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芳村有哪些好吃的早餐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芳村有哪些好吃的早餐

發布時間: 2022-12-14 03:52:46

⑴ 廣州早餐總共有哪些

廣州早餐非常多,去吃早茶就能領略其一。
小蒸籠里的鳳爪、排骨、各類小點心,一樣來一份你都吃不了。
還有各類粥、面、粉,都只是小意思,人多的話就再點幾樣菜品,絕對的健康美味。

⑵ 廣州芳村有什麼好吃

芳村( Fangcun )在廣州西南部,珠江西岸,北、東面臨珠江(南航道),與白雲區石井、荔灣區西關地區、海珠區隔江相望;南靠珠江(佛山水道),與番禺區大石、南海平洲相鄰;西與南海鹽步、黃岐接壤。總面積46.2平方千米。總人口19萬人(2003年)。芳村原稱「荒村」。明末清初,遍植花果,四野芬芳,遂諧音改名芳村。

廣州芳村美食推薦一:竹溪酒家(龍溪大道店)
推薦理由:芳村很多粵菜餐館都是好味又實惠,這里同樣物美價廉,平時很多老人專門坐車來這里飲茶吃飯,可見名不虛傳;環境又寬大,雅緻舒服,還有包房,非常適合一家大小來這里聚餐。
推薦菜式:燒鵝糯香骨燒雞乳豬生炒菜心雪映紅梅豬手水浸鯇魚老火湯


廣州芳村美食推薦二:華苑飯店
推薦理由:芳村大道東上的一家粵式大排檔,開業很久了,出名"抵食夾大件",環境就是超級大排檔,服務自然馬馬虎虎,蔥油雞,做得不錯,皮爽肉滑,出品大多數大碟,夠鍋氣,可惜很多菜都比較多油,但價錢便宜到你難以置信,大部分20園以下就有交易了,適合約三五朋友飲下酒,吹下牛的一個地方。
推薦菜式:炭燒豬頸肉蔥油餅蔥油雞炸九肚魚燒汁魷魚筒豉油王豬手煎麵鐵板牛柳羊肉煲


廣州芳村美食推薦三:沙家濱漁村
推薦理由:芳村江邊一家吃河鮮的餐館,地方很不好找,在芳村東沙的江邊,店面簡陋,但生意很好,出品的農家菜式,做法很土,但夠火候分量足,味道正,而且價錢也不貴。推薦這里的燒鵝、煎包、河蟹、河蝦等河鮮。
推薦菜式:燒鵝魚腸局蛋河蝦欖角蒸邊魚煎叉燒包


廣州芳村美食推薦四:煲煲好(芳村店)
推薦理由:芳村大道中的一家知名的大排檔,環境一般,不過出品還不錯,招牌排骨名不虛傳,香酥嫩脆,絕不油膩;水晶雞皮爽肉滑,而且全部起了骨頭,味道不錯;燒骨粥夠火候,又稠又香,還有煎焗竹腸,香芋扣肉,豬手等都不錯,在花地灣來說菜價中上,但捧場客還蠻多的,推薦給附近的朋友一試。
推薦菜式:招牌排骨水晶雞生炒農家菜心燒骨粥煎焗竹腸香芋扣肉豬手陳皮骨

⑶ 廣州芳村有什麼小吃

阿婆牛雜 台灣車輪餅 滿記艇仔粥

⑷ 廣州早茶很出名,廣州的早餐有什麼好吃的

廣州早茶很出名,廣州的早餐有什麼好吃的?廣州酒家各分店,比上面兩家都貴,意相結合,從吃飽到吃情調吃文化。每個月推出「意頭菜品」吉祥如意,意蘊深遠。正是這種創意,迎合了中老年茶客心理,在其他人覺得「早茶」難做不做時,脫穎而出,還順勢開了午茶晚茶但環境是很好的。補充一下「天極品」品牌也是屬於廣州酒家,定位再高一點。


白天鵝就算了吧一點都不好吃,至於點都得之流,更算了吧,推薦一個少人知道的,太古倉唐苑,地鐵到沙園走過去不遠。早市清晨四點左右開門。茶客坐定,服務員前來請茶客點茶和糕點,廉價的謂"一盅二件",盅指茶,件指點心。配茶的點心除廣東人愛吃的干蒸馬蹄糕、糯米雞等外,近幾年還增加了西式糕點。

