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無錫哪裡小籠包最正宗
1、鼎泰豐
1993年以「皮薄餡大十八褶」的小籠包蜚聲亞洲餐飲業。鼎泰豐,被紐約時報評為世界十大餐廳,在很多食客心中,這就是小籠包中的「勞斯萊斯」。
鼎泰豐小籠包用的小麥粉調用世界上尖端麥種如美洲的高筋、澳洲的低筋小麥進行調制。包包子用的豬肉,必須是當日精選新鮮排酸的腿肉。鼎泰豐制定了像瑞士鍾表一樣精密運作的小籠包品質標准:每個包子重21克,只容許正負2mg的誤差。
每粒小籠包必須「皮5克,餡16克,褶18次,入蒸籠5分鍾後才可上桌」,面與餡以這樣的比例搭配,使其有了最佳的口感。
2、鼎福記
「鼎福記」屬於是無錫面點老字型大小,在無錫開了20多年,新客不斷、老客依舊。餛飩就是鼎福記的招牌,進店的客人大多找尋的就是那份小辰光的味道。鼎福記只賣兩樣東西,一個是小籠,還有一個就是餛飩。
小籠包的麵皮是死面,因為沒經過發酵,所以緊致有韌性,剛好能包裹住裡面的湯汁又不吸之,吃起來口感很有嚼勁。肉餡兒非常緊致彈牙。
3、熙盛源
這家有著18年歷史的小籠餛飩店,如今是無錫最具代表性的小籠餛飩店之一。其實榜妹覺得無錫最有名的小籠包店就是它了,從外歸來的遊子 應該最想念這個味道了吧。
熙盛源的小籠包皮薄、肉緊、鹵足。正宗的無錫小籠味道會偏甜,也是無錫當地人從小吃到大的味道,其實甜味主要體現在湯汁里,但熙盛源的小籠包改變了傳統的甜度,甜味正好是大眾都可以接受的程度,讓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都可以喜歡上屬於無錫的味道。
4、笑來喜
笑來喜在無錫也有諸多分店,品控做得非常好。店裡環境相對較好,高雅的藍色調調。小籠包是正宗的味道,,特點是皮很薄,咬開吸一口湯汁,鮮甜汁濃,肉質緊實,很滿足。
5、古香樓(勤德興)
2008年創立於無錫本地的古香樓,是一家以麵食產銷為主的連鎖餐廳,以小籠包聞名。店家的營業廳呈四方形,餐桌採用傳統的圓桌,營造了一個天方地圓格局。店家的門門頭採用灰底紅字比較醒目又有點書卷氣,店堂內[厚德載物]的書法作品更是增添了一點文縐縐的氣息。
從原本的巷口小吃店發展成連鎖餐飲品牌,並持續發展本地小吃品牌勤德興。小籠外皮皮質適中,不是那種大厚皮,也不是時下流行的那種大薄皮,屬於適中的,咬感適合絕大多數食客。重點是湯汁很多,拎起來能明顯看到湯汁垂下來。
B. 哪個地方的小籠包最好吃
上海南翔小籠包已經有100多年歷史,因其形態小巧,皮薄呈半透明狀,以特製的小竹籠蒸熟,故稱「小籠包」。以皮薄、餡多、鹵重、味鮮而聞名,深受國內外顧客喜愛的風味小吃。嵊州小籠包,也就是杭州小籠包,全國有名,味道一絕,皮薄餡足,回味無窮,小籠包邊蒸邊吃味道最美,配上白粥鹹菜是早餐一絕,小籠包分生粉小籠,不發酵,皮比較硬湯水足,要乘熱吃,第一家是在鄭州,在鄭大一附院西邊的一個店裡,位置在稍偏辟的一個小街道上,第二家在廈門湖濱南汽車站邊上,上次去看已經搬走了。
取意「源於無錫、盛於無錫」的熙盛源,雖非百年老店,但因其獨到的傳統口味,常年占據著無錫食客的口碑榜單。要說小籠饅頭(小籠饅頭才是無錫小籠包的正確叫法)正不正宗,先不說味道怎麼樣,單看外形,正宗的無錫小籠饅頭應該是臍眼收口,就是說在小籠饅頭的正中央應該有一個凹陷的窩窩。
C. 無錫哪裡的小籠包好吃呢
無錫小籠饅頭是江南名小吃之一,三鮮開洋餛飩是小籠饅頭的絕配,吃餛飩、品小籠是老無錫的習慣生活,所以提起小籠饅頭是不能缺餛飩的,餛飩與小籠饅頭必須相提並論、相得益彰。
目前錫城要說小籠饅頭和各色餛飩仍能保持傳統風味的,深受本地人認可的,首推熙盛源,笑來喜和古香樓。這三家店,不論從製作、口味、特色、環境和服務上都是一流的!在保留小籠饅頭和各類餛飩的原始風味的基礎上,都進行了適當的改良,各具特色,比較適合現代群眾綠色 養生 的口味;
