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樂山游娘娘肥腸老店地址
: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箱箱街。根據調查相關資料得知,樂山游娘娘肥腸老店的蛋沖豆腐腦特別好吃,酥肉炸的是又香又脆,入口化渣,在電視川味第三季也講述過該種食物,其老店地址為川省樂山市市中區箱箱街。
㈡ 樂山什麼地方有好吃的
一、「百年老店游記肥腸」
位置:箱箱街
初秋的黃昏,昔日樂山最繁華的老商業街——東大街上散步納涼的人多了起來。來來往往的人們從百年老店「游肥腸」、「海匯源」、「寶華園」旁一晃而過,這些都是讓樂山老人們耳熟能詳的招牌。
下面這個是樂山有名的蒸肥腸,通常吃豆腐腦時再來一個蒸肥腸夾餅或是牛肉夾餅,真的是好美味的~還可以加入到豆腐腦中一塊品嘗,吃過的人都會覺得好吃~
二、翹腳牛肉
發源地:樂山蘇稽
一般店家都是用一口大鍋(裡面是用牛骨頭熬好的底湯,還有十幾種作料),把牛身上的各部分:毛肚,牛心,牛肝,牛舌,腦花,脊髓,牛筋,牛肉,牛腸、牛鞭等等裝在專用的小竹簍里,在滾燙的牛肉湯里來回打個滾,裝進小碗,澆上牛肉湯,撒上芹菜或者是芫須,蘸店家自己舂好的辣椒面(辣椒面是用本地紅辣椒在鍋里烘幹了,手工在石窩里舂成細末,加上味精和鹽,這樣做出來的辣椒面又香又辣,是翹腳牛肉的好吃與否的關鍵。)。
三、油炸
位置:縣街小學 長征制葯廠
老杜語錄:這是眾多油炸裡面的王者,官方公認的極品。我讀小學1年級的時候人家就在賣了。還有長征那家,大家都說是經典中的經典啊~!還有以前兌陽灣外面,後來搬到張公橋的油炸仔骨,也是美味啊~
四、蛋烘糕:
位置:府街小學門口
老杜語錄:認識我的人都曉得,我每次回去必吃那的蛋烘糕,也是我小學1年級的時候就開始賣了。
五、缽缽雞
位置:樂山港
老杜語錄:那家的薄餅也非常好吃~
六、武砂鍋
位置:教育學院對面(砂鍋里的極品,最好吃的是牛肉砂鍋,麻辣十足,牛肉十足。)
老杜語錄:太不好意思了,就在我家門口不遠,嘿嘿~
七、四方豆腐乾
位置:離二中不遠,沿街叫賣!
老杜語錄:吃的時候在按個人喜好放上白糖、辣椒、碎花生或是黃豆粉,或是芥末醬。最後再淋上糖醋汁水,真的好好吃哦~呵,要不要來一串啊?五毛錢,好便宜的!
八、東北冷飲的冰淇淋
位置:樂山電影院附近
老杜語錄:吃了就變胖,嘿嘿~
九、鍋魁
位置:樂山公圓兒
十、燒烤:凱凱燒烤,徐燒烤,劉記樂山第1家燒烤。
位置:體育館附近,舊大橋,順成街。
十一、爆炒鴨舌
位置:樂山港
十二、老子號麵店
位置:樂山老一中外面的牛肉麵
十三、大拇指刨冰
位置:大家樂旁邊
十四、豆腐腦
老杜語錄:這個是樂山的經典小吃啊!太好吃咯~~~
十五、鹵鴨子
位置:新村
老杜語錄:樂山最好吃的,非新村的趙鴨子莫屬啦~
十六、燒麥
位置:東大街
老杜語錄:這素我最喜歡吃的之一,和老婆去必吃~
㈢ 樂山沙灣有什麼好吃的值得推薦呢
引言: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走出家門出去旅遊人數也越來越多,在旅行過程中,既包括美景,當然也包括美食。在一天勞累之後吃上一頓美味的美食,簡直是人間美味。樂山市沙灣區是一個特色的旅遊小鎮,大渡河畔出了個名人郭沫若,原來以為是個田園小鎮,走近後發現是一個工業城鎮,但是這里有很多美食小吃。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沙灣有什麼小吃?
