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醬鹵豬蹄是很多人喜歡的下酒菜, 全國哪裡的豬蹄最好吃呢
我覺得全國最好吃的豬蹄就在東北的集市上,那裡的醬豬蹄真的是一絕
② 山西小吃
山西小吃:
1、莜麵栲栳栳:是山西中北部高寒地區民間的家常美食,是用莜麵精工細作的一種麵食品,因其形狀象「笆斗」,民間叫「栳栳」。所以叫栲栳栳。相傳起源於隋朝未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2、過油肉:是山西太原最著名的傳統特色菜餚之一,在當地不管是大小餐館、飯店都有過油肉這道菜。其特點:色澤金黃鮮艷,味道咸鮮聞有醋意,質感外軟里嫩,汁芡適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
3、蕎面灌腸:是太原當地的傳統小吃,在太原蕎面灌腸是隨處可見的小吃了,周邊的縣市叫「碗托」。是把蕎麥面調成糊狀,盛在容器里,上火蒸熟,冷卻後脫離容器,叫「碗脫」比較形象。灌腸的主流吃法則分為豆芽炒灌腸和打鹵涼調灌腸。
4、太原頭腦:是太原特有的風味小吃。超源於明末清初。是用肥羊肉、黃花、煨面、藕根、長山葯、良姜、酒糟、黃酒八樣原料配製而成的一種食物,故而又名八珍湯。其特點:吃的時候可以感到酒、葯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越吃越香。還具有滋補、活血功能。
5、羊雜割:是山西的一種地方特色小吃。相傳山西人吃雜割始於元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就把羊的心,肺、肝、腸、血等洗凈、煮熟切碎、配上花椒、辣椒、鹽、大蒜、蔥、姜等作料,加上一些煮肉湯,做成「羊雜」,加上粉條一起吃。
③ 凱紅大盤雞(臨汾總店)怎麼樣
好。
1、在臨汾總店中,凱紅大盤雞是吃過最好吃的大盤雞面條很勁道,很入味量,回味無窮,因此是非常好的。
2、在臨汾總店中凱紅大盤雞店是最大的一家大盤雞店,特別干凈。
④ 臨汾有什麼好吃的哪些飯店的最好吃
午城玉屏酒:玉屏酒,由具有三百多年釀酒歷史的山西省隰縣午城酒廠生產,是山西省優質名牌產品。該酒是以清香稱著的午城白酒作底酒,按照我國古典醫葯名方《玉屏風散》,選用參、芪、術、檀等十五味名貴葯材,精心配料釀制而成。其特點是酒體清澈明亮,色澤晶瑩正黃,氣味芬芳綿甜。此外還具有補氣、活血、和胃、生津、醒脾、舒肝、祛風、固表、強身、健志之功力。長期飲用,效果尤佳。
吳家熏肉:吳家熏肉是臨汾的傳統佳餚,迄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吳家熏肉以雞和豬的心、肝、腸、肚、蹄、口條、頭為主要原料。其成品棕色中襯著金黃,「靈」味中夾著草香,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後味翻香;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蒼蠅不沾,放置三天而不腐,實為高檔賓席上難得的佳餚。
洪洞甲魚:洪洞縣靠汾河一帶盛產甲魚。甲魚即鱉,俗稱「王八」。它保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用品,又是主治陰虛、勞熱、骨蒸等病症,具有活血通絡、消症化積功效的名貴葯材。當地人用甲魚作成一道道風味獨特的地方名菜。用甲魚和雞為原料製作的名菜「霸王別姬」,色鮮味美,營養豐富,深受顧客歡迎。
