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柳州有什麼好吃的還有哪些習俗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柳州有什麼好吃的還有哪些習俗

發布時間: 2022-12-20 06:05:06

Ⅰ 關於柳州風景和風俗的資料

柳州風景:柳州是廣西擁有國家級A級景區的城市第二多的城市,旅遊人口及收入位列廣西第三位,是區內重要的旅遊目的地,市區內有眾多優質旅遊資源,擁有兩個國家級重點公園景區——柳侯公園 和 大龍潭風景區。

百里柳江景區(由江濱公園、蟠龍山公園、駕鶴小桃園、人工瀑布群、文廟景區、窯埠古鎮、江景音樂噴泉、東堤春曉、趙家井、西來寺、金沙角、等景區共同組成),尤以柳江夜景最為代表性。

柳州風俗:柳州人善於以歌來表現自己的生活和勞動,抒發思想感情。青年男女戀愛有情歌,婚嫁有哭嫁歌,喪葬有哭喪歌,互相磐考比賽智力有磐歌,宴請賓客有勸酒歌和節令歌,祈神有求雨有祈禱歌;教育兒童有兒歌和童謠。

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對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項主要活動,因此又稱為「歌圩」亦稱為「歌節」。



(1)柳州有什麼好吃的還有哪些習俗擴展閱讀

柳州地方特產:

1、螺螄粉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的小吃米粉,具有辣、爽、鮮、酸、燙的獨特風味。是柳州最具地方特色的名小吃。螺螄粉的味美還因為它有著獨特的湯料。湯料由螺螄、山奈、八角、肉桂、丁香、多種辣椒、等天然香料和味素配製而成。

2、炒螺

北海地方特色小炒,主要是採用北海出產的螺加上酸辣筍、蒜蓉、姜絲、紫蘇葉等旺火快炒,味美香辣可口。

Ⅱ 柳州有什麼習俗

每逢三月三,壯族人都要舉行盛大的「歌圩」活動,在這一天,男女青年要對歌終日,所以又稱為「歌節」。 柳州是壯族人民具有傳奇色彩的歌手劉三姐的故鄉,這里的壯族人民無論男女老幼都是能歌善舞的好手。歌圩那天,大伯、大嫂們提著事先准備好的五色飯和彩蛋,青年男女們則都打扮得很漂亮,姑娘們還要帶著綉球,湧向歌圩地點,魚峰山下是一個主要的歌圩。 歌圩的高潮是擂台賽,歌台設在山腳下的幾棵大榕樹下,歌手們相繼上台獻藝。有老歌手,也有初登歌台的新秀;人們歌唱著新生活,歌唱著甜蜜的愛

Ⅲ 柳州 冬至 習俗

柳州特有的小吃露水湯圓,與傳統的湯圓不同,露水湯圓的個頭比較大,而且是鹹味的,裡面的餡大部分都是大頭菜跟木耳,吃起來十分可口。

Ⅳ 柳州特產有哪些

柳州特產有哪些

柳州特產有哪些?去柳州旅遊當然不能錯過當地的特產,下面梳理了柳州特產介紹,供大家參考借鑒。

羅漢果

羅漢果,葫蘆科多年生藤本植物。別名拉汗果、假苦瓜、光果木鱉、金不換、羅漢表、裸龜巴,被人們譽為“神仙果”,其葉心形,雌雄異株,夏季開花,秋天結果。羅漢果是國家首批批準的葯食兩用材料之一,其主要功效是能止咳化痰。果實營養價值很高,含豐富的維生素C(每100克鮮果中含400毫克~500毫克)以及糖甙、果糖、葡萄糖、蛋白質、脂類等。

柳城雲片糕

廣西柳城雲片糕產於柳城縣鳳山鎮,早在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已開始生產的雲片糕。柳城雲片糕生產有著悠久的歷史,產品在明代時期已負 盛名,到清朝乾隆年間逐步發展成為柳城名牌特產,列為貢品之一。柳城雲片糕是以優質糯米、白糖為主要原料,佐以豬油、蜂蜜、桂花、陳皮、芝麻等,經多道嚴格工序精製而成。其色澤雪白,糕質柔軟,有彈性,切片薄而勻,用手捻可捲成圓筒,來回捲曲而不斷,香甜可口,進口自化,是居家、旅遊、待客或饋贈朋友的上乘佳品,有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及補充營養功效。

