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安徽最具特色的美食「」
安徽最具特色的美食「匯總」
安徽各城市特色美食,你吃過幾個呢?以下為您匯總安徽最具特色的美食,歡迎瀏覽!
宿州
蕭縣麵皮
麵皮,是蕭縣一大特色小吃,是以大米為原料,經過浸泡,磨成米漿,加水稀調相宜,上特製的籠蒸熟,待冷卻後切成細條。麵皮吃法很多,除涼食外,還可晾乾油炸,雪白透亮,香酥迷人,在宴席可與蝦片媲美。還有炒、燴等吃法。
六安
大救駕
大救駕,是安徽省壽縣的名產,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製作大救駕的主要材料有:豬板油、金橘餅、核桃仁、青梅、青紅絲、冰糖、白糖、糖桂花等,經過特殊的工藝加工而成。這種點心形狀獨特,其形扁圓,中間呈急流漩渦狀,多層花酥疊起,猶如金絲盤繞,清晰不亂,色澤乳白滋潤。品嘗起來,酥脆可口,重油而不膩,而且含多種果香味,深受群眾喜愛。
亳州
渦陽干扣面
渦陽干扣面,是渦陽的一種獨具風味的麵食,以煮熟的黃豆芽作鋪墊,配以蒜汁、蔥花、味精、胡椒、食醋、香油、醬油等為底料,煮熟的面條如雀巢一樣覆蓋其上,再以油榨辣椒作上料,充分攪伴以後即可。干扣面成為渦陽街面上的一道迷人的風景,有過往商賈來渦必吃干扣面、“不吃干扣面枉來老子故里”之說。
池州
九華素餅
九華素餅,是安徽九華山著名的漢族小吃,當地知名特產,是用九華山上的素食、黃精、綠豆粉製作。九華素餅外皮酥脆不油膩,加入九華山的野生黃精,不是調味劑,而是生長在九華山上的一種百合科草本植物,肉質肥大。黃精加工後加入素餅當中,可以使餅更加油潤,而且氣味芳香,味道清甜。
滁州
管壩牛肉
管壩牛肉,是全椒傳統清真菜餚。管壩是全椒縣西部的一山鄉,回民聚居地,這里的回民宰殺、加工牛肉歷史悠久、風味獨特,自清朝乾隆年間至今已有三百年歷史。
秦欄鹵鵝
秦欄鹵鵝,安徽省天長市秦欄鎮特產,傳有百年歷史。其肉酥嫩,清香撲鼻,老少咸宜,別具風味。
雷官板鴨
雷官板鴨,是安徽省來安縣水鄉小鎮雷官久負盛名的漢族傳統名菜,因其產地來安縣雷官集而得名。起源於清同治年間,板鴨製作採用宰、鹵、晾、煮四道工序。板鴨外表色澤光潔,呈乳白色,食之肥而不膩,松嫩可口,鹹淡適中,味鮮醇香,誘人進食。
定遠橋尾
“橋尾”是定遠縣一種特產,臘肉中的佼佼者。因選用豬臀(尾)部的肥瘦肉,產於爐橋鎮,故名“定遠橋尾”,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
小魚貼餅
小魚貼餅是來安縣的一道名菜。選用水庫邊剛釣上來的新鮮小魚,燒制完成後,在鍋邊貼上一圈面餅,將湯汁澆在面餅上,別具風味。
合肥
送灶粑粑
送灶粑粑,是合肥著名的傳統小吃,民間節日祭品。每年農歷.為送灶節,當天晚上居民用米粉做成餅,用豆乾,肉,蔬菜或鹹菜等為餡,用素油煎出舉家共食,迎接即將到來的新年。
白切
白切,是合肥四大名點之一,白切片薄甜脆、質白透明,口感酥脆,甜而不膩,因拌有芝麻,故香、甜、脆三味俱佳,而成為優質名點,後也有用黑芝麻製作,墨黑如漆,滋補養身,故又叫黑切,個統稱白(黑)切。