⑤ 山西有什麼小吃
1. 保德油棗 保德油棗的特點是:個大、皮薄、肉厚、核小,汁多、味甜、色澤深紅,油光閃亮,含糖57.9%,最有名的要數加工後的「無核糖棗」,深紫油潤、皮薄紋細、形大無核、棗肉肥美細膩,有一種特殊香味,成品裝入塑料袋中密封。易貯藏、而運輸,暢銷全國各地,遠銷日本、泰國、緬甸、馬來西亞等國。喜好食甜食的朋友可別錯過喲。- 2. 太原醬肘花 太原醬肘花是太原市歷史傳統名品之一。醬肘花古稱「纏花雲夢肉」,早在唐朝時就有。宋代陶谷《清異錄》曾記載:「唐書臣源拜尚書令,上燒尾宴,家有食單,擇其異者略記……纏花雲夢肉(卷鎮)……」。在當時已作為珍餚,國宴實食用,至今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此品系將肘肉卷壓纏捆,鹵醬成熟後切片冷食,因橫斷面有雲波狀花紋,故稱纏花雲夢肉,俗稱為「醬肘花」。 醬肘花當屬老字型大小「福記六味齋醬肘雞鴨店」製作的最好,這個已有50多年歷史的老店,因其選料嚴格,加工精細,保持了歷史傳統工藝和風味,所制的醬肘花有獨到之處,於1982年被商業部評為優質產品。 醬肘花色澤漂亮、氣味馥郁、皮嫩肉爛、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香而味長,是老百姓合家團聚、佐餐下酒的佳品之一。 製作醬肘花要用豬肘、海鹽、碎鹽米、花椒、生薑、桂皮、大茴香等多種原料。 製作時先將肘子煺盡豬毛,去骨,洗凈後用涼水浸泡2—3小時,控凈水分後用鹽米和花椒反復揉搓,腌漬1日後,再將肘子逐個捲成膀臂的棒柱狀,皮朝外再用細麻繩反復纏捆。然後將鹵醬的老湯上火燒開,撇去浮沫,將肘子及調料袋放入鹵鍋,燒開後用小火燜煮2小時,撈出晾涼。將鹵湯撇去油,過籮後再將肘子墊篦於鍋內擺放好後,上火用小火煮2小時,此為二次醬鹵,時間到後改用小火燜1小時,撈出晾涼。將肘子撈出稍晾,去掉纏捆的繩子,再將醬汁刷在肘花上面,使之掛在肘花表面,待晾涼後呈醬褐色,食時橫斷頂刀切薄片即可食用。- 3. 羊肉泡饃 牛羊肉泡饃的特點是料重味重,肉爛湯濃,香氣誘人,食後餘味無,又有暖胃之功能。 牛羊肉泡饃是西安最有特色最有影響的食品。古稱"羊羹",宋代蘇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羊肉泡饃的烹飪技術要求很嚴,煮肉的工藝也特別講究。其製作方法是:先將優質的牛羊肉洗切干凈,煮時加蔥、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爛,湯汁備用。饃,是一種白面烤餅,吃時將其掰碎成黃豆般大小放入碗內,然後交廚師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湯,並配以叢末、白菜絲、料酒、粉絲、鹽、味精等調料,單勺製作而成。牛羊肉泡饃的吃法也很獨特,有羊肉燴湯,即顧客自吃自泡:也有干泡的,即將湯汁完全滲入饃內。吃完饃、肉,碗里的湯也被喝完了。還有一種吃法叫"水圍城",即寬湯大煮,把煮熟的饃、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圍以湯汁。這樣清湯味鮮,肉爛且香,饃韌入味。如果再佐以辣醬、糖蒜,別有一番風味。是一種難得的高級滋補佳品。西安的羊肉泡饃館很多,其中老字型大小有"老孫家"、"同盛祥"等較有名氣。 4. 