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長江流域最好吃的地方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長江流域最好吃的地方

發布時間: 2022-12-10 14:25:51

『壹』 隨州那好玩, 什麼東西最好吃, 有什麼特產

好玩的地方有:神農故里、曾侯乙墓、大洪山風景區、太白頂風景名勝區等。好吃的有,廣水滑肉,隨州春卷,馬坪拐子飯等,特產有,金黃蜜棗,香菇,銀杏,毛尖等。

『貳』 紅菜苔是湖北特產嗎,怎麼做好吃

不管你身處地球的哪一個角落,你的胃總是誠實地告訴你,故鄉在哪裡。壹周君曾經為北京的朋友帶去一件特殊的禮物,那就是一捧又大又粗又脆嫩紅菜薹。

紅菜苔,又名紫菜苔。是武漢地區的特產。其實,紅菜苔算是顏值高的蔬菜,色澤紫紅、葉子頂端開出金黃色的小花。今已傳入湖北各地及江西、四川、湖南。

紅菜苔與武昌魚齊名,是皇帝菜,曾被封為「金殿玉菜」。做法多樣,可清炒、醋炒,亦可麻辣炒,菜薹炒臘肉,是一道著名的湖北風味小炒,菜薹味鮮嫩,臘肉豐盈有嚼頭,

湖北地區曾有一種奇異地傳說:以寶通塔影所及處產的紅菜苔味道最佳,當今紅菜苔則多以洪山附近產者為佳,霜降之後更為鮮嫩爽口。聽著鍾聲長大的菜薹是不是更具有靈氣,不得而知,但是只有盛產於湖北地區的紅菜苔,味道正宗,這是經過食客鑒證的。民國初年,黎元洪離開湖北,每臨冬天,必派專差到洪山來運紅菜苔。由於長途大批運輸,菜苔失去鮮味。有人把洪山的泥土裝上火車運往北京試種,結果,菜苔味不鮮。試種失敗。

紅菜苔菜餚營養豐富,含有鈣、磷、鐵、胡蘿卜素、抗壞血酸等成分,丙種維生素比大白菜、小白菜都高。且色澤艷麗,質地脆嫩,

再來說說最好吃的臘肉炒紅菜苔!

這道菜要炒得好吃,是首先菜苔用手掐的方式,把菜苔桿部粗的部分,用手撕去老皮,最後清洗干凈備用。最好是取其嫩的部分,用清水洗凈瀝干;臘肉在案板上切成薄片,姜切小薄片備用。鍋里放入芝麻油燒熱,下薑末稍炒後,再將原炒鍋連同餘油置旺火上燒熱,開小火把臘肉中的油煸出。煸出的油炒菜更香放入菜苔,將鍋顛盪幾下,起鍋盛盤!

除了臘肉炒,清炒的味道也不錯,裝備好辣椒,有人喜歡吃青脆的菜苔,所以炒出的菜苔八九成熟。再將紅菜苔洗凈切段;紅辣椒切絲;蔥、姜切末;這個可根據口味,靈活運用。想吃炒熟透了的菜苔就多炒一下。記住要等油熱了,再加入紅菜苔段、鹽翻炒,放入雞精,滴上白醋翻炒均勻即可。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 菜苔的正規叫法是「菜薹(tai) 」而洪山菜薹則是菜薹的佼佼者也是起源地,必須是 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洪山鄉、九峰鄉、花山鎮等3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生產的才能是「洪山菜薹」 ,這也是 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除了這些區域,其他地區的菜薹只能叫菜薹,而且不能掛國家地理標志的標。

老劉在武漢的時候考察了眾多菜薹產地,後又專門到四川等地進行對比,發現洪山菜薹的精妙之處在於,只有洪山菜薹(對應區域產地的菜薹)吃起來沒有絲質感,而且 經歷霜凍之後的菜薹口感才能達到頂峰 。 清腴潔如霜 絕對不是浪得虛名。

洪山菜薹炒臘肉 是武漢自古以來的 第一名菜 ,真正的吃貨行家冬季到武漢第一正餐的頭牌菜一定是這個名菜。 所以,洪山菜薹是湖北正宗的特產 ,其他地區不產,也很難買的到,下面老劉就洪山菜薹的細節跟大家做一下分享:

1、時間 。洪山菜薹的收貨時間必須為霜降之後,採摘時間為 11月上旬到2月底 ,大棚栽培的質量差太多,這里不予考慮

2、產量 。由於國家地理標示嚴格規定了產地,武漢市洪山區洪山鄉、九峰鄉、花山鎮這些區域的產量其實很少,而且霜降之後的第一批貨基本上都是 直接全稱冷鏈空運北京某部 (專門給中南海提供餐飲保障的某部門,你們懂得),剩餘的多以政府作為特產進行禮增,其餘才是流到市場上進行售賣,所以其實產量並不多,如果你幾塊錢就買了一把,只能說你買的只是普通紅菜苔,而不是國家意義上正宗的洪山菜薹。

3、怎麼吃 。老劉有幸今年去洪山自駕游,並在當地老友的招待下去了基地,並親自下廚製作 美食 。 一般老劉的習慣,擇菜薹基本不用刀 ,對,用手掰(很輕易就掰開了)成五六公分長就行,注意: 花是可以吃的,根部的紫色皮是可以輕易撕掉的 ,如果你嫌根部粗而擔心不好炒熟的話可以稍微改刀。

4、最佳搭配 。 恩施臘肉是洪山菜薹的絕配 。而入鍋的炒油最佳是豬油,然後把恩施臘肉切成薄片,肥瘦相間,搭配蔥姜蒜即可,油而不膩,口感奇香。

紅菜苔又名「芸菜苔」、紫菜苔。色紫紅、花金黃,是武漢地區的特產

據史籍記載,紅菜苔在唐代是著名的蔬菜,歷來是湖北地方向皇帝進貢的土特產,曾被封為「金殿玉菜」,與武昌魚齊名。

紅菜苔活血散瘀、止血,利腸道。

紅菜苔,又稱紫菜苔,是地道的湖北特產。

北京也可以吃到紅菜苔,價格比湖北稍貴一些,5、6塊錢一把。

現在已經過季了,12月份的時候,就有紅菜苔賣了,那個時候,每周都要買兩三把。

湖北有兩種菜薹,一種是紅菜苔,一種是青菜薹。

這兩種菜薹都是冬天的菜,是冬天的應季菜,所以,味道比其他大棚出來的青菜,要好得多。

紅菜苔一般會先上市,紅菜苔有一種特有的清香味道,是其他任何菜,包括青菜苔,都沒有的。

紅菜苔可以有幾種做法:

1. 紅菜苔炒臘肉。

菜苔炒臘肉,是典型的湖北菜。

網上菜苔炒臘肉的圖片太少,賣相太差,還沒有自己家裡做的菜苔炒臘肉好看。找了一張,講究看吧。

紅菜苔上市的時候,在任何一家湖北菜館,幾乎都能吃到這道菜。

紅菜苔和臘肉,是完美的結合。

臘肉油脂的滋潤,讓紅菜苔的清香中融入了淡淡的臘肉咸鮮的香氣,夾一點,放在嘴裡,爽脆鮮嫩,無論下酒,還是下飯,都是不可多得的佳品。

據說,前些年,洪山的紅菜苔,曾經炒到過10萬一斤!

