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海哪裡小吃比較多
1、城隍廟街,地址在上海黃浦區福佑路,城隍廟街小吃豐富,可以吃到著名的小吃,實惠量大,有天津狗不理包子、山東水餃、老四川火鍋、陝西肉夾饃、德州扒雞。
2、七寶老街,是上海小吃街中比較有古代風韻的小吃街,地址在上海市閔行區七寶鎮,交通方便,是上海打工者經常來的小吃街。
3、吳江路小吃街,是上海市世博會附近的一條小吃街,坐落在南京西路以南,臨近石門一路,人流量大,這條小吃街有北京烤鴨、小金陵鹽水鴨、鮮得來排骨年糕、紹興的白斬雞、南翔的小籠包。
4、嶺路小吃一條街位於南京西路與北京路之間,地址在上海市靜安區牯嶺路,匯集了上海地方小吃,有綠波廊的特色點心、松月樓的素菜包、桂花廳的鴿蛋圓子、松雲樓的八寶飯、南翔小籠和酒釀圓子。
5、緯一路小吃街,地址在上海市黃浦區緯一路,乘坐1路在黃浦區唯一路下車,交通便利,小吃豐富多樣,具有古風古韻,南方鄉土氣息濃厚,是上海具有特色的小吃街。
⑵ 上海有什麼好吃的
我是在上海這邊工作的,要說上海有什麼好吃的美食,那真是太多了,不過由於上海這邊的消費太高,上檔次的美食我是吃不起的,所以只能在大街小巷裡,找些比較實惠的小吃了,雖然這些小吃的價格比較實惠,但味道還是不錯的,簡單來說,也就是下面幾種小吃
第一種就是:
蟹殼黃,這種蟹殼黃,是上海比較有名的早點小吃了,其製作方法也比較簡單,就是用油酥加酵面,在加一些芝麻,製作而成的,而且外形看上去,就像一個蟹殼,所以又叫蟹殼黃,吃起來的味道還是不錯的,香酥香酥的,而且人均只要15元左右,就可以吃的不錯了
⑶ 上海有哪些地道的美食好吃在哪裡
作為一個北方人,其實對於上海的許多經典小吃感覺一般。
比如著名的蔥油開洋拌面,我不愛吃海米;
比如著名的兩面黃和排骨年糕,雖然味道不錯,但也算不上驚艷。
其他的各種中式糕點,比如崇明糕、青團、海棠糕之類的,因為地域差異造成的口味問題,所以體會不到其中的美味。
每一次去豫園/城隍廟,那裡的南翔小籠饅頭店都在排長隊,下雨的時候也會撐著傘排。吃貨之魂在燃燒~
透明的肉皮,細嫩的肉餡,最喜歡的還是熱熱的肉汁!一隻小籠包的精華就在肉汁中。最好配上上海的米醋,味道會更好。
註:吃小籠的時候,需要先在皮上咬一小口,然後慢慢地把肉汁吸出來,最後再吃肉,不然會被肉汁燙到。
4、蟹粉豆腐煲雖然賣相並不太好,但是味道很贊!