刀削麵、貓耳朵與撥魚兒 刀削麵在山西有特技,中國境內,除山西本地,也只有北京、西安才有賣刀削麵的。刀削麵是首先要面和得好,揉得勻,又要它堅實得像一塊白石。賣刀削麵的都備有一盤面基堆在案子上,隨賣隨削。所謂削,便是用快刀像削蘿卜皮一般,沿著邊一片片的把面削成四五分厚、兩三寸長的棱形面片,然後按客人的吩咐做成炒的、燴的或涼拌的。這種面片是實面的,所以很有咬勁,炒的用韭黃、冬筍、肉絲,燴的用口蘑玉蘭片(嫩筍干),拌的用水蘿卜(一種華北特產的含水份多肉質細嫩的蘿卜)、雞絲,腴滑脆韌,兼而有之,各種吃法,各有妙處。手藝高的削麵師傅,常常做特技表演,朋友在一次宴會上約了當地的名廚前來獻藝,在酒菜上完,照例出壓席面飯時,削麵師傅便托出一塊和好的面基,用小圓托盤盛著頂在頭上,兩手各執一利刀,左右開弓的削起面來,他完全憑感覺和手勁,使頭上的托盤隨著他的刀鋒旋轉,削下的面片,都是長短厚薄大體勻凈的,然後送進廚房加以調制。我們在舊金山吃日本料理「鐵板燒」,看見廚司當眾切割烹調,做出各種手勢,便大加稱贊,如若和山西這種削麵功夫比一下,那就是小巫見大巫,都要認山西的為奇技了。貓耳朵和撥魚兒是山西住戶人家的日常主食,做法的高下,調味的好壞,就很難有一定的標准。一般而論,貓耳朵極像義大利的一種做成貝殼形的通心粉。據說義大利的這種出品,就是馬可波羅從中國學會了捏貓耳朵,回去以後仿製的,後來便由機器生產了。貓耳朵是把面和得軟軟的,搓成大拇指的條子,再壓成蠶豆大的小塊,然後用拇指食指捏著一轉,便被捲成像貓耳朵一樣。在開水裡煮熟它,撈起來再配作料大火一炒,耳卷里吸存著湯汁,味道飽和,吃起來十分鮮美。配料各隨其便,一般人家愛用韭菜肉絲和蝦米,就很夠味,講究的用蝦仁、蟹肉、冬菇、火腿,就隨心所欲,沒有止境的了。 撥魚兒和中國南方人煮麵疙瘩大體相同,不過做功要細致些。面是和得很稀的,鍋里燒好一鍋湯(葷素都可以),山西人用枝竹筷,順著碗邊把向下流的面漿,撥亂成細長條,落進沸湯里(南方人用湯匙舀,成為不規則的塊子,所以稱為「麵疙瘩」),隨下隨熟了。直筷子在圓碗邊亂落面漿,總是兩端尖中間胖的面條,在沸湯中翻動,就像游魚一樣,所以便叫做「撥魚兒」了。我也看過一次不用筷子撥,而是由廚司憑手法控制面漿流量的。他把面漿像紙片一樣,落進滾湯中,受熱便自然兩邊卷縮起來,成為一條延續不斷的空心面,堪稱絕技,據說再沒有第二人了。中國有些獨到的本領,但是他不肯傳人、這真是封建社會制度的惡果。 柳葉兒和杭州的「片兒川」形式相似,把面擀成薄片,然後切成狹長的斜方形,像柳樹葉一樣,再用高湯烹燴,這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 5. 砂子餅 麵粉加食油、鹽、五香粉等調料,揉、擀成薄片,以烤熱的卵形石子烙成,表面凹凸不平,亦稱「疤餅」。酥脆可口,易於消化,便於攜帶。- 6. 東坡茄子 製法: (1)將茄子去皮,切成厚4厘米,寬6厘米見方的塊。 (2)在茄塊平面剞大十字花刀,深度1/2,然後放進六成熱油鍋中炸透,至金黃色時撈出,鍋中放少量油;再放入肥瘦肉末,煸炒變色,然後放入蔥、姜、冬筍末同炒;加鹽、醬油、白糖、味精,調好味後,將肉末放入碗中成十字形,將炸好的茄塊刀面朝下,放十字肉末旁成正方形,加少許雞湯淹沒茄塊。 (3)上籠蒸30--35分鍾,扣入盤中,原汁勾水粉芡,淋點明油在茄塊上即成。 特點:味咸甜,香鮮軟嫩。 7. 平遙牛肉 「平遙的牛肉太谷餅,杏花村的汾酒頂有名」,這是膾炙人口的山西民歌中的詞句。醇香味美的平遙牛肉與芬芳四溢的汾酒均蜚聲省內外。 平遙牛肉是晉中地區平遙縣的傳統特產。