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雲南油雞樅哪個牌子的最好
本品系麗江珍稀野生菌--雞樅,經傳統工藝加工而成的純天然食品,富含多種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及維生素B1、B2等,無任何添加劑。風味佳美,即開即食,是旅遊、就餐、饋贈之佳品。 雞樅肉質細嫩,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核黃素等微量元素。氨基酸和維生素種類含量豐富。根據李時珍《本草綱目》所載:油雞樅具有「益味、清神、治痔」等功效。 在我國,雞樅僅西南、東南兒省及台灣的一些地區出產,其中以雲南所產為佳,也最多。雞樅以黑皮和青皮最好,其次是白皮、花皮、黃皮、土堆雞樅、雞樅花。雞樅在很早以前就列為貢品。據傳,明朝熹宗皇帝朱由校最愛吃雲南的雞樅,每年都要由驛站飛騎傳遞迸京,熹宗只捨得分少許給寵妃和獨攬大權、稱為九干歲的太監魏忠賢,連正宮娘媲張皇後這樣的人都無福品嘗。近幾年,雲南各產地都製作油雞樅,昆明的副食商店幾乎都有出售。沒有到出雞樅的季節來雲南旅遊的遊客,都喜歡購買雞樅罐頭品嘗,或帶回去饋贈親朋好友。
『貳』 菌子就該去雲南吃,雲南哪些地方能吃到好吃的菌子
雲南在六月雨季過後便是各類菌子長出的時節了,雲南比較有名的野生菌有有鮮美的雞樅菌,牛肝菌,奶漿菌,大紅菌,見手青,松茸等等。
當然了,如果遊客想直接到盛產野生菌的地方去體驗,首選去雲南騰沖。雲南騰沖野生菌產量相對較高,種類也繁多,是去享受野生菌的不錯之選。除此之外,可以選擇去臨滄,臨滄處於亞熱帶,有很多原始森里,菌類也就較多。而且臨滄少數民族較多,可以品味到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菌類菜餚,《舌尖上的中國》還曾到臨滄拍過野生菌菜餚呢。
『叄』 雲南的哪種野生菌菇最好吃呢
雞樅最好吃,不過這只是大多數人的說法,因為雲南有很多種野生菌菇存在,有些人認為那裡出產的牛肝菌最好吃,也有人認為那裡出產的松茸最好吃,更有人認為那裡出產的竹蓀最好吃,所以這個問題沒有標准答案,自己喜歡的就是最好吃的。
竹蓀
竹蓀也是一種出產在雲南境內的野生食用菌,這種食用菌有著“菌中美女”的稱號,它的外表特別漂亮,有著天然的鮮香滋味,特別適合用來煲湯,平時人們吃火鍋時用它煮湯的滋味也特別好,人們吃這種食用菌以後能吸收豐富的優質蛋白和多種活性成分,對增強人體自身免疫功能和身體的抗衰老能力都有很明顯的好處。
『肆』 好的東西,自然就貴—雲南大理鶴慶松桂自家手制油雞樅樅
食物背後,萬千故鄉。而雞樅是大多數雲南人一說家鄉美味,念念不忘的名詞之一。雞樅不僅是雲南野生菌中的名菌之一,也是美味的代名詞。
汪曾祺,江蘇高郵人,被稱為是「作家裡最會吃的、廚師里最會寫的」。1939年汪曾祺來到昆明入讀西南聯大,在滇學習生活了7年,此後又多次故地重遊,寫下了不少關於雲南美食的散文。在眾多的雲南美食中,野生菌是汪曾祺極其喜愛的,他曾在《昆明食菌》中回憶,「雨季一到,諸菌皆出,空氣里到處都是菌子氣味。」並說自己離開已40多年,仍忘不了昆明的菌子。菌子中也著重提到了雞樅。
而在《 舌尖上的中國 第二季 秘境 挖掘雞樅的李小七和阿秀的故事 》中,也提到了這一美味:附上央視網的視頻鏈接http://tv.cntv.cn/video/C10361/?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