蟹黃濃郁的味道、豆腐滑膩的口感、蘿卜清爽有嚼勁。
這道菜是江南地區的特色名菜,比起八寶辣醬、響油鱔糊更讓我驚艷。
5、八寶鴨八寶鴨是上海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是我在上海每次聚會必點菜,因為不存在地域差異,各地小夥伴都很喜歡八寶鴨。
鴨中填入筍干丁、香菇丁、火腿丁、栗子丁、糯米等輔料,在蒸的過程中,不僅鴨肉蒸得酥爛,鴨肉中的油滲入了輔料中,味道相輔相成,又渾然一體。
⑷ 上海早餐特色美食
咸豆漿,粢飯團粢飯團是地道的老上海早點。
油墩子老上海人一定知道這道小吃,它分為甜咸兩種口味。
蔥油餅蔥油餅的做法其實很簡單,主要就是放蔥和肉末與麵粉攪和再一起,在烙成餅就可以吃啦。
蔥油餅代表的不僅僅是一種街邊小吃,而是兒時的美好回憶,是弄堂里彌漫的蔥油香,是早飯攤頭前排的長隊,更是一口咬下去滿嘴的酥脆。上海粢飯團是上海「四大金剛」早餐美食之一,它是用香軟馥郁的糯米飯包裹著濃香酥脆的油條,里邊可以根據自身口味加入黃瓜、榨菜、火腿、海苔等佐料。
⑸ 上海有什麼好吃的
導語:准備去上海旅行的朋友,除了看出行攻略,還得看美食攻略,對於上海有什麼好吃的東西,我特地研究了一番,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上海最具有特色的一些小吃。
上海有什麼好吃的
從10年開始,開始看《淘最上海》這個節目,應該是從第一期一直看到現在,每期都會介紹很多美食,看得多了很多地方也就很熟悉了。
那些大的館子就不多說了。小吃什麼的才是愛~之前有一個上海38種小吃的匯總。按照這些小吃來整理些店好了~小吃廣場什麼的就算了...(一般一家店裡會涉及到不同種類小吃,不過真正好吃的人應該會去找每種小吃最好吃的地方吧~)
上海最特色的38種小吃:
1. 小籠
和鼎泰豐的小籠還是有區別的...個人還是不喜鼎泰豐的,沒有好吃到哪裡去還很貴。
南翔小籠,顧名思義,嘉定區南翔鎮是源頭,不過一般也不會有專門跑那邊去的。市區內比較好的有:南翔饅頭店(豫園店)、佳家湯包(黃河路店)、富春小籠(愚園路店)、萬壽齋等。
2. 餛飩
老上海的話,柴爿餛飩挺受歡迎的, 柴爿餛飩意思就是那種流動的餛飩攤。
街上很多吉祥餛飩、福建千里香餛飩...不要去這些店裡吃...
肇周路上有家耳光餛飩,風評不錯。
還有就是原來開在靜安別墅的小餛飩店,後來轉移陣地到威海路的弄堂小餛飩。
古徽州餛飩、夢花街餛飩、三林塘餛飩等也都評價不錯。
3. 生煎
小楊生煎開的到處都是...我最早吃生煎也是吃的這一家
另外吃過的有虹口的飛龍生煎、乍浦路的金彪王生煎等。
感覺雖然飛龍生煎店面有點破,但口味好像更符合我的喜好。
據說雲南南路上的大壺春也不錯。
4. 鍋貼
其實不是太搞得清楚某些鍋貼和煎餃的區別...不過好吃就行了~
吃過一家浦東的汪師傅鍋貼,感覺肉餡挺實在的,湯汁也很鮮。
各種美食節目介紹過的:虹口的胖阿姨鍋貼(上海有不少阿姨美食~)、伊斯蘭餐廳的牛肉鍋貼,肇周路的宏玉坊、連鎖的大王鍋貼、包旺鍋貼等。
5. 豬油菜飯
這個是一直聽說文廟的菜飯很有名。就在文廟路上。
現在人氣頗高的趙小姐不等位(長樂路、太倉路、龍之夢店)的豬油菜飯,人氣也是很旺的,招牌菜之一。
6. 粢飯糕
在吃這個之前,我的感覺是應該不錯,咸香咸香的,而且炸出來的應該很脆。
不過看了製作過程之後...喜愛程度就下降了...因為真是全油的鍋里炸出來的TAT
香還是挺香的,不過比起這個我還是更願意吃別的當早餐TAT
我吃的是廣西北路的極品粢飯糕。
據說很多上海人的記憶就是小時候去上學,在弄堂門口的攤上買一塊剛炸出來的粢飯糕。光看著這個描述就覺得挺美好的~
7. 油墩子
這個小吃我是在召稼樓古鎮吃的,江阿姨油墩子,小有名氣的一家。
做的是蘿卜絲油墩子(江南一帶的不少點心喜歡放蘿卜絲),料很足,看上去挺干凈的,不像街邊的攤位臟亂。
也是在油鍋里炸出來的,應該比較合小孩子喜歡吃油炸食物的口味吧。
嘗一點就好,吃多了就覺得油膩了。
8. 冷麵
這個不是朝鮮冷麵那種...也不是川味的那種涼面。
上海人有自己喜歡的本地做法的冷麵,夏天的時候吃冷麵、冷餛飩,是很多人的最愛。
做法自然裡面是要放芝麻醬、花生醬這種東西的,面條也是一般的蒸面,不是朝鮮冷麵那種蕎麥面。
做出來的感覺其實就是涼的拌面。王家沙、美新點心店、鴻瑞興等店夏天的時候賣,上面提到的萬壽齋、富春小籠等等店也有。
9. 爛糊面
其實就是把面煮的爛爛的,有一定糊狀的面。一般在家裡也可以做。
這個的話,就是鴻瑞興做的比較好了,萬體那家店是鴻瑞興最有名的一家。
10. 蔥油拌面
海派麵食的經典之作,是將煮熟的面條放上蔥油一起伴著吃。第一次吃還不太習慣這個味道,不過後來越吃越覺得香!
