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雲南哪裡有蝦米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雲南哪裡有蝦米好吃

發布時間: 2022-12-22 10:28:13

① 西雙版納有蝦米好玩滴

野象谷 野象谷南距景洪市45公里,北距思茅市115公里,位於213國道西側,西雙版納的野象,主要集中生活在勐養自然保護區內。現在野象谷主景區內建起了游覽步行道、專供遊人觀看野象活動的的高架走廊、大樹旅館、森林酒吧。 勐養自然保護區熱帶雨林中現存亞洲象近300頭,現馴養大象16頭(含表演象),是我國第一所馴象表演學校。每天上午11:00-12:00,下午2:00-3:00為遊客表演節目,不另收費,與大象合影每次收費10元。 中國的野象,目前僅存在於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之中。而西雙版納野象谷,是野象活動最為集中、頻繁的地方。因其方便的交通和獨特的熱帶森林景觀而成為近年來西雙版納的旅遊熱點,在那裡,遊客不僅可以看到野象,那獨具特色的熱帶雨林景觀,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們。 交通:在景洪客運站乘坐開往關坪的車,叫司機在三岔河野象谷停,票價12元。從思茅出發可乘開往景洪,勐臘的車。 門票:50元。熱帶雨林觀光索道,單程運行票價40元,約35分鍾,往返需60元。 打洛小鎮 打洛,傣語是聯合擺渡的渡口之意。從前,居住在這里的傣、布朗、哈尼等民族一起在江邊擺渡,故稱之為打洛。如今,各族人民昔日共同擺渡的渡口上已架起了一座長70多米的雙孔石拱橋,寬敞平坦的公路飛越打洛江直通園門橋。打洛是雲南省南部邊境線上的一個重鎮。位於昆洛公路的終點,已被列為省級口岸。它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及眾多的旅遊景區享譽中外。景洪——打洛旅遊專線是西雙版納州旅遊主線之一。這條旅遊主線,經勐海縣城、勐遮壩子、勐混壩子、最後到達打洛。途中景點有南糯山茶王樹、西雙版納民族茶文化樂園、省茶科所、勐海純樟林、曼壘白塔、曼短佛寺及寺前民俗村、景真八角享、勐邦天鵝湖、勐遮佛寺壁畫、曼洪瀑布、架松野生茶樹王、勐混白塔等。需要2天時間才能游完全部景點。 打洛目前已成為集跨國旅遊、邊境貿易為一體的滇南邊陲重鎮。在打洛邊境貿易開發區內辟有中緬旅遊村和邊貿街,中緬兩及其它國家的客商在那裡從事商貿活動。邊貿街上有緬甸玉石、泰國珠寶、法國化妝品和來自祖國各地的百貨商品。遊客可以在攤上挑選玉鐲、鑒別寶石、購買來自異國他鄉的商品。 打洛鎮政府建在打洛江畔,清澈的江水從鎮政府門前緩緩流初過,兩岸都是賓館酒樓和居民住宅 ,那江水便成了一個天然浴場。傣女浴江便成了打洛必不可少的一景。每當夕陽西下,華燈放之時,江岸上的賓館酒樓霓虹閃爍,在江中投下五彩繽紛的倒影。此時的打洛江中就會出現頭裹花裙浸水浴身的傣女,江上光波動盪不停,人影綽約、虛虛幻幻,似臨神界仙境,那迷人的景緻會使遠方來客流連忘返。 周恩來總理紀念碑 建在景洪城西熱帶作物研究所右側面。此所建於1953年9月。這塊佔地數百畝的科研基地,種植著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薈萃了熱帶作物的精華。