三、麻辣燙
樂山沙灣麻辣燙比較特別有點像熱鍋串串做法是將食材穿在竹簽上,底料炒完加高湯,把串放在竹簽上的食材放進去,煮出鍋後再蘸干碟兒,雖然各家麻辣燙大同小異,但從湯底上來說還是有差別。在沙灣區有一家老店麻辣燙,是樂山市民從小吃到大的油碟的味道,非常鮮美。他家用料十足非常實在,牛肉是必點的,自駕去沙灣旅遊的話一定要去嘗嘗他家麻辣燙。
㈣ 樂山有什麼好吃的地方
這些美食在成都也可以吃到,但是它們都是出自於樂山只有到樂山才能吃到原汁原味,如下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樂山有什麼好吃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第一道特色美食:甜皮鴨
甜皮鴨製作方法流傳甚久,在清朝時期屬於宮廷御膳美食,樂山人稱「鹵鴨子」。具有色澤棕紅、皮酥略甜、肉質細嫩、香氣宜人的特點。
第二道特色美食:西壩豆腐
西壩豆腐是四川樂山名吃。從樂山大佛順岷江而下20多公里處,有一座千年古鎮五通橋區西壩鎮。早在明朝萬曆年間,鎮上的人就有吃豆腐之俗,而真正使西壩豆腐聲名遠播的,是老字型大小「慶元店」的第六代掌勺人楊俊華師傅。 西壩古鎮,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特別是那清冽的溪水,是磨製豆腐的天然水汁。
第三道特色美食:蹺腳牛肉
什麼是蹺腳牛肉?簡單點說,「蹺腳牛肉」就是「燙牛雜」。樂山市內「蹺腳牛肉」店基本一街一店,星羅棋布,格局是當街一口大鍋,老湯翻滾,菜品有牛肉、白肚、毛肚、腸子、肺片、腦花等,隨燙隨食。吃時一碗白米飯、幾碗蹺腳牛肉、一碟辣椒面,再就著鮮香的老湯,快感從味蕾中慢慢泛起。價格在:5—8元/碗。
第四道特色美食:冷鍋魚
冷鍋魚是樂山以白漣或花漣魚做火鍋較多,品嘗時可以紅(辣鍋底)白(清湯鍋底)各一鍋,紅的辣的夠勁,白的鮮香味美,那感覺,用四川話說簡直是「不擺了」,價位:10元左右/斤。
第五道特色美食:麻辣燙
麻辣燙是起源於四川、流傳多年的'地方特色小吃,也叫串串香。樂山的麻辣燙尤為出名,其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其自身無可不燙,無味不有,從而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街邊都可以吃到~
第六道特色美食:黃燜雞
黃燜雞是樂山的一大特色火鍋,必嘗美食之首。雞肉先和底料翻炒,然後和木耳、魔芋等時令蔬菜一起放入高壓鍋,燜二十分鍾左右。最後倒入火鍋盆,表面上撒上香菜,香噴噴、辣絲絲的黃燜雞就出爐了!價位:60元左右一鍋。
㈤ 樂山美食一條街在哪裡
㈥ 樂山本地人去的美食街
㈦ 樂山市區有哪些經營樂山當地小吃的老字型大小飯店
在樂山中心城區,像 「游肥腸」這樣能把生意扛到今天的老字型大小,已經算不錯的了。樂山的許多老字型大小都興起與上世紀初期,只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公私合營,讓大部分樂山「老字型大小」停止了發展的腳步,逐漸勢微甚至面臨「關停並轉」的命運。時代變遷,峰迴路轉,市場經濟的大潮湧起和外來商業業態的進入,讓樂山老字型大小備感步履艱難。現在的顧客早已不再是圖「堆垛」,現代市場講究品牌效應、就餐氛圍、市場推廣,樂山的許多老字型大小在這股浪潮里漸漸「淡出江湖」。大浪淘沙,有的獲得了新生,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有的仍在苦苦堅撐,似乎只為了告慰前人,不至於在人們的記憶中泯滅,有的則徹底從樂山人的生活中消失殆盡。
