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商丘哪裡的蘿卜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商丘哪裡的蘿卜好吃

發布時間: 2022-12-15 14:31:27

1. 商丘有什麼好吃的地方

商丘有什麼好吃的地方值得推薦呢,大家如果想找到商丘好吃的美食的話就來閱讀下文吧,希望能幫到你!

店類:

1、綠源食府魚。我吃過的就這么多了,這是我辦公室的一個姐姐家裡開的,都是招牌菜,所以是第一貼,我會及時更新啊,關系歸關系,東西真的很好吃,俗稱「天宇小食堂」。

2、睢陽區青年路,單縣羊肉湯,烙饃(拿手菜)、羊肉湯、娃娃菜、五香羊蹄、蒜泥茄子,有喜歡吃魚子的朋友可以嘗嘗,給的可多。

3、天池,威海路上,麻辣魚頭。

4、道北司家大骨頭,大骨頭裡面的骨髓可以用吸管吸著吃,脊骨、燴面也好吃。

5、宏達飯店,三局,雞絲大拉皮、帶魚、香菜丸子湯、京醬肉絲、醬豆炒雞蛋、炒小公雞、餃子也不錯(個小,一口一個)。 6、郝記丸子園。

7、天一餃子。長江路翔宇對面。

8、新城飯店,北海路我單位往西點,拿手菜是閆集肘子、燒雞(沒有老店的好吃)、水激饃、糟魚。表吃它的雲南米線。

9、黃梅飯店,豬蹄子。

10、振華燒雞,燒雞、涼面條、冷盤不錯。

11、正陽小館,爆炒小公雞、茼蒿。它的東西沒有剛開始紅的時候好吃了。

12、地鍋城。地鍋雞、地鍋牛肉、餅和醬。 13、老行署北京烤鴨店。現在貴了,一鴨兩吃漲到58了。

14、一家人。我們大家的最愛,不多說了。

15、申記不老鴨。人少可以要半隻,辣的超好吃,超辣。前進南邊小吃街裡面,凱四街東頭。總店在民主路上自來水公司那邊。具體說不清了。

16、曹記一家人,團結路樂易購超市西50米左右路北,椒鹽排骨、醋熘大白菜。

17、東馬飯庄,北海路睢陽區國稅局東100米,酸辣肚絲湯、豆腐乳蒸羊肉、羊眼、牛臉、羊肉湯等,都是牛羊系列的,又全又正宗,好吃的不得了,每天都好多車在停。

18、重慶辣子魚,長征路上新光對面。可以加五塊錢豆腐皮,非常美味。

19、穆撒江。四面鍾店與汽車站對面的那個店,好像區別不大。不喜歡那兒的大盤雞,雖然速度挺快,那個土豆吃起來總是脆脆的。推薦羊肉串和烤饃。

20、鑫鑫飯店。麻辣羊蹄。西街口東北角。 21、綠色食府,南京路財產保險公司東一條小路南走,一家正宗野味店。

22、劉家燒餅店,羊肉湯,燒餅加垛子羊肉,燒餅超大,關轉盤向南五十米?路西,到飯點去的晚一會都沒座。

23、穆斯林。名字記不清了,民二小學西邊,它的大盤雞,還有免費拉條,大家都知道拉。

24、永城水煎包。K旋路中路財富步行街北100米。

25、川味巧面館。株洲路陽光賓館後邊。面確實不錯,有好幾種可以選擇。 菜好吃,豆腐肉片十元/份,只是肉有些少了,可能跟這陣肉價上漲有關系吧。推薦他們自己腌制的小黃瓜和麵食。

26、食樂源,燴面,北關醫院對面。

27、湘西飯店。紡織一條街東頭,鴨頭好吃(晚了就沒有了),回鍋肉,剩下還有可多好吃的記不住了,讓小賓補充。

28、鄉村大盤雞。京港大道軍分區旁邊。兩個人特別適合點個小份,正好吃完不浪費。因為也是現做,所以等的時間也比較長。

29、川黔姐妹。站前路西頭胡同北二十米,路西(以前銀座對面的那個胡同),豆腐肉片,不過好像沒有以前的好吃了,盤子還是那麼大,怎麼我感覺肉越來越少了呢?

30、黃土地全牛館,菜味不錯,黃河大酒店南。牛骨頭湯,等。

31、阿五美食,雞窩燒餅,阿五豆腐,炒米。

32、邛崍小吃,運輸公司北一百米!!路西類,爆炒小公雞~牛腩面~~

33、富康大酒店,電業局南邊,包子,還有炒涼粉,粉皮燉雞。

34、野生魚館,富康大酒店東側,顧名思義,野生魚拿手的。

涼皮、米皮、擀麵皮、烙麵皮類: 1、老糧食局涼皮,現搬到行署往北10米路東。

2、長征路上和民主路,交叉口往北,五院往南。

3、道北青年路,白家涼皮。

4、睢陽區古城汽車站門口涼皮,炒、調都好吃,比古城裡有名的崔家涼皮好吃太多了。旁邊的`賣卷餅的也可以當主食吃,他倆可能是親戚吧,要來一起來,不來都不來。

5、申記米皮,宋城電影院門口,我也是哪裡的老客戶了。

6、天宇商廈後門一出口,路北第一家擀麵皮,老店。。干凈。。

7、京港百貨樓下,擀麵皮,和鐵小旁邊路北的是一家的。

8、步行街的烙麵皮,眾所周知。。。 麻辣燙類:

1、 白雲夜市(火車站東),候家麻辣燙和第一家麻辣燙。

2、 振華玻璃廠任大姐麻辣燙。

3、 紅旗麻辣燙。

4、 光復街辣妹麻辣燙。

5、 胖哥麻辣燙,就去四面鍾那家總店。 魚頭類:

1、重慶飯店。食品街中段往東走,路南。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吧。麻辣魚頭、毛血旺。

2、老肥大排檔。凱旋路文化路口。夏天去過一次,竟然等了半個小時才有座。據說比天池的還要好吃。

3、信陽魚館。府後路(新市委後邊那條路)一直向東過歸德路,是不是叫杭州路?路北。魚頭全是從信陽一個什麼水庫拉來的。味道就先不說了,這兒的特點是魚頭論斤稱。一個魚頭竟然十來斤。那這魚會有多大? 汗..

4、天池。

5、鯽魚湯, 文化路大德門前胡同向北一百米。路東。名字又沒記住,不過很好找。精華全在湯里啊,魚沒什麼吃頭。

米線類:

1、 三局米線。

2、道北郭家牛肉米線,站前路正陽小店旁邊。

3、忘不了米線,實小北門西。

4、開封砂鍋米線,回中門口,別忘了賣兩個火燒,,或者燒餅加咖喱串!!

5、雲南過橋米線,香君路,北關醫院北門往東路南,米線隨便吃的。味道超不錯。

火鍋類:

還是覺得小鍋的沒有大鍋吃的過癮,沒有那個有味道。

1、豆撈,人多的話可以不要他的檸檬汁,要喝的話千萬表喝豆漿。。吃的時候要蘑菇放在辣椒鍋里,口感可好。、

2、老肥三品火鍋。

3、大德門自助火鍋。

4、一尊皇牛。

5、福成肥牛。(應天花園南)

6、第一鍋。

7、老北京,小鍋。(相對一般,是小鍋的)

8、順風肥牛,小香腸一放鍋里就開花。

9、金華火鍋。木炭火鍋,廣場那邊的是總店,我們單位對面還有一個。

10 葛記紅門羊肉火鍋,味道不錯,價格合理。(新城國際對面)

羊肉串類:

1、老唐,本人吃的最多的,旁邊趙老三家的炒土豆絲特別有味。

2、白雲廣場對面歸德路上夜市,楊記,老店。

3、加州牛肉麵外面,外面那一家,好像叫傻子的什麼吧,反正名字可刺激。

4、 新建路運輸公司樓下的烤雞腿,烤雞翅。翅膀有點小,不過好在便宜。2元/個。

5、老關家羊肉。文化路城信社旁邊胡同。推薦剁子羊肉、羊肉湯+燒餅。羊脊骨也成,只是我覺的沒有肉,沒啥吃頭。

6、大隅首羊肉串。現在這個好像已經遍街都是了,也搞不清楚誰更正宗一些了。有時間有車可以去大隅首吃現場,沒時間沒車的就近解決吧--團結路實小旁邊,歸德路包河橋南一百米路西。歸德路包河橋南二百米路西(新開的),好像連牌子的都差不多,應該是親戚或是一家吧。

7、四面鍾中石化加油站對面晚上一家烤羊肉的他家雞翅烤的特好吃,我能吃兩還不膩。

8、烤全羊,翠苑賓館往東100米路北。

9、烤全羊,北海路,奧林匹克花園吧,要定位子的,160半拉羊,還送菜。不知道漲價沒,它的羊肉拿回家再熱熱還是很好吃。

10:最好吃最有味道的烤羊肉串是長江西路的地攤大排檔,論斤的羊肉地道的味道,趁熱吃啊一定要

餅類:

1、白雲汽車走的地下道北出口,下午兩點以後才有的烙饃卷肉醬,還有雞絲餛飩。

2、豫東賓館小燒餅

冷飲類:

1、安琪兒,人民路中段放映廳斜對面。

2、雪花酪,四面鍾中天副食門口的,人多的那家,我帶潔和小賓吃過,吃了還想的那種;

3、雪林刨冰店,安琪兒旁邊,有一種玫瑰刨冰最好吃!

