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肝不好吃哪些草葯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肝不好吃哪些草葯

發布時間: 2022-11-03 17:50:30

Ⅰ 對肝臟不好的中葯-保肝護肝的中葯

對肝臟不好的中葯-保肝護肝的中葯

中醫是我國傳統的治療方法,它可以對症調理身體,讓身體恢復健康,不同的中葯材它的療效也是不同的,有些中葯材對肝臟有益,可是也有很多中葯材用不對會損害肝臟健康。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對肝臟不好的中葯及保肝護肝的中葯的知識,歡迎閱讀。

對肝臟不好的中葯

1、川楝子

川楝子具有止痛、疏肝行氣的功效,現代葯理學研究表明,苦楝皮、川楝子中的苦楝素對肝臟有毒,正常使用劑量也可能會導致葯物性肝炎,從而出現肝腫大、轉氨酶升高和黃疸。

2、蒼耳子、雷公藤

這兩種葯是治療鼻炎、頭痛和腎病的常用葯。蒼耳子所含的毒蛋白和毒甙能引起肝損害,甚至引發肝功能衰竭。雷公藤或雷公藤多甙片可致可逆性轉氨酶升高及肝腫大,還可引起重型肝炎。抗癲癇葯物苯妥英鈉、卡馬西平與蒼耳子、雷公藤合用,有可能加重葯物對肝臟的損害。老年患者要謹慎使用蒼耳子和雷公藤。

3、何首烏

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葯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中,提示口服何首烏及其成方制劑可能有引起肝損傷的風險,超劑量、長期連續用葯等可能會增加這種風險。

口服何首烏及其成方制劑可能有引起肝損傷的風險

4、艾葉

艾葉比較常見,它有明確的肝毒性、生殖毒性及神經系統毒性,研究證實,艾葉的水提液及揮發油都含有肝毒性。揮發油中的側柏酮已經被明確定性為有肝毒性及神經系統毒性。

5、五倍子

五倍子、石榴皮等中葯含有的水解型鞣質,對肝臟有直接的毒性作用,長期使用可引起脂肪肝,甚至肝硬化。

6、黃葯子

黃葯子是治療甲狀腺疾病的常用中葯,但其卻含有薯蕷皂甙等毒性物質,使用兩周後有可能引起黃疸(或無黃疸)型肝炎,也可出現腹水或肝昏迷。

7、蓖麻子

蓖麻子是非常常見的瀉下葯,因為蓖麻子中含有蓖麻毒蛋白,它可以輕易的損傷肝臟從而導致中毒性肝炎。

8、千里光

千里光、農吉利、天芥菜等因含有一類能引起遲發性肝毒性的生物鹼,長期使用可導致肝靜脈閉塞,出現黃疸和腹水。

9、望江南

望江南、馬桑、廣豆根等內服有強烈刺激作用,刺激胃腸道,並致肝細胞損害。

10、半夏

半夏、蒲黃、桑寄生、天花粉、山慈菇等,如長期服用可致肝功能損害。土荊皮、石菖蒲、八角茴香、花椒、蜂頭茶、千里光等中草葯含有黃樟醚;而青木香、淮木通、硝石等含有N硝基化合物,不但損害肝臟,還有誘發肝癌的作用。

保肝護肝的中葯

1、西洋參

西洋參,味甘、微苦,性涼,功能是補氣養陰、清虛火、生津止渴。用於氣虛陰虧、內熱、咳喘痰血、虛熱煩倦、口燥咽乾等。肺陰不足之咳嗽喘促,胃燥津傷的咽干口渴,最適宜用之。現代研究表明,西洋參具有護肝、增強免疫力、調節胰島素的分泌以及助消化作用。因此,肝病、腫瘤病、糖尿病、慢性胃病和腸胃虛弱患者,均可服食。

花旗參的首選吃法是用來泡水,直接泡水喝完後將花旗參也吃掉。第二就是用來熬湯。如果覺得不方便的話,可以將花旗參切成片,隨身帶,取兩片含於口中即可。

2、黨參

黨參用於肝病的治療,主要配合黃芪、白術,可治氣虛血虧、脾虛濕盛。黨參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功。脾胃虛弱者,服用黨參有較好的效果。古人對黨參有很好的概括:健脾運而不燥,潤肺而不反寒涼,滋胃而不涼,養血而不燥,既滋補又養血。

具體服用方法因口味不同而異,如黨參、茯苓、生薑,加粳米可以做成參苓粥;黨參、黃芪,加粳米可以做成參芪粳米粥;煲湯的話可製成黨參北杏煲豬肺等。

健脾運而不燥,潤肺而不反寒涼,滋胃而不涼,養血而不燥,既滋補又養血

3、黃芪

現代研究已證實,黃芪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糖類、澱粉酶、核黃素及鐵、鈣、磷等成分,還含有微量元素硒,而硒具有防癌、抗癌作用,並經臨床證實有減少肝炎發病的效果。研究還表明黃芪具有護肝作用,能防止肝糖原減少,抵抗肝損害,刺激干擾素系統和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等。因此,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服用黃芪很有好處。