這個一般的小吃店也都有,上面提到的弄堂小餛飩、萬壽齋、鴻瑞興等等地方都有。
然後上海有很多面館,基本上都有這道面。
11. 兩面黃
這個並不是很為人所知的小吃,也是種麵食。說實話我也還沒吃過TAT
將面條兩面都炸成金黃色,然後從鍋里撈出來後放在盤子上,再澆上澆頭、鹵汁。工序上就不太好做。所以做這道小吃的也就是一些老字型大小小吃店和一些本幫菜館。
南京西路王家沙,南京東路的沈大成有做,不過就不知道味道吃不吃得慣了。
12. 蟹殼黃
這個除了上海,在黃山我倒吃到了更多。就是小的燒餅,做的扁平,裡面有甜的或者鹹的餡,看上去像蟹殼。
老字型大小里還是可以買到的,延平路的吳苑餅家是代錶店家。
13. 老虎腳爪
又是一個瀕臨滅絕的美食...看節目里介紹製作起來很麻煩,所以現在還做這個的店應該也就個位數吧。長相像腳爪所以得名。
七寶古鎮里有做這個的,然後田子坊有家店,再有就是東江陰路的一家放心無鋁油條店(原來是新天地那邊好又來搬過來的,很多阿姨媽媽都從老遠的地方跑來買)
14. 燒麥
燒麥還是要吃下沙的!裡面的糯米、筍丁、肉粒還真是挺實在的。還有豆沙、紫薯的燒麥。
我是在召稼樓古鎮里吃的,可以去那裡試試。市內也有下沙燒麥的幾個分店,大連路、定西路、北京西路等等。
15. 麻球
這個很多地方都吃,也就不多介紹了,很多早餐店可以吃到。
不過上次去上海見識到比較奇特的...就是薺菜麻球...普通的麻球裡面餡是薺菜的。不得不佩服上海人對薺菜的愛。
這家店叫福得德海派人文餐廳,位於本幫菜一條街進賢路上。
16. 崇明糕
顧名思義,是崇明島的特產。最正宗的應該是要去崇明島去吃的,島上有家陸記據說不錯。
在市區想吃的話,去專門做崇明菜的館子即可。比較有名的是魚羊老鎮之崇明味道。
17. 肉絲湯年糕
目前上海灘吃年糕比較多的是排骨年糕、毛蟹年糕,還有就是韓國年糕...
這種吃法還真很少見了,據說豐裕生煎里還有。
18. 春卷
在上海貌似比較多的是黃魚春卷,吃一口,那個脆脆的皮,那個湯汁,那個嫩嫩的魚肉,一點腥味都沒有,好嗲的!