道北青年路:上述的白家涼皮、青年路和k旋路口西北角,一個只有下午才有的小攤子,專賣豬身上的東西,最好吃的是豬頭肉了。。。很多人贊這個。

京隴商貿城:外面一家賣包子的,每次去都是賣完了。。

白雲夜市:上述候家麻辣燙、最東頭回回砂鍋、大個子的蟬蛹和椒鹽排骨。

經典廣場:關東煮、炒涼皮、蛋卷、還有uup的粽糕。。

伊可愛南過道最東頭第一家的冷麵、涼粉。

歸德路大浪淘沙對面的夜市:有好多好吃的東東,涮牛肚、火爆魷魚(比大鬍子好吃)、三麗大蝦、灌湯包、馬家包子(吃的人很多)、「香辣蝦」。

豫東影院:門口的涮牛肚好吃、麻辣燙是老店味道也算可以吧,不是很美味。。

三局:宏達飯店。烤肉那家,不知道什麼名字了,愛吃裡面的炸蘑菇。三局糖葫蘆(干凈,山楂無核,還大)。三局米線。

北關轉盤:北關轉盤小魚湯,中午十二點前有。旁邊那家的牛肉餅。羊肉包子。 平台燉雞。

睢陽區青年路孟家燒雞店,雞爪、雞胗配上涼面,超好吃。

其他小吃類:

1、徐記米皮,阿福混沌旁邊,冰糖梨。

2、黑森林蛋糕房,泡芙、老婆餅。

3、迪歐咖啡南路口,臭豆腐。

4、大唐米皮,實驗小學西門,揚州炒飯。

5、歐亞中段北,炒麵條。 東歐亞街東北農家,東北三鮮。

6、經典廣場麥登斯門口,烙饃卷脆卷。米線也好吃。

7、一中步行街,四季粉絲蛙魚。

8、光復街,第一家水果粥+涮肚片。

9、西街口,沙家包子。

10、商丘縣大隅首東50米路南,湯圓,路北,炒拉條。

11、名代金磚、金條、蛋塔。

12、天宇後門有家烤魚——生意好的天天爆滿~

13、樂易購,東邊中醫院,對門有個四川香螺,味道正宗沒滴說哦!

14、樂易購東門對面有個四川老菜館。那裡的麻婆豆腐~哇偶偶~。

15、光復街中段路西滴:第一家水果粥。那裡有個煎餅,有素有葷。美味哦~

16、人民路北頭:有個零攤,那裡的大蝦賊口水。

17、勝利路與人民路交叉口,有家水餃,肉肉滴。

18、宋城劇院門口的侯家瓜子。

19、巴黎時尚門口的蒸餃,丸子湯,粉哈喇~

20、古城裡面,崔家涼皮旁邊的蒸餃好吃好吃。

21、迪歐咖啡和至尊咖啡裡面的牛肉麵都很好吃。

22、京隴商貿城西門對面的「恩典名吃」,那裡的燒餅不是一般的好吃~就是不好買,人多要排隊。

23、實小北門延慶觀炸雞

24、實小北門對面咧牛筋面,擀麵皮,涼皮,還是不錯。

25、饞貓王咧烤魚。

26、凱四街與步行街交X口阿福混沌對面咧大蝦。再往南一些的米線。

27、白雲廣場夜市最東邊咧劉家羊肉面。

28、青年路的孟家燒雞聽說不錯

29、翔宇北面一點的小飯館里的老碗魚好吃。

30、阿昌烤魚家的炒黑粉皮好吃.

31、義利肉食店,和凱四街交叉東段,菜市街和市幼兒園十字路口東,路北.

32、合歡路和白銀路交叉口西,一家武漢鴨脖子。

33、運輸公司對面的烤鴨店的干煸鴨翅好吃。

34、睢陽區西環路和青年路口有家味鮮飯店的醬排骨不錯。

35、香君路口東面的辣子魚好吃。

36、五香北方香腸。

37、新建南路錢塘觀潮斜對面的商丘市第一家蒸豆花VS鍋貼

38、新華書店邊上有個小門面,專賣羊蹄,那家的羊蹄比所謂的西街口鑫鑫的還好,那個小店邊上還有家會麵店,推薦他家的醬豬蹄,爽啊。

39、歸德路上有一家四川老菜館的飄香水煮魚不錯.口水雞也好吃.

40、神火大道自由曙光南邊一點有一個大嘴炒雞的炒雞好吃.

41、凱四街與步行街往西一點有一家類肉加饃好吃.

42、陽光賓館那有一個王牌粽子的肉粽不錯.

43、歸德路上有個老院子里的雞真是一絕啊!!!(就是那個超級大碗,我也記不清楚名字了,好象是老碗雞,如果去吃的話就說燉的雞,碗超級大就中拉)

2. 商丘小吃總匯

北關劉家燒餅加羊肉湯
西關的糟魚
文化路的好爽來
北關轉盤的沙家燴面
步行街北面的申記米皮
鹹菜就是大有豐的最好啦
都不錯喔
商丘名吃
商丘除了在豫菜方面繼承傳統外,地方的特色小吃也是值得稱道的。歸德府的水激饃,夏邑冉家的五香糟魚,歸德名菜蝦子燒素等都是遠近聞名的名菜。虞城賈寨的豆腐乾,景家麻花等是當地很有特色的名吃。

「鐵鍋蛋」
冉家五香糟魚
許家湯圓
蝦子燒素
郭村燒雞
松月牌白糖豆腐乳
古宋牌醬包瓜
魏庄麻糖
景家麻片
雞爪麻花
虞城黑京果
麻花庄麻花
賈寨豆腐乾
商丘水激饃
豫東賓館小燒餅
寧陵杠子饃
司庄腐竹

「鐵鍋蛋」

「鐵鍋蛋」是豫菜菜系很有特色的一道菜,其是用特製的鐵鍋蓋放火上燒紅。雞蛋打入碗內,攪勻,放入火腿丁、荸薺丁、蝦子和海米、味精、料酒、鹽水,鐵鍋放在小火上,將大油注入蛋漿中,並用勺慢慢攪動,防止蛋漿抓鍋。

待蛋漿八成熟時,用火鉤掛住燒紅的鐵鍋蓋蓋在鐵鍋上,利用蓋子睥高溫,將蛋漿烤凝結,暄起。使蛋漿糨皮發亮,呈紅黃色。其味美,色澤紅黃,油潤明亮,鮮嫩軟香,回味無窮。

一九三五年五月八日,魯迅先生邀胡風及耳耶夫婦夜飯梁園吃的就是這道菜。

冉家五香糟魚

冉家五香糟魚是夏邑縣老城裡冉獻東祖傳製作,距今已有200餘年歷史。

清乾隆年間列為貢品。

五香糟魚選擇夏邑城湖特產200 克左右重的肥嫩鯽魚為原料,整魚不去鱗片,剖腹去內臟,經腌制、油炸、放入多種佐料精工燜制而成。

其色金黃微帶赤,香味濃郁而醇正,骨酥刺爛形不變,魚肉鮮美營養高。熱吃不膩,涼吃不腥,實為宴席美餚、佐餐佳品。

許家湯圓

許家湯圓是古城商丘著名餐館三盛館製作的一種風味獨特的遠宵。

因餐館是由許樹復和他的兩個師兄弟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創辦的,至今仍由許家第三代傳人許明林掌灶,故稱「許家湯圓」。

許家湯圓主要以糯米和適量的黍子面製成,外皮雪白,熟後晶瑩如玉,餡心以白糖、蜂蜜和多種果料製成。品種繁多,各具風味,人稱「蜜汁八寶遠宵」。

許家湯圓10分鍾便可煮熟,綿軟粘而利口,其味蜜甜,水果味濃,久食不膩,是商丘著名風味食品。

蝦子燒素

蝦子燒素是明清時古城歸德的一道名菜。晚清時,老廚師關合清每次招待飲差大臣都以蝦子燒素拿手。民國時,廚師陳思榮、陳思明將上菜的烹調技術推進一步,並由官府菜推廣為市肆菜。

蝦子燒素的主要原料是麵筋、蝦子,畏料有雞皮、香菇、銀耳、雞鴨湯等。

製作方法是:用溫油將麵筋炸透,撕成塊狀,然後加入蝦子、雞皮、香菇、銀耳、雞鴨湯,用文火煨湯收汁。

蝦子燒素香、味、形俱佳,具有濃厚的豫東風味——色重、香濃、湯厚、火透。 湯 夏邑 ,是河南風味小吃中的名膳之一。

郭村燒雞

郭村燒雞是商丘縣傳統名菜之一,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

該產品的特點是:香味撲鼻、色佳味美,肉質嫩白,形體完整、爛而不膩,回味悠長,如趁熱時提雞兩腿於盤上,輕輕一抖,即肉骨脫離,肉落入盤中。

50年代孟家燒雞製作人孟昭行曾兩次出席河南省科技技術交流會,被省命名為「燒雞能手」、「燒雞技師」。

松月牌白糖豆腐乳

松月牌白糖豆腐乳商丘縣釀造廠生產的松月牌白糖豆腐乳,是歸德府大有豐醬園的著名特產。

創於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餘年歷史,創業人李大有,字豐年,當時醬園生產興隆。到18世紀,該醬園師傅孟春發,苦心鑽研醬菜技術,在原工藝基礎上,吸取南北技術特點,改進操作,獨創一格,「大有豐」就此名揚四海。

白糖豆腐乳色澤金黃微赤,腐塊勻稱整齊,質地細膩,香氣濃郁,軟硬適中,不腐不爛,鹹淡適口,味道鮮美。是開胃增食,饋贈關友的佳品。

古宋牌醬包瓜

古宋牌醬包瓜 商丘市醬菜廠生產的古宋牌醬包瓜,做工精細,製法考究,以妞瓜為皮,內裝花生仁、杏仁、鹿角、胚藍、陳皮、姜絲等十幾種名細小菜。

成品造形美觀,油光發亮,呈醬褐色。食用時每瓜切2-3刀,成荷花瓣形,攤放盤中,瓜心如花心,醬褐、金黃、墨綠相交強,五光十色,各味俱全。

魏庄麻糖

魏庄麻糖是商丘縣雙八鎮的傳統特產。迄今已有200多年生產歷史,以甜、香、松、脆四大特點而久負盛名。

此麻糖採用優質大米、白糖、芝麻、麥芽為原料,操作工藝是:大米蒸餾,加入糖的催化酶,榨出糖汁,經熬制、拉制、切割,輔之芝麻、白面而成。麻糖粗細均勻,長短一致,芝麻沾滿不露皮,兩端封口不通氣,不僵硬,不粘牙,食之酥脆,香甜適口。

