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銅陵哪個飯店的魚好吃
銅陵有很多飯店的魚都特別好吃,像銅陵學院後門口有一家飯店的魚都好吃。可以去銅陵學院那邊看一看。
㈡ 在安徽旅遊,哪些美食最香呢
合肥
噔噔噔噔!首先進場的是我們安徽省的省會大人——合肥先生!合肥先生帶來的是三河米餃&肥鴨油燒餅!
三河米餃是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的傳統特色小吃。以秈米粉製成餃皮,用五花肉等調料製成餡,成餃後油炸而成。其色澤金黃,外皮微酥脆、餡味鮮美。2016年三河米餃獲中國金牌旅遊小吃獎,更是入選由中國烹飪協會主辦的“中國地域十大名小吃”安徽榜名單呢!
㈢ 安徽有什麼好吃的美食
太多了
例如;
【胡適一品鍋】相傳,此菜由畢鏗的夫人所創,畢鏗是明代的四部尚書,其妻余氏為皇帝御賜的一品誥命夫人,余氏擅持家,尤擅長料理,對徽州菜式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經常親自下廚為家人做飯燒菜,畢鏗對她的手藝也是贊不絕口。
問政山筍是安徽省徽州地區傳統名菜,用歙縣問政山所出產的竹筍燉燒而成。
傳統燒法中,一般都用臘肉和竹筍一起燉燒,故又稱為臘香問政筍;後來該菜因加上香腸、香菇等增香,故稱為兩香問政山筍。
㈣ 安徽美食
黃山燒餅,又名「蟹殼黃燒餅」、「皇印燒餅」,是安徽徽州漢族傳統名吃,盛行於古徽州地區及周邊部分地區。因經木炭火焙烤後,形如螃蟹背殼,色如蟹黃,故得此名.其燒餅層多而薄,外形厚、口味香、甜、辣、酥、脆。有葉氏詞為證:"薄如秋月,形似滿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無窮"。
巢湖,以盛產銀魚著名。銀魚,古稱「膾殘魚」,俗稱「面條魚」、「綉花針魚」。體型小而細長,頭部扁平,背鰭和脂鰭各一通體無鱗,呈半透乳白色,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出銀光,故取名「銀魚」。巢湖銀魚雖小,但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以烹制各種美味佳餚。
碭山酥梨是我國果品中的名產。它以果實碩大,黃亮美色,皮薄多汁,肉多核小,甘甜酥脆等特點,馳名海內外。碭山酥梨含有糖份,礦物質,有機酸和多種維生素,營養極為豐富,是不可多得的果中佳品,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成梨酒、梨膏梨糖和罐頭等,是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
五城茶干是安徽省徽州地區特色小吃,傳統特產之一。四大茶干之首。五城茶干,是徽州的傳統特產,據有證可靠的記載,始創於南宋末年時期。工藝成熟於元代,隆盛於清。古老相傳,清乾隆游歷江南,品嘗到五城茶干時,特在茶幹上印下無字印,譽為有口皆碑。
包公魚原名紅酥包河鯽魚,是安徽省合肥市的一道漢族傳統名菜,屬於冷盤類。因取材於包河中的一種黑背鯽魚,人們看到它,聯想到鐵面無私的包拯而得名。該菜通常取鯽魚、蓮藕、冰糖等食材,上鍋用旺火燒干後,改用小火燜燉,下鍋冷透後,覆扣大盤中,淋上芝麻油即成。成菜後,骨酥肉嫩,回味無窮。
毛豆腐是徽州地區(今安徽省黃山市一帶)的特色傳統名菜,是通過以人工發酵法,使豆腐表面生長出一層白色茸毛。由於豆腐通過發酵後使其中植物蛋白轉化成多種氨基酸,故經烹飪後味特鮮。
腌鮮鱖(guì)魚又稱屯溪臭鱖魚。是徽州傳統風味名菜之一,此菜香鮮透骨,魚肉酥爛,風味獨特。
淮南牛肉湯,安徽省淮南市地方名小吃。選用沿淮黃牛肉、千張、豆餅、紅薯粉絲等為原料,配上香料、高湯、辣椒油、蔥、蒜、香菜等輔料製作而成。淮南牛肉湯是安徽美食的代表之一,成品湯味醇厚,鮮香爽辣,營養美味。
符離集燒雞是安徽省宿州市的特色傳統名菜,因原產於符離鎮而得名。和德州扒雞、河南道口燒雞、錦州溝幫子熏雞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雞」。正宗的符離集燒雞色佳味美,香氣撲鼻,肉白嫩,肥而不膩,肉爛脫骨,嚼骨而有餘香。
寧國山核桃,寧國特產。安徽省寧國的山核桃久負盛名。寧國素稱「中國山核桃之鄉」,所產山核桃皮薄、核仁肥厚、含油量高的特點。1996年寧國市被授予「中國山核桃之鄉」的稱號。
