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深圳哪裡有好吃又實惠的海鮮
1.蛇口老街 2.鹽田海鮮街 3.水頭海鮮街 4.南澳海鮮市場 深圳是一個靠近海邊的城市,那麼靠近海邊除了有海景可以看之外呢,自然還有美味的海鮮可以吃了,本篇小編就來跟大家說一說深圳有哪些好吃的海鮮。
作為資格吃貨,給你介紹下基本情況,深圳吃海鮮的地方集中在蛇口老街、鹽田港海鮮街、南澳海鮮市場和水頭海鮮街,那種美食街、連鎖店一類的就不要考慮了,在深圳吃海鮮,吃的是那種魚仔檔,也就是海鮮排擋,因為最早的深圳就是個漁村,味道都不錯。
1.蛇口老街
這條老街上有很多海鮮排擋,因為離蛇口漁港比較近,所以海鮮都很新鮮,而且這里有個菜市場,可以在裡面買好海鮮,出來再路邊的餐廳里加工,本地老饕都是這么吃的,新鮮而且便宜。從菜市場往東就有很多海鮮排擋,附近的蛇口新街也有一家明星魚仔檔老店-康樂魚仔檔;
交通:地鐵蛇口線到東角頭。
2.鹽田海鮮街
大而全,選擇很多,就在鹽田港海邊的一條海鮮街,這里的店子都做得很大,人多的話,來吃還是比較可以,但是出品越來越差,很多商家會拿死海鮮冒充,找那種人多的去應該問題不大,這是近幾年慢慢沒落的海鮮街,本地老饕應該比較少去。
交通:公交到鹽田食街。
3.水頭海鮮街
在大鵬鎮附近,街道一側是賣海鮮的攤位,另外一側是加工海鮮的餐廳,個人感覺吃了那麼多次,海鮮是足夠新鮮的,因為都是自己去買的,是可以推薦去的地方,而海鮮街附近的鹿咀山莊,裡面的海鮮又新鮮又便宜,絕對沒錯。
交通:公交E11路到水頭海鮮街。
4.南澳海鮮市場
這個是南澳本地居民的菜市場,規模不大,就在干貨市場旁邊的巷子里,但是海鮮夠新鮮,可以買了海鮮去旁邊的餐廳加工,其實人少的話,這個地方我是最推薦的,因為就是實實在在的漁村味。
交通:公交E11路到南澳鎮。
Ⅱ 深圳觀瀾湖新城有什麼餐館好吃的
來客粵菜、清暉小苑、巴西烤肉、釜培鮮、還有各個地區的菜比如老西安、蓉李記
大眾點評、美團下單可以優惠
Ⅲ 深圳必吃的美食top10有哪些
NO1龍崗三黃雞
芒果糯米糍很多人都知道,一種好吃的港式糕點,別小看這道糕點,它不僅好吃,還有養生的功效。芒果糯米糍主要採用糯米粉、粘米粉和芒果、椰絲製作而成,芒果糯米糍吃起來綿軟香甜,還帶著淡淡的椰香味,既好吃又營養。
Ⅳ 觀瀾歷史概況
么大步向北則是深圳城市布局遭遇帶狀瓶頸之後尋求突破的必然命題。在這一背景下,作為深圳第二圈層中心、位於深圳城市中軸線上的觀瀾註定將成為深圳城市發展的下一個熱點。
「觀瀾熱」的興起絕非一蹴而就。在「生態」、「文化」、「體育」、「休閑」四輪驅動下,觀瀾正提速追隨深圳城市中心區「經濟外溢」的步伐。觀瀾版畫原創基地初試啼聲,向全世界版畫家發出邀請;第三屆文博會分會場順利掛牌,致力打造文化產業鏈平台;由歐米茄連續12年冠名的觀瀾湖高爾夫世界盃將於11月正式登陸,結緣全球頂級賽事……
今天,我們已經很難再用傳統的眼光去看待觀瀾,這個正在深圳城市中軸線上熱舞的區域,也很難再用傳統的思維方式去思考觀瀾兩個字背後的「品牌質變」。在這片90平方公里土地上,正交織著發展、變化和期待,也正是在這種發展、變化和期待中,觀瀾經歷著一場全方位的升級。
為深入了解新觀瀾,解讀新觀瀾,《深圳商報》特推出大型片區專題特刊——「聚焦觀瀾」。
老墟/斑駁的是歷史/見證的是輝煌/碉樓/屹立的是榮耀/不倒的是夢想/古道/記錄的是圖騰/變遷的是滄桑……
循著蜿蜒的窄巷前行,所見觀瀾古墟,滿目黛瓦青磚、殘牆騎樓,斑駁視線中,很難想像眼前的這條觀瀾老街曾經承載著深圳一段繁華喧囂的煙雲。
從2004年偶然發現、被列為深圳不可移動文物保護點,到2006年老街「空樓」整治行動,這座幾乎已經淡出人們視線的觀瀾古墟才重新拾回她的百年歷史。
