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莆田街頭哪裡有好吃的春卷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莆田街頭哪裡有好吃的春卷

發布時間: 2022-12-21 15:28:51

『壹』 福建莆田有什麼好吃

當然是首推莆田二十四景和莆田39小吃了:1:石室岩煎粿----------(合著金針湯,感覺很好。)`

2:江口鹵面-------------(不簡單的鹵面---都開到北京的新街口去了。)

3:西天尾扁食------(味道很好,也便宜,而且100個下肚都沒飽的感覺。)

4:天九灣鹵肉------------( 一個字-----爽,味道好極了,來到莆田的朋友一定要去嘗一嘗。)

5:熗肉------------------(別看師傅怎麼煮的,你就會吃得流油,看了,你會吐油出來)

6:興化米粉--------------(中華一絕啊,還有什麼好說的呢?跟它比,馬老七算鳥!)

7:溫湯羊肉--------------- (棒,吃一次叫你終生難忘。(屬黃石比較出名))

8:炒荔枝肉--------------- (口感絕佳,結婚喜事必備一盤。)

9:熱春卷---------------- (街邊特色,溜達來一條不錯。)

10:千層糕-------------- (又稱九層粿,早起粿-------早餐必備!)

11:地瓜餅---------------- (番薯,便宜又好吃。)

12:馬糕------------------- (打仗時候這個最管用,入口即化。)

13:油索----------------- (耐嚼,看電視必配。)

14:燜豆腐-------------- (沒吃過的人不算一個完整的中國人。)

15:生薑泡橄欖---------- (春節家庭必備,不然會被BS 紅團外人不知道的內容。)

16:山裡白粿------------- (或炒或煮或吹,都很好,咸甜適宜。)

17:炒骨------------------ (一個字---好吃!)

18:地哦餅-------------- (鮮!)

19:擦粉------------------- ( 什麼都有,營養滑口。)

20:仙游來古扁肉------ (味道不如西天尾,但個大肉足。)

21:豬戈面-------------- (千里香啊,周傑倫都說好吃啊!)

22:土筍凍-------------- (沒見過你絕對不會想到你一頓能吃一百隻蟲子。)

23:媽祖面---------------- (風俗美食,台灣人下飛機一定要吃?)

24:炒米花---------------- (那個東西科學名稱是糖裹米飯,蓬鬆,好吃。)

25:十字街求生煎包--(吃不飽的,但很容易胖。)

26:天九灣阿文熗肉--(真棒!)

27:豬腳抗菜頭---------- (大補啊,流產必吃。)

28:莆田仙凍------------- (清涼解渴,養顏 。)

29:新縣洪糕----------- (正名方糕,越吃越香。)

30:莆田春卷----------- (脆啊!!!)

31:蔥香油豆腐---------- (浦烙,恩角油,好吃。)

32:絲粉-------------------- (晶瑩剔透,爽口!!!)

33:紅柱子的豆腐丸-- (煮湯的一種很棒的佐料!)

34:四中對面豆漿炒-- (阿鵬道料操。)

35:海蠣湯----------------- (湯香甜,口味絕佳,好比天鵝湯。)

36:蟶溜-------------------- (絕對高級貨。)

37:豎蟶------------------- (補腎。)

38:棕葉肉粽------------- (跟Q-粽差不多,我在端午前後基本不吃飯,就吃這個。)

39:莆田紅團----------- (莆田春節必做美食)。

『貳』 《推薦福建莆田特色菜》

1,莆田燜豆腐

莆田燜豆腐屬於閩菜系。莆田盛產製作豆腐的黃豆,特別是一種稱為「九月珠」的皮色鴨蛋綠的黃豆有名,其豆粒個大象花生,每逢秋天颳起九月風時,「九月珠」也就成熟了,曬干後成為加工豆腐的上等原料。鄉下人用「九月珠」加鹽鹵做的豆腐,細嫩好吃。

2,蟶熘

蟶熘是福建莆田民間普遍流行的一道名菜,具有滋補、清熱的效用。蟶一般指縊蟶。體細長者稱竹蟶。屬軟體動物,有兩扇介殼,生活在沿海淺灘塗里。莆田沿海的鄉村都有養殖,以涵江哆頭所產為佳。蟶是莆田海鮮名產之一

3,荔枝肉

荔枝肉是福建省福州、莆田等地特色傳統名菜,屬於閩菜。已有二三百年歷史。因原料中有白色的荸薺和切成十字花刀的豬肉,烹調後因外形型似荔枝而得名。

(2)莆田街頭哪裡有好吃的春卷擴展閱讀

莆田小吃:

1,楓亭糕

楓亭糕,產於興化府莆田縣、仙游縣與泉州府惠安縣交界處的楓亭鎮,至今已有1000年歷史,是福建省傳統糕類美食,用純糯米粉為原料,拌上白砂糖粉末,再加上花生仁,芝麻等干蒸而成,切成四方塊,食來香甜可口。