不知真假,湖北的同學,可以過來說說。

現在,已經沒那麼離譜了。

但洪山的紅菜苔,還是最好的。

2. 辣炒紅菜苔。

湖北吃辣,用干辣椒爆炒,是紅菜苔的另外一種做法。

辣椒的香氣,可以充分激發紅菜苔的清香之氣,如果淋上醋,就是酸辣紅菜苔,酸、辣、鮮、香,是絕不停口的節奏。

3. 清炒紅菜苔。

如果你吃不了辣,也沒關系。

清炒紅菜苔,也是一個很好的做法。

吃的是紅菜苔本身的清香,鮮嫩。

總之,紅菜苔,是所有蔬菜中,不可多得的一種佳品。

紅菜苔不是湖北專屬,但以武漢洪山出產的最好。

紅菜苔是我國的特產,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一帶,以湖北武昌和四川省的成都栽培最為著名。

紅菜苔的顏色紫紅,開金黃色的花,梗很肥壯,葉似劍,質地極其脆嫩,每年在春節前後上市,二月份是旺產期,產地遍及江漢平原,以武漢市洪山區出產的質量最佳。

菜苔還有個學名叫紫菘,「塔影鍾聲眏紫菘」,說是武漢洪山菜苔寶通禪寺的紅菜苔最有名。

因此,紅菜苔雖然不是湖北武漢專屬,但洪山紅菜苔絕對是珍品。在唐代已經是著名的蔬菜,歷來是湖北地方向皇帝進貢的物品,曾被封為「金殿玉菜」,與武昌魚齊名。

紅菜苔很嬌貴,換地方長不好,雖然各地春天都有紅菜苔上市,但味道有時會帶著一些苦,最美味的洪山紅菜苔,據說就只有洪山寶塔一圈了,我們都很難吃得到了。

紅菜苔可酸辣熗炒、素炒,臘肉炒,武漢人說使用武漢人自己灌制香腸炒菜苔才叫好吃,還說炒紅菜苔千萬不要配大蒜,否則就失去了它的清香之味。平日沒有香腸,配上臘肉,也是極好的。

臘肉炒紅菜苔,菜苔用手掐成寸段,臘肉切片,佐料只需少量食鹽,就足以激發和保留紅菜苔的鮮甜。

臘肉入鍋,微火煸炒,待受熱後臘肉的肥油溢出變成半透明狀,再放入菜苔旺火翻炒至斷生,放入少量食鹽,翻炒幾下後盛於盤中上桌,臘肉咸香四溢,紅菜苔嫩甜適口。

湖北吃貨驕傲的來答一發,是的是的,紅菜苔是我們大湖北的特產!它早在唐朝時期就被封為「金殿玉菜」,是湖北向皇室進貢的地方特產。

紅菜苔原產於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一帶,長像類似於油菜,但整個外皮是紅色。它莖肥葉嫩,口感脆爽清甜,色香味皆美,是非常適口的一種蔬菜。這個時節,正好是紅菜苔大量上市的時侯。

至於怎麼做好吃,那,來說說武漢人家常吃的做法:

一、清炒紅菜苔

紅菜苔摘干凈,根部如果有老的記得撕掉表皮,然後掐成寸段,洗凈瀝水。取油鍋,食用油中加少許豬油最好,拿蒜末熗個鍋,然後倒入紅菜苔大火翻炒,至斷生後加鹽調味,再翻勻,起鍋就好。

二、酸辣紅菜苔

紅菜苔擇洗干凈。起油鍋,油燒熱後下蒜末和辣椒段煸香,再倒入菜苔,大火翻炒,倒入鹽炒2分鍾左右,順鍋邊淋香醋,翻勻起鍋。

三、臘肉菜苔

臘肉提前泡水後洗凈切薄片,紅菜苔擇洗干凈。鍋中放油,把臘肉片放進去炒到肥肉的部分變透明後,噴少許料酒去味。然後加入蒜末炒香,倒入准備好的紅菜苔大火煸炒,加鹽調味後起鍋。

炒紅菜苔時一定要注意火侯的把握,熟了就起鍋,千萬不要炒得過熟,否則紅菜苔就失去了它原本的脆嫩口感,那就不好吃了。

另外說一聲,現在很多地方都有種植紅菜苔,看起來和我大武漢的紅菜苔長得是一個模樣,但味道則差很多。紅菜苔對土壤氣侯都有很高的要求,且不說其它地區,就單是在大武漢,每個地區種出來的紅菜苔口感差別都很大了。整個武漢,也當數洪山地區的品質最高,其它地方的無法與之媲美。

據不少武漢以外的吃貨反饋,它們那也產紅菜苔,但吃起來是帶苦味的。特別申明下,如果您吃到帶苦味的紅菜苔千萬別誤會, 千萬別以為紅菜苔就是苦的哈,正宗產區產出的紅菜苔都是清甜脆爽、越吃越好吃的,那種帶苦味的紅菜苔都是「李鬼」,切記!

應該算是湖北特產吧!

我從另外幾個角度來闡述為什麼是湖北特產。

我地處深圳,湖北是深圳的第4大外來人口大省,深圳什麼菜系都受歡迎,為老家來的川湘鄂陝東北人,提供幾口熟悉的味道,所以,湖北人對湖北菜的需求量也不小,,但是,一般的湖北菜館,都提供不出湖北人熟悉的紫菜苔的味道,原因無他,第一,本地長的味道怎麼都不對,第二,這玩意掐下來,生命仍在延續,就算從湖北趁著新鮮發快運到深圳,一夜就老了,不化渣的紫菜苔,跟吃草沒什麼區別。所以,這玩意確實是特產,不在產地就吃不到正宗的,足夠特。同樣還有蓮藕,整個華南蓮藕產量都不低,但是能燉出正宗排骨藕湯粉粉的感覺的,還是湖北藕,當然,藕比紫菜苔經放一點,矛盾沒紫菜苔體現得這么徹底。

整個湖北省都產紫菜苔,武昌洪山紫菜苔已經被神話了,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產量稀缺,成了奢侈品。個人覺得,拋開這種「講故事」的感情色彩,當屬江漢平原的紫菜苔,在過霜之後,味道最好。江漢平原是全國聞名的蔬菜基地,典型的沖積平原,土壤排水性能好,土地肥沃,在這種盛產蔬菜的地方,紫菜苔在冬天的排名,僅次於白菜蘿卜這兩個超級BUG,當然還有菠菜、蓮藕等,可能與紫菜苔能並駕齊驅,其他蔬菜種類的供應都略遜一籌。每每大魚大肉的吃個七七八八了,多半會讓家裡老娘或者飯館老闆再添個紫菜苔,去油膩。

把紫菜苔當個菜的人,會推薦臘肉炒,或者豬油渣炒,但是這個菜在湖北就是爛大街的,不上肥,氣溫略高的天里,都會瘋長,就算20平米的菜園子,都會讓一家人吃不來,所以江漢平原本地人,可能更多的還是拿水焯個三分鍾就撈起來,涼拌為主,少放油,略放一點鹽、生抽、蒜泥和豆瓣醬,給吃火鍋的嘴巴降降溫,給滿嘴的油光去去油,體驗本味的鮮甜。算半個菜的做法還有清炒,盡量保證原味。

春節前後的晴朗天里,產量實在太高,這時候大多數農戶只選取菜心中間最嫩的部分,輕輕一掰就斷的,太粗的,太細的,太長的,都舍棄不要,快速過水,保留鮮綠的原色,就上桌了,帶皮的地方,略有嚼勁,撕掉皮的,滿滿的肉質感,清脆鮮甜,這個味道就是最好的。

產地推薦從武漢沿漢江往上遊走,武漢、仙桃、天門、潛江、沙洋、鍾祥、宜城、襄陽,都是絕佳的產地,無所謂哪個更好。

還嘗過一道新菜,最嫩的部分剝皮,不過水,直接整齊擺盤,橫向淋上一點點夾雜了干桂花的蜂蜜,味道無以倫比!
沒好圖片,隨便摘題主的圖用了,順便挑剔一下,在產地,這一盤里的老葉子老梗子都佔了一半了,產地的人不會這么沒品。

用豬油清炒,起鍋滴幾滴醋,我們家餐餐吃都是光碟。

武漢有座山叫洪山,山上有座廟(洪山寺),廟里有和尚,和尚每天清晨去撞鍾。鍾聲傳到的田地上,種植的紅菜苔是正宗的。其葉是圓的,色彩紫紅。味道微甜。據載唐時就是貢菜。又據傳,杜牧寫"無人知是荔枝來」時,看著紅菜苔猶豫了片刻。紅菜苔清時傳入安慶。但味道、葉型、色彩就有差異了。此菜可清炒丶蒜茸、酸辣、涼拌。炒臘肉、炒臘腸是真的好吃。切記,炒此菜大火爆炒,不可炒老。口感要脆一些。涼拌開水一淖即可。0k。