⑸ 廣東的特色早餐都有哪些

炒河粉

這道炒河粉,不僅僅是廣東人喜歡吃的,每個城市的人應該都很喜歡吃。原材料很簡單,有河粉,瘦肉,雞蛋,青菜和瘦肉等。當地人炒出來的河粉是非常美味,口感也特別好。

⑹ 芳村食早餐的好地方

芳村吃早餐最好的地方,是真光中學門前的一條街。白鶴洞真光中學門前的一條街堪稱「食街」,食乜都有,好多真光的學生都系在那裡食早餐。

⑺ 廣州有哪些特色的腸粉小吃店

腸粉在老廣們心中的地位,就如吃早茶一樣,可以從早吃到晚,無論早餐午餐晚餐還是宵夜,只要你想吃腸粉,隨時都買得到。推薦以下值得去的10家腸粉店。
1.源記腸粉:米其林級別的源記腸粉,它還是2020廣州必吃餐廳榜的其中之一。不太寬敞的店面,顧客從室內坐到了室外,在開市時間顧客絡繹不絕,許多人從遙遠的地方過來就為了嘗一口他家的腸粉。腸粉皮薄香晶瑩,軟韌度正好,蘸上老廣鍾愛的鮮甜醬油,超完美。
2.芳記小食店:西華路最老字型大小的腸粉店,做了十幾年腸粉和滾粥的老字型大小,價格親民。連下單都是沿用舊時的紙質單,年代感十足。芳記的腸粉皮薄如蟬翼,緊緊裹住豬肉和牛肉,淋上腸粉醬油,鹹鹹甜甜的,好吃到停不了口。
3.食尚居窩籃拉腸:現在很少見到的窩籃腸粉,芳村就有一家。而且他家還曾被電視台宣傳過,人氣也是杠杠滴。製作過程相對復雜,將米漿和餡料倒進窩籃,反復搖勻後把表皮刮下,甚至還能看到薄薄的窩籃橫紋。這樣的腸粉口感皮薄而爽,其中家鄉腸粉是比較多人點的,花生芝麻提供了油脂香,還有蝦米的鮮味,味道很獨特。
4.新聯腸粉店:無論是在老廣的心裡還是在腸粉界,西關老字型大小新聯腸粉店都是佔有一席之位,開業多年積累了很多老街坊,滿滿的人情味。店面不大,經常排滿了長隊,從店面環境就能看出滿滿的歷史厚重感。她家採用的是傳統的布拉腸手藝,薄薄的米漿從布上扯下來,十分考究功夫。鴛鴦腸混有豬肉和牛肉,皮薄,口感滑,有米香,醬油香甜。
5.六記腸粉:六記在多寶路紮根多年,是附近街坊的食堂,現在店面已經換上新裝修,吃得更舒服。腸粉非常足料,皮薄得裡面的肉都能看到,淋上甜甜的醬油,誘人。外皮柔韌但不粘口,吃得出的滑嫩,是老廣味沒錯了。
6.穗銀腸粉店:2020廣州必吃餐廳榜之一,受歡迎程度不用多說了,從早到晚永遠是人擠人,難抵誘惑,再困難都要吃。鮮蝦腸粉,腸粉皮薄得油光發亮,很通透,而且韌性又足,吃完總會令人回味無窮。鮮蝦爽脆,搭配起腸粉,再蘸點醬油,一口下去,根本停不下來。
7.清記竹窩腸粉:現在在廣州吃到竹窩腸粉的地方已經不多了,在江南西這家小到路過3次都看不到的清記是其中一家。刷油,倒米漿,放料,搖勻,放入蒸屜,一氣呵成。竹籃腸粉的粉皮比較厚,口感偏綿軟,能嘗到澱粉米漿的香氣,雖說如此,但依舊彈性十足。
8.潮膳味潮州腸粉:這里的腸粉醬汁90%的老廣都沒吃過,是花生醬、沙茶醬、蚝油、芝麻油的搭配,吃起來絲毫不膩,而且風味更獨特。醬料可以自選,分為潮式醬和廣式醬,腸粉皮不算薄,但有了青菜的加持吃起來完全不膩,再沾上旁邊的醬汁,醬香中帶有細微的清甜,很入味。至尊版的三拼腸粉,裡面有魷魚、鮮蝦以及生蚝,海鮮的量給得挺足的,而且個頭都不小,一碟裡面還有兩卷腸粉,份量一點也不含糊。
9.佳樂粥粉店:開業至今21年,是市橋人們的天堂。整條東沙街都很安靜,但唯獨它的店人來人往,充滿了生氣。這里的人氣首選是牛肉腸+蛋,腸粉皮薄透光,牛肉分量足且嫩滑有肉汁。記得上桌就吃,別錯過最佳賞味期。蜜汁叉燒腸很老廣,薄薄的腸粉下藏滿叉燒,吃起來倍感滿足,真的很良心。
10.朝記潮汕腸粉:在中大附近的紡織城,有一家簡陋而窄小的潮汕腸粉店,除了潮汕的原味腸粉外,他家有一道特別的黑米腸,是用黑米粉磨出來的米漿製作的,濃稠又順滑。黑乎乎的一碟腸粉,看起來雖然賣相不是很好,但是味道還是挺獨特的,還帶有點黑米的雜糧香。薄薄的粉皮軟糯無比,除了外面的餡料,在腸粉皮裡面還藏有其他餡料,配上鮮味十足的特製醬汁,好吃極了。