觀瀾古墟,與東門老街、沙井清平墟、沙頭角老街一起,並稱為深圳「四大名墟」,但今天,這些老街大多已被歲月洗盡榮華,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惟有這座源於清初、盛於清末的觀瀾古墟被完好地保存下來。
4月3日,記者一行有幸走訪了觀瀾古墟,透過老街、碉樓,依稀觸摸到了一幅清末民初極具濃郁嶺南客家色彩的觀瀾「清明上河圖」。
老街:重現深圳商貿史
踩著生出青苔的石板小徑,遊走在老街,兩邊的一爿爿鋪面鐵鎖緊扣,綉跡斑斑,人跡寥寥,與觀瀾古墟資料記載所稱的「商賈雲集、車水馬龍,三教九流、不絕於市」大相徑庭。
同行的觀瀾街道辦負責人告訴記者,從2004年發現後,觀瀾古墟經有關文物專家考證,被認為是我市惟一完整保留下來的清末民初的墟市街區,堪稱「深圳近代民俗歷史第一街」。為防止造成任何新的破壞,寶安區在去年6月實施了「空樓」整治行動,之後,老街便成了今天所見的「空巷」。
據介紹,觀瀾古墟總面積約2.6萬平方米,由一條南北走向的觀瀾大街,四條東西走向的東門街、新東街、賣布街、龍崗頂,以及沿觀瀾河的西門街、沿河街等十幾條街道組成。其中,最長的街道約150米,最短的僅10餘米,最寬不過9米,最窄則不足1米。
鼎盛時期的觀瀾老街商鋪林立、商賈雲集,除益章票號、恆隆票號、寶山金鋪、公益酒家、福記錶店、葉廣生錶店、滿生制衣店、葉滿杉木鋪、登康狗肉店等老字型大小外,更是當鋪、茶樓、客棧、轎館、字畫店、賭場、妓寨、鴉片館、扎紙店、棺材鋪、雜貨鋪、鏢館、葯材鋪、海鮮鋪、榨油作坊等各種行當應有盡有、五花八門,是遠近聞名的繁華墟市。
據有關資料記載,當時的觀瀾老街交易方式多種多樣,有零售、批發,甚至自由競價;每個墟日可成交大米300擔、糖200~300擔、牛300~400頭、豬1000頭、鮮魚15擔。此外,每逢農歷初一、初四、初七還有集市,集市一般從早晨六七點開始,下午五六點結束,生意繁忙時通宵不散。
往來於此的客商,更是遍布全國20多個省市、香港地區及至國外。此前還有傳,在觀瀾老街曾出現過一張山西平遙古城日升昌票號的銀票,這說明山西日升昌票號曾與老街商家有生意往來。
碉樓:觀瀾古城的第一防務
除老街外,碉樓也是觀瀾古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有資料表明,觀瀾古墟北面以觀瀾河為依託,其他三面均構建有高大的古碉堡,它們代替了城牆,成為觀瀾古城的第一防務。
「觀瀾目前發現的114座清代、民國時期的古碉樓,是迄今為止深圳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碉樓群。其中還有一座8層、30米高的碉樓,在層數和樓高上都創下了深圳以往發現之最,十分珍貴。」
由於沒有受到很好的保護,加上風雨的沖刷,很多碉樓已無法游覽,只能在外面觀看。同行專家介紹,這些碉樓多為明清時期傳統的中式客家風格建築,是客家人智慧與財富的象徵。早期的碉樓,是古墟商家為了防禦土匪騷擾而修建的防禦性商用建築;到了中期,碉樓瞭望、防禦意義減弱,逐漸演變成為商家財富的象徵;晚期碉樓則多是歸鄉華僑為彰顯榮耀建造,不但越建越高,還因為花紋圖飾融合了西方建築風格而越來越精緻豪華。
據悉,這些碉樓以「成昌樓」、「紹昌泰」最為出名。其中,坐落於東門街的「成昌樓」,又稱文昌古炮樓,是振能家族的陳桂森、陳祿森兄弟所建,整個建築佔地42平方米,高30米,共8層,為深圳碉樓之最,有「深圳第一樓」之稱。
對於碉樓的歷史意義,該專家認為,這些碉樓的存在涵蓋了深圳這座移民城市曾經有過的歷史、有過的文化,可能比任何一座現代化的大廈所具有的人文內涵都豐富。
貴湖塘老圍:
傳統客家民居村落
