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南充市順慶區隔離酒店有哪些
璽爾賓館。根據查詢南充市順慶區疫情防控資料顯示,該地的隔離酒店有一個是璽爾賓館。順慶區,四川省南充市轄區,位於四川省東北部,南宋置順慶府,1993年南充地改市,設縣級區為順慶區。
⑵ 四川南充為什麼叫果城
南充是四川規劃發展的9個大城市之一,南充在夏、商時為梁、雍之地,三國時為蜀漢重地,盛唐時置為果州,元明清稱順慶。嘉陵江由北而南穿越這里的山山水水。陳壽、張瀾、羅瑞卿等文士武將都是這里為中華民族養育的優秀兒女。建城2200多年的果城,在歷史上曾有6個稱謂。據《順慶區志》主編潘大德考證,從果城建城伊始的安漢,到現在的順慶,每一次更名,都與一段有趣的史實相關。 公元前202年(漢高帝六年)10月,高帝下令修建安漢縣城。據《史記·項羽本紀》載:漢王三年(前204)劉邦被項羽圍在滎陽城中,危急時刻,大將軍紀信向劉邦獻「金蟬脫殼」之計。劉邦脫險後,化裝成劉邦的紀信被項羽燒死。劉邦戰勝項羽後,認為紀信捨身為安定漢政權立了大功,故在紀信家鄉,設立安漢縣。據史載,當年的安漢縣城就在今天順慶北城街道五里店一帶。安漢縣時轄今天的南充市轄三區、西充縣及蓬安縣和岳池縣部分地方。 西漢及東漢在實行郡縣制度的同時,又實行分封皇子及功臣的賜爵食邑制度。因此,在其行政區劃之中,除郡、縣之外,還有「國」。安漢縣後來曾一度稱「充國」,雖然充國置於何時已無從可考,但據《漢書·地理志》對巴郡的解釋,巴郡領有閬中、江州、臨江、安漢、宕渠、充國、涪陵等。可見西漢時已有充國。據巴郡條下所列「充國」後說 「永元二年分閬中置」。有人據此推斷東漢初年曾廢掉充國並入閬中縣。充國的地域包括今閬中南邊部分和南部縣。漢獻帝初平四年(193)撤充國為南充國、西充國。南充國地域包括今天的南部縣東部、蓬安縣及高坪區北部。城邑在南部縣柳驛鄉境內。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合並安漢、巴西兩縣為一縣,因地處充國之南,故定名南充縣。 順慶得名始於南宋理宗寶慶三年(1227),當年升果州為順慶府。原來,理宗未作皇帝前任過果州團練使,其登基後下詔,將他最初作官住過的果州升格為府。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改順慶府為順慶路,明清時均為順慶府。1911年,因府縣同城,裁除縣署,留府,設順慶府知事公署。民國二年改順慶府署為南充縣知事公署,正式取消「順慶」之名。到1993年行政區劃調整,作為南充城市的主體部分,順慶地名重新被使用。 果城為南充的別名。其名源於唐初的果州。高祖武德四年(621)設果州,轄南充、相如、西充、朗池(今營山縣北部)4縣。《舊唐書》說「果州」得名「因果山為名」。據考,果山為南充城西南的西山山脈中的一個小山丘(今省蠶絲校背後)。當年山上「多黃柑」。果州建制一直保持到南宋理宗寶慶三年(1227)設順慶府時。後來,州制雖早已廢止,但人們仍習慣稱南充為果城。
⑶ 南充特產哪些值得推薦
1、儀隴胭脂蘿卜
儀隴胭脂蘿卜,是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的著名特產,該品肉質根呈葫蘆形,單個重80g左右,表皮與肉質均為胭脂色,有須根,橫切面胭脂紅色呈放射狀,肉質緻密、脆,微辣,回味甜。
儀隴縣種植柚類歷史悠久,至今已有百年以上。儀隴縣馬鞍區鐵山公社和觀紫區大儀公社合陽大隊尚存干粗40cm以上的柚樹數十株。
⑷ 藺氏有哪些名人
藺姓名人(大體以時間先後為序)
藺氏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完璧歸趙」並使趙國強大一時的趙國丞相藺相如。
藺相如(前329-前259):戰國時趙國丞相,中華名相,著名政治家、外交家。今山西柳林孟門人,一說山西古縣藺子坪人,官至上卿,趙國宦官頭目繆賢的家臣。根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所載,他的生平最重要的事跡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這三個事件。按照《藺氏族譜》記載,藺相如有八子,藺從善是第三子嘉的後裔。
藺子雲(?-?):南北朝時期南朝宋名將,曾官至冀州刺史。
藺軟(?-?):藺子雲之子,南北朝時期南朝宋名將。以謀略及勇決善戰而被稱為「智武將軍」,並且立下大破魏軍的功勞,任衡州刺史,又能惠政愛民。
藺亮(?-?):隋代名將,帝甚愛其驍勇,他曾屯兵於浦口山上,當時的人把山岩叫做藺將軍岩。
藺道人(790?-850):唐代著名醫僧,骨傷科大家,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一作藺道者,其真名無可考,因出家為僧,故稱道人。著有《仙授理傷續斷秘方》,為中醫現存最早之骨傷科專書,提出處理復雜骨折的三個原則。出家雲游,於會昌間(841-846)曾結庵於宜春修道,彭翁子墜地折頸傷肱,因治癒之,其醫術遂廣為人知,求醫者甚眾。道者厭其煩,以其秘方授予彭翁,其術遂行於世。此方為後人刊刻,書名為《仙授理傷續斷秘方》,為中醫現存最早之骨傷科專書,現有多種刊本行世。
藺敏修(?-?):宋代朝奉郎。