景家麻片

景家麻片是虞城縣傳統名產,為陳店集景姓人家祖傳,現已傳至七代子孫景連河之手。據《虞城縣志》記載,景家麻片曾被清朝康熙皇帝列為貢品。

景家麻片選料精良,製作精細。採用上等精粉、小麻香油、白糖及其它優質原料製作而成。特點是雪亮透明,香甜酥脆,食之爽口,老少咸宜。1984年被選入《中國工商企業名錄》,被省輕工系統評為優質產品。

雞爪麻花

雞爪麻花因形似雞爪而得名,是柘城縣安平集名產,清朝雍正年間曾被列為貢品。原是王氏祖輩以此為業,傳至王安平一輩時,因乏嗣無後,方傳此技於好友周大江,至今周家已傳四代100餘年。

雞爪麻花成品嫩黃、油光透亮、 香脆酥焦、風味獨特。存放半月仍酥脆如故;浸放在開水裡十幾分鍾,仍香酥不減,依如新出;折下一股可當紙枚點火吸煙,如一股接一股地點著,一根雞爪麻花可照明走一里路。

虞城黑京果

虞城黑京果 又名大蜜京。以江米、白糖、蜂蜜、香油、桂花等為原料,江米經粉碎、發酵,加入配料,油炸製成墨京果。具有酥甜可口、入口溶化、甜而不厭、香而不膩的獨特風味。清朝嘉訂年間曾被列為貢品。

麻花庄麻花

麻花庄麻花為民權特產,已有200多年歷史。清朝初期, 張氏家族於民權縣鎮南一公里定居,以炸麻花為生,因其麻花製作精細,有酥、香、脆的獨特風味,乾隆年間被列為貢品,並將張氏居住之地取名為「麻花庄」。

有人曾作試驗:將麻花庄麻花放在塑料袋內貯藏一冬春後,色、香、味、脆均不變。人們將其特點概括為:「吃著香嘣嘣,夜裡能點燈,掉在地上全粉碎,放在室內香氣生。」

賈寨豆腐乾

虞城縣賈寨豆腐乾已有200多年生產歷史, 清末曾被列為貢品。產品以優質黃豆作乾料,輔料有八角、花椒、草果、涼姜、桂皮、丁香等10餘種。

將著色的腐塊擠壓出水,放入雞湯鍋里蒸煮而成。豆腐乾為正方形薄塊,色澤黑紅,紅而透明,黑而發亮,五香味濃,咸而不澀,香而不厭

商丘水激饃

商丘水激饃原名水浸饃,發源於商丘古城歸德府,創於何朝何代已不可考。相傳明代閣老沈鯉(商丘縣人)每次招待賓客,必要家張的水激饃上桌。

水激饃的主要原料是硬面饅頭,製作方法是將饅頭切成寸許長、指頭般粗細的饃錠兒,干後放入40度左右的熱水中浸透,再放入滾油中炸成金黃色,撈出後疾速放入提前備好的稀糖汁中,經二三秒鍾後撈出,成品色澤鮮艷,外焦里濃,香甜可口。因糖汁中有水,饃炸好後要放在水裡激一下,所以叫「水激饃」。

豫東賓館小燒餅

豫東賓館小燒餅原為歸德名產,清名廚師王義璽始創,距今已有100 多年歷史。商丘豫東賓館廚師張玉祥,是王義璽的徒弟,他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對小燒餅的製作方法不斷改進,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製作工藝,所以人稱「豫東賓館小燒餅」。

小燒餅分甜、咸、葷、素4個大類,共20多個品種甜的、素的以棗泥、山楂、玫瑰、豆沙、紅糖、白糖等為料;鹹的、葷的以葷油、火腿、板鴨、雞子、牛肉、羊肉、魚等為餡。成品直徑約8厘米,呈金黃色,進口甜,吃著酥,外僬里濃,味道鮮美。

寧陵杠子饃

寧陵杠子饃是寧陵縣東街久享盛譽的食品。杠子饃味道純正,軟硬適口,色澤漂亮,火候講究。這種饃用開水一泡,暄如蛋糕,用湯匙一壓即成糊狀,酷似牛乳加糖,可代替牛奶喂小孩,故又稱「牛奶饃」。

司庄腐竹

夏邑縣城東郊司庄生產的腐竹,是司庄的獨特產品,距今已有 400多年歷史,明清時期專供地方官府享用,並作為上貢禮品。

司庄腐竹以優質黃豆為原料,加工精製而成。內含蛋白質、脂肪、糖、粗纖維等,其色澤金黃透明,韌性好,耐貯運,營養豐富,易消化吸收,為健身優質食品。享有「超級植物肉」之美稱。

商丘作為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亦是中華古老飲食文化的薈萃之地,商丘烹飪匯古今於一爐,地方特色各類名吃有千餘種之多。品嘗頗具古風的菜餚和小吃也就成了許多遊客來商丘的目的之一。

商丘是中華烹飪鼻祖伊尹的誕生地。幾千年了,也許當年作為烹飪鼻祖伊尹所創立的烹飪技藝和菜餚在別處已經失傳了,今天也只有在它的原創地商丘還可以吃到,還可以品味到來自遠古的滋味。商丘菜法乎自然,用料真實,原汁原味,有色香味濃之譽,無華而不實之嫌。所用器皿也是大盤子、大碗,看上去大開眼界,吃起來大氣磅礴,與現今市面上風行的某些華而不實、矯揉造作的餐飲烹飪之風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別。其中比較有特色的、足以盡顯中原傳統烹飪技藝的菜餚有砂鍋羊肉、子衣燉甲魚、烏雞燉子衣、垛子羊肉、蟲草燉葫蘆雞腿、炸八寶葫蘆鴨、蔥燒梅花參、翡翠魚肚、三秋烤河鰻、三秋酸辣湯等。還有開花燒餅、蔥油餅、胡辣湯、油茶等一些特色小吃也是遠近聞名,令人回味無窮

3. 商丘有什麼好吃的

[火鍋類]
1.大德門。因為要算鍋底,所以人多比較劃算。冬天生意特好,如果想去包間,建議之前先訂台。不過我喜歡夏天去,那兒的空調還是比較過癮的。餐前湯比較不錯,有次人未到齊,我們就趁等人的空喝了兩鍋湯。估計服務員要想:你們是來吃飯的還是來喝湯的....呵呵
2.碳式火鍋。橋頭堡(京港大道包河橋邊上那家,名字記不清楚了。嘿嘿)、道北夾道街對面、八中大門西邊、廣場汽車站西邊路北,感覺這些都差不多,雖然鍋底收費,可是會送幾個素菜。另外好像要比用煤氣的味道好一些吧。喜歡夏天吃這個喝冰飲料。
3.第一鍋。最近去的少了,也不知道味道變了沒。不過不喜歡那兒的環境,可能是生意好吧,人一多就顯的太吵了。
4.重慶燒雞公。歸德路日報社北邊。老闆和服務員全是四川人,至於是不是重慶的就不清楚了。做法好像和第一鍋差不多。雞就在外邊的籠子里,可以自選。由於是現做的,所以有些慢。不過由老闆免費提供瓜子磨牙耗時間。上次我們吃了老闆四五盤瓜子菜才上來。- -!

[麻辣燙]
1.四面鍾路口西南角。從那兒過幾回都是人山人海。呵,估計老闆沒少賺。 2.歸德路包河橋北,路東。好像人也不少,攤兒支的也挺大。
3.團結路東頭。名字記不清楚了。
4.凱旋路與青年路交叉口西南角。名字記不清楚了。
5.歸德路中段,土地局大門南。人也不少,不過比較有特色的是後院比較大。過了門面房,後邊竟然接了一溜平房。呵,不少裝人啊。

[魚頭]
1.老重慶。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吧。不過我喜歡那兒的毛血旺。
2.凱旋路文化路口。老肥大排檔。夏天去過一次,竟然等了半個小時才有座。
3.信陽魚館。府後路(新市委後邊那條路)一直向東過歸德路,是不是叫杭州路?路北。魚頭全是從信陽一個什麼水庫拉來的。味道就先不說了,這兒的特點是魚頭論斤稱。一個魚頭竟然十來斤。那這魚會有多大? 汗..

[冷飲類]
1.安琪兒。人民路中段放映廳斜對面。旁邊那家叫雪林的店也不錯。我就可納悶,吃刨冰竟然還有積分卡送。不過攢到現在我也沒攢夠一杯。
2.明代二樓。凱利農大門西。首選冰粥,不過除了有點小貴不說,真的有傳說中的那麼好吃?那兒樓下的糕點看著倒是不錯,不過每次去的時候都是已經吃的飽飽的了。
3.德克士。推薦團結路店。我喜歡那兒二樓的窗口。聖代,還得是巧克力味的。其實也沒什麼過人之處,只不過商丘地方小,拉上這個湊個數。六塊錢是不是貴了點?誰有買一送一的卷給兩張唄。不知道商丘的德克士的咖啡是不是免費續杯的。如果是的話,你可有口福了。找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形容詞,跟天氣沒啥關系),最好挑個人少的時候,要上一杯咖啡,找個臨窗的位置,如果能帶上個GG那就感覺更好了。先把咖啡喝完,續杯,如果你臉皮夠厚,可以一直續下去。嘿嘿。等你決定續最後一杯的時候,花二塊錢要上一個甜筒,喝掉一半咖啡,把甜筒慢慢溶入咖啡中。感覺一下,味道如何?
4.雪花酪。四面鍾路口東北角。1元/碗,我最多吃過五碗。