紅菜苔是湖北特產,清炒紅菜苔很好吃的,把紅菜苔擇好後洗凈,在把配料切一下,蒜頭切末,兩個干紅辣椒切段,料碗里放十幾顆花椒備用,起鍋燒油鍋中倒入適量食用油,油熱之後倒入料頭爆香,倒入紅菜苔,翻炒均勻,炒至斷生,放一勺食鹽,放一點白糖提鮮,放一勺雞精,翻炒均勻,化開調料,最後放一點香醋,翻炒均勻就可以出鍋裝盤了。

『叄』 中國哪個地方的菜最好吃

其中最有影響和代表性的也為社會所公認的有:魯、川、粵、閩、蘇、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們常說的中國「八大菜系」。
魯菜
魯菜即山東風味菜,由濟南、膠東、孔府菜點三部分組成。濟南菜尤重製湯,清湯、奶湯的使用及熬制都有嚴格規定,口味以鮮嫩為主,偏重清淡,講究花色。孔府菜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具體體現,其用料之精廣、筵席之豐盛堪與過去皇朝宮遷御膳相比。山東菜調味極重、純正醇濃,少有復雜的合成滋味,盡力體現原料的本味。另一特徵是麵食品種極多,小麥、玉米、甘薯、黃豆、高粱、小米均可製成風味各異的麵食,成為筵席名點。
川菜
風味包括成都、重慶和樂山、自貢等地方菜的特色。主要特點在於味型多樣,變化精妙。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醬等是主要調味品,不同的配比,化出了麻辣、酸辣、椒麻、麻醬、蒜泥、芥末、紅油、糖醋、魚香、怪味等各種味型,無不厚實醇濃,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殊風味,各式菜點無不膾炙人口。其中最負盛名的菜餚有:干燒岩鯉、干燒桂魚、、夫妻肺片、燈影牛肉、擔擔面、賴湯圓、龍抄手等。
粵菜
粵菜即廣東菜,由廣州、潮州、東江三地特色菜點發展而成,是起步較晚的菜系,但它影響極大,不僅香港、澳門,而且世界各國的中菜館,多數是以粵菜為主。粵菜注意吸取各菜系之長,形成多種烹飪形式,是具有自己獨特風味的菜系。廣州菜清而不淡,鮮而不俗,選料精當,品種多樣,還兼容了許多西菜做法,講究菜的氣勢、檔次。
淮揚菜
淮揚菜是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著名菜系,其覆蓋地域甚廣,包括現今江蘇、浙江、安徽、上海,以及江西、河南部分地區,它有「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譽,聲譽遠播海內外。
閩菜
閩菜是以福州、閩南、閩西三地區地方風味菜為主形成的菜系。福州菜清鮮、爽淡,偏於甜酸,尤其講究調湯,另一特色是善於用紅糖作配料,具有防變質、去腥、閩南菜以廈門為代表,同樣具有清鮮爽淡的特色,講究佐料長於使用辣椒醬、沙菜醬、芥末醬等調料。閩菜以炸、熘、燜、炒、燉、蒸為特色,尤以烹制海鮮見長,刀工精妙,人趣於味,湯菜居多,具有鮮、香、爛、淡並稍帶甜酸辣的獨特風味。
浙江菜
浙江菜有悠久的歷史,它的風味包括杭州、寧波和紹興三個地方的菜點特色。杭州菜重視原料的鮮、活、嫩,以魚、蝦、時令蔬菜為主,講究刀工,口味清鮮,突出本味。寧波菜咸鮮合一,以烹制海鮮見長,講究鮮嫩軟滑,重原味,強調入味。紹興菜擅長烹制河鮮家禽,菜品強調入口香綿酥糯,湯濃味重,富有鄉村風味。
湘菜
湘菜包括湘江流域、洞庭湖區和湘西山區三個地區的菜點特色。湘江流域以長江、衡陽、湘潭為中心,是湘菜的主要代表。其特色是油重色濃,講求實惠,注重鮮香、酸辣、軟嫩,尤以煨菜和臘菜著稱。洞庭湖區的菜以烹制河鮮和家禽家畜見長,特點是量大油厚,咸辣香軟,以燉菜、燒菜出名。湘西菜擅長製作山珍野味、煙熏臘肉和各種腌肉、風雞,口味側重於咸香酸辣,有濃厚的山鄉風味。湖南菜最大特色一是辣,二是臘。
徽菜
徽菜風味包括皖南、沿江、沿淮之地的菜點特色。皖南菜包括黃山、歙縣)、屯溪等地,講究火功,善烹野味,量大油重,樸素實惠,保持原汁原味;不少菜餚都是取用木炭小火燉、香氣四溢;皖南雖水產不多,但烹制經腌制的「臭桂魚」知名度很高。沿江菜以蕪湖、安慶地區為代表,以後也傳到合肥地區,講究刀工,注意色、形,善用糖調味,尤以煙熏菜餚別具一格。沿淮菜以蚌埠、宿縣、等地為代表,菜餚講究咸中帶辣,亦慣用香菜配色和調味。

『肆』 長江流域最好吃的城市,叫板武漢

說到湖北 美食 ,武漢是被提及最多的城市。但是驅車前往200多公里外的荊州,那裡卻有另外一片「食」外桃源。

當你與一個荊州人談論 美食 時,他們總是能立馬打開話匣子,隨口就把家附近的面館、飯館報了個遍,末了還常常感慨,如果《舌尖上的中國》拍我們好吃的東西一定不會輸給任何地方。

「那為什麼你們不火呢?」

「因為,因為……大家有心思吃沒心思搞!」



既然本地人不屑於宣傳自己,那咱們話不多說,直接點菜,讓味道說話吧!


荊州古城


說起荊州,外地人最熟悉的應該還是《三國演義》: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但事實上,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楚國時期,就已經為這個坐落在長江中下游平原上的古城奠定了 美食 基礎。


《淮南子·齊俗訓》記載: 「荊吳芬馨」,楚人製作的飲食菜餚被列為當世的「珍味」。 《史記·貨殖列傳》稱楚越之地 「飯稻羹魚」,稻和魚是楚人食料的主體。


01 | 魚糕

提到魚,魚糕一定是每個荊州人想念家鄉時的第一口。傳說舜帝攜女英、娥皇二妃南巡,過江陵(荊州)一帶時,娥皇困頓成疾,喉嚨腫痛,想要吃魚但又討厭魚刺,於是女英在當地一漁民的指導下,融入自己的廚藝,為娥皇製成魚糕。

吃魚不見魚,無需挑刺吐刺,細膩的味道是其他魚宴都無法比擬的。


在荊州當地,請客擺席的當家菜非它莫屬,所以魚糕又叫頭菜、三鮮頭菜、合家歡。以魚糕為主,加上豬肝、腰花、肚類等三鮮,輔以黃花菜、黑木耳、玉蘭片等配料,濃汁勾芡,色澤誘人,質軟滋味層層遞進,嫩吶!

(關於詳細的製作過程,這篇有詳解 吃魚不見魚,長江流域延續千年的獨有風味!)


02 | 糍粑魚塊

糍粑魚,是另一道有著濃濃湖北鄉土氣息的傳統菜,以草魚肉為主料,腌漬、晾乾後煎燒而成。


糍粑魚口味咸辣、香氣撲鼻,有「聞則臭、吃則香」之說。佐飯能增量、佐酒可轉換口味。魚塊表面金黃,咬上一口,深藏在酥脆澱粉里的魚肉鮮嫩多汁,刺少,味好!


03 | 魚凍

除了熱吃,魚搭配湯料在低溫的環境下會結成晶狀物,天熱的時候,荊州人會直接用魚凍就飯。魚凍冰涼,放入嘴裡,立馬被體溫融化,冰火兩重天的口感迅速襲來,繼續咬,慢慢觸及到當中魚肉的厚實,味蕾就此淪陷!


