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石柱有哪些好吃街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石柱有哪些好吃街

發布時間: 2022-11-02 19:56:29

1. 重慶石柱啟動土家文化旅遊季,重慶石柱縣有哪些好玩的景點

重慶作為我國的一個重點旅遊之地,其實本身景色就非常好,再加上當地人喜歡吃辣,比較重口,所以深受很多遊客的喜歡和愛好,而重慶的石柱鎮啟動了土家文化旅遊季,現在我們就介紹下,都有哪些好玩的景點呢?

3.當然在石柱縣還有很多非常不錯的景點,比如石柱國家森林公園,還有充滿了土家族文化的石柱畢茲卡綠宮景區、石柱千野草場,在這里你能看到風吹草地見牛羊等等,都是非常好的旅遊景點,我就不一一介紹了。

2. 石柱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位於重慶市東部、長江南岸、三峽庫區腹心,縣內以土家族為主,另有漢族、苗族、獨龍族等多個民族。
石柱縣旅遊資源豐富,黃水國家森林公園夏季氣候涼爽,是理想的避暑勝地;千野草場是全國典型的喀斯特地質地貌大觀園,草場里芳草青青,牛羊成群,山草相連,儼然一幅天成國畫精品;西沱古鎮的吊腳其獨特建築被譽為古建築之經典,有「萬里長江第一街」之美稱,至今古貌完整,此外,土家樂園畢茲卡綠宮、高原明珠黃水湖、中國一號水杉母樹、秦良玉古戰場遺址萬壽寨等均是石柱縣的招牌旅遊景點。 土家族是石柱縣的主要民族,每年初春或暮春是土家族人跳擺手舞的季節,一人唱眾人和,歌聲動人心魄。
千野草場景區,千餘雜草,森林資源豐富。在開放旅遊區,柳杉林最具特色。柳杉作為我國特有樹種,具有常綠,高大的特點。因此,無論春秋,冬夏,只要走進萬千雜草,就能看到這道名副其實的綠色屏障。炎炎夏日或宜人秋日,每當你走進柳杉林,只能感覺到涼風吹過裝束和臉龐,陽光透過林間縫隙散落在小徑上。在行走的過程中,你只能感受到舒適和寧靜。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像千草農場一樣逃離主城到石柱避暑的人的原因之一。
除了綠色屏障,景區還有森林天井等景點,還可以欣賞柳杉林。此外,景區南門附近的幾片柳杉林比「綠色屏障」景區內的樹木還要茂密,令人嘆為觀止。小夥伴們在出行的時候可以關注一下。
原來是一片茂密的雪松林。走在景區里,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印象派畫作。柳杉樹干高大粗壯,枝葉繁茂,葉片茂密。走著走著,只覺得涼爽舒適。
在這里,除了綠色屏障,還能看到高山,草原,奇石的風光。如果時機合適,還可以看到放牧。靠近草原,是野營的好地方。對於喜歡探險的朋友,千草農場也為你准備了挑戰項目。

3. 石柱有什麼好吃的小吃沒有,過兩天就要去了.

我覺得石柱的綠豆面不錯(其他地方都很少見,偶爾有也不正宗).
羊肉籠籠(有次在一個小館子里頭吃的,味道嘿好)
如果有機會,在石柱一定要吃點臘肉,和大城市裡不同,基本上都是農家熏出來的.特別香.
面海椒,用來炒肉那叫一個香!
石柱的魚,特別是黃辣丁這類的,幾乎都是在河裡天然生長的.工業不發達,河水沒污染.香!
野生蘑菇.在路邊都有人買,很便宜!正宗綠色食品.
............

