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海豐薄餅哪裡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海豐薄餅哪裡好吃

發布時間: 2022-12-22 10:13:33

❶ 海豐特產有哪些

海豐特產有哪些

海豐特產有哪些?海豐縣地處廣東省東南部,海豐取義於「南海物豐」,素有「魚米之鄉」之稱,為廣東歷史文化名城。

1、雲吞

這種海豐方言說,叫「扁實」,說好聽一點就是雲吞,皮薄餡多,海豐的雲吞皮以雞蛋及麵粉製成,切成約8cm乘8cm的正方形。餡料則以肥、瘦豬肉、加入大地魚碎、調味料混成。海豐雲吞的包法一般講求快速,不一定要逐步整齊摺合起來。大小則以能一口吞下一顆為標准。雲吞多數是以開水灼熟,加入湯和香菜,味道清新,香滑無比。

2、薄餅

薄餅,海豐人每到清明節必吃的東西!祭完祖,不少人都在山上吃祭完祖的祭品,如果祖山離家不遠的話,回家吃午餐,還會買點薄餅應應節,不過,時代變了,風俗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物質生活還沒豐富之前,清明節人們是採用薄餅做午餐的,海豐薄餅的餅皮是要專職師傅做的,沒經過訓練的人是做不了的,專職師傅會選用質量較好、有「麵筋」麵粉摻上溫水,酵母,在晚上揉和好,食用面經過一個晚上的發酵,到第二天的早上才能用 ,師傅會在盛著面的大缸里,抓起一塊面團使巧勁的扭著,然後擦在熱度適中的鍋里 ,馬上就要拉開鍋里的面團,這樣一層薄薄的面就會沾上鍋里,稍加修補,薄餅一下 子就熟了,撕出來的一塊薄薄的面塊,就是薄餅皮了,這個工序是要熟練的師傅才做 得來,而且,學徒在學這種「功夫」時還會浪費不少食用面。薄餅的皮做好了,可隨意包上甜餡或咸餡。

如果要做咸薄餅,就先把豆芽、芹菜、蒜、蔥等炒熟盛起,再把鮮墨魚、豬肉、臘腸、蝦肉等炒熟,(當然是豐、儉由人)加入適量的生油、鹽、調味精、汕尾味王「鐵脯烀」等,然後再把蔬菜、海味、肉、調味料全部混合在一起炒熱盛起,就可以做內餡,用四到五塊薄餅皮包上就可以吃了。

如果要做甜的話,就可以用白糧、紅糧、或者赤沙糧、芝麻、麻成、豆酥、貢糖、果醬等做內餡,用三到四塊薄餅皮包上,因為麻成、豆酥、貢糖等是塊狀的硬物,必須再包上干凈的布,用重、實的木條將麻成、豆酥、貢糖等敲碎,包好就可以吃了。

3、菜茶

菜茶,每一個海豐人的至愛!每年正月初七至於十四,這幾天是海豐傳統的開燈日,每個鄉村開燈時間不同.家家戶戶都要炒幾盆「開丁茶」,呼朋喚友前來品嘗。以前這里每家有新生男孩時都會在正月里高興地備茶宴請親友鄉里到家裡來吃「開丁茶」,逐漸形成一種風俗,家裡有喜慶事必備菜茶宴客。家庭主婦買來許多豬骨頭,熬上幾鍋上湯,把切碎的菠菜、白菜、芹菜、生菜、青蒜、荷蘭豆、香菜等等熱火炒熟,把粉絲浸撈,香菇、鮮蝦米、瘦豬肉、香腸、魷魚干、豬肉塊等爆香,然後再混合,備上碗,客人來時就煨上熱湯,上面再撒上炒米、花生、胡椒粉等端給客人,香噴噴的菜茶就這樣做出來了。菜茶雖可口好吃,但是不要吃太多,好客的汕尾人給客人一碗接一碗的直接倒進你端的碗里添加的,讓你難以推辭,起碼有四五次之多,漲得你真是難受!情面上不能顧此失彼,肚量更是要超大才行。

4、菜果

菜果,挺聞名的小食!這些菜果或以米粉為皮,花生米、蝦米、瘦肉絲、鰍魚絲以及香料蔬菜為餡,蒸熟後就可以沾點醬油搭配吃,吃起來香滑,非常可口。菜源物美價廉,風味獨特,吃菜果取代中餐,已逐步成為人們的一種習慣,不少人講究工作與休息,不想多花時間做飯,便到街市上買點萊果回家吃。因此,菜果生意,也越做越興隆。

5、菜卷

菜卷由米漿和蝦仁、肉丁、豆芽等拌在一起,蒸一層後再把它們捲起來,放在盤上,通常醬油都是老闆精心製作的,所以淋在菜卷上格外香濃,怎麼吃也不胖,女生很喜歡。

6、菜頭丸

海豐的特色菜!據說,在過去當地人只有逢年過節才吃得上「菜頭丸」。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當地的城鎮街頭巷尾有許多賣「菜頭丸」的挑擔郞,沿街叫賣好不熱鬧,有些孩子即便沒錢買,也要圍在邊上嗅嗅散發出的香味。如今隨著市場化發展,市場有半成品出售,是蒸熟了的「菜頭丸」,拿回家煎炸,便能品嘗這一地方傳統美食。「菜頭丸」製作材料主要就是白蘿卜,加適量番薯粉和花生米。製作方法雖不繁雜,但當眞做起來,工作也是相當瑣碎。要先把蘿卜洗凈去皮刨成絲、刴碎,加入小量食鹽腌幾分鍾,把水分擠干,再加入適量雞精、胡椒粉、蔥末調味拌勻,然後按五比一的比例加入番薯粉和小量花生碎揉均,和成蘿卜面,搓成別致的小丸子,放入蒸籠里蒸熟。待丸子冷卻後,即可放入油鍋里煎或炸,直至「菜頭丸」的外表呈金黃色即可。如喜食蒸熟後的「菜頭丸」則有嚼勁,且其外表晶瑩剔透,味道清香甘甜;愛食油煎或是油炸後的「菜頭丸」,則是外焦里嫩,香氣四溢。甘香的蘿卜味盡繞舌尖,口感甚好。