雞縱系野生食用菌之王,其肉質肥厚,質細絲白,脆嫩爽口,清香鮮美。每年雞樅的食用期基本從6月——9月,如果錯過,只有等明年了。今年8月暑假,第一次帶姐弟倆回雲南老家避暑,都在感嘆之前白活了那麼多年,暑假怎麼沒回雲南。這次回去,碎碎念了幾年要帶孩子們上山采菌,實現了。說雲南老家菌多的時候,野生菌可以當飯吃,今年也體驗到了。
雞樅好吃,但每年只有三個月時間能吃到。有人說,雞樅的美味,是絕對值得你打個飛的趕到昆明,再換上大巴車坐上7、8個小時,去到大山深處,眼巴巴的等人給你摘回來,速速炒上一盤的。不是誰都能打飛的,為了保留這鮮美的味道,雲南人也有另一種讓美味存留的方法,那就是做油雞樅, 油雞樅,口感清脆甘香,是一種本身就滋味圓滿的食物,不需要搭配任何食材,就已經很鮮美了。 而再平凡的家常菜只要有油雞樅的調入,都能化腐朽為神奇。完全不需要復雜的技法、炫目的配料和精緻的器皿,甚至是普通的米飯和面條都令人食慾大開。
以前每年,老家的親人們都會定期給自己寄油雞樅,小孩的味覺是最敏感和挑剔的。嘴刁的姐姐在廣州不肯吃一絲絲辣的東西,不過對油雞樅卻抱著罐子愛不釋口。我們都說這是她從小到大能接受並喜歡的唯一的帶辣味的東西。
油雞樅,每個品嘗過的人聽到名字都會下意識的舔口水,一種堪稱主食靈魂伴侶的美食。自小在雲南長大都熟知這一天賜美食,每年7-9月,家裡都會做一些油雞樅,有了它,無論是米飯、面條還是米線,只要加入一點點,再平常的食物立刻有了色澤和光彩。有時候甚至只是幾滴雞樅油,主食就一下子超越凡俗,變成了難得的美味。孩子大伯的研究生導師的子女遠在美國,平時家裡給導師准備的土特產,禮物一概不要,除了油雞樅。每年家裡固定給她做兩瓶,都會付出高出本身數倍的代價,遠渡重洋,寄到美國。
油雞樅其實是一種小眾食品,之前一直都是被雲南人要麼在家默默吃,要麼漂流在外當珍藏,近幾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達,包括一些網紅大V及微商的開發,才有了更大的關注度。它的好只有知道的人才懂。
只有雲南人或吃過它的人,才知道它的好。那種好是好吃到讓人停不下來、讓人由衷贊嘆、讓人呻吟的無法言說,如果你去那家做客,主人大方的拿出一碗油雞樅,絕對已經把你當成了貴賓。
新鮮的雞樅,小時候10-20元一市斤,自己上山都間或能採到。高中的時候,去近點的山裡就采不到了,有時早上6:00出門上山,到中午12:00多回家,能找到幾朵都和中了彩票一樣高興。那時候30-40元一市斤。現在回老家,未開的骨朵65-80一市斤,最便宜也要50多,如果在昆明,那價格基本還要上浮30-40%。一斤鮮雞樅500克,做油雞樅,成品也就200克左右。T寶上賣的很多油雞樅,賣20-50/300G什麼的,基本都是香菇和平菇做的,所以10幾塊你吃到的可能就是幾塊錢的平菇。導致但價格參差不齊,不知道相信什麼好。
其實你從原料想一下就知道了,新鮮雞樅均價50-80一市斤,5斤做一斤左右,如果價格還便宜還號稱自己的油雞樅,沒可能的。
雞樅上都是雲南的紅土,清洗要耗費很多人工和時間,實在是快不起,只能全靠手洗,要先把泥刮靜,再一朵朵清洗干凈。有的骨朵只有小姆指大小,洗起來極費工夫。這次回家,妹妹就說,你們做油雞樅的錢我出沒問題,給你做成品兩斤,也就買個十五六斤鮮雞樅,七八百塊錢,你妹我掏得起。不過我買了,你要自己洗,你都不知道我們往年洗得有多崩潰。這次一定要讓你體驗一下。