如果說老街、碉樓濃縮的是深圳商貿史,那麼,貴湖塘老圍則是研究深圳傳統客家文化的實物資料。
初到貴湖塘老圍,記者看到,整個老圍平面近方形,具有鮮明的地區、民系特色。老圍村座西北向東南,惟一的大門開在南牆中央偏東處,分前門、中門、里門三道,前正門額上楷書「通慶門」三個大字。據說因為風水原因。圍牆以及圍內大部分房屋建築均用三合土夯築而成。最有特色的是大門兩邊都有一排方形的孔洞,經介紹,這些孔洞插上木樁之後就稱為一個防禦體系,是老圍的第一道防禦線。
老圍中部是一座祭祀、節日活動用的建築,據說這個建築主要是供當地居民朝拜而建的,每年過年這里都特別熱鬧;老圍的後方是一座兩層樓房,據稱這是一家私塾,是以前專門為族人教書而建,民國後則漸漸被用於祭祀和壽誕。據當地村民介紹,這里80歲左右的老居民基本上都是在這間私塾里舉辦的婚禮。
貴湖塘老圍是寶安地區現存最完整、保存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傳統客家民居村落之一,對研究深圳地區客家民系的遷徙史、客家民系風俗,文化、社會、政治、經濟形態等提供了完整的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Ⅳ 這個炮樓的歷史,他的由來。深圳觀瀾鎮牛湖村
觀瀾古墟位於觀瀾街道新瀾社區,起源於清朝早期、興盛於清末民初,距今已有260多年的歷史。
觀瀾老街由觀瀾大街、賣布街、新東街、東門街、西門街、南門街、龍崗頂街、立新巷等十幾條街道、巷道所組成;最長的街道約150多米,最短的街道10米余,最寬處9米,最窄處不足1米。現存碉樓15座、商鋪一百多間、民居數百棟。
街區的建築以清末民國年間的商鋪區、居住區為主體,至今保持著嶺南客家老墟市的繁盛時期的布局和風格。
老街區的商鋪、民居、碉樓的建築形式多樣,早期多為中國傳統建築樣式,晚期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後的中西結合或中西合璧樣式,這些建築本身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對研究嶺南地區的清代中晚期至民國時期建築史具有重要意義。
觀瀾古墟是深圳歷史上僅存的「四大名墟」之一,也是「目前深圳地區十餘座古代墟市中唯一完整保留下來的墟市街區」,最能反映深圳近代社會經濟、社會文化、客家民俗風情的實物建築群,堪稱「深圳近代民俗文化第一街」。
在清代中後期,這里曾有「小香港」的美譽。外國商品、國內商品都匯集於此,成為當時寶安、惠陽、粵北地區商貿的集散地。令人驚奇的是,這一街區的建築基本上沒有被翻新、破壞,至今仍保持著繁盛時期的布局和風格。
許多建築,都是在海外發達的華僑回到故鄉後為彰顯榮耀而建,碉樓越建越高。在花紋圖案等裝飾上更是融 合了西方的建築風格,越建越精緻豪華。
在2004年進行的寶安區首次文物普查中,文物工作者在觀瀾發現114座清代至民國時期的古碉樓,這是迄今為止深圳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雕樓群。其中,還有一座8層近30米高的碉樓,在層數和樓高上都創下深圳以往發現之最,十分珍貴。這些碉樓對於研究深圳、寶安從清朝到民國近代史意義重大,同時對於研究粵東南近代建築史提供了最好的實物標本。世界銀行建築專家兩次專程到觀瀾對碉樓進行了現場考察,並給予高度評價。
在這114座碉樓中,年代最早的建於清代嘉慶到道光年間,距今約有200多年,年代最晚的建於上世紀30年代左右。從年代由遠及近縱觀這114座碉樓可以發現,碉樓的建築風格、結構造型逐漸由純客家風格向中西合壁的建築風格演變,鮮明地反映了近代寶安中西文化交流、建築風格互相融合的歷史