黃芪紅棗茶補氣補血養肝,取黃芪15克,紅棗4粒,水適量,將紅棗用溫水泡發,洗凈後去核;將紅棗和黃芪用適量清水浸泡20-30分鍾,水量與泡茶所用水量一致,浸泡為了葯性的析出;浸泡好後開大火煮沸,然後轉小火煮約20分鍾即可飲用。

4、敗醬草

敗醬草為敗醬科植物黃花敗醬和白花敗醬的根莖或帶根全草。其味苦、性平,能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祛瘀止痛,用於癰疽、瘡瘍、癤腫、熱毒內盛諸症。根據近年來研究,敗醬草及其提取物有促進肝細胞再生、改善肝功能、防止肝細胞變性作用,因而本品成為各種肝病的治療用葯。敗醬草與紅藤、赤芍、莪術配伍,可以消熱散瘀,治慢性盆腔炎;與薏苡仁、漏蘆、虎杖配伍,可以清熱解毒,治濕熱痹症,具有促進幹細胞再生的作用。

5、靈芝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靈芝有益肝氣,明代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亦記載,“靈芝明目、補肝氣、安精魂”。靈芝裡面含有靈芝多糖,這種物質是保護肝功能以及清楚血毒的“功臣”,有助提升人體免疫系統功能和人體的內缺氧能力。

服用靈芝可保護肝臟,減輕肝損傷。靈芝能促進肝臟對葯物、毒物的代謝,對於中毒性肝炎有確切的`療效。尤其是慢性肝炎,靈芝可明顯消除頭暈、乏力、惡心、肝區不適等症狀,並可有效地改善肝功能,使各項指標趨於正常。

服用靈芝可保護肝臟,減輕肝損傷

6、田七

田七又叫做“三七”,《本草綱目拾遺》記載:“人參補氣第一,田七補血第一。”肝臟是造血單位,細菌、病毒的入侵會減少肝臟的工作效率,田七具有補血功效,是可以直接“抗敵”的士兵。田七苗清熱解毒、養肝清脂,還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是不可多得的健康養生食材。服用田七要將田七充分搗碎,與雞肉一起燉。田七木耳湯,有養肝護肝的功效。

7、枸杞

枸杞具有補益肝腎、養血明目、防老抗衰等功效。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枸杞還有護肝及防治脂肪肝的作用。枸杞中含有一種有效成分——甜茶鹼,它對治療肝臟疾病有效。在葉、果實和根皮里均含豐富的甜茶鹼。葯理實驗表明,甜茶鹼有抑制脂肪在肝細胞內沉積、促進肝細胞再生的作用。

枸杞泡水是其中一個非常簡單的吃法,現實生活中很多的上班族經常沖泡枸杞水飲用,緩解眼睛疲勞問題。每天堅持用10顆左右的枸杞放進熱水中浸泡,喝水吃枸杞,就能幫助我們養肝明目、滋補肝腎、美容美白等等,小小的一顆枸杞可以為你帶來無限的驚喜。

8、菟絲子

從“肝主目,腎主骨”的方面來說,菟絲子補肝腎的效果肯定是首選了。中醫認為,菟絲子的種子性溫,味甘,歸肝、脾、腎經,具有“續絕傷、補不足、益健人”,補養肝腎、益精明目、健脾止瀉、延年益壽的功效。

生活中菟絲子的使用方法有很多,可以熬粥,可以泡茶,還可以外用。與車前子、熟地黃、枸杞子配伍使用,還可以滋腎養肝明目。

;

Ⅱ 養肝就是養命!推薦幾種養肝中葯材

中醫認為,肝主藏血,對於血液循環流通有調節作用,影響機體各個器官的代謝運轉,所以說肝臟受損,對於身體 健康 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不利於 養生 。而養身最重要的就是保肝,關於保肝養肝中葯材有很多,這里給大家分享幾種保肝護肝的中葯材。

1、黃芪

黃芪雖然說經常用於補氣,但是如果是平常身體體質較差、腎氣不足、肝腎偏虛弱的人群,也是可以多加使用的,也是能夠有很好的養肝護肝的效果。

2、決明子

決明子味苦,甘而性涼,《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是上品,其可助肝氣、益精水,治肝疾,久服輕身,助肝益精。具有清肝火、祛風濕、益腎明目等功能。用決明子來泡水喝是完全可以養護我們的肝臟的,因為決明子有清肝瀉火、排毒減肥的作用,經常坐在電腦前工作的上班族等人,是可以經常用決明子來泡水喝的。除此以外,決明子還有降眼壓、降低血脂、血壓,防治動脈硬化的作用。

3、菊花

菊花有充分的營養成分豐富,其中包括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等,常喝菊花茶,可以降肝火,促進身體里的血液循環和代謝,加快修復受損的肝細胞。

4、金銀花

金銀花雖然說在中葯中常用來清上焦熱,特別是在感冒發熱的時候也是可以使用的,而對於肝功能的話,也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毒的功效,特別是肝火上炎的時候,當然,也能搭配其他東西使用,比如搭配枸杞、菊花等。

