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恩施美食排行榜前十名
恩施美食排行榜前十名:
1.土家油茶湯
年肉顧名思義,就是在吃團圓飯的一道主菜,不過據說是在一次戰亂之中,食物緊缺,只有一大塊肉,後面每個人只分了一小片,才熬過來,所以為了避免這種事再次發生,所以後面就每到過年都會蒸幾大塊熟肉。
㈡ 恩施哪裡好吃好玩
現在壹周君就在恩施避暑~作為一個湖北人,掏心掏肺講,恩施還是挺好玩~
首先,現在的恩施,涼爽!說到去恩施旅遊,我曾經去過一次,它是一個景點眾多,景色最美的旅遊區。最有名的景點有恩施大峽谷,騰龍洞風景,石門河景等。
另外,壹周君還大愛恩施的過早,一碗燙豆皮(此豆皮和武漢的豆皮很不同),開啟美好的一天。燙軟的豆皮,加上各種臊子,呈現不同的風味,鮮香美味無法阻擋。
㈢ 恩施有什麼好吃的美食
鳳頭姜,因其形似鳳頭而得名,主產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品質優良、風味獨特,鮮子姜無筋脆嫩、富硒多汁、辛辣適中、美味可口。遠銷東南亞市場。 來鳳縣志記載,來鳳栽培鳳頭姜的歷史已有300多年,因其形似鳳頭而得名。其姜柄如指,尖端鮮紅,略帶紫色,塊莖雪白。
蒓菜
福寶山蒓菜又稱馬蹄草、蕁草、水葵。是一種高等多年水生植物,葉片呈橢圓形,正面綠色,背面暗紅色,葉柄細長。福寶山蒓菜相傳為古代神山所賜,是水中一珍,自晉代以來為歷朝皇宮御案之貢品,皇室宮宴之佳餚。
㈣ 夏天游恩施鶴峰,享受山澗清涼,走仙霞之地,風景美醉了
【寫在去宜昌的路上】
每年夏天,恩施的鶴峰縣總是有來來往往的遊人在此聚集,那個不輸張家界的地方吸引著眾多驢友的目光,好像不去光顧一下就會對不起這個夏天,我們也不例外。#奇妙假期#
那天我們從孝感出發, 汽車 一路經過應城、鍾祥、到達宜昌,沿途的風景開始豐富起來。 寬闊而整潔的國道,車窗外山巒起伏,樹影重重,瓦藍瓦藍的天空清澈而高遠,一會道路變得曲折起來,調皮的躲於山後和我們捉著迷藏,這時心也跟著飛出車窗外,清明爽朗。
剛剛進入宜昌五峰,天色由淺入深,烏雲在天空慢慢伸展,遠處卻是藍天白雲,夏天的天氣總是讓人琢磨不透。太陽躲躲藏藏,風搖晃著樹葉,一場說來就來的雨淅淅瀝瀝的下起來了,那股涼意我們隔著車窗都能感受到。大家開始擔心,如果這場雨下得太大,對我們的行程有很大的影響。
沿著山道繼續前行,已經走了4、5個小時,我們還在五峰盤旋,雨下了半個小時的時間總算停了,大家的心暫時放下了。
10小時後,車到了五峰的灣潭,離目的地不遠了。 車一直在山道上行駛,一會上山,一會下山,連綿不斷,感覺那山路一直延伸、一直延伸,彷彿永遠也走不完。
車行駛到山頂時,終於看到了城市的燈光在閃爍,好像天上的星星眨著眼睛誘惑著我們。 其實就是這一段,車在山道上開了3、4個小時才到達了住宿的縣城,已經是晚上9點鍾了。
芭蕉河
一大早,大家收拾停當,今天的第一站就是去鶴峰的芭蕉河。
我們的客運大巴不能隨行,於是專門租的城鄉小客座車, 去往芭蕉河的山路很窄,兩輛小車相錯都要小心翼翼,司機的車技不錯,車開得快而平。 車在山路上蜿蜒向前,過山嶺、穿涵洞,一個小時左右我們到達了芭蕉河。