中國的炮樓分布最廣的是四川、西藏、雲南,貴州、廣西和廣東等地,少數民族叫做碉樓,漢族都叫炮樓,是中國文化的典型建築代表之一,和其他地方相比,深圳的能保存下550座古炮樓已經是很不容易。
250多年以前,觀瀾墟在寶安、平湖及東莞聲名遠揚,但是卻經常有土匪來到這里搶劫,當時觀瀾有一戶姓陳的大戶人家,他們修建了成昌樓來抵禦和防範土匪的搶劫,在這之後,有錢人建房,最先建的就是能攻能守的炮樓。不同時期的樓建築風格也各異,早期炮樓一般建在居住房屋的四角,以三四層為主,基本沒有窗只有槍眼,完全是中式風格。到了中期,逐漸轉變為生活居住,或者直接用作商鋪;到了晚期,建炮樓成為當地風俗。
早期的炮樓,裡面的樓板都是木製的,高達30米的成昌樓以前的八層樓都是木板搭建的。現在的樓梯雖然依然是木板做成,但樓板已經換上了混泥土。1943年,日本佔領香港後,大量的香港人逃回觀瀾,那時候真可謂村村有炮樓,大戶人家的院子里少不了建一座炮樓來「鎮村壓寨」,歷經百年,雖然經過戰爭和各種原因的拆遷,觀瀾至今仍然保存著深圳最完整的古炮樓群。
觀瀾的炮樓群是目前深圳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炮樓群,這對於研究深圳、寶安從清代到民國近代史意義重大,同時也為研究粵東南近代建築史提供了最好的實物標本。其實類似這樣的炮樓還有很多散布在民間,福田區石廈村就有一座清末建的炮樓,有統計說全深圳的炮樓有550座(另看到有數據觀瀾目前發現114座清代至民國時期的古碉樓),每一座都是深圳傳奇。
深圳的炮樓主要又三種建築式樣,獨立式、組合式、庭院式,一種比一種復雜,其中組合式的炮樓最普遍,就是炮樓和旁邊的民房相連相通的;而炮樓建築特點也大致分成雙坡頂式,天台式機種,而獨立式的炮樓就是孤零零的沒有附屬建築。隨著時間的推移,炮樓的炮孔也在逐漸減少,防禦功能逐漸被弱化,最終成了人們居住地地方。
Ⅵ 深圳龍華區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地方
白石龍音樂公園
白石龍音樂公園是深圳首座音樂主題公園,公園里到處都可以看到音樂的元素。跳躍的音符悠揚的鋼琴聲,落玉盤的琵琶曲……
Ⅶ 深圳觀瀾有什麼地方喝早餐吃點心
呵呵就讓我這半個觀瀾人告訴你吧:
好一點的:
吉盛酒店利保大酒樓,觀瀾大道吉盛廣場一樓,28031337(價格最貴,味道不錯)
園興客家王酒樓(觀瀾店) 觀瀾大和路錦鯉新村1棟 28022888(價格適中)
鴻福樓海鮮酒家 觀瀾大道64號二樓(觀瀾電影院斜對面)27973970(價格適中)
普通的:
觀瀾酒店 深圳市觀瀾街道新瀾大街91號(觀瀾市場後面) 28080668(價格很優惠)
潮發海鮮酒樓 觀瀾大道(四黎路口)28027338 (價格一般)
哥哥樂 觀瀾街道第六工業區興業廣場一棟一樓 28082333(這個最劃算,是大眾消費,味道嘛一般般)
觀瀾能喝早茶和夜茶的就這些啦~Ⅷ 廣州有哪些好吃到不想走的美食街
1.西華路:西華路對於很多老廣而言,是童年的回憶。在這里,你能看到各種林立的小店,美味的老字型大小,體驗到真正廣州的市井生活。必吃美食推薦:食得好的招牌大什錦米線、牛佬牛雜、富記魚蛋粉、食盈碗仔翅、芳記小吃店。
2.文明路:被稱作「糖水街」。這里的老騎樓下,還藏著許多老字型大小,百花甜品、玫瑰甜品、達楊原味燉品……每一家,都能勾起遊客的味蕾。必吃美食推薦:百花甜品的紅豆薏米加番薯和紅豆香芋、明記甜品的楊枝金撈、玫瑰甜品的杏仁豆腐、達楊原味燉品的椰子燉竹絲雞。
3.惠福東路:這條在民國時期建成的老街,已有近百年歷史。它的前身是一條香火鼎盛的寺廟街,有許多信徒前往這條街上的大佛寺燒香拜佛。如今,曾經彌漫著從寺廟中傳出來的檀香味已被各種美食的香味代替。在這條511米長的老街,有將近40個食肆林立。必吃美食推薦:蘇記美食的凈牛雜、富臨食府的沙姜手撕雞、五代同糖的榴槤河粉、肥糕缽仔糕的缽仔糕。