曹操雞:又稱「逍遙雞」。合肥名菜。相傳曹操屯兵廬州逍遙津,因軍政事務繁忙,操勞過度,卧床不起,治療過程中,廚師按醫生囑咐在雞內添加中葯.烹製成葯膳雞,曹操食後病情日趨好轉,並常要吃這種雞,這道菜流傳開來被人們稱為「曹操雞」。其製作須選用1000克左右仔雞,宰後風干,上料油炸.放入20多味中葯和香料製成的鹵湯里鹵制,然後再入原汁鹵缸悶制而成。其皮黃骨酥,肉白細嫩,有別於燒雞、扒雞。
吳山貢鵝起源於吳山鎮,此菜源於唐朝乾符年間。唐末五代十國期間,吳國的創立者楊行密攻廬州(今合肥)、戰廣陵、克淮南、伐江夏,後佔有淮河以南、長江以東的三十餘州地盤。天復二年被唐昭宗封為吳王。他為官清廉,人民安居樂業,並以身作則,使屬下均能如此,實屬難得。故鄉人民以當地特產鵝配美味佐料製成鹵鵝進貢,吳王食之大悅,謂將軍:「行密自幼貧寒,不敢忘本,以此鹵鵝進餐,堪稱『貢品』。」從此」吳山貢鵝「而揚名天下。
「徽州圓子」:是正宗徽菜品種之一。起源於歙縣,別稱「細沙炸肉」,約在200年前就己流傳各地。這道菜是將熟肥膘、桔餅、蜜棗、青梅等細丁拌入白糖和桂花,做成小圓餡心。然後用雞蛋、肥膘泥、濕澱粉、炒米花拌勻,用水酒濕撳餅包成圓子,形如乒乓球大小,經油炸熟後澆上用白糖、青紅絲熬成的鹵汁而成。其成品顆粒勻稱,色澤金黃閃光,吃起來外層松酥、餡心香甜味美,是一道深受歡迎的大眾菜。
鳳燉牡丹是安徽省漢族名菜,徽菜擅長燒、燉,作為傳統燉菜典型代表之一。此菜系雞與豬肚同鍋,以小火細燉,湯色奶白濃厚,雞酥鮮而含汁,肚質軟爛而醇香。雞肉的葯用價值很大,民間有「濟世良葯」的美稱。在徽州與沿江江南一帶不僅作為筵席大菜,而且是產婦常食的滋補佳品。比較適合產婦、年老體弱及久病體虛者食用。
㈤ 安慶什麼地方地魚好吃
觀音洞水庫的魚最好吃了,百吃不厭啊,有句話說的好人生最痛苦的是就是人活著還沒吃觀音洞的魚呢
㈥ 安徽有個地方因鱖魚美味而得名,李白曾多次游覽並留下詩篇
美麗的秋浦河被譽為「流淌著詩的河」。
相傳,詩仙李白曾五次游覽秋浦河,留下了無數瑰麗的詩篇和動人的傳說。
他寫下的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詩雲:「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聲碎客心。」
秋浦河因此更加著名,歷代文人紛至沓來,尋幽訪勝,留下了許許多多的詩文。
而這條流淌著美麗和詩意的河就在安徽境內,它發源於李吳山(古屬秋浦縣,今歸安徽省石台縣珂田鄉),至貴池杏花村杜塢入長江。
秋浦河裡有一種鱖魚,稱「秋浦花鱖」,鮮嫩美味。五代時,梁昭明太子非常愛吃秋浦花鱖,認為此處水好魚美,於是封此水為「貴池」。
從此,池州貴池的特產秋浦花鱖名揚四海, 貴池也被譽為「鱖魚之鄉」。
秋浦花鱖屬長江水系翹嘴鱖魚,又稱「桂花魚」。 據考證,徽菜中的一道名菜「臭鱖魚」就是取貴池鱖魚為主料,加上諸多配料烹制而成的。
這道「風味鱖魚」和臭豆腐一樣,聞起來臭,吃起來卻香。而且肉質鮮嫩,醇滑爽口,完美地保留了鱖魚的原汁原味。 味道十分美妙。但因其聞著臭,俗名「臭鱖魚」。
據說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品嘗過秋浦的鱖魚後,覺得鮮美異常,因此留下了 「一雙白錦跳銀刀,玉質黑章大於掌」 的千古詩句。
可見, 歷史 上秋浦的鱖魚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餚,名聲遠揚。
秋浦花鱖終身以活魚作為餌料,是一種 健康 的生態魚。它不僅味道鮮美,營養價值也十分豐富。 含有多種維生素,具有健腦強體的功效。
據2002年安徽省農業大學專家測定,秋浦花鱖的酶帶比其它地方鱖魚多出兩條,是一個優良品種。
2000年「秋浦花鱖」注冊品牌; 2001年被評為市級名牌產品,同年參加北京國際農產品博覽會,獲得金獎;2002年獲省級名牌產品稱號;2004年被定為綠色產品。
㈦ 臭桂魚是哪個地方的美食
臭桂魚是徽州的傳統民間菜餚。將桂魚的鰓和腹部洗凈,用餐紙擦乾凈,灑上廚酒、鹽沫,用手將魚均勻塗抹在兩側和腹部。如果有時間,可以把魚掛起來晾乾一天,效果會更好。三條桂魚配兩塊臭豆腐王志和泡菜比較合適,所以我打算嘗嘗這條臭桂魚。我沒想到這是一股穿透天堂的精神氣息。後來,我在一頭多想了想。很臭。端菜的阿姨說沒有難聞的味道!可是,我嘴裡臭!
