顧客在品嘗了豬血湯以後都不禁發出贊嘆,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中,豬血吃起來應該是干澀、無味的,誰料到該店豬血湯里的豬血塊竟然富有彈性,且香潤可口。

本次獲得「泉州十佳名小吃」稱號的「豬血湯」出自於水門國仔美食店,這是一家擁有三家分店的「中華老字型大小」。豬血湯具有良好的補血功能,食用時如能加入油渣、大腸等作為輔料,味道肯定會更為濃烈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