據傳,早在明代平遙牛肉已聞名遐邇,至於。到了清代後期和民國年間,平遙牛肉已成為達官顯貴宴客的必備之品。到本世紀30年代,平遙牛肉已遠銷北京、天津、西安等地。當時,每逢秋冬季節,各地行商紛至沓來,販運牛肉,使平遙牛肉聞名北國。1956在北京舉辦的全國食品名產展覽會上,平遙牛肉被評為全國名產。遠銷朝鮮、蒙古、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印尼等國家,海外飄香。 平遙一帶有悠久的養牛歷史。據平遙縣志載,遠在漢代,這里的民俗是「賣劍買牛,賣刀買犢」。當時養牛皆為耕田,只有無力勞作的老牛才能成為入口之食。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套製作老牛肉的獨特經驗。到清代嘉慶年間,平遙開始有了腌制牛肉的作坊。先是雷全寧家在文廟街開設了「興盛雷」屠宰場,經營五香牛肉達百餘年。該店從宰老牛到製作老牛肉形成一套完整的特殊工藝。從宰牛、剔骨到切肉塊,只需15分鍾。宰牛時,切斷牛頸兩根主動脈血管,讓牛血盡快流盡,這樣殺死的牛,肉內沒有瘀血,色澤好看;另外,減少牛死前受驚緊張時間,防止肌肉纖維收縮所造成的堅韌。剔骨、切塊快,則保持了肉質所固有的鮮嫩。 平遙牛肉的製作工藝也比較講究。切肉時,一般根據季節和牛的部位,將全牛分割成16塊到26塊。然後,在肉快上劃開數條刀花,揉進當地特產的硝鹽;放入大缸之中後,加平遙城內井中的含鹼水浸泡,再用牛胃蒙住缸口。浸泡時間因季節而異:夏季半個月,春秋1個月,冬天則2~3個月。 浸泡好的牛肉,撈出用冷水洗凈,放入特製的簡式大禍中,加含有鹼的井水和硝鹽煮制,不放任何佐料,要求「水深要把肉漫到,湯沸鍋心冒小泡。」且煮時不蓋鍋蓋,以利肉中異味和水分的蒸發,煮8個小時後,壓住火再燜4個小時便可撈出,其香味四溢,吃起來鮮美異常。一般每鍋煮肉400公斤。 這種牛肉,色澤紅潤,肉質鮮嫩。帶油肉則紅白分明,尤為好看;其味濃香撲鼻,綿軟酥爛,十分可口;內含水分少,耐貯存,不變味,熱天能保存1周以上,冬季可保存1個月。這種牛肉不切開味不大,切開後,香味十分濃郁、當地人賣牛肉,則讓顧客先嘗後買。 平遙牛肉分肥牛肉和大膘肉。肥牛肉有肉有油,紅白分明;大膘肉則肉多油少;但二者皆香美。一般地方都喜食小牛肉,而平遙一帶的製作工藝表明:牛越老肉越香,肉的老嫩關鍵在腌煮技術。 名城攜名產,名產襯名城,讓平遙古城將和平遙牛肉一起走向輝煌。 8. 神池麻花 為五台山區的名食之一,於食品業著稱甚久,蜚聲北方各地,其配料是酵肥三份,水二份半,油半份,糖、鹼少許。炸時用葫油,要清澈澄凈,以不起沫不冒大煙為宜。神池麻花看去色鮮美,聞之撲鼻而香,吃起來脆而不硬,酥而不散,香甜耐嚼,回味無窮。- 9. 過油肉 太原的餐館被粵、川、京、魯菜占據了,本地菜系叫得上名字似乎還就是些面點小吃。過油肉也有點面點小吃的意思,不過它正兒八經是當地的一道頗受歡迎的傳統菜。選用上等精肉,切成薄片,外面薄薄蘸一層雞蛋勾成的芡,在油里氽一下,撈出來,煸炒,隨便哪家飯館都會做,做出來的味道也相差無幾。雖則名字讓人疑心,味道卻是香而不膩,值得一試。- 10. 莜麵栲栳 莜麵的營養價值極高,其脂肪含量是小麥、大米、高粱、蕎麥、黃米這六種糧食的6倍,釋放的熱量等同豬肉或肥牛。 莜麵栲栳栳的製做工序非常嚴格,和面一般是由體力較好的小夥子負責,加以燒開的水,用擀麵棍攪拌成面團,必須趁熱將其揉精。接下來的活就可以交給雙手輕柔的女師傅了,但見她在光滑的石板上將小莜麵團一揉、一搓,再往手指上一繞,就變出了一卷卷的莜麵栲栳栳。