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滄州有什麼好吃的
泊頭市
泊頭鴨梨:為天津鴨梨的主要產地。
交河鎮:鴨梨。
任丘市
白洋淀松花蛋:產於白洋淀一帶,對外統稱「河北皮蛋」。遠在清代中葉,當地即開設眾多作坊,以個大味美著稱。
白洋淀葦席:系以淀區所產蘆葦,經手工編織而成的日用品與工藝美術品。早在唐、宋之時,淀民多以編席為業。至民國,葦席的種類、規格、款式均有相當程度的發展。
黃驊市
黃驊毛蚶:蚶科海產貝類的一種,因殼面被有絨狀表皮而得名。早春或晚秋時毛蚶體大肉肥,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熟制清香可口,易消化吸收,亦可曬干備用和製作罐頭。
河間市
金絲小棗、鴨梨:為著名特產。
滄縣
金絲小棗。
杜生鎮:金絲小棗。
大褚村回族鄉:金絲小棗。
馬落坡鄉:金絲小棗。
史樓鄉:金絲小棗。
閻村鄉:金絲小棗。
閻村鄉景城:金絲小棗。
高村鄉:金絲小棗。
青縣
孝子墓回族鄉:烏龍戲珠棗茶,聞名遐邇,被譽為「中式咖啡」。
曹寺鄉:紅棗。
陳嘴鄉:冬菜。
獻縣
金絲小棗、鴨梨:為著名特產。
獻縣補花:又稱補布,因系以彩布製成各種花卉的花片、葉片,綴附於底布上,故稱。該工藝以花卉圖案為主,圖形清晰,構思巧妙,結構勻稱,色彩艷麗。自然呈立體感。該工藝原產北京,始於明、盛於清,迄今約達400年。
獻縣草編:又稱麥稈編織品。系以植物的葉、莖、果實外皮為原料。產品有席、毯、墊、帽、簍、桶等20餘種,上面並編有彩色花卉圖案。其中以壺墊、桌墊等墊品實用價值最高。早在30年代該縣商家林一帶農民即用麥稈編成草帽辮、磁壺套等售於市。
東光縣
天津鴨梨。
海興縣
盛產海鹽。
鹽山縣
金絲小棗、鴨梨。
千童鎮:小棗。
孟店鄉:金絲小棗、鴨梨。
楊集鄉:小棗。
常庄鄉:金絲小棗、鴨梨。
肅寧縣
盛產鴨梨。
南皮縣
蘋果、鴨梨。
吳橋縣
竹編為傳統手工藝。
孟村回族自治縣
天津鴨梨:主要產區之一。
西滿西村:天津鴨梨,被譽為「鴨梨之鄉」。
趙河鄉:蘋果、鴨梨、小棗。
2. 南皮縣沈氏扒雞的地址
新港街與航運路交叉口北200米。德州沈氏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1月,是一家集食品加工、科研、養殖、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大型生產企業,榮獲消費者十大滿意品牌。南皮縣的沈氏扒雞位於新港街與航運路交叉口北200米,沈氏扒雞形美色鮮,肉嫩可口,五香純正,很受當地人們的歡迎。
3. 滄州特色小吃
1、河間驢肉火燒
任丘茄子餅是河北的一道傳統小吃。鮮香酥軟,佐餐佳餚。將茄子切絲、拌鹽腌1刻鍾,使變軟。將大蒜拍成泥,辣椒切細絲與花椒粉、味精拌入茄絲中;再加適量麵粉攪勻至上勁。素油入鍋燒熱,把拌好的茄料搓圓成餅狀,入鍋中炸2分鍾撈起裝盤即可。
4. 滄州有什麼好吃的啊
滄州最有名的就是羅浮山蜂蜜,你可以搜索一下。就可以找到
5. 滄州小吃有什麼好吃的
河間隸屬於河北省滄州市,東與滄縣、青縣接壤,北與大城縣、任丘市交界,西與肅寧縣、高陽縣相鄰,南與獻縣相連,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到了河間要品嘗一下的6道地方美食。
1、驢肉火燒
河間驢肉火燒是河北省河間市的傳統名吃,味道外熱里爽,清爽醇香。在驢肉的各種吃法中,數驢肉火燒最為常見,而在驢肉火燒中,數河間的驢肉火燒為上品。