7、菜頭果

將白蘿卜擦成絲,調好麵粉漿,一般做菜頭果的工具在海豐有得買,一個圓形,大概直徑6.5cm 、高4cm,先用麵粉漿盛滿工具,然後再倒回去,這個步驟是要做一層皮,再把白蘿卜絲塞到工具里,然後再用麵粉漿淋在上面,做一層封口,放到油鍋炸,通常菜頭果都是要沾蒜蓉水一起吃,才會更好吃。

8、草糕

草粿豆花,汕頭人的「感情食品」

介紹: 草粿是用一種叫草粿草的乾草熬汁,加入少許地瓜粉,使其凝結,裝在小缸中用蓋蓋好。挑賣時一頭是碗筷架和紅糖,架下放洗碗水;一頭是小缸。賣時以銅匙從草粿的上層切出於碗中,加撒糖粉,還點上一滴橙膏。海豐賣草粿,則以一個多孔的銅錢刨,將缸缽里的凝結草粿刨起,成為條狀,再切成一小塊,加進紅糖,冷吃皆可。吃草粿能解暑,但不可留過夜。如遇雨天,人家則不吃。潮語有一句俗語,叫「草粿煮熟,天時變局」。形容時令變化,生意倒霉。

9、丁螺

炒丁螺,「吃冰」必點的一款!炒這種螺類的東西最好加點醋和蒜頭,加醋的作用有二,一是釘螺這種螺類的東西加入醋一起烹調,能把螺中的細菌和微生物最大程度上做個滅菌,保證我們吃的健康。二是醋的加入能增加這道菜的風味,醋的酸味和辣椒的辣味把螺的鮮味做了一個烘托,更加滋味無窮了。而蒜的作用大家都知道了,有很強的殺菌作用,最適合炒制螺類食物了,這兩種原料的加入能最大程度上保證我們吃這道菜的健康。海鮮一定要熟透才開業吃, 不然容易拉肚子 。

10、炒花蛤

炒花蛤,餐桌上經常見到的!花蛤用鹽水養半天,讓它吐沙;然後再熱鍋,鍋要很熱~下油、油熱後加入蒜、姜、辣椒、爆香,放下花蛤略炒,蓋下鍋蓋30秒後,加入調味料,視花蛤張開口即加入調料起鍋。

11、炒米粉

「米粉」是閩南特產,是大眾喜愛的菜餚。主料是米粉,加以高麗菜等蔬菜炒制而成。

12、串燒九節蝦

串燒九節蝦,海豐人擺酒席經常用的海鮮之一!

13、迪仔魚

剝皮魚也是一個俗名,真正的學名叫綠鰭馬面魨,潮汕俗名:迪仔;在上海和閩浙一帶稱橡皮魚,在北方稱豬油、皮匠魚、麵包魚、燒燒角。俗話說得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廣東潮汕地區地理位置獨特擁有較長海岸線,漁業資源豐富,品種近千種,一年四季海魚琳琅滿目,應有盡有。生活在該地區的潮汕人愛吃魚,也善於做魚,各類魚做的美食,揚名海內外。採用特製的米醋,加雞蛋煎熟後落入湯中一起滾,幾味相加,可以幫助開胃、補血以及保持氣血暢通,是一年四季都可以享受的美味佳餚。

14、魷魚仔

海豐人對比較鮮的海鮮,都比較喜歡吃原汁原味的東西,一般魷魚仔都用開開水燙熟後,沾醬油吃,口感非常清爽,清甜,很鮮味。

15、冬節鴿

冬節鴿,不是鳥,又叫菜包粿、冬節粿,是流行於廣東一帶的特色小吃,是廣東傳統節日冬節(冬至)那天的餐桌主食,目前已經成為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日常食品。將割薯,菜脯,包心菜,芹菜,蒜,蝦脯,五花肉……(材料可根據個人口味調整)配鹽等佐料翻炒,再將冬節鴿的皮包上。冬節鴿的皮做法:麵粉和糯米粉的比例為1:1,用溫水和成面團,然後碾成餃子皮一樣薄的皮。把包好皮的冬節鴿放進蒸籠里蒸熟為止,也可水煮。

16、豆花

我們常吃的豆花都是經食用石膏或者內酯點出來的。盛豆花還有講究,用平勺盛在碗內,碗中間豆花要像小饅頭似的凸出,然後澆鹵,鹵從豆腐腦上流向碗的四周一般是加入紅糖和熱糖水食用,有人為了驅寒還會在糖水中加入薑汁口感更佳。