藺從善(1374-1446):明朝著名學士,兩代帝師,磁州磁縣北賈璧村人,字有恆,明洪武癸酉科鄉貢舉人,歷任山東濟南府陵縣、四川順慶府西充縣、山西太原縣儒學署教諭,浙江紹興府、直隸揚州府儒學教授。宦經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宗、英宗六朝。自1418年起,到1446年離朝歸籍,藺從善一直在翰林院供職,侍讀宣宗、英宗皇帝多年,官至翰林院大學士、侍詩學士、右庶子,可謂「四朝重臣」「兩代帝師」。明永樂年間授翰林院編修。長期供職於翰林院,侍讀三王二帝,明仁宗、明宣宗都是他的學生,乃名副其實的二代帝師。藺從善侍讀多年,深得皇帝信任、器重和厚愛。明英宗贊曰:「燕趙多材,古為巨邑,太行西來,恆山北峙,藺君產焉,抱茲竒氣,篤實輝光,久而不墜。」明英宗還贊曰:「從善心淳氣平,學行端方,景泰易儲,詞林加宮保者二十餘員,而從善獨守官如舊,及讀崔仲鳧所撰彰徳志,益信其為篤厚君子也。」晚年藺從善回到故土,建學堂、辦私塾,激勵家鄉人崇尚文化、崇尚學習。此後數百年中,「崇尚耕讀」的古訓,一直流傳下來,並不斷被發揚光大。藺從善病逝後朝野悲痛,學生倪謙賦詩曰:「碧山泉石賦歸休,俄共耆英地下游。老去葵心猶向日,病餘絲鬢豈禁秋。南宮閱卷思甄拔,東閣揮毫憶校譬。愧是門生情倍感,無從雙涕奈橫流。」表達了對座主的緬懷之情。永樂十八年(1420)九月,侍皇太孫(朱瞻基)。永樂二十二年(1424)冬十月,為左春坊左贊善。洪熙元年(1425)三月二十日,奉旨進朝敕賜誥命,任左春坊右贊善。洪熙元年(1425)三月二十二日擢翰林院大學士。洪熙元年(1425)九月擢升為翰林侍講。宣德初年(1426),與修《太宗實錄》《仁宗實錄》。宣德五年(1430年)二月,兩朝實錄成,賜纂修官侍講藺從善白金四十兩,彩幣三表裡,素羅衣一襲,升為司經局洗馬、進侍詩學士,再改右庶子,侍讀朱祁鎮(明英宗)。宣德八年(1433)八月中秋,辭朝帶職歸籍。宣德九年(1434)以年老乞致仕,上以儒臣須用老成人仍令蒞事。正統初年(1435)英宗即位,贊曰:「燕趙多材,古為巨邑,太行西來,恆山北峙,藺君產焉,抱茲竒氣,篤實輝光,久而不墜。」於是又召見藺從善並委以重任,與修《宣宗實錄》,升為翰林院學士。正統三年(1438)四月十八日《宣宗實錄》修成,共115卷,監修官、總裁、副總裁、纂修官等升賞有差,獨從善與王直留滯不調、守官如舊,日坐東閣中細書暇即取秘書讀遇休沐與抑庵公載酒郊遊覽勝賦詩意泊如也。就此,英宗皇帝贊曰:「從善心淳氣平,學行端方,景泰易儲,詞林加宮保者二十餘員,而從善獨守官如舊,及讀崔仲鳧所撰彰徳志,益信其為篤厚君子也。」正統四年(1439)任會試考官取楊鼎、王竑、倪謙等一百人。正統八年(1443)四月致仕,年七十援例求謝事,上慰留之,又四年乃得請還郡。同年請以其孫燔為國子監生,上念其侍從歲久特許之。念及藺從善帝師情景,宣宗皇帝贊曰:從善端行貌重,所論上皆帝王道經,先師孔子定者。從善以舊臣見信用,每進講多鄉音,「久宦不改其素,從善其君子哉」。
藺芳(?-1417):明代著名治河專家,平陽府夏縣(今山西夏縣)人,洪武中舉孝廉,累遷志安知府、刑部郎中,官至工部主事、工部右侍郎,永樂時輔佐工部尚書宋禮治理黃河下游水患,治績卓著。事母至孝。
藺以權(?-?):明代應天府尹。
藺剛中(?-1644?):明朝末期名臣,字坦生,山東陵縣人。初為南京給事中,曾上疏言保護留都六事。山東飢荒連年,請求清查戶口,以解決民死丁存、田荒賦在的積弊,皆切中時病。後升為山西副使。明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農民軍攻陷太原,不降被殺。
藺養成(?-?):明末農民起義軍著名將領,起義軍革左五營首領之一。號爭世王,不過《懷陵流寇始終錄》卷十五,記左金王為藺養成,爭世王為賀錦;《平寇志》卷六也說「左金王名藺養成」。其真實情況如何,尚不可考。陝西延安人,明代崇禎十五年(1642)與賀一龍等投李自成。次年李自成殺賀一龍,命分領其眾,任大順軍通達衛左威武將軍。
藺秀義(1899-1934):吉林柳河人,革命烈士。犧牲時任遼寧民眾自衛軍第9路軍海龍工農義勇軍營長。1933年10月,積極配合楊靖宇率領的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進行攻打三源浦,進占涼水河子等戰斗。楊靖宇認為他有勇有謀,稱其為「藺敢幹」。1934年春,率部攻打大荒溝日偽據點。戰鬥打響後,迅速指揮炸開屯子圍牆,逼近敵人北炮台。這時敵人組織反擊,他負傷撤到灰家溝隱蔽,治傷期間遭敵人逮捕。敵人接連殘酷地拷問折磨他,始終堅貞不屈。在解往孤山子的路上,不幸犧牲。2020年9月2日入選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名錄。
藺欣(1903-1940):民國詩人,著作有《芳草集》《我想握住你的手》等。畢業於北京大學,與五四運動的學生代表聞一多、成方舟、鄭振鐸和戴星傲等結為好友。大學畢業後由蔡元培等人推薦,赴美國紐約州康奈爾大學學習西方政治學。孫中山先生逝世後,藺欣寫下了很多關於懷念孫中山先生的詩歌,後被其夫人收錄整理成《我想握住你的手》。1940年病逝於江蘇南京,年僅37歲。
藺國材(1913-2000):現代著名商業書法家,一名藺壁,筆名壁翁,四川什邡人,曾任陝西省和西安市書法家協會會員,陝西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八大名酒之一「西鳳酒」的商標就是他設計的,使用期限自1959-1999年。2000年藺國材去世後,西鳳酒廠就趕緊將其商標撤換了。
藺德堂(1925-):戰斗英雄,山東沾化縣人。蘆溝橋事變後,藺德堂在鄉親薛向雲的帶動下,於1943年2月在本地區參加了青年抗日先鋒隊(簡稱抗先),下半年又轉入紅軍十六旅一營三連當戰士。在山東賓縣、蒲太、惠民一帶活動。先後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湘西剿匪、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朝勝利回國後,他隨部隊到黑龍江省綏化縣。教導大隊改為五十軍文化速成中學,他任二中隊隊長。1955年初又調到中國人民解放軍0168部隊一營任參謀長。1955年底又跟隨部隊轉戰到丹東參加國防工事建設。1958年調他去軍事學院學習,在全面體檢中,發現他除原有的多處彈痕外,還患有肺病。住院一年多,仍不見好轉,為了減輕部隊負擔,他主動要求轉業,被分配到喀左縣民政局任副局長。1966年10月離休。