2、河間包肉
河間包肉,亦稱過油肉,其風味獨特,營養豐富,油而不膩,清香爽口,深受廣大食客的喜愛,在京津一帶享有盛譽。
3、河間熏肉
河間熏肉的製作大體分備料、煮肉和熏制三個階段,經過三個步驟制出的河間熏肉具有色、香、味俱佳的特色,深為食者喜愛,在周邊縣市享有很高的聲譽。
4、河間餄餎面
餄餎,也叫河漏,是將豌豆面、蕎麥面或其他雜豆面和軟,用餄餎床子(一種木製或鐵制的有許多圓眼的工具),把面通過圓眼壓出來,形成小圓條,比一般面條要粗些,但比面條堅、軟,食用方式和面條差不多,配上做好的臊子很是好吃,是滄州不少地區的主要麵食。
5、全驢宴
全驢宴是河北不少地區的一種驢肉各種做法的宴席,主要菜有::蒜泥驢耳、芥茉驢肚、鹵水驢心、薑汁驢唇、沾水驢肝、醬驢口條、時蔬驢皮鍋、功夫驢肉、醬驢排、燒驢舌、大蒜驢肚、扒驢心、鮑汁驢聖、銀芽驢卷、九轉驢腸、濃湯驢筋、蝴蝶驢健、脆鹵驢柳、掌中驢寶、青瓜驢丸等,當然主食是驢肉火燒,是一種招待人的名宴席。
6、河間吊爐燒餅
「啃個吊爐燒餅,再來一碗豆腐腦」,這是河間的特色,也是河間人早餐的標配。河間吊爐燒餅,選用精麵粉,放入酵母,經過劈柴、燒炭、和面、發面、製作、烘烤等20多道工序,反復捶打。一個吊爐,可制出兩種燒餅,一類是芝麻燒餅,一類是羅圈燒餅。
6. 滄州有什麼好吃的
不巧你來的地方地處華北平原,方圓幾百里之內無山無水,有也是公元里的假山,如果去滄州的話比較有名的就是鐵獅子,但我保證你看了會失望。
玩的地方不多,實在無聊了可以去人民公園。
不過小吃還可以,羊腸湯,驢肉火燒什麼的。
祝你玩的愉快
泊頭市
泊頭鴨梨:為天津鴨梨的主要產地。
交河鎮:鴨梨。
任丘市
白洋淀松花蛋:產於白洋淀一帶,對外統稱「河北皮蛋」。遠在清代中葉,當地即開設眾多作坊,以個大味美著稱。
白洋淀葦席:系以淀區所產蘆葦,經手工編織而成的日用品與工藝美術品。早在唐、宋之時,淀民多以編席為業。至民國,葦席的種類、規格、款式均有相當程度的發展。
黃驊市
黃驊毛蚶:蚶科海產貝類的一種,因殼面被有絨狀表皮而得名。早春或晚秋時毛蚶體大肉肥,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熟制清香可口,易消化吸收,亦可曬干備用和製作罐頭。
河間市
金絲小棗、鴨梨:為著名特產。
滄縣
金絲小棗。
杜生鎮:金絲小棗。
大褚村回族鄉:金絲小棗。
馬落坡鄉:金絲小棗。
史樓鄉:金絲小棗。
閻村鄉:金絲小棗。
閻村鄉景城:金絲小棗。
高村鄉:金絲小棗。
青縣
孝子墓回族鄉:烏龍戲珠棗茶,聞名遐邇,被譽為「中式咖啡」。
曹寺鄉:紅棗。
陳嘴鄉:冬菜。
獻縣
金絲小棗、鴨梨:為著名特產。
獻縣補花:又稱補布,因系以彩布製成各種花卉的花片、葉片,綴附於底布上,故稱。該工藝以花卉圖案為主,圖形清晰,構思巧妙,結構勻稱,色彩艷麗。自然呈立體感。該工藝原產北京,始於明、盛於清,迄今約達400年。
獻縣草編:又稱麥稈編織品。系以植物的葉、莖、果實外皮為原料。產品有席、毯、墊、帽、簍、桶等20餘種,上面並編有彩色花卉圖案。其中以壺墊、桌墊等墊品實用價值最高。早在30年代該縣商家林一帶農民即用麥稈編成草帽辮、磁壺套等售於市。
東光縣
天津鴨梨。
海興縣
盛產海鹽。
鹽山縣
金絲小棗、鴨梨。
千童鎮:小棗。
孟店鄉:金絲小棗、鴨梨。
楊集鄉:小棗。
常庄鄉:金絲小棗、鴨梨。
肅寧縣
盛產鴨梨。
南皮縣
蘋果、鴨梨。
吳橋縣
竹編為傳統手工藝。
孟村回族自治縣
天津鴨梨:主要產區之一。
西滿西村:天津鴨梨,被譽為「鴨梨之鄉」。