5、葛根

葛根是一種可葯用可食用的中葯材,具有清膩解熱、祛痰止咳、降血糖的作用,能改善便秘,清除體內毒素,預防癌症;還能解酒、養胃、保肝、護肝。

葛根可以防止脂肪在肝臟堆積,促進新陳代謝,加強肝臟解毒功能,防止酒精對肝臟的損傷。

葛根對女性保養也很有幫助,可以養顏抗衰、滋潤肌膚,臉上長痘痘的女性可以多多食用,有月經不調的女性也可以經常食用,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Ⅲ 養肝的中草葯有哪些

養肝的中草葯有哪些?肝臟的 健康 離不開日常的調理,大家可以嘗試 中醫 飲食調理的方法。那麼養肝的中草葯有哪些?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養肝的中草葯有哪些,希望能幫到你。
養肝的中草葯有哪些
1、養肝的中草葯有黃芪

北芪又稱黃芪,它具有補氣養血的功效。因為很多肝病患者常出現乏力的症狀,中醫認為肝藏血,所以用黃芪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黃芪對健康人既起到防止 感冒 ,又預防肝病的作用,而對慢性肝病患者則可以促進肝病的痊癒,或者減輕症狀。而且黃芪對人體還有健脾的作用。

2、養肝的中草葯有丹參

丹參主要成分是丹參酮,具有活血化瘀、養血安神之功效。近年來研究發現,丹參能改善肝內微循環,降低 血液 黏稠度,降低肝門靜脈的壓力,增加肝細胞血流量,改善肝細胞的缺氧狀態,調節免疫功能,減輕肝細胞變性壞死,促進肝細胞的再生,抗肝纖維化並且使得早期形成的肝纖維溶解以及具有抗 腫瘤 的作用。

3、養肝的中草葯有姜黃

姜黃素能有效地抑制肝細胞微粒體細胞色素酶和谷胱甘肽轉移酶的活性,又能抑制膠原合成和肝星狀細胞活性而抗肝纖維化。

4、養肝的中草葯有紫草

紫草可有效地防止四氯化碳引起的大鼠血清SALT,活力加強和減少血清膽紅素含量,具有抗肝細胞損傷、保肝、恢復 肝功能 的作用。

5、養肝的中草葯有甘草

甘草可減輕肝細胞變性和壞死程度,降低血清轉氨酶活力,提高肝細胞內的糖元和DNA含量,促進肝細胞再生,對肝炎病毒有抑製作用。
常見的養肝食物
1、菌類:含菌類多糖如香菇,含香菇多糖其中有一種菌基核糖核酸是干擾素的誘導劑,常食菌類可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2、鴨子:鴨子性涼有 滋陰 功效,肝炎者一般陰虛內熱,所以有記載說肝炎病人不應食雞(雞性熱)雪梨燉全鴨是肝炎病人的 食療 佳方。

3、甲魚:滋陰 清熱 軟堅散結,肝炎 肝硬化 病人的膳食,鱉甲可用砂炒後醋淬研磨用,但脂肪含量高,急肝不可用。不可用死魚,會產生有毒組胺。

4、苦瓜:生食性寒用以去火熟食養肝,本人最愛苦瓜炒蛋。不可多食,性寒傷胃。

5、西紅柿:含有非常多的vc,番茄紅素。肝功不正常者可常吃西紅柿鴨蛋湯,有滋陰功效,可作為肝炎病人的日常膳食。

6、葡萄:為秋季養肝佳品,可使用葡萄乾,但要記得漱口!

7、大棗:有安五臟補血之功,鮮棗含非常多的vc,可常食。
養肝的食療方法
1、海帶黃豆雞湯:海帶洗凈,浸泡30分鍾至一小時,撈起瀝干水分;黃豆洗凈,浸泡1~2小時,將水倒掉,洗凈;雞洗凈斬件,汆水撈起;將6碗水倒入瓦煲燒開,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煮沸,轉小火煲一個半小時,下鹽調味飲用。該湯清熱利濕,滋養肝血,提高機體免疫力。

2、鯽魚赤小豆湯:鯽魚500g(用鍋煎至微黃)、赤小豆100g、花生50g、大腹皮50g、大棗10枚、清水2000毫升,熬成750毫升,去渣飲湯吃魚即可,有健脾、利水、消腫功效,多用於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保健 。

3、黃芪紅棗湯:黃芪12克,紅棗10枚。黃芪、紅棗加水煎,再入白糖少許,飲湯吃棗,每日一次,有補氣養血、益肝的功效,可提高免疫功能。

4、丹參黃豆湯:丹參10克,黃豆50克,蜂蜜適量。丹參洗凈放砂鍋中,黃豆洗凈用涼水浸泡1小時,撈出倒入鍋內加水適量煲湯,至黃豆爛,揀出丹參,加蜂蜜調味即可食用。

Ⅳ 盤點養肝護肝宜用的6種中草葯

#養肝護肝的中草葯#

肝臟被稱為「將軍之官」,它統率人體的免疫細胞抵禦各種病毒和細菌的入侵,保護身體不受傷害。肝臟保護了身體,那麼誰又來保護肝臟呢?中醫認為,補五臟應以養肝護肝為先,在這方面,中草葯有很大的優勢。今天,就和大家盤點一下養肝護肝宜用的6種中草葯。


