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網紅吃糖包是什麼吃的
網紅吃糖包是什麼吃的
糖包子是人們在冬季喜歡吃的食物,冬季寒冷吃了熱的糖包可以暖身體,也可以增加人體的糖分,過年過節的時候都可以吃,也可以用來祭祖,家裡的小孩和老人尤為喜愛。
❷ 小時候愛吃的糖三角,這樣改良一下口感更好,不甜膩奶香味濃郁
美味的糖三角,變一個方法做出來更好吃,大人孩子都愛吃。
小時候愛吃的糖三角,這樣改良一下口感更好,不甜膩奶香味濃郁。
1、七八十年代,那時候家裡不像現在,想吃糖可以隨時吃,經常是吃不到糖的,偶爾家裡蒸一次糖包子、糖三角,真的就會搶著吃,吃一口糖包子,甜甜蜜蜜的,那種幸福感,真的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
現在人生活條件好了,每天都可以吃到糖,卻要控制吃糖,怕出現三高,我家人平時也是盡量少吃糖,只是偶爾饞了,才吃一次,昨天看到別人蒸的糖三角,也想吃了,所以今天自己也蒸一些。
2、自己蒸的糖三角是經過改良的版本,不像小時候吃的那麼甜蜜,放少量紅糖,再添加上其他的食材,使蒸出來的糖三角吃著不甜,同時還有香濃的口感。
蒸糖三角,先發面團,200克普通麵粉、1克發酵粉、適量溫水和面,揉光滑放盆里發面團,現在天氣熱,20分鍾就發好了。
拿出發面團,揉一揉排氣,然後分成大小均勻的小面劑子,再擀開,擀成中間厚邊緣薄的麵皮。
3、再來准備糖餡料,糖三角的餡料特別簡單,60克紅糖,50克奶粉,10克黑芝麻,10克白芝麻,50克普通麵粉。其實還可以自己任意搭配,放上自己喜歡的花生米、核桃等。
4、把上面的食材都放入碗里,因為家人都不愛吃太甜的食物,這里乾麵粉加得比較多,喜歡吃甜味重的可以少放一些乾麵粉。
5、把所有的食材都攪拌均勻,因為加了奶粉,又加了乾麵粉,這樣蒸出來的餡就有些幹了。
6、所以給餡料裡面再適量淋一點涼開水,再攪拌均勻,這樣蒸出來的餡料就不會太干,吃著也不是太甜。
7、餡料調好了,開始包糖三角,也可以包成自己喜歡的任何形狀,今天的外皮擀得比平時包包子的外皮要厚一些,外皮太薄,就怕都是餡料吃起來太甜蜜。
8、外皮包上糖餡料,分別從三個方向向中間捏起來,就是一個漂亮的糖三角了,我家無論是包包子,還是糖三角,做得都比較小巧,兩三口就能吃一個,太大了,吃一個就會吃飽,少了品嘗 美食 過程的樂趣。
9、全部都包好,包了兩種形狀,每一種形狀都是憨態可掬,家裡有孩子的,一定會喜歡這些糖三角的。
10、放入蒸鍋二次發酵10分鍾,能看見糖三角體積都變大了,就開大火蒸15分鍾,時間到關火,燜一分鍾出鍋。
11、好吃的糖三角出鍋了,我和丈夫每人都吃了兩個,有甜味道,還有奶香味道,更有芝麻的香味,越嚼越香,喜歡的親們,可以自己嘗試做一次,變化一下口味。
❸ 在家製作糖包時,芝麻花生餡需要如何調才能更好吃
引言:相信每個人都吃過糖包,糖糕的製作方法非常簡單,而且味道十分的香甜。在平時逢年過節,家長們總會給自家的孩子做糖包,有些家長喜歡在製作糖包的時候加芝麻和花生餡,那製作湯包時需要的芝麻和花生餡應該怎麼調才能更好吃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三、糖包的好處