[小吃類]
這個才是今個要說的重點。畢竟是工薪階層,天天飯店也吃不消,還是小吃來的實惠。物美價廉。
1.一中咖哩串。相信這個東東好多商丘人都吃過,也很多家開始賣.但一說起還是一中那家
2.人民路北頭排骨店。兼營拐骨,脊骨。人民路一直向北,到二環路口那兒。3.向陽路黃森脊骨。每次想吃的時候,總是沒位。
4.鄉村大盤雞。京港大道軍分區旁邊。兩個人特別適合點個小份,正好吃完不浪費。因為也是現做,所以等的時間也比較長。
5.穆撒江。四面鍾店與汽車站對面的那個店,好像區別不大。不喜歡那兒的大盤雞,雖然速度挺快,那個土豆吃起來總是脆脆的。推薦羊肉串和烤饃。
6.新建路運輸公司樓下的烤雞腿,烤雞翅。翅膀有點小,不過好在便宜。2元/
個。
7.老關家羊肉。文化路城信社旁邊胡同。推薦剁子羊肉、羊肉湯+燒餅。羊脊骨也成,只是我覺的沒有肉,沒啥吃頭。
8.大隅首羊肉串。現在這個好像已經遍街都是了,也搞不清楚誰更正宗一些了。有時間有車可以去大隅首吃現場,沒時間沒車的就近解決吧--團結路實小旁邊,歸德路包河橋南一百米路西。歸德路包河橋南二百米路西(新開的),好像連牌子的都差不多,應該是親戚或是一家吧。
9.向陽路宋城電影院旁邊。申記米皮。中午去,MM超多。嘿嘿
10.向陽路北頭路東城信社旁邊(老向陽派出所對面)。名字記不清楚了。好像是什麼雞絲燴面。推薦小籠包和蒸餃。
11.火爆魷魚。向陽路與凱四街交叉口。
12.大盤雞。青年路中段。發現現在那片好幾家大盤雞店。就是盤子有點大。小份的是一隻雞30/份,大份的兩只50/份。人少很難吃完的。
13。胡辣湯。紗廠二街北頭路東(或是一街,記不清了)。一元/碗。再來一塊錢的羊肉包子,一頓早餐就OK了。
14.湘菜館。新建路南頭,廣播電台院內。呵,要是不是朋友領著,那地方還真不好找。去年陪朋友去了一次,也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推薦蘿卜干炒臘肉、貢菜肉絲。
15.油燜大蝦。向陽路與K4街路口,西南角。聽說這東西不怎麼干凈,不過也吃這么年了,也沒見怎麼著。
16.羊肉湯。北關轉盤向南二百米?路西。名字忘記了,不過很好找,到飯點去的晚一會都沒座。
17.麻辣羊蹄。西街口東北角。好像是叫鑫鑫。也是個老店了,我上初中那會就在那兒吃。
18.擀麵皮。人民路南頭,鐵小往東。也有幾年了吧。
19.地鍋牛肉。地鍋城-京港大道中段,翔宇南邊一點。那兒的地鍋酥肉也不錯,配著地鍋餅,不過辣椒醬不怎麼好吃。
20.楊記牛肉拉麵。精典廣場東門。碗確實有點嚇人,不過裡面也沒多少東西。
21.豆腐肉片。川黔姐妹。站前路西頭胡同北二十米,路西(以前銀座對面的那個胡同),不過好像沒有以前的好吃了,盤子還是那麼大,怎麼我感覺肉越來越少了呢?
22.辣子魚。長征路南頭路東。飯店名字記不清楚了。據朋友說好像是個分店,至於總部在那兒就不清楚了。
23.鯽魚湯。文化路大德門前胡同向北一百米。路東。名字又沒記住,不過很好找。精華全在湯里啊,魚沒什麼吃頭。
24.永城水煎包。K旋路中路博物館南。以前在貨場路上班,路過那兒,早餐都是在那兒解決,不過早上人太多,眼看剛出鍋的一鍋包子,竟然輪不到。FT,不過那都是四年前的事了。時光飛逝啊
25.川味巧面館。株洲路陽光賓館後邊。面確實不錯,有好幾種可以選擇。那天喝多了,沒記住名字。- -! 豆腐肉片十元/份,只是肉有些少了,可能跟這陣肉價上漲有關系吧。推薦他們自己腌制的小黃瓜和麵食

4. 商丘有啥土特產嗎

商丘 的 胡蘿卜 那叫個多啊
還有 山葯 也是 隨處可見的
這里的 大棗 也 相當的常見 很便宜的
最有名的 要數 商丘 的 梨(經過加工的,很甜的那種)

5. 哪個地方產的胡蘿卜好吃

東北的胡蘿卜最好吃,因為他是黑土地中出來的。

6. 水果蘿卜哪裡的好吃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薑。」普通蘿卜遍地都是,可是有一種蘿卜只有天津才有,那就是沙窩蘿卜。沙窩蘿卜不僅味道較普通白蘿卜更好吃,而且其營養價值更高,富含糖、纖維素、維生素、粗蛋白等,人們常把沙窩蘿卜親昵的叫作「小人參」。

沙窩蘿卜又叫「衛青蘿卜」,與「狗不理包子」和「十八街麻花」齊名,被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沙窩蘿卜在上世紀50年代開始出口到香港、日本及東南亞地區,深受各界朋友的好評。還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命名為農業名牌產品,被評為天津市無公害綠色產品。

沙窩蘿卜在天津已經有600餘年的種植歷史,主要是因為天津土質上沙下粘,特別適合蘿卜的生長,再加上季節種植和深井水灌溉,以及天然農家肥的滋養,長出的蘿卜要比普通蘿卜水份更足,更脆。

天津的沙窩蘿卜很多,但還要數西青區辛口鎮小沙窩村的最好吃。大家都是上沙下粘的土壤種植、深井水灌溉,在大環境一樣的情況下,如何在眾多沙窩蘿卜中脫穎而出,就要費一番心思了。

小沙窩村村民根據土質的酸鹼度,進行科學的檢測,因地制宜來給土壤補給養分。天然農家肥固然無污染養料足,但是補充的養分並不全面。為了讓蘿卜味道更清脆,沙窩村村民們獨家秘制了麻將塊養料,養料成分更足,更易被吸收。

除了在養料上費勁心思,在灌溉水源上也要下一番功夫。小沙窩村灌溉用的水比普通深井水還要深上20米,這樣打出的水清澈冰涼,礦物質含量更豐富,灌溉出的蘿卜更加脆甜。

7. 蘿卜哪裡產地的最好

1、貴州威寧白蘿卜

威寧白蘿卜屬於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相當的有名,白蘿卜肉質根呈長圓柱形,個大皮薄且光滑清潔;蘿卜肉質雪白,且口感上緊實新鮮;回味脆嫩無渣、回甘。威寧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特點四季分明,春暖風和加上雨熱同季,很適合白蘿卜的培育,其中特別是本地出產的馬樁蘿卜、耐抽薹長白蘿卜,品質非常高。

2、濰坊地區白蘿卜

濰坊地區因為氣候條件優越,水肥條件也較好,加上當地沙性土壤,很適合白蘿卜的生長培育,經過精心培育,該地區的白蘿卜明顯優於外地產,特別是「如皋蘿卜」名揚天下。如皋尤其以如城新民及東陳、大明所產「賽雪梨」牌白蘿卜為最佳,口感上皮薄肉嫩多汁,味甘不辣且木質素少,嚼勁足無渣,以「嫩甜脆」享譽四方,更有保健專家認為「煙台蘋果萊陽梨,不如濰縣蘿卜皮」。

3、浙江地區白蘿卜

浙江最出名的就是永康白蘿卜,優越的自然環境加上肥沃的土壤,讓其白蘿卜種植歷史非常悠久,甚至達千年。永康出產的白蘿卜,特點是皮薄肉細、汁多味甜、鬆脆可口,甚至可以像瓜果一樣生吃。

(7)商丘哪裡的蘿卜好吃擴展閱讀:

挑選蘿卜注意事項

1、看外形:應選擇個體大小均勻,根形圓整者。

2、看蘿卜纓:應選擇帶纓新鮮、無黃爛葉、無抽苔的白蘿卜。蘿卜在儲藏過程中,有時根頭頂端發芽和生長,這就是蘿卜的抽苔。蘿卜抽苔後,由於肉質根中營養成分向苔部轉移,故蘿卜養分含量下降,容易糠心,肉質變粗老,食味變劣。

3、看錶皮:白蘿卜應選擇表皮光滑、皮色正常者。一般說來,皮光的往往肉細;若皮色起油,即上面有半透明的斑塊,則不僅表明不新鮮,甚至有時可能是受凍的白蘿卜(嚴重受凍的蘿卜,解凍後皮肉分離,極易識別),基本上失去了食用價值。

4、看有無開裂、分叉:白蘿卜開裂、分叉是由於生長發育不良而造成的,這種蘿卜不僅外觀不好,而且食用質量差,開裂的蘿卜還不耐貯藏。

8. 河南特產是什麼

蘭考百合

又名摩羅、強瞿,也稱番韭。產於河南蘭考。「考百」,種植歷史悠久,據說,明朝有一進士,用考城所產百合敬獻給皇上,於是龍顏大悅,賜名「考百」。百合營養價值極高,蛋白質、醣類和礦物質的含量都比較豐富,特別是蛋白質含量較高。既是美蔬,又是良葯。「考百」肉質細膩,營養豐富,味道淳厚、鮮美,是滋補佳品。

張弓酒

產於河南寧陵。選用當地盛產的優質小麥、高梁為料,以高溫曲、中溫曲為糖化發酵劑,用純凈古泉井水加漿,固態發酵,老五甑混合蒸燒,以花生餅,菜葉、蘋果、大麴粉等培養窖泥,緩氣蒸餾,低溫入池,緩慢發酵,量質摘酒,分級入庫,適當延長貯存期,精心勾兌,成為成品。 功效:長期適量飲用,有理氣活血,潤喉爽神,增進健康之功能。其酒體豐滿,窖香濃郁,清澈透明,甘爽凜冽,尾凈味長,醇和適口。

