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江岸區美食
江岸區美食有三鮮豆皮、四季美小籠湯包、武漢面窩、豆絲、嚴氏燒麥等。
1、三鮮豆皮:三鮮豆皮是武漢人「過早」的另一種主要食品,也是武漢民間的一種傳統小吃。以前人們逢年過節時用綠豆、大米混合磨漿攤皮,包上糯米、肉丁,油煎後作為節日佳餚。後來成為尋常早點。
2、四季美小籠湯包:譽滿武漢三鎮的四季美湯包館,座落在漢口中山大道江漢路口。四層樓的店鋪,一、二、三樓有三個營業廳,共有三百多個座位,每天顧客滿堂、座無虛席。有些慕名而來者,寧願等一兩個小時,也要嘗一下四季美湯包的滋味。
3、武漢面窩:武漢人過早常用品之一,是一種以米粉為原料,加上蔥花的面窩。據說為清光緒年間漢正街燒餅小販所創制。面窩油炸後兩面金黃、外酥內軟、窩中脆,深受武漢人喜愛。
4、豆絲:豆絲是以綠豆、大米等為原料,磨碎成漿,在鍋里攤成皮,切成絲,武漢人很愛吃,有湯豆絲、干豆絲、炒豆絲等多種吃法。如炒牛肉豆絲,炒時按顧客要求,可以枯炒,也可軟炒,味道各有千秋,區別只在火候。
5、嚴氏燒麥:湖北燒麥的特色是重油,即用大量的豬油拌合糯米及肉末、香菇做燒麥的餡料,因此餡料中各種材料的比例以及燒麥皮的厚度都非常有講究。武漢街頭賣燒麥的小店很多,但好吃的不多,不是糯米太多,就是太油太膩,要不就是皮太厚,吃一口都是面,再咬一口還是面。嚴氏的燒麥卻不是這樣,和別家燒麥店都去菜市場買現成的燒麥皮不一樣,嚴氏通常都是自己和面、擀皮,蒸出來的燒麥皮,薄而柔韌,半透明,幾乎可以看見裡面的餡料。餡料也是自己調配,和別家用機器絞碎的肉末不同,嚴氏燒麥用的是手切的肉丁、香菇丁,豬油的比例也放得恰倒好處,吃起來糯米潤滑,時常還能吃到大個的肉丁和香菇丁,讓人很有滿足感。
❷ 武漢八大名吃的介紹
武漢八大名吃分別是:老通城的三鮮豆皮、四季美的湯包、蔡林記的熱乾麵、順香居的燒麥、福慶和的牛肉豆絲、小桃園的煨湯、田啟恆的糊湯粉、謝榮德的面窩。
1、三鮮豆皮
老通城的香豆皮,皮酥米糯直流涎。創辦於1931年的老通城有「豆皮大王」之稱,曾接待過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多位中外政要。出品花樣繁多的小吃,以三鮮豆皮最出名,皮兒金黃,糯米香軟,餡料豐富。
2、湯包
灌湯包是一種傳統特色小吃,灌湯包咬一口會有湯冒出來,所以被稱作灌湯包。灌湯包皮薄,餡美,湯濃,深受武漢人民喜愛。
「四季美」有特級廚師鍾生楚等在該店製作江蘇風味武漢化的小籠湯包應市,受到顧客的好評,被譽為「湯包大王」,除鮮肉湯包外,他們還應時製作蟹黃湯包、蝦仁湯包、香菇湯包、雞茸湯包和什錦湯包等。
3、熱乾麵
熱乾麵是武漢最負盛名的早點小吃之一。熱乾麵做法多樣,一般以色拉油,胡椒粉,香油,蔥,芝麻醬拌面而成。對於上班族來說,熱乾麵製作效率快,1-2分鍾就可以完工,非常方便,不用擔心遲到問題。另外,熱乾麵所含熱量高,營養豐富,可當主食,補充人體所需的能量。
4、燒麥
燒麥又叫燒賣,是以一種燙面為皮,裹上糯米肉餡而成的小吃,是武漢人民喜愛的小吃。燒麥餡料由肥膘豬肉、饅頭、橘餅、花生米、冰糖、葡萄乾桂花、紅綠絲、白糖調合成。燒麥或炸、或烤、或蒸,皆香甜可口,令人食之不厭。
5、牛肉豆絲