藺雲桂(1930-):當代著名針灸學與經絡學專家,山東博興人,生於山東臨清。1953年畢業於中央衛生部針灸班。曾任福建省委門診部及省人民醫院針灸科、省中醫研究所經絡針灸氣功研究室、福建中醫學院針灸教研組、針灸中心研究室主任,福建省針灸研究會副主任委員,華僑大學中醫系教授,福建省科協委員,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國際針灸醫師水平考核委員會委員,全國經絡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針灸學會常務理事,省針灸學會會長,省中醫學會常務理事,香港針灸醫師學會顧問,《福建中醫葯》雜志編委會副主任,《福建醫葯》雜志編委,《中國針灸》雜志編委。是《經絡圖解》、《針法灸法圖解》、《中國經絡文獻通鑒》副主編,還是《中國當代針灸名家醫案》編委會委員。在對10378人的穴位電阻抗研究重發現穴位的診斷價值獲衛生部醫葯技術革命先鋒金獎,發現「人體十四經低電阻抗線路」獲發揚祖國醫學成績獎,以上兩項已用於診斷及經絡研究的指標。「十四經感傳線路研究」發現特異性獲衛生部科學技術成果乙級獎。《經絡圖解》發現十項新的內容,獲福建省醫學科學成果一等獎,修訂本獲第二屆世界傳統醫學大會優秀成果獎。「四縫穴治療疳積的機理研究」獲省自然科學優秀獎。
藺賁(1931-):江蘇徐州人。山東省青州第一中學高級美術教師,青州市政協第六、七屆常委,文史委員會副主任、書畫工作組副組長,熾國電影家協會山東分會會員,青州國畫院、青州書法協會、青州書畫家協會顧問。1952年畢業於山東省濟南師范藝術專修科,在山東省青州第一中學執教40年,培養了大批藝術人才,成為卓有成就的藝術教育家。
藺桂瑞(1946-):女,現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北京人,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心理咨詢中心主任,北京高教學會心理咨詢研究會副會長、秘書長,中國心理衛生學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高教學會大學心理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高校心理咨詢專業督導,中國共青團中央委員會《雛鷹熱線》特聘專家,中國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陽光心語行動」網路行為優化工程專家組副組長。出版《健康心理與人才發展》、《性心理與人才發展》、《心理困擾自解》等著作十餘部,發表論文40餘篇。
藺松元(1947-):生於陝西渭南,畢業於陝西師范大學。1964年3月參加工作;1983年10月至1989年1月任中共陝西渭南地委組織部副部長;1989年1月至1990年10月任陝西省渭南教育學院副院長(正處);1990年10月至1997年8月任陝西白水縣委書記,並先後任縣政協主席、人大主任;1997年8月任陝西省財政廳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藺常念(1948-?):現代著名金融家、財經專家,英文名Francis Lun,香港富昌金融集團創辦人兼總經理,香港富昌證券總經理,靈獅控股董事總經理,GEO證券公司首席執行官和智易東方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他擁有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在香港證券行業超過10年。他是香港專業財經分析及評論家協會主席。同時是NBC、彭博通訊社、now財經台等各大傳媒之客席評論家。
藺穎鋒(1950-):現代著名中醫疑難病專家,河南原陽人,主治中醫師,現任河南省原陽中醫疑難病研治所所長,河南省中原書畫院副院長,世界華人醫學會副理事長,中華醫學出版社副主編,國際醫學會理事,香港國際中醫學院課題教授,中國西柏坡醫學院客座教授,石家莊市中華中醫醫學院客座教授,獲十大醫學新聞人物之一,函授於美國醫學科學院,進修於國際衛生醫學研究院,晉升為博士學位,教授職稱,疑難危重醫學專家。從事中醫三十餘年,於70年代主攻研究婦科一切雜病,特別是男女不孕,發表研討婦科論文多篇;80年代又進入研究心腦血管病,發表研討心腦血管病論文多篇;90年代又開始新的科學「戰役」研究探討各種腫瘤和世界上奇難、疑難雜症。發表研究論癌症論文多篇。對肝硬化腹水、乙肝有獨特的治療方案,發表研討肝病論文多篇。
藺安林(1952-)山東人,1980年畢業於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並留校任教;1982-1984年留學日本,1991-1992年到美國進修。歷任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校長辦公室主任、蘇州鐵道師范學院副院長。2001年1月任校長助理兼西南交通大學峨眉校區校長。2002年7月任副校長,分管校園規劃與建設工作;分管校園規劃建設處、新校區建設指揮部(含BOT建設工作);兼任新校區建設指揮部指揮長、峨嵋校區校長;聯系建築學院、旅遊學院(籌)。主要社會兼職為教育部高等學校力學基礎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鐵道學會會員、中國鐵道工程建設協會理事、文秘檔案委員會理事、四川省留學人員聯誼會副會長等。長期從事結構力學、結構動力學、結構抗震計算、地下工程及日語等課程的科學及科研工作。在日本《土木學會論文報告集》、《鐵道學報》、《高等教育工程》等刊物發表論文若干篇。編寫《結構力學》、《結構穩定及抗震計算》等教材。