老人小孩皆宜食用,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在省內外及東南亞一帶頗受歡迎,其大量銷往東南亞和美、英、加拿大等國家及港澳地區。

2,海蠣餅

用地瓜粉、豆腐為原料,拌蔥、芫荽、五香、胡椒、味精等,放入特製小瓢中,夾心生海蠣油炸。酥脆香甜,沾蒜泥醬醋,更爽口宜人。

『叄』 莆田有什麼好吃的

1.樓下(街名)的煎包,一直認為是涵江的精品。莆田求生煎包的餡碎碎雜雜的,感覺不是很好。還有宮下新開的一家煎包店,頂好,湯中味道不錯,扁食用燕皮。文化品味是有的,字畫掛牆壁,只是地方太小,環境難免令人不如意。
2.涵江區區府路的永華豆漿,早餐最好的選擇,中餐最好的選擇是保尾的擔仔面和羊肉館,晚餐最好的選擇是保尾的同心緣和旺旺大雜燴,特別是來一道烤鰻,好吃!這些都物美價廉呀~大眾的選擇。
3.咸草頂夜市的雜粉,也是頂頂有名,來過涵江的人嘗過的都忘不了。現在有N家,覺得最有品味的是靠在原先工農兵飯店的那個位置。顯著標志是,有三、四個合夥人,其中一個老闆娘較胖。就叫阿胖雜粉吧!呵呵~
4.咸草頂附近的小圓山牌福州魚丸和魚片,不過是光賣不是現場操作品嘗。
5.以前的尾梨巷進去的下徐魚丸,皮薄,非常有特色,跟米粉一起配上,味道絕佳。跟福州魚丸有別哦。
6.六一路的天天砂鍋粥,價格偏貴,粥品種眾多,粥中精品豐富。特別要說的是莆田舊的肯德基隔壁有一家砂鍋粥也是品種繁多,物廉價美,大眾品味,味道淳厚,就是粥中不是用昂貴原料。
7.前街的江口鹵面,三角埕附近。吃過感覺是不錯的。
8.國歡塘頭的一家「勞燕」荔枝肉店,遠近聞名,吃過的人都覺得好,可惜俺一直沒空抽機會去。聽說涵江交警還有一些官員經常是開公車去品嘗的。還聽說人較多,速度較慢,服務態度不是很好。不過美食不容錯過哦。
9.後街的口福:爺爺、女兒、孫女三人組合,只做三個品種:豆漿炒、炒泗粉、拌面,味道都很獨特。
10.體育場對面的豬心強飯店:炒豬腰,豬心堡是他們的拿手菜。
11.騰芳旁邊的巷子下去直走200米又一福:魚飩蛋(僅此一家有),上菜時間:11:00~13:00,17:~1900
12.市頂夜宵阿土小吃(百勝超市前):開業時間晚上9:00~凌晨2:00,只做湯面、湯粉、湯線面、湯泗粉(一碗一碗煮,味道十分美味)
13.市頂老字型大小:開業時間晚上6:00~凌晨2:00,飩顴類(強烈推薦羊肉飩顴)
14.萬家惠橋下的煎果,火候及油的配合很到位,再加上味道的合理調配,不怕長痘的值的一試
15.市場的拐傘(本地話翻譯)店;鍋邊糊是涵江的一級,勝過市頂的各家夜宵
16.僑新市場的煎包:皮薄餡多味佳(比莆田求生的好,求生的餡太爛了)
17.春卷 ,蔥餅(蔥油餅),「芋拐」(黑拐) 現在涵江都沒有做得正宗的,都是隨便弄幾下,糊弄人,賣點小錢,以前的作的正宗的幾乎絕跡。倒是偶爾在鄉下的廟會,大戲場邊會吃到做得比較好的。
18. 蔥丸:與蔥餅同類食品,內料:粉絲為主,其他的為蔥,韭菜,肉料等,已在市面消失. )
19.馬耳朵:即將消失的還不錯吃的油炸甜點。
20.油炸鬼(油條):大部分賣家做得還不錯,就是油料新舊大不如前,衛生不過關,油炸出鍋雖然顏色可以,但是用鼻子聞有點刺鼻。
21. 板斜龜(邦舍龜) : 外觀類似「紅團」,但是是白色的不帶花紋,內料是綠豆去皮磨成粉的蓉,正宗的作出來還不錯吃。 22. 煲糕(馬糕) :涵江正宗商家幾乎絕跡,半年內吃過最好吃的還是媽祖那兒的。
23. 咸公餅 : 偶爾混跡於市頂與市場間一個挑夫賣的比較正宗,現在同樣兵臨絕跡。
24. 方糕 :瀕臨絕跡,正宗商家無。
25. 千層糕 :絕跡 。
26. 起瑪酥 :尚有。
27.炒米糕 :就是爆白米做成糕餅狀的那種,幾乎絕跡。
28.攤脆薄餅:很薄很脆很好吃,很便宜,以前常在學校周圍販賣,現已絕跡。
29【水燜豆腐】燜豆腐是涵江區傳統名菜。食法獨特,即豆腐加入香菇絲、筍絲、花生米等用文火燜成,是素菜;若加入肉絲、蝦肉絲、蛋黃,則為葷菜。燜時須掌握好火候、水份和時間。它色澤鮮艷,質嫩味香,營養豐富,有濃厚鄉土風味,常作為酒席上第一道菜。素燜豆腐是佛門酒席必具名菜。
31.【「蟶溜」】蟶是涵江著名海產。把蟶肉和適量澱粉拌和後,放入鍋中滾湯煮熟,澆入蒜頭油,撒上蔥珠,淋些米醋即成,叫「蟶溜」,又叫「擦蟶」。它鮮嫩脆滑,味醇爽口,是家常經濟菜餚和風味小吃之一。
32.【土筍凍】把土筍(屬海鮮)壓破去泥沙洗凈,水養片刻,然後加水熬煎,使之膠質溢於湯中,用碗座(或小碟)冷卻凍結成透明、軟滑的扁圓塊上市。冷吃時蘸以醬油、醋,伴以莞荽,清涼爽口。又是酒席冷盤時饈。
33.【金果 】用糯米浸水後磨成漿,加入適量。.食用鹼蒸熟,略呈金黃色,故叫金果。金果質軟粘,食時只能用線把它割成薄片,油煎後,蘸以白糖(或紅糖),飲以香茶,流香可口。
34.【「蟲代 猴」】「蟲代 」,牡蠣。把去殼的牡蠣肉和適量澱粉拌和成小粉粒狀,在湯鍋里煮熟浮起,好像猴子的探頭,故叫「蟲代 猴」。牡蠣性清冷,須把它氽入油炸蔥頭、薑片的湯中滾沸片刻,加些米醋,撒上蔥花才好。它鮮而不腥,潤滑爽口,是冬令家常便菜,又是酒席時品。
35. 【荔枝肉】莆田因盛產荔枝而別名「荔城」。莆田的風味小吃中的荔枝肉,則是把豬瘦肉切成荔枝大小,表皮用刀刻出功殼狀,經油炸之後,形似荔枝。再把荔枝肉混入備好的多味鹵料中煮至入味,裝盤時把鮮荔枝作為裝飾圍邊,送上餐桌,會讓人分不清是荔枝還是荔枝肉在誘你垂涎三尺。
特別是在夏令時節,熟透的荔枝皮色鮮艷,味道芬芳,佐以名師巧制的荔枝肉,一素一葷,渾然天成。這時如得閑暇,邀三五個好朋友,尋一個幽靜處,點一盤荔枝肉,品酒嘗菜,體味人生,該是多麼愜意!

