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拔草的作文
導語:拔草時要連要拔起,這就是常說的斬草除根。有關拔草的作文,下面由我為您整理出的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拔草的作文1
早上和媽媽弟弟出去鍛煉回來,看見大姨在小區里拔草,我們覺得好玩,就去幫大姨拔草。
剛開始,我們一棵一棵的拔著,大姨看了說這樣太慢了,就教我們一撮兒一撮兒的拔,這樣果然很快,不一會兒就拔滿了一大袋子,我們繼續拔,越拔越覺得沒意思,不知不覺我倆又把草給種上 了,於是我倆就玩起了開農場,我們先拿鏟子在地上挖個小坑,然後把拔出來的草連根帶土給放到坑裡,再拿土埋上。一會兒就種了五六棵,又覺得沒意思,這時,我倆都把目光盯在了一塊磚頭上,於 是我倆就又從磚頭的四周挖洞,想把磚頭給抬起來,挖著挖著,我看見了一個釘子,這下覺得有得玩了。我倆開始分工,我敲釘子,弟弟轉釘子,這樣土就鬆了,挖著就容易的多了,我倆玩得正高興呢 ,媽媽叫我們回家吃飯了,我們只好回去了。
等有時間我還要去玩這個游戲!
有關拔草的作文2
前幾天,我去我哥哥家,到了哥哥家,第二天我們就去拔草。
我們在烈日當頭的中午,小跑到地里,就已經熱得滿頭大汗,但是我們還要堅持拔草,叔叔說如果不在三點前拔完三斤草,那就再拔三斤,並且還不可以拔掉冬瓜的任何部位,我們氣喘吁吁地回答 道行,保證完成任務!
開始幹活了,哥哥就沒一點干勁,而我卻恰恰相反,因為我是第一次下地拔草,就顯得格外高興,剛才的累勁一下子全沒了,開始干起來,越干越覺得沒勁,累得汗流浹背,就有一點想放棄的意思 ,可是我一想到農民就是和我們一樣,他們不但不放棄,還在幹活,我又有什麼資格放棄呢?我一想到這里就又有了干勁。
終於,三斤草拔完了,我們非常的高興,我堅持不懈的`努力沒有白費!我非常的高興,雖然全身是汗,可我們非常高興。
我終於真正了解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體會。
有關拔草的作文3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到婆婆家玩。吃完午飯後,婆婆說:「玉米地里長了好多雜草,我們去拔草吧。」我聽了婆婆的話特別高興,連說好的好的。因為我最喜歡到野外去玩了。
我們騎著電動三輪車來到了玉米地里,看到地里的草都快趕上玉米了,看來不除掉它真得早不行了。就這樣我們開始動手拔了,草的邊上長著許多象樹枝一樣的麥茬,把我的胳膊都劃傷了,可我看 見還有那麼多的草要拔,就顧不了那麼多了。一會兒,我的腰也酸了,拔到了地的半中間時,我真得沒有力氣了,婆婆就讓我們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們乘著清涼的風,感受著大自然的味道,精神一下子又來了。到家以後,婆婆給我們做了好多好吃的來慰勞我們。吃完飯以後,我和媽媽就一起回家了。
雖然今天我沒能把婆婆家地里的草拔完,可是我還是覺得我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真得很開心。
有關拔草的作文4
早上一吃完飯,大姨就來到我家,說:「我家玉米地里有許多雜草,你們來幫幫忙,拔草吧?」大姨一 說完,我們就爽快地答應了。
開始出發了,我們小孩子都興高采烈的走在前面,還一邊走一遍說說笑笑唱唱的,都想趕緊到地里。
我們大約走了10分鍾吧!就到地里了,媽媽先給我們定下一條規矩:每個人只有拔了草才能得到獎勵。我們一聽到有獎勵,就趕緊在地里忙開了,大家都想得到獎勵。可是大家才幹了不到5分鍾,就 開始東跑跑、西跑跑,不想幹活了。只有我還在那裡堅持地干著,因為我想得到獎勵。我幹了有10分鍾,就被累得氣喘吁吁、滿頭大汗了,這時我想:我才在地里幹了10分鍾就這么累,而農民伯伯整天 在田間地頭奔波,豈不是比我還累嗎?我以後可要珍惜糧食了。又過了一會兒,大姨說:「乾的差不多了,你們去買東西吧!」我們一聽,就都像一陣風似的往小商店跑,一人買了一根冰棍,坐在石頭 上美滋滋地吃著,而我甚是高興,因為這是用我自己的勞動換來的。
今天我不僅拔了草,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每天吃的所有糧食都是農民伯伯揮灑下自己的汗水得來的,我們以後一定要珍惜糧食!
❷ 去哪裡吃最正宗的砂鍋粥
雖然本薯是無肉不歡
但是在冬天最讓我心心念念的
還是一碗熱氣縈繞的粥!
今天吃貨薯帶著大家看一看在上海北京深圳哪裡可以吃到最正宗的砂鍋粥!!!
—深圳篇—
金稻園砂鍋粥為了那一碗砂鍋粥排隊到深夜!