其次是頂著正宗的頭銜,走著平庸的路線,也是三家店,分別是王興記,秦園和憶秦園。王興記是錫城的百年老店,也是無錫小籠饅頭和三鮮開洋餛飩的招牌店,我們小時候到王興記去吃碗餛飩,來屜小籠是逢年過節的禮遇,十分難得。但是現在輝煌不在,在當今的無錫人心中是爛泥扶不上牆,一蹋泥糊塗,不過味道不行名氣在,就象撿不了的菠菜頭,但凡評獎評優永遠少不了它。秦園和憶秦園是陳曉卿的記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之衍生物,准確地說,陳曉卿拍的是秦園小吃,但是秦園小吃的業主沒能堅持住,當《舌尖》風靡全國時,秦園不幸已經盤給了他人,當食客聞風而至,讓秦園新掌櫃賺得盆滿缽盈時,為他人作嫁衣的原業主自然是心有不甘,實在是坐不住了,就重踏江湖,有了憶秦園小吃,為了有所區別,還專走奢侈高檔路線,並發起了干屎摻入薄屎里的正宗之爭,說不清,道不明,反正借了央視的東風,還是虛名一場,延續至今,成了外來遊客的網紅店。
最後,就剩下街頭巷尾的小吃店,象蘇興記、超王記,常興記,陳大嘴,盛興源,聚成源、丁大福等等,憑著各自的經營特色,在錫城各佔一隅,各有一套,基本上是經濟實惠,貼近大眾,走親民路線,方便城鄉群眾,就近能品嘗心中的老味道,也成就了無錫小籠的食文化;
除卻本地的商家,還有二家外來戶也得提一提,他們做小籠饅頭也比較有特色,名氣不亞於以上各家。
一是從江陰殺入無錫城的小吃店——陶興寶點心店。江陰雖隸屬無錫,但江陰在飲食上與無錫大相徑庭,非同一系列,故屬於外來食文化,陶興寶的特色是各色餛飩,特別是螃蜞餛飩堪稱一絕,真是鮮到眉毛都掉了,還有刀魚餛飩更是要提前預約,其點心是以蟹粉湯包為主,頗具靖江特色,輔以美味的拖爐餅,真是打巴掌也不扔的好食品,關鍵是這家店的小籠饅頭雖非主打品牌,但是不管是製作和滋味都是中規中矩,做的不錯,能在錫城小籠饅頭的行業內分得一杯羹。
另一家是從安徽過來的同慶樓,雖是徽派餐館,但是小籠饅頭是其主打的招牌點心,初來時與本地小籠饅頭不同,口味以咸鮮為主,似有與無錫小籠一爭高下的態勢,經過多年打磨融合,現在也入鄉隨俗,有了絲絲的甜味。
小籠饅頭是無錫獨特的小吃文化,雖然外地人不一定能認可它的甜膩滋味,但是在無錫人心中,永遠是一屜割不斷的鄉愁,不管到天涯海角,也不忘要吮吸象母乳一般的鮮汁。
必須熙盛源啊,這么多年了,平時想吃就會去,總是吃不膩,最愛的是他家的小籠饅頭和拌餛飩。作為一個偏愛甜的無錫人來說,本地的餛飩店應該是最受歡迎的小吃。王興記還是不要多說了,本地人都是不太肯推薦王興記給外地的朋友的,雖然這個店是在國內應該是算最有名的無錫特色小吃店了,但是真的是像某些國營單位一樣,服務不熱情,用料不足,空有招牌,誰吃誰上當,還不如介紹外地朋友去穆桂英。喜歡熙盛源的是因為服務挺好的,都是本地阿姨,每次去都是和和氣氣的,很有親切感,而且這么多年,基本上所有的服務員都沒怎麼變過,除了開新店招人還是會有老員工鎮守,說明老闆人也挺好的,不然員工早換了吧。除了熙盛源,還推薦超王記和笑來喜,笑來喜進去給的茶挺好喝的,小籠包的皮子也薄,其實這幾家老闆都是有淵源的,配方上應該不會有太多的差別。
在無錫江陰吃到的蟹黃小籠包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小籠包源自上海南翔,為江南地區特色小吃,上海味鮮,無錫味甜。
從宏村來到江陰,朋友阿P帶我們吃小籠包,此為江陰人最愛之一。與川渝地區的小籠包不同,江陰小籠包的皮是用不發酵的面做成的,且裡面有鮮美的湯汁和緊實的肉丸,外形小巧玲瓏,晶瑩透黃。
正確的吃法是,在小籠包的側面咬個小口,輕輕吹涼湯汁,再慢慢吸入,然後用湯汁將皮和肉餡鎖在口中,慢慢品嘗食材的原味。當然,包子沾一點香醋,盡情享受湯汁四溢,皮薄餡嫩,鮮美無比的蟹黃小籠包吧!