糖包和我們日常所吃的主食差不多,在平常如果比較喜歡吃甜食,就可以經常做糖包吃。可以很好的代替早飯,或是在飢餓的時候吃糖包的儲存也是非常便利地做好放入冰箱即可,可以儲存很多天。平時想吃的時候放入蒸籠中熱一下就可以吃了,搭配白粥或是紅棗粥八寶粥之類的,完全可以再踢一頓早飯了。但是一定要注意,剛蒸出來的糖包是非常燙的,其中的流星很容易就會將舌頭燙傷,所以在平時做了糖包一定要告誡自家的孩子不要吃得太著急。
❹ 無錫哪裡的小籠包好吃呢
無錫小籠饅頭是江南名小吃之一,三鮮開洋餛飩是小籠饅頭的絕配,吃餛飩、品小籠是老無錫的習慣生活,所以提起小籠饅頭是不能缺餛飩的,餛飩與小籠饅頭必須相提並論、相得益彰。
目前錫城要說小籠饅頭和各色餛飩仍能保持傳統風味的,深受本地人認可的,首推熙盛源,笑來喜和古香樓。這三家店,不論從製作、口味、特色、環境和服務上都是一流的!在保留小籠饅頭和各類餛飩的原始風味的基礎上,都進行了適當的改良,各具特色,比較適合現代群眾綠色 養生 的口味;
其次是頂著正宗的頭銜,走著平庸的路線,也是三家店,分別是王興記,秦園和憶秦園。王興記是錫城的百年老店,也是無錫小籠饅頭和三鮮開洋餛飩的招牌店,我們小時候到王興記去吃碗餛飩,來屜小籠是逢年過節的禮遇,十分難得。但是現在輝煌不在,在當今的無錫人心中是爛泥扶不上牆,一蹋泥糊塗,不過味道不行名氣在,就象撿不了的菠菜頭,但凡評獎評優永遠少不了它。秦園和憶秦園是陳曉卿的記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之衍生物,准確地說,陳曉卿拍的是秦園小吃,但是秦園小吃的業主沒能堅持住,當《舌尖》風靡全國時,秦園不幸已經盤給了他人,當食客聞風而至,讓秦園新掌櫃賺得盆滿缽盈時,為他人作嫁衣的原業主自然是心有不甘,實在是坐不住了,就重踏江湖,有了憶秦園小吃,為了有所區別,還專走奢侈高檔路線,並發起了干屎摻入薄屎里的正宗之爭,說不清,道不明,反正借了央視的東風,還是虛名一場,延續至今,成了外來遊客的網紅店。
最後,就剩下街頭巷尾的小吃店,象蘇興記、超王記,常興記,陳大嘴,盛興源,聚成源、丁大福等等,憑著各自的經營特色,在錫城各佔一隅,各有一套,基本上是經濟實惠,貼近大眾,走親民路線,方便城鄉群眾,就近能品嘗心中的老味道,也成就了無錫小籠的食文化;
除卻本地的商家,還有二家外來戶也得提一提,他們做小籠饅頭也比較有特色,名氣不亞於以上各家。
一是從江陰殺入無錫城的小吃店——陶興寶點心店。江陰雖隸屬無錫,但江陰在飲食上與無錫大相徑庭,非同一系列,故屬於外來食文化,陶興寶的特色是各色餛飩,特別是螃蜞餛飩堪稱一絕,真是鮮到眉毛都掉了,還有刀魚餛飩更是要提前預約,其點心是以蟹粉湯包為主,頗具靖江特色,輔以美味的拖爐餅,真是打巴掌也不扔的好食品,關鍵是這家店的小籠饅頭雖非主打品牌,但是不管是製作和滋味都是中規中矩,做的不錯,能在錫城小籠饅頭的行業內分得一杯羹。
另一家是從安徽過來的同慶樓,雖是徽派餐館,但是小籠饅頭是其主打的招牌點心,初來時與本地小籠饅頭不同,口味以咸鮮為主,似有與無錫小籠一爭高下的態勢,經過多年打磨融合,現在也入鄉隨俗,有了絲絲的甜味。