在科研樓後面有一片橡膠林,膠林里立著一塊紀念碑,是由上海同濟大學教授設計的、印象派的大型雕塑佳作「周恩來總理紀念碑」。是為了紀念1961年周總理和緬甸當時的總理吳努在那裡舉行會晤而建立的,它是中緬兩國友好往來的見證碑。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西園)地處我國西南邊陲湄公河的支流羅梭江所環繞的半島上。 它在我國著名植物學家蔡希陶教授領導下於1959年創建 ,隸屬於中國科學院的獨立科研機構。經過三代科研人員40年的艱苦創業和辛勤耕耘,現已建成棕櫚植物園、百竹園、榕樹園、奇花異卉園、名人名樹園、 蔭生植物園等20多個園林景觀優美、科學內涵豐富的植物專 類園區,收集了四千餘種來自世界各地的熱帶植物,是一 個集科學研究、植物種質保存和科普教育等為一體的最理想的場所。 在這片園地里,「板根現象」、「老莖生花」 、 「絞殺現象」 、「獨樹成林」、「飛舞具藤」、「空中花園」 等熱帶雨林奇觀比比皆是,隨處可見,每一種植物都凝聚了自然進化的歷程,是珍貴的自然遺產。 空中走廊 位於勐臘縣城以東20公里的原始濕潤雨林內,生長著一棵40-70米高的望天樹,架設在望天樹上的「空中走廊」,全長2.5公里,它把公路兩旁的原始森林連接起來,可在廣闊的視野上盡情地領略熱帶雨林的奇異風光。 此外,林間還修了一條1000多米的石板游覽道與空中走廊形成了林上、林下的立體環形游覽線。 交通:從景洪客運站乘車到勐臘,票價29元,叫人力車到武裝部(1元),再乘空中走廊專線車可到,票價10元。 門票:20元 開放時間:8:00-18:00 西雙版納傣族園 位於西雙版納橄欖壩,景區內有我國保存最完好的五個傣族自然村寨,佔地面積3.36平方公里,預計投資1.5億元人民幣,分三期完成。第一期投資4200萬元,已完成土地徵用,道路修建,旅遊購物區地下水管、電線的埋設等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旅遊景區大門樓、迎賓廣場、老景區的包裝、村寨旅遊線路、江邊活動區、旅遊購物區、燒烤場、潑水廣場、大型露天劇場 。已於99年8月1日開門迎客。 迎賓廣場:對遊客進入傣族園進行傣家禮儀歡迎。 曼松滿古佛寺: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西雙版納最古老的佛寺之一,主要向遊客展示佛教文化活動,如賧佛、頌經、拜佛等活動。 傣家村寨參觀:主要向旅客展示傣家民居、庭院風光,體驗傣家生活習俗,感受做一天傣家人的生活樂趣。 江邊活動區:村民大規模的節慶活動區,用於放高升、燃發孔明燈、斗雞等民俗活動。 趕擺購物區:賣傣家燒烤、織綿、民間工藝品、傣包、木雕藝術品等,品茗版納名茶的茶道欣賞,品嘗傣家特色的風味餐廳。 潑水廣場:景區主要活動區,每天舉行上100人專業潑水隊伍的大型露天劇場。 園內傣族自然村:大型潑水活動,讓遊客直接參與,體驗天天潑水節的樂趣,感受傣家潑水節的熱烈場面。 露天劇場:以歌舞的形式真實准確地反映傣族傳統文化精粹,再現傣王招親的歷史淵源,反映傣家生活習俗,100餘名演員,規模宏大,場面壯觀。 傣族園二期工程預計投資6000萬元,將建成民俗旅遊渡假區,大型游樂園。 住宿 推薦住宿地點:西雙版納農墾分局科技培訓中心招待所,標間50元左右,空調,24小時熱水 其他賓館一般在100元左右。 吃 以傣味和湘菜為主 湘菜:宣慰大道 傣味分布的比較散 一般在傣族寨子吃得到比較地道的。 版納歡迎你!

