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窮的地方有什麼好吃的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窮的地方有什麼好吃的

發布時間: 2022-11-03 12:32:33

Ⅰ 有哪些食物曾經是窮苦人吃的,現在卻貴的離譜

紅薯葉,灰菜,榆皮面,榆錢。這些食物都是以前窮人吃的,如今卻很貴。

紅薯葉。

小時候我還去樹上摘過榆錢,那時候的樹不打葯,直接把榆錢摘下來就往嘴裡塞。榆錢的味道真好吃,有點甜,小時候用榆錢蒸苞米面餑餑,里邊可以放上一些鹽,吃起來香噴噴的。如今榆樹是越來越少了,長了榆錢也不敢摘,因為城市裡的綠化樹木都會噴灑農葯。想吃榆錢的味道,估計只好去農村了,不知道農村還有沒有榆樹?好懷念過去的味道。

Ⅱ 中國以前的窮人都吃什麼現在還有人吃嗎

中國以前的窮人飯桌上面比較常見的食物有粟、豆,還有一些可以吃的野菜也是尋常人家的飯桌必備食物,如果遇上災年的話,樹皮、草根也是一種選擇。

Ⅲ 中國哪些有名的食物源於貧窮的記憶

霍霍飯,面條下到小米米湯里,放入土豆,豆角,鹽醬油等,以前的時候能吃的東西少,能做成一頓飯不容易,所以把亂七八糟是食物放在一起煮,味道還可以,在沁源吃過幾次。

Ⅳ 成都的什麼小吃好吃有不貴我是窮人

至所以叫成都小吃,就是因為價廉物美 1.植物園旁邊的「何氏豆腐」,絕對的豆腐第一。推薦「番茄豆腐」。 2,在高升橋的七道堰街(交警總隊賓館前面),有一家豆花飯,味道好極了,而 且暴便宜,酸菜豆花三塊五一人,葷豆花五塊五一人,豆花和飯隨便吃,可以點菜, 葷四素一,特別推薦:鮮肉圓子和酥肉,好吃啊!!! 3,玉林的串串已經濫了,紫荊南路的一排重慶火鍋店,味道,價格,服務都很好。 4,鹽市口廣場斜對面的小巷裡頭那家蕎面是全成都最好吃的. 5,華興煎蛋面的紅糖粽子好吃得不得了 6,玉林華興煎蛋面附近有家中餐館的招牌肉園子好吃! 7,長順街上的太安居,「豆花青蛙」,6點以後去就沒有位置了 8,溫江公平鎮的「胬菜一絕」,沿街擺滿超過200張桌子 9,望平街上「三隻耳」冷鍋魚,6點以後去排隊要排2個小時能吃上 10,望平街成華國稅旁的川東人家,雞雜隈鍋好吃慘了 11,東城根街北沿線菌王火鍋,湯鮮菌嫩,營養豐富 12,包家巷有個小館子「羅羊肉」,當家菜涮羊肉,加入四川辣椒,正點 13,文化宮背後旦旦面那條小巷裡面,有家沙鍋飯,冬天去吃正爽 14,會展中心背後,有兩家川菜很有名,朋輩餐當家菜牛肉園子湯和 涼拌白肉,好吃 。另外有家「紅刪福川菜館」,鍋碗瓢盆都是川西風格,每道菜都別具風味, 個人覺得:「酸辣蕎面」「土豆番茄匯麵皮」「蒜香小排」「牛肉紅湯餃」 「涼拌蘿卜干」極爽 15,菊樂路上「宣兔頭」,雙南小區「周大媽」兔頭別有風味 16,清江路上「盆盆蝦」,「板凳抄手」都是好東西 17,槐樹街「葉抄手」不擺了 18,會覽中心旁邊有家朋輩餐,只兩道菜好吃:元子湯,雞米芽菜 19,水碾河東北角,一家面館,晚去沒面了 20,游樂園後門旁邊有家灌湯包子好吃。 從灌湯包子這條路往石油路方向走, 右手邊有家鵝掌湯鍋,味道不錯。 21,新華職高門口的燒烤,絕對巴適。就是不曉得拆遷走沒有。 22,青羊小區有家很簡陋的串串香,才5張桌子,不過味道好極了。 23,猛追灣街上還有一家玉排骨,沙鍋豆花和排骨堡味道正。 24,棕北有家跳跳魚,是白湯熬的魚蘸碟子吃,那個嫩哈 25,青龍巷的「葉鴨子」,是典型的四川烤鴨,老闆很牛b,只有中午才能吃 到烤鴨,晚上6點基本基本就不營業了 ,而且開了大概20多年了,從來沒有擴 大過營業面積, 最近拆遷到文武路,公安局旁邊。 26,以前人南路生意火爆的「蔣烤鴨」,現在拆遷武侯大道。 27,煙袋巷「牛肉火鍋粉」,好吃,不過現在好象沒了。 28,溫江通往金馬的路上,有個農家樂,賣「蒙氏叫化雞」,好吃。 29,武丁橋口光頭香辣蟹在外地比較有名,但個人認為 現在已經不行了 30,四二0廠宿舍與五冶宿舍區之間的路上有家「辣王」 炒地龍蝦, 31,水碾河有家肥兔火鍋,味道很好,但是裡面小偷眾多,從老闆到服務員, 個個都是高手,我和我朋友在裡面數次丟過包包,現在不敢去了。 32,都江堰夜啤酒上有賣「蕎面饃饃」,每次我都要打包。 33,「紅星兔丁」相信很多人都曉得,我有個深圳的朋友,每次出差去那邊, 都讓我帶3斤涼拌耳片或者兔丁過去。 34,新津的「胖大姐」黃辣丁,90年代初就有了,後來沒落過一段時間,但 最近去了幾次,發現生意又火爆起來,新菜:「家常水米子」尤其值得嘗試。 