小籠饅頭是無錫獨特的小吃文化,雖然外地人不一定能認可它的甜膩滋味,但是在無錫人心中,永遠是一屜割不斷的鄉愁,不管到天涯海角,也不忘要吮吸象母乳一般的鮮汁。
必須熙盛源啊,這么多年了,平時想吃就會去,總是吃不膩,最愛的是他家的小籠饅頭和拌餛飩。作為一個偏愛甜的無錫人來說,本地的餛飩店應該是最受歡迎的小吃。王興記還是不要多說了,本地人都是不太肯推薦王興記給外地的朋友的,雖然這個店是在國內應該是算最有名的無錫特色小吃店了,但是真的是像某些國營單位一樣,服務不熱情,用料不足,空有招牌,誰吃誰上當,還不如介紹外地朋友去穆桂英。喜歡熙盛源的是因為服務挺好的,都是本地阿姨,每次去都是和和氣氣的,很有親切感,而且這么多年,基本上所有的服務員都沒怎麼變過,除了開新店招人還是會有老員工鎮守,說明老闆人也挺好的,不然員工早換了吧。除了熙盛源,還推薦超王記和笑來喜,笑來喜進去給的茶挺好喝的,小籠包的皮子也薄,其實這幾家老闆都是有淵源的,配方上應該不會有太多的差別。
在無錫江陰吃到的蟹黃小籠包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小籠包源自上海南翔,為江南地區特色小吃,上海味鮮,無錫味甜。
從宏村來到江陰,朋友阿P帶我們吃小籠包,此為江陰人最愛之一。與川渝地區的小籠包不同,江陰小籠包的皮是用不發酵的面做成的,且裡面有鮮美的湯汁和緊實的肉丸,外形小巧玲瓏,晶瑩透黃。
正確的吃法是,在小籠包的側面咬個小口,輕輕吹涼湯汁,再慢慢吸入,然後用湯汁將皮和肉餡鎖在口中,慢慢品嘗食材的原味。當然,包子沾一點香醋,盡情享受湯汁四溢,皮薄餡嫩,鮮美無比的蟹黃小籠包吧!
對於喜歡吃包子的我,這真是和以往不同的體驗,餡料如此之多,如此之鮮,外皮之嫩,吃完一個再來一個。
同時還吃了餛燉,蝦仁餡的,雖然沒有麻辣,但那鮮味更勝麻辣。
回渝已多日,早上依然經常選擇包子,重慶的小籠包也很好吃,只是那一股蟹黃味只有去江陰尋了......
無錫人的最愛——小籠饅頭
前面說過了無錫人的面和餛飩,再來說說無錫人的最愛——小籠饅頭。印象中,小籠饅頭是最能代表無錫的小吃。因為面和餛飩,你可以在周邊城市吃到相同或相似的味道,唯獨小籠饅頭,只有在無錫能吃到這個味道,連江陰、宜興(無錫所轄縣級市)都有很大的差異,周圍很多城市也有小籠饅頭,但那個差異就更大了。
小籠饅頭其實應該稱為小籠包,在無錫方言里,是沒有包子饅頭之分的,一律稱為饅頭。雖然現在稱小籠包的人多起來,但只要一說無錫話肯定是「小籠饅頭」。
已經難以考證為什麼叫作小籠饅頭了,應該是蒸饅頭的籠屜小而得名吧,那麼小的饅頭,一籠十個,不多不少。湯汁是必須的,不明就裡的人把小籠稱為灌湯包,其實是不對的。聰明的無錫人在餡里恰到好處地摻入了皮凍,在爐子上蒸個六七分鍾,皮凍全部化開,變成鮮美的湯汁。在無錫稍有名氣的餛飩店裡(小籠饅頭肯定是和餛飩一起的),服務員在分饅頭時如果不小心,把皮夾破了,一定會把這個小籠送給你吃,因為沒湯汁的小籠是沒人會要的。