徽州臭桂魚又稱臭桂魚、鮮魚桶、腌魚桶,是徽州的傳統菜餚,也是徽州廚房的代表之一。徽州地區(今安徽省黃山市)所謂的鮮泡菜,在當地徽州方言中的意思是臭,製作方法獨特,製作過程枯燥乏味。鮮桂魚在淡鹽水中腌制,室溫。最好是木桶泡菜。它被放置在西瑪的巴里加,並用綠色的石頭或來自納斯河山脈的石頭壓制而成。六七天後,魚會聞起來很臭,但不臭。
㈧ 六安是安徽的地級市之一,你知道哪些六安的美食小吃
六安市是安徽的地級市之一,位於安徽省西部,處於長江與淮河之間,大別山北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近幾年,六安的發展速度很快,已經成為安徽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點。近幾年,短視頻大熱,六安也涌現出一批網紅大咖,比如小楊哥、他的故事等等。今天這些咱們都不談,就想給大家分享一下到了六安有哪些美食小吃是不容錯過的。
1、六安炸包子
包子是很普通的一種食物,很多人是把它當成一種早點。六安街上賣包子的很多,但是炸包子你吃過嗎?炸包子是六安比較特色的一種小吃,在其它地方很少見這種吃法,雖然賣相不好看,但是炸出的包子外表酥脆,裡面的餡料香味十足,吃到嘴裡感覺到非常的滿足,這種小吃是不少六安人特別喜歡的早點。
以上8種六安的美食小吃都味道很不錯,到六安的朋友可以找找嘗嘗,相信你也會很喜歡這些六安味道的。六安的美食小吃還有很多,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我是孤塵一粒沙,致力於給大家推薦各地美食,喜歡我就關注我,你的關注是我不斷更新的動力!
㈨ 安徽臭鱖魚是怎麼做出來的
臭鱖魚是徽州菜的代表之一,在全國都很有名,初次聞到臭鱖魚氣味的人肯定都對這種魚不感興趣,但是一口吃下去之後對這種魚的看法就會好很多。
鸕鶿捕魚也是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捕魚手藝,而到安徽的徽州走一趟就會發現這樣古老的捕魚手藝至今仍然在流傳。
臭鱖魚需要用木桶來腌制,夏季的話就用鹽水浸泡,冬季用木桶腌制的臭鱖魚比夏季用鹽水腌制的口感更好。
鱖魚表面抹上適量的精鹽,魚的肚皮朝下,一層層的往下碼,然後再用石頭重壓,就像現在一樣,腌個7天左右就行了。
腌個六七天左右,魚就會發出似臭非臭的氣味,那時候就可以拿出來紅燒了,加入蔥姜蒜末,說不出的美味,就像這盤魚,是不是看著就想吃?
下面講講紅燒臭桂魚的做法:
主料:鮮鱖魚、肉片、筍片
配料:醬油、紹酒、白糖、姜未、雞清湯、青蒜段、濕澱粉調、熟豬油.
