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恩施臘肉哪個地方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恩施臘肉哪個地方好吃

發布時間: 2022-12-08 00:26:16

1. 恩施必去的景點有哪些地方 恩施特色美食餐館推薦

恩施必打卡景點 恩施特色美食

說起湖北的景點,是不是比較熟悉的就是神農架、武當山之類的,其實在湖北還有一個地方叫恩施,這里的景色真的非常美麗,每年都會有不少人會前往恩施徒步,要不要了解一下恩施有哪些景點?

恩施必打卡景點

1.恩施大峽谷

內部分為了七星寨和雲龍地縫兩個景區,春天可以賞花,夏天可以避暑,秋天可以攝影,冬天還有霧凇,這里算是恩施目前開發較完善的景區了。大家可以先去沐撫鎮然後乘坐交通車到地縫遊玩,之後去七星寨。全程游覽時間約5小時,景交車往返約1小時。

門票信息

售票時間:8:00—16:00(3月—11月)

票價:七星寨120元,雲龍地縫50元,纜車:上行105元/位

2.鹿院坪

這里可以說是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這里的交通不方便,只能徒步進村,村落四面環山,懸崖構成了一道天然屏障,這里進出只有4條路。鹿院坪還有兩條河流,一條叫劉廖河,一條叫中間河。

鹿院坪門票128元,一般想要去鹿院坪都是會選擇開車去板橋鎮,然後換乘麵包車去新田村,包車的價格是每人80元,大概30分鍾迪,就到徒步入口了,然後要下1520個台階到谷底。

3.梭布埡風景區

梭布埡石林成人票(大門票+景交):78+30元/位

梭布在土家語是三個的意思,梭布埡就是三個埡,而埡指的是兩座山之間的狹窄部分。這里有一百多個景點的自然景觀,不過目前只開放了青龍寺、蓮花寨、磨子溝和九龍匯四個景區。

交通信息:恩施的硒都廣場可以乘坐梭布埡景區的旅遊專線,車票25元,在恩施的舞陽壩長途客運站也有景區專線巴士直達,也可以乘坐到太陽鄉的班車,車票25元左右。

4.恩施躲避峽

這個景點不用門票,但是需要100元的帶向導。恩施躲避峽在湖北省鶴峰縣容美鎮屏山村,之所以這個景點會叫做躲避峽有兩種說法,一種還是因為當年有利於容美土司躲避;還有一種就是說當年百姓為躲避土司逃到深山發現的這個景點。躲避峽目前還沒有開發完全喲,想要前往的小夥伴們可以在鶴峰縣包車前往,車費大概是150元左右,包接送。

5.石門河

石門河門票120元,劃船費用60元。石門河在建始境內流域一條並不寬廣的小河,在這石門河,穿行在歷史的厚重和現實的旖旎山水風光之中,慢慢品味,倒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想要去石門河,有三種方式,首先乘坐火車到建始縣城,之後換乘巴士到高坪鎮,然後搭車到石門村就到了;或者是在恩施汽車站買班車票到建始縣高坪鎮,在金塘灣村下車,搭面的或者步行5公里到石門村;最後一種方式就是直接報恩施石門河一日游。

恩施特色美食

恩施的美食其實也不少,去恩施一定要嘗嘗土苗特色美食,推薦下面這些。

1.合渣

這個比較受當地人喜愛,這個也是用黃豆製作的,這個比作豆腐簡單,不用過濾,不用壓榨,一般也不用點鹵,所以這個也被當地人稱之為懶豆腐。

推薦餐館:正宗張關合渣

地址:航空大道62號

2.佛寶山蒓菜

福寶山蒓菜又稱馬蹄草、蕁草、水葵。蒓菜的製作方式有很多,可以煮、可以炒,可以涼拌,特別是和魚肉、熟雞、火腿、香腸等配在一起做湯,味道真的是超級棒了,並且這個也是一種天然降溫解暑的菜品,在夏天經常可以吃到。

推薦餐館:土家風情

地址:東風大道74號

3.土家臘肉

土家人每家都會喂年豬,主要是想著過年的時候有肉吃,但是過年吃不完的肉,土家人就會把肉製成臘肉,不僅方便保存,味道也非常不錯,熏好的肉擋在通風處可以保存兩三年不變質。

比較有名的臘肉菜品有:小米蒸年肉、鮓廣椒炒臘肉、糖年肉、蕨粑炒臘肉、臘蹄子火鍋等。

推薦餐館:孫毛私房菜

地址:體育路16號明珠大廈A棟505室

4.柏楊豆乾

柏楊豆乾因為生產於利川市柏楊壩鎮柏楊村而取名為楊豆乾。從明清開始,利川柏楊集鎮一帶就大量生產豆乾,當地最有名的是沈記好吃婆豆乾作坊生產的豆乾,並且還被當地的官員列為了朝廷貢品,深受康熙皇帝的喜歡。自此以後,這里就成為了大家喜歡的地方風味小吃。這個除了可以在餐廳吃到現炒的以外,還可以在超市買到包裝好的當做是伴手禮。

5.榨廣椒

土家人非常喜歡酸辣口味,讓他這道菜就是把玉米粉拌上辣椒粉放在壇子里,等發酵了以後就是一種該可以長時間儲存的食物了,這個主要是用來蒸肉或者是扣肉底料、伴料、炒臘肉等,這樣做出來的蒸肉不油膩,非常好吃,大家去了可以嘗嘗。

2. 最好吃的臘肉-恩施農家自產臘肉

產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地域特點:位於湖北省西南部,地處鄂、湘、渝三省(市)交匯處,位於東經108°23′12″-110°38′08″、北緯29°07′10″-31°24′13″。恩施州森林覆蓋率近70%,享有「鄂西林海」、 「華中葯庫」、 「煙草王國」、「世界硒都」之稱號。恩施州境內年均氣溫16.2℃,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地處武漢和重慶兩大「火爐」之間,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之一。