黑皮蔗

甘蔗是我國製糖的主要原料。在世界食糖總產量中,蔗糖約佔65%,我國則佔80%以上。糖是人類必需的食用品之一,也是糖果、飲料等食品工業的的重要原料。同時,甘蔗還是輕工、化工和能源的重要原料。因而,發展甘蔗生產,對提高人民的.生活、促進農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乃至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三江油茶

三江縣是廣西柳州市最北面的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縣,境內的老百姓都有打油茶的習俗,特別以侗族、苗族為甚,如草苗一天至少要喝三餐油茶,早上起來先喝油茶再出工,中午收工回來先喝油茶再吃午飯,晚餐也先喝油茶再做飯。

侗家人喜歡喝油茶,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喝油茶,一般還配有糯米飯,油茶泡冷米飯和糯米飯是三江傳統喝法。一種科學的說法是,因為侗族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高寒山區,侗族油茶能禦寒防病,還有生津解渴、提神醒腦、解除疲勞等功效。因其味微苦,所以又被稱為“侗族咖啡”。

禾花鯉魚

禾花鯉魚屬鯉科溫水性魚類。主產地為桂北地,因長期稻田馴養,食水稻落花而得名。桂北地區民間有製作臘禾花鯉魚的習俗。主料為鮮活禾花鯉魚。配料為八角、桂皮、花椒、陳皮、丁香、干辣椒、月桂葉及調味品精鹽、白糖、食醋、薑汁、蔥汁、高度湘山酒等。經原料處理、腌制、蒸煮、煙熏、烘乾製成。冷卻好的臘禾花鯉魚塊,置放室內篩網通風乾燥。一兩個星期後,魚體水分平衡,具有臘味,即可包裝。其表面油潤、肌肉乾燥、肉色金黃、臘香濃郁。

震遠同小雲糕

震遠同小雲糕,是雲片糕的一種,它有片薄、色白的特點,質地滋潤細軟,香糯可口,能久藏不硬,具有桂花的清香,且呈長方形,表面光滑平整,稜角整齊規則,糕片厚薄均勻,不散不粘,完整不碎,能彎成半圓形而不發生斷裂,是喜慶產品,婚慶傳統糕點。

它主要採用糯米粉、白砂糖、桂花和植物油等為原料,經數十道工序製作而成,不僅復雜,而且頗費時間。糯米溫水洗凈、熱水撈過、晾乾篩好後用粗砂炒成粉,陳化三個月,中間經常要翻動;把砂糖製作成濕糖;然後在一定溫度下潤粉、復炒、入模成型,最後切片包裝,每一個步驟都充滿了經驗和技巧。

螺螄粉

柳州螺螄粉,就是米粉配上螺螄肉、湯的一種風味食品。柳州螺螄粉主要以圓條線粉為主,用的是乾粉,在煮之前需要浸泡。柳州螺螄粉最大的特點在於其配菜螺螄肉,用田螺肉或江河中的小螺螄肉均可,味道都差不多。最好將螺肉夾些豬肉一同絞碎,拌入香料、老抽、味精、少量湯、糖、醋和生粉。吃前先把米粉置滾水中燙一下,撈起,加入上述菜料、靚湯,撒一小撮蕪荽。這種螺絲粉既鮮香又有螺味,愛辣者或加點點辣醬,更是爽口提神。

黃牛木

黃牛木,屬金絲桃科,為灌木或小喬木。野生於向陽雜木林中,為名貴雕刻木材,也可作行道樹或觀賞樹。根、樹、皮具有一定的葯用價值。嫩葉作清涼飲料,能解暑熱煩渴。木材非常堅硬,紋理精緻,為名貴雕刻木材,及製作雀籠(廣東精美的鳥籠即由本種的木材製成)故又有雀籠木之名;黃牛木樹冠圓整,枝葉較密。可作行道樹或觀賞樹。花微香,為蜜源植物;幼果供作烹調香料;根、樹皮、嫩葉入葯。

馬鞭草茶

瘦腰瘦腿的檸檬馬鞭茶是近年比較流行的茶方。主要是作用於幫助久坐的人,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利尿、進而達到瘦身減脂的目的。此配方可以來泡澡。在浴缸里放七成滿的熱溫水,加進檸檬草和馬鞭約20分鍾後可進入泡澡,進駐一邊泡浴,一邊按摩揉搓腰腹,大腿和小腿,這樣效果更佳。