35,峨嵋和樂山高速路交界處,有家野生黃辣丁,是在一個極長的橋下面的 一條大船上,具體名字記不得了,有兩家,你看哪家車多就在哪家停好了。 那裡的黃辣丁絕對是野生的,憑本人多年經驗可以判斷。 36,樂山大佛對面碼頭處,有幾家「西壩豆腐」,豆腐我覺得不好吃,有道 樂山本地菜:「缽缽雞」,將雞雜,雞肉,豆芽都混在一起涼拌,味道特別。 37,西出西延線,不要上成灌高速,取道郫縣,在紅光鎮吃「蔣排骨」,排 骨少吃一點,多喝兩碗稀飯,巴適。 38,華協電影院後面的「署前街」口,有家無名包子鋪,包子味道極好,以 前我讀13中,每次上完第二節課,就去那裡來兩包子,現在還開著。 39,金家壩有家光頭魚火鍋,用花鏈肉燙,味道比較正宗,不過相對辣一點, 而且鋪面很小,稍晚就沒有位置了。 40,西延線金牛區法院背後有家樂山牛華麻辣燙,是用沙鍋堡湯料,我自己 覺得比啥子玉林麻辣燙好吃多了,而且比較衛生。玉林麻辣燙我最反感的就 是及其不衛生。亂七八糟的。 41,肖家河沿街有3家連著的鋪面賣燒烤,味道還可以。但個人認為成都的燒 烤麻辣偏重,吃不出啥香味,燒烤還是雲南和海南的比較好吃。 42,北門張家巷有家「江門葷豆花」,兩道菜:「泡豇豆炒牛肉末」「魚香茄子」 ,魚香茄子是先用油跑過一道,再淋汁,是絕對正宗的川菜做法。 43,濱江路原南紅游泳池邊,有家」paul「酒吧,是兩個老外兩口子搞的,西餐 非常地道,和我在歐洲出差時風味差不多。是成都老外的根據地。價格非常便宜。 44,雙流中心場河濱路,肉德娃火鍋,可品嘗到新鮮田雞,價格公道,童叟無欺 。要早點去,去完了沒車位。 45,肖家河有一家黃辣丁,味道異常鮮美,地盤也好,就坐在肖家河堤上憑欄而吃 ,可惜河水有點臭。但不影響魚的鮮嫩美味,吃完魚後再喊老闆開火下素菜,特別 推薦藕片和黃瓜,我們每一次吃到最後都有人要脫下褲子下鍋去撈干凈才罷休。 46,煙袋巷的火鍋粉,巨好吃 47,玉林中學(高中部)旁邊的小街上有個大盤雞,28元(小份,送三盤手工面, 送三個二兩白酒),四個人可以吃飽 48,伊藤樓下的牛肉粉。好吃。 49,何氏冷鍋魚。此乃本人至愛,去成都一次吃一次,去兩次吃double,去三次吃 triple。恨不得抱之而睡,煮之而眠。總府街王府井背後,即春熙路之馬路正對面, 有小巷,不知名。且行且看,路遇全城聞名之王嫂串串香,目斜視,即睹冷鍋魚。 店上牌匾只寫冷鍋魚三字,名頭卻是浩大,曰王府井背後's冷鍋魚,婦孺皆知。所 謂冷鍋魚,即紅湯煮沸之魚片也。味極美,鮮中帶辣,辣中帶鮮。且有新鮮筍干輔 之,更具風味。汝問何魚?不曉得也。 50,賴湯圓。此店遍布成都城,其密集程度麥當勞亦不及。吾最愛其中珍珠圓子, 個小,入口冰涼,糯而不膩。厭甜食者忌。 51,牛王廟冷淡杯。此街甚神奇,晝可羅雀,夜則人潮人海中。來牛王廟,吃非首 要,重在學習蜀都之腐敗氛圍,重在看遍全城美女。 52,鍋魁。蜀人謂之中國pizza,吾謂之成都肉夾饃。但皮脆餡鮮,非肉夾饃所能及 。內夾鹵肉者,最為聞名。店亦遍布成都,隨處可吃。 53,葉兒耙。此物更神奇,外包糯米粉,內夾白糖或肉餡。夾白糖者無甚特色, 且過膩,惟咸耙耐食。耙外裹葉清香,故稱葉兒耙。無店,皆流動小販,推一永久 單車,後綁兩巨桶,一路高呼「葉兒耙」,汝即可沖之,買之,吃之 54,玉林菜市有一家重慶盆盆蝦,可以,好吃,有微辣,中辣和特辣三個味, 還有田螺,(老闆說是胡(音)螺,不懂哈)爽!!! 55,肖家河有家砂鍋串串,好吃,不知現在還在不在 56,成都西郊,四川工業學院旁邊有家鎮江飄湯,巨好吃!!!! 57,大慈寺,錦江區政府旁邊的小街上有一家雲南過橋米線,味道不錯! 58,鹽市口廣場,大業百貨的對門,有一家張烤鴨 ,不錯 59.關於農家樂,高家村附近的啜園很不錯,環境飲食衛生狀況都算是農家樂中的精 品。趕96到高家村下車(往高新西區方向) 54路目前的終點站附近。 60.電子科大南院外面那條路上有家「回民餐館」的水煮牛肉、麻婆豆腐等等非常好 吃,值得去吃吃哦。。 61.雙流白衣小區旁邊有家叫」喬一喬的怪味 唇和兔頭好吃,而且價格便宜。去了 雙流的人一定要去吃哦。。否則太對不起自己了。。 62合江亭附近有家肥腸粉加鍋盔。有段時間讓我上癮了。每天讀非吃不可。但那是99 年的事了。 63.在龍舟路有一家孔亮鱔魚火鍋,味道鮮美~!價格合理,是我吃過眾多中比較好的 一家。 64在菊樂路一家蔣排骨,原家在郫縣,味道也不錯。 65在都江堰有一家尤氏兔頭和雙流的兔頭有比頭哦~!