伏陳醋

產於河南正陽。伏陳醋伏的製作,從芒種開始,先取大麥和小麥進行篩選,再把精選出的大麥放在鍋里用水煮。開花後撈出,放進籠中蒸。然後攤開晾開,與粉碎了的小麥糠摻和在一起,1斤兌3兩古井水,製成曲磚放入發酵池,酵池口用新麥秸蓋嚴,讓其自然發酵。十五天後,從池中取出。粉碎後迎頭伏裝缸。裝缸時,最好從深夜兩點開始,因為那時沒蚊蟲叮咬。到第二天上午9點前全部密封。把密封好砂缸抬到院子里,日曬夜露半個月後,把缸蓋逐一打開,檢查發酵情況。發酵情況良好,再次密封,繼續日曬夜露。到霜降節,開始淋醋。這種醋叫頭醋,質量最好;淋後再加水、密封,日曬夜露月余,淋出的醋,叫二醋;再加水密封一段時間,淋出的醋叫三醋。伏陳醋。除食用外,配以乳香,冰片等中葯,可製成膏葯。醫治骨折、骨碎,有特殊療效;用伏陳醋炒麥麩烘暖,對關節炎、腹痛、腹張等有顯著療效。如果久食伏陳醋,可以扶胃、降壓、防腦炎、治流感。有伏陳醋塗於毒蟲咬傷、毒瘡、紅腫、撞傷淤血等患處,療效非常好。

魯山絲綢

魯山絲綢源始於山東,後來逐漸傳入河南省的豫西、豫南地區。魯山絲綢是用當地柞蠶絲紡織而成。過去多採用手工繅絲,手工綢要經 過選絲、 絡絲、整經、打緯、織綢等多道工序。這種手工紡織出的柞綢, 手感爽滑,柔而有骨。染色後,色澤鮮艷柔和,光彩奪目。用它製做服 裝,穿著輕盈、涼爽,尤其製作裙裝,裊娜秀麗。相傳,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每逢加冕或舉行盛大宴會,總愛穿上魯山綢做的禮服,以示高雅。具有拉力強、伸度大、易染色、耐高溫、抗 酸、抗鹼、絕緣、吸濕性強等特點。1914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萬國商品賽會上,魯山絲綢被稱為「仙女織」。

仿官瓷

在琳琅滿目的中國瓷器中,「北宋官窯青瓷」出類拔萃,精美絕倫,被人們視為瑰寶。

官瓷是官辦瓷窯制器,專供皇家使用,是北宋末年宋徽宗時代的宮廷御瓷,權臣責胄也只能望瓷興嘆,可見而不可及,由此可見其高責與難得。徽宗皇帝在藝術上造詣頗深,在他的指揮下,官瓷的工藝大師承汝窖之精華,將登峰造極的汝瓷製作技術和高潔完美的藝術風格冶之一爐,使官瓷脫穎而出,躋身五大名窯之首。

北宋官瓷造型古樸莊重,釉色潤美如玉,紋片粼粼如波,清籟幽韻,趣致撥俗,令人賞心悅目,愛不釋手。其特點可謂「四絕」:一曰造型古樸,多仿商、周,乍看無驚人之處,細看有勃勃生機。二曰釉色調美,無圖案,少紋飾,疏淡典雅。三曰釉面紋片奇特,因受熱差異,耀青流翠的釉面上有冰裂似紋片。紋色多微黃者稱「金絲」,有暗紅者稱「鱔血」,都為上品。四曰紫口鐵足,器口釉薄處微露胎色而泛紫,胎足無釉處呈鐵紅或鐵褐色,為行家津津樂道,北宋宮瓷歷時短暫,技術高難,產量極少。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傳世珍品已成國寶。世界著名博物館、收藏家對官瓷夢寐以求。由於北宋官瓷的顯赫聲譽,我國歷代都有仿製,但罕見傑作。1981年,開封北宋官瓷研究所接受國家恢復北宋官窯研究項目,歷經三載,仿製成功。業內著名專家評記道:「仿製品釉色如玉,風格逼真,可與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收藏的宋官窯傳世品媲美。」

汝陽梅花玉

梅花玉,又名汝玉,產於「仰韶文化遺址」河南汝陽縣上店鎮境內,因其玉上呈五顏六色的梅花圖案而得名。

史載漢光武帝劉秀曾冊封此玉為「國寶」。梅花玉質地細膩晶瑩剔透,底色如墨,梅花隱嵌,栩栩如生。用梅花玉製做的健身球、玉鐲、茶具、酒具、文具及其它工藝品光澤照人,莊重典雅,被稱為「東方翡翠」。國家體委、作協、文聯等單位都曾用梅花玉製品作為獎品,獎勵體育健兒和文學工作者。

目前,汝陽縣有十幾家梅花玉工藝品生產廠商,其梅花玉製品已有100多種,在國際國內市場均受到廣泛青睞。

商邱金筍

又名胡蘿卜、胡蘆菔、丁香蘿卜、紅蘆菔、紅蘿卜。產於河南商丘 特點:大紅胡蘿卜水分多,甜味濃,生、熟食均可。紫紅色胡蘿卜的優點是:質地優良,有葯味,個大,產量高,橙黃色胡蘿卜的優點是:水分少,質地細密,適合配製不同色彩的醬小菜。其性甘、無毒、味平。有健脾化滯、下氣補中,利胸膈、舒腸胃、安五臟的功能,治消化不良,久痢、咳嗽等症。

淅川皇冠地毯

產於河南淅川縣。1949年以前稱波斯絲毛毯,多為手織制而成。80年代初改皇冠地毯,產品包括絲交織的壁、掛毯和當地毯兩類。該毯精選桑蠶絲和當地產優質羊毛原料,以羊毛作底,桑蠶線作花型,設計新穎,圖案考究,做工精美,集地方民俗與波斯風格於一身。色彩明快素雅,經工藝美化處理後,花型自然凸出毯面,清晰逼真,形如浮雕,富有自然立體感。既是室內高級裝飾品,又是珍貴的藝術欣賞品。

懷菊花

菊花,有野菊、家菊之分,有觀賞、葯用之別。顏色一般有白、黃、紫、綠等。據說全世界的菊花品種有二千多個,菊品既繁,名目亦多。除供觀賞外,還可葯用和飲用。

作為葯用,以產於河南溫縣一帶的"懷菊"最為有名,是四大懷葯之一。其次為安徽的"亳菊"、"滁菊"、浙江的"杭菊"。四川的"川菊"和山東的"濟菊"等。菊花有很高的葯用價值,懷菊就屬於葯用菊。祖國醫學認為,菊性寒,歷經寒暑,得天地之清氣,有清熟、解毒、祛風、平肝、明目等功效。根據中醫的傳統經驗,白菊花長於平肝明目,黃菊花多用於散風清熟。因此,明目多用懷菊,清熟多用杭菊。《神農本草經》羽:"菊服之輕身耐老"。說明菊花有一定的補益作用。從漢代起,重陽節有飲菊花酒的習俗;而今,菊花不但有清香之氣,使人神怡,而且有明目、祛暑的作用,可緩解兩眼昏糊、頭暈、頭痛等。將菊花曬干,裝入布袋中作枕芯,名"菊花枕",枕之使人聞到芳香,有清腦明目,降低血壓之功。《本草綱目》就有"菊花作枕明目"的記載。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菊花有很好的抗菌擴張冠狀動脈血管作用,既可風服,又可外用。葯理研究證實,菊花的清熟解毒功效,在於它有廣普抗菌作用,對多數皮膚真功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痢疾桿菌、綠膿桿菌和流感病毒等具有較好的抑製作用。將菊花製成流浸膏外用,可治子宮頸麇爛;用菊花煎湯熏洗,可治濕疹和皮膚瘙癢。如患癰腫疔毒、淋巴腺發炎,可煎湯內服,並取鮮菊花搗爛取汗塗患處;關節炎患者,可用菊花、陳艾作芯、做成護膝,有消炎止痛作用。菊花配魚腥草、忍冬藤,煮湯內服,可防止流行性感冒。用菊花泡茶飲,有輔助降壓效果。

近年來,菊花的身價倍增,醫葯科研單位發現它含有豐富的黃酮,這類化合物有擴張冠狀動脈的作用,能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對心絞痛有一定療效。用懷菊花浸出物治療冠心病患者,有效率達58%以上,尤其對伴有高血壓、心絞痛的患者,有很好的療效。

鎮平林麻油

產於河南鎮平。鎮平縣屬亞熱帶氣候,自然環境、地質條件較為優越。土壤、水質中富含多種礦物質。因此,芝麻籽籽飽滿,含油量高。色橙黃微紅,味甜潤,入口清香醇爽,餘味綿長,用於烹飪、煎炸食品、調制涼拌菜,可去腥臊而生香味;配製中葯,可滋陰,清熱解毒等,熬膏外敷,具有涼血、潤燥、清腫、止痛、生肌等功效。

太康咸牛肉

產於河南太康。太康咸牛肉是以本地黃牛宰殺後的肉為主要原料,配以多種佐料腌制而成。宰殺時血要放凈,以保證肉色鮮紅;剝皮時要細心,以保持肉塊完整。皮剝下後,要把整個牛體卸開,一般每頭牛卸10塊。也就是前腿兩塊,脖頭兩塊,肋條兩塊,腰窩兩塊,後腿兩塊,全部卸下來後,要用清水洗凈,晾透,而後下缸。下缸時,放一層肉,撒一層鹽。鹽與肉之比為1:20,並且鹽里最好加少量的火硝,這樣能使鹽往肉里漬得快。缸裝滿後,每天翻摔兩次。以使牛肉色鮮透明,過鹽快而均勻,連續翻摔十幾天後,鹽水全部浸漬到牛肉塊內,把兩塊牛肋挑出來蓋在上面,何時煮何時撈。如果不煮,千萬不要再翻動,如果一翻動,肉色由紅變綠,味道就不好了,但最好的時機是頭年農歷10月到來的正月。煮時,一般用老湯。要滾鍋下肉,冷水下肉易中毒。下肉時,肉面朝下,肉泡在水中不能露出水面。花椒、大茴、良姜、豆蔻、白芪、鹿桂等佐料要裝在小布袋內,與牛肉一起下鍋,先用大火燒,逐步變小火。一小時翻一次,五個小時後肉可煮爛,再翻一次停火。燜兩個小時,待肉湯降到50℃時,把湯里的油盛出來,而後撈肉塊即可。它以紅色透明、肉爛味鮮而聞名於世。