⑻ 廣州美食介紹

廣州特色小吃
1、蘿卜牛腩:蘿卜牛腩是廣州有名的傳統小吃,以白蘿卜、新鮮牛腩,配以佐料長時間燉制而成。在一些繁華的路段如北京路、上下九路等地,蘿卜牛腩的清香飄滿街。
2、雲吞面:是廣州人對餛飩的俗稱,在上下九路、西華路、人民路一帶(即西關)都很多這種雲吞面的小吃店,是西關著名小吃。由於此品湯味濃郁,雲吞皮薄餡多,蛋面有彈牙之感,因而成為廣州人早餐、小點的美食。 雲吞面還有一個別稱叫細蓉。
3、腸粉:廣州的一種特色小吃,是廣州人愛吃的小食,也是廣州大小茶樓、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備之品。因形似豬腸,廣州人也稱之為豬腸粉。據說,在抗日戰爭時期由泮塘荷仙館創制,現小食店、茶樓、酒家、賓館均有供應。
4、及第粥:伍湛記為民國時期著名小食店,坐落在荔灣文昌巷,它的粥類以及第粥最為出名,粥底有腐竹白果大地魚等,粥色白鮮明,米水交融,味鮮香厚。
5、龜苓膏,廣州人自製的龜苓膏呈棕褐色,為膠狀,容器是什麼形狀它便是什麼形狀,一小缽一小缽,加蜜後顯得晶瑩,入口甜,回味苦。據說越苦越好,可以清熱敗火,多吃為宜。
6、艇仔粥,艇仔粥是一種廣東粥品,味道鮮美。

⑼ 有什麼廣式早餐比較好吃廣州早餐有什麼特色

食在廣州,穿在蘇州,玩在杭州,死(壽)在柳州。」這是一句民間諺語。

因為食在廣州,「識飲識食」的廣州人深諳哪條街道的角落有最醬香濃郁的牛雜,也知道哪間店鋪的廣式生滾粥最綿滑。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美食分布在廣州的大街小巷,在廣州人的心中,他們都有自己的一幅「搵食地圖」,他們從來不會為尋找美食而失去耐性和方向感。

小編將介紹8款廣州最地道最好吃的早餐,看看你吃過多少?

(小編絕無打廣告之嫌,只是秉著一個吃貨的體驗說出老廣的美食,也歡迎吐槽~~~)

NO.1 牛筋啫粉

陳添記雖然位於內街,沒有嶄新的裝潢,醒目的廣告,但街坊們總會自然地晃過其他店鋪,直達陳添記,因為在這里,吃的是真材,吃的是味道,吃的是情懷

「祖傳順德爽魚皮」這是陳添記打響招聘,有口皆碑的制勝法寶。魚,選取的是正宗順德鯪魚,配料中含有「三絲」:青紅辣椒絲、香蔥絲、姜絲、及些許香炸花生米,點晴之筆在於店家秘制的醬料與魚皮及配料的高度融合。令魚皮沒有惡心的魚腥味,還保留了鯪魚的鮮甜味。