【推薦菜】膏蟹!!!一定要選,膏巨好吃!膏蟹&鮑魚仔

【翹班帝都探店】小資潮汕粥,價格便宜到驚人
#北京帝都探店在公司附近,和基友二連探。晚飯加午飯統統在這兒解決了!但是位置很隱蔽,在商場的五樓,一個把角哦!環境比較清新和小資情調,一進來就是半開放式的廚房,看著煎蘿卜糕口水都要下來了!服務倒是很好,很熱情呢~打開菜單也是驚了,一點都不貴!性價比也是可以了!——#經典干貝鮮蝦粥#26米,鍋看似不大,倆人分足夠了!貝柱、大蝦....料很足!而且入味兒啊~~基本上現燒的砂鍋粥才可以這么鮮。基友說了三遍:才26!!太值了太值了!而且現在去還買一贈一可以下次去~給力~#蜀香椒麻雞#基友哭著要點,雞肉很嫩,竟然有種怪味涼面的味道,入口微甜微辣還有芝麻的香氣,後勁很麻,配上黃瓜絲又瞬間清爽起來~瞬間想干下一碗面!#廣東涼茶#,難以忘懷在廣州喝的涼茶有多苦,但是又特想去火,所以閉眼點了一杯!沒想到竟然很驚艷,一嘗就知道是自己熬的,入口微甜,隨即就是苦澀,和檸檬的酸澀,是敗火神器~#香茜牛肉腸粉#不是整塊牛肉,更像是牛肉絞成肉泥,濃郁的香菜味道,倒是很香。還有脆脆的馬蹄來爽口~淋的汁不多,卻鹹的恰到好處,不用多蘸就很有味道啦~這種搭配雖然是很討喜~倒是不喜歡香菜的還是慎點#香煎蘿卜糕#就是門口看見現煎的。表皮焦焦的,裡面又很軟爛,還可以嘗出白蘿卜絲的脆~蝦醬也剛好,不濃郁,又有淡淡鮮香。#烏金流沙包#顏色高冷,讓人想點的慾望強烈。面的口感筋道,白嘴吃微甜,撕開後流沙流出,咸鮮的鴨蛋黃也不膩,還有沙沙的口感~贊哦#老火靚湯#每日例湯,基友必點....是什麼雞湯好像,反正她喝完了~味道應該不錯#潮汕老鹵串串#點了小份,每種只有一個。形式有點像串店的涮肚,手打牛丸的確的手打的,但是只有1/4個...這個分量也是醉了。湯汁濃郁,底下還有炸腐竹皮很是入味。總體來說很滿意了~店名:潮本味潮汕砂鍋粥。地址:北苑路甲13號上品+5層013地鐵5號線北苑路北西
23次贊186次收藏
————————————————————
大家記得戳進話題今天吃什麼今天去哪兒吃發筆記分享你們的美食日常~1、種草種到家!記上寫上【店名】+【地址】+【推薦理由】
2、一定一定要打上#(你所在城市+美食)話題(比如上海美食)和#(餐廳類型)話題(比如湯粥店)
❸ 6月上海將進入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階段,上海人解封後最想干什麼
6月份上海解封後,你最想做什麼事情呢?整理出來一定要做的50件事!一起來看看吧!
等到解封後…上海人民還有什麼最想做的?歡迎留言區補充更多解封後想做的事,祝大家天天開心!!!
❹ 上海迪士尼有哪些好吃的美食呢
美味豐富的節日佳餚是歡度新春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無論是新春團圓飯還是深受喜愛的傳統小吃,上海迪士尼樂園處處都是可口誘人的美食。寶藏灣的「巴波薩燒烤」、探險島的「部落豐盛堂」、奇想花園的「漫月食府」。。。米奇大街上也有很多美味的小食。
「小米大廚烘焙坊」的新春熱飲賣得特別火,香蕉牛奶、海鹽巧克力,厚厚的奶蓋上裝飾著米奇造型的巧克力片和滿滿的棉花糖,冬天熱呼呼地來一口別提多享受了,特製的新年杯托也可以額外購買並帶回家。再配上些店裡現烤的點心,下午茶好去處。
用這樣歡樂的一餐結束上海迪士尼度假區之行,完美!
小貼士:
優先領取迪士尼快速通行證
每一位於指定購買渠道成功購買上海迪士尼度假區酒店門票套餐的客人,可在入住酒店當日,憑在酒店房卡內綁定的樂園門票,在禮賓部領取次日使用的迪士尼快速通行證。
優先通道入園
入住酒店的賓客可從優先通道進入上海迪士尼樂園。優先通道位於迪士尼小鎮,開放時間早於樂園主入口。入住酒店的賓客可在每日上午10:00前,乘坐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穿梭巴士抵達迪士尼小鎮,憑酒店發放的有效憑證卡、當日的樂園門票和身份證件,通過迪士尼小鎮通道優先進入上海迪士尼樂園。
商品領取
在度假區內購買商品時,您可以選擇商品領取服務,商品將直接送至酒店,無需額外付費。
免費停車
入住上海迪士尼度假區酒店的客人,可以免費停車。
優享服務
入住度假區內主題酒店的賓客可優先預訂餐廳座位,小遊客可以在繽紛變幻沙龍享受特惠待遇。此外,酒店賓客還可優先進入星願公園,體驗娛樂項目。
遨遊旅行家-蔻蔻
❺ 上海有哪些美食是寧願排隊兩小時也覺得值得的
之前排過隊的網紅美食都感覺不值得,也就是一時新鮮人來瘋,吃了感覺也就那樣了,不會想再去第二次。
❻ 田子坊有什麼好玩的能不能說說
在上海的眾多景點中,田子坊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地方,去了田子坊,好玩兒的有以下一些:
一、欣賞上海特色建築
田子坊的石庫門建築算是最有特色的了,也算是上海最小資的地方。
如果想了解上海的特色建築的話,來這里是肯定沒有錯的。在這里逛逛細街小巷,欣賞一下上海特色的裝修建築,就宛如置身於老上海一般。