曹操雞(逍遙雞)
曹操雞,是始創於三國時期安徽合肥地區的漢族傳統名菜。此菜系經宰殺整型、塗蜜油炸後,再經配料鹵煮入味,直燜至酥爛,肉骨脫離。出鍋成品色澤紅潤,香氣濃郁,皮脆油亮,造型美觀。吃時抖腿掉肉,骨酥肉爛,滋味特美,且食後余香滿口。因而,以其獨具一格風味,受到來合肥旅遊的中外食客好評,曾留言贊美:“名不虛傳,堪稱一絕”。
包公魚
包公魚,是安徽的一道漢族名菜,屬於冷盤類,此菜色澤醬紅,骨酥肉爛,入口即化,酥香兩味,俱在其中。包公魚是合肥的特色美食,主要取材是生長在合肥包河的一種鯽魚,只因魚背是黑色的,人們看到它,便聯想了鐵面無私的包青天包公大人,於是又送它一個“包公魚”的美名。
李鴻章大雜燴
李鴻章大雜燴,是合肥名菜,此菜風靡全國,是採用多種食材一起烹飪而成的。相傳李鴻章去俄國參加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並順訪歐美,每日三頓吃西餐,很不習慣。在到歐美後,便吩咐隨行廚師將在當地購來的蔬菜、肉食等,按照中國菜餚的烹制方法“一鍋煮”。因此故名為李鴻章大雜燴。
蕪湖
耿福興酥燒餅
耿福興酥燒餅,是蕪湖著名小吃,以香、酥、脆的風味特色遠近馳名,譽滿長江沿岸,已經近年歷史。成品的酥燒餅兩面如蟹殼黃,里外酥,型美味香,酥脆爽口。鹹的腰型邊呈橢圓、油蔥香濃,油而不膩,甜的圓而飽滿,甜潤爽口,是早點及茶餘飯後老少咸宜的小吃佳品。
丫山藕塘
藕糖,是一種高雅精細的傳統食品,外形成圓柱狀,長短同香煙,粗細同手指,因其內有細孔,形似藕節而得名。丫山藕糖,脆嫩松酥,香甜可口。在吃法上,丫山藕糖也特有講究,吃時需要把藕糖含在嘴裡,慢慢吹出三口熱氣,然後再輕輕咬嚼。如若不然,貪吃心切,則會弄得滿嘴都是糖屑,很是尷尬。
無為板鴨
無為板鴨,又稱無為熏鴨,是無為縣傳統清真名食,早在清代道光年間就聞名於世,距今已有年歷史。板鴨是無為的“名片”,在無為,做板鴨的不計其數,其中的城南馬家、城東燕家,開城鎮的何家,可謂婦孺皆知的老字型大小,鹵水配料和熏烤火候,都是祖上秘傳,從不示人。
蚌埠
金塗山燒全雞
蚌埠“金塗山燒全雞“是發明專利產品,風味獨特。原料精選皖北,豫東,魯南等地農家散養的一年以上的健壯雄草雞,配一三十多種名貴香料,精鹽,植物油,調料等。經二十一道工序,以文武火精久耗時燒制而成。
淮南
八公山豆腐
八公山豆腐又名四季豆腐,因四季可做,故名。此菜實為素菜之珍品。豆腐起源於淮南王劉安時期八公山一帶,即淮南市八公山區與壽縣的交界地,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豆腐中質量最好的數八公山和壽縣一帶,叫做“八公山豆腐”。這種豆腐採用純黃豆作原料,加八公山的泉水精製而成。當地農民製作豆腐的技藝世代相傳,很多人都掌握了一套好手藝,做出的豆腐細、白、鮮、嫩,深受群眾歡迎。
淮南牛肉湯
安徽名吃、淮南一絕——淮南牛肉湯是蘇豫魯皖滬一帶家喻戶曉的名小吃,據傳源自清宮御膳秘方,融入“以食養身”的現代食補理念創制而成。淮南地處淮河南岸,毗鄰淮南岸邊,盛養牛羊,當地古溝一帶又是回民居住地,對牛肉酷愛。對牛肉的加工也有獨到之處,牛肉湯更是淮上人家美味佳餚,早餐的最主要食品,風靡江淮大地,形成獨具風味的地方小吃。