04 | 魚雜火鍋

而到了冬天,熱騰騰的魚雜火鍋讓人心心念念,對於荊州長大的孩子們,童年吃的魚肚子里總有滿滿的魚籽、魚泡。


不愛挑刺,不愛找肉,魚雜就剛剛好。魚泡軟軟的,在熱鍋里越煮越越鼓,魚籽一舀一個滿嘴香,配上一些嫩豆腐最能襯托火鍋的鮮美,隨便夾點什麼放到嘴裡,都是滿滿的蛋白質在舌尖跳舞。


05 | 黃瓜燒鱔魚

鱔魚,在荊州人的菜譜里,總是別有一番滋味。除了常見的干炒鱔魚絲,黃瓜成了鱔魚最可口的搭配。


煮爛的黃瓜和燒魚,第一口都是燙嘴的,鱔魚肉厚,入味,體內只有一根主心骨,細軟,輕松剔下,黃瓜更加軟趴趴,完全是入口即化的代表選手。


06 | 皮條鱔魚

另一種把鱔魚抽去骨頭,切成長條,再裹上糖醬,炸枯、焦脆的皮條鱔魚成了荊楚菜色頭牌。它口味似脆了十倍的鍋包肉,魚肉一咀嚼就酥到掉渣,混著最外面的拔絲糖漿,甜而不膩,恰到好處。


雖然好多本地人還沒意識到這道延續百年的菜是他們的特色,總覺得鱔魚隨處可見,隨便燉一燉炸一炸都好吃,殊不知鱔魚做菜餚的演變是荊州人兩百多年不斷摸索改良而來的。


07 | 紅燒甲魚

荊州人很小的時候就需要經歷一種心理斗爭,烏龜可愛不能吃,甲魚多產、長得丑可以吃!去菜市場放眼望去,甲魚總是又丑又嚇人,可是吃起來,沒有誰在意它的醜陋。


紅燒甲魚作為酒席里的壓軸大菜,出場總讓人不禁感嘆,這個jio有點嚇人,但是轉手夾起甲魚殼開啃,裙邊糯糯粘粘,雖然量少,但是回味無窮。緊接著閉上眼咬一口甲魚jio,由綿糯到中間膠原蛋白質地般的肉感,實在難以言喻。


08 | 珍珠丸子

魚米之鄉的「米」也形態萬千。這里珍珠丸子摘得頭牌,豬肉三肥七瘦攪碎成肉丸,外面裹上糯米的這種搭配,實在是有才。


光吃肉丸,膩;直接吃糯米,噎。珍珠丸子,又香又開胃,主食與蛋白質最微小的呈現,造就了口腹最大的滿足。


09 | 粥

米若要以主食的方式呈現,粥應該是荊州人的堅持。除了早餐會在專門的鋪頭點上一碗稀飯,配上酸豆角、海帶絲、辣蘿卜就能舒服的度過早晨。


主餐和宵夜也能點上物料更豐富的青菜粥、臘鴨粥、南瓜百合粥配上鍋貼,宇宙無敵。梁記粥鋪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在荊州遍地開花,鹹粥軟爛開胃,甜粥剛好適合一頓大葷後的清口甜品,碳水加碳水的疊層撞擊,最後還能在這滿滿當當的胃裡找到一絲空隙溜進去。

「楚人副食以魚為主,輔以各種禽獸和家畜肉」

提到家禽,雞鴨雖常見,進入當地的餐桌,它們有了更多的轉化形式。


10 | 杜家雞

若說雞,十個沙市人,有九個都提到 大慶路的杜家雞 。凡有長輩在外吃人員中,杜家雞就是家長們認可的當地口味。口感飽滿的三黃雞成了杜家雞的首選,如要深究,公雞口感更甚一籌。


滿滿一鍋端上桌,架在酒精爐上繼續加熱,雞已經煮好,雞雜還是生的在餐桌上新鮮現燉。干蘑菇和干辣椒化這鍋燉雞為神奇,干油味重,吃急了容易嗆住,慢慢吃,辣感又會立馬上頭,趕緊補點有嚼勁的干蘑菇解解辣!


11 | 臘鴨

相較於雞,荊州人對新鮮鴨子的熱情少了許多,非要吃鴨,他們更喜歡燒臘鴨。


每到臘月,居民樓外的廢棄電線、或者自家的防盜網都掛滿了臘肉、臘雞、臘鴨、臘魚、香腸,爭相鬥滿的窗外就是每家對新年全力的傾注,就等著除夕那一頓,切一根曬好的臘味迎接新年。


臘鴨燒萵筍絕對是年夜飯里溫暖的角色,清甜的萵筍就如鱔魚黃瓜里的黃瓜,都是遇上高溫就要融化的美味,臘鴨的咸油入鍋,一口鴨鹹得有滋味,一口萵筍鮮得掉眉毛,再喝上一口湯,到位!


12 | 鹵味

另一種吃鴨的方式就是鹵制了,這樣的鴨頭、鴨脖、鴨掌在大排檔的宵夜經常被翻牌,在老牌夜市九九大排檔舊址還在紅星路那邊時就一陣風靡。除了好腌制,湖北人也愛調鹵汁改變風味,當中有些許辣帶一點點回甘。


鴨頭一口下去真的很上頭,撥開鴨嘴,也只能獲取少量的肉,但是吮吸筋、大嚼著鴨頭骨,越辣吃得反倒越起勁。


往往重口味下去後,荊州人會來個解辣清爽的冷盤。涼拌藕章一定錯不了,這種比普通藕大約小5倍的小藕節其實是它們的嫩芽部分,湖北人發現了其的美妙,於是摘下它們,洗凈後腌製成酸甜口味常伴重口菜品左右。夾起一口放嘴裡就被湯汁的甜味包裹住,咬下它的「小蠻腰」,嫩得直出水!


湖北人愛過早是出了名,但是荊州人為了過早甚至可以天天早起。睡懶覺?不需要的。

荊州的孩子覺得約飯沒有約過早有意思。


「明天早上7點,我們XX面館門口見,你到了就先把隊排起,免得排半天。」 這種類似港片里的暗號街頭方式,是每個當地人的學生時代都天天上演的一幕。

關於米粉和面條,他們每個人都心系好幾家早餐店。


01 | 早堂面

早堂面,妥妥地拿下「性價比之王」桂冠,大概3-6元價格不等,吃到一滴不剩。作為荊州面條屆的扛把子,它一直以便宜、有肉、味道好、吃到飽奪得萬眾青睞。


清湯寡水看似無味,白花花的干豬肉片隨意撒上幾片當是葷了,搭配鹼水粗面,真的,就夠了。入口就鮮到極致,喝口湯,一片豬肉乾,完美便是如此。


02 | 大連面


大連面緊隨其後,喜歡追求口味多變的當地人利用最熟悉的配料鱔魚,切成小條,魚肉和魚骨一起炸到酥脆,再配上雞絲、豬肉片,三種肉味交相呼應,脆、嫩,甘,就算柴了些也有魔力。外地人第一次聽說總好奇大連面跟大連有什麼關系,但是隨便問一個當地人取名的緣由,他們都語塞,頓了頓,繼續吃,管他為什麼呢,好吃不就行了。


03 | 泡椒牛肉麵


泡椒牛肉麵其實是近十年才研發的新口味,開在三中前面巷子的隆興飄香牛面館開創了嫩牛肉裹著麵粉調味,再與泡椒、香菇丸浸泡的奇妙口感,牛肉粘乎直滑入你的喉嚨,泡椒味在面湯里蔓延,有些酸辣,但是若有似無。


04 | 泡椒鴨湯面

而隔著一條大馬路的另一家炫味泡椒鴨湯面也是用泡椒做底,鴨子這回成了主角。


相比於牛肉的清香氣息,鴨肉的騷味並沒有那麼好去除,但是鴨皮粘著筋肉,不柴不硬,是兩條街上三中和一中的學生來回比較的過早滋味。


05 | 牛肉米粉

荊州的早餐很明確,不像外地人的圓的扁的粉絲或者米線,他們的面館只賣面條和米粉,按分量分為一兩、二兩、三兩,成年人默認二兩一碗,小孩吃一兩剛剛好。因此,扁的米粉成了在外打拚的荊州人難以尋到的真正家鄉味。