一般本幫菜館都有做這個。我在一家連鎖店,吃面的,叫家有好面的店吃的,這家店也算是快開遍大上海了...(除了黃魚春卷這家的黃魚面也還ok)
19. 八寶飯
這個小時候在家裡外公也會做給我吃,過年過節的時候喜歡弄,好像南方吃這個的地方不少。甜甜的,裡面放了那麼多種豆子啊、果脯啊,吃起來很帶勁。
老字型大小裡面做這個的挺多的,像王家沙沈大成之類的,每逢過年過節都會有很多人買好大一塊八寶飯帶回去。買回去直接蒸一下,一大家子就可以一起吃了。
在陸家浜路那邊有家糯勿糯,節目介紹過不少次,網上風評也不錯。
20. 豆漿(咸漿)
作為一個認為豆漿只能是甜的人...是接受不了咸漿的存在的...近幾年才知道有這種食物的存在,並且江浙滬一帶好像還挺喜歡咸漿的...OMG接受無能
空的瓷碗里,事先放好撕碎的小油條、小蝦皮、紫菜片、榨菜末,要有幾粒小蔥,還要有一定比例的醬油和醋。最後滴上幾滴辣油。
在看美食節目一段時間後,還知道了上海有不少夜市賣豆漿油條的,也是發現了新世界...代表估計就是霍山路上的那家霍山公園夜市豆漿油條了...有興趣可以去試試。
21. 豆腐花
在廣東待過幾年所以我一直以來都是吃甜的豆腐花的,就像現在大陸開了些台灣豆花店裡的那些一樣,算甜品了。不過後來慢慢知道了咸豆腐花的存在...
豆腐花和咸漿里要加的那些東西差不多,區別就是豆腐花要更塊狀一點,不是豆漿那樣的液體。
一般上海早餐店都有做這個,推薦一家曹楊路上的實惠點心店吧,很老牌的吃早餐的地方了。上海人喜歡吃的早餐品種這邊基本都涵蓋了。
22. 水撲蛋
不愛雞蛋的我現在還沒嘗試過這個...據說就是:將水燒熱後,打蛋進入沸水中,成型後盛起來放入酒釀和糖。在家應該也可以自己做嗯...
23. 龍蝦片
這是小時候大愛的蝦片TAT多年後再次吃到是在海底撈等位的時候送的零食...也是醉了...
24. 鍋巴
這個平時吃的零食也挺多了於是乎沒有慾望去吃...
25. 排骨年糕
這個我很喜歡!!!在第三次去上海的時候吃到的,那是一個大雨天,上海剛剛入梅,我跟老爹倆人冒著大雨找到了雲南南路上的鮮得來,我點的排骨年糕他吃的小餛飩。
看名字其實會想成排骨和年糕炒在一起,不是的!是一塊炸好的大排,下面有一塊年糕,然後淋上了醬油,看著就很有食慾~
雖然有人嫌棄鮮得來的味道還有服務什麼的,不過我感覺還是值得一去的,一定要去雲南南路那家。另一家比較有名的老字型大小是北萬新。
26. 油豆腐線粉湯
其實就是油豆腐粉絲湯...一碗湯裡面放著油豆腐還有粉絲。
一般在吃生煎的時候,一兩生煎,一碗油豆腐粉絲湯,是很多人的標配。小楊生煎就可以吃到。
27. 雞鴨血湯
一提到南京很多人會想到鴨血粉絲湯...上海人也很愛吃這個小吃。
和上面那個湯一樣,這個也是很多人吃生煎的時候要配著喝的,小楊生煎也有這道小吃。
順帶提到鴨血粉絲湯,回味鴨血粉絲湯、妯娌鴨血粉絲湯都是開的到處都是的連鎖店。
28. 千張包
其實就是拿豆製品當做皮,裡麵包上肉、菜的餡料。一般吃的話都是千張包粉絲湯這樣一起吃的。所以生煎店裡大多也有這個可以吃。
29. 雞粥
這個就得提到兩家老字型大小了,小紹興,振鼎雞。小紹興的話就在雲南南路上,振鼎雞去福州路的那家不錯。
雞粥、雞湯面、白斬雞,想嘗試的話去這兩家還是可以的。
雞粥就是用老母雞的湯熬出來的粥,挺暖胃的。(對鹹粥無愛的就不做評價了...)