求採納

② 雲南的蝦米是活在甜水裡的

雲南人是不吃糖水,為此我郁悶了好久,這不得不算是一大憾事。

我打小愛吃甜食。喜甜,這大概是每個孩童的天性,多數的孩童,隨著年齡的漸長漸漸消散了這天性。

我卻不大相同,把喜甜的天性遺留到了現在。只是礙於身材的管理,對於甜味的攝取不得不有意識地控制起來。

兒時家裡曬的紅薯干,自家種的紅薯收起來,曬干,切成片,上面有細碎的粉末。煮粥,或者就當零嘴吃,甜甜的,那大概是我關於甜味最開始的印象。

後來上了幼兒園。學校旁邊是一家賣包子的鋪子,每天早上都熱氣騰騰的。

兒時很喜歡一種白面做的大包,不清楚是什麼做的餡料,只記得香甜異常,還帶著奶香,蒸熟後化成一灘甜膩芳香的油,燙在舌頭上。

吃巧克力。巧克力也是甜的,我最初吃巧克力,是家裡姨姨從香港帶的。

香港那邊叫朱古力,糖紙包著一塊黑乎乎的巧克力。幼時藏著捨不得吃,總讓我捂化在口袋裡。

兒時總盼望著姨姨從香港回來給我帶巧克力,總覺得比著大陸的巧克力,更要甜膩上幾分。

細思極恐,說來也奇怪。孩童的天性有這么多可愛之處,諸如好奇,天真,無邪,活潑之類的,可我偏偏分毫不取,單單遺留了這喜甜的口舌之欲,想來也是頗為汗顏。

我是個極愛吃糖水的,廣式糖水,什麼番薯糖水,綠豆沙,龜苓膏之類的,能吃到飽肚為止。

不過雲南人吃涼蝦,姑且可以把這涼蝦當做雲南的糖水。

這涼蝦不是雲南獨有,四川和重慶也吃涼蝦。含在嘴裡,滑糯清爽,柔軟清甜,暑氣逼人的夏天裡來上一碗,保准痛快。

這涼蝦可不是蝦,是一種米製品。

涼蝦是用大米做的,選優質大米,制漿煮熟,然後盛在漏勺里,然後不停地抖動漏勺,米漿順著漏勺的細孔,漏到涼水盆里,在涼水裡凝固起來的米漿,頭大尾細,形裝像小奶蝦,因此得了個涼蝦的名字。

過去人們吃涼蝦,可少有專門的門面,多是流動的小攤子。一輛大輪的自行車,後座椅上擱一塊木板子,兩邊各掛一隻鐵皮桶子,一隻裝紅糖水,一隻裝涼蝦,單車前頭的籃子里擱塑料碗,小勺子,再掛一張小的凳子,一個臨時的流動攤子算是成了。

也有在車籃前頭掛個牌子的,招牌上刻著涼蝦一類的字眼。這類的流動小攤大都差不多,唯一能區別開的,也就只能憑著牌子上用紅漆塗著的「劉記」,「張記」之類的字眼。

這涼蝦不是個什麼貴玩意兒,過去一塊幾毛錢就能吃上一碗,現在大概是漲價了,但估摸著貴不到哪去。

「老闆!兩碗涼蝦!多糖水!」

七七八八的食客圍著攤子,吆喝著,老闆一邊應和,手頭上一邊忙活著。

左手掀開鐵桶蓋,右手拿勺子挖進桶里。白花花,粉嘟嘟的涼蝦被盛到塑料碗里,再舀上一勺紅糖水,白的是涼蝦,焦紅的是糖水,一隻只涼蝦沾上了糖水,讓人看了食慾大開。

用勺子把涼蝦和糖水拌勻開來,舀上一勺送到嘴裡,涼蝦軟滑細嫩,口感頗像姑娘家愛吃的果凍,但又比果凍多了一份清爽和滑糯,還沒來得及細嚼品嘗,呲溜一下,就順著喉嚨滑了下去,口齒間還留著涼蝦的清爽,有著些許涼意,順著喉嚨一滑就滑進胃裡,還殘留著絲絲紅糖的甜蜜。

和涼蝦類似的一種小吃,槐花粉,一種廣西的糖水。做法口感,都與涼蝦十分類似,只是多了一道功夫,在米漿里加入了槐花汁,多了一份槐花的清香,夏天吃,泄火。

廣西也有這樣的流動糖水攤子,不過這桶里裝的,不是涼蝦。一般是一個桶裝豆腐花,一個桶裝豬肚果。

這豆腐花都知道,不大稀奇。不過廣西的豆花吃的是甜口,豆腐更嫩,口感更細膩。

用鐵勺子,取豆腐花,一定得是薄塊,片狀的,再倒上紅糖水,黃豆的豆香,紅糖的甜蜜,一同化在嘴裡。

雲南也吃豆花,有吃甜的,也有吃鹹的。吃鹹的,就是放蝦米,香油,花生碎,香菜香蔥一類,還會擱點辣子,我不大吃得來。

豬肚果,我只在我家那塊地吃過,別處我還沒見過。這豬肚果是用豬肚果草做的涼粉。

把豬肚果葉子洗干凈,拿石箔來砸碎出汁,過濾掉殘渣,留下汁水,再在汁水表層撒一層薄薄的石膏粉在表層,凝結成塊,用勺子舀出來放碗里,淋上糖水,就能吃了。

這豬肚果,顏色是好看的幽綠色,口感跟果凍很像,卻又比果凍更爽脆些許。因為是用植物做的,又多了一份植物的清香和淡淡的苦澀。

過去家裡住的是公寓樓,在樓上。那些移動的小攤會騎著車,也有的是用扁擔挑著的,走街串巷的叫賣。如果路過家樓下,母親就會到陽台上把這小販喊停。用個竹籃,長繩綁著,竹籃里頭擱兩個鐵盆,盆下壓著十塊錢。然後手裡頭慢慢拽著繩子把竹籃放下去,讓小販接住。