荊州人把澆頭稱作「碼子」,牛肉、牛雜、豬肉、三鮮、羊雜一般是主要不同風味,他們對牛肉米粉尤愛,牛肉切成小骰子大小,選取的牛腩部分有嚼勁又扎實。

說到這,黃家塘的米粉逐漸成了對外宣傳的特點,「黃家塘」原本是是一條名不經傳的小巷子,因為這一碗米粉,它成了「好吃街」。滿街開著不同的米粉店都寫著自己正宗,不過我們一致認為第二家排著長隊,現做著牛肉碼子的店才是地道。


這個米粉感覺放了些中葯秘料,胡椒辣粉被紅湯沖到碗檐,牛油味很重,筷子輕輕一夾米粉,不斷卻極軟,沒面條的勁道,但多了米製品的細膩滑口。


隔著北京路的對面也有條小巷叫「梅台巷」,這里的手工米粉又是另外一道風景。


它比普通米粉厚五倍,長度也翻了一番,嚼起來很實,搭配炒制的豬肉末,加點醋,入口,別有風味。


06 | 米酒湯圓

荊州人對湯湯水水的早餐真的鍾愛尤加,這里的米酒湯圓可是一點都不敷衍,現熬大量醪糟加上雞蛋熬煮,手捏小湯圓一個個下鍋,盛上滿滿一碗,入口,酒釀和雞蛋一樣順滑,甜蜜,冬日裡的暖胃大滿足啊!


07 | 米元子、元豆泡糯米

走進大賽巷,已經塞滿的胃好像又一下子空曠了。


米元子也是荊州人心裡特殊的存在,它個頭小而晶瑩剔透,沒想到大米也能演變成如此佳餚。米元子常常被淋上咸香醬汁,豬肉末在碗里漂浮,一勺下去就擠滿好多小圓子,一口悶,滑滑嫩嫩,妙哉妙哉。


對面的圓豆泡糯米也滋味美妙,白糯米在湯汁泡開,圓豆早已煮爛,雖然碼子還是有幾個選擇,但是,當地人都知道,最正宗的就是什麼葷都不加,純糯米和圓豆,就已經是絕佳。


說到荊州特產,小胡鴨獨占鰲頭。它主打的甜味,為湖北人的味蕾打開另一個世界,第一口是甜,緊接著鴨皮嘎嘣脆。


小胡鴨的甜,很直接,很徹底,不參雜任何別的味道,但是這種甜和烤過的脆鴨搭配,即使是本性好重口一些的荊州人也嘖嘖稱奇。因此湖北的各大車站、機場,交通樞紐處, 小胡鴨 總與 周黑鴨、絕味鴨脖 平分秋色,也算是為荊州人狠狠地爭了一口氣。


但是另一隻雞,卻低調的讓人惋惜,只有當地人才能獨自品嘗美味,這就是 延慶觀炸雞 。說是炸雞,但是口感沒有和任何一家賣炸物的店相似,它們把雞拆解得很簡單,只賣雞翅、雞腿和雞條,沒有整隻大雞鎮檯面,這些完全足夠。


延慶觀炸味復雜,甜中帶咸,雞的香味又不斷撲鼻,外裹的粉很細膩,需要慢慢咀嚼,滿口酥脆在雞肉中撕扯,不辣、不淡、不柴,太妙。可是不知道是懶得做大還是別的原因,延慶觀開店時長不短於小胡鴨,但是這么多年過去,小胡鴨已經變成當地馳名商標,延慶觀炸雞卻還守著六中對面的小店風雨兼程,每隔幾年裝修一遍,就是對這只雞最大的尊重了。


沿路走去,有教著旁人一遍又一遍舞獅的老爺爺,有在堤邊照著樂譜認真吹著葫蘆絲的退休老奶奶。


江邊的輪船汽笛早已不像多年前長長響起,原本是餐廳的荊州號也因為去年的疫情關門不復。


如今的年輕人帶著狗在江邊訓練它游泳,一旁的大叔們三三兩兩還在釣魚,陽光不偏不倚地打在每個城市人的臉上,他們看起來如此簡單卻如此熱愛生活。雖然城市很小,但是幾步一家好吃的館子、早餐鋪、流動攤位就足以撐起這個城市平靜而悠閑的每一天。



文 | zoo哥哥

圖 | 思宇

『伍』 長江流域的著名景點

中國主要的五大淡水湖包括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東南部,這一地帶的湖泊面積約佔全國湖泊總面積的三分之一。

〔鄱陽湖〕

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的南岸,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在洪水位21.69米時,湖長170.0公里,平均寬度17.3公里,雨季時面積達3914平方公里,最大水深29.19米,平均水深5.1米,蓄水量149.6×108立方米。鄱陽湖湖水主要依賴地表徑流和湖面降水補給,主要入湖河流有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等。古稱彭澤,它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江之水,下通長江,它南寬北窄,象一個巨大的葫蘆系在長江的腰上,它每年流入長江的水超過了黃河、淮河和海河三河的總流量,是長江水流的調節器。

鄱陽湖煙波浩渺、水草豐美,湖中有大量長江流域的珍貴魚類漫遊,每年還有許多珍貴的鳥類棲息在這里,使得鄱陽湖的風景顯得更加宜人。不僅如此,鄱陽湖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會聚之地,許多詩人都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詩句,如王勃的「漁舟唱晚,響彭蠡之濱」,蘇東坡的「山蒼蒼、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描繪的都是鄱陽湖的勝境。鄱陽湖的著名景點有石鍾山、大孤山、南山、落星湖等等。

〔洞庭湖〕

洞庭湖位於湖南省北部的長江中游以南,為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它的面積在枯水期約有3100平方公里,洪水期為3900多平方公里,湖區總面積達18000平方公里。容積達一二百億立方米。主要入湖河流有湘江、資水、沅水、澧水。跨湖南湖北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秀麗迷人。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

湖濱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跡。

洞庭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物產極為豐富。湖中的特產有河蚌、黃鱔、洞庭蟹等珍貴的河鮮。洞庭湖的「湖中湖」蓮湖,盛產馳名中外的湘蓮。湘蓮顆粒飽滿,肉質鮮嫩,歷代被視為蓮中珍品。

〔太湖〕

太湖古稱震澤,又名"笠澤",是古代濱海湖的遺跡,位於江蘇和浙江兩省的交界處,長江三角洲的南部。大約在100萬年前,太湖還是一個大海灣,後來逐漸與海隔絕,轉入湖水淡化的過程,變成了內陸湖泊。太湖面積2 425平方千米,湖岸線長達400公里,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

太湖是平原水網區的大型淺水湖泊,湖區號稱有48島、72峰,湖光山色,相映生輝,其有不帶雕琢的自然美,有「太湖天下秀」之稱。無錫山水、蘇州園林、吳縣洞庭東山和西山、宜興洞天世界都是太湖地區的著名旅遊勝地。

太湖地處江南水網的中心,河網調蓄量大,水位比較穩定,利於灌溉和航運。太湖流域總面積36500km2,人口3400萬,以不到全國0.4%的國土面積創造著約佔全國1/8的國民生產總值,城市化水平居全國之首,鄉鎮工業發達,糧食產量佔全國的3%,淡水魚業產值也佔有較高比重。太湖平原氣候溫和濕潤,水網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三大桑蠶基地之一,素以「魚米之鄉」而聞名。

太湖是我國東部近海區域最大的湖泊,也是我國的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以優美的湖光山色和燦爛的人文景觀,聞名中外,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每年皆吸引著大量中外遊人來此觀光游覽。

太湖位於富饒的滬、寧、杭三角地中心,是長江和錢塘江下游泥沙淤塞了古海灣而成的湖泊。周圍則群星捧月一般分布著淀泖湖群、陽澄湖群、洮滆湖群等。縱橫交織的江、河、溪、瀆,把太湖與周圍的大小湖盪串連起來,形成了極富特色的江南水鄉。

太湖號稱"三萬六千頃,周圍八百里",但它的實際面積受到泥沙淤積和人為圍湖造田等因素的影響,在形成以後多有變化。今天的太湖,北臨無錫,南瀕湖州,西接宜興,東鄰蘇州,水域面積約為2250平方千米。