馬鞍山
當塗大肉面
當塗大肉面,是當塗縣當地的特色小吃,歷史悠久,又稱大肉面,於上世紀年代中期落戶於國道當塗段,客人主要是路上跑車人,大肉面汁濃味醇、肥而不膩,名聲漸漸傳開,也因而得名“大肉面”、“當塗大肉面”。如今,當塗大肉面已經是馬鞍山眾多小吃中備受市民青睞的佳品之一。
和縣炸牛肉
炸牛肉,是和縣傳統特產名餚,有多年歷史。元末明初,回民從西北和沿海移居和州,引入“炸牛肉”製作方法。在製作過程中,即將肉按其紋路橫切成半寸長、半分寬、二分厚的肉片,再入水煮肉待滾後晾乾,經油炸並加佐料紅燒即成。入盤時肉色金黃、鮮嫩味美。
採石磯茶干
距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源於清朝嘉慶年間,是清朝貢品之一。茶干選用優質大豆、甘草等十幾種天然材料精製而成。且色澤醬紅、細嚼味長、回味持久、有韌性、對折不斷等特色。
淮北
百善硬面大卷
百善硬面大卷,是濉溪縣傳統小吃,有數百年歷史,硬面大卷製作工藝比較復雜,以其“大、硬、形狀美觀、口感筋道”而遠近聞名。這種麵食的起源,與百善處於古隋堤故道的歷史密不可分。古鎮過往客商多,美食自不可少,且為了攜帶、保存方便,就催生了硬面大卷。百善硬面大卷的創始人已無法考證,只知近代百善鎮上製作硬面大卷的師傅們,以謝、劉二姓居多。
濉溪烙饃
烙饃,是皖北的一種食品,類似煎餅又和煎餅不同。烙饃是用未發酵的麵粉和成柔軟的面團,用擀麵杖擀成厚度約.厘米,直徑約厘米左右的圓形。在一塊圓形中間稍微突起的`鐵板上烙熟的,一般管這種鐵板叫做“鏊”。烙饃吃起來柔韌、筋軟、有嚼頭,既壓餓,也有健齒作用。
雙堆魚面
濉溪雙堆面魚是民間的傳統主食之一,面魚並不是魚,是淮北地區的一種麵食。因為撥到鍋里的一個個面魚兒十分均勻,樣子都是一頭尖,確有幾分像小魚兒,所以人們以其形似,便把這種麵食稱作“面魚”。
銅陵
銅陵大腸面
銅陵大腸面,是銅陵當地非常有名的一道特色小吃,製作簡單,味道鮮美。
大通茶干
通茶干是安徽銅陵大通鎮漢族傳統名菜之一。它形方如牌、體薄如紙,色艷味濃,鮮美耐嚼,飲茶待客饋親贈友皆宜。 大通茶干,明朝就開始生產,已有多年的歷史。由於大通鎮系通往佛教聖地九華山的必經之路,全國各地以及韓國、印度等國朝聖拜佛的香客,因解吃素食之需,都要購買一些大通茶干。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品嘗過大通茶干,從此,大通茶乾的身價更是扶搖直上了。
安慶
頂雪貢糕
頂雪貢糕,是懷寧縣傳統名產,因其色如高山之巔白雪,故名“頂雪糕”,清朝光緒年間作為貢品進京,遂稱“頂雪貢糕”。
黃山
屯溪醉蟹
屯溪醉蟹,是安徽省漢族名菜,屬沿江菜系,已有多年的歷史。屯溪醉蟹個體完整,色澤青中泛黃,肉質細嫩,味極鮮美,酒香濃郁,回味甘甜,為宴上珍品。密封好的醉蟹,可保存兩個月而不變質。
黃山臭鱖魚