「五塊錢豆腐花!五塊錢豬肚果!分開放!」

覺著手裡頭有重量了,再拉上來。一盆是白花花的豆腐花,一盆是幽綠的豬肚果,就這十塊錢的糖水,足夠我跟弟弟姐弟倆吃個痛快了。

年紀漸長後,這樣的小攤見得愈發少了。

童年時覺得身邊的生活並不是十分富裕,感覺卻比現在豐足,那是不因為物質的豐寡所能左右的心情。

我常說味道的記憶是最深刻的,它比影像的記憶更鐫刻永恆。

大概因為這樣,所以才會有念念不忘的,家的味道。

③ 親們幫我!呵呵。「雲麻一號」是蝦米啊總聽人提起呢~~

「雲麻一號」火麻植物的種子由殼和仁組成,它的果仁被叫做火麻仁、火麻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和卵磷酸、維生素以及鈣、錳、鐵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人類很早就已經認識到火麻仁具有葯用性和食用性。所以說漢普生活的「雲麻一號」火麻不僅是一種神奇的營養豐富的植物,而且還是名貴的葯材,有很高的葯用價值。~~~~~

④ 雲南值得一去的地方都有哪裡最有名的小吃是什麼

雲南的確是旅遊的好地方,不僅天氣好,而且少數民族風情獨具,好吃的也很多。

要說好玩的地方,比起麗江 、大理那般熱鬧,壹周君深推騰沖,它猶如深藏閨中的女子,清秀柔美,保留了原有的一份恬靜。雲南究竟有什麼好的,那麼多的人不分季節不分人群的前往,可以這樣說:雲南就是說不出哪裡特別的好,但就是哪裡都替代不了。世界這么大,我們一直都想去雲南看看。在我們的記憶中,雲南就是一個神秘的多民族國度,悠閑、慢生活、安靜...雲南值得一去的地方都有那裡呢?我認為雲南最美的風景幾乎全在路上,從昆明到大理、大理到麗江、麗江到瀘沽湖沿路都有很好的景緻,都值得一去!

騰沖不僅好玩,更讓人難忘的還有——餌塊。

另外還可以蒸餌塊,吃法跟烤餌塊的差不多,厚片蒸軟之後抹醬吃,味道清新爽口。

鹵餌塊,把餌塊切成大小均勻的片,然後用油、甜、咸醬油、酸腌菜、豌豆尖、辣椒油等佐料在小銅鍋里反復翻炒,讓醬汁均勻的包裹在餌塊上,做好的鹵餌塊色澤紅潤、濃香撲鼻。

⑤ 雲南哪裡能嘗到地道的本地小吃

引言:很多人都喜歡去雲南遊玩,所以我們在雲南的時候,在哪裡可以嘗到地道的本地小車呢,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我們會發現它的汁水也比較香,很多人都比較喜歡吃,而且他的口味也是比較多的,它裡面不僅有蒜蓉味的還有麻辣味的,這幾種味道都非常的好吃,吃過的人都會願意再吃這種美味的食物,我們這個時候再配上幾大啤酒,所以會比較開心。我們也可以吃宣威的火腿腸,我們知道他火腿腸也是比較好吃的,名聲也比較響亮,這個時候我們不僅可以炸著吃,也可以煮著吃,也可以用來炒菜,所以這種火腿腸吃法很多講究的,就是用不同的方式去說出不同的口味,很多人是願意吃的,而且它的保存方法也比較獨特,拿到雲南我們就應該欣賞美景,吃這樣一些特色美食,讓你有不一樣的旅遊感受。