太湖流域面積雖然小於鄱陽湖和洞庭湖,但這里氣候溫和,特產豐饒,自古以來就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太湖水產豐富,盛產魚蝦,素有"太湖八百里,魚蝦捉不盡"的說法。

〔洪澤湖〕

洪澤湖位於江蘇省洪澤縣西部淮河中游的沖積平原上,是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是一個淺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內,最大水深5.5米。湖區總面積為1576.9平方公里。湖水的來源,除大氣降水外,主要靠河流來水。流入洪澤湖的河流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是我國平原水庫型湖泊中面積最大的一個。

〔巢湖〕

巢湖位於安徽省江淮丘陵中部,是中國第五大淡水湖。總面積為753平方公里。其源頭起自英、霍二山,主要入湖河流有豐樂河、杭埠河、兆河等。因形似鳥巢而得名。巢湖屬長江水系,其湖水在巢縣出湖,經裕溪河匯入長江。巢湖是我國第五大淡水湖,面積為820千米。

早在秦漢三國時代,巢湖就是溝通江淮北上運輸的重要通道。現在,巢湖及裕溪河入江航道仍然常年通航。汛期江水可倒灌入湖,建國之後修築的巢湖閘和裕溪閘構成了巢湖、裕溪河梯級水利樞紐,使巢湖流域的低圩農田能免受長江洪水的威脅。巢湖地區農業發達,是我國著名的稻米產區之一。

『陸』 全國哪的大米最好吃經過評比,這6個地方比較出名,有你家鄉嗎

從咱們中國人的飲食文化來看,在日常主食方面,南方人更愛吃大米,而北方人更愛吃麵食。我曾經一直搞不明白一個問題,為什麼很多南方人都愛吃北方的大米。因為記憶中,每次買米的時候,我媽都會千叮嚀萬囑咐一句,記得買東北大米。

後來做了一番研究後,才曉得,不同產地的大米,品種和特點都各不相同。而南、北方大米的差距還不小。比如南方產的大米,多為長粒秈米,口感較硬實。而北方產的大米,則多為短粒粳米,黏性較強。

除了南、北方產的大米不同外,具體到每個產地,大米的特點也各不相同。在眾多大米產地中,有6個地方是比較出名的,也可以說是經過評選出來的優質大米。大家買大米時,不妨認准這6個產地。

那接下來,懶喵就跟大家逐一說說這6個大米產地,一起來看看,這些地方的大米有啥特點,有你的家鄉嗎?

說到全國最出名的大米,我想黑龍江的五常大米,當屬其中。《舌尖上的中國》曾稱其為「中國最好的稻米」 。 五常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天較短,冬天較長,晝夜溫差大。

受地理、氣候等因素的影響,五常大米中的雙鏈糖成分積累較多,支鏈澱粉含量較高,米粒顆顆飽滿,香味非常濃郁,煮出的米飯也是滿屋飄香。五常大米有個很顯著的特點,空碗不掛糧,剩菜不回生。哪怕是剩飯,也不會變得很生硬。

這也難怪當地人說,中國最好的大米在東北,東北最好的大米在黑龍江,黑龍江最好的大米在五常。五常大米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在米袋的產品標准號處,會標明「 GB/T 19266 」。大家在買的時候,要認准這一串數字。

盤錦位於遼寧省中南部,地處遼河三角洲中心地帶,自古就有「魚米之鄉」之稱。這里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再加上有西遼河水灌溉、污染較少、具有偏鹼性土壤等優勢,給水稻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

產自盤錦的遼寧盤錦大米,也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並且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被指定為「北京奧運會專用米」。盤錦大米的米粒飽滿,長寬適中,氣味清香,糊化溫度低,煮出的米飯有光澤,咀嚼時有甜味,且冷卻後不容易回生。

公主嶺市,位於吉林省中西部。相傳在清朝康熙年間,康熙皇帝東巡路上,將公主嶺作為休息的驛站。當地的官員特地買通御膳房管事,讓其將康熙皇帝吃的大米,換成當地產的大米。沒想到,康熙皇帝吃後大加稱贊,公主嶺大米也因此成了當時的宮廷御米。

公主嶺地區在水稻成熟期時晝夜溫差較大,且雨熱同季,非常適合水稻的生長。公主嶺大米,既是當地的特產,也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它的米粒較長,色澤潔白,形狀規則,煮出的米飯也是油亮可口,又松又軟,具有 香、粘、滑、軟等口感特點。

萬年縣,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鄱陽湖水系。這里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降雨量和日照充足,地形較為復雜,非常適合水稻的生長。世界農業考古學家馬尼士博士,曾將這里稱為「 上帝安排生產稻米的地方 」。

江西萬年素有「中國貢米之鄉」之美譽。這里產的萬年貢米,也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萬年貢米的米粒較大,顆粒呈細長狀,煮出的米飯色澤透亮,顆顆飽滿,口感軟糯彈牙,非常好吃。

射陽縣,位於江蘇省鹽城市,蘇北黃海之濱,是典型的海洋性氣候。這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而濕潤,土壤為 鹽漬型水稻土 ,非常適宜種植水稻。這里產的射陽大米,也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射陽大米的米粒飽滿,晶瑩剔透,煮出的米飯帶有清香味,軟而不粘,涼飯不回生,還有「江蘇第一米」之美稱,在江南一帶備受歡迎。

原陽位於河南省新鄉市,南臨黃河,屬於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晝夜溫差較大。因為它地處黃河中下游沖積平原,是土質肥沃的鹽鹼地,澆灌的是富含有機化合物的黃河水,因此非常適宜種植稻米。

原陽大米也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素有「中國第一米」之稱。原陽產的大米,質地晶瑩剔透,香味純正,因為生長在鹽鹼地的原因,帶有鹼性和多種微量元素,無論是蒸米飯,還是拿來煮粥,口感都非常不錯。

【懶喵心得】

別小看一碗米飯,裡面含有的學問可不少。要想煮出一鍋好米飯,首先要用上好的大米。不同的產地,氣候、土壤、水質等因素不一樣,產出的大米,自然也有所差異。大家下次在挑選大米時,如果不知從何下手,不妨認准上面提到的6個大米產地。

這6個地方分別是黑龍江五常、遼寧盤錦、吉林公主嶺、江西萬年、江蘇射陽和河南原陽,都是我國非常出名的大米產地。這些地方產的大米,也被評選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從某種角度說,是眾多大米中的優質產品。