當歸 味辛、性溫,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崩、潤腸通便等作用。研究表明,當歸對D-氨基半乳糖所致的急性肝損害有防治作用,表現在對肝細胞膜、肝線粒體、肝細胞核等的損害及肝糖原的降低,都有非常好的保護效果。當歸還能促進肝細胞合成蛋白質,提高慢性肝病的紅細胞、血小板及血漿蛋白水平。

靈芝 味甘、淡,性溫,又被稱為仙草。能滋補強壯、扶正固本、健脾利濕、解毒保肝、化瘀通滯。靈芝實體具有保護肝臟解毒功能及防止脂肪變性的作用,並有減輕炎症及促進肝損傷恢復的功效。研究顯示,靈芝在治療各型肝炎的過程中,能起到降酶、退黃、止肝痛、改善食慾的作用。


黨參 可補中益氣、和胃調中,在肝病中應用非常廣泛。慢性肝病常見的脾虛腹脹、便溏腹瀉、呃逆嘔吐、納呆氣短、四肢乏力等症都可以使用黨參進行治療調理。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也可經常食用。黨參用於肝病的治療,主要配合黃芪、白術,能治氣虛血虧、脾肺兩虛。

柴胡 味苦、辛,性微寒。能解表和里、疏肝解郁、理氣調經、升提中氣。研究表明,柴胡有良好的護肝降酶功效,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活力明顯下降。研究發現,小柴胡湯對D-半乳糖胺所致的肝損傷有對抗作用,能使肝炎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活性下降,從而說明柴胡有抗肝損傷的作用。柴胡能影響肝細胞膜活性,對肝細胞膜有直接的保護作用。柴胡原屬辛涼解表葯,辨證屬於肝陰虧損或肝陽上亢的患者不宜使用。


甘草 性平、味甘,歸脾、胃、心、肺經。具有補中益氣、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解毒、調和諸葯等功效。甘草又被稱為「國老」,在中醫葯中使用極為普遍,也常被用於治療肝臟病。甘草能使肝臟的變性和壞死明顯減輕,肝糖原恢復,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活力明顯下降。肝臟解毒功能加強,使肝細胞內肝糖原蓄積增加,肝內物質代謝促進,從而加快肝臟疾病的康復。

《本草綱目拾遺》記載:「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肝臟是人體重要的血液代謝器官, 三七 對於肝臟的益處由此可見一斑!現代研究表明,三七有較好的降酶功效和利膽功能,對肝細胞的再生也有促進作用;三七總皂苷對肝臟DNA和蛋白質合成有促進作用; 另有研究認為三七還能激活體液免疫反應。對肝病治療很有幫助!

中醫葯在養肝護肝上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但無論是哪種中草葯,在使用上都要因人而異,辯證使用,這樣,才能發揮其葯性,更好的保護我們的肝臟!

Ⅳ 養肝護肝最常見的中葯有哪些

多吃中葯其實可以達到養肝護肝的效果,但是養肝護肝的中葯有哪些,你知道嗎?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養肝護肝最常見的中葯,希望對你有幫助。

養肝護肝最常見的中葯

1、靈芝

靈芝裡面含有靈芝多糖,這種物質是保護肝功能以及清楚血毒的“功臣”,有助提升人體免疫系統功能和人體的內缺氧能力。另外,這些多糖成分還能夠清楚體內的自由基、抵抗輻射傷害、提升肝臟骨髓血液進行DNA、RNA蛋白的合成作用。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靈芝有益肝氣,明代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亦記載,“靈芝明目、補肝氣、安精魂”。靈芝性平無毒,入五臟,固本培元,扶正祛邪,在眾多的中草葯中,能同時起到這些作用的只有人參和靈芝。但人參的禁忌比較多,體質實熱者不宜用,氣候轉暖時不宜用。而靈芝扶正而不助火,祛邪而不傷正,在八綱辯證治療中,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皆可用之。

2、五味子

五味子中富含多種活性成分——木脂素,此類物質可以增強GSH-PX和SOD等酶的生物活性,具有保護肝細胞膜、抗脂質過氧化、促進蛋白質生物合成和肝糖原生成等作用,能促進損傷的肝細胞的修復,增長、抑制肝細胞病變。五味子能促進肝臟的解毒、保護肝臟免受毒害,並能使因濫用酒精、葯物或肝炎而受損的肝臟組織再生。

一般中葯店銷售的皆是以蜂蜜蒸熟的蜜制五味子,顏色烏黑,具有調養五臟、強心鎮定的功能。五味子斂肺滋腎,可與紅棗、黃耆等一同入菜,做成粥品,對養肝相當有助益。

3、紅棗

紅棗不僅是一種深受老百姓喜愛的食品,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葯。中醫很早就有用紅棗組方的“養肝湯”來養肝排毒的方法。由於紅棗內含有三萜類化合物的成分,可以抑制肝炎病毒的活性。此外,紅棗還能提高體內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吞噬功能,有保護肝臟、增強免疫力的作用。另外,一些慢性肝病患者的體內蛋白相對偏低,而紅棗富含氨基酸,它們有利於蛋白質的合成,可以防止低蛋白症狀,達到健脾養肝的目的。