⑥ 哪裡的蝦米好

全國范圍來看是大連金鉤蝦米最有名了
煙台次之
海鮮這東西越冷的地方越好吃

⑦ 昆明哪的小吃最好吃

1、西市區美食 這個區域以興苑路為主,包括西市區的高新開發區、馬街鎮等地。在品牌美食的空白地區西市區,今年出現了大批滇味酒樓,以興苑路為主,滇禧園、千禧園、新昆閣、一品滇、海棠春、天禧酒樓等近10家大型滇味餐廳,他們與著名的重慶小天鵝火鍋、曲靖花鰱魚、凱里酸湯雞、江南春、龍子彪辣子雞等許多老品牌,讓西市區的美食開始興旺起來。金碧廣場旁的曲靖花鰱魚庄,把一個花鰱魚賣得排隊,去晚了就沒有座位。這個區域最好的火鍋是重慶小天鵝火鍋的西山店,裝修、菜品檔次是西市區最好的。雲南的江湖菜館要數麻園村中的德哥飯庄最為火爆,西市區除了滇禧園之外,它是另一家群眾基礎較好的餐廳。滇禧園雲南上菜館中,撒壩火腿、荷包豆、年菜、涼卷粉、小瓜燉四季豆等雲南民間土菜很受歡迎。一品滇、海棠春把川菜滇做,將川菜結合到滇菜民族風味,通過改良,從形、色、味上加以提高。 除了興苑路外,高新開發區的煙草科技園的千禧園所做的滇菜可謂精製、漂亮,雖然在一樓看上去很普通,但它的三樓包房卻別有乾坤。高新開發區的普爾斯馬特旁,最近有一家精品滇味酒樓新昆閣出現了,這家裝修極為現代的滇味餐廳投資總額達到600多萬元人民市,最大的一間包房中有一張可以坐30個人的大桌。這里的雲南野生菌菜系是昆明曾經在全國野生菌大賽中連獲3塊金牌的大廚師主廚,而整個菜系的設計全部由中國烹飪大師陸發榮先生親自指導,廚師長是大師陸發榮的徒弟。這里所做的雲南菜和它的環境,已使昆明滇味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2、西壩路美食 一個以貴州風味為主題的美食區域,菜園門等貴州菜館有五六家,還有滇味草墩屋等美食,在西壩路口,以賴式雞腳王為主的3家燒烤店,生意一直不錯。鼎興閣,這家深圳大名鼎鼎的江湖菜連鎖店打的是江湖牌,它在西壩新村玩的也是英雄氣,而賣的就是江湖菜了,追求的是便宜又好吃,它是以無菜譜做出來的另類菜,自製糧食酒可以免費喝醉為止。另外,西園南路有一家著名宣威火腿老腳庄,專門賣以火腿為主流產品的雲南特色佳餚,這里的涼白肉、金錢腿、黃金洋芋絲、火腿腳煮白雲豆等特色菜長銷不衰,晚餐經常要排隊。 3、關上中路美食 這個區域以關上中路為主,包括關上的野生菌一條街、關南路、雙橋路等地區。在關上中路,有著名的老牌餐廳乳鴿皇,有著名的火鍋大王譚魚頭、小天鵝,有滇味精品酒樓昆明春天。關上美食已經成為今年昆明美食的一個新亮點,野生菌一條街,成都火鍋昆明昆交會店、重慶小天鵝火鍋關上店、著名的滇味酒樓昆明春天、滇味精品酒樓宏芳源餐廳、小湖江春酒樓、大眾餐廳鄭河園、江川三道菜、蘭馨肥牛園、金鼎梅花鹿、紅河谷、老上海餐廳滬上人家、客家自、泰國清邁餐廳、江三木洛酸螞蟻火鍋、三隻耳火鍋等等。 老牌餐廳乳鴿皇是昆明高檔酒樓的一大奇跡,在10年前的今天,昆明數得出的高檔酒樓就那麼4、5家,而現今依然活得很好的就只有乳鴿皇了。這里距飛機場最近,又處於國貿中心的旁邊,是昆明的商務類客人經常光顧的地方。長年不衰的生意,主要是因為它的菜品質量的穩定性、價格的合理性、服務的周到性,粵味和滇味的有機結合,使它的生意穩定而有後勁。以綠色生態為主題的滇味精品酒樓昆明春天,在創新滇菜方面值得品味。他們在推出春天鮮花宴、夏季清涼宴、秋季美麗與健康同在版本之後,今年冬季的滋補宴更加具有雲南特色,但是也離不開我們這個時代的美食潮流:綠色生態,健康時尚。它仍然是以綠色菜餚為主:麂羊、蘆薈、野生菌、昆蟲、仙人掌、生態蔬菜等。 重慶小天鵝關上店同北大門店、西山店一樣,他們推出了具有滋補作用的葯膳系列,是由甲魚、龜、烏雞、乳鴿、蛇及名貴葯材熬制而成,品種有烏雞甲魚湯、天麻乳鴿湯、龜蛇湯、蟲草鴨子湯、蟲草甲魚湯等,客人在吃火鍋前先喝一碗具有滋補作用的葯膳湯,既保護腸胃,又讓人更有食慾。它改變了重慶火鍋過去紅油牛油、大辣大成的單一風格。參考資料: http://bbs.4kunming.com/dispbbs.asp?boardID=2&ID=364&page=1

⑧ 雲南江城特產有什麼 雲南江城有哪些特產

1、普洱煙葉

在雲南普洱,流行著這樣一句話:「林在地邊生,煙在林中長」,說的就是生態環境對於煙葉生長的重要意義。位於雲南省西南部的普洱煙區,北回歸線穿境而過,境內光熱資源豐富、雨量充沛,森林覆蓋率高達67%。優良的自然環境造就了獨特的氣候模式,為質量上乘、風格突出的優質煙葉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2、瑤族大粽粑