『肆』 莆田有什麼小吃比較好吃

莆田小吃的話就是十字街的煎包,西天尾的扁食,還有江口鹵面,都很好。
ps:莆田也就是興化米粉,炒米粉的話很好吃,去什麼沙縣小吃點也有抄米粉的很好吃。

『伍』 莆田仙游有那些特色小吃

莆田二十大名吃 PS:排名不分先後~
1.莆田鹵面
莆田的鹵面算是最富盛名的小吃了。又最屬江口的鹵面有名了。面,是莆田自製的,在外
面比較少能買到。佐料倒很多,有海蠣,蟶子,干貝,蝦干,精肉,蘑菇.....鹵面的工序
不難,但是要做地道的卻是很困難~基本上沒有哪個莆田人不吃鹵面的~

2.興化炒米粉
莆田古稱興化。印象中,別的地方是買不到這樣的米粉。興化的米粉比別的米粉都白且細
。其實米粉的做法很多的。很愛豆漿米粉。把豆漿燒開了,米粉放進去燙一下就熟了,再
加上花生油~那個叫美味啊~

3.熗肉
肉有很多種做法,但是莆田這樣的熗肉卻是唯一的。這道菜也是莆田人非常喜愛的一道,
看似簡單,做起來卻是非常難,要做好熗肉,沒有真傳,是很難作出地
道的~想想餓的時候,吃上這么美美的香香的肉,該多幸福啊~

4.荔枝肉
說道熗肉就不能不說莆田的荔枝肉。莆田的荔枝最為盛名,並被成為「荔城」。做成紅色
的荔枝肉就好像荔枝一樣,你不知道是荔枝在引誘你,還是肉在引誘你。是夏季下酒的好
菜之一

5.海蠣煎蛋

生吞活剝前的海蠣
也許很多人吃過這道菜了。去莆田,這道菜也是不能不吃的一道。海蠣是海里的一中貝類
海鮮,它其實海中的微生物。用特殊的工具把殼撬開就可以掏出肉了。然後把殼扔到海里
,過了一年又是一個海蠣了~海蠣就是這么煎蛋~