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鐵道部、四川省等多項科研項目,曾獲國家教委課程軟體二等獎、2005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藺海明(1953-):現代著名農業生態專家,甘肅甘穀人,現任甘肅農業大學農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黨委書記。1978年9月畢業於甘肅農業大學農學專業,2003年6月甘肅農業大學博士畢業,獲農學博士學位。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和研究員等職,主要從事旱地農業生態學、耕作學和中葯材GAP栽培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兼任甘肅省生態學會副理事長,甘肅省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耕作制度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生態學會農業生態分會委員等職。受聘為農業部綠色食品咨詢專家,甘肅省環保局農業生態咨詢專家,蘭州市農業技術咨詢專家,參與相關的學術活動和重大項目的技術論證工作。
藺德生(1954-):藏書家。現任《沈陽鐵道報》副總編、,主任編輯、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沈陽市「十大藏書家」之一,先後出版雜文、隨筆集《綠街人語》、《三人行漫筆》(與人合著);與夫人一起撰寫《古今圖書收藏指南》,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鯉魚躍龍門」叢書一套,由語文出版社陸續出版,已出版《八股風光五百年》、《御用文體試貼詩》等專著。
藺小林(1961-):陝西洛川人,西北大學數學系畢業,博士,陝西科技大學輕工與能源學院黨總支書記,教授。陝西省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副理事長,陝西省數學學會常務理事。1983年7月參加工作。2010.7月任造紙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歷任西北輕工業學院基礎課部數學黨支部副書記(1984.6-1985.7)、原計算機學院信息教研室主任(2000.7-2000.12)、基礎課部副主任(主持工作)(2000.12-2003.12)、理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2003.12-2004.6)、院長(2004.7-2010.7)。2010.7月任輕工與能源學院黨總支書記。1994年獲陝西省首屆工科數學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二等獎,2001年度獲陝西科技大學優秀教師,2003年獲陝西科技大學首屆教學名師稱號,2007年獲陝西科技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數學天元基金及省教育廳專項基金項目,發表論文60餘篇,出版教材及教學輔導書6部。
藺建軍(1965-):生於內蒙古烏拉特前旗,籍貫陝西府谷,1993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7月參加工作,內蒙古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公共管理碩士。現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巡視二組副組長。【見於網路,有點亂。】
藺永茂(1968-):山西新絳人,畢業於山西大學,中共黨員,現任新絳縣博物館業務館長,山西新絳縣絳州澄泥硯研製所所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山西分會會員,山西省考古古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民間美術委員會會員,新絳縣美協主席,汾水畫院院長。
藺海英(1971-):女,鄂托克前旗人民政府副旗長,達拉特旗人,1990年8月參加工作,1996年10月入黨,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畢業,大學學歷,國家級會計師、稅務師。現任鄂托克前旗人民政府副旗長。
藺建軍(1974-):山東人,曾任濱州市建設局辦公室主任,1993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7月參加工作,內蒙古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公共管理碩士,現任烏蘭察布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中國毛體書法藝術家協會會員。【見於網路,有點亂。】
藺建軍(?-):山西省忻州市人民政協副主席。1972-1974年忻州地區衛校醫士班學習畢業,歷任忻州市(現忻府區)第一人民醫院外科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副院長,2000年8月至今任忻州市中心醫院院長、忻州市急救中心主任。2006年5月當選忻州市人大常委會委員。
藺浩(1977-):內蒙古呼和浩特人,畢業於西南政法大學法律專業本科、金融專業專科。曾任重慶傑邦科技有限公司副總、重慶酉陽奇門葯業公司總經理、上海萬隆重慶咨詢機構高級顧問、FDS中國特許經營顧問有限公司高級顧問。對飲食領域和特許經營模式有深入研究和經歷。