文化背景:恩施的年,是最有年味兒的;恩施的煙熏臘肉,也是最好吃的。童謠有說道「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月就是年」,恩施過年都是從進臘月就開始准備了,而「殺年豬」更是傳統習俗中的重中之重。恩施農家的煙熏臘肉都是農民通過一年的辛辛苦苦割草或者放養喂大的,所以恩施腌熏臘肉也是最自然和原生態的臘肉。

製作工藝:

1、「殺豬佬兒」和親朋好友一起殺年豬,將豬肉(內臟等不算)按習俗分成24塊肉。也就是24個「鉚子」。

2、主人在親朋好友吃完殺豬飯後,開始准備腌制豬肉,主要就是鹽跟白酒,鹽是需要炒的。

3、腌制好以後,會放在地上幾天,豬肉的血水都會流出來,保證掛上後不會滴在人身上。開始熏肉,為了好吃,都會刻意燒一些松枝、翠柏、檀木、桂皮和橘子皮等。

產品特點:

1、各種植物的煙熏味道,沁香伊人。農家臘肉都是在烤火的時候熏好的,而量產的在熏房裡面普遍熏的比較急。烤火的時候熏得肉各種植物用的比較多,所以味道比熏房會好很多。

由於熏的時間長,恩施農村的臘肉沒有一點水分,放上幾年都不會變質,不會餿臭。

2、炒,蒸,燉,全都肥而不膩,油而爽口,一鍋臘肉,香斷一村全街。

烹飪方法:

1、吃的時候,用火把皮子燒爛燒焦,用熱水洗凈,那顏色就漂亮極了。皮子是金黃金黃的,肥肉是昕白昕白的,瘦肉則金紅金紅的,全都閃閃發亮。

2、不同部位不同,排骨、豬蹄一般用來燉,製作火鍋;其它部位一般用來與鮓廣椒、蒜苗、山野菜、小米一起炒、蒸而食。比較有名的臘肉菜品有:小米蒸年肉、鮓廣椒炒臘肉、糖年肉、蕨粑炒臘肉、臘蹄子火鍋等。

如果您喜歡臘肉,一定要選恩施的,而且要選農家自產的,您嘗試了,一定會給恩施農家自產臘肉點贊的!

珍野軒-專注野生產品!

3. 中國那個地方的臘肉最正宗

臘肉是中國腌肉的一種,主要流行於四川、湖南和廣東一帶,但在南方其他地區也有製作,由於通常是在農歷的臘月進行腌制,所以稱作「臘肉」。不能說最正宗吧,都有不同特色,下面說幾個比較出名的!

此菜歷史悠久,據記載,隴西臘肉腌制約始於清朝乾隆年間。做法是將豬肉通過鹽、花椒、小茴香、姜皮、桂皮、大香等10多種佐料腌泡,後經太陽暴曬製作而成,口感獨特。說到臘肉就不得不推薦湖南湘西臘肉了,湘西臘肉在全國都很有名,不過湘西臘肉一般都要年底才有哦,不過現在互聯網也發達了很方便,無論你在什麼地方,上上網在淘寶上都能買的到, 當然要正宗的湘西臘肉,就需要看清楚了 有的是以次充好,只有要和湘西沾邊的都說是正宗湘西臘肉,所以很難買到,即使買到也多半是速成的臘肉,速成臘肉就別提了只會是浪費錢!

當然要買到真正的臘肉也有的只不過要看好,是不是湖南的最為關鍵,我就是地地道道的湖南湘西自治州的本地人,需要的話我可以推薦哦

4. 恩施美食排行榜前十名

恩施美食排行榜前十名:

1.土家油茶湯

年肉顧名思義,就是在吃團圓飯的一道主菜,不過據說是在一次戰亂之中,食物緊缺,只有一大塊肉,後面每個人只分了一小片,才熬過來,所以為了避免這種事再次發生,所以後面就每到過年都會蒸幾大塊熟肉。

5. 恩施特產小吃 恩施州十大名吃

1、土家油茶湯

土家油茶湯是一種似茶飲湯質類的點心小吃,香、脆、滑、鮮,味美適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傳統的非常鍾愛的風味食品,故有民諺曰:「不喝油茶湯,心裡就發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來硬邦邦」。同時,喝油茶湯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種傳統禮儀,凡是貴客臨門,土家人都要奉上一碗香噴噴的油茶湯款待。

2、張關合渣

合渣,又名懶豆腐。恩施土家人對合渣有著深厚的感情,特別是在兵荒馬亂之年,由於糧食奇缺,合渣救下了不少人的性命,流傳有「辣椒當鹽,合渣過年」的民諺。如今,恩施人吃合渣已不是逢年過節才能吃的「奢侈品」了,平時在家裡都能吃上合渣,許多餐館更是把它當成一道特色菜上桌供應,深受顧客的青睞。

3、土家臘肉

土家人家家都興喂年豬,主要是圖過年時有肉吃,過年吃不完的,土家人便把它製作成臘肉,不僅便於保存,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臘肉放在鍋里烹煮,香飄十里,勾人食慾,是土家人平時招待客人擺在席上的主菜。

4、柏楊豆乾

柏楊豆乾因產於利川市柏楊壩鎮柏楊村而得名。

明清以來,在利川柏楊集鎮一帶就大量生產豆乾,其中尤以沈記好吃婆豆乾作坊生產的豆乾最為有名,並被當地官員列為朝廷貢品,深受朝廷皇族們的喜愛,康熙皇帝還給沈記好吃婆豆乾作坊親筆御賜「深山奇食」金匾,從此沈記好吃婆豆乾就改稱為深山奇食好吃婆豆乾,並以皇恩御賜為榮,使豆乾製作傳統工藝沿襲幾百年傳承至今,成為人們喜愛的地方風味小吃。