最常用的方法是將紅棗煎水服用,這樣既不會影響保肝的葯效,也可以避免生吃所引起的腹瀉。將10—30克紅棗洗凈,並用小刀在其表皮劃出直紋來幫助養分溢出,然後加適量的水煮1小時左右即可。也可以在粥里加入紅棗,做成棗粥食用。另外,將紅棗加工製作成紅棗蓮子湯、紅棗花生湯等也是比較常見的方法。

4、百合

百合性平、味甘,含蛋白質、脂肪、脫甲秋水仙鹼。具有益氣補中、益肺止咳的作用,並可軟堅安神。秋水仙鹼具有抗肝纖維化和肝硬化作用,常食百合可防治肝硬化。百合鮮品富含黏液質及維生素,特別有益於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實為養顏美容之佳品。

如果用鮮百合,一定要將鱗片剝下,撕去外層薄膜,洗凈後在沸水中浸泡一下,這樣可以除去苦澀味。百合並不適合所有人,它性寒,比較黏膩,那些老是感覺肚子發涼、稍微吃一些涼東西就拉肚子、喜歡喝熱水吃熱飯的人還是少吃為好。

養肝護肝喝什麼茶

1.玫瑰白芍茶

主要適用症狀:舒緩胸悶、煩躁。

材料:白芍、玫瑰花各3克。

功效:玫瑰花可理肝氣、行氣活血、解郁,白芍平肝養陰、益氣除煩。

2.柴胡甘草茶

主要適用症狀:口乾舌燥、嘴破。

材料:柴胡、甘草各3克。

功效:柴胡能疏肝解熱、鎮痛消炎,甘草有助於益氣生津、清熱解毒。

3.菊花薄荷茶

主要適用症狀:眼睛酸澀、頭痛。

材料:菊花、薄荷各3克。

功效:菊花具平肝明目、解熱養陰功效,清利頭目、薄荷疏肝解郁。

4.銀花梔子

主要適用症狀:痘痘問題、淺眠。

材料:金銀花、梔子各3克。

功效:金銀花可散熱解毒、涼血及消炎,梔子鎮靜除煩、清肝瀉火。

5.蒲公英茶

主要適用症狀:肝火旺盛、心煩。

材料:蒲公英75克。

功效:蒲公英全草皆可入葯,葯食兼用,其味苦、甘,性寒,歸肝、胃、腎經,清熱解毒,散結消腫,除濕利尿,尤其具有保肝、護肝的功效。

6.三七花茶

主要適用症狀:口乾舌燥、眼睛酸澀。

材料:三七花15克,桑葉12克。

功效:三七茶具有保肝明目、降血壓、降血脂、生津止渴和提神補氣之功效。每天一杯三七花茶,不僅保肝,還可治療高血壓、耳鳴、咽喉炎等多種疾病。

中醫養肝護肝小竅門

1.叩頭

全身直立,兩手握空拳,兩手手指指端輕叩頭頂部。叩頭時只能腕關節活動,不能肘關節大幅度伸屈運動。叩頭時,兩手從前額向中向後輕叩,然後由後枕部向左右頂邊緣部向前額輕叩,往復循環地輕叩。叩的次數因人而定,一般自覺疲勞就停止。

2.梳頭

用木質梳子梳頭,每分鍾20~30次,每天1次,每次3~5分鍾,以後逐漸加快。先順著頭發梳,將頭發梳順,接著逆向梳,然後再順著梳。梳時用力要均勻適當,不要用力過猛,以防劃破頭皮。

3.彎腰與擴胸

兩腳自然分開,兩手插腰,先左右側彎30次左右,再前俯後仰30次,然後兩臂左右擴胸數次。

4.擊掌

兩手側平舉,手臂伸直,呈90度直角,手指伸直分開,然後用力擊掌。注意要用力,使得手掌發出聲來,自覺疼痛。一般20次左右為度。

5.浴手

取習慣體位,排除雜念,心靜神凝,耳不旁聽,目不斜視,意守丹田,兩手合掌由慢到快搓熱。

6.搓面

浴手時搓熱的手平放在面部,兩手中指分別由前額沿鼻兩側,向下至鼻兩旁,反復揉搓,到面部發熱為止。一般20次左右,然後閉目,用雙手指尖揉按眼部及周圍。

7.搓耳

耳郭上有很多穴位,用雙手的食指、中指與無名指3指,前後搓擦耳郭,刺激分布在耳郭上的各個穴位。次數多少視各人情況而定,一般20次左右為度。

8.搓頸

兩手的食指、中指與無名指伸直靠攏,用力搓擦頸後部的風池(枕骨下方兩側凹陷處)、風府穴(頸部後發際正中直上1寸),力量由輕到重、直到發熱,20次左右。

9.縮唇呼吸

直立,兩手插腰,腹式呼吸,先吸氣,停頓片刻,然後縮唇,不要用力,慢慢呼氣,直到吐完為止,再深深吸一口氣,反復數次至十餘次。縮唇呼吸能夠改善機體通氣狀態、鍛煉呼吸肌。