豆絲是武漢市黃陂區三大漢族傳統小吃之一。豆絲是用大米、綠豆等按一定比例打漿攤成餅並切成條狀此時為軟的濕豆絲,當然為了便於保存可切絲晾乾成為干豆絲。在湖北黃陂豆絲是必不可少的年貨,每年臘月,家家戶戶做豆絲,飄出濃濃的年味。
6、小桃園的煨湯
「小桃園」坐落在漢口勝利街蘭陵路,人稱「煨湯專家」,是來自湖北美食之鄉黃陂的祖傳秘方。該店經營的主要品種有瓦罐雞湯、排骨湯、蹄膀湯、八封湯、甲魚湯、牛肉湯、鴨湯等。
以瓦罐雞湯最著名,其原料為產於黃陂、孝感一帶的肥嫩母雞。用旺火煮熟,小火煨透,湯鮮肉爛,原汁原味,營養豐富。
7、糊湯粉
糊湯粉,著名武漢漢族小吃,是與油條相配的小吃品種,凡賣糊湯粉,必賣油條。被譽為「武漢一絕」的鮮魚糊湯粉泡油條,是經典的漢味名吃。一碗飄著鮮美魚香味兒的糊湯粉,撲面而來的是水鄉澤國、魚米之鄉的氣息和味道。
8、面窩
面窩是武漢特有早點小吃,創始於清光緒年,因四周厚而中間薄,呈凹狀,顧被稱作面窩。面窩是武漢特有的,創始於19 世紀末。面窩吃起來厚處松軟,薄處酥脆,稱之為面窩,流傳一百多年,成為價廉物美的武漢特色早點。
❸ 吃了讓人口齒留香的燒麥,都有哪些詳細的製作步驟
不要太用力燒麥皮現買的包出來的燒麥更好看,要是自己擀一定粘著澱粉擀,包的過程中也要用澱粉做鋪面取適量泡過香菇的水添加到鍋中,再加入煮的八成熟的糯米飯炒散了,關火後加一勺豬油攪拌均勻,盛到一個小盆裡面放涼。首先是要准備些糯米,然後把糯米洗凈,浸泡一晚上。第二天准備香菇竹筍肉丁下鍋炒熟下入糯米,加入老抽鹽雞精蔥花。小火不停的翻炒,讓顏色均勻。另外准備一個蒸鍋。
不過吃過江浙一帶的筍丁鮮肉燒麥,也吃過北方的羊肉燒麥,但是要說吃得最順口的,還是我們湖北的重油糯米燒麥!提起這道點心,讓我想起在上海就有一道用糯米做的美食,就是燒麥,可以當早餐吃,在早餐店賣得特別好,搭配豆漿一起吃,味道特別不錯,許多人都喜歡吃,今天來分享一下做法。
香菇糯米燒麥材料:1、皮:麵粉300g、三四十度的溫水150g、鹽2g。2、餡:糯米、豬肉、香菇、木耳、胡蘿卜、玉米粒、毛豆粒、蔥花3、調料:老抽、味極鮮、蚝油、鹽做法如下:燒麥和包子、餃子相比更加精緻,收口捏成花朵的形狀,外皮潔白晶瑩。剛出爐的燒麥餡兒微微露著,無比誘人。餡料更加豐富,除了肉類、蔬菜之外還有糯米,清香可口。
❹ 燒麥是哪裡的名吃
燒麥,是無錫的傳統名點之一。它創制於1757年。該點心選用豬腿肉、豬板油、薺菜或青菜嫩葉,加調料拌成菜肉豬油餡心(也可以用肉汁拌糯米製成餡心)。用精白麵粉加水糅合製成邊皮薄,底層厚的皮張,再包入餡心,經蒸熟即成。此點心具有滋味美,不粘牙等特點。
一個燒麥的熱量其實也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高,因此在減肥期間的人們也是可以吃一些燒麥,不過盡量的不要去吃牛肉和羊肉燒麥,這兩種的熱量就要比其他三鮮燒麥變得熱量會更高,如果是食用太多可能是會導致自己出現再次肥胖和脂肪堆積的情況,所以盡量還是選擇吃一些素的燒麥。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1/2)
燒麥又稱燒賣、稍美(內蒙古寫法,音shāo mài )、肖米、稍麥、稍梅、燒梅、鬼蓬頭,在日本稱作焼売,是形容頂端蓬鬆束折如花的形狀,是一種以燙面為皮裹餡上籠蒸熟的小吃。形如石榴,潔白晶瑩,餡多皮薄,清香可口。噴香可口,兼有小籠包與鍋貼之優點,民間常作為宴席佳餚。