接著將薄片捲成空心卷,豎立在籠中,蒸約10分鍾後,揭去籠蓋,喧騰騰的莜麵栲栳栳就成功了。 11. 黃米油糕 熟黃米麵包紅小豆泥茸,油炸而成。吃時撒少許白糖。外焦里嫩,色澤金黃,香味撲鼻,甜香可口。- 12. 仁用杏 是嵐縣新發展的經濟樹種產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富含的VB17具有治癌、防癌等功效。嵐縣為山西省仁用杏建設基地縣,現存活保存面積達10萬畝,初花掛果2萬畝,年產杏20萬公斤。由嵐縣宜芳食品有限公司開發的仁用杏系列食品已面世。- 13. 太谷餅 太谷餅是山西太谷縣特有的名產品,至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 原料配方: 麵粉500克熱水100毫升花生油125克白糖150克糖稀75克泡打粉2克芝麻25克 製作方法: 1.把麵粉倒在盆內,中間扒成坑,把花生油、白糖、泡打粉倒在坑內,把熱水徐徐加入,調和均勻。 2.把和好的面放在案子上揉光揉勻,搓成長條,揪成20個劑子,將劑子逐個按扁,一面刷上糖稀,把芝麻順手撒在糖稀上粘住(行業稱此為「花芝麻」,另有「全芝麻」如一品燒餅,即燒餅上沾滿芝麻;「圈藝麻」如夾沙餅,芝麻滾沾在餅的周邊。「半芝麻」如宣化餅,芝麻沾成半圓形)。 14. 刀削麵 刀削麵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麵食,因其風味獨特,馳名中外。刀削麵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棱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麵食者歡迎。它同北京的打鹵面、山東的伊府麵、河南的魚焙面、四川的擔擔面,同稱為五大麵食名品,享有盛譽。- 15. 吳家熏肉 吳家熏肉是臨汾市吳保元、吳保恆兄弟7人經營的祖傳肉食名產。它始於清末,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吳家熏肉的主要品種有:熏雞、熏豬心、豬肝、豬肚、豬蹄、豬頭、豬口條。其風味獨特、色澤金黃、咸香濃郁、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後味翻香、食之舒暢。四季適宜,尤其在炎熱的夏季,蒼蠅不粘,可放置三天而不變質,實為高檔筵席上難得的佳品。 吳家熏肉加工精細,程序考究。按肉的老嫩分別下鍋,嚴格煮肉的程序,把好「釀制」的關,將肉放入老湯內,(據說此老湯已有50多年歷史),加有田七、良姜、白芷等二十多種中葯材的料袋。吳家熏肉鹵煮出來,其形清亮,「靈」味撲鼻。最後一關為「熏」,其火候、色澤十分講究。 近年來,吳家熏肉在熏制工序中,除配以砂仁、肉桂外,又新加了草果和10多種葯物,既保持了原有的特點,又增加了新的風味,此肉不僅在堯都臨汾享有盛譽,而且還遠銷京、滬等地。- 16. 揪片 就是用手往下揪的面片,在山西無論城市與農村,揪片是一種家常便飯。 將揉好的面團擀成薄片,用力將面一片一片地揪成紐扣大小、中間有凹的小片,甩進鍋里,面片飄起即熟。這種揪片嚼 起來感覺有勁,面片清利,食之有味。 17. 代縣麻片 代縣麻片,在清代頗有名聲,並有面鋪專營此業,生意興隆.其片有二寸長,半寸寬,色淡黃,薄如葉,質脆味香,馳譽省內外.暇時小食三片五葉,美口止飢,耐人尋味.