Ⅳ 濟南哪有好吃的地方 還不是特貴那種 只是剛上班的!俺窮吶!

山大路上有一條小吃街,出山大校門對面。。。桑園路上有一條美食街,各種小吃小炒快餐便宜。。。山大紅樓校區南門對面那裡有一條。。。歷城區大潤發正門對面有一條,也還算便宜。。。自己有空多走走呵呵

Ⅵ 農村有什麼好吃的野果現在還有嗎

家鄉是湖南一個依山傍水的古樸村莊,在那裡有太多童年樂趣,最難忘的是陪伴我們的那些美味野果。現在的小孩想吃的 美食 都是買來,過過嘴癮就沒了,那個時候的「美味」是經過我們親手採摘來的,樂趣橫生,吃起來分外香甜。

只要你用心尋找,就不怕沒有美味等著你,屋前屋後的壕基上,長滿了「酸桿」「刺桿」,田埂邊有甜甜的「絲茅根」與「野雞腿」,水田裡有「野慈米」,池塘里有「蓮蓬」與「雞頭米」。最好吃的野果在山裡,成片的「樹莓」與「藤莓」是我的最愛,一下就可裝滿一瓷缸,有時就用衣兜著,還會和螞蟻甲蟲搶食一顆碩大的果子,摘了來就大快朵頤,吃的滿嘴酸酸甜甜,上學或散學的大路不走,滿山滿野的去尋那「茶泡」「茶片」,它們是非常考驗眼力的,找到了無異就像發現了新大陸。次一點的野果屬於「野葡萄」「野柿子」,一個酸得掉牙,一個澀得舌不能動,只是看著它們可愛,禁不住摘了來玩。

濃重介紹一下「苦櫧」與「橡子」,它們都是古老而高大的樹木,每到秋末冬初,一夜大風過後,就是採摘它們的最好時期,呼朋引友,帶上空書包向樹林進發啰,漫山遍野都是,用手掀開落葉,下面就是一粒粒圓圓鼓鼓的果子,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裝了滿滿一書包,回家了支起鍋點起火,不一會兒空氣中就彌漫了香氣,飽食一頓後,多餘的就帶了給同學分享,或交給巧手的母親,磨了粉做出可口的「苦櫧豆腐」來。

現在每次回老家都是過年時節,與那些野果都碰不到面了,想去山中轉悠轉悠,小路都被灌木荊棘長滿,進去不得,只有將它們深深刻在記憶中了。

茂名信宜位於廣東西南部,是我的家鄉,在家鄉的山上有一種野果叫姑稔子,小時候經常吃到,現今身處外地,已經好久都沒嘗過這種野果了。在網上經常見到有人用這姑稔子泡酒,功效很有作用。

在家鄉有句古話:七月十四,姑稔子跌落地。也就是說,姑稔子成熟於夏末,農歷七月十四後果子就沒有了。

姑稔子熟透後呈紫黑色,有大母指頭大小,脹脹的,果汁紫紅色,味道很甜。這野果小時候常常吃得到,現今只有回憶。

(圖片來自網路)

這些野果,小時候滿山遍野都是,都是我們的零食,為了滿足口腹之慾,不怕辛苦也不怕累,更不怕蟲和螞蟻之類,有時洗都不洗,邊摘邊吃邊往口袋裡放,想想都在流口水!這些你能認得多小種呢?

說起農村的野果那是多如牛毛。昨天看到了很多人在說農村的野菜,今日是野果,真的是說不盡的農家山裡事物,芳菲也盤點一下那些小時候在農村吃過的野果子。

山裡野果很多,常吃常見的就列舉這些。生長於農村芳菲不得不說自己是幸運的,從小與大自然相伴,享受著自然的饋贈。也許有人會說農村又臟又窮有啥好的,個中美好又豈是人人都能擁有和體會的!

農村有什麼好吃的野果?現在還有嗎?

這段時間感覺自己都快變成美猴王了,整日地采山花,覓樹果,就差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了!今天,要摘野果去了一一

我們這兒地處武陵山腹地。多山!因為從小在山間長大,便習慣了大山踏實、沉穩的感覺!再看那些沒有起伏的平原,便會給人一種空曠、寂寥、沒依靠、四顧茫然的感覺!

大山是沉靜的、肅穆的,也是鮮活的,靈動的。人常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裡人,就靠大山了!

從小,倚仗著大山,常常會收獲意想不到的零食一一野果!什麼桑葚、羊奶果、八月瓜、獼猴桃、刺梨、野葡萄、茶泡、刺泡、紅籽泡、水麻泡等等。只要成熟時恰恰碰上,通常都會大快朵頤,一飽口福!