甜也是必須的,好多外地人不習慣這種甜,甚至有一年在天津,計程車司機聽說我是無錫人,直接說:吃過你們的糖包子。也許是無錫自古富庶不缺糖的緣故,甜,一直是無錫人鍾愛的味道。小時候跟著父母出門作客,很多人家待客的不是茶水,而是一杯糖水,而且對你越尊敬糖就放的越多。當然,小籠饅頭里的糖是有分寸的,必須襯托出鮮味來,吃到嘴裡先是一種淡淡的甜味,然後被肉的鮮香味蓋住,直到湯汁淌滿你的口腔。
在江南,這種帶著甜味的小籠是無錫特有的,以後走遍千山萬水,只要嘗到這略帶甜味的味道,就會勾起思鄉之情。
小籠饅頭裝載著我們這代人的記憶。在衣食匱乏的年代,糖、油、肉,甚至麵粉都是限量供應的,吃一次小籠饅頭,就把這些吃齊了。當然,小籠饅頭也不是象現在隨便吃的,家裡來了客人才會去吃上那麼一回;又或者去外地走親戚,會裝上一竹簍的小籠饅頭(三十到四十隻吧)作為禮物帶走。這種裝簍的小籠一般只蒸七分熟,這樣拿出去的買相比較好,吃的時候再重新蒸一下。
到了七十年代末,經濟稍有好轉,見到比較多的人,因為打賭輸了會請吃餛飩小籠的。更有直接打賭能吃多少只小籠的,閣老就親眼看到兩個年輕人打賭吃下足足100隻小籠饅頭,結果,饅頭是吃完了,兩個人也反目成仇,因為那100隻饅頭錢,畢竟是小半月的生活費啊。
到八十年代,物質豐富了,市場上的各種品牌的小籠饅頭也多起了來,和餛飩不同,小籠饅一般只有肉餡,考究一點的有蟹粉和蟹黃。記得有一家店,每籠有一個菜豬油的小籠饅頭,但好景不長,很快也就淹沒在這常態的小籠饅頭中。
餡雖然千篇一律,但味道卻各有不同。偏甜的、偏鮮的、鹵汁特別多,形成了各個特色品牌,一旦功成名就,便可經久不衰。目前無錫市場上除了百年老字型大小,有些名氣的不下十多種,有些「新貴」也混了三十多年了。
小籠饅頭雖然好吃,但也講究個吃法。小時候見過一北方大漢,看見小籠饅頭一臉不屑,可能是覺得無錫人小家子氣,把包子做的這么小,挾起一隻,整個塞進嘴裡,滾燙的鹵汁炸開來,弄得那條大漢吞也不是,吐也不是。那場景,至今難忘。真正的無錫人,會告訴你,「輕輕移,慢慢提,先開窗,後喝盪」。說的就是先咬破一點皮,把湯汁吮幹了,才能把整個小籠饅頭吃完。
小籠饅頭是無錫幾代人的記憶,承載著無錫美味的傳承。雖然過多的糖和油已不再是現代人的喜愛,但在無錫,還沒有一種小吃,能撼動小籠饅頭的霸主地位。
古香樓! 其次 熙盛源,再下來是 其他了。我從小生活在崇安區,吃著中國飯店和王興記的小籠包長大的(小籠包除了錢還有糧票的) . 現在的王興記,旅行團的目的地之一吧。
無錫好吃的小籠包太多了,老牌名店裡也有,犄角旮旯里也有,推薦下面幾家,看你有沒有吃過
最老牌——王興記
王興記可說是無錫最老牌的
吃小籠包的地方了
許多人就是沖著他們家的
小籠包和蟹粉小籠來的
現蒸的小籠 入口驚艷
皮薄吹彈可破
肉質緊致,多汁味濃
不過其中 碎生薑較多
不吃薑的小夥伴們要注意了
經典的 鮮肉小籠
和高級的 蟹粉小籠
皮都很薄,咬開滿滿一湯汁
蟹粉款的頂部有 巨大蟹黃
猶如皇冠上的寶石
對於愛吃蟹的小夥伴來說只怕是每口都要開心哭了
這家小門面的店隱藏在
朝陽市場的一角
真可謂極為隱蔽
但小籠賣相卻不輸其他
這兒的小籠用的是 腿心肉
味道更濃更甜
並且點小籠包還免費配湯
地址
梁溪區朝陽農貿市場內場2號梁溪區沁揚市場125號濱湖區大丁佳苑30號
為什麼說他家是最正經的呢?