芭蕉河以前是一條溪流,後來在這里修建了一座水庫,將水域擴寬,水質碧綠清澈,是縣城供水的來源之一。
沿途看見的河面不是很乾凈,當地人說這段時間山洪爆發,上游的樹渣流下來在芭蕉河裡隨波逐流。
大家登上了 旅遊 船,一前一後兩艘,船在水中間慢慢航行。 水上雖然有樹渣飄浮,但水質碧綠清澈,將前幾天被洪水泛起的污濁沉澱得乾乾凈凈。在太陽的照耀下泛起魚肚白,波光粼粼。 兩邊的山峰蒼翠寧靜,伸出有力的手臂將這一汪翠綠環繞在山腳下。
再美的風景只是個靜物,有了人的的介入,那畫面立刻鮮活起來了。 船兒輕輕游盪,歌聲在水面回響,一波接著一波銀鈴般的笑聲在水面跳躍,迴旋。 風景醉了人,人給了景活力,相得益彰。
河面在太陽光的照耀下,水和太陽互相的反射和折射, 五彩斑斕的光輝從山頂播撒下來,如煙火般盛開。這是捕捉到的奇異光圈,只是一瞬間的定格,用我們的鏡頭記錄下了如此的夢幻之旅。
躲避峽
從芭蕉河出來後,我們馬不停蹄的趕往躲避峽,那裡環境清幽,水質清澈見底,水面如鏡面一樣,船在上面行駛猶如懸浮空中,煞是奇特,所以有著湖北仙本那的美名。
中飯我們是在驢友之家吃的,它座落在大山之中,原始古樸,如果自駕去還真是找不著這個地方。
吃的菜基本上是當地人自己種的,熏臘肉是當地的特產,很有特色,口感很好。小雞是當地的土雞,燉出來的湯很鮮美,沒有油膩膩的感覺。土豆是當地的一大特產,圓溜溜的大小一致,口感清脆,回味甘甜。大家一起拼餐很實惠。
只是做飯的人不多,我們一下子去了五,六十人,還有其他地方的驢友。老闆忙不過來,我們開始自己動手,自力更生、豐衣足食。
因躲避峽關閉,此段省略。
晚飯後大家在曠地上點起了篝火,火在燃燒,每個人圍著篝火又唱又跳,將這快樂傳染漫延,這是個盡情釋放青春激情的地方。
那天我們是去山上住宿,離驢友之家還有好遠的距離,晚上的山路更不好走,好在有熟悉路線的司機帶隊,路上很順利,半夜才到住宿的地方。
旅店環境很不錯,室外寬闊,環境優美。大家這一天玩得太辛苦刺激了,在晚風的撫慰下沉沉睡去。
董家河
董家河位於鶴峰董家村內,從賓館到董家河大約走了一個多小時路程。董家村以 旅遊 為主,沿途除了度假村之外,居民建築很規范,一排連著一排,很有規模。
鶴峰具有明顯的坡立谷地質特徵,所以董家河的水是九進九出的明道和暗道流域。
我們去的時候,洪水還沒有完全消退,還在暗道奔涌,所以看不到碧水藍天,煙波淼淼的景色,看到的水質偏黃有種滄桑感。
董家河河道不寬,兩邊樹木蔥蔥,河中錯落有致的生長著一些柳樹,在水中搖曳生姿,河水泛著淡黃色的漣漪,彷彿進入了秋天的董家河滿眼蒼茫。
我們從村口進入,河水從村中流過,前面漆著紅黃色的長廊,稱為風雨橋。從河道邊的水泥路走來,連綿的青山在遠處陪伴,穿過一條很窄的小峽谷,體驗一下狹路相逢的感覺。
這是董家村的村委會,許多自駕游的遊客到了這里就以為沒有風景可遊玩,調頭就走了,戶外的驢友不一樣,總能找到最美的風景。 我們從一個破舊的木屋側面走進去,很窄的一條路,前面不遠有一條木板橋出現在眼前,大家雀躍不止,紛紛跑上木橋,感受那種搖搖晃晃暈眩的快感。
前面巨大的山石像被千萬把斧頭雕刻過,凹凸不平、層次分明的向里凹進,一簾瀑布在洞內奔騰,這就是傳說中的水簾洞。
這時,身上的暑氣頓消,大家席地而坐,享受這一刻的清涼,還有一直同行的小帥哥,不哭也不鬧,自己玩耍、自己徒步,好樣的!