還可以買一些上海的點心小吃,這些點心的包裝是真的好看,看了就愛上的那種。
❼ 拔草枸杞島 值不值得你說了算
偶爾從小紅書上看到枸杞島-東方的小希臘,圖片風景都特別的美。就在上海周邊,2-3日游十分合適。
看到一張紙美麗的圖片就起了拔草之心。各種攻略搜一搜,要立即行動起來。否則過幾天念頭淡了,我又不想去了。
先是網上找好路線。我是從上海出發的找的是這邊的路線。
1.買票,從上海這邊走的話是從南浦大橋出發。買的車船聯票。一般都是去現場買。四號線南浦大橋站1號口出來。
出了站口右邊走,你會看到有一個站點候車廳。不要在這里買,穿過這里繼續沿著右邊的方向走,大概50米,就到了售票口。
售票口每天6:30就已經開始售票了,一般只售當天或者提前一天預售。我買票的時候是7:00到的窗口,結果當天去枸杞島的票已經售完了。
還好我是提前一天買的。車船聯票價格是RMB174元/位。保險費2元/人。我買的預售票,客服給我的卻是當天的保險票。這里還有一個小插曲,請大家記得一定要帶現金!這里只收現金。一直以為一部手機走天下的我,無奈去了早點攤換現金。
可惜大媽告訴我剛被前面一個小夥子換走了- -!還好後面有一兄弟帶著媽媽一起買早點,阿姨有帶現金,解了我燃眉之急。因為我已經攜程上訂好了民宿。
如果不去的話是不給退的。這點我覺得滿坑的,尤其是旺季,肯定是先訂酒店再訂船票的。但是酒店通常網站寫著不退的。但是船票卻很少。像我這種淡季去的話,買票都這么緊張了。
每天只有一班車船聯票,每天早上7:15分。(事實證明只要車滿了不到這個時間車也會開的。其實可以淘寶訂票就是比較貴)
2.出發。按照車票上的時間,我們七點不到趕到南浦大橋。候車廳就在售票口後面。這里早餐點只有手抓餅特別油,建議大家提前帶好早點和零食。
我是10月12號出發的,早上天氣還是有些冷的。7點左右就開始檢票上車了。座位隨便坐,坐滿車子就開了。旁邊那輛大巴才7點多一點點就啟動了。我這輛大概也是7:10左右就出發了。
上了車就開始補眠了。大概8:30左右到了沈家灣碼頭,在這里下車。使用身份證進候車室。(買票的時候就要求一定帶身份證了,現在進島都是實名制的)
大概8:50 開始登船。我們乘坐的是舟橋2號,是慢船特別大。海上還是有些風的,注意保暖。船上有賣玉米香腸丸子都是熱的,供大家選擇。我買了5塊錢丸子一個茶葉蛋3元,吃的暖暖和和的。注意!船上沒有信息,請准備好娛樂或者悶頭大睡吧。
大概是13:30左右到了枸杞島 干斜碼頭 。之前從網站看到打的要80元到嵊山,做小巴只要5元/人。黃色的小巴前面會寫上 干斜-嵊山 。我們去的時候第一輛車已經坐滿人了,我們去了第二輛車。
後來入島才知道,到干斜的小巴很少的,只有有船的時候才會調度一些小巴過來。平時只有嵊山-大王的小巴大概20分鍾/班。
3.入島。
乘坐小巴很快就到了嵊山。其實來枸杞島可以到嵊山枸杞兩個小島上玩。這兩個島很小,中間有三礁江大橋連著。可以坐小巴來往。
到了就發現島上的海腥味撲鼻而來,這就是島嶼的特色吧。給民宿老闆打電話,一會老闆阿姨過來接的。他們家在巷子里,所以每次有人來都提前接的。
我是在攜程上訂的他們家,覺得性價比很高。來了發現這里很多民宿,基本都是本地人自家開的。住宿不大,很乾凈。東西放下以後,出來吃點東西。
隨意去了兩家發現都是30元/碗。任意走進了一家覺得味道有點淡了,不是特別好吃。
按照飯店老闆的指示我們決定先在嵊山島走一走。
4.西洋灣
這個地方地圖上沒有標識出來。一開始聽名字我一直以為是夕陽灣。
我們從吃飯的地方出來,走一走玩一玩,大概40分鍾到了。這里蠻開闊的,景色也蠻好的。路上都是修整過了的。
我們很開心的拍了很多照片。有些地方被圍欄圍起來了,不準遊客過去。但是我看地上有明顯的腳踩的小路,十分想過去。
想在海邊岩石上坐一坐,被我老公嚴厲拒絕了。後來累了,我們還是翻過了欄桿在草地上隨意坐了一會。剛來的時候這里人不多的。
大概傍晚的時候很多人過來看日落,來了很多人。
17:00左右我們返回。回來的路上我們走了一半天已經慢慢黑了。島上天氣暗的比陸地上要早。
回來在中午吃飯的地方又吃了晚飯。三個菜,20元/菜的加工費。我們吃了一份帶魚,一份清蒸螃蟹,還有一個菜我想不起來了。1瓶啤酒。總共188元。
話說螃蟹清蒸收加工費20元是不是有點貴?
吃完飯回到民宿早早就休息了。
5.綠島小屋*無人村
早上7:00 左右迷迷糊糊醒來,外面天已經很亮了。起來收拾一下,吃了老公外面買回來的早餐。豆腐花加油條還蠻好吃。大概15元。
在路上買了一些橘子,話說這個季節的橘子很多蠻甜的哈。本來打算走上無人村的,但是我看都是上坡,乾脆叫了計程車。30元一趟。10分鍾不到就到了山頂。
路邊有一個路牌上面寫著無人村。50元/人的門票。其中30元是入村,20元是觀景台。這個村子很久無人居住了,房子上爬滿了爬山虎行成了一道風景。
白天來天氣還很熱,一直以為會很冷的,沒想到天氣還很暖和。可惜我一條美裙裙都沒有帶--。按照路線走進村子,進了後灣村。這里還是比較好玩的。
剛進去就看見被海水沖進來的很多的白色垃圾。感慨頗多。下來以後看見幾位大姐在擺姿勢拍美照。好羨慕!