對於喜歡吃包子的我,這真是和以往不同的體驗,餡料如此之多,如此之鮮,外皮之嫩,吃完一個再來一個。
同時還吃了餛燉,蝦仁餡的,雖然沒有麻辣,但那鮮味更勝麻辣。
回渝已多日,早上依然經常選擇包子,重慶的小籠包也很好吃,只是那一股蟹黃味只有去江陰尋了......
無錫人的最愛——小籠饅頭
前面說過了無錫人的面和餛飩,再來說說無錫人的最愛——小籠饅頭。印象中,小籠饅頭是最能代表無錫的小吃。因為面和餛飩,你可以在周邊城市吃到相同或相似的味道,唯獨小籠饅頭,只有在無錫能吃到這個味道,連江陰、宜興(無錫所轄縣級市)都有很大的差異,周圍很多城市也有小籠饅頭,但那個差異就更大了。
小籠饅頭其實應該稱為小籠包,在無錫方言里,是沒有包子饅頭之分的,一律稱為饅頭。雖然現在稱小籠包的人多起來,但只要一說無錫話肯定是「小籠饅頭」。
已經難以考證為什麼叫作小籠饅頭了,應該是蒸饅頭的籠屜小而得名吧,那麼小的饅頭,一籠十個,不多不少。湯汁是必須的,不明就裡的人把小籠稱為灌湯包,其實是不對的。聰明的無錫人在餡里恰到好處地摻入了皮凍,在爐子上蒸個六七分鍾,皮凍全部化開,變成鮮美的湯汁。在無錫稍有名氣的餛飩店裡(小籠饅頭肯定是和餛飩一起的),服務員在分饅頭時如果不小心,把皮夾破了,一定會把這個小籠送給你吃,因為沒湯汁的小籠是沒人會要的。
甜也是必須的,好多外地人不習慣這種甜,甚至有一年在天津,計程車司機聽說我是無錫人,直接說:吃過你們的糖包子。也許是無錫自古富庶不缺糖的緣故,甜,一直是無錫人鍾愛的味道。小時候跟著父母出門作客,很多人家待客的不是茶水,而是一杯糖水,而且對你越尊敬糖就放的越多。當然,小籠饅頭里的糖是有分寸的,必須襯托出鮮味來,吃到嘴裡先是一種淡淡的甜味,然後被肉的鮮香味蓋住,直到湯汁淌滿你的口腔。
在江南,這種帶著甜味的小籠是無錫特有的,以後走遍千山萬水,只要嘗到這略帶甜味的味道,就會勾起思鄉之情。
小籠饅頭裝載著我們這代人的記憶。在衣食匱乏的年代,糖、油、肉,甚至麵粉都是限量供應的,吃一次小籠饅頭,就把這些吃齊了。當然,小籠饅頭也不是象現在隨便吃的,家裡來了客人才會去吃上那麼一回;又或者去外地走親戚,會裝上一竹簍的小籠饅頭(三十到四十隻吧)作為禮物帶走。這種裝簍的小籠一般只蒸七分熟,這樣拿出去的買相比較好,吃的時候再重新蒸一下。
到了七十年代末,經濟稍有好轉,見到比較多的人,因為打賭輸了會請吃餛飩小籠的。更有直接打賭能吃多少只小籠的,閣老就親眼看到兩個年輕人打賭吃下足足100隻小籠饅頭,結果,饅頭是吃完了,兩個人也反目成仇,因為那100隻饅頭錢,畢竟是小半月的生活費啊。
到八十年代,物質豐富了,市場上的各種品牌的小籠饅頭也多起了來,和餛飩不同,小籠饅一般只有肉餡,考究一點的有蟹粉和蟹黃。記得有一家店,每籠有一個菜豬油的小籠饅頭,但好景不長,很快也就淹沒在這常態的小籠饅頭中。