做法
1. 將腌漬好的鱖魚洗凈,並在兩面各剞幾條斜刀花,待晾乾後放入油鍋略煎,至兩面呈淡時,倒入漏勺瀝油。
2. 在原鍋中留下少許油,下肉片、筍片略煸後,將魚放入,加醬油、紹酒、白糖、姜未和雞清湯,用旺火燒開,再轉用小火燒四十分鍾左右。
3. 至湯汁快乾時,撤下青蒜段,用濕澱粉調稀勾薄芡,淋上熟豬油起鍋即成。
TIPS:
1、製作臭桂魚卷時,應將魚皮朝里。
2、浸炸臭桂魚卷時,最好先炙好鍋後再進行浸炸,這樣做是以防粘鍋。
3、浸炸臭桂魚卷的油溫切不可過高,這是為防魚卷外皮結殼,肉質變老。
徽州臭鱖魚又稱臭桂魚、桶鮮魚、桶魚、腌鮮魚,是一道徽州傳統名菜,徽州菜的代表之一,在安徽徽州地區(今安徽省黃山市一帶)所謂腌鮮,在徽州本地土話中有臭的意思。
這道菜以鱖魚腌制,製法獨特,聞著臭,吃著香。據傳已有200年 歷史 。
這道菜上過央視《舌尖上的中國》,江西台《非遺 美食 》,知名度很高。
我們「大廚私房課」邀請徽州當地大廚詳細解說臭鱖魚製作過程。
視頻如下:
更多 美食 製作視頻,請關注我們「大廚私房課」,全國300位大廚,詳細解說1500道各地名菜製作工藝。
一、食材
主料:鱖魚一條,650克。
輔料:豬五花肉80克、筍丁40克、香菇丁30克。
調料:生薑20克、蔥15克、大蒜20克、澱粉30克、黃酒20克、醬油25克、白糖30克、花椒30克、精鹽300克、色拉油50克。
二、做法
分為腌制和烹飪兩個階段。
(一)腌制過程
1.熱鍋,加鹽、花椒,文火炒制8-10分鍾,炒制出淡淡香味即可。
2.鱖魚洗凈,剞成牡丹花刀,用花椒鹽塗勻魚身,放入木桶中。
用石頭壓住,在室溫24-28 下腌制約4天左右,夏天溫度更高,則腌制2天左右,冬天則6天左右。是否腌制好的判斷標準是魚鰓是否還鮮紅,鮮紅則可以,發黑則腌制過頭了。
(二)烹飪過程
1.起油鍋,把腌制好的鱖魚放入,煎至兩面金黃,出鍋備用。
2.起油鍋,下生薑片、蔥段爆香,放入五花肉末、筍丁、香菇丁、醬油、料酒,旺火略煸。加入白糖、清水,旺火燒開。
3.放入腌制好的鱖魚(刀口方向朝上放入),旺火燒開,加蓋,轉微火20分鍾後,濕澱粉勾芡,最後出鍋裝盤。
三、營養價值
鱖魚蛋白質豐富,還含有少量維生素、鈣、鉀、鎂、硒等微量元素。鱖魚刺少,易消化,適合老人孩子食用;鱖魚有利於肺結核病人的康復。
日前有位愛心姑娘給她親愛的媽媽買了臭桂魚,但是不知道如何烹飪,致電我問我這道菜怎麼烹制。那麼這邊我借花獻佛,給各位整理一道菜譜,媽媽再也不用擔心不知道怎麼做臭桂魚了 !
1. 將魚在流動的水中清洗干凈,並用廚房用紙盡量擦乾魚身上及腹部里的水分。
2. 准備烹飪前將輔料准備好。小蔥切段、蒜拍扁、姜切小粒、干辣椒掰兩半、泡辣椒切段、小米辣和美人辣切好。
3. 鍋中放入菜籽油,將魚兩面煎至焦黃。用菜籽油燒這道菜顏色好看和味道更香。
4. 將煎好的魚盛出備用。
5. 鍋中再放入少量菜籽油,油熱後先下蔥姜蒜、干辣椒煸炒香。
6. 之後放入剁椒碎、泡椒煸炒出紅油。
7. 有高湯的倒入高湯,沒高湯的倒入清水。
8. 中大火熬制 5 分鍾。
9. 找個濾網,將湯中的渣子篦出,留下湯。
10. 放入一小勺糖來調和味道。泡椒、剁辣椒、臭豆腐都咸,放點糖中和一下,但千萬不能多放。
11. 把魚放回湯中,中火燉至。
12. 燉魚時蓋上鍋蓋,燜一下。一面燉 5 分鍾後,反面再燉幾分鍾。
13. 家常做法呢,就是將湯汁收濃後即可出鍋。既然做了就講究點,把魚先請入盤中,在辣椒圈倒入湯汁中將湯汁收濃後淋到魚上,臭豆腐版的臭鱖魚就做好了。
臭鱖魚是徽州菜的代表之一,在全國都很有名,初次聞到臭鱖魚氣味的人肯定都對這種魚不感興趣,但是一口吃下去之後對這種魚的看法就會好很多。
鸕鶿捕魚也是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捕魚手藝,而到安徽的徽州走一趟就會發現這樣古老的捕魚手藝至今仍然在流傳。
臭鱖魚需要用木桶來腌制,夏季的話就用鹽水浸泡,冬季用木桶腌制的臭鱖魚比夏季用鹽水腌制的口感更好。
鱖魚表面抹上適量的精鹽,魚的肚皮朝下,一層層的往下碼,然後再用石頭重壓,就像現在一樣,腌個7天左右就行了。
腌個六七天左右,魚就會發出似臭非臭的氣味,那時候就可以拿出來紅燒了,加入蔥姜蒜末,說不出的美味,就像這盤魚,是不是看著就想吃?