麻片選料嚴格,要用上等麵粉、去皮芝麻仁、純麻油或葫油、良好的蜂蜜與白糖。其做法是,將面拌糖、和油、揉蜜水、擀皮、塗蜜、撒芝麻,然後上鍋烘烙。製作精細,遂為佳品。 18. 聞喜煮餅 製作方法: 1.和皮面:先將熟麵粉倒在案板上攤成圓圈,再將紅糖加水溶化,倒入飴糖和食油攪拌均勻,加熱煮沸倒進面圈內,加上碳酸氫鈉,和成軟硬度的面團。 2.制餡:先將熟面、錦白糖、桂花拌勻,再將蜂蜜加溫化開倒入,擦拌均勻。 3.制坯:稱取皮面24克、餡6克包成圓球形待炸。 4.炸制:油溫升到200℃左右下鍋炸制。炸前先將坯放在冷水中浸泡一下,目的是浸去浮面,減少油鍋雜質;同時可防止露餡、脫皮。放入油鍋炸至毛坯浮起呈棕黃色,表面出現小裂紋時即可撈出。 5.掛漿粘麻:待漿料熬至116℃左右,將炸好冷卻的半成品分次倒入浸泡片刻,撈出粘麻,要粘裹均勻。 19. 錢錢飯 合乎「錢錢飯」是呂梁山區人愛吃的一種地方風味小吃。錢錢飯的來歷還有一段故事。 合乎十六國時期,石勒與牧馬元帥汲桑起兵反晉,汲桑兵敗被晉軍士殺死,石勒因為兵敗後,軍士傷亡嚴重,無奈引兵投降了漢王劉元海。漢王平時得知石勒善用兵,且英勇善戰,遂親自召見,盛情款待,封石勒為安東大將。石勒受封後,統領大軍,轉戰於並冀,與王彌、王波形成割據勢力。光初二年(公元319年)稱王建立後趙。光初十年(公元327年)石勒大敗劉耀,劉耀帶領殘兵敗將逃跑,石勒率領三軍奮勇直追,追到離石西北(今臨縣境內),在紫金山間安營紮寨。 3.出鍋晾涼後將肉按部位依次放入盛有老湯的砂鍋,上壓小石塊,燉煮12個小時(其間不斷加湯)即可出鍋。 產品特點:色澤鮮艷,肉質細嫩,清香可口,味美怡人,肥不膩,瘦不柴,是佐餐下酒的美味。因煮制時要加一二十種草葯和調料,故成品易存放,且對某些疾病有一定療效及滋補之功。- 23. 忻州葵花子 忻州地區的定襄縣和原平市一帶,地多人少,植物生長期短,當地的鹽鹼地特別適宜種植葵花,當地農民因地制宜,大面積種植葵花,約有1.07萬公頃,產量為950萬公斤之多。 葵花,又稱向日葵、轉日蓮等,屬菊科。大致分為食用葵花、油用葵花和觀賞葵花。在食用型中,以「大馬牙」最為有名。這種瓜子,籽實長大似馬牙,故取此名。其外皮有黑白相間的長條紋,含油率達20%~30%。炒食後,脆嫩清香,十分可口。 油用葵花可榨優質食用油和工業用油。這種油色澤清亮透明,味道濃香,營養價值很高,含有10%的不飽和脂肪酸。每100克葵花中,含蛋白質23.1%,脂肪51.1%,熱量24.7萬焦耳,鈣42毫克,鉀8.5毫克等營養素。中醫認為葵花子具有:滋陰、止痢、透疹的功效,對於血痢、癰腫有一定的療效。- 24. 河曲酸粥 相傳河曲的酸粥的由來純屬一種偶然,李自成起義大軍進京路過此地,當地老百姓皆大歡喜,家家戶戶泡米為大軍士卒准備飯菜,誰知由於情況有變,大軍臨時改變路線,繞道而過,可老百姓泡的米太多,一時半活兒吃不完,放的時間長了就發了酸,老百姓也捨不得扔掉,就用發了酸的米煮成粥吃,誰知意外地發現這用發酸了的米煮的粥並沒有影響其食用價值,後來人們便故意將米泡酸做粥食用,慢慢地發現這種酸粥能開胃健脾,護膚美容,妙不可言。難怪這一帶的婦女即使不用化裝品皮膚也白嫩細膩。- 25. 燒大蔥 相傳慈禧太後西逃時路經澤州(今晉城),當地官員隆重設宴招待。但在開宴時,廚師發現慌亂之中少做了一道菜。為了免遭殺身之禍,廚師急中生智,馬上把菜案上的巴公大蔥拿來一把,幾刀切碎,燒成一道菜,端了上去,叫做燒大蔥。誰知慈禧品嘗後,認為滿桌菜中數這道菜最有味道。傳說歸傳說,慈禧西逃時並未經過晉城,但燒大蔥作為當地一道名菜,口感香軟不膩,卻一直流傳至今。 