對了,要是找得到米豆腐果果吃那才安逸哦

4. 石柱著名小吃有哪些

石柱蒓菜 ,倒流水豆腐乾,竹筒酒,土家野生菌宴等。

5. 石柱著名小吃有哪些,有哪些好玩的

1、蒓菜,古時為貢品,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晉書》記載「蒓菜鱸膾、王爵慕之」。蒓菜屬多年生睡蓮城草本植物,是江南「三大名菜」(菱白、鱸魚、蒓菜),含蛋白質、糖、鐵和天門冬、亮氨酸等多種營養成份,有消腫、解毒、美容、減肥之功效,日本、美國、韓國、中國的醫學專家確認蒓菜可治療胃癌、食道癌等多種疾病。目前,在世界上除我國石柱黃水、杭州西湖、利川佛寶山三大蒓菜基地外,只有日本尚有少量栽培。

隨著石柱黃水國家森林公園的旅遊開發,蒓菜已被生產成各式包裝的旅遊商品,暢銷東南亞、日、韓、美、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吃山珍,喝連茶,品蒓羹」已成為獨具土家特色的新飲食文化代表。蒓菜田疇也成為黃水國家森林公園里一道極具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的獨特景觀。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黃水鎮的萬勝村、洋洞村、黃水社區、七龍社區,冷水鎮的八龍村、河源村、天河村,楓木鄉的石魚村、雙塘村、風竹村、楓木村,共計3個鄉鎮11個村社。地理坐標為東經108°23′~108°33′,北緯30°07′~30°18′。
2、「倒流水」——位於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西北角,現為大歇鎮流水行政村委會所在地(曾經是原石柱縣鳳凰鄉政府所在地),下屬行政組5個,共有1500多人,土家族人口1300多人,佔90%以上,方圓約20平方公里,地處海拔近1000米,位於忠(縣)、豐(都)石(柱)三縣交匯處,與忠縣石子鄉、同合鄉、豐都縣太運鄉、龍孔鄉接壤。倒流水鄉場自解放前至今有趕集歷史(現趕二、五、八)。其地形有上街、下街之分,下街自然水流方向與上街雨天屋樑(屋檐)的流水方向形成逆向(即Y字形)走勢,所以舊時稱「倒流水」,後來簡稱「流水」而得名。