一、水麻泡 水麻又稱溝邊水、水細麻。其莖枝叢生,葉細長,似枊葉但比柳葉稍寬稍長。通常長在山坡、溝谷、水邊。入夏,常常會發現其莖枝結滿了細密橙黃的果實,與葉子黃綠相間,非常耐看。這時,若是正好想一飽口福,捋一把便可開吃。小時,和小夥伴們吃過,酸酸甜甜,味道還不錯。

二、茶泡 茶泡是油茶樹果實的變異體。長得象不怎麼漂亮的桃子,中間是空的。果皮,也即果肉部分稍厚。聽說是變異,可能大家都不敢吃。但我吃了。酸甜中帶著點微澀。嘗嘗還是可以的,但不宜多吃。

三、羊奶果 羊奶果在我們這兒又稱羊奶子。常長在山間、溝谷和灌叢。夏季是其果實成熟季節。成熟後的果子呈橢圓柱形,紅紅的,一簇簇掛在細長的枝上,熱鬧而喜慶。若是上山時運氣好,一摘一大籃。味酸甜,多汁。

四、刺梨 又稱刺菠蘿。帶刺灌木。這應該算是南方山區的特產了。專愛長在路旁、山坡、灌叢、河邊。其莖、枝、果都帶刺。夏末秋初,想要一飽口福,不僅要受徒步之苦,還得忍受刺扎之痛。不過挺值得的。其味酸甜,略澀。不僅可生吃,還可用來泡酒喝。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健胃消食的作用。

五、八月瓜 八月瓜又稱野香焦。藤蔓草本。多生於山間、灌叢。常傍樹生長。我們這兒流傳一首童謠:「八月瓜,九月炸,十月打來誆娃娃」。八月瓜因為口感粘糯,味甜且帶奶香味,應該是可以誆娃娃的,但小小孩吃的話,略嫌籽太多。沒吃過的話,可以嘗嘗哦!

總之,農村的野果很多,特別是大山裡的農村,因為倚山傍水,海拔不一樣,野果種類尤其豐富。怎麼樣?想做山大王么?山花有得采,果子有得吃哦!

一年四季,有好果子吃

有,在紅河州就有一種野果,叫酸多依,味酸有少許的清香味,本地人用來蘸辣椒鹽吃,味道獨特,從中醫上來說,有舒筋活血,舒肝止痛,清暑消毒,降血糖及血脂的功效,在應季時山裡的農戶常常會背來賣,我也會不時買來吃,不過因味酸,我每次只能吃一兩個。

您好!我是山裡唐唐,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桂平,非常高興能夠為您解答問題。

農村有什麼好吃的野果?現在還有嗎?

農村好吃的野果有哪些:野柿子、山葡萄、刺泡、野草莓、野枇杷、野楊梅、牛甘果、野山竹、桑果、地念、桃金娘、八月瓜、黃泡、野石榴、萬壽果、火炭母、蛇倒退、金櫻子、茶包、姑娘果、龍葵、五色梅、枸杞子、牛奶果、黃茅草根、山梨、栗子、三葉草根、酸刺果、山楂、獼猴桃、山桃

等好吃的野果。

其實還有非常多的,因為有些野果都叫不出名字來的,希望廣大的朋友們能夠廣集思意,看看還有哪些好吃的野果。

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我總覺得湘西的大山就是被玉皇大帝遺忘了的果園,這座果園裡面結滿了各種奇珍異果。

而我就是在這座被玉皇大帝遺忘的果園裡面長大的。

在我小的時候我最喜歡的就是摘玉皇大帝果園裡面的果子。

春風把湘西大山的兩扇大門推開,春風吹過茶樹林的時候可能累了,於是她坐在茶樹上看著那些掃墓的人,這天晚上下了一場小雨,第二天山裡的孩子驚奇地發現茶樹上掛著一個個圓溜溜的球,那些球全部脫了皮,「摘茶泡吃去。」一瞬間茶樹上就爬滿了一樹的小猴子,這些小孩像猴子一樣手腳敏捷在茶樹枝上上躥下跳摘茶泡吃。

那些竹林里比較矮小的茶樹長不出茶泡,於是就長出了嬰兒肥一樣的可愛,矮小的茶樹長出的茶耳像嬰兒一樣肉嘟嘟、白嫩嫩的煞是可愛。

春風繼續吹,繼續在鄉下追趕蝴蝶,蝴蝶把春風引進了金黃的油菜花田裡,於是春風一下子就成為了大富翁,春風輕輕吹,於是無數的油菜花花瓣像黃金一樣被春風帶走了,春風帶走油菜花的黃金後油菜就身懷六甲了,無數綠油油的油菜莢裡面孕育著像小胖子一樣圓圓的油菜籽。

春風的腳步來到三月,三月里來了無數的小孩,其中有一種叫覆盆子的野果開的花是白色的,春風於是在所有覆盆子白色的花朵上吻了一下,於是覆盆子白色的花結出了紅色的三月泡、空心泡、躺地泡……