盡管現今的新生事物日新月異、層出不窮,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老字型大小歷史淵源和文化魅力越久彌香,擦去歷史的浮塵,金字招牌依舊閃閃發光。日前,從省商務廳傳來消息,在正在緊張進行的全國「中華老字型大小」評選活動中,樂山有7家老字型大小報名入選,「游記肥腸」、「全華醬油」、「德昌源豆腐乳」等3家作為樂山「老字型大小」的「代表作品」,已經進入全國最後的評選環節。
在同一些老樂山人聊起 「老字型大小」的話題時,一些曾經在樂山人心中占據重要位置的「老朋友」緩緩浮出了歷史的水面——
記憶與現實
永善公豆花
1943年,樂山土生土長的黎淵如在樂山較場壩搭了個棚子,一邊賣茶,一邊賣豆花。「永善公」取意於「永遠善良公正」。這里的豆花從推磨、燒漿到點制,都非常講究,豆花又嫩又綿,直至豆花吃完,鍋里都看不到一點殘渣。其豆花蘸水與眾不同,佐料多達12種,腌制的臘肉香腸也頗具特色。1963年,朱德總司令來樂山時,吃過永善公豆花後大呼過癮,一口氣喝了四五碗豆花水,並送黎淵如一盒「中華」香煙以表謝意。如今, 「永善公豆花」早已淡出江湖,老一輩樂山人只有為數不多的還記得這個名字。
劉宗秀素麵
樂山城剛解放時,劉宗秀和丈夫王學成在市區東大街擺起了面攤,生意看好,就租了一間鋪面在此長長期經營。劉宗秀解放前賣過湯元、醪糟,為人忠厚,講究貨真價實,不管客多客少,劉宗秀總是堅持自己配佐料,直至晚年。劉宗秀素麵用的是正宗宜賓芽菜、雙釀醬油、成都海椒、天廚味精為主要佐料,這些都是在當時叫得很響的品牌。上世紀50年代,川劇團的戲散了,觀眾大多喜歡來這里吃上一碗香噴噴的面。在那個年代,劉宗秀素麵就開始講究白圍腰、白袖套、白帽子,據說朱德總司令到樂山時,也不忘專門來到劉宗秀的面攤吃了一碗面。由於種種原因,劉宗秀素麵關門歇業,那香噴噴的滋味,至今仍讓不少樂山老人口齒留香。
劉漢元乳湯抄手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劉漢元麵食與劉宗秀素麵毗鄰,兩家生意「比翼雙飛」。劉漢元的拳頭產品是乳湯抄手,抄手皮薄、肉餡大,佐以豬骨熬成的濃湯,即所謂「乳湯」,味道濃郁,相當受群眾歡迎。劉漢元的精明之處在於,她的抄手肉餡雖然大,但肉並不多,主要是拌和得法,吃起來又好吃,又有賣相。而且,她用的豬油從來不用豬板油作原油,而是實膘肋條肉,油渣香脆可口,也不浪費。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劉漢元乳湯抄手也慢慢從樂山人眼中消失了。
周雞肉
周雞肉的創始人是周明和,他以自己的名字開了家「明和飯店」,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算是樂山一流的飯店。周雞肉的特點是肉質嫩而脫骨,口感好,紅油多且鮮亮,看上去就讓人垂涎三尺。其汁水用多味中葯熬制而成,有一種特殊的香味。他製作雞肉很講究,一般是用細麻繩將雞大腿纏緊,這樣煮好的肉不會萎縮,且雞腿肉呈花紋狀,擺在廚窗里成了一件工藝品。時至今日,人們仍可從中心城區湖泊所菜市外那一排腌鹵製品攤位中,找到「周雞肉」那熟悉的名字。