黃山臭鱖魚,又名腌鮮鱖魚,所謂“腌鮮”,在徽州土話中就是臭的意思,這“風味鱖魚”聞起來臭,吃起來香,既保持了鱖魚的本味原汁,肉質又醇厚入味,同時骨刺與魚肉分離,肉成塊狀。
黃山燒餅
黃山燒餅,又名“蟹殼黃燒餅”、“救駕燒餅”,“皇印燒餅”,是安徽徽州漢族傳統名吃,盛行於古徽州地區及周邊部分地區。用上等白麵粉與素油攪拌作皮,選嫩乾菜和肥膘肉為餡,芝麻撒面,然後放入特製的大爐中,貼於爐壁,烤熟取出,故又名“火爐餅”。因餅形小巧飽滿,呈黃色,似蟹殼,故俗稱“小燒餅”和“蟹殼黃”。
阜陽
太和板面
太和板面,即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區麵食的一面旗幟。由於它起源於太和縣,加之又是在鐵板上摔打而成,故它的這個名字。
格拉條
格拉條,大概起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是阜陽特有的一種食物,頗受當地人的喜愛,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它的名字來源大概是以下原因:在阜陽“攪拌”的方言是“擱拉”(gela),而這種類似面條的食物需要將各種作料均勻攪拌所以就被稱為“格拉條”。
枕頭饃
枕頭饃,是阜陽特產之一,又稱阜陽大饃。每個長約-.市尺,寬約.-.市尺,厚約.-.市尺,重約-斤,堪稱饃中之王。阜陽枕頭饃系選用精細麵粉,精工蒸制而成。饃焦呈金黃色,似油炸一般,厚約半寸,香酥爽口,用快刀切上一片,饃瓣潔白,層層相包,濕潤柔筋,干而不燥,松軟而又耐嚼。
;
㈡ 六安特色美食 六安特色美食 有哪些
1、銅鑼寨小河魚
六安銅鑼寨山高嶺大,小河溪流眾多,盛產無污染的小河魚。小河魚長15厘米左右,先去內臟,洗凈,再炕干,後曝曬數日即可。銅鑼寨名菜「青椒小河魚」,色香味形俱佳,鮮爽可口,回味悠長。
2、爆炒毛魚
「毛魚」六安人又稱「貓魚」,產自於無污染的老淠河。河西漁民們把小魚打上來以後覺得棄之可惜,於是就把它們清洗干凈後放上鹽爆腌、暴曬及成。民惠路上的大廚們把它放上青椒爆炒,美味無與倫比。
3、烤燒餅
六安人沒有一個不知道六安的烤燒餅,薄、脆、香、酥是六安烤燒餅的一大特色。早晨起來 ,花上一塊錢買上兩個燒餅,順便買一份豆漿就是一頓很不錯的早餐了,甜的、鹹的都有。 六安的烤燒餅攤遍布六安大街小巷。
4、萬佛湖魚頭
食品用料有萬佛湖魚頭,香料,啤酒,茴香,鹽,油。黃瓜,姜(一大塊、拍松切片)、蒜(一頭,略拍即可,不必切)、蔥適量,瓣(或剁椒)、花椒、干紅辣椒、辣椒粉、鹽、味精、胡椒粉、料酒、醬油、醋少許、食用油,生粉、料酒、鹽少許,蛋清。
萬佛湖魚頭具有養顏美容之功效,具有豐富的蛋白質,適合各個階層的人士食用。
5、八公山豆腐
「八公山豆腐」又名「四季豆腐」,因四季可做,故名。此菜實為素菜之珍品,更為壽縣傳統名餚。豆腐起源於淮南王劉安時期八公山一帶,即淮南市八公山區與壽縣的交界地,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豆腐中質量較好的數壽縣八公山一帶,叫做「八公山豆腐」。這種豆腐採用純黃豆作原料,加八公山的泉水精製而成。當地農民製作豆腐的技藝世代相傳,很多人都掌握了一套好手藝,做出的豆腐細、白、鮮、嫩,深受群眾歡迎。