這里離海很近,可以感受到海水的沖擊感。對於陸地上成長的孩子來說真的很不一樣!
我們也在這里美美的拍了照片。過了一會覺得無趣了,就慢慢回去了。回去都是上坡。還都是石子路不太好走。我們走幾步都停一停。
我老公比較急,先上去了。我邊走邊坐下休息。短短一段路被我走了一個多小時。後來證明我才是對的。我老公到了觀景台累虛脫了。
我也是腿在打顫。果然需要鍛煉!
回來路程依舊是打車30元。到了嵊山街上吃了一碗餃子和牛肉麵。回民宿修整。
6.閑逛
本來是看到網上很多信息回程票都是民宿老闆幫忙買的。我也就這么決定的。結果我們這家民宿老闆說現在是淡季讓我們自己買。
我們都不知道哪裡買好嗎?明明問過的答應給我們買的,現在又這么說。所以大家來的話一定要問好老闆是不是可以幫忙買回程票。
後來我們問了吃飯的老闆說是嵊山街道上水上人家旁邊就有。我們去踩了點准備第二天早上去買票。
下午沒有什麼計劃,就坐小巴到了烏沙村。
在烏沙村沙灘邊玩了一會沙子。尤其海浪沖都腳邊的時候,人會有眩暈感。好神奇。然後在環海的公路邊散步,在三礁江大橋拍了很多照片。悠悠哉哉的走了回來也蠻開心的。
在島上天亮的早黑的快。我一直到離開帶的毛衣都沒有排上用場。這里天氣不冷,要注意防風防曬。一定要記得帶墨鏡。
晚上吃了帶魚,蛋蒸蛤蜊,鯰魚,還有鯰魚羹,螃蟹,一瓶啤酒花了246元。
7.離島
第三天一大早,我老公去買票,一開始買到了沈家門,回來發現買錯了。又買回沈家灣。一開始沒有賣的了,正好有人退票。
這個都怪我一直記著沈家門。唉又不是去寧波的。吃完早餐收拾東西,在嵊山站等去干斜的小巴。等了一個小時全部是嵊山-大王的。
後來問了才知道去干斜的只有有船的時候才會安排的。
我們先坐小巴到了大王,在大王沙灘玩了一會。旺季的時候大王是要收費的。這個時候已經關閉了。
我看了一下不知道是不是沒有人打理,好多大大小小的石子。我們撿了一些准備給寶貝玩-玩。
在車站我們問了旅遊管理的人說是10:00 會有一班大王到干斜的車。但是因為太少了,我們怕趕不上車。恰好看到第一天來的時候2位少年。就一起拼了車。
司機看人多了本來想漲價。但是前面的小哥和他溝通了下,講都是出來旅遊的這么點路就漲價對你們名聲不好。時間久了大家都不來了~~~
後來我們6個人收了40元。
我們坐了加班船嵊鷹3輪10:40回去的。這班船比來的時候快,分上下兩部分。走的也挺穩的。基本不會讓人暈船。
到了沈家灣因為我們買的不是車船聯票,所以到南浦的大巴不帶我們。後來找人拼車到地鐵站。20元/人順利回到了上海。(順便說一句大巴司機講話很難聽的)
枸杞島旅遊正式結束。此行感覺一般吧,交通和飲食都不太方便。島上應該開過會吧。收費都比較統一,做飯加工費20-30每個菜,打的30元起步,不打表。枸杞貽貝比較多,嵊山吃的多一些,有人住枸杞島坐小巴到嵊山吃早飯。小巴很快的才2元每位。
我們太懶沒有計劃太多行程。感覺其實可以玩的景點不多適合2-3日游,多了就沒有地方玩了。我們去的時候街道兩邊全部都在裝修。聽說是政府出錢做的形象工程。
沒有感覺到島民有多熱情,大家就是正常過日子而已。很多本地人出去都不願意回來了,因為交通實在不方便。
典型的中國式旅遊圈個地方就要收費。多好的風景都會讓心情打個折扣了!寫了一遍網頁卡沒有保存,心情不好補一篇。有問題歡迎來問哈。
❽ 佛學——最近我接觸一些高人,他們都很相信佛學!其中有說:修心養性。請問您們是怎麼看待
可以去除你生活中的各種煩惱。
佛教的核心——去除煩惱——而不是關於求神拜佛、佛菩薩保佑等跟真正的佛教無關的問題。
一講到佛教,很多人會認為佛教是一種宗教。也有人認為佛教是一種文化、佛教是一門科學,或者佛教是一種生活。這些都對,但不完全對。
那到底什麼是佛教呢?