5、社飯

社飯自古有之,是中國土家、苗、侗族等少數民族祭祀社稷的一種食品。吃社飯,主要在社日(即立春後第五個戊日)進行,民間習慣稱為「過社」、「攔社」等。戊日屬土,所以這天是祭祀土地菩薩的日子,人們以祈年景順利,五穀豐登,家運祥和。

6、鮓廣椒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的土家人特別酷愛酸辣。有「三日不吃酸和辣,心裡就象貓兒抓」的民諺,鮓廣椒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明的,並在恩施這塊土地上長盛不衰。

7、葛仙米

葛仙米俗稱天仙米、天仙菜、水木耳、田木耳。為水生藻類植物,屬藍綠藻的一種,單細胞,無根無葉,墨綠色珠狀,純野生,是名副其實的純天然綠色食品。相傳東晉時期,煉丹術家、醫學家、道教理論家葛洪在隱居南土時,災荒之年采以為食,偶獲健體之功能。後來葛洪入朝以此獻給皇上,體弱太子食後病除體壯,皇上為感謝葛洪之功,隨將「天仙米」賜名「葛仙米」,沿稱至今。恩施州鶴峰縣走馬鎮是世界上最大的葛仙米產區,這里適宜葛仙米生長的水田、池沼達670餘公頃,因葛仙米生長對其自然條件(如氣候、土壤、陽光、經緯度、海拔等)要求極高,當今世界上僅非洲有極少量發現。葛仙米不愧是世界上真正罕見的神品。

8、鳳頭姜

因其形似鳳頭而得名,又名「來鳳姜」,是來鳳縣民間經過長期選育穩定下來的地方優良生薑品種。其姜柄如指,尖端鮮紅,略帶紫色,塊莖雪白。

鳳頭姜無筋脆嫩、富硒多汁、辛辣適中、味美可口、開胃生津、風味獨特、醇香濃郁持久,為姜中獨具特色之佳品,在全國生薑品種中獨樹一幟,因而早已是東南亞市場青睞的暢銷品。1998年獲得農業部「綠色食品」證書,成為全國綠色食品第一姜。鳳頭姜富含多種維生素、氨基酸、蛋白質、脂肪、胡蘿卜素、糖、姜油酮、酚、醇以及人體必須的鐵、鋅、鈣、硒等微量元素。

9、福寶山蒓菜

福寶山蒓菜又稱馬蹄草、蕁草、水葵。是一種高等多年水生植物,葉片呈橢圓形,正面綠色,背面暗紅色,葉柄細長。福寶山蒓菜相傳為古代神山所賜,是水中一珍,自晉代以來為歷朝皇宮御案之貢品,皇室宮宴之佳餚。它可煮、可炒、可涼拌,尤其是與魚肉、熟雞、火腿、香腸等配在一起做湯,鮮嫩可口,味粘甘滑,色、香、味、形俱佳。

10、年肉

相傳,年肉濫觴於一場戰亂。有一年除夕前,土家山寨突遭軍隊攻入,土家人正在熱火朝天地做團年飯,做夢也沒有想到在這樣的日子會罹此大難,紛紛拋家舍業,拖兒帶女四散奔逃。部分逃進深山石洞的人雖然僥幸脫離了虎口,但飽受凍餒之苦。幸好有一長者於倉促中帶出了一大塊熟豬肉,於是大家每人都分得了一小片肉,這才和著眼淚熬過了這個凄惶的年關。戰亂平息後,為了記取這次血的教訓,土家人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應蒸幾大塊熟肉,以防再次遭受類似的禍患。以後相沿成習,年肉便進入了土家人春節菜譜。

6. 哪裡的臘肉最好吃

臘肉是中國腌肉的一種,由於通常是在農歷的臘月進行腌制,所以稱作「臘肉」。因中國各地氣候和生活習慣的不同,臘肉有衍生出了各種不同的風味。南方人喜歡以豬肉為原料腌制,而北方人則喜歡以牛肉為腌制對象。當然,也有選用豬、羊內臟,雞,鴨,魚為原材料腌制的。

依地域對臘肉分類,大概是最能夠體現不同臘肉之間的口感差異的分類方式。神州大地上有許多種製作臘肉的方式和臘肉品種,但廣東、湖南、四川三地的臘肉最為人稱贊。

廣東臘肉。廣式臘味分為紅臘和白臘。佛山的傳統臘肉以紅臘為主,即在腌制過程中添加醬油,臘肉有醬香味,色如琥珀。白臘流行於粵北,著名的連州東坡臘味就是典型的白臘。白臘更原汁原味,吃起來有股清香。

廣式臘肉的特點是以酒腌制,因此廣式臘肉聞起來有一股淡淡的酒香,肥肉呈琥珀透明,口感脆嫩、晶瑩剔透、肥而不膩。瘦肉油亮而緊實,堅韌而有彈性,指壓無明顯的凹痕,酒香味濃,越嚼越香。除臘肉外,廣東比較有特色的臘味還有金銀肝、臘鴨潤等。廣東經典的臘味菜式有清蒸臘味、蘿卜煮臘豬手、臘味焗飯、香芋煮臘鴨等。

湖南臘肉。湖南地區氣候溫暖潮濕,經煙熏後的臘肉防腐耐貯,當地百姓也養成了吃臘肉的飲食習慣。湖南臘肉中最有名的當屬安化臘肉和湘西臘肉。安化臘肉,體形大,顏色黑,熏得干,肉質細,味道香;湘西的臘肉,色彩紅亮,煙熏咸香。