6、金寨縣金寨紅豆腐
金寨縣山區傳統食品,尤以燕子河一帶的為佳。食用時,切成片狀,蒸煮、炒菜均可。其色如棗,鮮嫩油潤,風味獨特。
7、金寨縣胡店鴨蛋干
胡店鴨蛋干是當地特色美食,成品呈淡綠或淡黃色,乍聞有點臭,吃起來醇香細嫩,表皮柔韌。可涼拌、油炸、炒菜。
8、金寨縣天堂寨泡菜
金寨天堂寨泡菜以「薇菜」、「珍珠菜」、「將軍菜」、野藕、野竹筍等30多種野菜和紅綉球辣椒等高山蔬菜、天堂寨百尺岩泉水為主要原料,用傳統的手工製作方法生產,不加任何添加劑,原汁原味,微甜略辣,口感香脆。好看好吃,令人回味悠長。
9、金寨縣六安醬鴨
六安醬鴨是六安當地特色美食,特點是色澤橙黃,油光發亮,香氣濃郁,咸中帶鮮,鴨屁股上還插有一個大紅辣椒,恰似一具色香俱全的藝術品。
10、舒城縣砂鍋魚頭
萬佛湖魚頭,精選萬佛湖野生鱅魚,用萬佛湖水久煨而成,原汁原味,鮮而不腥,肥而不膩,口感鮮美,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餚。
11、舒城縣六安涼皮
六安的風味小吃中,「涼皮」是頗受歡迎的品種之一,男女老少愛吃,尤受年輕姑娘歡迎,一年四季都有賣,夏天吃的人更多。
12、舒城縣桃溪瓦罐湯
桃溪瓦罐湯是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桃溪鎮的特色美食。清早點火,一爐一罐,小火慢熬,價格低廉,味道鮮美
㈢ 八公山區美食
八公山區美食有淮南牛肉湯、八公山豆腐、大救駕、淮南豆腐乾、肥王魚、糍糕、上窯饊子等。
1、淮南牛肉湯:是安徽菜沿淮片的代表之一,牛肉湯具有鮮醇、清爽、濃香的特色,有咸湯、甜湯之分。
2、八公山豆腐:又名四季豆腐,豆腐晶瑩剔透、白似玉板、嫩若凝脂、質地細膩、清爽滑利,無黃漿水味,托也不碎,成菜色澤金黃、外脆里嫩、滋味鮮美。
3、大救駕:製作主要材料有豬板油、金橘餅、核桃仁、青梅等,經過特殊的工藝加工而成,其色澤乳白滋潤、酥脆可口、重油而不膩,且含多種果香味,深受群眾喜愛。
4、淮南豆腐乾:是豆腐的再加工製品,咸香爽口、硬中帶韌,久放不壞,在製作過程中會添加食鹽、茴香、花椒、大料、乾薑等調料,既香又鮮,十分美味。
5、肥王魚:其外形奇特,體呈扁圓,形如紡錘,黃亮、肥壯、光滑、無鱗,肉質細嫩,歷來被當作魚中上品,居淮河魚類之冠。食其肉如豆腐一樣細嫩,飲其湯如香菇雞湯一樣鮮美,聞其味如雅舍幽蘭一樣清香。
6、糍糕:用糯米製成,吃的時候在油鍋里炸成金黃色即可,成品外酥里嫩、美味可口。
7、上窯饊子:也稱油麵條,是地方的著名特色小吃,成品有乳白色、淡黃色、金黃色,具有軟、脆、焦、酥、香、鮮、咸、微甜等特點。
㈣ 淮南家喻戶曉的特色美食
淮南家喻戶曉的美食有,淮南牛肉湯,八公山豆腐等。
淮南地處淮河南岸,四季分明,物產豐富。牛羊遍地,特別盛養牛羊,當地古溝一帶又是回民居住地,對牛肉酷愛。