餡雖然千篇一律,但味道卻各有不同。偏甜的、偏鮮的、鹵汁特別多,形成了各個特色品牌,一旦功成名就,便可經久不衰。目前無錫市場上除了百年老字型大小,有些名氣的不下十多種,有些「新貴」也混了三十多年了。
小籠饅頭雖然好吃,但也講究個吃法。小時候見過一北方大漢,看見小籠饅頭一臉不屑,可能是覺得無錫人小家子氣,把包子做的這么小,挾起一隻,整個塞進嘴裡,滾燙的鹵汁炸開來,弄得那條大漢吞也不是,吐也不是。那場景,至今難忘。真正的無錫人,會告訴你,「輕輕移,慢慢提,先開窗,後喝盪」。說的就是先咬破一點皮,把湯汁吮幹了,才能把整個小籠饅頭吃完。
小籠饅頭是無錫幾代人的記憶,承載著無錫美味的傳承。雖然過多的糖和油已不再是現代人的喜愛,但在無錫,還沒有一種小吃,能撼動小籠饅頭的霸主地位。
古香樓! 其次 熙盛源,再下來是 其他了。我從小生活在崇安區,吃著中國飯店和王興記的小籠包長大的(小籠包除了錢還有糧票的) . 現在的王興記,旅行團的目的地之一吧。
無錫好吃的小籠包太多了,老牌名店裡也有,犄角旮旯里也有,推薦下面幾家,看你有沒有吃過
最老牌——王興記
王興記可說是無錫最老牌的
吃小籠包的地方了
許多人就是沖著他們家的
小籠包和蟹粉小籠來的
現蒸的小籠 入口驚艷
皮薄吹彈可破
肉質緊致,多汁味濃
不過其中 碎生薑較多
不吃薑的小夥伴們要注意了
經典的 鮮肉小籠
和高級的 蟹粉小籠
皮都很薄,咬開滿滿一湯汁
蟹粉款的頂部有 巨大蟹黃
猶如皇冠上的寶石
對於愛吃蟹的小夥伴來說只怕是每口都要開心哭了
這家小門面的店隱藏在
朝陽市場的一角
真可謂極為隱蔽
但小籠賣相卻不輸其他
這兒的小籠用的是 腿心肉
味道更濃更甜
並且點小籠包還免費配湯
地址
梁溪區朝陽農貿市場內場2號梁溪區沁揚市場125號濱湖區大丁佳苑30號
為什麼說他家是最正經的呢?
因為它靠近市公安局
在中級人民法院對面
吃一口小籠
望一眼對面的法院
整個人也變得肅穆起來了呢
同樣的,他們家的小籠
也很「為人民服務」
個頭飽滿,肉也很大塊
一口下去完全滿足
地址
崇寧路31號(中級法院對面)惠山區新興西路105號
作為《 舌尖上的中國 》拍攝點
鼎福記的小籠自然是高質量的
剛出鍋的小籠熱乎乎的
湯汁很足,咬起來非常有口感
蘸著香醋一起吃
別有一番滋味
以前經常在崇安寺的王興記吃,發現小籠包質量下降不少,皮厚,湯汁也不是太豐富,餛飩稍微好一點,基本保持原味,現在好久沒去了!八佰伴那的本店味道要好一點。也吃過超王記,鼎福記,添福記,順客福,蘇興記,憶秦園,一張嘴,又一頓...總的來說都還可以,超王記,鼎福記相比其他幾家味道稍好點!來無錫,還是應該嘗一嘗小籠包的!至於上海的南翔小籠,沒聽說過和無錫的小籠有啥聯系,畢竟都是百年老店!不過做小籠的手法應該是一脈傳承的!