17、番薯飯

【家鄉的味道】舌尖上的海豐。

番薯飯以番薯和大米為原材料製成的美食,是海豐特色,特別是夏天的時候,幾乎每家每戶都煮番薯飯,再配點小菜,非常美味爽口。番薯飯取材方便,做法簡單,因番薯的食用價值極高,此飯也是非常好的養生食品。益氣生津,補中和血。肝硬化腹水患者當主食食用。番薯中含有多種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包括熱能、蛋白質、糖、脂肪、磷、鈣、鐵、鉀、胡蘿卜素,另含有維生素B1、B2、C及尼克酸和亞油酸等,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葡萄、梨的10至30倍,居同類果蔬和糧食之冠,胡蘿卜素的含量比馬鈴薯、芋頭、玉米高600倍以上。番薯所含一種類似雌性激素的物質,對保護人體皮膚、延緩衰老有一定作用。

18、翻砂芋

【家鄉的味道】舌尖上的海豐。

介紹: 翻砂芋,過去是中秋節的應時食品。芋頭去表皮後,切成指狀小塊,放入油鍋中炸熟撈起。隔一會兒,再將芋塊放人油中,以除去水汽。然後用白糖加水適量,放入鍋中煮,到糖水像膠水一樣粘時,即將芋塊放入,拌勻撈起,並馬上從爐上拿開。

19、鴿春丸與狗毛糕

【家鄉的味道】舌尖上的海豐。

鴿春丸(其實就是西米做的),枸毛膏(一種長在海底的植物熬制後凝固而成的果凍狀)。其做法是:將枸毛膏切成塊,加入冰凍水,西米,糖或煉奶即可,這是海豐地區解暑的一種糖水。大熱天的時候來一杯,由喉嚨一直爽到肚子里,那口感真叫一個爽!

20、煎番薯片

【家鄉的味道】舌尖上的海豐。

將紅薯洗凈,去皮,切成薄片,喜歡吃厚點的就切的厚一點,將平底鍋中放油,紅薯片放鍋里小火煎熟兩面煎成金黃色就可以了。

21、馬鮫丸

馬鮫丸,海豐人的拿手好戲!馬鮫丸形佳味美,鮮甜爽脆.能保持鮮魚的原味。馬鮫丸的製作極講究,選料精(並非什麼魚都可打魚丸),原料鮮,工序細(剔刺取肉、剁茸絞丸),道道工序都大有學問。街頭巷尾,簡單的爐具,一顆顆潔白圓潤的魚丸都是用手做出來的,吃起來自然另外不同。

22、牛腩粉

【家鄉的味道】舌尖上的海豐。

牛腩粉在海豐是非常受歡迎美食之一。因以調制好的.熟牛腩做佐料而得名。起於民間,解放前就已出名。至今已遍及南寧、梧州等城市。

製作工序:將牛腩洗凈血污,放入鍋中煮三十分鍾,撈起切成小塊,放入調料腌制。將蔥頭、姜塊、蒜頭放入油鍋中炒香,下牛腩塊並將香袋(裝有蒜頭、沙姜、魚尾、桂皮、川椒、小茴、八角、甘草、草果、陳皮、蟲蛻、胡椒粉、丁香等配料的紗布袋)置於其中,放入牛骨湯。燜三至四小時,再將原湯倒入煮沸,並加入味精等。與牛腩相配的米粉煮法也與一般煮法不同。要選用玉林特有的上好白粘米製作的細米粉;待鍋中水沸才投入,邊煮邊攪動,待煮到粉條輕拉即斷時,撈起,經清水浸洗,撈起晾乾待用;用時只需在沸水中燙熱,撈置碗中,加上牛腩及原汁即可食用。亦可添配玉林風味食品牛巴、肉丸。色不僅鮮美、滑嫩、消渣、甘香還爽口呢!

23、牛肉

牛肉脯,海豐公平的特產!海豐公平特產的公平牛肉脯採用祖傳製法,口味與眾不同。配料:牛肉、蒜頭、辣椒、白糖、汾酒、天然香料等.吃過讓你回味無窮!更是送禮,作手信的好選擇。公平特產的牛肉脯並不是大家經常吃到的牛肉脯,味道獨具特色,口感極佳,香,辣,同時保持了牛肉的原味,韌勁十足很有嚼頭, 口齒留香!是拌面、湯、粥,下酒佳品,品味獨特的休閑小吃。口味與眾不同,吃過讓你回味無窮!

24、牛肉餅湯

【家鄉的味道】舌尖上的海豐。

牛肉餅湯是用豬骨頭熬成燙,再與牛肉餅搭配一起,放點蔥花,口味香滑欲濃,再加上牛肉餅爽口清脆,回味無窮,你會永遠記住這個小吃。

25、生蚝

【家鄉的味道】舌尖上的海豐。

每年冬春是牡蠣收獲季節,我國民間有「冬至到清明,蚝肉肥晶晶」的俗諺,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到次年清明的牡蠣肉最為肥美,是最好吃的時候。目前沿海許多地區採取了立體養殖法,常年基本上都有牡蠣肉供應,頗受人們歡迎。

《本草綱目》記載:牡蠣肉「多食之,能細潔皮膚,補腎壯陽,並能治虛,解丹毒。」現代醫學還認為牡蠣肉還具有降血壓和滋陰養血等功能。

牡蠣肉由於味鮮美,營養全,兼能「細肌膚,美容顏」及降血壓和滋陰養血、健身壯體等多種作用,因而被視為美味海珍和健美強身食物。在諸多的海洋珍品中,許多人唯獨鍾情於牡蠣。西方稱其為「神賜魔食」,日本人則認其為「根之源」,還有「天上地下牡蠣獨尊」的贊美詩句。古今中外不少名人雅土都與牡蠣結下不解之緣。