佛教,巴利語Buddha-sàsana。
Buddha, 古音譯為佛陀,意思是覺悟者、覺悟的人。覺悟什麼呢?覺悟了世間、人生的真理。覺悟靠什麼?靠智慧。如果一個人透徹地了解人生,完全地覺悟世間,就叫做覺者。第一位覺悟了人生、世間真理並把它宣說出來的人,我們就稱他為佛陀(buddha)。
Sàsana的意思是教導。所謂的佛教,就是因為佛陀透徹地覺悟了人生、世間真相後,再教導我們去認識這個世間,了解人生的真相,使我們也有智慧達到覺悟,所以這種教導方法就稱為佛教,即佛陀的教導,覺悟者的教導。
我們現在所說的佛陀,是專指公元前六世紀時中印度釋迦國的苟答馬佛[2](前624-前544年)。現在所說的佛教,也專指苟答馬佛的教導。
苟答馬佛到底教導了些什麼呢?他所覺悟並教導的世間、人生真理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我們所處的這個世間是苦樂參半的,或者說人生是苦多樂少的,大家認不認同?人生肯定有苦,有苦必有樂,但有樂之後必有苦。一個人就算能呼風喚雨,享盡榮華富貴,到頭來還是會衰老,會生病,最終會死亡。我們經常要跟自己不喜歡的人、事、物在一起;卻不能經常跟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即使在一起最終也要分離。自己有很多的理想,有很多的願望,但卻不是想得到就可以得到的,世間上有太多的東西是現實不到的。總言之,只要有這副身心,就不可避免地會有各種各樣的缺陷和遺憾。
所以我們說,人生是不圓滿的,是充滿缺陷的,是苦多樂少的。
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呢?因為有煩惱!
煩惱,在一般人的觀念中,通常是指內心的煩悶苦惱或焦慮不安。不過,在佛教中所指的煩惱,包含的范圍要大得多,它不單指煩躁、苦悶、焦慮,還包括貪婪、執著、自私、傲慢、虛榮、妒忌、吝嗇、錯誤的見解、懷疑、猜忌、生氣、憤怒、憎恨、殘酷、反感、愚昧、無知、麻木、散亂等等。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負面情緒、不好的心理狀態。
修學佛教的最根本目標就是要去除這些煩惱。如果一種方法不能斷除煩惱,那就不是佛陀的教導!
佛陀不是叫你去求長生不老,不是叫你去求升天成仙,也不是叫你去求財、求名、求利、求官、求子、求對象、求升學、求保佑、求平安……不是這些,這些都不是佛教!
佛陀教導我們要真正認識自己的身心,去除自己的煩惱,這才是佛教!如果只是為了求這個求那個,那麼我們又何苦要出家呢,何苦要修行呢?真正的佛教不是叫大家有所求,有所求本身就是一種煩惱。佛陀是教導我們斷除煩惱,包括斷除有所求的心。
或許有些人會這樣說:「我為什麼要學佛呢?我為什麼要修行呢?你們佛教說人生是苦,有生老病死苦,但我就覺得很快樂。我還年青,沒必要把自己想像得很老;我還健康,沒必要無病裝病;死亡對我來說也還很遙遠,所以我認為沒必要學佛。即使想學,也等我老的時候再打算。」
是的,生老病死苦對於有些人來說確實沒有很深刻的體驗。然而,生老病死苦是現實人生的現象,它們只是結果,並不是原因。佛陀教導我們修行並不是從結果著手,而是從因下手。如果「平時不燒香,臨急抱佛腳」是沒有用的。就好像一個人平時不注意身心健康,花天酒地、暴食暴飲、生活紊亂,等到身罹絕症時才臨渴掘井已經太遲了。一個社會不推廣衛生保健,只知道建造醫院、診所;一個國家不提倡民風、道德,只知道設立警察、監獄,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同樣的,人生是現實,苦是結果,而導致苦的原因是煩惱,煩惱才是元兇。要解決人生的根本問題,要脫離諸苦,唯有從煩惱下手。斷除煩惱才是佛教修行的目標。只要一個人有病,就有治病的必要。只要一個人有煩惱,就有修行的必要。
佛教的下手之處就是煩惱。如果一個人沒有煩惱,他就沒必要學佛,也沒必要修行。佛教對他完全沒有意義。就好像我身體很健康的話,就無須看醫生,無須吃葯。但是,正因為人有煩惱,有各種各樣負面的心理、不良的心態,容易緊張,容易焦慮,容易執著,容易斤斤計較,容易患得患失,內心充滿了自私、虛榮、苦惱等等,這些煩惱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痛苦。如果想要獲得內心的平靜,獲得真正的快樂,就要想辦法去除這些煩惱。
想要去除煩惱,必須先了解煩惱,以及煩惱產生的原因,這樣才好對症下葯。
雖然煩惱多種多樣,但都可以歸結為貪、嗔、痴三大類。
什麼是貪?貪就是指想得到東西,心黏著對象。
什麼是嗔?嗔就是心厭惡對象,不喜歡、討厭、反感。從憤怒、兇狠、殘酷,到憂郁、煩躁,都屬於嗔。
什麼是痴?痴是心對目標的愚昧、盲目、無知。
這些煩惱是怎樣產生的呢?