由於湖南臘肉在製作過程中經過了長時間的煙熏,加之燃燒的樹樁不少都有特殊的香味,故這樣熏制出的臘肉雖其貌不揚,但其口味咸香,油而不膩,嚼在口裡滿嘴生津,齒頰留香而深受消費者青睞。

四川臘肉。四川臘肉外表顏色金黃,內里紅白分明,顏色鮮亮,咸鮮適度,並具煙香之味,酒飯均宜。四川臘肉製法根據口味不同,將宰殺的鮮土豬肉加鹽、白酒、五香粉、辣椒等物進行腌制。以前四川各地鄉民山民中家中均燒柴灶,灶上備有掛架,利用灶口余溫,進入臘月以後,將腌制好的肉掛在灶口的掛架上,利用灶內上升的青煙上升去熏制,有的鄉民還往灶中加入柏丫,桔皮,柚子殼等物,以此熏入特殊香味口感。

浙江金華火腿。又稱火朣,浙江金華地方傳統名產之一。具有俏麗的外形,鮮艷的肉,獨特的芳香,悅人的風味,即色、香、味、形,「四絕」而著稱於世。金華出產的「兩頭烏」豬,後腿肥大、肉嫩,經過上鹽、整形、翻腿、洗曬、風乾等程序,數月乃成。香味濃烈。便於貯存和攜帶,已暢銷國內外。

雲南宣威火腿。雲南省著名地方特產之一,因產於宣威而得名。它的主要特點是:形似琵琶,只大骨小,皮薄肉厚肥瘦適中;切開斷面,香氣濃郁,色澤鮮艷,瘦肉呈鮮紅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頭略顯桃紅,似血氣尚在滋潤。其品質優良,足以代表雲南火腿,故常稱「雲腿」。

雲南諾鄧火腿。有著千年 歷史 的諾鄧天然鹽井,造就了諾鄧火腿所獨具的美味。在央視攝制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有一段6分鍾長的關於雲南諾鄧火腿的影像。正是這短短的6分鍾,讓諾鄧火腿瞬間名聲大噪。雲龍縣心靈手巧的白族婦女膠制的諾鄧火腿是雲南除宣威火腿、鶴慶圓腿之外的三大名腿之一,早在前清時代就經「南方絲綢之路」出口緬甸、印度、越南等東南亞國家。

安徽徽州刀板香。喜愛徽菜的人應該都知道「刀板香」。用腌鹹肉製作的「刀板香」是徽州人待客的一道主菜,可以說,沒吃過刀板香,就相當於沒吃過正宗的徽菜。徽州的刀板香是用徽州所產的黑豬、藍田花豬、農家自養土豬製成,那種濃郁的豬肉香味是飼料喂養的豬所無法比擬的。刀板香農家的做法大抵是切片放到燒柴的大鐵鍋里干蒸,藍邊的粗瓷大碗,金字塔般地堆積著。那豬肉一塊塊紅白相間,亮晶晶的,香氣直往人鼻子里鑽。而與刀板香同煨的春筍,既有筍的清香,又吸收了肉的濃郁湯汁,簡直比肉還要好吃。

北京清醬肉。北京清醬肉又名京式火腿,與金華火腿、廣東臘肉並稱為中國三大名肉,是中國特色傳統名吃。創制於明代,早年多由山東飯庄製作,而山東人稱醬油為清醬,故稱此種肉為清醬肉。

其製作方法是將豬後腿骨剔出,腌7天後,再在醬油缸里泡8天,一般在每年臘月腌制,然後風干風透,直到次年開春,火腿表面有油滲出即成。其肉香撲鼻,清鮮不膩,可存放2年之久。成品色澤醬紅,肉絲分明,入口酥鬆,清香鮮美,利口不膩,肥肉薄片,晶瑩透明,瘦肉片則不柴不散,風味獨特。

湖北恩施巴東土臘肉。肉的原料來源於「中國硒都」——恩施山區農家中」吃野菜「的豬,每年一到臘月,農戶家家都要殺年豬、炕臘肉。農戶們將豬肉腌制後高掛於農舍瓦屋土坑上,長時間用柴火熏制。其口味與其它臘製品不一樣,色澤焦黃,肉質外硬內軟,熏香濃郁、風味獨特。恩施土家人對腌臘口味有一種特殊的嗜好,土家臘肉因此聞名全國。

貴州赤水高山臘肉。赤水的高山臘肉,農家自養豬豬肉腌制而成,掛在燒柴草的灶台上,長期煙熏火燎。不知者一看,漆黑一塊,有時還長有霉斑,如何吃得?待得主人將將臘肉加工好,或煮筒筒筍,或炒成回鍋肉,但見一塊塊臘肉晶瑩透亮,不由得食指大動,一口下去,香而不膩,油而不亮,那種特殊的香味讓你無法忘懷。此等臘肉,以赤水高山上所出最為有味。赤水本地人,也以吃上一頓真正的高山臘肉為美事。

甘肅隴西臘肉。隴西是「中國臘肉之鄉」,隴西臘肉被評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隴西臘肉 歷史 悠久,始於清乾隆年間。製作隴西臘肉宰殺的生豬主要來自漳縣、岷縣一帶,尤其以岷縣蕨麻豬為最佳。因岷縣野生葯材甚多,農戶飼養的生豬春季放牧,秋季圈養,臘肉腌制戶冬季收購宰殺時,豬肉的肥瘦肉相間,且帶有葯性,滋味純美。瘦肉燦艷似紅霞,瘦而不柴;肥肉晶瑩若瑪瑙,肥而不膩,微帶透明,加上鹽、花椒,小茴香、姜皮,桂皮、大香等10多種佐料腌泡和和太陽暴曬而成的肉,色美味鮮,風味獨特。