26、柿餅

【家鄉的味道】舌尖上的海豐。

柿餅,是聞名海內外的特產。柿餅生產始於明代。因具有得天獨厚的水土氣候條件,加工出來的柿餅外層潔白如霜,質體外干內潤,肉質柔軟,呈金黃色,其味香甜醇厚似飴,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糖份、維生素、氨基酸等,並具有降血壓、解酒、治療胃病以及止血潤便的葯用功能。

柿餅,誰都知道好食,但它的加工程序之繁冗,知者恐也不多。柿餅未加工前是青柿,每年的農歷八、九月便是採摘青柿加工柿餅的季節。青柿不宜太熟,顏色太黃的加工出來的柿餅質量不好。紅了的已經不能加工,只能供生食之用。青里透黃的青柿最好,摘下後,第一道工序是「脫衣」。用特製的彎勾狀小刀將四瓣柿衣削掉,削時千萬別把「柿肩」連皮帶肉剝下,如是這樣,加工出來的柿餅質量欠佳,容易變質。第二道工序是「剝皮」把剝完衣的青柿用特製的刨子把皮削掉並一個個倒置擺在竹製的柿篩里,晾在早先搭好的柿棚上曬。第三道工序是「捏」,把曬得漸軟的柿胎用手不停地慢捏,邊捏邊曬,待柿胎成臍時,則進行第四道工序,「薰」。把柿臍一篩篩疊進早已備好的薰房裡熏烤,熏完擺上柿棚讓其晚上「打露」,白天再讓日曬,邊曬邊捏,直至柿臍成餅時,再進行第五道工序即「燙餅」。用生飯鍋或鋁鍋煮開水,把柿餅用網兜裝好放在開水裡燙,片刻起鍋倒回竹篩再把一個個暴露在外的柿衣反捏回裡面讓日曬干,下午收回倒入竹籮內,即進行第六道工序「下種」。下種,即是把前一年留下沾滿餅霜的雪白柿餅為「種」,取數粒放在竹籮內,反復將竹籮左右前後翻動,拋動,然後用麻袋將籮口捂嚴實,謂之「悶」。隔天上篩日曬,是晚收回入籮再拋再悶,直至柿餅上霜白透,即成上等柿餅。

27、碗果

【家鄉的味道】舌尖上的海豐。

碗仔果乃是海豐的小吃之一,其主要原料是粳米,將經水泡過的大米放在石磨上磨成漿,配上油蔥及各種佐料,最後放到個小碗中蒸炊而成,碗仔果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28、咸茶

咸茶海陸豐咸茶甘香醇口,既具有茶葉的芬香、薄荷的甘醇,又具有炒米的脆、花生的酥、芝麻的香等口味。故有健脾利胃、延年益壽之功效。吃咸茶的習俗,代代相傳,由來已久。清代茹敦如《越言釋》載:「江廣間有擂茶,是羌鹽煎茶遺制,有存古意。」清道光年間海豐舉人黃漢宗亦有詩雲:「海豐時俗尚咸茶,牙缽擎來共一家。厚薄人情何處見,看她多少下芝麻。」寫出了清代海陸豐吃咸茶的盛況和人間世俗情態。每當客人上門,熱情好客的女主人就忙活開了:首先將茶葉放進牙缽(一種特製的內壁有鋸齒紋的陶器),濕潤後用石榴木或荔枝木等硬木做成約3尺長的擂槌(木杵)來回攪拌搗碎,接著將熟花生米、芝麻、薄荷葉等陸續投入牙缽擂成漿糊狀,放進適量的食鹽,將煮沸的開水沖入即成,故又謂之擂茶。然後主人將炒米等大把大把地放入盛著咸茶的碗里,熱氣騰騰地端到客人面前。大家團團圍坐在客廳中,邊飲邊嚼,邊扯家常,主人則不時殷勤地為客人添上咸茶、炒米等進行勸飲,眾樂陶陶,別有一番情趣。

29、小米

【家鄉的味道】舌尖上的海豐。

這就是有名的海豐小吃——小米。

最喜歡打開鍋蓋的那一刻,熱氣騰騰,馨香撲鼻,一顆顆飽滿而晶瑩的小米如黑珍珠般,光是看就讓人流口水了。小米加蚝油是我的最愛,這不同於牛肉餅加辣椒醬,但一樣讓我百吃不厭。

30、油柑

【家鄉的味道】舌尖上的海豐。

油柑,以河口田墩、西湖油柑為最。其以果大、味清,酥脆、無渣著稱。嘗一粒,滿口生津,甘甜無比。再配以清泉水或冷開水,那一縷縷甘甜味令人為之神情振奮,口渴即解。

31蒸蝦菇

蝦姑,學名叫管站,也叫琴蝦。蝦目蟹足,狀如蜈蚣。蝦姑肉鮮味美,可油炸、清蒸、水煮,各具風味,更有甚者,是生吃咸蝦姑,令人望而生畏。這種吃法過去是本地人的傳統吃法,現在不只是汕尾市的一般人家,就是酒樓賓館也是席上不可或缺的佳餚了。賓客在酒醉菜減之後要一碟咸蝦姑,一兩碗番薯粥。吃起來其味無窮。否則,便會深感美中不足,大失所望。咸蝦姑製作簡便,將鮮活蝦姑;用鹽睛一兩天,取來便吃。沒吃過蝦姑的人不知道吃的方法,不小心手指會給刺出血來,汕尾人有辦法,用兩手將蝦姑的頭、尾捏住,一上一下搖動擠壓,蝦肉便會脫殼,然後兩手按住兩邊剝去硬殼,取肉調料即吃,其味極佳。這種吃法汕尾人打趣上:「先按摩,後脫衣,雙手要並舉。」