六家店,每家店點得都是經典小籠包和經典開洋餛鈍(除了憶秦園海岸城店)。
蘇興記
建築路店
地址:建築路1232號家樂福奧林花園店1樓
一共兩家店,另一家在梁青路上金色江南附近。第一站就去這家是因為離家近,步行距離。蘇興記,聽名字就有點和王興記軋苗頭的意思,這兩年也確實挺興旺,一點 半坐下來的時候還是座無虛席要和人拼桌。食客都是本地居民偏多,旁邊的老爺爺老奶奶說吃來吃去,還是這一家最好吃,隔一段時間久坐車過來吃,給外地朋友送 禮也是買這家的打包。店內環境比較干凈,桌椅都是中式的,隔著透明玻璃可以看到廚房。小籠包皮薄,餡大,沒有肥肉,湯汁多,略甜,但是比我記憶中的傳統無 錫小籠包不甜一些。美中不足的是包子的褶子做得不太精緻。餛飩皮太硬,有幾個餛飩的耳朵散了。餛飩餡料中有筍干,吃起來比較有嚼勁也不會太膩。餛飩湯配料 齊全,找到了蛋皮、豆腐乾和紫菜。餛飩餡料和湯料都有味精。總體覺得小籠包很好吃,餛飩一般般。
笑來喜
湖濱街店
地址:湖濱商業街8號附11-12號
全城一共三家店,另兩家在春申路和通揚路。湖濱街店坐落在全部是吃的湖濱商業街上,其實不難找,就是店家的顯然設計過字體的招牌有點難認,差點錯過。店裡面也是中式設計和裝修,椅子靠背上都有店家的名字,牆上掛著「小籠饅頭十大名店」和「三鮮餛飩十大名店」的獎狀。小籠包個大,底裡麵皮薄,但是褶子處略厚, 褶子也是做得不甚精緻。肉餡微甜,湯汁豐富。餛飩也大個,有開洋,皮子質量普通。餛飩湯里沒找到豆腐乾絲,湯裡面味精有些重,吃完餛飩狂口乾。
憶秦園
海岸城店
地址:立信大道168號海岸城購物中心負一樓
憶秦園原名秦園,就是寄暢園的那個秦園,在舌尖上的中國裡面有出鏡,人氣飆升,一口氣開了八家店。最早在惠山古鎮開店,據說後來惠山古鎮開發暫時搬出來,結 果想搬回去的時候原來的地方已經被人佔了,「秦園小籠」的名號也被佔了,一氣之下就在惠山古鎮旁邊的巷子里已「憶秦園」之名重來。惠山古鎮裡面那家秦園以前也去吃過,其實我覺得挺好吃的,雖然裡面的廚師和阿姨聽起來都是外地口音,就記得餛飩特別大,一兩小籠一碗餛飩的標配把我吃撐了。這次過年回家,徵求最 好吃無錫小籠包候選人的時候很多親戚朋友同學提名這家,所以特意來嘗一下。「湯包不等客,客要等湯包」,道理的確是這樣的,但是趕這么說出來,夠拽,有氣 場!可能是節假日的緣故,要鮮肉小籠,沒有;要開洋餛鈍,沒有。最後只得要了蟹粉小籠,大餛飩和小餛飩。這里的小籠包自稱「湯包」,皮子夠薄,略透明,包 子個頭也小一些。蟹粉包在肉餡兒中間,肉餡基本不帶甜味,醬油分量也少於我印象中傳統小籠包的水平,餡料中有肥肉,略油膩。小餛飩皮很薄,但是餡料乏善可 陳,其實小餛飩吃的是一碗皮子。大餛飩一碗五個,夠大,皮子軟硬合適,很好吃。餛飩湯也有味精,吃完後很口乾。總之,小籠包和其他店的無錫傳統做法有差別,大餛飩很好吃。
憶秦園
惠山古鎮店
地址:惠錢路一弄1號11-3
隱藏在惠山古鎮大門旁邊的一個尋常巷子里,有點難找,後來問了路才找到。之前一天吃完憶秦園海岸城店之後發了朋友圈,大家紛紛表示總店最好吃,一定要去一下總店,所以第二天就冒著大雨又吃了一次憶秦園。店面非常狹小,服務員也不多,小籠包叫號是用喇叭叫的。一樓幾張長桌子,二樓三張圓桌,不知為何二樓樓梯上 去有一處殘垣斷壁般的所在。包小籠包的店員就在食客旁邊的小桌上勞動,好似就在廚房裡面吃飯,很有意思。可能因為後廚地方太小,餐具都是一次性的,省得洗 了。排隊的人很多,遊客居多,也有本地居民,大部分顧客吃完還要打包,所以大雨天也生意特別興隆,店員都有點忙不過來。這次在總店總算吃上了鮮肉小籠和開 洋餛飩。小籠包的皮極致薄,整個外觀形狀卻不甚美,肉餡不甜,肥肉有點多,略油膩。後來看到生的肉餡,的確挺多白花花的肥肉的。餛飩也是肥肉略多,皮子很好吃,就是某幾個餛飩靠近肉餡的地方皮子略硬。餛飩湯裡面沒有蛋皮。
蘆庄超王記
中橋店
地址:中南路220號