經考證,「倒流水」豆腐乾早起於清朝末年,距今已有百多年歷史。當時鄉場上居住有20多戶人家,均為土家族,人口100多人,其地理位置距縣城有45華里,是石柱進山出河(長江)的重要門戶,那時沒有公路,交通及不方便,主要靠人力肩挑背扛將物資經「倒流水」進出送達長江邊忠縣的洋渡(溪)鄉和烏楊鎮終轉,由此這個鄉場便成為來去人員的重要客棧。經過從縣城出發上、下大山的長途跋涉,到達「倒流水」時正是「背腳子」(下力漢)和趕集人們晚上歇腳住宿的時候,一到晚上,整個場上生意繁忙,來往人員絡繹不絕,生意的吆喝聲,霄夜喝酒猜拳聲,到點落腳歇氣的吼號聲不絕於耳。由於達到時間早晚不一,有時甚至通霄達旦,燈火通明(路人有的提燈籠、有的打火把),那時的倒流水街上食店、棧鋪就有推豆腐乾賣的習慣,到晚上霄夜時「背腳子」就把它放在籽冒火上烤,待皮起拱泡時取下粘上干辣椒面當下酒菜,喝上二兩「燒0」(酒)以解除一天疲勞,第二天又繼續上路往河邊(洋渡溪)走,然後帶回所需東西在此歇腳後再回縣城。從此,南來北往的「背腳子」和東進西出的趕集人進進出出、來來往往,有的把豆腐乾帶在路上作路糧,有的買些帶回給家人朋友品嘗作禮品,日久天長「倒流水」豆腐乾就名揚周邊地區,人人贊不絕口。長此以往,便成為地方名特風味食品流傳開來。百餘年的豆腐乾歷史,同時也蘊藏著當地豐富的文化,曾流傳著民謠:「黃豆角,黃豆黃,收進屋子堆滿倉,做成豆乾換錢糧,二嫂心裡喜洋洋」。「豆腐乾,方又方,雞叫三啼磨成漿,待到正午太陽紅,客人到來嘗一嘗」。「豆腐乾,嫰又黃,『0』一年生意忙(註:當地人把母親叫0),迎來送往匆匆客,傳出流水美名揚」。「豆腐乾,香又香,遊客帶著走四方,買點干盤送親朋,旅途充飢當路糧」(土家人把禮品稱干盤)。
「倒流水」豆腐乾,「製作傳統,精於泉水,工藝講究」。其製作流程共十道:選料必須是當地春黃豆,壘泡(先將黃豆壘破,再經水浸泡2小時左右)、石磨(石磨推成生漿)、燒漿(燒兩次開漿)、過濾(用豆腐帕子過濾)、點兌(用膽巴水點兌)、包廂(將豆腐帕子放在上下25格田字方塊固定豆腐廂木框內)、壓榨(在廂蓋上壓一桶20公斤重的水或相同重的石墩)、配料(參配佐料,土家秘方)、切劃(將豆腐切成四方田字型八公分見方25塊,厚2分分)、熏炕(將豆腐塊放在竹篾編成的摺子上,用玉米球暗火煙熏,反復翻炕致水份稍干、焦黃即可),整個過程要十個小時以上,一般下半夜前壘好豆子泡至天亮便開始磨成漿,再進行以後程序。特別是炕要把住火喉,一定不能用明火,需三個小時左右。整個製作工藝要求步步到位,力求精細。如磨漿粗細、燒開二道漿、包紮到邊、榨壓適度、佐料成份、水份干濕、炕黃程度等都十分講究,其主要精華還在於在流水鄉場邊上「水井灣」竹林山中有一龍洞泉水井,夏天冰冷刺骨,清涼爽口,在炎熱夏季凡路過此地行人便有涼爽之感,並喝上一口以解熱止渴,其水製成的豆腐乾,味道獨特,品質細嫩,清香撲鼻,口感可佳。是食用和送親饋友的佳品,可切片、絲、丁熱炒、涼拌、燙用,或烤著吃都十分惹人喜愛。如到此品嘗「倒流水」鮮豆花,更是別有風味,其細膩綿雜獨具特色。現每到夏天常有城裡人前去品嘗豆腐宴。
3、獨特生產方法和灌制工藝,讓酒與楠竹一起生長,是目前國內獨創的復式發酵生產工藝,經第二次自然發酵後,釀成成熟的竹筒酒,採收後只作簡單成品加工處理,而不做任何的再生產或密封加工處理。從而讓產品始終保持原生態特性。公司獨立研製的灌制工藝讓灌過酒的楠竹不會留下任何灌制過的痕跡,堪稱一絕