漢族吃粽子是在農歷的五月初五,而瑤族人包粽粑則是在瑤族傳統的「盤王節」(農歷十月十六)。瑤家人製作粽粑一般從清早開始,先用大盆泡上糯米,放上適量的食鹽,然後把從山裡摘回的「刀葉」(類似芭蕉葉狀,其葉子帶有淡淡的香甜味)用清水洗凈,再放在火上烤上片刻,使原本易炸裂的葉子軟而有韌性。

3、牛肉酸菜

牛肉酸菜

來到雲南才知道,原來雲南人吃辣,絲毫不遜色於四川、湖南和江西。在阿佤山寨,幾乎家家火炕上都掛著一串串干涮辣。涮辣是阿佤山的土特產,拇指般大小,外形呈不規則的橢圓,比內地辣椒的味道要辣多了,堪稱辣椒中的辣椒。之所以叫涮辣,是因為只需將它在菜湯中涮一涮,菜湯就會其辣無比。

4、糯米腸

糯米腸,是一種富有創意的米類加工品,將調味後的糯米塞入洗凈後的豬大腸,既成為攜帶方便的糯米腸,也稱為米腸,是很普遍的一種小吃。作法糯米腸隸屬於廣義的香腸,不過內餡以糯米為主。生的長糯米經過浸泡後與絞肉、蝦米、紅蔥頭一起快炒,並加入醬油、米酒、鹽等調味,成為糯米內餡。之後再將糯米內餡灌入處理過的豬大腸……

5、三丫紅果

三丫果是一種野生的綠色食品,其果肉以三辨為主,有紫色和白色兩種,汁多、味甜並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維生素。目前市場爭相搶購,是老少皆宜、饋贈親朋的好禮品。三丫果市場價為2元/公斤,單株產值可達100—200元左右。開發種植三丫果極具良好的市場前景,是增加當地老百姓收入,突出地方特色。

6、江城大黃魚

江城大黃魚是雲南省普洱市江城縣的特產。江城大黃魚產於勐野江、李仙江和曼克1中,頭扁身圓,體表無鱗,亦無粘液,鰭須發達,內原無刺,體重每條可達30多公斤。大黃魚煮熟後內呈黃色,彷彿熟透的南瓜,俗稱面瓜魚。面瓜魚上等的烹調,以「活水煮活魚」味道最為鮮美。

7、江城紫膠

紫膠,又名蟲膠,是寄生在寄主植物上的紫膠蟲所分泌的一種天然動物性樹脂,因其顏色紫紅,故稱紫膠;因系紫膠蟲分泌物,又稱蟲膠。紫膠在採集後通過加工,製成顆粒膠或片膠,廣泛用於國防、電氣、塑料、油漆、醫葯、食品等工業。

8、江城香軟米

江城香軟米是雲南省普洱市江城縣的特產。江城縣產的香軟米,指大毛毛穀米和麻線穀米兩種,屬晚秈型品種,高稈、大穗、大粒、出米率高而不易碎斷,色香味具佳。大毛毛穀米主香,因谷殼花紋似豹子而俗稱「大毛毛」,因皮毛有扁擔花紋而得名。

9、江城小狗牛

江城小狗牛是雲南省普洱市江城縣的特產。小狗牛是一種體型大小和狗差不多的牛。但其實呢,比一般狗要大,但是比一般牛要小。小狗牛為優質土種肉用牛。農戶散養,常年放牧在海拔600米以上山區,任其自行採食林間野草,經年回家。因此其肉綠色純天然無污染。肉質鮮嫩,味道鮮美有香味非一般牛肉可比,品質極佳。

⑨ 雲南的魚類美味,有些快要成為記憶了,希望我們的後代還能吃得到

雲南雖然地處高原,並且全省山地面積佔了80%以上。但是境內有金沙江、南盤江、紅河、瀾滄江、怒江、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還有滇池、陽宗海、撫仙湖、星雲湖、杞麓湖、異龍湖、洱海、程海、瀘沽湖等眾多湖泊。這些江河、湖泊孕育了雲南眾多的高原魚類,也就使得雲南人魚類美味非常之多。