4.同福路:幾乎每個來到廣州的人,提到同福路,第一個總會想到這里藏著很多幾十年的老字型大小美食。同福路分為同福東路、同福中路、同福西路三段。必吃美食推薦——芬芳甜品的「糖不甩」、安樂燉品的椰汁燉竹絲雞、炸加姨奶茶美食的炸茄瓜、品味碗仔翅、海幢瑞芳飲食店的牛腩面。
5.百靈路:這條極具歷史底蘊的老街,被兩座古寺包圍,自帶仙氣。但讓人著迷的不僅是厚重的古色古香,更是路上多家街坊熱捧的小食店。必吃美食推薦:石磨老爹的手磨芝麻糊、綠竹茶餐廳的雞扒、老西關瀨粉。
6.粵墾路:看似普通一條路,藏著60多家美食店,粵菜日料火鍋小吃都有。每天吃啥,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必吃美食推薦——大誠一碗豆漿鋪的豆漿、瑞記椰豐椰子雞、抖蚝、清心雞沙田乳鴿店。Ⅸ 寶安區西鄉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在深圳玩的話,還是建議你去「世界之窗」「東部華僑城」「歡樂谷」等等。
西鄉離南頭關蠻近的,哪裡有個「中山公園」。裡面有很多玩的
鎮海文閣
位於西鄉固戌村西南海邊古沙提上,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光緒25年(1899)和1934年曾兩次重修。閣內存有清光緒《重修文閣碑記》。 鎮海文閣共3層,閣身方形,邊長4.2米,高約12米,基座由花崗岩條石砌築,閣身青磚砌壘。每層之間均是砌蓮花托或大牙磚,檐上又砌琉璃麒麟,周圍浮雕花、草、樹木、人物等圖畫,工藝技術較高。硬石頂上又覆琉璃瓦。閣內有樓板和門洞,可登臨觀海。 鎮海文閣三層石門額上分別刻有「聯登內閣」、「更上一層樓」、「會極」三條橫幅。據傳是幾百年仙人下凡至固戌時手抵文筆所書。原閣頂立有一支木製毛筆,稱「文筆」,乾隆年間失火被焚。 鎮海文閣是深圳僅存的古閣建築,至今保存完好,1984年公布為深圳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塔
位於福永鎮嶺下村口,建於清嘉慶、道光年間(1796——1850),是該村文天祥後人為紀念文天祥兄弟同登進士,文氏族人力圖「開文運」而立,古名文塔,又稱鳳凰塔或風水塔。 該塔造型奇特,典雅秀麗,是古塔建築中較為少見的。文塔平面呈六角形;石砌塔基,仿樓閣式磚塔六層。每層有菱角,磚疊澀出檐,頂為六角攢尖頂,高20多米。塔內有樓梯可上塔頂。文塔是深圳市僅存的一座古塔建築,1984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修葺一新,實施修復保護。
永興橋
永興橋,位於寶安區沙井鎮新橋村。「康熙年間監生曾橋川建,日久傾頹。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武生曾大雄、欽賜翰林曾聯魁、貢生曾騰光、曾應中等倡捐重建」。一九八四年公布為第四批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其後又再次修葺。 永興橋「周圍俱以白石砌之,闊三丈余,長十丈余,高五丈余。橋孔有三,上列欄桿,工程浩繁,頗為堅固。」八四年重修後,橋長50米,寬3.4米,橋洞3個,洞高5米余,上列欄桿,望板上浮雕龍鳳圖案各一組和橋頭望柱圓雕生動的獅子。全橋用花崗岩石砌築,結構嚴謹,造型美觀。 「永興橋……鎖前溪而跨兩岸,當往來要沖,東接黃松崗烏石岩諸路,西連雲林茅洲諸圩。」橋下的新橋河與茅洲河匯合注入珠江,橋頭原有碼頭和文昌塔,與永興橋交映相輝,頗為壯觀,可惜都不存在了。永興橋東岸為古清平墟,清平墟是當時直至清末民初松崗、石岩、公明、沙井、福永等地的商品交易和集散地,其後逐漸式微,現在只保存了古街一條,數間商鋪。一座被當地人稱作「當鋪」的炮樓式民居仍然屹立在永興橋的南側。永興橋時逾三百載,是市不可多得的古橋梁之一,是古代深圳人民智慧和技藝的結晶。