⑽ 廣州有什麼小吃大神們幫幫忙

廣州的街頭巷尾。腸粉亦稱卷粉、拉腸{此名得自腸粉的製作過程中的推拉動作而起}。腸粉是一種米製品,最古老的做法就是用布來製作腸粉,所以也有名叫:布拉腸粉。相傳腸粉在抗日戰爭時期由西關小店泮塘荷仙館無意之中創制它是將米漿置於特製的多層蒸籠中或布上逐張蒸成薄皮,分別放上肉類、魚片、蝦仁等,蒸熟捲成長條,剪斷上碟。加以上原料的叫牛肉腸、豬肉腸、魚片腸和蝦米(仁)腸;不加餡的則稱齋腸;米漿中加入糖的叫甜腸。街頭巷尾的小食店、茶樓、酒家、賓館均有供應。"銀記"的牛肉拉腸、"伍堪記"的及第粥、"歐成記"的鮮蝦雲吞面,"三大美食名吃"匯集在一起。這里就是荔灣名食家。一次過就可以滿足你對傳統西關小吃的要求。杉木欄路165號的友聯菜館,也就是原來的清平雞,清平雞和菜心炒雞雜都是必試的,我自己覺得那個雞紅還不錯(這家不貴,但最好早點去很旺的) 上下九荔灣廣場的西關人家,如果要試一下廣州小吃,試試喝茶就來這里,種類夠多,裝修還原了以前西關的風貌,價錢不算很貴,艇仔粥,蝦餃燒賣這些點心都嘗嘗,千萬不要吃大碗的粉面呃,要留著肚子吃特色的東西~ 南信甜品,其實這里的東西西關人家都有,不過南信是老字型大小,出品正宗一點而已,老實說環境差了點,在上下九就有~ 陳添記魚皮,在寶華路十五甫三巷,很隱蔽的一個小巷裡,我自己沒有去過,但很多人都說不錯,值得一試咯 陶陶居在十甫路20號,這是廣州的老字型大小,吃正宗的粵菜,去喝下午茶是不錯的~ 許留山是來自香港的飲品店,廣州很多地方都有,流行前線和上下九的東急都有,主要是芒果類的飲品咯,試試就好了,人又多,也挺貴的~ 蘭桂坊不知道你們那邊有沒有,反正我最喜歡的就是燒乳鴿和木瓜雪蛤這兩個長年特價的菜..沙面有一間,人也多.. 這幾個都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幾乎都在上下九西關這一帶,不過上下九步行街國慶長假肯定多人,你要做好心理准備呃.. 琶洲石基村的黃埔古港公園(那裡還有正宗的艇仔粥吃)。至於玩的地方啊,去越秀山咯,看五羊石像("羊城"的由來),珠江夜遊我是比較推薦的,算是廣州比較有特色的旅遊線路吧,沙面島也值得去一下..陳家祠,中山紀念堂,白雲山這些地方有空就走走咯.. 廣州小吃可分七大類:油器類(油炸食品),有油條、咸煎餅、笑口棗等;粥品類,有艇仔粥、伍湛記,及粥、瑤柱白果粥等;粉面類,有雲吞面歐成記為代表)、沙河粉(可製成炒粉或湯粉)、豬腸粉、桂林米粉、瀨粉等;糕點類,有蘿卜糕、馬蹄糕、倫教糕等;甜品類,各種紅豆沙、綠豆沙,以及糯米麥粥、八寶粥、芝麻糊、杏仁糊、湯丸等,尤其以雙皮奶和薑汁撞奶糊最為有名;粽子類,有甜粽和咸粽兩種;雜食類,包括炒田螺、豬紅湯、牛骨湯、酸辣瓜菜等。 艇仔粥 荔枝灣位於廣州老城西郊,因歷史上盛產荔枝而得名。據耆老宿儒介紹,艇仔粥的「始作俑者」是一個家道中落的廣州「西關闊少」,他於經濟拮據的窘境中,買了一隻小艇,在荔枝灣做起了賣粥的營生。以油炸花生米、炸魷魚絲、炸米粉絲、生菜葉絲、海蜇絲、熟豬肚絲等作粥料,客人要吃時,就把粥料放入碗里,臨時加入新鮮魚片,沖入沸滾的味粥(這種味粥多用雞鴨或生魚的骨熬成),然後撒上芫荽、蔥絲、紫蘇葉,最後加入一小撮蝦子、幾滴麻油,熱騰騰、香噴噴的端到遊客面前。 