這些紅色的覆盆子像春風吻的顏色,可能是覆盆子白色的花被春風吻過的原因。

覆盆子味道酸酸甜甜的好吃極了。

小孩子高高興興地把覆盆子採摘回家。

接著夏天來了,這時候湘西大山裡無數藤本植物正准備化妝掛在高處誘惑小孩的饞勁。

血藤子把自己身上塗上了紅色後就高高地掛在杉樹上等待小孩費一番功夫去採摘。

野葡萄把自己塗上了紫色的色彩也高高地掛在枝頭。

野栗子青澀的果子也應該在夏日的酷暑中把自己變甜了。

野山楂也應該在夏末秋初的日子裡登上舞台歡迎人們去採摘。

稻穀收割後就應該去收割另一種甜甜的味道了,這種甜甜的味道就是野生獼猴桃,野生獼猴桃從藤上採摘下來就放進壇罐裡面醞釀,等軟了剝掉皮就可以吃獼猴桃的甜了。

接著是野生八月瓜,野生八月瓜自己裂開口裡面的肉是最好吃的,味道甜甜的、軟綿綿的,十分可口。

八月瓜過後迎來的是大收獲,湘西大山這座被玉皇大帝遺忘的果園這時候迎來了野果井噴。

野生板栗、野生尖栗、高粑子、攔刺子、錐栗、火炭泡、籮泡、雞炸子等等野果要趕在冬天以前把自己的價值奉獻給山裡的婦女和小孩。

到了冬天,湘西大山裡的拐棗將在寒冬的白霜中越凍越甜。

一場白雪把湘西大山這座被玉皇大帝遺忘的果園的兩扇大門僅僅關閉。

冬天到了,野果拐棗送客,嘴裡說著:「歡迎明年。」

在重慶農村長大的我,對各種野果非常熟悉,那是陪伴了我整個童年的美味,至今想到仍然口水直流。如今的農村也有,但我卻很少能回去了。不知多少人與我有相同的經歷?
八月瓜,又名野香蕉。
「八月瓜,九月炸,十月摘來誆娃娃。」故鄉流傳多年的童謠。在渝東南山區,只要你耐心去密林中尋找,總有八月瓜的。上學或者放牛路上,偶然間看到八月瓜,絕對是令人激動的事情。

但必須等到成熟才能採摘,因為早摘未熟不好吃,強扭的瓜不甜,晚摘又會讓鳥雀和蟲子吃掉了,剛好炸開那天摘下恰到好處。因此,需要耐心等待,倘若讓別人捷足先登,會傷心好長一段時間。

八月瓜的瓜皮和瓜籽都是苦的,真正能吃的瓜瓤只有少許,圓潤鮮嫩,香氣四溢,清甜可口,餘味悠長。八月瓜富含維生素C,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食用價值和葯用價值,也是新晉網紅水果。
山莓,又名樹莓,方言「泡兒」。
山莓的品種非常多,帶刺兒,酸酸甜甜,螞蟻和蟲子的最愛。長長的枝條上掛著許多小果子,有紅的,有青的,某些品種也有紫黑色的。除了生吃口感極佳外,山莓也可以用來製作果醬,國外甚至有釀酒的。山莓的根和莖都可以入葯,有改善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的功效。

另外,也要分清山莓和蛇莓。媽媽說蛇莓是不能吃的,因為蛇莓上經常有唾沫一樣的東西,即「蛇口水」,但其實那是沫蟬留下的。
野地瓜,方言「地瓜泡兒」。
野地瓜通常長在地里或者陰暗處,因此很難找到。和紅苕一樣,野地瓜也是整株有漿汁,成熟前青綠色,成熟的果實是紅色的,外形和石榴有點像,但比石榴小很多,吃著非常的甜。野地瓜富含膳食纖維和微量元素,集食用、葯用、綠化、觀賞於一體,有促進消化的功效。
野板栗,也叫毛栗子。
野板栗不如市場上買的板栗個頭大,因為我們買到的是嫁接選育的品種,山裡土生土長的野板栗雖然小,但卻更香更甜,特別是曬幹了會很甜,回味無窮。幼年時都是在樹下等炸開的板栗球或者板栗籽掉下來,逐漸長大後才學會了爬樹打板栗。帶刺的板栗球需要用鞋子磨了又磨,才能取出板栗。雖然有時板栗球的刺會刺傷手,但也樂此不疲。
繅絲花,方言又稱「刺梨子」。
鄉村的路邊或者田邊到處都生長著刺梨子樹,果實是黃色的,表面很多小刺,挺扎手的。不同的刺梨子味道也各不相同,有的苦澀難當,有的甜美多汁。在老家水井上有一棵刺梨子樹,味道非常不錯,每年我都會去摘,後來不知道誰給砍了。

刺梨子含有十多種微量元素、20多種氨基酸和豐富的維生素,號稱「維C之王」,有消食健脾,收斂止瀉等功效。除此之外,刺梨子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簡稱SOD),SOD是國際公認抗衰老、防癌的活性物質。在補充營養的同時,可以提高身體免疫力,居家休閑的珍品。
佛燈果,又名佛思果,方言牛奶奶(一聲)。
佛燈果分布在溫帶和亞熱帶地區,果實清甜可口,但也有部分品種非常酸,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美洲南部的威斯莫洛爾部落,女性在60歲還能保持乳房的飽滿、豐潤、堅挺,相傳她們常年食用佛燈果。

1951年,美國斯凱納 健康 科學研究院專家深入威斯莫洛爾沿海濕地,成功從佛燈果中提取出了豐富的活性物質,能夠激活體內蘊藏的潛在能量,此舉讓佛燈果成為了備受關注的天然豐胸聖果。
茶泡、茶耳,油茶樹果實的變異體。
茶泡果實挺大的,但裡面是中空的,把瓤去掉直接可以吃,帶甜味,又松又脆,帶勁。茶耳有點像茶葉,晶瑩剔透。放學路上經常邀約三五個同學,漫山遍野的鑽林子打茶泡、找茶耳。茶泡、茶耳採摘早了也會是苦的,恰到好處才會有甜味,晚了則會寡淡無味甚至壞掉了。
刺薹,方言又稱「芽芽泡」。
長在荒野中帶刺的小灌木,每年新生的莖稈即刺薹。摘下青嫩可口的刺薹莖桿,剝去外皮直接食用,略帶點甜味。刺薹摘取也要看時間的,倘若你吃到水分少、嚼不動、吞不下的,那肯定是已經過季的了。以前,父親去放牛割草,總會在草里放著三五根帶著露珠的刺薹,等父親回家可以說是童年最期盼的事情之一了。