根據佛教,我們所謂的世間不外乎兩大類:一類是自己的身心,一類是外境。自己的身心是什麼呢?是指眼、耳、鼻、舌、身和意。眼睛所看的是顏色、光等。耳所聽的是聲音;鼻所嗅的是氣味;舌所嘗的是味道;身體所碰觸的是觸覺,如軟的、硬的、滑的、粗的、輕的、重的、冷的、暖的,還有痛、癢等。意(心識)所思維的是各種各樣的現象。
離開了眼、耳、鼻、舌、身和意,離開了顏色、聲音、氣味、味道、觸覺,以及所想的東西,就無所謂的身心,無所謂的外境,也無所謂的世界。
生活在這個世界,不外乎是自己的身心和外界的互動。眼睛看到好看的、美麗的東西,會產生愉悅的感受,認為對象是好的、是美的,接著會喜歡、愛著。若這種喜歡的心理進一步加強,會產生想要得到、擁有對方的心理。這種心理就是貪。
同樣的,當我們聽到悅耳的音樂、別人的贊美,聞到清香、吃到美味的食物、觸摸到異性細滑的皮膚等等時,貪欲很容易就生起。
當一個人見到不喜歡的東西,聽到難聽的聲音,聞到很臭的氣味,吃到難吃的食物,或者天氣酷熱難耐的時候,就會產生厭惡的感受(苦受),認為對象是不好的、是壞的,內心會排斥、反感。若這種排斥的心理進一步加強,就會生氣、惱怒,甚至會想要以粗暴的方式來對待。這種心理就是嗔。
然而,無論貪也好,嗔也好,都包含了痴。痴就是無知、不了解,不了解事物、身心、世間的真相。因為有痴,貪、嗔才會產生。
總之,貪婪、追求、執著、痴迷,還有邪見、傲慢、虛榮等,都是屬於貪。發脾氣、煩躁、妒忌、焦慮、憎恨等,都屬於嗔;麻木、愚蠢、無知、恍惚等,屬於痴。所有的煩惱都可歸類為貪、嗔、痴。
貪、嗔、痴三種煩惱,佛教稱為三不善根,即一切煩惱的根本。
所謂的煩惱,其實都是基於內心和外境這兩方面的關系產生的。光有心而無外境,煩惱不會產生;光有外境而無心,煩惱仍然不會產生。這是一對的關系——內心與外境的關系。貪嗔痴三種煩惱簡單來說都是這一對的關系:
當心黏著外境,喜歡對象,想擁有、佔有對象時,叫做貪。
當心不喜歡外境、排斥對象時,叫做嗔。
因為不了解外境的本質,認為對象是好的,是可以得到快樂的,是可以滿足自己的,這叫做痴。
當我們明白了這一層關系——見到好的就想得到,見到不好的就想排斥——煩惱就這樣產生了。
煩惱又可依其表現的輕重程度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面叫做違犯性煩惱。違犯性的煩惱是一個人不良心理已經表現在他的行為上了。比如一個人暴怒到要殺人或者殺生;由於貪心而去偷別人的財物,去搶劫;打架,罵人、騙人、搬弄是非;為了往上爬而不擇手段打壓別人;沉迷於追求異性、玩弄感情、吃喝嫖賭。心裡的煩惱已經顯露在身體的行為、語言上,稱為違犯性煩惱。這種煩惱是最粗的煩惱,已經在燃燒人的身心了。
第二個層面叫困擾性煩惱,即一個人的煩惱只浮現在心裡,還沒表露出來,還沒有付諸行動。這包括貪婪、執著、傲慢、自負、憎惡、煩躁、散亂、沮喪、麻木等。例如你很討厭一個人,恨死他,但既沒有採取行動,也沒有說出來,只是在內心憎恨、厭惡他。又如你感到很焦慮、煩躁不安,但還不至於做出沖動的事情來。雖然在語言和行為上並沒有表露出來,但內心已經被不良的心理、不好的情緒所佔據,這叫做困擾性煩惱。
第三個層面叫潛伏性煩惱。潛伏性的煩惱是指沒有表露於行動、語言和內心的煩惱。也即是說,現在沒有煩惱,但並不等於說已經完全沒有煩惱了,它們只是以潛伏性的狀態存在著。例如:當大家在做一件好事、善事時,生起的心稱為善心。生起善心、做善事時可能不會感到煩躁,沒有煩惱,但是只要遇到適合的條件,煩惱立刻就跑出來了。譬如現在大家很歡喜地坐在這里聽佛法開示,暫時將工作放在一邊,沒有煩惱;但聽完之後,一回到辦公台,看到一大堆還沒有完成的文件,立刻又心煩了,是不是?有些修行人可以靜止不動地坐在那裡入定好幾個小時,甚至幾天幾夜,他的心很快樂地安住在定中。在他入定的期間,入定多長久就享受多長久的禪定快樂,完全沒有雜念,更不用說煩惱了。但是當他出定後,當他看到了漂亮的東西、聽到悅耳的聲音、吃到美味的食物等等,內心難免會產生貪愛,這證明他的煩惱還沒有完全被斷除,只是在定中被定力鎮伏住而已。就好像草一樣,到了冬天,所有的草都死了,乾枯了;但只要根還在,一到春天,它又開始發芽了。又好像拔草一樣,只把草拔出來,但根沒有被拔掉,有機會它還是會生長出來。煩惱只要沒有被連根拔除,它就以潛伏性的狀態存在著,叫做潛伏性煩惱。
作為佛教,即覺悟者的教導,目的就是為了斷除這三個層面的煩惱。
應該怎樣斷除這些煩惱呢?
佛教將去除煩惱的方法叫做修行。
修行,又叫禪修,巴利語叫bhàvanà。
bhàvanà是什麼意思呢?
是培育!
培育什麼呢?
培育戒、定、慧!
戒是指道德、品行。定是指心的平靜。慧,是智慧。
大家認為道德品行是好還是不好啊?大家喜歡道德敗壞,還是喜歡品德高尚呢?
內心的平靜是好還是不好啊?大家喜歡煩躁,還是喜歡心平靜呢?
有智慧好還是不好啊?大家喜歡智慧,還是喜歡愚痴呢?