趙河鄉:蘋果、鴨梨、小棗。
7. 河北滄州南皮
絕對特色小吃 絕對好吃 來了我們滄州必須吃得.... 爽死你
羊腸子
滄州地處華北平原的東部,卻有著轄區內的孟村回族自治縣。回族是這里的一個主要民族,那麼,以牛羊肉為主的小吃就不奇怪了。所以滄州小吃就應首推羊腸子,盡管這東東有人愛有人憎,但它的確是滄州小吃代表者。在滄州,吃過羊腸子的人都有這樣一種感受,那就是:第一次是閉著眼吃--怕膻;第二次是眯著眼吃--品味;第三次是瞪著眼吃--解饞。真可謂越吃越有癮,越吃越愛吃。羊腸子上市的盛時是冬天。看吧,賣羊腸子的人一般都推著一輛小車,小車的周圍都密密地圍著一圈吃羊腸的顧客。在這里我要插一句,別處的小吃大都在商店裡賣或飯店裡吃,我們這里則不然。賣羊腸子的小販推個長形木箱式的小車,車的前端放著碗、筷及各種佐料,在中間木箱內放一口大鍋,鍋內盛滿熱氣騰騰的羊腸子,鍋的旁邊有剩著燒餅或餅子的箱子。他們在比較固定的地方停下車後,把鍋上的蓋子一掀,羊腸子的香味便立即飄進來,充溢著半條街,吸引著過往行人。當人們聚攏到推車前,小販便會主動遞給每人一個小凳,問清要吃多少,然後放好碗,用筷子從鍋里夾出一段羊腸子,用一把雪亮的刀,快速地把羊腸子切成一寸左右的小段,排到碗內,再灑些胡椒粉、味精、鹽、香菜等佐料,接著從鍋里舀出一勺子熱湯,澆在羊腸子上面,順手又在碗上放一雙竹筷,滿臉笑容地遞到顧客手裡。人們接過碗,咬上一口,品品滋味,頓覺滿口皆香熱氣騰騰的羊腸子驅散了身上的寒氣,趕走了滿身疲勞,全身熱乎乎的,舒坦極了。他們往往是吃了一碗,再來一碗,有的甚至帶口小鍋,買上一些拿回家,請家人共同分享。
驢肉火燒
「天上龍肉,地上驢肉」 自從最後兩只龍在夏朝被人吃了一條、死了一條以後,就只有屠龍術流傳下來了,而驢則在千百年間,繁衍生息,讓人吃也吃不完。堪稱第一人間至味。驢肉肉質紅嫩、口感勁道,比牛肉的纖維要細,口感更好,沒有豬肉的肥膩,也沒有羊肉的膻味,所以說驢肉是走獸肉的上品的確不為過。 火燒是死面火燒,揉好面後,拉成長條,塗上油,再合上兩折,放到平底鍋里烙,溫度不能太高。等火燒基本熟透後,把它放到平底鍋下的爐灶中,爐灶是特製的,邊上可以放得住火燒。這樣,火燒接觸更高的溫度,卻不接觸明火。不多久,火燒外面就會有一層酥脆的外皮,咬到嘴裡十分得香脆。 選擇的驢肉大有講究,也要看個人愛好。沒經驗的客人經常是要最純的肉,而驢肉中最有滋味的是有肥肉的肉,驢肉中極少有肥肉,而肥肉也不象豬肉那樣油膩,而是更鮮美、更容易進作料。把剛烙好的火燒取出來,再由顧客指點要哪塊肉,上秤秤好,在專門的菜墩上切成薄片。如果顧客要求,還可以放入青辣椒,切到驢肉里。再加入香燜,香燜是用烹制驢肉的湯加驢油和澱粉,調制而成,和驢肉的味道相同,可作料的味道卻濃了好多。驢肉火燒好不好吃,關鍵在香燜而不在肉。然後麻利地劃開火燒的一邊,把肉、香燜塞到火燒里邊。一個香噴噴的驢肉火燒便大功告成。 驢肉火燒一定要趁熱吃,因為要想驢肉火燒香裡面必須加點肥的,只有熱火燒才能把肥肉烤化,讓香味滲透到肉里、火燒上。趁熱把酥脆的火燒咬到嘴裡,里邊滲出的是鮮美的驢肉香氣。放到嘴裡咀嚼,驢肉的鮮嫩、火燒的香脆。人間美味也就不過於此了。
滄州冬菜
滄州冬菜,風味別具一格,兼有香、甜、咸、辣四味。加之所含水份適度,密封包裝,具有春不幹、夏不腐、秋不霉、冬不凍的優點,堪稱四時佳蔬。