對牛肉的加工也有獨到之處,牛肉湯更是淮上人家美味佳餚,早餐的最主要食品。淮南牛肉湯選用幾十種滋補葯材及鹵料按一定的比例經傳統工藝炮製。久經熬制而成,青香可口,不黑湯,喝多不上火,嗓不幹,再配以粉絲和干絲,是江豫皖一帶家喻戶曉的名小吃。
八公山豆腐,以八公山清冽甘甜的古泉水泡製淮河流域的優質大豆,加之豆腐發祥地世代相傳的工藝製作而成,使得淮南豆腐不僅口感細膩綿滑,營養豐富;也更顯得質地細若凝脂,潔白如玉;
更為神奇的是,淮南豆腐還能夠托於手中晃動而不散塌,擲於湯中久煮而不沉碎。淮南八公山豆腐製品已多達數十個種類,烹飪方法達30餘種,可做成菜餚400餘種。淮南八公山豆腐晶寶剔透,白似玉板、嫩若凝脂、質地細膩,無黃漿水味,托也不散碎,故而名貫古今。
㈤ 安徽好吃的美食有哪些
安徽皖南美食
【臭鱖魚】
臭鱖魚雖然聞著臭,但吃起來卻極香,最主要的是它的肉質緊實富有彈性,似臭非臭讓人慾罷不能,到皖南那可就是必嘗美食了!
太和板面也稱為安徽、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特色小吃,因在案板上摔打而得名。安徽人家酒店的太和板面,以爽口、耐嚼、香中泛辣、辣中透香而享譽周邊。以上等麵粉做面胚,以羊肉、等幾十種中葯香料做湯料,板面清白潤滑,晶瑩透亮,白的面條,綠的菜葉,紅的臊子,有著吃到嘴裡濃香辣的美味,更有散發十里飄香的香味,讓人有種欲罷不能,不得不吃的沖動。
㈥ 淮南有什麼好吃的美食
淮南市,淮河之濱,1950年依礦建市,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稱,是沿淮城市群的重要節點。境內資源豐富,物產富饒,有「五彩淮南」之稱。以下是我整理的淮南有什麼好吃的美食,歡迎閱讀。
1、八公山豆腐
產地:中國安徽。
歷史;八公山豆腐歷史悠久。相傳在二千多年前,西漢淮南王劉安為求長生不老葯,在八公山下用八公山泉水、黃豆和鹽鹵製作靈丹妙葯,結果仙丹未得,卻無意中發明了豆腐,稱之為「八公山豆腐」。當地將此豆腐,配以筍片與蝦子製成菜餚,並成為歷代。饌美味。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說:「中國素食者必食豆腐。夫豆腐者,實植物中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無肉料之毒。」所以豆腐菜餚在我國居眾素之上,而且久吃不厭。
特點:用八公山豆腐和筍片經炸、燒而成。成菜色澤金黃,外脆里嫩,滋味鮮美。
2、淮南牛肉湯
淮南牛肉湯選料講究,取制江淮一帶的黃牛為原料,用牛骨頭熬湯,煮牛肉時必須浸泡血污,內臟清洗干凈,均可下鍋同煮,還用自製的牛油,將炸制好淮椒(紅干椒)做成紅油。牛肉湯故以湯為主,湯不醇則無味,然牛肉湯的燙制方法多樣,都取用當地特產,淮芋粉、綠豆餅、豆腐皮(干章、百頁)、豆圓子等為輔料。淮南牛肉湯,給人的感覺是:湯濃醇鮮,香辣適口,原料豐富,味足味厚,令人回味無窮,四季皆宜。
3、糍糕
用蒸熟的糯米,拌上小蔥、調料,再用特製的模具壓成約1厘米厚,切成約8公分長的方塊行。吃的時候在油鍋里炸成金黃色就好了。這個東西外面炸的酥酥的,噴噴香,裡面糯糯的,咸滋滋的,美味極了!