26. 油炸鹵制花干 油炸鹵制花干也是太原市的傳統名特產品,採用獨特的工藝,精細加工而成。 製作油炸鹵制花乾的原料要選用皮薄、油性大、顆粒飽滿的上等黃豆,經去皮、浸泡、粉碎、過濾、煮漿等工序後,用鹵水點漿,然後壓成15厘米、再切成寬5厘米、長10厘米的干坯;在特製的模具內用手口薄刀將花千坯於正反兩面交叉切花紋;然後下油鍋炸至發漲漂起呈金黃色,撈出瀝油,放在配製好的花料湯內鹵制。經煮、燜、浸泡回軟,撈出晾涼即成。成型後的花干造型美觀,拉開呈魚網狀,放手合攏後似籬笆。制出的花干味道鮮美,是多種家常菜的配料,又可作為小菜單獨食用,素以鮮、嫩、香、韌聞名。 27. 蒲州清柿 盡把珊瑚映夕曛,瑤仙齊著石榴裙。無邊紅樹多情思,遮斷青山鎖白雲。 這是清代蒲州(今山西永濟)地方官——知府周景柱的一首詠秋柿詩。這里有栽培柿樹的悠久歷史,早在1500多年以前,這里的柿樹就已「遮斷青山鎖白雲」了。在西漢時,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中,就記載著黃河中游兩岸栽培柿樹的情況。元代雜劇《西廂記》里邊描寫的張生與營管戀愛的故事就是以蒲山一帶為背景的(至今這里的西廂村、駕駕塔依然風姿俏麗),劇中「長亭惜別」一折戲中那臘炙人口的戲詞:「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霜林醉」實際指現在蒲州柿樹的秋色。
⑥ 肘子是哪個部點陣圖解
豬肘子是豬大腿和小腿之間的關節部位,豬肘子分為前肘和後肘。
前肘,也稱前蹄膀,其皮厚、筋多、膠質重、瘦肉多,常帶皮烹制,肥而不膩。
後肘,又名後蹄,因結締組織較前肘含量多,皮老韌,質量較前肘差,適於熬湯比較好。
北方把帶肉多的部位稱為前肘,而腳的地方稱為後肘,因為本來肘是指手臂中部連接上臂與前臂的鉸鍊關節,但是豬腿部份的關節正好在前肘與後肘處,也就是足關節處,故名。
(6)臨汾肘子哪裡最好吃擴展閱讀:
豬肉的部位
1、血脖即耳至肩胛骨前頸肉,呈條形,肥瘦相同,韌性強。適於做香酥肉、叉燒肉、肉餡等。
2、鷹嘴位於血脖後、前腿骨上部的一塊方形肉。肉質細嫩,前半部適於做酥肉,切肉絲、肉片,後半部適於做櫻桃肉、過油肉、炸肉段、熘炒菜等。
3、哈利巴位於前腿扇形骨上的肉(包著扇形骨),質老筋多。適於燜、燉、醬、紅燒等。
4、裡脊又稱小裡脊。位於腰子到分水骨之間的一長條肉,一頭稍細,肉色發紅。這塊肉是豬瘦肉中最嫩的一塊,適於熘、炒、炸等。
5、通脊又稱外脊。位於脊椎骨外與脊椎骨平行的一長條肉。肉色發白,肉質細嫩。適於滑熘、軟炸及制茸泥等。
6、底板肉後腿骨下部,緊貼臀部肉皮的一塊長方形肉,一端厚,一端薄,肉質較老。適於做鍋爆肉、清醬肉和切肉絲等。
7、三岔位於胯骨與椎骨之間的一塊三角形肉,肉質比較嫩。適於做熘、炒菜及切肉絲、肉片等。
8、臀尖緊貼坐臀上的肉,淺紅色,肉質細嫩。適於做肉丁、肉段及切肉絲、肉片等。
9、拳頭肉又稱榔頭肉。肉。包著後腿棒子骨的瘦肉,圓形似拳頭。肉質細嫩。適於切肉絲、肉片和做炸、熘菜等。
10、黃瓜肉緊靠底板肉的一條長圓形內,形似黃瓜,質地較老,適於切肉絲。
11、腰窩後腿下部前端與肚之間的一塊瘦肉,肥瘦相連,肉層較薄。適於燉、燜、炒等。
12、羅脊肉連著豬板油的一圈瘦肉,外麵包一層脂皮。適於燉、燜或制餡。
13、五花肉位於前腿後、後腿前的腰排肉,肥瘦相間呈五花三層狀,肋條部分較好稱為上五花,又叫硬肋,沒有肋條部分較差稱為下五花,又叫軟肋。上五花適於片白肉,下五花適於燉、燜及制餡。