滄州冬菜是用當地生產的一種幫薄、筋細、含糖多的優質大白菜,去掉老幫和綠葉,切成寬約一厘米、長1.2厘米的小塊,晾曬後拌上適量的精鹽和蒜泥,裝壇壓實,牢固封口,經長時間自然發酵而製成。其色澤金黃,氣味芳香、落口微甜,咸中略帶辣味,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滄州冬菜具有悠久的歷史。據民間傳說,滄州冬菜在明朝就很有名,到清朝生產規模擴大,產品增多,經營冬菜的商人利用貫穿滄州市的京杭大運河之便,由船舶裝載,北銷京津一帶,南銷江浙諸省。據《滄州縣志》記載,清康熙年間,滄州古城內外已有數十家冬菜作坊,買賣興隆,行銷國內外;民國25年(1936)年,滄州冬菜曾在巴黎舉辦的商品博覽會上榮獲優質產品獎。
滄州冬菜食用方便,可以作為佐餐的鹹菜和酒席筵間的酒菜。在炒菜或燒湯時,作為調味品放入少量的冬菜,則芳辣味美,誘發人們的食慾,還可以把滄州冬菜加工製成別具一格的風味名吃
滄州金絲小棗
滄州金絲小棗又名滄州小棗、西河小棗。它以充分成熟後,掰開能拉出15cm的黃色金絲而得名。以主產滄州大運河以西得名於西河小棗。滄州金絲小棗在滄州市各縣多有分布。同時全省各地亦有少量分布,但以滄州市的滄縣、獻縣、泊頭市、南皮分布較為集中,其面積佔全省的90%以上。 滄州金絲小棗是全國紅棗著名特產。它以獨特的風味而馳名天下,成為我國紅棗中的「瑰寶」。這種棗皮薄肉厚,汁多核小;果肉青黃色,肉質細而脆。因為它味道甘甜,含糖量高達65%,剝開後有金黃的細絲纖連,吃起來甘甜如蜜,所以叫作「金絲小棗」。 滄州金絲小棗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據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就廣為種植了。相傳清朝的乾隆皇帝,曾到滄州一帶打獵。他帶著人馬經過獻縣時,見路邊田埂上風吹棗樹,果實累累。乾隆心裡高興,就叫人摘了一些品嘗。他剝開一顆,只見金絲閃爍;嘗一嘗,甜如蜂蜜,就高興地說,這滄州一帶自古是貧瘠的土地,想不到這兒的小棗這么甘甜! 金絲小棗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不僅含糖量高,而且含有多種維生素。在民間,早就流傳有「五穀加小棗,勝似靈芝草」的說法。 英國有位醫學家稱紅棗是「活維生素丸」,是天然的滋補佳品。金絲小棗除生食外,還可以製作傳統的甜、粘食品,如棗粽子、棗粘糕、棗切糕、棗花糕、長壽糕、油炸糕,還有臘八節時吃的臘八粥,日常吃的棗餅子、棗窩頭、糯米棗飯等。棗泥可以作各種糕點的餡料。 滄州金絲小棗是我國出口量最大、銷往國家最多的一種紅棗。
哥們 不是兄弟我說 滄州的好東西很少(質量有點差) 但是小吃老好吃了
8. 滄州有什麼好吃的特色
羊腸子,驢肉火燒 馮氏香腸 鹽山皮蛋 交河煎餅 南皮窩頭 奇美香腸 任丘熏魚 三疣梭子蟹 渤海對蝦 滄州獅子頭
9. 滄州十大名吃有哪些
1、羊腸子。
2、冬菜。
3、炸老虎。
4、驢肉火燒。
5、獅子頭。
6、火鍋雞。
7、小魚辣醬。
8、紅椒爆鮮蝦。
9、黃驊燒餅。
10、泊頭老豆腐。
河間驢肉火燒是河北省河間市的傳統名吃。味道外熱里爽,清爽醇香。其實河間驢肉火燒有很悠久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唐代。火燒中的驢肉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肉類,其中的亞油酸、亞麻酸的含量都遠遠高於豬肉、牛肉,所以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哦!