除此之外,還有酸棗、拐棗、絲茅針等,曾有一次放學路上,我爬上五六米高的酸棗樹,在上面把酸棗搖下來,讓下面的同學們撿。結果等我從樹上下來,他們也吃完了,當時傷心和失落了好久。老家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拐棗樹,樹齡少說也有幾十年了。我爸說,他上學時就那麼大了,老樹養育了不知道多少來來去去嘴饞的小學生。

從到城區上中學至今十多年了,如今也留在了城裡工作,回老家的時間少之又少。野果的滋味,故鄉的愁緒,只能在記憶中去回味了,城裡長大的街娃們是不會理解的。

Ⅶ 有哪些「貧困食品」是真的好吃

今天大多數受歡迎的食物都來自貧困。披薩和義大利面醬不是上流社會的食物。窮人開始使用從新發現的美洲進口的西紅柿,並創造了自己的食譜,因為上層階級沉迷於從亞洲和非洲帶來的香料和配料。我遇到的許多義大利廚師都討厭亞洲香料,也許這與他們過去感受到的上層階級的歧視有關。南方的人們非常貧窮,不得不住在洞穴里,但他們創造了自己的美味佳餚,後來通過美國義大利人的巧妙營銷,現在它們是富人的食物。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我們今天所擁有的大多數寵兒實際上都是出身貧寒。當一群人被剝奪和貧困所折磨時,他們聚在一起飼養家禽和動物,種植,狩獵和收集能得到的東西,並想出令人驚嘆的食物,滿足靈魂。當人們聽到別人的聲音時,他們會變得富有創造力,而太多的安慰會讓我們變得不新鮮。

Ⅷ 以前因為窮才吃,現在卻吃不到的有哪些菜都是怎麼做的

在七十年代,大家都吃過野萊,苦萊子,薺薺菜,馬扎萊等,這些都是涼拌好萊,特別是馬扎萊,用熱水燙後,再用冷水撥涼,用蒜泥一拌,可口無比。

還有一樣大家可能忘記,不是野萊,是豆蟲,就是豆子葉長茂盛時,在上面專吃豆葉的蟲,那時農葯緊缺,只能照顧大面積作物棉花,其它豆子,花生小面積作物不打農葯,所以豆子這種蟲特別多。抓到到後用刀被坯死,把蟲內臟不幹凈東西去掉,翻過皮來,一張帶白油的皮,展現在面前,然後用刀跺碎,加上鹽一拌,放入鍋中炒熟,一塊一塊似炒雞蛋,美味可口,當客人來了還當主打萊。

現在想起來,還淌口水,朋友不知你吃過沒有?不過現在農葯噴灑多了,豆葉上的豆蟲絕後了,已經轉入地下,這種地下豆蟲更加有營養,更加好吃了。

60年代那個時候,在農村都是很窮,物質貧乏,沒有多少東西可以吃。

在我的記憶里,日常生活中天天離不了的就是紅薯,蒸著吃,煮著吃,切片曬乾熬湯,磨成麵粉做窩頭··· ···無論怎樣變著法兒吃,主角就是紅薯。

不過,紅薯對我來說,也是從不討厭的一種 美食 ,有三種吃法是我非常留戀的。

第一種:紅薯乾熬的茶和稀飯。解渴,提神,紅薯干酥爛、鬆散,沙沙的感覺,意猶未盡,有點上癮,今天喝了,明天還想。

第二種:紅薯麵粉做的窩窩頭,在地鍋里烤焦搗碎而成的辣椒醬,窩頭的筋、韌、甜,辣椒醬的醇香、綿辣,兩者結合,堪稱完美。

第三種:就是用新鮮的紅薯,拉搓成渣,用水淘去澱粉,加上蔬菜、蔥花,上鍋蒸熟,蒜泥或者辣椒伴勻,有香油淋些更好。這種吃法大多是早上,不是天天,隔三差五的。

現在平常也想吃,也可以吃到,人懶也是時間的關系,讓這種 美食 成了遙遠的記憶,也讓老老少少一家人聚少離多、溫馨的親情分散到天涯海角暖暖涼涼··· ···

我的感覺比以前豐富

苜蓿菜、鹽蒿菜,茅根,現在想吃也吃不到了。

自己經歷做不會忘記?

思想變了吧?

在農村以前因為窮去吃,現在卻吃不到的有哪些菜?你還記得怎麼做的嗎?

除了現在還可以採摘的野菜外,生活困難時期,不是蔬菜問題,是怎樣才能填飽肚子,那個時候是缺肉少油,糧食是青黃不接的,根本不能敞開肚子吃飽飯。

1、蕨根粑,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的自然災難,許多人是依靠蕨根粑渡過的。蕨根粑就是上山挖蕨類植物的根洗干凈烘乾後粉碎成麵粉,加水做成粑經過蒸熟後食用。蕨根粑有一股苦味,因為是將根全部粉碎製作的,雖然不好吃,但是可以填飽肚子。現在是用蕨類植物的根製作成澱粉生產蕨根粉,涼拌非常好吃。


2、胡蘿卜、白蘿卜切成顆粒與玉米砂做飯,南方人都是吃飯,糧食緊張就採用這種做法,目的是減少玉米的消耗,胡蘿卜、白蘿卜切成顆粒與玉米砂做的飯特別好吃。比單純玉米砂做的好吃。

3、野菜需要油,一般只有在蔬菜缺乏的年代才大量用來食用。

以前農村窮,糧食不夠吃的,研究出了許多我們現在不在吃的野菜,樹皮,樹葉等等許多菜或者糧食。那是時候是窮沒辦法才吃,現代人回想起來都成了的美味。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徵,對老人們來說難以下咽的野菜,樹皮,卻成為了現代人追求分美味。