我們小區樓下的冰兒,七月也去麗江,當時來我們家吃過油雞樅,念念不忘這個美味,在麗江興致勃勃的要自己做。買了二三十斤新鮮雞樅,當晚洗到12點都沒洗完,也在感慨這美味的來之不易。
回老家時的發圈,總有一大知道它美味的朋友在問能不能幫忙做,一般都是婉言謝絕的,自己家吃的都做不出來。何況幫別人做。而且做油雞樅葉(傘)和(桿)在火候的要求上並不一樣,清洗後,要把桿撕成細條,傘同樣要手工撕成碎片,這樣的工藝無法用機器去完成。有經驗的一般都必須分開來炸,最後才能保證兩者的口感一致。而且炸的時間至少3小時,全程大鍋柴火,一人全程燒火,一人全程翻炒監控。人力成本實在太高。
一般先要刮泥,然後適當晾乾水分
做油雞樅,主要就新鮮雞樅一種主料,菜籽油、干辣椒,花椒三種輔料。可能一方水土 一方人,老家的親人們,總說我們當地雞樅是最香的,在他們眼中,自己家鄉方圓50公里的山上出的雞樅才好吃。不過他們確實也用過外地(離老家60-70公里)運過來的雞樅做過,味道總差了很多。另本地盛產花椒和辣椒,基本都是天然自家種植的,一般不施農葯化肥。和天然的雞樅簡單就是天然綠色有機的搭配。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就是油雞樅快做好出鍋的時候,廚房的香味掩蓋不住的飄到院子中,外的茶馬古道上,過往的行人都知道有人家在做油雞樅。這是餐桌上和味蕾里的一種期盼,在每一根精製成的油雞樅里,滿滿都是故鄉的味道。它們以美味的形式在食物里以保存,用另外一種在舌尖上綻放,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回不去的故鄉,只有這個味道,能在時間和空間上,拉近你和故鄉的距離。
另網路了一下網上一些網紅大V賣的油雞樅。
恩,說到價格,H菜頭,238元一共435克。也有580元一公斤的。也有3瓶裝,每瓶185克 共198元。平均5毛一克左右。
這次回家,和老家的姐姐們聊了一下,起因不止一個人說,你老家那麼多好的食材,為什麼不把它們發掘包裝一下,我們都想要。但姐姐們都很猶豫,一來不知道怎麼定價,二來怕大家不接受。回到標題的意思,好的東西,自然就貴。這次也想看一下大家的接受度。說服姐姐們嘗試做一下特產,如油雞樅、臘肉、豆腐乳,各種乾果蜜餞。
1、之前家人怎麼給我做的,就怎麼給大家做,原料、工序、品質,一樣有保證。
2、具體定價,還需測算中,因為第一次做,沒經驗,而且雞樅的價格也有波動。初步估計大約在250元-300元500克的范圍。之前的鄰居冰兒,後來姐姐們說可以幫她做一斤,先收了500元。她自己在麗江親自買過鮮雞樅做油雞樅,基本了解其中的程序和所需附出的勞動,對價格就不會有太大異議。
500克什麼概念,可以用裝老乾媽那麼大的瓶子裝5瓶左右。如果只是吃面的時候加一點,一瓶也可以吃上一兩個月。如果像我家小妞一樣,一看飯菜不合胃口,那打開油雞樅罐子把它當菜吃,那麼這樣一瓶,五六餐就沒了。
4、關於包裝,因為要從雲南鶴慶松桂的老家快遞,目前考慮的是真空包裝、好處,真空包裝不能加太多液體的油,這就說明你收到的,肯定是很多的實料,不像其它銷售的瓶裝,裡面油的份量和佔比至少去到三分之一以上。壞處,油雞樅最香的是油,即使煮一碗面條往裡面滴幾滴雞樅油,都會將面條的味覺提升一個檔次,但有舍才有得,目前沒法兼顧。
5、想吃的親們,可以先預訂,可以按100克一袋起,具體價格需要老家的親人們再具體核算一下,一不會多賺大家錢,但也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付出的勞動需要有對應的回報。