清湯魚

清湯魚是滇味之中最好吃的魚湯,也叫「活水活魚」、「清湯蘸水魚」或「蘸水魚」,營養豐富且湯味特別鮮美。正宗的雲南清湯魚要用當地的好水煮新鮮的活魚,以天然野生的新鮮活魚為佳。飼料養大的魚類肉質泡軟且土腥味較重,不適合用來烹制雲南清湯魚。最傳統的清湯魚做法其實是這樣的,將活蹦亂跳的新鮮活魚倒入溫水鍋里,蓋上鍋蓋煮至湯水沸騰,打開鍋蓋撇盡浮沫,然後放入豬油、姜絲、蔥段和鹽,再煮上幾分鍾就可以吃了。

直到現在,雲南女人坐月子期間,還習慣使用半斤到八兩左右的大鯽殼魚,按上述方法煮成清湯魚食用,據說發奶的效果特別好,所以又稱它為「發奶魚」。

鍋貼烏魚

在昆明生活多年的汪曾祺曾經在《昆明菜》里寫道:「一道昆明菜,不是以火腿為主料,但離開火腿卻不成的,是鍋貼烏魚。」烏魚就是黑魚,財魚,是一種生命力比較頑強的魚,在東南亞很受歡迎。「烏雲兩邊,去其邊皮,大小如雲片糕,中夾火腿一片,於平鐺上文火烙熟,極香美。宜飯宜酒,也可作點心。」 以前是以東月樓的最好,可惜公私合營之後,東月樓只是記憶了。現在昆明有些酒店也推出這道菜,但是知名度就不如以前了。

金線䰾

滇池金線䰾。現在已經很稀少了,我是不建議去吃的。但是,還是把這道菜寫下來,通過我們的保護共生,希望我們的後代能夠吃到。金線䰾是雲南四大名魚之首,滇池的數量又最多。結果現在被過度開發,都要絕跡了,實在可惜。

金線䰾頭小,長不過盈尺,小口細鱗,脊背上拱,魚鱗細膩,魚肉厚嫩,味美異常。民間吃法有四種:一是油煎,然後撒上花椒末、細鹽,魚皮脆而肉嫩;二是將魚配上雞蛋清和雲腿小片清蒸,色彩鮮艷,別具美味;或取金線魚生活其中之泉水蒸食,味極鮮美;也可以把金線魚和豆鼓蒸之,更獨具風味,其味之鮮美為魚中之冠。

下關市經營砂鍋魚的飯店,都在店堂中設置一口石水缸,放養活魚,由顧客挑選後再行加工製作。將活魚宰殺後。抹鹽腌十多分鍾,即放入盛上湯的砂鍋中烹煮,接著先後放入發好的魷魚片、海參、蹄筋、蝦米、冬菇、玉蘭片、嫩雞片、火腿片、鮮豆腐片、白菜心、紅胡蘿卜等輔料和調味品,連鍋端上桌,由於配料多樣,砂鍋保溫性能良好,鍋內魚湯翻滾,鮮香撲鼻,引人食慾。此時趁熱食用,湯鮮肉嫩,味美可口,營養豐富,色、香、味俱佳。

白族漁家所做的 海水煮海魚 ,更是別具風味。不到洱海,置身漁船之上,絕難品嘗。白族漁民捕魚之暇,舶船於風平浪靜的港灣,在船上支起林炭火爐,置上銅羅鍋,舀入海水,放入少許精鹽,將捕到的活弓魚去鰓和內臟(不去鱗),即放入鍋中煮熟,另取大碗一隻,將用子母火烤焦的辣椒干,揉成細面放入碗內,再放入蔥末、姜米,舀入煮魚的湯,再燒炙鍋底鹽一塊,趁鹽燒紅時放入湯內煅制的辣椒鹽調料,用以蘸弓魚吃。食用時保持魚的原汁原味,十分鮮美,魚肉滋嫩細膩,營養豐富,咸辣香醇,風味雋永,令人難忘。

在大理還有一種腌制的魚, 大理凍魚 。大理有句俗話,叫「吃凍魚,曬肚皮」。凍魚是道涼食,但是食用時間卻是在秋後至次年三月之前,所以要邊曬著暖暖的太陽邊吃凍魚。白族人都愛吃這道 美食 ,到了秋後經常做了吃,更是待客的佳品。凍魚簡單概括就是選用鯉魚或是鯽魚,做法可以按照酸辣魚的方法做,做好放入大湯碗中,經過一個晚上的天然冷凍就完成新的蛻變。

在玉溪的江川,2005年高原淡水魚烹飪比賽中評選出來的4種魚的做法,號稱「江川四味」。

江川銅鍋蘸水魚

所謂的蘸水魚,除了有一碗濃濃的鮮魚湯以外,還有的就是一碗小小的蘸水。原本是作為配料的蘸水,在雲南這道特色菜餚蘸水魚的身上,卻變成了主角。一碗小小的蘸水,和魚肉所發生的奇妙組合,微妙的關系,一鮮一辣,讓人在吃的過程中是無比的享受,痛快淋漓的 ,實為人生一大享受 。