海匯源十全大補湯
1939年,日軍轟炸樂山不久,眉山人吳光學來樂山當學徒,出師後經營糖果糕點,字型大小取名「海匯源」。他去世後,其妻沿用「海匯源」老招牌,經營起「海匯源十全大補湯」,店子開在東大街川劇團斜對面。十全大補湯採用當歸、蓮米、紅棗、薏仁等十餘味中葯,配之豬肺、豬心、雞肉、肘子、豬蹄等熬制,其湯乳白鮮美。每天早上天未亮,很多老年人就要抄起雙手,冒著晨霧,來到海匯源,一碗大補湯下肚,潤肺,通氣,生血,好不愜意!如今,海匯源仍在經營,但十全大補湯已經「難尋芳蹤」,取而代之的成了銀絲面和燒麥。
寶華園燒麥、銀絲面
寶華園是樂山第一家燒麥店,它卻是賣銀絲面出名的。燒麥是北方食品,1930年由瀘縣人白玉延從外地引進,在樂山中心城區較場壩一帶經營,後因戰火幾度變遷,1942年遷到東大街,起名為寶華園。1960年寶華園公私合營成為國營企業,1986年承包經營,1994年企業轉製成為私營企業,2003年1月成功申報注冊「寶華園」商標。現在的寶華園繼續發揚了傳統的製作工藝,長期堅持手工製作,銀絲面用的是雞蛋加精面手工擀制而成,和面時不加水,佐以雞湯、蔥花,不用醬油,色、香、味、形俱全。燒麥形如石榴,皮薄餡鮮、油而不膩、鮮美醇香,深受市民和遊客的喜愛。今年7月,寶華園燒麥和手工銀絲面被市商務、工商、衛生、質檢局評為「樂山名食」。
游記肥腸
譽滿嘉州的游記肥腸,相傳創始於清朝咸豐年間,為國家工商總局注冊商標的百年老店。1939年8月19日樂山大轟炸後,樂山較場壩成了「光壩壩」,一個叫游開文的樂山人在廢墟上掛出「游記肥腸湯」的招牌,以飲食生意維持生計。由於他燉的豬腸烹制考究,味鮮無異味,「游肥腸」由此樂山揚名。上世紀80年代後期,曾「失傳」一段時間的「游記肥腸」在樂山城區東大街重新露面,在原有基礎上開發了幾十個新品種,走上了規模化經營的道路,成為樂山遠近聞名的老字型大小餐飲名店。
「李培德」菜刀
有樂山廚師的地方就有「李培德」菜刀。幾年前,一名樂山籍的大廚遠渡大西洋,前往美國開中餐店,臨走時他帶了兩件東西,一件是辣椒,另一件是「李培德」菜刀。今天,在樂山中心城區的雲頂酒樓、唐偉飯店、鄧強飯店、山灣賓館等大部分餐飲店,都普遍使用「李培德」菜刀,樂山廚子都以能使用「李培德」菜刀為幸事,這成為了樂山倖幸刀具廠廠長張桂華和廠里40名「鐵匠」的驕傲。
「李培德」菜刀成長至今天,得力於樂山老名刀匠李培德。李培德專業制刀50多年,制刀手藝爐火純青。張桂華對此耳濡目染,20年間從僅有兩三個人的鐵匠鋪出發,發展成為今日紅火的刀具廠,在全省有113個固定經銷點。老字型大小能歷經風雨而不倒,依靠的是過硬產品質量。手工鍛造是一種古老的加工方法,一名學徒要熟練掌握全套技術需要3年以上的時間。為了保證質量,「李培德」菜刀放棄了對產量的追求,採用定單生產,客戶上門取貨。在樂山, 「李培德」菜刀是樂山眾多老字型大小中為數寥寥能走上產業化道路的品牌。
德昌源豆腐乳