最早開在蘆庄,意為「超越王興記」,現在嘩嘩開了十幾家店。我去的是中橋店,坐落在中橋菜場旁邊,周圍都是老居民區。外觀看特別不起眼,像個蒼蠅館子,走進 去,也的確不太講究...收銀的阿姨對我在店裡拍照頗有微詞,質問我為何不經過他們同意就拍照...阿姨,吃飯前先拍照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喲...來往食 客都是附近居民,有七十多歲的熟客老爺爺,也有小朋友過來打包幾兩小籠帶走(或許她爹娘麻將正酣吧...)特別樸素的一個店,環境不可深究。小籠包皮子薄,但是尖尖處沒有蒸熟的樣子,略硬。肉餡微甜,且咸,重口味。餛飩皮子黃,鹼水重,湯裡面沒有蛋皮。湯料也有味精,不過沒有憶秦園那麼登峰造極,吃完以 後口乾程度還可以忍。
熙盛源
濱湖萬達廣場店
地址:梁溪路35號萬達廣場A區萬千巷88號
隨 著王興記在本地口碑式微,這幾年熙盛源隱隱有執牛耳之勢。原本是 健康 路上的一個小門面,的確開了很多年,但也就這兩年開成連鎖店了,現在在無錫有六個店, 在蘇州上海等地也有分店。我去的是萬達廣場店,店內中式裝飾,干凈整潔,服務員都是無錫阿姨。一路下來就這家店的小籠包褶子做得最好看,皮子薄,肉餡略 甜,沒有太咸,很少肥肉,但是看得見蔥。餛飩外形也是一路下來最齊整的,皮子軟硬適中,湯里沒有豆腐乾,味精也還是有滴。這么多小籠包店,就是沒有一家能 認真做一碗不是味精調出來的餛飩湯,一聲嘆息啊。
現在的小籠包應該數「熙盛源」的最合乎無錫人的回味了,近日在萬達廣場開張的同慶樓號稱「小籠包」的始祖,口味也不對無錫人的口味!
無錫「熙盛源」店有:1、 健康 路、學前街口, 2、清揚路家樂福對面,3、南禪寺西南角,4、建築路 等,你不妨就近品嘗一下。
無錫小籠當然是古香樓的最好吃了啊,要去五星家園那一家,。小籠皮薄肉多,透過晶瑩的外皮,都能看到滿滿的肉汁在皮里四處游盪,澆上一點香醋,輕輕咬開一個口子,咗一口湯汁,濃濃的鮮甜味直充你的味蕾,別提多好吃了,連大名鼎鼎的李雲迪當初都慕名而來。無錫雖然有很多家小籠店,更是有很多家老字型大小,但是最好吃的那一家還是要屬古香樓。
D. 最正宗最好吃的小籠包,你知道是哪裡的嗎
天津的狗不理是「天津三絕」之首,是中華老字型大小之一。用料精細,製作講究,在選料、配方、攪拌有明確的規格標准。但不是每個嵊州人做的小籠包都好吃,只要你找對了師傅包你滿足你的口味,嵊州不光是小籠包有名,嵊州炒年糕,嵊州餛飩,嵊州煎餃也是很美味的,到嵊州一定要嘗嘗哦。
E. 無錫小籠包哪家正宗
王興記,在當地的市場上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喜歡,可以說沒有人不知道這個品牌的,可見品牌的知名度有多麼高。每一籠的包子在出鍋時候都會銷售完的。來到這里的消費者在這優美的環境中享受到更多的美味。
聚成源,產品的種類是相當的多,特別是蟹黃小籠包。消費者都會排著長長的隊伍來到這里的購買包子,同時還一起銷售的特色的美食,在全國各地也開展了很多的分店,全國的分店內使用的自有工藝也是由公司進行統一的配送,提高/增加可以讓消費者品嘗到正宗的包子。
小籠包各家評價
靈德靈,雖然這個品牌成立的時間不是很長,而且在剛開始起步的時候也只有一間小小的店面,但是經過不斷的努力現在已經在餐飲行業中獲得了較高的評價,消費者也是特別的喜歡來到這里吃早餐。
憶秦園,包子的做法是相當的講究,所有的包子皮都是純手工擀制出來的,這樣包出來的包子吃到嘴裡是特別的美味。經過這么的經營已經在國內的市場上的贏得了很多消費者的喜歡,成為了男女老少的一致選擇。
笑來喜,該品牌可以對每一位加盟商進行全方面的扶持,讓他們在創業的時候可以更加的輕松。對於加盟商來說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與品牌合作之後都在當地市場上獲得了很高的人氣。
F. 中國哪個地方的「小籠包」相對來說比較好吃呢
中國哪個地方的「小籠包」相對來說比較好吃呢?