6.海蠣湯
莆田人基本上都很喜歡海蠣的。海蠣味道鮮美甘甜。海蠣湯更是甜中精品

7西天尾扁食
天尾是莆田的一個地名,山靈水秀的。西天尾扁食可是一道天下美食啊。沙縣小吃中的
扁食跟它可不能一比的。所謂皮薄餡多,包的都是瘦肉,吃的時候感覺皮也是肉做的~而且
還有炸的扁食。熱騰騰的扁食,放上花生油,香蔥,香飄飄的,光想像到都覺得餓了~

8.水煮蝦
蝦在莆田太常見了。在家裡,是絕對不吃凍蝦的,感覺不幹凈。一定要活蝦。水煮蝦雖然
簡單,卻是味道特別的鮮美,剛出鍋的蝦配上可口的料,哇,那個口水啊~水煮蝦也是夏天
下酒的一道好菜~

9.蝦蛄
蝦蛄也是蝦的一種,只是個頭比小蝦大多了。味道一樣的鮮美。蝦蛄以前比蝦便宜很多。
聰明善良的莆田人民,就想到了用蝦蛄來代替蝦~長大後,有天突然發現蝦蛄好貴啊~蝦蛄
比小龍蝦個頭也要大很多,不過吃飯跟小龍蝦有點相似。

10.潯燉冬瓜
大概也只有莆田人是這么吃的。潯,是螃蟹的親戚。也是橫著走的傢伙,可是比螃蟹便宜
很多。俗稱「爬爬」。這道菜關鍵在於選擇「爬爬」。「爬爬」也是有公母之分的,但是
母的比公的要好吃很多,因為母的有仔,跟魚籽差不多,黃色的小顆粒,俗稱「電」。燉湯不用買太結實的,放上冬瓜一燉,潯的味道都流到湯里,冬瓜吸足了味道,一級棒!

11.花甲
為何叫花甲呢?因為這個小東西的殼是花色的~花甲比蛤蜊個頭小,但是肉比它大很多,也
鮮美很多。花甲湯是夏天的常備湯之一,很清甜,那個味道啊真的是一流的,而且是去火
的,清清涼涼的~

12。斧頭
學名叫黑白蜆,因為長得像斧頭,就俗名為斧頭了。斧頭比花甲小一倍左右。而且肉也很
少。可是做起來,味道不比花甲差,小小的肉一煮非常有彈性,再加上花生油,蔥等佐料
,嘖嘖~一頓飯可以吃掉很多斧頭~這也是父親夏天喝酒的必備菜之一~

13.春卷
莆田的春卷,是小時候喜愛的零食之一~金黃色的春卷,咬一口脆到心裡了~涵江街頭有位老奶奶,打我懂事開始她就在那裡賣春卷了。現在身子骨依然硬朗。

14.蟶熘
炒蟶子 蟶子在莆田也是很常見的,類似於花甲,長的叫竹蟶。也是帶殼的。做之前要先拿刀割一
下殼,否則熟了,打不開殼,只能幹著急了-,-在家,母親和嫂嫂最喜歡的是醉蟶,顧名
思義,就是用酒來煮蟶子,你可以想像蟶子插成圓圓的一堆,中間加入白酒,再放上花生
油,鹽,味精等等調料,火一開,那就白酒的香飄四溢~口水ing

15.菜頭餅
又名蔥餅,做法很簡單,就是麵粉加蘿卜、粉條等等炸的。。。小時候奶奶搬著椅子去看莆仙戲,我就屁顛屁顛的跟在後頭,不為別的,就為了這菜頭餅,等到散場了,我們小孩兒們一手拿著菜頭餅,一邊看著散場大戲---八仙過海,別提多自在!!
16.興化泗粉
因其外觀狀若鼻涕,故名泗粉。 泗,古字典解釋有鼻涕之意,故得名。正宗的做法是:用
豬大骨熬湯,用其湯在鍋里燒開,放入泗粉,和豆芽菜(用其他菜都會變味道,那就不正
宗了) , 用大火煮熟,澆上蔥油,味精,少許醬油, 6度或以下的醋。莆田涵江宮口附近
有一家口味最正宗。

17.芋頭燉排骨
芋頭在莆田的小吃中有著特殊的地位。選芋頭很關鍵。芋頭有水芋和冰糖芋之分(鑒於我
的只是有限)。水芋吃起來柴柴的,不管你燉多久,都是一個味道,更啃木柴似的,一點
也不好吃。冰糖芋,吃起來酥酥的~很溫柔的味道。但是火候一定要把握,否則火候不夠也
是柴柴味,太過了,就成泥了~其實芋頭拔皮是很郁悶的,因為跟芋頭的皮碰到的皮膚都會
起紅疹子,癢癢的,很難受。。。。在這教個小竅門,把手放在火上面烤一會,症狀就會減輕的。