山西長治臘驢肉。名馳於晉省內外,是久負盛譽的山西名特產品。長治臘驢肉傳統技法有「九」字訣;即肉分九個部位切塊,九個時辰浸泡,九種調料滾煮,再入雙九香草料老湯,壓石塊九個時辰煨燉,最後出鍋九個時辰晾曬。製成的臘驢肉,色澤鮮艷,肉質細嫩,清香可口,味美怡人,是佐餐下酒的美味。

河南開封臘羊肉。開封蠟羊肉色澤鮮明,肉質堅實,微有彈性。臘羊肉問世後,一直在穆斯林民間流傳,民間或有生意人將其推向市場,亦多以作坊式製作,小本經營為主。到了清代,煮制臘羊肉的技術已達至爐火純青的程度。

臘肉是中國腌肉的一種,由於通常是在農歷的臘月進行腌制,所以稱作「臘肉」。

在我國的四川、湖南、貴州等地,臘肉是逢年過節必備的食物,特別是湘西的土家臘肉有著幾千年的 歷史 ,加工製作臘肉的傳統不僅久遠,而且普遍。

但其中最好吃的你知道在哪裡嗎?都有哪些特點呢?下面舌尖妹就帶大家了解下:

一、湖南湘西:

說到最原汁原味的臘肉,湘西臘肉最負盛名。湘西臘肉在製作過程中經過了長時間的煙熏,加之燃燒的樹樁不少都有特殊的香味,故這樣熏制出的臘肉雖其貌不揚,但其口味咸香,油而不膩,嚼在口裡滿嘴生津,齒頰留香而深受消費者青睞。

二、四川:

四川人家裡,都有在冬季製作臘肉的習俗,作為盛產花椒的蜀地,四川臘肉與其他地方臘肉最大的區別在於,香料的味道更豐富。

三、貴州:

秋臘肉是貴州的傳統習俗之一,所謂「秋」,其實就是「熏」成品的臘肉會有松柏枝特有的煙氣,好吃得無法無邊!

四、廣東:

廣東臘肉的特點是以酒腌制,因此廣式臘肉聞起來有一股淡淡的酒香,肥肉呈琥珀透明,口感脆嫩、晶瑩剔透、肥而不膩。瘦肉油亮而緊實,堅韌而有彈性,指壓無明顯的凹痕,酒香味濃,越嚼越香。

五、湖北恩施:

湖北恩施巴東土臘肉。其口味與其它臘製品不一樣,色澤焦黃,肉質外硬內軟,熏香濃郁、風味獨特。恩施土家人對腌臘口味有一種特殊的嗜好,土家臘肉因此聞名全國。

六、甘肅隴西:

甘肅隴西被稱為「中國臘肉之鄉」,隴西臘肉也是甘肅著名的傳統菜餚。始於清朝乾隆年間,它是將豬肉經過多種調料腌制後,再經過太陽暴曬而成,口感獨特。

小時候,臘肉是過年的味道,長大後,臘肉是家鄉的味道。有沒有你家鄉的臘肉上榜了,也快來為你家鄉的臘肉打call吧!

首先,臘肉要好吃必須要選擇好的豬肉。恩施黑豬肉,肉色鮮紅,肥瘦相間,細嫩多汁,是做臘肉一等一的材料。之所以沒有推薦湖南四川的臘肉,單單這個黑豬肉就佔了一半原因,好豬肉可以秒殺。

其次,將豬肉分成三至五斤(或更大)的塊,便於入味和加工儲藏。

把鹽炒黃,加花椒炒出香味出鍋。肉用溫鹽抹勻,放入盆中,將盆底的肉皮朝下肉朝上,面上層的肉皮朝上肉朝下排放整齊,每3天翻一次,15天後瀝干水分掛到熏房中。

熏臘肉是最關鍵的一步,用松柏枝加核桃殼、桔子皮,少量谷殼和柑橘枝條等材料進行煙熏烘烤,連續熏制月余後待肉變棕紅時方可。

加了松柏枝、核桃殼、橘子皮和橘子樹枝熏出來的臘肉,比單純用鋸末和谷糠熏出來的,色澤更紅亮,香味更誘人。

恩施臘肉之所以好吃,還在熏制材料的選擇和長達一個月的火工。恩施巴東的土家人幾乎家家都有熏房,過年做一批好吃的臘肉,是當地的傳統。我幾乎走遍全國所有的省會和很多地市,但像恩施這樣用長達十天半個月腌制,再用一個整月熏制臘肉的,我沒見過第二個。這也是恩施臘肉好吃的秘訣。

最近兩年吃臘肉,都是當地朋友年底幫我,從選豬到成品。做多了就掛在恩施老鄉家的灶台上,灶台臘肉味道更好。

本題只能這樣回答:哪的人都會喜歡本地臘肉。普濟信陽光山人,最喜歡本地大別山區的臘肉。

光山縣丘陵地帶,亞熱帶氣候,多雨,四季分明,空氣濕度大。當地臘肉,信陽南五縣,相鄰的安徽、湖北,再往南的江西,很大一片地域都一樣風味,因為一樣做法。

歷史 上每年到了臘月,家家戶戶殺了喂養一年的肥豬,叫「殺年豬」。一頭豬的肉,除了送親戚一部分,其餘的都腌成臘肉,要吃到來年插秧季節。方法很簡單:殺豬時,屠戶就把肉全部分割成長條塊,大約每塊3斤左右。把這些長條塊放在大盆里,碼一層肉撒一層鹽,然後放在那裡不動了。三天後拿出來,每塊穿上細繩子掛到屋檐下。因為空氣濕度大,陰雨天氣多,大概10天左右才會乾爽,半月可以收回屋裡,繼續掛在通風的地方。盡管整個過程以晾為主,習慣叫法還是「曬臘肉」,臘月間熟人相逢大多這句話:「曬臘肉了沒?」