常州灌湯包
聽說乾隆皇上第一次下江南,品嘗了灌湯包,以後灌湯包知名度更旺,一直廣為流傳。在本地,無錫湯包被稱作小籠饅頭。追朔其根源,無錫湯包是以宋朝湯包演化而成的,它最大的特點是咸中有甜、薄皮汁多。
正宗無錫湯包,有別於其他地方的湯包,無錫湯包口感口味淡,這和本地人嗜甜的重囗味相關。此外,無錫湯包不僅重料汁,並且重包餡。上等的小鮮肉做餡,還需要作出鮮嫩的料汁,這也是無錫湯包的特色。
G. 上海哪裡的小籠包最好吃
小籠包是上海著名的小吃,上海人稱之為小籠饅頭。不但身在外地的上海人提及小籠包時眼中柔情無限,外地人到上海也是言必要吃小籠包。一個個小巧玲瓏摺皺整齊宛轉如花瓣,軟滑薄韌的包子皮微微透明隱約可以看見餡心。小籠包的餡心是夾心腿肉作成的肉醬,不加蔥蒜僅撒少許薑末,和著肉皮凍、鹽、醬油、糖和適量水調制而成。蒸熟後的小籠包呈半透明狀,小巧玲瓏形似寶塔,一咬一包湯,滋味很是鮮美。那麼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上海有名小籠包的好地方。 可是其實很多人並不清楚去哪裡能吃到正宗、多汁的小籠包,總為了尋覓好地方而頭疼,今天偶為你整理出上海灘美味的小籠店,為你呈上這正宗的上海小吃饕餮大餐,注意口水哦! 萬壽齋地點:山陰路123號(近四達路)
這家店門面實在太小,走過路過很容易錯過。但人氣很旺,每次去總有很多人,還有些人是慕名而去的。那裡的小籠皮薄肉嫩湯汁鮮美,小籠做的很小,用筷子夾起,絕對不會把皮戳破,雖然一籠連一籠的出爐,可是它的湯汁絕對不會燙嘴。個人感覺他家小籠有點偏甜,我很喜歡的,適合上海人的口味。 佳家湯包
地點:黃河路90號(近鳳陽路)、麗園路62號(近南車站路)每天下午4點過後,很多餡就已經沒了,很多次5點左右就已經收攤了。所以只嘗過他家的蟹粉和全蝦仁的,蟹粉的味道不錯,都是蟹膏,配上姜絲,唇齒留香,但是湯汁少了點,有點失望。蝦仁的真的很好吃,湯汁多,蝦仁又多,皮薄而不破! 珊珊小籠館地點:仙霞路(威寧路口)、古美西路(近龍茗路)說到小籠怎麼能少了珊珊小籠館。推薦一下蟹粉小籠,在上海灘上能擠入上乘的了,裡面的湯汁口感濃厚鮮美。他家用的肉還蠻好的,不像有的地方的小籠,肉都散開來的。人均在15元左右,很大眾哦。有機會一定要去試試,帶著你的荷包去那打個小嗝吧。 第一籠地點:航北路275號(近航中路)、紅松路194號這就是傳說中的「第一籠」。現點現蒸的小籠可以用晶瑩剔透來形容,皮子超薄,而且品種多,咖喱的麻辣的都有,價格也不貴。老闆端上來的時候很自信的說:「第一次不來是你們的錯,第二次不來是我們的錯。」說的很有信心的。鹹蛋黃小籠裡面的鹹蛋黃味道不是特別濃,但也算是標新立異的一個亮點了吧。招牌小籠和蝦肉小籠就不用說了,皮很薄很薄,真正吹彈可破。 鼎泰豐地點:連鎖店他家的服務是名不虛傳的,從進門到出門豪無怠慢,比較滿意!雖然價錢是貴了點,但是一分價錢一分貨,小籠做得不僅精細,味道也絕對不會令大家失望。這家店的各種點心差不多都嘗過了,還是念念不忘蟹粉小籠,光是湯汁就有「厚厚的」蟹粉味道。他家的蟹粉還是有一定實力的,有一次點了蟹粉豆腐,也無比好吃。 金陵湯包地點:棗陽路465弄內(華師大後門對面小區內)這家店比較隱蔽,但是人氣真的很旺,人多的把小區的出入口都堵住了。他家小籠,有一點甜,皮不是很薄,但這樣就能保證皮不會破,做得恰到好處。雖然個頭不大,但湯汁多,而且便宜啊,這里應該是最便宜的了。再配上隔壁的奶茶,就絕對完美啦。 富春小籠地點:愚園路650號(鎮寧路口)、天山西路159號(近地鐵二號線北新涇站)富春的小籠,悠久的歷史了。