最後,好的美食需要分享,也希望你如果在適合的季節到雲南,一定要親口嘗一下這個被譽為菌中之王的美味山珍。
預告:下期會推出大姐自家腌制的臘肉,歡迎持續關注。
『伍』 騰沖有什麼好吃的小吃
說騰沖是老天賞飯吃的地方,一點也不過分。
去一趟菜市場,各種紅的、綠的,見過的,沒見過的,你以為不能吃花花草草,五顏六色,琳琅滿目,真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騰沖人拿來炒菜的芭蕉花
在騰沖,好像只要風一吹、雨一澆、太陽一曬,隨便什麼都能野蠻生長,一年四季,街頭和田野里的瓜果和鮮花都不帶休假的。
無論樹上、土裡長得什麼奇怪的動植物,在騰沖人手裡都是一道美味。
拎著雞蛋紅薯出門去泡個溫泉,溫泉泡完,雞蛋紅薯也能吃了。秋天去賞個銀杏,隨手就能把晚上燉雞的白果撿回家。
涼拌雞樅
肥厚的火山灰土地,豐富的降水,讓騰沖的菌子長得格外歡脫。野生菌子王、比人還高的菌子、過100斤的菌子等震驚!類的新聞,案發地全都是騰沖。
炒雞樅
騰沖的菌子不僅長得大、品種多,而且還盛產雲南野生菌鄙視鏈頂端的雞樅。
會吃的騰沖人為了不辜負這珍饈,炒、煮、蒸、涼拌、炸、燉雞,各種花式吃法,只是為了把雞樅的美味發揮到極致。
油炸雞樅
油浸雞樅是雲南人最愛的下飯菜,將新鮮的雞樅撕絲,然後在油鍋中加鹽炒制,逼出香氣,再用油封口。
貯存後,每次炒菜吃飯下一點,堪稱人間至味,只需一丟丟就能讓整頓飯都變得活色生香。
/ 燒肉米線 卷粉 /
除了稀豆粉,燒肉米線和燒肉卷粉也是騰沖人無法割捨的心頭愛。
將烤制的大燒肉切碎,同炸得金黃酥脆的小酥肉一起,混合醋、蒜水、辣椒油、芝麻油、香菜、花生碎、黃瓜絲等一起蓋在米線上,好吃到上天。
/ 大救駕 /
大救駕,其實就是炒餌塊,是滇西地區常吃的主食之一!也是最為外人所知的騰沖美食了。
對騰沖本地人來說,大救駕沒有那麼多傳奇色彩,只是一道尋常小吃,想不起來要吃什麼的時候,就出門去街角的小店炒一份大救駕。
稀豆粉
在雲南其他地方,每天早起都是一碗米線,在騰沖必須是一碗稀豆粉。豌豆晾乾磨成粉,加油和熱水慢煮,慢慢勾成稀稠程度合適的糊狀,在保溫桶里可以一直熱乎乎地到中午。
更多關於騰沖有什麼好吃的小吃,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6d2b281615731692.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陸』 雲南哪裡的雞樅油最好
朋友,雲南臨滄的雞樅菌是最好的,你看過舌尖2就知道了,裡面有一段叫秘境里頭的雞樅就是臨滄的雞樅了,但是有一點需要說的是臨滄最好的雞樅在茂蘭而不是電視里頭的,雞樅分好多種,我們本地的叫法有,小黑雞樅,白雞樅,大黃雞樅,螞蟻堆雞樅,個人認為最好的雞樅就是小黑雞樅,其次白雞樅,黃雞樅,螞蟻堆雞樅,雞樅市目前世界上無法實現人工種植的,在本地都很貴,一斤骨朵雞樅從找雞樅人那裡購買也要幾十塊,一斤雞樅油需要5斤以上的濕雞樅,正品油雞樅價格不菲,市面上的油雞樅大多假貨 都是加了其他菌類在里頭,有的商家為了節約成本各種摻假,從雞樅,配料,油等,偷工減料,用劣質原料加工,包裝一般有兩種,食品玻璃瓶,和食品塑料瓶,我做雞樅有幾年了,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問我,希望對你有幫助。
『柒』 雲南一村民挖到5斤重「雞樅王」:炸著吃了,口感正常,吃它有什麼好處