人民網——豬的哪個部位最好吃?教你吃豬肉
⑦ 山西臨汾最好吃的美食都有哪些
臨汾是一座十分美麗的城市,這里不僅風景優美,其美食也是多不勝數。臨汾市山西省的地級市,歷史悠久,它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還有"華夏第一都"之稱。
黃米蒸飯
臨汾傳統特色小吃,軟糯香甜。其主要食材黃米來源於山西大面積種植的抗旱性強的黍子。在歷史上,黍是本土居民重要的食材之一。如今,在一下山西私房菜或者山西特色的菜館中都可以吃到這種黃米蒸飯,是代表山西歷史與傳統的特色粗糧美食。
⑧ 臨汾哪裡小吃好吃
臨汾的丸子面有三個流派,白老三的湯味好挺香,九龍的面好但不怎麼香,雖放那麼多香菜,小芳的比較生生的辣。
從迎春街上 從北開始數起 柴三一窩肉;蒸餃店 有特色 好多菜別的地方沒有
狗肉火鍋 就在嘉年華北邊一點 好東西
往南再走一點 就是洪洞羊湯了
然後南北向的路 再從北數起
平陽北街的四川小小小 天天爆滿你知道么?水煮魚其實一般 也不知道啥吸引人 去遲點保准沒座
廣場附近就是那一百後面的大排檔好吃的東西不僅僅是蝦尾 那不是還有湖北魚頭么 長毛燒烤的墨斗魚 忘了哪的春卷跟哪的 反正這地方好吃的不少人也雜 環境不咋樣 不是我想說的那種傳統的好吃的小店
東關大十字首退耿師父那 就是路西北腳這的二丫頭邊上 這的擦疙瘩
香!
體委門口有個拉條~~有個羊湯鍋不錯
三巴湯
沒了 平陽南街 沒啥印象了
科委巷 那個幼兒園對面有個小店 旺的很
師大南門的蜀香居 雙園 YSL烤肉 人氣!
臨剛那還有個湖北魚頭王 臨紡小平澆面
早飯 推薦 解放路小學邊上的 老地方麻葉店 跟貢院體育街十字的呼啦湯 還有什麼?
還有什麼樓下補充了 這些都是比較有人氣的吃店
千萬別提串串香 跟三中操場門那的那個三輪叔叔的串串比起來 這個社么百人王 太垃圾了
迎春街:白家牛肉丸子帝王面
東關:李家丸子
平陽廣場南:四川小吃店
五道廟:梁子1+1稍子面
青獅街:永濟牛肉餃子
運輸公司對面:小四川飯店 鹽煎肉和血塊豆腐比較好吃
解放東路生資巷:成都酒樓 愛吃那兒的麻辣魚
鐵路體育館對面:穆斯林燒烤(夜市)
臨鋼開元夜市:眼鏡家的豆腐串
烏鴉巷:粗糧館里的窩頭炒臘肉
體育街:天天稍子面館
扁擔巷口:老郭家的生炒麵
體育街中段:霍州打鹵面
體育街南面:糊辣湯
東關大十字:二丫頭饃夾肉
青獅南街:東北小飯店(燉菜)
平陽廣場南:小東北飯店(小火鍋)
財神街:地下室的老四川
鼓樓西南角:曲沃王記羊湯
臨鋼:趙記餃子
公安處對面:梁記粥鋪
水廠對面:清香圓(正宗的清真涮羊肉,用銅火鍋,燒木炭的)
五一西路:蜀香局酒樓 川菜
體育北街:婆婆神羊湯
五洲酒店後:趙城羊湯
這些都是比較紅的小吃店或小飯館
⑨ 什麼地方的肘子最好吃
從石家莊順著307國道(滄石路),往東走,有一條機場路.
機場路東邊那個村,叫故獻.
那個村有個飯店,做的肘子特好吃!
那個飯店和他們村委會挨著,叫玉池飯店,價錢應該是38一個.
對了,那個飯店就在他們村水塔下面,你去可以看著水塔找,很容易找到.
其實光我說也頂用,你自己去嘗一會就知道拉,就算不好,最多才38拉.
⑩ 請教朋友們,全國最好吃的豬肘子在哪裡
呵呵,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做法,一般來說,東坡肘子,水晶肘子味道還不錯的,每個城市都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