盧氏羊肚菌

又名羊肚蘑、羊素肚。產於河南盧氏。分圓錐羊肚菌、黑脈羊肚菌、尖肚羊肚菌等。羊肚菌,多生於早春林間濕地上,尤以杉楓樹林中較多,菌體高低不一。菌蓋近圓錐形、尖頂形、淺褐色。菌柄多為白色。肉軟滑呈蜂窩狀,紋色較淺,多縱向排列,由橫脈連接,羊肚菌營養豐富,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和維生素,是烹調時獨特的原料之一。由於子實體分幅部和柄部,表面有蜂窩狀的凹陷,很象翻轉的羊肚,因而命名為羊肚菌。

南陽玉雕

產品品種有人物、花鳥、走獸、亭熏四大類。人物造型多取材神話傳說,古代戲曲故事,花鳥有百鳥朝鳳、喜鵲鬧梅、鳳凰牡丹、長尾鳥屏等23種。走獸有獅、象、虎、牛、套馬等到16種;亭熏有玉瓶、玉環、轉爐、亭爐、玉鼎等14種。共120多種,雕刻按技法不同分花活、素活兩類,花活如花熏、轉爐、飛禽、走獸、仕女人物等。雕技精湛,刀法復雜,寓意深刻;素活如戒指、手鐲、耳環等。現代藝人除繼承傳統雕刻外,融匯國畫的山水、人物、花鳥等畫風格,經歷代玉雕藝人的潛心研究,逐步形成"花活以技取奇,素活以色顯貴"的特點。其設計從整體造型,章法格局,構圖比例等方面入手,使石料與藝術造型完善和諧融為一體。 歷史:該雕始於西漢,盛於明末。清時,所產玉器多以手鐲、釧、簪、杖柄等裝飾品及日常生活用品為主。民國初期玉雕行業初見規模,多分布於長春街一帶,前店後廠,自產自銷。新中國成立後,逐步集中生產,更新生產工具,使南陽玉雕業再入鼎盛時期。

嵩縣鹿茸

嵩縣本無鹿茸,因其山高林深,氣候涼爽,飼養豐盛。溪水縈繞,十分適宜麋鹿生長,故於1974年在楊樹嶺林場的大木通溝興建鹿場。1976年,從吉林省通化地區武松縣接回梅花鹿25頭(公鹿5頭,母鹿20頭),三年內開始收割鹿茸。

鹿茸的用途很廣,它具有生精補髓、益血助陽、強筋健骨的功能,主治一切虛損玄暈、耳聾、陽瘺、婦女虛寒、崩漏帶下等症。

麝香

麝香是天然香料,屬動物性香料之一,又名:當門子、臍香、麝臍香、四味臭、臭子、臘子、香臍子。主要分布於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青海、四州、西藏、雲南、貴州、廣西、湖北、河南、安徽等地。我省豫西山區盧氏,豫南山區均有分布。

麝香,為鹿科動物麝的雄性香腺囊中的分泌物乾燥而成,是一種高級香料,如果在室內放一丁點,使會滿屋清香,氣味迥異。麝香不僅芳香宜人,而且香味持久。麝香在我國使用,已有悠久歷史。唐代詩人杜甫在《丁香》詩中遇:"晚墜蘭麝中"。麝香是配製高級香精的重要原料。古代文人、詩人、畫家都在上等麝料中加少許麝香,製成"麝墨"寫字、作畫,芳香清幽,若將字畫封妥,可長期保存,防腐防蛀。

麝香是十分名貴的葯材,含有豐富的營養成份。含水22.66%、灰分8.62%(其中含鉀、鈉、鈣、鎂、氯、硫酸根、磷酸根等)、含氯化合物(中含碳酸銨1.1%、銨鹽中的氨1.89%。尿素0.4%、氨基酸氮1.077%,總氮量6.16%)、膽甾醇2.19%、粗纖維0.59%、脂肪酸5.15%、麝香酮1.2%。麝香性辛、溫、無毒、味苦。入心、脾、肝經,有開竅、辟穢、通絡、散淤之功能。主治中風、痰厥、驚癇、中惡煩悶、心腹暴痛、跌打損傷、癰疽腫毒。許多臨床材料表明,冠心病患者心絞痛發作時,或處於昏厥休克時,服用以麝香為主要成分的蘇合丸,病情可以得到緩解。古書《醫學入門》中談"麝香,通關透竅,上達肌肉。內入骨髓......"。《本草綱目》雲:"......蓋麝香走竄,能通諸竅之不利,開經絡之壅遏"。其意是說麝香可很快進入肌肉及骨髓,能充分發揮葯性。治療瘡毒時,葯中適量加點麝香,葯效特別明顯。西葯用麝香作強心劑興奮劑等急救葯。

麝亦稱香獐,哺乳綱,是珍貴的野生動物,生長在大石山的森林中,以樹葉、野草、苔蘚和野果為食。麝生性機靈,性急好跳蹦,膽小狐獨,白天隱伏在偏僻、溫暖之處休息,早晚外出活動。動作敏捷,又善跳躍,一般不易捉到。過去採取捕殺野生麝取香,實屬"殺雞取蛋"。為了保護我國珍貴資源,國家規定嚴禁獵麝,並採取人工飼養,活麝取香的辦法,使麝香產量大大增加,已居世界首位。我國還是麝香的主要出口國家。麝香在國外的主綠用途是製造高級化妝品及香水,也是製造某些貴重中成葯不可缺少的重要葯材原料。

懷牛膝

牛膝(亦稱懷牛膝),莧科,系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稱山莧菜、對節菜、積名牛莖。根呈園柱形,莖有稜角,節部膨大,狀似牛的膝蓋,故稱牛膝。

牛膝,在四州、湖北、陝西等省均有生產,但懷牛膝質量最佳,數量也居全國之首,1959年,曾佔全國總產量的46%。

懷牛膝的特點是:條子粗壯、明亮、色澤鮮艷、油性多。

懷牛膝葯效高,李時珍說它:"滋補之功,如牛之力。"牛膝氣味苦酸平,主治寒濕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氣,傷熱火爛,久服輕身耐老。博愛的牛膝,長於補益肝腎,強腰膝以及活血、引血小行的作用。博愛縣常年的種植面積為400-500畝,畝產干貨500-600斤,最高的達800斤。年收購量25萬斤左右。牛膝適宜於沙土和兩合土。沙土的牛膝,顏色好、白亮,而爐土的則發黑。牛膝收獲時,將根茬取出,曬半干後捆成小把,按個大小挑選,分頭肥、二肥、平條三種,頭肥4-6根一斤,平條8-14根一斤。挑選後,加工泡製,削把曬干,裝箱外運,銷往全國各地。

濟源玉皇李

又名中國櫻桃李。產於河南濟源。濟源縣北、西、南三面環山,東部為山前傾斜平原。形成獨特的小氣候。陽光充足,氣候溫暖,形成李樹樹干低,樹冠緊湊,枝條粗狀,花芽豐滿等優良品性。單果重約20克左右,一般株產100-200公斤,最高達600公斤以上。玉皇李果實近圓形,果皮底色為玉黃,陽面呈櫻桃紅色,貯放4-5天轉呈紅色。果頂稍平而微凹,縫合線深廣,果實個大,果粉果實多,呈橢圓形,果點小而密集,果皮薄,柔軟多汁,肉淡黃色,甜酸適中,香味濃郁。離核,核面粗糙,種子較秕,耐貯藏。玉皇李外形呈扁平長方狀,色白稍黃,果肉橙黃,質軟稍韌,香甘如蜜,易於消化,不易生蟲,耐貯運。

鈞瓷

鈞瓷是我國著名的工藝瑰寶,已有l000多年的生產歷史。

鈞瓷以其色彩艷麗、藝術風格獨特而聞名中外,久享盛譽。在國外,鈞瓷被稱為「中國寶瓷」,是難得的藝術珍品。鈞瓷不但在色彩上別樹一幟,在造型和施釉方面也獨辟蹊徑,自成體系。鈞瓷色彩之多,不勝枚舉,最著名的有玫瑰紅、海棠紅、胭脂紅、雞血紅、硃砂紅、茄色紫、葡萄紫、鶴哥綠、蔥翠育、梅子青、天青及窯變的各種色彩。其中以胭脂紅、蔥翠青和墨色為難得之佳品。

鈞瓷造型以端莊、渾厚、古樸、文雅為特色。鈞瓷器皿,稜角分明,線條優美,文飾簡練,雕塑別致。鈞瓷傳統作品 有尊、鼎、缽、洗、瓶等陳設品,置之庭室,富麗堂皇,滿屋生輝;陳之幾案,賞心悅目,雅緻宜人。

鈞瓷胎質,陶冶清純,堅實細膩,扣之其聲如馨,清脆悅耳。鈞瓷的釉質深厚透活,晶瑩玉潤,有明快的流動感。釉中常常呈現出珍珠點、魚子、菟絲、蟹爪和蚯蚓走泥似的紋路。古人用「五光十色潤如玉」,「鈞與玉比,鈞比玉美」等詞語來贊美鈞瓷釉質的純凈和釉色的艷麗。鈞瓷的釉色,各不相同,有的一器一色,有的一器多色,但絕找不到兩件色彩完全相同的產品。這就是人們說的「鈞無雙配」,也是鈞瓷藝術的獨特之處。

鎮平玉雕

鎮平玉雕為河南省鎮平縣傳統玉石雕刻工藝品。相傳始於漢代,所用原料主要是南陽獨山玉和東北的岫玉。鎮平玉雕以雕刻細膩,造型新穎而著稱。過去產品為玉鐲、首飾、煙嘴等,現今能生產復雜精細的玉瓶環爐、鳥獸人物等,具有造型逼真,比例適當,特徵明顯,層次分明,布局得當的特點。鎮平的玉雕工藝品,除供應國內市場外,還銷往海外五大洲。