在中國土生土長,歷史相當悠久。明末清初起源於北京,後流傳至京、津稱為燒麥,而後至江蘇、浙江、廣東、廣西一帶,人們把它叫做燒賣;南北方的燒麥在製作材料做法等方面有很大差異。
材料:烤紫菜2片,大米50克,糯米50克,豬肉50克,豌豆30克,胡蘿卜30克,香菇3朵。
調料:橄欖油適量,鹽適量,蚝油20克,醬油10毫升,料酒5毫升,雞精。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1/2)
做法:
1.米飯提前煮熟打散。豬肉切丁後放醬油,料酒,少許鹽、橄欖油和雞精攪拌均勻腌制30分鍾。
2.所有蔬菜洗凈後切丁,紫菜剪成小方塊。
3.炒鍋倒油,油熱後倒入豬肉丁翻炒到變色盛出。鍋內留底油,將豌豆、胡蘿卜和香菇丁倒入,加蚝油翻炒片刻後,加米飯和肉丁繼續翻炒,食材全部熟了,即可加適量鹽炒勻即可。
4.炒好的米飯舀一勺放在紫菜上面,用包燒賣的方法包成燒賣就可以啦![4]
【主料】:小麥麵粉、牛肉餡
【輔料】:胡蘿卜、木耳(干)
【調料】:食鹽、蚝油、香油、胡椒粉、雞汁、水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1/2)
【做法】
1、牛肉餡攪拌開,放入白鬍椒粉,蚝油、食鹽、雞汁攪拌
2、調過味道的牛肉餡,放入香油順著一個方向攪拌均勻
3、邊攪拌邊放少量水,順一個方向攪打上勁,做成水打餡
4、泡發的黑木耳切幾下至碎
5、胡蘿卜去皮擦成絲,再用刀切幾下至碎
把木耳碎和胡蘿卜碎放到肉餡中,用食鹽調味後,攪拌均勻,淋上香油封住香味
❺ 中國燒麥最好吃的地方是哪裡
中國燒麥最好吃的地方那當然非雲南莫屬。七彩雲南的各類小吃聞名於世,燒麥就是其中之一。除了常規的一些大家都知道的製作以外,燒麥還有更重要的一味元素,那就是老闆對燒麥的熱愛。只有內心真正熱愛燒麥,熱愛製作燒麥,用心做燒麥,才能把燒麥做的成功,做的美味。這何嘗又不是對我們人生的一種啟迪呢?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內心真正的熱愛,真正投入自己的情感和努力,我們才能做好一樣事情。就如同教師這一職業 只有內心真正熱愛教師這個職業,熱愛學生,把自己的內心情感傾入到學生身上,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熱情,才能更好的做好這一職業。源自於內心真正的熱愛,傾注了雲南人內心最為淳樸,最為善良真摯的感情,才使得雲南的燒麥居於全國之首。這也是大眾喜愛燒麥這一美食的一大重要因素,不僅美味,更有感情層次,讓人回味無窮。希望大家有空也去品嘗。
❻ 武漢特色美食有哪些
武漢特色美食有:
1、糊湯粉
糊湯粉,著名武漢小吃,是與油條相配的小吃品種,凡賣糊湯粉,必賣油條。被譽為「武漢一絕」的鮮魚糊湯粉泡油條,是經典的漢味名吃。它是武漢人的羊肉泡饃,其傳統意義、歷史內涵,絲毫不比羊肉泡饃遜色。一碗飄著鮮美魚香味兒的糊湯粉,撲面而來的是水鄉澤國、魚米之鄉的氣息和味道。
❼ 武漢有什麼好餐廳