30. 酒釀圓子
好吃!從小對酒釀有種深深的愛,然後發現上海人也很喜歡酒釀。全國各地叫法不一樣,但差不多都一個東西,酒釀、醪糟、米酒、甜酒、甜米酒等等...
以前都是吃醪糟湯圓,那種湯圓都是有餡的,很大個的'。
酒釀圓子是沒餡的,就是糯米小團子。
這個上海很多店都有賣,無論大飯店還是小吃店,大眾點評一家去吃吧,都差不多~
這里順帶提一下湯圓,上海這邊叫湯團。
七寶古鎮的湯團店很有名,味道也很好,我有一次七點多就趕到七寶那邊吃的,交通很方便,七寶地鐵站下來就是。現在好像是3元一隻了,漲價了...有芝麻、豆沙、棗泥、花生、板栗、紫薯的甜味的,也有鮮肉、薺菜的鹹味的。
31. 海棠糕
挺甜的一種餅。就是外面的麵皮很酥脆,裡面是滾燙的豆沙,剛出爐的時候燙嘴。店面里一般都有提醒小心燙嘴。
城隍廟有個店做的不錯,春風松月樓下面的窗口就能買。(城隍廟還是能吃到點真美食的,並不是一無是處)
古鎮里一般都有這個,七寶古鎮、召稼樓古鎮、新場古鎮等等。
32. 烘山芋(就是烤紅薯...估計承載著很多上海人小時候的回憶,放學了餓了在路上買個烘山芋吃著)
33-36 糕團系列
上海人很喜歡吃糕團,每年到了清明最著名的就是青團,到了重陽節要吃重陽糕等等。還有很多其他品種的。
雖然很多人嫌棄南京東路上的沈大成,但我不得不說這里的糕團還是不錯的,品種多,味道也不錯,就在南京東路上,不用進沈大成那個店,就在門口的外賣窗口,每天都會有好多人擠在窗口那裡買這樣那樣的糕點。我每次去上海都會在這里買團子吃。
還有家店叫虹口糕團廠,總店在四川北路上。最有名的是年糕團,就是年糕里放根油條,再放點其他料,比如芝麻、肉鬆之類的。吃一個這個絕對飽飽的了。其他品種的糕團也都有。
37,高橋松餅,最正宗的在浦東的高橋鎮,不嫌遠的話可以奔過去試試。
至於38任何一家超市裡都會有的特產,不用非在城隍廟的某個特產店買。
*蔥油餅:
曾經我吃的蔥油餅都是那種一塊一塊三角形的餅,來上海之後吃的是一整個的圓餅子,然後裡面蔥花真心挺實在的,味道很香,油也比較大。
不知道現在怎樣了,前幾年有家很火的蔥油餅店,茂名南路附近的阿大蔥油餅,這家店創下了我排隊買吃的的紀錄...七點10分趕到,七點50終於買到了...
整家店只有阿大這一位大叔在做蔥油餅,一次就出鍋20隻,來買的都是附近的爺叔、阿姨媽媽,一買就是好多...所以排隊的時間很長,一般上班族應該是沒耐心等的...
不過在等的過程中聽著前後的爺叔、阿姨媽媽用上海話東拉西扯的,也別有一番感覺~
*鮮肉月餅
雖然本人不太喜歡...不過真的是上海人的大愛,還是要提到一下的。
不光是在中秋,其他時候上海人都很喜歡吃這個。
蘇式月餅是酥皮的,跟廣式很大不同。裡面放的是肉餡,還是那種有汁水的,所以是要新鮮出爐就馬上吃的。我吃過一次,但是感覺就是...這不就是縮小版的餡餅么...沒有領悟到真諦...
泰康食品、光明邨、王家沙、真老大房等等老字型大小的,總是會有很多排隊買的。尤其是光明邨...那隊伍簡直了,隔好遠都能看到隊伍...