18.鍋邊糊
鍋邊糊薄薄的,做起來也不難,最愛四中門口的鍋邊糊了~很像扁食的做法,也是香飄四溢
啊~
***提到了鍋邊糊,自然也要提一提面線糊嘍,莆田話叫「插粉」(音譯),跟泉州的有點類似,莆田的是用面線和興化粉一起煮的,加上豬血,小腸。涵江三角程有個攤子這兩樣是在一起賣的,一塊錢一碗生意爆紅火,尤其是天冷的時候吃上一碗,就上一口油條,不用我多說,各位看客心裡自然有數

19.興化煎粿
煎粿,原是農民在早稻登場後,舂米時篩出的碎米磨成米漿,配上南瓜、韭菜、芹菜、綠
豆芽等,用油煎干而成。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石室岩煎粿最為出名,有「沒吃煎粿等於沒
上石室岩」之說。

20.燜豆腐
喜宴的頭道大菜啊~可見其重要性。此菜主料用鮮豆腐,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具有補
中益氣、和胃清肺、生津化痰的功用,加上香菇、蝦仁、肉絲等輔料和蔥花、薑末等多種
調料,用旺火煮沸後轉文火燜煮20分鍾,待到豆腐泥呈蜂窩狀時,撒上一把芹菜末,即可
出鍋上盤。其特點是,色澤如翡翠白玉、質地柔軟,潤滑爽口,味道清純,多吃不膩。本人的最愛。莆田的豆腐我個人認為是豆腐中的極品,豆腐燉排骨,湯汁滲進豆腐的各個細胞,咬一口,怎是一個嫩字了得!

21.苦螺羹
其實只是稍微有點苦味了~不能多吃,會拉肚子

22.梅子
把上好的楊梅或者杏兒泡起來,幾年之後就是清涼去火的佳品啊~感冒時的最佳飲品!!!

23.生煎包
莆田的煎包要把屁股煎得很黑,香香脆脆的~

大家以後有機會來莆田也去嘗嘗哈!
樓主,給點分吧,找得挺辛苦的!

『陸』 莆田仙游有那些特色小吃

一、鹵面,莆田鹵面和其它地方的相似,都是採用高湯及各種海鮮去烹制,由於莆田人較喜歡鹵面,所以在莆田各個街道隨處可見鹵面館。莆田鹵面更是莆田歷來款待親朋給好友,酒宴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

『柒』 誰知道莆田有哪些小吃

莆田十大風味小吃

巧手腌制黑白硯

莆田沿海,盛產名貴的黑蜆和白蜆。蜆是一種小巧的蛤類海產,棲息於淺海和灘塗中。蜆個子雖小,但肉豐味美,經多道工序腌制之後,其味更佳。存放愈久,漂洗干凈後,先用食鹽粗腌三五天,保其品質。食用之前,先把精腌的蜆子用清水漂去過多的鹽分,再用上好的醬油、糖、米酒、少許老醋重新腌制幾日,就可以食用了。

清香焦黃小煎包

莆田小煎包以其皮薄餡美、多滋多味而出名。餡料用瘦肉丁、蝦仁米、香菇末、蘿卜絲、蔥花碎揉合而成,先用煎好的雞蛋薄片包裹核桃一般大的餡心,再用經過發酵的麵粉為皮,捏出菊花瓣形狀的封口,然後放入平鍋里熾熱的花生油上煎約10分鍾。出鍋時,小煎包略呈焦黃色,冒著吱吱熱氣,飄出陣陣清香,使人食慾大增。

小煎包製作的歷史較長。早在20世紀20年代,莆田城內游毓良開辦的「雙興煎包店」十分有名。所制的煎包供不應求。如今,這種煎包店非常普遍,幾乎各個鬧市都有。

形色俱佳荔枝肉

莆田因盛產荔枝而別名「荔城」。莆田的風味小吃中的荔枝肉,則是把豬瘦肉切成荔枝大小,表皮用刀刻出功殼狀,經油炸之後,形似荔枝。再把荔枝肉混入備好的多味鹵料中煮至入味,裝盤時把鮮荔枝作為裝飾圍邊,送上餐桌,會讓人分不清是荔枝還是荔枝肉在誘你垂涎三尺。

特別是在夏令時節,熟透的荔枝皮色鮮艷,味道芬芳,佐以名師巧制的荔枝肉,一素一葷,渾然天成。這時如得閑暇,邀三五個好朋友,尋一個幽靜處,點一盤荔枝肉,品酒嘗菜,體味人生,該是多麼愜意!