綺雲書室
綺雲書室位於寶安西鄉街道樂群村,由愛國港胞鄭姚創建於清朝光緒十一年(1885年),磚、石、木結構,單檐硬山頂,轆筒瓦屋面,抬梁式構架,為鄭氏家族的私塾學校,是深圳市歷史上最大、建築藝術性最好的私塾學校,該建築的要雕、石雕、磚碉、灰塑工藝精湛、圖案精美,有「深圳的陳家祠」之美譽。特別是所有的木構件全部使用紅木製作,質地上乘,選料考究,為嶺南地區所僅見。現在左右兩側建築均被拆,僅保留中間部分。大革命時期,寶安縣第二區農民運動和黨組織曾在綺雲書室進行革命活動。因此,其不僅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同時還是一處革命舊址。1998年7月1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現位於寶安區西鄉第二小學內)
曾氏大宗祠
位於沙井街道新橋村,約建於明代,是深圳現存最大的古祠堂。據說是孔子的得意門生曾參之後,南宋初年到此落籍,迄今已有八百餘年。 位於天井中的石牌坊用雕琢細膩的花崗岩砌築,坊株前後用抱鼓石相護,坊上橫額書寫楷書「大學家風」四個大字。據說,僅清朝時,便出過翰林及七個進士、數十位舉人和秀才。
觀瀾老街
觀瀾老街由觀瀾大街、賣布街等十幾條街道、巷道組成,在清代,這里是中外商品交流的中轉站,素有「小香港」之稱。現存雕樓十五座,商鋪一百多間、民居數百棟,這些清中期到民國時期的精美建築至今保持著嶺南客家老墟市繁盛時期的布局和風格。 觀瀾老街一座活的客家歷史、經濟、文化、民居博物館。是深圳歷史上僅「四大名墟」之一。
萬福壁和九龍柱
萬福壁於1999年落成,長130米,高5.67米,厚達10多厘米。萬福壁採用紅色紫砂陶高溫燒制而成,整個浮雕由8833塊紫砂陶拼制而成,重約11萬公斤,收集了從最早的象形文字到鍾鼎文、草、隸、篆等字型的「福」字1萬多個,是目前世界上福字最多的紫砂陶浮雕作品。2000年被錄入世界吉尼斯大全。
寶安縣第一次黨代會舊址
中共寶安縣「一大」會議舊址位於安慶安區松崗街道燕川社區,始建於清代中期,是燕川村陳素白的後人為紀念其祖先而興建的分支祠堂,該祠為三開間兩進一天井兩廊枋建築,主體建築為磚木結構,清水外牆,大門門面、部分廳柱、牆角下部、檐階、天井以經砂石岩石條為材料,前廳屋頂為船型脊,後廳屋頂為博古脊,通面闊11.6米、進深18.4米,佔地面積213.44平方米。1928年2月23日,中共寶安縣委在此如開了第一次黨員代表會議。抗日戰爭期間,我黨領導建立的東寶行政督導處設在燕川村,這里曾作為督導處開展農民運動、減租減息的辦公地。2000年深圳市和寶安區文管辦投入資金100多萬元對其進行維修及設備的完善,並舉辦了「寶安革命風雲」陳列展覽,把素白陳公祠改建成了中共寶安縣「一大」會議紀念館,2000年10月建成,2001年6月正式對外開放。現被深圳市確定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旅遊景點之一。 1999年3月29日被寶安區人民政府公布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Ⅹ 深圳有哪些好吃又不貴的餐廳
好吃,那就是適合各種口味的人的飯菜,不貴,那就是適合各種層次的人。現知道的有:洞子張老匠火鍋、東方陝西風味、天府面棧、外婆家、麻辣派對等。