鶴峰的土地大多數是紅土地,山多,存不了多少水,所以種植的植物基本上就是玉米、高粱、煙葉這些耐旱的植物。
沿途都是大片大片的玉米地和煙葉,也有不知名的野花在山間地頭獨自怒放,經過河邊去感受腳下木筏的粗獷。
原生態的村莊,純朴的村民,可以到院子的廊亭下歇歇腳。 古樸的建築,農家小院是那麼的寧靜安詳。
村民的孩子,小胖墩好可愛,一點也不認生,自己玩的不亦樂乎。
車起動了,我們又回到了原點,回到了我們原來生活的軌道,但經歷過的時光與際遇會在心裡生根發芽,然後慢慢成長成一株大樹,那就是我們前進的方向。
㈤ 鶴峰縣美食
鶴峰縣美食有土家公婆餅、鶴峰灰灰菜、洋芋粑粑、嗍丟、走馬木瓜等。1、土家公婆餅:採用發酵面團包卷,由天然佐料調制而成的新鮮豬肉餡料,輔一蔥花、沾一芝麻,用電餅鐺煎制而成。2、鶴峰灰灰菜:幼苗和嫩莖葉可食用,味道鮮美、口感柔嫩、營養豐富。3、洋芋粑粑:精選土豆磨製而成,晶瑩剔透、勁道十足。
鶴峰縣美食有土家公婆餅、鶴峰灰灰菜、洋芋粑粑、嗍丟、走馬木瓜等。
1、土家公婆餅:採用發酵面團包卷,由幾十種天然佐料調制而成的新鮮豬肉餡料,輔一蔥花、沾一芝麻,用電餅鐺煎制而成。
2、鶴峰灰灰菜:幼苗和嫩莖葉可食用,味道鮮美,口感柔嫩,營養豐富。灰灰菜,又名藜,別名野灰菜,灰蓼頭草等,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灰灰菜多生長於地邊、山野、路旁及房前屋後。
3、鶴峰洋芋粑粑:精選土豆磨製而成,剔除土豆渣,萃取土豆之精華土豆粉,加入雞蛋等佐料壓制,晶瑩剔透,勁道十足,韌勁兒十足,香味兒十足。鶴峰最多滴就是洋芋,人們都喜歡吃這個洋芋,於是土豆系列美食成為土家餐桌上的常客,同時洋芋的吃法也很多。
4、嗍丟:是一道鮮為人知的容美土司秘菜,它成形於明末清初,源於土家先民的奇思妙想。
5、走馬木瓜:走馬木瓜是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走馬鎮的特色之一。大力發展木瓜等中葯材生產,獲得了較小的成功。木瓜素有「百益果王」之稱,其果實可供食用、葯用,同時花色美麗,也供觀賞。
㈥ 湖北恩施特色美食小吃
恩施名吃:土家臘肉
土家人家家都興喂年豬,主要是圖過年時有肉吃,過年吃不完的,土家人便把它製作成臘肉,不僅便於保存,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臘肉放在鍋里烹煮,香飄十里,勾人食慾,是土家人平時招待客人擺在席上的主菜。
土家臘肉的製作方法是:
(1)將豬肉分成三至五斤(或更大)的塊,便於入味和加工儲藏;
(2)把鹽炒黃,加花椒炒出香味出鍋;
(3)把肉用溫鹽抹勻,放入盆中,將盆底的肉皮朝下肉朝上,面上層的肉皮朝上肉朝下排放整齊,每3~5天翻一次,10天後瀝干水分掛到熏房中;
(4)用松柏枝加核桃殼、花生殼、桔子皮等柴草料進行煙熏烘烤,月余後待肉變棕紅時即可。
熏好的肉應該放在通風處,可保存兩至三年不變質,名曰「臘肉」,也稱「土家臘肉」、「恩施熏肉」。土家臘肉色澤焦黃、肉質堅實、熏香濃郁、風味獨特。
食用時,取肉在火上將肉皮燒焦黃,放在溫水中將皮泡軟,刮洗干凈備用。
臘肉的烹調方法比較多,不同部位不同,排骨、豬蹄一般用來燉,製作火鍋;其它部位一般用來與鮓廣椒、蒜苗、山野菜、小米一起炒、蒸而食。比較有名的臘肉菜品有:小米蒸年肉、鮓廣椒炒臘肉、糖年肉、蕨粑炒臘肉、臘蹄子火鍋等。