金黃雞卷香誘人

雞卷是莆田民間的一種傳統小吃,也常用於宴席之上。

其特點是色澤金黃,酥脆鮮香,甜中帶咸,清爽可口。

雞卷是用豬網油包裹豬肉、香菇、蝦肉、荸薺等多種配料合成的餡物,製成條狀,經油炸而成。外表如雞皮之狀,形似雞腿,因而得名。用豬網油作皮料,又薄又韌,油炸後酥濃香濃。餡物加上山珍海味,還有又脆又甜的荸薺,食之不膩,百嘗不厭。

雞卷可稱得上是一種方便熟食,便於攜帶,便於貯藏。如果是郊外春遊,或是登山賞景,隨帶一袋雞卷,數瓶啤酒,休憩時席地而坐,細細品嘗,不亦快哉!

敬祭媽祖九層粿

九層粿,是由九層不同顏色的米漿合成的一種地方小吃。它以米和糯米為料,磨成米漿,分成九個等量。每一等量加入適量的白糖及其食用色素(第一層為紅色,第二層為淡黃,第三層為原白色,直至反復至九層)。因此粿共九層,故名之九層粿。其制是紗布墊蒸籠之底,上第一層料,待半熟之後,再上第二層,直至第九層為止。蒸熟之後涼開,切成菱形,不但外觀奇特雅氣,且口感滋潤細膩,吃來鬆脆,淡甜,最宜小孩與老人,為莆地特有之小吃。

大概是製作的難度較大,所以時至今天,此種小吃並未成為商品投放市場,因而吃的人不多,知道它的來龍去脈的人則更少。地方風俗,此種九層粿特製於重陽節。而重陽節是我國自漢至今的一個重要的節日。這個節日的主要風內涵有二:一、是避難風俗;二、是升天成仙之俗。所謂避能,意在九月九日有災難,世人須上山才可免。此故事見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一書:「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累年。長房謂之曰;『九月九日,汝家當有災厄,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消。』景如言,舉家登山,夕還家,見雞狗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見之曰:『代之矣。』」

這段記載,若用我們現在人的理解分析,農歷九月九日,正是時令大轉變(陽消陰長)的時刻,容易造成氣候反常,如果這時體弱多病的人,不及時避開這個時刻,那就容易得到瘟疫之類的疾病。所以,提倡人們要到戶外,特別是山上,吸收親鮮空氣。這就是為什麼重陽節要登山的原因。

所謂升天成仙,是出於兩個九重陽的大吉日。因為這種重復,一年只有一次。而「九」在古先民觀念中,是個神秘的數。東漢王逸《楚九辯》注雲:「九者,九為陽數,其日與月並應,故號曰重陽。」這說明九月九日是個非常難得的吉日。認為這一天清氣上揚,濁氣下沉,地勢越高,清氣聚集越多,人就可以乘清氣而升天。

民間傳說:太上老君生於九月九日(《歲時雜記》),而我國的各族始祖黃帝,也在九月九日登遐升天。無獨有偶,莆地之湄洲媽祖,也是這一天升天。(《媽祖顯聖錄》)載:「太宗雍熙四年丁亥,天後年二十八,秋九月八日,後對家人說:『我愛清靜,塵世所不樂居,明天(九日)是重陽日,我有登高的意願,預告別期。家人卻以為重九登高是例行的事,而不知道她是將仙去的。翌晨……後白日飛升走了。』」

基於上述兩大原因,莆地民眾製作九層粿,一應重陽之數討個吉利,二則敬祭媽祖升天,三則做為登高小吃,藉此求得合家平安。所以九層粿的製作雖屬簡單,然其含義深遠。

翡翠白玉燜豆腐

燜豆腐是莆田民間流行的一種傳統菜餚,以清淡素雅、別有風味見長,更是老年人保健食療的一道名菜。

此菜主料用鮮豆腐,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具有補中益氣、和胃清肺、生津化痰的功用,加上香菇、蝦仁、肉絲等輔料和蔥花、薑末等多種調料,用旺火煮沸後轉文火燜煮20分鍾,待到豆腐泥呈蜂窩狀時,撒上一把芹菜末,即可出鍋上盤。其特點是,色澤如翡翠白玉、質地柔軟,潤滑爽口,味道清純,多吃不膩。

這道源於民間的家常菜因備受推崇,早已登上大雅之堂。在莆田各個酒家,都有這一道特色菜餚,以備遊客選點。

蔥餅出爐十里香

蔥餅出叫「油餅」,是莆田城鄉盛行的一種風味小吃。其製法十分簡單:用大米摻上熟地瓜磨成漿狀,下蔥花拌勻;把漿裝上小鐵勺內,放入油鍋中炸至雙面鼓起,呈金黃色撈起即成。共特點是質地柔軟味道醇香。在鄉下,最常見專賣蔥餅的擔子,那剛出鍋的蔥餅香氣四逸,無須吆賣,孩子們都會尋香而至,團團圍著買蔥餅吃。

由於蔥餅流行廣了,在各地又衍生出許多品種來。在山區,往往會在蔥餅里加上白蘿卜絲為餡,叫菜頭餅;有時則加上幾粒花生米做點綴。在平原和沿海,蔥餅上會添加幾條小蝦或幾個海蠣。別稱為「蝦餅」,那又是一種海鮮味很濃的小吃了。