藺浩(?-):山東萊蕪人,中共黨員,講師。2012年06月畢業於四川大學體育科學研究所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研究方向:現代體育教學,國際注冊二級營養師,國家二級網球裁判,國家二級田徑裁判,四川省優秀田徑教練員。2012.09-2015.08就職於四川大學錦江學院,從事體育教學和田徑代表隊的訓練競賽工作;2015.09至今就職於成都大學體育學院從事田徑以及體育理論課程的教學工作。發表學術論文4篇,申請省級課題一項。
藺建芬(?-):女,血液病醫學專家,曾用名吝建芳,畢業於徐州醫學院臨床醫療系,血液病醫學博士。中華血液病網遠程醫療專家組成員。長期從事血液系統疾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並參與骨髓移植、幹細胞移植等課題研究,有著20多年的豐富臨床經驗,特別是在疑難血液病的治療方面尤為突出,2005-2013年在西安國醫腫瘤醫院血液科專攻各種血液病,9年以來治療的患者2000餘例。年齡在2歲-83歲之間,最長時間8年沒有復發。有些患者是經國內各大醫院治療無望的情況下,入住西安國醫腫瘤醫院後生命重新啟航。學術思想集中體現在診治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慢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多發性骨髓瘤、溶血性貧血、地中海貧血等疾病的診治及系統康復。根據多年來臨床實踐和經驗,在國內外知名刊物撰寫論文80餘篇,其中《淺談MDS演變與預後》、《「七仙草」誘導白血病HL60細胞凋亡的研究》、《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研究新進展》、《日常生活與血液病》、《走出血液病防治誤區》《七仙草活性成分研究》《現代工業污染與血液病》《中葯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淋巴性白血病560例治療研究》《新生兒溶血與微小病毒B19感染的研究》、《急性白血病微小殘留病(MRD)基因診斷的研究》獲得國內國際科技進步獎和突出貢獻獎……
藺鴻青(?-):女,天津中醫一附院主任醫師。從事中西醫結合兒科臨床工作逾20年。主持小兒女科門診、新生兒病房、一日病房工作。在小兒女科疾病、新生兒疾病及兒科急症的診治方面,具有很強的實際工作能力。發表中西醫結合科研論文逾10篇。
藺世龍(?-?):潛水醫學專家。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上海醫學研究所高氣壓醫學實驗室高級工程師,人民解放軍第324醫院內二科主任。
藺興潤(?-?):著名食品專家。中國保健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教授,中國優生科學協會嬰幼兒保健專家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研究員,對黑螞蟻擬黑多刺蟻的食用、葯用研究有獨到之處,國務院授予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藺朝國(?-):兩代帝師藺從善第二十代孫。河北省磁縣人。河北大學歷史學本科畢業,獲歷史學學士學位、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中共黨員,歷史學教授,邯鄲市跨世紀學術帶頭人。曾任中國文物學會會館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現任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主任,河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委員,邯鄲影視藝術家學會名譽主席,邯鄲市姓氏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邯鄲市將相和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邯鄲決策》特約研究員,中華龍文化研究會理事,趙文化研究會理事,邯鄲地方文化研究會理事,《邯鄲社會科學戰線》理事。30年來,他醉心於科研事業,獨著、主編、參編出版了26部教材、著作;撰寫發表了學術論文34篇;主持了7項省市級課題;參與了多部電視專題片的製作工作。
⑸ 描寫朱德的詩詞有哪些
1、順慶府中學堂留別
一九○六年底
驪歌一曲思無窮,今古存亡憶記中。
污吏豈知清似水,書生便應氣如虹。
恨他狼虎貪心黑,嘆我河山泣淚紅。
祖國安危人有責,沖天壯志付飛鵬。
2、贈 諸 友
一九○九年初
志士恨無窮, 孤身走西東。
投筆從戎去,刷新舊國風。
3、古宋香水山芙蓉寺題詩
一九一六年春
己飢己溺是吾憂, 急濟心懷幾度秋。
鐵柱幸勝家國任,銅駝仍作棘荊游。
千年朽索常虞墜,一息承肩總未休。
物色風塵誰作主, 唯看砥柱正中流。
4、題 護 國 岩
一九一八年秋
曾記項城偽法苛, 佯狂脫險是松坡。
清廷奸佞全民蠹,專制淫威礙共和。
京兆興妖從賊少,滇黔舉幟義軍多。
風流鞭策岩門口,將士還鄉唱凱歌。
5、石 公 石 婆
一九一八年
屹立千年共白頭, 幾經滄海歷春秋。
狂風颯颯無心動,細雨霏霏助淚流。
似憫蒼生遭戰劫,誰憐二老守荒丘。
青山綠水長相伴,難解胸懷萬斛憂。
6、征 人 怨
一九一九年八月
家園在望我當歸,無奈人民盼解圍。
枉自夢魂縈弟妹,空教心事負庭闈。
玉關楊柳悲搖落,金井梧桐感散飛。
起舞聞雞生嘆息,總因血戰咎功微。
7、征 人 怨
一九一九年八月
頻年征戰苦催人,一著征袍困此身。
戎馬倉皇滇蜀道,風煙迷漫永瀘城。
羈縻一水銷豪氣,轉戰孤城負好春。
幾度慰忠亭下望,困民水火淚沾巾!