32、芝麻糊

【家鄉的味道】舌尖上的海豐。

芝麻糊(hù)是以芝麻為原料,加入其它五穀雜糧調制而成的食品。它營養豐富,清甜麻香,可以解饞,餘味無窮。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滋補強身、延年益壽的佳品。

33、咸重糕仔

糕粿是海陸豐小吃的一大特色。粿料用米粉、麵粉、薯粉等,有咸甜兩味,可分為歲時節日粿和平時粿點。春節蒸甜粿(年糕)、發粿、松粿; 正月三十日做九舌仔(又名雙頭尖或油漏仔), 稱「炒螞蟻腳」;清明節做薄餅,蒸發包仔;四月初八做粉條;端午節蒸糯米棕、角棕、涼粉棕;七月半、八月半蒸重糕粿(有咸、甜兩種) ;冬節做冬節蛤(糯米粉做皮,豆芽、葛薯、豬肉、香腸、蝦米、魷魚絲、左口魚粉末等為餡,捏成半圓形,倒入鍋中用豬骨湯煮熟,再放茼荷葉、芫荽、胡椒粉末即食),做冬節湯圓(用姜、紅糖煮之);臘月廿四和除夕做菜包粿。

34、豬腸粉

【家鄉的味道】舌尖上的海豐。

豬腸粉凈粉外,還有加蛋、肉、蝦仁、臘腸、叉燒、豬腸、排骨等等,以適合不同口味的食客。至於豬腸粉的調味,也頗有講究。要用精油與醬油稀釋並加入香料。吃的時候,根據個人喜好,還可蘸少許蒜茸醬、番茄醬、辣醬。

35、豬油糖

海陸豐傳統小食琳琅滿目,千姿百態。單就傳統的手工作坊糖果而言,海陸豐地區就有四時的茶食糖果。值得一提的是海豐的豬油糖,它是流行在粵東潮汕地區的一種傳統零食,堪稱粵東一絕。豬油糖潤滑爽口,柔軟生香,難免讓人領略到豬油的芬香與獨特美味。海豐人把豬油與麵粉、食糖製成糖果,是對營養學的一大貢獻,豬油糖甜而不厭,油而不膩,含有適量的豬油,既能給身體補充能量,又能飽嘗口福,是其他糖果不能比擬的。他們說,豬油中雖含有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可它們是保證人類身體健康的必需之物,只要用量得當,是沒有問題的,何況豬油中也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也含有對健康十分有益的花生四烯酸等高級多烯酸,故吃豬油糖物有所值。

;

❷ 海豐縣美食

海豐縣美食有咸茶、粿條湯、拱仔粿、薄餅、菜粿(菜包粿)等。1、咸茶:將茶葉、花生米、薄荷等陸續擂好沖上開水後,放入炒米,即成咸茶。2、粿條湯:粿條與廣州的河粉相似,但粿條厚點、細點,更適宜做湯粉。3、拱仔粿:金黃的外皮,酥脆的內餡,總使人垂涎欲滴。4、薄餅:薄餅分為甜、咸兩種。

海豐縣美食有咸茶、粿條湯、拱仔粿、薄餅、菜粿(菜包粿)等。

1、咸茶:將茶葉、花生米、薄荷等陸續擂好沖上開水後,放入炒米,即成咸茶。

2、粿條湯:粿條與廣州的河粉相似 ,但粿條厚點和細點,更適宜做湯粉。加上海鮮配料,風味別有一番,而汕尾的魚餃更是與它配合的天衣無縫。

3、拱仔粿:金黃的外皮,酥脆的內餡,總使人垂涎欲滴。

4、薄餅:薄餅分為甜、咸兩種。甜薄餅歷史悠久,而咸薄餅應該最近10幾年才出現,但是味道超贊。

5、菜粿(菜包粿):據說梅隴的菜稞是最好吃的。嫩滑噴香,十分可口。這種點心最早的時候叫做菜包,寓意把財包起來。現在已經成為汕尾海豐地區街頭巷尾常見的一種小吃,通常用作午餐。

❸ 海豐有什麼特色小吃

海豐小吃,甜、咸各有許多款式,常見的有油麻糊、豆花、豆漿白果羹、地豆羹、三豆湯、蛤春丸、狗毛糕、草粿、魚粥、蝦粥、肉粥、甜酒糟等。

❹ 汕尾海豐有什麼吃的特產

哈,我是海豐人,
1.咸薄餅
2.菜包果,就是粉果啦~
3.豬油糖
4.咸茶,不過不方便攜帶,呵呵
5.鴿春丸加狗毛膏
6.小米
7.菜茶
好像挺多的··

❺ 求推薦!廣東汕尾最有名的特色美食都有啥

求推薦!廣東汕尾最有名的特色美食都有啥?汕尾是一個風光旖旎、四季如春的寶藏城市,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是冬養汕尾全國生態旅遊示範實驗區,也是中國海鮮美食之都、理想的康養聖地。今天小編分享廣東汕尾最有名的7大特色美食,一起來看看吧。