一名男子在雲南采購卷子的時候,收獲了意外驚喜。他從村民手裡購買了一個相當大的雞樅菌,該男子將雞樅菌的外觀拍照發到網上之後,引起了眾多網友關注,被戲稱為雞樅王。後來該男子將雞樅菌油炸食用,雖然這個雞樅菌的大小非常突兀,但是口味跟普通的雞樅菌沒有任何區別。雞棕菌是一道非常美味的食物,吃它對自己的脾胃有好處。
雞樅菌是很安全的一種菌類野生食物,完全不用擔心會吃雞中懼中毒只要不對菌類過敏的話,都可以食用,而且雞樅菌跟很多其他食材都有很高的適配度,幾乎沒有同食禁忌。而且這種菌子還可以補充人體氣血。
『捌』 去雲南旅遊,哪些必吃美食推薦下
雲南十大最著名的美食
都知雲南風光好,未曾聽說滇菜揚,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將至,小編帶大家去看看雲南的那些美食。
十、宣威火腿
「昆明酸腌菜,雲南人最愛。」昆明酸腌菜是老百姓的家常腌菜,涼拌、爆炒,想怎麼吃就怎麼吃,有點酸酸的,很開胃的。酸腌菜的做法:冬春季節,將青菜洗凈晾乾。青菜變蔫後,切段,撒上粗鹽,拌上辣椒、花椒、生薑、八角、小茴香和些許料酒。裝入陶罐,封嚴,腌制一個月就可以了。
『玖』 雲南臨滄有什麼好吃的地方美食
臨滄是中國佤文化的薈萃之地,是世界著名的"滇紅"之鄉,世界種茶的原生地之一,全國著名的"核桃之鄉",也是昆明通往緬甸仰光的陸上捷徑,因此又被譽為""南方絲綢之路"、"西南絲茶古道",也是雲葯通小編「海多多」的故鄉,那麼去臨滄旅遊,有什麼必吃小吃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1、卷粉
簡介
腸粉起源於廣東的漢族特色小吃,早在清代末期,廣州街頭上就已經聽到賣腸粉的叫賣聲。那時候,腸粉分咸、甜兩種,咸腸粉的餡料主要有豬肉、牛肉、蝦仁、豬肝等,而甜腸粉的餡料則主要是糖浸的蔬果,再拌上炒香芝麻。腸粉又叫布拉蒸腸粉,是一種米製品,亦稱拉粉、卷粉、豬腸粉(因腸粉形似豬腸),廣式腸粉應該跟北方的涼皮類似。
做法
原料:豬血1000克。輔料:豬小腸300克。調料:鹽30克、花椒6克、胡椒20克、香菜20克、味精5克。
做法:1、把生豬血放入盆內,凝成塊的要劃碎;2、白肉湯燒熱,加入精鹽、花椒、味精、胡椒面,攪拌均勻晾涼;
3、過籮後倒在豬血盆內,並加香菜末攪拌均勻;4、灌入洗凈的腸子內,用線繩把口捆好;5、把准備好的腸子在清水鍋內燒煮開,開鍋後用慢火煮15分鍾取出,用冷水泡涼,把線繩解去即成。
6、酸扒菜
簡介
酸扒菜是雲南鎮康地地道道的風味菜,從縣城到農村,鎮康人都有做酸扒菜的歷史,酸扒菜是鎮康人的拿手菜,是鎮康人的招牌菜之一。酸扒菜還有葯作功效,特別對感冒有一定療效。做一道酸扒菜並不難,但吃起要香味俱全就很不容易。不同的人用同樣的材料和同一個人用不同的材料,做出的酸扒菜味道也有差別。衡量酸扒菜做得如何,關鍵是吃起來要:酸到位、辣到位、香到位。總的感覺是酸香酸香的。
做法
做酸扒菜必須有酸筍子。其它調料要有精鹽、辣子、蕪荽、花椒油、味精、醬油等。選擇主料也十分講究,並不是什麼原料都可以做酸扒菜的。做酸扒菜最主要的原料是豆包、青菜、南瓜尖、洋芋等。它們既可單獨烀,也可以有選擇性的混合烀。例如選擇飽熟的豆包,在清水裡泡洗凈後,放入鍋內放上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燒至沸騰,後用文火慢慢的燉著,直至豆包扒了再放酸筍子,最後放其它原料和作料調料。也可選擇肉類做酸扒菜,如酸豬蹄、酸辣魚、酸辣雞等。還可以把肉類和蔬菜類混合烀酸扒菜。