竹筒酒對楠竹的選擇要求海撥高、多雨多霧、空氣濕潤的環境。公司選擇的楠竹林是在石柱黃水平均海撥800米以上山裡生長的楠竹,是在任何無工業及生活污染的環境中生長的。
產品採用的是獨特的「窖外窖」復式發酵工藝:即「原酒、種酒、長酒、陳酒」四個流程貫穿於一體,經第二次自然發酵後,釀成成熟的竹筒酒。綠色原生態:採收後只作簡單成品加工處理,而不做任何的再生產或密封加工處理。從而讓產品始終保持原生態特性。
包裝獨特,為了維持竹筒酒原生態綠色酒的特色,公司在竹筒上沒有經過任何防腐及外包裝處理,讓酒自然散發酒香、竹香。(竹筒兩頭均能聞到)酒與楠竹長時間一起生長,楠竹吸收了酒中甲醛和部分酒精,溶入了楠竹的精華後酒中含著濃郁竹香,並且喝後不上頭,回味無窮。新鮮性:產品採收後,竹的清香與酒味濃香完美結合在一起,越新鮮越美味。
譚氏竹筒酒是譚氏家族傳統工藝,採用獨特的「窖外窖」復式發酵工藝。用民間秘方,以瀘州純紅高梁優質窖酒作基酒注入深山原生態嫩竹竹腔中,讓酒在竹腔內釋放有害甲醇,而吸收日月之精華,使酒充分滲入到竹的整個生理循環過程中。酒竹之間竹茹相融,「原酒、種酒、長酒、陳酒」四個流程貫穿於一體,經第二次自然發酵後,釀成成熟的竹筒酒。《本草綱目》中記載:竹子「涼心經,益元氣,除熱緩脾,養血清爽」,鮮竹內膜富含竹衣、竹茹、竹瀝、哈多糖、賴氨酸和多種維生素。竹筒酒在生長過程中,飽吸鮮竹之精華、天地之靈氣,成品色質猶如琥珀,竹味濃香,自然清純,入口綿甜溫和,飲之舒經活血、清熱去悶。
4、水晶粉絲全系採用高山土豆為原料,以土家人原始的純手工和現代技術相結合精製而成,色味俱佳,口感舒適的特點,是家庭飲食、款待嘉賓、饋贈親友的上乘佳品。
5、嘟巴粉(一種用純天然蕨粉做成的食品,用筷子夾吃時用力要均勻,否則它會滑得像泥鰍,跑到地上去),蔭米茶,各種天然野生菌湯及蘑菇,野豬臘排湯鍋,土家臘肉臘排,蒓菜肉片湯,湯煮山葯蛋等。風味小吃:土家酸匝肉,農家天然豆腐,長江豆腐魚,各種燒烤小吃等。
6、嘟巴粉(一種用純天然蕨粉做成的食品,用筷子夾吃時用力要均勻,否則它會滑得像泥鰍,跑到地上去),蔭米茶,各種天然野生菌湯及蘑菇,野豬臘排湯鍋,土家臘肉臘排,蒓菜肉片湯,湯煮山葯蛋等。風味小吃:土家酸匝肉,農家天然豆腐,長江豆腐魚,各種燒烤小吃等。
7、綠豆面產於重慶石柱。

綠豆面以綠豆、大米、綠葉蔬菜以及澱粉、菜油為原料。製作時,篩去豆類中的泥砂雜物後磨碎,磨時將磨的進孔填滿,使其磨得稍碎,再放容器中加清水浸泡。浸泡時間隨季節而定:冬天1晝夜,夏天半日。潷去水時揀去豆皮。大米用清水浸至用手捻壓呈粉狀無硬心,潷去水後備用。將綠葉菜洗凈、切碎,同浸泡好的豆瓣、大米拌均勻,然後加適量清水磨成漿,再在磨好的漿中加入澱粉調勻。柴火最好,待平鍋三成熱時,用兌水的菜油刷一遍鍋,然後舀一勺綠豆漿,攤在鐵鍋中,待綠豆麵皮八成熟後,翻一面再烤一會兒取出,放在筲箕上,一張張重疊攤晾,再切成均勻一致的面條。吃的時候,先在碗里放好作料,再把切好的綠豆面條裝入漏勺,放沸水中稍燙幾秒鍾,撈出盛入碗中即可食用。

綠豆面柔中有韌,色澤嫩綠,有豆類和菜汁的清香,營養豐富,物美價廉。
8、石柱有哪些好玩兒的地方?
黃水國家森林公園、千野草場、萬壽寨、西沱古鎮、城裡面可以逛逛河濱公園,吊橋公園,其實沒什麼特別好玩的。

有哪些名小吃?
石柱特色有休閑廣場的臘排可以去嘗嘗。綠豆面可以到菜市場買,或者去面館吃其他地方沒有。走的時候還可以到超市買兩包干煸牛肉

兩天以內能否轉完石柱周邊的景點?
如果是我上面說的都要去的話,少說也要一個地方一天時間。。只玩最主要的黃水和千野草場2天夠用!