七、汕尾薄餅

汕尾薄餅是一轉一個圈的手工薄餅,薄餅皮的韌性很好,錘子砸碎裡面硬糖,糖粉碎而脆爽,裡麵包了豆芽、包菜、洋蔥、魷魚干、蝦米、瘦肉等等,捲成一筒狀,最後切成一段段,吃起來風味獨特,十分可口。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廣東汕尾最有名的7大特色美食,你還知道汕尾哪些特色美食,記得留言評論哦。

❻ 到了汕尾一定要吃的當地美食有哪些

汕尾市傳統美食小吃種類眾多,海陸豐地區的飲食習慣跟閩南地區接近,又臨近福建、潮州,漸漸的匯成自家地區的飲食風格。並且汕尾地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雄厚,從古至今留傳很多美食文化,現在來科普一下吧。

一、汕尾薄餅

說到汕尾薄餅的起源,其實是以前物質還未豐富前,汕尾人清明祭祖之後的節日食品,改革開放之後,汕尾薄餅又作為個體戶的小吃重新走上人們飯桌。薄餅的總體口味分為兩種:甜味薄餅、鹹味薄餅。甜味薄餅的材料主要由麥芽糖和堅果類等加工而成;鹹味薄餅由肉、香菇、韭菜等熟料混合而成。皮是在熱鍋中烙熟的薄圓形面餅,用皮將餡捲成筒狀。

二、菜茶

菜茶!雖稱為「茶」,卻極有口感。又稱為丁茶,它是汕尾地區的傳統小吃屬於節日食品。菜茶主要由菠寧菜、芹菜、白菜、生菜、青蒜、荷蘭豆各種菜、香菇、粉絲、蝦米、瘦豬肉、香腸、魷魚、臘腸、鐵脯粉等炒制而成,吃的時候加入熬好的骨頭湯或雞湯,撒上花生米、炒米(爆谷),加點胡椒粉或辣椒會更美味。

三、小米

此「小米」非彼「小米」。汕尾有一種很出名很受歡迎的特色小吃就叫小米,可是這個小米跟粗糧可是一點不拉桿,它其實就是用薯粉做成的餃子,口感獨特,爽口彈牙。汕尾人親切地稱呼這種薯粉餃為小米。

四、手工馬鮫丸

汕尾特色美食中有一種丸常常讓吃貨意猶未盡——手工馬鮫丸。Q彈、勁道、老少皆宜。魚丸的主料是馬鮫魚,馬鮫魚肉細嫩鮮美,味道醇厚。吃進嘴裡彈性極好,口感順滑,湯汁鮮美,像是一場舌尖上的盛宴。

❼ 汕尾海豐有什麼吃的特產

海豐不是特別清楚但是也跟陸豐八九不離十吧!
一般都是路邊攤是本地人,以前到現在傳下來的本地小吃!主要有油炸果,麥鴿之類的!

還有當地有名的牛腩果種種的!詳情你可以參考!陸豐特色小吃!

❽ 汕尾特色小吃有哪些

  1. 咸蝦姑

    到汕尾必吃的一道菜是蝦蛄。蝦蛄學名叫管蝦,也叫琴蝦。蝦目蟹足,狀如蜈蚣,觸角兩對,第一對較長,呈鐮刀狀,體蒼灰色,尾節紅色。春季是蝦蛄的盛產期,這時的蝦蛄,肥大鮮嫩,肉中含有一條蛋黃,稱為「紅心蝦蛄」,最好吃。

  2. 菜稞

    汕尾的稞類有很多種包括豬腸稞、重糕稞、菜頭稞、薯粉稞、油炸稞、鼎溜稞、升煽稞、鴨藍稞、銅盤卷、發稞、菜包稞、碗仔稞,還有各式各樣的稞條湯,糯米丸、尖米丸等。真是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3. 擂茶

    入夏以來,汕尾市的鄉村圩鎮,時興吃擂茶。每當親戚朋支來訪,熱情好客的海陸豐農民,便立即動手製作擂茶招待,倍感親切。

    擂茶,也叫咸茶。盛夏吃擂茶,能消暑止渴,生津潤肺,又提神醒腦,消除疲勞。寒冬吃擂茶,可促進新陳代謝,卸寒保暖。

  4. 菜茶

    來到汕尾,不能不試汕尾特色食物——菜茶!雖稱為「茶」,卻極有口感,因為它是將多種切碎的食物如乾魷魚、蝦乾、叉燒、臘腸、菜、炒米等先放入碗內,然後再倒入茶,立即成為一碗美味又飽肚的菜茶。

    茶混雜了多種材料,味道非常特別,過去的菜茶,其實就如其名一樣,是菜和茶的組裝品,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就被豬骨湯所替代了,但也只是換湯不換葯,所以名字也就依了傳統。

  5. 牛肉丸

    選用新鮮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後切成塊,放在大砧板上,用特製的方形錘刀兩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停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漿,加入少量雪粉、精鹽、上等魚露和味精,繼續再槌15分鍾,隨後用大缽盛裝,加入方魚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勻,用手使勁攪撻,至肉漿粘手不掉下為止,然後用手抓肉漿,握緊拳擠成丸,用羹匙掏進溫水盆里,再用慢火煮丸約8分鍾,撈起牛肉丸。