佛陀教導我們需要培育的就是這三樣:
第一、修戒——完善道德品行;
第二、修定——致力於內心平靜;
第三、修慧——培育智慧。
這三種方法是一種次第的關系,即循序漸進的關系。先要完善自己的品德;有了品德,就應嘗試讓自己的心平靜;內心平靜了,應進一步提升智慧。
所以,不要認為修行就是枯坐蒲團、不吃人間煙火。所謂的修行,不外乎修習戒、定、慧,培育品德、平靜、智慧。
煩惱根深蒂固,想要斷除煩惱不是說想斷就斷、輕而易舉的,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煩惱由粗到細分三個層次,而修行也是由低到高分三個階段。修行的三個階段分別可以去除三個層次的煩惱,即:
1.通過持戒去除違犯性煩惱;
2.通過修定去除困擾性煩惱;
3.通過修慧去除潛伏性煩惱。
一、想要去除違犯性煩惱,必須持戒,培育道德品行。道德品行很重要。道德品行雖然不能防範一個人的心,但能規范一個人的行為:有些事情不可以做,就不去做;有些事情可以做,就應該去做。
道德品行,佛教稱為戒。許多人將「戒」片面地理解為消極的禁戒,認為有了戒就不自由了,這個不能做,那個也不能做。
然而,「戒」的巴利語為s?la,含有行為、習慣、品質、本性、自然等意思,通常也指道德規范、好品德、良善的行為、佛教的行為准則等。是從「戒」的原意來看,它是主動地培育好的行為習慣,養成良善的品德、素養。
一個人只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不會去做損人利己,甚至是傷天害理、損人不利己的事情。有道德、有戒行的人,就不會做對他人會帶來傷害、對自己會受到良心譴責的事情。
例如:出於對生命的尊重,我們不應該殺生。任何有生命的東西都貪生怕死;自己不喜歡被人傷害、被人殺害,為什麼要對其他的眾生施暴、要殺害別人呢?正是因為自己不希望受傷害、被殺害,所以不應該傷害、殺害其他眾生。這是對生命最基本的尊重!
自己不希望所擁有的財物被偷、被搶,所以不應該去偷、去搶、去佔有別人的財物。自己希望有個幸福的家庭,維持家庭的和諧,夫妻和睦相處,所以不應該在外面亂搞男女關系,拈花惹草、紅杏出牆。自己不喜歡被別人欺騙,希望自己所講的事情被別人相信,所以要言而有信、言行一致,不應當說假話、騙人的話。
總之,當一個人想要完善自己、提升自己,首先要有德行。有了品德、戒行,就不會在言行上做出傷害他人、危害社會的行為,就不會成為違犯性煩惱的奴隸。通過持戒、培育品德,可以去除違犯性的煩惱。
二、想要去除困擾性煩惱,去除內心的煩亂,就應該修定。定是什麼意思呢?定就是內心的平靜。佛陀曾教導我們很多讓內心平靜的方法,叫做「業處」,即心工作的地方,讓心通過專注於單一的目標來達到內心的平靜。
為什麼讓心專注於單一的目標就能夠達到內心的平靜呢?
舉個例子來說:假如一個人沒有工作,他就可能游手好閑,甚至到處惹事生非。如果幫他找一份工作,讓他安下心來上班;只要他有工作做了,就不會無所事事、不務正業了。我們的心也是這樣,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引導方向,它就會隨順著自己的喜好,追逐欲樂、飄浮不定。讓它專注於一個特定的目標,它就能夠逐漸平靜下來。這就是培育定力的原理。佛教是從事心靈工作的,教我們如何引導這顆心、善用這顆心,讓它朝好的方向、善的方向發展。
在這里,我想教大家兩種修定的方法,讓我們的心專注於特定的目標來培育平靜。
第一種方法叫入出息念,即通過專注呼吸來培育定力。當你回到家之後,可以抽一個時間段,半個小時、四十五分鍾或者一個小時都可以。在這個時間段里,不要看電視,不要開電腦,把手機、電話都關掉,找個安靜的地方,例如自己的房間、書房坐下來。找一個舒適的坐墊坐著,墊大約高四指,或者更高一點,把臀部墊高一點,這樣的話可以保持身體重心的平衡,而且容易坐得久。然後保持上身正直,不要彎腰、駝背,也不要綳得太直,要自然地平直。
輕輕地閉上眼睛,然後全身放鬆,讓身體處於輕松、自然、舒服、適合禪修的狀態。這個時候,應當暫時放下公司的事務,暫時放下生活的煩擾,暫時放下家庭的瑣事,把妄念紛飛的心收回來,不要追憶過去,也不要計劃未來,把所有跟禪修無關的東西、外緣都先放下,決意回到當下,回到這一刻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當身心都處於自然、輕松、舒適的狀態之後,再把心念確立在鼻頭、人中或嘴唇上方這一帶區域,嘗試去覺知自己的呼吸。
不要跟著呼吸進到體內,也不要跟著呼吸出到體外;不要注意呼吸的柔軟、細滑、輕盈、流動、熱、冷、推動等感覺,也不要用眼睛去「看」呼吸,只是讓心覺知進出於鼻端、人中這一帶區域的呼吸就行了。
覺知呼吸其實是很簡單、很單純的一件事情。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呼吸,呼吸無時無刻都在,只是我們一直都忽略它而已。要覺知呼吸,無須造作,無須刻意,只須嘗試去知道、去關心一直都在這里的呼吸就行了。
這是通過專注呼吸來使內心平靜的方法,叫做入出息念。只要你能經常學習關注你的呼吸,你將會發現:你的情緒更容易控制了,你的內心更容易平靜了。
接著再為大家簡單地講一講散播慈愛的方法。什麼叫做散播慈愛呢?就是學會祝福他人,祝願他人開心、快樂。
在散播慈愛的時候,閉上眼睛,先祝福自己,希望自己開心,希望自己快樂,要用心感受自己真正地開心、真正地快樂。如果感受自己的快樂有點困難,那可以回想自己過去曾經做過的一件令你很開心的事情,例如幫助他人、樂善好施等,然後感受當時的快樂,並把這種快樂維持下去。
這樣做大概幾分鍾之後,再選一位你很恭敬、很尊重的人作為散播慈愛的對象,例如你的老師、對你有恩的人等,但必須是同性,異性是不適合的。將你的祝福發出去,用心去祝願這位善人快樂、幸福,用心去感受對方真的很快樂、很幸福!可以將慈愛散播出去後,就這樣盡可能持續地維持下去。
能夠對恭敬的人散播慈愛後,可以繼續祝福其他恭敬的人,然後祝福你的家人,祝福你的朋友,祝福公司的同事,祝福所有的人,包括認識的人、不認識的人,乃至一切有生命的眾生。這就是慈愛!