第一個當數薺菜了。

即使在現在每當春天來臨,薺菜反綠,生長的時候,都有太多的人去地里挖薺菜,甚至都成為了城裡人餐桌上的美味。

肥美的薺菜可以包餃子,放上肉餡,做成皮薄餡大的水餃。沒出鍋就會聞到天然蔬菜散發出來的香味,在春天裡吃一頓薺菜餃子也是必不可少的美味。

薺菜餃子,薺菜1000克左右,新鮮豬肉500克,大蔥,生薑,花椒,醬油醋等調料備好。

摘掉枯萎的葉子,用水沖洗干凈,要多沖幾次。薺菜挖出來以後大多帶走泥土,也有農葯殘留,多沖洗幾次,沖洗干凈,控干水備用。

將新鮮豬肉剁成肉丁大小,並以次放入薺菜,生薑,大蔥,花椒等調料,剁碎製成餃子餡,放入少量的花生油調勻。

剩下的就是做餃子的過程了,春天正是農村認真有水少的時候,一頓薺菜肉餡餃子,正正真真的人間美味。

薺菜還可以做薺菜炒雞蛋,這也是一道簡單而又美味的佳餚。

第二個應該就是榆錢了。

榆錢是榆樹開的花,味道稍微帶一點點甜。老人們喜歡用它們做糊糊,添加幾粒碾碎的花生米,有時候還加點白面。

從榆樹上採集來的榆錢,先一把字把的從樹枝上擼下來。在水裡淘洗干凈,榆錢上都帶有少量的花萼,褐色的,要把這些都沖洗掉,有時候還可能有蟲子。

放到熱水了一焯,撈出來控干水。

先把花生米放鍋里,然後加一點小麥粉,攪勻,在放入干凈的榆錢,等水開了,榆錢糊糊就出鍋了。

榆錢糊糊既有榆錢的甜,又有花生的嚼勁,還有麵糊糊的粘性。每次做了,少不了喝上三大碗,現在也忙了,媳婦不會做,母親也老了,想吃,卻吃的少了。

還有就是榆樹的樹皮,嫩嫩的榆樹枝條,在清明左右,樹皮和樹枝是不在一起的。我們這邊叫做離骨,折一小段下來,把樹皮剝離樹枝,就可以放到最里吃。榆樹皮越是嚼越是黏,等到都嚼碎了,又在最里滑滑的,比現在的口香糖可好多了。

第三就是楊樹毛子了,我們這里叫午時莽子。

春天裡楊樹發芽前,樹枝上就會生出午時莽子,它也是楊樹的花,最後會生出種子。

午時莽子,主要就是做豆沫子。把剛發出來的午時莽子從小楊樹上晃下來(因為它比較重,你只要晃動楊樹,它自己就會掉下來)

,洗干凈,剁碎,放上蔥,花椒,姜,少許辣椒等調料,放到鍋里,添加少量的水大火燒至水蒸發掉。中午的美餐就有了,拿出年前就備好的煎餅,滿滿的卷上一大包,煎餅又軟午時莽子又帶有一種特殊的香氣,山東大漢吃了有力氣。

其實我是不喜歡那個氣味,對這個倒是真不熱心。

還有一種觀音土,做法已經失傳了。

其實就是一種的黏土,據老人說就是我們現在燒制陶瓷用的鋁土。人吃了之後會便秘,接干,不能多吃,吃多了會死人。

這個也不提倡我們現在去嘗試哦,帶有一定得罪危險性。我們是在追尋先輩的美味,不是在冒險。

現在 社會 發展了,農業發展了。糧食夠吃了,我們也不用餓肚子了,憶苦思甜也好,追尋消失的美味也好,其實我們都體會不到老一輩人吃他們的艱難與無奈了。

就算是消失在我們記性里的美味,是讓我們追尋的回憶。兒時的美好年華,總是帶領我們到那回不去的過往,一件件,一樁樁,他們就在那裡,我們去找尋就能找的到。

最後說的有點例題了。農村裡以前因為窮才吃他們,現在我們因為回憶吃它們。我在農村,可以追尋的美味也不只這幾樣,多的數都數不過來。今天舉幾個例子,算也是對我自己童年的回憶。

我小的時候生活在農村,那時因為家裡窮,一年到頭也不怎麼買菜 ,吃的 最多的就是野菜了。現在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很多的野菜也都沒人吃了,甚至很多年輕人也不知道能吃,可能還有一部分人都不曾見過。現在我就說說過去因為窮吃,現在卻吃不到的菜以及它的做法。

1.梧桐樹花:(1)梧桐樹花涼拌菜:先把梧桐花採摘回來,洗凈,再把水燒開,把梧桐花用水焯好,沖涼,然後控水,放到盆里,放入調料,鹽,味精,雞精,辣子,蒜末,用熱油熗一下,攪拌均勻就可也開吃了。

(2)梧桐樹花蒸著吃:先把梧桐樹花採摘回來,洗凈,控水,倒入盆中,用少許食用油攪拌均勻,加入麵粉,再攪拌均勻,用鍋燒水,水開後,把拌好的梧桐花倒入籠屜,放鍋上蒸約20分,即可出鍋,從鍋里到入盆中,放調料,鹽,味精,雞精,辣子,蒜末,用油一熗,攪拌均勻就好了。