五通橋德昌源醬園廠創建於1862年清同治年間,距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是四川腐乳行業中歷史最悠久的老字型大小廠家。它最早是岷江河畔老龍壩上由楊江東開的江東園作坊,1908年轉讓給楊德昌,1918年由其子楊吉安經營。抗日戰爭時期,一批內遷的化學專家對該產品進行鑒定,發現該產品黴菌活力極高,蛋白質水解極強,氨基酸含量豐富,故在1938年正式命名為「中國五通橋毛霉」進行推廣,成為豆腐乳發酵標准用霉。解放後,幾家老作坊江通源、鼎和源、洪泰源合並成德昌源作坊,主產德昌源豆腐乳、醬油等,1962年申報注冊「橋牌」商標。改革開放以來,德昌源醬園廠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得到長足的發展,工廠規模日漸擴大,管理水平達到現代化企業的要求,產品銷往國內17個省、市,並多次榮獲國家級獎勵,成為蜀中最具特色的名產之一。
羅城牛肉
羅城牛肉屬於清真食品,是伊斯蘭教人的文化瑰寶。清真食品擅長牛羊肉加工,羅城牛肉就是其中的一員。羅城牛肉始創於1942年,創始人蘇德能利用祖傳的牛肉腌制方法在犍為羅城鐵山一帶專業加工銷售鹵牛肉、乾巴牛肉、羊雜湯。1951年因政府需要改為集體經營,1988年交由蘇尊躍承包經營,更名為犍為縣羅城牛肉回民加工廠。2002年,羅城牛肉的「羅誠牌」商標被國家商標局批准注冊。世事輪回,如今的羅城牛肉不但沒有被歷史湮沒,反而越做越強,由60年前的單一品種發展到現在的四大系列20多個品種,產品遠銷北京、上海,成為樂山人饋贈外地親友的佳品。
蘇稽香油米花糖
上世紀初,蘇稽一帶的商戶採用糯米、白砂糖、鮮豬邊油為原料做成「豬汪國花」,產品口感酥脆,口味香甜,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無不喜愛。1944年3月,蘇稽一帶商戶合作生產統一銷售,將「豬汪國花」更名為「蘇稽香油米花糖」。1950年 供銷社成立,蘇稽糖果廠歸由供銷社管理,同年解放軍進軍涼山解放西藏,米花糖被指定為軍需品。從「蘇稽」牌注冊至今,60多年過去了,米花糖遠近聞名並曾一度出口俄羅斯。1996年,小小的蘇稽米花糖榮獲國際金獎。2004年,蘇稽糖果廠改為 民營企業,與米花糖打了30年交道的謝光洪接過這桿大旗。在現在的許多超市中都可看到蘇稽米花糖的身影,只是它的包裝更精美、品種更齊全了。
全華醬油
「全華」即保全中華之意。1929年,「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范旭東在南京創辦了全華醬油公司,抵制日本醬油在中國的傾銷,幾經努力成為暢銷南北的名牌產品,甚至遠銷南洋群島。1937年,南京被日寇佔領,全華公司考慮到樂山的水質好,將全華公司搬遷到岷江岸邊的樂山徐家土扁,生產經營異常活躍。1954年全華公司實行公私合營,1956年合並川內10家釀造廠擴大了全華的綜合實力,1969年成為全民所有,更名為樂山市全華釀造廠,1999年被經貿部認證為中華老字型大小,2001年全華商標被認定為四川省著名商標。全華不僅有著相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是全省僅存的從解放前使用至今的商標。
㈧ 樂山有什麼好吃的美食