『柒』 湖北宴席最好吃的菜有哪些

湖北菜雖不在八大菜系之列,卻是我國重要的地方菜系之一。湖北素稱「千湖之省」,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菜就在長江流域形成雛形。湖北菜系由荊南、襄鄖、鄂州、漢沔四大風味流派組成,傳統的湖北菜是以「水產為本,魚菜為主」,烹調方法以燒、蒸、燉、煨見長,尤其擅長烹制淡水河鮮,蒸菜、煨湯和製作各種漢味小吃,口味上多汁、滾燙、入口即化,最能保存原味,講究鮮、嫩、柔、滑、爽,做工更是精、奇、細、巧,十分具有南派美食的特點。
菜品推薦
沔陽三蒸
特點:在荊州,自古有「無菜不蒸,不上格子不請客」之說。沔陽三蒸是湖北粉蒸菜代表之一,具有嫩、香、粉糯的特點。
清蒸武昌魚
特點:武昌魚的吃法種類繁多,而湖北著名蒸菜清蒸武昌魚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咸鮮味,魚肉鮮嫩軟滑,原汁原味。
湖北煨雞湯
特點:湖北煨雞湯起源於荊楚民間,具有獨特的楚鄉情韻,湯汁鮮醇,清澈見底,味甘鮮。 紅燒洪湖鴨特點:湖北用野鴨製作菜餚歷史悠久,紅燒洪湖鴨是全國著名野味菜之一,色澤醬紅,咸鮮回甜,香味濃郁,營養豐富。
家鄉人說家鄉菜
好像一提起湖北菜,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武昌魚」,武昌魚能流行到如此程度恐怕還得感謝毛主席那句經典的「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不過從傳統來講,湖北人做武昌魚的確沒得說,技法細致不說,口感更是細膩、滑嫩,將河魚特有的土腥味處理得恰到好處,讓你想不愛它都不行。除此之外,湖北的熱乾麵、三鮮豆皮、各種糯米的甜食等小吃也是十分的有特色,女孩子們應該都會喜歡。
湖北地方代表菜有:清蒸武昌魚、網衣鱖魚、魚糕丸子、清燉魚、黃州豆腐、荷包丸子、粉蒸肉、蒸珍珠丸子、蒸白肉、燒三合、三鮮酥肉、散燴八寶、黃燜甲魚、紅燒野鴨、母子大會等。
[清蒸武昌魚]
「清蒸武昌魚」,是選用鄂城縣梁子湖產的鯿魚(即團頭魴),配以多種調味料經蒸制而成,魚肉肥美細膩,湯汁鮮濃清香。毛主席在武漢曾多次品嘗此菜,並寫下了「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的著名詩句,更使「清蒸武昌魚」揚名中外,成為武漢地區主要名菜。
其製法是:將魚收拾干凈,兩面剞上蘭草花刀,用開水燙一下裝入魚池內,相間地擺上冬菇片、熟火腿片、冬筍片、撒上豬肥膘丁、青豆、蔥結、薑片、精鹽、紹酒、清湯,上屜蒸約10分鍾取出,揀出蔥姜,將魚湯潷在勺內燒沸,打凈浮沫,加味精、雞油、胡椒粉,澆在魚身上即可。
[紅燒[魚回]魚]
「紅燒[魚回]魚」,是湖率傳統風味名菜,馳譽省內外。
選用長江石首至武昌金口鎮一帶產的蛔魚,收拾干凈,剁成方塊,放入油勺內,加紹酒、蔥段、薑片煎煸後,加清水燒至九成熟時,加醬油、精鹽、味精,再用慢火燒至湯汁濃稠,用澱粉勾芡即可。
特點是色澤金黃,魚肉嫩滑、口味鮮香。
[蒸珍珠丸子]
此菜系用豬肥瘦肉茸、[魚感]魚肉茸和荸薺丁,加上精鹽、胡椒粉、蔥花、薑末、紹酒和成餡,擠成小丸子,滾上浸泡濾乾的糯米,上屜蒸制而成。
色澤潔白,米粒晶瑩如珍珠,丸子軟糯鮮香爽口。
[燒三合]
「燒三合」,是湖北黃陂縣的傳統名菜,近百年來一直流行於民間。
此菜用精製的魚圓、肉糕、肉圓,加上玉蘭片、黑木耳、醬油、味精、豬油等調配料經紅燒而成。一菜三樣,色澤艷麗,滋味各異,質軟鮮嫩。魚圓是用[魚感]魚肉,加蔥薑末、味精、精鹽、蛋清、澱粉、用水氽熟;肉糕是豬肉丁加上魚茸、硝水、蔥薑末、精鹽、白糖、味精、澱粉和均,攤在豆腐皮上蒸熟;肉圓是豬肉丁加上魚茸、荸薺丁、蔥薑末、胡椒粉、精鹽、味精和均,用芝麻油炸熟。
[網油八寶雞腿]
此菜是湖北沙市地區傳統名菜,歷史悠久,譽滿荊沙。系用雞脯肉丁、豬肉丁、香菇丁、魷魚丁、冬筍丁、香腸丁加上蝦仁、海米、精鹽、醬油、味精、蔥薑末煸炒成餡,再加上雞蛋、澱粉和成糊狀,用豬油網包裹在雞大腿骨上,用芝麻油炸熟。
特點是色澤淡黃油潤,形似雞腿,外松酥,里軟嫩,鮮香爽口。
[紅燒野鴨]
此菜為湖北洪湖地區傳統名菜之一。烹法精細,講究火功,肉質肥嫩香酥,鮮甜爽口。
其製法是:選用青頭野鴨,拔燎去毛,去除內臟、頭、尾、爪和脊骨,剁成塊,用芝麻油、紹酒、硝水煸炒後,加調味料燜至湯汁濃稠,再撒入蔥花和胡辣粉即成。
[蒸燴八寶飯]
「蒸燴八寶飯」是湖北荊州地區傳統名菜,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據傳,此菜是清代御廚馬代流落荊州時所創,製法獨特,採用先扣蒸後散燴的方法,即利用當地所產的糯米,加上蓮子、苡仁米、蜜冬瓜條、桂圓肉、紅棗、瓜子仁先蒸製成八寶飯,然後用白糖水、熟豬油燴制,再撒上紅櫻桃。成菜油潤軟糯,果仁蜜香,清甜透味,是荊沙一帶筵席上不可缺少的甜菜。

『捌』 紅菜苔是湖北特產嗎,怎麼做好吃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菜苔的正規叫法是「菜薹(tai)」而洪山菜薹則是菜薹的佼佼者也是起源地,必須是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洪山鄉、九峰鄉、花山鎮等3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生產的才能是「洪山菜薹」,這也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除了這些區域,其他地區的菜薹只能叫菜薹,而且不能掛國家地理標志的標。

  • 紅菜苔要選短而肥的才炒的好吃,因為這樣才肥嫩。長而瘦的口感會有點老,炒著吃的還苦。


紅菜苔可酸辣熗炒、素炒,臘肉炒,武漢人說使用武漢人自己灌制香腸炒菜苔才叫好吃,還說炒紅菜苔千萬不要配大蒜,否則就失去了它的清香之味。平日沒有香腸,配上臘肉,也是極好的。


臘肉炒紅菜苔,菜苔用手掐成寸段,臘肉切片,佐料只需少量食鹽,就足以激發和保留紅菜苔的鮮甜。


臘肉入鍋,微火煸炒,待受熱後臘肉的肥油溢出變成半透明狀,再放入菜苔旺火翻炒至斷生,放入少量食鹽,翻炒幾下後盛於盤中上桌,臘肉咸香四溢,紅菜苔嫩甜適口。

『玖』 荊州有什麼好吃

荊州城有四大名餚:
其一是「龍鳳配」。它以黃鱔、仔雞為原料,經過煮、鹵、炸、溜等多種烹飪方法烹制而成,是荊州地區的傳統名菜。傳說三國時期,劉備招親以假成真,他偕夫人自東吳返回荊州,諸葛亮為他們擺席接風,席上擺出的第一道菜就是荊州廚師特製的「龍鳳配」。只見一條大黃鱔被做成龍形,蜿蜒於盤中,鱗甲片片,腳踏祥雲,昂首張口,翹角垂須呈飛騰之狀;雞形如鳳立於龍旁,引頸展翅,羽毛絢麗,頭冠殷紅似翩翩起舞。劉備一見,心中大喜,贊不絕口,從此「龍鳳配」一菜也就聲名遠揚。

其二是「魚糕丸子」。魚糕丸子是荊州一帶特有的風味,以吃魚不見魚,魚含肉味,肉有魚香,清香滑嫩,入口即溶被人稱道。傳說魚糕的製作起源於楚國,在楚都紀南城有一酒店,專做各種魚菜佐酒。夏日的一天,店主買魚多了一些,偏偏這天生意清淡,到晚上還剩不少魚。眼看魚已離刺將要腐爛,店主急中生智,索性把魚刺全部剔除將魚肉剁碎成茸,摻進幾個雞蛋,加上一些豆粉,又倒點白酒除腥,然後做成糕放在蒸籠里蒸熟。第二天把魚糕切成塊裝碗蒸熱,澆上調料擺案出售,結果大受歡迎。後來魚糕越做越精美,人們用魚和肥膘肉做糕,再用豬肉、山葯等製成肉丸。肉丸墊底,魚糕放在上面,最後以肚片、腰片烹炒蓋帽,多菜共碗,俗稱「雜燴丸子」。