汴綢

汴綢因產於七朝吉都汴梁而得名;始於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明朝末年,山西洪洞縣人景文洲到開封經商,於請朝初年創辦了「景文洲綢店」,由於善經營,講信譽,產品質量好,行銷地區日廣,成為中原名產。清乾隆年間,生意極為興隆。河南督撫以汴綢作員品,上獻朝廷。以後所產,不僅供應皇室,而且還作為禮品饋贈外國使者。

景文洲綢店員盛時共有木織機99架,250多名工匠。

汴綢原材料來自柘城、商丘等地區的家蠶絲。其生產工藝過程是:烙絲、牽經、上機子、關柱、下機子、皂煉、染色、上軸、曬干、成貨。

汴綢的主要產品有雲幅、黑扎巾、丈二紗巾、手帕、包頭、汴綢、汴續等。其特點是經久耐磨,美觀大方,拉力性強,穿者時日愈久,光色越亮。現今,汴綢暢銷雲南、貴州、青海、新疆、西藏、蘭州等地,並遠銷國外。

獼猴桃

全國唯一的「中國名優特經濟林獼猴桃之鄉」在何地?有中國「智聖」之稱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躬耕隴畝的地方是也!相信多數吃過獼猴桃的中國人對此尚不知曉。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地處亞熱帶、暖溫帶過渡帶,具有獨特的氣候和水質條件,野生獼猴桃資源高達15 萬畝,年野生蘊藏量達500 萬斤,被國內外專家公認為獼猴桃最佳適生區。該地所產獼猴桃鮮果以其品質優良、營養豐富、個頭適中、貯藏期長而與馳名全球的紐西蘭獼猴桃相媲美,是國內外專家公認的最佳獼猴桃適生區。據專家考證,全世界獼猴桃有63 個品種,中國佔了59 個,其中,西峽就佔了38 個。「世界獼猴桃在中國,中國獼猴桃在西峽」,紐西蘭獼猴桃專家如此盛贊西峽絕不為過。

桐蛋

產於河南唐河。桐河是唐河的一條主要支流。它流域面積廣,兩岸原野為其沖積平原。那裡氣候溫和,雨水充足,溝河縱橫,水草豐盛,有著鴨子生長的優越的自然條件。加上溝河之內的魚蝦活躍,為鴨子提供了大量的優等食料,使這里鴨子所下的蛋,既多又大,味道特別鮮美。個頭大,分量重,一般6個就可達到1斤,融皮就能看見蛋黃,蛋黃如沙似米,呈深紅色。食用時放入湯中,即刻漂起一層明油。品質極好。

虞城喬藕

產於河南虞城。虞城小喬集栽種白蓮藕,傳說始於明代,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據有 關史料記載,「喬藕」在明代時,曾以其獨特的風味,作為珍品多次進奉 皇帝,並被譽為「宮廷佳餚」。從此,「喬藕」身價倍增。幾百年來,「喬藕」在市場上盛名不衰,至今,豫東一帶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會 樓山葯碣山梨,喬集蓮藕香萬里。」喬藕個大節長,皮薄肉細,晶瑩如玉,脆嫩無渣,香甜可口,營養豐富。生 調或熟制,都可烹制出多種多樣人們喜食的佳餚。還可製成澱粉或加工 成婦孺適用、老少適宜的多種醫療保健食品。「喬藕」具有生津開胃、穩壓降血、收斂止血之功效,可以治療多種疾病。

商邱金筍

又名胡蘿卜、胡蘆菔、丁香蘿卜、紅蘆菔、紅蘿卜。產於河南商丘 特點:大紅胡蘿卜水分多,甜味濃,生、熟食均可。紫紅色胡蘿卜的優點是:質地優良,有葯味,個大,產量高,橙黃色胡蘿卜的優點是:水分少,質地細密,適合配製不同色彩的醬小菜。其性甘、無毒、味平。有健脾化滯、下氣補中,利胸膈、舒腸胃、安五臟的功能,治消化不良,久痢、咳嗽等症。

仿官瓷

在琳琅滿目的中國瓷器中,「北宋官窯青瓷」出類拔萃,精美絕倫,被人們視為瑰寶。

官瓷是官辦瓷窯制器,專供皇家使用,是北宋末年宋徽宗時代的宮廷御瓷,權臣責胄也只能望瓷興嘆,可見而不可及,由此可見其高責與難得。徽宗皇帝在藝術上造詣頗深,在他的指揮下,官瓷的工藝大師承汝窖之精華,將登峰造極的汝瓷製作技術和高潔完美的藝術風格冶之一爐,使官瓷脫穎而出,躋身五大名窯之首。

北宋官瓷造型古樸莊重,釉色潤美如玉,紋片粼粼如波,清籟幽韻,趣致撥俗,令人賞心悅目,愛不釋手。其特點可謂「四絕」:一曰造型古樸,多仿商、周,乍看無驚人之處,細看有勃勃生機。二曰釉色調美,無圖案,少紋飾,疏淡典雅。三曰釉面紋片奇特,因受熱差異,耀青流翠的釉面上有冰裂似紋片。紋色多微黃者稱「金絲」,有暗紅者稱「鱔血」,都為上品。四曰紫口鐵足,器口釉薄處微露胎色而泛紫,胎足無釉處呈鐵紅或鐵褐色,為行家津津樂道,北宋宮瓷歷時短暫,技術高難,產量極少。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傳世珍品已成國寶。世界著名博物館、收藏家對官瓷夢寐以求。由於北宋官瓷的顯赫聲譽,我國歷代都有仿製,但罕見傑作。1981年,開封北宋官瓷研究所接受國家恢復北宋官窯研究項目,歷經三載,仿製成功。業內著名專家評記道:「仿製品釉色如玉,風格逼真,可與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收藏的宋官窯傳世品媲美。」

蜜縣金銀花

又名「忍冬」、「二花」。產於河南密縣。蜜縣地處河南省中部,嵩山東麓。境內五指山區四季分明,雨量比較適中, 非常適宜金銀花的生長。金銀花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綠纏繞灌木,長可達九米,莖細,中空,多 分枝,皮棕褐色。葉對生,葉片卵形至長卵形,長三至八厘米,寬一至 三厘米。夏初開花,陸續開到九月,花成對生於葉腋,初開時呈銀白色, 逐漸變成金黃色,黃白相