4、上窯饊子
上窯粗條饊子,也稱「油果」、「油麵條」。 (上窯、洛河一帶較為多見)用麵粉、明礬、精鹽、白糖 等和成油麵,把油麵盤擰成網被形,下入油鍋中浸炸定形,成品後有乳白色、淡黃色、金黃色。具有軟、脆、焦、酥、香、鮮、咸、微甜等特點。它可直接食用,也 可燴、涮、淡季制餒,可做主料、輔料。上窯古稱秦墟,歷來就有經商之習,是三縣一市重鎮,商賈雲集,騷客多集此地,故民風盛行。當地人每逢傳統節日和走親 訪友時,多有拎上集市的一種看似金黃澄澄、一反反整齊如梭地捆紮在一起的「點心」。
5、夏集面圓
夏集面圓又稱莊子面圓、貢圓、白圓、飪子等。為「淮河三豆」之一。原料有麵粉、豆粉、五花肉、雞蛋、澱粉等;輔料有適量蔥、姜、鹽、味精、五香粉等。其 特點是口味咸鮮適度,香醇爽口,南北皆宜。典故:有關夏集面圓傳說很多,因它地取古壽州。相傳夏集面圓,曾作為貢品,以謝聖上聖明,解百姓於火熱、飢餓之 中,救大命之恩。又有說:「莊子」曾經游塵途經壽春一帶,飢渴難忍,投一老農婦家,農婦用當地的「飪子」招待了他,莊子吃後,贊不絕口,頗為感激,故流傳 至今。
6、朱馬店羊肉湯
朱馬店羊肉湯是安徽省淮南市鳳台縣朱馬店鎮的特色美食。朱馬店羊肉湯已有百餘年的歷史,以其香辣可口、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馳名。
朱馬店鎮燙羊肉湯被評為淮南市著名小吃,在周邊縣市到處都有掛正宗朱馬店鎮羊肉湯牌子的羊肉湯館,在北京、上海也有我鎮羊肉湯館的蹤跡。據統計,在安徽省內合肥、淮南等地開羊肉湯館已達百餘家,外省如上海、江蘇南京、湖南長沙、浙江義烏等大中城市都有正宗「馬店羊肉湯」館。
近年來,朱馬店鎮緊緊圍繞馬店羊肉湯做文章,建成了十萬只良種山羊養殖繁育基地,建立了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皖北畜禽交易大市場及4家肉製品冷凍加工廠,山羊年屠宰量達15萬只。
7、淮南糊辣湯
胡辣湯又叫油茶。淮南的油茶有很多的地方特色。裝的容器很有特色,是個巨大的鋁皮壺,有長長的壺嘴,用木塞塞住。吃的時候就倒一碗出來,稠稠的,不添加醬油的.。裡面加了麵筋、千張絲、海帶絲、花生仁、黃豆、芝麻等,口味不一樣的賣家加的東西也會有所不同。喜歡辣的可自己加點辣,呼嚕嚕喝下去,非常過癮。但是注意,不能一直用調羹攪和它,不然會謝掉的,謝掉以後就像水一樣,就不好吃了。
8、煎餅卷油條
淮南的煎餅,是用和得很稀的面在平底鍋上攤出來的,又薄又松,抹上自製的蒜蓉辣醬,卷上剛出鍋的油條,松鬆脆脆,早上一個就夠飽!