石柱的住宿費用多少?
普通的賓館一般是40-50元一間,環境還不錯。好點的也就一兩百元。

重慶到石柱的車費多少?
97元。

怎樣最省錢?
去石柱玩花不了多少錢!吃住玩500-700元預算。。

重慶到石柱的車一共有幾班?
6:30分開始,旺季半個小時一班,淡季45分鍾-1小時一班,很方便。收班車5:30,但是如果還有乘客,就會有加班車!

6. 石柱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1、黃水國家森林公園
2、重慶千野草場景區
3、千野草場
4、西沱古鎮
5、大風堡原始森林
6、月亮湖
7、雲中花都
8、重慶畢茲卡綠宮
9、萬壽古寨
10、鳳凰山

還有163條相關問答,更多石柱新奇玩法,點擊查看

7. 石柱小吃街在哪裡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觀音街8號附近,希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8. 泉州美食街的街道特色

當人們從津淮街漫步入美食街時,無不為雕梁畫棟、流光溢彩的古色古香牌樓所吸引。牌樓朝南石柱有秦嶺雪撰、陳祥耀書「番客西來,盡有珍奇驚海北;晉人南渡,曾攜香味過江東」的楹聯。朝北石柱有許書紀撰、陳懷曄書「小天地,大場合,留我一席;品人物,說古今,飲他幾杯」的楹聯。妙筆楹聯,給人們以典雅而清新的感覺。
街道兩旁的食鋪,有泉州文人雅士為之擬名並書寫的店號,如「快活林」、「泉聚德」、「香滿樓」、「五味軒」、「華福堂」等等。美食街剛剛開張啟市時,不同字體的招牌就飄出墨香。美食街為文人雅士提供用文之地,文人雅士為美食街點綴成金。這正是泉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倘若文人雅士不吝筆墨,為檔次較高的食軒、餐館,以美食或泉州風光為內容賦詩作畫,濃化美食街文化氛圍,將能讓四方遊客傳為佳話美談,從而提高泉州的知名度。