哈哈……給你這個吧,我之前收藏的武漢美食手冊,一位網友整理的,很有特點,涵蓋了高中低檔各式特色。 原創【在武漢 吃吃吃】 http://club.pojaa.com/thread-20672-1-9.html 風味小吃 漢皇風光最繁華,廿里囂塵百萬家 不是文人才筆大,焉能寫盡各生涯 芝麻饊子叫凄涼,黃口鳴鑼賣小糖 水餃湯圓豬血擔,夜深還有滿街梆 小家婦女學豪門,睡到晨時醒夢魂 且慢梳頭先過早,糍粑油餃一齊吞 吃新食品較常添,葷素相參價亦廉 麻雀頭酥鵝頸軟,豆黃餅肥藕魚圓 四季美湯包(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地址:漢口中山大道898號(近江漢路) 小桃園酒樓(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地址:漢口勝利街蘭陵路50號 順香居(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地址:漢口交通路8號(花樓街口) 五芳齋(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地址:漢口中山大道723號 陳記炸醬面(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地址:漢口民生路黃陂街81號 德潤福嚴氏燒麥(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地址:漢口雙洞正街友誼路40號 袁大頭包子(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地址:漢口光華路6號(澳門路口) 精彩推薦 芙蓉酒樓是當地經典老字型大小,尤其是他家的抄手確實名不虛傳——抄手個大,肉餡鮮美,湯汁醇厚,喜歡辣的就吃酸辣味的,不愛辣的可以選擇原味雞湯的。店堂的格局似乎還停留在上個世紀80年代,「在十幾年前算是比較好的,現在卻今非昔」。食客也多是老年人,頗具懷舊氣息。 要是想喝雞湯,那麼就一定要去房山漢辦了,聽著名字是不是有點怪啊。可是他家的雞湯那是一絕,一桌只供應一份,配上火燒饃,蘸著豆瓣醬,味道那是相當的好。而且價錢合適。 六合宴(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地址:漢口沿江大道228號(近六合路) 賽江南(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地址:武昌八一路105號 楚老宋菜館(沿江大道店)(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地址:漢口沿江大道18號 圓緣園時尚餐廳(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地址:漢口江漢路步行街61號4樓 禪石咖啡酒吧餐廳(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地址:漢口沿江大道163號 好像還有鏈接的地址,你可以參考下。參考資料:club.pojaa.com
❽ 湖北最好吃的10大特色小吃,你最愛哪個
湖北小吃大多以米、豆、面、藕製品最具特色,有著鮮明的楚國文化和濃郁的魚米風情