普濟來到鄭州市後,也做過臘肉,可就是沒有老家臘肉的味道。後來才明白,鄭州市空氣乾燥,肉腌好後掛出去一天就干崩崩,不像老家,十幾天才好。原來的所謂臘肉,是要有個「臘化」的過程。你特么一天就幹了,沒有了臘化的時間和過程,就不是臘肉,成干肉了。

臘肉的吃法,各地相同,蒸著吃,炒著吃,熬著吃,怎麼的都好吃。尤其是和不同季節的時令新鮮食材同做一個菜,最是美味。譬如春上的臘肉炒菜苔,臘肉熬黃鱔,臘肉燒老鱉,人間至味。

如今網購方便,普濟很方便的吃過各地的臘肉,都很好吃,特別喜歡湘西熏臘肉,松香的味道很別致。

「衣食住行」這四個字圍繞著我們一生,無論什麼節日,「吃什麼」都是重頭戲,不管東南西北,每一方人都對吃有屬於自己的堅持,無論是淳樸的用「頓頓有肉吃」來表現生活中簡單的幸福,還是眼花繚亂的珍饈百怪來表達對食物的追求。吃,無疑是人們在過年佳節在一起時相互之間最好的交流。

中國西南,重慶酉陽,號稱「現代版的中國桃花源」。一提到川渝地區的 美食 ,人們自然會想到辣椒、毛血旺、火鍋,似乎不帶點辣,川渝人民就不會吃飯了。實際上,川菜系裡有許多不辣的菜,尤其過年招待親戚朋友,你總不能確定來家裡做客的每個人都能吃辣,辣不能吃,臘卻可以,西南諸省過年待客,最常端上桌的是一道臘肉。

臘肉、臘腸,全國各地很多地方都有。《舌尖》導演陳曉卿卻欽點了酉陽這一味。這個桃花源里住著全國最多的土家族人,他們對於臘肉的執著,在全國56個民族裡排名第一。以前人們做臘肉,無非是因為舊時沒有冰箱可以保證食材的新鮮度,只能通過鹽腌和火烤把食物保存下來。

養了一年的豬到冬天殺,這個時候得到的肉最為肥美。因為氣溫夠低,空氣中細菌少,臘肉在腌制、烤制,和風乾的過程中獲得了獨特的風味,久而久之,土家族臘肉的名號傳遍了大江南北。

腌制臘肉,關鍵環節在於腌料的炒制,酉陽人用花椒、八角、桂皮等香料磨成粉末,再加細鹽放在鍋中炒熱,趁熱力未散的時候將粉末均勻塗抹在新鮮的豬肉上。腌料的分量、各種香料的比例和按摩的力度都成為決定臘肉最終品質的關鍵。鹽和香料不僅起到殺菌的作用還能將香味滲透到肉里去,便是臘肉第一道香氣的來源。

腌制好的臘肉掛上房梁,進入第二道工序,烤臘肉的木頭一般選當地山林里就能找到的香柏和杜仲,因為這兩種木頭自帶濃郁延綿的香氣。烤制的過程中,不斷往火堆裡面加入一些橘皮和果殼,燃料的不充分燃燒形成煙霧,繚繞在肉上,使肉不僅有煙熏的厚重,還帶著果木清香味。

炙烤好的臘肉可以懸掛在屋樑上繼續風干,等到過年家人回來的時候,便可取下來用熱水煮熟,颳去肉皮外面的黑煙灰物質,洗凈切成薄皮,這時候就能看到肥瘦相間的紅色肉質纖維和通透的脂肪,輔以紅椒、蒜苗,以少許油爆炒,將大量的蛋白質保存在菜裡面,臘肉最本質的煙熏味和肉香味就被發揮得淋漓盡致,動物油脂的厚重感配上蒜苗的辛香,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一絲暖意。

這是飽含人間煙火味道的一道菜,沒有飯店裡的精美擺盤,也沒有主題餐廳里的特色做法,但是就是這么樸素而原始的做法,才讓過年原滋原味的展現在人們眼前。

全國各地的臘肉也是非常多的,比較受歡迎的就是湖南,四川兩地的臘肉,當然還有貴州,湖北,重慶,陝西甘肅南部等等一些地方都是有做臘肉的習慣的。每個地方的臘肉製作方法都是不太一樣的,所以味道也是不一樣的。

我是湖南張家界的,屬於湘西地區,所以最先推薦的還是湖南湘西臘肉,當然不光是因為自己是湘西的,我覺得湘西臘肉的味道確實不錯。我們這邊的臘肉,最好是農村人自己做的額,在外面買的就不一定了。味道很好,而且都是自己製作的,農村人自己養的熟食豬,製作的過程中也都是沒有添加任何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一般的來說就是鹽,殺完年豬然後就在肉上撒上鹽,腌制幾天,然後掛起來在下面燒火熏制一個月就可以了。這個製作方法是比較簡單的,當然也可以還撒上花椒,辣椒等等調料。味道更加的好吃。

在熏制的時候,一定不要用明火,大火熏制,我們這邊一般都是用煙熏的,所以看起來比較黑,一些地方的臘肉用或者是現在的一些臘肉廠都是用明火熏制的,明火熏制的好處就是比較黃,看起來很好看。但是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溫度過高,肉在高溫下會變質產生有害的物質。

湘西臘肉的做法也是很多的,可以直接蒸熟,切塊就可以了,也可以小炒,小炒臘肉也是自己很喜歡吃的,先把臘肉煮一下,然後切塊爆炒會,加入辣椒,蔥姜,蒜苗等等就可以了。現在冬天臘肉燉白菜,臘肉燉蘿卜等等都是非常好吃得,還有我們張家界最出名的三下鍋了。

有人喜歡、想吃湘西臘肉的嗎?