9. 河南商丘特產有哪些

商丘名吃 商丘除了在豫菜方面繼承傳統外,地方的特色小吃也是值得稱道的。歸德府的水激饃,夏邑冉家的五香糟魚,歸德名菜蝦子燒素等都是遠近聞名的名菜。虞城賈寨的豆腐乾,景家麻花等是當地很有特色的名吃。 「鐵鍋蛋」 冉家五香糟魚 許家湯圓 蝦子燒素 郭村燒雞 松月牌白糖豆腐乳 古宋牌醬包瓜 魏庄麻糖 景家麻片 雞爪麻花 虞城黑京果 麻花庄麻花 賈寨豆腐乾 商丘水激饃 豫東賓館小燒餅 寧陵杠子饃 司庄腐竹 「鐵鍋蛋」 「鐵鍋蛋」是豫菜菜系很有特色的一道菜,其是用特製的鐵鍋蓋放火上燒紅。雞蛋打入碗內,攪勻,放入火腿丁、荸薺丁、蝦子和海米、味精、料酒、鹽水,鐵鍋放在小火上,將大油注入蛋漿中,並用勺慢慢攪動,防止蛋漿抓鍋。 待蛋漿八成熟時,用火鉤掛住燒紅的鐵鍋蓋蓋在鐵鍋上,利用蓋子睥高溫,將蛋漿烤凝結,暄起。使蛋漿糨皮發亮,呈紅黃色。其味美,色澤紅黃,油潤明亮,鮮嫩軟香,回味無窮。 一九三五年五月八日,魯迅先生邀胡風及耳耶夫婦夜飯梁園吃的就是這道菜。 冉家五香糟魚 冉家五香糟魚是夏邑縣老城裡冉獻東祖傳製作,距今已有200餘年歷史。 清乾隆年間列為貢品。 五香糟魚選擇夏邑城湖特產200 克左右重的肥嫩鯽魚為原料,整魚不去鱗片,剖腹去內臟,經腌制、油炸、放入多種佐料精工燜制而成。 其色金黃微帶赤,香味濃郁而醇正,骨酥刺爛形不變,魚肉鮮美營養高。熱吃不膩,涼吃不腥,實為宴席美餚、佐餐佳品。 許家湯圓 許家湯圓是古城商丘著名餐館三盛館製作的一種風味獨特的遠宵。 因餐館是由許樹復和他的兩個師兄弟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創辦的,至今仍由許家第三代傳人許明林掌灶,故稱「許家湯圓」。 許家湯圓主要以糯米和適量的黍子面製成,外皮雪白,熟後晶瑩如玉,餡心以白糖、蜂蜜和多種果料製成。品種繁多,各具風味,人稱「蜜汁八寶遠宵」。 許家湯圓10分鍾便可煮熟,綿軟粘而利口,其味蜜甜,水果味濃,久食不膩,是商丘著名風味食品。 蝦子燒素 蝦子燒素是明清時古城歸德的一道名菜。晚清時,老廚師關合清每次招待飲差大臣都以蝦子燒素拿手。民國時,廚師陳思榮、陳思明將上菜的烹調技術推進一步,並由官府菜推廣為市肆菜。 蝦子燒素的主要原料是麵筋、蝦子,畏料有雞皮、香菇、銀耳、雞鴨湯等。 製作方法是:用溫油將麵筋炸透,撕成塊狀,然後加入蝦子、雞皮、香菇、銀耳、雞鴨湯,用文火煨湯收汁。 蝦子燒素香、味、形俱佳,具有濃厚的豫東風味——色重、香濃、湯厚、火透。 湯 夏邑 ,是河南風味小吃中的名膳之一。 郭村燒雞 郭村燒雞是商丘縣傳統名菜之一,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 該產品的特點是:香味撲鼻、色佳味美,肉質嫩白,形體完整、爛而不膩,回味悠長,如趁熱時提雞兩腿於盤上,輕輕一抖,即肉骨脫離,肉落入盤中。 50年代孟家燒雞製作人孟昭行曾兩次出席河南省科技技術交流會,被省命名為「燒雞能手」、「燒雞技師」。 松月牌白糖豆腐乳 松月牌白糖豆腐乳商丘縣釀造廠生產的松月牌白糖豆腐乳,是歸德府大有豐醬園的著名特產。 創於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餘年歷史,創業人李大有,字豐年,當時醬園生產興隆。到18世紀,該醬園師傅孟春發,苦心鑽研醬菜技術,在原工藝基礎上,吸取南北技術特點,改進操作,獨創一格,「大有豐」就此名揚四海。 白糖豆腐乳色澤金黃微赤,腐塊勻稱整齊,質地細膩,香氣濃郁,軟硬適中,不腐不爛,鹹淡適口,味道鮮美。是開胃增食,饋贈關友的佳品。 古宋牌醬包瓜 古宋牌醬包瓜 商丘市醬菜廠生產的古宋牌醬包瓜,做工精細,製法考究,以妞瓜為皮,內裝花生仁、杏仁、鹿角、胚藍、陳皮、姜絲等十幾種名細小菜。 成品造形美觀,油光發亮,呈醬褐色。食用時每瓜切2-3刀,成荷花瓣形,攤放盤中,瓜心如花心,醬褐、金黃、墨綠相交強,五光十色,各味俱全。 魏庄麻糖 魏庄麻糖是商丘縣雙八鎮的傳統特產。迄今已有200多年生產歷史,以甜、香、松、脆四大特點而久負盛名。 此麻糖採用優質大米、白糖、芝麻、麥芽為原料,操作工藝是:大米蒸餾,加入糖的催化酶,榨出糖汁,經熬制、拉制、切割,輔之芝麻、白面而成。麻糖粗細均勻,長短一致,芝麻沾滿不露皮,兩端封口不通氣,不僵硬,不粘牙,食之酥脆,香甜適口。 景家麻片 景家麻片是虞城縣傳統名產,為陳店集景姓人家祖傳,現已傳至七代子孫景連河之手。據《虞城縣志》記載,景家麻片曾被清朝康熙皇帝列為貢品。 景家麻片選料精良,製作精細。採用上等精粉、小麻香油、白糖及其它優質原料製作而成。特點是雪亮透明,香甜酥脆,食之爽口,老少咸宜。1984年被選入《中國工商企業名錄》,被省輕工系統評為優質產品。 雞爪麻花 雞爪麻花因形似雞爪而得名,是柘城縣安平集名產,清朝雍正年間曾被列為貢品。原是王氏祖輩以此為業,傳至王安平一輩時,因乏嗣無後,方傳此技於好友周大江,至今周家已傳四代100餘年。 雞爪麻花成品嫩黃、油光透亮、 香脆酥焦、風味獨特。存放半月仍酥脆如故;浸放在開水裡十幾分鍾,仍香酥不減,依如新出;折下一股可當紙枚點火吸煙,如一股接一股地點著,一根雞爪麻花可照明走一里路。 虞城黑京果 虞城黑京果 又名大蜜京。以江米、白糖、蜂蜜、香油、桂花等為原料,江米經粉碎、發酵,加入配料,油炸製成墨京果。具有酥甜可口、入口溶化、甜而不厭、香而不膩的獨特風味。清朝嘉訂年間曾被列為貢品。 麻花庄麻花 麻花庄麻花為民權特產,已有200多年歷史。清朝初期, 張氏家族於民權縣鎮南一公里定居,以炸麻花為生,因其麻花製作精細,有酥、香、脆的獨特風味,乾隆年間被列為貢品,並將張氏居住之地取名為「麻花庄」。 有人曾作試驗:將麻花庄麻花放在塑料袋內貯藏一冬春後,色、香、味、脆均不變。人們將其特點概括為:「吃著香嘣嘣,夜裡能點燈,掉在地上全粉碎,放在室內香氣生。」 賈寨豆腐乾 虞城縣賈寨豆腐乾已有200多年生產歷史, 清末曾被列為貢品。產品以優質黃豆作乾料,輔料有八角、花椒、草果、涼姜、桂皮、丁香等10餘種。 將著色的腐塊擠壓出水,放入雞湯鍋里蒸煮而成。豆腐乾為正方形薄塊,色澤黑紅,紅而透明,黑而發亮,五香味濃,咸而不澀,香而不厭 商丘水激饃 商丘水激饃原名水浸饃,發源於商丘古城歸德府,創於何朝何代已不可考。相傳明代閣老沈鯉(商丘縣人)每次招待賓客,必要家張的水激饃上桌。 水激饃的主要原料是硬面饅頭,製作方法是將饅頭切成寸許長、指頭般粗細的饃錠兒,干後放入40度左右的熱水中浸透,再放入滾油中炸成金黃色,撈出後疾速放入提前備好的稀糖汁中,經二三秒鍾後撈出,成品色澤鮮艷,外焦里濃,香甜可口。因糖汁中有水,饃炸好後要放在水裡激一下,所以叫「水激饃」。 豫東賓館小燒餅 豫東賓館小燒餅原為歸德名產,清名廚師王義璽始創,距今已有100 多年歷史。商丘豫東賓館廚師張玉祥,是王義璽的徒弟,他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對小燒餅的製作方法不斷改進,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製作工藝,所以人稱「豫東賓館小燒餅」。 小燒餅分甜、咸、葷、素4個大類,共20多個品種甜的、素的以棗泥、山楂、玫瑰、豆沙、紅糖、白糖等為料;鹹的、葷的以葷油、火腿、板鴨、雞子、牛肉、羊肉、魚等為餡。成品直徑約8厘米,呈金黃色,進口甜,吃著酥,外僬里濃,味道鮮美。 寧陵杠子饃 寧陵杠子饃是寧陵縣東街久享盛譽的食品。杠子饃味道純正,軟硬適口,色澤漂亮,火候講究。這種饃用開水一泡,暄如蛋糕,用湯匙一壓即成糊狀,酷似牛乳加糖,可代替牛奶喂小孩,故又稱「牛奶饃」。 司庄腐竹 夏邑縣城東郊司庄生產的腐竹,是司庄的獨特產品,距今已有 400多年歷史,明清時期專供地方官府享用,並作為上貢禮品。 司庄腐竹以優質黃豆為原料,加工精製而成。內含蛋白質、脂肪、糖、粗纖維等,其色澤金黃透明,韌性好,耐貯運,營養豐富,易消化吸收,為健身優質食品。享有「超級植物肉」之美稱。 商丘作為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亦是中華古老飲食文化的薈萃之地,商丘烹飪匯古今於一爐,地方特色各類名吃有千餘種之多。品嘗頗具古風的菜餚和小吃也就成了許多遊客來商丘的目的之一。 商丘是中華烹飪鼻祖伊尹的誕生地。幾千年了,也許當年作為烹飪鼻祖伊尹所創立的烹飪技藝和菜餚在別處已經失傳了,今天也只有在它的原創地商丘還可以吃到,還可以品味到來自遠古的滋味。商丘菜法乎自然,用料真實,原汁原味,有色香味濃之譽,無華而不實之嫌。所用器皿也是大盤子、大碗,看上去大開眼界,吃起來大氣磅礴,與現今市面上風行的某些華而不實、矯揉造作的餐飲烹飪之風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別。其中比較有特色的、足以盡顯中原傳統烹飪技藝的菜餚有砂鍋羊肉、子衣燉甲魚、烏雞燉子衣、垛子羊肉、蟲草燉葫蘆雞腿、炸八寶葫蘆鴨、蔥燒梅花參、翡翠魚肚、三秋烤河鰻、三秋酸辣湯等。還有開花燒餅、蔥油餅、胡辣湯、油茶等一些特色小吃也是遠近聞名,令人回味無窮

10. 河南商丘有哪些名吃

河南名吃 豫盛園油酥火燒 蕭記羊肉灌湯包 (清真) 蕭記三鮮燴面 (清真) 王記牛肉胡辣湯 (清真) 牛肉盒(清真) 大地烙饃 西義興鹵肉香腸 第一樓灌湯小包子 黃家灌湯小籠包子 羊肉燴饃 (清真) 北京館羊肉炒餅 (清真) 五彩什錦燒麥 (清真) 福興齋桶子雞 (清真) 沙家品味來五香牛肉(清真) 新新烤鴨 (清真) 中興樓羊肉燴饃 (清真) 天中小火燒 解放橋頭燒雞 牛忠喜燒餅 趙記餛飩 紅燜羊肉 李記肘花 長垣雞丁豆腐腦 長垣油旋 長垣長麵糊油條 李記香腸 姜庄野味兔肉 燜爐烤鴨 春風小籠包子 世魁牌牛肉(清真) 下街牌楊記燒雞(清真) 金錢油酥餅 羊雜套餐 武陟油茶 懷慶三寶 懷慶驢肉 蒲棒山葯 萬字山葯肉 高麗山葯 雙味山葯 牛肉刀削麵 牛肉盒 千層油餅 白發糕 獨特風味攬鍋菜 白罡羊肉壯饃 牛肉耗辣椒系列 澶都系列水餃 香甜蘿卜餅 迎賓燒麥 水花佛手糖糕 愚公土饃 董合理燒鵝 金玉滿堂 咸豆腐腦 牛師兄五香牛肉 將軍板面 螺絲餅 宛記醬牛肉(清真) 曹家胡辣湯(清真) 砂鍋宛燴面(清真) 銅雀雞(清真) 馬記鹹水鴨(清真) 馬家水餃(清真) 美民燒雞 金明燒雞 金明桶子雞 寶塔火腿 梅溪豬蹄 梅溪豆沙包 侯記燒雞 雞蛋灌餅 香麻糯米煎餅 新野板面(清真) 三遍肉不換(清真) 玫瑰糖糕 象生精點 什錦湯元 什錦開花饃 自糖焦餅 雙麻火燒 白糖焦餅 精製秋荷酥點 韭頭菜盒 炸醬拉麵 白糖焦餅 雞蛋灌餅 蘿卜絲餅 山菌菊花燒麥 三鮮銀絲面 燒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