江川鹽水魚

鹽水魚顧名思義是用「鹽水」煮出來的魚,但是烹制的鹽水必須十分考究,如能用腌制干魚的鹽水來煮最好,如沒有這樣的鹽水,最好也要把鹽放入鍋中炒紅,再放水來煮。傳統方法做的鹽水魚,會放大量的鹽,吃上一口還好,多吃人就受不住了。但是為了保存,不多放鹽不行,鹽水魚的保存時長與放的鹽量成正比。江川縣鹽水魚可長期保存,味道獨特,既有腌魚的香辣味,又有活魚的鮮甜味,且肉質細膩,吃起來格外爽口。

江川瀆瀆魚

說到「瀆」大家可能有些陌生,其實「瀆」就是燒的意思,這種烹飪方法講究最大保持食材本真的味道和口感,對於火候的掌控有著極高的要求。以巴掌大的鯽魚為原材料,先炸香再放辣椒、花椒、鹽、醬油等佐料紅燒。燒好的鯽魚口感細嫩味道鮮美,是下飯的好菜。

江川小干魚

江川的小干魚,主要是來自星雲湖的銀魚,這種銀魚是1982年從太湖引進,當地人稱之為「小白魚」,並且做成魚干售賣,因為與當地魚種抗浪魚爭奪資源,導致抗浪魚現在的產量極少。實在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啊。

比如在曲靖,當地的辣椒知名,除了有名的沾益辣子雞以外,在上世紀90年代,創新地做出了「 胡辣魚 」的名菜。做胡竦魚的原料首選鯽魚,以每條二三兩重的為最佳,這樣不但肉質細嫩,且可免去魚刺細多之苦。若魚肚內能留有魚子,吃起來更是別有一番滋味。一邊把鮮活的小鯽魚迅速拾掇干凈,加鹽稍作腌漬,一邊熱鍋上放入豬油,七八成熟時加干竦椒段炸炒,出味後再放生薑,加開水,將魚投入熬煮數分鍾,起鍋時加胡椒粉和味精,碧綠的芫荽整根浮在面上,色澤紅綠奪目,煞是好看。

這時還不算完,須將胡辣魚置於文火上緩緩地煮,邊煮邊吃。如此胡椒和辣椒的味道慢慢滲入魚肉內,香、辣、鮮諸味混合,妙不可言。魚一條條吃完後就湯煮上各種時鮮小菜,直讓食客吃得酣暢淋漓。

在西雙版納還有一道特色的民族風味, 火燒魚 。地處滇西的傣族,因地制宜,稻田盛產挑手魚。挑手魚,又名鬍子魚,產於德宏州,喜在水田中生長,胸鰭兩邊各有一對硬刺,極其鋒利,可將捕捉者的手挑破,故名。此魚肉厚質細,營養豐富,用此魚烹制的火燒魚,軟嫩鮮甜,香味撲鼻,能增食慾。

將魚去鰓、去內臟,洗凈,分成兩份,一份取下魚肉,捶成茸與上述調料拌成餡,將餡鑲入另一份魚的魚腹內;魚皮朝外,頭尾折攏,用香茅草捆成十字形,再用芭蕉葉包好,埋入炭火中焐熟,取出,去掉芭蕉葉和香茅,即可食用。

還是在西雙版納的景洪 還有一道和廣西風味類似的 酸筍煮魚 ,酸筍是用夏季出土的嫩竹筍去殼後切成絲,再加入鹽巴、辣子等腌成酸味備用。傣族人先將酸筍在油鍋上微炒片刻,放入適量的水做湯,水開後再加入洗凈切成塊狀的魚肉,煮熟即可食用。這道菜酸香可口,十分開胃。

除了這些,還有石屏的八面煎魚、威信的酸魚、德宏梁河的小花魚等風味特色,令人嚮往,只不過這幾道魚,我沒有吃過,就不好介紹了,希望吃過的朋友們,能在討論區里給大家介紹一下。

雲南高原的淡水湖泊,猶如點點的明珠一般,星羅棋布在雲南,使得雲南的風景秀麗,氣候宜人,也帶來了豐厚的魚類資源。即使是這樣,我們也應該做到保護,和諧共生,不能一味的掠奪自然資源,希望在我們大家的努力下,讓我們的後代,一樣可以享受到這樣美味的魚類。朋友們,你們覺得我說得對嗎?不妨在討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