廣州前市長朱光同志在一首詞中描寫了夜品艇仔粥的雅趣逸興:「廣州好,夜泛荔枝灣。擊楫飛觴驚鷺宿,啖蝦啜粥樂余閑,月冷放歌還。」後來,艇仔粥的供應范圍由荔枝灣擴大到珠江沿岸,西郊泳場和?「海角紅樓」一帶,以及西濠、東堤等處,及至嶺南各處水鄉。專營航仔粥的艇仔,大多在艇頭豎立一面狗牙樣嵌邊的布旗作招牌,上綉「ⅩⅩ記」字樣。 及第粥 老廣州對及第粥,真是情有獨鍾。用豬骨、瑤柱、腐竹熬成粥底,然後生滾豬粉腸、豬肝片、豬肉丸。一碗熱粥端上來,噴香噴香,令你垂涎三尺、食指大動。據說這粥原來不在粥店,而在飯店和酒家,如「炒及」、「青菜及湯」之類,後來粥店用「及」菜譜的豬三味做粥料,才稱「及粥」。 廣州每到萬家燈火之時,長堤一帶總會有許多灘檔架爐設鍋,炒賣起田螺來,現炒現賣,香味好不誘人。故有許多廣州人都喜歡在晚飯之後,邀約三五知己,又或是?c心儀之人,沿著長堤一邊散步、一邊欣賞珠江兩岸的風景、一邊聊天。走累了,就找一田螺檔坐下,炒兩三碟田螺,開兩三瓶啤酒,吹著江風,低嘗淺酌,把酒談心,真人生一大樂事也。 聞說炒田螺最初是從順德傳入廣州的,但當時人們並未懂得使用紫蘇葉炒田螺。雖然他們嘗試過使用辣椒、蒜頭、豆豉為炒田螺的佐料,但始終卻未能除去田螺的泥腥味,實令人有美中不足之感。 後來,泮塘一個叫李細蘇農夫無意中發現了用紫蘇葉炒田螺可以除去田螺本身的泥腥味,於是這個方法就很快流傳開來了。不久,人們再加以改進:在田螺下鍋前先用油撈一下,然後再下紫蘇葉炒,這樣更能帶出田螺的鮮味。於是乎,和味炒田螺逐漸成為了廣州人所喜愛的一道特色美食。 田螺的營養價值很高。據分析,每百克螺肉含蛋白質18.2克,脂肪0.6克,還含有碳水化合物以及鈣、磷、鐵、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其中鈣的含量特別高。 田螺又是一種葯用動物。據記載,田螺肉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明目、利尿、通淋等功效。《本草綱目》說「田螺利濕清熱,止渴醒酒,利大小便;治腳氣、黃疸。」民間根據田螺有「清濕熱、利小便」等之作用,常應用於治療小便不暢、黃疸、中耳炎、痔瘡等症。但因田螺為性寒之物,故有脾胃虛寒之人不應多吃。 雙皮奶 據說當年順德一位叫河十三的農家子弟,在清晨烹制早餐的時候,不小心在水牛奶里翻了個花樣,不久有個識貨的老朋友買去了配方,開了間食檔,這順德雙皮奶便吃成了傳統,這位老友就是如今文信老鋪吳老闆的祖先,而雙皮奶也便由清末流傳至今。濃郁的香氣令雙皮奶成了廣州人的至愛,你看天河宏城廣場旁的文信老鋪川流不息的人群,就知道它多受歡迎了。 文信老鋪的雙皮奶注重選材,因而顏色和口味都顯得端莊純正。新燉的一碗熱氣騰騰地端將上來,香氣都溫潤得好像二十剛出頭的江南小媳婦;吞進一口去,更是清甜不膩,又端端像極了那小媳婦的細皮紅唇,可以給你溫柔渴望美妙人生夢想的。許多不食甜品的人卻可以接受順德雙皮奶,也許就在於它口味中的那種溫柔和鄭重吧。文信的雙皮奶有不少口味能夠選擇,可以是純正的雙皮奶,也可以是加了紅豆、蓮子、窩蛋、提子、薑汁等等的配料雙皮奶,在炎炎盛夏,多一種選擇,就是多一重好心情嘛。 