最近在日月光有一家瞞著爹海派中式名點,裡面做出來的鮮肉月餅、蟹殼黃等也挺受歡迎的~
*粢飯團
上海人早餐的四大金剛:大餅、油條、豆漿、粢飯。
粢飯團要屬南陽路粢飯團最為出名了,在南陽路和西康路的路口處。
這是血糯米包的,裡面有碎油條、肉鬆、肉醬、鹵蛋,很香~
一定要早點去,到10點就沒有了。
*上海人愛吃的西式點心 (這里的人真挺愛吃甜食的...)
——蝴蝶酥(一定是國際飯店西餅屋的)奶香味十足,要早點去,這里也容易排隊。
——杏仁排、核桃排、腰果排、西番尼等(哈爾濱食品廠)
——奶油小方(紅寶石)上海人也很愛吃奶油!
*面
在盧灣,有四大面館:復興路大腸面 思南路阿娘面 肇周路長腳面 麗園路縮頭面(香閣麗面館)
除此之外還有味香齋的麻醬面,老半齋的刀魚面,德興館的燜蹄面等等。
上海人比較喜歡的面有黃魚面、大腸面、豬肝面、腰花面、青菜肉絲面、大排面、鱔絲面等等。
上次去上海吃了一次辣肉面,覺得還不錯吧。這個面應該算很普通的,很多面館都有這個面。
除了湯面,還有不少拌面,比如八寶辣醬拌面。
⑹ 最地道的上海早餐,全都藏在老舊的弄堂里
✍️ 編 輯 / 子琪 出 品 / 自由氣質
我喜歡深夜的酒,但更愛清晨的粥。
總有一種味道,足以把你從睡夢中喚醒,或是熟悉,或是陌生。那是清晨的一粥一飯,卻總讓人想起家鄉的一磚一瓦,一時間,彷彿空氣中、陽光里都充滿了家鄉的味道……
咕嘟夜食2019特別企劃·早城故食,帶你領略日出之食的煙火人間……
提到「魔都」上海,你會想到什麼?
我會想到兩個詞: 精緻、獨立 。它們不僅用來形容上海這座城市,也用來形容在上海生活的人。
作為一座現代化大都市,上海的發展遠遠超出了很多人對它的期許,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它也吸引著無數的年輕人。
但身在上海,打拚也好、學習也好,最終也不過一日三餐,一屋一床而已。了解一座城市,先從它的早餐開始,上海的早餐都有什麼呢?
上海人的講究
上網搜一下關於上海的早餐,提到最多的是上海小籠包。其中一位網友的話讓我記憶猶新:
「說起阿拉上海的早餐,還是小籠包米道嗲的不得了,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喝湯的精緻,就是味蕾上玲瓏的享受。」
不知道為何,只看到上面那段話,我的腦海里就有了畫面: 一位穿著旗袍的上海女人,用吳儂軟語的上海話,說著小籠包的吃法和味道。
或許不了解的人會覺得這樣的吃法比較作:不就是吃個包子嗎?還輕輕提,慢慢移,事兒可真多。可對於上海人來說,這其實已經是習慣了,它是深入骨髓的講究,是對細節的追求,對小籠包的尊重。
上海的小籠包餡料非常豐富,其基本都為鮮肉,是「肉食動物」的最愛。不過小籠包作為全國聞名的早餐,如何分辨什麼才是正宗的上海小籠包呢?