因為它靠近市公安局
在中級人民法院對面
吃一口小籠
望一眼對面的法院
整個人也變得肅穆起來了呢
同樣的,他們家的小籠
也很「為人民服務」
個頭飽滿,肉也很大塊
一口下去完全滿足
地址
崇寧路31號(中級法院對面)惠山區新興西路105號
作為《 舌尖上的中國 》拍攝點
鼎福記的小籠自然是高質量的
剛出鍋的小籠熱乎乎的
湯汁很足,咬起來非常有口感
蘸著香醋一起吃
別有一番滋味
以前經常在崇安寺的王興記吃,發現小籠包質量下降不少,皮厚,湯汁也不是太豐富,餛飩稍微好一點,基本保持原味,現在好久沒去了!八佰伴那的本店味道要好一點。也吃過超王記,鼎福記,添福記,順客福,蘇興記,憶秦園,一張嘴,又一頓...總的來說都還可以,超王記,鼎福記相比其他幾家味道稍好點!來無錫,還是應該嘗一嘗小籠包的!至於上海的南翔小籠,沒聽說過和無錫的小籠有啥聯系,畢竟都是百年老店!不過做小籠的手法應該是一脈傳承的!
六家店,每家店點得都是經典小籠包和經典開洋餛鈍(除了憶秦園海岸城店)。
蘇興記
建築路店
地址:建築路1232號家樂福奧林花園店1樓
一共兩家店,另一家在梁青路上金色江南附近。第一站就去這家是因為離家近,步行距離。蘇興記,聽名字就有點和王興記軋苗頭的意思,這兩年也確實挺興旺,一點 半坐下來的時候還是座無虛席要和人拼桌。食客都是本地居民偏多,旁邊的老爺爺老奶奶說吃來吃去,還是這一家最好吃,隔一段時間久坐車過來吃,給外地朋友送 禮也是買這家的打包。店內環境比較干凈,桌椅都是中式的,隔著透明玻璃可以看到廚房。小籠包皮薄,餡大,沒有肥肉,湯汁多,略甜,但是比我記憶中的傳統無 錫小籠包不甜一些。美中不足的是包子的褶子做得不太精緻。餛飩皮太硬,有幾個餛飩的耳朵散了。餛飩餡料中有筍干,吃起來比較有嚼勁也不會太膩。餛飩湯配料 齊全,找到了蛋皮、豆腐乾和紫菜。餛飩餡料和湯料都有味精。總體覺得小籠包很好吃,餛飩一般般。
笑來喜
湖濱街店
地址:湖濱商業街8號附11-12號
全城一共三家店,另兩家在春申路和通揚路。湖濱街店坐落在全部是吃的湖濱商業街上,其實不難找,就是店家的顯然設計過字體的招牌有點難認,差點錯過。店裡面也是中式設計和裝修,椅子靠背上都有店家的名字,牆上掛著「小籠饅頭十大名店」和「三鮮餛飩十大名店」的獎狀。小籠包個大,底裡麵皮薄,但是褶子處略厚, 褶子也是做得不甚精緻。肉餡微甜,湯汁豐富。餛飩也大個,有開洋,皮子質量普通。餛飩湯里沒找到豆腐乾絲,湯裡面味精有些重,吃完餛飩狂口乾。
憶秦園
海岸城店
地址:立信大道168號海岸城購物中心負一樓
憶秦園原名秦園,就是寄暢園的那個秦園,在舌尖上的中國裡面有出鏡,人氣飆升,一口氣開了八家店。最早在惠山古鎮開店,據說後來惠山古鎮開發暫時搬出來,結 果想搬回去的時候原來的地方已經被人佔了,「秦園小籠」的名號也被佔了,一氣之下就在惠山古鎮旁邊的巷子里已「憶秦園」之名重來。惠山古鎮裡面那家秦園以前也去吃過,其實我覺得挺好吃的,雖然裡面的廚師和阿姨聽起來都是外地口音,就記得餛飩特別大,一兩小籠一碗餛飩的標配把我吃撐了。這次過年回家,徵求最 好吃無錫小籠包候選人的時候很多親戚朋友同學提名這家,所以特意來嘗一下。「湯包不等客,客要等湯包」,道理的確是這樣的,但是趕這么說出來,夠拽,有氣 場!