溫湯羊肉味鮮美

魚、羊,鮮也。古人在造字的時候就把羊的美味特徵生動地表達出來。莆仙風味小吃中的溫湯羊肉,更以獨特的烹制方法,贏得美食家們的贊譽。

據說,明代中期,仙游城郊的龍華里有一戶以宰羊為生的人家。那一天,他剛剛宰好一隻碩大的山羊,准備上市叫賣,忽傳倭寇來犯的消息。他來不及多想,急急忙忙把那隻羊放進一個盛著沸湯的木桶里,用鍋蓋捂上,放些稻草偽裝,全家就逃難出門了。第二天,倭寇退兵了,他和家人從山中回家,餓得不行,突然想想木桶里還有一隻肥羊呢。於是,把羊撈出,用刀切開,居然成了熟食,全家用來充飢,感到這種羊肉味道美極了,不帶一點腥味。從此以後,他就如法炮製,做出溫湯羊肉,上市叫賣,飲譽四方。

溫湯羊肉的製法是選擇上好的山羊,放血宰殺,脫盡毛,卸內臟,把整羊放入鍋中,用沸湯淋燙幾遍,迅速放入木桶中,再沖入適量開水,淹沒全羊,蓋上桶蓋,待次日取出,按羊脖肉、羊脊肉、羊腿肉、羊雜肉四類分別切開。食用前,用鋒利的薄刃把羊肉切成薄薄的細片,裝盤上桌,佐以薑末、蒜片、老醋、醬油,味道特好,百吃不厭。外地的遊客來莆田時,都想品嘗到這種佳餚,才算不虛此行呢。

膾炙人口紅毛藻

紅毛藻是產於莆田湄洲、南日島一帶海域的海藻,顏色褐紅,細如毛發,含有豐富的鈣質和各種維生素。因其質地細綿柔嫩,口味極好,遂成為莆田風味小吃中的一種上品紅毛藻的生長對環境條件要求很高,適宜在風平浪靜、水溫適中、沒有污染的海灣水域里繁殖,所以產量不高,就像高原上的發菜一樣奇貴。

紅毛藻經採集加工後,分干品和濕品。干品是經晾曬過的,可以長久貯存。濕品一般用食鹽腌漬,裝在陶瓷或玻璃器具中。食用前,干品一般要經過水煮復原,加上各種調料才好。濕品則要用水淋燙一遍,洗去鹽漬才行。紅毛藻食用時應加上麻油或熟花生油為佳,動物油脂的腥味則會影響其品質。

紅毛藻的特別味道是其他食品無法替代的。凡品嘗過的人才會深有體會,沒齒不忘。

套串小腸金錢片

在莆仙風味小吃的品種中,套串小腸金錢片久負盛名。豬小腸原是一種很不起眼的東西,經過巧手加工,精心烹調,外行人根本無法辨認出那是什麼製作的,只會嘖嘖稱贊這道小吃味道的特別和形狀的奇特。盤中被切成金錢似的薄片財政廳幾道層次均勻分明。入口嘗試,肉質感很強,又脆又嫩,香噴噴的。主人如果不作介紹,任你怎麼猜測也不會想到這就是豬小腸。

所謂的套串小腸,就是把一副長長的豬腸翻出反面,用澱粉加鹽揉洗干凈,再用竹筷頂住小腸的前端,經一次次反復宰展,套成一個銀圓大小的實心圓環。這種加工好的套串小腸放入鍋中,用文火燉熟,撈出置於潔凈的大盤里,待食用前切成小金錢一般的細片,裝了花樣,就可以上桌了,。在莆仙民間,一般的熟食店裡都有賣這道菜,是下飯或佐菜的佳餚。

『捌』 莆田哪裡有好吃的

酒家飯店:友德海鮮樓(荔城大道)

閩都酒店(五十米路工商大樓旁邊)

友家(步行街)

白玉蘭(老字型大小了,據說現在不如以前)

玉蘭美食(舊一中門口)

新華海鮮酒樓(高樓新華書店旁)

牛港伯(梅園西路路口)

...:藍白(梅園路,好久沒去了,應該還在吧)

無名子(舊車站附近,我老是跟藍白搞混掉,等什麼時候注意一下)

永和豆(舊車站,其實新舊車站我也搞不清楚,不過反正不遠了)

七加七(哈雷旁邊,學園路,新街口、高樓各有一家)

豪客來(勝利路,高樓往下一點點)

林記牛肉店(頂務巷,學園路也有一家)

興化府鹵面(學園路中段\梅峰寺旁)

第八日(建設路圖書館附近,店面小小的,裡面的MM和東西都還行,適合兩三個人)

維多利比薩(田尾圓圈往鳳凰山方向幾米就到了,現已經關門)