10.散步

Ⅵ 對肝臟不好的中葯-保肝護肝的中葯

對肝臟不好的中葯

1、川楝子

川楝子具有止痛、疏肝行氣的功效,現代葯理學研究表明,苦楝皮、川楝子中的苦楝素對肝臟有毒,正常使用劑量也可能會導致葯物性肝炎,從而出現肝腫大、轉氨酶升高和黃疸。

2、蒼耳子、雷公藤

這兩種葯是治療鼻炎、頭痛和腎病的常用葯。蒼耳子所含的毒蛋白和毒甙能引起肝損害,甚至引發肝功能衰竭。雷公藤或雷公藤多甙片可致可逆性轉氨酶升高及肝腫大,還可引起重型肝炎。抗癲癇葯物苯妥英鈉、卡馬西平與蒼耳子、雷公藤合用,有可能加重葯物對肝臟的損害。老年患者要謹慎使用蒼耳子和雷公藤。

3、何首烏

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葯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中,提示口服何首烏及其成方制劑可能有引起肝損傷的風險,超劑量、長期連續用葯等可能會增加這種風險。

口服何首烏及其成方制劑可能有引起肝損傷的風險

4、艾葉

艾葉比較常見,它有明確的肝毒性、生殖毒性及神經系統毒性,研究證實,艾葉的水提液及揮發油都含有肝毒性。揮發油中的側柏酮已經被明確定性為有肝毒性及神經系統毒性。

5、五倍子

五倍子、石榴皮等中葯含有的水解型鞣質,對肝臟有直接的毒性作用,長期使用可引起脂肪肝,甚至肝硬化。

6、黃葯子

黃葯子是治療甲狀腺疾病的常用中葯,但其卻含有薯蕷皂甙等毒性物質,使用兩周後有可能引起黃疸(或無黃疸)型肝炎,也可出現腹水或肝昏迷。

7、蓖麻子

蓖麻子是非常常見的瀉下葯,因為蓖麻子中含有蓖麻毒蛋白,它可以輕易的損傷肝臟從而導致中毒性肝炎。

8、千里光

千里光、農吉利、天芥菜等因含有一類能引起遲發性肝毒性的生物鹼,長期使用可導致肝靜脈閉塞,出現黃疸和腹水。

9、望江南

望江南、馬桑、廣豆根等內服有強烈刺激作用,刺激胃腸道,並致肝細胞損害。

10、半夏

半夏、蒲黃、桑寄生、天花粉、山慈菇等,如長期服用可致肝功能損害。土荊皮、石菖蒲、八角茴香、花椒、蜂頭茶、千里光等中草葯含有黃樟醚;而青木香、淮木通、硝石等含有N硝基化合物,不但損害肝臟,還有誘發肝癌的作用。

Ⅶ 哪些中草葯可以養肝護肝

有一些中草葯是可以起到養肝作用的,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了三種可以養肝的中草葯,想要養肝的你可以用這些中草葯來泡水喝。

哪些中草葯可以養肝護肝

1.決明子

決明子是一款中草葯材,也有其他的幾個名字,叫做草決明、狗屎豆、馬蹄子、千里光等,決明子味苦,甘而性涼,具有清肝火、祛風濕、益腎明目等功能。用決明子來泡水喝是完全可以養護我們的肝臟的,因為決明子有清肝瀉火、排毒減肥的作用,經常坐在電腦前工作的上班族等人,是可以經常用決明子來泡水喝的。

除此之外,凡是由於肝火上沖所導致的眼睛微光多累、青盲內障、頭暈頭痛等,都是可以通過決明子來解決的,經常飲用決明子泡的`水,可以耳聰目明,身體輕健。決明子雖然不是補益之品,但是在古醫書《神農本草經》當中卻被列為是上品,其可助肝氣、益精水,治肝疾,久服輕身,助肝益精。

而且經過現代的醫學研究證明,決明子當中含有大黃酸、大黃酚、決明子素、橙黃決明素等,對於我們的視覺神經系統有著非常強大的保護作用,還能降低眼壓。除此之外,決明子還是中老年人的保健佳品,降低血壓、血脂,還可以防治動脈硬化,效果是非常不錯的。

2.姜黃

姜黃是一種純天然的解酒護肝的中草葯,而且姜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對肝臟好,尤其是宿醉,對於肝臟的傷害很大,而姜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減輕宿醉給我們的肝臟帶來的負擔。姜黃擁有一種非常復雜而又非常濃郁的木香氣,同時還會帶著少許花香、柑橘香以及姜的味道,姜黃嘗起來是有一點點苦味的。

姜黃通常被認為是安全的,但是姜黃也是有副作用的,包括會引起脫水、胃灼熱、惡心等,這些影響都是非常大的,並且姜黃還能稀釋血液。所以我們在生活中應該限制姜黃的攝入量,並且在服用姜黃之前謹遵醫囑。

3.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是無論我們在生活中還是在電視上都能聽到的一種中草葯,而且也是我國民間慣用的一種名貴滋補葯材,其營養成分是特別高的。冬蟲夏草的營養成份甚至是高於人參了,而且冬蟲夏草還能入葯,既可以食用,又是味道上乘的美味佳餚,具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冬蟲夏草可以增強我們身體的免疫力,滋補肺腎,而且對於肺癌、肝癌都有很明顯的抑製作用,在臨床上對於肺虛久咳、氣喘等疾病都有很好的療效。