  6. 薄餅

    其樣並不如其名,並不是平時在廣州所吃的那種各種餡料的薄餅。

    汕尾的這個薄餅與KFC的北京雞肉卷相似,薄餅皮把餡料捲成一卷,餡料分甜與咸。甜的餡料是麻花之類,鹹的就是蝦、干魷魚、芽菜之類一起經猛火炒熟,火氣很夠,味道很濃。一般在清明時節才有。

  7. 坑螺

    坑螺,是陸河縣山區有名的土特產。其形體稍長,尾尖、殼硬、暗褐色,活像一個園椎體。其嘴亦為腹,腹足異常發達,生活在深山小溪之中,晝伏夜出,喜愛水源潔凈之處。平時吸附在水中的石縫或石塊上,以石頭上的微生物和小型藻類等水生植物為食料。一般個體略比手尾指大小,便可撿而煮食,大者有如拇指。

  8. 炒米粉

    在其他地方吃炒米粉吃得多了,可是總沒有吃到家鄉的那種味道,一樣的價錢卻有不同的味道,說不出來具體的不同,相信試過才能知道。

  9. 油焗麻魚

    鰻魚,海陸豐俗稱麻魚,稻穀香里的鰻魚切好後,用鹽腌制,加入姜絲與油上鍋焗制。鰻魚經油焗後,自身的脂肪也基本被吊出,滲入魚肉里去,整件鰻魚充滿魚油香而無油膩,魚肉的鮮嫩得以保持。沒有任何多餘的材料,只需發揮鰻魚本身的香甜,什麼叫做原汁原味,這就叫做原汁原味。

  10. 公平牛肉脯

    汕尾公平特產的牛肉脯並不是大家經常吃到的牛肉脯哦,味道獨具特色,是完全不一樣的風格,美味分享,營養豐富,頗有南亞口味。酒友,旅行,送禮佳品信得過;開封可食,無須冷藏。口味與眾不同,吃過讓你回味無窮!

❾ 海豐簿餅包什麼菜好吃,青瓜行嗎

土豆絲好吃。
薄餅是可以包青瓜的,相對來說口感是很清爽的,但是包土豆絲口感會更加,而且還好吃。
薄餅是麵食之一,用燙面做成很薄的餅,兩張相重疊,在鍋上烙熟後分開。

❿ 陸豐有什麼好吃的地方

導語:陸豐菜源於潮汕,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馳名海內外。其突出的特點是:清而不淡,鮮而不腥,嫩而不生,肥而不膩……以下是我為大家分享的陸豐有什麼好吃的地方,歡迎借鑒!

糯米「兜」

七星池陸城的經典哦。。-

父子三都很厲害,爸爸當主廚,兩兄弟幫忙。-

糯米蒸煮出來的飯香糯可口,-

然後一個大大的平底鍋。。-

淋上香香的油,加上鮮蝦和蝦米,還有豬肉絲,菜,還有魷魚絲什麼的,-

最後淋上辣椒醬和蒜頭油,很香呢

糯米兜,兜糯米.這是陸豐人常說的一句土話,家裡的丈夫小孩吃膩了慣常的三菜一湯,陸豐的媽媽就會「兜糯米」,做出「糯米兜」來換一換大家的口味。

其實糯米兜也就是糯米飯,但是它又和我們平常吃的蒸的、生炒的糯米飯有所區別,首先要先用水泡糯米,因為水泡過後再下鍋煮熟的糯米飯入口會更綿更軟,有些人會在前一天晚上就先把米泡上,但其實泡上三個小時也就足夠了。

准備好了糯米,不有其它要下的配料:有蝦、五花肉、冬菇、芹菜、芫荽和蔥,這道美味里有丙員大將尤其重要,一是蝦,有說廣東人是無雞不歡的,而廣東的海陸豐人是無蝦不歡的,幾乎做什麼菜都會扔幾只蝦下去,蝦的味道不但能令食物更添添美味,蝦頭蝦尾還可以加上蒜頭、辣椒、胡椒粉和生粉做成香氣騰騰的蝦醬;二是五花肉,五花肉要分成三個部分來使用,純白肉、還有瘦肉人、花肉,很多人都知道,用豬油來炒菜要比我們用花生油炒的香,所以白肉用來在熱鍋榨出新鮮的豬油供炒飯和炒配料;瘦肉和其它配料切好後下鍋爆炒後備用;而花肉則是切丁和泡好的糯米一起下鍋同煮。

經過高壓鍋煮熟的糯米和白肉融為一體,不但香粘綿軟,而且飯色晶瑩透亮,十分誘人,主時和備好的配料一起下鍋小火炒勻,接著淋上蝦醬灑上蔥花,奇香鼻、色澤豐富的糯米兜就完成了。

薄餅

立夏時海陸豐人都有吃薄餅的習慣,陸豐與海豐薄餅的區別在於陸豐的薄餅不獨沽一味,它包括了甜、咸、鮮三味,以蝦為主題,再包上豬肉、切絲的蛋餅、豆芽、蔥頭、甜的菜脯絲、然後灑上白糖抹上橙皮果醬,再用薄薄的面餅把餡料全部包住捲成瘦長瘦長的一個長筒,咬一口,才知道內里乾坤豐富多彩