在散播慈愛的時候,你的心必定是快樂的、喜悅的、平靜的、柔軟的、寬廣的。她可以很有效地消除煩躁、不安、憂愁、怨恨、不滿等情緒。要經常地學習散播慈愛,經常地學會祝福他人。當你擁有了慈愛,當慈愛成為你內心的素質之後,你將會發現:不但你的心情改變了,你的性格改變了,連你身邊的人、周圍的世界也都改變了!
無論是覺知呼吸,還是散播慈愛都不難做到,大家都應該嘗試去做。不僅在特定的時間段可以練習,在平時有空時也可以練習。例如回到公司後,如果離上班的時間還早,可以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閉上眼睛,先放鬆一下身心,接著覺知自己的呼吸……
還有其他很多種業處,雖然專注的目標有所不同,但方法都大同小異,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三、想要去除潛伏性煩惱,根除內心的煩惱,就應該修慧、培育智慧。唯有通過智慧,才能把煩惱連根拔除。
這里所說的智慧,並不是指腦瓜轉得快,理解能力強,記憶力好;也不是指在商場、官場、戰場能打敗對手,青雲直上。這些能力只能叫才華或聰明,不是佛教所說的智慧。佛教所指的智慧,是能夠了知人生真相、洞察世間本質的智慧。
我們需要用智慧來了解這副的身心,了解到我們的身心無外乎是由眼、耳、鼻、舌、身和意所構成。眼、耳、鼻、舌、身稱為五根,即五種感官,它們構成了這個肉體之身(色身)。意呢,有六種,即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這六識分別認知六種對象:顏色、聲音、氣味、味道、觸覺和各種現象(法所緣)。眼識能見到顏色,耳朵能聽到聲音,鼻子能聞到氣味,舌頭能嘗到味道,身體能碰觸到觸覺,意識能思維各種現象。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不外乎是自己的身心和這六種對象的互動。
當我們看到美麗的東西、聽到好聽的聲音、吃到好吃的食物等等時,很容易生起貪心,想要追求這些東西。當心接觸到不喜歡的對象時,心會排斥、抗拒,很容易生起嗔心。由於不了解外境的本質,這叫做痴。貪嗔痴都是不善心,亦即是煩惱。
我們應當用這樣的方法來了解身心是如何構成的?它們是如何運作的?在什麼情況下生起的是善心,什麼情況下生起的是不善心?應當如何培育善心,如何避免不善心?
了解身心之後,還必須進一步追查造成身心之因、生命之因。有果必有因。生命作為一種結果,必定有其因的。為什麼會有生命呢?因為有煩惱,有貪愛、有追求,想要這東西、想要那東西,於是會採取行動。這些行為表現在道德上稱為善業或不善業。當這些善業或不善業遇到因緣成熟的時候,就必然會帶來相應的果報。我們的這副身心、每天所遭遇的境遇,就是自己行為的結果。亦即是說,命運的好壞是靠我們自己創造的,我們是自己行為的承擔者。同時,我們也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了知身心與身心之因後,還必須觀照它們都是無常、苦、無我的。包括身心在內的世間所有現象都不是永恆的,一切都在剎那剎那地生滅變易著,這稱為「無常」。萬物都在遭受生滅的逼迫,所以是「苦」。因為無常、苦,其中根本不可能有一個所謂的「自我」、「靈魂」、「實體」、「本體」存在,這稱為「無我」。
如此用無常、苦、無我的智慧來觀照一切的世間,包括自己的身心,他人的身心,無論過去、現在、未來,一切都是無常、苦、無我的。通過觀智如此透徹地觀照,當他的智慧成熟時,就可以斷除煩惱、解脫一切苦。
因此,通過持戒,能去除第一種最粗層次的違犯性煩惱。通過修定,能進一步去除第二種困擾性煩惱。通過修慧,能徹底去除第三種潛伏性煩惱。所有的煩惱,皆可以通過培育戒、定、慧來解決、斷除。
修學佛教的目標是為了斷除煩惱,斷除煩惱的方法不外乎戒定慧三學。戒定慧是佛教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修行方法,離開了這些,就談不上所謂修行了。
大家想要去除煩惱,也必須培育戒、定、慧。要培育這三件事不會很困難,就要看大家做不做,能不能持之以恆。當然,在座都是在家人,有家庭、有工作、有社會責任,在這方面的要求自然不可能像出家人那麼高。對於出家人,品德的要求須做到持戒清凈,足以為大眾之師;平靜的要求須證得禪那,智慧的要求須修到觀智,這些都是專業要求。在家人雖然不能做到很專業,但至少也要達到業余水準吧!
由此可見:佛教是佛陀的教導,是強調智慧、覺悟和實踐的教導。不要認為佛教是宗教,要人燒香、跪拜、初一十五吃齋念經等。佛陀教導我們要清楚身心的真相,清楚自己的煩惱,目的就是為了斷除煩惱。佛陀為斷除煩惱指出了一條清晰的道路,這條道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要提升自己的戒行、道德品質,第二要致力於內心的平靜,第三是培育智慧,並通過智慧來斷除煩惱,根除苦之因。沒有了因,就不會有果。沒有了煩惱,就不會有生死輪回,不會再有苦。這就是佛陀的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