9. 重慶市石柱縣有神馬好玩的地方

龍骨寨位於石柱縣東南部距縣城20公里六塘鄉境內。 沿黔石公路可達。是集游覽觀光、避暑休閑、佛教文化體驗於一體的綜合性山嶽型森林佛教旅遊勝地。因山型似飛龍而得名。1993年向社會開放。龍骨寨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寨頂面積2000平方米,最高海拔1543米,寨高500米。龍骨寨素有第二「峨嵋」之稱。明嘉靖年間,法號「哪佗」的和尚,受「峨嵋」長老之令,尋訪養性修行之仙境聖地。後在龍骨寨建寺廟,築殿堂。「哪佗」大師收集整理上報的龍骨寨資料現存在峨嵋山金頂大廟之中。整座山寨極其雄偉秀麗,神奇雋永,四周懸岩跌宕,險象還生,自然風光優美迷人。主要景觀有龍獅搶寶、三本經書、金扁擔、金鴨子、梭米洞、義和拳神兵壇、古棧道、南天門、藏經閣、石碑、石刻等四十餘處。每年觀音菩薩廟會和「敬南天門」廟會熱鬧非凡,善男信女絡繹不絕。 銀杏堂位於石柱河嘴鄉境內的盤龍山。沿石(柱)萬(州)路可達。距縣城75公里。銀杏堂始建於唐朝,因寺前有三棵銀杏古樹三棵而得名。與重慶梁平雙桂堂齊名,有「川東二堂」之美譽。2004年向社會開放。銀杏堂座北朝南,佔地8200平方米,為台階式磚木結構建築,呈中軸線對稱排列,有四重大殿和若干間僧舍組成,形成「殿殿相接、道道相通」的建築格局;寺內各式神像圖案精美,神態逼真;各類碑刻林立,書法極佳,特別是飛檐下風鈴垂懸,悅耳動聽,別具匠心。寺院前高大挺拔、枝繁葉茂的古柏樹林,常年棲居著上千隻白鶴。寺院後盤龍山近1000畝較為原始的中國優質樹種一紅色薄皮馬尾松,群樹蔥茂、濃蔭蔽日,將寺院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現經旅遊開發後,建立了大型山門、仿古圍牆、民族賓館、休閑亭台和各種娛樂項目。 西沱古鎮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市級三峽庫區遷建傳統風貌鎮。位於石柱縣西北端長江邊,與長江明珠——石寶寨隔江相望。沿石西路可達。距石柱縣城80公里。是展示明清建築藝術和土家民俗文化的古鎮。雲梯街是西沱古鎮的核心建築群,其布局一反長江沿岸城鎮街道平行於長江等高線而垂直於長江,沿山脊走向由長江岸邊直達山頂。晴天隔江相望,石階層層疊疊,石板光耀刺眼,狀如雲梯,直上雲霄,故名「雲梯街」。雲梯街長約2.5公里,共有113個石階檯面,1124級石階踏步。雲梯街兩側主要包括下鹽店、禹王宮、永成商號、南龍眼橋、北龍眼橋、民亭、萬天宮、紫雲宮、南城寺、張飛廟等。古鎮還有保存完好的漢磚、古樹化石群及規模宏大的地下洞穴——江南龍宮供遊人觀賞。萬壽山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沿石柱-湖北柏楊堂公路可達。位於石柱縣城東部20公里處。是以明代秦良玉築寨御敵古戰場為主的歷史文化景區。秦良玉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正史登陸的巾幗英雄,戰功卓著,官封「太子太保總鎮關防」。萬壽山山頂面積2000平方米,最高海拔1490米,奇峰突兀,山頂平闊,四周險峻。寨南北各有一酷似男女的石柱聳立,稱為「男石柱」、「女石柱」。男石柱面北身長100米,高冠微髯,女石柱朝南,身高身高70多米,坦胸露乳,端莊秀麗。是今日石柱的象徵。寨上有保存完好的白桿賓營、旗台、點將台、宮廳、練兵場、殺人壩、前中後三道寨門遺址,寨頂清泉,常年不涸。該景區自1985年對外開放以來,先後修建了上山梯道、接待中心,購物店等設施,逢年過節,遊人不斷。 秦良玉陵園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石柱縣城東3公里。沿石柱——湖北柏楊堂公路可達,是明代巾幗英雄秦良玉的陵寢墓地。秦良玉陵園始建於清順治五年(1648),佔地面積8萬平方米,由陵園區和秦良玉家廟三教寺兩部分組成,良玉墓呈圓形,坐南朝北,條石鑲砌,體積106立方米,墓前27平方米拜台左右有華表、青獅、白象、石馬、石佣各一,墓前寬3米,長50米神道兩側有明末風格石雕48尊。三教寺因素儒、釋、道三教合一,故名「三教寺」。三教寺佔地面積2800平方米,由大山門,藏經樓,三清殿,玉皇殿,大佛殿及廂房等建築組成。現建設了步游道,休閑桌椅、觀景台等設施,每年歲首、清明及節假日前往憑弔祭祀巾幗英雄的人絡繹不絕。萬勝壩太陽湖位於黃水國家森林公園東南部,平均海拔1450米,湖面面積3390多畝,是西南地區海拔最高、水質最好、植被最豐富的人工湖。太陽湖山水相映,綠樹環抱,儼然一幅美麗的山水畫。