其三是「皮條鱔魚」。荊州城有座「聚珍園」餐館,聚珍園的「皮條鱔魚」是一道傳統名菜,鱔魚是食療佳品,《名醫別錄》將鱔魚列為上品,說它有補五臟、療虛損的功效。

其四是「冬瓜鱉裙羹」。它是用肥大的雄鱉裙邊和嫩冬瓜,加雞湯、調料燜煮,清燉而成。據《江陵縣志》記載,北宋時,宋仁宗召見荊州人張景,問他江陵有什麼好吃的東西?張景回答說:「新粟米炊魚子飯,嫩冬瓜煮鱉裙羹」。可見,「冬瓜鱉裙羹」在宋代就聞名於世了。

荊州其他的特色菜

>>皮條鱔魚
做法講究,尤重火功技法。活鱔魚宰殺、洗凈後,切成條狀、擦精糊上漿,用三道不同溫度的油氽炸至皮酥,再掛上糖醋黃汁,這樣做出的皮條鱔魚,形似皺皮蛇條,色澤金黃透明,外酥脆,內油嫩,味道香甜醇厚。

>>沔陽三蒸
即粉蒸肉、蒸珍珠丸子、蒸白丸。三蒸具有用芡薄、味精純、善於保持原味的特色。其中尤以蒸珍珠丸子見長。
製法:以肥瘦配搭相當的豬肉和魚肉作主料,剁成茸,拌上雞蛋液、配齊胡椒粉、薑末等多種佐料,與濕濃粉調勻,擠成直徑五分大小的肉丸,放入篩內滾粘糯米後,裝進籠屜,用旺火猛蒸。熟後糯米色澤晶瑩,潔白透明,猶如粒粒珍珠,肉丸軟糯,油潤松泡,肉質柔嫩,肥而不膩味道鮮美。

>>清蒸武昌魚
武昌魚是鯿魚的一種。其魚肉質細嫩、脂肪豐富,可用多種方法烹制菜餚,其中清蒸為最佳。清蒸武昌魚一般選用兩斤左右一條的武昌魚,輔以火腿、冬菇、冬筍和雞湯等清蒸以後,再在魚上綴以紅、黃、綠各色菜絲,看上去五彩繽紛,舉筷一嘗,肥美細嫩,湯質鮮香,回味長久。

>>網油砂
為一道高貴名菜,據說其始於北宋時的汴京,是當時皇親國戚盛宴上的佳品。網油砂的用料和做法非常考究,它的里餡選用上好的紅豇豆,經大米煮、小火煨,剝殼去水用其泥。做一次用一年,不變色,不走味,一年四季清香四溢。它的膚面是潔白、無破綻的豬網油皮,將里餡捲成條狀,再塗以鮮雞蛋清加黃粉,經麻油溫炸,刀切成形,白糖撒面,再輔以青紅絲點綴,擺在盤里,像是一朵朵盛開的雪蓮,又似雪地上的點點梅花。網油砂外層香脆,中層柔軟,吃到嘴裡餡味醇甜。

>>石首雞茸魚肚
做石首雞茸魚肚這道菜最難得的是它的主要原料——石首筆架魚肚,「此物唯獨石首有,走遍天下無二家」。長江流域雞茸魚在石首市長得特別肥美,有一米多長,重達七、八斤至二十多斤,質細嫩,味道鮮美,魚鰾肥大厚實,獨特別致,外形很象石首長江邊的筆架山,鰾內有紅色的筆架山圖案,筆架魚肚因而得名。石首雞茸魚肚和母雞脯肉為主料烹制雞茸魚而成,味美可口,營養豐富。

>>黃陂三合
以魚丸、肉丸、肉糕三菜合一而得名。魚丸子選用魚肉剁茸,以蛋清、蔥白、薑汁、豬油作調料,氽制而成。肉丸系選用豬腿肉,配以魚茸和調味料,酥炸而成。肉糕原料同肉丸,多蒸制而成。兩種或三種合燒,一菜多樣,魚有肉味,肉滲魚香,別具風味。

>>無鉛松花皮蛋
江陵有一百多年生產皮蛋的歷史,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草市邱虎成蛋庄的松花此蛋已聞名省內外。
無鉛松花皮蛋色、香、味俱佳,並優勝於傳統方法加工的有鉛皮蛋。1984年初,第一批銷往香港的無鉛松花皮蛋。經香港蛋品企業有限公司送香港衛生當局進行檢驗,含鉛量僅為百分之零點零一,大大低於國際規定(百分之六)標准,並認為"品質甚好,嚼後美味清香,喉嚨甘涼,為上乘佳品"。

>>甜酸獨蒜
其原料是一種不分瓣的野生大蒜,後來菜農引種,成為荊州地區特產。用它腌制的甜酸獨蒜,顆粒溜圓,乳白晶亮,酸甜香脆,是開胃健胃、增加食慾的佳餚。還有預防腸道感染及皮膚病的作用。

荊州小吃與水果

>>江陵散燴八寶
亦稱八寶飯,是清朝末年宮庭廚師肖代製作的專供慈禧太後食用。後來,因肖代流落在江陵的聚珍園餐館製作八寶飯而聞名。
江陵散燴八寶是用糯米、紅棗、蓮子仁、桂元肉、密櫻桃、瓜子仁、糖桂花、密冬瓜等蒸熟製成坯,再加白糖、豬油散燴而成。它色澤光亮,香甜滋潤,油而不膩,甜而不厭,有「淺盞小酌細品嘗,離席數時回味長」的成語。

>>枇 杷
是一種多年生的常綠喬木,頭年秋天開花結果,次年五月果實成熟,果實呈球形、金黃色,味甜而略帶酸味,每果有一至三個核,葉和果都可入制中葯,是江陵的特產之一。1986年定為江陵的城樹,許多民居的前後院落,都栽種枇杷,故有「枇杷之鄉」的美稱。

最好吃的牛肉米粉:沙市黃家堂小學對面落家。
最好吃的米線:沙市大賽巷。
最好吃的手工米粉:沙市梅台巷。
最好吃的塊子:荊州文化館對面的。
最好吃的包面:荊州黃金堂裡面。
最好吃的燃面:荊州新南門宜賓。
最好吃的早堂面:沙市大慶路。
最好吃的雜醬面:荊州中波樓的。
最好吃的面:沙市江漢南路福壽的大連面,月亮樓後面邱記早堂面,塔橋路微波樓雜醬面。
最好吃的鍋塊:荊州西門中學以前門口的落家不錯,還有沙市武德路上滴。
最好吃的糯米包油條:荊州城裡行署斜對面。只有東中開學的時候她才在。
最好吃的湯包:沙市大賽巷(原來五中門口的也不錯啊)。
最好吃的餃子:沙市航空路。
最好喝的豬肝湯:荊州東門張居正街的。
最好喝的綠豆湯:沙市江漢。
最好喝的奶茶:荊州江中門口的和荊中斜對面的
最好吃的涼粉:沙市中商旁邊的小攤子。
最好吃的涼皮:荊州四機廠一個老婆婆搞的。
最好吃的米元子:沙市瑤草巷的黃婆米元子。
最好吃的糯米泡元豆:沙市黃家塘小學落家旁邊。
最好吃的臭豆腐:沙市文化坊5中門口。
最好吃的麻辣燙:是荊州人哈都曉得,當然是沙市女人街滴撒!
最好吃的鐵板燒:荊州花台。
最好吃的燒烤:荊州東門張居正街的,沙市文化宮路上的。
最好吃的火鍋:沙市梅台巷滴重慶火鍋,雖然不正宗,但15塊一個人,隨便吃,好嗨!還有沙市德庄,及沙市塔橋路上的。
最好吃的大排擋:紅星路九九,文武聖,桐桐,老八寶,荊州區這邊通會橋的雄起,還有九九,七七,及江津路的711。
最好吃的農家菜:荊州成豐學校那邊的。
最好吃的冷盤:沙市大雜巷裡。
最好吃的鹵菜:荊州劉婆里的鹵藕和蹄膀 ,沙市鄉巴佬。
最好吃的鴨 子:當然是小胡鴨撒!!
最好吃的干鍋鴨:荊州東門張居正街的。
最好吃的板栗:荊州荊東路行署對面的板栗王,沙市是阿信。
最好吃的蛋糕:妞妞撒。
最好吃的牛肉乾:沙市文化坊里的,是人家自己做的,巨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