Ⅷ 對肝最好的中草葯 推薦這四種

1、枸杞

枸杞達到明目滋補肝臟作用,因為枸杞裡面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a,還含有非常豐富的胡蘿卜素。可以讓白細胞活性變得更強,還可以讓肝細胞新生速度變得更快。如果有慢性肝炎問題,視神經萎縮問題或者其他眼部方面的問題,都可以通過枸杞子進行治療。

2、當歸

當歸可以達到養肝補血作用,女性使用一些當歸還能夠調理月經止痛。中醫認為,當歸可以進入肝臟,脾臟以及心臟,所以補血活血的效果相當不錯,可以調理心肝血虛問題,還能夠調理月經不調問題。可以把當歸用水煎煮以後服用,也可以在煲湯的時候加入適量當歸。

3、決明子

決明子的主要作用就是降低血壓,還能夠清肝明目,決明子是草本植物乾燥以後的種子,有明目效果。如果出現大便乾燥,眼睛發紅,肝火旺盛問題,就可以把決明子和其它花茶搭配在一起喝,能起到排毒作用。

4、桑葉

桑葉是可以達到明目平肝清肺作用的,當出現肝陰不足或者風熱感冒問題就可以使用桑葉泡茶喝。需要把桑葉先放到一個茶包裡面,用開水沖泡,大概悶煮一分鍾左右就可以把水倒掉。然後,再進行沖泡,再悶煮十分鍾,每天可以喝上一兩杯代茶來喝就不錯。

Ⅸ 肝胃不好吃啥中葯

說到吃什麼中葯養胃養肝,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有哪些。中葯不能亂吃,一定要對症才能服用。具體吃什麼中葯養胃養肝呢?下面我給大家介紹。

吃什麼中葯養胃

常用的養胃中葯有茯苓、白術、黃芪、人參、淮山、薏米、靈芝、黃精、刺五加、沙參、大棗、甘草等。

1、白術

白術性溫,味苦甘,入脾、胃經,具有補脾、益胃、燥濕、和中的功效,用於治療脾胃氣弱、不思飲食、倦怠少氣、虛脹、泄瀉、痰飲、水腫、黃疸、濕痹、小便不利、頭暈、自汗等症,為常用的中葯材。市場上有用菊三七的根冒充白術,使用時要注意鑒別。

2、山葯

吃山葯可健脾益胃、助消化,對治療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泄瀉等病症有幫助。選山葯也有講究,一般應選外觀完整、平直、粗細均勻、無異常斑點、沒有腐爛的山葯。

3、黃精

黃精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也適合脾胃虛弱的人群服用,如果是倦怠乏力、食慾不振的人群,可以將黃精與黨參、白術等一同調配葯膳食用,如果是伴有口乾食少、飲食無味、舌紅無苔等胃陰虛的人群,則可以將黃精與石斛、麥冬、山葯等調配葯膳食用。

4、蓮子

蓮子的葯性平和,味道稍微有點甘甜,中醫認為它能補脾胃之氣,可以起到止瀉的作用,另外還有養心安神的功效。需要注意的是,蓮子食用前需要去心。

5、大棗

許多中醫葯書籍中都有關於紅棗保健作用的記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是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大便溏薄、心悸乏力、氣血不足、倦怠無力、失眠等患者良好的保健營養品。紅棗炒黑後泡茶喝,可治療胃寒、胃痛。

6、甘草

在中醫上,甘草補脾益氣,滋咳潤肺,緩急解毒,調和百葯。臨床應用分“生用”與“蜜炙”之別。生用主治咽喉腫痛,痛疽瘡瘍,胃腸道潰瘍以及解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減退,大便溏薄,乏力發熱以及咳嗽、心悸等。

7、沙參

沙參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胃經。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之功,適用於陰虛肺燥或熱傷肺陰所致的乾咳痰少、咽喉乾燥等症,及溫熱病熱傷胃陰或久病陰虛津虧所致的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大便干結等。

8、黃芪

黃芪,又名綿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乾燥根。具有健脾補氣、升陽舉陷、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功效。適用於肝損傷、肝炎及胃潰瘍、胃炎等人群。

9、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能除濕利水,還有抗衰老的作用。除了最常見的茯苓餅,還可以將茯苓打磨成粉後放入粥中食用,或拌蜂蜜後抹到糕點上蒸熟食用。

10、芡實

芡實又名雞頭米,性平,味道甜澀,是補脾胃最好的食物之一,同時還有固津的作用它與蓮子的功效相似,只不過它的收斂作用比蓮子強。如果脾胃虛弱拉肚子,芡實還有助止瀉。由於芡實較硬,應該長時間熬煮,也可打成粉放入粥中。

吃什麼中葯養肝

五味子:對肝損害引起的SGPT升高均有降低作用。也能使肝炎患者的高SGPT降低,還可減輕中毒性肝損傷的物質代謝障礙,具有輕度升高肝糖元、減輕肝細胞變性、減輕中毒致病因子對肝細胞線粒體和溶酶體的破壞、促進肝細胞內蛋白質合成的作用。

甘草:甘草可減輕肝細胞變性和壞死,降低血清轉氨酶活力,提高肝細胞內的糖元和DNA含量,促進肝細胞再生,對肝炎病毒有抑製作用。

抑制免疫反應的中葯:這類中葯用於免疫反應異常的慢性肝病,主要有甘草、黃芩、當歸、山楂、牡丹皮、麻黃、桃仁、紅花、坤草、白花蛇舌草、大青葉、雞血藤、澤蘭、丹參、三七等。