水煮活魚:梅園路西段那邊挺多的,過去晃一下就知道了.具體的就由大家推薦了,
大雜燴:高樓附近景都大雜燴

學園路好像不少路口都有

日本料理:櫻之舞(荔城大道)

鐵板燒:歐式鐵板燒(下磨市場對面)
優格鐵格燒(0592音樂餐吧附近/梅園西路)

金將鐵板燒(荔城大道,商檢附近,瑪莎麗旁)

羊肉館: 蓬萊對面阿福一家、舒美樂旁邊一家

小吃:

東大路的鍋邊。
頂社路的煎果。
建設路的「龍橋扁食」。
筱塘小學邊的「擔仔面」。
南門有家「沙縣小吃城」。
天九灣和東門兜的「鹵肉」。

步行街和梅園中路有「阿胖魯肉」也還行。

十字街的「煎包」和「海蠣」。

「秋鳳魚丸」在舊市ZF路口和荔城大道。

學園中段《席殊書屋》斜對面有家叫「嘴香」的小吃店,好像很忙,晚點兒就吃不上包菜飯了。個人覺得裡面的餃子還行。

石室岩上面的煎果和素食。

荔城路藝術館斜對面有一家「麻記鹵肉扁食」

愛丁堡對面有家麻記鹵肉店 東東好吃~ 有線面 比家裡做的好吃..鹵肉..橄欖菜湯..泗粉可加西天尾扁食等等!!!一般消費價5塊!!!!HOHOHO~~一大碗吃飽哎!

筱塘街市場附近有家 鳳凰大雜燴 東東便宜又好吃哦!! 推薦菜 茶香蝦 便宜又好吃!!菜色頻多....

曾經比較好吃的沙鍋店 優雅網吧對面 南國園沙鍋店!...現在的味道不怎麼.....

頂社路有2家重慶小吃!推薦菜 麻辣燙 (老闆娘私家菜哦)價格:15塊一盆..嘿 再來2碗干飯 菜湯全省了!!HOHOHO~~紅燒茄子.酸豆角炒肉末.. 等等!!

(高樓附近)飛龍軟體隔壁幾家店..有家東北餃子店 阿姨也是胖呼呼!和藹可親 餃子有家的味道!!! 想家的人值得一吃!!

(江口)鎮府路幾號忘了!有家老字型大小沙鍋店!很好吃 靠右邊的! 推薦菜:排骨沙鍋 比莆田或涵江的沙鍋還好吃哦!~~~

(江口)在鎮府路下車 公路對面!有家小吃店!(名字忘了 -.-) 只曉得靠路邊 非常好吃!推薦菜 魚香茄子褒 (可以說是全莆田最好吃的)..其他菜也好吃!吼~~

(江口)在市場附近 龍旋風網吧附近有家 燒賣店!一極棒(熱騰騰的燒賣.和特色包子和好吃的混沌) ...非常好的早點and點心....燒賣比較有特色!不是米做的燒賣哦..更重要是的哈哈 有個年輕的小老闆 是個大帥哥哦

重點推薦皮諾曹的夢想國:

又一福

(開了8、9年的一家小飯店,小炒都很不錯,天天爆滿。營業時間:中午11:00—13:30 下午16:00—19:30 過了時間就關門了哦)

地址在涵江區建成路93號(騰芳下坡直下到頭,在十字路口就可以看見招牌)

推薦菜:

1、爆炒腰花(一點騷味也沒有,香脆,聽說有老闆娘特製花椒油做料)

2、鯽魚燉蛋(是安徽一道名菜,像碗蒸蛋,但是裡面工夫不小,新鮮的鯽魚燉湯,然 後把骨頭剔除,加蛋蒸。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喜歡吃鯽魚有不喜歡剔骨頭的朋友有福了。但是這道菜不容易吃到,因為工續麻煩,剔骨頭不容易,而且要保證新鮮,老闆每天只賣3—5份)

3、紅燒魚(莆田人喜歡說煎魚...然後弄咸...其實就是紅燒。)、(不管什麼魚紅燒的都 好吃~小黃瓜和鮮帶魚特別好)

4、 肉沫茄子

5、.....好多。大家去吃下就知道啦。不再介紹了~

天九灣東門兜的「鹵肉」。老闆叫玉英.
筱塘街市場附近有家 鳳凰大雜燴 東東便宜又好吃哦.那叫 鳳凰路.郵電局對面,那地方是 個十字路口.差勁,
高樓附近)飛龍軟體隔壁幾家店..有家東北餃子店 阿姨也是胖呼呼!和藹可親 餃子有家的味道!!! 想家的人值得一吃!!那叫梅園路中段,在農業銀行後面..一間店面///
藍白(梅園路,好久沒去了,應該還在吧///在啊.生意好的很
高樓附近景都大雜燴裡面我還有個朋友.旁邊有小肥羊,那麼出名都不知道...
羊肉館: 蓬萊對面阿福一家.還有一家在梅園路.還有在十四米路.還有在霞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