在樂山說到吃,每個人都能隨隨便便一口氣說出上十種以上,許多的外地朋友到樂山除了來旅遊就是來吃美食的。如下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樂山有什麼好吃的美食,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春華路美食圈
主要是在幾條街裡面百福路、百祿路、紫氣東來背後那條街,還有附近一帶,因為這一帶和以前老樂山城相比算是新城區,所以這一帶也是新的吃貨圈,這一帶的吃主要以正餐為主,因為這條街上基本上都是上班的單位,吃的包括大排檔、蹺腳牛肉、砂鍋、麵食和麻辣燙。
蹺腳就在百福路裡面有一家,味道可以。還有一家在紫氣東來背後,獲得了「樂山味道」的牌子,這家中午生意相當好,去晚了要在門口等。
寶馬街美食圈
都忘了不曉得哪個說過,寶馬街出吃貨,這一帶也是一個新的吃貨圈,大概曉得那邊有八婆麻辣燙、飄香麻辣燙、爆好吃,老媽兔頭。
然後著名的xx絲油炸也在這邊,只有晚上擺。附近還有冒菜火鍋燒烤缽缽雞之類,這條街晚上還是很繁華的,車子停得多,到處是吃的。
通江美食圈
這一帶美食也是比較多,各種好吃的基本都能找到,從早上吃到晚上。啥子豆腐腦、洋竽坨坨、冒菜、火鍋、燒烤、缽缽雞......
張公橋美食圈
這個相當出名,外地人大多都曉得,麻辣燙、燒烤、干鍋、鹵味、中餐,你想吃啥子,這里都找得到,類別多基本上可以覆蓋樂山所有特色小吃。
特別是宵夜一直營業到很晚,凌晨2點過經過這里,依然生意火爆。但是這里的停車不咋個方便,店子都把門口的停車位佔了,在這一帶吃東西外地人要多一點。
老公園美食圈
主要以是在鶩嫣街、縣街、府街、東大街為代表,分成了財富廣場吃貨圈、東大街箱箱街吃貨圈、鶩嫣街縣街吃貨圈。
現在分別說一下財富廣場吃貨圈、主要代表是九妹鳳爪、蛋烘糕、冰粉涼糕,然後加上一些外來的現代小吃,啥子甜甜圈啊、冰淇淋啊、冷飲之類;
鶩嫣街、縣街地段現在主要以老牌的豆腐腦、油炸、葷豆花、米線之類,主要代表就是小李油炸、還有一路車站台對面的老字型大小豆腐腦;
東大街箱箱街這一帶接近樂山港,所以遊客也很多,這一帶的小吃主要是燒麥、缽缽雞、燒烤,代表有海慧園燒麥、葉婆婆缽缽雞、劉選生燒烤。這一個大吃貨圈停車相對方便,吃的東西也多,也是樂山城人員最密集的區域。
陽光廣場美食圈
主要代表是抄手、面條、烤魚片、油炸之類,這一帶是陽光廣場周邊,新建小學門口一帶,還沒到舊大橋的大橋西街一帶,這一帶其實主要是吃正餐,午飯晚飯生意比較好,代表有賴抄手、口子上的刀削麵這些。
宵夜多半都跑下面張公橋去了,所以宵夜生意一般。不過在文昌宮巷子里有兩家油炸晚上生意還可以。
牛咡橋美食圈
包括了牛咡橋、致江路、電腦城一帶,因為牛咡橋批發市場和附近幾個大單位的'關系,這一帶的小吃也相當多,晚上宵夜在這一帶也十分火爆,正餐類代表就是各種炒飯、羊肉米線、蹺腳牛肉、砂鍋。
長葯美食圈
說長葯必然要提油炸,好像長葯就是油炸的產地一樣,長葯油炸和公園油炸的區別在於味道更偏甜,和公園油炸比,一串串的肉確實要多得多,公園油炸一串肉簡直可以用放大鏡來找了,整得哥都不愛去了。
吃油炸長葯門口就有一家,還有一家進去左轉,公廁旁邊,兩家味道覺得差不多,都偏甜,吃多了有點膩人。在前面高速路口下來紅綠燈口子上一個小路下去晚上還有一家油炸,味道也是長葯風格,稍微偏辣一點。
新廣場美食圈
主要在周邊的幾條街上,嘉興路這個地方也是一個新的吃貨圈,正餐宵夜皆有,有吃牛肉的、吃魚的、吃蝦的......反正應有盡有。