我最喜歡的就是熱乾麵、四季美湯包、桂花糕啦
❾ 武漢美食排行榜前十名有哪些
武漢美食排行榜前十名的有熱乾麵、三鮮豆皮、糊湯粉、面窩、豆絲、湯包、燒麥、煨湯、啤酒鴨、糯米雞。
1、熱乾麵
熱乾麵為湖北武漢最出名的小吃之一,有多種做法。通常以油、鹽、芝麻醬、色拉油、香油、細香蔥、大蒜子、蘿卜丁,鹵水汁、生抽為輔助材料。其色澤黃而油潤,味道鮮美。
4、面窩
武漢人過早,最喜歡吃的是面窩。在武漢的大街小巷,到處可見熱氣騰騰的大油鍋,金黃的面窩在裡面翻滾著,散發出誘人的香味。面窩是武漢特有的,創始於19 世紀末。
5、豆絲
豆絲是武漢市黃陂區的三大傳統小吃之一,也是長江中下游區域的農家傳統食品,主要分布在湖北東南部、安徽西南部及江西。豆絲是用大米、綠豆等按一定比例打漿攤成餅此時為濕豆絲,一般吃飯是直接抹上醬料或自行包菜吃。
❿ 武漢著名小吃有哪些
1、熱乾麵:熱乾麵是武漢最負盛名的傳統早點。既不同於涼面,又不同於湯面, 面條事先煮熟,拌油攤晾,吃時再放在沸水裡燙熱,加上芝麻醬等各色調料,成品面條筋道,黃而油潤,香而鮮美,誘人食慾。歷史上雖以「蔡林記」熱乾麵最為出名,可街頭巷尾的各式熱乾麵也風格各異,毫不遜色。
2、三鮮豆皮:三鮮豆皮是武漢人「過早」的另一種主要食品,也是武漢民間的一種傳統小吃。以前人們逢年過節時用綠豆、大米混合磨漿攤皮,包上糯米、肉丁,油煎後作為節日佳餚,後來成為尋常早點。豆皮製作過程中要求「皮薄、漿清、火功正」,這樣煎出的豆皮外脆內軟、油而不膩。煎好後油光閃亮,色黃味香。以「老通城」三鮮豆皮最為出名。
3、「四季美」湯包:武漢的「四季美」小籠湯包是在蘇式湯包的傳統做法基礎上不斷改進形成的。這種湯包具有皮薄、湯多、餡嫩的武漢風味特色,不僅為武漢人所喜愛,而且在全國也頗有名氣。
4、面窩:面窩是武漢獨有的地方性小吃,因四周厚而中間薄,呈凹狀而被稱為「面窩」。其實用「面」來修飾「窩」並不貼切,因為它的成分中麵粉只佔少數,大部分是粳米磨成的米漿,還要加一定比例的黃豆漿,加蔥花、細鹽。炸時用鐵勺子,直徑約5寸,四周下凹,中央凸起,炸成後像個圓圈圈,吃在嘴裡,酥、脆、軟三種感覺混合。
5、糊湯米粉:要說武漢的糊湯米粉,那確實是獨特,它的獨特,就在這「糊湯」上。這個湯,一定要是用小魚熬的,將魚洗凈放在一口大鍋裡面熬爛,熬得完全不見魚肉,只剩下魚骨頭,然後用撈子把魚骨頭、魚刺都撈出來,撈干凈,湯裡面是不能有魚刺的,再放上各種調料。
6、煎包:煎包是武漢另一特色美食,剛出鍋的生煎包冒著熱氣,上面灑著蔥花和白芝麻,金黃薄脆的底子,一個個看著就覺得可愛,味道鮮中帶甜。好的生煎包不但是口味上佳,重量也是要控制好的。通常做包子的人都知道跟小籠湯包一樣,皮和肉的標準是對半,皮四錢,肉四錢,一個包子是八錢重。
7、水餃:「談炎記」水餃館是1920年由黃陂人談志祥創辦,有獨到的水餃製作工藝。從選肉、配料、點味、制餡、制皮到包制、熬湯、煮熟等各道工序,水餃的餡嫩、湯鮮、形美、皮薄,吃起來爽口潤腹,余香滿口。
8、五芳齋湯圓:現今的武漢五芳齋,已由過去單一的「寧波湯圓」小吃品種開拓到幾十種多味湯圓及速凍系列,其湯圓、粽子、糕團等產品先後被授予「中國名點」、「中華名小吃」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