碗粿

碗果是用米漿做的,把米漿倒入一個個小碗中,蒸熟了,空氣中也彌漫著迷人的米香,-

而且一點也不貴,一塊錢2個,記得小時候還分3毛,4毛和5毛3種價位的,淋上香香的蒜油醬和辣椒醬。很香

五果湯

五果湯是民俗保健食物。潮俗以桂圓(龍眼)、白果(銀杏)、蓮子、薏米、百合為補中健脾食物,合煮為甜湯(也有換入柿餅、芡實者),入秋後多吃,稱為五果湯。-

五果湯是在潮汕尤其陸豐市東海鎮,人們最愛的傳統宵夜之一。同時也是民間的傳統保健食品。有的地方入秋後才多吃。

東海腸粉

陸豐東海的腸粉和其他地方完全不同,比較雜,什麼料都有下,有蝦,有豆芽,有火腿腸等等,最值得推薦的是醬料,蒜頭油和辣椒醬加香油,淋在腸粉上面一層,彷佛記憶就是這么一回事。

迎仙橋頭的雞蛋餅(嚴重推薦)

倒雞蛋面漿....

劃一個圓圓。。。。等它熟

翻個身,,,

加煉油和芝麻花生醬

對折拿在手上就可以吃了。

才一塊錢一個,,,趁熱吃是最好吃的。

東海特色刨冰

很好吃的童年回憶。。。-

把冰塊刨成碎碎的冰霜,加上珍珠,還有椰果,當季鮮果粒粒,通常是菠蘿和西瓜,還有通心粉和螺絲粉,還有蜜棗等蜜餞。。。淋上甜甜的煉奶,,那叫一個清涼和香甜哦。。。。。

東海咸鴨

留給我最深的回憶就是東海的「矮仔斤」的咸鴨,那時候的咸鴨是加紫薑鹵汁去烤的,鴨肉吃起來有淡淡的紫薑香味,鴨肉中還帶著東海特色的鹵汁 ,再加上陸豐東海特色的豆汁辣椒醬。整個童年的記憶都是香的。小時候矮子斤已經干這行了,前幾天回去又看見這個慈祥的老頭,20多年過去了,曾經年輕的大叔已經變成了大爺了。

炒糕粿(陸豐人都吃過這東西)

看起來和廣州的陳村粉一模一樣,但廣州的陳村粉怎麼可以和咱們陸豐的比,不說別的,一碗糕粿澆上那香噴噴的辣椒鹵汁。。相信食神吃了也會給個滿分的。

陸豐咸茶

首先將茶葉放進牙缽(一種特製的內壁有鋸齒紋的陶器),濕潤後用石榴木或荔枝木等硬木做成約3尺長的擂槌(木杵)來回攪拌搗碎,接著將熟花生米、芝麻、薄荷葉等陸續投入牙缽擂成漿糊狀,放進適量的食鹽,將煮沸的開水沖入即成,故又謂之擂茶。

宴席上不可缺少的八寶鴨

無論紅事白事,陸豐的宴席總少不了八寶鴨這個菜。 將肥壯嫩鴨宰殺治凈,劈開個口子,將內臟全部去掉,塞進筍丁,肉丁,栗子丁,雞肉丁,冬菇丁,蓮子,糯米飯,紹酒,醬油,蝦仁,濕澱粉,熟青豆,放進窩里蒸熟,加好料上桌,上桌後輕輕一拔,香氣四溢。。。。(上個月老同學新居入伙請吃飯也是這道菜。。。)

東海餃子

說實話,陸豐的餃子我是沒什麼印象的',因為陸豐餃子的樣子從來都沒有統一的,一袋餃子拿回來,形形色色的餡和樣子數都數不清。

有水晶皮包的冬菇餃子

有包肉、包蘿卜、包韭菜的亂七八糟餃子 。

還有這個,超級巨無霸餃子(俗稱菜包裹)。。。

價錢多少一個?NONO,,,陸豐的餃子是按斤賣的,一舀下去,是什麼就是什麼。。。

陸豐果條湯

粿條,廣州人稱為「粉」,是用米粉漿分層蒸熟晾涼之後,切條備用的小食半成品。粿可炒也可煮成粿條湯,城市鄉村普遍喜愛。陸城粿條湯有傳統的煮法,就是一碗一碗地泡,將粿條放於煮開了的沸水中燙了片刻,用多孔的「飯籬」將它撈起,倒在碗里,泡上煮開的骨湯及放下配料油粿、魚露、肉茸、味精及冬菜、莞荽、蔥等,放進碗中,加上肉片或肉丸幾顆或豬肝、蚝仔、鮮蝦肉等,就成為一碗很爽口的粿條湯了。

與粿條湯同時做賣的還有面薄湯,面薄是壓得扁薄的面條,泡製方法與配料如粿條湯,即泡即食。這種粿條湯或面薄湯,既熟而又不爛,帶點韌性,湯水又甜美,很是爽口。

老陸豐東海人都不會忘記的東西******甜面猴

小時候在陸豐東風小學隔壁做的甜麵食,有甜面,甜圓,甜芝麻圓,甜面猴,加上炒得香噴噴的蔥花芝麻糊。沒有誰能拒絕得了這誘惑。。上個月回去吃的時候發現已經遷到貿易城裡面了,曾經的大叔已經變成老大爺了,身邊也多了個嘮叨的老太婆了。。

陸豐碣石菜頭丸

純蘿卜和紅薯粉製作,每個夾一兩個花生,放在平底窩不停地翻滾,炒到外焦里嫩就可以吃了,簪點配套的蒜蓉辣醬。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