白蠟街、清風街就在華聯背後,這里吃的也多,丹棱椒麻雞在這里,還有蹺腳牛肉、刀削麵、米線、蘿卜湯、鋪蓋面這些都有,這一帶曉得吃的多,但走得少所以不能說太細。
學校美食圈
主要是理工、衛校和師院門口,這一帶小吃主要是狼牙土豆、炒飯、冒菜、干鍋、炒麵、鹵肉卷、肉夾饃、各種面這些學生愛吃的。
主要是方便打包回宿舍,反正在學校門口就不擔心找不到吃的,這是定律,你們都懂的。
㈨ 樂山小吃一條街在哪裡
在樂山張公橋美食街。張公橋美食街,這條每個樂山人都知道最資格的美食街,美食種類是最齊全的,從小吃到正餐再到宵夜,保證從早吃到晚,三天不重樣。對於外地人來說:「不到張公橋就別說自己來過樂山。」
樂山的文旅風情:
位於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的西南部,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屬中亞熱帶氣候帶。樂山是四川省重要工業城市、成都經濟區南部區域中心城市、重要樞紐城市、成渝城市群重要交通節點和港口城市。成昆鐵路、成貴高鐵貫穿全境。 樂山三江匯合。大渡河,青衣江在樂山大佛腳下匯入岷江。
樂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首批對外開放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衛生城市。樂山有世界級遺產三處—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峨眉山和樂山大佛、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東風堰,國家4A級景區以上景區15處,國家A級景區35處。
㈩ 樂山大佛附近有什麼好吃的地方
銀玲小吃,爾思軒,三江匯魚庄。
1、銀玲小吃:缽缽雞 , 涼糕 , 蹺腳牛肉(大份)。
2、爾思軒:古法涼糕 , 紅燒魚 , 炒魚片 , 一魚三吃 , 樂山豆花 , 樂山涼面 , 豆花米飯 , 豆腐腦 , 魚頭豆腐湯 , 冰粉。
3、三江匯魚庄:老壇泡豇豆魚,麻椒魚,農家豆湯魚等美食。樂山美食有一種頑強的植根性,再有名的樂山美食都只在樂山土生土長,很少正面「入侵」成都,因此,「到樂山去」成了享受樂山美味的唯一途徑。
周邊還有很多好玩的其他景點
樂山漢崖墓博物館,東方佛都,凌雲棧道。
1、樂山漢崖墓博物館:位於四川省,是國內非常專業的崖墓遺址博物館。博物館展示了種類豐富的崖墓群和出土文物,真實地反映了中國漢代的經濟文化和生活習俗。
2、東方佛都:集宗教藝術、雕刻藝術、園林藝術為一體,在20萬平方米范圍內,集中仿製了國內外佛像三千多尊,利用自然山體延伸,曲折蜿蜓地構成了壯觀的佛教畫卷長廊,採用摩崖圓雕、浮雕、雕刻、壁畫等表現形式,選用不同材質,有石刻、銅鑄、彩塑、墨玉等,充分體現了中國佛教和東南亞佛教藝術的風格,氣勢恢宏,巍為壯觀。
3、凌雲棧道:樂山大佛右側的石壁上,有一條險峻的棧道,自上而下盤旋九曲,這便是「九曲棧道」,是與修建佛像同時開鑿的。 棧道頂端有一長廊式亭閣,棧道第一折的經變圖雕刻精細,並刻有樓台亭塔,是研究唐代建築和石刻藝術的寶貴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