可能是節假日的緣故,要鮮肉小籠,沒有;要開洋餛鈍,沒有。最後只得要了蟹粉小籠,大餛飩和小餛飩。這里的小籠包自稱「湯包」,皮子夠薄,略透明,包 子個頭也小一些。蟹粉包在肉餡兒中間,肉餡基本不帶甜味,醬油分量也少於我印象中傳統小籠包的水平,餡料中有肥肉,略油膩。小餛飩皮很薄,但是餡料乏善可 陳,其實小餛飩吃的是一碗皮子。大餛飩一碗五個,夠大,皮子軟硬合適,很好吃。餛飩湯也有味精,吃完後很口乾。總之,小籠包和其他店的無錫傳統做法有差別,大餛飩很好吃。
憶秦園
惠山古鎮店
地址:惠錢路一弄1號11-3
隱藏在惠山古鎮大門旁邊的一個尋常巷子里,有點難找,後來問了路才找到。之前一天吃完憶秦園海岸城店之後發了朋友圈,大家紛紛表示總店最好吃,一定要去一下總店,所以第二天就冒著大雨又吃了一次憶秦園。店面非常狹小,服務員也不多,小籠包叫號是用喇叭叫的。一樓幾張長桌子,二樓三張圓桌,不知為何二樓樓梯上 去有一處殘垣斷壁般的所在。包小籠包的店員就在食客旁邊的小桌上勞動,好似就在廚房裡面吃飯,很有意思。可能因為後廚地方太小,餐具都是一次性的,省得洗 了。排隊的人很多,遊客居多,也有本地居民,大部分顧客吃完還要打包,所以大雨天也生意特別興隆,店員都有點忙不過來。這次在總店總算吃上了鮮肉小籠和開 洋餛飩。小籠包的皮極致薄,整個外觀形狀卻不甚美,肉餡不甜,肥肉有點多,略油膩。後來看到生的肉餡,的確挺多白花花的肥肉的。餛飩也是肥肉略多,皮子很好吃,就是某幾個餛飩靠近肉餡的地方皮子略硬。餛飩湯裡面沒有蛋皮。
蘆庄超王記
中橋店
地址:中南路220號
最早開在蘆庄,意為「超越王興記」,現在嘩嘩開了十幾家店。我去的是中橋店,坐落在中橋菜場旁邊,周圍都是老居民區。外觀看特別不起眼,像個蒼蠅館子,走進 去,也的確不太講究...收銀的阿姨對我在店裡拍照頗有微詞,質問我為何不經過他們同意就拍照...阿姨,吃飯前先拍照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喲...來往食 客都是附近居民,有七十多歲的熟客老爺爺,也有小朋友過來打包幾兩小籠帶走(或許她爹娘麻將正酣吧...)特別樸素的一個店,環境不可深究。小籠包皮子薄,但是尖尖處沒有蒸熟的樣子,略硬。肉餡微甜,且咸,重口味。餛飩皮子黃,鹼水重,湯裡面沒有蛋皮。湯料也有味精,不過沒有憶秦園那麼登峰造極,吃完以 後口乾程度還可以忍。
熙盛源
濱湖萬達廣場店
地址:梁溪路35號萬達廣場A區萬千巷88號
隨 著王興記在本地口碑式微,這幾年熙盛源隱隱有執牛耳之勢。原本是 健康 路上的一個小門面,的確開了很多年,但也就這兩年開成連鎖店了,現在在無錫有六個店, 在蘇州上海等地也有分店。我去的是萬達廣場店,店內中式裝飾,干凈整潔,服務員都是無錫阿姨。一路下來就這家店的小籠包褶子做得最好看,皮子薄,肉餡略 甜,沒有太咸,很少肥肉,但是看得見蔥。餛飩外形也是一路下來最齊整的,皮子軟硬適中,湯里沒有豆腐乾,味精也還是有滴。這么多小籠包店,就是沒有一家能 認真做一碗不是味精調出來的餛飩湯,一聲嘆息啊。
現在的小籠包應該數「熙盛源」的最合乎無錫人的回味了,近日在萬達廣場開張的同慶樓號稱「小籠包」的始祖,口味也不對無錫人的口味!