「 吃小籠包的時候可以看一眼湯汁兒,上海小籠為白湯,吃出紅湯的均為外地湯包。而吃出略微加醬油的,大多為肉餡的存放時間過長,不太新鮮了。 」一位上海的朋友告訴我。
上海小籠確實出名,但它卻並不能完全代表上海的早餐,上海的傳統早點還得是「四大金剛」。
上海「四大金剛」
對於地道的上海人來說,他們的一天是從吃點心開始的。而他們早上吃的點心就是上海的傳統早餐: 四大金剛 。
四大金剛在上海早餐界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隨著上海的快速發展,外來 美食 的大量湧入,可它們不僅沒有被淘汰掉,反而愈發的歷久彌新。
△上海四大金剛+上海小籠包,看著就好誘人啊
栥飯、大餅、油條、豆漿,就是上海的四大金剛, 這些食物不算華麗,也不算精緻,但卻是上海人最愛的早餐。尤其是豆漿,更是上海早餐界的主力軍,不過比起甜豆漿,上海人更鍾愛咸豆漿。
往原味豆漿裡面放入蝦皮、紫菜、榨菜,再往上滴幾滴辣油,看起來賞心悅目,喝起來爽口無比,是視覺與味覺的雙重享受。
△咸豆漿、甜豆漿、原味豆漿
作為豆漿的靈魂伴侶,油條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泡在甜豆漿或者是原味豆漿裡面,油條保留了自身的香味;就著咸豆漿一起喝,油條又有了中和榨菜鹹味的作用。
當然,油條配不同口味的豆漿有不同的作用,不同的吃法也讓它更讓人慾罷不能。
泡在豆漿里,油條有豆子的清香,脆中還帶著一些軟;一口豆漿一口油條,他們在口中融合,那感覺簡直了。簡單的早餐吃出來不一樣的感覺,也是一種幸福,能給人帶來幸福感的還有另外「兩大金剛」,粢飯團和大餅。
粢飯團有點中國式壽司的感覺,糯米蒸熟裹油條包捏而成,可以往裡面加一些肉鬆或者榨菜,油條吃起來脆脆的,糯米吃起來軟軟的,別具風味。
上海大餅雖源出蘇北,但基本已被上海本土化,上海大餅的面團不用發酵粉發面,是用老酵面將面團捂上十幾小時左右才揉面團,十分的講究。
比起原味的大餅,甜大餅是很多人的心頭好,尤其是紅糖的大餅。輕輕咬一口大餅,裡面甜甜的紅糖芯兒從餅裡面流出來,簡直是甜到心裡了。
△需要注意的是,吃紅糖大餅的時候千萬不要著急,因為剛出鍋的大餅,裡面的紅糖會燙嘴
除了小籠包、四大金剛之外,生煎、蔥油餅也是上海比較經典的早餐。
上海的突破與守舊
對於日新月異的上海來說,豆漿油條這些傳統早餐,總感覺少了點現代的感覺,不太符合上海 時尚 潮流之都的稱號。
的確,有人愛吃中式朴實的油條包子,自然也有偏愛西式的咖啡麵包。尤其是在上海,在這么一座快速發展的城市,愛吃西式早餐的人數不勝數,西式早餐店也隨處可見。
在公司附近的咖啡店,點一杯咖啡和一份三明治,是很多上海白領的選擇,既方便快速,又能獨自享受屬於一個人的早餐時光。
心情好的時候還能拍張好看的照片發朋友圈,分享一下自己小資情調,雖然儀式感是夠了,但咖啡三明治總歸沒有豆漿油條來的實在,來的有溫度。
畢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高樓大廈只是工作的地方,咖啡只是偶爾的消遣,弄堂和出租屋才是生活,豆漿油條才是讓心和胃變暖的早餐。
年輕人有小資的情調,喜歡嘗試新鮮事物,對早餐花樣的要求更多,上年紀的人則與年輕人截然不同,他們習慣 吃弄堂口的早餐,彷彿去吃一次就能回到年輕時。
大清早拿著一口鋁鍋,去弄堂口排隊打豆漿,買油條,是很多上海人的童年記憶,也是現在每天清晨上海弄堂里正在發生著的事情。
從牙牙學語的孩子到滿頭銀發的老人,胡同里的故事一直在更新,他們對傳統早餐的喜歡也在與日遞增和不斷延續。
經濟的高速發展, 美食 種類日漸繁多,早餐也讓人挑花了眼,但是對於熱愛生活的上海人來講,最愛的還是最傳統的「四大金剛」和遠近聞名的上海小籠。
網上有很多人說隨著經濟的發展,」四大金剛「在上海即將成為傳說,傳統的美味早就消失殆盡的時候,我們真的想讓他們去上海的弄堂看看。
△上海的很多弄堂雖然已經拆遷了,但是仍有很多弄堂存在,去那裡看看一看,你還會發現有炸油條的早餐店
從上海人的身上我學到了一點,那就是不論城市的變化有多大,該保留的東西不能丟。
傳統的食物可以有頑強的生命力,簡單的早餐也可以吃出「使命感」,上海早餐的身上,正應了那句「平平淡淡才是真」啊!