據我了解,湖南、湖北、貴州、四川等地均有腌制臘肉的習俗。從口味講,個人喜歡湘東一帶傳統慢火熏制的臘肉、臘鴨。農村有冬天烤火的習慣,農家入冬殺豬後,將新鮮豬肉先置於陶器內拌鹽、花椒等腌制一周左右,而後室外風曬一二天干水,再懸掛在爐火、灶台上空熏烤一月左右。這樣熏出的臘肉外表金黃、肉質晶瑩通透,入香入味。

每年立冬後,進入湖南的熏烤季。走進農家,餐桌上也少不了臘味。新出爐的臘肉油而不膩、香味撲鼻,是下酒的好菜。

一、四川的臘肉

四川各地都要製作臘肉,並且家家戶戶到了冬季都要製作,買回新鮮的腿肉、五花肉,清洗干凈,將鹽炒熱、涼溫後加入五香粉、花椒粒,這樣做出來的調料粉更香,先將豬肉用白酒塗抹均勻,然後再用調好的調料將肉抹勻後,掛在通風處,點燃柏樹枝、加入一些乾果的殼點燃後,將腌好的臘肉架在上面熏上色,這樣做出來的臘肉非常香。

二、湖南臘肉

湖南臘肉的做法與四川基本相同,也要吃煙熏臘肉,只不過在吃法過程中湖南人喜歡蒸著吃,加入豆豉、茶油、放入臘肉,蒸熟,將臘肉、香腸、臘魚、臘雞同蒸,臘味合蒸效果更佳。

三、湖北臘肉

湖北臘肉其實是屬於風干肉的風格,不用煙熏,將臘肉腌好後,放在通風處,使其自然風干,這樣做出來的臘肉,肉香味十足,拿來燉、炒、燒均可。

我們國家很多地方都會做臘肉,以豬肉為主,也有雞鴨鵝驢這些。就臘豬肉而言,我國四川、重慶、雲南、貴州、湖南、安徽、廣東等地的腌臘食品均獨具風味,浙江金華的火腿也是一絕。

就個人口味偏好而言,個人喜歡雲貴川渝湘徽派臘肉,或者煙熏,或者風吹,以味型重,口感醇厚,油香肉亮為顯著特色。

我的家鄉做的是風吹臘肉,雖然重慶最有名的臘肉是煙熏的,但我還是最愛風吹臘肉。風吹臘肉應該是源於安徽的鹽肉,可能是明末清初的移民帶來的。

進了臘月,就殺年豬,把切成長塊的豬肉放在爐缸(司馬光砸缸的那種缸)用食鹽腌制5-7天,取出後直接晾掛在屋樑下通風之處。重慶老式農村建築牆體不是密封的,靠近屋樑處一般是用竹篾編的,通風透氣採光。

吹個一個月左右,肥肉就開始由白色變為金黃色,這個時候鹽腌味才真正被激發出來,如果來年清明前後吃,更是美味。取下臘肉,柴火炙燒至出油後用淘米水洗干凈,加水燉煮後切片炒干大頭菜或切薄片蒸熱,下飯最安逸。

燉肉的湯不要扔,用來煮點青菜或煮掛面也好吃,臘油湯又香又燙,鹽腌味濃郁,正好補充體力勞動流失的油汗。

在這即將到來的臘肉季討論」全國范圍內哪裡的臘肉最好吃「這個問題,在我看來就是一個地方習俗大碰撞的話題,原因太簡單了,那就是每個人的心中早已鉻印著:家鄉臘肉最好吃!

我家鄉的臘肉,瘦肉呈桃紅色,肥肉呈半透明狀,不管是用蒸或炒的方式煮熟,吃的時候感覺味道特甘香。

廣西巴馬香豬做成的臘肉,肉皮顏色鮮明,呈奶黃色,豬皮爽脆,肉質甘香,吃的時候沒有油膩感,這可算是廣西臘肉界的一大特色。

廣西南寧的臘肉也獨具一格:臘肉乾爽一致,肉質鮮明,肥肉透明,瘦肉特甘香,臘味比較濃郁。

廣西百色的臘肉在我看來比較特別,先要火燒豬皮呈金黃色(要不然就會吃不動),再用溫水清洗幾次,切片煮熟在食用的時候,感覺肥肉脆爽,瘦肉特香,臘味很濃郁。

廣西的臘肉,我相信在這個多民族居住的地區,很多地方的臘肉風味肯定不同,如今我算是得一漏萬的說了四個地方的臘肉特色。

至於廣東臘肉,我只在佛山的倩爾寶公司那裡吃過一次,給我的感覺是色澤金黃,肥肉透明,肉質鮮美可口,臘香味非常適合。

總之,我想全國各地的臘肉所具有的特色,沒有一個人能夠全部知道,所以我也只能把自己知道的寫出來供您參考。

7. 哪幾個地方的臘肉比較有名,口感也是非常的好

在很多地方,都有製作臘肉的習慣,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黃里透紅,顏色發亮,炒著吃瘦不塞牙,肥不膩口,味道醇厚,很多老人孩子都愛吃,臘肉製作工藝各有不同,涉及到貴州、雲南、四川、重慶、湖北等地區,臘肉雖然好吃,但並沒有大面積普及,只是集中在個別地方,要說中國哪裡的臘肉最好吃?這5個地方的比較有名,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臘肉講究天時地利,跟自然條件有極大的關系,即使北方老鐵強行做出了臘肉,味道也會相差太多,就像東北人做酸菜、山東人種植大蔥一樣,這在南方幾乎也實現不了,味道不盡相同。