融安金桔

融安金桔是金桔的一種,因出產地在融安縣而稱之。融安金桔主要有“滑皮金桔”和“普通金桔”兩種,呈橢圓形,汁多,味甜,色澤金黃,單果重約15g,每年11月開始成熟上市。果實不僅美觀,其果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金桔甙等成分,對維護心血管功能,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壓等疾病有一定的作用。作為食療保健品,金桔蜜餞可以開胃,飲金桔汁能生津止渴,加蘿卜汁、梨汁飲服能治咳嗽。

柳城蜜桔

柳城蜜桔是南豐蜜桔的大葉品系,也有小葉品系。果實扁圓形,重25-50克,果皮薄,橙黃色,油胞小而密,汁胞柔軟多汁,風味濃甜,有香氣,含糖10-11克/100毫升,含酸0.9-1克/100毫升,可溶性固形物14%,品質上等,11月上旬成熟。全市現有面積1300公頃,產量2萬噸,主產區在廣西柳城縣。

融水糯米柚

融水糯米柚,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益於融水大苗山獨特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經精心培育形成的新品種,融水糯米柚果形端正,皮薄肉嫩、汁多味甜,果肉蜜黃晶瑩、香如糯飯,獨具地方特色。產品大量遠銷湖南、貴州、四川、廣東、上海、北京等省市,出口新加坡、日本、越南等國家。

三江茶葉

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地處湘、黔、桂三省(區)交界處,位於廣西北部山區,屬雲貴高原余脈邊緣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帶。屬亞熱帶嶺南濕潤氣候區,雨熱同季,寒署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8.3度,年平均降雨量1730.2毫米,年平均日照1151.9小時,無霜期320天,海拔一般在600—900米之間,有著“高山出好茶的”有利自然生態環境。

;

Ⅳ 端午節柳州人有吃螺螄粉的習俗么

一、柳州人端午節沒有吃螺螄粉的習俗,螺螄粉是平常的小吃;
二、柳州人端午節喜歡吃粽子、掛菖蒲、做雄黃酒、劃龍舟這些傳統項目。人們將艾草、菖蒲掛在家門口,用沙姜、八角、雄黃等材料炮製的「辟邪酒」灑在家裡各處。有的家庭讓孩子們在食用大餐之前用艾草、菖蒲燒的水洗澡。
三、端午節也是柳州人家庭聚會的日子,在外地工作、學習的人回到家中與親人團聚,吃大餐,郊遊等。

Ⅵ 廣西柳州的飲食文化是怎麼樣的 吃的辣不辣

一、廣西柳州人能吃辣,但也喜歡吃酸甜苦等多種味道,這是個兼容性較強的城市,因此在飲食文化上形成了酸甜苦辣等多種特色的柳州味道;

二、柳州飲食文化簡介

(侗族百家宴)

Ⅶ 廣西柳州有什麼特產嗎

一、廣西柳州主要有以下特產,雲片糕、牛臘巴、頭菜、螺螄粉、狗肉、三江菜葉等;

二、特產簡介

三江茶葉,柳州三江侗族自治縣地處湘、黔、桂三省(區)交界處,位於廣西北部山區,屬雲貴高原余脈邊緣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帶。屬亞熱帶嶺南濕潤氣候區,雨熱同季,寒署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8.3度,年平均降雨量1730.2毫米,年平均日照1151.9小時,無霜期320天,海拔一般在600—900米之間,有著「高山出好茶」的有利自然生態環境。

三江縣1989年開始引種綠茶,三江的茶葉生產得到了較快發展,涌現出八江、同樂、獨峒、良口4個萬畝茶葉大鄉和布央、八協、七團、思歐、高露等23個千畝茶葉生態村,茶葉成為了三江縣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經過數載發展,以「布央仙人山茶」為代表的一批三江自主茶葉品牌,已走出廣西,面向全國。2004年在廣西第四屆「桂茶杯」名優茶評比中,「三江天池綠劍」和「三江碧舫綠茶」獲得特等獎;在2005年第六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中,「三江碧舫綠茶」「三江天池綠劍」「劍蘭」等三個產品又榮獲特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