8、艾承庥局長六十壽贈詩(四首)
一九二六年十一月
其一
頌壽難忘脫難朝,攜將圭碗贈簞瓢。
公今六十身猶健,我甫知非鬢已凋。
血戰瘡痍嗟滿地,操戈逐鹿睥群梟。
人皆可以為堯舜,誓救生民路一條。
9、其二
一戎衣竟潰紛爭,回首韜機尚自評。
魯肅贈長者意,元璋留柬故人情。
中山主義非無補,卡爾思潮集大成。
從此天涯尋正道,他年另換舊旗旌。
10、其三
我本江南一鯫生,十年從事亞夫營。
身經滄海羞逃世,力挽狂瀾豈為名。
別有良圖酬壯志,難忘盛意向前程。
勞人烏馬空歸去, 大好河山創太平。
11、其四
神州沉陸世滄桑,錦綉河山懷虎狼。
觀變安居徒負負,乘時竊利正忙忙。
人生亂世心難測,我欲回天力自強。
火熱水深民望救,安危度外不思量。
12、金 縷 曲 瀘 江 感 懷
一九二六年十一月
一片瀘江霧。冷浸浸慰忠亭畔, 睹塋懷古。艷李華桃聞鬼哭,南北兩軍俱歿。長伴了冰天雪窟。滇海英魂歸不得,就燕雲烈魂都消沒。猛想及,發毛豎。 天涯游夢縈故土,十餘年逶迤草莽,拋離殘骨。算是龍蛇真陸起,一晌東流西出。仔細數紛爭軍閥。大半劫灰烽影里,有誰執筆論存評覆。今昔感,悲中述。
⑹ 南充哪些地方有好吃的小吃啊
南充市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古老嘉陵江畔的明珠,聞名遐邇的絲綢之鄉,久負盛名的水果之州,面積12494平方公里,人口726萬,地理坐標北緯30°35′——31°51′、東徑105°27′——106°58′之間,南北跨度165公里,東西跨度143公里,南充市人民政府駐順慶區。2003年,全市轄有180個鎮、302個鄉。市區建成區面積2006年為57.4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69萬人。東鄰達州市,南連廣安市,西與遂寧市、綿陽市接壤,北與廣元市、巴中市毗鄰。轄順慶區、高坪區、嘉陵區、南部縣、儀隴縣、西充縣、蓬安縣、營山縣,代管閬中市。區號0817,郵政編碼637000,車牌編號:川R。
自然歷史
南充開發較早,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居住。夏代為「有果氏」之國,殷商屬巴國,周為巴子國屬地。戰國時期,約公元330年,巴子國國都遷閬中,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秦滅巴,十一年置閬中縣,隸巴郡(今重慶市)。秦代郡縣建置依舊。
西漢初,析閬中縣置安漢(今南充)、充國縣。新莽時更安漢縣為安新縣。
東漢興平元年境內置巴郡,轄安漢(郡治)、閬中、西充國(充國更名)、南充國縣(析充國縣置)。建安六年改巴郡為巴西郡,郡治遷閬中,隸屬未變。三國蜀漢、西晉、成漢時,郡縣依舊。東晉時,閬中為北巴西郡郡治,轄西充國(郡治)、南充國、安漢、羔羊縣(今儀隴境)。
南朝宋時,巴西郡為僚人所聚,郡縣遷今綿陽市境內僑置,轄閬中(郡治)、安漢、西國(西充國改)、南國(南充國改)、羔羊縣。南朝齊時,郡縣建置依舊。南充安漢閣朱德故居唐代,隸山南西道,境內置3州,轄閬州(閬中郡)閬中(閬內改,州郡治)、思恭(今閬中境)等19縣。
五代時,州縣設置未變。後唐於閬州置保寧軍,於果州置永寧軍。
北宋,境內置3州,轄隸成都府路的果州南充(州治)、西充、相如等13縣。
南宋,境內置1府,轄隸潼川府路的順慶府南充(府治)、西充、流溪縣及隸利州路的閬州閬中(州治)南部、新井、奉國、新政、西水縣和蓬州蓬池(州治)、儀隴、營山、伏虞、良山、相如縣等2州15縣。
明代隸四川布政使司,境內置2府,轄順慶府南充、西充縣和蓬州、營山、儀隴縣,保寧府閬中(府治)、南部等1州6縣。
清代隸四川省,境內置川北道,轄保寧府閬中(道府治)、南部縣,順慶府南充(府治)、西充、營山、儀隴和蓬州(縣級州)等2府1州6縣。
中華民國初,隸四川省,境內置嘉陵道,轄南充(道治)、閬中、南部、西充、營山、儀隴、蓬安(蓬州改)等7縣。民國24年,境內置第十一行政督察區,轄南充(區治)、蓬安、營山、儀隴、西充、南部等6縣。閬中隸第十四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隸川北行署區,境內轄南充市(區治,區直轄)、南充、西充、南部、儀隴、營山、蓬安等1市6縣;屬南充專區(治今岳池縣九龍鎮)。1952年撤川北行署區,隸四川省,南充專區治遷南充,轄縣未變,南充市改屬南充專區。1953年撤劍閣專區,劃閬中縣隸屬。1968年南充專區更名南充地區。1991年1月閬中撤縣建市。1993年7月撤南充地區、南充市及南充縣,設立南充市(地級),轄順慶(市治)、高坪、嘉陵3區及西充、南部、儀隴、營山、蓬安5縣,閬中市由省直轄,南充市代管。