特意為他家小籠而去的,把不同餡的小籠都嘗了一遍。還是喜歡蝦肉小籠,裡面可以吃到蝦肉,是一整塊的哦,還很有彈性。總的來說,小籠個頭還挺大的,皮都很薄,湯汁也很鮮美,可以吃到小時候的感覺,最主要的是性價比不錯。 包公公地點:中山公園玫瑰坊一樓包公公算的上玫瑰坊里最出名的店了。它最有名的當然是小籠啦。小籠的個頭不大,湯水到是還有的,肉里加了薑末,味道還蠻香的。小籠皮薄而有韌性,汁水多而不油,基本不會漏湯,一個個很完整,吃完之後還留有回味。 德籠館地點:江西中路473號(近南蘇州路)小店不大,卻干凈明亮。招牌小籠是現點現蒸的哦,鮮肉、蝦肉、鮮蛋黃、辣味、蟹粉,口味多多。吃了他家的小籠就四個字「皮薄汁多」,可比古漪園啊。極力推薦招牌小籠,現蒸出來,熱騰騰的上桌咬一口有很多湯流出來,很鮮,肉也還蠻新鮮,性價比不錯的。 雅瑪地點:虹橋路1482號(近延安西路)典型的台灣餐廳,以「簡單休閑」為主調。他家的環境是沒話說的,更推薦陸家浜路那家雅瑪,因為環境會讓你非常物有所值。小籠的個頭不大,有韌勁不粘牙,皮薄得可以瞧見裡面的湯汁晃動,而且個個汁都很足,這還要考驗一下筷功了。 錫緣無錫小籠館地點:南大街54號(近富強街)、麗水路1號六純香美食廣場6樓(近安平路)超級好吃的無錫小籠,個頭很大,湯汁很多,肉餡香香甜甜的,甜的很正,而且一點都不油膩哦。無錫小籠的皮不是特別薄,但又恰到好處。不容易破。他家的蝦肉小籠,不僅汁多,還很入味,是我吃到的小籠里數一數二的了。愛吃甜甜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無錫小籠哦。
H. 張家港哪裡有好吃的小籠包的
東菜場的豐盛包子館的小籠包,豐樂園(實驗小學對面)的小籠包(味道偏咸),還有花園浜菜場對面的花園小吃店的小籠包,都蠻好吃的
I. 無錫小籠包排名前十的都是哪些
王興記、憶秦園、熙盛源、笑來喜、超王記、蘇興記、鼎福記、古香樓、聚成源、靈德靈。
1、王興記
王興記是家喻戶曉的老字型大小。小籠包餡料十足,黃色的湯汁肉眼可見,鮮香美味的開洋餛飩也是所有無錫人心中的一份美好回憶,更是外地人對於無錫的味覺符號。十分受歡迎。
還有笑來喜、超王記、蘇興記、鼎福記、古香樓等這些老店,都是小籠包的聚集地,深受食客們的喜愛。
J. 哪裡小籠包最好吃
揚州富春,淮陰文樓,鎮江宴春都是老牌小籠湯包 不過據江蘇上海一帶的老人說,江浙滬一帶最好的湯包是出在江蘇靖江,這是一個縣級市,目前隸屬泰州市。但靖江的湯包不是小籠的,或者小籠是小籠,只能裝一隻的。 詳細小籠包子的做法請參看: http://www.24617.cn/a/zuotanhuifayangao/2011/0911/425.html 介紹如下:靖江湯包的做法,取淮陰,揚州,鎮江這沿古運河上下三個主要城市的湯包做法的精華,能夠做到皮薄,可以不在燈光下就可以看透湯包,湯是湯,餡是餡,還有明顯的上部的空氣形成,湯多,包大,這種湯包的做法要求很嚴格,一般成品有成年人的手掌般大小,吃湯包有一種說法,輕輕提,慢慢移,開小窗,再喝湯.肉緊,在湯包做好,蒸制六分鍾成熟以後,喝完湯,可以看到裡面的肉餡是一團而不是一堆散渣,而肉餡在這樣一個湯包裡面只是佔到三分之一而已,也就是說湯佔到接近七成,蟹黃湯包的售價是在每籠六隻,旺季達到一百二到一百八一籠,也就只有六隻啊,還有這種湯包皮的筋度甚至達到了,蒸好之後可以下油鍋的地部,煎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