美味的恩施炕土豆
「好玩不過鶴峰州,包穀洋芋是對頭」,這首膾炙人口的當地民謠,可謂恩施土家人喜食土豆的真實寫照。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豆又名馬鈴薯和洋芋,因為在泥土中生長成熟,所以多被稱為「土豆」。恩施山高林密,地廣人稀,耕地多為酸性土壤,富含硒性元素,特別適宜土豆種植,故當地多種土豆。土豆產量很大,是恩施土家人最喜愛的主食之一,就像北方人喜愛麵食一樣。除了炕土豆,土家人還能做出干煸土豆片、酸辣土豆絲、土豆粑粑、土豆粉、土豆燉臘肉、土豆糯米飯等多種土豆系列美食。
恩施炕土豆一般選用新鮮的小土豆,直徑大小在2~3 cm左右,洗凈去皮,在冷水中煮至五成熟時撈起,待水分瀝干後倒入碩大的平底鐵鍋,用菜籽油或漆油翻來覆去地煎炸,直至焦黃,撈起瀝油。然後在熱油鍋里放入蒜泥、干辣椒爆香,倒入瀝油後的土豆翻炒,適時倒入醬油,撒上椒鹽、薑末、白芝麻、辣椒粉、胡椒粉和剁椒醬、花椒,最後撒上香菜和香蔥段即可盛盤上桌了,看著青黃相間焦脆粉滑,吃到嘴裡外脆內嫩糯性爽口,色、香、味俱佳,真是香辣開胃,充飢止餓。
恩施炕土豆是土家族地道風味的傳統小吃,一般人家都會做,當有客人來家裡時,主人會給客人盛上一碗,加上一碗香噴噴的油茶湯,作為飯前壓肚充飢之食。炕土豆的做法特別注重一個「炕」字,「炕」為恩施土家方言,即煎炒燜炸的意思,是當地的一種做菜方式。炕土豆一定要注意火候,不能使用猛火。炕的過程中,還要將上中下三層的土豆要不時地翻炒,否則上面的熟不了,下面的出現焦糊。而且翻炒的動作一定要輕緩,鍋鏟要一步到位,不然容易弄傷土豆,一者外觀不美,二者味道也會打折扣。「刮皮洋芋(土豆)煮均勻,文火慢煎翻復勤。漆籽油香酥爽口,巴鄉以外哪鄉尋?」恩施為春秋時古巴子國地,巴文化的發祥地,素有巴鄉之稱,這首流傳於恩施土家族一帶的竹枝詞,對恩施炕土豆的做法和特色進行了形象的描述,洋溢著一股濃濃的鄉土自豪感。
土家披薩——醬香餅
土家醬香餅有個洋氣的名字——「土家披薩」。此餅以香、甜、辣、脆為主要特點,它香中有香,甜中帶綿,辣而不燥,外脆里軟。它是湖北恩施土家族一種特有的小吃,後來被北京譚師傅(譚震)引進推廣,改進成大眾口味,火遍全國。
在遠古時,每逢豐收過節早才能吃得上,據當地人說:「此餅是清朝康熙年間,一位武當山的齋法號為德福僧人,他用多年自製的齋菜及多種葯材和香料秘制而成」,凡上武當山的香客品嘗後都回味無窮,贊不絕口,後來此技術不慎流傳,幾百年來以他獨特的口感與風味傳承於土鄉人間,今天它掀開了面紗走出了大山,走進了都市,已成為都市生活不可多得的集色、香、味於一體的獨特的香醬餅大眾口味食品,剛推出市場的時候,相當火爆,數十人排隊等後已成為一道城市的風景線。
㈦ 恩施十大名吃
·中國茶文化一絕——土家油茶湯·「全價食料」——張關合渣·脂香濃郁的土家臘肉·美味悠長的柏楊豆乾·土家人的傳統葯膳——社飯·土家食品長盛不衰的鮓廣椒·「肥絕佳食」——葛仙米·東南亞市場暢銷品——鳳頭姜·解署佳品及幼兒增智食品——福寶山蒓菜·土家人春節必備菜餚——年肉
㈧ 恩施特產小吃 恩施州十大名吃
1、土家油茶湯