廣州人愛講求的是清熱解毒,所以吃甜品不能夠沒有龜苓膏,最好是加著甜甜紅豆沙的龜苓膏:豆沙粗甜、龜苓滑苦,相得益彰。文信的龜苓膏屬於總店配好、分店發送,不過豆沙還是有說頭的:選用易於熬煮的大粒紅豆,大火去殼,小火燉肉,慢慢熬煎,直至兩個時辰之後,水與豆沙已成均勻糊狀,再加細白糖調味,所以吃起來的時候不會有水的清澀氣,豆沙也會細勻,不會有青黃不接的硬氣。 南信姜撞奶 薑汁撞奶首創於番禺縣沙灣鎮,沙灣是魚米之鄉,養水牛產奶是當地農民副業。這里產的水牛奶濃度高,含脂肪多,可以製成多種奶製品小吃,其中薑汁撞奶最為有名,傳遍廣州、香港、澳門食肆。 蒸腸粉 蒸腸粉是一種米製品.其腸粉「白如雪,薄如紙,油光閃亮,香滑可口」。腸粉亦稱卷粉、豬腸粉(因形似豬腸),現小食店、茶樓、酒家、賓館均有供應。它是將米漿置於特製的多層蒸盤蒸成薄皮,分別放上肉類、魚片、蝦仁等,蒸熟捲成長條,剪斷上碟。加以上原料的叫牛肉腸、豬肉腸、魚片腸和蝦米(仁)腸等. 挺喜歡的,百吃不厭。以前總是在小吃店叫上一粥一粉的,熏上點醬油,沾點辣醬,再加點蘿卜干,熱乎乎的,滑滑嫩嫩,感覺非常豐富,足夠的營養,現在,這道小吃是正而八經的上了很多上檔次的酒家餐台,無論是大排擋的小吃攤,或五星級的酒店,早茶午茶,夜宵都少不了,真正是入得小店,上得大堂。 廣州有個地方叫沙河,廣州還有沙河粉,是廣州人都知道的,可能有人以為沙河粉就是白色的寬米粉,一般做成湯河粉和炒河粉,那你就錯了,只有來到白雲山腳的沙河粉村,才能品嘗到沙河粉的創新做法,用各種調料,不同的做法,使得沙河粉口感清爽,很適合夏天吃。 一百多年以前,一些以打石為業的東江客家人,從粵東一帶來到廣州沙河謀生,這些打石的客家人,家家戶戶都有一台石磨,他們用石磨把大米磨成粉,調以源於白雲山泉的沙河水,蒸出薄韌爽滑的水粄。客家人自古至今一直把這種食品叫做「水粄」。他們在墟地街(今沙河大街)一帶開設了不少經營水粄的夫妻店。由於水粄價廉物美,人人愛吃,生意越做越旺。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店發展成了作坊,水粄製作工藝也日臻精巧,水粄的名聲越來越大,越傳越遠。由於水粄是用源於白雲山泉的沙河水調以大米磨成的粉加工而成的,當地人也就把其稱之為「沙河粉」,或者叫做「山水河粉」,或簡稱「河粉」。 和味牛雜蘿卜 據說是光緒年間一個居住在光塔寺附近的回族廚師發明的。光塔寺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清真寺,附近一帶曾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民聚居地。出於宗信仰,伊斯蘭教教徒都不吃豬肉,故一個回民廚師就想到在光塔寺附近開了一家牛香店。他用牛腸、牛膀、牛肺、蘿卜用加了花椒、八角等五種味料的醬汁慢火炆好幾個小時,等牛雜炆透了,而蘿卜又吸慢了加入牛雜味的醬汁後,再剪開小塊,用小竹簽串著醮辣椒醬吃,曰為和味牛雜蘿卜,入口回味無窮。此味一出,果然吸引附近的回民甚至非回民都來光顧。於是,善食的廣州人都紛紛仿效,和味牛雜蘿卜一味流傳至今了。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