促膽汁分泌、降低血清膽紅素的中葯:肝病的發展過程中,常常出現各種原因誘發黃疸,這類中葯主要有清熱利濕、疏肝理氣之功效,如茵陳、青蒿、柴胡、梔子、蒲公英、黃芩、黃柏、赤芍、大黃、大青葉、金錢草、姜黃、鬱金、澤蘭、龍膽草等。

Ⅹ 肝臟排毒吃什麼中葯

肝臟是重要的解毒器官,各種毒素經過肝臟的一系列化學反應後,變成無毒或低毒物質.所以我們更要注重肝臟的排毒,那麼吃什麼中葯促進肝臟排毒呢,不妨和我一起來了解下肝臟排毒吃什麼中葯,歡迎大家的閱讀!

促使肝臟排毒的中葯

1、五味子茶

五味子是養肝護肝的中葯,現代研究發現五味子中的五味子乙素對降低轉氨酶作用明顯,可減少肝細胞變性、線粒體及溶酶體的破壞,從而減輕肝細胞的損傷,增強肝的排毒功能。取五味子(中葯店有售)10 克,加水500 毫升,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煎煮20 分鍾,取汁代茶飲,連飲2周。

2、枸杞

除了排毒之外,還應該提升肝臟抵抗毒素的能力。這種食物首推枸杞,它具有很好的保護肝臟的作用,可以提升肝臟對毒素的耐受性。食用時以咀嚼著吃最好,每天吃一小把。

3、六味地黃丸

由熟地黃、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葯、茯苓、澤瀉組成的六味地黃丸,六味葯相互配合,補中有瀉、寓瀉於補,相輔相成,是通補開合之劑、滋補肝腎之方。用於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濕熱、盜汗遺精、消渴等症。

4、紅棗

紅棗不僅是一種深受老百姓喜愛的食品,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葯。中醫很早就有用紅棗組方的“養肝湯”來養肝排毒的 方法 。由於紅棗內含有三萜類化合物的成分,可以抑制肝炎病毒的活性。此外,紅棗還能提高體內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吞噬功能,有保護肝臟、增強免疫力的作用。另外,一些慢性肝病患者的體內蛋白相對偏低,而紅棗富含氨基酸,它們有利於蛋白質的合成,可以防止低蛋白症狀,達到健脾養肝的目的。

5、百合

百合性平、味甘,含蛋白質、脂肪、脫甲秋水仙鹼。具有益氣補中、益肺止咳的作用,並可軟堅安神。秋水仙鹼具有抗肝纖維化和肝硬化作用,常食百合可防治肝硬化。百合鮮品富含黏液質及維生素,特別有益於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實為養顏美容之佳品。

如果用鮮百合,一定要將鱗片剝下,撕去外層薄膜,洗凈後在沸水中浸泡一下,這樣可以除去苦澀味。百合並不適合所有人,它性寒,比較黏膩,那些老是感覺肚子發涼、稍微吃一些涼東西就拉肚子、喜歡喝熱水吃熱飯的人還是少吃為好。

6、姜黃

姜黃素能有效地抑制肝細胞微粒體細胞色素酶和谷胱甘肽轉移酶的活性,又能抑制膠原合成和肝星狀細胞活性而抗肝纖維化。

7、甘草

可減輕肝細胞變性和壞死程度,降低血清轉氨酶活力,提高肝細胞內的糖元和DNA含量,促進肝細胞再生,對肝炎病毒有抑製作用。

8、黃芪

有抗氧化及穩定肝細胞膜作用,能促進膽紅素代謝,減少肝細胞壞死,促進肝細胞再生。臨床用黃芪治療黃疸型肝炎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

肝臟排毒的日常保健

1、保持正常體重

體重過重會讓肝臟工作更辛苦,罹患脂肪肝的機率也會升高。如果全身脂肪減少,肝臟的脂肪也會減少。理想減重方式是均衡飲食加上規律運動。

2、均衡飲食

肝臟負責把吃進的食物,轉換成身體能量來源。對肝臟來說,把非碳水化合物轉化成能量,比把碳水化合物轉化成能量更吃力。

3、注意飲食衛生

不喝生水,也不要生食海鮮,因為蛤、蚝以及貝類等容易受到 A型 肝炎病毒感染。

4、注意睡眠時間

成年人正常的睡眠時間應該為8小時,正常的應該是從23點左右開始上床睡覺,到了凌晨1-3點鍾是進入深睡眠狀態,這個時辰是養肝血的最佳時間。

5、不盲目用葯

吃進去的葯物都必須經過肝臟解毒。除了醫師處方葯,避免自行服用 其它 葯物,因為服用多種葯物容易產生葯物交互作用,影響肝臟代謝葯物能力。

肝臟排毒吃什麼中葯相關 文章 :

1. 肝臟排毒吃什麼中葯

2. 吃什麼中葯可以養肝護肝排毒

3. 肝臟排毒吃什麼最好

4. 肝臟吃什麼排毒 肝臟排毒食物

5. 幫肝排毒吃什麼最好

6. 吃什麼草葯可以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