無錫「熙盛源」店有:1、 健康 路、學前街口, 2、清揚路家樂福對面,3、南禪寺西南角,4、建築路 等,你不妨就近品嘗一下。
無錫小籠當然是古香樓的最好吃了啊,要去五星家園那一家,。小籠皮薄肉多,透過晶瑩的外皮,都能看到滿滿的肉汁在皮里四處游盪,澆上一點香醋,輕輕咬開一個口子,咗一口湯汁,濃濃的鮮甜味直充你的味蕾,別提多好吃了,連大名鼎鼎的李雲迪當初都慕名而來。無錫雖然有很多家小籠店,更是有很多家老字型大小,但是最好吃的那一家還是要屬古香樓。
❺ 糖包子的做法大全,糖包子怎麼做好吃
食材明細
麵粉
適量
南瓜
適量
黑芝麻
適量
牛奶
適量
酵母
適量
白糖
適量
甜味
口味
蒸
工藝
一小時
耗時
簡單
難度
糖包子的做法步驟
糖包子的做法步驟:1 1南瓜切薄片進微波爐叮了六分鍾,完了放進料理機內加了牛奶打成糊狀。
糖包子的做法步驟:2 2酵母用溫牛奶泡開。
糖包子的做法步驟:3 3邊加酵母邊用筷子攪成絮狀,加南瓜稀,然後用手揉成面團。
糖包子的做法步驟:4 4大大滴面團裝在盆里,搭塊溫的毛巾醒發。
糖包子的做法步驟:5 5面發好後揉去氣泡,搓成條狀,切小段。
糖包子的做法步驟:6 6餡里黑芝麻加白糖,放了點自已曬的干桂花。
糖包子的做法步驟:7 7擀好皮子舀適量的餡包好就OK啦。
糖包子的做法步驟:8 8我是用微波爐蒸的,冷水蒸了六分鍾,順便做了點肉包子,白菜餡滴。
❻ 包子餡怎麼做好吃糖包子的做法
用料
面團材料:
普通麵粉 300克
溫水、酵母 155克3克
糖 5克
奶粉 8克
包子餡材料:
水、細砂糖 60克180克
豬油渣、豬油 各50克
花生油 25克
玫瑰花醬 30克
橘子皮 30克
鹽 2克
炒熟白芝麻 30克
炒熟糯米粉(糕粉) 50克
糖心包子的做法
先來做糖心餡,准備好材料;橘子皮
熱水洗凈用刀片去皮下白瓤,切細,
豬油渣剁細
小鍋中倒入60克水,和180克細砂糖
開小火慢慢加熱至砂糖起泡泡,可
用筷子攪勻至砂糖融化,關火
放入豬油和豬油渣,花生油、讓鍋中
的余溫將豬油、豬油渣融化,攪勻
加入玫瑰花糖醬、切細的橘子皮,
鹽,攪拌均勻
最後放入芝麻、糕粉混合均勻。剛做
好的糖心餡是流動性的,冷卻後放進
冰箱冷藏30分鍾就會定型,加熱後又
會變軟
取出分成16個16克餡心,要搓圓,
(包子才包得圓)再次放入冰箱冷
凍20分鍾至定型
大碗放在電子秤上,倒進55克溫水,
放入酵母溶解後加糖靜置5分鍾,加
入奶粉攪勻,把剩餘的100克溫水倒
進碗里攪勻,倒入麵粉,攪散成雪
花狀
將面團揉成光滑細膩的面團,需要7
分鍾左右,蓋上蓋放進溫暖處發酵,
發至原體兩倍,約50分鍾
1:取出面團排氣揉勻,撒點麵粉,不
能多!揉成光滑細膩的面團,(多揉
一會,面團是越揉越軟,不出現氣泡
為止)分成16個大小均勻的小面團,
搓圓;2:取一個小面團按扁,(中間
厚點)放入餡心3:包好,用左手虎口
邊捏邊轉動收好口,朝下;4:用手在
案板上將生胚滾圓!是滾圓哈!