土家油茶湯是一種似茶飲湯質類的點心小吃,香、脆、滑、鮮,味美適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傳統的非常鍾愛的風味食品,故有民諺曰:「不喝油茶湯,心裡就發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來硬邦邦」。同時,喝油茶湯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種傳統禮儀,凡是貴客臨門,土家人都要奉上一碗香噴噴的油茶湯款待。
2、張關合渣
合渣,又名懶豆腐。恩施土家人對合渣有著深厚的感情,特別是在兵荒馬亂之年,由於糧食奇缺,合渣救下了不少人的性命,流傳有「辣椒當鹽,合渣過年」的民諺。如今,恩施人吃合渣已不是逢年過節才能吃的「奢侈品」了,平時在家裡都能吃上合渣,許多餐館更是把它當成一道特色菜上桌供應,深受顧客的青睞。
3、土家臘肉
土家人家家都興喂年豬,主要是圖過年時有肉吃,過年吃不完的,土家人便把它製作成臘肉,不僅便於保存,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臘肉放在鍋里烹煮,香飄十里,勾人食慾,是土家人平時招待客人擺在席上的主菜。
4、柏楊豆乾
柏楊豆乾因產於利川市柏楊壩鎮柏楊村而得名。
明清以來,在利川柏楊集鎮一帶就大量生產豆乾,其中尤以沈記好吃婆豆乾作坊生產的豆乾最為有名,並被當地官員列為朝廷貢品,深受朝廷皇族們的喜愛,康熙皇帝還給沈記好吃婆豆乾作坊親筆御賜「深山奇食」金匾,從此沈記好吃婆豆乾就改稱為深山奇食好吃婆豆乾,並以皇恩御賜為榮,使豆乾製作傳統工藝沿襲幾百年傳承至今,成為人們喜愛的地方風味小吃。
5、社飯
社飯自古有之,是中國土家、苗、侗族等少數民族祭祀社稷的一種食品。吃社飯,主要在社日(即立春後第五個戊日)進行,民間習慣稱為「過社」、「攔社」等。戊日屬土,所以這天是祭祀土地菩薩的日子,人們以祈年景順利,五穀豐登,家運祥和。
6、鮓廣椒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的土家人特別酷愛酸辣。有「三日不吃酸和辣,心裡就象貓兒抓」的民諺,鮓廣椒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明的,並在恩施這塊土地上長盛不衰。
7、葛仙米
葛仙米俗稱天仙米、天仙菜、水木耳、田木耳。為水生藻類植物,屬藍綠藻的一種,單細胞,無根無葉,墨綠色珠狀,純野生,是名副其實的純天然綠色食品。相傳東晉時期,煉丹術家、醫學家、道教理論家葛洪在隱居南土時,災荒之年采以為食,偶獲健體之功能。後來葛洪入朝以此獻給皇上,體弱太子食後病除體壯,皇上為感謝葛洪之功,隨將「天仙米」賜名「葛仙米」,沿稱至今。恩施州鶴峰縣走馬鎮是世界上最大的葛仙米產區,這里適宜葛仙米生長的水田、池沼達670餘公頃,因葛仙米生長對其自然條件(如氣候、土壤、陽光、經緯度、海拔等)要求極高,當今世界上僅非洲有極少量發現。葛仙米不愧是世界上真正罕見的神品。
8、鳳頭姜
因其形似鳳頭而得名,又名「來鳳姜」,是來鳳縣民間經過長期選育穩定下來的地方優良生薑品種。其姜柄如指,尖端鮮紅,略帶紫色,塊莖雪白。