中華 美食 千萬種,如果你吃不慣只能說你的適應性差!臭鱖魚我吃第一次就被征服了!比螃蟹甲魚強多了,只是我是江蘇人,偶爾到飯店吃到,真的希望有真空包裝的,超市裡有賣的(聽說已經有了)
紅燒臭鱖魚 美食 物語 用料 紅燒臭鱖魚的做法 小貼士
說句題外話。回答中有些人說這種臭的食物惡心,這話可以理解,畢竟眾口難調。人類噬臭的愛好,是經過很長的 歷史 慢慢形成的飲食習慣,古人珍惜食物,又沒有現代保存新鮮食物的 科技 ,只能通過自己的摸索,後來發現用鹽腌制過的食物,用煙熏過的食物,曬乾的食物或者使用過香料能相對保存得更久一些,這種方法便流傳下來,到了今天,人們已經不再是為了保存食物對食材進行加工,而是習慣甚至習慣上了那種味道。有些現代常用的香料在古代還是作為葯材來使用的。我個人比較喜歡經過發酵的食物,因為發酵,使食物中蛋白質進行轉換,會令食物更鮮美。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喜歡吃魚嗎?我感覺愛吃魚的人絕對比愛吃肉的人多。因為魚的營養價值遠遠會超過肉。當然每個地方都有各地的特色魚,比如安徽大家都能猜到那就是臭鱖魚。可能吃過安徽臭鱖魚的都知道,它的口感細膩,特別的鮮美。這也是安徽的一道特色菜之一。 下面我就將紅燒臭桂魚的做法和流程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首先要准備的是臭鱖魚一條,小米辣,小蔥。將小米辣洗干凈切成小圈。姜切成絲,小蔥洗干凈切成末。將臭鱖魚清洗干凈,在魚的兩面打上花刀。起鍋燒油,油熱將臭鱖魚下鍋煎至,先不要動鍋等到定型後翻至另一面繼續煎至,煎至兩面金黃將臭鱖魚取出備用。
再次起鍋燒油,放入小米辣,薑末,生薑絲,爆香炒出香味。鍋內加一勺豆瓣醬炒出紅油,再加入適量的清水,加生抽,老抽一點上色,適量的白糖提鮮。加入鹽和雞粉調味。再倒入煎好的臭鱖魚下鍋,大火煮開轉中小伙慢燉十分鍾。使臭鱖魚在鍋內充分的入味。燒到湯汁粘稠就可以出鍋。
在湯汁內加入適量的水澱粉收汁,再加入一點香油然後撒在魚身上,撒上適量的蔥花點綴一下,這道好吃的紅燒臭鱖魚製作完成。口感細嫩,入味下飯,越吃越香。有空大家也來試試吧!
安徽臭鱖魚是安徽十大名菜,木桶發酵,都是用新鮮的魚製作而成,肉如蒜瓣,口感滑嫩,其菜也是有故事的菜。
據說臭鱖魚是魚販子入冬以後,把鱖魚裝在木桶里,因為路途遙遠需要用腌制的手法,中間需要翻動。腌制出來的鱖魚有一種臭臭的味道,而做出來之後魚肉不僅不臭,吃起來還特別香。
現在的臭鱖魚都是經過21道工序,也是用傳統的木桶發酵,烹飪出來除非你不吃,只要你嘗過肯定會愛上它。
㈩ 蚌埠什麼地方的魚好吃
這個問題你可算是問對人了。我這個人,別的愛好沒有,就是愛吃魚。我們大蚌埠人都是好吃嘴。
蚌埠的魚做的最好的有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