全部做完,放進蒸鍋,開小火,將
水燒熱約40度水溫,關火!(摸到
鍋底不燙手為宜)讓熱水溫度第二
次將生胚醒發至原生胚稍有膨大,
約20分鍾左右,開中高火蒸12分鍾
關火,燜5分鍾開蓋
白白胖胖的糖心包子,松軟,香甜
流動的糖心,吃進嘴裡,甜在心頭
❼ 什麼那家的包子最好吃
1,叉燒包:流行於廣東與香港的一種在餡里放入叉燒醬的包子,味甜而獨特。
2,奶皇包:廣東特有的一種甜味包子,以蛋黃做餡,是廣東甜包子里最負盛名的一種。
3,狗不理:天津著名包子,以豬肉餡為主,現在各種餡都有了,有一百多年歷史了。
4,小籠包:用小籠屜做的包子,很多地方都有小籠包,上海南翔小籠包與四川小籠包比較有名氣。
5,韓包子:成都一種比較有名的包子,由韓映斗創制於1914年。皮薄松泡、餡心飽滿、入口化渣,被稱之為「成都小吃之上品」。
6,灌湯包:開封特產的一種包子,因餡里有湯水兒而命名。
7,水煎包:山東一種用鍋煎的類似餃子的包子。
8,一品包子:河南開封的著名包子。
9,發麵包子:泛指發面做的包子。
10,豆沙包:也叫澄沙包,是用去皮小豆做餡包的包子。
11,豬肉包子:豬肉餡的包子。
12,肉包子:泛指用肉做餡的包子。
13,人肉包子:傳說中用人肉做餡的包子,肥而不膩。
14,素包子:泛指素餡的包子。
15,糖包子:用糖做餡的包子。
16,糖三角:做成三角型的糖包子。
17,豆包:用小豆做餡的包子,個頭比較小。
18,粘豆包:用黏米面做的豆餡包子,東北特產。
19,舍利包子:佛家的一種素餡包子。
20,鹽菜水晶包:湖南的一種特色包子。
21,九園包子:四川一種特色包子。
22,龍眼包子:四川一種特色包子。
23,蚝油叉燒包:廣東一種加入蚝油的叉燒包。
24,燒賣:包子的一種,捏口處放大量的澱粉而使形成一種開口狀。
25,火燒包:做成火燒外狀的包子,肉餡居多。
26,二奶包:因包二奶而得名的包子。
❽ 糖包子好吃還是肉包子好吃 營養價值哪個更高呢
作為早點來說,先吃糖包,緩解一下胃酸的平衡,再吃一個肉包,讓發膩的嘴巴中和。最好來包豆漿或牛奶。嗯,完美。
❾ 糖包子用紅糖還是白糖呢你覺得哪種更合適一點
糖包子應該用紅糖比較好,我認為用紅糖比較合適,因為這樣做出來的包子顏色更加的鮮艷,並且紅糖的甜味更多,這樣做出來的包子也會激發人的食慾
❿ 什麼包子最好吃的大神們幫幫忙
1,叉燒包:流行於廣東與香港的一種在餡里放入叉燒醬的包子,味甜而獨特。 2,奶皇包:廣東特有的一種甜味包子,以蛋黃做餡,是廣東甜包子里最負盛名的一種。 3,狗不理:天津著名包子,以豬肉餡為主,現在各種餡都有了,有一百多年歷史了。 4,小籠包:用小籠屜做的包子,很多地方都有小籠包,上海南翔小籠包與四川小籠包比較有名氣。 5,韓包子:成都一種比較有名的包子,由韓映斗創制於1914年。皮薄松泡、餡心飽滿、入口化渣,被稱之為「成都小吃之上品」。 6,灌湯包:開封特產的一種包子,因餡里有湯水兒而命名。 7,水煎包:山東一種用鍋煎的類似餃子的包子。 8,一品包子:河南開封的著名包子。 9,發麵包子:泛指發面做的包子。 10,豆沙包:也叫澄沙包,是用去皮小豆做餡包的包子。 11,豬肉包子:豬肉餡的包子。 12,肉包子:泛指用肉做餡的包子。 13,人肉包子:傳說中用人肉做餡的包子,肥而不膩。 14,素包子:泛指素餡的包子。 15,糖包子:用糖做餡的包子。 16,糖三角:做成三角型的糖包子。 17,豆包:用小豆做餡的包子,個頭比較小。 18,粘豆包:用黏米面做的豆餡包子,東北特產。 19,舍利包子:佛家的一種素餡包子。 20,鹽菜水晶包:湖南的一種特色包子。 21,九園包子:四川一種特色包子。 22,龍眼包子:四川一種特色包子。 23,蚝油叉燒包:廣東一種加入蚝油的叉燒包。 24,燒賣:包子的一種,捏口處放大量的澱粉而使形成一種開口狀。 25,火燒包:做成火燒外狀的包子,肉餡居多。 26,二奶包:因包二奶而得名的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