7、紅燒雞樅
簡介
紅燒雞樅是昆明特有的一道名菜。雞樅是雲南特產的名貴野生食用菌,味道鮮、甜、嫩、香,簡直可以和雞肉相媲美,還能養胃、提神。
做法
食材:雞翅、蔥姜、八角、米酒、生抽、老抽、冰糖、鹽、味精
1、雞翅每個上面斜切三刀,方便入味。焯水撈出控干備用。2、用油把雞翅煎兩面微黃,燒雞樅是昆明特有的一道名菜。雞樅是雲南特產的名貴野生食用菌,味道鮮、甜、嫩、香,簡直可以和雞肉相媲美,還能養胃、提神。3、油全部倒出去,鍋里沾的一點油,放入蔥姜八角,小火干煸一下,出香味。4、倒入生抽老抽一比一,沿著鍋邊澆,可以祛除醬油的醬味。放入米酒,冰糖5、:大火煮開後,放入雞翅,湯汁要和雞翅齊平,不夠的加米酒。6、全程大火燒,不時的翻動一下雞翅。直到湯汁濃郁。放點味精提味即可出鍋。
8、涼米線
簡介
雲南的米線分干漿(細)和酸漿(粗,滑),干漿米線一般做成過橋米線,而酸漿米線做豆花和涼拌才好。
做法
取新鮮米線,拌入芝麻醬、芝麻泥、香椿水、鹽水、蒜汁、辣椒油、酸醋,再放韭菜、香菜、剁腌菜等,即可食用。其味清涼酸辣,香郁鮮美,為夏、秋兩季美食。其又有特殊作法者,或配以鱔魚,稱「鱔魚涼米線」;或配以特製酸湯,稱「酸湯涼米線」,最普遍的吃法就是配上雞絲、雜醬等。
9、竹蓀湯爆肚
簡介
竹蓀湯爆肚是雲貴高原著名的湯菜。在湯爆肚的基礎上。加入竹蓀,以提高菜餚檔次和增加營養價值。湯清味鮮,肚頭脆嫩,竹蓀爽脆。竹蓀具有人參的補益功用,入菜可葷可素。令人驚奇的是,用竹蓀做的菜,放幾天不會餿壞。雲南鎮雄縣的苗胞還用它和糯米一同泡水喝,用以醫治身體虛弱、跌打損傷和咳嗽氣喘等病,對肥胖症更有明顯的減肥效果。
做法
原料:豬肚頭700克、蔥10克、干竹蓀20克、姜10克、香菜20克、味精3克、胡椒3克、芝麻油5克、精鹽15克、雞清湯1000毫升
製作方法:1.竹有用清水漲發,洗凈,順長剖開,用平刀法切大片。再用二湯余透,撈出瀝去水分,放入湯碗中。豬肚頭用水洗凈,剔去外皮和油筋,從裡面一側剞成蓑衣形花刀,刀深為厚度的 2/3.再切為 3.5厘米長,l厘米寬的塊。香菜、蔥、姜洗凈,切成末。2.炒鍋上旺火,注入清水 1000毫升,沸後下肚頭氽至半熟,用漏勺撈出,放入竹蓀碗內,同時下蔥、薑末。3.炒鍋上火,注入雞清湯,加鹽、味精、胡椒粉調好味,沸後去浮沫,迅速倒入竹蘇碗中,撤上香菜未,淋上芝麻油即成。
『拾』 請問中國、世界的雞樅菌主產地在哪些地方最好能具體到縣...謝謝!!!
雞樅菌主要分布於南部非洲、南亞、東亞及南太平洋島嶼等熱帶、亞熱帶地區。在亞洲的分布東從台灣延至日本的石垣島,南從海南以南至蘇門答臘島、爪哇島,西從大巴山越橫斷山脈至貢山西部,直至印度和巴基斯坦。
其中雲南是中國,也是世界雞樅菌的主要分布中心區域之一,雲南雞樅佔世界已知種類的19%,且產量較大,是雲南省重要的野生食用菌。
(10)雲南雞樅哪個地方好吃擴展閱讀:
雞樅菌的軼事典故:
有人從《莊子》的"朝菌不知晦朔"里,推測早在兩千多年前已開始食用雞㙡菌了。
明朝的熹宗皇帝朱由校,最嗜雞㙡了。只因雞㙡嬌嫩易變質,采後過夜便香味大減。為此,正像唐明皇為使楊貴妃能吃到新鮮的南國佳果荔枝,而令沿途驛站快馬急遞那樣,他也每年由驛站用快馬急送雞㙡菌到京城。不知是雞㙡菌稀罕難得,還是高宗皇帝太偏愛此物,以至於連正宮娘娘張皇後也沒有分享這一佳餚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