9、金錢餅
做法:將綠豆粉、麵粉加水和成水粉漿,下平鍋中攤(烙)成似銅錢狀大小的餅片。可炒、炸、燴、掛箱等,當地有軟炒豆餅、香炸豆餅、怪味豆餅、掛箱豆餅,是 入饌佳品。典故:傳說在清朝道光年間,古洛澗(洛河)大灣,連年飢慌,壽州知府令鄭氏為洛澗郡長鄭郡令赴任,勤懇為民,治郡有方,鼓勵鄉鄰務農經商,並提 議制豆餅為商品,是時洛河一帶盛行,故影響四方。
10、火燒冬筍
製法:將冬筍連殼埋入木柴火灰中,燒燜至手按覺微軟時撥灰取出,去殼、根,用菜刀的後部插入筍肉中向外撬成一塊塊的如劈柴狀的條塊。另用蕃茄醬、甜面醬、辣醬、芝麻油、醬油、蔥薑汁等作調味品,可根據個人喜好選用。
冬筍脆嫩,入火灰中焐燜,筍內水分損失少又不少原味,用刀將筍肉撬下,筍肉表面毛糙,極易吸收鹵汁,故味濃,質清脆鮮嫩。
㈦ 壽縣有哪些好吃的
1、郝圩酥梨
郝圩酥梨,又稱八公山酥梨。原系碭山品種,產於壽縣北山八公鄉郝圩村。由於八公山區獨特的氣候和優良的土壤條件,形成皮薄肉嫩、色正形俏、酥脆爽口、味甜汁多的特點,食之口感極好。
2、八公山豆腐
相傳淮南王劉安為求長生不老葯,在八公山下用八公山泉水、黃豆和鹽鹵製作靈丹妙葯,結果仙丹未得,卻無意中發明了豆腐,稱之為「八公山豆腐」。八公山豆腐晶瑩剔透,白似玉板、嫩若凝脂、質地細膩、清爽滑利,無黃漿水味,托也不散碎。成菜色澤金黃,外脆里嫩,滋味鮮美。
3、壽縣大救駕
相傳趙匡胤在攻打南唐時疲勞過度,茶飯不思。有個廚師用上好的白面、白糖、香油、青紅絲、核桃仁等材料做了點心,這種點心的外皮有數道花酥層層疊起,金絲條條分明,中間如急流旋渦狀,因用油煎炸,色澤金黃,香味撲鼻。
趙匡胤品嘗後覺得酥脆甜香,食慾大增。他做了皇帝後,想起南唐之戰和這種糕點,說:「那次鞍馬之勞,戰後之疾,多虧這種糕點從中救駕。」於是人們便叫這種糕點為「大救駕」。
4、安農水蜜桃
安農水蜜桃是安徽省六安市壽縣的特產。安農水蜜桃果肉乳白色,局部微帶淡紅,果皮易剝離,手一撕即掉,肉細嫩多汁,香甜可口,且營養豐富。安農水蜜桃又稱壽州特蜜,是八公山鄉郝圩村農藝師李文林與安徽農業大學經過數年艱苦努力精心培育的果樹良種。
5、廷龍瓜子
廷龍瓜子是安徽省六安市壽縣的特產。壽縣廷龍瓜子選料精細,個勻肉厚,配方獨特,無任何色素添加劑,風味獨特,鹹淡適中。
㈧ 哪裡的豆腐最有名,比較好吃呢~
陝西甘泉豆腐,四川樂山豆腐
㈨ 安徽有什麼好吃的美食
太多了
例如;
【胡適一品鍋】相傳,此菜由畢鏗的夫人所創,畢鏗是明代的四部尚書,其妻余氏為皇帝御賜的一品誥命夫人,余氏擅持家,尤擅長料理,對徽州菜式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經常親自下廚為家人做飯燒菜,畢鏗對她的手藝也是贊不絕口。
問政山筍是安徽省徽州地區傳統名菜,用歙縣問政山所出產的竹筍燉燒而成。
傳統燒法中,一般都用臘肉和竹筍一起燉燒,故又稱為臘香問政筍;後來該菜因加上香腸、香菇等增香,故稱為兩香問政山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