2.柳絮:(1)涼拌柳絮:要春天剛長出來的柳絮芽,採摘回來,洗凈,用開水焯一下,去苦澀味,然後撈出,沖涼,控水,到入盆中,放入調料,鹽,味精,雞精,蒜末,蔥花,用油熗一下,攪拌均勻,即可。

(2)蒸柳絮:要嫩嫩,綠綠的柳芽,洗凈,控水,拌少許食用油,攪拌均勻,再加入適量麵粉,攪拌均勻,放鍋上蒸約20--30分鍾,就能出鍋了。倒入盆中,放調料,鹽,味精,雞精,蒜末,用油熗一下,攪拌均勻就好了。

豬毛菜:(1)涼拌豬毛菜:朱毛菜摘去老梗,洗凈,焯水,沖涼,控水。倒入盆中,放上調料,鹽,味精,雞精,蒜末,用油熗一下,攪拌均勻,可以開吃了。

(2)豬毛菜蒸包子:先把面和好醒上,豬毛菜摘去老梗,洗凈,控干,切碎,和絞肉一起放入盆里,放上薑末,鹽,味精,雞精,包子料,適量香油,攪拌均勻。把面揉勻,開始包包子,包好後放鍋里蒸30分鍾即可。

(3)豬毛菜蒸菜:做法和上面兩種野菜的蒸菜方法一樣。我就不重復說了。

4.蒸榆錢蒸菜:和上面蒸菜方法一樣。榆錢還能可大米,小米熬稀飯,和面揉在一起做菜饅頭。也能生吃,生的榆錢吃到嘴裡是香甜的。

5.馬齒莧菜:可以涼拌吃,也可用水焯一下晾到外面曬干,想吃的時候用水泡一下,炒著吃,涼拌吃都可以。

6.薺薺菜:可以做成涼拌菜,也可和肉炒著吃,還能包餃子,也可以和面揉在一起做成菜饅頭,和面拌在一起做成蒸菜。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喜歡我的朋友可以加關注,歡迎評論。

我們南方田頭以前有很多天然的野菜,小時候會總去挖野菜,然後回家清理之後,炒來吃,當時也不覺得好吃。

前段我在家閑著,有一天戴著口罩拿前剪刀拎著一個袋子,穿上膠鞋,想去田裡挖野菜,走了很久,發現有些野菜開花了,能剪的好少喲,走了一路,也沒有發現馬蘭頭。

以前小時候哦,那田頭埂上的野菜特別多,一遍一遍地符著田埂上,水溝旁邊還有水芹菜也很多,土坡上還有野韭菜……一會可以挖很多。

現在天然的野菜很少了,我喜歡吃馬蘭頭,用開水沸一下撈出瀝干,切碎,弄少些香乾切絲,用各種調味拌上,淋上麻油,一道美味的野菜就成了。

所以我們總會懷念小時候的美好歲月,依舊滿滿兒時的回憶。

作為80後,也是挨過窮的,家在南方我記得蔬菜跟現在差不多,就是缺肉少油。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農村都還很窮,除了逢年過節能吃上肉,平時餐桌上基本難看到,一兩個月買一次豬油,油渣就成了美味,油渣配飯我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可以吃三大碗飯。

家家戶戶都養著雞鴨鵝豬,這些都可是要拿著換錢買油鹽的,連雞蛋也成了奢侈品,一年也就生日的時候能吃上兩個荷包蛋,

記得讀書時代,離校遠小學都是在學校吃午飯的,每次要從家裡帶上三五天的米菜,統一放學校食堂里,自己蒸飯吃。那時,大家都很窮,帶去能吃那麼久的,無非也就是鹹菜或醬。那個時候,同班人聚在一起,大家都把家裡帶來的菜放一起吃。每次,我的菜總是最先被吃完的。小學五年我帶的就是醬。我的醬里,媽媽炒的時候放了油渣,而別人帶的醬,真的只是醬而已。

作為男孩子,那時候那會關注這些菜是怎麼做的。現在生活好了,卻連吃肉都是不出以前那個肉香。

Ⅸ 越偏遠的地區越愛吃辣,中原地區反而口味以咸鮮為主,是不是越貧窮的地方越愛辣

不能這么說,酸甜苦辣咸,人生五味,哪種味道都是我們追求的,除了辣也愛吃甜,除了甜也愛咸!

我小時候沒什麼吃的,家裡有葷油,就用葷油、醬油拌米飯,這么一份葷油拌飯,有油,有鹽,有主食,就這樣吃了一頓飯,後來不窮了,能吃上菜了,還是愛這口,就是覺得好吃,也許就是曾經的味道吧,我是黑龍江的,住在山區了,我家非常窮,那時候我可不吃辣。

我還認識一個北京同事,家裡條件非常好,在北京能有自己房子的主,在我眼裡可是土豪,這人就愛吃辣的,應該屬於無辣不歡的那種,吃個燒烤都告訴店家多放辣椒,還嘗試過變態辣的雞翅,我只能想想,畢竟緊了一下。

所以辣不是窮人吃的,辣是愛吃的人吃的。

Ⅹ 窮人經常吃的食物都是哪些呢

這些小吃有錢人不會碰,但是窮人超愛!全吃過的舉個爪

說起小吃,第一反應則是「街頭、市井氣、路邊攤」,很多人就覺得不夠儀式感,不夠高大上,所以一些小吃他們是拒絕的。下面的這幾樣小吃有錢人不會碰吃,但是窮人最愛吃,你有沒有都躺槍呢!

米酒

這個雖然叫酒,但是酒精含量很低,口感很棒,深受人們的喜歡。但是做工很復雜,是農家人很平常的日常飲品。窮人很愛吃這個,但有錢人卻碰都不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