10. 「品味南皮」之舌尖上的南皮
了解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我們可以從飲食文化方面切入,邊吃邊看,品嘗美味的過程就是感受歷史感受文化的過程。
晚晴名臣張之洞的故鄉南皮亦是如此。
南皮之名起於春秋。據《太平寰宇記》記載,北方少數民族山戌攻打燕國,燕向齊國求救,齊桓公救燕北伐山戎至此,築城制皮革,稱為皮城(在今縣城東北5千米),由於在其北面的章武有一座「北皮亭」,所以稱此城為「南皮」。它是滄州境內載入史籍最早的城邑。 南皮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境內就有了人類活動。
這么悠久的歷史,一定會孕育獨特的的美食。
首先是南皮的祁家窩頭,是慈禧太後御封的貢品。據記載,清末,慈禧太後在一次遇見軍機大臣張之萬時,問及農村百姓常吃什麼飯,張之萬答「窩頭」。雅性所致,慈禧想嘗嘗窩頭的滋味,張之萬即派人回老家南皮,精工細做,蒸好兩鍋窩頭,馳送京城,貢呈太後品嘗。慈禧用後大悅,遂將南皮窩頭定為「御膳食品」。從此。南皮窩頭名聲遠揚,成為地方名吃。
南皮窩頭製作講究,需上乘小米50%,精選黃豆40%,栗子10%用石磨推,然後用籮除雜去皮。選料精細製做時,加入花椒、大料、茴香籽等為原料的五香粉,冷水和勻,做成窩頭,放入蒸籠,旺火蒸20分鍾即可出屜。其色澤嫩黃,清香撲鼻。少暄宜人,香甜可口。
然後是南皮寨子老醋。清朝光緒九年「廣盛源」醋坊是南皮縣寨子鎮唯一一家老醋坊,生意遍及方圓幾百里,經歷多年風雨已初成一個體系。光緒十五年「廣盛源」醋坊結合當時的工藝發明了薰蒸法,使自己釀出的醋色成醬紅色,口味醇厚,香酸綿軟甜,聞之食慾大開,香味久聚不散,備受青睞,其後又傳於宮中,引為貢品。之後廣盛源釀醋工藝漸漸傳於民間,制醋者盡皆習之,名聲大震。光緒二十年是「廣盛源」字型大小發展鼎盛時期,聲譽顯赫一時。
還有南皮的連勝醬菜。 連勝醬菜秉承北味之工藝,在發展中又融合吸納揚州風味的原料特色,風格秉承南北之長,形色聚合兩方之美。獨有的工藝風格亦獨樹一幟。 連勝醬菜精選綠色優質原料,由純天然面醬精心腌制而成,質地脆嫩、醬香濃郁、香甜可口、爽神健脾。
最後是阿杜土雞。阿杜土雞是河北南皮地方傳統名吃,歷史文化淵源傳承百年。在當地頗具名氣。阿杜土雞由我國唐代著名大詩人杜甫所創,原名[杜甫草堂雞]歷經千百年不斷改良完善,使得阿杜土雞味道更加醇厚,鮮美。
走在南皮的大街上,到處都是美食。歲月留下了味道,以及味道背後的故事。歡迎您來賞南皮高韻,品味南皮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