湖面碧波萬頃,平靜得如一面鏡子。泛舟其上,水色瀲灧,山景旖旎,美不勝收。湖內有渾然天成的島嶼,四周有形態各異的半島,岸上森林密布,芳草萋萋,無不令遊人心曠神怡。目前,太陽湖景區正由重慶浦輝房地產公司投資開發,擬規劃建設成集度假療養、游覽避暑、會議接待、水上游樂等為一體的國家AAAA級景區。中國一號水杉母樹位於黃水鎮萬勝壩八角廟,有「活化石」之美譽,樹高45米、直徑170厘米,樹冠20米,樹齡在140年以上,日本專家曾四次考察。1972年,周恩來總理用該樹所采1公斤種子贈送給朝鮮金日成主席,傳遞了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黃水湖 石柱縣 位於石柱縣黃水鎮北部。沿川漢路可達,距縣城65公里。是高原人工湖泊景區,黃水湖建於20世紀80年代初。自上而下由3級水壩4個水域組成,總面積23公頃,庫容量140萬立方米,兩岸林木繁茂,湖水清澈見底,是遊客湖上泛舟、休閑垂釣的理想去處。2001年4月底,重慶市交警總隊投資1800萬元進行旅遊開發,現建立了電瓶船、機動船、腳踏船等交通游覽設施和星級旅遊賓館。油草河位於石柱縣黃水鎮境內。沿老318線可達。距縣城65公里。是優美的山水型景區。油草河,因河邊長滿了綠油油的水草而得名。油草河兩岸林木蔥郁、怪石嶙峋、河水清亮碧綠,猶如碧玉,春夏之際,百花競開,萬綠叢中,紅花點點,白花朵朵;秋季滿山紅葉,層林盡染,有「小小九寨」之美稱。景區內的油草河大橋採用花拱結構,這種造型的大橋在全國僅有6座,該橋是最後建成的一座,在中外橋梁史上具有科考紀念的價值。景區建設有大門、步游小道、休閑桌凳、觀景涼亭、廁所等接待設施。自2001年向社會開放以來,因自然風貌保存完好,深受遊客喜愛。畢茲卡綠宮 畢茲卡(土家人的自稱)綠宮位於縣黃水鎮西南方,距黃水場鎮200米,海拔1560米,面積約100公頃,海拔1560米,由人工林、自然林和峽谷風光三個部分組成,是展示綠色生態和土家風情為主體的主題公園。綠宮內綠樹成蔭,一行行整齊劃一的柳杉樹遮天蔽日。林間將規劃建設綠色氧吧、森林野營、空中迷空、山路十八彎、土家樂園、山珍餐館、峽谷探險、峽谷速滑、擺手堂、娛樂園、葯浴園、葯浴館等項目。置身綠宮,妙趣橫生、其樂無窮,是遊客休閑娛樂、納涼避暑、體驗土家風情的綠色宮殿。2000年該景區被評為AA級旅遊風景區。千野草場距石柱縣城46公里,景區面積3300公頃,海拔1000—1600米,氣候垂直差異大,由大坪草場風情游覽區、瓦屋游牧風情體驗區、麻坪民情體育健身區、岩口接待區、火棘園區構成。景區內萬畝石芽、萬畝火棘、萬畝森林、萬畝草場四大特色資源相映成趣,宛若仙境,一派「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南國草場風光。 大風堡市級自然保護區石柱縣 區域面積21816.9公頃,森林覆蓋率93%以上。保護區內動植物種類繁多,有木本植物2000多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7種,二級46種,三級6種,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42種,銀杏、水杉、珙桐、荷葉鐵線蕨、楨楠、香樟、紅豆杉、黃杉等珍稀植物星落棋布,豹、獐、錦雞、雉雞、杜鵑、黃鸝等動物隨處可見,猶如一部森林網路大辭典。真可謂「森林的海洋,繁花的世界,動物的王國,飛鳥的故鄉」。2000年4月18日,重慶探險協會專家和重慶青年報記者探險了大風堡景區。黃水國家森林公園區域面積32441公頃,可游面積6000公頃,景區平均海拔1560米,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溫22.3℃,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溫0.9℃,全年平均氣溫11.7℃,與重慶主城區和相鄰的萬州、涪陵、豐都、忠縣、墊江城區相比,最熱月均氣溫低10-12℃。景區內物種資源豐富,是野生動植物良好的棲息地,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森林景色秀美,春如滴、夏如夢、秋如醉、冬如玉,是集避暑休閑、民俗風情體驗、科普考察、生態保護於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山嶽型旅遊勝地,被譽為「動物王國、植物樂園、自然空調、天然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