南充市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早在公元前316年即為巴國轄區,秦設巴郡,漢置安漢縣,自隋唐以來均為郡、州、道、府、路、署、縣所在地,以文化發達,人才輩出著稱。漢將紀信,蜀將張飛、王平、宋將張憲都是歷史上的名將,天文學家落下閎、三國碩儒譙周、《三國志》作者陳壽,唐代尹氏兄弟狀元(尹樞、尹極),宋代陳氏兄弟狀元、宰相(堯叟、堯佐、堯咨)都是南充歷史上的傑出人物。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羅瑞卿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前副主席張瀾都出生在南充。新中國成立後,南充是川北行政公署(省級行政區)、南充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川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信息中心,享有「川北心臟」之稱。
交通文化
南充地區位置十分重要,居於"西通蜀都、東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聯重慶"的特殊地理位置,是四川內陸的交通、通訊樞紐,川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國家三峽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外開放的重要口岸。已形成公路、鐵路、航空、航運四位一體的交通網。公路1996年通車里程4620公里,通公路鄉鎮達100%,通公路村達80%。達成鐵路橫穿境內。民用機場天天通航。嘉陵江北上廣元可通航100噸級駁船、160馬力機動船,南下重慶可通航300噸級駁船、300馬力機動船。
南充市有西南石油大學、西華師范大學、川北醫學院、南充職業技術學院、西南交通大學中川學院等6所部省市屬大學,有博士點4個、博士後流動點3個、碩士點24個;有中等專業學校22所,省級重點中學5所,基本普及初等教育,文化、體育設施日趨完備。
經濟狀況
地形以淺丘為主。年平均氣溫約17.5℃,春季花明,夏日風清,秋熟香溢,冬至溫潤。生物資源豐富,盛產多種糧食和經濟作物,尤以蠶繭、柑桔、生豬等馳名全國,已成為名符其實的全國四大蠶桑生產基地和絲綢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境內重點資源有土地、動植物、水、天然氣、石油和鹽鹵等。石油和鹽鹵資源具有大規模開發條件,有望成為大型化工基地;占社會勞動力88%以上的農村勞動力資源潛力巨大。
風景旅遊
擁有全國和省、縣三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多個,旅遊景點40餘處,有全國歷史文化名城閬中市。白塔古廟及嘉陵江第一山錦屏山的秀色,白去山俊美,升鍾水庫清幽,太蓬山、金城山、凌雲山宗教文化,定會使遊人流連忘返。落下閎觀星樓、漢恆侯祠、萬卷樓、滕王閣、張憲祠、李淳風、袁天罡墓將勾起你的懷古幽幽情思。兩千多年的栽桑養蠶歷史形成絲綢文化,更是獨樹一幟。朱德故居、羅瑞卿故居、張瀾紀念室定將涌騰起人們對偉人雖去,但風范永存的激情。川北大木偶、川北燈戲、川北皮影、川北剪紙將縮小語言、文化時空差距,使人們為之傾倒。目前,南充市已開通兩條國際旅遊線路:一條是「將帥故里游」,一條是「三國遺跡尋蹤游」。
區內南部以歷史人文旅遊資源為特色,北部山區以自然山水旅遊資源為主。
曾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大巴山山區一帶,留下了近代中國革命許許多多的遺址遺跡。全區被列為國家、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30多處。米倉山東段、大巴山區優美的自然風景光彩奪目,如南江光霧山景區的喀斯特地貌景觀秀麗多彩,通江諾水河景區山清水秀、洞穴成群,鍾乳石景觀造型精美、玲瓏剔透。區內已建立了達縣真佛山、通江諾水河、南江光霧山、宣漢百里峽等以自然風景為主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還有巴中南龕坡-陽靈山、蓬溪赤城湖、遂寧廣德-靈泉、開江寶石湖、達縣明月江等市(縣)級風景名勝旅遊區,以及營山太蓬山、南充西山和升鍾水庫等旅遊點;開辟了達縣鐵山和西山、南充金城山、大竹五峰山等省級森林公園。
歷史文化遺跡:有渠縣馮煥闕、沈府君闕、趙家坪和蒲家灣無銘闕,渠縣王萬邦墓城壩遺址,開江縣陶牌坊,閬中桓侯廟和華光樓、川北道貢院、五龍廟,蓬溪單筒小井,達縣龍爪塔,南充奎閣、紫雲坪植茗靈園記岩刻,達縣真佛山廟群,蓬安雲山故城等多種歷史名勝景觀。
革命遺址:有儀隴朱德故居,通江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巴中川陝蘇維埃政府舊址,巴中特別市蘇維埃舊址,沙溪紅軍石刻標語和紅軍烈士墓碑,平昌劉伯堅烈士紀念碑,達縣石橋紅軍標語,南江縣城關紅四門及城牆、長赤蘇維埃政府舊址及石刻標語,宣漢王維舟舊居等多處革命文化遺址。