鳳頭姜無筋脆嫩、富硒多汁、辛辣適中、味美可口、開胃生津、風味獨特、醇香濃郁持久,為姜中獨具特色之佳品,在全國生薑品種中獨樹一幟,因而早已是東南亞市場青睞的暢銷品。1998年獲得農業部「綠色食品」證書,成為全國綠色食品第一姜。鳳頭姜富含多種維生素、氨基酸、蛋白質、脂肪、胡蘿卜素、糖、姜油酮、酚、醇以及人體必須的鐵、鋅、鈣、硒等微量元素。
9、福寶山蒓菜
福寶山蒓菜又稱馬蹄草、蕁草、水葵。是一種高等多年水生植物,葉片呈橢圓形,正面綠色,背面暗紅色,葉柄細長。福寶山蒓菜相傳為古代神山所賜,是水中一珍,自晉代以來為歷朝皇宮御案之貢品,皇室宮宴之佳餚。它可煮、可炒、可涼拌,尤其是與魚肉、熟雞、火腿、香腸等配在一起做湯,鮮嫩可口,味粘甘滑,色、香、味、形俱佳。
10、年肉
相傳,年肉濫觴於一場戰亂。有一年除夕前,土家山寨突遭軍隊攻入,土家人正在熱火朝天地做團年飯,做夢也沒有想到在這樣的日子會罹此大難,紛紛拋家舍業,拖兒帶女四散奔逃。部分逃進深山石洞的人雖然僥幸脫離了虎口,但飽受凍餒之苦。幸好有一長者於倉促中帶出了一大塊熟豬肉,於是大家每人都分得了一小片肉,這才和著眼淚熬過了這個凄惶的年關。戰亂平息後,為了記取這次血的教訓,土家人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應蒸幾大塊熟肉,以防再次遭受類似的禍患。以後相沿成習,年肉便進入了土家人春節菜譜。
㈨ 恩施鶴峰有什麼特色文化、小吃、牌類游戲(有一種非常有特色的牌,什麼「福綠壽」的)
哈哈 我就是鶴峰人 我告訴你恩施有很多號吃的:豆豉、柏楊豆乾、鳳頭姜、干土豆片、米豆腐等等,好玩的有雙扣玩牌。哈哈 還有土家族的女兒會、吊腳樓、擺手舞等等。好多的!
㈩ 恩施州八個縣市哪個地方東西最好吃各縣市的特色菜有哪些
特色飯菜以恩施,利川較多。其它縣也有特色食品。請聽我一一道來。
全州最負盛名的是油茶湯和臘豬蹄。八縣市都能喝到,吃到。
恩施市最具特色的有田氏燒餅,炸醬豆皮。
利川市的神仙豆腐,酸渣肉。
巴東的羊肉面,綠蔥坡的包穀飯。
建始的米切糖,花坪桃片糕。
宣恩人工養殖的紅燒娃娃魚。
咸豐的干悶竹雞配鍋巴洋芋飯,還有正宗的張關合渣。
來鳳綠水的角角魚配揚梅酒。
鶴峰土雞燒野板栗。
還有很多好吃的東西等你來品味!
我是利川人,其他縣市不好點評。給您推薦一下利川的 美食 ,可以具體到某一個店。利川 美食 當然離不開蒓菜、山葯、柏楊豆乾、土豆。從這幾款食材衍生出來的菜品,幾乎在利川所有餐館都能吃到,就不一一介紹了。著重介紹幾個特色的,汪營的海春酒樓主打鹵菜和炒肥腸;汪營還有高壓鍋壓的酸渣肉、魔芋鴨、青椒鴨。涼霧的海椒面鴨、南坪的紫蘇教頭燒鱔魚;還有利川城裡三毛酒家的肥腸(跟汪營不同風格)。利川的好吃太多,懶得一一寫出來。有些在恩施能吃到,海春酒樓和三毛酒家的肥腸只能來利川吃。
我是來鳳人,在宣恩吃過,恩施市吃過,利川吃過,咸豐吃過。建始,鶴峰,巴東沒去過,就不曉得。
整的來說,我還是覺得來鳳的東西最好吃。可能是因為習慣的原因。
來鳳比較有特色的:油茶湯,米豆腐,綠豆皮,合渣,油粑粑都是比較有特色的。
利川比較出名的就是柏楊豆乾 其他地方就不知道
恩施市當然是炕洋芋,榨廣椒和合渣。
我認為恩施市最出名的有張關合渣,油餡。利川最有名的是汪營鴨雜,來鳳比較出名的還是角角魚,宣恩烤烤活魚。巴東茶店牛肉。
那肯定是利川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