(文中部分配圖源自網路)
—END—
豆汁兒:北京人的標配,外地人的眼淚
放下對「熱乾麵」的執念,才能抵達武漢過早的最高境界!
片兒川:杭州早餐的半壁江山
客官!在看一下唄~
⑺ 上海有什麼好吃的
一、生煎。
青團傳統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里,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
⑻ 上海哪家早點店好
上海好吃的早餐店【南陽路粢飯團】
大家都曉得這家粢飯團好吃,老闆天天凌晨准備新鮮食材,確保大家吃得放心。標配是血糯米包著肉醬、老油條、肉鬆、鹵蛋,阿姨手法嫻熟,包的很快很緊,但是!這里有最高紀錄!一個粢飯團里放2根油條!3個蛋!食客稱之為「巨無霸」,你粢飯里包過多少東西?你有多能吃多愛吃?
地點:靜安區南陽路100號
⑼ 上海十大早餐,有你喜歡的嗎
現在來滬打工生活的兄弟姐妹越來越多,說說你心目中最喜歡的上海早點! 1.咸豆漿
江浙滬一代一向喜甜口,卻屈服於咸豆漿。碗里事先放好蔥花、榨菜、蝦皮、醬油,再倒入滾燙絲滑的豆漿,再配上短短酥脆焦香的油條,人生都圓滿了。 2.粢飯團
粢飯團是地道的老上海早點,香軟的糯米里包裹著油條、肉鬆、蘿卜乾等等,為了防止裡面的配料掉下來,需要一邊吃一邊捏。 3.油墩子
老上海人一定知道這道小吃,它分為甜咸兩種口味,鹹的是將調好的麵糊與蔥花和蘿卜絲鮮肉捏成團,甜味是加入豆沙餡,下油鍋炸成金黃色後,就可以使用啦,香脆可口。 4.蔥油餅
蔥油餅的做法其實很簡單,主要就是放蔥和肉末與麵粉攪和再一起,在烙成餅就可以吃啦。味道上的差異主要在於調料的把控,上海的許多師傅都做得很好。 5.大腸面
這是上海的本幫菜,鮮美濃厚的醬汁配上勁道的苗條,在加上充滿嚼勁的大腸和一點蔬菜,就成了一碗暖心的大腸面。 6.生煎包
生煎包與普通的湯包最大的不同,就是包子皮經過煎炸之後是金黃酥脆的,蘸醬後別有一番風味,並且可以按其喜好選擇各種肉餡,咬一口便會湯汁四濺,十分過癮。 7.蔥油拌面
嫩綠的蔥油放入油鍋中熬著微微發黑,蔥的獨特香氣與熱油融合一體,再澆到面上就是蔥油麵啦,這樣朴質獨特的 美食 ,也是上海人早餐的最愛。 8.餛飩
皮薄肉多的餛飩,放入紫菜蝦米湯,再撒上一點蔥花,就成了上海人百吃不厭的早餐。 9.鍋貼
正宗的鍋貼,是細細彎彎的,似一片月牙,在裡面可以任意加入韭菜、肉末、蘿卜等等做陷,麵皮酥脆,裡面卻十分有料。 10.陽春面
在上海陽春面是最簡單,卻也是都刻到人胃裡的一碗面了。陽春面的精髓就是豬油,看起來平淡無奇,卻熱騰騰的讓人流口水~面要吸溜吸溜地吃賊幸福!
⑽ 上海早餐去哪裡吃
唐宮海鮮舫。超級好吃。他是屬於廣式茶餐廳類型的,價格也不是很便宜。但是味道真的好號吃的。比較有特色的就是
烤乳鴿
鳳爪,蝦餃。。。可以去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