宗教名勝:有巴中南龕水寧寺和閬中大像山、岳池千佛岩、鄰水千佛崖摩崖石刻、摩崖造像及蓬溪寶梵寺大殿及壁畫,南充白塔、營山白塔、大竹白塔、廣安褒光寺、閬中李封觀和神壩磚塔等塔寺。
人造景觀:有遂寧赤城湖、麻子灘,閬中升鍾、西充紅旗、廣安全民、大竹鳥木、鄰水大洪河、開江寶石等人工水庫景觀。
⑺ 萬氏家族從古至今最出名的人物有哪些
萬勝、萬戶、萬章、萬脩、萬表等。
1、萬勝
萬勝,(?—1366年),元末義軍領袖,明夏政權右丞相。元代德安府黃陂縣(今武漢市黃陂區)人。初從明玉珍起義,後任明玉珍所建大夏政權之司馬,因功升右丞相。
夏主寵愛之妻以弟婦故稱為明三。玉珍去世後,萬勝與知樞密院事張文炳之間存有隔閡,萬勝暗中派人殺死張文炳。張文炳曾善待明玉珍的養子明昭,所以明昭又假託太後彭氏旨意,弔死萬勝。
2、萬戶
萬戶(?—1390年),本名陶成道,原名陶廣義,後被朱元璋賜名「成道」。原是浙江婺城陶家書院山長,喜好鑽研煉丹技巧。一次煉丹事故後,轉為試制火器。
元末,吳王朱元璋下婺州,陶成道率一乾弟子相投,獻火神器技藝。在歷次戰事中屢建奇功,受到朱元璋封賞「萬戶」,從此陶成道被人稱為「萬戶」。明初,陶成道第一個想到利用火箭飛天的人,被稱為「世界航天第一人」。
晚年,陶成道把47個自製的火箭綁在椅子上,自己坐在上面,雙手舉著2隻大風箏,然後叫人點火發射。設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風箏的力量飛起。不幸火箭爆炸,萬戶也為此獻出了生命。
為紀念萬戶,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以這位古代的中國人命名。
3、萬章
萬章,孟子高足弟子。一生追隨孟子,為孟子所喜愛。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封為博興伯,從祀於孟廟西廡。萬章是最早揚名於歷史的萬姓先人。
《史記》載,孟子晚年,經常同萬章等弟子談論經書,並和萬章等弟子一起著《孟子》一書。
4、萬脩
萬脩(?—26年),字君游,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東漢大將,雲台二十八將之二十六。現一般寫作萬修(亦寫作萬休)。
萬脩在更始政權時期被任命為信都令,劉秀宣慰河北之時,王郎起兵追捕劉秀,當時河北的郡國大多投降王郎,只有萬脩與信都太守任光、信都都尉李忠等人據守信都郡迎接劉秀,使劉秀有了反攻的基地。
此後隨劉秀擊破邯鄲、平定河北。歷任偏將軍、右將軍,先後被封為造義侯、槐里侯。公元26年(建武二年),萬脩奉命與揚化將軍堅鐔共攻南陽郡,因病在軍中去世。
5、萬表
萬表(1498—1556),字民望,號九沙山人、鹿園居士,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祖籍定遠(今屬安徽)。生於明孝宗弘治十一年,卒於世宗嘉靖三十五年,年五十九歲。曾任明朝的都督同知。
表通經術,著書亦富,有《海寇前後議》、《濟世良方》、《灼艾集》、《經濟文錄》、《玩鹿亭稿》八卷等,均《四庫總目》並傳於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萬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萬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萬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萬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萬表
⑻ 我想知道清朝時期,所有在順慶府做知府的名字
1.馮汝騤為光緒九年(1883年)癸未科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戶部主事,充任軍機章京,累遷郎中。出任四川順慶府知府,因母喪丁憂去職。2.桂良,嘉慶十三年,由貢生捐禮部主事,晉員外郎,外放四川順慶知府3.汪永瑞,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順治四年,登進士。後授刑部貴州清吏司主事、四川順慶府知府。
⑼ 南充有哪些別稱分別有什麼含義
主要有以下三個
果城: 盛產柑橘
綢都: 嘉陵江穿流而過,沿河兩岸自古就很多採桑養蠶的,因此南充多產絲綢.南充蓬安縣更有「千里嘉陵第一桑梓」的美稱.
順慶府 : 具體怎麼來的就不知道了,只知道現在的順慶區就是據此命名的.
其它的像朱德故里、相如故里,還有前幾年廣安沒有劃出之前的小平故里之類的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