8. 臘肉哪個部分好吃

在中國幾乎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小吃,而且即使是同一個名字,其做法也不一定一樣,味道也有所不同。提到臘肉,可能很多人都會表示不同的意見,有喜歡吃的,也有不喜歡吃的。但是要問哪裡的臘肉最好吃?可能有網友會想到這5個地方。

還有湖北恩施的巴東土臘肉,它的口感和其他的臘肉不一樣,製作出來以後,從外觀上來看焦黃,可是肉質卻外硬內軟。對味蕾是一種挑戰,而且熏香濃郁,風味非常獨特,特別是來自於土家的臘肉,特別的出名,而且深受人們的喜愛。還有用酒腌制的臘肉,說到這兒莫非想起廣東?廣式臘肉,聞起來有一股淡淡的酒香,而且肉質透明,看起來非常有食慾。口感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吃到嘴裡還富有彈性,而且越嚼越香,只要吃過一次,就再也忘不掉那個美味的臘肉。這五種臘肉,你都吃過嗎?

9. 哪裡的臘肉最好吃

哪裡的臘肉最正宗最好吃?看看你的家鄉上榜沒有

各位農戶朋友,還差一個多月就要過年了,你們那的臘魚臘肉、灌腸等都做起來了嗎?據了解由於今年的豬肉價格上漲比較猛,很多人家裡今年都主要以熏制臘魚臘鴨臘雞為主,不過臘肉始終是我國很多農村地區家家戶戶過年不可缺少的一道美味,今天咱們主要來聊聊我國哪個地方的臘肉最正宗,排名不分先後!

一、湘西臘肉

說到最原汁原味的臘肉,湘西臘肉最負盛名。湘西臘肉在製作過程中經過了長時間的煙熏,加之燃燒的樹樁不少都有特殊的香味,故這樣熏制出的臘肉雖其貌不揚,但其口味咸香,油而不膩,嚼在口裡滿嘴生津,齒頰留香而深受消費者青睞。很多遊客表示自己去過湘西那邊旅遊,那裡的臘肉根本不好吃,但小編想和大家說得是,只有當地老鄉家裡熏制的臘肉才最地道,很多景點都已經商業化了。

二、廣式臘肉

廣東的廣式臘肉是廣東一帶的傳統風味名菜,屬於粵菜系。此菜色澤金黃,條頭均勻,刀工整齊,不帶碎骨,肥膘透明,肉身乾燥,肉質鮮美可口,有臘制香味。

廣式臘肉的原料採用不帶奶脯的肋條肉,切成寬1.5厘米、長33至38厘米的條狀,腌制、烘培製作而成,味道鮮美,利於保存。但由於豬肉中膽固醇含量偏高,肥胖人群及血脂較高者不宜多食。

三、隴西臘肉

隴西臘肉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名餚,屬於甘肅菜。此菜歷史悠久,據記載,隴西臘肉腌制約始於清朝乾隆年間,因此隴西也被國家有關部門命名為「中國臘肉之鄉」。

四、四川臘肉

湖南、四川、貴州等地都有吃臘肉的習慣。四川人家裡,都有在冬季製作臘肉的習俗,作為盛產花椒的蜀地,四川臘肉與其他地方臘肉最大的區別在於,香料的味道更豐富。

五、貴州臘肉

秋臘肉是貴州的傳統習俗之一,所謂「秋」,其實就是「熏」成品的臘肉會有松柏枝特有的煙氣。

六、湖北恩施

湖北恩施巴東土臘肉。其口味與其它臘製品不一樣,色澤焦黃,肉質外硬內軟,熏香濃郁、風味獨特。恩施土家人對腌臘口味有一種特殊的嗜好,土家臘肉因此聞名全國。

好了,以上這幾個地方的臘肉排名不分前後,畢竟每個地方的口味和做法都有一定的區別,除了這六個,你們還有什麼比較出名的臘肉產地介紹嗎?其實過年了,很多野味都可以熏制,比如臘雞臘鴨臘腸臘排骨等,都是不錯的美味哦。

10. 哪裡的臘肉最好吃 哪個地方的臘肉最好吃

1、湖南湘西:說到最原汁原味的臘肉,湘西臘肉最負盛名。湘西臘肉在製作過程中經過了長時間的煙熏,加之燃燒的樹樁不少都有特殊的香味,故這樣熏制出的臘肉雖其貌不揚,但其口味咸香,油而不膩,嚼在口裡滿嘴生津,齒頰留香而深受消費者青睞。

2、四川:四川人家裡,都有在冬季製作臘肉的習俗,作為盛產花椒的蜀地,四川臘肉與其他地方臘肉最大的區別在於,香料的味道更豐富。

3、貴州:秋臘肉是貴州的傳統習俗之一,所謂「秋」,其實就是「熏」成品的臘肉會有松柏枝特有的煙氣,好吃得無法無邊!

4、廣東:廣東臘肉的特點是以酒腌制,因此廣式臘肉聞起來有一股淡淡的酒香,肥肉呈琥珀透明,口感脆嫩、晶瑩剔透、肥而不膩。瘦肉油亮而緊實,堅韌而有彈性,指壓無明顯的凹痕,酒香味濃,越嚼越香。

5、湖北恩施:湖北恩施巴東土臘肉。其口味與其它臘製品不一樣,色澤焦黃,肉質外硬內軟,熏香濃郁、風味獨特。恩施土家人對腌臘口味有一種特殊的嗜好,土家臘肉因此聞名全國。

6、甘肅隴西:甘肅隴西被稱為「中國臘肉之鄉」,隴西臘肉也是甘肅著名的傳統菜餚。始於清朝乾隆年間,它是將豬肉經過多種調料腌制後,再經過太陽暴曬而成,口感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